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3冊No.0417般舟三昧經
No.417[Nos.416,418,419]
佛說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加鄰竹園中。與大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阿須輪諸夜叉迦樓羅甄陀羅摩 勒等。無央數眾。一切都在大會坐。是時 陀和菩薩。從坐起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願欲有所問。听者今當問。佛言善哉。恣汝所問。今當為汝說之。 陀和問佛言。菩薩當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攬萬流。雲何行。博達眾智所聞悉解而不疑。雲何行。自識宿命所從來生。雲何行。得長壽。雲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親知識無不愛敬。雲何行。得端正顏好美艷。雲何得高才與眾絕異。智慧通達無所不包。雲何行。功立相滿自致成佛威神無量。成佛境界莊嚴國土。雲何行。降魔怨。雲何行。而得自在所願不違。雲何行。得入總持門。雲何行。得神足遍至諸佛土。雲何行。得勇猛如師子無所畏。一切魔不能動。雲何行得佛聖性。諸經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雲何行得自足離諛諂。不著三處。雲何行。得無掛礙持薩雲若教不失佛意。雲何行。得人信。雲何行。得八種聲入萬億音。雲何行。得具足相好。雲何行。得徹听。雲何行。得道眼睹未然。雲何行。得十力正真慧。雲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諸佛悉現在前。雲何行。知四事之本無。雲何行。便于此間見十方無數佛土。其中人民天龍鬼神及蠕動之類善惡歸趣皆了知。所問如是。當雲何行。願佛說之釋一切疑。佛告 陀和。善哉。汝所問多所過度。不可復計。汝所以能作是問者。汝乃前世過去佛時。所作功德。供養諸佛。樂于經法。守禁戒行清淨所致。常行乞食不就請。多成就諸菩薩合會。教語令棄眾惡。視一切悉平等所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復計。佛告 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問悉可得也。 陀和白佛。願為說之。今佛說者。多所過度安隱十方。為諸菩薩現大明相。佛告 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薩常當守習持。不得復隨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行品第二
佛告 陀和。菩薩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則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發許。是定意法。名為菩薩超眾行。
立一念信是法隨所聞
念其方宜一念斷諸想
立定信勿狐疑精進行
勿懈怠勿起想有與無
勿念進勿念退勿念前
勿念後勿念左勿念右
勿念無勿念有勿念遠
勿念近勿念痛勿念癢
勿念饑勿念渴勿念寒
勿念熱勿念苦勿念樂
勿念生勿念老勿念病
勿念死勿念身勿念命
勿念壽勿念貧勿念富
勿念貴勿念賤勿念色
勿念欲勿念小勿念大
勿念長勿念短勿念好
勿念丑勿念惡勿念善
勿念 勿念喜勿念坐
勿念起勿念行勿念止
勿念經勿念法勿念是
勿念非勿念舍勿念取
勿念想勿念識勿念斷
勿念著勿念空勿念實
勿念輕勿念重勿念難
勿念易勿念深勿念淺
勿念廣勿念狹勿念父
勿念母勿念妻勿念子
勿念親勿念疏勿念憎
勿念愛勿念得勿念失
勿念成勿念敗勿念清
勿念濁斷諸念一期念
意勿亂常精進勿懈怠
勿歲計勿日倦立一念
勿中忽除睡眠精其意
常獨處勿聚會避惡人
近善友親明師視如佛
執其志常柔弱觀平等
于一切避鄉里遠親族
棄愛欲履清淨行無為
斷諸欲舍亂意習定行
學文慧必如禪除三穢
去六入絕淫色離眾受
勿貪財多畜積食知足
勿貪味眾生命慎勿食
衣如法勿綺飾勿調戲
勿x慢勿自大勿貢高
若說經當如法了身本
猶如幻勿受陰勿入界
陰如賊四如蛇為無常
為恍惚無常主了本無
因緣會因緣散悉了是
知本無加慈哀于一切
施貧窮濟不還是為定
菩薩行至要慧起眾智
佛告 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現在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獨一處止念西方阿彌陀佛今現在。隨所聞當念。去此千億萬佛剎。其國名須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之。譬如人夢中所見。不知晝夜亦不知內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礙故不見。 陀和。菩薩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中。諸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無所蔽礙。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不于此間終生彼間。便于此坐見之。譬如人聞墮舍利國。有淫女字須門。復有人聞淫女阿凡和利。復有人聞優婆洹復作淫女。時其人未曾見此三女人。聞之淫意即動。是三人皆在羅閱 國同時念。各于夢中到其女邊。與共棲宿。覺已各自念之。佛告 陀和。我持是三女人以為喻。汝持是事為人說經。使解此慧。至不退轉地無上正真道。若後得佛號曰善覺。佛言。菩薩于此間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則得來生。佛言。專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巨億光明徹照。端正無比。在菩薩僧中說法不壞色。何以故。色痛癢思想生死識魂神地水火風。世間天上上至梵摩訶梵不壞色。用念佛故得是三昧。佛告 陀和。是菩薩三昧誰證者。我弟子摩訶迦葉因坻達須真天子。及時知者。有行得者。是為證也。如是 陀和。欲得見十方諸現在佛者。當一心念其方莫得異想。如是即可得見。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念本鄉里家室親族。其人于夢中歸到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覺為知識說之如是。佛言。菩薩聞佛名字欲得見者。常念其方即得見之。譬如比丘觀死人骨。著前觀之。有青時有白時。有赤時有黑時。其色無有持來者。