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的生物而言,所謂進食就是指將其它生命體與自身生命體相融合起來。融合得越順利,則食物越能轉化為增強人的生命活力。這種融洽方法必須是最自然的、最均衡的。傳統瑜伽飲食觀所指的生命力活力原理是說某些食物比其它食物蘊含更多的生命活力。舉例來說,水果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比肉食更富于生命活力。
早在2500年前,古希臘的哲人畢達哥拉斯就指出了食物中生命活力的重要性。他說︰“人只有吃新鮮的,活的食物才能體悟真理。”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說︰“吃被殺動物的尸體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顯然,素食是迎合了瑜伽人與生命活力關系的一種簡約方式。
瑜伽認為人吃東西就是從食物中獲取“生命之氣”,而自然的綠色食品本身已從大自然中獲取了陽光、空氣、水分的能源,所以瑜伽食物首選自然食物,並以最貼近自然的方式享用食物。當我們吃這些食物時,是在直接消費宇宙能量。換言之,“活”的食物幾乎完好地保存了全部的生命活力。很多植物在采摘後的許多天里,仍然保留著這種生命活力。事實上,它們仍然能發芽和生長。相反,肉在幾天之內就開始腐爛。基于此認識,瑜伽飲食觀認為,大多數的果菜都能生吃或只需經過稍微煮燒或烘烤就能食用,食用它們便于生命之氣在身體中順暢地流通。過份烹飪會使那些食物喪失生命之氣或變得難以消化。對于為增強生命活力而習瑜伽者而言,盡可能食用未經精制的自然食品。
瑜伽聖賢教導我們︰“人體可以看成是由無數個生命單元組成,這些生命單元的品質將由你所吃的食物相應地形成。”最終,它們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心靈。如果人體的生命單元是由劣質動物蛋白質所形成,那麼其心靈也將傾向于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