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5册No.1516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

    No.1516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般若波罗蜜多智体积善宝功德聚

    所有一切波罗蜜而彼本来性常住

    离诸戏论无对碍离诸分别得安隐

    最上微妙无自性离诸所有名相等

    方便宣说三乘法而彼三乘所得相

    皆是一切智智因稽首般若波罗蜜

    所有胜慧到彼岸若人乐欲正观者

    应当于彼九颂义总略如理而思择

    其九颂曰。

    从业增上生所谓六处相

    即此说复生所因如影现

    如幻所化城能观者亦化

    如彼所见色业化世亦然

    诸有说法声即是闻境界

    一切如对响缘成能所闻

    嗅香及了味触等境爱着

    此一切如梦虽得无所有

    如幻轮成人诸行作无实

    此如彼行作身轮亦无我

    若种种所得彼极刹那生

    此与阳焰等见即坏无相

    所取如影像无始从心生

    而彼相及识互相如影像

    观自净种中若智月出现

    彼如水中月现前无所有

    若相应者智彼即虚空相

    是故智所知皆如虚空相

    如前颂言。

    所有胜慧到彼岸若人乐欲正观者

    应当于彼九颂义总略如理而思择

    所言胜慧者。谓闻思修等相。彼岸者边际义。到者往到谓到毕竟边际离诸分别处所。如是乃至此义终竟。正观者。谓不颠倒相。乐欲者。所谓作意希望为性。彼义者。谓彼九颂说时所有之义。义即义门。思择者。谓思惟决择何所思邪。颂言总略。总略者。谓包总含略。

    此中应问何故总略说邪。答为令钝根之者能解其义故。

    前标九颂次第今释。

    第一颂言。

    从业增上生所谓六处相

    即此说复生所因如影现

    业谓善不善业。增上者谓业增上。由彼诸业增上力故彼即有生。何所生邪。颂言六处相。处谓识所依所生之处故名为处。此复云何谓眼等内六处。颂言相者标表为义。若此六处相有所生故。即彼如是复生诸法。此如是说是义终竟决定成就。

    问于胜义谛中云何自性。颂自释言所因如影现。由取影现而为喻故。于影现中诸有作者作业及所作事悉离性空。此义终竟。

    复次于外色等六处自性所生。今当一一次第显示。

    第二颂言。

    如幻所化城能观者亦化

    如彼所见色业化世亦然

    犹如幻法所化城邑。后能观者亦即是化。彼二非有。何以故。不实生性故。然能见所见彼二色相。外有对碍皆是业化。世间三界所见此犹彼故。其义亦然。此如是化与彼所化无差别性故。下颂言如声对响。为证成此义故。

    第三颂言。

    诸有说法声即是闻境界

    一切如对响缘成能所闻

    所言说法即能说者增上所生。彼所对声是闻境界。若闻境界此如是故。自余诸法皆如是生。是故取喻如声对响。此声对响与余法同。此中如是无差别言。乃云一切所言。缘成者。谓即闻等缘成故。闻若彼所有皆所作性。是故能闻所闻有所得中悉是缘成。所以有声皆如对响。如是所说此义毕竟。故下颂云一切如梦。为证成此义故。

    第四颂言。

    嗅香及了味触等境爱着

    此一切如梦虽得无所有

    言嗅香者。谓鼻识境界。诸所作性所嗅香等。了味者谓舌识境界。了诸味等。触谓身识境界觉诸触等。于如是等诸境界中所求所乐而生爱着。于彼彼境各各系属随所系属。香味触等别别所受。若于彼等境中起有所得相即不可得。是故颂言一切如梦。一切者此即无差别意。

    然眼等内处色等外处亦非不有。若不尔者云何发起作者所行。为破此疑故。

    第五颂言。

    如幻轮成人诸行作无实

    此如彼行作身轮亦无我

    譬如幻轮法用成人身相。彼幻所成人种种行作皆悉具有。亦复如人假有作者及所作用。又复亦有所行作事去来等相。颂言诸者。种种分类所作之义。何所作邪。谓幻所成身。若如是身幻法成故。即彼幻身而实无我。无者离义。我谓主宰。此言无我谓离我故。所以此中无其作者。于胜义谛中都无所有。是故颂言。诸行作无实。无实者谓无力能义。今此如是无其力能。谓此作者无主宰故。若幻所成人无其主宰。虽所显示而无其实。诸法亦然毕竟无实。此中应知无差别意故。下颂言与阳焰等。为证成此义故。

    第六颂言。

    若种种所得彼极刹那生

    此与阳焰等见即坏无相

    种种者。谓多种类。所得者。谓差别遍计所取境相。彼所取境极刹那生。刹那刹那名极刹那。生者起义。谓极刹那有所生起。若极刹那有所生故。彼彼诸法从极刹那之所生者悉是无常此义终竟。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5册No.1516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下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此中应问。彼胜义谛中云何自性。答颂自喻言与阳焰等。

