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乘宗派
    三、大乘宗派

    大乘宗派的定义是持佛教宗派而又不承许外境真实有。这个定义非常明确,

    因为大乘宗派都不承认外境真实有。唯识以及中观顺瑜伽行派都不承许(在世俗

    谛上)外法离心而有,唯识宗认为外法是不真实有,非离心有外境。中观应成派

    与中观自续部虽说外法是有,并非讲外法在胜义中是真实有。早先印度各大乘师

    分成两派:唯识宗和中观宗。

    (一)唯识(宗)师之定义,唯识宗的小宗派,唯识见。

    唯识师之定义:持大乘宗派者,不许外境为离心而有的体性。由此就提醒了

    他仍承许了别境(相分)是真实有。

    唯识宗的小宗派,分成二派:真相派和假相派。不同点主要在于现为根境的

    粗相状态是真或假。真相派认为诸法由世人显现而有,假相派认为非如世人显现

    而有。又可分为随教行与随理行二派。随教行是随无著而来认为有八识,随理行

    只承许有六识。这些宗派没有一个承许外境是离心而有的,三界都是识的自性,

    唯识宗也称为瑜伽行派。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唯识宗认为修道和证果是通达了

    别境与心同一自性这个瑜伽而来修道和证果的。

    唯识宗之见:1基,2道,3果。

    1基。

    基分为境与有境。境包括一切法,有境包括识。一切所知境分为三性:遍计

    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第一种非真实有,后二种真实有。唯识把三自性

    和二谛结合时说世俗谛指一切有为法,包括前二性,圆成实性与胜义谛相一致。

    诸法无自性和圆成实性相关,而补特伽罗我无自性与依他起性相关。八识中前六

    识与其他宗派一致。在此基础之上说了两种识,一种是第八识,一切种子识,是

    最为稳定的心王,是无覆无记的法,它是无覆的,因在阿罗汉心相续还是有的,

    在最坏的有情中还是有,在有顶天中还是有,所以是无记。另一种是第七识,末

    那识,染净依,染污识,是了别第八识时当成我,是有覆无记。把第八识当成常

    一的我。在觉悟的有情中还是有,但不会象烦恼一样生起,除了自证现示,以及

    瑜伽现示以外在普通人的心相续中是弯曲的,一切现示都是离分别心的。

    2道。

    关于唯识所说的小乘,唯识说所通达的境是修习四谛十六行相,辟支佛乘花

    一百劫,用百劫积聚福德资粮最终成辟支佛,与修习无我慧相结合。小乘所缘境

    是无我,断除的是烦恼,在这方面道没有不同。

    根据唯识,小乘所行道产生八圣,唯识不讲二十僧,因唯识认为独觉不是修

    无色界而证独觉的。在唯识宗看来声闻乘与缘觉乘区分在于积聚福德资粮所花之

    时间。

    唯识对于大乘是这样认为的:有二种所缘境,补特伽罗无我及法无我。这也

    就是指依他起的法非离心而有,并且还有空性。关于遍计所执是非自性安立的空。

    大乘行者修习所缘境,并和积聚福资粮结合,通过五道十地而成佛。消除了

    执补特伽罗为我的障(烦恼障中最重的一个),消除了执法为我的障(所知障),

    所证的果是具足法,报,化三身之佛。小乘不承认有三身,小乘发菩提心很难。

    三乘都讲五道。如果没有报身,只能短时间的利益有情。随理行的唯识师认为有

    五种种姓(即一阐提,不定,声闻,缘觉,菩萨)。

    3果。

    唯识师认为有三种涅磐:有余涅磐,无余涅磐,无住涅磐。也说有法身,报

    身,化身。其中法身又分二种:自性身(指佛的一切体性是空性),自法身(指

    能佛一刹那等观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

    佛性,如果从一般角度来看是空性,因心的体性是空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

