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6冊No.0670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No.670[Nos.671,672]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浙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難讀又難得善本,會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張公施此經,而眉山甦子瞻為書而刻之板,以為金山常住。金山長老佛印大師了元持以見寄,之奇為之言曰︰佛之所說經總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時,人有聞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蓋不可為量數。至于像法、末法之後,去聖既遠,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體乃漫不省解,于是有祖師出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為教外別傳,于動容發語之頃,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擊而得之矣。故雲門至于罵佛,而藥山至戒人不得讀經,皆此意也。由是去佛而謂之禪,離義而謂之玄,故學佛者必詆禪而諱義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為用也。且禪者六度之一也,顧豈異于佛哉?
之奇以為,禪出于佛,而玄出于義,不以佛廢禪,不以玄廢義,則其近之矣。冉求問︰“聞斯行諸?”孔子曰︰“聞斯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說豈有常哉?救其偏而已。學佛之敝至于溺經文、惑句義而人不體玄,則言禪以救之;學禪之敝至于馳空言、玩琦辯而人不了義,則言佛以救之。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
昔達磨西來,既已傳心印于二祖,且雲︰“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此亦佛與禪並傳而玄與義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剛經》傳授,故六祖聞客讀《金剛經》而問其所從來。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五祖山來。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矣。”則是持《金剛經》者始于五祖。故《金剛》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無傳焉。
今之傳者,自張公倡之。之奇過南都謁張公,親聞公說《楞伽》因緣。始張公自三司使翰林學士出守滁,一日入瑯 僧舍,見一經函發而視之,乃《楞伽經》也。恍然覺其前生之所書,筆畫宛然,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之奇聞︰羊叔子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 。乳母謂之︰“汝初無是物。”祜即自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木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雲何持去?”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為李氏子也。白樂天始生七月,姆指之無兩字,雖試百數不差;九歲諳識聲律,史氏以為篤于才章蓋天稟,然而樂天固自以為宿習之緣矣。
人之以是一真不滅之性,而死生去來于天地之間。其為世數,雖折天下之草木以為籌箸,不能算之矣。然以淪于死生,神識疲耗不能復記,惟圓明不昧之人知焉。有如張公以高文大冊再中制舉登侍從,秉鈞軸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風烈事業播人耳目,則其前身嘗為大善知識,無足疑者。其能記憶前世之事,豈不謂信然哉。故因讀《楞伽》新經,而記其因緣于經之端雲。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奉郎新差知登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騎都尉借緋甦軾書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微妙第一真實了義,故謂之佛語心品。祖師達磨以付二祖曰︰“吾觀震旦所有經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為心法。如醫之《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盤走珠、如珠走盤,無不可者。若出新意,而棄舊學以為無用,非愚無知,則狂而已。近歲學者各宗其師,務從簡便,得一句一偈,自謂子證,至使婦人孺子抵掌嬉笑爭談禪悅。高者為名,下者為利,余波末流無所不至,而佛法微矣。譬如俚俗醫師,不由經論直授方藥以之療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輒應懸斷死生,則與知經學古者不可同日語矣。世人徒見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謂《難經》不學而可,豈不誤哉!
《楞伽》義輒幽𦕈,文字簡古。讀者或不能句,而況遺文以得義,忘義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幾廢而僅存也。太子太保樂全先生張公安道,以廣大心,得清淨覺。慶歷中嘗為滁州,至一僧舍,偶見此經,入手恍然如獲舊物。開卷未終,夙障冰解,細視筆畫,手跡宛然。悲喜太息,從是悟入,常以經首四偈發明心要。軾游于公之門三十年矣,今年二月過南都,見公于私第。公時年七十九,幻滅都盡,惠光渾圓,而軾亦老于憂患百念灰冷。公以為可教者,乃授此經,且以錢三十萬使印施于江淮間。而金山長老佛印大師了元曰︰“印施有盡,若書而刻之則無盡。”軾乃為書之,而元使其侍者曉機走錢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為金山常住。
元豐八年九月九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于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游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贊曰︰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于心識,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于斷常,世間恆如夢,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無有涅佛,
無有佛涅,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為大慧,通達于大乘,
今以百八義,仰咨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听,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雲何淨其念?雲何念增長?
雲何見痴惑?雲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
雲何無受欲?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何等禪境界?
雲何有三乘?唯願為解說。
緣起何所生?雲何作所作?
雲何俱異說?雲何為增長?
雲何無色定,及以滅正受?
雲何為想滅?何因從定覺?
雲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
雲何現分別?雲何生諸地?
破三有者誰?何處身雲何?
往生何所至?雲何最勝子?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雲何三昧心?最勝為我說。
雲何名為藏?雲何意及識?
雲何生與滅?雲何見已還?
雲何為種姓,非種及心量?
雲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
雲何無眾生?雲何世俗說?
雲何為斷見,及常見不生?
雲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雲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
雲何空何因?雲何剎那壞?
雲何胎藏生?雲何世不動?
何因如幻夢,及b闥婆城,
世間熱時炎,及與水月光?
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雲何國土亂?雲何作有見?
雲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
雲何覺世間?雲何說離字?
離妄想者誰?雲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幾波羅蜜心?
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雲何爾炎淨?
諸智有幾種?幾戒眾生性?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
誰生諸語言,眾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
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頌?
成為有幾種?雲何名為論?
雲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欲?
雲何名為王,轉輪及小王?
雲何守護國?諸天有幾種?
雲何名為地,星宿及日月?
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雲何阿 梨?
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
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雲何施設量?唯願最勝說。
雲何空風雲?雲何念聰明?
雲何為林樹?雲何為蔓草?
雲何象馬鹿?雲何而捕取?
雲何為卑陋?何因而卑陋?
雲何六師攝?雲何一闡提?
男女及不男,斯皆雲何生?
雲何修行退?雲何修行生?
禪師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眾生生諸趣,何相何像類?
雲何為財富?何因致財富?
雲何為釋種?何因有釋種?
雲何甘蔗種?無上尊願說。
雲何長苦仙?彼雲何教授?
如來雲何于,一切時剎現,
種種名色類,最勝子圍繞?
雲何不食肉?雲何制斷肉?
食肉諸種類,何因故食肉?
雲何日月形,須彌及蓮華,
師子勝相剎,側住覆世界,
如因陀羅網,或悉諸珍寶,
箜篌細腰鼓,狀種種諸華,
或離日月光,如是等無量?
雲何為化佛?雲何報生佛?
雲何如如佛?雲何智慧佛?
雲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覺?
何故色究竟,離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誰當持正法?
天師住久如,正法幾時住?
悉檀及與見,各復有幾種?
毗尼比丘分,雲何何因緣?
彼諸最勝子,緣覺及聲聞,
何因百變易?雲何百無受?
雲何世俗通?雲何出世間?
雲何為七地?唯願為演說。
僧伽有幾種?雲何為壞僧?
雲何醫方論,是復何因緣?
何故大牟尼,唱說如是言︰
‘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
何故說斷常,及與我無我?
何不一切時,演說真實義,
而復為眾生,分別說心量?
何因男女林,訶梨阿摩勒,
雞羅及鐵圍,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仙闥婆充滿?”
無上世間解,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
(此心如樹木堅實心,非念慮心也)。“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听,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生及與不生,
涅空剎那,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諸禪定無量。
諸陰身往來,正受滅盡定。
三昧起心說,心意及與識,
無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
及與現二見,乘及諸種性,
金銀摩尼等,一闡提大種,
荒亂及一佛,智爾焰得向。
眾生有無有,象馬諸禽獸,
雲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
及與作所作,郁林迷惑通。
心量不現有,諸地不相至,
百變百無受。醫方工巧論,
伎術諸明處,諸山須彌地,
巨海日月量。下中上眾生,
身各幾微塵,一一剎幾塵,
弓弓數有幾,肘步拘樓舍,
半由延由延。兔毫窗塵蟻,
羊毛䵃麥塵,缽他幾䵃麥,
阿羅䵃麥幾,獨籠那依媯 br />
勒叉及舉利,乃至頻婆羅,
是各有幾數。為有幾阿㝹,
名舍梨沙婆。幾舍梨沙婆,
名為一賴提。幾賴提摩沙,
為摩沙陀那。幾摩沙陀那,
名為陀那羅。復幾陀那羅,
為迦梨沙那。幾迦梨沙那,
為成一波羅。此等積聚相,
幾波羅彌樓。是等所應請,
何須問余事?聲聞闢支佛,
佛及最勝子,身各有幾數。
何故不問此?火焰幾阿㝹,
風阿㝹復幾,根根幾阿㝹,
毛孔眉毛幾?護財自在王,
轉輪聖帝王,雲何王守護?
雲何為解脫?廣說及句說,
如汝之所問。眾生種種欲,
種種諸飲食,雲何男女林,
金剛堅固山?雲何如幻夢,
野鹿渴愛譬?雲何山天仙,
b闥婆莊嚴,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雲何禪境界,
變化及外道?雲何無因作?
雲何有因作?有因無因作,
及非有無因?雲何現已滅?
雲何淨諸覺?雲何諸覺轉,
及轉諸所作?雲何斷諸想?
雲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誰?
何處為何身?雲何無眾生,
而說有吾我?雲何世俗說,
唯願廣分別。所問相雲何,
及所問非我?雲何為胎藏,
及種種異身?雲何斷常見?
雲何心得定?言說及諸智,
戒種性佛子,雲何成及論?
雲何師弟子,種種諸眾生,
斯等復雲何?雲何為飲食,
聰明廣施設?雲何樹葛 ?
最勝子所問。雲何種種剎,
仙人長苦行?雲何為族姓,
從何師受學?雲何為丑陋?
雲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覺、
阿迦膩吒成?雲何俗神通?
雲何為比丘?雲何為化佛?
雲何為報佛?雲何為如如,
平等智慧佛?雲何為眾僧?
