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6冊No.1521十住毗婆沙論
No.1521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敬禮一切佛無上之大道
及諸菩薩眾堅心住十地
聲聞闢支佛無我我所者
今解十地義隨順佛所說
問曰汝欲解菩薩十地義。以何因緣故說。答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六趣險難恐怖大畏。是眾生生死大海旋流洄骸K嬉低 詞瞧涮尾 L槔崛櫓 骱古 嵌袼 邸4 煽菖謊 芰ゃI掀 炔● 矣嘎┤履嬲吐 H縭塹戎種佷癲 餺O病S潛 嗄瘴 f 淇薇 盼 松 ?嗄罩釷芤暈 紙埂K牢 擄段弈茉秸摺V 岱襯沼新┬搗綣納炔歡 V釧牡叩掛暈 圳俊S蕹瘴廾魑 蠛陂。隨愛凡夫無始已來常行其中。如是往來生死大海。未曾有得到于彼岸。或有到者兼能濟渡無量眾生。以是因緣說菩薩十地義。問曰。若人不能修行菩薩十地。不得度生死大海耶。答曰。若有人行聲聞闢支佛乘者。是人得度生死大海。若人欲以無上大乘度生死大海者。是人必當具足修行十地。問曰。行聲聞闢支佛乘者。幾時得度生死大海。答曰。行聲聞乘者。或以一世得度。或以二世。或過是數。隨根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行闢支佛乘者。或以七世得度。或以八世。若行大乘者。或一恆河沙大劫。或二三四至十百千萬億。或過是數。然後乃得具足修行菩薩十地而成佛道。亦隨根之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問曰。聲聞闢支佛佛。俱到彼岸。于解脫中有差別不。答曰。是事應當分別。于諸煩惱得解脫是中無差別。因是解脫入無余涅。是中亦無差別。無有相故。但諸佛甚深禪定障解脫。一切法障解脫。于諸聲聞闢支佛。有差別非說所盡。亦不可以譬喻為比。問曰。三乘所學皆為無余涅。若無余涅中無差別者。我等何用于恆河沙等大劫。往來生死具足十地。不如以聲聞闢支佛乘速滅諸苦。答曰。是語弱劣。非是大悲有益之言。若諸菩薩效汝小心無慈悲意。不能精勤修十地者。諸聲聞闢支佛何由得度。亦復無有三乘差別。所以者何。一切聲聞闢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諸佛。若無諸佛亦無法僧。是故汝所說者則斷三寶種。非是大人有智之言。不可听察。所以者何。世間有四種人。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饒益于他。名為上人。如說。
世間可愍傷常背于自利
一心求富樂墮于邪見網
常懷于死畏流轉六道中
大悲諸菩薩能極為希有
眾生死至時無能救護者
沒在深黑 煩惱網所纏
若有能發行大悲之心者
荷負眾生故為之作重任
若人決定心獨受諸勤苦
所獲安隱果而與一切共
諸佛所稱嘆第一最上人
亦是希有者功德之大藏
世間有常言家不生惡子
但能成己利不能利于人
若生于善子能利于人者
是則如滿月照明于其家
有諸福德人以種種因緣
饒益如大海又亦如大地
無求于世間以慈愍故住
此人生為貴壽命第一最
如是聲聞闢支佛佛煩惱解脫雖無差別。以度無量眾生久住生死多所利益具足菩薩十地故有大差別。問曰。佛有大悲。汝為弟子種種稱贊慈愍眾生誠如所說。汝以種種因緣明了分別開悟引導。行慈悲者聞則心淨我甚欣悅。汝先偈說十地之義。願為解釋。答曰。敬名恭敬心。禮名曲身接足。一切諸佛者。三世十方佛。無上大道者。一切諸法如實知見通達無余。更無勝者。故曰無上。大人所行故曰大道。菩薩眾者。為無上道發心名曰菩薩。問曰。但發心便是菩薩耶。答曰。何有但發心而為菩薩。若人發心必能成無上道乃名菩薩。或有但發心亦名菩薩。何以故。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如大經說。新發意者名為菩薩。猶如比丘雖未得道亦名道人。是名字菩薩。漸漸修習轉成實法。後釋歡喜地中。當廣說如實菩薩相。眾者從初發心。至金剛無礙解脫道。于其中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名之為眾。堅心者。心如須彌山王不可沮壞。亦如大地不可傾動。住十地者。歡喜等十地。後當廣說。問曰。若菩薩更有殊勝功德。何故但稱堅心。答曰。菩薩有堅心功德能成大業。不墮二乘。軟心者怖畏生死。自念何為久在生死受諸苦惱。不如疾以聲聞闢支佛乘速滅諸苦。又軟心者。于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大地獄。及眷屬炭火地獄沸𡱁地獄燒林地獄劍樹地獄刀道地獄銅柱地獄刺棘地獄咸河地獄。其中斧鉞刀槊𨥨戟弓箭鐵i椎棒鐵鏘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