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64
論第一卷聞書
(自卷如至故同異性唯假施設下文不足依匆劇不記之)
二日(自論第一卷始至得如實解故作此論)
讀師雲。本疏五門大概講贊。三時今論。第三時中道教。六經十一部論。為所依。五種姓今論所被機定姓大乘及不定姓菩薩非余。宗唯識為宗。教體此論根本既是佛經故出體者應為經說。雲雲。藏二藏菩薩藏攝。三藏對法藏攝。乘正一乘收。三乘菩薩乘也。教興年依九百年天親出世造三十頌。同時親勝火辨出造釋。千一百年後余八論師造釋。教興主雲三十頌。天親菩薩所造。釋論十師制也。諸師名姓神德不及沙汰。護法獨正義也故題標。判釋二門事。判者本頌正說分也。無初後。釋論有三分。初歸敬頌次長行初分。雲何世間雲第十卷定相應故。廣成分也。此論三分成立以下後分也。此雲判本頌。次釋本文者。一一牒文釋之雲也。大綱如此。
一。本頌科判事。三種三大概沙汰。付之讀師雲。初中後科難。意得。只泛爾初中後無所詮。初後科判初中後。此不審先年中院訓論申出。無分明心得。面面可有沙汰。雲雲。是非此科無有行位科申無一頌半。無所執。二十三頌半有性相。次頌行位。雲雲。延帳房。總標別釋初中行位後雲爾歟。雲雲。讀師雲其勿論也。不審只此泛雲初中後也。光胤申雲。此論三分成立唯識。此科所依。此三分雲。若序正流通釋論三分事歟。其以本頌成立雲意。此論本頌。三分釋論三分也。爾序正流通必初中後物。此準其本頌三分立初中後名歟。讀師雲。境行果。相性位。必初中後歟。光胤申雲。今論爾也。但相性位境行果依教不次第事。序正流通。打任前後不可亂歟。但後案。法華屬累品前後自他宗諍也。難一準。
歸宅後第十卷疏披見處。此論三分。成立唯識三分本頌初一頌半雲。初。次二十三頌半雲中。後五頌雲後雲三分釋。如第一卷抄釋。雲雲。明知初中後科判。當第十卷此論三分三分也。此文真證文也。不能左右讀師不審開疏見不審。予了簡不相當。返返不足言。管見可恥可恥。
讀師雲。成唯識論題號。疏序釋論牒歸敬始之。唯識兩字本頌。成一字能成釋論。本疏通也。成與論相對持業依主兩釋。成教置。論教故持業也。以教(成)成教(唯識)以教(成)理(唯識)兩釋此意也。成理置。論教故依主也。以理成理(唯識)以理成教兩釋此意也。卷第一。不及沙汰。
一。護法等菩薩造等字置下。演秘釋文之沙汰如常。
一。詔王命也。因明論非詔命之譯歟由。故東院被仰。慈恩傳雖非玄門要述譯經隙翻之(雲雲)。隨(而)門跡喜光寺殿御本無奉詔二字由御物語(雲雲)讀師說也。
一。譯字事故東院雲。錦里樣字義也御物語。讀師說也。
詔(玉篇雲。告教也。王言下也雲雲。)
譯(長也。玉篇雲。傳言周禮有象定日傳四夷之言。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 。北方曰譯。)
一。稽首事讀師雲。疏俗首至地義故身業。實依理申策殷淨心申誠敬禮異名也(雲雲)。私雲。此讀頌之程疏非二釋歟。先二釋可存歟。可案之。
一。所歸敬體事疏四釋如常沙汰。付之。讀師雲。初唯法非人釋。滿分清淨者訓如何。可讀耶。或听眾雲。滿分清淨者點(雲雲)光胤申雲。唯人非法第二釋。唯識性訓。其訓存也。其故。第二釋唯識性。第七轉于聲也所差別故。清淨者第四轉為聲。能差別也。其第一釋。者可訓歟。不審之由被申。
一。題號唯識事篇篇評定。唯謂簡別遮無外境可為遣虛存實(雲雲)良明房五師說。或今論正宗體用轉變。五重中攝末歸本(雲雲)。光胤申雲。一論上下一切唯識盡明之。上題號爭。狹可限一種耶。觀門此相五種六門五重等。悉可攝盡事也。唯言遮外境者通途事也。一切唯識先此分勿論。其上可有子細歟。一切通遮無外境無相違。五重時後四重唯言事及異義事歟。讀師同心。
一。我今我事讀師雲。我即安惠也。第二重護法等也答。第二重答符合。
一。利益事。讀師雲。利後當樂現意得通講贊光胤申雲。樂遂出世樂肝要也。利樂因現意得樣可然哉。
一。今造此論今言事。面面評定曰。論主造論之時道。論主本頌制主(雲雲)。今言事古聞書篇篇也。本論主造論之時雲料簡不能左右。但釋論時相兼雲料簡。限釋論時料簡。此論本頌故文言難連續歟。但今造此論訓。今字釋論付意得無相違。其本意本頌付存。
一。為于二空之二空事。二空所由門並真如相兼由。讀師評定。迷謬二字事。疏二釋。迷謬二字屬人屬法其差別也。此付能迷二釋。樞要付所迷一釋作。執我雲謬不悟無我雲迷。
一。生正解故事生。正解故。一訓。生正解一訓。生正解故。一訓。此兩三中生正。雲此訓意。本疏分明生正兩字當迷謬樣釋。但某所存字訓生正解讀。義意如點存。若不爾。生正解故兩訓讀。下生解為斷生解。正邊不顯耶。間申讀師同心。
一。二重障故事。二障釋意。為于二空所斷二障寬狹事疑伏難。通之雲由我法執二障具生等。本疏釋也。二執釋意。又伏難。二空能迷狹。所斷門通貪等事疑。由我法執答之也。可見本疏。大綱讀師沙汰如此。延帳房雲。二障具生二障限執所引障歟。通泛爾障歟。讀師雲。通泛爾障也。薩迦耶見。而為上首分齊也。
一。若證二空彼障隨斷事。若證二空訓(雲雲)隨斷事限見道及究竟斷余位不爾。本疏釋也。付之光胤申雲只亙一切意得有何過耶。隨斷言遠見。執見斷力。一切惑障被斷故延帳房雲。二乘離前八品時第九品我見未斷隨斷如何。某申雲。其前八品引道首功能第九品我見處備斷之時前八品隨斷雲一義。同外抄論義也。雖前不伏釋超越一來釋下。此意也。
一。真解脫事。讀師雲二義也。一有余無余涅。一無住所。一義。生空涅義真言難義也。無住處涅義。出所知障為煩惱。所障義難釋事。生空涅義意。證法空體如人生空者。有生死涅俱不住義。本疏非為不住釋並秘釋。故雲真解脫也。無住處涅義煩惱障障涅。所知障菩提雲事勿論也。但煩惱生空障所知法空障。又勿論也。料簡之三重能障所障。煩惱障生空涅。所知障法空菩提。正用中正用也。煩惱障法空涅。所知障生空菩提。兼正中正用也。煩惱障法空菩提所。所知障生空涅。兼障中兼用也。此三重中。煩惱障障無住所涅。第二重能所障意得。光胤申雲。何義真言簡二乘假擇滅也。假擇滅者。二乘樂住涅也。無不住義故。二乘無子涅解脫非真。菩薩所證真非解脫今簡之佛果涅雲真解脫也。
大菩提事。佛果菩提也。菩薩大非菩提。二乘菩提非大。一相對也。
一。又為開示謬執我法事(火辨緣起也但可案之。)本疏意迷(可見疏)。唯識者唯識真如見。真俗二法。唯識真理。令達二空非真如。二我無也。秘釋可見之。于唯識理如實知故。顯真如理。但實通性相歟。秘皆通真俗二智故。分明也。樞要謬執我法迷唯識者令達二空釋。九釋。故迷唯識者唯識可通相性二種也(以上私料簡。)
一。與安惠緣起差別事。安惠悟斷頓果為至要。不及唯識妙理沙汰。至火辨入唯識理為緣起。本疏意在了空證唯識性故此意也。又真如狹取火辨緣起也。迷真如等文此意也(面面所存)。
此趣讀師爾也。
一。復有迷謬唯識理者(等)文事。護法緣起也。迷謬配四類計。本疏意。雲小乘(初計)大乘(第二計)大乘(第三計)小乘(第四計)此通。第一第四迷者。第二第三謬者也。
一。四類計連樣事。尋讀師處。無分明。答。光胤申雲。心境俱有俱無為一具。心王心所無別體為一具歟。或听眾琳舜房雲。後二計何唯識迷謬計申讀師無分明答。光胤申雲。誠第三計唯識背凡申事也。但護法正義唯識定置後見之。唯識背迷謬人也。唯識堅執謬歟。
一。或執外境如識非無如識。指中宗內識歟。指自宗薩波多境歟。此不審面面被申出了。讀師無分明答。光胤申雲。指中宗內識歟覺事。演秘立量時如心心所。此同喻論如識當也。而大乘付所立不成時。大乘許忿天南地北假法故。其旨分明歟。但此量自比量也。取大乘心心所不審也。
一。或執內識如境非有之境。中宗外境歟如何。某申雲。此量他比量也無子細取中宗申心外境。
一。為遮此等種種異執事。此等言等上四類歟。讀師無答。光胤申雲。例破余外道等(雲雲)。此文四類外也。但此等言上四類種類雲意。置此等詞計也。
一。令于唯識乃至。得如實解事。此文段或听眾雲。可亙三師(雲雲)。其心浮疏也。本疏科分明也。
一。故作此論事。例今造此論可有影略意雲事。秘釋分明也。
書落事共至憶念記也。
一。唯識性二釋。初釋取三性。此釋潤色讀師雲。世親雖是第二答載。詞本疏文也信解唯識唯心道理知依他圓成事相雲。分淨者取之。明知分清淨道理。知知依他圓成自相事為由。唯識性不限真如旨分明也(雲雲)。此事誠爾也。
院主御尋雲(東北院俊圓法印)。十師中何難陀獨舉梵語耶。讀師雲。不及沙汰光胤申雲。道舉歡喜名是漢語也。院主雲。天竺體義次第呼理。識唯成論。法花經題號。何妙義法體前舉耶。讀師雲。石佛院仲源僧正付。合糅唯識論對申三藏院僧正。于最勝講砌被舉多不審。三藏雲。後日沙汰。飛腳以此不審尋申寶峰院殿處。有仰旨。以其趣後日被。答。彼不審見。合糅論他宗疑之。實事不審事也。又讀師。唯識論四人上足中遣三賢。授申慈恩大師。而西明藏司。彼論一見。慈恩前制疏。大師以外御遺恨見。
一。讀師雲。本疏序識相識性皆不離心。心所心王以識為主(雲雲)。此事難思。相性外有何心歸彼耶。心王心所外有何識耶。此事往日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相性外心共。相性邊歸心申歟。相性見門非唯識門故。王所之外識。王所邊歸識雲歟。此準前可知之一且推量也。讀師雲此談不意得。讀師案立分申樣。識相識性不離心者。歸有為主義門也(攝法歸有為之主故言一切法皆唯識。)心所心王以識為主者。歸無為主義門也(攝法歸無為之主故言諸法皆如也。)下泯相可意付(雲雲)。
一。三師緣起各限自不兼他緣起歟。後後兼前歟。讀師雲。三師各表本論主造論之由致。若後後兼前前如何有差別耶。但可許其道理。緣起門不可有相兼義也。
私雲。此事後後雖兼前前其差別。前上添色故。明匠悟斷得果三師共同此上後二師各加其故。本疏文相總乖角不見。但火辨緣起與安惠緣起差別申二故出。若兼前茈劬勞無用歟。但又付相兼其差別辨歟。愚意不一定。安惠緣起周備之。次辨悟入為面。護法摧邪為本。
第二日(自若唯有識雲何世間至所緣事亦勝義有)
不審雲。若唯有識等問。三師緣起明唯識牒歟。爾當何師何文耶。讀師雲。必何文定。題號唯識道理聞。上唯識若唯有識牒歟。良公雲。安惠緣起為于二空二空指古聞書見。光胤申雲。三師。唯識雲詞。第二緣起。安惠緣起遂唯識詞。凡二空唯識勿論。分明其詞牒三師何事也。凡此問欲發論端常上連續生起問。前文牒申。論端發問。只唯識習宗付外人此問舉申。設代外人假敘意。總唯識習宗付問意得。彼有法自相六個問答第四問意得得有二義。驚有法自相名言問起。必非連續問申才覺延帳房雲。連續問六個問答意得樣六重問答雲琳舜房雲。纂要連續問故雲八重歟。光胤申雲。此問唯識世間聖教說我法違問歟。又其外立入問分歟。讀師唯識。又其外立入問分歟。讀師唯識與我法相違。唯識我法。我法何說耶雲問也。
私雲。問意申。古人聊子細歟。又今夏評定篇篇聞。雖然讀師被申分順本疏文相。肝要。違理(世間)。違教(聖教)疑也。
一。由假說我法事。一大事也。面面可有評定由。讀師被申听眾連師之所談往往也。何不分明讀師雲。三藏院對貞松被受御口傳。之趣。世間我法所執為體無子細。御抄。乍去依他義我法無道理聞。我法說分言說妄情外申。所執無道理能聞。但所執傳言說妄情。為由來故此事非痛。
私雲。一。無說假姿事。一。疏言說妄情為體文事。一。所執無為顯無假說無道理難成事。一。聖教我法有體施設假之樣。一。假似我法同異事。此等節節一大事也。
院主雲。于門跡(喜光寺殿御代歟)。訓論。由假說我法事。被申請不及沙汰之由日記。延帳房雲。于大乘院御訓論之時。由假說我法表無表段被申請見。
由假與說我法同異事不及沙汰。
一。此能變唯三此。彼依識所變彼詞事。所執望彼自證遠故雲彼相見望自證近故雲此三法轉相依也之本疏釋分明也。可見演秘。
一。或听眾雲。唯三唯簡別決定。二義雲事。本疏釋分明也。但簡別義難思。唯三唯決定見。所執簡事更不見讀師雲。誠爾也。又決定三決定。廣決定八雲疏釋不審也。唯八爾也。
私雲。所執簡別義。唯識言義也。又五重時後四重唯爾也。一義無子細。
一。異熟言三義事。不及沙汰。識所變段之時可有此沙汰。仍略之(雲雲)。
一。及言事。相違合集二義見。讀師雲。抑及言合集義顯何見事。及言物被合樣不意得事也。相違義被意得。及前後別物被知故(及言顯六合為一種)。延帳房雲。及言雲義。及伍雲詞意也。故合意合集當歟。琳舜房雲。相違義付只異熟思量等雲有何過耶不審也。光胤申雲。相違義者相違釋也。若不雲爾有濫依主等余釋過。本疏釋可見之。
一。世間聖教(乃至)。非實有性總釋第一句光胤申雲。但由假立釋由假二字歟。說我法釋歟。總評定曰。說我法說有我法也。但由假立當由假二字也。我謂主宰法謂軌持別釋我法二字。延帳房雲。我義不舉常一事。又常一等義。能緣行解歟境上義歟事。古沙汰也。此二案可有沙汰。此二條听聞眾論義也。
肝要。面面評定雲。抑常一我義歟否事評定篇篇也。
光胤申雲。常一。不限我義。主宰必我義法。故取要斷義時不舉常一歟。雖然計我時非無常一等之義歟。讀師雲。常一義不限我故如何。予申雲。計法執實時可有常一義故。此申畢。
肝要。外道等執四禪等計真涅。或聞法身四德執之人。可有常一之計。一向愚推。
光胤菩提有情實有執何無常一義耶。申時。讀師不可然。演秘釋其剩常一。我義出(雲雲)。此事誠爾也。或一義雲。常一主宰上義故別不舉之(雲雲)。或一義雲。體有不計常一事。計間斷法計我時也。故不定不舉之。
一。常一主宰能緣行解置義。濫邊見行相過見。境上義雲事能能可尋習不審。良明房五師雲。法謂軌時軌時增益軌持歟。泛爾義歟。延帳房面白不審也。光胤不存。番主宰故如此被申歟。先此釋我法二義也。
一。彼二俱有種種相轉。總釋第二句。我種種相以來別釋。讀師雲。有情命者一向世間我雲事不審也。聖教何不許之耶。光胤申雲。實此通世間聖教二種申度事也。延帳房雲。法舉實德業。番之何不舉外道我耶。
私雲。實不審爾也。此樣世間法可舉山河大地等。
一。世間執預流一來蘊處等。聖教說有情命者實德業等。攝何耶。此事不及沙汰。
讀師雲。評定肝要付根源可相攝趣也。
一。隨緣之緣。分別橫計之緣所立施設之緣也。本疏釋。
一。如是諸相(乃至)。而假施設。總第三句釋識謂了別以來別釋。
私雲。由假由故也。疏釋也。故非所依識所反我法所依也。此事不可有混亂。
一。識言攝心所雲事。讀師雲。正言所詮攝雲事歟。面面可有評定(雲雲)。光胤申雲。常唯識雲識言攝內境雲事。正所詮攝難申。只伴識為主意歟。院主定相應故雲。以可知之只相應隨遂分指申歟(雲雲)。但此事可沉思心所心法也。識言所詮何不攝之耶存。
一。了別見分作用也。識申自體分也。如何。讀師雲。強了別行相事。凡識義顯無苦見。但了別見分意得。此了別具自體分識謂了別可申。
一。轉似二分二分。所似所執二分歟。能似依他二分歟。光胤申雲。本疏似計所執二分見相故立似名釋。分明所執二分見。但舉者二義歟。讀師雲。相見俱依之相見依此二分之二分依他。打任依他申。其意。似言可意得。一體自體分。二分似現雲意也。所似置。安惠總無二分。似此才學意得。實無所執。依他現似雲也。所似置。別無所似。即總無也。安惠無似有。總無事也。
私雲。依他似雲。所似依他申樣。二分依他所似申也。似依他雲。所似尋自證分歟。此事可尋習。此義本疏釋難義也。
一。依他二分意得似言難思。疏釋難義也所執二分。能似依他相見論文不見。何物似申哉。
私雲。此事論文聊向子細。轉似轉言。依他二分顯。是諸識轉變轉言所轉反能反二義。以此才學可意得合。今度不及沙汰。
一。依斯二分施設我法事。見分施設我法。自能緣見分上施設歟。緣他見分其上施設歟事。以往沙汰延帳房雲。緣他見分其上施設。一時二分上施設義(雲雲)。光胤申雲。其何無耶。延雲。一時可計二我歟。予申雲。我見專數多計。二我無苦見。光胤申雲。此義混難陀義雲難義。今樣難陀依斯二分施設我法申。護法不替故。其所以難陀意緣色心。反相分時。其相分隨本質二分談事只同事也。肝要難陀樣此雲相分。護法樣此見相分名立樣不審也。延雲。難陀心實境虛雲爾歟。自能緣見分上施設義見分處被施設。所執誰前現所執耶。自證分現量故不可帶所執。如何三性心帶所執一義心。此事可有會釋歟。
以上一段含護法安惠二師。
一。或復內識轉似外境事。本疏釋此轉似外境外境。所執見。道相分付。不審也。肝要可依上二義。抑(護法)上識體二分雲(難陀)。下內識外境立名。本用轉反心境相對顯歟。
一。我法分別燻習力故以來事。變似我法才學色色評定候。面面評定。帶似義。此我法相雖在內識難義也。
一。愚夫所計實我實法。說之為假。世間我法也。無體隨情以無依有假共以不可簡之。內識所變(乃至)。故說為假。聖教我法。有體施設以義依體共以不可簡之(本疏可見之。)無殊沙汰。或听眾內申雲。然似彼現彼所執歟如何。光胤申雲。所執。
一。外境隨情而施設彼故(等文)事此遮增減段也。外境隨情而施設故。上世間聖教二種。世間一方也。此三性相對顯有無故。偏世間我法假舉非有說也。內識必依道依圓。圓成因緣生面面不審。
私雲。後披疏見之。圓成識性分攝內識見。因緣生依他事也。
一。境依內識而假立故以下事。二之段也。此一段疏但難陀計。限難陀雲事不審也。讀師雲。無殊沙汰。光胤申雲。上護法義識體二分詞。難陀內識外境(或復內識轉似外境。)詞置。故境依內識詞順。難陀故雲爾歟。雖然可通余師也。隨疏可通余師見。演秘雲。疏以上略明等者。此結我法分別。演秘雲。疏以上略明等者。此結我法分別。下文。此所結文本難陀義。護法兼明護法不唯立二分故。故屬難陀。同許有體故兼明也。雲雲。
第三日(自雲何應知實無外境至諸有往來非常一故)
一。雲何應知實無外境問難事。上若唯有識雲何世間問不取入義道。唯識違世間聖教理。世間疑其。世間聖教說分。假故不違唯識。答畢。其上世間聖教說分先置。我法。緣眼前也。其是非我法雲。我法代。內識似外境現雲問意歟。院主雲。古聞書上問問名。下問問體讀師雲。誠爾也。雲雲。面面評定往往也。但無珍敷之義見
一。抑此問答總問略答道注事。總問總答。略問略答。總略事。面面雖有不審。無一義。光胤申雲。先總問我法合對別問別答雲總問也。其樣答總雲雲事。誠我法合。總勿論也。但此答有略義故雲爾也。問無略義歟。無略義也。問。問事不可過此分齊。答。不可得故雲略之也。故替詞可爾歟。
一。不可得故事。讀師雲。不可有實我實法雲意也。良明不審雲。其義不可得故詞不審也。讀師雲。不審難意得(雲雲)。光胤申雲。疏現比量以不可成立事。不可得申也見。
一。三種我一段事。大旨本疏樞要等。以面面評定。無殊沙沙。光胤申雲。三種我次第事有子細哉。讀師笑雲。自大至少次第。此事演秘引廣百論釋。讀師沙汰返返無念無念。延帳房雲。此三種我能破。五具中可為邪見。
私雲。以外珍事也。我見無子細當座此由申處尚執心。古不善心案立故邪見。煩惱障所攝法執。不爾此三種我可非六十二見所攝歟。六十二見邊邪二見故。
以外事也。三種我非六十二見。煩惱障所攝法執雲。六句義二十五諦法案立分事也。
一。所作所受事。讀師不意得。光胤申雲。上一作業時一切應作等難。難同邊故能作能受難也。其體全同。故一作一切作也(為言)。今難難異邊故。我異通和雜處無別故。一作余我其被作所受(為言)。
一。屬此非彼不應理故能破難思。一處和雜我異。應名一切所作所受之難來耶面面評定。光胤申雲。面面評定樣。以前同邊難。異邊我異存上。不可有此難覺。不審讀師雲。異邊既和雜處無別。我全一物彼難也。院主同意。光胤申雲。既所作所受雲。應作應受申以意得。我先各別。其我處無別。業果身一切我合間。業果身一方屬。見物業果身難見。我全。一物不見。
後日見疏。所作所受下。應作應受。此文樣所作所受。應作應受。見。重而可決之。
此事面面色色評定。光胤。如此評定。雖然論主難意。一且難決。追而可沉思更心中無一定義。
院主雲。一解脫時一切應解脫之難。如難。同邊。一受果時難連續。何耶光胤申雲。同邊難。連續其謂。異邊。我異置間。先一受果時難。屬此非彼不應理故難伏。所作所受難究竟畢。應作應受難故。舉此難歟。當座如此申畢。長春房雲。若謂作受各有所屬之轉救以來。為致此難歟。古加樣院主被仰。
後日愚安意雲。一切應解脫難。我異。一一我和雜。一解脫。惑障離。一處我皆以可解脫故。此難。一切應受一切應作之難。我異。雖處無別。不可有此難。我各別故。故此二難也。應解脫一難下舉。就其一受果時可連續雲事不可然。一受果時。所作所受。別難也。應作應受難故。何雲可連續耶。上同邊。應作應受難故。應解脫一具舉也。
一。 笛之類(可見本疏)。延公雲。 此邊申物樣。異朝彼以笛例。樣歟。被申事非可信。子細留之。
一。如童豎戲事。延公雲。豎。豎(者雲雲少者)光胤。廣韻見豎豎同字類見。玉篇同之。所詮豎豎事也。豎雲事返返不足信用豎豎。
一。風可有分折義歟事。沙汰。
延公珍事二個條。
量同虛空•卷敘潛轉。
一。三種我我執•見邪見雲事。
一。三種我攝即蘊我雲事。
但此事可尋決事也。
第四日(自又所執我。復有三種至隨自妄情。種種計度)
一。又所執我復有三種文事。讀師雲。又所執我又。對上諸所執我。復有三種之復對上略有三種見。
一。一者即蘊。延帳房雲。此即蘊。分別俱生之中。定可分別我見其故。下然諸執我略有三種文付。能執我俱生我見出。常疑候。所計我分別我。能執見何出俱生耶。古人沙汰候。限分別樣候讀師雲。分別俱生互良明房五師雲。先年訓論之時沙汰事也。
私雲。一者即蘊下疏。二十句等。世間異生•皆為此計。而二十句六十五句。分別起攝下論釋。限分別被申有所攝歟。
光胤申雲。通分別俱生。意得有何過耶。我應如蘊非常一故。廣破一切即蘊計見。俱生可然哉。下三節破。五蘊別緣見。打任可分別。讀師同心。余听眾同心樣聞。但歸宅之後案之。俱生我不依三緣任運起見。迷情執我我。立道理對唯識宗非可立義。設難。今立量立道理破見。打任分別見覺也。
一。即蘊我蘊即計我歟。蘊與我許異義歟。讀師雲。即蘊我。蘊計我無子細歟。付之本疏立我應非常量。此量之樣。蘊無常我常計歟覺。所詮此下秘。疏量可有所立不成難。答之二釋。初釋蘊我俱常。其體一故。先立蘊無常量。後可有此量。(雲雲)第二釋我常蘊無常習。自元外宗邪謬。不可詰難。其詞豈責群??而墜乎。自元無正體。以道理不可難之雲文意歟。
一。如外諸色有質礙故事。光胤申雲。此文以外色計我計。今對計內色識。立量。故無過院主雲。申一義。又付多分大旨立此量見。面面評定。泛計外色為我類雲事不審也。讀師此事論義歟(雲雲)。
一。心心所法亦非實我事。此心心所六識。付之良明房五師雲何七八不攝此心心所耶。讀師雲。七八外宗知見。何舉之破之哉。良公雲。少乘。執七八為我類。何無之耶。讀師雲。非知見故無此義。光胤申雲。其內緣我也。對第七可立量。良公雲。五蘊攝不相應假攝瓶盆假歟。讀師雲。不可攝之也。
私雲。初即蘊我文付。良善房得業申雲。上段破三種離蘊發端。初且非理雲。無離蘊我表句。今何雲初即蘊我耶。此事為用。立量因舉之也。面面評定。
一。中離蘊我事。此文亦為用因雲爾也。不爾可雲。中亦非理。如上文可雲也。但離蘊故不立。可雲蘊不攝故。同事也。聊替詞計歟。
私雲。此段上破故。申出計。不及委細。
一。後俱非我理亦不然事。听眾連不審雲。實是法執釋意。何不舉下法執段耶。讀師雲。今據情解異謂為我。情解我行相舉之也。
一。後俱非我事。此因取要須。何不雲後亦非理雲。後俱非我耶。
一。又既不可說等能破事。同學抄論義付秘釋事也。秘一往釋。取識上為無為疏燈釋正義也。光胤申雲。見本疏。能別不可說是我立見。不然相符故也。彼計我非我俱句不許。我其體我。非即非離在不可說藏習故。不可說我難也。若不可說我非我。我非我。本計不說故相符也。肝要我說單句許。不許我非我俱句故。讀師雲。此料簡不可然。本計不說我。不說非我雲意。不可說我非我雲也。若我說。何雲。不可說藏耶。光胤申雲。不可說藏。我非我俱句。不可說申也。我單句事。申。有何過耶。所詮本疏量可被御覽。能別立樣其旨分明也。讀師案雲應不可說是我雲。應非我雲意也。肝要義燈分明也。
後見義燈讀師說盡理也。燈雲。汝所執我應不可說是我者。據本執說。雖不得說為我非我然執作我故。今偏破。但本疏一段難意得。義燈今助解雲。助釋也。可沉思。
一。若無思慮事。數論受果邊入也。涅樂果受。雖無思慮受果習也。可見秘釋。
一。若有作用文事。疏轉變配手。滅壞當足。不意得由讀師被申。
一。若無作用一段事。動轉勢用作用。勝數兩宗俱不許之。作者用數論不許之。諸計具得解脫時。無用習歟。此一段本疏可見之。
一。又諸所執實有我體文事。讀師雲。抑染淨見姿事。先年談義時。分明不領解。又同學抄義不意得。吾計謂正淨見也。他計雲邪義染見也雲樣。一人前自他是非雲染淨歟。此淨見置染見雲姿如何哉。染被雲。他見雲染見言自歟。爾依主釋歟。古聞書篇篇。染淨配自他。或一人前分染淨。所詮面面可有沙汰。同學抄一人前分染淨義歟。但不可為一定。
私雲。不作染我行解故。亦名淨見同學抄。此詞著我見雲染見見。若爾他所計謂邪義。他我染見所緣雲爾歟。可思之。
光胤當座申雲。染淨見迷悟見。先師之口傳也。喻真如妙理悟證境界也。不知之。雲迷。知之雲悟。其程事。故外道各吾我悟我存故。吾我知雲淨見對之此外道前他我迷我。謂故。隨此人思且雲染見也。此人前染見。計人又淨見雲故。一人前自他相對。染淨見難分故也。讀師大旨同心之樣。
一。豈有邪見能證涅(等)文事。院主雲。大乘意于真如作行解不證理。止行解□理。豈有邪見等難樣可有返難。讀師誠難義事也。後被申雲。例法文。外道等所執前談故招難。大乘虛融故可遁歟。光胤申雲。本疏外道教引雲。我見雖順所緣是顛倒體也。斷之成聖無我之心雖不稱境違。于染故名非顛倒雲雲。大乘悟證心稱境。迷心不稱境習。以之可遮例難歟。
第五日(自然諸我執略有二種至于汝有失非于我宗)
一。然諸我執(等)文事。延帳房雲。先日樣。即蘊雲分別我。俱生我執舉事因明之雲一義。先此義可然。三種計我皆外道執計。打任可分別我讀師雲。亙俱生分別意得無苦見。雲雲。延帳房雲。俱生分別列分別俱生不列事子細。讀師雲。別有何子細耶。隨宜可列之故。光胤申雲。此事古樣第七我執見根源故。第七俱生我先列。俱生分別列樣見。
一。恆與身俱事。延帳房雲。古樣無色界。非色四蘊。五蘊悉。四蘊名身恆與身俱申。讀師雲。身證不還聖者名。小乘身有別得義申。無色界此名難立故以遮之見。今樣。小乘無色界。身證不還得名。意得。光胤申雲。古樣身程處。身俱義談。無色無身。不可及劬勞。分別我惡趣身不俱簡異。知程處俱雲事也見。
一。及邪分別事。面面不審雲。邪師何不出耶。若又邪教攝之歟。讀師雲。師教。邪教攝之無過。光胤申雲。及邪分別之點。及邪分別(雲雲)。分別言廣通上邪教見。三緣分別常申。分別煩惱得名分別。通三緣故也。然及邪邪邪師邪思惟攝。邪言貫二故。分別言邪付讀。及邪邪邪師限。若邪教攝邪師。分別言邪思惟限。讀師雲。分別言互邪教邪思惟雲事。本疏釋分明也。讀師雲。煩惱行相增劣事俱生。微劣不可雲。分別增益不可意得。且三緣有無意得。
一。緣第八識起自心明文事。緣第八識本質。起自心相。影像也。延帳房雲。第七我轉。和合門樣可有沙汰。讀師雲。面面可被評定。延帳房雲。第七我轉各合一句雲義。此義轉五蘊一分意歟。一義能所和合也義。一義。此義第七我自我也。第八我執。自合思。愚加潤色記之講贊如法大概此義。隨宜抄一義第八識執一物我時。第八自證見分合一物故雲和合歟。能所和合義本義也。
私雲。我必轉和合門雲事通途事也。非定量義。第七我執。一法為我故不轉和合門雲一義。我執姿如何。且主宰一常義取。迷用我申也。以作用軌持為我法故。
一。緣識所變五取蘊相事。本質歟影像歟事。同學抄論義也。起自心相相分歟當情現相歟二釋。讀師雲。五取蘊取蘊事。可有沙汰。小乘一切煩惱名取。此義順取支得名。大乘欲貪名取。諸苦所因貪欲為本之意也蘊從取生或能生取之意也。
一。或總或別事。俱生總緣我(第六識)。常事也。于第六識可有別緣我歟事。又我唯總執論義也。俱生別緣我第七識也。
一。細故難斷事。疏出非世道伏。非初道斷(初道見道也。)地滿第九勝道以斷三故。樞要可見。義燈有四相對。
一。延帳房雲。勝生空觀。以細故難斷由。古樣無左右沙汰也(雲雲)。
一。數數事。菩薩第六識。我見煩惱習氣。數數斷。種子初地暫伏。四地永伏。金剛心斷。今除滅兼伏斷。故數數斷無子細。第七識我見。七地伏。八地永伏。金剛心斷。二乘第六識種子數斷無子細。第七入無漏心。暫伏金剛心斷之數斷亦爾也。
一。勝生空觀勝字事。簡有漏游觀疏釋也。延帳房雲。游觀心不可通伏斷智(雲雲)。讀師雲。佛果游觀心所作已辨故(雲雲)。若爾伏斷智。不施伏斷能智。廣游觀可申見。光胤申雲。此事秘有人撲揚。問答。歟。延帳房雲。念念斷惑義菩薩十地三心斷惑樣難義也。如何可意得耶。此義能沙汰物由承及也。讀師雲。十地斷惑會通旨歟。假令住心障。入心障斷後念念斷之。其住心斷雲。斷盡畢終結句申也。所詮出心障。住心念念斷之。出心至斷也。終付說斷惑相也。付之相望四道說文肝要此義潤色也。但談力能也。光胤申雲。皆容具有之容字可有子細。
一。所說蘊相。即蘊我見。所說我相。離蘊我見也。
一。邪教事。讀師不審雲。邪教者外道教歟。若爾外道。無說蘊相。所說蘊相如何。光胤申雲。外宗正雖不立蘊名。當蘊物計我故佛法談彼雲爾歟。讀師雲。如來教可有名邪教義歟事。古來沙汰也。但返返不審也。延公雲。般若經會座。聞皆空執空時。對此機時。何不名邪教耶。
一。二緣邪教所說我相起自心相事。良明房五師雲離蘊我相分事。可有沙汰。延帳房雲。緣憲顯範諍論也。緣憲我相分。顯範蘊相分也(雲雲)。光胤申雲。今御沙汰顛倒。緣憲蘊相分。顯落我相分。讀師雲誠爾也。同光胤之說歟。肝要•隨宜抄可為本質之由申畢。讀師雲。我相分被申不審。極微緣相分可有落居。極微相分。極微相分粗色相分。盛異義也。良明房五師尋雲。獨影境申。當極微相分義歟。讀師雲。不爾。獨影境極微相分歟。粗色相分歟二義。
此事不分明。能能可記決之。
光胤申雲。顯範。離蘊相分依他起性被意得候。然非幾論。顯範蘊不為本質。故從情計我相分雲。緣憲蘊取入變相分故雲蘊相分歟。讀師雲爾也。離蘊我計人。必先蘊緣此蘊可有神我案立故。乘蘊相分變我相分也。故緣憲雲蘊歟。
私雲。元聞書是故我執皆緣無常文時。離蘊相分事沙汰見。
一。實我若無雲何得有憶識誦習文事。第五釋妨難段也(此有三段)。讀師雲。此一段。然諸我執略有二種上也。妨難等問答畢。能執我見分別俱生。可明事順義。不審也。光胤申雲。論藏章疏妨難問答最後明之樣見。義林章等皆以爾也。讀師雲。憶念因篇篇。自證分•想心所•念心所•種子燻習等也。此付種子燻習釋之。大綱申前念心起緣境。變相分。此時相分相分種燻見分見分種燻滅。後今此念緣境事憶念。前念相見種種子生。現行故能憶之也。昨日見花見月思出。昨日燻種子現行生故。昨日事能覺也。付之設前念燻種子。既滅何憶前耶。前連續此義不審也。此事先年訓論之時或仁被申事。第八識處。能憶所憶種子一處。互後置氣力故可憶之。聊其理歟。
私雲。此事此分不可有落居。樞要問答能能意得開事也。先年松林院講問之時。燻成種子自抄。委注之。
或听眾不審雲。憶識識現在境歟。外道意現在境設雖無神我何不緣之耶。讀師雲。外家意一切事我所作存。
一。所執實我。既常無變。體無別故事。面面不審雲。前應如後後應如前。作用事歟。爾不難體歟。讀師雲。疏體令有變易(雲雲)。我體無變易作用可常。不爾體變易難也。付之變易用非體轉救。若謂我用。前後變易。非我體者此意也。燻體用不離以。用常體無常難歟。
第六日(自若無實我至妄執為我)
一。若無實我誰能造業等。問。延帳房雲。大樣無我造業受果雲事。問歟。其造業受果者業因感果門。常作業也。將又勝數兩宗作者受者門事歟。讀師雲。兩宗我付不可有作者受者體問歟下能破釋尺度右破僧搖 br />
私雲。此能破必不可限勝論數論隨或有卷敘(等雲雲)卷敘我破歟。
一。所執實我能破事。此一段二個量。無變易不可作受。有變易應無常。
一。心心所法因緣力故一段事。延帳房雲。疏三釋。初現行燻種子。第二種生現(雲雲)。讀師料簡無一途止畢。
歸宅後披顯輪集散不審畢輪雲心心所法者。初釋能燻七識。第二釋第八識。第三釋。八識通(以上心心所事也。)因緣力故。初二釋第八自因。因但初釋。因功屬前七識第二釋八識各自因緣(以上因緣力故)。造業受果者。三義共。六識作業。六八受果。但第三釋。假者通歟。以上(造業受果)。相續言。初二義目第八。第三目五趣。
一。我若實無誰于生死(等)問事。院主不審雲。外道涅求事歟。讀師雲。勿論也。執四禪等計涅彼分涅此也。付之分涅之點加雲歟。延帳房雲。彼分涅之。習付心。讀師雲。故東院雲。彼分涅之加可讀。
一。非苦所惱事。光胤尋雲。外道雖輪回我正不受果申。譬大乘第八識真異熟體。正苦受事。非苦所惱樣聞。讀師雲。非苦所惱上牒申也。意我生滅故生地不可輪回故非苦所惱。若爾何厭求涅耶(為言)。
一。如何識外實有諸法不可得耶。自下第二破實法段也。讀師雲。此問識外詞置事疏釋雲。我識外識內無。故無所簡故。泛雲實我不置識外言。法識內存故。欲簡之置識外言。院主雲。不審雲。我既許假我故可簡別如何。讀師雲。我但有名。識內不可許之。假我申一向例施設也。法虛實候共。識內許三科諸法故。
私雲。實法雲。自識外聞。識內實法故。若不置此言招過。上實我實法不可得故實法可招過。良明房五師雲。古聞書。依他假實二法。只實法不可得。依他實法不可得雲歟聞。故置識外詞簡依他實法。此樣被申。不分明。
私雲。本疏不見。有似法故雲。識內似法為濫。依他實法。入門不見。
一。外道余乘。余乘限小乘歟。通大乘師歟。讀師雲。清辨比量。廣百論今當悉破余乘所執引。若對清辨何雲余乘耶(雲雲)。此程限小乘見。但三性心有執雲安惠破外計。外申。余乘無子細歟。但乘大乘乘。余難申。此次讀師雲。今當悉破尤今當讀今付。
一。數論名因事。如本疏•明燈抄等。劫毗羅仙黃赤色翻。元祖也。燈造略數論(雲雲)。此劫初也。門葉中十八部黨分。雨眾外道其一部上首歟。金七十論雨眾外道中別人所造也。金耳國鐵腹外道也。數梵語僧乙病J 菀病4郵 鷳邸B凵 9拭 郟ㄔ圃疲 R佷 遐蟹 擰T 娼倥 尷砂噶 !Q B允 鄞蟾潘怠=鵪呤 畚 該鞁省J枰瀾鵪呤 哿 遐性旗!2蝗皇冀鵪呤 勖鰲4朔 擰=倥 薨噶 5 簧笫鹿病9閂 率琛?刪鮒 =倥 拊旖鵪呤 墼拼 5葡又 =鵪呤 鄣妹 杓 3タ刑燁灼腥 煲病K炱浦 燁自焓チ迤呤 垤! br />
一。作石久住之事。演秘義燈釋其由趣相替。可見之。
一。薩省ィ剃^•答摩事。三種自性也。名之三德薩省C靼滓濉4剃^躁動義。答摩暗昧義。此守千顯輪集見。松室五卷記雲。冥性發起大等諸法故雲勇。此則如大海水隨風種種波起囂。塵者起囂大等諸法如塵。輕塵囂也 者冥性之自性 性言也。明燈抄三。本可見之。大切事共。
一。我執者。我所須事業。執知也。律如雲執事人也。意雲執事人者律僧知事申人也。我。我受用事業知也。
演秘一雲。我不受用自性。譬金以器作時。器用如不用金。一自性生大不生余。何論雲用二十三法耶。答據相之起雲大。余傳生。一我慢生五大。生十六法者。有義澤涅經三十九見。詳曰十八部異計非一。以上演秘可見之。
一。執我是思事。面面評定曰。思者行蘊思歟。外道不立五蘊。故外宗思不可雲。佛法談彼也。其神我思慮故雲行蘊思歟。思慮思量義故。當第七識歟。何行蘊思耶。讀師雲。此事故東院不審之由被仰。誠不審也。
傳聞。知足坊實耀僧都雲。我是思思第七識也。意義也。知足坊相傳如此。
一。心平等根事。疏二釋一肉團也。一非色也。百論疏有二釋。一實心識心也。平等者五根各對緣自境心識遍五緣故雲平等。肉心者心所三十六物中肝也。離八識如此。梵網經如三百 刺心之心。肉心也。心者也。
一。現量所得事。秘雲。五根心平等根。現量體也。彼以大等成故。得色時得大等也(雲雲)。
私雲。自性•冥性•勝性•三名也。勝性成大等時作用殊勝故雲勝。(雲雲)冥。抑此自性。刺 •答摩•三德轉反二十三諦三德。三種自性也。有情各別具之歟。又有情非情自性等各別歟。非情悉二十三諦具足歟。將又付有情。所屬見談之歟。又自性轉反二十三諦時一時轉變之歟。前後次第轉反之。一有情一具二十三諦歟。多具歟。自性三德見則成大等歟。未成大前三德不移所成時分歟。成大等後三德相不談歟。所成位見其相歟。轉反自性大大我執•我執。五唯量轉變歟。二十三諦悉自性。轉變歟。
此等子細明匠聞書沙汰之。可見之。皆學者異義共也。金獅子譬者。金師子作。鹿作又狗作。次第其姿共。其體金如不替。自性姿全常住不變二十三諦。轉變也。
一。大等諸法多事成故。應如本事非三合成事。大有三段。第一難所成二十三諦。第二破能成三德。第三破能所成諸諦。其中此文第一破所成。三個難也。第一是假非實。光胤疑雲。此能破不審也。大乘意。色心諸法。雖四緣二緣所作。皆以實法也。以多法所成難。假可有返難讀師雲。大乘親因緣種子一也。余緣疏緣也。今付疏緣非加難。三德成大等親因故。親因既多也可假(為言)付之親因緣。多事成故之義。望一現同類種子多故。又新古合生樣如何。讀師雲。三德既其相立替。不可等新古種子•同類種子。
私雲。于此量瓶入所立故無不定。因言三德所成無同喻。又唯量大乘多事成言故可有違宗雲。妨難等。可見疏秘。
一。又大等法若是實有事。實有法不可假緣雲事付大乘可有返難之疑如前。
一。如何可說現量得耶。大乘意四大五唯多事成•現量得也習。可有違宗疑事。答。疏出二故。一宗可置汝言。一非實有境之簡別置。
一。薩實熱 創蟺裙適隆W韻履涯蒡 掠邪爍雋俊R蛔 浞淺N﹫ 嘍 隆1痙恰跗啤L 誆簧笤啤J榪幟鼙鴆懷晌尥 髦 V米 溲裕ㄔ圃疲 V晃蕹A 斡釁涔 <幼 溲暈抻謾6潦υ啤V晃蕹A F湮蕹J 圩 湮蕹!2恍砉省U髦 憾 蕹T譜 淇啥 C鴰晨捎脅懷煽稍稹9仕 誒目捎米 溲砸病H縭俏蕹9室頡 br />
一。又三本事等文事。抑三德有多功能雲事如何。薩省ィ剃^•答摩三義之外有何能耶。此不審于談義砌忌卻尋落畢。讀師雲。體一用多事。一自證分如有。多見分。付大乘可有返難。返返不審也。听眾連評定雲。數論申體用相即故有此難歟。
一。三體既遍(等)文事。延帳房雲。神我遍見。自性遍一切雲事不審也。讀師雲。論文見習。光胤申雲。自性遍一切處處雲事如延公不審。依無所據此自性遍二十三諦事也。學者一義。意雲。自性既遍諸諦。一大變時余五知根等頓可變雲難意也。見讀師不見。頓二十三諦轉變事數論申。其依義本計申樣歟。可立已成光胤申雲。抑一處山水變一切山河變雲意歟。其返返不審也。三德合樣必不習此難似無理。讀師雲。三德合成大等計。三德既遍一切處。一處三德合則一切三德合。三德處無別。故一處變大等。一處不變事不審也。
一。許此三事體相各別(等)文事。不應合時以下事。听眾不審雲。共成一相。能成三德一相歟。所成大等歟。讀師雲。所成大等雲共成一相歟。光胤申雲。此破能成三德段也。何大等耶。隨古不審也。讀師雲。能成三德則所成大等故。能成體各別也。何成一大等耶破。能成難歟。延帳房雲。古此沙汰。肝要。三德合未成大等時分歟。三德合即大等。能成門合不移所成時分歟事。可有治定。可依其左右事也。三德合。不成大等時分。共成一相能成。破能成段故也。讀師雲。肝要。所成一相。破能成難。共成一相所成。肖文段雲事非指事重讀師雲。疏返破量見。余義所成大等也。
私雲。變為一相以見所成聞。
一。若謂三事體異相同事。體相相所成大等歟。能成本事相歟。私雲。疏見。同喻如所成相(雲雲)。明知。所成大等歟(相體相即破。體應如相以下事。)
一。冥然顯然事。讀師雲。體雲。冥然相雲顯然(雲雲)。文相樣相雲冥。體雲顯歟見。讀師講贊趣。冥指體。一指相。顯指相。三指體。冥古延雲。(許此三事下可書之處忌卻書落了。)
私雲。不應合時變為一相•如何和合共成•二個難無差別雲事。听眾連色色不審。讀師說不分明。光胤歸宅後案之。共成一相上難。以相例體故破故體相相對難之。不應合時等難。二位相例破。此約位破也。未合位合位。
第七日(自又三是別大等是總至但是妄情計度為有)
又三是別大等是總(等)文事。自下第二。合破能所成二十四諦段也。神我除也。前已破故。
又復兩字事。同異沙汰。延公雲。又始物舉用之。復其物篇時用之見。(雲雲)有五段。體相相例破(又三是別大等是總。)變時如本破(此三變時若不和合。)體隨相失破(若三和合成一相者。)總別相例破(不可說三各有二相。)各具三體破(若理三體各有三相。)
第五各具三體破亦五段。
一總相應三破(既有三相寧具為一。)
二三事不殊破(復如何知三事有異)。
三一德能成破(若彼一一皆具三相。)
四體應非一破(體亦應各三以體即相故。)
五多種相違破(又大等法皆三合成。)
一。又三是別(等)文事。上體應如相冥然是一難無差別事不審也。總體應如相難能所成合難。破能成段難申。
私雲。此事上許此三事連續能成對。所成一三相違難來時。體可一相可多。難故。體應如相猶能成邊難也。
下又三是別。能成所成。俱應非一三破故替也。
或听眾不審雲。三德合成大等時。三德一大等更可見三樣。本計申事如何。三種自性各別。見大等邊。又非可失三德之邊。本計樣如何。讀師雲。本計三德合。則大等也。更無異義一也。故三德非一大等非三雲。難應非一三也。
一。此三變時若不和(等)合文事。此轉計。三德合後。實各別也。但和合似一。故雲爾(雲雲)此文破此轉計也。听眾連不審雲。抑如何現見之見。色等現量所得申。見謂。本疏同喻舉。如見三相體未變時。(雲雲)未變時三相誰見之耶。神我不受用自性。何物見之耶。光胤申雲。見者被見義也申樣。汝數論何見一耶。三相體未變時。汝三見樣。申事歟。
一。若三各合成一相者文事。
私雲。上此三變時等難三體成三相轉計破。今若三和合文。難三體成一相雲義。不審雲。上又三是別難無差別如何耶。
評定曰。本疏二個難差別釋。上難應非一三難。今難三相體可失破故。
私雲。此分尚不關。非三破。失三相難。此事見顯輪集。上別從總非三破故。相從分失相破。今難應失本別相。三相失。破故。今一重色添也。輪義前總非一破。今本事非三破(雲雲)。此義嫌之。
一。本疏二個量。三相破量。三體破量也。三相三體。體相二體破事不審也。論二重見。
一旦推雲。三德薩省ィ剃^•答摩三能見相。自性見體歟。可尋之。
一。不可說三各有二相文事。
私雲。此計根本三事合時有總別二相總釋大等。別見三體。此文難此計也。
此事能破之樣。以疏量可知之。見疏能成總所成大等總二重總。能成三事別體別二重別。能能可沉思之。可見輪。
一。若謂三體各有三相文事。此下疏要釋寧見為一。其意異也。論義也。此下有五難。
既有三相寧為一。抑此難付上總亦應三。雖三見一由為成立。一有自相。刺 答摩。展轉三德合有九相。九相雜故遂見一。付之。各有三相還三可見。見一由用之返返不審事也。
還應見三還字此意也。疏有二個量。初應見三。後應見九難也。
一。復如何知三事有異文事。此難三德各別。三事異。有三德。答摩有三德。各具三德故。本三事差別以何知之耶。比量非答摩。答摩非立也。具三相故因取三德取。為同喻也。
一。若彼一一皆具三相文事。一德之處有三相。一德能可成大等。何必待三和合耶。比量可知之。
若一本事。雖有三相不成大等。三本事合成之者歟。
一。體亦應各三以體即相故事。听眾不審雲。上若謂三體各有三相定畢。難體亦應各三等非相符耶。評定曰。上會相定各有三相畢。今付體難之。故非相符。意雲。一本事雖有三相不許有三本事故也(難意易知。)
一。又大等法皆三合成文事。意雲。大與慢等可無差別。三合成為如大。如此展轉相望。有二十三量。
一。是則因果唯量諸大文事。光胤申雲。大慢二別雲因果如何。付最初雲爾歟。評定雲趣不分明。
一。若爾一根應得一切境(等)文事。以體無別故為因。一根可得一切境立也。易知。此違現量過。
一。世間現見情(等)與非情文事。此違世間過也。
以上三段破數論。能破次第生起。思可知之。
第八日(自勝論所執實等句義至故同異性唯假施設)
勝論師名因。如疏並燈明抄等。出世成劫之末無量歲也。根本勝論六句立。其後苗裔。名惠月。立十句。諸門分別如疏(總破諸句。初破常。其體于此二。初難生果。後破不生果。第二段破無常。于此亦有二。初破有質礙。後破無質礙。)
一。諸句義中且常住者(等)文事。讀師雲。因雲許能生果故。同喻如所生果雲事不意得。所生能生其義大異。只如子微等立可然耶。光胤申雲。所生之上能生義無苦見。
一。若不生果應非離識(等)文事。以無作用故不為因事論義也。
一。因不雲常住可有不定雲事。余句無常不生果離識。雲爾也。覺等宗常言簡之。無不定。覺等不離識不生果故。不言常有不定。