佛子如是問,箜篌腰鼓花,
剎土離光明,心地者有七。
所問皆如實,此及余眾多,
佛子所應問,一一相相應。
遠離諸見過,悉檀離言說,
我今當顯示,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諦听,此上百八句,
如諸佛所說。
“不生句,生句。常句,無常句。相句,無相句。住異句,非住異句。剎那句,非剎那句。自性句,離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斷句,不斷句。邊句,非邊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凡有三常,此常梵音與上常音異也)。緣句,非緣句。因句,非因句。煩惱句,非煩惱句。愛句,非愛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淨句,非淨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師句,非師句。種性句,非種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無所有句。願句,非願句。三輪句,非三輪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緣自聖智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剎土句,非剎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實句,非實句。數句,非數句(此物之數也)。數句,非數句(此數,霜縷反)。明句,非明句。虛空句,非虛空句。雲句,非雲句。工巧伎術明處句,非明處句。風句,非風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設句,非施設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陰句,非陰句。眾生句,非眾生句。慧句,非慧句。涅句,非涅句。爾焰句,非爾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亂句,非荒亂句。幻句,非幻句。夢句,非夢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輪句,非輪句。b闥婆句,非b闥婆句。天句,非天句。飲食句,非飲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見句,非見句。波羅蜜句,非波羅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諦句,非諦句。果句,非果句。滅起句,非滅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處句,非巧明處句。禪句,非禪句。迷句,非迷句。現句,非現句。護句,非護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攝受句,非攝受句。實句,非實句。記句,非記句。一闡提句,非一闡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覺句,非覺句。動句,非動句。根句,非根句。有為句,非有為句。無為句,非無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節句,非節句。郁樹藤句,非郁樹藤句。雜句,非雜句。說句,非說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處句,非處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大慧!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謂如樹木心,非念慮心;念慮心梵音雲質多也)。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聖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大慧!雲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斷滅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大慧!若復諸余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b闥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于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大慧!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舍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剎,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大慧!是故欲得如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嘆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彼身轉。彼不作是念︰‘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後入禪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珂乳及石蜜,
淡味眾華果,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海水起波浪,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變,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異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業,意名廣采集,
諸識識所識,現等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眾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雲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波浪悉無有,
采集業說心,開悟諸凡夫。
彼業悉無有,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眾生現識,
于彼現諸業,譬如水波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鼓躍可分別;
藏與業如是,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無智慧,藏識如巨海,
業相猶波浪,依彼譬類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眾生。
如來照世間,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眾形,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綺錯繢眾像。
言說別施行,真實離名字,
分別應初業,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雖現無真實,
如是種種說,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于彼為非說。
彼彼諸病人,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隨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聲聞亦非分,
哀愍者所說,自覺之境界。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驢心慧智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大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大慧!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大慧!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境界。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舍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超幻境界,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大慧!復有余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大慧!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想已,隨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佛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大慧!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大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應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大慧!復有余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起分齊見妄想。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當知。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大慧!又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若言觀余物者,彼法亦然。”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當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色等及心無,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世尊!雲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漸淨非頓。如庵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陶家造作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諸依佛,亦復如是,(依者胡本雲津膩,謂化佛是真佛氣分也)。頓熟眾生所處境界,以修行者安處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覺聖趣,亦復如是,彼于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照令除滅。大慧!法依佛,說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因,種種無實幻,種種計著,不可得。
“復次,大慧!計著緣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幻師,依草木瓦石作種種幻,起一切眾生若干形色,起種種妄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種種妄想心,種種想行事妄想相,計著習氣妄想。大慧!是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說法。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大慧!化佛者,說施、戒、忍、精進、禪定,及心智慧。離陰界入,解脫識相分別。觀察建立,超外道見,無色見。大慧!又法佛者,離攀緣,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非諸凡夫、聲聞、緣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覺聖究竟差別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覺聖差別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雲何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道果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聖樂住聲聞;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訶薩,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愍眾生及本願不作證。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菩薩摩訶薩,于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大慧!雲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薩,于彼應知應舍,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及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界。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佛告大慧︰“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
“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滅盡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得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復次,大慧!諸外道常不思議,于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性非性無常,見已,自覺聖境界,說彼常無因。大慧!若復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如是過。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去得自覺聖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不知生死、涅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想,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愚痴凡夫不實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賢聖也。大慧!于彼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雲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雲何知聲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氣煩惱不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實知,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覺。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作如是覺求般涅。復有異外道說,悉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作如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大慧!此諸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見故,應當修學。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豎悲泣流淚,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大慧!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相法無間種性、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自煩惱習淨,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偈言︰
“須陀那果,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是等心惑亂。
三乘與一乘,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諸聖遠離寂。
第一義法門,遠離于二教,
住于無所有,何建立三乘?
諸禪無量等,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亦無有心量。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大慧!一闡提有二種︰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無始眾生發願。雲何舍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多羅、毗尼解脫之說。’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二者,菩薩本自願方便故,非不般涅一切眾生而般涅。大慧!彼般涅,是名不般涅法相。此亦到一闡提趣。”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雲何畢竟不般涅?”
佛告大慧︰“菩薩一闡提者,知一切法本來般涅已,畢竟不般涅,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闡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所以者何?謂如來不舍一切眾生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雲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
大慧白佛言︰“世尊!雲何妄想自性從相生?”
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雲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雲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雲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猿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雲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于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于彼而坐。同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地,到自覺聖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建立誹謗相,唯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法。”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建立及誹謗,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痴無智慧,建立及誹謗。”
爾時,世尊于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有四種非有有建立。雲何為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于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
“復次,大慧!雲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偽過,種種習氣計著生。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發現,離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賢聖也。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為安眾生故,作種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于緣起。譬如眾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大眾集會,悉于其中听受經法。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于一切法,離生滅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世間,佛子觀察,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余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諦听!諦听!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雲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雲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雲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雲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雲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雲何彼彼空?謂︰于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當遠離。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雲何無二?謂一切法,如冷熱、如長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無二,非于涅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遠離于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于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于彼相,計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于言說。是故,當依于義,莫著言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6冊No.0670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于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痴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雲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于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緣與微塵,勝自在作,
心量妄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復請世尊︰“唯願為說修行無間,如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者大方便。”
佛告大慧︰“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雲何為四?謂︰善分別自心現、觀外性非性、離生住滅見、得自覺聖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雲何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謂︰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無動搖、離去來,無始虛偽習氣所燻,三界種種色行系縛,身財建立,妄想隨入現。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雲何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謂︰炎、夢等一切性,無始虛偽妄想習因,觀一切性自性。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是名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雲何菩薩摩訶薩善離生住滅見?謂︰如幻、夢一切性,自他俱性不生,隨入自心分齊故。見外性非性,見識不生及緣不積聚,見妄想緣生,于三界內外一切法不可得。見離自性,生見悉滅,知如幻等諸法自性,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離生住滅見,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離生住滅見。雲何菩薩摩訶薩得自覺聖智善樂?謂︰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得離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得意生身。”
“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緣?”
佛告大慧︰“意生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于彼異方無量由延,因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絕,于身無障礙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猶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本願境界,為成熟眾生,得自覺聖智善樂。如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轉舍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覺聖智善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唯願為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緣因相故,我及諸菩薩離一切性,有無妄見;無妄想見,漸次俱生。”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種緣相,謂外及內。外緣者,謂泥團柱輪繩水木人工諸方便緣,有瓶生。如泥瓶、縷疊、草席、種芽、酪酥等,方便緣生,亦復如是。是名外緣前後轉生。雲何內緣?謂無明.愛.業等法,得緣名,從彼生陰.界.入法,得緣所起名。彼無差別,而愚夫妄想。是名內緣法。大慧!彼因者有六種,謂︰當有因、相續因、相因、作因、顯示因、待因。當有因者,作因已,內外法生。相續因者,作攀緣已,內外法生陰種子等。相因者,作無間相,相續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轉輪王。顯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現作所作,如燈照色等。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漸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復俱生者,作所作無分別,不得因相故。若漸次生者,不得我相故。漸次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大慧!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緣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大慧!漸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計著相故。漸次俱不生,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漸次俱不生,除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當離漸次俱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都無生,亦無因緣滅,
于彼生滅中,而起因緣想。
非遮滅復生,相續因緣起,
唯為斷凡愚,痴惑妄想緣。
有無緣起法,是悉無有生,
習氣所迷轉,從是三有現。
真實無生緣,亦復無有滅,
觀一切有為,猶如虛空華。
攝受及所攝,舍離惑亂見,
非已生當生,亦復無因緣。
一切無所有,斯皆是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言說妄想相心經。(此同上佛語心也)世尊!我及余菩薩摩訶薩,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則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言說所說二種趣,淨一切眾生。”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四種言說妄想相,謂︰相言說、夢言說、過妄想計著言說、無始妄想言說。相言說者,從自妄想色相計著生。夢言說者,先所經境界,隨憶念生,從覺已境界無性生。過妄想計著言說者,先怨所作業,隨憶念生。無始妄想言說者,無始虛偽計著過自種習氣生。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以此義勸請世尊︰“唯願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世尊!何處、何故、雲何、何因,眾生妄想言說生?”
佛告大慧︰“頭胸喉鼻唇舌 齒和合出音聲。”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說妄想為異為不異?”
佛告大慧︰“言說、妄想非異非不異。所以者何?謂彼因生相故。大慧!若言說、妄想異者,妄想不應是因。若不異者,語不顯義,而有顯示。是故非異非不異。”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為言說即是第一義,為所說者是第一義?”
佛告大慧︰“非言說是第一義,亦非所說是第一義。所以者何?謂第一義聖樂言說所入是第一義,非言說是第一義。第一義者,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是故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言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起。若展轉因緣起者,彼不顯示第一義。大慧!自他相無性故,言說相不顯示第一義。復次,大慧!隨入自心現量故,種種相外性非性,言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是故,大慧!當離言說、諸妄想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性無自性,亦復無言說,
甚深空空義,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言說法如影,
自覺聖智子,實際我所說。”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覺聖智所行,離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實之義。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隨入如來地相,無開發本願。譬如眾色摩尼境界無邊相行,自心現趣部分之相一切諸法。我及余菩薩摩訶薩,離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一切眾生,一切安樂,具足充滿。”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如是之義,多所安樂,多所饒益,哀愍一切諸天世人。”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內外性,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自性習因計著妄想。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炎,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如是愚夫,無始虛偽妄想所燻,三毒燒心,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取內外性,墮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妄見攝受。如乾闥婆城,凡愚無智而起城想,無始習氣計著想現。彼非有城非無城,如是外道無始虛偽習氣計著,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不能了知自心現量。譬如有人,夢見男女為馬車步,城邑園林山河浴池種種莊嚴,自身入中,覺已憶念。大慧!于意雲何?如是士夫,于前所夢憶念不舍,為黠慧不?”
