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面壁靜心
    釋迦牟尼出家後,曾多方尋訪明師,以求大道。他見眾多修行之人,或以草為衣,或不食自餓,或翹一足,或臥塵土荊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為然,知其皆為外道。

    後來,釋迦牟尼從師隱居山洞的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學習禪定。前者教他“追隨沉思默想步驟”,就能得到“空寂王國”;後者對他宣讀“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狀態”。

    于是釋迦牟尼獨處一山洞之中,盤膝趺坐,面壁靜心,以求覺悟。春去秋來,終無所得,他明白了這不可能得到啟迪,于是改變主意,決定去體驗禁欲苦行,以求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