一。諸無常者若有質礙(等)文事。實句于地水火風意質礙也。意四大父母極微常非今破。今破四子微等也。長春房雲。圓物可有方分。何圓德合無方分雲哉。
私雲。應可分析宗。有方分因。又可分析方分為因可非實有可立。可見疏。
讀師雲。瓶等堅密一處。故不為喻。軍林故可分析。
一。若無質礙如心心所文事。听眾不審雲。如心心所同喻。取外心可有過。心外故離心可有自性耶。讀師雲。先破境故雲爾歟。
私雲。無質礙因。如心心所同喻。下二句法宗也。宗除覺等。故無相符。意有礙攝非心。形如芥子。我所須具也。設雖心喻可有能立不成。無質礙因不轉彼故私雲。以上破諸句。諸句中常生果者。初若能生果乃至如所生果破之。常不生果者。若不生果如兔角等。破之以上常住分也。無常有質礙者。諸無常者非實有性破之。無常無質礙者。若無質礙有實自性破之。(以上無常分也)。
此一段四段之破也。總常無常二段。常有生果不生果二破。無常有質礙無質礙二破。總四破也。
私雲。以上破諸句故。諸句悉破體。軍林兔角等同喻。句義不為同喻。如所生果子微。雲所生果不雲子微。此意曲歟。以下段別破實德故破德同喻取實句。破實時同喻取德句。定體破故其體為同喻可思之一。且料簡也不可為定量。
一。又彼所執地水火風(等)文事。听眾連評定曰。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差別如何。大乘前同物歟。良明房五師雲。堅濕暖動假觸歟(此不審和合水火等雲意歟。不分明。)光胤申雲。大乘前能造四大雲實觸。所造色上滑澀等假觸意得。觸有三重。外道申地水等堅濕等如此風情差別歟。
一。地水火三雲。除風事。非眼所見故歟。
一。地等非眼所見量文略本疏。文眼所見為因不。為法宗故。
一。實句所依故細可無礙。德句能依故粗。可有礙。何實句許有礙德句許無礙耶。此不審其沙汰。光胤申雲。大乘意體義自共時。色心體所依。有緣慮貪礙相似空無我能依義。無其相狀程事歟。
一。又彼所執非實德業(等)文事。良明房五師雲。此量樣。心內可許實德等歟。
評定曰。實德等心外法故。不可有心內實等雲事歟。
一。石女兒事。評定曰。此事譬喻名歟•法名歟。讀師曰。讀歟。評定曰。抑石不生子故譬雲歟。延公雲。石子生事。大石下小石多出來事山內。
一。非有實等應非離識文事。此下可有八個比量。不爾可有過。押回無過歟。
一。彼所執有應離實等事。破有句量歟。此量論義也。
此作法。為本量遂法自相比量相違也。
一。若離實等應非有性(等)文事。為本量相違決定也。
一。如有非無無別有性(等)文事。為本量亦比量相違也。听眾不審雲。此因以同異性可付不定過。而疏非極成故無不定。此事不審也。此量他比量也。他比量他不定過也。非極成雲避過如何。
讀師雲。唯識因明引信門也。以真規則不可難之歟。
私雲。自他共有義勢。他不定難治定歟。
一。若離有法有別性(等)文事。為本量亦比量相違也。長春房雲。有法有別有情雲事有其理。有法有故令有物故也。無法其體無也。無其任無。何假令無物耶。延公雲。此不審爾也。大乘意。生時雖待因。滅時無待因。程事歟。讀師雲。以有無二相違故因可意得。
一。又彼所執實德業性文事。讀師雲。勿字。讀勿非實德業性讀。義理可相違。听眾不審雲。勿字無用也。亦非分可滿足。讀師雲。勿讀置事。勿言。總今邪義遮意歟。
私雲。疏勿者莫也勿無意意得。
听眾評定曰。勿無漏種•生有漏故。勿學無漏心•亦成有漏故。勿第二月等。此等勿。下常無義讀無相違。可依處歟。
一。勿此亦非亦字事秘二意。一亦非同異性詳曰。意亦前有性不有性非實等同異亦非實等置或字不嫌前義歟。
一。自言相違過事。秘有義•汝同異性應非實等性可立故無過。詳曰難之。不簡可有過。雲汝簡之。何有過耶。有性非實量能違。如有義者可非真破。能違自他共他比量。仍以此秘文為證。此意也。
一。又應實等非實等攝文事。此文總作法。三支置等言此意也。別別三句相對。可有三個比量。院主不審雲。如德業實等等言。等何物耶。既舉三句畢。不審也。讀師雲。三句各別立量時。實句立如德業。德立如實業。業立如實德雲意為顯雲等也。如德業實申。如實如德如業可立聞。押回同喻二句合取意。
一。如實性等無別實等性文事。此文同異性之上如無別同異性。實等可無別同異性雲意也。
私雲。有法如實性等等。能別無別實等性等•置處上下替事。可有子細歟。上有法•三句同異性三舉故。實性指實性等。言等德業性故。下等言置也。下能別•同異性上同異性一舉故。實等雲等德業。性言呼一同異性也。
一。若離實等有實等性(等)文事。非實等者。除三句余六句並無說句也。六句並無說句可有別同異性難也。本計不許爾故如此難也(以上同異性五段破也。一一比量眾多也。)
第九日
一。又彼所執和合句義文事。听眾不審雲。此量因•非有性雲•舉有性故。所殘七句也。何實等八句雲耶。
私雲。先諸句中。有性別舉事。本疏釋其由。可見之。
或人雲。八句雲。不雲七句事。因非有性者。別舉本計。非實等八句者。本末二個合歟。末計邊八句數意得。
一。彼許實等現量所得等文事。良明五師雲。彼宗意。非現量得中。立實有物。即空時方我意等也。何以非現量得為何況句耶。延公雲。外宗計。何雖非正理。現量得世間現見物。猶以其物。可立。其不許之。況非現量得物誰許之耶。不顧彼宗計。以通途道理難之歟。
一。設執和合是現量境由前理故亦非實有事。讀師雲。由前理故。指上又彼所執和合義定非實有理歟(雲雲)。但依違本疏文。後被改畢。光胤雲。本疏實德業前已破故。由前理故者此事也。讀師同心。
一。然彼實等非緣離識(等)文事。院主雲。此段總破六句分也。如前前能破。何至今段。別雲結歸唯識耶。延公雲。破執自唯識道理顯故雲爾歟。光胤雲。其分何同事也。何別雲爾耶。推之非緣離識實有自體等。既雲非緣離識嫌離識故雲爾歟。光胤雲。非緣離識之緣字有子細旨。本疏釋旨申出畢。
一。又緣實智非緣離識文事。良明房五師雲。假合生故。本疏兩釋。初釋所緣假合意得也。此釋智余智。彼緣時假合生義歟。然其智所緣時。假合姿如何。更一智處無假合義如何。所詮智假合者同類智多聚余智被緣義歟。
光胤申雲。本疏釋。所緣假合者。所緣有多假合生。智義也。假合所緣也。生者能緣也。藉所緣假合智正生義也。智為余智成所緣時假合。第二釋。能緣智假多眾緣生義也。假合能緣智杖詫緣也。生者能緣事也。讀師雲。疏第二釋付假令假合生故以立量破之。小乘對大乘。根本智現量不緣真如。假合生故。如後得智。延公雲。此因可有不定。為如眼識假合生故。緣實智現量。光胤申雲。今不定過。不可付過也。本量非緣離識實句自體故。付不定時。緣離識實句自體現量智可意也。而同喻眼識。緣離境。法不許故無不定。
一。有執有一大自在天文事。(此文第三破大自在天也。)延公雲。大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歟。色究竟天歟事。古二義也。
私雲。大自在天計。大自在天外不許余因歟。許余因歟事。論義也。堯觀房物語。
延公。一分常論見。計梵王常其由來。梵眾梵補彼天沒。見梵王壽命長遠。計之如此。自在天之計。第四禪三災不動之處故。壞劫之時下三禪等壞空劫。其後漸世界成時。有情第四禪故。一切世間有情色究天之所作計歟。不然不可有其由來。故壞下上壞。成時上下成也。
一。若法能生必非常故文事。
私雲。實遍常破時。逆次第立量也。
光胤雲。本疏初量同喻取地水等。若爾此計一因論許余因歟。讀師雲。根本因付雲一因論也。未許地水等之因也。
私雲。如上注。此事論義歟。今燈問答。
一。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事。院主雲。頓字無用也。一切處時滿足(雲雲)。光胤申雲。一切處時。彼計所許。不及論。頓生一切法。正能破也。彼計不許頓生故。頓字至要也。
私雲。此下五個量者。實遍常三個量。頓生一切法下。一切時頓生。一切處頓生二個量。合五個也。其外以能生故因成遍宗二字。二個量出來。總七個量也。
一。雲待欲或緣方能生者文事。光胤雲。一因論者。有情器界總生因也。此因生事。待眾生樂欲等意得。更不違一因論。
院主雲。助緣分。更不可違一因論。讀師雲。何申。一因論堅執。許余因。可違一因論雲意歟。
一。或欲及緣亦應頓起(等)文事。听眾評定曰。此難不意得。雲大乘意。種子體雖恆有。現行起不起非一準。因常。何欲緣恆起耶。光胤雲。此難上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難畢故。欲緣頓起。難歟。已成為由難歟。
私雲。此料簡不□。文。頓生一切法次文。有待欲或緣方能生者雲轉救。故亦應頓起返返無謂歟。肝要因常有故道理也。欲緣自因生物故。因常有雲意歟。
以上
天文二年南呂下旬第四黃昏之刻寫功畢。願以此少因。備寺社報恩之勤。為惠解開發令法久住之業。並過去恩魂離苦得樂。別者今日所志先亡幽儀成等正覺。乃至法界平等利益。南無三寶諸天。南無大明神。哀愍納受。
同年十一月十五夜對長基得業一校了。
論第一卷聞書第一
論第二卷聞書第一
第十九日(自論第二卷始至是故四相皆是假立)
讀師雲。付題名講贊二字斗也。古一三中間故(雲雲)。此訓論時沙沙歟。總加樣注物歟。讀師雲。有三有為之有為相。後有為相事。只三有為相申。重有為相。疏白鷺童女水非無善惡替旨釋。秘釋之童女善惡出二故。肝要。重不言有為。有為相雲。若非無相歟。若善惡相歟濫。故二重說分(雲雲)。良善房得業雲。有三有為三字。屬能相樣疏釋之(雲雲)。光胤申雲。疏有三之相牒。三字所相屬凡論文爾也。疏有三能相雲。論相字相者牒釋也。非三字歟。讀師雲。三字可通所相能相(雲雲)。此事不審也。听眾不審雲。四相三相雲。除一何相耶。讀師雲。住相也。俱舍二說。可見疏。初師除住。住遷流義隱故也。攝受安立樂故。不相離故。或濫無為自相住故。第二師住異相合異說三相也。合故住必異表。住異相說也(雲雲)。
如此雖非委細大綱此趣歟。私雲。經住異相說。此一相。初師異相住異相意得。第二師住異合住異相意得也。
延帳房雲。同學抄地堅等不定過異品。不審也。尤色心體異品取。(雲雲)光胤申雲。尤不審也。勿堅相等異地等故。比量相違之過顯。色心之體即色心故。顯不定過。御不審尤爾也(雲雲)。
院主御不審雲。二相應齊難樣。並難行立六轉無差難差別(雲雲)。面面申雲。六轉無差難。以第六轉言證別體能相故。第六轉言必不表別體事以難。今難有為之相說付。若非別體何有為相說耶。外人立道理付。無為之相說別體以難之。故聊有差別歟(雲雲)。讀師雲。疏之樣。二樣見。相字令齊樣。之相之言令齊樣也。因說之相言故。(雲雲)此邊如法濫六轉無差難歟。但可有差別(雲雲)。
私雲。後案之。之相言以難邊。六轉無差差別難分樣。讀師被申樣兩邊。寬狹以可差別歟。或六轉任教難之。今二相應齊添理難可申歟。
四相齊興難事。光胤申雲。若體俱有雲點難思體俱有。可有歟。意體四相俱有。用四相用可齊興雲難故。
良明五師雲。體俱有可然歟。讀師雲。此訓爾也。但體俱訓又爾也。體用俱有四相一時可現起(為言)此談不意得。
一。若相違故用不頓興。此古薩婆多救也。古薩婆多住異滅用前後起計故。讀師雲。體亦相違如何俱有之難不意得。世間體性俱起。作用前後。良明房五師雲。體俱起用相違事。本有無漏種子有漏第八識持之。種子漏無漏俱起。現行能所治。種如體現如用。(雲雲)面面評定曰。薩婆多體性作用。大乘種子現行可行合事歟。其治定之後可有此難歟(雲雲)。讀師雲。有漏第八持無漏種子。無漏第八何不持有漏種耶雲。不審。此事無漏種子不違有漏故。有漏第八持之。現行治有漏相違故。無漏第八不持有漏種子。此事演秘問答也。又住異滅用不應俱。新薩娑多救也。正理師三相同時計。用同時起也計歟。故難之院主御不審雲。正理師三相用同時申。大乘假立四相同時有何差別難之耶。光胤申雲。疏釋同時之樣。住引等流果(雲雲)。同類因引等流果。因果相似。此雲住歟。引等流果邊雲住。此住相後法令不及前此邊雲異。滅可知(雲雲)可知之樣更不伺本宗難知事歟。大乘四相談相似歟。但彼體置一一立別體四相。大乘一向假也。思可知之。
第五段如體本有難付。院主不審雲。今難與四相齊興難有何差別耶。讀師雲。四相齊興四相並起雲難也。今難並起。雲體本用本雲意也。可齊興雲也。
一。因非本有難事。大乘種子本來。又可有此難。可見疏。寄假實會之。正理師救之曰。親因雖有疏緣無不生(為言)又執生等便為無用付此救來也。
一。所相體性恆有生等相。無為常住可有生等。既恆有所相有生等故(為言)。
私雲。恆有申體性事也。依生等能相者付起作用事也。體性恆。有為有作用假生等之力。無為常住不變也。有生等何雲無為耶。大乘意種子雖恆有。付起現行假余三緣。雲然無為又可假緣難耶。此難不審能能可受口傳。
私雲。此難無為可有生等難。二相應齊無為有不生等相雲。故有差別也。
一。薩婆多意法體恆有習。其體性姿如何。延帳房雲。三世體性譬取三間垂木。此樣三世體性引一物見(雲雲)。讀師雲。三世體性豎見一體。未來現在移。現在移過去樣歟。然三間垂木姿歟。體性三世同時不置。次第次第移樣見也。此事先年東大寺三河法印尋申時分明不被申。南寺護命義申義勢事也。
私雲。大相少相事。于一有能能性相可見禪談抄。
一。讀師雲。去來二世量難意得(雲雲)。
一。生名為有寧在未來。自由之難也。三世實有家。未來有習故。听眾不審也。讀師雲。上致為去來世應非實有之難故如此難歟。
一。進退事。本疏有三樣。初樣進古薩婆多相用前後義。退新薩婆多三相同時之義。本本計進雲。轉計退雲歟。第二進退。近又滅違住等四句配進退。第三住滅同世異世。違自雲進。同他故乖正理雲退。顧自故。
一。讀師雲。本疏即前異不成付。演秘釋不意得。光胤申雲。異相雲前法雲也。小乘生住外異相別體存故異相恆異也。姿如何意得耶。即前異不成此意也。異前非一法者。若待前反異故雲異者。汝異可非一法。
當座委細雖不申加潤色記之。大綱分當座申畢。
一。住別前後事。剎那四相。今論見前後雲。異相諸論一向望前。一期四相。今論望前不望後。轉變名異此意也。衰老相望前故。可見疏。延帳房雲。住別前後。生雲前。滅雲後。古義也(雲雲)。
一。後一是無故在過去。與滅表有法後是無相違事。不及沙汰。如古聞書。
第二十日(自復如何知異色心等至準前理趣皆應遮止)
讀師雲。佛得希有名句文身事。此文別體名句文。一往不聞。前前證文浮疏樣。
讀師雲。如色非詮難事。非實能詮實言。論義也。同學抄義不意得。知足抄。他方佛色能依名句文攝假從實。歸所依色。佛色能詮申。真實能詮能依名句文也。故實能詮申詞。所依色被簡也。如佛色實能詮。能違難立間。置實言見。此義覺听眾連評定曰。他方佛色大乘自許非真不定。故別非簡不定志。只事。小乘名句文。實體能詮。遮此非實能詮立也申。可有何難義哉。
一。名等無用難事。色色其沙汰。
私雲。古薩婆多聲上屈曲。屈曲上有名句文計。三重。正理師聲屈曲二重立。屈曲則名句文也。但有子細。于屈曲立二種。此破末計屈曲有二(雲雲)。能生屈曲。古薩婆多申屈曲當歟。所生屈曲名句文也。肝要。名句文屈曲雲歟不雲歟。本末二計差別申。
光胤申雲。泛爾屈曲。名句文可相替。何有屈曲此足能詮雲。名等無用耶。
讀師雲。所詮大乘意先屈曲樣面面可有評定(雲雲)。讀師所存被申樣。弦管聲名句文。而其聲色色曲節。泛爾屈曲也。此時聲屈曲二重。內聲名句文備時。屈曲即名句文。屈曲名句二重。良明房五師雲。名句文聲屈曲名等二重。名等詮所轉論義。名等聲上屈曲重立之望聲頗疏申(雲雲)。光胤申雲。名句文時名等之外屈曲樣不審也。假令其聲申屈泛爾屈曲也。其展曲上亦物詮詞名句文也。人物申時聲。必申屈高下色色也。屈曲名等同時。難分也。二重勿論覺。面面評定曰。名等無用難如何意得。延公雲。屈曲名等二重樣光胤申樣。內聲五音分屈曲也。其上名等亦覺也。但名等無用難樣大事也。讀師雲。專慶申分故東院尋申處。樣被仰樣覺。但面面被申通名等無用難姿一通可有評定。光胤申雲。屈曲名等二重上件作立假大乘性相事也。小乘意先古薩婆多。屈曲之外別體名句文立。其屈曲申大乘申名句文也。其分不足也。如此名詮自性句詮差別。何物令詮表故。內聲處詮表義習歟。故小乘音韻屈曲詮表申歟。其本法處。詮表屈曲習。其外能詮名句文立故。詮表物二重也。總薩婆多申十四不相應大綱。本法不相應同能立。兩重煩意得也。肝要生等四相意得。本法生住異滅姿談。其外別體能相此義談。今名句文屈曲爾也。屈曲本法生住等事。名句文能相事歟。若爾彼宗申屈曲。當大乘名句文故。名等無用難尤可爾。
此由申處。讀師別被申旨。又無同心之詞。面面听眾無不審氣。
私雲。四相破時又執生等便為無用難歟。新薩婆多可有此難。何本計難耶雲不審。本計屈曲外名等立故。專付無用難也。雖然實新師二重屈曲立故。遂可有此難。則下若唯語聲能生名等等難此意也。
一。聲色無差難事。
私雲。此破新薩婆多也。屈曲則名句文習。此師二重屈曲立故。非名句文。屈曲。其分屬聲不難也。可見古聞書。
若謂聲上(乃至)異聲實有。互新古二師歟事申出畢。可見古聞書。
良明五師雲。此難應異色處為難也。別有實體非難。形色別體存故。讀師同心。
私雲。本疏出量作法。宗不言法處所攝可有所立不成雲事。秘釋之。可見之。此下付小乘返難。亦依光明等不可難言沙汰出來。依為論義不及沙汰。
一。隨他不詮難事。第四段。子段有四。第一也。讀師雲。別生名等量大論義也。要集非能詮下勘能詮意許不可也。正義有法下勘故無過。
私雲。要集不樂為不別生名等名句文取定難也。此事依不樂為之習可有子細。勝勝傳即義相違。此傳如法子細共。先取懸。不置體只樂為相返談故。名等不可治定。然聊要集可遁難歟。但此破末計屈曲有二。彼宗二種屈曲二差別申故蒙難也。
私雲。付此量。正義有法下能生屈曲所生屈曲勘也。其樂為生名等聲上屈曲也。當本計屈曲歟。其屈曲詮表物敵者習。非能詮表立。然名等外屈曲置詮表之義歟。
但此能別能詮雲事故。小乘能詮偏名等申歟。重可決之。
延公雲。抑此量為成別體名句文。所立也。而根本欲立名等不樂為事難思。光胤申雲。可依樂為取樣(雲雲)。良明五師雲。名等果利可成(雲雲)。延公雲。要集之不可。非能詮法宗能詮不樂為勘事歟。但不樂為必不帶言陳通無子細。如何。光胤申雲。不帶言陳申。正言不被呼分也。相違事。非詮能詮相違故。不可依彼二義論歟。但聲常立量。內聲常•外聲無常。二差別能別常下勘之。可為證。
延公雲。唯識比量不樂為能別勘通爾也。光胤申雲。痛其能別意許。不樂為有法申一義。
一。此應如彼聲不別聲名等事(彼此兩字事。演秘二意。可見之。)
私雲。此難就他宗破之也。小乘弦管聲屈曲不生名等習故。內聲弦管聲生名等不生不同以。大乘內聲弦管聲。詮表不詮表樣顯也。
讀師雲。此難意得(雲雲)。
一。正義詮同難事。又誰說彼定不能詮。私雲。光胤誤論。又詮說彼說本疏我亦不說不說。可相替由當座申。能見之。論大乘能詮不說雲意也。說咎之雲詞也。意不說定不能詮也。疏能詮不說能詮雲意。汝小乘弦管屈曲。大乘能詮不說意得事。化語非善惡申事也。其化語真實大乘不同心通善惡故。疏非不能詮能詮。然論說疏不說同心歟。微細難得。猶重可案之。
一。疏汝若以聲上屈曲例同以下。返隨他不詮難意述歟。返返難意得。
一。光胤申雲。離質化事可有御沙汰。讀師雲。草木等之上別化身語歟。不及委細沙汰。因俱聲事(不及沙汰。可見秘。)演秘雲。大乘離質化。實業思也。化業離質可名語業。小乘即質化語業。離質兩說。一語業也。二雖能詮非語業。
一。例生非詮難事。聲若難詮風鈴聲等以下也。面面評定曰。風鈴聲依有情力。何無詮用耶。讀師雲。風鈴聲依有情手足緣鳴之。因俱聲故。可有詮用歟。今申泛爾風鈴聲歟。
私雲。泛爾風鈴聲。有情工巧依。正手足當座。詮用樣覺也。
私雲。讀師物語雲。中院文珠講。有執一切聲皆是常論義沙汰之時。師長卿流罪之後。赦免歸落之時。于內里被奏一曲。初還城樂•還城樂。次荷王恩•荷王恩此沙汰。堯賢房出仕。如法入輿。此人弦人如此。
私雲。先年文珠講。此有執一切題出來之時。外聲可有能詮沙汰時。舜觀房僧都秦始皇被囚時。夫人一曲屏風超遁害。則外聲難詮歟。東院申處無御同心。
一。此應如彼不別生實(等)文事。正能破也。讀師雲。此能破。上此應如彼聲才學可意得。
一。例生能詮難事。若唯語聲以下也。長春房上例生非詮難。例不生非詮被申。此你生能詮見。覺也。光胤申雲。此難限新薩婆多歟。通古歟。讀師無殊決判。
光胤申雲。此難新師。名等無用難意歟。
一。大乘意語聲申。名句文備聲歟。面面評定。名句文則語聲被申樣聞。此事可有分別。此下疏。上此應如彼聲不別生實名句文身之難事述。然此例聲能詮。例生非實難落付處故。此下此事出來。結意也。然上正義詮同下。隨他不詮之沙汰出來又同篇也。思可知之。
一。征機調難事(何理定知以下也。)
私雲。何理定知能詮即語。小乘意名等之外語聲許見。其語聲寧大乘詮表聲耶。然非名等聲屈曲。大乘申詮表許歟(私雲。此下疏。小乘聲詮表位釋。此事不及沙汰。無念無念。)
一。天愛事(不及委細)。讀師雲。無所了知人天愛申也。天愛稱好樣共。無所了知。故在可愛之雲意也。
此下疏秘委細沙汰。可見之。
一。然依語聲分位差別以下事。述正義段也。光胤申雲。名句文身次第事。能依向所依次第歟。讀師同心。
一。一字之名事。一口有沙汰。字名樹名也。泛爾分字也。大旨此分治定了。
一。文身事。光胤申雲。文多字聚集不及名字歟。梵字殊有此類字。
一。名句文與聲不即不離事。如常。良明五師雲。法詞無礙礙事出來便宜。
私雲。此事疏生起問。
一。此土少分依色等可假立名句文雲事。光胤申雲。彌勒入定光明中現般若文義出。或听眾雲。書上文字色上屈曲見。(上聲色無差難下。)然彌勒現文字可色屈曲。何雲名句文耶。光胤申雲。可有二門歟。良明五師雲。泛爾色上出色屈曲共。彌勒現名句文歟。此料簡尤爾也。可存之。
以上破薩婆多十四不相應畢。
一。有執隨眠以下事。
私雲。一說部等隨眠雲不相應立歟。
讀師雲。最心者。諸部中顯宗義也雲意歟。
私雲。此不相應破。相應顯。疏見。此事別此段申出事如何。私推雲。上十四不相應。大少不相應許。諍假實。此隨眠貪等染污種子。曾非不相應。故非不相應破。雖然相應。染污系故。
不失增長事論義也。不及沙汰。
光胤申雲。此下疏破正理師和合性。薩婆多不相應。上破之。和合性何上不破之此段別出之耶。此不審。推之上出十四新古二師共立之分不相應合破也。此和合限新師故。別下破之歟。讀師同心。
上可出入之處忘卻。仍追而記之。
讀師雲。大乘意名句文能詮。聲發詮顯時勿論也。可聞聲塵間斷後。能詮間所詮法處移居也。
此事名等詮所轉詮處轉雲。被詮顯法處多轉雲事出來。
光胤申雲。此御談不審也。能詮語聲聞間斷。所詮法移居雲。若名所詮共相事歟。其無法也。非名句文不相應。讀師雲。非名所詮共相能詮名句文移居也。但存寄分也。面面評定。良明五師繼讀師說雲爾也。不起名句文聲塵時。向竹木等竹也木也名取。能詮名等移轉故。光胤申雲。此事返返領解相違。爭不相應假法聲間斷時。俄處替移轉外草木等耶。良明五師雲。不相應三分位故。移轉外色有何過耶。光胤申雲。三分位故者。總不相應分位申也。聲塵立名句文。處替轉余草木等雲事不可說事也。讀師所存猶以如前。良公同心。返返未曾有也。
此事。能詮名句文所詮名動。相濫不分二重事。能能可有用心之由。故僧都御房常承仰。誠以甘心。憶往事滲戀慕。
次日談義之時。讀師知足抄隨身。別被讀上之。子細大乘意。聲上假立名句文時。聲上一重屈曲。其上重立名等歟。將又聲上直立名等歟論義也。昨日諍論論義。仍隨身之。肝要第二重答義雲載。聲上立名等時。屈曲之外名等立。屈曲則名等也。但名等重假雲釋。屈曲之外名等立。名等法數勝用故。此重假名。攝法處也。色上長等。非別法數。無勝用故。攝色處也。但總聲屈曲名句文。三重事不可遮之。大綱听聞如此。定可有詞增減並誤。追而令披見可直之。讀師雲。此答。英弘自義。古義載見。此一義也。定可有異義歟。旁雖難治定。先此抄載義意。專慶昨日申通歟。名句文弦管聲。屈曲聲塵二重共。名等起。名等之外屈曲三重樣也。雲爾名等之外總屈曲不可立難申。面面評定曰。此抄誠爾也。但同學抄亦依光明等一問答。分明聲屈曲名等三重出可見之。
第二十一日(自諸無為法離識心等至應如兔角非異心等有)
延帳房雲。三種定有法攝大乘無為耶。若不攝可有返難。汝大乘無為非三種定有法何雲有耶。若不攝無苦見。我無為可爾若攝之三種何攝之耶。何攝也。所詮三種定有實性邊以。三種不離見。可攝歟。又三種悉置等言等無為歟。良明五師雲。誠不攝大乘無為。可有返難歟。其三種攝樣。又何難攝。但實性邊可攝歟。所詮本疏大乘真如望有為法非即非離等文。可意得歟。汝少乘無為。離色心非三種定有法。實有雲事不可得也。我無為。有為非即非離。三種所攝也。故其體可存雲事歟。光胤申雲。小乘無為。離色心定有法申程。定有法三種外無之。無為三種何所不攝也。何雲定有耶難也。大乘無為自元離色心非雲定有。不攝三種何有返難耶。但定有法攝無為不攝雲事。現所知法論義之時。及異義歟。(大乘無為。非世共知。亦非作用。難攝歟。)讀師雲。不攝大乘無為。遂對小乘。大乘無為可有樣不可成立歟。所詮可攝也。但攝樣可有評定。且定有法之且言顯未盡之義。色心瓶衣眼耳之外可有余法見。其余法何物耶。定無為法歟。所詮且定有法之意得樣。光胤雲。且吾定有法多種不開。三種開事示。且有三種雲意歟。廢立門未盡之且意得。
私雲。略言其意歟。然且言繁重也。此料簡不可有治定。
琳舜房雲。且言疏極成之法不過三種。然不極成定有法。且極成法可有三種雲意歟。延公雲。現所知之現。現量之現歟。讀師雲。此沙汰。現所知法論義沙汰也。現量所知名現所知之樣。現量之現聞。但專慶日比所存。現見之現也。下現受用之現同事也。良明五師雲。點現所知。現量之現存歟。隨道現量心。听眾不審雲。現量所知名現所知。現量之現見。光胤申雲。現量所知名現所知。釋也。現所知法必現量心所知。雲爾歟。正非現言。讀師雲。誠爾也。總三種定有法。如次現非比量所知不及異論。但現言可依意得樣。
他心智世共知姿其沙汰。只一口或仁申出。
讀師雲。他心智能緣傳世間流布非雲世共知。他心智能知心心所世間共知雲事也。
私雲。其世間共知。比量心共知歟事。不及尋沙汰止畢。
一。離色心等決定實有付。不相應色心上立故雲不異。真如非即色心故不雲不異。但離色等實有雲事不可得也可雲。可見疏。
一。所知性故事。延公雲。所知性之性。實性雲事歟。光胤雲。實性難轉同喻。只所知物柄雲事也。性體性之性歟。所作性申程事歟。讀師雲。識爾也。古實性雲事。都不意得。延公雲。誠爾也。良明五師雲。所知法實性。不可離色心成。能成姿。所知即性。不可離色心道理不聞。
讀師雲。比量其也。疏量如此。
所顯性故之性言。準上可知之。色心所顯雲事。演秘四句分別。可見之。疏二句。
一。又虛空等為一為多事。以下別破也。讀師雲。虛空容受者。虛空周遍故。色等法中交遍也。光胤申雲。花嚴宗。三種空沙汰候中。體空申柱等體中。可有空樣見。此意歟。
容受。虛空容受意也。色等不合處少。可有不容受之處歟。
一。小乘意虛空擇滅非擇滅三種無為立。其中虛空無為。虛空其任無為習歟。如虛空無為。譬喻申歟。此事。小乘虛空實有習。虛空即無為習歟。論能破並虛空一多征破之。可見能破之樣(愚推也)可防小乘學者。此事演秘(虛空容受色等法故下也。)問答。大乘無為性非有雲。異小乘旨沙汰。可見之。
一。隨能合法體應成多事(此付體一雲邊立量破之。此文宗能別也。)婆沙第十。虛空一多二說。一一也。一多也。能合法者。色等法也。讀師雲。能合法多。虛空爭多耶。大乘前此難不意得。光胤雲。能合其姿色色。可多。虛空一相也。雖合爭多耶。讀師雲。誠爾也。听眾連雲。如縷貫花之姿爾也。讀師雲。小乘堅實無虛融故。如此難歟。例法文也。
一。一處合處余不合故事。所存區區也。評定及數刻。讀師雲。先年(中院)訓論之時。讀師春善房法印。听眾古源恩房僧都。此難不意得之由。源恩房評定。實不意得。可有評定。光胤申雲(初存寄分)。能合色等。虛空所合也。一處色虛空合。其虛空余處色不合故。余處色合虛空別虛空。若爾。彼色此色能合色各別隨。虛空多難也。琳舜房雲。一處合處余不合故。能合色等于。一處色同類合處。余處色等不。合故雲因也。光胤申雲。此因。上隨能合法宗因也。其宗虛空應體多可立見。若一處合處之因。一向能合色等事。虛空所合不取。此因爭雲有法上義耶。非有法虛空上義故。讀師雲。誠爾也。听眾連同心後光胤申雲。(後沙汰也)見。演秘(不爾諸法之下也。)前難虛空隨能合法體應成多。此文琳舜房料簡順。面面評定曰。其光胤申通。無子細。隨能合法體應成多難故。光胤雲。隨能合法宗也。一處合處余不合故正因道理也。前難雲難詞不成因不可雲難。宗分標宗不陳難道理故。面面無同心。
後能案。光胤初料簡通。如面面評定無子細。但面面評定。宗分前難難取。被申。此事不可然。一處合處因。前難意得。因處一處合處合。能合所合中。能合色。所合虛空。前難虛空隨能合法體應成多可申無苦見。
長春房雲。注論載分。光胤初申通也。讀師所存同篇歟。
歸宅之後。顯輪集披見之處。散疑滯。輪雲(文長取詮)下即色等法(此文不爾諸法下也)。文下。我前彼東處色與東空合不與西等虛空合故。明西等空非即是東虛空空體。故是非一。汝卻欲于膠因出過。逐許東色與西等空亦相合者即東色亦遍西色。光胤初申料簡也。
一。不爾諸法應互相遍事。顯輪集雲。即彼東色亦遍西色。西色與彼西虛空合東色亦與彼空合故。其意易知。
私雲。東色與西空合者。不爾意也。東色可遍西色諸法相遍意也。
一。若謂虛空不與法合文事。
私雲。痛上難虛空法不合者。應非容受。疏雲合者容受義。本許容受。今救不容受。破前後相違也。
一。又色等有虛空不等文事。面面評定曰。有虛空不之征不審也。上虛空容受色等法故定畢。何又治定事燻征耶。讀師無殊成敗。光胤雲。虛空容受上文。虛空容受色等事也。今征色中有虛空事也。面面評定曰。其只同事也。光胤雲。聊征姿替無苦見。院主雲。次上不與法合應非容受。乘之此征來歟。
私雲見。顯輪集。亦即征前容受義。故雲更審。此守千意。有虛空不。只有容受不征也。就其本疏釋此文更審外人前治定。為復審重征。然面面疑。自可散。輪雲更審者此意也。
一。有應相雜無應不遍事。
私雲。上虛空自類。致體應成多之難畢。今虛空對色等可相雜難也。
一。一部一品結法斷時文事。此文破擇滅體一義也。
私雲。西諦修道惑雲五部也。一部別九品惑。一部一品此事也。
讀師雲。修惑九品論也。見惑小乘立九品歟。如何。光胤申雲。見惑有九品見。
一。讀師雲。大乘意許如此義道事歟。延公雲。初地證遍行真如。此意歟。然此難不審也。光胤雲。證見惑實性時。證修惑實性歟。論義此意也。讀師雲。誠如此義道大乘所談。融通故無過。少宗無虛融之義故彼之。例法文也。
一。一法緣闕得不生時文事。此段破非擇滅體一也。
私雲。此文無何樣。本疏生起問。可見之。
以上薩婆多二說中破三體各一之義畢。
私雲。三體各一者。三無為各體一之義也。虛空擇滅等異類對可各別。不可有混亂。
一。若體是多便有品類文事。
私雲。此文破三體各多之義也。
一。虛空又應非遍容受事。
私雲。非遍者。一一虛空各別非遍難。歟。一虛空一處色合不遍余故。如此押回一一空取不遍過也。若總一一空取集見之。一一。虛空處。遍申。一一體別付此過也。
一。非容受雲事。其體多。一一空色等容受習。
一。听眾雲。一一體多。若容受申如何。光胤申雲。本疏無色處有故非容受。體多故一處虛空無色之處歟。意雲。常虛空申。打任無色處。其體一申時。無色空其體其任容受色等中故無此過。體多義。無色處空。其任無色處分空故。其空不容受色等雲難歟無色處有故非容受之解釋此意歟。又色等一一空互望彼空此色無處。此空彼色無處見。無色處有故意得。一一空押回可有此難。此事重可復審。
私雲。非遍之由。疏色等中無故。體一義。色等中空體一遍習。體多義虛空。色等中不容受習故有此難歟。
一。余部所執離心心所。文事。此段破大眾等四部九無為也。九無為事。演秘可見。
一。又諸無為許無因果故事。此段重總破以上諸部也。听眾連不審雲。本疏體是因果無因果也。此事難意得。因果非因果如何。讀師雲。誠難意得。此事可見燈。要可見之。
私雲。大乘之表德門真如真如雲。遮情門遮實有思非真如申事歟。
一。讀師物語雲。虛空聲論師所作性。因同品。無左右明匠虛空有有所作義。意雲。鼠。其處虛空出來。是所作虛空也。然一向聲論師因同品。又雲。聲論師立生已常住妄見以所作成常。若爾聲論師宗義實如此習。何法自相之時違決遮七個傳中。作法門義雲事。作法門。一向非宗計事假令立事也。是無左右不審也。但如法作法門義。聲論師立生已常住妄見爾也。但常法希有所作義具。所作道理常不可習。
自常所作。一法也。故以所作成常非聲論本意。只作法門也。無左右事也。
私雲。所作一向常道理存。聲論不立無所作本來常住法耶。勿論勿論。
一。讀師雲。因喻之法不應分別雲事。分齊如法大事也。假令所聞性因以。令轉聲性同喻成聲常時。聲上義所聞即性也。同喻義所聞之性也。不可分別。是體事不應分別雲也。
第二十二日(自然契經說有虛空等至故諸無為非定實有)
延帳房雲。前破不相應段外人引經。今大乘引經。有子細哉。古樣沙汰事也。讀師雲難破之樣。兔角可有事歟。不相應時。二無心定之外。悉外人引經為證今先破實有無為時。說有無為經文。舉可疑。故經所說無為假施設也成歟。讀師雲。一依識變假施設有之文。無為識變物。識變邊假施設雲。識變之上假施設無為雲事也。不爾識變則假說雲。二依法性假施設有之樣不可符合。面面听眾雲。無為之名義。無為作義歟。讀師雲。爾也。凡他宗意。相性之中。相談無為之義歟。報佛常住義也。相則有為自宗談也。他宗不可許之。又他宗意。有為雲雜染之法。意得。論義沙汰事。此又他宗之習。談也。自宗意有為立染淨故。但三妙觀之時厭離有為心之名順他宗歟。淨分有為非厭離法故。何樣有為雲詞。呼雜染。厭離有為心申覺也。乍去自宗不可取置歟。
一。虛空無為事。讀師雲。昔佛菩薩說有虛空無為說聞。後時分別。帶虛空等相。數數燻習為緣。後時緣空等時變虛空無為之相。擇非擇等無為之識變姿亦如此。听眾不審雲。識變無為。泛爾外法異生吾等樣者。輒可變歟。讀師雲。初爾也被申。後改泛爾吾等樣人不可變歟。光胤申雲。本疏釋其位。七地已前有漏加行心。入地入果無漏後得智等出。輒不可變之見。
私雲。外道等彼分涅。何不雲識變耶。此事追可尋之。
或不審雲。無漏後得智。根本智所證理為緣變之。不由曾聞數名緣歟。讀師雲。可假曾聞緣歟。光胤雲。疏出根本智加行智曾聞三緣。此分治定畢。光胤申雲。疏出分。識變地上。可通地前歟。不爾世第一法一實理。豈非識變無為耶。讀師誠爾也。疏付勝。舉之歟。良明五師雲。根本智所證理。擇滅勿論也。虛空無為姿智品知之難申。爾後得智緣本智理。變虛空雲事如何。光胤雲。真實虛空無為。根本智所證。諸師同說。
一。前後相似無有變易事。延帳房雲。緣真理變相分之時。其相分有為。生滅變易法也。乍去前後不替。生滅變易雲爾歟(此事古及沙汰事也。雲雲。)良明房五師雲。質影相對。影似質無為見無為之相談。相分之前後見合。無為之相談事煩。
私雲。一念相分之處。似常義何談耶。前後見合。余相分前後改易替。無變易處。常似義。如此前後見合。無變易時則似常故。自似質無為也。
讀師雲。識變無為唯識道理顯也。依如之無為唯識聊難見歟。
一。二依法性假施設有。文事。以下依如無為也。私雲。法性則真如無為歟。聊法性真如無為可有二重歟事。可依真如無為假實兩釋歟。何釋真如名言假施設故。對小乘。亙諸無為成假說義也。故諸無為非定實有結文此意歟。讀師雲。謂空無我所顯真如。二空真如初尋申。被申了後。良明五師。空無我。所由門也。所顯真如廢詮理歟。被尋之處。爾也。被同良義畢。私雲。真如無為可限廢詮一實理雲事不審也。讀師雲。有無雲易知俱非俱有俱非也。良明房五師雲。心言路絕付。言絕爾也。心絕如何。根本智心證知故。私雲。心絕尋思心也(當第十卷尋思路絕之意歟。)讀師雲。真如非言所依。依他一重。殊離言也。依他離言。彼此相狀隔歷等之相。聊真如。有所據歟。光胤申雲。若爾依他與真如離言。可有淺深歟。讀師雲。勿論可有淺深。延公。此事古二義也。無淺深一義。置淺深可然歟。光胤申雲。虛空無為之名義。如何虛空譬喻歟。又虛空則真如歟。讀師雲。此事誠聊有子細歟。但通余譬喻也。光胤雲。薩婆多意。虛空則無為習歟。讀師雲樣能破之文見。
一。是法真理事。讀師雲。法真理。法緣生法歟。道理真理可意得歟。此次真理之樣可有評定。延公雲。道理真理有義歟。法爾道理義。上人御房真理抄。始緣生道理之樣御所存。遂御案立。歸法爾道理。光胤申雲。作用道理一義。讀師雲。湛秀真成房。道理真理申損。不詣內院。守門鬼門守鬼。不得入內道理真理申損道理真理申樣不存知。惡被申述也。道理真理義惡。申樣惡也。道理雲義意。空無我理至極真理雲歟。浮出空無我之理也。泛真理也。法法道理。隨法法轉變改易生滅起盡覺。道理之分常住不變也。其道理法法處。轉變變異。可轉變變異理。還無變無異也。光胤雲。二空即理理義樣如何。證文引樣。一向二空所由門滅。即理說文等也。但此分無念也。有子細歟。讀師雲。不審事也。
一。由簡擇力文事。光胤申雲。擇滅之滅。理即雲滅歟。所由門滅歟。讀師雲。理滅雲也。光胤雲。替滅諸雜染之滅歟。讀師雲。相替也。讀師雲。究竟證會。真實究竟佛果也。爾限佛果位明擇滅理歟。如何。延帳房雲。此事古沙汰也。實究竟之詞。指佛果見。光胤申雲。究竟事。橫見因位諸惑不盡故。雖非究竟。見豎一惑無殘盡之雲究竟無苦見。讀師雲。無間道理。未盡粗事。解脫道理。盡粗重證理。此雲究竟歟。延公雲。所證之理。但名真如。不名擇滅之才覺誠爾也。
一。讀師雲。非擇滅出二義。其中本性清淨。當性淨涅歟。
私雲。誠此事不審也。若即性淨涅。何以性淨涅。不攝非擇滅耶。第十卷雖有二師。共性淨不雲攝非擇滅故。雲真如也。
院主雲。性淨雖有客染而本性淨。非擇滅不由擇力本性清淨寄客染不由擇力。本性清淨之由意得分。可有差別歟。讀師同心。
私雲。此事只同事覺也。
光胤雲。性淨與非擇滅本性清淨同意得。如何。第十卷真如雲不雲攝擇非擇雲事樣。亦不雲不攝非擇滅。但不動想受二無為。有別子細及擇非擇沙汰也。光胤申雲。非擇滅本性清淨。必在纏理可談之歟。擇滅理處。見本性清淨義。可申非擇歟。
私雲。此事。性淨涅在纏歟通出纏歟二釋。依料簡才學可知之歟。
讀師所存。出纏位可談非擇滅本性清淨義樣聞。光胤申雲。惡趣不生非擇此理定出纏理歟。但此事可尋之。延公雲。其或緣闕所顯之邊歟。本性淨替歟。光胤雲。非擇滅雲義共。假令惡趣不生邊。談本性清淨。非擇可通出纏。
一。真如無為實。雲釋意。名假體非假歟。此釋意。所依法性實也。真如體實也爭。見能依所依之差別耶。此不審出來。光胤雲。真如番五無為被廢立真如故。能依無為也。其體則法性。法性所依定置詞理地體指雲。物相對之義。真如。六無為立故廢立之如也。讀師雲。誠爾也。一名非安立二名安立。以可意得合。此事可秘之。
以下文不及殊沙汰。尤可沙汰事。無念無念。
一。名曰真如事。讀師雲。小乘無為立真如之名歟。不審也。下疏披見。九無為列處。立真如名見。
第二十三日(自外道余乘所執實法至習氣擾濁心故似彼而轉)
外道余乘所執諸法事。第四合破外道小乘所取能取無。
第四段雲科文事及沙汰。何評定不相當。可見先師論科文。
讀師雲。疏雲三聚法者。色不相應無為也。若爾實法分破。此段不破我歟。此段上別別小乘外道實我實法破。第四段合小乘外道重所執能取門破之。其所取能取通我法。何不破我耶。無偏頗我法共可破之。三聚法破不破我。
私雲。三聚色不相應無為也。此法數舉。其中我破申。強無過歟。色中可有二十句等我故。分明不破我雲事不見。
良明房五師雲。面法。我類破意得有何過耶。分明不雲不破我故。
私雲。色不相應無為之中。後二小乘法。初色通小外兩宗歟。
光胤雲。異心心所非實有性之二句于。何句正破文。讀師雲。異心心所正破文也。光胤雲。不異心心所可許彼計歟。讀師雲。爾也。光胤雲。所執諸法。外宗遍計妄法歟。然非實有性。正破。其體一向無法故。光胤雲。是所取故之因。道理難思。所取法打任道理。異能取心心所事也。別唯識道理。骨折成立重也。爭以此因成不異心心所義耶。讀師雲。內明道理申時爾也。因明無過正因也。院主雲。內明。唯識道理。所取之法。不異能取道理也。如何。讀師雲。其唯識門事也。打任所取異能取。讀師雲。所取故因同品取心心所無便宜。意心心所為他心成所取意也。
一。能取彼覺亦不緣彼量事。(本疏此量生起問雲。薩婆多等言。若境無實。雲何緣時生心心所耶。雲雲。乘之此量。)光胤雲。能取彼覺之覺。遍計能取覺歟。又依他心心所歟。讀師雲。依他心心所也。延帳房雲。遍計能取覺。不爾能取遍計。不破之耶。立量之樣樣見光胤雲。讀師御評定尤可爾。本疏生起問。薩婆多意。若無境吾緣境時。心心所起事如何疑。此疑問緣他心執實心體可實雲問。吾緣境時。其境非實心不可起雲問難。猶前所取間由問起也。彼問起受。其汝取所取色等雲覺不緣色等立故。能執依他心雲覺也。心心所總名疏意得。故此量能取破文。所取付外救受立量也。薩婆多等吾緣境時心意得。即依他心也。緣他實心思時。能取遍計。所詮今生起問。能緣心實雲難。所緣色等實。由立故。其能緣覺不緣所執色等立故。猶破所取量。非破能取量。若爾此覺。泛爾依他心也。未及能取諍論歟。長春房雲。此文無余義破能取量見。此段合所取能取破科。如今者不破能取歟。光胤申雲。次下諸心心所依他起故量。則破能取量也。此事此文付疏生起問。無余義此分治定畢。
一。如緣此覺雲同喻事。緣能緣覺覺。不緣色等故。為喻歟。
一。諸心心所依他起故量事(本疏生起問。可見之。此文破能取遍計段也。)光胤雲。此文面先大方心心所。非真實有如幻由成。如此心心所意得時。能取實有計。自被遮也。故破能取。正上所取破量樣。汝能取實法可。非實有不立也。
私雲。上所取破法宗非實有性。今量非真實有。法宗相替。可意得。
光胤已前當座所取破量。非實有性正破詞申。此量思合不審也。此量面大乘心心所立故。一向不非體。非真實有立。前所取破量。所取遍計破故。非實有性雲。體可非實有性立。性言此意也。能取破量今量申。如此心心所立置。能取被破也。
一。若執唯識真實有者文事。讀師雲。亦是法執也。法執舊執歟。客執歟。
如此被不審意。加行位能取執。此文亦是法執取。日比不起故。客執。若又此文。凡唯識教聞。實有執外法異生執舉。無始執。舊執雲意歟。左樣遂被申了。加行位唯識實有執舊執客執事也。
良明五師雲。泛爾吾等分齊身。唯識理聞。所無究竟。不究竟者。爭又能取無之觀門作耶。若爾今此唯識實有執者。自加行位所取無觀究竟之時起能取所執覺。讀師雲。唯識實有執申時。加行位起能執心當分。勿論也。但此位事說不可意得。其故。此文必觀門所明不說之。總明執心段也。加行以前定可有此執。光胤雲。小乘等執能取申取入唯識非起執。若爾唯識實有執者。大乘學者起執。上小乘外道執不可混故別出之。雖然必不可限加行位歟。
一。然諸法執略有二種。一段事。讀師雲。此文段。大旨如第一卷破我段我執一段。良明房五師雲。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事。不可過第一卷御沙汰。但及言顯邪師意得。行舍及不害及言如顯義別心所(及顯十一義別心所。)延公雲。誠第六卷及言爾也。但古樣大旨今邪師邪教攝之見。
一。一常相續一段事。安惠論師。第七我執相應無法執。第八又法執相應習歟。今付正義雲一常相續在第七識旨本疏釋之。立破以前付正義明之事。以之可知歟。讀師雲。緣第八識本貪。起自心相相分。執為實法當情現相歟。如第一卷。
一。緣識所變蘊處界相事。讀師雲。第一卷雲五取蘊。今雲蘊處界。此寬狹事。本疏三釋歟。以影略互顯釋為正釋。延公雲。或總或別事。可有御沙汰。我或總。轉和合門故。法總緣之義難思。讀師雲。雖總緣不轉我門。只總起實有執可法執。
私雲。菩提有情實有執法執也。有情實有之執。總緣之法執歟。混我雲事演秘之問答也。
一。光胤申雲。第一卷我執段。雲後修道中。三乘合明故。今雲後十地中。限菩薩故。一讀師雲。數數可通斷修二門。
唯在第六意識中有。此訓被談了(在有兩重事。不及沙汰。遺恨也。)