大慧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惡見所噬,外道智慧,不知如夢自心現量,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譬如畫像,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來外道惡見習氣充滿,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自壞壞他。余離有無無生之論,亦說言無。謗因果見,拔善根本,壞清淨因。勝求者,當遠離去,作如是說︰‘彼墮自他俱見、有無妄想已,墮建立誹謗。以是惡見,當墮地獄。’譬如翳目見有垂發,謂眾人言︰‘汝等觀此而是垂發,畢竟非性非無性,見不見故。’如是外道妄見望,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誹謗正法,自陷陷他。譬如火輪非輪,愚夫輪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惡見望,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一切性生。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無智,作摩尼想,計著追逐。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惡見妄想習氣所燻,于無所有,說有生;緣有者,言滅。
“復次,大慧!有三種量,五分論,各建立已,得聖智自覺。離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計著。大慧!心.意.意識身心轉變,自心現攝所攝,諸妄想斷。如來地自覺聖智修行者,不應于彼作性非性想。若復修行者,如是境界,性非性攝取想生者,彼即取長養,及取我人。大慧!若說彼性自性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說,非法佛說。又諸言說,悉由愚夫望見生,不為別建立趣自性法,得聖智自覺三昧樂住者,分別顯示。譬如水中有樹影現,彼非影非非影,非樹形非非樹形。如是外道見習所燻,妄想計著,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現量。譬如明鏡,隨緣顯現一切色像而無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見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惡見,自心像現,妄想計著,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譬如風水和合出聲,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惡見妄想,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譬如大地無草木處,熱炎川流,洪浪雲涌。彼非性非非性,貪無貪故。如是愚夫,無始虛偽習氣所燻,妄想計著,依生住滅、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緣自住事門,亦復如彼熱炎波浪。譬如有人,咒術機發。以非眾生數,毗舍 鬼方便合成,動搖雲為。凡愚妄想,計著往來。如是外道惡見望,依于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戲論計著,不實建立。大慧!是故欲得自覺聖智事,當離生住滅、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等惡見妄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幻夢水樹影,垂發熱時炎,
如是觀三有,究竟得解脫。
譬如鹿渴想,動轉迷亂心,
鹿想謂為水,而實無水事。
如是識種子,動轉見境界,
愚夫妄想生,如為翳所翳。
于無始生死,計著攝受性,
如逆㨝出㨝,舍離貪攝受,
如幻咒機發,浮雲夢電光。
觀是得解脫,永斷三相續,
于彼無有作,猶如炎虛空。
如是知諸法,則為無所知,
言教唯假名,彼亦無有相。
于彼起妄想,陰行如垂發,
如畫垂發幻,夢乾闥婆城。
火輪熱時炎,無而現眾生,
常無常一異,俱不俱亦然。
無始過相續,愚夫痴妄想,
明鏡水淨眼,摩尼妙寶珠,
于中現眾色,而實無所有。
一切性顯現,如畫熱時炎,
種種眾色現,如夢無所有。
“復次,大慧!如來說法,離如是四句,謂︰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離于有無建立誹謗分別。結集真諦、緣起、道滅、解脫。如來說法,以是為首。非性、非自在、非無因、非微塵、非時、非自性相續而為說法。復次,大慧!為淨煩惱爾炎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無所有,善分別諸乘及諸地相。
“復次,大慧!有四種禪。雲何為四?謂︰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雲何愚夫所行禪?謂︰聲聞、緣覺、外道修行者,觀人無我性,自相共相骨鎖,無常、苦、不淨相,計著為首。如是相不異觀,前後轉進,想不除滅,是名愚夫所行禪。雲何觀察義禪?謂︰人無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無性已。觀法無我彼地相義,漸次增進,是名觀察義禪。雲何攀緣如禪?謂︰妄想二無我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攀緣如禪。雲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行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凡夫所行禪,觀察相義禪,
攀緣如實禪,如來清淨禪。
譬如日月形,缽頭摩深險,
如虛空火燼,修行者觀察。
如是種種相,外道道通禪,
亦復墮聲聞,及緣覺境界,
舍離彼一切,則是無所有。
一切剎諸佛,以不思議手,
一時摩其頂,隨順入如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般涅者,說何等法,謂為涅?”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習氣,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涅。諸佛及我涅,自性空事境界。
“復次,大慧!涅者,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雲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雲何非斷?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大慧!涅不壞不死。若涅死者,復應受生相續。若壞者,應墮有為相。是故涅離壞離死。是故修行者之所歸依。
“復次,大慧!涅非舍非得,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名涅。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涅者,覺自相共相,不習近境界,不顛倒見,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涅覺。
“復次,大慧!二種自性相。雲何為二?謂︰言說自性相計著;事自性相計著。言說自性相計著者,從無始言說虛偽習氣計著生。事自性相計著者,從不覺自心現分齊生。
“復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建立,菩薩摩訶薩頂禮諸佛,听受問義。雲何二種神力建立?謂︰三昧正受,為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及手灌頂神力。大慧!菩薩摩訶薩初菩薩地,住佛神力,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一切身面言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薩摩訶薩。大慧!是名初菩薩地。菩薩摩訶薩得菩薩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積集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訶薩眷屬圍繞,眾寶瓔珞莊嚴其身,如黃金瞻卜日月光明。諸最勝手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坐上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大慧!是名菩薩摩訶薩二種神力。若菩薩摩訶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不如是,則不能見。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凡所分別三昧神足說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來二種神力。大慧!若菩薩摩訶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凡夫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喑啞無量眾苦,皆得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眾生。”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摩訶薩住三昧正受時,及勝進地灌頂時,加其神力?”
佛告大慧︰“為離魔業煩惱故,及不墮聲聞地禪故,為得如來自覺地故,及增進所得法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咸以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訶薩。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眾魔望,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諸佛如來咸以神力攝受諸菩薩摩訶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神力人中尊,大願悉清淨,
三摩提灌頂,初地及十地。”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如是說因緣,不自說道。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悉檀者,譯義或言宗、或言成、或言默)。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世尊!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自性,有一切性者,汝論則壞。大慧!非一切剎土有言說。言說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楮、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剎土、或動搖。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殊勝三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而各辦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如虛空兔角,及與大子,
無而有言說,如是性妄想。
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
不能如實知,輪回三有宅。”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
佛告大慧︰“為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大慧!如春時炎、火輪、垂發、乾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大慧!雲何離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如彼恆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于余現故,非無性。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故。大慧!非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常。大慧!雲何惑亂真實?若復因緣,諸聖于此惑亂,不起顛倒覺、非不顛倒覺。大慧!除諸聖,于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想。
“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謂︰聖種性,及愚夫種性。聖種性者,三種分別。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雲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謂︰自共相計著,起聲聞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大慧!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觀計著,起緣覺乘種性。雲何智者?即彼惑亂想,起佛乘種性。謂︰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名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為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亂為有為無?”
佛告大慧︰“如幻,無計著相。若惑亂有計著相者,計著性不可滅,緣起應如外道,說因緣生法。”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亂如幻者,復當與余惑作因。”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過故。大慧!幻不起過,無有妄想。大慧!幻者從他明處生,非自妄想過習氣處生,是故不起過。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計著,非聖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不見惑亂,中間亦無實,
中間若真實,惑亂即真實。
舍離一切惑,若有相生者,
是亦為惑亂,不淨猶如翳。
“復次,大慧!非幻無有相似,見一切法如幻。”
大慧白佛言︰“世尊!為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法如幻?為異相計著?若種種幻相計著,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謂色種種相非因。世尊!無有因色種種相現如幻。世尊!是故無種種幻相計著相似性如幻。”
佛告大慧︰“非種種幻相計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實一切法,速滅如電,是則如幻。大慧!譬如電光,剎那頃現,現已即滅,非愚夫現。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觀察無性,非現色相計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幻無有譬,說法性如幻;
不實速如電,是故說如幻。”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一切性無生,及如幻,將無世尊前後所說自相違耶?說無生性如幻。”
佛告大慧︰“非我說無生性如幻前後相違過。所以者何?謂生無生,覺自心現量。有非有,外性非性,無生現。大慧!非我前後說相違過,然壞外道因生,故我說一切性無生。大慧!外道痴聚,欲令有無有生,非自妄想種種計著緣。大慧!我非有無有生,是故我以無生說而說。大慧!說性者,為攝受生死故,壞無見斷見故,為我弟子攝受種種業受生處故,以性聲說,攝受生死。大慧!說幻性自性相,為離性自性相故,墮愚夫惡見相望,不知自心現量。壞因所作生,緣自性相計著。說幻夢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惡見望,計著自及他一切法,如實處見,作不正論。大慧!如實處見一切法者,謂起自心現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生作非性,有性攝生死,
觀察如幻等,于相不妄想。
“復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隨入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形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身與句身,及形身差別,
凡夫愚計著,如象溺深泥。
“復次,大慧!未來世智者,當以離一異、俱不俱見相,我所通義,問無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問。’謂色等常無常,為異不異?如是涅、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見所見、塵及微塵、修與修者,如是比展轉相。如是等問,而言佛說無記止論。非彼痴人之所能知,謂聞慧不具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令彼離恐怖句故,說言無記,不為記說。又止外道見論故,而不為說。大慧!外道作如是說,謂︰‘命即是身。’如是等無記論。大慧!彼諸外道愚痴,于因作無記論,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離攝所攝,妄想不生。雲何止彼?大慧!若攝所攝計著者,不知自心現量,故止彼。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以四種記論為眾生說法。大慧!止記論者,我時時說,為根未熟,不為熟者。
“復次,大慧!一切法,離所作因緣不生,無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大慧!何故一切性離自性?以自覺觀時,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說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來,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來,無所來;欲持去,無所去;是故一切法,離持來去。大慧!何故一切諸法不滅?謂性自性相無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滅。大慧!何故一切法無常?謂相起無常性,是故說一切法無常。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謂相起無生性,無常常,故說一切法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記論有四種,一向及詰問,
分別及止論,以制諸外道。
有及非有生,僧遺 Γ br />
一切悉無記,彼如是顯示。
正覺所分別,自性不可得,
以離于言說,故說離自性。”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諸須陀洹、須陀洹趣差別通相。若菩薩摩訶薩,善解須陀洹趣差別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方便相,分別知已,如是如是為眾生說法。謂二無我相及二障淨,度諸地相,究竟通達,得諸如來不思議究竟境界。如眾色摩尼,善能饒益一切眾生,以一切法境界無盡身財,攝養一切。”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今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
佛告大慧︰“有三種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雲何為三?謂下中上。下者極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此三種有三結,下中上。雲何三結?謂身見、疑、戒取。是三結差別,上上升進,得阿羅漢。大慧!身見有二種,謂︰俱生及妄想。如緣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緣起自性,種種妄想自性,計著生。以彼非有、非無、非有無,無實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種種妄想自性相計著。如熱時炎,鹿渴水想。是須陀洹妄想身見,彼以人無我攝受無性,斷除久遠無知計著。大慧!俱生者,須陀洹身見,自他身等四陰,無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轉相因相故,大種及色不集故。須陀洹觀有無品見,身見則斷。如是身見斷,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大慧!疑相者,謂得法善見相故,及先二種身見妄想斷故,疑法不生。不于余處起大師見,為淨不淨。是名疑相須陀洹斷。大慧!戒取者,雲何須陀洹不取戒?謂善見受生處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謂愚夫決定受習苦行,為眾樂具,故求受生;彼則不取,除回向自覺勝,離妄想,無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須陀洹取戒相斷。須陀洹斷三結,貪痴不生。若須陀洹作是念︰‘此諸結我不成就者。’應有二過,墮身見,及諸結不斷。”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眾多貪欲,彼何者貪斷?”
