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于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于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跡。剖判真偽異齊之原。歷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域二儀品物之倫。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玩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斯可謂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眾瞽。不窺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于殊俗。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請 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訖。十五年歲次昭陽赤奮若。出此長阿含訖。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時。集京夏名勝沙門。于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樸。務存聖旨。余以嘉遇猥參听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末。故略記時事。以示來賢焉。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第一分初大本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諸比丘于乞食後集花林堂。各共議言。諸賢比丘。唯無上尊為最奇特。神通遠達。威力弘大。乃知過去無數諸佛。入于涅。斷諸結使。消滅戲論。又知彼佛劫數多少。名號.姓字。所生種族。其所飲食。壽命修短。所更苦樂。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雲何。諸賢。如來為善別法性。知如是事。為諸天來語。乃知此事。
爾時。世尊在閑靜處。天耳清淨。聞諸比丘作如是議。即從座起。詣花林堂。就座而坐。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謂。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語議。時。諸比丘具以事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汝等所論。正應如是。如來神通。威力弘大。盡知過去無數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諸天來語故知。佛時頌曰。
比丘集法堂講說賢聖論
如來處靜室天耳盡聞知
佛日光普照分別法界義
亦知過去事三佛般泥洹
名號姓種族受生分亦知
隨彼之處所淨眼皆記之
諸天大威力容貌甚端嚴
亦來啟告我三佛般泥洹
記生名號姓哀鸞音盡知
無上天人尊記于過去佛
又告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于過去諸佛因緣不。我當說之。
時。諸比丘白言。世尊。今正是時。願樂欲聞。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
佛告諸比丘。諦听。諦听。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毗婆尸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于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
次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
即于彼劫中毗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迦葉釋迦文
汝等當知。毗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歲。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毗舍婆佛時。人壽六萬歲。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佛時頌曰。
毗婆尸時人壽八萬四千
尸棄佛時人壽命七萬歲
毗舍婆時人壽命六萬歲
拘樓孫時人壽命四萬歲
拘那含時人壽命三萬歲
迦葉佛時人壽命二萬歲
如我今時人壽命不過百
毗婆尸佛。出剎利種。姓拘利若。尸棄佛.毗舍婆佛。種.姓亦爾。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曇。佛時頌曰。
毗婆尸如來尸棄毗舍婆
此三等正覺出拘利若姓
自余三如來出于迦葉姓
我今無上尊導御諸眾生
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曇
前三等正覺出于剎利種
其後三如來出婆羅門種
我今無上尊勇猛出剎利
毗婆尸佛坐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尸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毗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拘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拘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真。坐缽多樹下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毗婆尸如來往詣波羅樹
即于彼處所得成最正覺
尸棄分陀樹成道滅有原
毗舍婆如來坐娑羅樹下
獲解脫知見神足無所礙
拘樓孫如來坐尸利沙樹
一切智清淨無染無所著
拘那含無尼坐烏暫樹下
即于彼處所滅諸貪憂惱
迦葉如來坐尼拘樓樹下
即于彼處所除滅諸有本
我今釋迦文坐于缽多樹
如來十力尊斷滅諸結使
摧伏眾魔怨在眾演大明
七佛精進力放光滅 冥
各各坐諸樹于中成正覺
毗婆尸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毗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七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時頌曰。
毗婆尸名觀智慧不可量
遍見無所畏三會弟子眾
尸棄光無動能滅諸結使
無量大威德無能測量者
彼佛亦三會弟子普共集
毗舍婆斷結大仙人要集
名聞于諸方妙法大名稱
二會弟子眾普演深奧義
拘樓孫一會哀愍療諸苦
導師化眾生一會弟子眾
拘那含如來無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容貌悉具足
一會弟子眾普演微妙法
迦葉一一毛一心無亂想
一語不煩重一會弟子眾
能仁意寂滅釋種沙門上
天中天最尊我一會弟子
彼會我現義演布清淨教
心常懷歡喜漏盡盡後有
毗婆尸棄三毗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仙人會演說
時。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毗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那。二名郁多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b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佛時頌曰。
騫茶提舍等毗婆尸弟子
阿毗浮三婆尸棄佛弟子
扶游郁多摩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毗舍婆弟子
薩尸毗樓等拘樓孫弟子
舒郁多樓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羅婆迦葉佛弟子
舍利弗目連是我第一子