藥師寺堯觀房雲。在字下字返讀事可有子細。下字本字外。手仁葉讀付返可讀。本字分手仁葉不讀付。在字下字返不可讀。有字事仁葉不讀可返。在字手仁葉付返申付。其手仁葉必不可限仁手仁葉。何。今有有讀加也。在有兩重事有子細。在第六事表。有第六恆時有地樂定顯也。如有伏滅義有言。此事性禪房得業被申。此事破我段之時物語也一。听眾不審雲。蘊處界說邪教雲。六足等論事歟。小乘經雲歟。讀師雲。六足等論事歟。經不可入歟。如來教名邪教別沙汰也。听眾不審雲。如來教名邪教。如來聖教有邪之義歟。光胤申雲。正如來教邪義難有。或听眾雲。恐彼分別執為我。非教咎。第三時義道圓滿之教。何教處有邪義耶。如彼第二時空。所彼機僻見事。教上有隱蜜不了分。可關教咎。第三時教說阿賴耶識時。聞之起執。更不可關教過。院主雲。誠爾也。光胤申雲。乍去以世俗事思之時。事可有也。彼良藥。依人身。毒事。其正毒也。然依人領解教毒。
私雲。我段雲初見道時。今雲入初地時。我段三乘合明故。今限菩薩故。
一。自心外法本質。自心內法相分也。讀師雲。皆緣自心所現似法。限相分歟。通本質歟。听眾評定曰。疏釋相分見讀師雲。遂引本經唯識所現文。結成唯識歟。
私雲。第一卷總標段。彼依識所變釋。二師義。護法體用體轉變釋之。難陀心境相對釋之。今遂破實我實法畢。
護法歸引本經證文。尤有委曲歟。
此事。返返無念無念。
一。如是外道至為所緣緣。結上也。
私雲。緣用必依實有體故。心外無法無緣義旨釋也。緣用事。能緣用歟。所緣用歟事。不及沙汰無念也。
一。現在彼聚心心所法文事。
私雲。于一心法。所緣色等心外。能緣真實有如幻也。故所取能取一個心法內。實有不可得耶雲事成立畢。但外人難雲。一識前無心外所取事爾也。他心心法正實有為心所緣。心外境。心外心。內識取之。心法既成心外。為遮此難。今量聚者一聚事也。此量遮親所緣也。非遮本質。
讀師雲。本疏量宗出付。他心智等雲。下此聚識事也。現在彼聚體。文相連續混亂。交雜難意得。他聚者。他身。或自身八識互相望他也。非所緣者。聲塵望眼識雲非所緣也。此一隅。可知之一同聚心所亦親所緣文事。此文于同聚之中。亦相望成非親所緣也。光胤申雲。自體異故因道理難思。先自體。如刀自割理。不緣之。遮心所緣者此重也。如今因者。自體異非所緣自體殆可成所緣見。不審也。讀師雲。自體異故之異離義也。同聚心所不離自體可成所緣。自體離心外故非親所緣。自體可親所緣雲。心體別不離自體雲意也。自體離可非親所緣道理也。延頌雲。習氣擾濁之習氣種子歟。讀師雲。種子也。我法分別之燻習力事也。
天文第二無射下六之天書寫訖。
九月十日夜對長基得業一交了。
藥師寺末學大法師英乘
重而又自見而一並了。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
論第二卷聞書第一
論第二卷聞書第二
第二十四日(自有作是難若無離識至故于識所變假說我法名)
假亦應無事有義正義論也。謂假必依以下外道也。
一。有作是難外道難述雲事勿論也(限外道歟通小乘歟)。論義也。疏雲。勝論為首。余亦從之。余外道致此難歟。讀師雲。假法三法合。不立習也。世間有真火時。有似火人。人火之上。共猛赤法。此時人說火也。真火此假不可成。若爾無真我法。假我法如何成耶雲大綱也。長春房雲。猛赤色人出婆羅門。似火婆羅門歟。光胤申雲。婆羅門黃赤姓人見。一人人。總婆羅門種姓人面赤色故。西天世話彼人面說火事歟。听眾不審雲。人似火說火者。似火說歟。光胤申雲。只說火申。似火說法喻合時難思。說火說我法喻也。世間聖教只我法說。似我法說不可及大小論事也。似我法分更不可混實我法故。以法推喻只說火分取也。其說火似火故說也。讀師同心。
私雲。但本疏似火說見。重可案之。
琳舜房雲。說牛等負重形質者。負重姿似牛歟。本疏釋樣見。光胤雲。正物。人重物負樣身似牛雲歟。疏釋其分歟。但此事一旦評定也。
一。我法若無依何假說無假說故似亦不成事。
私雲。樞要意。或聞書雲。我法若無真事。無假說故。似事。似亦不成。共法披見。要正文牒配釋。三重文相左樣見。此義假說之重正難破也。假亦應無魂下見合。如何假說可當此重。似事雲事似忘正宗。一義雲。我法若無實我實法。依何假說。以義依體假義也。似亦不成識所變依他法也。依何假說似亦不成二重。于似事分二重也。此義古聞書。共法遂不舉事難信也。其時讀師說雲。似事則共法也。一義雲。我法若無實我實法。依何假說假重也。以義依體有體施設共可難之。假亦應無之分也。似亦不成似事(此義賴重善宗房意歟。)此義難破顛倒之疑。似事不成故假不成。
私雲。本疏此文段釋時。以義依體假。無假似不可成見。假為所依似為能依。有體施設假似假不可成見。似所依似為能依。付之以義依體假。能依所依顛倒雲疑大事也。有體施設假。無假說故似亦不成之論文違雲難義。此等委曲。秘覺抄三藏院御口傳可見。猛赤段一論難義之段也雲。此等之子細。今度全分不及沙汰。韻覺不入式也。可雲有名無實。返返遺恨遺恨。
本疏心何所。似誰似于誰誰為能似三重事。可見顯論集。良明房五師雲。無假說故似亦不成事顛倒。不審。讀師雲。兔角事也。此談返返無念也。此等節所談。何事談耶。光胤雲。一相依何假說分。付正宗意得。一道。既似亦不成難。顛倒誠不審也。讀師雲。此不審非指事。可雲略此事範憲僧正及劬勞。御沙汰。爭雲非指事耶。听眾雲。似亦不成之道所似我法。如何樣能似能誤歟。延帳房雲。吾本能似。院主雲古此所似雲道。能似所似番所似。只所似我法也。讀師雲。所似訓。所似我法聞。
私雲。古聞書(雜要抄)雲。自體分似相見見相見所似也。此意歟。
一。離識我法前已破故事。如舊聞書。少少今度雖有沙汰非指事。
私雲。今一段難大乘假故立真事似事共法之三法。無此三法假不可成。吾立此三故假成。汝大乘不可成難故。外宗三法破。自大乘假法可成故。欲破之時。真事我法前委細破故。別不加新難詞讓上畢。似事共法。今始申出故別破之。其似事共法體前破畢。共法猛行德句中勢用作因也。赤火大德也。類同異性。實實句。悉破畢。其前破德句實句同異性。離識我法前已破故內攝。今似事共法破之。共法談似事門也。真事門別破。真事只我法雲外珍義門。離識我法前已破故雲歟。
一。依類假說依實假說事。
私雲。外宗意。依實依類之談門樣。演秘問答。之委細明之。披秘可知之。類者同異性。實者實句也。
一。猛赤等德非類有故事。讀師雲。此難不意得。猛赤等德非同異性德自元爾也。延帳房雲。誠此難不意得。同異性能門性也。依其性力假說習歟。雖然德同異性立不申。德同異性。依類假說不成雲事不審也。光胤雲。肝要此難。上依類假說樣能取置後可意得也。外宗意實句所依立德句。假令眼識能依眼根所依程事歟。同異性望實等時。大乘相性相依程事也。而今依類假說申。同異性似事體共法其上立假說歟。爾同異性上德共法立。而德更同異性不立故雲意也。讀師雲。吾雲此意也。非珍談。
一。若無共德而假說彼文事。听眾連雲。設雖無共德同異性水火類別。爭水上立火名耶。光胤雲。若雖無共德。有同異性分立假。水火同同異類。水上何不假說火耶。讀師雲。若雖無共德泛爾假說水上可立火雲意歟。若無共德肝要也。相似共法不顧水火之相違。不可顧雲歟。
一。若謂猛德雖非類德轉救事。讀師雲。猛赤德雖非同異性德。人之類與火德猛赤不相離故。人說火水中類與猛德不合故。何水說火耶。此轉救意歟。
一人類猛等現見亦有文事。難思。眼前人調順人無猛赤可有人類。一人前貧人初無猛赤後福有猛赤。人類人。若爾現見猛赤與人類相離難也(以上本疏見論文分也。)讀師雲。演秘問答一段雲。讀上取詮當座所談之趣申具辨如疏讓疏畢。其外設外人轉救釋互相離故之文見。外人轉救雲。有猛赤人人類。猛等不相離說也。一切人類猛等皆不相離悉似火不說何以貧福前後轉變事等難之耶。難此救有義正義異也。有義人類等不相離故不可雲。曾起猛赤故可雲似火。何以不相離為由耶。正義破有義不許之。若如有義者。外轉救不可息。人似火者。依現雲也。不約曾。約曾者。外又救。汝雖依曾。吾依現不相離為假可遁故。遂詳曰下有猛赤人人類猛赤德有離不離。人內德雖不相離。外德與人類可互離。論互相離故。遂依外德難也。肝要。如此難意外宗雖雲共法人德火德可各別。故致此破也。此上外猶救雲。吾亦依內德一邊不相離者。共法不可成。共法內外共有故也。
私雲。論互相離故。肝要。疏難意秘轉救上難二重攝可意得。論二重事。讀師同心畢。
一現見亦有之亦言事。秘以外離德亦內不離德。意雲人類德望離不離二邊。汝內德人類望不離申外。亦離外德雲。亦字也。秘料簡愚推歸宅之後一旦暗推也。
以上依類假說之一段畢。
听眾中此事被申出。
一私雲。有義依類假設之邊。似事不成破。依實假說方難共法。撲揚詳曰下破之類時若無共德而假說彼者。破共法。實邊。若謂人火德相似故者。破似事。故雙破也。故依類假說一段。似事共法雙破。可意得。文配釋事重可案之。
一。類既無德(猛赤等德非類有故初破結)。又互相離(現見亦有互相離故第二破結。)
一。依實假說理亦不成一段事。私雲。演秘雲。依類假說。假依似共立之。類有似共。如言人類。由人相似得類名人業大同類有似共故假依類依類假說又依實假說者。實句火內外皆有。人身內火似身外火。與外火同有猛赤。有似共故假依實(以上依實假說。)讀師雲。其體各別所依異故。論義也。所依雖異共法曳渡在之此難可遁。抑常論義難苦無邊舉難之。但難之樣如苦無常共法。雖緣諸法苦無常等亦一一法各別有故。大乘苦無邊可有其體各別所依異故之返難。如此難。所詮遂所破例大法門。外宗法門無虛融之義故。大乘一多二邊離。不可有返難歟。
一。有火同前者。于水可名火等雲難也。
一。說火在人不在德故事。(同學抄此難意得樣德相似故名假者。相似似事二非共法。何其相似德雲共法耶。共法似事無差別。只真事似事之分。可足為言。)讀師雲。此難不意得。自元在人習。但其在人者。實人火德相似故。人火說申。爾此難更不可成痛。其火在德不雲故。可有相符。
私雲。此事演秘一段可見之。撲揚助釋雲。若謂人火德相似故之下可有難救。先難雲。人與火不相似何人似火雲耶。人猛赤德似。火德雲。德與德相似。人與火相似不可然外人救雲。爾也。實德似德可雲。舉人取德。此救上可有說火在人非在德故之難也。世間人似火。德似火意雲。德相似故之文可有此難救也。
讀師雲。此上猶以說火在人難不意得。世間人似火雲事。實德似火也。人上德。舉所依雲爾意得更不可成難。實世間人似火。總人體全以非似火。赤處似。其赤處則赤德。
院主同心。不意得遂不及一途落居讀師雲。以上一段不破似事歟。听眾少少同心。
後日院主雲。摩尼抄分明破似事見。
私雲。上如注有義撲揚問答分明雙破。
一。又假必依真事立者事。以下破小乘也。讀師雲。小乘立真事似事共法之三法歟。本疏。但分明三法立樣論文不見。讓上外道不明歟。讀師雲。小乘真事破時述正義破之歟。
私雲。真謂自相者。離言自相也。小乘依諸法自相立假存歟。其樣不審也。故其假一向依共相轉非自相。何假雲依真耶。雲大綱也。
一。詮非詮自共二相。唯識論所明者。此段歟一。謂假智詮不得自相事。讀師雲。定心等可名假智歟。限泛爾散心名言名先智歟。遂被談雲。定心可名假智旨。解釋見。
一。假智及詮俱非境故事。良明房五師雲。非境雲事。智可爾。詮難思。境雲事根境對可申。名言詮法。對能詮所詮雲境事。如何可意得耶。讀師雲。凡申事也。常其境界申事歟。被詮對合姿歟。延帳房雲。此文。假智境雲不起語名為先緣時事也。假詮境雲。自言發詮法緣之時事也。故假智詮俱緣境雲俱非境故歟。此事讀師同心之樣聞。但追而可決之。
一。名所詮共相事。有沙汰。延帳房雲。此事左樣如法有子細及沙汰。心所所取別相名所詮共相相對差別樣申二義。一義別相聊體上置義分。名所詮共相。離言自相之上一向彼體也。聊法之處義分不可談。一義聊別相共相義分置樣見。
私雲。延公申樣名所詮共相一義通非無法歟。等別相故。並能詮事起鮮自相雲共相也。
讀師雲。名所詮共相。無法也。不可混心所別相。別相非無法非有法見。可相替光胤雲。名所詮無法。無子細歟。其無法。遍計無法歟依他無法歟。異義。讀師雲。三性所不攝之義。延帳房雲。左樣一向無法。種子燻習之樣不審也。轉共相心。非詮自相種子。燻樣如何。聊名所詮之分許。義分讀師雲。共相種子論義可意得也。無法。其為門共相轉緣非詮自相故變相分變相分燻種也。
私雲。此事東院義斷四重自共習申時。紙物里手取。中物直。中物手取仰。委細如小堯□攝。
計無法歟。名所詮共相貫通樣。面面可有評定。讀師重雲。常人名所詮共相貫通雲。行解通余時。共相貫通也。名所詮分貫通樣被申人。隨加樣意得樣歟。專慶存樣。譬一本松雲松時名。松詮名也。此一本松限名更。公物名且一本松名也。譬苦無常色心上共。誰共共貫通也。名所詮如此。自名分貫通也。行解轉此貫通名故。雲行解通余也。散心轉共相名行解貫通樣如此故。依名貫通行解隨貫通也。不爾設散心。正向一本松行解留此緣時。何松行解貫通。正上道理。故名一本木名時。其名鎮眾木名故。自貫通物也轉此名行解。留此一本緣時。隨名行解貫通雲也。春善房法印。名所詮共相獨貫通他上歟雲論義作。此論義可然之由沙汰。春禪房法印初變時。論義也。今申趣難。又名所詮共相有離言義歟。雲論義作。尋專法印談合時。道理勿論被申間被略春善房。自共二相法門隨分之由沙汰。
私雲。此外此一段無委細沙汰。
一。能詮所詮俱非自相故知假說不依真事事。
私雲。小乘申真事。離言自相也。而能詮所詮不轉彼。何假雲依真事耶雲。意歟。
一。由此但依似事而轉事。讀師雲。此文分明不破似事。
私雲。此談不審也。此文一段不破似事治定不審也。此似事雲共相也私雲。小乘依真事立假樣外道依三法立假樣聊替歟否。可尋之。可意得置事也。
第二十五日(自識所變相雖無量種至名為異熟非謂一切)
一。雖無量種事。疏見相分相狀有無量。私雲。今段雲識所變段。付文字首雲也。實識能變段。
科門事。上來雖有略廣二段。總解頌上三句(由假有種種彼依識)。自下解頌下三句(此能變謂異熟及了別。)
一。唯三之唯言事。疏雲。決定義。讀師雲。決定義體類三。非增減八識所遮歟所表歟。光胤申雲。第一卷略釋段舉決定義。略三廣八非增減。今段偏出三遮增減。第一卷下盡理歟。當段舉一邊歟。
疏或簡別義雲出簡別義。第一卷爾也。疏如前已說。總一段讓上歟。第一卷下委細也。
讀師雲。增八識為其邊際。遮九識。略三為其邊際遮一意識歟。光胤同心申。
一。多異熟性故事。異熟名義事不及沙汰(如第一卷沙汰時記。)讀師雲。多言五位除一位通四位(異生位。二乘有學位。二乘無學位。菩薩位。)故東院御物語雲。故印覺僧正。異熟能變論義談義申時。此五位常資糧等五位樣。被仰間。心中由存。樣申止畢。明匠下地御覽事歟。實人事也。常五位多義也。十三住通十二位事。常瑜伽十三住也。
私雲。七地于多事。樞要歟。
讀師雲。寬狹皆得事。阿賴耶狹阿陀那寬。異熟中途寬狹皆得。對阿賴耶寬。對阿陀那狹故。
私雲。寬狹不得。忍觀房僧都這物語雲。淨忍房法印。寬狹皆得何事被申。意得事存。意得被申。不審也。疏付寬狹皆得。寬狹遮何事哉問。此中意說燻習位識。答。寬嫌佛無燻習故。嫌狹八地以上有燻習故。
一。恆審思量故事。讀師雲。不言內者通無漏說之釋付此文出來。付思量能變得名疏釋。但恆審思量故釋得名由。遂同事。見起處。故此論義付思量能變得名。不言內大師如何釋之耶。不言門者釋。不可出。思量能變之時不言內思量。有何故耶。可出此釋能可有分別。先年御八講之時。華嚴論義出來之時。問者釋聞疑講師華嚴諸釋。此事釋事雲。問者釋雲及諍論。加樣。可有分別事也。
私雲。佛此亦緣思量得名事恆審思量釋。只同事歟覺。
私雲。恆簡第六。審思簡第八。恆審兩字簡五識事。疏。並恆等言各所簡事。可見樞要。
一。了境相粗故事。相塵事疏六故出。不及沙汰。
一。及言顯六合為一種事。讀師雲。合集一義也。光胤雲第六卷下今及言出相違合集二義。當段出一義如何。讀師雲。疏及言雖通相違及等。(等者。合集也。等義也)者。總及言二義事歟。今及言只一義歟。今言合集故解及言此意也。光胤雲。左樣意得。第一卷二義出相違。及言雖通相違及等今及言。置存也。听眾連同心也。第一卷聞書可見合。讀師雲。又互顯故。初能變識名言。我法燻習位。顯因位限名意得。後二能變通。以初能變名可定後二能變體。以後二能變顯初能變樣。準可知之。
一。因能變事。听眾不審雲。今三能變現行八識也。種子能變出如何。讀師雲。先總廣明能變多種也。至下文可知之。
私雲。謂第八識中雲別顯能攝門。定可有子細歟。事。聊其由可意得。只二因習氣可申覺也。種子明事。只今始故。丁寧能攝所攝舉歟。
私雲。因言所由義常因也。變轉變義。種子現行轉變意也。習氣是現氣分。燻習所成二義也。自性親因相似雲等流。異生招感雲異熟。五果門等流異熟二果得歟。余士用增上等。二中施設因即能變持業釋歟。此二因能轉變生後自類種及同類現行(以上等流習氣果也。)及異熟果(以上異熟習氣果也。)故也。
重雲。種子可名果變前念種現行被生故。因能變果取後念自類種也。
讀師雲。等流習氣異熟習氣出能燻現行可有子細。先無用也。事。要須事不明習也。此現行七識可名因能變志顯也。琳舜房雲。其論義本疏意。尋。論文說之如何。讀師雲。今申論文正現行因能變廢立意申也。論文聊現可名因能變志顯可意得。宗家釋見論意釋讀師雲。等流習氣能燻廣。識七識亙性通三性也。異熟習氣能燻狹。識限六識(第七其體非異熟也。又不成業也。)性限善惡也。無記性不記別果故。
私雲。異熟習氣置有漏詞事。無漏業自宗不許之故。等流習氣不置此詞。許無漏種子故。
延公雲。燻令生長二種習氣番。法爾種證文也。讀師同心。
一。果能變事。延公雲。果能變種子。現行轉變義歟。
私雲。此事大誤也。被申樣因能變義也。讀師余听眾皆以不可然之由同心。
讀師雲。果能變之變異。因能變之變變現義也。自證分生見相分果義也。是正今三能變變義也。
私雲。當變謂識體轉似二分歟。果種子果。能變對見相雲能變也。因能變因邊則能變也。非別義門。果能變果能變其義所向異也。思可知之。
私雲。現行亦雖名因變。種子不可名果變。有緣變現俱故。因能變轉變義故。轉變種子現行轉變現種轉變同時故也。私雲。果能變總標有八識生者等流習氣之一方第七加也。下八識體相限等流習故。文不可有別子細。
琳舜房雲。體相體性相狀雲故。可通四分。
私雲。不爾下自證見相俱名識故。除第四分歟。
私雲。本疏生何如何生果能起何果三問。答。文事。八識體相。答何果。為因緣故。答如何生果。名等流果。答能起何果也。
一。果似因故事。因果同性相似也。
私雲。等流習氣並等流果得名事。先等流者種子與果性相似(同性雲相似。)故。因種能似門等雲故。等因種也。果彼等類故。果雲流也。故等流雲兩字等之流依主釋故。正目果。流呼留故。習氣下時。等流之習氣見。又依主釋故。習氣呼留目種子也。等流果等流則果。持業釋也。
一。引因別果得名事。延帳房言樣。總報業助別報業令感別報故。歸源由總報業感別報見雲引因也。引別報果義也見。光胤雲。此料簡不符合疏釋。疏業業相對。總業引別業見立引因名。果果相對。總果引別果見立引果名見。意雲。總業引總果故。別業引別果故。總業引立別果令感果邊取雲引也。引果者業引果故雲爾也。
此事只總業引總果見引名。意得樣歟。不見分明釋文。追而可勘之。只業引果義別報因果爾也。何別雲引耶雲疑。別報方珍滿義故。總即別名意得無子細。當段作總業引別業義。別業引總業義故。別報例難不可來。
一。滿業得名事。圓滿之義也。畫師繪畫置。總報因果事。繪弟子以色色采色莊嚴周備。別報因果程事歟。第八識無圓滿義。六識等感滿足。讀師評定此趣也。
一。異熟生事。讀師雲。真異熟先異熟定置。非真異熟。故不雲異熟雲事自由也。異熟多種。真義。其體異熟。何泛爾異熟不雲耶。延帳房雲。無漏種子。異熟生雲。其體非異熟故也。六識異熟既其體異熟法也。非異熟異熟生雲事難思。
私雲。第八異熟真異熟。真異熟義不具故。非真異熟邊異熟生雲事。覺也。總疏異熟生出五重。其體異熟異熟生物。其體非異熟。異熟生物多重。無苦見事也。第五義佛果位法。雲異熟生。但其異熟意得樣替通途也。
真異熟名異熟生也可見疏一段。
一。異熟果兼真異熟異熟生也。
私雲。三重問中。生何感第八識。答。如何生果。為增上緣。答。能起何果名異熟果答也。
一。果異因故事。
私雲。異熟習氣並異熟果得名事。異熟果名。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異性熟果呼。留果雲異熟也。習氣下異熟之習氣。依主釋也。異熟果持業釋歟。
異熟名義雖有多義當段此意歟。
一。此中且說事。讀師如此二種異熟中。今異熟能變識取三相同時真異熟雲異熟也。
私雲。抑今段略明能變三種段也。何限初能變別雲此中且說等耶。第七識。非異熟故。假令第二能變不取異熟。何申愚推雲。異熟名得中相濫簡也第二能變非異熟故不及相濫。第三變六識無簡別故。初能變獨乍雲異熟初能變異熟。雲爾歟。
一。讀師雲。異熟能變限七地證此中且說且言取事不審也。第八識中不名異熟能變顯雲意如何。光胤申雲。且言對非謂一切也。第八真異熟中簡不見。可雲但說不可雲且說雲事難思。若通八地。可雲唯說申。
但能能案。此事有仔細歟。
讀師物語雲。于京都公請砌。山門講眾自宗對第六不可知行相。歟雲論義。覺圓僧正此微細隨眠也。御意得。第六通。可有不可知行相。不通義。不可有此行相御領解。學者二義也初仰。內山僧正御房微細隨眠論義。別論義也。御意。兩僧正御領解相違。光胤申雲。第六第七行相。微細行解。悲相第九品。第七惑。延公雲。第六惑最微細處第七惑攝也。第七惑同悲相第九品攝。第六微細。光胤雲。料簡。雖然何同金剛心障。今一重第七惑障智雲。粗細雖不等。勢力等故可意得。光胤雲。勢力等故。粗細等故知。
第二十六日(自雖已略說能變三名至略說唯有如是三相)
科文事。以本疏之趣大概講贊。如常不記之。讀師雲。上雖辨三能變名義。未明三能變三相。總門也。讀師雲。不可知執受處了訓。不可知門別開通也。不可知執受處了訓。不可知非別門。所緣行相二門。不可知。別開。受俱門相應門入十門意得。不可知不開受俱又別開十門也。延帳房雲。十門何邊。意得歟讀師雲。爾也。先必十門立。十一門覺良明房五師雲。相例門十一門歟。讀師雲。爾也。十門付本識諸門也。讀師雲。小乘教賴耶四種賴耶事歟。讀師雲。能藏持種義。所藏受燻義。執藏第七被執義也。此三藏則因相等三相當歟。讀師雲。體用門能所藏者。于第八識雲之。現行第八體。所持種用也。于轉識雲之。能燻自體分體也。體能燻也所變相分用也。因果門能所藏種能藏。現所藏第八轉識爾也。如此被申(但談義^7□^7□往往間不分明。)讀師雲。第八識能所藏疏釋之能持染種種名所藏此識是能藏是雜染法所燻所依染法名能藏此識為所藏意得延帳房雲。此能所藏則轉識羅耶因緣歟。讀師雲。不爾論義申樣。直轉識羅耶因緣。依有此義遂成立轉識羅耶因緣也。
一。讀師雲。謂與雜染互為緣故。直轉識羅耶因緣也。光胤申雲。此文上能藏所藏申由釋文也。不可通能藏所藏之分濟。讀師雲。互為因緣之姿。可被申。光胤雲。演秘相傳三釋中。第一釋意。讀師雲。互為緣故文。上能所藏由釋能所藏名義釋。難意得。所詮望轉識望羅耶互為之樣。可求光胤雲。今互為緣故道理。遂轉識羅耶因緣。成立源勿論也。此文轉識羅耶親因緣難。申雲。計也。互為之樣。能持染種之邊。遂第八望轉識因緣源也。第八受燻時。轉識能燻談門也。此時第八所藏。轉識能藏也。此邊轉識望羅耶。因緣源也。此轉識賴耶。互為因緣源分也。故今謂與雜染互為緣故互為。先只第八所持種相對。互為義成也。此互為道理。行時。遂轉識羅耶因緣也。听眾同心被申。讀師雲。今被申樣秘初釋以被申歟。第八所藏種能藏邊。種生第八現邊取也。爾遂轉識望羅耶因緣。現行燻種。其源邊。種生現也。大相違(听眾連同心。)光胤雲。轉識燻。第八種。第八種遂生第八現故。第八種生現邊。種能藏現所藏見。轉識望羅耶因緣行立也。讀師雲。秘初釋正釋。如何可知哉。光胤雲。有義第二。取破豈現望種無有力乎。取初釋意也。讀師雲。其有義破疏故。助疏申詞也。光胤申雲。疏能持染種等釋秘初釋也。此事卒爾也。讀師雲。其又未定事也。
私雲。疏能持染種釋互為緣故文下。此疏釋上能所藏釋文。今互為緣故其外事被申事。不可然歟。但此事光胤日比不存置事。當座評定也。追而披釋文可決之。
一。讀師雲。賴耶三相者。能所藏等三歟。因相等三相歟。
私雲。因相等三仔細樣覺也。其當能藏等之三。若不爾可雲羅耶三藏何雲三相耶。
一。讀師雲。三相中自相體也見。他被緣執邊。何體申。因果二相猶第八上持種等義被申顯。體可申。執藏申他寄申詞也。此雲自相真實體相雲事難思。听眾無解評定。讀師雲。此事有其理。彼第四勝義是最勝道所行義故雲。第四勝義寄能緣智品顯其體事也。微細體相。直其體難詮顯故也。義其義呼顯故易體微細難顯故。以第七緣執顯之也。延公雲。第七第八識體惡緣執我。以之爭。顯體耶。讀師雲。迷悟門別事也。惡緣寄彼緣顯第八體也。
私雲。三相體義事。評定之趣。自相體。因果義相趣也。樣論義也。
延公雲。所有自相所有何何物。私雲。攝持因果意得。讀師雲。上能藏等三雲所有也。良明五師雲。攝持因果為自相故樣。因果二相取合外自相體歟。讀師雲。自相體處因果取合事歟。
私雲。本疏釋樣因果攝外不可有別自相見。攝持因果下疏可見。一重問答。
一。此識自相分位雖多事。本疏生起問。總標何乍舉異熟果相名。別釋舉賴耶名耶。阿羅耶梵語。此雲藏。分位雖多者。分位阿羅耶異熟。阿陀那三位歟。
一。藏初過重事。讀師雲。藏三位中初。初舉此名。其由如何。難意得。良明五師雲。常付初申事。只其分歟。讀師雲。我今釋彼說我付初安慧釋程意歟。
私雲。本疏乃至七地二乘有學最初舍故。三乘共舍最初賴耶故雲意歟。異熟大乘舍之。二乘不舍故。但二乘無余位舍之。若爾異熟名三乘共舍義。如何無余位舍之申。不審也。一旦假令也(可問明師)。
讀師雲。過重同學抄異熟能變申趣歟。
私雲。科文即頌名者。今所明義本頌名即也。
一。延帳房雲。此識自相分位雖多付。自相執藏故。限阿賴耶義歟。何分位雲多耶。
讀師雲。三相中執藏。以顯第八體故。執藏自相雲也。意雲。羅耶三相同時時。執藏自相也。執藏位。第八自體樣。今此識自相第八識自體事也。其第八自體雖多。今取執藏自相也。如此委細雖不被申。以談之意加潤色記之。
一。果相事。(有四段。顯義•簡他•即頌•釋妨難。)延帳房雲。能藏等之三因相等三相當也見。能藏執藏因相自相雲事可爾。果相所藏。如何相當耶。讀師雲。誠不相當也。異熟果者(果相事也。)善惡業被感義也。所藏者。當時第八之處受燻義也。受燻之物柄。果熟果勿論。受燻則異熟果相難申。能藏執藏因相自相相當大異也。案之以因之因義相當歟。意雲第八受善惡種子燻感當來第八識故。當來果相第八識。現在善惡種因也。其因第八受燻力為因也。故因之因。邊相當果相也。光胤申雲。果相所藏直不相當。展轉重重相當歟。如今者能藏等可相當果相哉。讀師雲。如此申共。真實難為定量。此事能能可有沉思之事也。先年春善房法印。此段沙汰時。因之因被申事。何事不覺。今憶念推量。此事分也。不可為定量。
一。離此命根。不可得故事。讀師雲。命根等大乘小乘恆時相續法存歟。不可得故。難不審也。別義門被遮事不知。恆時相續不可得雲遮之。小乘爭共許耶。光胤雲。上破畢故。不可得也。疏見讀師雲。設破畢。大乘命根恆時相續存。恆時相續不可得如何。光胤雲。小乘實有命根所執實法故。上破畢故不可得也雲事也。長春房雲。窮生死蘊第八識大乘存。存之成破第八識。如何。光胤雲。非破經所說之分。小乘依彼經所執計破故。非破第八識。讀師雲。小乘窮生死蘊等六識之分意得故破之。第八識成。猶非破之。多位三位或五位。五位通四位。三位通二位。多種者。五果中有義除離系取四。有義除士用取三可見疏。
一。寬不共事。
私雲。多位異熟寬同分齊。雖言置痛之難思。寬三位通二五位四通故雲寬。不共者。真異熟義。不通余法故雲爾也。
一。因相事。有四段。顯義•簡他•即頌•釋妨。
私雲。一切種者。直種子聞。取能持現為體也。雖然實通現種故。下雲一切種相應更分別也。對果相疏問答。可見之。簡他者。簡經部等色心能持也。
一。雖有多種持種不共事。六因或十因也延公雲。十因何因當能持因耶。讀師雲。定可有相當因。
私雲。初能變識體相雖多文事。體之相訓。不爾三相俱體相聞故。此料簡論點體相。付之申也。讀師同心。但同學抄會通只體之相會之歟(以上三相在相等之三也。)初能變識大小乘教。至藏初過重是故偏說。自相段也。此是能引諸界趣生。至寬不共故偏說之。果相段也。此能執持諸法種子至略說唯有如是三相。因相段也。凡自相段余二相。替仔細二個條。一自相第八總體故。攝持因果能所藏等三藏之義出。攝持因果判余二相段無此談。余二相取一分之義故。二余二相。有四段。自相有三段無簡他段。意自相第八體故。大乘不共之物柄也。無可簡他之樣。他宗第八識名義不許故。簡他一段闕。余二相有此段。果相因相界趣生體並持種義故。他許此名義故也。
次日談義砌讀師雲。昨日被申謂與雜染互為因故事。良算草見。演秘難有義三釋中初釋斷意。有義第二釋取意。現有力故者。本疏現望種豈無力耶咎。有義申樣破也。遂正義第二釋取見。義燈三釋取合意得樣。良算抄見。此事重可記明之。後見緣憲草。讀師被申良算料簡。如何樣。轉識羅耶種子生現行之因緣體取現行取種子二義中取現行第八意歟。種子第八取義意。其故緣憲抄付現行第八義難目六。違秘破有義一段事。出隨而此由申也。
第二十七日(自一切種相應更分別至如是建立因果不亂)
光胤雲。一切種因相也。因相先現行第八持種義也。今種子取定明之不審。總因相通種子故。種子方因相歟。讀師雲。爾也。延公雲。此中何法之此中。第八中雲意歟。讀師雲。此中者三相中雲意也。良明房五師雲。此中者。因相種現中雲意歟。
三義中後二義。一切種相應更分別取定文違歟。第二義付。既一切種相分別。因相治定畢何此中言亦返三相舉此中雲耶。第三義付一切種相表句。今樣現種因相俱舉此中雲歟。現行因相下別分別事。何應更分別雲耶。
一。謂本識中文事。良明五師雲。功能言簡現行七轉識。何不簡第八現行耶。面面評定曰。第八種子能持也。則種子體雲。何簡之耶。光胤雲。功能者第八功能也。勿論故不簡之歟。
私雲。後見疏因緣物柄簡之故。不簡第八。第八非能燻故。親生自果之義中功能物簡故。
光胤雲。此文付種子姿可有御沙汰。光胤申雲。安慧種子第八生果功能沙汰。種子假法義立故。意存唯識故也。護法種子替彼物可談歟。將又種子意得樣其分齊。假實談門計差別歟。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雲。安慧種子自證分上見分用事。護法種子其物。謂本識中中言以可知。古見良明五師雲。見分之用望自證分。種子望自證。猶物歟。外緣一用浮出故。光胤申雲。見分一向自證分。向外取境用。待他法力此用作立。種子能燻所燻和合燻之。氣分何氣分事雖異義。能燻燻第八識此功能附在。勿論也。一向第八識此功能出來。父母合如生一子。見分自證望物勿論歟。
一。與本識不一不異事。體用因果。談之。體用各別邊。體用異故。一邊。體用一法故。因果一異亦以可爾。理應爾故。不一不異之理可爾。(攝相歸性體用門。相用別論因果門。)
一。雖非一異而是實有文事。此假實問答分別門也。
私雲。經部清辨等。問受答文。
顯輪集雲。清辨勝義門種子空習故。以上論。今大乘中宗意。種子本識不一異雲。種子如生住等四相非一異說其體假。種望本識非一異故應非實。清辨勝義門種子空雲故。付中宗舉此問也。經部譬喻師致此問樣。論出二說譬喻師如安慧種假習。或此師種實習。但上問致。望法一向異習故。付大乘不一不異之邊如此問也。生起問。本疏。讀師雲。大乘意。非一異法中有假實。種子實也。其故生等假法如龜毛等無非因緣故。
私雲。本疏體是無法不審也。生等假法故。推之論如無意。若又體是無法付龜毛談無仔細。
一。此與諸法既非一異文事。讀師雲。假法如無非因緣故文。安慧耳故。安慧打出起疑歟。
私雲。上答疏立道理雲。法望生非果。生望法非因故雲。生住等替種子由立。付之安慧等致此問。問意雲。生等非因果故非因緣者。瓶等非一異而因果也。若爾種子如瓶等可假。
一。若爾真如應是假有文事。此論主返質上二個問。付總質也。不可限安慧。可通清辨。本疏此難清辨安慧等。
一。然諸種子唯依世俗文事。此二諦分別門也。
私雲。疏生起問真如非假唯勝義有。種子可然。實有體故(雲雲取意。)意雲。真如唯勝義門。實有體。種子唯勝義。實有。答之文也。唯言實唯諦唯二說。疏非不通勝義也。實唯釋。又依瑜伽以來諦唯釋也。實唯者。勝義四勝義廢立唯下說為實有也。種唯實也。雲意也。世俗。種子勝義門通實故。付之疑。何強今世俗門雲實有耶覺處。疏釋真如唯勝義勝義實也。種子不然。世俗門實也。不同真如意顯。依世俗釋也。非不通勝義門此釋意。第三勝義不通根本智真如通歟。諦唯者。唯言世俗也。此瑜伽等四俗一真廢立意得。一真非安立真如限諸法世俗門攝故。種子不通勝義門也。
一。種子雖依第八識體文事。四分分別門也。
私雲。疏雲。舊相傳護月論師種子見分持之。自證分緣之習。疏亦非見分不依見分之意也。秘釋之。護月種子四分相攝事三釋。可見此下秘。
光胤申雲。護法種子異安慧種子物存歟覺事此事也。若種子申物一向第八生果功能。安慧申樣。望自證分時並見分作用自體分上程事。然自證分既見分緣。何不緣種子耶。見分種子望自證時。其等故不然種子。見分境存見分物分。外緣用見分境相當物。內緣自證境。讀師無被申旨。听眾。雖無同心。大旨同心歟。讀師雲。種子見分緣自證分不緣事相分故。
私雲。其相分治定。為見分境存也。其見分境邊。自元性相。疑之相分治定可疑之歟。
一。諸有漏種與異熟識。文事。三性分別門也。讀師雲。種子性判事。體用門判無記也。因果門判善惡也。其體用門第八體。種子用也。其體用判只大方第八識處持之故無記也判。無漏種子無記判例難。故體無別故攝用歸體也。無漏種。無攝用歸體之義故。不判無記性也。攝用歸體者不泯用攝用歸體也。則四出體門攝相歸性也。讀師雲。因果俱是善等性故。因果門判也。因者隨能燻現行邊。果者隨所生現行邊也。听眾不審雲。因果門攝歸判性歟。只隨因果分判歟。若攝歸何疏雲相用別論哉。讀師雲。因果門攝歸。但相用別論門疏雲。因果相對別論雲意也。因果門時。第八與種子別論事也。可雲體用別論于因果門判性也。
一。諸無漏種非異熟識文事。
私雲。性言通體性之性性類之性。二種也。性類者非三性門。種類之類歟。可見疏。
一。若爾何故決擇分說文事。疏生起問。讀師雲。雖舉二十二根。其中無漏根邊正疑也。無漏說異熟故。
一。雖名異熟而非無記文事。
私雲。付此文。若爾無記可爾。異熟雲樣體雖非無記依無記故可名無記生起問。
一。異性相依如眼等識事。光胤雲。此文分猶疑不散。異性相依事。異熟無記一相齊等例難如何可遮耶。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雲。異熟事。雖其體非異熟。依異熟故雲異熟。異熟名他名呼依主釋也。無記自性故難名無記。長春房雲。無記又雖其體非無記。依無記故可名無記雲。只同。光胤申雲。三性門性者體也。自性其性受事歟。無記物。難名無記。異熟依異熟分凡申無仔細歟。院主御同心。
一。轉變成就立異熟名事。光胤申雲。疏與本有種異立異立名雲。本有種異義異義異義。論轉變義申相違。讀師雲。與本有種異者。異熟異義。本種無轉變成熟義。新種異之有此義故。此名得也。本新相對之異也。琳舜房雲。本有種轉齊種何無轉變義耶。
私雲。種子假實事。安慧護法之諍也。安慧雖十師隨一。不及表異師致立破。護法意種子相明也。一切十師諍。悉非表異師歟事可知之。
讀師雲。本疏護法敘近者護月等義。護月護法同時人歟。
一。此中有義一切種子以下事(此表種子三師。第一護月論師義也。)護月非十師隨一。護法假敘歟。于假敘一向假敘。十師師體假敘二樣。此師體假敘也。以上讀師之說也。讀師雲。此師意種子悉無始諸法各各種子蓄置也。始燻出事。但燻習力本種增長也。延帳房雲。種子本識變申。先現行形變置。其上各各生果功能變付也。只手種子計難變。喻彌勒入首楞嚴定光明中波羅密文義現時。光明先變置其處文義各各變。古此喻取加樣申樣。一義也。
此說不審也。但憶念事。總延公申事芳菲也。大概物見未領解事。申人也。無漏種子有攝用歸體義被申讀師存之外被申。
以下一段以外疏略無委細沙汰。現文之分也。何不記之。
一。惡叉聚事。不及沙汰。譬取無食子事何也。顯論集惡叉此方物故。以譬顯輪無食子如本草注。
一。般涅法之法言事。疏雲。道理義也。有涅之義雲爾。
一。如是等文誠證非一事。讀師雲。常沙汰也。(如五種姓別論義。)中間置此經文。結漏無漏之通證故也。
一。讀師雲。又瑜伽說地獄成熟三無漏根能證文也。
一。有漏亦應法爾有種事。讀師雲。例無漏證有漏也。光胤申雲。無漏新起故。法爾種卒爾起。本來其種。不起法起樣不審故。無漏本有顯也。有漏自無始起無新生義故。新種分。本有起始。難知。其義隱。何以無漏證有漏歟。讀師後被談上疏。疏申樣。無漏種無始不起法今始起故。經論分明法爾種說。有漏種無始起法故。分明別雖無說有漏法爾種文。義以準設雖無如無漏證文。通證分法爾。種可有此意。
一。如是建立因果不亂事。第四段立理。讀師雲。此理證樣。本有種無始別別。具足其其果生。因果不亂。不爾更有新種(新古合生護法)。唯有新種(唯新薰難陀。)樣。新種薰此新種生現種子既多。後生果時何種起。新燻法爾功能齊。有生時不生時事。因果樣雜亂。若痛之本新何合生。麥豆等多麥多豆合。一芽生事。若痛之新燻種唯一種無多種者。初燻後不燻道理不可然。我所立因果不亂。此師本性習姓本有種不增長位本有種也。蒙增長位習所成姓也。漏無漏同篇也。
第二十八日(自有義種子皆燻故生至善等應為不善等種)
讀師雲。第二師勝軍祖師難陀論師。祖非直弟歟。勝軍玄奘同時人。難陀護法同時歟。听眾不審雲。此師種子無始具足故無始種子申歟。然無始法爾種子。常申中。法爾不雲無始存歟。良明房五師雲。論道法爾新生。爾法爾申歟。讀師雲。先法爾新生事。此師種子法爾新生存也雲事歟。
私雲。此意法爾法爾道理之意歟。
讀師雲。次無始之言非種子無始。所燻能燻無始也。光胤申雲。此師種子無始具足。必現行所燻也。現行燻種意得。初師種子雲物更現行燻出物意得。二師所論此巷歸故。現行燻種本有種故。初師唯本有師也。現行所燻種。新種故。第二師。唯新燻師也。二師共種子無始具足無始種子申程。第二師教無始說文仔細會也。所燻能燻申出事。無始具何現行所燻新種申疑會時。所燻能燻無始申意也。今御談樣。種子無始。所燻能燻無始。種子何比起始時分樣聞。申。種無始意得覺也。讀師雲。不爾所燻能燻無始具足。種子無始具足申也。父母故。此子本來物。新生物也。雲事也。種子所燻能燻無始具。新生意得申事也。光胤申雲。無始成就所燻能燻付。種子種子雲。雲無始成就種子歟。讀師雲。爾也。
私雲。讀師被申樣能不意得止也。讀師所存。種子有始之法。所燻能燻無始被存歟。
讀師雲。如麻香氣喻事。麻胡麻事歟。胡麻花取燻苣勝時。香氣花燻故也。光胤申雲。花別物也。非胡麻花歟。彼花以苣勝燻時。胡麻油香氣出來也。苣勝即胡麻歟。
私雲。此事故僧都被申事憶念申畢。延公雲。苣勝黑胡麻雲見。光胤申趣歟。
一。如契經說諸有情心文事。延公雲。似下持種證引經。讀師雲。此多界經也。下持種證染淨集起心經名。寄所明當座名呼歟。多界經。私雲。胸憶事也。讀師雲。有情心者第八識覺。
一。或有或無事。讀師雲。此疏喻不意得面面評定曰。此世間五谷等置事歟。置後被生長。更香氣所生青蓮花根苣勝等具足事。或無邊也。評定分治定畢。
一。故有漏種必藉燻生事。結文也。以上有漏種依燻事也。
一。說聞燻習聞淨法界文付。延公雲。說聞燻習聞淨法界等流正法而燻起故者。即見道無漏現行生因說文歟。此有漏燻習之時。種燻說文也。如何成證耶。光胤申雲。說聞燻習。而燻起故。聞法界等流教法。地前有漏聞燻習種子燻事也。下是出世心種子性故者。以此種子見道無漏現行生因說文也。下二句正證文也上四句舉由來歟。此分治定。
一。私雲。此師雲。五姓差別。不依種子有無。並惑障有無習也。其障有無者。泛爾現障有無事。畢竟障有無也。畢竟者始終義也。始中終其障不般涅人立。始終此障斷人般涅人間也。一分立為聲聞獨覺等。準之可知之。讀師所談此趣也。
私雲。疏畢竟處不可斷。不可斷者始終義也。畢竟者兩字共讀也。後此姿意也。
一。三無漏根地獄成就之文當義也。非現有體。
一。有義種子各有二類事。以下護法正義也。
一。本有種處雲余所引證廣說如初。新種之處。不置此詞事。世尊依此說有情心。文釋下疏釋之。護月引證悉□護法意故。雲廣說如初也。難陀引證護法意新燻證取證文故。無此詞。
一。以本新二種雲本性習性廢立事。何經論廢立雲爾耶。讀師不審也。延公雲。可有所據。讀師後被談雲。設契經雖無此說。護法賢劫。一佛御渡。論文之外不可求別所據。光胤申雲。乍去此即名為之名言有別典據見。延公。第九卷二種姓種姓雲。此雲住姓略種言。其廢立替故歟。讀師雲。其只此略種字。總種言置樣不可意得歟。二種姓二個廢立。第二卷第九卷也。雲事。事舊候。
一。諸法于識藏。一行頌事。讀師雲。此頌事。轉識賴耶大沙汰也。一大事也。無左右難決。延公雲。體用門因果門之樣。大綱可有沙汰。讀師雲。先體用門者。賴耶望轉識時。第八自體分體。所持種子用也。轉識望賴耶時。轉識自體分體賴耶本質變相分用也。延公雲。因果門何讀師雲。其被尋勿論也。則轉識賴耶因緣也。良明五師雲。識于法亦爾法處。所攝藏道付。法此時。能攝藏也。如何可意得耶。讀師雲。此時余義法能攝藏也。面面評定曰。此道無仔細。第八識能藏所藏頌二句當時。第一句第八能藏。第二句第八所藏故。初句能所藏道。第二句所攝藏道。狹法字道意得。
私雲。此頌第一句諸法現行七轉識道。因果門能所藏也。體用門諸法所持種子故也。凡此頌含說二個能所藏。但今段難護月轉識賴耶現燻種。不可成雲時。此頌此故。因果門要須也。何舉一邊歟。凡上賴耶三相明時能所藏體用門。今難本有師時。因果門。雲事古來申習歟。
一。如炷與焰喻三法展轉之喻。東蘆因果顯依之喻也。此分治定畢。
一。唯依此二。文事。本疏三釋如常。讀師談此趣也。
一。非燻令長可名因緣。為因緣故事。讀師雲。痛上難本有種長分轉識賴耶。現燻種者增上緣也。爾善惡業為異熟果可名因緣與力義故。讀師說此分也。
私雲。此文事以外疏重重或釋作煩釋之。秘護月宗兩解引釋之。疏文難解。追而可沉思之。凡論文無仔細意得。如此釋煩事不審也。迷訓釋此事歟。但聊存事。勿善惡業與異熟果。果舉難意得。燻令長物異熟果能生名言種也。今與異熟果所生異熟果現行也。因果同別種兩解引釋之歟。推量分也。
一。若唯始起有為無漏文事。讀師雲。此難難陀。難義事也。許應諸佛余事也。難陀不可申故良明房五師雲。有漏復生復扶福反。復讀歟。然復可訓歟。讀師雲。只復訓義道相違。
私雲。種子既是習氣異名習氣必由燻習而有文四段中第二釋難段歟。第三引證段歟事。及異論事。良明五師雲。如契經說處第三引經證道。第三段引證段理教二中。第三引經段雲事歟。不爾如契經說。第三段引證。只第三引證。經加事也。
讀師雲。第三雲道如契經說處道事。返返不審。第三段引經段意得。光胤申雲。種子既是等文釋難段也。讀師難雲耶。此第二師專證道理也。何釋難雲耶(隨疏此即理也雲雲。)光胤申雲。仔細。無始成就種子雲事。初師道理。第二師難義也。此難釋時。所燻能燻無始。無始種子。雲也。無始種子申。所燻能燻燻種不可意得。種子習氣異名。習氣必由燻習故。如此釋難。其道理立行故。猶釋難段也。延帳房同心事。
第二十九日(自分別論者雖作是說至各有本有始起二類)
私雲。分別論者之體。燈•要或釋。大眾•一說•說出世•雞胤四部雲事。□宗輪說歟。但破大乘異師唯新燻師也(除難陀歟。彼師無漏因有漏種子雲不許心淨本淨道理故有守千釋。但可尋之。)
私雲。守千釋本即大乘本字付難陀本由釋。匆匆間不及沉思。重可見之凡同學抄大乘異師因破小乘本見。今本疏本即大乘雲本字意得也。就其難陀本指樣釋。重披論可決之。
一。本疏因淨無漏無因緣文事。顯輪集一口釋之輪意推之。因淨因言由意。意得。因諍無漏無因緣也。意雲。大眾等四部。無漏因不許種子。因緣故破之無漏無因緣。非嫌泛爾因。心性本淨為因故。非無因生文分明也。明知。種子因緣不許故今破之歟(以上輪意暗推畢。)義燈後釋彼師許種子故。論何故汝論等破。此釋違輪釋故。輪別義如燈雲。燈雲別釋歟。別推雲。因淨之因因義意得。下本即大乘本取合意得存也。意雲。今難陀師初生無漏不許本有因緣事破便宜。大眾等四部心淨本淨為因不許別因緣事破此意因諍無漏無因緣故今亦敘破可訓歟。亦字亦難陀歟。一旦匆匆料簡不可為定量。
心溷師濁讀由。讀師被申。延公同心。故僧都心跚宥林 V 欠皇抖鞣孔笱 林 傘T甘ウ課鎘鎩 br />
延公雲。此計分齊難知。讀師雲。此段都不意得置。先年訓論之時。此段更不意得之由及沙汰。讀師雲。此計客塵煩惱當時被染行位。心體染污。若客塵清淨。本性清淨道理歟。將又客塵被染位染淨二重。蓮花淤泥不被樣存歟。光胤申雲。凡客塵若清淨。雲事大乘談之歟。其程事更不可開誤。延公雲。今被申樣例心王。雖須善性王由相應才學歟。其同學抄誤申樣。光胤申雲。不可限王由相應才學。解脫經染污意恆時等。一頌引出世末那意得樣。光胤申雲。此計客塵被染位。二重。心性清淨也。存故如泥蓮歟。隨能破一段左樣見。