    其阳焰者。谓地尘日光三事假合。如阳焰聚前见后坏。是故颂言见即坏无相。

    诸有所得别别境界其义亦然。虽各表了皆无自性。何以故。彼等自性前后不和合故。性不相等故。愚者取著于一性转。是故此等皆堕世俗有情趣故。

    复次此中若能取所取对碍性空即自性。明亮本来不生心法发现犹如影像。为释此义故。

    第七颂言。

    所取如影像无始从心生

    即彼相及识互相如影像

    此言所取知影像者。谓此与彼而相似故。所似云何如镜等中见面等像。此复云何。谓从心生以彼唯心有所生故。心即系属有其所取外境相等不舍为性。此义终竟。

    复次如外所取镜中面像。即彼诸法以惯习种子领纳于心。于无二中取其有二对碍之相。由无始来从心所生如彼影像。或同时异时所缘伺察彼皆无性。非唯心法亦由所缘之相而能引生能缘识心。是故有相。

    凡言相者摄集为义。非唯一法由彼所取如是有相能取亦然。此中意者。所取无性能取不实。颂言互相。互相者即和合义。互相和合皆如影像。如影像故能取所取彼二互相不相离性。即彼二法于无所得中互相从。彼心法出现有所得相。

    此总意者。彼心自性本来明亮无能取所取二种之相。本离贪等无明垢染。清净洁白离诸取着。故下颂云。如水中月。为释此义故。

    第八颂言。

    观自净种中若智月出现

    彼如水中月现前无所有

    观者定义。定谓心一境性相。于彼定中有所观想。心自在故。颂言自者。谓自种子净即清净。清净者离浊之义。从自身语心种子所成。等无间缘出生想。

    hrī纥哩字变成普遍炽焰光明。于是光中从心种子出甘露光广大照耀其光复成极大火轮。乘彼火轮出慧方便。复从是生彼。

    ha诃字门。其字振发大声。于中出现八叶莲华。诃字处中内外想布十六分位。复想。

    ka迦字成星宿众周匝围绕。复于相应方位想佛莲华。彼十六分皆成月轮。如是观已复于其上自净种中想现。

    hūṃ吽字具炽盛光。于其光中出现大火炽盛光焰。当观自身从智月中生菩提心。复从是生金刚智月。当知月者即金刚智普遍世间。智光照耀一切色相。是故颂言若智月出现。

    彼智金刚成就出生慧及方便。无喻涅槃之相复从慧生。金刚界中摩摩枳菩萨相观想。甚深最上微密三摩钵底密云弥布普现光明。其菩萨者。身相青色八臂三面。正面青色。右面黄色。左面白色。右第一手执剑。第二手执箭。第三手执钩。第四手执金刚杵。左第一手执轮。第二手执弓。第三手执罥索。第四手执铃。而彼菩萨理智相合。诸所施作皆顺方便。众相庄严顶戴阿閦佛冠。现于熙怡可爱之相。加趺而坐。如阿多西清净之华具有日轮最胜圆光。复如大乐自性金刚萨埵之相。洒诸甘露遍于一切。此菩萨身即如来身。从慧方便之所出生。是故颂言如水中月。

    颂言若者即是如义如水月故。此即是空。从是空法之中出生诸法。其所出生即本来不生性。所以喻言如水中月。

    此中如是。若于法界自性中取著有性者而实无性。何以故。颂言现前无所有故。

    由彼如是于一切法无所得。真如中有所作所证而实不能。若有作有证者皆是方便建立诸法。与虚空等为证成此义故。

    第九颂言。

    若相应者智彼即虚空相

    是故智所知皆如虚空相

    所言相应。当知即是智之与定二法相应。彼之相应即是金刚。有彼相应法故名相应者。

    由彼相应者所有之智。于一切法无所取无二相中。以慧方便生如来身。非如前说蕴处界等戏论自性。此义终竟。

    然如来身不动法界自性所成本来不生。何以故。以如来等自性离故。此即无性止不可说。

    无性者。谓本来不生故名无性。是故颂言如虚空相。

    此复云何。谓离一切戏论之性。故如虚空。以彼虚空如是相故。而虚空相应当如是。如理伺察。相者标表义。复次当知于一切法无障碍自性中有所作用者。谓由智入三界心心所相如虚空相。显示所知无明随现有情及器二世间相蕴处界等戏论自性。是即所知为智境界。有所作性此所知境。随有系属觉了所知遍计诸境。是故此说名为所知。所以一切智一切智智此之二种皆如虚空。应如是观。为总摄此义故。颂言皆。皆者无余义。无余少分故。

    此中除彼声闻人中乐欲取证有余依涅槃者。彼虽证得人无我理谓于蕴事取为有故。余证无余依涅槃解脱相者今此所摄。如佛所言一切种一切一切有皆空。此中又除一分外道所说之空。以是义故。此中应知世间无复少法可有。一切如彼虚空之相。

    所言如虚空相者。当知即是虚空自性如是真实。此之九颂如所说已。复为显示诸菩萨等种智果故。总说颂曰。

    如理思惟此实性彼一切性无所依

    所有菩提胜愿心大智庄严当获得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