    成佛(而不是本来就是佛);从密宗角度来看佛性也指光明心,是比较微细的。

    唯识师也说佛的任运事业是无终止的。(辩了不了义注解中说)。

    (二)中观宗师的定相(定义),中观宗的宗派。

    中观师之定义:持大乘宗派见而前提是一切法即连微尘也非谛实有之人。

    中观宗的宗派: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

    甲、中观自续派:中观自续师的定相,中观自续师之差别,中观自续师之见。

    中观自续师之定相:持无自性的见,指在胜义谛中都是无自性的,在世俗谛

    中一切所知境都是自相有的人。

    中观自续师之差别:有二种。一是顺瑜伽行自续师,他是持自续见说一切法

    都非谛实有(在胜义谛上讲)所说胜义谛离二相的境,世俗谛定义有二相的境,

    但他持有自证分,在世俗谛上讲一切外境都不是离心而有的。另一种是顺经部自

    续师,他们的观点是说世俗中有外境,有离心之外境。静命大师及他之弟子属于

    前者,清辩论师等属于后者。

    中观自续师之见分成二个部分:第一是顺瑜伽行自续师之见1基,2道,3果。

    1基。

    顺瑜伽行所说胜义谛离二相(能所),世俗谛是带二相的境。广说胜义谛讲

    十六空,略说有四空。世俗谛又分正世俗与倒世俗。如水是正世俗,阳焰是倒世

    俗。这些静命和清辩都承许的。

    2道。

    声闻乘的道指证得补特伽罗的无我性。独觉乘的道所证得的是诸法和事的空

    性,此空性是指心与境的体性非一体空。

    大乘道证得一切法谛实空。三种道都有五道,共有十五种。表示小乘所修之

    道粗,大乘所修道细。故有人无我,粗法无我,细法无我三种证悟。所断障:烦

    恼障及所知障。烦恼障指补特伽罗我执所变。所知障是指为法我执所变。所知障

    中一种是粗的,指住现见的境是离心而有,一种是细的,指诸法是谛实有。

    3果。

    他们认为有八果向。四果四向在声闻乘有独觉乘没有,承许佛有四身,虽然

    关于佛菩萨化身上面有这争论,但对地道及佛身数量没有争论。

    第二部分顺经部自续派,清辩论师为主:1基,2道,2果。

    1基。

    对于二谛解释与顺瑜伽行解释一样,不承认离心外境有,不承许自证分。

    2道。

    他们认为声闻独觉没有法无我的证悟,只证人无我,并且没有证得心境一体

    空的空性,除此以外和顺瑜伽行一致,粗法我是没有的,外境是离心而有的空性。

    3果。

    这个宗派不把所除的障与所除分成二种粗细,所以八圣(预流果等八种),

    同时可以适用于声闻及独觉乘。

    静命论师和清辩论师都叫自续派,他们都破斥与他们宗派相违的宗派,是以

    量识来成立自己的见,他有三要素,三种量识都是有自性的,自续师中指三种是

    自相有,(自在自立)自续中的有,自性有。自续师是指具有自在自立之意思。

    问题出在许不许有自性,月称<名句论>中讲得最多。

    乙、中观应成派:应成派之定义,应成派之见。

    应成派的定义:在胜义谛角度也是无自性世俗谛中的有也是无自相的。

    应成派中没有小宗派。应成师有佛护和他的弟子们,观点和圣龙树,提婆,

    月称一样,事实上龙树是他们的鼻祖(应成和自续二派),佛护是后来作解释的

    论师,是后中观师,月称论师是集大成者。

    应成派之见:1基,2道,3果。

    1基。

    主要讲二谛。胜义谛定义(略),在进行胜义观察时最甚深所缘境,对觉受

    胜义所缘境是胜义现量。世俗谛是世俗所缘境,了别此境是世俗现量。广说胜义

    现量又分为十六空,摄入四空而入人无我及法无我。在世俗谛时不象自续派一样

    分为正倒世俗,他们说正倒见者的区分见倒在于心,普通人区分在于正倒(自续

    派认为在于境上分)(另外观点认为应成从心和境两方面来讲)各派说道底是从

    二谛来分的。(参考<略论>,<入中论>中有一段)。在世俗中的正的见者,心识

    是正常的定义是它趋入的是了别的六根当中是离一切客尘发生错乱因缘的作用。