私雲。出泯蓮與前泥中蓮其體一故。出泥蓮不可尋別因。前泥中蓮出泥雲出泥蓮故。別物。何有別因緣耶。又無因出泥蓮不可申。前泥中蓮今始。無因非新起故。
一。若說空理征事。此計心性雲分齊難知故征之歟。彼說何義說指經說旨疏見。經說疑似。分別論經說取置樣征也。大乘經取置樣。下然契經說雲述之。
一。若即說心應同數論以下一段事(此八個難。可見樞要。)能破之樣不分明。所計宗義又不分明之由評定在之。
一。讀師雲。先最前同數論樣不審也。數論冥性體常本有物也。今計若即說心。心性雲。依他心也。爭雲體常本有耶。光胤申雲。同大綱歟。面面評定同心讀師雲。大綱同樣不審也。
本疏非前體滅故言性常文事。
良明房五師雲。此文前體滅。此樣如數論計常住歟。光胤申雲。漏無漏二位相對體性引通有漏體無漏體同物。前有漏滅後無漏生。雲意雲非常滅故言性常也。總依他心非嫌生滅歟(以上體重也)。一旦暗推也。次相事前有漏相異得無漏相故雲轉變。(以上相重也。)
若言前無漏體滅文事。(此雲秘論異也。)
一。讀師雲。若言前無漏體滅後無漏體生。轉救意得。此亦不然正義破意得存處。秘此亦不然。轉救文私雲。
光胤申雲。論此亦不然正義破文此記意上有無漏體性同雲咎。無樣化相雖轉變。自性體常一。雲義難時(此難正本計如冥性常一計雖不取置。大綱同故。押令同數論歟。)彼轉救相轉變體性漏無漏同。不同數論。吾無漏體許生滅。前無漏體。滅後無漏生。存故若言前無漏體滅後無漏體生。此救意也。此亦不然者。正義又非轉救也。不然之由論惡無記等等。能破也。論別有余過者。惡無記心難也。對不同數論等難雲余過歟。次以有漏為相性是無漏者文為生起惡趣無記心等難牒彼計文也。輪後卻牒等者此意也。讀師雲。誠此料簡爾也。秘釋不審也。但秘釋令同守千意得見。先秘此亦不然牒此牒分救。文牒也。正無漏體生可牒可意得歟。如此文牒事多。肝要。此救意秘意申。吾無漏體生滅。相續不斷絕存。若無漏間斷取置不然此意。乃至前無漏乃至體生雲也。秘釋歟。秘故亦不然。疏此亦不然。不釋。秘私不然也。
私雲。此料簡更不葉文。又加樣料簡。不符合論意歟。
一。惡無記心又應是善事。
私雲。輪雲。本計三性心本淨也習。論尚不名善況是無漏。本計難也。有漏善心既稱雜染以來轉計善以本淨義破也。疏又若救言等者。此救意也。故惡無記心難三性心皆心性本淨習故。以性淨故之因惡無記與善心相對。惡無記可名善破也。此以性破相轉變也。人人不取入此韻。破性或可名無漏善破雲事甚非也。
面面評定曰。此破惡無記可名無漏善破歟。將又于有漏中三性對。可名善破歟。
良善房得業雲。如有漏善同喻有漏詞可名無漏破歟。光胤申雲。有漏善者。有漏惡無記對申歟。有漏不可有簡別。
一。勿善惡等互為因故事。讀師雲。善為惡因生惡善亦由惡生雲事。分別論本宗不申事歟。疏違自宗故。此意也。非親生故嫌親因非疏因。
為因為事事止過。或失本。意假令善惡互為因。何失雲意也(雲爾出三故。)
一。上有漏善心既稱雜染文。三個作法出。第三不成故非也。初二量此文意也。第二量作法能勿善惡等生起符合。但初量無苦見歟。
一。良明等雲。況是無漏詞惡無記心又應是善可名無漏善破見。
一。光胤申雲。況是無漏何況句也。非正難意。
一。有漏善心既稱雜染文事。
私雲。此文惡無記非性淨。善心本淨之轉救破也。
一。雜染因事付相彼宗雜染雲也。性非雜染。以相難性也。
上惡無記心又應是善以性難相。今有漏善心既稱雜染文。以相難性也(此事能能可分別。)
性非無漏之性言可意得。
此文上。勿善惡等下文也。誤前後參差出之。可書直之。
一。若有漏心性是無漏文事。破意易知。無殊沙汰。光胤申雲。本疏劣可有勝性。劣無勝性雲事。聊其理由申也。讀師同心。
私雲。光胤其理申意有漏第八雖持無漏種子。無漏第八不持有漏種子。此可意得也。雖然相違故。對治故因破之也。可見疏。
一。又異生心若是無漏文事。疏總含秘此文二重開釋之。初漏無漏相對有漏位無漏現行破。論無明現行者此重也。次凡聖相對可名聖者破。論應名聖者者此重也。論無漏現行無漏現行。讀。意者。無漏現行。應名聖者切可讀也。隨點左樣。二重難故。現行不可讀也。此事光胤申出畢。面面同心畢。
一。若異生心性雖無漏以下文事。
私雲。何故汝論等文事。同學抄分別論者論第二方可見之。則座申出也。面面沙汰篇目不過同學抄申沙汰。
一。性相同故事。讀師雲。性種相現被申。面面疏披性亙種現。相可亙二由申處。讀師同心畢。光胤申雲。此事付大乘可有返難事也。但性相同故之道理肝要也。種性相。現性相。如此一相物何替耶雲難意也。
私雲。付大乘可有返難雲事。凡夫位雖有無漏種子。現行事故也。但大乘種現性相各置同申事。可謂大乘種性現相也。
一。然契經說心性淨者一段等。正義意解經心淨言也。
私雲。經論廢立異也。經說理。論依他說。
一。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性言。真如也。此依他心淨故也。
一。有漏法種類此應知事。讀師雲。同學抄有漏唯本有之難出此文不審也。上無漏本新舉類此應知。明知。本新二種事。類仔細光胤雲。無漏法起以此為因。無仔細。法爾種現生事。類之故。聊有其意歟。新燻種下無漏起時雲別舉故。讀師同心。琳舜房雲。皆燻故生之文。生。一切種子燻習不說雲。說也。付之定有說耶雲生起問。本有種燻習可申由立。若上皆燻故生之文。燻習說生不說意得。下文如何意得耶。良明五師雲。不爾。上皆燻故生生不說雲意也。面面同心此義。讀師同心。琳公執心。光胤申雲。定有燻習。一切燻習只同事也。不可有差別故。皆燻故生一切雖說燻習。不說悉燻生雲意也。付之定有燻習一切燻生。猶以定有燻生同故。燻習燻生義本有種燻習舉遣疑也。此分治定畢。
一。聞燻習中有漏性者通種現否事。讀師不審。
私雲。正位有漏善總可通種現歟。但今說分事被尋歟。今說分種歟。可尋之。
以下無殊沙汰。現文分也。
付若即說心應同數論之征。讀師雲。于依他心性相分。相轉變性本淨無變異雲事難思。如何二重可分哉。良明五師雲。自證分現量雖無變異。見分比非量等轉變以可為例讀師同心。
一。疏本即大乘唯說新燻釋。分別論心性本淨。無漏生因。則此種子習故。本有種。新燻種見。心性本淨新燻道理不意得。一旦推之。別法爾本來種子雲物不立。心性離客塵顯無漏名故。心性生因意得。此新燻雲歟。難陀等申樣新燻種歟。
或仁雲。初生無漏生因本有種。不立。心性本淨為生因雲故。本有新燻二家不立本有種人也。種子燻習故新燻師也。新燻師。難陀異初生無漏心性本淨生因習歟。此料簡有相□同學抄詞處歟。但異生位無漏種子燻習師見。其無漏種何不成初生無漏生因耶。所詮此師。無漏種子。燻共不生無漏雲歟。旁不審追而可決之。
第三十日(自然種子義略有六種至是共相種所生果故)
延公雲。此六義限正義歟。通唯本唯新二家歟。讀師雲。果俱有之義。難陀之前難立義也。前後因果故。三師立破畢歸正義明之歟。光胤申雲。上本有新燻門段可爾。此具義多少十門之中一段別段也。尤可通余師哉。讀師雲。雖為別段立破已後故。
私雲。光胤不審一旦也。雖為立破以前正義限明之事例證。此立破已後勿論歟。
延公雲。略有六種之略言如何。讀師雲。對瑜伽七義雲略由疏見。其強別多種廢立對雲略事。八識如雲略有八種。
私雲。別釋委明對。大綱數標置雲。略略有八種此意也。別多廢立。又廢立之外多說。道理。對別釋委明總標詞雲略事。讀師被申此趣歟。但今略本疏分明也。
讀師雲。抑此六義悉所遮法見。此種子之外。邪諸法之因緣建立邪計遮。立六義。假令邪因。立人不可立六義歟。將又雖無計。本來種子具此六義故可立之歟。面面評定曰。設無邪義。種子六義具故可立之歟。種子六義立時。如此計邪因自成所遮歟(此分治定)。良明五師雲。剎那滅義分道冥性等。所遮法雲可爾。無為法出例真如緣起宗義遮歟。隨而疏舊人雲。出此義。但其非西天異計。唯識論遮此計雲事難思。讀師雲。無垢識真如之計。西天無之。唐朝始有此義見。爾疏出舊人義。真諦等義歟。自可為論所遮故出之歟良明五師雲。疏長時四相外道冥性等遮言置。正論所遮見。真如處只非也。雲不置遮言聊此意歟。良公雲。才生必滅之由立。轉變時作用起故引渡常住不變之處作用。道理歟。
一。讀師雲。爾也。
一。果俱有義事。面面評定曰。難陀前後但有此義立歟。然新燻師一向六義存歟覺也。就中種子七義瑜伽誠說出。唯本唯新之家爭不存之耶。評定此分也。光胤申雲。此遮前後雲。前後因果所遮出之。寄前後俱有此義作。先唯識論所明之分。所遮義見。瑜伽事誠可爾。
一。俱現和合之現字三義事。一口及其沙汰。無珍義。常趣也。無簡彼第七之沙汰。現有唯在因之事。一口有其沙汰。
一。現種異類不相違事。
私雲。形異分相違雲。種現相違歟。今不障礙相順。分雲不相違歟。讀師之談。此趣也。
一。前後相違事。光胤申雲。前後相違雲前後之分。雲相違歟。其外相違之義歟。若前後之分相違雲。假令種子體同時並置。不可有前後之相違歟。若亦不爾者。前後之外相違之義道如何。光胤重申雲。前後相違雲遂自體自體一時相違不可置並之義可落付也。同時自自相違故必前後也。讀師誠爾也。
一。依生現果立種子名之點事。常點也。讀師雲。此點不意得。依生現果立種子名。光胤申雲。此點。種子因緣種生現種生種二邊中。今此依生現果立種子名不。依引生自類名種若生字依字返。種子名可限種生現見。讀師雲。通途種子雲名言生。現果方立歟。光胤雲。自類相生名種子歟事。疏無性攝論唯識相對重重釋之樣。
一。恆隨轉事。延公雲。隨轉之隨言事。隨所生現行歟。隨第八歟事。先年訓營新物論義。無性攝論無余義隨現行見但隨第八樣意得也。其故因果譬喻門才學。魚草等物隨流不舍之意也。讀師雲。此事古听聞集之論義歟。光胤申雲。誠古論義覺事。隨所生現行見。恆之義。光胤雲。恆義今義肝要也。轉剎那滅義分齊也。延公雲。至究竟位之詞。此六義有漏種子。限見讀師雲。誠至究竟位。至得對治道位。有漏見。光胤申雲。雖通有漏無漏。有漏種子。對治道分限故。顯此義雲爾歟。無漏恆隨轉之外無申事故。
一。此顯種子自類相生事。光胤雲。此文常人自類相生因緣恆隨轉之義。顯樣存歟。不可然。此恆隨轉一類相續之樣。申時前後相生之義顯故雲爾歟。
一。性決定事。讀師雲。種子性自不判。必隨能燻現行判歟。又可隨所生現行也。听眾雲。本有種子非現行所燻故。謂隨因力之文不可攝之歟。延公雲。此事听聞集論義舊明物也。嚴寬本有種謂隨因力之文攝。本有種能燻現行數數燻習。彼燻力依善惡性類定存歟。顯範謂隨因力先新種歟。新種能燻力。受善惡性定本種隨彼捍性類判。光胤申雲。本有種自性類判。雲事難思。非緣慮故。若爾非緣慮法總自不判性歟。色法自性無記法。如何。能生之力依所生現出來。隨所生返能生種性判雲事不審也。
一。待眾緣事。讀師雲。種子緣歟。現行緣歟。古尋也。良明五師雲。現行緣雲意現行等無間緣等三緣種子處待義也。延公雲。樣取置也。種子現行緣待返返不意得。光胤申雲。現行緣雲等無間等三緣也。此現行緣。仔細但此種子待眾緣待見事。此現行緣等無間等三緣。種子不生現行故。種子待此緣生現行雲爾也。
重意雲。種子待現行之眾緣雲待眾緣也。見道可爾之愚草一口此事。延公遂領解畢。延公之所存不同止了。
光胤申雲。現行緣雲意此分聞畢。種子緣雲義意如何。良明五師雲。種子燻念不生現。受現燻增生現故。現燻增雲種子緣歟。此現行緣等無間等之外為種子直緣也。光胤同心畢。
私雲。自眾種緣合之自言種子緣聞。
一。不待眾緣自然外道緣恆非無(有宗三世實有歟)此義所遮也。
一。引自果事。讀師雲。引自果義色心等之體性相對。論各各引生之義也。體上性類各各性決定邊也。常引自果之義取過。性類或功能作用邊。各各義釋事不可然歟。
私雲。此所遮出一因論之計。一因之處。各各果因道理。何背此義耶。其因狹色心。不可定故。此疑古聞書。此事不申出。又不及沙汰。
一。生因引因事。延公雲。無性攝論意。十二緣起門寄申。現在識支種子至未來可生生老果故。雲生因歟。光胤申雲。此疏文樣當座生見。諸論分位緣起。現在識等五支。現行。其識支種生自現邊生因歟。延公雲。引因望名色。名色中總攝五因。識支種子望彼歟。光胤雲。別識支種子狹見事歟。延公雲。其不審也。識種望他法可論引因歟。光胤雲。設爾有何過耶。自元引因引分故。若引因必自論之者。世親攝論意引因出遠殘果。遠殘果自變歟他變歟事及仔細歟。假令他變通雖生他界他界種子勢分力故。此界尚殘果見。此豈引因非望他耶。
一。遠殘果自變歟他變歟事。一口及沙汰。無殊評定。延公雲。總不審事。有情扶根塵第八緣變時。眼前對合之時勿論也。不爾處他所遠方時第八緣之歟。光胤申雲。有情伐用樹木時才學。可意時。假令一處樹木。處他所遠方。第六識。不緣時。第八緣變之故伐用處遠方不知伐用人木滅也。然扶根塵此類。雖處遠方。第八緣用無邊故。可緣變之歟。讀師同心也。
一。引因果義下。或遮余部執色心等互為因緣。讀師雲。此義所遮經部色心互持計出。光胤申雲。能持色心。所持種子。色心各各因緣存。引自果義所遮。讀師雲。難經部師論義。能持既轉變故。不可許法爾種。能持轉變。法爾種不許道理何事。尤可有仔細事也。意雲。此師大乘種子。第八處持樣替。色心處種子雲物別樣。故能持轉變申。色法處持種俄心法處移置樣。只色法處生現行功能。始終色法付。心法所持種子亦以如此。如此。色心互持何申。色心所持之種子。生現行雲互持歟。或時色法功能生諸法。或時心法功能生現行故也。故能持所持各別談。色法生心心法生色也。故引自果所遮申事也。抑能持轉變故不許法爾種申。種子。
一置色法移心法移。本有種申處。種子體隨時色心新燻也存歟。
讀師之所談如此。委細申。只一口也。但所存之通為補廢忘加詞記之。
第三十一日(自依何等義立燻習名至是謂略說一切種相)
讀師雲。上以十門辨種子相。自下第二辨燻習相。先燻習申。大綱三所以。所燻四。能燻四。令種生長故名燻習見。依何等義立燻習名。問起也。所燻能燻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燻習。略答也。
一。燻習雲事。燻者發義。由致之義。發致果于本識內也。習者生也近也。令種子生近也。令種生長故名燻也。听眾不審雲。生近者。生新燻。近本有種歟。將又生近各亙本新歟。讀師無一途成敗。听眾評定無一決。
一。又審雲。生近者。種子果生義雲生歟。意雲。種令果生事歟。近者種子功能果令近事歟。將又種子所生目歟。意果近功能增長姿也。
一向暗推也。曾不可定量。
讀師雲。抑所燻能燻次第列四義可有仔細歟。下行相所緣本頌所緣行相。長行行相所緣。疏釋之。法相生起次第唯識轉變次第寄釋之以之推。此可有仔細歟。但疏不釋之。先所燻處定置其後能燻。可辨由歟。世間先庫作立其後米尋收之。
一。堅住性義付。光胤申雲。下性非堅蜜。嫌之。今雲堅如何意得合耶。延公雲。今堅住義以堅意得。下堅蜜以堅相替。
私雲。顯輪集雲。論一堅住性之下含其二義。一者體堅相續者也。二者性堅一類者也。征雲。一類名堅。相續名性延公申當輪義歟。下性非堅蜜下。今堅堅非蜜句。無為為俱句。可見合。
琳舜房雲。能持習氣。持種所燻義歟。如此被申。不分明。延公雲。持種受燻大其義異也。初燻習位亦依能燻。受燻雲位種燻。一念也。第二念持種也。今受燻義出持種不意得。良明五師雲。持種殆今出義持種物受燻故也。庫藏雲米谷不失故納之故。讀師雲。能持習氣者。第八一類相續持種樣雲代釋置也。堅住之樣申時。第八堅住德雲爾。此義以所燻意得。光胤申雲。總第八義。要須非可申。此持種受燻由也。受燻由致也。意雲。持種堪能物則受燻也。其由落^2□遂一類相續也。一類相續持種。持種受燻良公樣所攝如此。煩敷不可申。只持種則受燻義也。
一。二無記性事。讀師雲。不違善惡。善燻惡燻受也。若善惡。互不可受善惡燻雲。此義大綱也。而若善善燻不可受雲事。風情過歟。光胤申雲。世間喻出。可見疏。沉麝不受釤聰閿魘隆6潦υ啤S鞫 病5 詵 灰獾謾 br />
讀師雲。恆定依論義能燻現行雖滅。種子果相續。初燻習位。第二念已後能燻果見現燻種因果取見。受燻一向第二念難申。但此論義申樣大不審。
付延公持種第二念以後也。雲讀師雲。持種第二念事承受燻位持種歟。光胤申雲。其位持種。持種念。延公所存樣初念。受燻。持種第二念被意得歟誤也。
一。付由此如來第八淨識等文光胤不審雲。善性第八設。雖有受燻之力能。佛果圓滿極位故。總不可有燻習處。非新受燻也。更善性故不受燻難申。假令佛果第八無記。圓滿極位可受燻歟。樣不可有道理也。依別義門不受燻事。由此雲關今由不審也。讀師雲。善性故不受燻由。又圓滿位故不受燻由。可有篇篇。讀師雲。佛果圓滿位故。設能燻方雖燻種。第八不可受燻。良公同心雲。滿瓶水喻爾也。讀師雲。持生師持生種四法同時過付時。謂一本有之文攝一義。持生種新種也。何雲本有耶疑。其時唯帶舊種文為證也。此舊種本新合舊種雲也。
一。三可燻性事。光胤申雲。此能受習氣。以意得付。上能持習氣堅住性寬亙持種受燻義故雲爾也。則受燻義取置不可劬勞歟。意雲。種子六義。剎那滅待眾緣。亙諸有為義。性決定引因果亙諸因緣義。果俱有恆隨轉種子限義時。堅住性狹取置不可劬勞肝要。上堅住亙受燻持種廣義故。雲能持習氣今可燻性限受燻義故。雲能持習氣歟一旦料簡不可定量。
一。此遮前後及定相離文付。難陀論師種生現前後雲師也。現燻種前後歟同時歟。若前後可為所遮歟。讀師雲。現燻種因緣難陀宗計難知。
(讀師評定)非心所等雲五數心所首興塥自識之內故。
光胤申雲。抑所燻義何不舉有生滅義耶。種子立剎那滅。能燻立此義。良公雲。一類相續堅住性。其相續申念念生滅顯詞也。自堅住性義聞歟。光胤申雲。一類相續法無間斷引通義也。正生滅顯義。不意得。讀師雲。所燻先甲斐甲斐法相續所依向顯故。顯一類相續表。相續言自顯生滅詞也。能燻動轉相為表故。開詞雲有生滅歟。(此四義疏悉生起問次第生起義歟。)
抑下能燻四義中。初三次第兼前義表義(有勝用義雲若有生滅。有增滅雲若有勝用。)如此不立如何可有仔細歟。只兔角分歟。可尋之。
一。能燻四義事。
私雲。有勝用能燻勝用。強盛勝用(不及沙汰)。良明五師雲。異熟心心所等無間緣之用。何不成能燻耶。
一。有增減事。讀師雲。有增減減上聲可讀歟。減平聲歟。延公雲。有增減上聲讀付。良明雲。念無減欲無減等左樣歟。讀師雲。二樣人人讀歟。先上聲讀歟。讀師雲。可增能燻常事歟。聞燻習但加明利等歟。可減能燻何事哉。大悲闡提菩薩燻習。可減能燻申樣。又二無心定燻習出歟。此可增燻可申事也。良明雲體次第成。減申誠減也。延公雲。十地位漏無漏間雜本後間起等增減沙汰。但難意。答。入間以去唯增也光胤雲。寄轉齊種子申樣。光胤申雲。無漏後有漏起無漏減見可減雲泛爾可減也。可減能燻難申。一法次第減時能燻。別體物繼起。減燻習難申。光胤申雲。二無心定雲可減燻習。入見以去燻習雲可增其外燻習增減外燻習歟。然論文。可增可減雲。非增非減不出。可增可減。只能燻體可增可減事申也。燻習見入事。如此增減。法能燻也雲意歟。讀師雲。有漏對無漏根本對後得。勝劣增減雲事。可有佛果勝劣之過。佛果本後相對勝劣。成事余三智對真如緣不緣。勝劣可談故也。佛果勝劣雲事。一法自類相對事也。
一。唯七轉識乃至有勝勢用而增減者事。面面有勝用增減二義別舉事不審。光胤申雲。有勝用有增減。二義限能燻義故。能燻即別舉之。第一第四余通義。別能燻不限義也。何不舉之。上所燻無此仔細故。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別不舉之歟。
私雲。付之可燻性義限所燻義也。何不舉之耶雲。不審。
一。讀師雲。能燻識等之能燻有仔細耶。只識申能燻申如何。後被談樣此簡異熟識詞也。
一。如俱有因事。俱有雲同時之因果故例也。
俱有因。小乘舉。同類因大乘舉事不及沙汰。重可沙汰之。如古聞書。
一。此二于果之二。現燻種自類相生也。唯依此二二異也。不及沙汰。如古聞書。
一。是謂略說之略言事。讀師雲。此一切種之廣釋也。但略猶廣釋樣歟。
私雲。此一段節節可有沙汰仔細多。不及委細評定。復審之時可決之事多。延公物語雲。佛果悟極故無燻習。吾等者無性類。乃至今日為增之類迷極。又不可有燻習之義由故良意僧都大悲闡提之時歟。加難。善信房隨分疑由申。良英物語。讀師雲。誠迷極吾等也。此外何可迷耶。
以上光胤草分也。以下光胤草。
有雲。花燻苣勝喻者。唐土土器花入。花香彼土器。其香。今此苣勝者器物名也。可秘之。
天文三年林鐘二十三之天對學專房一交了。願以此小因備恩所得脫今法久住慧解開發之業耳。
右筆本主英乘
論第二卷聞書第二
論第二卷聞書第三
第三十二日(自此識行相所緣雲何至即能量及果此三體無別)
讀師雲。于初能變十門。前三既明畢所緣行相二段。今辨之。付之。本頌法相生起次第。所緣行相次第置。長行唯識轉變為次第。行相所緣列之。听眾不審雲。答次第本頌•長行意趣爾也。而問先任本頌次第列。無左右此識行相所緣雲何如何。讀師無解成敗。
私雲。疏論問起中乃至。然以唯識轉變次第。雲雲。問以唯識轉變次第為問也。
一。私雲。付今釋段有重重子細。問以唯識轉變意趣。行相所緣次第。略答任本頌所緣行相次第(謂不可知執受處耳。)解釋時亦如問次第行相所緣列之。推之略答先任本頌牒舉之。解釋長行意趣。如問次第。明之歟。私推也。此趣疏粗見。讀師雲。長行唯識門。既改本頌次第逆次列之。行相所緣事也。于所緣之門如本頌次第舉覺。處執受次第置明之。以之推之。只無別子細。長行本頌逆次牒取明之……上所明法列。廣釋時就近末牒取明之常事也。不可求別子細歟覺也。但疏本頌長行次第事。釋之子細見良明雲。所緣相行次第如疏申。有子細。長行行相所緣列之歟。如此既逆次列之上。事所緣之內逆次明歟。讀師雲。先本頌次第長行列之事。只逆次第分也。故所緣內逆次也。自元悉逆次明之本意故。如此逆次明之意趣何事。肝要唯識轉門為次第故也可意得歟(此分治言了。)
一。不可知事。
私雲。不可知雲無別體。所緣行相上不可知故。故為別門不明之歟。若不可知別門。受俱門入相應門事如上記。付之不審。長行明之時。所緣行相悉明畢。不可知者謂此行相極微細故等雲為別段明之如何。答此難文歟覺疏雲(此識行相所緣雲何之下也。)後別解中即自疏出義有別故。雲雲。意可知。雲雲。
一。第八識所緣五塵境如五識所緣法法不明之。器世間和合門明之。不及沙汰。
此事有沙汰事也第八緣五塵轉聚集門歟事也。
一。有根身事。讀師雲。讀上疏。疏雲。以根微細不言根。但言緣身。恐無根色。以別根為首標其總身乃至。總身之中有別根故。雲雲。秘引有義不存之。許之意歟。可尋之。根身雙舉二失遣也。可見秘。
一。執受言事。
私雲。攝持義當安危共同領覺義當能生覺受歟否事。重可尋之。今度不及沙汰。
良明雲。以往安危共同限種子雲誤申人歟。讀師雲。延範也。
私雲。安危共同執受廣可通種子有根身也。論文勿論也。
一。安危共同安危事。古來之沙汰也。安危者何義耶延公雲。古二義也。只安否任第八義也。則善趣第八安也。種子隨安也。惡趣第八危也。種子隨危也(以上一義)此義樣讀師被申。不分明一義雲。命終移他界時第八雲危。本有長時位第八雲危。種子亦爾也。讀師雲。先年訓論之時。淨恩房法印□第八樣知被申事憶念之。雲雲。
一。此了別用見分所攝事。讀師雲。常總別二相取行相時。心王了別行相申了別相當歟其了別見分行也。雲雲。光胤申雲。疏雲。類體亦然。雲雲。自證分了別用見。自證分了別常行相各別行相只緣境了。
私雲。一旦不審也非定量。以此趣論義作存也。
一。若心心所無所緣相等量事。
私雲。此量存安惠正量部。安惠所緣相所執無法雲。正量部緣心時無似所緣相狀雲師也。余十九部非所破。許似所緣相狀故也。其相狀習能緣行相故。異大乘也。但。許所緣相故不破之。
光胤申雲。此量可有自語相違。緣青時雲應不緣雲故。讀師雲。置汝言故無此過。雲雲。光胤申雲。上緣青雲少乘雲緣事也。下不緣雲歸大乘實義雲不緣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此下論義。如同學抄。
一。若心心所無能緣相量事。(私雲。疏雲。別破清辨。合破安惠雲雲。)讀師雲。清辨青目三論之樣異也明匠古疏見。清辨空堅木灰樣也。青目木灰樣也。所空之物體虛實異也。
一。執有離識所緣境者事。此除正量余十九部計也。不破十九部。其宗計替大乘姿釋也。私雲。少乘所緣心外境(當大乘申本質境歟。開悟情所執無法也。)相分行相。見分體事也。大乘所緣相分。行相見分。自證分。體事也。
此一段正成三分段也。二分上明畢故。正成立自證分也。故大少所緣•行相•體事三出。遂大乘體事自證分。成取也。
一。小乘行相相似事。當大乘所緣相似相分相似也。故上行相相似下申所緣相似當歟。
一。大乘行相各別事(當少乘識受想等相各別故各別體性相狀二重中相狀重也。)故下行相各別上申相各別故也。(當相狀重歟。)上雲相各別故不雲體。兼相狀各別故。相雲體相相狀相亙也。下識受等體雲不雲相。相狀上行相各別雲畢故。所殘偏體故。
一。成自證分寄憶念寄量果二故。
一。此若無者應不自憶(等一段)事。以憶念成段也。讀師雲。憶念所緣憶能緣憶二。所緣憶事種子燻習分被意得。能緣憶事自證分。不可成歟。專今所明道理也。假令昨日花見事憶念時。花所緣也。見意能緣也。昨日花面白白。憶念所緣憶也。此昨日見花時。種子燻故。今見分相分昨日燻置種子生。昨日花見心憶念之(以上所緣憶也。)昨日花見能緣心。返憶假令向花。何慮知憶事。何物力憶念。種子燻習由。昨日吾心緣種子燻置事。其種子生。昨日心憶。燻習由也。故自證分昨日花見見分心緣故。今憶之也。光胤申雲。此上一重不審。自證分見分慮知內外。粗細不同。自證分緣之事。至極自證分憶因。(自證分憶雲事。道理也。)見分。曾不緣之。何成見分。能憶因耶。讀師雲。自證分見分一體故。成見分憶因也。光胤重雲。一體申總事也。今其一體心法。猶四種差別分慮知分齊意得。後三分緣用寬狹粗細大異也。見分返不緣自證。何自證帶慮解力。見分憶因耶。假令自證緣見分物。自證物憶事。見分憶因。其故見分慮知緣故。見分昨日事慮憶。由事。自證為見憶因事難思。讀師雲。此事此也。可被略。雲雲。
私雲。此事以前不審受又寄種子燻習門可成歟。可泛思之。不及記之。
一。然心心所一一生時文事。以量果成段也。讀師雲。量果事常絹布喻所量。尺丈喻能量。積數智喻量果見。尺斗取不積數。不可其果利。尺取為何。果者利也。則成滿義也。
第三十三日(自又心心所若細分別至鬼人天等所見異故)
讀師雲。又心心所若細分別應有四分以下。四分之段也。四分建立量肝要成第四分量也此量意許量雲事不審也。言陳量見延公雲。古來言許之諍歟。雲雲。琳舜房雲。四分建立量。樞要立量也。論心分既同應皆證故量之樣意得易。雲雲。延公雲。抑四分護法不共之談門也。安惠一分。難陀二分。火辨三分也。何置有義有說之言不立存。于護法一師之前寄開合明子耶。尤安惠等之義出破之。遂四分圓滿之正義。出可明之。例俱有依開導依明風情。雲雲。讀師誠爾也。雲雲。光胤申雲。火辨自證分論義申才學。有義火辨二分師。雲雲。正義不破之四分家。一分二分三分之理存故不破之雲雲。若爾不破余師一分等之義此意歟。雲雲。光胤申雲。付此若無者誰證第三等文。小乘本法大相少相之三重立才學。第三分可爾。第四分立。頗似無用。讀師雲。第四分。第三分證心。不證之可有過。故見分返不證自證分故。此道理之第四分也。良明房五師雲。見分之外第三分立事。為見分之量果也。又為第三分之量果第四分立。返返難思。能量之分見分也。自證為量果也。廢立之源更能量之用非立自證。能量見分滿足故也。光胤申雲。偏量果第三分立自不可顯。心心所。一剎那自顯故也。故為能量自證分立分。又為量果勿論也。凡所量法返成量果事。能量所量之外量果事。所量量果外能量立習。自證分建立事。專見分能量立志。
私雲。此事一旦評定也。相分之所量。返不成量果故。第三分立事。量果門本。凡所量返成量果者。後二分相緣也。
良明五師雲。不應見分是第三果。可讀歟。雲雲。光胤申雲。非量比量之見分返不成現量自證分之量果現量自證何成比非量見分之量果耶。讀師雲。量果以尺丈量物時解數智也。惡解數成論之義。豈可然耶。故比非量不成量果也。現量所緣證之故。比非量見分慮知其任證之故。現量成比非量之量果也。
私雲。此上見分返成量果時。通現量疑。一時之中不可成量非量故。比非量見分返量果成。可成也。不可見分一時之中等釋此意也。
讀師雲。或量非量或現或比事。量非量對比非對也。雲雲。長春房雲。兩重相對無用也。初對可滿足。雲雲。讀師雲。初量現比非量對。第二量中現比對也。凡非量非量也。二量章雲名三量章申度事也。但三量之中正量雲現比二量也。非量彼章明付正量立名也。
一。以無用故事。延公不審雲。以無用故。總可緣用及義。無用雲。樣聞。總無用行付第四分第二分緣道理。光胤同心此不審畢(道雲。涉重緣過。雲雲。)
私雲。但案之。第四分既第三分緣。第二分緣事緣用及。何申無用雲也。無用緣。
一。讀師雲。眾生心二性等一頌。更現文樣四分之證。不聞假令相見二分事內外說。
一。讀師雲。眾生亙情非情。有情限有識類雲事。上利樂諸有情之時沙汰事。不審也只同事覺眾生非情通說光胤申雲。生生滅生貫。生滅起盡通情非情。有情心類也。故狹歟。
一。面面不審雲。如是四分以來段。一分立段科。或攝為一。為三為二三分二分之義也。何別為一分之段耶(是一)就中或攝為一意得只一分立。攝為一申。讀師雲。誠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既此段一分說頌引正一分段也。但為二為三事。上三段二分三分四分。明故。一分立時。次第入一分立故。為二為三出來為一成志也。會初難次上二三四立一分明。只一分立。上開廢立明畢故。一分雲四分等合一分雲事顯也。為簡異安慧等之一分也(以上會後)
一。所言處者一段事。讀師雲。共相不共相事。唯識門皆以自所變也。但共不共。其共相。疏多人所感故雖知人人所變各別名為唯識然有相似共受用義之釋可意得也。相似共受用之物共相雲也。此共相種子。雲共相種子也。共相即種子意得讀師雲。如眾燈明喻能喻也。符合。此世間極成事。此小乘道不意得。延公雲。此喻小乘經出故雲爾。付其喻。大小相替樣。雲雲(私雲。眾眾讀歟。讀師樣讀之。)
一。器界能變三師事。光胤申雲。一切有情業增上力之文。更初師證一旦難成。業增上力被起器現居器。總業無共。所起器現居也。初師此文為證樣不審也。琳公雲。一切言為證。延公同心。爾也一切言證也。雲雲。光胤雲。一切雲一有情限現居器。一切有情當時業起器變雲意也。其一切申。一人之前一切有情業所起器變更不順文料簡也。證文雲。順文分時事也。當座雖委細不申。此趣申也。琳雲。證姿雖難領解。一切言為證見。下會之時。經依少分說一切言。雲雲。以之可知。
一。第二師護法假敘別義破月藏。雲雲。月藏護月也。故初二師共護法假敘也。
一。當生事論義也。限此界當生之旨。評定一結。延公雲。現居器變程如何。假令居南州人現居南州變歟。又此一三千界分。取雲現居歟。
私雲。此不審限南州歟通余三州歟事也。
光胤申雲。一三千界現居雲與欲界同正義差別如何。延公雲。正義他三千界欲界變故。
私雲。延公申趣當顯輪集之意歟。
一。當生界當生疏二釋。當座談義之趣。初釋次生當生雲。遠者不變雲故第二第三以來遠當不取。第二釋遠當生取也。
一。讀師雲。當生言限此界當生見。器將壞時既無現居及當生者等能破聞。他方界當生。何無當生之者耶。光胤申雲。此界當生限。當生時疏第二釋。意得遠當生取故。何無當生者耶。意雲。此界今壞遂成又生者此界當生也。讀師雲。今被申趣新起世界當世。今壞世界當生光胤申雲。今當生成壞等分別申事。只此界當生壞成。此界成壞此界也自元自業當生定故。欲界人趣業。具足人人趣居人當生也。遂可生此界故。今壞遂成可生。何不言當生耶。
私雲。如此遠當生取。不可混護月之義。護月取一切。第二師限此界不取他方。故疏雲(經依少分下文)此似月藏非實月藏計。似為有救狹于月藏。雲雲。
私雲。同學抄此界歟他方歟論樣不審也。難雖他方有情可生此界人可雲當生以見。他方當生此界。他方界當生也。此界此界生。此界當生覺。能破文取合見時。此界當生限故。壞時此界有情移他方。此界有情故。無當生之者。現居。何物變耶。他方界壞時他方可生此界者變也。
一。又諸異生厭離有色文事。上破月藏。變下無用難事也。上付聖者致難。此付凡夫現無色身無用也破也。上難必限無色難事。只舉至極歟。下難限無色無身由以破也。讀師之談大綱此意歟。
一。設有色身文事。此付無色破大眾部無色許色身義也。讀師雲。粗細懸隔上下相對。何地義也。必不可限無色故此本不可限無色。雲雲。誠粗細異道理付何地同事歟。乍去此文子細。無色論之也。延公雲現色身由無用雲事如何。第三師一切欲界悉變。現居世界無用。光胤雲。身若往彼可得持身之道理意得故。無用。第二師義實無用也。
一。此說一切共受用者文事。讀師雲。共等四句事。大綱可有沙汰。初共所變。次共受用也。余三句共不共爾也。延公雲。初共次共俱以所變意得樣春識房法印被申歟。
私雲。俱所變難意得義也。初所變次受用四句易知山河等共變共受用故。共之共也。奴婢己田宅自他共變。不共用故共之不共也。扶根塵共受用義故不共之共也(初不共如何。共變故相分移變。扶根塵有情不變之句歟。可尋之。)他正根變不共。受用不共也。安慧不爾。至下可知之。
第三十四日(自諸種子者謂異熟識至卷終)
若定等力以前不听聞之。以傳說記之讀師雲。諸種子者卒爾也。但上謂諸種子牒歟。雲雲。
一。此識性言事三釋。不及委細沙汰歟。第三釋本識緣無記邊不緣善等邊歟事。古來沙汰也。延公。三釋中三性門之性釋。第八種子。疏略樣覺也。一向性門同性計為由故。
一。無漏法種文事。從余相分之才學。讀師延公評定但這題目也。雲雲。
私雲。不共相種有共相種事。扶根塵共不共二種亙樣見。不共相種取初不共。共相種取次共歟。不共中共二邊分也。
一。正根受用二師。安慧共受用雲。護法無共用雲也。于共變者。二師共許歟。延公雲。海月海老目物見。雲雲。海月上海老時。目力物見也。余處時物不見。雲雲。他根共用事證也。海月雲名。海月雲歟。讀師雲。此事誠事。淨土宗他力本願證引之。但海老。雲雲。以上傳說分。
一。若定等力文事。以下直听聞之。讀師雲。此文沙土宗引性相決判論依他力時通途性相破事。乘彌陀本願時。一念十念往生不可疑之由。淨土宗聖教。雲雲。
一。變聲光事。
光胤申雲。聲依第八擊發暫時現事常習也。光依何緣第八前現不現。若依第六定通在之其定通力也。業力分不審也。若他有情第八識光色變時事歟。其他有情第八變何緣現不現不定。又若杖第六所變者。定通果色。何雲業果門耶。本質。第八業力法爾變之。如三種境常變何現不現不定耶。
一。光影假色見。第八緣假色耶。定通門別事也(業果門不審也。)無解評定止畢。
一。墮法處墮言事。攝義疏。
一。相分心等不能緣故事。光胤申雲。第八假令緣心時。相分心雖無實用。何第八有無實用境緣雲過耶。心法法爾相分心緣慮道理也。若有之心法體多成故也。必然法爾道理相分心緣慮事。第八僻事。
一。須彼實用別從此生事。疏生起問。可見之。延公雲。問假法出答之時無假法沙汰如何。琳舜房雲。變無為等等等假。雲雲。
一。量難測故事。讀師雲。不可知由。微細難測大異也。此文第八緣粗境證也。延公雲。行相所緣不可知亙釋。此樣不可知門別開。雲雲。
私雲。此料簡顛倒。行相所緣外。別不可開道理聞。
一。如滅定中乃至。應信為有事。延公雲。此答見雲何是識乃至行相難知之問。只行相難知分問事。第八識體道理立入問歟。光胤雲。其此問答符合。問。行相難知樣尋間。汝滅定位。不離身識習。其識行相意得雲意歟。但見疏應非是識。雲雲。延公料簡符合。應信為有信言又爾也。讀師雲。文殊講式求羅待風生者。海月事也。海月當風多也。雲雲。延公雲。講式求羅女後島鬼(女鬼歟)也。男方風待孕。雲雲。傳說也。直不聞。延公雲。共中不共出鬼等所見猛火等。初共第二不共俱所變雲。
春識房法印說樣。水外猛火相分。雲雲。讀師雲。水相分猛火相分同時變歟。初水後猛火相分前後變歟。其樣篇篇不審。雲雲。
一。變聲光等等等花色花香。雲雲。花香花色物。花開春時分事。多時暫時物類歟。
二變廢立一科法門也。不及沙汰。隨言實用有無三類境相攝不及沙汰。
右一帖第三卷初抄一帖被抄之。為令卷于別私此帖一帖沙汰畢。寫本草主自筆本第三卷初帖一帖之草子也。願以此微功為生生世世慈尊值遇唯識發文慧解開發上生內院下化有情四恩報謝之因。南無大明神令法久住如法修行速生淨剎斷妄證真。
天文五年五月十八日。
藥師寺學徒相似僧英乘
同二十五日對了胤院一交了。
論第二卷聞書第三
論第三卷聞書第一
第三十五日(自卷始至如無記法善惡俱招)
題號被讓第一卷畢。
讀師雲。初能變八段十義明中。前卷二段十門前五門明畢。今當卷始第三段明第六心所相應門。延雲。位乃至未斷于一切位寬取上。名此廣名舉讀師雲。前卷沙汰樣寬。名為顯過失尤重之義舉狹名歟。
私雲。異熟能變限七地以前義。殊不審事也。限七前已前。乃至未轉初能變外位舉歟。凡不審也。
光胤申雲。殊此。阿賴耶名舉意歟。其故。位廣舉故。名廣名出。無樣初能變識通八地濫(此限七地義意也)。又本頌初識雲志可唐捐故。別狹名舉可申歟。讀師雲。其。先本頌初識。任其名出。更無煩事也。琳舜房雲。疏舉初狹名。釋識寬體故。(雲雲)舉狹名為其由見。(雲雲)。讀師雲別狹名舉事。今道理立樣不可意得。只事。名狹故狹名舉雲。體乃至未轉取故。廣雲寬體歟。光胤申雲。以前申樣。別寬體。必狹名釋。道理。此位廣舉故。名別狹舉。頌雲意趣顯。名體寬狹委曲。凡前卷長行。阿賴耶名舉事多。但位廣舉事處無此委曲。位廣定今段。此子細狹。名舉故。疏舉狹名釋廣體故雲歟。琳雲。常與常恆與恆同意歟。讀師雲。只同意也。
延公雲。以是遍行心所攝故下疏雖復不增亦不可減等。(雲雲)。此不增不減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意得。遍行心所。余心所俱第六識等前也。其故余心所起不起不定。此五心俱起故。遍行也而第八識。五數相應。相應數不增不減。余心所樣。定俱生滅故遍行也雲意歟。讀師雲。以是遍行心所攝故。上恆與此五心所相應由子細。付其定俱生滅之故。遍行也雲意也。
讀師雲。觸謂三和。返返不審也。三和根境識也。則觸體雲事不審也。三和成觸師申。其下雲即依彼生令彼和合隨因果名三和。(雲雲)。如此煩隨因果三和申。只始觸謂觸境為性申光胤申雲。此事泛爾始論申事。誠不審也。此諸教中觸三和說。故付教說雲觸謂三和歟。
讀師雲。分別變異事。此名目論始申名目。下此訓釋不意得。光胤申雲。此名目。中邊對法等之說也。寫取教說雲分別變異。故下訓釋之歟。
讀師雲。觸謂三和。分別變異。觸謂分別。三和變異申。尤可然。(雲雲)。
讀師雲。變異者三和之功能。分別者相似義也。分者相似之意也。(雲雲)。
和雲。分去聲讀分意。分平聲讀相似意歟。可尋之。
光胤申雲。顯輪集分別者了知之義。(雲雲)遂領似當樣見。以釋論了本論。以子了父。則釋論本論義趣相似。子相似父故。以彼達此(取意)此了知義。殊別義異樣見。遂領似同也見。此樣可尋究事也。
讀師雲。百法作意先說。唯識觸先舉事。論義也。現行前後觸作意故。唯識此意也。百法舉種子位作意先說也。
延公雲。現行後。觸觸境。作意引心。尋時。先作意心心所引令趣各各所緣。後觸令觸境樣。觸前。作意後雲事不審也。光胤申雲。觸境之境總相境引心之所緣各各別相時。先觸令觸總相體。後作意令轉各各之別相故。觸前作意後。讀師雲。付延公不審今不審。觸境引心行相差別被尋歟。其。總相別相替故如光胤申不可有劬勞歟(雲雲)讀師雲。總今不審不意得。下作意心所處。至可有此不審。(雲雲)。延公雲。此先舉觸事仰出付不審也。(雲雲)。
私雲。受想思等之等。等作意等之余心所歟。
一。觸依彼生令彼和合事。讀師雲。此因果返返難思。觸依三和生。既三和合勿論歟。然又依觸和合雲事如何。長春房雲。同時因果。常以義前後申事常事也。雖然此事返返不審也。一三和觸前和合見。乍為觸因。又觸後置依觸。難意得。(雲雲)。光胤申。雲觸三和互為因果。觸依三和生。三和依觸雲事。別有何苦見耶。
一。故說為彼之說言事。讀師雲。彼者指何耶。光胤申雲。二和歟(雲雲)院主雲。上觸依彼生之彼也。光胤申。其志同事也。故說為彼之彼。上觸依彼生之彼也。觸依彼生之彼。上觸謂三和三和也。
一。說言事。論主上觸依彼生雲。彼自指說雲歟。其不審也。讀師雲。余教事說雲可爾。一行之內吾釋事說雲誠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此為彼之彼。上彼言指。說雲余教事也。以前申樣。余教觸三和說文說雲也。彼三和事。聖教說為三和雲意也。
一。勝彼識境事。讀師雲。勝言事。疏三義。委細釋之被讀上之畢。
一。分別變異性用歟業用歟事。及沙汰大都性用取。由多分評定。此事古論義歟。或性用或業用雲意歟。或性業下地也。(雲雲)。古聞書可見之。延公雲。謂根識境以來文。業用之訓釋雲樣。(雲雲)。多分評定。此事不可然。三和分別變異等之訓釋。可為性用之訓釋。(雲雲)。光胤申雲。既似唯起。以來業用之訓釋歟。(雲雲)。光胤申雲。既似唯起。以來業用之訓釋歟。(雲雲)。良善房得業雲。今段時心心所行相作業•體性•作用事可有御沙汰。(雲雲)。讀師雲。親用顯性。疏用顯業。(雲雲)。性體近作用。根付用歟。業聊出疏遠之。用歟。(雲雲)。
私雲。行相顯示取境功能作用顯他依止功能。(雲雲)。
性業二用事。不及委細沙汰止了。
一。為主勝故事。思心所于行蘊為主由。行造作之義故。讀師延公一同評定。光胤申雲。行身語等業。自當造作歟。謂邪正等即身語業之釋分明也。
一。舉此攝余事。讀師雲。思言攝余法雲事歟。又舉思顯余雲事歟。光胤申雲。謂觸生受。近而勝故。之樣以見之。上文思。為受想思為依者。且思一法舉意得。舉此攝余劬勞無用也。舉一法教琳公雲。上五蘊門說故行蘊雲歟。
一。極相鄰近事。讀師雲。觸所取可意等相。受所取順違等。差別事。古來不審事也。可意不可意。當座心□雲可意。不□意雲不可意。順違不依當座可意不可意。始終其人順違也。譬嬰兒甘毒。彼毒嬰兒食之悅故可意境也。但遂成毒故違境也。
私雲。灸治。當座。不可意也。遂順境也。
光胤申雲。古甘藥順境也。甘味可意也。(雲雲)。遂意同御談歟。延公雲。淺分可意不可意也。深見順違歟。光胤申雲。第八緣違順。但不分別順違。順違對傍根處見之也。第八受身上違順不思故。可意不可意門中容俱非相取歟。既順違門順違。可不可門取俱非故。以之可意不可意順違相異相知。(雲雲)。讀師雲。誠爾也同心也。院主雲。今樣。順違可意不可意殆相違。鄰近者難雲。可意相取邊。受又取違境故。讀師雲。相替樣申出也。大綱鄰近相似勿論也。(雲雲)。此分尚不審也。
此二別相差別事。古來大事也。今度沙汰此分也。
一。然觸自性是實非假文事。讀師雲。非即三和。則是實非假宗也。延公雲。非即三和宗。只非三和雲也。其非三和果利。遂成體觸事先置。宗立樣非三和雲也。譬有性非實量事也。是實非假成觸別體故。成六句別體量事也。故觸別體量。是實非假量也。讀師雲。此事觸別有體量沙汰也。中中不可及沙汰。
私雲。六六法中。是食攝故。能為緣故。三因。三量也。必受等性等等余二量同喻歟。等言等愛勿論也。其外事也。
此事不同文。只當座分也。
一。作意謂能警心為性事。讀師雲。驚字事。何讀。光胤申雲。讀歟(此事先年東院雲。寒夜警鶴本文(雲雲)。)讀師雲。常驚字。今義符合(雲雲)。
此事。驚。警勿論也。
一。听眾評定。曰現行可有警覺用歟。光胤申雲。先年松林院御講問(故僧正百日佛事)。之時。知足坊順真坊僧都。論舉警覺為性現行性用也。東院雲。論舉種子性用(雲雲)及爭論。
一。雜集師可有應非遍行之難。雖然先舉不異定故之難(雲雲)。讀師之說。
一。起愛為業事。讀師雲。違境起愛樣如何。光胤申雲。下能起合離非二欲故。(雲雲)。離欲時起愛。則違境取起愛也。其起愛樣。離希求。染著相故愛也。古物見。面面評定曰。著時希求。離思希求之義故。愛起不審也。更厭離之邊愛。光胤申雲。違境取時。必厭離境愛起。違境取。愛起事。違境取時起愛為果雲。假令此處厭欲住他處時。此處違境也。此時他處起愛故。違境起愛雲也。或違境取時。嫌境自身起愛也。生地岳人如愛自身也。
一。非二欲事。光胤申雲。譬機我前取合欲也。此機處押離欲也。我處取。余處。人前存。非二之欲也。(雲雲)。讀師延公同心也。