毗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曰無憂。尸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弟子。名曰阿難。佛時頌曰。
無憂與忍行寂滅及善覺
安和善友等阿難為第七
此為佛侍者具足諸義趣
晝夜無放逸自利亦利他
此七賢弟子侍七佛左右
歡喜而供養寂然歸滅度
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迦葉佛有子。名曰集軍。今我有子。名曰羅 羅。佛時頌曰。
方膺無量子妙覺及上勝
導師集軍等羅 羅第七
此諸豪貴子紹繼諸佛種
愛法好施惠于聖法無畏
毗婆尸佛父名頭。剎利王種。母名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曰頭婆提。佛時頌曰。
遍眼父頭母頭婆提
頭婆提城佛于中說法
尸棄佛父名。曰明相。剎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時頌曰。
尸棄父明相母名曰光曜
于明相城中威德降外敵
毗舍婆佛父名善燈。剎利王種。母名稱戒。王所治城名曰無喻。佛時頌曰。
毗舍婆佛父善燈剎利種
母名曰稱戒城名曰無喻
拘樓孫佛父名祀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時頌曰。
祀得婆羅門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居在安和城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王名清淨。隨王名故城名清淨。佛時頌曰。
大德婆羅門母名曰善勝
王名曰清淨居在清淨城
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時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羅㮈。佛時頌曰。
梵德婆羅門母名曰財主
時王名汲毗在波羅㮈城
我父名淨飯。剎利王種。母名大清淨妙。王所治城名迦毗羅衛。佛時頌曰。
父剎利淨飯母名大清淨
土廣民豐饒我從彼而生
此是諸佛因緣.名號.種族.所出生處。何有智者聞此因緣而不歡喜。起愛樂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
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諦听。諦听。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脅入。正念不亂。當于爾時。地為震動。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睹見。知其所趣。時。此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余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佛時頌曰。
密雲聚虛空電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莫不蒙大明
處胎淨無穢諸佛法皆然
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佛時頌曰。
四方四天子有名稱威德
天帝釋所遣善守護菩薩
手常執戈矛衛護不去離
人非人不嬈此諸佛常法
天神所擁護如天女衛天
眷屬懷歡喜此諸佛常法
又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無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之士觀淨琉璃。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淨琉璃珠其明如日月
仁尊處母胎其母無惱患
智慧為增益觀胎如金像
母懷妊安樂此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心清淨。無眾欲想。不為淫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住母胎天終天福成
其母心清淨無有眾欲想
舍離諸淫欲不染不親近
不為欲火燃諸佛母常淨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淨。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持人中尊身精進戒具足
後必受天身此緣名佛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始入胎時。 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太子生地動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余界上下與諸方
放光施淨目具足于天身
以歡喜淨音轉稱菩薩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時。菩薩母手攀樹枝。不坐不臥。時。四天子手奉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聖子。勿懷憂戚。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母不坐臥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其身清淨。不為穢惡之所污染。猶如有目之士。以淨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污。二俱淨故。菩薩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淨明珠投繒不染污
菩薩出胎時清淨無染污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從右脅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遍觀于四方
墮地行七步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遍觀于四方
墮地行七步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安行于七步
觀四方舉聲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此身最後邊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二泉涌出一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兩足尊生時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薩用遍眼浴清淨
二泉自涌出其水甚清淨
一溫二清冷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凶。時。諸相師受命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佔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寶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
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當趣二處。必然無疑。在家當為轉輪聖王。若其出家。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百福太子生相師之所記
如典記所載趣二處無疑
若其樂家者當為轉輪王
七寶難可獲為王寶自至
真金千輻具周匝金輞持
轉能飛遍行故名為天輪
善調七牙住高廣白如雪
能善飛虛空名第二象寶
馬行周天下朝去暮還食
朱髦孔雀咽名為第三寶
清淨琉璃珠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晝名為第四寶
色聲香味觸無有與等者
諸女中第一名為第五寶
獻王琉璃寶珠玉及眾珍
歡喜而貢奉名為第六寶
如轉輪王念軍眾速來去
健疾如王意名為第七寶
此名為七寶輪象馬純白
居士珠女寶典兵寶為七
觀此無有厭五欲自娛樂
如象斷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