佛告大慧︰“愛樂女人纏綿,貪著種種方便,身口惡業,受現在樂,種未來苦,彼則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樂故。是故彼斷,非趣涅貪斷。大慧!雲何斯陀含相?謂頓照色相妄想生相,見相不生。善見禪趣相故,頓來此世,盡苦際,得涅,是故名斯陀含。大慧!雲何阿那含?謂過去未來現在色相性非性,生見過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結斷故,名阿那含。大慧!阿羅漢者,謂諸禪、三昧、解脫、力、明,煩惱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羅漢。”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三種阿羅漢,此說何等阿羅漢?世尊!為得寂靜一乘道?為菩薩摩訶薩方便示現阿羅漢?為佛化化?”
佛告大慧︰“得寂靜一乘道聲聞,非余。余者,行菩薩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願故,于大眾中示現受生,為莊嚴佛眷屬故。大慧!于妄想處,種種說法,謂得果得禪。禪者入禪,悉遠離故,示現得自心現量,得果相,說名得果。復次,大慧!欲超禪無量無色界者,當離自心現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現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禪四無量,無色三摩提,
一切受想滅,心量彼無有。
須陀那果,往來及不還,
及與阿羅漢,斯等心惑亂。
禪者禪及緣,斷知是真諦,
此則妄想量,若覺得解脫。
“復次,大慧!有二種覺,謂︰觀察覺,及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大慧!觀察覺者,謂若覺性自性相,選擇離四句不可得,是名觀察覺。大慧!彼四句者,謂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離,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大慧!雲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謂︰妄想相攝受,計著堅濕暖動不實妄想相四大種。宗因想譬喻計著,不實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是名二種覺相。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二覺相,人法無我相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觀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別三昧,見百佛及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照百剎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系心十無盡句,成熟眾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三昧正受故。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四大造色。雲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薩摩訶薩作是學,彼真諦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覺名相妄想分齊,自心現分齊,外性非性,是名自心現妄想分齊。謂三界觀彼四大造色性離,四句通淨,離我我所。如實相、自相分齊住,無生自相成。大慧!彼四大種雲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飄動妄想大種生內外風界,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內外地界。色及虛空俱,計著邪諦,五陰集聚,四大造色生。大慧!識者,因樂種種跡境界故,余趣相續。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緣,非彼四大緣。所以者何?謂性形相處所作方便無性,大種不生。大慧!性形相處所作方便和合生,非無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復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雲何諸陰自性相?謂五陰。雲何五?謂色受想行識。彼四陰非色,謂受想行識。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大慧!非無色有四數,如虛空。譬如虛空,過數相,離于數,而妄想言一虛空。大慧!如是陰,過數相,離于數,離性非性,離四句。數相者,愚夫言說,所說非聖賢也。大慧!聖者如幻種種色像,離異不異施設。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大慧!聖智趣,同陰妄想現。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滅,滅已,說寂靜法,斷一切佛剎諸外道見。大慧!說寂靜時,法無我見淨,及入不動地。入不動地已,無量三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三昧,通達究竟,力明自在,救攝饒益一切眾生。猶如大地載育眾生。菩薩摩訶薩普濟眾生,亦復如是。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雲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種種相性非性涅、自相自性非性覺涅、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是名諸外道四種涅。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
佛言︰“建立。”
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雲何離意識,非七識?”
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性,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此滅我涅。
彼因彼攀緣,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復次,大慧!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善分別,汝及余菩薩摩訶薩,離妄想,到自覺聖,外道通趣善見,覺攝所攝妄想斷。緣起種種相,妄想自性行,不復妄想。大慧!雲何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謂︰言說妄想、所說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見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續妄想、縛不縛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大慧!雲何言說妄想?謂︰種種妙音歌詠之聲,美樂計著,是名言說妄想。大慧!雲何所說事妄想?謂︰有所說事自性,聖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說妄想。是名所說事妄想。大慧!雲何相妄想?謂︰即彼所說事,如鹿渴想,種種計著而計著。謂︰堅、濕、暖、動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雲何利妄想?謂︰樂種種金銀珍寶。是名利妄想。大慧!雲何自性妄想?謂︰自性持此如是。不異惡見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雲何因妄想?謂︰若因若緣,有無分別,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雲何見妄想?謂︰有無一異俱不俱惡見,外道妄想計著妄想。是名見妄想。大慧!雲何成妄想?謂︰我我所想,成決定論。是名成妄想。
“大慧!雲何生妄想?謂︰緣有無性生計著。是名生妄想。大慧!雲何不生妄想?謂︰一切性本無生。無種因緣,生無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雲何相續妄想?謂︰彼俱相續,如金縷。是名相續妄想。大慧!雲何縛不縛妄想?謂︰縛因緣計著。如士夫方便,若縛若解。是名縛不縛妄想。于此妄想自性分別通相,一切愚夫計著有無。大慧!計著緣起而計著者,種種妄想計著自性。如幻示現種種之身,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大慧!幻與種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非種種因;若不異者,幻與種種無差別,而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薩摩訶薩,如幻緣起妄想自性,異不異有無莫計著。”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縛于境界,覺想智隨轉,
無所有及勝,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于緣起則無,
妄想或攝受,緣起非妄想。
種種支分生,如幻則不成,
彼相有種種,妄想則不成。
彼相則是過,皆從心縛生,
妄想無所知,于緣起妄想。
此諸妄想性,即是彼緣起,
妄想有種種,于緣起妄想。
世諦第一義,第三無因生,
妄想說世諦,斷則聖境界。
譬如修行事,于一種種現,
于彼無種種,妄想相如是。
譬如種種翳,妄想眾色現,
翳無色非色,緣起不覺然。
譬如煉真金,遠離諸垢穢,
虛空無雲翳,妄想淨亦然。
無有妄想性,及有彼緣起,
建立及誹謗,悉由妄想壞。
妄想若無性,而有緣起性,
無性而有性,有性無性生。
依因于妄想,而得彼緣起,
相名常相隨,而生諸妄想。
究竟不成就,則度諸妄想,
然後知清淨,是名第一義。
妄想有十二,緣起有六種,
自覺知爾炎,彼無有差別。
五法為真實,自性有三種,
修行分別此,不越于如如。
眾相及緣起,彼名起妄想,
彼諸妄想相,從彼緣起生。
覺慧善觀察,無緣無妄想,
成已無有性,雲何妄想覺?
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
妄想種種現,清淨聖境界。
妄想如畫色,緣起計妄想,
若異妄想者,即依外道論。
妄想說所想,因見和合生,
離二妄想者,如是則為成。”
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若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薩善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達佛法。”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菩薩摩訶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于他,離見妄想,上上升進,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相。大慧!雲何一乘相?謂︰得一乘道覺,我說一乘。雲何得一乘道覺?謂︰攝所攝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覺。大慧!一乘覺者,非余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來。以是故,說名一乘。”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以一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己力,是故不說一乘。
“復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死,故說三乘。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法無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三昧樂味著非性,無漏界覺。覺已,復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滿足眾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
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
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我說為一乘,
引導眾生故,分別說諸乘。
解脫有三種,及與法無我,
煩惱智慧等,解脫則遠離。
譬如海浮木,常隨波浪轉,
聲聞愚亦然,相風所飄蕩。
彼起煩惱滅,除習煩惱愚,
味著三昧樂,安住無漏界。
無有究竟趣,亦復不退還,
得諸三昧身,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
彼覺法亦然,得佛無上身。”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6冊No.0670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三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別通相,我今當說。諦听,諦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三種意生身。雲何為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進相,得三種身。大慧!雲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大慧!雲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嚴,隨入一切佛剎大眾,通達自性法故,是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大慧!雲何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一切佛法,緣自得樂相,是名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大慧!于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非我乘大乘,非說亦非字,
非諦非解脫,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自在華莊嚴。”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若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世尊!雲何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雲何五無間業?所謂︰殺父母及害羅漢、破壞眾僧、惡心出佛身血。大慧!雲何眾生母?謂︰愛更受生貪喜俱。如緣母立,無明為父,生入處聚落,斷二根本,名害父母。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竟斷彼,名害羅漢。雲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積聚,究竟斷彼,名為破僧。大慧!不覺外自共相,自心現量七識身,以三解脫無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識佛,名為惡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無間者,名五無間事,亦名無間業。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說。汝及余菩薩摩訶薩,聞是義已,于未來世,不墮愚痴。雲何五無間?謂︰先所說無間。若行此者,于三解脫,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此法已,余化神力現無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力、如來化神力,為余作無間罪者,除疑悔過,為勸發故,神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無間等法。除覺自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所攝受。或時遇善知識,解脫余趣相續妄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貪愛名為母,無明則為父,
覺境識為佛,諸使為羅漢,
陰集名為僧,無間次第斷,
謂是五無間,不入無擇獄。”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
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是名佛知覺。”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于大眾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生,我爾時作漫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鸚鵡鳥、釋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經說?’”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大眾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雲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大眾中唱如是言。雲何字等?若字稱我為佛,彼字亦稱一切諸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雲何語等?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梵音聲性。雲何身等?謂︰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差別,除為調伏彼彼諸趣差別眾生故,示現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雲何法等?謂︰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說佛法無障礙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大眾中唱如是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迦葉拘留孫、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種等,我為佛子說。”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于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雲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雲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雲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成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于意雲何,彼士夫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耶?”