    世俗中正的境,它是心识的境,相反倒的见者与此相反,受到客尘散乱因缘影响。

    为什么应成师和自续师在区分正,倒世俗谛有这么大差别:因为他们的区分在于

    世俗谛。自续师认为境是自相所成(自相有),如有无阳焰,自续师说如果阳焰

    实在没有就是倒世俗,应成派更要说你是否得病了。应成派有些他派所不共的差

    别,他们不象自续师那样认为世俗谛法是有自相的,也不承认正理量识也是有自

    相的,也不承许自证分与阿赖耶识,承认名言中有外境不是自相有,自续派认为

    名言中有外境是有自相的。自续派的名字是从承认量识中有自相而来。

    在此宗派当中把执谛实有归为解脱障,不把二无我分为一粗一细。灭谛(涅

    磐)与胜义谛是一个东西,就是在没有烦恼这种状态下的空性。涅磐意思即离有

    恼,并且应成派声闻和独觉要证果的话,必须证得二无我。一切普通有情心识总

    归是错乱的。应成派说第二刹那之量识也是现量,因为第二刹那是从前刹那取新

    鲜的力量佛无比量,其他派都说只有新证才是现量。意识现量和分别心是同一件

    事。

    应成师也说凡夫能现见细无常,三世的有是一种无常的法。通过只证悟粗的

    十六行相不能超越三乘中任何一种的加行道。三乘中的每一个都需要更深的证悟,

    这是应成派的不共说法,只说了一个,一共有八个。

    2道。

    这个宗派说三乘是共一所缘,要证得人无我,证得自己无自性以及法无我,

    自身五蕴无自性。三乘各分五道,大乘菩萨有十地,依据《十地经》来分。声闻

    缘觉所断除的是补特伽罗我和法我为自性有,修大乘是主要断的是二相显现以及

    习气,二相在此指断所知障,二谛各有自性显现(二谛各别)。先断烦恼障,后

    断所知障,八地以后才断所知障,在八地时,以前修声闻乘的菩萨也断了烦恼障。

    先入阿罗汉再入菩萨位则不易堕,罗汉想解脱,心力强。在八地时,佛还要来鼓

    励他。刚开始有悲心更容易理解别人的痛苦。阿罗汉再入大乘又要三大阿僧祗劫

    积聚资粮,仍要修空性,从多角度修。恐怕小乘会入我爱执,悲心难生起,道路

    反而是迂回。有菩提心则无所怖畏。这个见和自续派差别很大,自续认为两种障

    一起断,应成是先断显现后断习气。中观应成派最主要特点就是如何能见到一切

    法非实的同时能认识如何能见到一切法谛实空的同时就是缘起的要义。通过能看

    到这个就能够通达一切法没有自性,但是智慧又可以和通达世俗谛中唯依于名言

    而成立的业果的联(不仅是在普通人心中的显现)。关于缘起与性空两者互相相

    融,在正理观察获得圆满标志,就是缘起与性空不为障碍。

    应成派如何与大手印相会通联系,大手印的自性是通达我与法的一种微细的

    证悟,这种和无上瑜伽的大乐同时出生,一种是相似的,一种是真实的。前者是

    空乐不二的一种总的觉受,后者比较彻底。

    为什么有大手印之名?因为获得具身大乐与乐空智慧。大手印指应成大印,

    乐空智好象印一样在我们觉受一切境界时来印定一切境界。应成派所说证空慧所

    说空与大手印的空是一样的。米拉日巴的一首歌如是说:如说真实有,无佛无有

    魔,佛亦反复说,诸法是实有。前一半是说米拉日巴是指应成派的胜义谛连一微

    尘也非真实有,后一半承许应成派世俗谛说法。只有通过世俗谛的法和量而显现

    的唯依世俗的量而显现。象米拉日巴尊者一样早先大手印行者是持应成派之见,

    至于现在的师傅很难区分,到底是应成或自续中哪一派。

    3果。

    对声闻缘觉来讲有四果四向。对大乘承许四谛及佛的事业。为什么把它叫成

    应成派呢?因为在破除它宗观点时不用有自性的量识,主要特点是指出他派的过

    失。碰到他派之人,先听别人讲,寻找共同点先让他高兴,慢慢的使他接受。

    回向:愿以此功德,使佛法宏扬,带来一切有情利益之因。

    此文仅供参考。

    吉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