一。似因之果應皆受性事。延公雲。似因邊受性意得故。一切似因果可受。光胤申雲。于受似觸邊雲受自性意得。何一切似因可受雲耶。受體定置其上似因雲故。延公雲。此似因邊受體雲故。受體更似因外。一切似因邊可受。
一。領納屬己屬己事。一聚歡戚異由事。不及沙汰。
私雲。此事古取譬。律家樣大齊佛事入時。眾僧歡戚分。佛事入歡之。不入戚之。知事受身上屬己取之事歟。
一。施設種種名言為業事。讀師雲。尋伺粗細發言差別事。親疏二重可意得歟。想分疏。尋伺分親也。
重意雲。想取像境分齊安立故。疏名言施設由來。尋伺于意言境推度正發言。故親發也(要雲。尋伺親想疏故(雲雲)。)
一。思謂令心造作為性事。讀師雲。性業二用事。古論義也。中中一向可有略(雲雲)。
一。而時依同所緣事事。光胤申雲。瑜伽五十五。時依時等依等雲事不審也。等者等義也。等。相似齊均之義也。時依只一無有二。何雲等耶。院主雲。時依一。付能依彼時此時見置雲等歟。重意雲。付能依門雲爾也。
一。又此相應受唯是異熟等第二復次事。
光胤申雲。六識異熟。異熟。苦樂也。何雲。異熟故唯舍受耶。讀師雲。此真異熟也。
一。此識亦是惡業異熟事。讀師雲。此問。狹惡業出事如何。此問狹。既許善惡之征歟。院主雲。見疏。善業可受無記寂果。惡業所感之邊舍受難思見。讀師等雲。問。返質亦爾也。(雲雲)。
私雲。返質如何。彼師之前善惡不齊意得故。
第三十六日(自如何此識非別境等至隨所應說非謂一切)
讀師雲。互相違故。識與別境等余心所相對互相違。(雲雲)。可見疏。
讀師雲。勝解印持曾未定境。此識別未定事始印持義。任運無始緣三種境。始印可決定。又未定分。無何緣之心無勝解也。加樣時。勝解細細難起歟。又佛果未定事。何事始印持。勝解光胤申雲。佛果五心中決定心申事歟。諸佛先決之分也。未定事始決定。自元決定。
私雲。此事勝解曾未定境轉印持故。佛果難有。決定心必未定事先立決定意得事。可相替決定心歟。但決定心。必尋求心先立決定故。決定心未定邊決也。然勝解同事歟。
一。定能令心專注一境文事。一境別緣論義也。不入論義巷。凡定專注一境一境。何樣見事。不爾見道歷觀諸諦前後境別。定心轉多境勿論也。然一境別何申。凡隨時一境轉事。散心爾也。定心必一境雲事如何。推之定必轉。加行所觀境故。加行心之時境。定中緣境一境雲事歟存也。愚意如此。(雲雲)。光胤申雲。定能令心之論義。隨加行心欲觀一境相名一境。(雲雲)。此詞一境雲事。加行定中境相對一境雲事。不見。加行心前不見合定境一境作見讀師雲。其詞加行心。定中境一境。欲觀事。意得無苦見。(雲雲)。光胤申雲。常論義第八定所緣俱雖新新起能緣專注任運依。一境別緣意得。只能緣思付。定境可定事歟。然加行心前境定置。此境轉時。境設多境。能緣境分齊定故。何式隨時散心境對此雲一境歟。如此加行心前一境意得。定中境加行心。境一境也。讀師雲。只今專慶申通如何。珍樣被申。吾談其意也。(雲雲)。光胤不及申子細止畢。
私雲。讀師被申一境樣。加行心境定中境一邊一境雲樣被申。光胤申趣加行心。境定境相對一。不見。能緣心境分齊定置。此境轉思隨。境數多一境申也。定能令心論義。新新起隨加行心欲觀一境相一境雲事也。論義申豎見一境。今多境隨能緣一境雲。橫見一境目也。其義同事也。然讀師義其趣異也。讀師對加行境一作。光胤義對散心境一作也。
一。惡作等四無記性者文事。光胤申雲。有間斷故之由不審也。六識相應時。識體間斷之物。隨其間斷。第八相應。隨其不可有決斷。其不見所依識體之樣。第六識惡作等間斷。第八不可相應申。五數心所可爾。第六等俱觸等間斷故。所詮間斷事可依識體之俱觸等間斷故所詮間斷事可依識體之樣故。讀師雲。誠爾也。(雲雲)。光胤申雲。此間斷付其體。自性間斷法雲意歟。其。第六識設現起。惡作等不現起位多。是即此惡作等自性間斷法故。如此間斷法。第八相應。第八一類相續識故樣間斷。一類法不俱故。有間斷故為由歟。遍行心所。自性間斷法也。其故六識相應時。識體現起時必俱起。有心位此心所俱事。無力識體現起時。隨識體事。間斷其識體。法爾間斷法。隨其理也。此遍行心所自性。間斷。其識體起時。此五起事以可知之。故第八一類相續識法相應也。讀師同心。重申雲。睡眠睡眠位。不起。悔惡所作時事也。分位少法也。
付之。疑別境等有間斷故法取。惡作等。六識現起位。不現起事。此疑面面評定雲。上別境此由可立雖然有別由。故略之不出歟。(雲雲)。
一。定非異熟異熟真異熟。(雲雲)。非真異熟由申。五數心所同事。何定非異熟為其由耶。讀師雲。此句惡作等第八不俱由。有間斷法。非真異熟雲事也。意無起性。異善染第八相應歟。有間斷故非真異熟。為言。
私雲。上異熟性故雲。大異熟性第八。善染不定。不定四善染行等等等之。不相應雲理。不定付無起事。第八相應疑處。間斷非真異熟雲嫌之也(真異熟遍而無斷無間斷。尚難意得子細。)
一。真異熟界趣生體一向同歟。聊相替樣歟事。讀師雲。先同事也。延公雲。心所實恆遍無雜義具。趣生體歟。然又真異熟歟。光胤申雲。真異熟者。酬牽引業遍而無斷變為身器作有情依之義。曾不可通心所。酬引業義作有情依之義。趣生體宗家(樞要義燈)。及異釋。聊相替分歟(此事重可決之)。良善房得業雲。界趣生體。取心所。相從可取歟。(雲雲)。
私雲。趣生四義。真異熟四義。其義異也。如何樣相替入門歟。
以上受俱門下。釋論故實。余心所不相應由釋也。本頌外談也。此段可屬受俱門歟。隨上如何此識非別境等之下疏。當段解受俱中自下第二。(雲雲)。有間斷故定非異熟下。上來第七唯舍門訖。(雲雲)。可屬受俱門見。
一。三性門事。讀師雲。性類分時。善惡無記廢立常事也。此外善染無記雲廢立。其時有覆染污攝。無覆無記立也。今四種立。無記二種立珍樣也。有子細歟。良明房五師雲。本頌是無覆無記雲。第八性類無覆雲付寫之為開無覆無記四種立也。讀師雲。諸相應法論義時。今卷必同性故。第九卷此障但與等文取合。依義何為本哉時。第九卷為本一義。第三卷。不正義遣歟雖然唯相應門例不正。必同性故共許道理見。所詮樣會。第三卷善染無記廢立意得存也。善染無記之時。有覆不善染污一性。其廢立同性雲故第九卷不相違意得。
一。異熟若是善染污者異熟。面面難意得。(雲雲)。異熟何善染耶。余勿論相違事也。(雲雲)。
私雲。異熟第八體呼。此第八異熟。若善染雲意。無殊子細。
一。流轉還滅應不得成事(評定篇篇。)良明房五師雲。善趣第八方。流轉不可成為言。意善趣第八。其性善故。不生不善恆生善故。流轉不可成。惡趣第八方還滅不可成為言。意惡趣第八其性不善不生善恆生不善故。還滅不成光胤申雲。善趣惡趣二立。流轉還滅分不成作樣意得。善趣雲。第八善雲意歟。第八趣生體故。攝論第八善趣呼歟。狹善趣第八不可意得。惡趣言亦爾也。只第八善惡雲事。攝論雲爾歟。光胤申雲。第八善。受善燻。不可受惡燻故。流轉不可成雲意歟。然有漏善法燻可受故。人天善趣流轉猶可成。何一向流轉不成耶。惡趣流轉。可爾。其不善分。可成延公雲。業人天善。發業惑不善故。猶流轉根源不可成。根源不成流轉之果不可成意得。光胤又申雲。必不寄燻習意得。延公雲。不寄燻習此難難立。讀師雲。第八唯善。六識流轉不成雲意歟。(雲雲)。不分明。
私雲。案此事。第八唯善不生不善。苦集之流轉不成。第八唯染污不生善滅道還滅不成。為言。疏由集由苦釋流轉二字。由道由滅釋還滅二字。聊其志顯歟。此事一姿更難意得。追可沉思。
一。又此識是善染依故文事。延公雲。此文第七識染淨依似。(雲雲)。光胤申雲。此文第七識染淨依似。(雲雲)。光胤申雲。染淨依有漏無漏雜染清淨依也。此第八識果報主為染淨諸法為所依止義也。第八善染。互違故難為染淨法所依止。為言。重意雲。染淨依之染淨。雜染清淨之用也。今染淨法體性也。
一。有覆二義事。光胤申雲。覆謂染法。亙二義總句也。障聖道故者。覆聖道義也。(真理雲聖道歟。若又依他雲歟。樞要釋可見之。)又能弊心令不淨故者。又一義也。此覆心義也。意雲。其覆心令心不淨義也。可清淨物令不淨。雲覆也。重意雲。覆聖道初義雲覆月風情也。重意雲。覆聖道初義雲覆月風情也。月隱月也。無漏清淨聖道不現前過失也。次義泥穢水風情也。水濁。令心不淨過失也。此望染分依他過失歟。
不善此二義可名有覆。有別義立名。故不立有覆名(義燈釋。可見之。)
私雲。覆讀。意也覆時讀也。而自元如此有覆讀來。禪僧多此事不可然之由申(雲雲)。乍雲雖為誤自元讀來難改歟。
琳公雲。覆謂染法者。障聖道故初義意也。不可屬又能弊心之義。(雲雲)。光胤申雲。此句亙二義詞也。
一。記謂善惡有愛非愛果文事。無記二義也。面面評定曰。二義記別無殊差別歟。讀師雲。疏殊勝自體義釋時。世尊此得此果記。(雲雲)。此釋樣殊勝自體義記別當果記意歟覺。光胤申雲。初義當果記別付。當果記義。(雲雲)。次義記別因付。世尊此善惡果得物因記別給。延公。其因記意果得故雲……當果記別義落付爾猶不審光胤申雲。初義記言付果。今義記付因其趣異歟。
殊勝自體記別。疏釋之雲。世尊記此當得此果。體性如是可記別。故說名為記。(雲雲)。
一。心所相例門事。讀師雲。三師見。而隨所應說非謂一切。第四師。第四師雲事難思。例斷舍門樣。而意得事作立。分明。第四師雲事。篇篇。論義加樣事也。今加斷舍更意得。
讀師雲。初師第二師護法假敘。第三師難陀師等多人為此解。(雲雲)。
私雲。第三師攝安惠師歟。
私雲。第一師例三性之一門。鄰三性門置亦如是言故。此文相鄰次爾也。又三性門。王所相例。能被例事。
一。第二師。例自相。不可知。所緣。相應。三性五門。所緣行相二門外不可知門開。例不可知門也。不可知者所緣行相不可知既例不可知上行相門例。不審。行相者了謂了別即是行相故。心所了別行相不具足故不例也。但行相不可知方例也。王所俱行相不可知故。此界無混亂可審定。緣三種境雲例所緣門也。其所緣門申。三種境緣邊也。其所緣不可知邊。不可知例也。所緣不可知。所緣門例不取也。故論緣三種境之外。所緣行相俱不可知雲。不可知門例之。
一。論不可知門處所緣行相詞置事。所緣門行相門事歟率爾見覺。所緣邊繁重之妨。緣三種境兩重故。行相邊不例之妨。行相不例故。但此不可知樣顯詞也。不可知如何。不可知覺處。所緣行相不可知顯意也。讀師雲。不例行相門。行相了謂了別雲。頌長行了別雲故不例也。泛爾行相門雲不及了別沙汰可例。例相應門。才學也。相應門觸等相應雲。相例難義。五法相應門意得例。
私雲。頌長行常與觸作意等雲。既五法體舉。行相門了別舉事歟。例相應門不審也行相門受俱門付。可有堅例難。受俱門付論義。同學抄可見之。行相門付本疏問答。可見之。
光胤申雲。泛爾行相門。如何例耶。其行相了別故。若大方行相雲詞同故例之。假令三性門雲詞廣。其性不善善替可例歟(今三性門例同無記故。此事。)讀師雲。凡行相門。可例之勿論也。如五法相應門。今了別雲處。不例之義出來。(雲雲)。听眾連雲。如光胤申。泛爾行相。其行相姿立入。處尋出。不例雲。所緣門時所緣內見邊等。假實替申不可例歟。知如讀師御談泛爾行相雲可例。而了別雲。故不例。(雲雲)。
私雲。此事誠爾。疏此通問答。
一。第三師事。例六門也。第一師例五門外加因相門除自相•行相•受俱三門。上五門(異熟。一切種。所緣。相應。三性。以上五門也。)並不可知門加六門。疏正義無違或合為一者。正義全同合正義不為別師雲事也。若邪宗謬義假作別師。非必異說者。初二師事歟。初二師正義。不足處。正義不例門例。今此別師者第三師也。此正義正違反。初二護法假敘也。假作別師者此意歟。不沉深思。率爾向文當座暗推也。不可為定量。
一。私雲。初二師不置有義言。第三師。有義言置。第四正義。又不置有義言不符合初無有義後方言有義勝者在初之鸕謁氖φ 騫省=匝雜幸濉=暈抻幸濉A濟鞣課迨υ啤R噯縭茄暈藜蟣鴯省S紗聳αが隆H縵履芷譜院σ病5 聳χ究沙 螄唷T萍蟣鷦剖螞!#ㄔ圃疲 br />
不自在故。所燻四義中。攝論別義立之。(雲雲)。
一。應一有情有六種體事。此難六處受燻。可有六個處種子體雲難歟。又六處受燻。各生現可有六個現行第八雲難歟事。延公雲。此事古論義歟。雖有色色料簡。通種現意得樣通途歟。(雲雲)。讀師並面面評定曰。下勿一有情一剎那頃六眼識等俱時生故之難。付現行破。有六種體。先種子分歟。(雲雲)。此分治定也。
私雲。下破六眼識等。轉識付事。然有六種體。第八現行指兩重妨。但本疏文相分明種子分見論文次第亦炳然歟。
一。未見多種生一芽故事。面面評定雲。六處種共生一果。不可有未見多種生一芽故之難。同類種故。若強如此難。正義意同類共生一果事。如何意得耶。讀師雲。六個處所燻處。共生一果。若生之多種生一芽過雲也正義所燻處一故。共生一果無苦見。
光胤不審雲。未見多種生一芽故。外法事歟。讀師雲。爾也。(雲雲)。光胤雲。今此事譬取申時。谷麥等種六個處置時。生一芽事雲事歟。將又一處。谷等種一種生一芽。無共生一果之義故。強六個處置入門歟。讀師雲。六個處置入門。只共生一果事歟。
一。燻習同時勢力等故。付同類種子悉現行生事歟(但論義歟)。逢緣種生現此難如何。讀師雲。燻習同時。其分悉可逢緣雲事也。
一。六果頓生事。此三目八萬眼轉救。私雲。論文樣。六果頓生。眼等轉識見。疏即一有情有六本識。六果六本識見。
私雲。轉救付破。疏又如人二眼乃至。何必識多文肝要歟。人正根眼根一多事。眼根二可發一識雲事。又如人二眼今文。並如眾燈明各遍似一之燈釋之可見之。
一。誰言觸等亦能受燻轉救事。此轉救文段無殊沙汰。現文分也。
一。彼救非理以來能破也。
私雲。第三師例因相門雲事。遂所緣門例也。所緣門事自元正義相例也。
第三師三過。因相不目受燻持種過。所緣門因相門無差別過。本頌重言過。
後執受處後。一切種後。故雲爾也。
一。亦如是言無簡別故事。咸相例者取置事。不及沙汰。咸例申。亦如是言上門。依無簡別。咸例雲意歟。交付又亦如是者。程分齊詞例故。心所事如心王相例雲意歟。咸相例者取置可治定。其後能破樣可知歟。
私推雲。亦如是言。上門。咸相例雲意。觸等亦與觸等相應之難更不符合。第三師例相應門故。此難立已成。故咸相例者。亦如是雲詞分齊。事如心王取置歟。第三師宗義牒。心王觸相應故。觸與觸可相應難歟覺。觸等等。余心所押回。自相應雲事歟。
讀師雲。非謂一切詞。第四師伺魂歟。光胤申雲。第二師亦如是言樣申故。終結意。第四師更不被伺。其上隨所應說。二句中第四師義表說申。非謂一切返咸相例者詞也。遮第三師非表自義言歟。重雲。上咸相例者。意得樣。非謂一切意得。
前後表紙紙數五十枚在之。在判(私雲本雲)。
天文二年六月八日。于社頭墨繪屋。以自筆本。數日之間書寫之了。
南無大明神慈悲萬行菩薩。今生必得大菩提心。胤繼一去年七月十七日一寺沒落畢。此聞書一部大略失墮了。不足分可有書寫存間。此帖書初了。願者以此結緣。擬治承之再興者歟。國土安穩。上下泰平。令法久住。利益有情。臨終正念。往生淨剎。二利行願。速到不退。
晝夜各三遍。擁護修學侶。龍華三會中。必當得解脫。
天文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夜。于燈下筆功畢。此帖初二卷具自所緣行相門一札在之。為令卷于別。二卷分別。一帖而綴之了。冀以此微功。一一善願。速疾成之耳。藥師寺末葉英乘。
同二十五日對了胤院一交了。
論第三卷聞書第一
論第三卷聞書第二
第三十七日(自阿賴耶識為斷為常至諸有智者應順修學)
恆轉二字樣如現文。一類無記性義道。性堅持種堅住性之義。可為轉識可燻性義。總恆轉二義以四義具足。一無記。二堅。三可燻。四相應(雲雲)。可見疏。
一。恆遮斷。轉顯非常。
一。因滅果生非常一故事。因果簡一非我。生滅簡常非自性(雲雲)。光胤申雲。因果變異義。變異前後非一形也。此簡豎一也。橫一者。其體非多一體姿也。
一。因果法爾事。下疏雲。一切因果物非斷常故雲法爾(雲雲)。光胤申雲。假令煩惱隨煩惱等依智品簡擇力斷後永無。因果物而未來永無。然因果物非斷耶。不審。此不審法爾言可答歟。惑障法爾道理因果。非斷常物也。而依對治力被斷別段之違緣也。法爾非可斷歟。讀師雲。爾也(雲雲)。
一。暴流三喻事。讀師雲。第一喻。漂溺水體歟。別有漂溺之物歟。法處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喻水能令漂溺之物。所漂溺別樣見。水即漂溺意得。返返不審也。面面評定曰。雲論雲疏水外不出漂溺之物(雲雲)。良明五師雲。法之時第八有情別之物不可取置。有情即第八故。水外雖無漂溺法喻符合。
一。因果法爾事。延公雲。此因果種子歟。現行歟。通種現歟。凡義燈三釋也。可有沙汰。讀師雲。凡因果譬喻門之因果。種子歟現行歟事。古來尋事歟。無左右可決事(雲雲)。
一。光胤申雲。此御沙汰。此一段。堅住可燻等之義舉。恆轉二字釋。受燻持種限現行第八義也。不可及異論歟。不諸部小乘問答之時。三世因果明至其處可有御沙汰。隨義燈三釋。前因滅位之下也(雲雲)。讀師可爾被略也。
一。非常可爾非斷如何小乘難。現在位未來見遣。未來無雲難歟。現在位未來體置無此難。
一。可許非斷如何非常之返質事。光胤申雲。小乘意。三世體性實有雲爾也。但未來移現在。現在入過去藏存歟。然三世各別論。各實有。三世相對現在未來體見。各別故非常義可立。讀師雲。何申。既三世實有非常義難成(雲雲)。面面評定同心。
一。前因滅位後果即生事。院主雲。滅畢生。滅生正同時申。讀師雲。滅位後法生。故同時也。光胤申雲。小乘滅現在位定故。滅生一法見異時。大乘過去滅無滅立。生現在雲。前滅位後生位同時。讀師同心。延公雲。此因果種子歟現行歟。光胤申雲。今文出正義(雲雲)。尤例義燈三釋可有御沙汰。延公雲。義燈三釋作畢第三釋斷。第三通種現釋也。其種現種現同時之因果歟。將又種自類相生。現現現相望歟。等無間緣也。光胤申雲。付前因滅位後果即生。誰因誰果之疑舉。同時因果不符合。第三釋分明同時之因緣。不見。初二釋取合歟良明五師雲。如是因果相續如流之下疏。分明自類相生釋之(雲雲)。
私雲。前念現種因果滅位。後念現種因果生(雲雲)故。第三釋。初二合等無間緣自類相生取合。前後因果成。今正論前因滅位後果即生之分。其前後因果見。前念因同時種現因果。後念果亦同時種現因果。其前念種現因果。滅位。後念種現因果生也。重意雲。前念種現因果。望後念種現因果樣。現望同種望種也。為言。故第三釋。今因果同時種現因果雲。前念因有因果。後念果有因果事釋也。如此釋事無用。前念種現俱因。後念種現俱果取也。
一。延公雲。何假去來之去非今要須。來要也(雲雲)。
一。果既本有何待前因事。光胤申雲。大乘前因同時果置。種現因果也。若爾少乘意現在因位。未來。因果同時。不可待因雲。大乘前同時因果。如何可有返難。延公雲。果本來。未來體性實有故。然不可待因。為言。大乘同時因果時。果本來不可心得。本無今有之果也。何有返難耶。光胤申雲。法爾本來未來體性具足。不可待因雲難。其所以。若有因時。已有得果。牒計故。只因位有果雲事見。因位果因果成。大乘前事也。何無小乘返難耶。
一。無因無果既離斷常事。光胤申雲。上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雲雲)果生非斷。因滅非常雲以見之。誰因無果之邊不離斷。誰果無因之邊不離常。意得(雲雲)。讀師雲。只因果。斷常離。總無因無果。不可離斷常。總凡雲事也。誰因誰果二邊必不可相配(雲雲)。光胤申雲。凡申時。少乘委斷常離樣可承之由申。二邊相配如何。
一。所待因緣亦本有故事。光胤申雲。所待因緣亦本有故。用亦應然之。意雲。體本來。作用起待因緣。體樣常住少乘轉救。其所待因緣本來具足故。用可起成也。付之不審。所待因緣。少乘雲。體性事。所待因緣。作用申。然爭用亦應然。讀師雲。用亦應然。其故用亦應然之難。承伏。如體用治定。所待因緣寄會難。故既上用亦應然取置。所待因緣用亦應然物也。故亦本有故難也。光胤猶以執心評定。琳舜房雲。讀師御談□疏。讀上疏雲。彼救前難言•未來用體•雖皆具有•緣不合故•用不起者(雲雲)故。用亦應然少乘落伏。寄所待因緣歟。延公雲。古所待因緣。付體既本有歟。屬用亦應然歟。及沙汰事也(雲雲)。
私雲。此事誠爾也。古聞書可見之。
一。深妙離言之離言事。面面評定曰。疏如前已說者。第二卷也(雲雲)。
私雲。當座評定第二卷也。不被指處推之謂假智詮不得自相之文歟。
一。觀現在法等一段事。讀師雲。此一段既論義中中不可及沙汰。無左右難決(雲雲)。光胤申雲。今現世一念上立曾因當果。假說之因果也。如此假說置分。少乘疑實因果門誰因誰果可遁。讀師雲。難義此事也。于彌勒院此論義。講師舜良房•問者舜觀房•客春善房•遂此疑不開止畢。專慶又講問之時。為散不審尋申舜觀僧都之處。其不審遂不散止了(雲雲)。
一。契會中道事。讀師雲。疏釋樣。中言中義歟。然尤中平聲覺。光胤申雲中時中風去聲也。疏契道中字契當歟覺。樣意得。論契會中道文言繁重妨。中契二字置故。明知中第七卷申樣。非邊義•中路義。中外契會。
私雲。今疏契會樣。以理合智故(雲雲)。第七卷可見合。
第三十八日(自有余部說雖無古來至爾時便入無余涅)
以下上座部之三世也。此師色心分。色法一念之間生住滅之三時經也。心法迅速生滅之二時經也。今舉心心所為論也。此生滅二相時。法體之外無時體(異時不相應別雲。或時外道申別體時歟。)法體即時也。亦生滅俱現在習也。此師過未無體之宗也。
一。凡此師宗。一法二時•二法一時習也。論生時酬因乃至。而體是一者。一法二時明前因正滅乃至。而俱是有。二法一時釋也。前念後念相對前念因一法雲也。此前念因一念間生滅二時經也。生時酬前生。滅時引後也。一念間生滅二時經二時雲也。二時其體一故雲一法也(以上一法二時樣。)次二法一時者。前念後念雲二法也(二法。體類色心樣二法。前念後念雲二)。此前念因滅後念果生。同時故雲一時也。其前念滅者。非已滅正滅位也。已滅過去故不取之也。現在位立滅故取正滅所詮前念正滅時。後念同時生現在。前念後念芊繼。前念滅位同時後念果生故。三世相續成立也習歟。前滅後生同時置。金三世雲也。讀師雲。此師三世樣不意得(雲雲)。仍面面听眾。上件一法二時•二法一時樣申。申樣不意得(雲雲)。當座遂不領解。明日可有沙汰(雲雲)。讀師遂自領解分被申樣。此師前念生滅二時後念生現在念也(雲雲)。听眾連不審申雲。其前念滅位後念生位。同時歟。前後歟。讀師雲。前後也(雲雲)。光胤申雲。後念生位。前念已滅無歟。已滅無此師過去位習故。現在一念習宗義違(雲雲)。讀師雲。非已滅(雲雲)。遂被申樣不分明止畢。
私雲。此事讀師之說非也。日比無領解之分歟。
一。然離斷常又無前難事。私雲。故。如大乘無斷過。過去無體故。如薩婆多無常過(是一)。又鎖故。無誰因誰果之過。未來無體故。無過既本有何待前因過。
一。何容一念而有二時事。光胤申雲。一期三世見。現在間生滅二時大前後二時(若年生位。衰老滅位。)以之尋一念間。雖迅速。何不經二時耶。讀師無殊成敗。
私雲。大乘意現在一念上四相假立。一向假說之分也。實一念爭有生滅二時耶。若有之剎那非極短。此上可立極短故。極微可分二雲難。誠爾也(此事疏二)。
一。生滅相違寧同現在事。私雲。此難破一法二時歟。難二法一時歟。延公雲。此一段一向破一法二時。無二法一時之難之樣。古沙汰。但二法一時難雲料簡。光胤申雲。生滅相違寧同現在以下。至生既現有滅應現無。二法一時破文。又二相違如何體以下。一法二時破意得事如何。延公雲。樣古樣。二法一時此一段破意得樣(雲雲)。
私雲。滅若現在生應未來下疏。生滅二法。定非俱時。相違故如明暗等(雲雲)。破二法一時見。有二法俱時詞。故無余義歟。但又二相違如何體一之下生滅二法。此文二法一時破歟。時應無二難。無余義破。一法二時見。所詮一段文相相亂。難領解。率爾之間不及沉思。追可決之。何容一念而有二時。無余義破一法二時歟抑前念後念。一法前後。一法見樣。又前後果二法談樣。今二法一時雲。二法見一門也。雖然一法見事不可廢之。體相雖殊相字可有子細。只體申。相詞加。體只申時。一體見道理。相處思雲雖殊歟。延公此趣被申。
一。讀師雲。滅若現在。生應未來。同薩婆多之義加難。有故名生。無故名滅大乘實義破也。
一。又二相違如何體一事。讀師雲。又二生滅二也。此滅非已滅之滅。將滅滅義也(雲雲)。光胤申雲。付大乘可有小宗返難。大乘滅相現在立故。將滅義生相違。生位可滅義具足故(生者歸滅一向記故。)讀師雲。生位忽滅義(雲雲)。加樣申。不分明。
私雲。生滅相違事。已滅滅不見難破難立歟。
一。彼不許有阿賴耶識事。延公雲。此難聊。難歟。種子許。能持色心意得。三世之建立無不足。阿賴耶識無為由如何。光胤申雲。因果相續義。第八識不。可立故雲爾歟。琳舜房雲。雖立色心能持。無色界入無心時能持不可有能持故。
一。斷舍門事。光胤申雲。究竟舍之究竟言事。以前分舍樣聞。舍此位限。以前分舍立申究竟言如何耶。推之究竟舍別別意得。究竟舍。意雲。阿羅漢位分無能執藏義。但究竟能執藏畢事阿羅漢位也(以上究竟義也。)此位舍所執藏之賴耶名(以上舍之義也。)如此意得。不爾究竟舍同事以前可有分舍歟。讀師雲。以前舍賴耶名無也。但究竟可舍義故。阿羅漢位可舍義究竟故舍也。究竟雲舍也(雲雲)。光胤申分。一旦也。不可定量。
一。煩惱粗重事種子雲重也。
一。讀師雲。謂諸聖者斷煩惱乃至。說之為舍之文。亙三師總句也。而後二師。其以前阿羅漢立。舍位立故。此文後二師義道不足。但自元不共許義。總句不可說入故。三師共許之分說歟。讀師雲。初師阿羅漢取三乘無學位也。故阿賴耶舍位限無學位也。
一。雲何知然之問。二個問(可見疏)。決擇分說等文。答初問。集論復說以來。答後問也。
一。成阿羅漢限佛也。不說二乘。易知故略不說之(雲雲)。付之此文。二乘簡句若諸菩薩之詞也。阿羅漢如來。及言置舉之煩惱所知斷歟。
讀師雲。賴耶轉識之成不成四句事。
讀師雲。漸悟無學回心菩薩煩惱種永盡故。決擇分說之。第一師樣申覺處。即攝在此阿賴漢中雲。此無學回心菩薩。從本二乘阿羅漢攝故。通攝三乘無學果位中(疏從本說故此意也。)
私雲。決擇分不退菩薩雲不成就阿賴耶。第一師阿賴耶。不成就阿賴耶類。偏取三乘無學不取不退菩薩。會此相違。決擇分。說不退菩薩。漸悟無學回心菩薩也。決擇分今菩薩雲不退菩薩。第一師。此類菩薩故。非不成就阿賴耶識。自乘位永盡煩惱無學故。今不成就阿賴耶。故從本攝二乘無學也。
一。又不動地以上菩薩文事(私雲。漸悟無學回心菩薩。名不退菩薩地前可名不退菩薩。疏雲。即地前住•皆名不退(雲雲)。)第二師也。此師護法義也。疏護法菩薩亦假為二義于理無違(雲雲)。初二師護法義也。義理遂不違。粗相委細二門歟。
一。法 流中任運轉故事。讀師雲。法 流者何事哉。推之無相海之事歟。听眾雲。無相海者。何功德耶。讀師雲。真如歟(雲雲)。讀師後改雲。不限真如。可通理事(雲雲)。听眾雲。疏雲真俗雙運(雲雲)。通理事之樣可然(雲雲)。
一。剎那剎那轉增進故事。良時房五師雲。七地以前增進之義同事歟。讀師雲。有漏心間雜故。剎那剎那(雲雲)。
私雲。增進之樣更倍前念(雲雲)。七地已前。雖增進不可有倍倍義歟。
一。我見愛等不復執藏事。
八地以上。無漏相續故。第七我見不行。雖不斷盡煩惱種子。我見現行永不行故。舍賴耶名也。
延公雲。第二師意。漸悟無學回心。八地已上頓悟。不退菩薩可取之。七地已前地前位。攝何取之耶。
二乘無學攝取之歟(故說不成阿賴耶識者。決擇分事也。此亦說彼名阿羅漢者。第二師宗義也。)
一。第三師事。初地已上不退菩薩取阿羅漢也。
一。所有分別我見愛等不復執藏事。
私雲。我見處第七道本。古聞書見。但第七直第六。今度評定第六。第七不可然。定誤歟(雲雲)。
讀師雲。第七內我雖非永不行。第六分別我見初地永斷故。依此邊名阿羅漢舍賴耶之名歟。
一。然阿羅漢斷此識中以下文事。延公雲。此文結正義疏。而煩惱粗重究竟盡故雲。初師義出。第二師至極正義。琳舜房雲。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第二師義也。此一段初二師。舉結之歟。
第三十九日(自然第八識雖諸有情至是謂此識為因緣用)
讀師雲。然第八識。第八之體性舉詞也。良明房五師雲。賴耶不雲。雲第八此意歟。光胤申雲。第八識眾名中名歟覺(雲雲)。听眾連雲。常列眾名此名(雲雲)。
私雲。舊人十七名中。第一識•第八識舉。
緣春房雲。有情雲。不通佛果歟。
讀師雲。無垢識之名。通佛果。有情言假雲爾歟。
私雲。六十二義門申無子細。
一。心名事。讀師雲。偏舉積集一義為今心名之義。種子識舉集起義。即二名之差別以之可知。
私雲。心名釋下疏引攝論。舉積集集起二義。說此識名為心義(雲雲)。通二義見。隨今心名。心意識之心見。而心意識心通二義見。同異論義歟。但論舉積集一義上。種子識疏。今心積集一義見(追可決之。)
良明五師雲。心緣慮之法。先緣慮釋。積集集起(雲雲)。二義共必不當慮知之義。所詮此二義。正慮知表義歟。
私雲。誠此事不審也。定慮知土代心之別義積集集起釋歟。可尋之思量了別意識義也。皆以慮知之義。勿論也。思量了別慮知之用故。
良明五師雲。集起積集。色心種子集色心現行起樣可見歟。然其義不限心之義。如何。光胤申雲。今御不審之樣。所集起所積集之物柄也。自元能集起能積集之義心義故。所集起所積集之色心通。不可成難歟。
一。或名所知依事。讀師雲。所知依之所知不審也。別所知申。何子細耶。推之三性。染淨依他。修行者所應知。之法故雲所知。光胤申雲。勝義者所知歟。讀師雲爾也。
一。種子識名事。讀師雲。種子識與心名差別。如上申延公雲。種子識申。現行第八識歟。爾識言遂現行歟。讀師雲爾也。眾名現行第八名也。異種子賴耶名種子識。現行第八任持種子集起現行。故種子識雲也。重不審雲。攝用歸體立名歟。讀師雲。必攝用歸體事歟。听眾不審雲。集起之義。能遍任持之分不足也。如交只積集之義見。讀師雲。誠不審也。但雲源歟。
一。此等諸名之等字。此等在後之論義沙汰也。讀師說也。
一。或名阿賴耶事。此為所藏之論義沙汰出來。無別事。
私雲。始終為論通佛果(雲雲)。阿賴耶。名體共不通佛果。名八地舍之體。有漏遂舍之。故今劬勞寄平等性智緣執等作通無漏之義。其子細何事哉。返返古代之樣不審也。當座依有往往評定。不及申出止了。
一。此名唯在異生有學有學事。二乘聖者金剛心位。舍此名。何于有學不簡別之耶。釋家之之。略故不論之(雲雲)。此事不審也。少分分別位故。尤遮相亂可分別事也。少分殊可有相亂故。何略不說雲耶(此事當座不申出止了)。
私雲。論異生有學。疏七地已前菩薩(雲雲)。斷舍門三師立破以後故。初二師正義故。論既異生有學二位出非無學位不退菩薩雲。隨初二師義有學不退菩薩宜意得樣。二師違文言置尤巧妙。疏有學無左右七地已前狹釋。返返不審也。如今論文狹第二師限歟。(此事不申出。)
一。無垢識事。良明五師雲。他宗意。無漏第八識別立。其外真如無垢識立歟。讀師雲。第八有漏分也。無漏立無垢識歟。意他宗有為多有漏雜染意得。無漏真如建立事多歟。根本識體真如識有為識二。有為識有漏雜染位立第八識雲。無為識無漏清淨位立第九無垢識雲歟。他宗人。自宗習有為有漏取置事。御八講之時。圓龍院有為雜染之法難被申。東院御嘲。但厭離有為心符合歟。
私雲。此事第九識體之尋思抄。上人御談樣覺。
良明房雲。西天無垢識真如之計歟。證無垢識之論義樣。讀師雲。此事樣誠申習。日比不審事也。古譯經論習理事即一之自計。第八真如翻嫌之。天竺習來故如此。隨羅什三藏梵僧也。此人達真如緣起謬人者。一向天竺宗事不審也(雲雲)。
一。如來無垢識一行頌事。讀師雲。此頌真如無垢識意得。更無相違。殆界疏界者性義(雲雲)。性義當真如之義也。相應言圓鏡智俱為證歟。此事相應冥合義意得時無相違。智冥意良明房雲。相應四義相應取成事狹也。瑜伽相應雲。相義也。讀師雲。無始世來性雲性言置。古師之謬申。今界性義。以雲謬耶。光胤雲。今頌界性申謬歟。
一。阿賴耶名過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說事。評定之趣如第二卷賴耶三相段時所談(過失重最初舍內。第二故尚以不審(雲雲)。)讀師雲。異熟能變識通八地限七地二重論一義(雲雲)。光胤申雲。二重論一義意得時。過失重故最初舍故聊意得。限七地一重。過失重最初舍。一門意得故。一向限七地義最初舍位舉要須何事。良明五師雲。此中偏說事不審也。次下異熟識體菩薩將得菩提時舍雲。既異熟識舍位論。偏一向非不說之。何雲偏說耶。
私雲。此中偏說之此中。本頌歟。然下菩薩將得菩提時舍釋論文也。此事不被取入歟。但今不審行末。本頌阿羅漢位舍。異熟識舍位可申歟。其又斷舍門三師。俱阿賴耶名舍事共許不及異論。更舍異熟識雲事。一文不見歟。何為所據。可申。
光胤當座就良明房不審尋雲。此不審異熟能變二重論義意御不審歟。下菩薩將得菩提時舍通八地。一重事。上此中偏說。限七地一重。一旦可有料簡。一向限七地義。初能變識不。通八地意得。何菩提時舍阿羅漢位舍舍料簡。二重論義。一旦樣。初阿賴耶識。其舍位。阿羅漢位舍申。更異熟識舍位申。其總標異熟一切種目。斷舍門廣申。斷舍門三師段聊伺處事也。始終阿賴耶舍明之。頗勿論勿論。故菩薩將得菩提時舍。本頌斷舍門。本頌分此中偏說當其外以次眾名列。其眾名舍位論事歟。
讀師雲。菩薩將得菩提時舍事。通無間道舍•解脫道舍之二師文也。付解脫道舍將得之言不順歟。雖然舍言正舍已舍兼見。二師共舍位望菩提時將得也。二師共舍位無間道位。解脫道舍正舍雲舍無間道舍已舍雲舍也。二師同將得。延公雲。付解脫道舍無間道位舍雲正舍。日比不意得置。無間道。所棄舍法。無間道同時並俱生俱滅。何其位雲舍耶。次念解脫道。所棄舍法。前念無間道來。解脫道不來。解脫道正舍。此事返返不審(雲雲)。讀師雲。正舍無間道位所棄舍法。無間道前念來。無間道足踏入。尤可雲正舍(雲雲)。面面評定曰。事。無間道舍義。無間道前念。棄舍法申。解脫道舍師。無間道位。異熟識不舍之。何無棄舍法耶。此事勿論勿論。讀以外執心被移數刻。後菩薩將得同學抄取出被讀上之。彼第二答金剛喻定與異熟識現行俱生(雲雲)。此詞明鏡之由令一揆了。
此事讀師無領解事返返遺恨。法文迂也。無念無極。
光胤申雲。延公御不審正舍意得。自元正舍已舍雲詞約束故。無間道同時。此位來後念至舍。此正舍。解脫道位所棄舍法。前念來。當念足踏入。過去前念。此法舍見。已舍雲也。若又同時非舍。解脫道明來故。 避見。此正舍雲廢立設。解脫道正舍位雲事。更不可遮之。小乘世第一法舍異生性雲事能例也。斷惑。明 相違斷雲故。前念惑障來故。後念智品力後念不來故。後念智正斷見也。但今所棄舍。前念所棄舍法。望後念。過去故已舍雲。前念同時滅。故正舍雲也。延公雲。樣同時。爭正舍雲。舍延公雲。此事同時。正舍申事。將得菩提文。無間道舍師正義合說時。強此義施設作也可謂假說談也。其假說談。肝要無間道可舍用見雲爾也。雖然正舍意得(雲雲)。此事古如此沙汰(雲雲)。
私雲。延公申趣存分。此事古沙汰記之置物被申歟存分。
光胤不審申雲。阿賴耶名過失重故最初舍故。名舍之歟。體通八地以上故異熟識名體共將得菩提之時舍之。無垢識又名體共不舍之。若爾異熟識名體菩薩將得•無垢識名體•無有舍時雲。何雲體不雲名耶。良明五師雲。名上阿賴名之名讓不釋之歟。
一。心等通故隨義應說事(菩薩將得下疏。眾名次第舍位次第。相違答。)讀師不審雲。心等之名通諸位。故何位。隨其舍心等之名舍位可論。假令八地舍阿賴耶。心等之名可舍。以後位心等之名失。八地舍阿賴耶位心等名分也。又異熟位心等名。異熟識舍位可舍之雲。隨義應說之意歟。爾者付之不審。異熟名隨義應說意得。八地賴耶名舍時。七地已前異熟名分可舍故。光胤申雲。心等名通一切位故。何位其位位名舍。可舍之。異熟名不通諸位故。限一位舍之歟。
此事一旦申分也。讀師不審覺。私雲。隨義應說之樣疏釋芳菲也。能其樣治定之後可決之。
私雲。此下疏。或心義者等者。佛果心名。猶寄重習義釋之歟。然諸佛位中非所藏故。如何何所藏之義心名才學樣申。
一。然第八識。總有二位以下一段事。讀師此段上八段十義明畢。重總料簡段也。
私雲。總有漏位無漏位二段。二位不同事明。此二位通三乘疏。二乘第八。不可有無漏位。不審。重可審定之。漏無漏二位則因果二位。第八無漏位佛果故。前明初能變十門以。今總料簡二位望分別之樣。因位之相佛果異門不明之。相替門明之。其異門者。三性門•相應門•所緣門(以上三門)。因相門•行相門•受俱門•因果譬四門。因果二位更不異。只同事故。料簡之時不明之(受俱門別子細。仍雖不異明之。唯舍受同事恐濫因位歟。)
受俱門有別子細雲事。燈釋可見之。同學抄注之可見之。果位善性。余受可相應歟。雲藍。仍簡之。此事燈釋可見之。三對樣同學抄注之。
自果相斷舍三門。因果二位其義大異。尤可明之處不明之。此事雲疏二意。一次上眾名段明之。即阿賴耶。自相異熟識果相也(以上二門)。次阿賴耶異熟舍位明即斷舍門。疏謂自相果相及舍三門次前已說者此意也。(一義意。此義本義歟。)或一有漏位一句此三門顯(雲雲)。疏有言有漏位即顯前二及後一門者此意也。(一義。有言雲歟傍義歟。)此事能能可見之。料簡段肝要也。三性相應所緣三門一一配論文不意得之。
延公雲。人師釋。自相果門•及舍三門•次前已說•之文釋時。無垢識明論文配申樣。或名無垢識乃至。所依止故•自相門。此名唯在•如來地有•果相門。無垢識體•無有舍時等•斷舍門(雲雲)。讀師雲。無垢識體•無有舍時•不斷舍義也。斷舍門當事雖不意得。意有漏諸門當時。斷不斷異。斷舍門門也。為言。意雲。相翻相當也。如此事多。
良明房五師雲。常樂證知所觀境故事不審也。有情利欲。所度有情機根不純熟時。利益不葉事。希欲。所觀境任運自在也。可隨心何有欲耶。光胤申雲。事欲起事可爾。雖任運自在可有希欲。隨希欲任運可觀察歟。
一。無散動故事。散簡睡眠。動簡尋伺(雲雲)。
一。雲何應知此第八識以來一段事(以下五教十理以重成第八段也。)院主雲。此第八識離眼等識等問樣。第八識許置。望轉識別體有無論樣聞。讀師雲。分者。少乘教中四種賴耶說。此轉識之外別體存。故離轉識有別體雲事雲何可知問也(雲雲)。此下疏可見之。此意見。
一。教理二證大綱事。讀師雲。理證雖引經。教之外副理成理證也。任教成教證也。是一節。亦說。名言教證也。雖不說名言。說第八作用。教證也。付之理證中說第八名言。事。心名異熟名。但理證教說名言通六識名。故小乘六識意得。大乘此名雖許通六識等之義。定第八識名當分故。以理責成遂為第八名言也。故雖說名言理證也。教證引第八名言。不通余法限第八名也。少乘雖存余識之名言。大乘意。更不通轉識等。偏第八名言存故。為教說也。即下引根本識等之四部教也。(一是節)。
私雲。付此節疑。二個條。一設大乘雖存限第八名言。少乘轉識上名言存。教外以理限第八樣可責成。然遂可為理證事。是一。以上付四部教疑也。次心名第八識眾名引之。可大乘所明之心名。下持種證理證教說心名。一心名其義相替歟。如何。
私推雲。少乘何申。大乘前限第八名言說教。大乘更不及余義故。教之外不及責成之。教說分不通他。第八體義呼名故。理證第八名言。遂雖第八名。大乘之前六識處許之故。以理遂可成第八之名樣申立。可成自害。仍必以理成之。所詮心名。共許理證。集記義通。亙轉識。心名也。第八眾名引心名。積集一義限第八義也。四部教名。亦限第八名也。教說外自前不通余法。故不及立理。
次于大乘教必教證也。少乘教通教理二證。付之大乘教。何無理證耶雲不審。少乘壞正法者說雲不信之。故引大乘教為證時其教文付不致料簡。只壞正法者說。雖說第八不可信受雲故。不及以理成之。遂成大乘經佛說義畢。少乘信之故。亦不及立理。大乘之證成立也。故觀識房法印。同學抄于大乘教必教證也雲處魂。習申。此事也(雲雲)。一讀師雲。無始時來界下依下。一切法等上界上(雲雲)。重雲。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更互亦常。
一。即種子識現行第八歟。種子賴耶歟事。讀師並听眾評定之趣。遂種子治定畢。光胤申雲。即言親生言爾也(雲雲)。
一。依是緣義事。不及沙汰。此事古聞書可見之。
一。與現行法。為所依故。上謂能執持•諸法種子之由歟。又與一切法•等為依止•之由歟事。延公雲。本疏與現行法•為取依故之由見。但此故字兩重置樣。如次謂能執持•與現行法。種子識執持識。由見。此分治定了。光胤申雲。本疏總舉由來歟。延公同心。
一。謂能執受五色根故文事。延公雲。第八直為轉議為依歟。如今論文傳。不為依歟事。中古明匠及異論。專英法印。直可為依(雲雲)。勤忍房擬講直不可為依(雲雲)。
一。末那意識事(論義之事聊有其沙汰。讀師演說。)
第八理應是識性故事。此重無用也沙汰但俱有依之次明之歟之由。面面評定。
私雲。此下疏。若不爾前言末那以第八識為俱有依有不定過(雲雲)。尤有其子細歟。
一。第八為第七為不共依之外有共依之分歟事。延公被申出畢。此事依止根本識之分可取共依之由延公被申。光胤申雲。俱有依中量之時。安惠之前望第六可有第八共依由見。以才學歟。但兩重難分歟。
第四十日(自由此有者由有此識至非諸轉識有如言義)
良明房五師雲。頌有言可通二處之由。疏見。涅諸趣二處歟。如何。光胤申雲。能有所有二處疏。能有者第八識。論由有此識者此意歟。所有者諸趣涅。釋論有善惡趣•有涅證得者。此訓釋也。讀師同心也。讀師雲。此有字事。凡向彼頌時。通能有雲事無用也覺。由此有諸趣及涅證得讀。有字一向屬所有有何失耶。光胤申雲。論由有此識者。現行第八識也。故由此有者。第二句一切法等依識由牒置詞。只由此。偏依作用樣聞。識體由道理不聞。仍有字屬能有時。識體由義顯歟。由有此識論文此委曲歟。疏此意見。讀師听眾同心也。
疏又由有此識言者。頌由此有能有涅諸趣二通雲事歟。非論由有此識歟。論二處各別雲由有此識故。
光胤申雲。抑諸趣雲。論異說。雖惑業生。乃至。勝故偏說。一說。戒諸趣言。一說。此子細。上謂由有此。乃至。令諸有情流轉生死。下二說之外一說。論總三說歟。又上只總標文段。論只二說歟。延公雲。此事古御沙汰事也。讀師雲。上總標文段論二說覺。三說意得初後釋差別難分。光胤申雲。雖惑業生下疏。此解與前別(雲雲)。上段非一釋。仍與前解別雲耶。隨演秘釋此文。雖惑業生等釋。五趣狹報趣雲。前後釋通惑業苦等見。又疏上謂由有此等文段此正釋也。三釋中正釋見。讀師雲。與前解別者。以演秘釋料簡之。論前後趣雲。寬通惑等業。今此雲趣。限報趣雲事歟。凡上文段。別趣言何釋事。故先釋頌大綱段也。付之諸趣雲何料簡時。二說見光胤申雲。向論文時。如今談返返意得樣存也。但披疏時。如何樣三釋。見初後釋差別。議雖難分。趣言寬令通惑業等。初後釋同。釋樣聊異歟。
私雲。讀師料簡不意得。秘前後釋。一論前後。當段趣狹報趣。或諸趣言通能所趣。如何意得。其上此解與前別。申。與前解同者。如何可意得耶。與前解同者。或諸趣言第三釋。與第一釋同。子細歟。
延公雲。論文三說歟。二說歟事。古煩沙汰事也。此古論義。良明房五師雲。上文段此正釋也。邪正正。下料簡文段對。上文正釋論文段也。意歟。讀師听眾連同心了(私雲。此事存也。)
私雲。光胤申通。論三釋也。就其初後釋差別事。第三釋諸趣資具亦得趣名雲。資具取器界等歟。第一釋。內惑業等限不限外見。可差別歟。但疏資具雲二釋。第二釋惑業也(雲雲)。此釋聊不審也。但釋樣有差別歟。
光胤申雲。諸趣通惑等業正釋歟。結文其通結之故。讀師雲。結文只二釋合結文意得。雖無邪正無子細歟。延公雲。三釋初後釋差別申。初釋種子諸趣取。第三釋現行意得。其故。上文順流轉法(雲雲)。流轉法種子故。光胤申雲。此事僻事也。令諸有情流轉生死。正諸趣釋。順流轉法諸趣由來也。初釋諸趣體。取流轉現行也。面面同心也。
私雲。順流轉之順樣。流引對法可見之。廣可見要燈。
一。還滅還事。秘二釋。一趣向義。二舍妄歸真之義(雲雲)。延公雲。趣向義。取例申樣(雲雲)。光胤當座申雲。歸字訓見。還此訓意歟。
私雲。此古聞書。秘雲。歸真義述。返樸還淳(雲雲)。此事可尋之。
听眾不審雲。第八識可雲迷悟依歟(雲雲)。讀師雲。可雲迷悟依(雲雲)。何申事。只義分歟。光胤申雲。殆真如迷悟依申。其義顯也(雲雲)。
一。或此但說所證涅第二釋。頌證得能證得意得。光胤當座申出。其故所證得申。頌文顛例。可雲證得涅故。能證得。涅證得之詞順。良明房五師同心了。
一。俱是還滅品類攝故事。品類者正物。種類物攝時事歟。正還滅體品類雲事不審之由沙汰。光胤申雲。只所證能證還滅故意歟。