答言︰“不也。”
佛告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是故說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
于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說,
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唯願為說一切法有無有相,令我及余菩薩摩訶薩離有無有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種,謂︰依有、無。及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大慧!雲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緣生,非不有。從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說者,是說世間無因。大慧!雲何世間依無?謂︰受貪恚痴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痴性非性。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諸如來聲聞緣覺,不取貪恚痴性,為有為無。大慧!此中何等為壞者?”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貪恚痴性,後不復取。”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貪恚痴性非性為壞者,于聲聞、緣覺及佛亦是壞者。所以者何?謂內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大慧!貪恚痴若內若外不可得,貪恚痴性無身故、無取故,非佛、聲聞、緣覺是壞者。佛、聲聞、緣覺自性解脫故,縛與縛因非性故。大慧!若有縛者,應有縛是縛因故。大慧!如是說壞者,是名無所有相。大慧!因是故,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增上慢者,是名為壞。墮自共相見望,不知自心現量。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滅,離文字相妄想。是名壞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無是二邊,乃至心境界,
淨除彼境界,平等心寂滅。
無取境界性,滅非無所有,
有事悉如如,如賢聖境界。
無種而有生,生已而復滅,
因緣有非有,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
因緣所集起,雲何而得無?
誰集因緣有,而復說言無,
邪見論生法,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亦復無所滅,
觀此悉空寂,有無二俱離。”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我及諸菩薩說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相者,我及諸菩薩通達是相,通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想及眾魔外道。”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說通。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暉發。是名宗通相。雲何說通相?謂︰說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度脫。是名說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薩,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宗及說通相,緣自與教法,
若見善分別,不隨諸覺想。
非有真實性,如愚夫妄想,
雲何起欲想,非性為解脫?
觀察諸有為,生滅等相續,
增長于二見,顛倒無所知。
一是為真諦,無罪為涅,
觀察世妄想,如幻夢芭蕉。
雖有貪恚痴,而實無有人,
從愛生諸陰,有皆如幻夢。”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不實妄想相。不實妄想雲何而生?說何等法名不實妄想?于何等法中不實妄想?”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之義,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哀愍世間一切天人。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大慧!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所生。”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想生。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有無見,增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義。心心數妄想,我我所計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種種義相,墮有無相,離性非性,離見相。世尊!第一義亦如是,離量限分譬喻因相。世尊!何故一處妄想不實義,種種性計著妄想生,非計著第一義處相妄想生,將無世尊說邪因論邪?說一生一不生。”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謂︰有無妄想不生故。外現性非性,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大慧!我說余愚夫自心種種妄想相故,事業在前,種種妄想性想計著生。雲何愚夫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緣過,覺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如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因緣故,我說妄想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知如實義,得解脫息種種妄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因及與緣,從此生世間,
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
世間非有生,亦復非無生,
不從有無生,亦非非有無。
諸因及與緣,雲何愚妄想,
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
如是觀世間,心轉得無我,
一切性不生,以從緣生故。
一切緣所作,所作非自有,
事不自生事,有二事過故。
無二事過故,非有性可得。
觀諸有為法,離攀緣所緣,
無心之心量,我說為心量。
量者自性處,緣性二俱離,
性究竟妙淨,我說名為量。
施設世諦我,彼則無實事,
諸陰陰施設,無事亦復然。
有四種平等,相及因性生,
第三無我等,第四修修者,
妄想習氣轉,有種種心生,
境界于外現,是世俗心量。
外現而非有,心見彼種種,
建立于身財,我說為心量。
離一切諸見,及離想所想,
無得亦無生,我說為心量。
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離,
謂彼心解脫,我說為心量。
如如與空際,涅及法界,
種種意生身,我說為心量。”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菩薩摩訶薩當善語義。雲何為菩薩善語義?雲何為語?雲何為義?”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雲何為語?謂︰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齒 頰輔,因彼我言說,妄想習氣計著生。是名為語。大慧!雲何為義?謂︰離一切妄想相、言說相,是名為義。大慧!菩薩摩訶薩于如是義,獨一靜處,聞思修慧,緣自覺了,向涅城,習氣身轉變已,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菩薩摩訶薩善義。
“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辯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復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緣言說義計著,墮建立及誹謗見。異建立,異妄想,如幻種種妄想現。譬如種種幻,凡愚眾生作異妄想,非聖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彼言既妄想,建立于諸法,
以彼建立故,死墮泥犁中。
陰中無有我,陰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亦復非無我。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
若如彼所見,一切應見諦。
一切法無性,淨穢悉無有,
不實如彼見,亦非無所有。
“復次,大慧!智識相,今當說。若善分別智識相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相,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智。雲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雲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望計著。雲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入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滅。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復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自得聖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采集業為識,不采集為智,
觀察一切法,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則名為慧,
縛境界為心,覺想生為智。
無所有及勝,慧則從是生,
心意及與識,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如來清淨智。
生于善勝義,所行悉遠離,
我有三種智,聖開發真實。
于彼想思惟,悉攝受諸性,
二乘不相應,智離諸所有。
計著于自性,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如來智清淨。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轉變、性轉變、緣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起有無生轉變論。雲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轉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眾生,自妄想修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幻夢色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形處時轉變,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勝于緣起,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緣起,如乾闥婆城。”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若善分別一切法相續不相續相,我及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便,不墮如所說義,計著相續。善于一切諸法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說文字妄想覺,游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大眾,力自在神通總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曜。覺慧善入十無盡句,無方便行。猶如日月摩尼四大,于一切地,離自妄想相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于一切眾生界,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引導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幻夢等,離有無品,及生滅妄想,異言說義,其身轉勝。”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無量一切諸法,如所說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著相續、緣計著相續、性非性計著相續、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乘非乘妄想計著相續、有為無為妄想計著相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著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復次,大慧!此及余凡愚眾生,自妄想相續。以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纏纏他,有無相續相計著。復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于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余墮不如實覺知,有縛有解。所以者何?謂于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故。
“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痴,及愛未來,有喜愛俱。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者續五趣。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作方便計著,識相續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三和合緣識斷,見三解脫,一切相續不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真實妄想,是說相續相,
若知彼真實,相續網則斷。
于諸性無知,隨言說攝受,
譬如彼蠶蟲,結網而自纏,
愚夫妄想縛,相續不觀察。”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淨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聖知、聖見、聖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雲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聖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自性故,不見離有無相故。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是妄想,不以自相境界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不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雲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世尊!妄想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想。彼雲何各各不妄想,愚夫不如實知,然為眾生離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世尊!何故遮眾生有無見事自性計著,聖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說空法非性,而說聖智自性事?”
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非性,亦不墮有見說聖智自性事,然為令眾生離恐怖句故。眾生無始已來計著性自性相,聖智事自性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性非性見。得三解脫,如實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訶薩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說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大慧!有無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及為作故,不應立宗分,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大慧!然菩薩摩訶薩,說一切法如幻夢,現不現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除為愚夫離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墮有無見,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訶衍。”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無自性無說,無事無相續,
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惡覺。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
至竟無所生,性緣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覺者悉除滅。
譬如翳目視,妄見垂發相,
計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施設于三有,無有事自性,
施設事自性,思惟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意亂極震掉,
佛子能超出,遠離諸妄想。
非水水相受,斯從渴愛生,
愚夫如是惑,聖見則不然。
聖人見清淨,三脫三昧生,
遠離于生死,游行無所畏。
修行無所有,亦無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從是生聖果。
雲何性非性?雲何為平等?
謂彼心不知,內外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心則平等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雲何,世尊!為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岩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覺自共相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若復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亦無智,非是智。世尊!有爾炎故智生,非無性會爾炎,故名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覆,說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量,有無有、外性非性,智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爾炎不生。順三解脫,智亦不得。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虛偽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處所,相性作無性,妄想不斷。自心現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不覺自心現量,于智爾炎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觀察不得,依于斷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諸攀緣事,智慧不觀察,
此無智非智,是妄想者說。
于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
障礙及遠近,是名為邪智。
老小諸根冥,而智慧不生,
而實有爾炎,是亦說邪智。
“復次,大慧!愚痴凡夫,無始虛偽惡邪妄想之所回轉,回轉時,自宗通及說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現外性相故,著方便說,于自宗四句清淨通相,不善分別。”
大慧白佛言︰“誠如尊教。唯願,世尊!為我分別說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薩摩訶薩,善于二通,來世凡夫聲聞緣覺不得其短。”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三世如來,有二種法通,謂︰說通及自宗通。說通者,謂︰隨眾生心之所應,為說種種眾具契經。是名說通。自宗通者,謂︰修行者,離自心現種種妄想。謂︰不墮一異、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識。自覺聖境界,離因成見相,一切外道、聲聞、緣覺墮二邊者,所不能知。我說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說通相。汝及余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謂我二種通,宗通及言說,
說者授童蒙,宗為修行者。”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時說言︰‘世間諸論種種辯說,慎勿習近。若習近者,攝受貪欲,不攝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說?”
