一、佛教與其它宗教有何不同
王力雄︰目前世界的其他大宗教都有唯一的經典,如《舊約》之于猶太教,《聖經》之于基督教,《古蘭經》之于伊斯蘭教。佛教有沒有這樣一部具有最高和最終權威性的經典?
濟群法師︰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後由弟子們通過數次結集,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佛經。其中雖然沒有最高或曰唯一的經典,但在佛教流傳的不同時期,都有各自作為依據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早期的部派佛教重視《阿含經》,依《阿含經》建立修學體系;初期的大乘佛教重視《般若經》,依《般若經》建立修學體系;中期的大乘佛教重視《解深密經》、《楞伽經》、依《解深密經》、《楞伽經》建立修學體系;晚期的密乘重視《大日經》,依《大日經》建立修學體系。佛教傳入中國,先後成立了八大宗派,每個宗派也都有本宗的根本經典,如華嚴宗將《華嚴經》奉為權威,三論宗將《般若經》奉為權威,天台宗將《法華經》奉為權威,淨土宗將《淨土三經》奉為權威。
王力雄︰那麼是否可以從超越于門派的高度,也可以說是基于各門派的共性,概括地說明一下佛教到底是什麼?
濟群法師︰如何來定義佛教?我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真理的指南,是完善的道德,是解脫的途徑。
說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因為佛法能夠使我們如實認識世界,解決人生的各種困惑,而唯有智慧能使我們擺脫無明和蒙昧的狀態,使我們的人生趨向光明。
說佛法是真理的指南,是因為通過經教的學習,能夠使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修學佛法,非常重視正見和如實見,無明使人類無始以來沉溺在生死流轉中,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就要改變對生命的錯誤認識,而聞思經教、樹立正見就是使我們通達真理的基礎。修行中的見道位,便是體證宇宙人生真相的過程。
說佛法是完善的道德,是因為學佛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趨向解脫,而這個目標的到達是要以善行為基礎。佛教所說的善行不同于神教的以神為本,也不像唯物主義者那樣,僅僅是基于社會安定的需要。佛教的道德是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依因緣因果的規律建立德行。
說佛法是解脫的途徑,是因為佛法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問題,人生有種種困惑、煩惱和痛苦,所以才需要修學佛法,才需要通過對佛法的實踐來獲得究竟的解脫。
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就試圖解決人生的痛苦。從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到當今這個高科技時代,人類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尋求更幸福的生活。但這些努力只能使外在的世界得到改變,使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提高。而其他宗教,則是通過對神的祈禱獲得救度,通過對神的信仰最終獲得幸福。和一般宗教不同,佛教認為人類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在于我們對人生的困惑,在于我們的錯誤認識和觀念、在于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痴煩惱。因而,對生命的正確認識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在解決方式上,佛教的著重點是自力,雖然也有他力的成分,但他力也是建立在自力的基礎上的。
王力雄︰世上其它宗教一般都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無所不知,無所不在,是世間萬物的主宰,佛教是否有這樣的神?
濟群法師︰通常,人們都認為佛教是有神論,但也有人提出佛教是無神論,事實上,這兩種看法都有失偏頗,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因為佛教既不承認一般宗教的主宰神,但也不同于唯物論者的主張。佛教之所以否定主宰神的存在,就在于佛教是從緣起看世界。所謂緣起,也就是條件決定存在。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是由神創造的,而是由眾緣和合而成。但佛法的無神論又不同于唯物論的無神論,佛法認為人之外還有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六道中除人道而外,還有天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他們和人類的關系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唯物論者認為“人死如燈滅”,但佛法卻認為,一期生命形式結束後,生命還會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延續。生命象流水一樣,我們每一期的生命就像是流水中的浪花,浪花雖然時起時滅,但流水卻在繼續延續。
王力雄︰既然佛法講因果關系,那麼為何有因,為何有果,為什麼這種因引起這種果,那種因導致那種果,如果不是有主宰者在起作用,是由什麼所決定的呢?
濟群法師︰一般宗教都認為神在主宰著人類的命運,主宰著賞善罰惡。而佛教卻講無我,否定了神的主宰的力量。既然是無我,那麼,因果又是如何產生作用的呢?佛教認為,因果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規律,就像我們在土地中播下的種子,種子是因,在因的基礎上,再假以陽光、水土的外緣,種子就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一過程完全是自然的規律,不是由誰來主宰的。
王力雄︰佛教源遠流長,又沒有類似《聖經》那種最高的典籍,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就免不了逐步擴大在理解和詮釋上的分歧,造成佛教理論走向思辯化、學術化和復雜化。同時根據見解的不同分化出眾多門派,每個門派又進一步發展成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久而久之,佛教理論變得深奧無比,使常人望而卻步,難以進入。我想知道的是在各宗各派之間有沒有共同的基本思想?
濟群法師︰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的派別,就目前來說,有三大語系的佛教︰即漢語系、藏語系和巴利語系。三系佛教雖然存在著一些不同,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教理如緣起、無我、四諦、三法印等等,都是一致的,不論哪個教派的思想都不能離開這個核心。而從對生命現狀的認識到人生痛苦的解決,也是佛教各宗派共同的目的。
當然,各宗派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佛教的流傳是本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它在兩千多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涉及到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涉及到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因此,必須選擇當時人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傳播佛法。有鑒于此,祖師們將經典中的最有針對性的一部分內容特別介紹出來,以適應不同眾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