私雲。偏還•偏滅•對時。還滅雙取時。還對滅品類。滅對還品類可談歟此事歸宅之後案得了(但可見合疏疏見符合。)
一。又此頌中初句顯示此識自性無始恆有事。光胤申雲。無始時來界初句。此復次意得時。疏二釋。初釋種子識(雲雲)。即種子識者此釋也。第二釋現行第八(雲雲)。或俱現行者此釋也。或俱俱第二句現行第八故。第二句俱第一句現行雲事也。秘釋之可見之。疏界性因義故者。二釋合釋也。初釋界因意得。第二釋性意得故。
此事讀師听眾雖及色色料簡。此通治定畢。
一。第三復次事。第二句依他之依。第三句所執之依。第四句圓成依也。可見疏。
一。由攝藏諸法。等。一頌事(阿毗達磨經頌也。)本頌樣種子第八見。仍為遮此相亂。論由此本識。乃至。諸雜染法。等。雲。頌文言仿□如字。現行第八能藏義。以釋頌意也。頌文加字樣可見疏。讀師雲。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之四句論文。文言繁重。具諸種子雲外。又故能攝藏。兩重無用歟。具諸種子。即攝藏之義。
私雲。此事不審也。推之上二句。第八識德先。釋分。下二句。正三相中能藏一義。釋也。重意雲。上二句第八德用。土代也。此德三相中挾見。能藏義故。遂論四句雖歸一致。土代正義。展轉訓釋也。假令具諸種子德故受燻可申事也。取燻四義中。第一堅住性。能持習氣乃是所燻釋。以可知。故上二句土代德表歟。一旦推也。
光胤申雲。頌限能藏一義論執藏義加。正賴耶自相故。但所藏義加歟。互相攝藏之互字可知之。讀師雲。本疏故名阿賴耶句顯藏義(雲雲)。所藏義頌說歟見當座評定曰。疏二釋歟。或字置故。第二釋樣可申歟。
私雲。後見疏二釋見。前解故名阿賴耶別義不顯。上二句頌說道理名阿賴耶雲句歟。可謂結文事歟。第二解故名阿賴耶別顯藏義(雲雲)。其藏義。執藏歟所藏歟。不見。但互相攝藏引志所藏義歟。
延公雲。古此論義。
延公雲。付簡數論因果。一因多果簡歟。大方尤可簡事也。大乘種子因果各各引生方生種子義立故。讀師雲。本疏樣。只因果定一之分。遮見。
一。已入見道諸菩薩眾事。讀師雲。此文樣。地前菩薩不開演歟。凡地前菩薩。不入菩薩僧 位時。先第八識聞。修行遂到十信初門。菩薩位入。若爾狹勝者入地以去釋事不審。光胤申雲。此文先阿賴耶證解勝者出也。證解者。得直理觀證理得。第八識直能解也。此義地前也。延公雲。付之古論義。四果回心地前菩薩。勝者體取否。取者已入見道(雲雲)。簡地前見。不取者可有證解之義。
私雲。有得真現觀彼能證解之義。可類攝歟。
一。或諸菩薩皆名勝者等文事。不審雲。此文已入見道諸菩薩眾之文別釋歟。讀師雲。別釋見。光胤申雲。導初說後說。非別釋歟。勝者二重事為顯。二段明之歟。樣意得二段相違釋。初釋通。遂地前不可取歟。大不審也(雲雲)。
私雲。或諸菩薩皆名勝者。本疏生起問。無余義非相違之釋。可謂第二說盡理歟。為顯勝義二重也。隨疏初說後說之詞。勿論勿論。
讀師雲。僧 以前位。第八識聞修行入僧 。外法異生一向嫌之如何。光胤申雲。此頌勝者。一分轉依得位取歟。損力益能轉依取初歟。若以前泛爾開示。不可意得。聊得益付事也。其得益申。轉依被立益歟。
一。深蜜經頌事。讀師雲。經頌殊勝之由。古來沙汰。但殊勝之由不領解(雲雲)。
一。執持•執受•執取•之三義事。
私雲。此三義本疏二解以釋之。若望種子至取諸有故初解。或為種依持以來。第二解也。此二解論三義意得樣二說也。此二說釋樣大旨差別。故演秘問答。或為種後解牒問詞與前何別(雲雲)。此疏後解與或為種依依持等第二解如何耶。雲問也。答雲。中與前同。初後有別(雲雲)。此文意論三義疏二解。以釋之時。第二執受義釋樣。疏二解同也。初執持後執取。二解釋姿差別雲意也。秘中字。論三義第二雲中也。與前前。疏二解。對後解初解雲前也。初後二字。論三義。第一執持第三執取也。論三義內。攝論有後二義。初執持義。疏攝論有二此意也。
延公雲。本疏三釋。疏三釋中。攝論二義。疏三釋差別秘問答。中與前同。初後二釋同也(雲雲)。此事不意得(雲雲)。以外珍事也。攝論有二者。付唯識論三義事也。是一。疏無三釋。只二解也。是一。秘疏二解差別問答。中初後三字論三義付事也。以外誤也。疏二解執持執取差別也。先初解。執持種子不失義(雲雲)疏第二解。領以為境之義(雲雲)。境不失差異也。第三執取于。初解結生。相續執取(雲雲)。第二解結生攝執取(雲雲)。限結生通相結差異也。執受二解同也。
面面評定曰。限結生第二解。論亦能執取結生相結文讀樣如何。此事難義也。論文樣通相續見。
私雲。論第三執取之取。三義秘出之。一取者因義。當生五蘊之因也。依此取結生相續。故第八持當果因。作因有結生相續見。第八名執取結生相續。取之執(依主釋歟。)二第八自體依種子生名修生。第八受一期生為執取。三取者能取。第八持當生果等種故。有結生當相續執即取。持業釋。又結生四釋一潤生也。二受生時也。三合前二義。四命終心中有末心俱名結生(雲雲)可見秘。
此一段事。人人取入。僻事篇篇也。
一。不能窮底事。讀師雲。無性一分解第八識歟。窮底嫌故。延公雲。第八之姿微細體故。總雲底歟。光胤申雲。古第八底雲爾第八底二(雲雲)。無性不知第八雲不能窮底歟。
私雲。堯觀房雲。義演釋。此下余處(雲雲)。其樣全分不知之義歟(雲雲)。當上注趣歟。顯輪集第八一法。不能窮底不能通達分時。微三義。一雲性不能窮底相雲不能通達。互雖舉一邊。影略顯歟。二體不能窮底雲。用雲不能通達。三合上二義(取意可見全文。)深細二字事。無性智有漏淺故雲深。趣寂雖得無漏智生空望法粗故雲。細(雲雲)。(可見正文。)
院主雲。無性雖知第八事不知第八理。故雲不能窮底料簡歟。光胤申雲。此事誠爾也。無性遂不知第八理故。雖知事不窮底理。故雲爾。趣寂得無漏智。第八用生空理定可知之。如雲觀末那理。既知理底。故不雲不能窮底。但知用理不及體理。粗故雲不能通達歟。讀師雲。左樣寄理釋樣不見(雲雲)。讀師雲。無性有情雖復發心勤行精進雲樣。無性隨分聞第八識之樣修行歟。雖然無種姓故遂無其實。故雲不能窮底歟。延公雲。頌第二句一切種子。現行第八(雲雲)。非種子識歟。讀師雲。爾也。光胤申雲。論真實種子(雲雲)。雖雲真實。非實種子歟。不審現行無子細歟。良明房雲。真實詞誠不審也。但正種子。事新真實不可雲。現行第八雲種子故。假施設之義門歟雲亂故。雲真實因相門實義門顯歟。延公雲。現行第八此名種子。攝用歸體雲爾歟。讀師雲。攝用歸體也。
私雲。體用門能所藏。攝歸也。但攝歸見無子細。顯輪集。攝用歸體(雲雲)。
一。不審雲。生轉識波浪。正暴流喻義歟。將又恆無間斷。喻歟。讀師雲。恆無間斷喻歟。光胤申雲。殆恆無間斷之邊正喻歟。疏文左樣見。
一。凡即無性愚即趣寂事。讀師雲。論義中中不及沙汰(雲雲)。讀師雲。凡雲何義耶。光胤雲。愚言目無性樣。毛道愚夫新古譯不同也。
私雲。毛者無性一行善根義歟。又一毛善根義歟事。先年東院僧正及御沙汰歟。當座御談義無一途。後僧正勘要決之釋被送性祥房得業方(雲雲)。此事堯觀房物語。
一。甚細甚深事。甚深。疏雲不能窮解其源底故(雲雲)。甚細。謂無道真證得之。彼不證故。非不為說名不通達。不愚法聲聞亦信聞等(雲雲)。趣寂信聞之分。不遮之。大乘種姓凡聖不定姓。凡聖事論義也。
一。恐彼分別執為我事。良明房雲。懷我見者不為開示事。不限分別俱生不可開示見。此事論義也。讀師雲。懷我見。為由不為開示。懷我見之人不開示雲爾歟。
一。正量部般若□多兩樣事。讀師不出申。讀師□歟。識恩房僧都先年于松林院□被申。延雲。人人兩樣被申(雲雲)。
一。讀師雲。正量部般若□多謗大乘論中。第七識恆緣第八我法二見起。雖不說既執起。何恐執為我雲不說耶雲難。制惡見論中。遮之。第七我墮諸惡趣障生聖道之過失。則俱生之見故。若說第八。第六分別二見。起生惡趣障聖道。過失出來。何亂分別俱生難耶。為言。此事□多之難並戒日大王之請辭申樣。本疏委細也(可見之)。
一。疏安惠學徒事。顯輪集可見之。
一。故我世尊事。讀師雲。我世尊可讀。我不可讀(雲雲)。
私雲。上故我世尊正為開示之下疏。我即世尊自指稱也(雲雲)。異讀師御談歟。上下同事也。
一。如海遇風緣。等。二行頌事。(楞伽山事。顯輪集可見。讀師雲。山可讀歟。山可讀歟(雲雲)。無治定。)讀師雲。頌二行頌也。釋論文少(雲雲)。光胤申雲。頌委細故論文少歟(雲雲)。
現前作用轉事。法喻中。法諸識浪之外作用體。識浪現行七識。作用種子歟。譬喻中作用波浪之外何物耶。讀師等無殊評定。古聞書尋之。
一。境等風所擊事。光胤申雲。所擊體識浪歟第八歟事。古來尋也(古聞書可見之。)
私雲。當段疏不能擊動藏識文。分明第八見。今度見出。
光胤申雲。境等風之境。第七識境見。先第八境可取樣覺。但諸識起緣。非起第八緣。故不取第八境歟。七識境取事。七識緣第八。相分燻燻本質第八種。第八被擊起諸識浪也。付之疑。第八種子燻。第八生。第八起。諸識故。展轉七識境望第八。能擊緣取。何直第八所緣境不取哉。第八生事。所緣緣。勿論。展轉能擊緣事余義歟。依有此疑。或自境界雖非能燻。為須受用故(亦說本識)。故言境等之釋出來歟。
復言等者以下釋等言也。
一。增上七識見分事。評定篇篇。延公雲。見分言可攝自證分。能燻體故。末見分舉雲事不審也。付延公料簡光胤不審雲。見分言攝自體。見分燻邊能擊緣歟。見分燻七識種子也。第八擊雲。幾度第八種子燻邊。相分燻。見分燻七轉識波浪。所擊自體取義符合。但見分種子燻第八。置故。第八持彼種起轉識波浪見。見分燻為第八遠能擊之緣歟。讀師雲。種子燻。七轉識見分緣第八。相分現燻種子。遂第八生識浪起見。根源能緣見分。能擊緣取歟。等言等無間緣增上緣等等歟。
一。恆起諸識浪之恆言事。讀師七轉識悉恆起事。七識悉事。雲恆記歟。光胤申雲。長行恆相續轉起識浪。頌見。恆者第八識體恆起事也。恆言諸識浪屬。頌恆起中間。相續轉三字歟。
一。讀師雲。浪字去聲浪讀歟。平聲浪讀歟。延公。二樣人讀歟。讀師又雲。如濤波依水濤。上聲濤讀歟。平聲歟。延公雲。平聲也。琳公雲。東院上聲御讀。讀師同心爾也(雲雲)。
一。諸大乘經皆順無我。等。一段事。自下大二段也。初以比量成大乘經佛說。後引莊嚴成之。延公雲。諸大乘經。有法。最末句至教量攝法宗也。如增一等喻也。中間五個因。總十個比量也。前四因為宗。以許能顯示無顛倒理為因。有四個量至教量。攝為宗。五個因取。五個量也。合前四九個量也。又總中間四合為宗。以許能顯示為因一個量。總十個量也。
二三合等隨義應說(雲雲)。多重私雲。前四因其任用隨一不成。故末後因許能顯示等。前四因悉副可成。
此事論義略之。不及委細記。
一。樂大乘者因事。共因之上置自許言。此量起。此為根源。唯識比量等可意得歟。
私雲。常論義。自他共中。自因歟共因歟(雲雲)。意雲。自因歟者。無顛倒理契經攝故。自因故可有隨一不成。故置樂大乘者許之言歟雲事也。共因歟者。無顛倒理契經攝故。共因。他宗故違故。置樂大乘者許之言也。等言。
讀師雲。共因雲事。不審事也。大小共許共因雲。大乘經顯無顛倒理。小乘更不許故。何共因可申。唯識比量。共因自許雲可爾。初三攝眼所不攝。小乘許故。雖然他方佛色思。自許言置故。共許之自許尤爾也。此小乘曾不許之。何雲共因耶。可成自許自許雲事。始終之疑也。纂要據至極理他宗故違因置自許之文。非大小至極共許之因故。光胤申雲。據至極理。至極成就之道理申。事小乘雖不許之。付因自體至極理。雲共因歟。
一。勝軍比量事。聊其沙汰出來(勝軍三歸依事。可見顯輪集。)
一。勝軍號食邑論師事。可見疏。
一。四十余年。比量安立之間歟事。讀師被尋之。評定無殊成敗此事顯輪集多料簡。
一。疏注在唯識決擇釋中事。顯輪集可見。
一。又聖慈氏以七種因以下一段事。
讀師雲。七種讀歟。七種歟。詞七種申樣可讀歟。
讀師雲。慈氏補處菩薩御渡。如此劬身佛說義被成。佛出世時分御座。我佛會座。大乘經聞被仰何物成執論耶。又佛出世時分。小乘大乘經非佛說爭不審也。又佛出世。外道邪師等跡歟。外道等盛世行見。如此事都不審也。
私雲。莊嚴七種七種因。佛滅後。無著菩薩請依。逾 降說五部論。莊嚴其隨一歟。若爾佛在世之說非。又彌勒我正大乘經佛說給聞被仰。自元小聖知見不測大聖尊位故爭取信耶。
一。先不記故事。讀師雲。佛未來可怖事記中。何非佛說大乘經佛說稱壞正法事不記耶。不記明知佛說雲事。為言。此事必然之事覺。未來惡事不記之定可多。何此一事以不記為佛說之由耶。
私雲。可怖事記事。疏少釋之。可見之。
讀師雲。未來事記。分十八部出佛在世之間。小乘一味。未來小乘部分。乖諍十八部等分。其部黨。立各所依經取。其部經雲。可立宗義。由佛兼記置給歟。在世。其部經雲事。說十非經論義。正法念經正量部義。涅隨轉彼部(雲雲)。
讀師物語雲。慈氏五部論說雲事付。金剛般若八十行伽陀。無著往都率天。受慈氏流行世(雲雲)。付之不審事。無著。世親覺師子。兄弟三人。期內院往詣。三人內雖為一人。往生可告生處之由約束。覺師子早世遂無告。次世親早世。三年之後青衣天人來。吾世親也。內院詫生示無著雲何遲告示耶。答雲。四十九院一返順禮之間經三年(雲雲)。覺師子何不告耶。生外院快樂無隙不及告(雲雲)。而無著既往都率天北近慈尊。直可知舍弟生處。何如此耶。
讀師又雲。瑜伽論。彌勒菩薩說雲。不雲造。抑逾 下說法時。說法。非造歟。假令無著菩薩等此說法聞書。留歟。此事。領解。喻佛說法阿難等結集風情歟。又實慈尊記之歟。天台大師玄義。文句止觀。天台講說。章安大師聞之書留之。正天台非降筆(雲雲)。
一。師子蟲食身事。顯輪集。驢披師子皮可見輪。
一。二本俱行故事。光胤申雲。此因返返不審也。外道教本來行以之可付不定。本來俱行。佛說非佛說異意得。有何失耶。讀師無殊成敗。
歸宅之後見疏。佛滅後方造大乘。何故與汝小乘之教一時俱行(雲雲)。佛滅後造雲事。小乘佛在世小乘教爭一時俱行耶。少經本來。非滅後說。為言。如此意得聊此因立歟。
一。非余境故因事。光胤申雲。此因返返小乘不可信受歟。甚以自由之道理也。
讀師雲。生起問。疏雲。佛語何故聲聞等不信樂不聞說哉(雲雲)。付此問此因出來聊其意有歟。
私雲。此問旁不審也。如此小乘問事。不聞說耶雲問。如何佛在世之時聲聞等在會座聞大乘經見。法花經之時趣寂聲聞出歟論義也。其外不愚法聲聞說大乘信受故。此因二個量。第二量同喻事論義也。
一。應極成事故。光胤申雲。此因之樣小乘樣承諾不審事也。既大乘經佛說存程。今佛說。不許其所詮不意得。是一。抑今流布。大乘經。迦葉等之說小乘申。又今大乘經非佛說也。釋迦佛不說大乘故。迦葉等說經此外別雲事歟。是二。讀師雲。今大乘經。釋迦不說故非佛說也。此外迦葉等說大乘經。雲意歟(會後尋)。又小乘總大乘經佛說承諾事。疏生起轉救出。前三因佛說義建立故承諾歟。光胤申雲。今大乘經。佛說。承諾。總大乘經佛說事。承諾。即大乘教是佛所說其理極成因樣不審也。今大乘經佛說成極義不聞。其理極成之分。余大乘經事故。讀師雲。此事可見疏。其理極成者。今佛余佛佛智等故。釋迦可說今大乘經成極故。此因成也。
私雲。論文本疏。其理極成之分。無余義迦葉等所說大乘經。佛說承諾。極成申樣聞。此上佛智等故之比量出來歟。就中論疏樣。今大乘經迦葉等說也非。釋迦說轉救故。先流布大乘經佛說。極成歟難見。佛智等故因今佛說雲。此上事見。
院主雲。前三因成。今釋迦說大乘經事也。其前三因道理至極故承諾。則今大乘經佛說承諾歟。總事承諾也。今大乘經釋迦說事不承伏雲事難思。
讀師雲。前三因。凡大乘經佛說樣存之歟。雖然今大乘經事。不許之歟。
私雲。院主御難。今大乘經迦葉等佛說承諾時遁歟。
此事能能可尋之。顯輪是余所說不應道理引合可決之。
一。五有無有故事。莊嚴體非體合為一歟。
私雲。非體因。若無大乘因。所對聊異事。莊嚴聲聞為所對。唯識余佛為所對見。可見疏。
光胤申雲。大乘體者。智取歟。取法歟。延公雲。可取智(雲雲)。
此事。取智雲。取理行果等雲二意歟。私雲。若有大乘因事。準上注應極成故因沙汰。可知之。不及委細記。
一。六能對治故事。本疏生起詞。可見之。
讀師雲。此因常領解分(雲雲)。無殊沙汰。論義。
一。七義異文故事。本疏生起詞。
私雲。佛語三相事。可見疏。修多羅素怛覽事也。毗尼翻調伏。或翻滅。調伏三業惡義也。滅義準之可知歟。
面面評定曰。大小乘前法雲(雲雲)。以上評定。委細見疏可知之。
一。本疏以無分別為煩惱事。以外再往料簡。滿座遂不意得(雲雲)。後觀舜房注付疏被取出了。彼疏雲無字止之畢。以分別為煩惱(雲雲)。分別之處菩薩煩惱以分別男女等相為煩惱(雲雲)。光胤讀上之。面面此注領解(雲雲)。意雲。義異文事。煩惱雲。常惑障歟。以分別男女等。為菩薩煩惱(雲雲)。文任不可取義由歟。父母殺害覺不堅為堅可見顯輪集。
第四十二日(自余部經中亦蜜意說至定唯顯此阿賴耶識)
延公雲。既第八名言顯說故。雖小乘教為教證。何雲蜜意耶。蜜意何為教證耶。讀師雲。雖說第八名言。小乘此為六識分齊。猶有蜜意之分歟。光胤申雲。蜜意。雖說第八名言。自元小乘知見應說故姿顯說。仍小乘無子細六識分意得之。何非蜜意說耶。楞伽深蜜等說樣。顯了明之。何應小乘知見耶。付之。肝要此為教證幾度不審也。設雖說第八名言。小乘經所說故。小乘雲六識。大乘以此經證第八時。對小乘申理。遂可為第八旨可。成立小乘又自宗六識由爭。焉異理證耶。理證引經。其經說第八故也。文含隱者依經中理。○只同事也。教理二證之差別難思。延公雲。此事教理二證之大綱。能能可意得置歟。理證說第八名言經。持種證舉心名。異熟證舉異熟名。此豈非第八名言耶。若爾說第八名言。理證教證同事也。副理成事二證共爾也。如何可意得分也耶。讀師雲。教理二證大綱一大事也。先顯說第八名言教證(則四部教)。不說第八名言理證也。大綱可押別。就之持種證心名。異熟證異熟名。非第八名言。可意得歟。心名異熟名。六識等貫通號。更第八識眾名列名。只第八上異熟義具足。心義具足。六識含說之。其六識分。意得。大乘遂以理第八識。責成故。雲理證也。四部教顯說。第八名言。大乘前根本識。阿賴耶識之名。更余法之上貫名義。故為教證也。根本識等之名。即第八識眾名列之。故依說名言教證歟。持種證。異熟證。更第八名言說。不可申。專慶二□之年祈禱講問時。長勤房得業講師春善房法印問者。無始時來界沙汰時。教理二證之差別問答。此分齊也。良善房得業雲。理證第八名言。說意得候。通六識名也。故以理成之。遂第八名。故理證也。教證。限第八名。不通六識故。此顯說第八名言雲。取教證也。所詮共許教。教證理證說第八名言。限第八。不通六識。不同樣古跡見。讀師雲。樣古跡良善房雲。分歟。良善房雲一義。不覺(雲雲)。讀師雲。古跡。難不可有定量(雲雲)。延公雲。良善房被申樣二證差別申事歟(雲雲)。
延公雲。上座部經雲。余經引。大眾部不引經何由耶。光胤申雲。阿笈摩則經申事。阿笈摩翻教或翻傳(雲雲)。疏。化地部分別論者(說假部也)。不引經。古來不審也。听眾不審雲。上座部經。大眾部經申事。彼部依經歟。佛在世無諸部之分。不審也。讀師雲。其事也古來不審也。此事先年尋申東院處。菩提院經品廢立法花文集。私御詞。此事尋。無答也(雲雲)。推之申。上先不記故因申樣。未來可怖事被記中。十八部分事。佛記。在世其部部符合經。結集。雲爾歟。諸部分。文殊問經說出(雲雲)。爾諸部分。佛說歟。宗輪論。文珠問經。為定量歟。
私雲。佛十八部分事被記之時。諸部法門依經可立宗義樣被記歟。上座部經在世申來歟。
一。根本識名限第八由如何。小乘前六識立。假令五識第六引起。根本識。申良明五師雲。樹根睫等之喻。順第八歟。樹根常住。睫等之根。但根本識被雲分。何嫌第六耶。讀師雲。小乘不許識俱轉。故第六能引依。五識生申。光胤申雲。有分識之名亦可限第八。大乘前難申歟。為三有因事。第六識惑業勢力。第六假令有分識申。有何失耶。但恆遍二字。聊顯第八歟(唯此恆遍事也。)良明房五師雲。唯此恆遍第八識治定事也。非經文。論私詞歟。光胤雲。誠爾也。但聊為潤色歟。光胤申雲。恆遍何嫌第六耶。第六惑業通三界遍恆為三有因恆故。讀師雲。誠爾也。
讀師雲。化地部立三蘊。一念蘊。一期蘊。窮生死蘊也。可見疏。窮生死者。金剛心恆隨轉相續也。此義委細簡余法。明之。
一。說一切有部增一經中事。讀師雲。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雜阿含。此名義事被演說之(如本疏)。四阿含悉小乘經歟。解脫經阿含部。脫略歟。此事不審也。小乘經何限阿含部耶覺也。光胤申雲。論義結集四阿含界內界外二部相分見。總小經阿含部攝覺。
一。愛樂欣喜配屬三世事。讀師雲。此事無性攝論。愛總句。樂現在。欣過去。喜未來(雲雲)。世親攝論初解同之。第二解現在愛。過去樂。現欣。未來喜也。此爾也。但愛樂欣喜配屬三世時。其字義付。三世當樣更不意得。演秘般若經四十七。瑜伽九十二。引。委細釋之。一段讀上。委細講贊。
私雲。經文雲。愛法者此法起希望(雲雲)。此三世欲希望。無性總句雲可然。世親後解現在雲爾也。樂法者于此法稱贊功德(雲雲)。過去境既觸境。其樣稱贊覺也。現在當念。未來未觸境。率爾難稱贊歟。難稱贊者。其義隱歟。一向非廢其義。欣字讀歟。雲字。雲欣也。欣法者。于此法歡喜信受(雲雲)。當過去。無性解爾也。當現在世親後解爾也。皆以一分義道順由也。喜法者。于此法冀多修習(雲雲)。冀未來事也。過去現在已得之境也。冀多修習其義隱。未來未得境義。多修習義。(以上事僻事可多。早破早破。)所詮一座評定。愛欣樂喜。字付三世樣。更不意得通止了。
一。乃至未斷恆生愛著故事。面面評定曰。八地已上。無第七識愛現行。隨賴耶名。地舍畢。何金剛心。雲有愛著耶。此事難義中。難義歟(雲雲)。讀師雲。此事明事也。隱岐院申勝詮後身御渡。吾御前身之處御覽御幸花藏坊事。其時番論義。良算此事論義。對障圓用之。障圓閉口了。隱岐院對障圓仰雲。何。答申雲。諼算及(雲雲)。聯圓院御氣色人也。延公雲。此事故舜觀房僧都每日講談義。訓論沙汰。此事故良算被申。二乘金剛心也((雲雲)。物語(雲雲)。)讀師雲。誠爾也(雲雲)。光胤申雲。此事二乘金剛心。或種子申一義。種子者第七我執種子。其金剛心也。讀師雲。此推。乃至未斷第八相續位也。恆生愛著故。七地以前事也。乃至未斷恆生愛著切可意得歟。光胤申雲。此一義又(以上古聞書可見之。)
一。于余取蘊不生愛著事。讀師雲。苦處欲舍此身時。于身更不可有愛著(雲雲)。光胤雲。地獄等此身舍思。身愛著意歟。依惜。此身脫苦身。存故。此事至第六卷煩惱相應門可沙汰事(雲雲)。讀師雲。癩病之者此身厭如何可有愛著(雲雲)。
一。雖不貪著而愛我故事。光胤申雲。而愛我故處。如聞雷聲生怖畏(雲雲)。此第六識中。五蘊依身。起我斷怖畏事也。所愛著非第八能愛著第六識也。何以之證真愛著處耶。延公雲。第七內依執我。第六識起我斷怖畏。故而愛我故。展轉見真愛著處落也。光胤雲。樣重重申小。乘第七內我不許故。展轉之道理更不可信之。五欲非真愛著處。離欲人雖五欲愛著起事出間。真愛著處舉。證據更不可立。讀師雲。誠爾也(雲雲)。
延公雲。由執我故。我第七我雲程事也。何強疑展轉事耶。光胤雲。由執我故重重釋下。令六識中之詞。無子細此更第六我申。第七。其故第七我小乘。不許之故。重重不共許事出成。誰信之耶。讀師。此事誠可然難思(雲雲)。光胤後申雲。五欲非真愛著處。第六愛著依身事出。離欲人愛著依身非五欲愛著雲也。正第八愛著表申。讀師同心了。良明房誠爾也(雲雲)。
以下雖有少少評定無殊子細。大旨現文並疏料簡也。不記之。
(寫本雲)。
前後表紙迄。用紙數六十枚在之判。天文六年。五月七日漸筆功畢。願以此功備惠解開發。上生內院。慈尊奉仕。恩所拔濟之因耳。
藥師寺末葉相似僧英乘
同七月十一日對乘盛得業一交了。
(表紙里曰)。
問。小乘子細。大乘經佛滅後說雲耶。
興基自案雲。佛在世時。現佛間樣壞正法說雲。佛滅後壞正法者者說也雲歟。
重而問雲。外道教壞正法者說佛在世時。答今大乘經佛說也名。佛者說也(雲雲)。外道教佛說。大。
此一個條別紙在之間。表紙書之了。
興基自筆也。下。
論第三卷聞書第二
論第三卷聞書第三
第四十三日(自已引聖教當顯正理至故彼亦無能持種義)
良明房五師雲。之所集起之文。如現文者。集起之義見。無積集之義歟。延公雲。上眾名心名釋疏。下積集集起二義。此積集一義(雲雲)下者今持種證也。知通二義歟。光胤申雲。經文之所集起。所字置。疏二義俱所字。先所集起說。能集起不說歟。仍第八名心。初義種子。所集起雲。此所集起處。故第八名心(雲雲)第二義現行所集起。此名心其現心。第八現行勿論也。但通六識現行歟。如此。皆以所集起門說歟。何能集起門。第八種子能集起見不名心耶。是一。又讀師雲。誠皆以所集起門歟。光胤申雲。疏初義集起起。種子即體指歟。種子所生現行遠指雲起歟。讀師雲。種子即體指歟存也。
私雲。顯輪集。疏初義釋引多義。一解雲。疏樞要其意異。疏集生種子處雲所集起處。要約集生種之因處(雲雲)此集起之起字。付現歟約種子歟事歟。打任其事見。但要正文雲。又解所集種處起生法因故名為心(雲雲)起字付因。但要起非經文起歟。既雲。又解疏外義聞。
良明房雲。經文之所集起點之。所集起所。所。疏所集起處故。處時。又所言。必能集起所集起門所歟。讀師雲見。其上在處處。處書也(雲雲)
私雲。上。下。良公申樣不□字義。
私雲。總經文之所集起。積集之義。樣聞但以疏二義可意得經文。疏二義仿□。初義積集。第二義集起歟。聞。經文含積集集起二義。先可意得。經文事集起義現文顯。積集隱。之所集起者。所集起處也。可意得歟。是一。疏二義中。第二義種子能集起雲。所生現行所集起取。所集起名心。經現文□。又義道顯。初義種子所集起之物柄。第八所集起處。意得間。當座所集起處。所集起門初義釋歟申。讀師同心。但能案之。初義能集起門釋。所集起處故者。所集起之處也。依主釋。處體即能集起。意所集起之能集起處委可雲。雲所集起處也。是一。凡積集集起二義申時。積集集起。被雲物。所集起物也。故之所集起經文。二義含更無相違。集諸法種積集義。起諸法故集起義。集諸法種雲。則第八所集起。則所集起也。又眾名心。所積集故(雲雲)無子細積集義也。既雲。所積集豈非所集起耶。肝要起字事。上讀師被申樣第八起種子見。起刻種體。無相違。若爾經文之所集起。假集起一義。不可取置。若爾此經文。二義含心得無相違。
良明房雲。種子即起申付。新種能燻被生。起可申。本有種起義如何。
讀師雲。難意得(雲雲)
私雲。新種起。能燻被燻義。只第八持之。受之種子令有義也。第八不持之種子不可有見置。種第八令有也。有即起也。無不起有起配。本有種同事歟。
讀師雲。抑集起義。同學抄通六識見。種子集起現行心可亙八識故。對小乘正成第八。積集一義歟。又集起通可見歟。听眾評定無表所存人。光胤申雲。第八名心。集種子處。積集義。或種子所起故。集起義。如此二義亙心申。對小乘正責成肝要。積集一義歟。集起通轉識故。非第八不共義。證難成故。讀師雲。種子集起現行。第八處被持。現行起見。集起義證可成歟。光胤申雲。樣由來寄能持申。歸積集義也。
私雲。疏如電光等喻通三因者。三因一。有間斷故。二易脫起故。三不堅住故也。不可轉根境作意善等類別之因。有間斷故。一因。通下非可燻習等三宗量見。推之余二因可準之歟。又三因雲。上注。此外根境作意等加。四因也。道不堅住故。第四。付文次第雲爾。如電光等喻見。第四根境作意也。一有間斷故不堅住故差別事。秘問答也(總別異故歟)一根境作意。易脫故。付根境作意。易脫義故。善等付意得。易脫義故。但正量立時。只易脫起故立。如電光等喻。不可轉善等類別故。類別二字。上根境作意付可用之由。顯輪集。一善等之等。等三界有漏無漏世出世。可見疏。一上三因三宗相對立量時。或一一因以皆成立宗。一因各通三宗成也。或三因各別成(一因一宗各各成也。)或逆次成。或順次成(如論文次第。)或超間成(隔越成也。)
良師房五師雲。根境作意論義。自他身六識。疏初解互相受燻義難故。非同喻雲也。第二解體非受燻義破故。根境作意因。不恆義見。自地身六識同喻也。付之第二解意。六識同喻時。何自他身六識見分取同喻耶。只如六識取自他身不申可爾。其故互相燻之時。俱時受燻故。自他六識相對有其詮。體非受燻義破時。不恆義故。只六識處緣。間斷不恆義取故。自他相對大無用也。只六識雲。光胤申雲。自他不相對。只如六識者。宗喻一物之過。宗成六識非可燻習等義。喻六識非可燻習故。故自他相對如非可燻習。六識非可燻習立也(宗非可燻。自六識。他六識。各各事也。同喻。自六識望他六識非可燻事也。)良明房雲。第二解不恆義取故。自他相對不意得(雲雲)再三執心。光胤申雲。不恆義取。因事也。故喻因同品分。自他身六識各各不恆義取。今自他相對取本宗宗同品事也。讀師雲。良公不審不意得。宗成分喻不審也。
一。此識一類恆無間斷。乃至。所說心義事顯正義文也。
私雲。一類一恆無間斷一堅住一合三因歟。可燻。契當彼經所說心義。二個宗法也。但所說心義正宗法立量事。重可案之。可見疏。所說心義宗法也。雲事疏。違經二宗舉中也。其外下違理。若不許有能持種心。始持種舉以上違經持種之宗顯顯也疏。如此違理。可燻所說心義宗。又顯歟。疏各舉勝義互舉不足(雲雲)此意也。
一。抑上違經二宗舉。持種不舉。勝義雲意得。此持種證。經文打任持種順。持種殆勝義申事也。之所集起積集義。持種通途。推之苣勝喻可燻喻非持種喻。以喻見之可燻義勝歟。故疏法闕無持種(雲雲)法闕者闕同法歟。同喻歟。但顯輪集。若取持種為宗。喻可取瓶等(雲雲)此下違理。遂上違經。持種宗法雲爾歟。
一。苣勝恆無間斷事。古來尋歟。可見聞書。評定曰。苣勝其物程。無間斷也(雲雲)讀師同心。
私雲。恆無間斷之恆義。苣勝上。疏雲此非極成喻。亦非無間。故從生至滅。一期無間。少同第八。得以為喻可言極成(雲雲)□評定之趣歟。
一。上破他量因。顯自量因翻對事。一類翻善等類別。恆無間斷。翻有間斷故。堅住翻不堅住。根境作意無同喻。故不成量。疏初解意歟。仍無翻詞疏初意。或一類之言。兼翻歟(疏後意也。可見疏一段。)上有間斷故不雲恆非恆間斷故也。下無間斷雲恆恆無間斷故也。
延公雲。非但違經亦違正理事。古大煩沙汰事也。其沙汰者。違經則理證。此外又違理雲事難思。理證雲。引經少宗義違。彼經責。遂無第八此義不可成征詰。理證大綱也。違理雲違經也。違經又違理也。何二重申耶。此事難義。故異義。或違經者。上教證經指也。或違經能證。違理所詮也。光胤申雲。上教證指雲事難思。若不許有能持種心雲違經也。豈上教證悉持種教耶。總教證。如此凡違經雲分教證混故以正理責成也違。經分教證爾也。理證笠雲加正理責成故也。加正理申。違經外不可意得歟。讀師雲。誠爾也。
一。讀師雲。唐捐其功。斷得果功雲也。無燻習義斷得之果不唐捐雲事也。此分治定歟。
一。執自然生事。疏自然為因之計(雲雲)既無因種。無因自然。何雲自然為因耶。延公不審。古不審也。延公雲。此事自然之外。不許余因故。自然為因同歟。疏無余因故此意歟(雲雲)此事古曾通推。
私雲。自然為因計。種子因不立。自然為因申。既無因種。同自然為因計。不許種子因故雲意歟。延公申遂此志歟。
一。延公雲。非心性故之因不審也。心性物。受燻持種。自許義也。少乘不許之。然只非心性故遮計因歟。光胤申雲。色不相應非受燻持種義為成。遮量立故。聲光等心性。而不受內法燻。不持種故。以此因喻。非受燻持種立。量成立歟。今非心性故雲。第八受燻持種成時。心性成。又以遮義為因事。不可求證據于余處。破經部色法受燻量。以非第八識故。為因讀師同心了。
私雲。內法所燻內法。簡苡勝等外法燻也。又豈能持種一宗法也。
一。又彼離識無實自性事。讀師雲。龜毛等不離識有自性物申歟。申。都無故。色不相應不離識有自性物也。仍實歟。但離識無實自性事。龜毛色不相應同事故。為喻也。延公雲。色不相應不立量。前已數遮者。所燻四義明處指歟(雲雲)讀師同心了。
私雲。離字實字肝要也。
一。轉識相應諸心所法等文事下。第三遮心所也。
私雲。以四因成二宗法。隨所應八個量歟。此中前二因。舉如識同喻。後二因喻。略不舉之。上如電光等取。
一。有說六識無始時來以下一段事。自下破識類受燻義也。讀師雲。抑識類者何物耶。識部類雲事歟。此識類生滅歟。又三性門同事識歟。不審事也。先宗計樣委細明之。其領解。宗計之樣不分明。先年訓論之時。都不分明止了。
私雲。義燈中。識類性類。本計無性習歟。又生滅法習歟。本疏識剎那滅識上假立一類不變。無別前後。識類是一(雲雲)此文識類無剎那滅義樣見。顯輪集輪義。引無性釋。二剎那同一識類者。了別類。前念後念同識類也。前念後念二剎那。了別義相似故。雲類同歟(演秘雲。類者相似義也雲雲。)一剎那類者。識體剎那邊類也(披顯輪集可決之。卒爾間不及沉思。文言仿□難辨。)
一。疏識家之流。或無常流者。初同分。後四相。顯輪集征義申。守千詳之。遂歸識類。不相應持種雲師無之故(雲雲)
所詮識類剎那剎那生滅歟否事。不分明(大旨剎那滅見。)
一。假實之間。假也。本計計歟。本疏實邊。設征故也(雲雲)
一。相續耶事事。義燈本計相續許。不雲間斷。下又無心位此類定無。以理逼也。非本計(雲雲)
一。則同外道事。讀師雲。同異性相光胤申雲。根法類同之義。述下文。總別類建立樣。似同異性。
一。許類是假便無勝用事。假故無勝用。何為二因耶。延公不審。光胤申雲。古不審也(雲雲)
一。內法實種之內法。簡麻衣等之餐法持歟(雲雲)
一。琳舜房雲。麻衣假持故簡之。故實言簡歟(雲雲)光胤申雲。內言外種持簡歟。實言假簡歟(雲雲)
一。若是善惡應不受燻事。同學抄論義。光胤申雲。第二卷。所燻四義中堅住性義。能持習氣乃是所燻雲。持種故受燻成。次上論文。受燻持種。如黑甘吉祥可隨逐見。而佛果持種受燻。讀師雲。持種寬受燻故。以持種成受燻歟。
一。若是無記。乃至。此類應斷者。一難。此上轉救善惡之時前無記類不間斷者。此非事善惡。乃至。別事性故之難。法同分同異句等樣如本疏。類總別類不立歟推。疏同分總類同異總類雲故。此上轉救。法同分無記識。通三性故。此類爾也者。此上又無心位乃至。持種受燻難。
私雲。無心位類同斷雲事。本計申。又阿羅漢文事。自下第四征類同中凡聖類同。次根法類同也。
一。凡聖類同事。同學抄論義。其沙汰出來。光胤申雲。凡夫位識類有漏性定故。其識類至聖位受燻。聖者可成凡夫雲難可爾。凡夫可成聖雲難不意得。凡夫位類識有漏故。讀師被存氣。
光胤申雲。第八識例難事。同學抄趣猶以不意得。假令種子第八識望體用申。第八體種用也。識類望能燻能燻識攝事也。雖然有漏第八雖受無漏種子燻。聖者不成凡夫。此事如何。讀師雲。無漏種子望第八。體用沙汰也(雲雲)
一。又眼等根以來事。自下根法類同計也。私雲。疏二釋。初釋眼等根及所余法望眼等識時。根同法同二邊。
一。根同也。眼識等名意根故。二法邊同也。所余法眼識等法義通故。第二釋信等余法眼等根相對根類同也。次眼等根非根法相對法類同也。二釋中初釋順論文歟。與字所余法眼等識中間置故。光胤申雲。根法類同。彼師本計申分歟。押識類同申上。此類同可受燻雲事歟。
私雲。無殊評定止了。此事。疏然汝不許違自宗故(雲雲)論然汝不許(雲雲)本計勿論歟。但古沙汰。
一。此下段互相燻之詞。識類受燻。互不意得。隨演秘問答。答之異釋。一互字如父子相生雲。不許互相燻。或互字前後相對互意得。二實識類互相燻許(雲雲)是一。
一。自他相對互相燻事。秘次文問答。答意許之。一以識類受燻雲計。押根法類同可受燻雲事。秘問答答意。類者相似義故。識根法。余根法。相似故可識類責。付此難也。此樣詮相似義識類雲歟。
一。又六識身若事若類事。自下識事類前後相燻破也。私雲。此一段。經部譬喻師破(雲雲)譬喻師。本經部鳩摩羅多造結 論廣說譬喻(雲雲)此經部雲。室利雲羅多造經部毗婆沙。正理上座部也(雲雲)疏前燻後。不言類。唯取識。是譬喻師也(雲雲)如疏者經部中二師也。本經部不立識類。只識前後相燻許歟。光胤申雲。此下譬喻師出事不審也。譬喻師色心互持之計。下亦不應執色心展轉之下出。
一。光胤不審申雲。抑識類前後相燻。又六識身若事若類以來破歟。上識類受燻之計破之歟。又阿羅漢(等)論文釋下秘問答。識類前後燻分明見。但論疏左樣。不見。前後詞。論又六識身以來。疏又六識身下。上來事類俱時被破。乃至。今破雲前念等(雲雲)論疏秘相違古來沙汰也(雲雲)延公雲。余義又六識身。前後燻義破。秘下生起詞歟。私雲。此事古聞書可見。
古聞書雲。上識類前後燻破。下事類前後燻破(雲雲)追可決之。疏秘相違以之可會之歟。
一。又六識身若事若類以來。事類前後燻(並)識燻類。類燻識。識燻識。類燻類。總遮之。雲非互相燻(雲雲)
第四十四日(自有執色心自類無間至彼心即是此第八識)
听眾不審雲。此師義與大乘等無間緣如何異耶。光胤申雲。等無間緣疏緣也。彼師前念色心為後念因習。大乘親因緣當。可相替等無間緣。可謂自類相生因緣事歟。
私雲。此師二十師上座部也。無性攝論雲經部。上座部中經為定量者。故雲經部。可見疏。
一。故前所說為證不成事。光胤申雲。故先所說者集起心經事歟。若爾此師集起心經。吾申前後種之因果說。意得歟。經文。一分前為後種之樣不見。其上此師不立別種子只前後念相對因果建立。集起心經諸法種子集起名心(雲雲)宗計樣經文乖角。異上經部識類等受燻持種義。彼種子許。今上座部義更經文符合。明知。吾立前為後種因果故。汝大乘第八識不成雲事。雲為證不成也隨疏。因義既成故先所說證。第八識有不成(雲雲)若依之爾者。理證大綱。今所引經互立道理。入吾宗會之。或為證也。若今經押不論之。別立前為後種義大乘第八識諸法因果成申。集起心經。第八識心說承諾歟。申覺也。又背理證大綱。讀師雲。集起心經押。立前為後種義。大乘第八識不成雲意歟。背理證大綱雲事。樣。下清辨義。事次載破之。上座部因果次明。對第八識因果。破之。必悉經文所說論取置。集起心經文第八識不可承諾。
私雲。不承諾經文。如何會。下然經說心為種子者勢用強故文。會通也。此文不限薩婆多。寬通上諸部歟。
一。無燻習故事。光胤申雲。假令善惡無記心相續時。先時無記心起時。燻種子。後念亦無記心現起時。其種生。不燻置種。後念無記心何為因耶雲意歟。若爾曾無記心種子燻故。後念無記心位。其種相續可為因雲意根。無燻習故意得。同時因果雲難歟。
加樣不審所存。疏有後種子前可生後。既無燻習何得為因(雲雲)前後因果許。無燻習邊難見。申也。
讀師雲。其。只不燻種子。後念種。曾種子燻。後念因後念生。無燻習故。此義不成雲事歟。延公雲。只種子後念因不可成雲也。
私雲。無性攝論。二念不俱有故不得燻習(雲雲)前後二念俱有。能燻所燻和合可許燻習。不爾故。不許燻習。無燻習不可有種子。無種子後念不可生雲意見。疏量作法可意得無燻習故。讀師延公被申樣符合歟。
一。又間斷者。乃至。為後種故事。同學抄二乘無學論義也。論義之沙汰少及評定。不過一問答分齊。仍不記之。
一。亦不應執色心展轉文事。光胤申雲。此文上座部轉救歟。或經部諸師助上座被難設救。疏二意也。經部諸師救也雲樣本義(見可見疏)付之又六識身若事若類之下。出譬喻師。此下譬喻師義雲詞事不審也。此色心互持之計述。無子細。色心互持譬喻師(本經部也)義雲事勿論也。
光胤後申雲。經部諸師救。此譬喻師諸師中歟。付之。諸師。本經部外立此義歟。不審也。讀師同心畢。
私雲。本經部色心互持。前後互持存歟覺。今下疏恐無心時心斷故。色中有心等種。無色時色斷故。心中有色等種(雲雲)色心俱時時持種意得。
一。有說三世諸法皆有因果感赴事。薩婆多義也三世實有故。因果能成何必尋別識體。亦言燻習耶。為言。
一。然經說心為種子者事。私雲。何勞執有。能持種識。雙非上諸部及大乘義(雲雲)可見疏。
此文不限薩婆多。諸部通會經也。上座部集起心經會事。以之可知之。故上座部此經不說第八。只說心用。色雖有因用。心用強故。經雲心也會歟。故上故先所說為證不成。此經第八識說雲證不成雲意也。
一。非常無為非現在二故事。有物二。無為有為現在也。去來二俱有。為言。
一。又無作用不可執為因緣性故事。讀師雲。去來世非因緣性雲量事。未來因小乘。未來果也。本計事。何未來有法兼。雲其去來世非因緣性耶。
光胤申雲。未來遂過現來因緣物。雲爾歟。非因緣性之性言。總未來體性因緣性立量見。正付作用施用時。因果之樣。土代因緣體性歟否事量立歟。其因緣體性。作用出知故。因以無取果用故(雲雲)
一。未來總無取果用歟事。光胤申雲。能為彼種故名取果(雲雲)未來至生藏依取果用(雲雲)未來取果可申歟。一旦不審也(不可為定量)讀師雲。現在法未來令至生相位取果雲。現在因用。未來果至生相分也。延公雲。未來法至生相位現在位引申。又取果用未來歟。光胤申雲。明相喻取樣。覺但此事歟。
一。遣相空理事。面面評定。或評定無相真理歟。讀師雲。依他圓成空。俱遣相空理空取(雲雲)光胤申雲。此空雲教說空也。教空說。遍計分。清辨執此空文。依圓皆空也雲意也。疏彼執此文為正解故分明也。讀師雲。吾申此意也(雲雲)
一。彼特違害特字。點本。諸本爾也。先特殊義讀不審也。導本訓可尋之論注之。光胤申雲。清辨諸法皆空申。十理證經。諸法第八識體有。皆以違經過。持種證別出之破事不審也。有子細耶。院主雲。特字讀。殊義。殊訓。今不審事(雲雲)光胤申雲。別而特字付不審非。總十理證中。持種證清辨計出事不審也。讀師雲。染淨因果撥無義故。染淨因果建立今經當違。今證出此計破之歟。
私雲此事誠爾也(古申樣申歟)余證違義顯。此樣特字殊義取無相違。余證第八識有許。違皆空宗義雖勿論。此證詮。諸法染淨。今此諸法因果廣建立故。別此證下出之。
一。染淨因果皆執非實事。光胤申雲。此非實撥無義歟。讀師雲。撥無義也。光胤申雲。下但執非實故。因果法體撥無義歟。
讀師雲。爾也。光胤申雲。下但執非實故。非撥無義歟。其故上皆執非實付轉救。我世諦不雲無。但言非實。付之重外道毀謗等(雲雲)隨疏外道現所見許法體有存。因果道理不許故。汝世諦法有許。非實雲。同外道計雲意也(疏文此旨分明也。)延公同心。但讀師雲。外道現所見分有也。其體實無也存故。現見不謂全無雲。全無雲但執非實故歟(雲雲)讀師雲。抑清辨撥無執見之前。萬差諸法悉不現。皆以無歟。不審也。增益執見前如幻法實有。損減執前翻之無歟覺也。
私雲。清辨既世諦諸法有(雲雲)此現見之分雲世諦歟。皆空雲悟情談門玄旨也。正非安立真空觀解前。皆空。清辨申。凡外道雖起撥無執。現見之分有存外道悟前申。
一。光胤申雲。清辨立多重勝義歟。論義也。清辨妄有真無申。妄有之談。護法遍計所執意得樣。讀師雲誠爾也。
一。異熟證事。讀師雲。有異熟心善惡業感事。此經文樣。別真異熟曾不見。異熟業感事。常六識分意得順歟。又雲經文雲異熟心不雲識。以之異熟證異熟。第八識眾名中異熟識雲事可知之。
一。謂眼等識有間斷故等文事。此一段總破別破二段。謂眼等識乃至無斯此事。總破也。眼等六識業所感者以來。別破也。總破釋疏。以二因立二比量(雲雲)光胤申雲。斷已更續有間斷故因以。六轉識業所感非真異熟宗成。是一個量也。以非一切時是業果故成。六識非真異熟成是一量。以二因成二比量此事歟。讀師雲。有間斷故。非一切時是業果故。二因也斷已更續。則有間斷故同事也間斷。又可續法付事也。此後永不可起法。間斷不可雲。中間斷雲間斷故。依之斷已更續有間斷故別因雲事不可然(雲雲)光胤申雲。論既有間斷故之外。斷已更續出疏斷已更續故有時間斷故雲。二故字置聊別因歟。讀師雲。論斷已更續。上有間斷故重訓釋也。有間斷故。別因不可意得。立量。異熟不應斷已更續上文釋下出之。異熟不應文釋下無立量。以之可知之。光胤申雲。異熟不應斷已更續。總破段也。故文別牒。總破一段故。上文釋段下文取舉立量歟。讀師雲。所詮今樣被意得。異熟不應斷已更續。立量作法。下別破差別。可被存哉。更無差別也。故眼等六識業所感者別破釋下疏。出別破立量。故知前破但是總破(雲雲)此意前總破謂眼等識有間斷釋下。二個量立。六轉識業所感者非真異熟量。真實別破量故上。上一向總破故。六轉識非真異熟量。今別破段立量。六識業所感者非真異熟。雲意也以之可意得(雲雲)讀師被申趣爾也。斷已更續。有間斷故同事歟。存也。所詮總破之段。別破量立不可然。故上段總破也雲也。故知前破但是總破者此意也。良明房五師雲。疏又彼識中業所感者等者。別破量上。非真異熟立。是異熟所生立。雲事歟(雲雲)
私雲。論是異熟生非真異熟個法宗立歟。
一。身器離身理非有故事。私雲。作有情依分。身器之處。其身器離。心不可得故。歸第八歟聞。但疏非身器色法能作有情依。乃至。假者依此識而建立故(雲雲)作有情依之儀。第八之處直見。可見疏。