佛告大慧︰“世間言論,種種句味,因緣譬喻,采習莊嚴,誘引誑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實自通,不覺一切法,妄想顛倒,墮于二邊。凡愚痴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誑惑迷亂。大慧!釋提桓因,廣解眾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輪,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于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大慧!世論者,惟說身覺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于後時後五十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于余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論。”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為種種異方諸來會眾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惟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者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三脫門,名為解脫。大慧!我念一時,于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瞿曇!一切所作耶?’我時答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復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復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復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復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復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有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耶?瞿曇!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智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所及余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痴愛業因故,有三有耶?為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復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復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復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復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復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為,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婆羅門言︰‘何等為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實妄想虛偽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受,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等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于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為未來眾生,思惟咨問如是句義。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舍、若觸、若味,系著外塵,墮二邊見。復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為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大慧!雲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下(丹上)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于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墮于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余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論,外道虛妄說,
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
惟我一自宗,離于作所作,
為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
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是則為世論。
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
明了知去來,妄想不復生,
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
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涅者,為何等法,名為涅?而諸外道各起妄想。”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外道妄想涅,非彼妄想隨順涅。”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或復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于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想。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想。或謂我、人、眾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想。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士夫所出,名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想。或謂福非福盡,或謂諸煩惱盡,或謂智慧。或見自在是真實作生死者,作涅想。或謂展轉相生,生死更無余因。如是即是計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覺知。不知故,作涅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諦道,作涅想。或見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想。或見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見已作涅想。大慧!或有覺二十五真實,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作涅想。或見時是作者,時節世間,如是覺者,作涅想。或謂性,或謂非性,或謂知性非性,或見有覺與涅差別,作涅想。有如是比種種妄想,外道所說,不成所成,智者所棄。大慧!如是一切,悉墮二邊,作涅想。如是等外道涅妄想,彼中都無若生若滅。大慧!彼一一外道涅,彼等自論。智慧觀察,都無所立。如彼妄想心意來去,漂馳流動,一切無有得涅者。大慧!如我所說涅者,謂善覺知自心現量(量有四種︰一、現見,二、比知,三、譬喻,四、先勝相傳。彼外道于四度量,悉皆不成也),不著外性,離于四句,見如實處,不隨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于真實,不應攝受。棄舍彼已,得自覺聖法。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大慧!汝等及余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當疾遠離一切外道諸涅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外道涅見,各各起妄想,
斯從心想生,無解脫方便。
愚于縛縛者,遠離善方便,
外道解脫想,解脫終不生。
眾智各異趣,外道所見通,
彼悉無解脫,愚痴妄想故。
一切痴外道,妄見作所作,
有無有品論,彼悉無解脫。
凡愚樂妄想,不聞真實慧,
言語三苦本,真實滅苦因。
譬如鏡中像,雖現而非有,
于妄想心鏡,愚夫見有二。
不識心及緣,則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
心者即種種,遠離相所相,
事現而無現,如彼愚妄想。
三有惟妄想,外義悉無有,
妄想種種現,凡愚不能了。
經經說妄想,終不出于名,
若離于言語,亦無有所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三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6冊No.0670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四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薩摩訶薩,善于如來自性,自覺覺他。”
佛告大慧︰“恣所欲問,我當為汝隨所問說。”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作耶?為不作耶?為事耶?為因耶?為相耶?為所相耶?為說耶?為所說耶?為覺耶?為所覺耶?如是等辭句,為異為不異?”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如是等辭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過故。大慧!若如來是事者,或作或無常。無常故,一切事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無所得故,方便則空,同于兔角、般大之子,以無所有故。大慧!若無事無因者,則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間言說。若出四句者,則不墮四句。不墮故,智者所取。一切如來句義亦如是,慧者當知。如我所說,一切法無我。當知此義,無我性是無我。一切法有自性,無他性,如牛馬。大慧!譬如非牛馬性、馬牛性。其實非有非無,彼非無自相。如是,大慧!一切諸法,非無自相有自相,但非無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無生,無自性。當如是知。如是如來與陰,非異非不異。若不異陰者,應是無常。若異者,方便則空。若二者,應有異。如牛角,相似故不異;長短差別故有異。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異左角,左角異右角,如是長短種種色各各異。大慧!如來于陰.界.入,非異非不異。如是如來解脫,非異非不異。如是如來以解脫名說。若如來異解脫者,應色相成;色相成故,應無常。若不異者,修行者得相應無分別,而修行者見分別。是故非異非不異。如是智及爾炎,非異非不異。大慧!智及爾炎,非異非不異者,非常非無常,非作非所作,非有為非無為,非覺非所覺,非相非所相,非陰非異陰,非說非所說,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故,悉離一切量(見聞覺識識名為量)。離一切量,則無言說。無言說,則無生。無生,則無滅。無滅,則寂滅。寂滅,則自性涅。自性涅,則無事無因。無事無因,則無攀緣。無攀緣,則出過一切虛偽。出過一切虛偽,則是如來。如來則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者,離一切根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悉離諸根量,無事亦無因,
已離覺所覺,亦離相所相。
陰緣等正覺,一異莫能見,
若無有見者,雲何而分別?
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
非陰不在陰,亦非有余雜,
亦非有諸性,如彼妄想見。
當知亦非無,此法法自爾,
以有故有無,以無故有有;
若無不應受,若有不應想。
或于我非我,言說量留連,
沉溺于二邊,自壞壞世間。
解脫一切過,正觀察我通,
是名為正觀,不毀大導師。”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修多羅攝受不生不滅。又世尊說,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雲何世尊,為無性故,說不生不滅?為是如來異名?”
佛告大慧︰“我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有無品不現。”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則攝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願為說。”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听!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非無性,亦非不生不滅攝一切法,亦不待緣故不生不滅,亦非無義。大慧!我說意生法身如來名號,彼不生者,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七住菩薩,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來異名。大慧!譬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如是等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無自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娑呵譯言能忍),有三阿僧 百千名號,愚夫悉聞,各說我名,而不解我如來異名。大慧!或有眾生,知我如來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覺者,有知導師者,有知廣導者,有知一切導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紐者,有知自在者,有知勝者,有知迦毗羅者,有知真實邊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生者,有知無生者,有知無滅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諦者,有知實際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無相者,有知解脫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 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諸愚夫,不能知我,墮二邊故。然悉恭敬供養于我,而不善解知辭句義趣,不分別名,不解自通,計著種種言說章句。于不生不滅,作無性想。不知如來名號差,別,如因陀羅釋迦、不蘭陀羅。不解自通,會歸終極。于一切法,隨說計著。大慧!彼諸痴人,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所以者何?謂義無身故,言說之外,更無余義,惟止言說。’大慧!彼惡燒智,不知言說自性,不知言說生滅,義不生滅。大慧!一切言說,墮于文字,義則不墮。離性非性故,無受生,亦無身故。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除不墮文字。大慧!若有說言,如來說墮文字法者,此則妄說。法離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離文字故。非不饒益義說。言說者,眾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說經法。以眾生望煩惱不一故,我及諸佛,為彼種種異解眾生而說諸法,令離心.意.意識故,不為得自覺聖智處。大慧!于一切法無所有,覺自心現量,離二妄想。諸菩薩摩訶薩依于義,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壞第一義,亦不能覺他。墮惡見相續而為眾說,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達章句,具足性義,彼則能以正無相樂而自娛樂,平等大乘建立眾生。大慧!攝受大乘者,則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攝受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者,則攝受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者,則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則佛種不斷。佛種不斷者,則能了知得殊勝入處。知得殊勝入處,菩薩摩訶薩,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通達眾生形類望煩惱諸相,如實說法。如實者,不異。如實者,不來不去相,一切虛偽息。是名如實。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攝受隨說計著;真實者,離文字故。大慧!如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觀指,不得實義。如是愚夫,隨言說指,攝受計著,至竟不舍,終不能得離言說指第一實義。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不應食生。若食生者,則令發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滅,不方便修,則為不善。是故應當善修方便,莫隨言說,如視指端。是故,大慧!于真實義,當方便修。真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因。言說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實義者,從多聞者得。大慧!多聞者,謂善于義,非善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經論,身自不隨,亦不令他隨,是則名曰大德多聞。是故欲求義者,當親近多聞,所謂善義者,當親近多聞,所謂善義。與此相違,計著言說,應當遠離。”
爾時,大慧菩薩,復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顯示不生不滅,無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非數緣滅,及涅界不生不滅。世尊!外道說因,生諸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妄想為緣,生諸世間。彼因此緣,名差別耳,外物因緣亦如是。如是,世尊!與外道論無有差別。微塵勝妙自在眾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性不生不滅,有無不可得。外道亦說四大不壞,自性不生不滅。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我言無有奇特。惟願世尊,為說差別,所以奇特勝諸外道。若無差別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滅故,而世尊說,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無有是處。如向所說,一世界中應有多佛,無差別故。”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雲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諸賢聖。不實妄想,如b闥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b闥婆城及幻化人,種種眾生商賈出入。愚夫妄想謂真出入,而實無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滅,彼亦無有有為無為。如幻人生,其實無有若生若滅,性無性無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離于生滅。愚痴凡夫,墮不如實,起生滅妄想,非諸賢聖。不如實者,不爾。如性自性妄想,亦不異。若異妄想者,計著一切性自性,不見寂靜。不見寂靜者,終不離妄想。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相見相者,受生因,故不勝。大慧!無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大慧!涅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滅除彼生論,建立不生義,
我說如是法,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無性無所有,
乾闥婆幻夢,有性者無因,
無生無自性,何因空當說。
以離于和合,覺知性不現,
是故空不生,我說無自性。
謂一一和合,性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非如外道見。
夢幻及垂發,野馬乾闥婆,
世間種種事,無因而相現。
折伏有因論,申暢無生義。
申暢無生者,法流永不斷,
熾然無因論,恐怖諸外道。
雲何何所因,彼以何故生,
于何處和合,而作無因論?
