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天然蔬食才能真正抗衰老
    科學界對世界上的一些長壽地區進行了調查,試圖找出這些地區長壽人的特殊飲食秘訣。在飲食方面,似乎找不到多少共性。另外一些地區的人同樣每天吃玉米和紅薯,或者愛吃大蒜,長壽者卻並不那麼多,同樣很難用飲食來解釋。可見,延緩衰老的效果,不一定是由某幾種特殊的“抗衰老食品”帶來的。

    然而,不能不注意到,所有的長壽老人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吃的是新鮮和天然形態的食物,很少吃高度加工的食品,從不暴飲暴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食品已經被人們打上了種種標簽,其中之一便是“抗衰老”。說起來,“抗衰老”的食品還真不少︰花生、核桃、芝麻、胡蘿卜、番茄、大豆、橄欖油、紅薯、玉米、枸杞、但若想說清其中道理,卻又似乎有些混亂。

    相比之下,現代人食物極大豐富,攝取天然狀態食物的機會卻越來越少,獲得抗衰老成分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人們都能理解,同一種食品,經過不同的儲藏、加工和烹調處理之後,其生理效應可能天差地別。同樣是玉米,如果制成膨化食品,其健康效應就會大打折扣;同樣是核桃,如果已經不新鮮,則維生素E損失慘重;同樣是花生,如果經過油炸,不僅會損失抗氧化成分,還會帶來油脂高溫氧化聚合產物;同樣是紅薯,如果制成油炸薯片,還會產生某些致癌物;同樣是綠葉蔬菜,如果烹調得油膩膩的,不僅熱量增高,其中膳食縴維打掃人體腸道的作用也會喪失。此時,這些“抗衰老食品”便不能帶來延緩衰老的實際好處。

    在生活中,引起人體衰老的原因是很多的,如飲食過度、運動不足、精神壓力、睡眠不足、吸煙喝酒、環境污染等,所謂“抗衰老食品”,只是其中的補救方法之一。抗衰老食品雖好,也要在促進營養平衡的基礎上發揮作用,單純吃那麼幾種所謂的“健康食品”,忽視了其他食品,並不能帶來期望中的健康作用。

    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多酚類等抗氧化成分,可以阻止體內過度的自由基反應,是食品抗衰老標簽的理由之一;富含膳食縴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預防慢性疾病,也是理由之一;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血脂和血膽固醇,同樣是抗衰老的根據之一。此外,富含鈣而抗骨質疏松、富含鋅而加強黴系統活力、富含硒而提高抗氧化能力,也都是食品位列抗衰老排行榜的理由。

    由于現在科學技術的局限性,人們對于營養素的種類和每一個營養素之間的關系認識都很模糊,眾說紛紜。譬如,煙酸,被發現對清理心血管有效,于是人們就大量服用煙酸。幾年以後,發現煙酸的服用,如果沒有同其他維生素群一起服用,根本就不被小腸吸收,吃了也等于白吃。再如,維生素在剛問世時,宣傳得像"萬能仙丹"一樣,從增強性功能到心髒病,百病包醫。後來人證明維生素"不中用",于是就有E1出世,接著E2、E3……,似乎還是未能挽救E的名譽。再如,鈣質似乎是人體最需要的礦物質,于是人們吃鈣片,打鈣針,鬧得不亦樂乎。結果發現,服鈣的同時,若不服鎂,則鈣根本不可能被吸收。于是市場上就有鈣、鎂合成劑。後來又發現,鈣加了鎂還是不吸收,非再加荷爾蒙不可。亂用荷爾蒙就要生癌。這怎麼辦?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西方分析科學觀念的必然。如果說隻果吃了有益,他們就要問隻果里的什麼部分對人有益?同樣,橘子里的什麼部分有益?最後,就得出C有益的必然結論來。既然只是C才有益,那麼,C又何必一定要從橘子里抽取,只要它的化學結構相同,用人工合成的辦法,就可以節省成本,又容易大量制造,大量推銷,大量賺錢。由此,C的營養價值就取代了橘子、隻果。

    然而,維生素真的能代替隻果、橘子嗎?有人將其提取過程用一個公式概括︰C=隻果+鹽酸-X(丟掉的部分)。我們從這個公式匯總可以了解到︰許多東西在酸化分解、隔離提取中丟掉了。然而,丟掉的東西里面有多少?一般科學家都承認,至少有兩千種東西,只是人們還沒有那個能力去發現它們和給它們命名。這些被丟棄的東西,說不定就是讓C發揮營養作用的東西;

    由此看來,維生素的知識是好的,靠人工的維生素來取得健康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還是吃天然有機蔬食才能真正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