諸轉識等非恆有故事。恆有言。上恆續有差異歟否事。古沙汰。又身器離身理非有故。對諸部。不相應法無實體故。對薩婆多。諸轉識等。對經部。或總對三節事。可見疏。
一。身受證事。讀師雲。此執受證。異熟證出事。古來不審也。但第八識。真異熟不間斷之由。申出歟。
私雲。若無此心誰變身器。文事起歟。讀師雲。無思慮時不限無心。有心位可有此時。對有別思慮之別故或禪僧(得不僧)出坊入山坐禪入定。弟子往不見。深雪。其中雪高處。此僧也。坐禪之間雪觸身不知(雲雲)院主雲。佛地院侍法師。棋打時人來頭。遂不知(雲雲)讀師雲。有別思慮。此等風情歟。
一。光胤申雲。身識現起觸違順境時。身識並五俱意苦樂覺受申。第八識根執持故。時。六識。苦樂覺也。故身識五俱意識。違順境緣時。覺受生樣。第八。身受義不可成責成事歟。但正五識意識觸此境時。第八。身識等依止根故。根違順事。識。如此申。依之六識現起。違順境來。損益身根。後時六識現起時。先觸違順事。今六識覺受生。樣以前此境定中領第八識成也。付之不審。定中雖無能領受第八。違順境觸根故。後時有苦樂事申。第八不可有能執受。無能執受身識覺受不可成。可責成歟。然遂只第八能執受雲道理肝要故。必定中或無心位身識時舉為何。遂證成別身識等有無。第八能執受落付故。延公雲。此不審事古論義也。身受證限無身識位歟。通有身識位歟題也。可依其左右(雲雲)私雲。此事誠論義之由古聞書。
一。執受證身受差別事。執受證。第八不可有能執受雲證歟。身受證者。第八後時適悅勞損。雲證也。論彼位如何有此身受(雲雲)第八。不可有定中身受雲證歟。今度大旨此分治定歟。古聞書可見之。良明房雲。身受之受。身之所受非謂受數(雲雲)執受之受。受數之受歟。若爾可有差別(雲雲)此事不審定。
一。如許起彼時事。少乘六識異熟心起時真異熟也。許為同喻。疏如汝自許者此意也。或吾又汝宗。六識業所感心起真異熟習許分為同喻。或我許汝宗等文此意也(一旦推也)或亦推此文意雲。我汝六識異熟心起雲位。真異熟心雲故雲同喻歟。此推不甘心。可見疏一段。
第四十五日(自又契經說有情流轉至彼心即是此第八識)
延公雲。界趣生同事存。隨常界趣生之體申。不可有別子細歟覺處。演秘問答見。界通三性情非情。趣生限有情異熟無記見。此申趣生體界之體不可申歟。讀師雲。界趣生之體常申。只同事歟。演秘問答不審也。凡物眷屬自性體。趣生自性雲第八也。眷屬雲可通情非情器界等歟。界亦自性助伴。界體雲何不取第八耶。界通情非情者。無色界非情界。可意得耶。良明房雲。界趣生三字。趣者取蘊之取歟。煩惱事歟。可限有情(雲雲)
此事歟。趣取文字。
良明房雲。生常四生。有情限事勿論歟。界義義耶境界雲時。境義也。界因義(雲雲)延公雲。趣數取趣趣歟。可限有情(雲雲)光胤申雲。如讀師御談。今廢立界趣生大略同事歟。但秘釋誠子細。此總事歟。界者縛義也(如亦非男攝之下疏。)
一。非異熟法事。此下簡別二簡。總簡樣事。光胤申雲。總簡者體簡歟。意雲。第八真異熟取。其外法悉非真異熟法簡也。若無此簡者。趣生體異熟法也。以何知之耶。四義不立異熟義故。明知無雜義下。豫此委曲存。簡法時。總簡以顯真異熟體也。總簡者。真異熟外法。非真異熟簡故。不謂雜不雜。只簡非異熟體也。至別簡加行善染污無記心長養等流也。此正雜起法立。以無雜義簡之也。故總簡體分也。不及無雜義歟。別簡正無雜義簡也。良明房雲總簡簡雜起法見。秘種類言之。乃至。趣生法故(雲雲)光胤雲。總簡正雖簡體。非異熟法廣舉。其中別簡時簡。加行善等。總簡之下顯雜起之義也。正實趣生外種類有雜起雲也。正別簡之時事歟。光胤申雲。若無總簡廣非異熟法。不可雲。只加行善染污無記等雲。下三義簡時。樣其法別別舉之。而。雲非異熟法。此委曲也。延公雲。總簡四義中無雜義下簡之子細何事。尤別總簡四義簡外。光胤申雲。自元限四義不立異熟義故。四義下總簡也。四義中無雜義簡最前故。此義下歟。良明房五師雲。別簡下簡生得善。又恆義下簡之何光胤雲。其不審。生得善雲同學抄論義。讀師雲。抑無雜義下別簡。簡生得善被存歟。以外也。此第二(遍義所遮)第三(恆義所遮)第四(實義所遮)此三義所簡法舉下簡生得善。乃至。不相應行已雲也。非異熟法泛爾申下三義所遮。此下簡歟相亂故。為止濫舉之。三義外加行善等非異熟法。正無雜義所遮釋也。今此中。乃至。趣生法故者此意也(雲雲)
私雲。第七識非共有故不舉之(雲雲)非共有者。共許雲事歟。
一。諸異熟色及五識中文事。無色界者。舉全無之處。分無可通余地(雲雲)
諸生得善及意識中文事。此下生得善論義。光胤申雲。此義下。別遍無雜二義具樣申有所存耶。第二遮不遍趣生雲。不雲具無雜。第四遮無此詞。第三遮處雲雖遍趣生起無雜亂如何。
私雲。此事然此說所有者影顯前後等(雲雲)私雲。第四遮無立量已成故(雲雲)
一。此心若無生無色界文事。讀師雲。生無色界時。無報色故。起善等心。不起異熟心時。趣生闕。報色報心故。
一。設許趣生攝諸有漏文事。讀師雲。若救上難。善等心趣生取申。假令起無漏心時。無漏必定非趣生故可事闕。為言。
一。勿有前過之前過。四義闕過也。及有此失此失。生無色後趣生闕過也。疏此識最後失(雲雲)最後者。無色界起無漏心後。趣生絕故。雲最後歟。
一。亦非界攝文事。此下秘界通情非情雲問答。此問答。界言事。趣生事無沙汰。但趣生狹。自顯。界者系縛義故。煩惱縛情非情器界等亙縛之故雲爾歟。
一。正實趣生正實二字事。光胤申雲。正真異熟真義歟。實四義中實義歟。讀師雲。不可當四義中實歟。琳舜房雲。此實非四義實。本疏簡假趣生(雲雲)經論中煩惱等假說趣生。是假趣生也。正實實簡之(雲雲)讀師雲。實有信實有無俱實(雲雲)法體實。只有有。無無。實也。此事歟。
光胤申雲。諦實門實歟。假趣生者。大乘前假施設。煩惱等雲趣生事。今真異熟。非假施趣生雲事歟。四義中實讀師雲。爾也。
一。執受證事。讀師雲。五根有執受雲。能執受第八有義也。有者持義也。吾二親持世間申事。此事也。非能所持之義歟。
一。唯現在世事。薩婆多三世實有計。現在有執受。過未無執受習。大少共許歟。
一。此言意顯事(執受五因同學抄論義也)二釋如常。讀師雲。疏此文簡言濫(雲雲)尤有子細。能執受非轉識。不具五義故。可申。眼等轉識。無如是義此意也。但能執受心唯異熟心。不可申。佛果第八能執受故。若先業所引非善染等為執受義。佛果第八非能執受過雲此意歟(雲雲)光胤申雲。唯異熟心雲不雲有執受心此意歟(雲雲)
私雲。此事能案。唯異熟心申。言濫不恐。唯有執受心不可申歟。
一。謂諸轉識現緣起故。等。一段事。自下破異計。有五個量(雲雲)
五個量者。
(第一對先業所引)現緣起故一(第二對非善染等)非業引故。(一。第三對一類。)非一類故(一。第四對能遍所遍。)非遍依故(一。第五對相續。)不相續故一。
光胤申雲。謂諸轉識。異熟生者。二有法也。謂諸轉識量。二因二喻。現緣起故因。如聲風等喻。非業引故因。如非擇滅喻也。異熟生者量。三因一喻。非遍依故。非異熟故。不相續故(以上三因)如電光等喻也。法宗不能執受有漏色身之文也。
光胤申雲。謂諸轉識量宗法。下不能執受有漏色身宗法取否事。疏二意。一有漏言置故不取之。意雲。六識無漏非能執受。故有漏雲時宗狹故。疏又宗法中不言。乃至。無漏身故此意也。二下不能執受有漏色身宗法。又宗法中不能執受有漏色身自乃具足此意也。面面不審雲。又宗法中不言不能執有漏身者。此文不審也。下既不能執受有漏色身(雲雲)此文前後量宗法。舉也。既言之。何雲不言耶。又光胤申雲。此不言者。付文段不言也。意雲。上謂初轉識量段。不言不能執受有漏色身。下異熟生者量。此宗法言。故上文段不言之故。雲不言不能執等雲也。讀師雲。此一段不意得。文段付不言意得。都領解。面面又不審雲。本疏謂諸轉識有法置宗法出時。不能執受有漏色身(雲雲)何忽又此量宗法。雲耶。又宗法不言詞成自語相違。光胤申雲。誠難思。但論文面任。先取此宗法立量。此下二意出歟。任論文勢釋置分也。以下二意見之。又宗法不言通有漏言。可略歟。所詮加樣煩申。有漏色身論文付。又宗法不言釋意。初量可略有漏言。以下法中釋。初量。具可雲有漏色身。論無左右具有漏色身雲事。異熟生者第二量時。必可雲有漏色身。故付廣具雲可意得歟。讀師同心了。
一。無所緣故因事。光胤申雲。經只有執受雲。能緣所緣。立能執受所執受不雲歟若爾。大乘能所緣申。少乘命根眾同分。執受體取人。都不可申歟。若爾。無所緣故之因。非共許道理歟。良明房雲。少乘能執受雲。能緣執受事。可申歟(雲雲)
讀師雲。第七識。執受五因中。先業所引簡見。其由申時。先業。以現緣起故(雲雲)
疏縱第七識亦現緣引文。第七識假現緣雲事不審也(雲雲)同下秘釋。
第四十六日(自又契經說壽暖識三至此即前因何勞別因)
延公雲。命根體即壽。壽命根歟。亦暖火大歟。讀師雲爾也。延公雲。有情具足多。別出火何。讀師雲。暖氣有情雲故。暖有情資具勝歟。延公。識持壽暖。第八識上壽暖故。壽暖持識難思。讀師雲。此依持雲相依之義故壽暖成識之依持歟。延雲。識望壽暖依持劣歟。讀師雲。可申事歟。
私雲。(由此故知乃至此第八識)總結文。釋疏。殆壽種子故。望現有因緣之功。識非能燻。望種無因義。壽依持雲事不審也雲。寄能持論依持之義(雲雲)若無持者便失壞故者。此意也。此中相持非因緣義雲。更互依持之依持。更非因緣義見。
一。謂諸轉識等一段事。(先非轉識。次即賴耶。後難異執。三段。當文段可知之。)讀師雲。破轉識有三因。有間有轉無恆用也。光胤雲。三因中第三無恆持用之因。轉識雖言。有持義。無恆持之用。故立此因非歟。疏此因極成因也。對諸部(雲雲)細意識定可雲有恆持用。然諸部中。對經部時。此因隨一不成過。何雲極成耶。但下有細意識恆持義許。無恆持用能別。以有間斷故可立量(雲雲)無恆持用因。對諸部極成之因雲事不意得是一。又有間轉故因。細意識計不可許。何又以此因立量耶。此可有不成。此因立事。不顧本計。極成轉識間斷故。無不成者。無恆持用之因。亦可爾。何此痛為宗法耶。讀師更無被申旨。延公。此不審尤可然(雲雲)(末計不然。必別時起。末計細意間斷雲歟。然無恆持用共因。)
一。唯異熟識。乃至。持壽暖識事。私雲。持壽暖識能別立。可有過故。我第八識可能持暖。許無間斷故。及恆持用故如壽。若又可持壽立。喻如暖可立。取可為同喻見。壽暖識中三法攝故。論因也。疏然此論文義具為論。非要文具(雲雲)恆持用宗。有間斷故因也。無間斷宗。有恆持用為因(雲雲)當論文段可意得之。
私雲。雖有篇篇評定。此分齊。皆以不取入當段委曲。不足言不足言。持壽暖識宗立時無同喻。壽暖非識故。取壽暖有所立不成歟。
一。雖說三法更互依持事。此外返質也。讀師雲。付上經說三法更互依持等論主義。暖一種不遍三界(兩家極成)故三法。暖既如此。識何必無間斷耶。為言。可見疏。
私雲。雖言三法依持。暖不遍三界。雖雲三法依持。識獨間斷無過雲外宗返詰也。
一。此于前理非為過難等文事。論主解也。私雲。此返質前吾立道理符合難。三法更互依持。三法欲色界立此道理。三法具欲色界。識不可有間轉。若間斷不可有恆持用。為言重意雲。吾若轉識不遍故不能持雲理立。舉暖不遍可責吾。但轉識間斷故非能持雲。舉暖不遍返質不意得。為言。故暖不遍豈懷前理之論。則此意也。可見秘。
光胤申雲。抑今論主外宗問答。肝要經文所說分齊。壽暖識三更互依持之經文。欲色界三法具界。說歟。若爾論主答覺也。自元付經文立道理。經文三法具界依持說。不說無色界。何以經不說無色界暖不遍。難欲色界三法依持耶。若經文三界含說。欲色二界三法依持。無色壽識二法依持也。二三雖異。合壽暖識三更互依持說。外人返質其理。既二法依持。三法依持之文說入。三法依持。三法依持之文說入。三法依持。隨處二法依持意得。經文。然何又欲色二界三法處。隨時識間斷二法依持時事嫌耶。讀師雲。經文無色界二法依持。含說耶否事難測。但設三界廣含說經文取置。論主之證可成無色界總暖世界。二法分子細。欲色三法具處。恆依持可成也。重意雲。假令無色界暖。時間斷事。又雖無暖。壽識二法。時時壽一法。識一法事。外宗申處可爾。無色界物。必恆時依持之用具。無間斷義以之準。三法處。又三法恆依持可成歟。
一。又三法中壽暖二種文事。此文論主返又難外宗也。意雲。汝識間斷法存。六識以壽暖識識歟。其間斷事。暖無色樣。識如暖間斷者。暖既不通三性無漏汝習歟。若爾何識不通三性無漏申。壽暖定可不通三性無漏雲難意也。光胤申雲。此難外宗暖識猥令等。返質論主。故汝返質。一切暖識。意得。如暖識不可通三性無漏。上外人返質付。征詰歟。將又此難。上外人返質連續。更新外宗六識依持之義付難歟。此二邊尋可有御治定。如是不審申。此論主難上外人致返質。其返質論主亦難之。終論主難樣。今應不通三性及與無漏之難。可治定事也。讀師雲。論主新付外宗義加難歟。非上連續歟。
私雲。又三法中壽暖二種等論主難。論文也。此上一問答。此問答疏出之。論文。
一。此亦不然如壽能持暖以下外解事。此返質壽暖能持其體如非暖。暖能持可非暖可雲。彼既不爾。俱能持。壽壽暖。暖暖非壽若爾俱間轉。暖不通無漏。識通無漏有何失耶。為言。
一。此意不然謂無漏法。論主答事。讀師雲。此論主答也。識六識心得通無漏汝申。無漏不可持有漏故。如壽暖唯有漏前我汝難。而今以能持由壽非壽雲事。我難意當返難也此論主答。上壽暖二種既唯有漏難見。無余義上返質不連續新難也。
私雲。疏一切難中俱有此例者。如吾申者。一切事體體處相例。可加此難歟雲意也。
疏雲。前不齊解(雲雲)
不齊解事。此論舉暖不遍既壞前理難事也。讀師雲。不齊者。識間轉暖不遍不齊。不齊解雲也(雲雲)
私雲。下又三法中壽暖二種等難。齊解歟。識間轉如暖雲。識間轉暖不遍令齊歟。
一。生無色界起是無漏心等文事。道後解(雲雲)疏第二別難(雲雲)
私雲。六識依持事闕處出難之。不出有色界疏二意。可見之。
一。受生證事。讀師雲。散心不可讀。無心定不可讀。讀師雲。明了轉識者不明了轉識許。此位無六識位故。只轉識體總明了也(轉識六識也)良明房雲于轉識明了不明了。明了轉識申存也。假令不明了轉識第七識取可為如何耶。讀師無被申旨。
私雲可申歟。但第七不明了雲事難測事也。
一。謂生死時身心該痢5取R歡問隆O攣奈宥巍?杉 琛 br />
私雲。該琳摺S行攆N鞃[J隆F搜鎘幸邐蝕稹U 邐銡a雜行腦 該烈病HΣ┤彰幻 縹 雲雲。故明了轉識明了。只所對別雲爾歟。
延公雲。受生命終二位。別不開。攝悶絕事難思。讀師雲。第七卷師義。
私雲。最極悶絕不可過雲歟。委細可見第七卷。
一。該烈頡;ウ 淹擁確ㄏ汀R煌 蜢!O氯 蚰淹有盱2恍盱!B 逡病P聿恍磯 逡病N奘噸 薄1囟ㄓ萌 蜢! br />
一。論二段。身心該林 蚨躍 俊P邢嗨 擋豢芍 省6雜脅考 I 該痢4笮」殘懟K郎 晃拮 段 蟪瞬還慘逡病6勻 哦唷K 廾斡韃懷傘H 晃銎瘞省H 哦嘈邢嗨 擋豢芍 1誦砣 銎` 饕泊肆考娑躍 懇病A 噸形迨讀講抗參鬿銆q幸饈丁9收 埔饈兌病N迨渡枵謚 玻 蟾偃 枰庾 N 縛杉 摹# br />
一。六種轉識行相所緣有必可知。如余時故事。疏此一段贊雲。非直文勢便能亦復義生巧遂(雲雲)
私雲。此一段委曲人人不取入。先文配三支樣。六種轉識因也(疏文便先言其因(雲雲))六種轉識。論文勢面。發端。標識體兼顯因。此外因說。文言繁重過。行相所緣有必可知宗法也。付之行相所緣有訓。行相所緣有不可訓。行相所緣讀點。有字讀。所緣有體作用也。此事一大事也。意雲。行相所緣轉識可知宗也。疏許有轉識行相所緣應可了知(雲雲)此論有言仿□故。轉識詞加也。
付之琳舜房不審雲。論文同六種轉識有行相所緣次第。有字轉識行相中間置。疏許有轉識行相所緣詞□。有字光胤申雲。尤樣可置不置有子細也。意雲。樣六種轉識有行相所緣付置時。本疏許有轉識轉識事。一向有法。因顯樣。故六種轉識因。有字幽轉識顯也。其幽處繼有字處疏加轉識也。延公雲。因可置故字處。喻處置故字。珍事也不審(雲雲)光胤申雲。此為莊論文勢也。六種轉識標句申。何事雲事標故字置文章次第背。故標句六種轉識因。標句故不置故字。結文申詞故字相應故。喻故字也。付之不審雲。六種轉識是非因用。標句此言略。必可知字下覺。其又標句六種顯。行相所緣。何物行相所緣覺故。兼標句此言置也。
此一段巧妙文章也。
上又此位中六種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故事。讀師雲。六種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不可屬。此位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六轉識行相所緣。六轉識不可現起雲量。不可知故。六轉識不可屬(雲雲)
私雲。此事可有誤事也。尤可意得置歟以上上事也。
讀師物語雲。同喻如譬喻如。不可雲。可雲。指事如。此事勿論也。譬喻如讀時讀因明同喻時不可讀雲事。古來申傳事歟。此事子細何雲事。依。義道樣不審也。延公雲。此事爾也(雲雲)光胤申雲。陳那前可讀歟(雲雲)讀師雲。其子細不取入(雲雲)
私雲。新師三支一體故。瓶上所作無常因合歸因詞也。申。喻分所作無常置。瓶此義。聲此義。相對別別哈樣。若此順違歟。
讀師雲。常不定過作時為如瓶等雲人。不可然。指事也。如必申也。讀師雲。散心心清讀覺也。樣讀人歟。常散心申替。唯善心俱事歟。次初異熟能變識後讀樣日比存。如案。能變上聲聲指本見出。此名目異熟能變申。異熟能變切。去聲能讀不宜(雲雲)
一。有說五識此位定無一段事。讀師雲。此一段。大乘異師義也。受生一位加三因也。難陀歟否。論義歟。此事無用加覺也。光胤申雲。誠無用也。先命終位。教說聞緣。五識依緣。該廖摶饈對迫艘病J萇 浞忠獾謾J萇 該烈蠆揮蒙輟 該鐐鏈 妗4朔治薏蛔恪S秩 蟣囟ㄒ饈鍍鷚頡4宋晃抻杉右獾謾C 杖 頡2灰榔洹R饈睹亮硬黃鶘甏巳 蚍搗滴匏 埂6潦υ啤6 病 br />
一。生無色界後時意識應永不生之難事。
私雲。此難肝要也。無色界生時。五識他教緣。散意識後時起時。三因。何現起耶。可永不起歟。為言。付之轉救雲。受生位入定故。無散意。為言。此轉救付。定心必由。散意識引。之能破來。定心散意識引力假。散意識不起。定無能引故應不起。能引散意無。五識他教緣不起故。付之若謂彼定。由串習力等轉救。定力患習力。雖不由散意識引。率爾起也。為言。彼初生時。寧不現起。難之也。
琳舜房雲。彼初生時彼。散心事歟。串習力事。散意識不由三因可現起。為言。光胤申雲。彼初生時彼定心也。定生有初生一剎那。不現起雲事勿論也。而串習故。不假散意識引。初生一剎那定心可現起。為言。下串習之識亦應現起。散意識付難(雲雲)此分一同了。此上若由該臉蹺雌稹H 蛭抻靡材鴦!Q庸 啤5枚ㄈ嗣 帳薄1爻鏨 摹C 偵!C鴝ㄈ胛抻嘍 挽!6潦υ啤C鴝ㄈ胛抻唷C鴝 鏨 娜胛抻 啤;蠣鴝ㄈ胛抻 貧 挽#ㄔ圃疲┬庸 啤N粗撩 杖恕2壞黴 徑 S窒碌胤襯輾 巳恕N蘅善鴟襯昭 N粗煉 詹懷鏨 攆!<友 簧瓴環置鰲V乜梢淠睢9庳飛暝啤N粗撩 綻囔7袷隆<耙焓蛻櫨寫巳恕3齠 擅 偵!H笊 笫隆R焐 ㄖ秩笊 耙焓挽!P碇 豢墑裸陟!6潦υ啤W 粗煉 妹 杖恕I 未σ W鼙ㄒ蹈 徑 壞霉省9庳飛暝啤N 斜鴇 濉4司盱!N粗煉 凶鼙 2豢墑裸 br />
光胤申雲。總若定人。不限未至命終之人。根本定得人。出散心異生。潤生惑起可命終也。宗家異釋也。入滅定人入無余一類事付異釋也。不可有混亂。面面同心歟。
第四十七日(自有余部執生死等位。至卷終。)
有余部執事。讀師雲。此計上座本計見。本計受生命終。粗細意許得並生(雲雲)爾粗意識現起歟。論文樣細意識起見。就中受生命終位。粗意識行相所緣不可得故。細意識立。此位不可知識體。若粗意識。立細意識為何。返返不審也。光胤申雲。粗細意識並生。細意識行相所緣不可知由釋。此位細意樣歟。其故受生命終。行相所緣不可知識。雲道理。頻上立破小乘。故上座部細意立。此位意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意得故。出之又破之歟。讀師雲。被申樣更不意得(雲雲)又光胤申雲。同學抄細意識體用分。用間斷雲旨見。此義意。
第四十七日(自有余部執生死等位。至卷終。)
一。有余部執。上座部本末二計中。本計疏見。讀師雲。本計受生命終位。粗細二意並生之師疏。而此論文樣。不見偏細意識見。就中受生命終位。行相所緣不可知識體處。六轉識行相所緣可知。此位識體。上道理立付。此師細意識立。此位不可知之體。若粗意識此位起計。立細意識為何抑又本計。此位細意識起申。與末計更不可有差別。末計必別時起申。粗意識間斷事也。細意無間斷計歟。若爾不可有差異。光胤申雲。細意識體用。用分間斷申同學抄一義意。本計可有差別歟。讀師雲。誠此義聊可有差別歟。光胤申雲。本計粗細二意許得並生計雲事。疏釋分明也。故論文分雲。細意識之樣說也。此位粗意識不見。上頻此位行相所緣不可知。道理立成第八識故。上座部細意行相所緣不可知立。此位習故。第八識。不可知之體許計故。此舉此師義又破之歟。故粗意識無要須。故略不說之歟。讀師雲。申樣不意得(雲雲)延公雲經部本末二計。譬喻師本經部。四百年有部分出。末經部。此外上座部之經部人歟。光胤申雲。經部本末二計。上座本末二計。四百年經部(有部分之)經部中末經部也。上座部中經部者。四百年有部分出末經部。此外上座部之經部人歟。光胤申雲。經部本末二計。上座本末二計。四百年經部(有部分之。)經部中末經部也。上座部中經部者。四百年經部外歟。
私雲。下互為緣證下燈。釋經文七釋出。前六釋小乘。後一釋大乘師也。大乘又三釋。下可記也。前六小乘者。一薩婆多。二本經部。三末經部師。立細意識。四本上座。立粗細二識俱時轉計。五末上座。粗細意識必不俱時(雲雲)故。四百年經部上座部本末二計。俱立細意識也。以此趣當座申也。
一上沙汰付。受生命終位。上座部本計粗細二識並生許歟否事。當座上注評定。今此義燈釋分明。上座本計受生位粗細二識並生見。命終準可爾。燈雲。三末經部師。許有細意識。羯藍賴時。粗識為名中識。細識為識。故如束蘆四本上座。亦計二識許俱時轉。釋同末經部。五末上座。粗細二識必不俱時。釋意大同一切有部(雲雲)既上座部本計。羯藍刺位粗細二識。粗名色中名。細識支(雲雲)其旨分明也。然論文雲別有一類微細意識。細意識出也。粗意識嫌。
一。應知即是此第八識極成意識不如是故事。光胤申雲。極成意識。雖無行相所緣不可知。不可有細意識道理何可意得耶。自元粗第六識。極成意識行相也。隨不及異論。其外微細意識立此師義也。微細意識。極成意識行相。又極成意。細意識行相。若爾極成意識此行相雲。無左右細意。第八識雲事。不落居能破也。所詮此能破之肝要。極成粗意識外。細意識立事。不可然雲難落付歟。然小乘又吾共許第八識。立耶可返。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雲。七八二識大乘不共之識體也雲事。大乘小乘許之事也。不共許事更非過。又小乘自無第八不許故。其行相兔。角不可成論。六識大小極成許之。又大小共許之而今細意識樣聞。大小極成六識分齊行相也。何。極成六識分可意得耶。知我。立第八識。大乘第八此行相故。為言。六識分共許置事。小乘許爾故也。此下意識性歟。非意識性歟立破。肝要。受生命終識。意識歟不爾歟。理非依。可有落居事也(雲雲)
一。極成意識不如是故之下秘一段可見之。三因沙汰文廣。初二因非立量因。第三立量因也。
一。此文下疏。上座部二識並生事付。攝論法師不見唯識論故。不悟無著攝論文雲事。今度率爾之間。不及委細披見。追可決之。
推之。記國寺淨法師不悟攝論文。攝論雲。應二意識俱時轉(雲雲)而不悟此文上座部受生命終位。粗細二識不並生雲師(雲雲)不見唯識論誤也。唯識論二意識並生計破之故雲意歟。但唯識論文。極成意識不如是故二句。分明二識並否不聞。如此雲事不審也。疏今論意言以來二個量分明。後計粗細二意識並生見。
一。極成意識不如是故之因。轉眼等五識喻之樣。讀師不意得(雲雲)不如是故之分轉喻歟。
一。小乘我部經雲事。處處在之。上座部經化地部經。雲事等也。抑何部經者。何雲事日比不審也。隨上注樣(上四部經處注之。)菩提院經品廢立之文集。問。無答(雲雲)推之西天貝葉記。不為本。暗誦為本。故小乘二十部各我部誦付經。其部黨吾部誦習樣誦之。佛說同事。誦付樣歟。今下疏上經部雲。我不頌此經。我部經中。無此語故(雲雲)此文智發記之。
一。冷觸漸起事。第五段(冷字可讀歟由。讀師被申。歟。今義□。)
私雲。冷觸漸起之樣。秘一段委細也。尤人存知置事也。讀師被讀上此一段畢。
此一段兩重問答。初重。舉瑜伽論文疑之。答二釋。初釋與其上下一時頓舍。評定聊。第二問三界經舉對瑜伽疑之。答引有說義。詳曰下破之。由遂今復釋雲以來正義也。三相下舍•二相從上•之二句不意得之由評定。恐繁不記之。大旨現文分也。
良明房雲。故了文房僧都。生死證之論臨終時可讀聞由被申(雲雲)
一。轉識不能執受身故以來文段事。讀師雲。此下論文六因。秘。正義六因雲事。有義六因(雲雲)正義六因其分置之也。
轉識一眼等一或不一不住一境不一遍寄一。讀師雲。轉識不能執受身故。總句。眼等五識別別因立見。五因。六因不意得(雲雲)良善房雲。總別合六因歟雲雲。此分治定了。
私雲。總別合。聊因意異歟。轉識不能執受身故者。第八識。執受轉識處曾不可有雲因也。奪因也。第二以來。轉識之處一分執受義縱。五識一根執受。各別根依故。余根不可執受。或不行時不可執受雲故。總不嫌執受位以。不可執受雲故。縱因也。聊差異歟。
一。各別依故者。讀師雲。五識各一根所依故。不可執余根。雲因也(雲雲)
私雲。疏釋此因。若能執受。無識之時。身冷應起(雲雲)意雲。五識不起時。身暖冷不起。若執受五識不起。則冷可起。既不爾。知非執受歟。此能破樣見。自所依根不可執受難聞。自所依根能依識不起時冷不起故。但推之。樣冷觸。以手觸身根時冷故。身根上事也。余根不取觸塵。何余根之處冷觸起耶。故無識之身冷應起。眼等五識不起時。身根冷不起故雲意也。自所依根邊。此難。
一。或不行故者。讀師雲。身識觸身根冷觸取故。雖可能執受。不行位可事闕故。非能執受體(雲雲)
私雲。上各別依者。身識除。眼等四識因也。四識冷觸起身根。依詫。各別依詫故。非執受雲因歟。此事一旦非也。可尋之。
一。不住身故事。听眾不審雲。不住身之身身根歟。又只總依身指歟。讀師雲。總依身歟(雲雲)
私雲。疏不是決定住于身中(雲雲)依身見。身根依詫事。不申歟。隨次文。第八依身(雲雲)第八別依身根申事歟。知依身也。
疏不依身處之處言可尋之。
又雲。非無意識身便冷起句。此難也。第六不起時必冷。第六可能執受可雲。既第六不起位。暖觸現無心睡眠等時歟冷觸不起。知第六外能執受也。
一不住身故。不住身點。
一。私雲。身點。身外物住聞。身不住時不聞不審。但一旦不審也申。必不住身雲意也。身雲點。點兼點。此不定之點故。
一。不住身故身。身根申。不是決定住于身中取觸等故者。身受證沙汰。六識入無心定等位事歟。其時第六滅。身根順違等不取故。此位余位非能執受知也。不爾位觸塵來。觸身根時。身識可取之。身識取第六必可取之故。
一。取觸等故者。自身根觸塵也。下故冷觸起觸。他有情手足等當自身時。他有情前取冷觸塵。不可有混亂。
一。境不故事。光胤申雲。總雖緣境易脫。受生命終位。第六如第八。行相所緣不可易脫。此因不審。讀師雲。總緣境易脫之識。難歟。被申旨不分明。
私雲。疏此命終時等(雲雲)命終位。立此道理見。正命終位緣境易脫義歟。其事歟。命終多念。正命終最後一念意識。其以前緣境易脫勿論歟。
听眾不審雲。不住身故境不定故同事也。別因雲事不審。光胤申雲。不住身故。取觸等事付。因不住身。不住身事歟。今不取所依身。舉境不定。歟。
一。遍寄身中恆相結故等文事。讀師雲。此文如法。意得事歟。更不領解。返返不審也。先遍寄身中恆相續故。二句第六事歟。第八行相歟事。演秘之相傳二釋也。第八行相意得釋易。第八遍恆物故。今二句意也。不應冷觸由彼漸生。第六無遍恆義故。由彼冷觸不可起雲意也。第六行相置時。第六遍寄身中恆續物歟。然由彼冷觸可起可申。遍恆故。冷觸不可由彼雲事。何料簡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疏釋此文時。恆常起時。釋恆相續故。逢境即緣隨依即止。釋遍寄身中也。恆相續故先釋事。演秘恆相續故應在。初說語法故(雲雲)此文可意得。恆常起時。第六除五位現起故雲恆常也。無間斷恆常續。相續常事歟。遍寄身中者。疏逢境即緣隨依即止。第六遍五根依詫五境皆雲事也。隨依即止者。眼根隨緣色境。又隨耳根取聲境時前色境緣止雲意也。所詮恆起遍依五根。緣五境。一返依緣易脫故。冷觸依彼不可漸起。為言。冷觸漸起者。命終時經多時。次第次第冷觸現起也。第八外住一依。定緣此境故。第八識能執受。次第次第第八執受。隨冷觸現起歟。第六易脫故。次第漸起能執受。雲文歟(雲雲)讀師雲。此樣料簡。聊意得(雲雲)
私雲。演秘有義問答樣。詳曰下。上第四第五因總第六因。總別不同。然又意得。
一。雖反亦緣事。延公雲。生異界時。爭第八反緣遠殘果耶。故雖反亦緣因界分事歟。讀師雲。爾也。又他有情反緣歟(雲雲)
一。識名色互為緣證事。讀師以外大概文字計沙汰也。所用不及評定止了。
此證事節節可意得樣。
一。瑜伽第九卷二解事。一雲。俱有依根曰色等無間滅依根曰名(雲雲)意雲。前念等無間緣名。俱有依雲色。識支。能依六識也。互為緣者。識依根根依色歟。二雲。五根能造大種根處所能造大種雲色。所余雲名(雲雲)四蘊名名。色蘊名色釋歟。
此兩釋大少極成之談門也。本疏且隨少相(雲雲)束蘆喻不成(雲雲)第二釋緣起門名色支。泛爾名色支。寬狹二門歟(不依瑜伽論義可彼見。)此釋本疏雲。即同此解。義燈不依瑜伽第九二說及下緣起皆喻不成(雲雲)此相違論義也。
一。此經先說。泛余名色也。唯識論任經文引之。故泛爾名色也。名謂非色四蘊。色謂羯刺藍等文分明也。
一。諸部此經文意得樣事。
一。薩婆多。羯刺藍位無五識習故。唯第六意識。心王雲識。心所雲名(雲雲)名謂非色四蘊。實識蘊。心王識支立故違經文也。經雲四蘊故。燈薩婆多。如本疏辨者此意也。是一。束蘆喻此意也。本經部。同有部釋。義燈見末經部。粗意識雲名。細意為識支。束蘆喻此意也。本上座部。同末經部。末上座。粗細二識不俱起。同有部。大眾部。六識俱轉。束蘆喻此意也。但七日以後也。七日已前無五識故。大乘初念雖無意識。第二念束蘆意得事也(雲雲)大乘難之。吾受生初一念第七識。又第二念第六。名體無闕。汝宗羯刺藍無五識。故無名體。無名體束蘆不可成。為言。
以上薩婆多。如本疏難。大眾部難了。
本上座部粗細意識立成束蘆喻事。細意識。上極成意識不如是故遮故。別不難之。又束蘆喻不成。疏如前已遮者此意也。本經部如難薩婆多可破之。燈同有部釋者此意也。末經部義又同有部難可破之。燈釋意大同一切有部者此意也。
一論文第一引經(自又契經說。至不應有故。)第二為難。為難有四段。一敘理(自謂彼經中至不相舍離。)二申難(自眼等轉識至說誰為識。)三破救(自亦不可說至無五識故。)四立量(自又諸轉識至顯第八識。)
一。申難文事。私雲。設非羯刺藍 部曇位。不可有恆俱轉之義。束蘆喻不可成。汝少乘不許識俱轉故。眼等識攝名。其外余識不俱轉。說誰為識支體耶。為言。此難除大眾部歟。彼許六識俱轉故。
一。破救文事(亦不可說等文也。)此破大眾部歟。可見疏。
私雲。申難破救。一師前可連續歟。又別師破歟事。先文連續一師見。但能披疏見之。申難破不許轉識俱轉。少乘部。破救段破大眾部歟。不許識俱轉師蒙破故。大眾部許俱轉宗。故出救之。故又破之歟可意得也。一旦愚推也。可問明師。
一。立量事。私雲。此難正宗難也。設通羯刺藍等五位。雖許五識。尚以互為緣義不可成。轉識有間轉故。為言。
天文五年二月二十三日筆功了。
藥師寺末資蝙蝠沙門英乘
同五月二十六日對了胤院一交了。
論第三卷聞書第三
論第四卷聞書第一
第四十八日(自卷始至彼識則是此第八識)
延公雲。此經對五比丘最前說之歟(雲雲)良明房五師雲。見疏佛六年苦行之時。于外道處食麻麥。還于牧牛女邊受乳糜。于後夜唱正覺。晨朝出城門。外道詣佛。遂佛說皆依食住之旨(雲雲)成道次日說歟。佛第二七日說法見。此事相違。又阿含前說歟。光胤申雲。少經申。經序正流通之三段。設雖限正說分。始終說相之樣。本疏見分。出城門外道對。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之二句。正覺正說也(雲雲)說法此分見。爭此二句雲一經始終耶。明知此為由來。後時說四食經歟。若爾成道次日外道對問分。非式式說法歟。第二七日說法始雲事無相違歟。就中外道遂可有其益事。雖演秘釋。既生誹謗。此外所被機。爭正雲說經耶。旁推之非正說經歟。延公雲。總如此佛于路次等一句二句等被仰。可雲說法歟。說時說處同聞眾等儀式。始終一會被說分。說法歟。光胤申雲。雜經申。佛如此處處一句二句。被仰。撰集為一經經歟。其後人集佛語歟。當座始終一會說歟。
私雲。先年社頭一切經轉讀之時。雜經披見事。外書論語申樣風情也。孔子聖語撰集雖為一部正始終文。私雲。本疏此經即是彼時所說。成道次日說此經見。
光胤申雲。經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之分。論家經食開四食歟。又經正說四食歟。讀師雲。此事古尋也。上經文覺舉。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之分也。下列四食。四食開論家說見。四食經意得。只食經可申。四食經。經說歟覺。良明房雲。先先理證。皆以經文分上舉。若無此識不應有故之詞。四食正經文。下列之不審也。光胤申雲。若又四食非經說者。謂契經說食有四種。如何意得耶。此詞分明四食經列之見。凡前前理證文段事。樣。前前理證。若無此識不應有故之下。謂契經說雲。又出廢立事。必不可例歟。讀師雲。謂契經說食有四種。謂契經說食經分也。有四種之三字。論說之事可心得歟。謂契經說食經分也。有四種論說也。院主並琳公雲。隨點樣樣見。謂契經說食有四種點(雲雲)光胤申雲。經四食不開。理證之大綱難思。其故。今證四食中第四識食不可成雲事也。此即識食經開故。小乘識食立。可違經文。仍六識等之分。有間有轉不可成。故第八識食成也。而經文之分。只皆依食住。小乘返之經說食段食事也心得。大乘如何證之耶。實事經文由來。佛食乳糜。事起。段食無子細歟。讀師雲。此事誠爾也(雲雲)
私雲。本疏雖總言食。破彼自餓。意許四種。無一有情一剎那中無四食者(雲雲)此詞分明經說之分。只食。論家開四食見。
讀師雲。演秘。外道誹謗生。佛說離四非雲事相違。問。先損後益故無相違答。四非者。無非處一無非時一無非機一無非法一也。無非處者。惡處不說法事也。無非時者。機純熟時分說法。不熟之時不說法。無非機者。非所被機者。對不說法事也。無非法者。佛說一語無非法也。
一。段食事。讀師雲。小乘吞咽時則食立。大乘吞咽時無正食義。無根大資長之義故。入腹中消變為食習也。付之。吞咽時總不為食歟。其觸食立也見。此觸食立申。香味觸段物吞咽時分為觸食。段食立融食歟。返返不審事也(雲雲)良明房雲。吞咽時有攝受喜樂之義故立食歟。光胤申雲。依此段物。觸起攝受喜樂。故段物因。觸果也。因上立果名。段物三雲觸食也。六十六卷立觸食此意也。演秘釋。讀師雲。瑜伽說返返無用之事也(雲雲)延公古不審雲。變壞者變分段義(雲雲)香味觸三分分段段。分雲變壞歟。又其外其姿。一一變雲變壞歟。光胤申雲。觸能造四大歟常觸塵境也。此觸塵其姿變異何變異耶。香味二常其姿變事。味變。香變事也。讀師雲。香味觸三觸。假觸面面評定曰。實能造四大也。
私雲。演秘雲。(疏六十六說名為觸食下也。)觸持根衣等(雲雲)非實觸爭有此義耶。
一。由此色處非段食攝事。光胤申雲。如小乘申。吞咽位雲食。香味觸正當根至境也。令悅豫身心。色塵根離只可見之分也。聊有差別歟。而大乘吞咽位不立食。入腹中變壞時。食習。色塵同入腹中。又可變壞。香味觸其振舞無差別。何嫌非食耶。今根至不至以差別。入腹中後之香味觸。對根分歟。此事不審也。事爭耶(此事古聞書。微細對根義見。不審不審。色塵。)讀師雲。入腹中後可有不離根義歟(香味觸事也。)
私雲。見可愛色境令悅豫身心位色境。如吞咽位香味觸。可為觸食因歟。六十六卷何色。不立觸食耶。不審。
見可愛色位觸食雲事。評定一同也。
私雲。色無用故下疏。二故以嫌色。根至不至一故也。如上注。又變壞時色不能資益故(雲雲)此事不審也。色。不資益自根耶。不出其由不審難散。假令無其由不資益自根。香味入腹中資益自鼻根舌根樣不審也。許彼此可爾。觸塵入腹中資益身根事覺也。
私雲。一個問答。香味觸資持樣。先資益自根後及他根(雲雲)此事不審也。觸事覺。香味二先益自根事。其樣不審也。香味入腹中先身根資益申。對根被取時樣入腹中後資持尚先資持自根返返難思。
一。觸食事。听眾不審雲。喜樂可有根大資持之義歟。爾何兼不取喜樂耶。淨土食有其例(雲雲)讀師雲。疏問得根本境本資益者唯觸數故(雲雲)付根本取觸歟。
私雲。此事誠不審也。燈然觸能和。根識取境。資益唯在觸數。思慮益根。非希望故(雲雲)以之推疏。根本境總相境歟可尋之。本資益者。支末資益在喜樂歟。如何思食思慮益根非希望故。雲樣。觸食時資益可限觸歟。此等之卷不意得。
光胤申雲。才取境時之才字。此讀歟。雲。于物取少分詞歟。于其少分多種。于位最初少分用此才字歟(此事字義可尋)若爾觸食取境初。事歟。返返不審也。必不可限初事也。假食六十六卷香味觸吞咽位觸食立廢立。入腹中對可雲最初其剩廢立也。通余觸食才字不意得。院主雲。疏此才字。點雲意歟。光胤申雲。只同事歟(同義歟胸憶二意得置。但可尋之。)
觸食付論義沙汰。評定雖多常事也。
讀師雲。觸食通八識義。攝受喜樂如何意得耶。光胤申雲。六識令生喜樂義見。第八相應受想業用遍能釋心得時。令起愛令施設名言義申事歟。讀師同心了。
一。思食事。光胤申雲。意思食意言事。意識事也。章釋分明歟。別意言用事不審也。此樣。思食通八識通六識釋。論意言如何意得耶。讀師雲。誠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此意言思量義只申。思慮益根。思食思慮方為食故。思數體付體義並舉為名意得可然也。讀師雲。樣申度事。意識雲事釋文分明也。思量無所據(雲雲)
私雲。顯輪集。了知義(雲雲)可尋之。延公雲。思言思量義也(雲雲)不可然。思言表思數體也。
一。思食食姿事。讀師雲。常人念念物希望非雲食。其欲食雲欲心所可取也。意得。與欲俱希望境。思慮邊為食也。譬渡海之時。餓水。遙奧少島。此島可飲水思。遠治到彼處見處。島水泡。此時餓水人死(雲雲)先死者。水到此處可飲水雲思慮力存命。思慮時死。思食樣可知之。又商人他所行時。一子袋此袋食物。餓時可食申。一子見之此袋食物至餓可食思慮存命。遂此袋見之。灰入。此時一子死(雲雲)良明房雲魚沙子。魚母子死。母亡後子死(雲雲)以之常思食喻。此由他有情思慮歟。不審也(雲雲)(良明房此喻事被申。讀師院主魚事也雲雲。)讀師雲。大綱思慮力顯喻歟。一切不可例。光胤申雲。觸食識食自相表。思食至獨欲希望舉希望為相雲事不審也。可有子細耶。尤可雲思慮為相耶。此不審。希望為相論義二義付。何可有不審也。設造作中希望思處。其欲相也。又希望邊不成食。思慮之方食也。何不雲思慮為相耶。讀師無殊成敗。讀師雲。通六識釋。希望勝故勝言。可對五識。不可對七八(雲雲)
私雲。疏希可愛境境現在未來境也(雲雲)付之引對法欲希望與三世合故。通三世緣之雲雲。抑緣過去可愛。又聞之希望。又合。未來緣歟。此事可沙汰。
一。疏三意思食下也若緣過去。與念何異乃至。緣亦無爽(雲雲)二重問答。第二問答。付新物論義。存也。問題念心所可緣未來耶。緣者肖念行相雲難。不緣方緣亦無爽釋可出歟。
一。識食事。讀師雲。依段觸思力識食增長為食雲事。返返不審也。識食執持何必。又由三食力耶。光胤申雲。總香味觸觸思為識與力義雖有之。今識食執持之義。由三食力雲事不審也。三食根大資養之義。食義也。望根大無望識。此外何義門助識耶。疏資養根大所發識明了現起。由釋。此義今要須不覺。
一。謂有漏識識六識歟。通七八歟。
私雲。觸思二食通八識釋。七八由能思二食力增長可申歟。限六識釋。七八由余食義。疏所發識。根大所發識六識歟(第六由五根故。)七八非根大所發之識故。根大者五根根依處四大歟。
一。執持者何義耶。私雲。疏雲。復長養諸根大種能為食事(雲雲)執持雲執持根大義歟。光胤申雲。第八識執持根大義。常執受門。六識執持何義耶。識起時必取境資持根義同學抄。此歟。五識五根同境根。識不取境根不取境故。令有取境用義可爾。六七二識所依根與力樣如何。非同境根故所緣門與力難申。讀師雲。能所依和合相順故。互可與力義勿論歟。延公雲。能所依相對互可與力義不可有子細(雲雲)
私雲。付謂有漏識。由段觸思。勢力增長。能為食事之釋。識食執持之義。依三食之力歟雲論義。一方。執持之義。所依根大資長義也。何必依三食有食義耶。一方可出今論文。
一。三蘊五處十一界攝事。延公雲。法處攝觸思二食。為第六所緣故歟。相分觸思不可有根大資長之義故。本質觸思二食攝歟。若爾成意識唯識。量因。轉離識法故。可有不定過。法處境本質離識法攝故。可有不定過。法處境本質離識法攝故。後三攝意所不攝之物。離識之法出來。面面評定曰。極成色體學者義多。無左右此事不可定執。
一。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事。
私雲。非泛爾能持可通增長義也。
一。而依識轉隨識有無事。讀師雲。五識二禪已上故。相應觸思。意識通三界。故可有也。五識。鼻舌眼耳身。隨界系寬狹。獨思又可有通塞。七八通恆物。相應二食又可爾。故隨所依識有無非一準。隨識有無者此意也(雲雲)
私雲。演秘有義。問答。可見之。
一。眼等轉識有間有轉事。延公雲。古樣。五識有間有轉。于二禪已上論之義。讀師雲。二禪已上無五識。識體處有意有轉也。總無識體在處。有意有轉不意得(雲雲)
私雲。非遍恆時者。五識不遍三界義歟。此義二禪已上五識事聞。有間有轉于二禪已上。論雲事。返返不審也。又無用也。
一。過去未來識等為食等文事。
私雲。此破薩婆多也。薩婆多入定前識為食(雲雲)彼計過現食。未來非食(雲雲)設遮之雲未來也。如空花等無體用故。疏不許有體等難(雲雲)但見量法宗非食體用(雲雲)體用許。遮食體用見。此事不審也。但意非去來體用也。論文取空花為喻分明也。設有體用以下。體用許破之(雲雲)而量作法與上量同也。聊詞替歟。可思之。
一。亦不可說入定心等以來事。
私雲。與上文有何差別耶。推之。上大方難之。亦不可說等文。立入破歟。故疏雲。上來破世下別破法(雲雲)
一。已極成故事。疏雲。取意。上彼非現常如空花等雲。雲已極成故(雲雲)疏余世親釋事。顯輪集可見之。
一。又不可說無想定等。等文事。私雲。無想定不相應。其別舉命根同分計不相應雲事。有子細耶。不審也。
一。段等四食所不攝故不相應法非實有故事。
私雲。上二句縱體破之。下二句奪體破之(疏初解)或上二句難無想定。下二句破命根同分第二解。
一。段等四食所不攝故事。光胤申雲。自元無想定等。食體計人。四食不攝不可痛歟。讀師雲。契經說食。列四無出余。何不為痛耶。
一。有執滅定等猶有第六識等文事。下破上座也。
一。無漏心時以何為食事。經部薩婆多破此師不諸識俱轉。故有此難也。
一。亦不可執無漏識中等文事。下但破經部也。此下演秘問答。有漏第八持無漏種。無漏第八不持有漏種事釋。
以下無殊沙汰常事也(可見論疏)
第四十九日(自又契經說住滅定者至想亦應生不相離故)
一。讀師身語心行者。身行入出息。語行尋伺心行受相(大綱也。小乘隨明之。大乘亦許之。)行者因義也。身語心此為因故雲行也。
身行四緣事。有演說。大綱如演秘釋。二十六說歟。
一。而壽不滅亦不離難根無變壞事。今正識不離身正證也。持壽暖邊非證但壽暖等文。一具引尤有子細。下壽暖說文識不離身例破小乘樣。為其引之。疏同法為例兼誦余文雲此意也。
私雲。壽暖說文非證有。若為證壽暖證可無差別故。
讀師雲。壽暖證今證差別事。古來沙汰也。但壽暖證能持壽暖識第八證。今證能持壽暖方證。但識不離身之邊也。依經證入門大異也。
一。行相粗動事。讀師雲。粗者行相易知義。動者轉易間斷義。