觀察有為法,非無因有因,
彼生滅論者,所見從是滅。
雲何為無生,為是無性耶?
為顧視諸緣,有法名無生?
名不應無義,惟為分別說,
非無性無生,亦非顧諸緣,
非有性而名,名亦非無義。
一切諸外道,聲聞及緣覺,
七住非境界,是名無生相。
遠離諸因緣,亦離一切事,
惟有微心住,想所想俱離,
其身隨轉變,我說是無生。
無外性無性,亦無心攝受,
斷除一切見,我說是無生。
如是無自性,空等應分別,
非空故說空,無生故說空。
因緣數和合,則有生有滅,
離諸因緣數,無別有生滅。
舍離因緣數,更無有異性,
若言一異者,是外道妄想。
有無性不生,非有亦非無,
除其數轉變,是悉不可得。
但有諸俗數,展轉為鉤鎖,
離彼因緣鎖,生義不可得。
生無性不起,離諸外道過,
但說緣鉤鎖,凡愚不能了。
若離緣鉤鎖,別有生性者,
是則無因論,破壞鉤鎖義。
如燈顯眾像,鉤鎖現若然,
是則離鉤鎖,別更有諸性。
無性無有生,如虛空自性,
若離于鉤鎖,慧無所分別。
復有余無生,賢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彼生是四相生),
是則無生忍。若使諸世間,
觀察鉤鎖者,一切離鉤鎖,
從是得三昧。痴愛諸業等,
是則內鉤鎖,攢燧泥團輪,
種子等名外。若使有他性,
而從因緣生,彼非鉤鎖義,
是則不成就。若生無自性,
彼為誰鉤鎖?展轉相生故,
當知因緣義。使生有他性,
而從因緣生,彼非鉤鎖義,
是則不成就。堅濕暖動法,
凡愚生妄想,離數無異法,
是則說無性。如醫療眾病,
無有若干論,以病差別故,
為設種種治。我為彼眾生,
破壞諸煩惱,知其根優劣,
為彼說度門。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唯說一乘法,
是則為大乘。”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無常妄想。世尊亦說一切行無常,是生滅法。此義雲何?為邪為正?為有幾種無常?”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種無常,非我法也。何等為七?彼有說言,作已而舍,是名無常。有說形處壞,是名無常。有說即色是無常。有說色轉變中間,是名無常。無間自之散壞,如乳酪等轉變,中間不可見,無常毀壞,一切性轉。有說性無常。有說性無性無常。有說一切法不生無常,入一切法。大慧!性無性無常者,謂四大及所造自相壞。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彼不生無常者,非常無常。一切法有無不生,分析乃至微塵不可見,是不生義非生,是名不生無常相。若不覺此者,墮一切外道生無常義。大慧!性無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無常性。所以者何?謂無常自性不壞。大慧!此是一切性無性無常事。除無常,無有能令一切法性無性者。如杖瓦石,破壞諸物。現見各各不異,是性無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別。此是無常,此是事。作所作無異者,一切性常,無因性。大慧!一切性無性有因,非凡愚所知,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無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無有別異。而悉見有異。若性無常者,墮作因性相。若墮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墮者,自無常應無常。無常無常故,一切性不無常,應是常。若無常入一切性者,應墮三世。彼過去色與壞俱,未來不生,色不生故,現在色與壞相俱。色者,四大積集差別。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壞,離異不異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壞,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滅。離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無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壞故。離始造無常者,非四大。復有異四大,各各異相。自相故,非差別可得,彼無差別。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當知是無常。彼形處壞無常者,謂四大及造色不壞,至竟不壞。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塵觀察壞。四大及造色形處異見長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壞,形處壞現。墮在數論。色即無常者,謂色即是無常。彼則形處無常,非四大。若四大無常者,非俗數言說。世俗言說非性者,則墮世論。見一切性,但有言說,不見自相生。轉變無常者。謂色異性現,非四大。如金,作莊嚴具,轉變現,非金性壞,但莊嚴具處所壞。如是余性轉變等,亦如是。如是等種種外道無常見妄想。火燒四大時,自相不燒。各各自相相壞者,四大造色應斷。大慧!我法起非常非無常。所以者何?謂外性不決定故。惟說三有微心,不說種種相有生有滅。四大合會差別,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種事攝所攝。知二種妄想,離外性無性二種見,覺自心現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離心性無性妄想,世間出世間上上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不覺自心現量,墮二邊惡見相續。一切外道不覺自妄想,此凡夫無有根本,謂世間、出世間上上法,從說妄想生,非凡愚所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遠離于始造,及與形處異,
性與色無常,外道愚妄想。
諸性無有壞,大大自性住,
外道無常想,沒在種種見。
彼諸外道等,無若生若滅,
大大性自常,何謂無常想?
一切唯心量,二種心流轉,
攝受及所攝,無有我我所。
梵天為樹根,枝條普周遍,
如是我所說,惟是彼心量。”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滅正受次第相續。若善于滅正受次第相續相者,我及余菩薩終不妄舍滅正受樂門,不墮一切聲聞、緣覺、外道愚痴。”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
佛告大慧︰“六地起菩薩摩訶薩及聲聞、緣覺,入滅正受。第七地菩薩摩訶薩,念念正受,離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聲聞、緣覺。諸聲聞、緣覺,墮有行,攝所攝相滅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無差別相,非分得種種相性,覺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無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薩及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妄想相滅。初地乃至七地菩薩摩訶薩,觀三界心.意.意識量,離我我所,自妄想修,墮外性種種相。愚夫二種自心,攝所攝,向無知,不覺無始過惡,虛偽習氣所薰。大慧!八地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涅。菩薩者,三昧覺所持,是故三昧門樂,不般涅。若不持者,如來地不滿足,棄舍一切為眾生事,佛種則斷,諸佛世尊為示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聲聞、緣覺三昧門,得樂所牽故,作涅想。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識相,善修我我所,攝受人法無我,生滅自共相,善四無礙,決定力三昧門,地次第相續,入道品法。不令菩薩摩訶薩不覺自共相,不善七地,墮外道邪徑,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種行。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樂門醉所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攝受見,妄想涅想,非寂滅智慧覺。大慧!菩薩者,見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別十無盡句,不妄想涅想。彼已涅妄想不生故,離攝所攝妄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得如來自覺地。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已思惟,為正為邪?非正非邪。余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于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攝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薩涅方便不懷,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大慧!于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此住及佛地,
去來及現在,三世諸佛說。
心量地第七,無所有第八,
二地名為住,佛地名最勝。
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
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
熾炎不壞目,周輪化三有。
化現在三有,或有先時化,
于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常無常?”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謂二俱有過。常者,有作主過。常者,一切外道說作者。無所作,是故如來常非常,非作常有過故。若如來無常者,有作無常過。陰所相,相無性,陰壞則應斷,而如來不斷。大慧!一切所作皆無常,如瓶衣等,一切皆無常過。一切智眾具方便應無義,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應是如來,無差別因性故。是故,大慧!如來非常非無常。
“復次,大慧!如來非如虛空常。如虛空常者,自覺聖智眾具無義過。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離常無常、一異、俱不俱、常無常過,故不可說。是故如來非常。
“復次,大慧!若如來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以無生常故,方便無義。以無生常過故。如來非常。
“復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來常。所以者何?謂無間所得智常,故如來常。大慧!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畢定住。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無間住,不住虛空,亦非愚夫之所覺知。大慧!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燻。大慧!如來非心.意.意識、彼諸陰.界.入處所燻。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實妄想所生;如來不從不實虛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靜,一切法無二生相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大慧!乃至言說分別生,則有常無常過。分別覺滅者,則離愚夫常無常見,寂靜慧者,永離常無常,非常無常燻。”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眾具無義者,生常無常過,
若無分別覺,永離常無常。
從其所立宗,則有眾雜義,
等觀自心量,言說不可得。”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世尊更為我說陰界入生滅。彼無有我,誰生誰滅?愚夫者,依于生滅,不覺苦盡,不識涅。”
佛言︰“善哉!諦听!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薰,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于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其諸余識,有生有滅。意.意識等,念念有七。因不實妄想,取諸境界,種種形處,計著名相。不覺自心所現色相,不覺苦樂,不至解脫,名相諸纏,貪生生貪。若因若攀緣,彼諸受根滅,次第不生。除自心妄想,不知苦樂。入滅受想正受,第四禪,善真諦解脫。修行者,作解脫想,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藏。七識流轉不滅。所以者何?彼因攀緣諸識生故,非聲聞、緣覺修行境界,不覺無我,自共相攝受,生陰界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人法無我則滅,地次第相續轉進。余外道見,不能傾動,是名住菩薩不動地。得十三昧道門樂,三昧覺所持。觀察不思議佛法自願,不受三昧門樂及實際,向自覺聖趣,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賢聖種性道,及身智意生,離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求勝進者,當淨如來藏及藏識名。大慧!若無識藏名如來藏者,則無生滅。大慧!然諸凡聖悉有生滅,修行者自覺聖趣現法樂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雖自性淨,客塵所覆故,猶見不淨,非諸如來。大慧!如來者,現前境界,猶如掌中視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義,以神力建立,令勝 夫人及利智滿足諸菩薩等,宣揚演說如來藏及識藏名,與七識俱生。聲聞計著,見人法無我。故勝 夫人承佛威神,說如來境界,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如來藏識藏,唯佛及余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薩摩訶薩,于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二種攝受生,智者則遠離。
如鏡像現心,無始習所薰,
如實觀察者,諸事悉無事。
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
計著名字者,不見我真實。
心為工伎兒,意如和伎者,
五識為伴侶,妄想觀伎眾。”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我及余菩薩摩訶薩,于一切地次第相續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來自覺地。”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識、二無我分別趣相者,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行入如來自覺聖趣,離于斷常有無等見,現法樂正受住現在前。大慧!不覺彼五法、自性、識、二無我,自心現外性。凡夫妄想,非諸賢聖。”
大慧白佛言︰“世尊!雲何愚夫妄想生,非諸賢聖?”