是意所想耳。菩薩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自在。欲見何方佛即得見。何以故。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見其形。若以持鏡。若麻油若淨水水精。于中照自見之。雲何寧有影從外入鏡麻油水水精中不也。 陀和言。不也天中天。以鏡麻油水水精淨故。自見其影耳。影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佛言善哉。 陀和。色清淨故。所有者清淨。欲見佛即見。見即問。問即報。聞經大歡喜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欲處色處無色處。是三處意所作耳。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心見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見心。心有想為痴心。無想是涅。是法無可樂者。設使念為空耳。無所有也。菩薩在三昧中立者。所見如是。佛爾時說偈言。
心者不自知有心不見心
心起想則痴無心是涅
是法無堅固常立在于念
以解見空者一切無想願
四事品第三
菩薩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無有能壞者。二者精進無有能退者。三者智慧無有能及者。四者常與善師從事。是為四。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不得有世間思想。如彈指頃三月。二者不得睡眠三月。如彈指頃。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供養。是為四。復有四者。疾得是三昧。一者合會人至佛所。二者合會人使听經。三者不嫉。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作佛形像。用成是三昧故。二者持好素寫是三昧。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佛爾時說偈言。
常信樂于佛法精進行解深慧
廣分布為人說慎無得貪供養
意善解便離欲常念佛有威德
悉見知無數變過去佛及當來
並現在人中尊諸相好若干種
黃金色無穢漏堅固教無極慧
听是法無亂心常舍離懈怠行
無恚害向他人敬于師當如佛
慎無得疑斯經一切佛所歌嘆
常造立佛形像常教人學是法
行如是得三昧
佛告 陀和。欲學是三昧者。當敬于師承事供養。視當如佛。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菩薩敬善師從學得是三昧已。持佛威神于中立。東向視見若干百千萬億佛。十方等悉見之。譬如人夜起觀星宿甚眾多。菩薩欲得見今現在佛悉在前立者。當敬善師。不得視師長短。當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不得懈怠。
譬喻品第四
佛告 陀和。菩薩得是三昧不精進行者。譬如人載滿船珍寶渡大海。船中道壞。閻浮利人皆大愁憂念失我爾所寶。菩薩聞是三昧不學者。一切諸天人民皆悲憂言。乃失我爾所經寶。佛言。是三昧經者。是佛所囑。佛所稱舉。聞是深三昧。不書學誦守持如法者。是為愚痴。譬如痴子人持釤聰閿脛 6 豢鮮 街 瘓幌恪V餮浴4 釤聰鬩病G淠 講瘓弧P嶂 恪J又 ﹥弧F淙吮漳坎恍岵皇右病7鷓浴N攀僑 斂豢鮮蓂袟PH綾順兆郵俏 拗 7春羰蘭湮 小2蝗 詹恢 蕖W暈餃綬 7醋髑嵯費浴7鷚嚶猩罹 酢R嚶型 窈酢7聰嘈窩浴J蘭湟嚶斜惹鶉綈 押酢7鷓雲淙舜映質僑 琳摺K Х攪餃 嚶胗鋂浴J嗆蔚人怠4雍蔚檬怯鎩N 院匣嶙魘薔 7欠鶿 怠7鷥騭T陀和。譬如賈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曰評此直幾錢。賈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滿中寶。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價能與一頭牛等不。寧可貿一頭牛與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 陀和。菩薩聞是三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痴子。佛言。菩薩聞是三昧信受持修行者。四面皆擁護無所畏持戒完具。是為高明。智慧深入當分布語人展轉相教。當令是三昧久在世間。佛言。痴人自于前世不供養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妒。貪財利故欲求名譽。但欲嘩說不信深經。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學。反誹謗是經。言非佛所說。佛告 陀和。今我故語汝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持珍寶滿三千國土布施。設有是功德。不如聞是三昧信樂者。其福過彼上。
佛告 陀和。如我所說無有異。今故說是語耳。今見我說是三昧有疑者。其人卻後除在惡師邊。正使善師所其功德不足言。如是輩人。轉與惡師從事。聞是三昧不信不樂不學。何以故。其人所更佛少。智慧少故不信耳。佛告 陀和。其有聞是三昧。不輕笑不誹謗。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歡喜樂書學誦持者。我悉豫知見之。其人不獨于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于百佛所聞是三昧。卻後世時聞是三昧。書學誦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計。自致得阿惟越致。所願者得。佛告 陀和。听我說譬喻。有人取一佛剎悉碎如塵。取一塵皆復盡破。如一佛剎塵。雲何是塵數寧多不也。 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有菩薩盡取一塵置一佛剎。其數爾所佛剎。滿中珍寶悉持供養諸佛。其福功德少少耳。不如聞是三昧學書誦持。為他人說守。須臾間聞。是功德不可復計。何況已得是三昧悉具足者。佛爾時說偈言。
若有菩薩求眾德當說奉行是三昧
信樂諷誦不疑者其功德福無齊限
如一佛國之世界皆破壞碎以為塵
一切佛土過是數滿中珍寶用布施
不如聞是三昧者其功德福過上施
引譬功德不可喻囑累汝等當勸教
力行精進無懈怠其有誦持是三昧
已為面見百千佛假使最後大恐懼
持是三昧無所畏行是比丘已見我
常為隨佛不遠離如佛所言無有異
菩薩常當隨其教疾得正覺智慧海
四輩品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