佛告大慧︰“愚夫計著俗數名相,隨心流散。流散已,種種相像貌,墮我我所見,望計著妙色。計著已,無知覆障,生染著。染著已,貪恚所生業積集。積集已,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死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馬水月自性,離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實妄想,離相所相及生住滅,從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時節、微塵、勝妙生。愚痴凡夫隨名相流。大慧!彼相者,眼識所照名為色,耳鼻舌身意識所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相。大慧。彼妄想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如此不異象馬車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猶如過客。諸識不生,不斷不常,不墮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之地。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離二見建立及誹謗,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得菩薩歡喜地。得菩薩歡喜地已,永離一切外道惡趣,正住出世間趣。法相成熟,分別幻等一切法。自覺法趣相,離諸妄見怪異相。次第乃至法雲地。于其中間,三昧力自在神通開敷。得如來地已,種種變化,圓照示現成熟眾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滿足十無盡句,為種種意解眾生分別說法,法身離意所作。是名菩薩入如如所得。”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世尊為三種自性入于五法。為各有自相宗?”
佛告大慧︰三種自性及八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
“復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攝受滅,二無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覺聖智,諸地相續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復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為瓶等,即此非余,是說為名。施設眾名,顯示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畢竟不可得,始終無覺。于諸法無展轉,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真實決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入處,普為眾生如實演說。施設顯示,于彼隨入正覺。不斷不常,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趣,一切外道、聲聞、緣覺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種自性、八識、二種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當自方便學,亦教他人,勿隨于他。”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
二種無有我,悉攝摩訶衍。
名相虛妄想,自性二種相,
正智及如如,是則為成相。”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句,過去諸佛,如恆河沙,未來現在,亦復如是。雲何,世尊!為如說而受?為更有余義?惟願如來,哀愍解說。”
佛告大慧︰“莫如說而受。三世諸佛量,非如恆河沙。所以者何?過世間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計常,外道妄想,長養惡見,生死無窮。欲令厭離生死趣轉,精勤勝進故,為彼說言。諸佛易見,非如優曇缽華難得見故,息方便求。有時復觀諸受化者,作是說言︰‘佛難值遇,如優曇缽華。’優曇缽華,無已見今見當見。如來者,世間悉見。不以建立自通故,說言如來出世如優曇缽華。大慧!自建立自通者,過世間望,彼諸凡愚所不能信,自覺聖智境界,無以為譬,真實如來,過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為譬。大慧!然我說譬佛如恆沙,無有過咎。大慧!譬如恆沙,一切魚鱉輸牧魔羅師子象馬人獸踐踏。沙不念言︰‘彼惱亂我。’而生妄想。自性清淨,無諸垢污。如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恆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諸人獸等一切惱亂,如來不念而生妄想。如來寂然無有念想,如來本願,以三昧樂安眾生故,無有惱亂。猶如恆沙等無有異。又斷貪恚故。譬如恆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與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燒想,而地不燒,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來法身,如恆沙不壞。大慧!譬如恆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無有限量,為成熟眾生故,普照一切諸佛大眾。大慧!譬如恆沙,別求異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無生死生滅,有因緣斷故。大慧!譬如恆河沙,增減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來智慧成熟眾生,不增不減。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壞,如來法身,非是身法。如壓恆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極苦眾生逼迫如來,乃至眾生未得涅,不舍法界自三昧願樂,以大悲故。大慧!譬如恆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是,大慧!如來所說一切諸法,隨涅流,是故說言如恆河沙。如來不隨諸去流轉,去是壞義故。大慧!生死本際不可知,不知故,雲何說去?大慧!去者斷義,而愚夫不知。”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眾生生死本際不可知者,雲何解脫可知?”
佛告大慧︰“無始虛偽過惡妄想習氣因滅,自心現知外義,妄想身轉解脫不滅。是故無邊,非都無所有。為彼妄想,作無邊等異名。觀察內外,離于妄想。無異眾生,智及爾炎。一切諸法,悉皆寂靜。不識自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察諸導師,猶如恆河沙,
不壞亦不去,亦復不究竟,
是則為平等,觀察諸如來。
猶如恆沙等,悉離一切過,
隨流而性常,是則佛正覺。”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惟願為說一切諸法剎那壞相。世尊!雲何一切法剎那?”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謂︰善、不善、無記、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有罪、無罪、有漏、無漏、受、不受。大慧!略說心.意.意識及習氣,是五受陰因,是心.意.意識習氣,長養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樂,三昧正受現法樂住,名為賢聖善無漏。大慧!善不善者,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及五識身,非外道所說。大慧!五識身者,心.意.意識俱。善不善相,展轉變壞,相續流注。不壞身生,亦生亦滅。不覺自心現,次第滅余識生。形相差別攝受,意識五識,俱相應生,剎那時不住,名為剎那。大慧!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意俱生識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剎那論故,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以斷見壞無為法。大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因。大慧!如來藏者,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四住地、無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覺,剎那見妄想勛心。
“復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特性,終不損壞。大慧!若得無間,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金金剛,雖經劫數,稱量不減。雲何凡愚,不善于我隱覆之說,于內外一切法作剎那想?”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得成正覺。何等為六?”
佛告大慧︰“波羅蜜有三種分別,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大慧!世間波羅蜜者,我我所攝受計著,攝受二邊,為種種受生處,樂色聲香味觸故,滿足檀波羅蜜;戒、忍、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聲聞、緣覺墮攝受涅故,行六波羅蜜,樂自己涅樂。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覺自心現妄想量攝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于諸趣攝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計著。為安樂一切眾生故,生檀波羅蜜,起上方便;即于彼緣,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攝所攝,是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精勤方便,隨順修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梨耶波羅蜜。妄想悉滅,不墮聲聞涅攝受,是禪波羅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觀察,不墮二邊,先身轉勝而不可壞,得自覺聖趣,是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空無常剎那,愚夫妄想作,
如河燈種子,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寂靜離所作,
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物生則有滅,不為愚者說,
無間相續性,妄想之所勛。
無明為其因,心則從彼生,
乃至色未生,中間有何分?
相續次第滅,余心隨彼生,
不住于色時,何所緣而生?
以從彼生故,不如實因生,
雲何無所成,而知剎那壞?
修行者正受,金剛佛舍利,
光音天宮殿,世間不壞事。
住于正法得,如來智具足,
比丘得平等,雲何見剎那?
乾闥婆幻等,色無有剎那,
于不實色等,視之若真實。”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記阿羅漢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諸菩薩等無差別。一切眾生法不涅,誰至佛道?從初得佛,至般涅,于其中間不說一字,亦無所答。如來常定故,亦無慮,亦無察,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說識剎那展轉壞相。金剛力士,常隨侍衛。不施設本際。現魔魔業,惡業果報,旃遮摩納、孫陀利女、空缽而出。惡業障現。雲何如來得一切種智,而不離諸過?”
佛告大慧︰“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為無余涅故說,誘進行菩薩行者故。此及余世界修菩薩行者,樂聲聞乘涅,為令離聲聞乘,進向大乘,化佛授聲聞記,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記諸聲聞與菩薩不異。大慧!不異者,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煩惱障斷,解脫一味,非智障斷。大慧!智障者,見法無我,殊勝清淨。煩惱障者,先習見人無我,斷七識滅,法障解脫,識藏習滅,究竟清淨。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無盡本願故。如來無慮無察,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忘故,無慮無察。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二煩惱斷,離二種死,覺人法無我,及二障斷。大慧!心.意.意識.眼識等七,剎那習氣因離,善無漏品離,不復輪轉。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苦樂因。空亂意。大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覺。大慧!金剛力士所隨護者,是化佛耳,非真如來。大慧!真如來者,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及外道根量悉滅,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故,非金剛力士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家輪等眾生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
“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來不磨滅,
一切佛所說,說離諸過惡。
為諸無間智,及無余涅,
誘進諸下劣,是故隱覆說。
諸佛所起智,即分別說道,
諸乘非為乘,彼則非涅。
欲色有及見,說是四住地,
意識之所起,識宅意所住。
意及眼識等,斷滅說無常,
或作涅見,而為說常住。”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言︰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與蔥,飲食為雲何?
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
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雲何而可食?
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
惟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薩說偈問已,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于現在未來,當為種種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淨明了,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已,亦復逮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听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听,諦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大慧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展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人獸等肉,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淨氣分所生長故,不應食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如旃陀羅及譚婆等,狗見憎惡,驚怖群吠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淨,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令飲食無節量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常說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听食肉者,無有是處。
“復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甦陀娑,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謀反,斷其奉祿。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食肉。
“復次,大慧!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生屠販。彼諸愚痴食肉眾生,以錢為網而捕諸肉。彼殺生者,若以財物,若以鉤網,取彼空行水陸眾生,種種殺害,屠販求利。大慧!亦無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以是義故,不應食肉。大慧!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于此經,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尚無所食,況食魚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視一切眾生,猶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曾悉為親屬,鄙穢不淨雜,
不淨所生長,聞氣悉恐怖。
一切肉與蔥,及諸韭蒜等,
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床,
以彼諸細蟲,于中極恐怖。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
從覺生貪欲,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欲,貪令心迷醉,
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
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呼獄。
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
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
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離遠,
十方佛世尊,一切咸呵責。
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狼類,
臭穢可厭惡,所生常愚痴。
多生鍆勇蓿 允μ菲胖鄭 br />
或生陀夷尼,及諸肉食性,
羅剎貓狸等,遍于是中生。
縛象與大雲,央掘利魔羅,
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
諸佛及菩薩,聲聞所呵責,
食已無慚愧,生生常痴冥。
先說見聞疑,已斷一切肉,
妄想不覺知,故生食肉處。
如彼貪欲過,障礙聖解脫,
酒肉蔥韭蒜,悉為聖道障。
未來世眾生,于肉愚痴說,
言此淨無罪,佛听我等食。
食如服藥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我說常厭離,
虎狼諸惡獸,恆可同游止。
若食諸血肉,眾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
食肉無慈悲,永背正解脫,
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
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
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