一。勞慮事。讀師雲。粗動緣慮分雲勞慮歟。其外有勞慮之分歟事。古尋也。
一。彼識皆滅滅亙七識(雲雲)光胤申雲。彼識皆滅者。上起必勞慮厭患彼故之物。若爾起必勞慮厭患彼故。攝第七識歟。讀師雲先上分六識歟。滅定位第七我執滅故。下彼識皆滅第七取也。但識勞慮厭串者。下雲皆滅。故文相難思(雲雲)光胤申雲。總厭有心勞慮思。廣第七識及。評定篇篇也。光胤申雲。厭勞慮者。常前後緣心心。第七意心口。何雲厭患之耶。若心時。心品物。悉滅。第八識可滅歟。又可厭之歟。第七何滅覺處。厭之至都盡位。其有心定生空定。隨應彼為加行入。第七二識相應識體故。入生空補特伽羅我見第七滅入。法空法我見相應第七滅也。菩薩第七知可有厭之義歟。二乘雖不知。入生空處相違滅也。三乘將得論義才學也。良明五師同心也。大旨此分治定歟。
一。若不許有微細一類等文事。總破下結文也。
一。若謂後時彼識還起等一段事。以下別破有部也。听眾。隔日瘧喻樣。定中識滅雲人歟。讀師雲。爾也。定中滅也。雖暫滅還起故。暫滅時識不離身雲也。瘧(古付讀讀之。)
一。是則不應乃至。起滅同故者。讀師雲。心行定中雖滅還起。識如此。既行識起滅同。何行滅雲。識雲不離身耶。行不可說滅。為言。
以上第一難要如想起滅難(雲雲)
一。壽暖諸根應亦如識。乃至。實不離身事。讀師雲。壽暖等定中滅。出定還起(雲雲)如識可意得雲難也。光胤申雲。便成大過者。識與壽暖相對。識定中滅申。壽暖滅申大過也雲事歟。將亦識滅雲。宗計。如汝識壽暖滅。大過雲事壽滅壽暖滅同事歟。讀師雲。識定中滅雲付。壽暖如識可滅。然成大過雲難。先付壽暖大過歟。光胤申雲。壽暖定中滅雲。識定中過分齊同事。殆有情數申付識申。然識。尚以大過。延公雲。壽暖。忽有情難申。猶壽暖滅大過。讀師雲。世間申樣。俄入悶絕等人。身意。暖生申。壽暖事指大過歟。
讀師雲。疏同法為例兼誦余文。識不離身之文外。而壽不滅等文引加。文言齊處。為致壽暖諸根亦如識難也。
私雲。識滅壽暖滅。違理事同篇。識兩宗定中。滅不滅諍故。為決其理非。識樣意得。壽暖文言說。壽暖可滅。然壽暖滅大過雲歟。又案雲。識許滅。識不雲定中滅。故壽暖滅前大過。故應許識如壽暖等結文。分明壽暖邊難。識不滅成也。定中識有情數申雲事。次下難也。上難不可混亂。
以上第二難。要壽不離身難(雲雲)
一。又此位中若全無識。乃至。住滅定者事(以上第三難。要應非有情難(雲雲)
一。又異熟識。乃至。便無壽等事。听眾不審雲。此難與壽暖證如何有差別耶。讀師雲。此難分。壽暖證趣不可相替歟。但此難。壽暖證今證差別不可雲事也。總依經上證大綱大異也。難行末行合事。不可咎(此下疏前言三法互相持故雲雲。讀師雲。此壽暖證指雲雲能能可尋之。)
以上第四難。要根壽無持難(雲雲)
一。既爾後識。乃至。無重生故事。私雲。既爾者上難意牒也。
一。離詫余身無重生故事。可見疏量。
私雲。諸異熟識者。大小共同詞也。大乘真異熟第八也。少乘六識異熟歟。
良明房五師雲。菩薩代受苦之時。惡趣別報六識受事。西明寺沙門現身成蛇身。此等離詫余身歟。讀師雲。代受苦之時。人天第八之上惡起別報受時。人天別報六識滅。代受苦利生畢。又人天別報此身還生。難詫余身可申事也。但今無重生故雲。真異熟第八事也。非別報事歟。光胤申雲。代受苦時。人天別報還生。離詫余身難申歟。只間斷也。余身詫。此身還生故。離詫余身者此界去移他界後。又此界身還生雲事也。代受苦人天別報非今所遮歟。常此斷已更續異熟。異熟不應斷已更續違申。離詫余身亂。疏六識異熟雖斷可生。許斷已更續見。意代受苦歟。院主雲。常人見。離詫余身。光胤申雲。中有人事歟。延公雲。中有事。中有當生。中有可離詫余身重生人。讀師雲。中有如當本有形。當生形歟。爾難還生歟。世間申事。不可有定量。
私雲。光胤土代不審存。古聞書申出。實中有正事。甦生申。中有到前歟。七七日閻魔廳裁斷。何身。人第八。此身。根等執持。隨少必有暖氣(雲雲)
以上第五難。要經言無屬難(雲雲)
私雲。彼何所屬者。識不離身經文無所屬雲難歟。
一。又若此位無持種識等文事(自下破經部本計也。一百年出世日出論者歟。)破之有四個難歟。
一。又若此位乃至。如何得生○要雲。無因果不生難(雲雲)
一。過去未來。乃至已極成故。○要雲。無體非因義難(雲雲)光胤申雲。此難兼破薩婆多(雲雲)不審也。種子不許師也。設破雲事無用也。就中薩婆多義破。已極成故不意得。極成者本來共許事也。破畢極成雲事不審也。
一。諸識等法。乃至。亦已遮故○要雲。余非受燻難(雲雲)讀師雲。亦已遮故。疏一二三卷(雲雲)色離識皆無者。第一卷極微等色法破事也。受燻第二卷破之。持種第三卷持種證處破之(雲雲)疏見。
一。然滅定等。乃至。有情攝故○要雲。以量成有識難(雲雲)以比量破之也。
由此理趣以下總結文也。私雲。此總結。薩婆多經部通結文歟。經部破段結文歟。可尋之。以上破經部本計也。疏雲上來已破經部本計(雲雲)要經部結文。限見。
一。若謂此位有第六識等文事(自下破經部末宗轉計也。疏雲。下破經部末宗轉計(雲雲))
私雲。疏上座部定中立細意識。生死證極成意識不如是故破畢(雲雲)取意。加樣申出意。自下兼破之雲事歟。若又上已破畢故。今不破遮相亂意歟。可尋之。
一。此定亦名無心定故事(疏雲。破有心文三段。一難違名。二難違理。三結意趣。今二句違名難也。)讀師雲。無心定得名。大乘第八滅定位現起許。但粗動識體滅。其方立無心之名。經部粗動第六滅。無心定申也。非無細意識救。更不可有苦見歟覺也。其上違名雲難。極成意識行相所緣不可得故。應非意識性雲難。無心定名言分。更不可痛之。而五識故名無心雲轉救事。返返法。申不審也。
一。若無五識名無心者以下事。自下違理四個量。
一。應一切定。乃至。五識身故○與意許宗論義此下。良明房五師雲。宗皆名無心定雲。因不言諸定不可有不定(雲雲)此事面面同心之樣也。案之僻事也。無心悶絕可為不定敵。為如無心悶絕許無五識身故一切定非名無心定。此事何被存。無不定述成不審也。
一。意識攝在。乃至。滅定非有○(古聞書以轉識攝故之因第七可間斷雲量可立返難如何雲雲。)
一。或此位識乃至。非第六識○延公雲。壽暖同喻行相所緣不可知故之因難轉(雲雲)此古疑也。讀師雲。行相所緣可知可有疑。自元不可知。行相所緣不可知也。行相所緣微細難了不可知也。其中此行相所緣共不可知邊轉喻也。良明房雲。不可知申。不可得雲事歟(雲雲)讀師雲。爾也(雲雲)光胤申雲。行相所緣物。不可得。讀師雲。言遮申無過分。古物語雲。或物天南星是藥雲連句。地北月非荼付。人問雲。地北月何物。答雲。地北月雲物。如何雲爾耶。答雲。非荼雲物無過。荼雲。體雲咎目答事歟。非第八識因可意得。
一。良明房雲。壽暖成所緣物。行相雲事心品。其姿付。行相所緣不可知可申歟(雲雲)面面不可然(雲雲)讀師雲。其通不可知不意得文。
一。若此位有。乃至。非此位攝○(疏此量第三量因隨一過遮立之雲雲。)
一。本為止息。以下總結也。
一。又若此位有第六識以下事(自下行此師心所滅定位許哉否征也。付有無加種種難。)
私雲。初破有心所計。後破無心所計。于破有心所計有七個問答。第四段破救不中有段。第八七段有五。破無心所計有五個問答。初難有七。望文可知。
一。疏雲。經部本立三大地及三心行。謂思受想。皆名心行。受想勝故彼偏得名(雲雲)
一。資助心強者。疏增勞慮故(雲雲)私雲。資助心強由。義燈釋雲。受為禪增上障。想為定增上障。由受領下劣定。由想想像故。又受于苦果增。想于苦因增。由想像故。起作諸業。由受領苦果。故聖者雙厭。外道偏厭(雲雲)大切釋也。
一。無想定中。乃至。然汝不許事。
私雲。此師滅定所厭想滅余心所不滅。無想定位不限所厭想余心所滅(雲雲)依之蒙此破歟。
一。若爾語行。乃至。而非所許事。
私雲。而非所許文處道。非論主所許(雲雲)此道返返不審也。此道意。論而非所許論主前。尋伺遍行雲事不許雲文取成道歟被難。論而非所許。無余義經部意。尋伺滅時語應不滅不許雲文意也。疏就他為論故以為例名非所許○此意也。上然非所許○文。大乘佛等連續見。大乘不許之意歟。所詮論一定如上注勿論也。
一。尋伺于語是遍行攝事。
私雲。疏大乘不然此隨他語(雲雲)隨轉少乘之意也。大乘不可許遍行。佛果語不依尋伺。于因位隨語業界地兩釋可意得歟。
一。見息滅時之見字。現義雲事。古聞書。
一。受想于心亦遍行攝等文事。听眾不審雲。遍行雲。大地法雲。寬狹歟。只同事歟。讀師雲。可有寬狹歟(雲雲)私雲。四大地法師。觸不立遍行歟。以之可知寬狹歟。私雲。此上末經部轉救。受想例入出息非遍行存故。立亦遍行攝之宗也。根本經部。受想思遍行存也。此對末計也。
一。既爾信等此位亦無事。光胤申雲。既爾信等破見。有心所無。心所雲二邊破。假立別體心所。滅定位假實。有有心所計也。假實無無雲師意得。讀師同心了。
一。若有思等亦應有觸等文事。光胤申雲。亦應有觸。破三大地法雲事。常事也。四大地法。滅定位不現起心得。此文何不破之耶。此能破心所別體事。滅定位現起有無論故。
私雲。亦應有觸難。何無相符過耶。此一段有心所雲計破故。有心所師除受想外許有故。
等取有觸之沙汰。可見論義。受想應然大地法故。限總破。以下總破別破相交也(可見同學抄。)
第五十日(自如受緣愛非一切受。至無想等位類此應知。)
光胤申雲。必有受生。疏定相隨故(雲雲)受想受與想俱。不雲相順。相順限觸受歟。面面評定曰。定相順故。下受想事也(雲雲)遂見疏評定改觸受。定相隨故(雲雲)受想事俱起其理勿論。事新不立相隨之由(雲雲)此分治定了。讀師雲。第三卷觸受極相鄰近之由立。會集論時事也。光胤申雲。受想思等所依為業樣。光為受為緣。受為想緣。想為思緣。如此次第展轉事歟。俱時不傳為緣歟。讀師雲。引發勝雲。極相鄰近受歟。雖然合根境識令觸境故為緣事。受想思等所依為業雲故。不傳為依歟。加樣被申不分明。延分雲。受等心所全不能生余心所故。受等全分不生余心所歟覺處受緣愛。生受歟。讀師雲。全不能生余心所故。如觸不生一切心所故雲爾歟。
一。或應如余位等文事。琳舜房。上既許思等此位非無受想應然。大旨同難歟(雲雲)光胤申雲。上難定位思等為喻。今難余位為喻。疏與前少別此差別歟。讀師雲。上量立大地法故之因。今量用有思等之因。立因之差別歟(雲雲)
一。許便違害心行滅言亦不得成滅受想定之文。文故。最前經不應言。乃至。滅受想定返結也。違教過也。
一。若無心所識亦應無以下事。自下破無心所雲計也。
私雲。總分二段。初破滅定位識令無難。自若無心所識亦應無。至不爾如何名無心定也。後縱滅定位識征難。自又此定位意識是何。至故無心所心亦應無。初段有五問答。
一。初難有七個難。初難者。若無心所。乃至離心所故也。讀師雲。若無心所。大地法心所也。非信貪等。信貪等無時心事。兩宗共許事也。付大地法破之也。光胤申雲。本疏此諍大地•非信貪等•以彼無時•心尚有故此意歟。
一。余遍行滅法隨滅故事。本疏生起此文轉救雲。此受等如信等信等雖無仍有心故(雲雲)此轉救難思。上難時。信等簡大地法。可異信等。由以難之。而其不聞入。猶舉信等大地法如信等雲事。展轉生起轉救不覺。
一。受等應非大地法故事。延公雲。此師既大地法立。非遍行存上。遍行大地法。廢立意得師對。遍行。可非大地法難事難思。
私雲。心時。此心所故。如信貪非遍行。意得故。可非大地法難也。大地法故也。泛爾非遍行故非大地法雲。心位此受想道理非遍行雲時。大地法義自然闕故。受等應非大地法故破也。當座談義時。往往間不及此料簡。
一。此識應非相應法故事。
私雲。論文分。總大地法心所。滅定位無者。此識體可非相應法歟。心與心所必相應法雲事所定故致此難。既無心所故非相應法雲也。
光胤申雲。本疏此相應法余時。亦有心所相應。等雲雲。此宗樣。余時者滅定外余時見。而滅定之外有心所相應之義雲故。此文宗法。可有相符之過(雲雲)面面評定篇篇。讀師雲。余時之詞指滅定歟(雲雲)听眾連雲。比量三支此文次。此位之心等因。如色等喻也。應非相應宗法也。明知。余時亦有心所相應者。總大少共許滅定外余時心所相應許事申置詞也。非比量宗法歟(雲雲)或評定。樣料簡。點不審。余時有心所相應(雲雲)毛點點符合。余時有候。光胤申雲。讀師御談可然。滅定外余時雲歟。其故滅定論既非相應法(雲雲)非相應法位也。知此相應法雲。滅定外余時雲歟(雲雲)院主樣同心了。此分治定歟。
一。此上又轉救雲。心法非相應事事無苦見。色法無質礙事。則無表色此也(雲雲)
一。許則應無所依緣等。上轉救上難也。光胤申雲。此難不意得。心所相應。可無所依緣雲事過難歟。心所相應。心依所依緣可生意得無子細立歟。讀師雲。誠過難歟。但疏二個量。三支立也。然因明門成立內明道理立過難歟。
私雲。能案內明道理。難也。其故論亦非心故(雲雲)故非相應可非心。非心可無所依緣。如色等二重見能立也。心必相應法雲事。余位皆爾也。余第二量。先立。第一量後立可然歟。
光胤申雲。所依緣等等疏釋。等非能緣(雲雲)非字過。只等能緣。院主雲。可無能緣雲意等故。等非能緣雲事也。今被申符合。疏文更無相違歟。光胤申雲。論既應無雲無字。等分只能緣。非字過歟雲不審。但如御定等本意非能緣義等雲爾歟(雲雲)疏應無能緣難意釋。無心所須納取像。可非能緣(雲雲)
一。三事無能不成生觸事。讀師三事無能平聲讀此讀可然歟。延公雲。滅定位雖有根境識。不和合爭取境耶。面面一同不審也(雲雲)可評定曰。三和取境不生觸也。其故定前厭患心所力故事歟。總三和合。不意得歟。此評定可爾歟。光胤申雲。此一段皆以成生詞。成觸生觸二家俱含之見。疏釋之。付之成觸師意。觸心所三和合分雲觸。三和之外不置觸之用歟。將亦三和合時。三和外觸作用出來歟(古沙汰也可見聞書。)讀師雲。古沙汰也。先年訓論時。第三卷。舜良房已講之三和之上。分觸歟(雲雲)三和和合力分歟。不審也。光胤申雲。抑諸心所心分位思差別也雲事。互全無分無二家(本末二計)共申事也。成觸師意。觸心所心分位思差別申歟。延公雲。根境識和合分位立之。只根境識分位。心分位思差別爭申。爾三和上觸又何申。不審不意得。光胤申雲。根境識和合改成觸。心分位思差別申事歟。其故觸既心法故。三和處。心上觸作用出來。心分位雲。正心此作用流出事也。心分位出來姿必三和時。根境識上此作用出來。雲三和成觸歟。譬地水出。地出來水雲。正水底流出。必地上水出來。故地出雲。又能糾明申。正底水流出。思差別雲事。隨造作雲爾歟。讀師同心樣被申歟。延公雲。被申樣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觸心法申。根境色法正出來歟。
此事一旦非也。實事少宗習樣不取入事也。
一。若爾應名滅心所定等難事。私雲。由此定前厭患心所雲付。偏厭心所歟。若爾可雲滅心所定。何狹雲滅受想定耶。觸厭故。三事不生觸雲故。滅受想定雲名難也。
一。若謂厭時唯厭受想等救。所厭受想故。此名無過。但所厭無故。余心所雲。
一。既爾此中心亦應滅等難。所厭無心可無。讀師雲。此下疏。此文付外救。此上論主難。又救。外救雲。厭貪等心所住善心時。前貪等染污心所滅。心流類善心起。若爾滅定位心所厭故心所滅。心爭滅耶(以上外救)論主者。貪等厭時。貪等染污心滅。後念別善心起也。何貪等滅心雲不滅耶(論主答也。)此上外又救雲。若爾吾厭念心隨心所滅。後時定中。又所厭心所。心獨可然。為言。以上外救也。此上不爾如何名無心定難。
一。又此定位意識是何等一段事。自下縱有征破段也。
私雲。自下縱細意識征破性類段歟。
一。面面評定。余染無記心。必有心所故雲意。料簡。諸善定中無此事故。由立文也。意雲。諸善定無染無記事。何雲染無記耶。此諸善定中無此事故意也。次無此事故由立時。余染無記心位雲。必貪等心所故。染無記心也。而今善定無染無記心所。爭雲染無記心耶。為言。余染無記心必有心所故意也。
以上面面料簡。此料簡無此事故必有心所故。一道理存。
光胤申雲。論點余。染無記以必有心所故(雲雲)故此文。上無此事故外。別道理以可有心所立也上無此事故量。滅定心非染無記心。無染無記事故。如諸善定(以八淨定為例疏釋。)今必有心所故量。滅定心心所。染無記心許故。如余位染無記心。以余染無記心為喻。但必有心所故下疏。此位既無染心所雲故。非染無記心釋。此疏釋樣。如面面料簡論點讀。余染污心必有心所今滅定既無心所。可非染無記心雲意見。但光胤料簡會疏雲。論外染無記雲付。如余染無記心可有心所先立也。此師無心所雲故。如此難本意。此位無染無記。心所故。可非染無記心遂可難故。遂本意顯。疏如此釋也。可謂論疏合見。二量也。不相違。
一。不應厭善起善等故事。論厭疏求相違事。評定。光胤申雲。論加行因有心無漏善定厭事釋。疏無心滅定求事釋也。讀師雲。古疑之色色評定。遂一結今被申分歟。厭善可起染道理。厭善不可起染雲事。詞付現量不審難散。
私雲。厭有心善定住無靜劬勞。遂果利染污心。可起樣雲意。文言仿□。義意必然也。
一。違自宗故事。外本計相應善。故雲爾也。
一。善心無間起三性心之難。差過難也。讀師被申也。光胤申雲。引發分。不善無記同事故雲爾歟。引發之外。前念力假分。若善性前念力申。前念力性類及。性類必相應信貪等力也。可責難也。
一。等起善。外宗身語色等雲。心法不雲等起歟見。
此下未見經部論義。可見之。
第五十一日(自又契經說心雜染故至諸有智人應深信受)
良明房雲。先引維摩經。其阿含等。亦有此文。根本維摩引。阿含剩事申出歟聞。讀師雲。理證共許經引故。阿含專引也。演秘其旨分明也。疏樣見琳舜房雲。同學抄疏專維摩經引。阿含亦有此文雲事。先舉大乘經。顯第八識。阿含亦有此文。故為第八識證(雲雲)延公雲。此文誡犯戒比丘故。染污心專說六識事覺。讀師雲。理證說六識也。唯專遂第八染淨由心說也。不然染淨由心義不可成故也。光胤申雲。此文阿含經會座。優婆離尊者。犯戒比丘誡。可制身語(雲雲)淨名呵之說染淨由心之義專可制心(雲雲)維摩經。阿含經會座淨名被呵事優婆離再申出。辭淨名問病使時事歟。若爾非正佛語。但若佛印可故引之歟。讀師雲。設雖無佛之印可。淨名人說。引為理證不可有苦見。大旨維摩經淨名之說歟。勝義生領解以宗家為證此意也。
私雲。勝義生領解佛嘆印故也。
光胤申雲。持種證差別事。一個條沙汰也。可有御談。讀師雲。持種證此識不可有持種識雲證也。今證。不可有染淨心雲證也。依經上。證向處異也。延公雲。今染淨證一段。一向持種付問答。差別難分。
私雲。實事依經相替。兩證差異。勿論歟。但說相樣。詞染淨持種雲也。證成之姿。不審也。
良善房得業雲。疏染淨心經(雲雲)染淨集起心經歟。讀師雲。染淨集起心經雲。非正經名歟。只付所明當座申分也。今染淨心經亦爾也(雲雲)光胤申雲。集起心經。持種證經也。定今經可相替歟。讀師雲。阿含經無量菩薩入。初地雲。維摩要見。阿含經無之。維摩經。阿含經時此得益旨說故阿含經得益常沙汰。阿含無說此旨(雲雲)此事知足抄見。
一。謂染淨法以心為本等文事。釋此文多釋。讀師雲。雖有處處釋。只疏四釋大綱歟。初釋意。謂染淨法以心為本有為等法總句。無為等別句(雲雲)抑此總句別句樣可被沙汰。光胤申雲。無為限此句。因心而生等之句。有為以心為本雲置。下其本由色色釋故。以心為本總句。因心而生以下別句也。無為以心為本外本由寄受燻等可釋樣。仍以心為本一句當無為別句也。听眾雲。無為總句歟。听眾連雲。謂染淨法總句歟。讀師雲。有為染淨互故雲總句。無為限淨一邊。故雲別句歟(雲雲)听眾不審雲。以心為本。讀師雲。謂染淨法付。各此(雲雲)
一。因心而生以下事。此四個釋。謂染淨法以心為本。只四釋同事也。讀師雲。第一釋。因心而生者。有漏現行依種子第八生。依心住故者。有漏種子依現行第八住(雲雲)光胤申雲。第一釋。所依不分種現能依分種現釋故。生住一現行第八依雲釋歟。讀師雲。不爾生依種子第八住依現第八(雲雲)光胤申雲。其第二釋也。第二釋能依不分種現。所依分種現釋也。隨第一釋。所依且雲心不雲種現。第二明置種現詞。讀師雲。執心。第一第二俱所依雖分種現。能依有漏有為寬狹。可有差別(雲雲)光胤申雲。第一釋所依種現分。第二釋可準。第一。第一只雲心。第二分種現。其旨勿論也(雲雲)
後大旨光胤申分治定歟。
一。以心為本事。讀師雲。理事一異事為本故。阿賴耶識為持種依。五法事理名唯識此意也(雲雲)無為有為第八為本。以心為本句攝樣。以此詞可知之(雲雲)此次讀師雲。近年論場之砌。或仁雲攝法歸有為之主故言一切法皆唯識。有為分歸。不可取無為(雲雲)攝法歸無為之主。又不可取有為歟。尋處。其可取有為有為不歸無為。無為歸有為。是有為無為。本末顯意也(雲雲)此事返返不齊也。同文章說。不齊意得不審也。古跡難攝。攝法歸有為之主。所歸有為分也。攝法歸無為之主。所歸無為之分也。無為六無為等之種類故見。專英法印樣一旦料簡被難事歟。西院經藏覺。院主雲。攝法歸有為之主不取無為雲事。可違今以心為本之文。無為等之別句釋故。
私雲抑歸有為之主。遂不取無為意得人。遣相證性之依主唯識。不存歟。不審也。持業論義。依主土代也。
四個釋樣其外沙汰。無殊異論。如本疏並同學抄列。
一。若無此識持煩惱種事。讀師雲。攝論中有命終心正結生心也。愛恚相應染污意識初生舉。無能持初生識(初生非受生初生。結生初生也。命終心也。當生惑初生。)可無因難。今論煩惱舉無因(雲雲)兩論聊意趣異也(雲雲)延公並光胤申雲。兩論只同事也。染污第六獨起事。必煩惱俱起。今論詞舉相應煩惱。委不雲所相應識攝論舉。識煩惱隨煩惱所染識(雲雲)詞粗細也(雲雲)讀師院主樣。兩論聊異執心。光胤申雲。本疏引攝論同之。若其意異。必可釋其旨。隨論道諸煩惱起處世間識道。
一。讀師雲。只常時煩惱間斷又起事舉。界地往還別舉不審良明房雲。常時生起論舉。無染心後。此也(雲雲)光胤申雲。界地往還別初生舉。事闕樣顯也。其心起。相續位。其相隱故。無染心後因。良公被申樣。常位煩惱對治識(善無記)起。善心間斷初起難也。凡念念相續同類心。第八能持。識因雲難義。只同事也。隨樣論上下破之。但今此別往還雲。無染心後雲。顯位舉。無因相顯歟。讀師同心也。讀師雲。抑能破之樣見。煩惱業果難樣無替。何煩為二段破之耶。只一段合可破之。隨古加樣疑之。光胤申雲。誠大旨同事歟。但無染心後異類法後。可有寬狹歟(無染寬。異類狹。無染煩惱外善無記汛無漏通取。異類無漏也。)讀師雲。今二段破。無染異類申。一段破樣。可置詞。
私雲。
讀師雲。攝論愛恚相應意樣。煩惱。只意識初起無因破。延公•光胤申雲。三雜染破志煩惱雲歟(攝論同事也。)
一。諸已斷者皆應起故事。光胤申雲。只任運無因。已斷無因。聊可替歟。面面評定只同事也(雲雲)光胤申雲。已斷路事。任運無因自此路人。事歟。
一。入無余依涅界已等文事。光胤申雲。業果之處即無三乘學無學果之難歟。延公雲。此難。相當難•入無余依涅界已等之難。故且舉之歟。良明房雲。煩惱斷畢。煩惱無因可起雲上難也。其處即無三乘學無學果之難舉畢煩惱斷畢。煩惱可起雲事。此分究業果之一門。若無因起。入無余之位業果可還生難也。光胤申雲。即無三乘學無學果之難。業果這下。其故假令業果無因還生。二乘之學無學。二乘學無學。大乘有學位。業果猶有故。可無三乘學無學申。讀師雲。一切業果付不可難。已滅業果付難故。猶可有此難。前後一難且舉互顯歟。
一。又行緣識應不得成事。此下有五難歟(取緣有不成加事也。)
私雲。行緣識之緣義征之加難。若行種子燻識名緣。行緣識不可成。轉識非所燻處體雲事前已遮故。是一。第一難也。此難破經部也。經部種子許故。次難若又行緣識者。行支業感識名。緣者。亦緣義不成。結生染污識。非行感雲事。汝少乘許之故。結生染識者。中有命終心愛恚顛倒心起煩惱相應第六識也。非生有位受生識。中有位結生識也。少乘異熟無記法行。所感雲。煩惱相應心。不雲行感故。如此難也。是一。第二難也。此經薩婆多。兩宗雙破也。次難難轉救。救雲。行緣識者。名色支中異熟識。此行支被感。故行緣識者。行緣名色申。行緣識不可然。為言是一。此難又破二宗救也。第三難。
延公雲。名色中異熟識者。五識。意識識支立故。光胤申雲。薩婆多可爾。經部本末二計宗義不同也。立細意識師粗意識。名色異熟識申。
次難又破救也。救意。名色中異熟色名識支。行支感之故。名行緣識者。難之雲。行在現在色果在未來。時分懸隔緣義不成。為言。疏一劫或一劫余•經八萬劫者。現在位未來果望時分懸隔時劫也。八萬劫者。非想八萬劫事也(是一第四難)
讀師雲。時分懸隔事不意得。現在三因•未來二果。過去二因•現在五果者。少乘三世兩重因果也。于此因果。可論今行緣識之義。而過去一期生間命終。二因取。現在五果相續故。時分懸隔申。光胤申雲。造業分位一段。過去二因。命終二因取雲事不意得。二因業也。業造時二因。過去。一切業二因申。何命終相續時分鄰近雲耶。讀師雲。分位緣起。只其位二因取。過去總無明行立。為現在五果之因故。命終二因立。光胤申雲。雲事返返不意得。第四定中有起謗滅業。中有位故。地獄生有位鄰次。故時分懸隔義。古難之。總業懸隔覺。
疏雲。此等文意。極為深遠。諸論所未詳。群賢所未究(雲雲)此一段疏主御講贊之御詞。次此不成故後亦不成者。取緣有不成難也。行緣識不成故(此不成故。)取緣有不成也(後亦不成)
讀師雲。取緣有不成者。行緣識時分懸隔。故不成也。爾取緣有亦時分懸隔故不成雲意歟。行緣識過現。故時分。取支有支。現在三因內也。何雲時分懸隔。光胤申雲。行緣識時分懸隔故不成。既行緣識之緣義不成。取緣有不可成雲事也。取緣有時分。故不成雲歟。
一。世出世道斷果別故事。讀師雲。世道有漏六行出。此尤雜染法體出。何雲清淨耶。光胤申雲。菩薩修六行觀雲一義。然泛爾外道異生六行不可取可取菩薩六行。或二乘六行觀。可取歟。延公雲。菩薩六行觀未定也。二乘此觀勿論歟。超越人凡位六品九品修惑伏。入見道斷之。此伏道可六行。讀師雲。其外道位伏事歟。其二乘伏道二乘七方便。重伏歟事未定事也(雲雲)讀師雲。同六行觀。肝要依意樂可定雜染清淨。彼次糧位菩薩不。伏俱生精惑者常事也。但為利生現八相化儀事必定通力也。其時得定。定以六行事觀可伏俱生迷事惑。不爾爭得定耶。延公雲。資糧菩薩不伏俱生粗惑雲事不一定歟。讀師雲。爾也。時別段事也。付通途不伏雲歟。光胤。
私雲。資糧菩薩不伏俱生惑者。正智力以伏事歟。為定障同外道等伏事別事歟。
讀師雲。如此肝要皆向佛果用六行清淨道。為愛著生死用六行雜染定歟。
一。異類法後事。讀師雲。異類法後改不求難。只能持可無因。何難。常住可遁難子細在之歟。光胤申雲。常時清淨法現起故。其淨法則持種因。第八持自種即因具。異類法現起時。清淨法間斷故。其間斷。清淨種子持物。後還起時因。因不可生雲難也。加樣難。
私雲。所執余因前已遮故。第八一類相續識體。第八外余法。能持義不可得故。異類法後位。第八無因雲難勿論。今對他節節位舉。能持事出也。
一。所依亦應無因生故事。私雲。此難上彼二淨道無因而生難轉救。無所依身故淨道不起者。所依身亦無因可起故。汝所依身由立。為言。上煩惱亦應無因而生故番難也。煩惱亦應無因而生故者。上三界業果還復應生之難救雲。煩惱故業果不生者。煩惱亦無因可起故。汝煩惱由立。為言。此二段文章相番義理巧妙也。仍疏雲然文略巧初後顯之(雲雲)
一。謂道起時現行煩惱。乃至。俱非有故事。
疏釋雲。斷何所斷•于此時中•無有漏識故(雲雲)無間道位煩惱種現故。斷果不可成雲難歟。付之。光胤申雲。無間道位煩惱種現不俱起事。正義亦爾也。如此難可有返難。讀師雲。其位光胤申雲。無間道位次前念煩惱種子。無間道敵對。能治功力施斷果。(斷果無為歟。斷果也。依主釋也。沙汰。)能持識體。能治道遙前煩惱。何物對治道起耶。道不起斷義不成。斷義不成斷果不成。為言。俱非有故者無間道同念雲。不敵對無間道故。為言。
一。染淨二心不俱起故事。延公雲。疏此文釋。有漏種等非無漏識中雲文也(雲雲)此事不審也。加樣文意。上俱非有故流類。染淨二門不俱起故雲歟。見道相應心以來。無漏道不持有漏種雲難。光胤申雲。古論義也。聞書。私雲。推之染淨二心俱起事故。無漏識不可持有漏種雲意歟。故無漏不可持有漏種道理說文故。疏釋無相違歟。讀師雲。此料簡不意得。染淨二心俱現行。故不俱起事勿論歟。無漏識持有漏種種現故。肚心俱起歟。爾爭無左右。二心不俱起故無漏可不持有漏雲耶。外宗更不可痛之。光胤申雲。何如有漏第八持。無漏種。無漏第八不持有漏耶。問。但答。無漏不可持有漏(雲雲)若爾二心不俱起由。遂無漏不可持有漏道理歟。讀師雲。染淨二心不俱起故者。無漏識有漏種子。能持所持不。可俱起雲文意歟(雲雲)
私雲。此樣料簡。道相應心以來。文繁重。只同事申樣見。
則初道起應成無學事。讀師雲。此文。若由道力後惑不生立斷果者轉救難文也。救意雲。實斷果雲物。道起時後惑不生雲斷惑者。最初道起時。已起煩惱因。故後惑永不生。一切煩惱悉此時不生也。初道時可成無學果。為言。正義煩惱道重重粗細淺故。一道雖起斷惑。余煩惱又待道勵力。今外宗申樣。頓極果得。
一。讀師雲。證此識有乃至。略述綱要。理證結文也。
一。讀師雲。別有此識教理顯然以來。總教理二證結文也。
一。理趣無邊事。攝論八證中最初生起明了生起業用等證指也。今論不說之。可見疏。
一。依誰由誰而立斷果。上轉依斷果亦不得成引合。前後相違雲事。古聞書。但比興不審也。
天文五年。丙申。卯月二十四日寫功訖。願以此筆功為二利速成四恩出離慧解開發之因耳。
藥師寺末學相似僧英乘
五月二十七日對了胤院一交了。
論第四卷聞書第一^2□
論第四卷聞書第二
第五十二日(自如是已說初能變相至要詫末那而得起故)
私雲。第二能變。十門八段釋也。或九段之樣歟。十門中。第四出體門•第五行相門•合一段。第六染俱•第七觸等相應•二門合一段故。十門八段釋。
本疏。三能變諸門廣略付。四個問舉。六個條節釋。一初能變不出所依門事。二第二能變異初能變說所依門事。三初能變第八為他為依義說事。四第二能變與他依義不說之事。五第三能變不釋所依門所緣門事。六初能變不出界系門事。答之時。初第二節問合問之故。答合明之。第八諸識之本故。與他識為依義顯他與第八。為依義隱。故不出所依門。答初節。次第七既第八之末識。第八為依義顯故出所依門(答第二節)次第三節事。答之雲。恆轉如暴流之如流義為余識為所依義也。魚草等物隨流不舍等之義。為諸識依義出。次第四第五二節。一個問答也。答三釋。一作論人意樂故不可責難之。二初能變舉所緣門。第三能變舉所依門。第二能變所依所緣二門並舉之。影略互顯也。三第八諸識之本故。雲恆轉如流。與他為依義也。並自識體所緣出。根本識之旨顯第三能變。境界粗顯易知。故不說之。第二能變。依緣隱。仍俱說之(以上三釋也)次第六節事。疏大綱二意。一論主略不說之。二異熟一切種之異熟言(果相門也)顯界系。第二能變雲隨所生所系。事也(雲雲)此不為例以下。異熟以顯界系門雲釋。嫌意歟。第二能變界系門說。子細。第三能變。與本識非同界。第七與本識必同界也。若不說界系。界系門如六識歟。雲濫。恐此濫別說界系也。
讀師少少講贊。但粗無極。披疏記之。
讀師雲。初能變。初阿賴耶識雲。不舉能變名。後二舉能變名。異因難測。光胤申雲。初能變。初阿賴耶識阿賴耶以。三相中自相門。此第二能變思量為性出體門當歟。名舉處。即自相門說善巧故。不雲能變雲阿賴耶。尤有子細歟。肝要。後二能變。何如初能變思量能變識雲。出體門名說處即不顯。文言約頌。釋名門二句說。出體又別出耶。此疑第三能變同事也。下別雲了境為性相故。延公不審雲。是識名末那連續。思量為性相不說。中間所依所緣門隔事不審也。緣春房雲。所緣境對時。思量慮知。所緣心前不說。對何思量覺不審。仍緣彼下雲思量為性相歟。
此事。
光胤申雲。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二句。限釋名門歟。讀師雲。爾也(雲雲)良明房五師雲。次第二能變之次點。先次。乃點。總標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別釋次第如其次牒明故。次雲歟。
一。恆審思量勝余識故事。延公雲。思量義。余識。第七思量勝歟。讀師雲。雖通八識而隨勝顯。意思量義第七勝歟。我我思量超余識。光胤申雲。恆審二義以。勝義存歟。恆六識不恆簡。六識雖有思量義非恆歟。審者義歟。義歟。讀師雲。當段二義見事。
一。第七雲識。八識通名勿論也。意名又專。得名也。若爾可名意識。若意識意即識故持業釋也。第六名意。第七意為依故。如眼識得名依主釋也。
一。恐此濫彼事。互濫可恐若爾假令第七名意識第六單雲意。遮相亂樣歟。讀師此不審。自答雲。意元專第七名也。第六其名。意識雲也。而第六單意雲。偏他名呼。故第七雲意。第六。雲意識也。重意雲。意名本來第七故。第七只雲意。第六識加所依意名呼也(雲雲)一六種釋一字名歟事。其沙汰。只一口。
一。又標意名為簡心識事。私雲。心意識三名中。意名關第七由顯。標意名也。思量義勝。積聚了別余識劣故。延公雲。第七劣積聚義。種子積集。積集雲故。讀師雲。集起義可談之。種子集起諸法義。余法故。光師申雲。常第七等心義行相集起申。種子集起。現行。第八。只又種子起諸法雲集起一樣。種子事也。非現行上義。面面無音。同心之意歟。
一。或欲顯此與彼意識等文事。光胤申雲。設雖成近所依。何必所依方雲意耶雲不審。但六七俱意識雲時。得名差別故。何為所依何為能依雲事。名言不顯。仍第七雲意。意體顯。依此意識依主釋意識名。意雲物所依。意識雲物能依也。六七共雲意。共雲意識時。更能依所依。其名難顯歟。故但名意意處。意者依止義也(雲雲)現在第七二義。思量依止也。為依邊依止之義也。非等無間意依止。良明房雲。依止義意根總以八識為性。等無間意取歟(雲雲)讀師雲。不可然。現在第七依止事也。等無間意別事也雲雲。延公雲……不共依近所依。同異事。故沙汰也。相順同計度等義立。泛爾不共依。別又親依歟。讀師雲。只同事也。差別。今六七不共依。何義。同計度等之義也雲意也。延公雲。種子隨逐者。所依種不生現行。能依種不生現行故。此邊雲隨逐歟。琳舜房雲。六緣境時•七與力故•之義。雲種子隨逐歟。光胤申雲。其現行後事也。爭雲種子隨逐耶。琳公雲。愚草。六緣境時•七與力故•以。可知種子隨逐(雲雲)明知同事歟。光胤申雲。以顯七與力故。隱種子隨逐雲事歟。種子隨逐之樣微隱。以現行。振舞令知歟(雲雲)讀師雲。爾也。種子隨逐七與力故別事也(雲雲)
一。有義此意以彼識種而為所依事。延公雲。不審雲。以彼識種。第八能生種子雲事。不審。此第八種子識雲意。第七識能生種子。以彼識種申。第八能生種雲事不意得(雲雲)讀師雲。可依許現起識之沙汰(雲雲)光胤申雲。以彼識種土代。第七能生種子取。勿論也。但古跡第八能生種雲事有子細。此師難陀等也。下三師初師也。初二師種子義分俱有依立。無余義歟。然此以彼識種義分俱有依攝。于種子俱有依又二義。所依根種識能生種二義也。識能生種義。第七能生種意得間無子細。肝要所依根種義。第七種子俱有依。第八能生種故。以彼識種。第八種子雲歟。古跡此事也。第七能生種取事勿論也。因緣依根本此文說故。
私雲。解依字二師中。第二師義。釋下疏。二師多重問答。可見之(許現起識二義。文相順違。料簡大事也。可見之。)
一。而有轉易事。光胤申雲。轉易依。現識俱有依。轉易時。依無轉易時爭假依耶。讀師雲。轉易體可假依雲事也。轉易處可假依道理立也雲爾。無轉易時不可雲不假依。重意雲。如此轉易物。其性。可假現依雲事歟。
一。取所緣故事。良明房雲。取所緣故。今無用詞歟。所依門故。讀師雲。依彼轉緣彼。依彼處緣彼事歟。
一。諸心心所皆有所依事。或听眾雲。三依總標雲。諸心心所皆有所依歟。又上依彼轉者顯此所依雲。二師文取歟。
光胤申雲。諸心心所可取歟(雲雲)或听眾雲。上段不開三依。何雲三依總標耶(雲雲)
私雲。此事不可及余義。上第二能變段也。三依諸心心所。始歟。大方依彼轉者。顯此所依取三依總標歟。覺重可尋之。
讀師雲。瑜伽心心所有所依說。有所依故也。
一。一因緣依謂自種子事。听眾不審雲。抑三依時因緣依。偏限種子生現行之因緣歟。將又根本所明心心所三依故。雖雲謂自種子。總可通現燻種因緣歟。讀師雲。此事古來沙汰歟。先謂自種子之文分明。種子依歟。自類相生。因體種子定故。因方入攝之歟。現燻種。謂種子依攝。光胤申雲。後二依。因緣依論疏伺。正心心所所依雖限種子依。總廣可通三類因緣見。先論諸有為法(雲雲)廣有為法志。可亙三類因緣被伺。隨皆詫此依依。疏據通依故(雲雲)肝要•謂自種子文限種子見。疏釋之約識而論唯種子識(雲雲)此疏文見。謂自種子。正所明心心所所依故。付本所明如此釋歟。三等無間緣依釋下疏。三依得名由致釋處。因緣依傍正。寬狹二門旨見。現望種子應無此依。本所明狹義門釋。今言因緣依•令知寬狹遍故。總論之時通三類旨顯也。
一。後二依事。光胤申雲。後二依。聊因緣依文相。諸有為法雲。諸心心所皆詫此依。能依之體限心心所見。故因緣依謂自種子。廣三類因緣通。內六處前滅意。始終後二依。無寬狹二門歟。隨疏見。因緣依通依釋樣。後二依。廣樣釋。文更(雲雲)大旨滿座此分治定歟。
一。俱有依不雲俱有依。雲增上緣依子細事。無間滅依不雲無間依。等無間緣依雲子細事。以上二個條。三等無間緣依釋疏釋之。可見之。雲增上緣依。由若言俱有依•即種果同時•應名俱有依(雲雲)此下秘。有義問答。大切。可見之。許現起識論義。能生種一義。此秘文為證文。存也。可見之。
一。因緣依雲生(必不生故)俱有依雲轉(必不轉故)等無間依雲起(必不起故。)如此生轉起三字置事。疏釋之。因緣雲生。辨體生故(雲雲)意易知。生義無過。因緣生。俱有依雲轉事。隨順與力不障彼故(雲雲)此義別轉字司事不審也。等無間依雲起事。顯開彼路導彼生故(雲雲)大旨生起同風情歟。但生雲。自體辨生義勝。起親義。起雲歟。讀師雲。三依生轉起雲事。因緣生。自體辨生義也。俱有依轉。所依能依俱時。依彼此。雲轉也。俱時依轉字順歟。開避引導姿。前物。後其處現起。雲起歟。
私雲。轉字俱時依順雲事。存也。水波姿本識轉識喻樣可知之。轉識轉符合歟。
一。無種已生證分齊事(秘雲。無種已生一句。本論文也。最後蘊者。釋論文也。)難陀護法二家。俱此文羅漢最後蘊說雲事極成。而難陀意。無種者。羅漢最後蘊位。種子因已滅。雲無種。現行當念現起故。雲已生歟。爾不限最後蘊。種滅芽生相長時相也。此文別最後蘊說。余位樣。光胤申雲。別長時位。相說志事。保自此文起。最後蘊說文。雲爾歟。而此文種滅芽生相說為證文歟。良明房五師雲。難陀以羅漢後蘊說文別為證。可有子細。其故。羅漢後蘊位。一切能生種子悉畢故。別雲無種也。余位種滅芽生雖同事。總一切種子事。而羅漢後蘊異此。此位總種子。雲無種也。如此種子悉成位。最後蘊現行。若種現因果同時。此位能生種子。而一切種子雲物。現行相續。種滅芽生以之可知也。故長時余位。能生種子。所生現行前悉位。現行相續以見之此位。種滅芽生顯故。以此位顯余位也。
此樣存歟。但疏秘趣。只種滅芽生分見。此位一切種義顯更。
一。種生芽等非勝義故事。光胤申雲。以因果故因不成雲事不審也。谷麥因果何非實因果耶。因果多重。種現因果。何廢因果之義耶。世親•無性攝論六義明時。內外種子明。因果之義齊。讀師雲。谷麥因果。勝義者前更非因果。同第八所變現行故。光胤申雲。同第八所變現行。因果義道。可轉以因果故。讀師雲。種現因果。實因果。谷麥更非如種現。光胤申雲。成分別因。可背不應分別。又以世俗淺喻。顯勝義深理。常論義難樣其例多。肝要實因果。雲事。世俗勝義。俱實因果何不雲耶。親辨自果因果外。不可廢實因果。取瓶等如成無常。法喻皆如此(雲雲)延公雲。聲瓶無常。俱勝義者所知。更不可相替。爾不可同以因果故雲雲。光胤申雲。聲瓶無常無假實不同樣。此內外因果不可有假實(雲雲)讀師雲。此論義也。不可有堅執(雲雲)
一。故瑜伽說無常法與等文事。讀師雲。此文為證樣不審也。肝要亦與後念雲。自類相生。雖置後念詞。種現因果。他性為因雲。不置後念詞事為證歟。頗仿□也。光胤申雲。難陀意。一處後念詞置。余影顯意得。二類因果何後念詞置。自類相生後念。因果之義不顯。種現因果此詞。因果之義顯。故自類因果後念雲。顯他性。意得。後師證不覺。
一。設有所說種果前後之文事。
私雲。此文勝義七十論因果前後之文也。初師此文為證歟。但論面別此文引不見。初種子依之下疏其由見。金七十論勝義七十論。因緣如意論師之因緣委初種子依之下。可見之。勝論仙人第六代末葉自在黑。如意論師論義古跡。因明抄出。釋家解釋歟。不然先德私記。見歟。勝論成劫末出世。住劫雖無子細。第六代正如意論師同時出世不審也。如意論師。佛入滅已後人也。釋迦(住劫第九減劫。)人壽百歲出世歟。設第一劫出世不審也。但成劫人壽長。
一。讀師雲。難陀論師五根唯種。二個頌引中。觀所緣論之頌返返難意得。色詞順相分唯種義歟。但長行色識雲。識加。長行之樣順見分種(雲雲)私雲。二十唯識頌自種。今頌功能。宗家三種出。一見分種。二相見分種。三業種(雲雲)听眾不審雲。色識隨境立名歟。讀師雲。爾也。光胤申雲。隨境子細。常隨境色識。乃至。法識雲名時。色識色色塵也。今色識色質礙義。總五塵雲歟。但本疏似色塵等之詞。此料簡聊不審也。其論疏色。意得無子細。相分之釋。色識識(色不離識故。能緣名立境上雲識也。可見疏。)
一。種與色識常互為因等文事。面面評定曰。頌互為因。論常互遞兩重置事不意得。常互之分滿足。繁重雲遞事如何。延公雲。論互遞片互歟。不然不審(雲雲)私雲。延公被申之通治定了。
第五十三日(自有義彼說理教相違至自有立故無俱有依)
一。有義彼說理教相違等一段事。自下第二師。破第一師五根唯種義。加十個難。一段也。就其第十假為他救難。護法轉救上難事歟。不然本計破九個難也。轉救上難事歟。不然本計破九個難也。轉救上難不審也。其轉救難。何本計難入耶。隨轉救時。本計九難。避五不避四見。轉救十難。既本計難五加。何轉救難兼本計難耶。延公雲。此事古來煩也。或一義。轉救上難。十難假為他救難。彼有虛言都無實義二句。假為他救難取(雲雲)光胤申雲。此御料簡不審也本疏。本計破諸難舉第九根唯種子難述畢。有避如前所說過難。生起文雲。自下第十假為他救難。于中有十。初敘救(雲雲)轉救十難。假為他救難旨分明也。
私雲。護法轉救。避本計過。難陀義也。若爾本計。路路難。本計難也。轉救難本計難入事尤有其理。彼有虛言都無實義。更非難。只先毀責詞也。以之為假為他救難雲事。設古來一往雖有料簡。頗以不足言不足言。
一。法界雜亂難事。讀師雲。雜亂樣不審也。五根雲物五識種。十八界闕減過申。意得。眼界乃至身界眼識乃至。身識界各別。十界物。五根界則五識界種雲故。五闕減歟。而雜亂雲事。假令五識種生五根。五根種生五識。雜亂。五根。則五識種雲。雜亂。不審也。光胤申雲。此過守教付過也。十八界各別有種雲事。聖教之說也。故五根種五識。各別。而五根五識種。五根種雜也。其雜雲。五根種五識種。各別其體。雜亂事。只其體一故。各別物一雜亂雲也。讀師雲。十八界種闕減申。雜亂雲順歟。光胤申雲。五根種生五識雲。雜亂先。五根生五根。五識種生五識。五根生五識雲。故闕減事。五根生五識。^7□闕減可有斟酌歟。種子別置。遂闕減。雜亂尚順歟。就中此過違教也。教引瑜伽三處對法。而對法雲。種隨現彼界攝(雲雲)而五根種攝五識界故雜也。又疏終文。又識種非識種故成雜亂(雲雲)此師立相見同種義故。境識雜亂也。非根識雜亂。不雲根識雜亂。雲諸界雜亂。深意在之。此境識同種。殊闕減。順雜亂詞歟。其故同種。境種識種。一種兼申。闕減遁。肝要雜亂也。良明房延公樣雲。又色識非識種故成雜亂之文。光胤申趣。設其意。又言置或釋歟。相見同種有無及二釋。何無左右治定。付雜亂過耶。光胤申雲。下二種俱非難釋疏。此即設許。識色異種。而為此難。故不同前。一種子難(雲雲)前者諸界雜亂難也。諸界雜亂。相見同種付。付此過雲事分明歟。讀師大旨同心。
一。二種俱非事。面面評定曰。各有能生之各。五識各一識。生雲事歟。下相見分。各見種生見相種生相雲事歟。大旨當座五識之各治定歟。光胤同心了。
私雲。歸宅後案之。相見之各歟存也。二種俱非難。此即設許識色異種。相見別種通難。之故。為征難。相見別種之樣標。文。各字下相見分異付意得歟。
一。根通三性難事。私雲。聖教根唯無記定。付此過申事也。隨疏引對法志勿論歟。但種若唯無記。五識體不減果(雲雲)轉因發業事歟。抑付之可意得事。根通三性難。五根五識種。種隨現判性故。五識現行通善惡。種可通善惡。爾違唯識無記之教。為言。疏不能感果難。若守五根唯無記之說。五識種子。現行。唯無記。果感雲事也。不可混亂。或听眾雲。五識非正業體。不能感果。痛評定曰。轉因發業之分歟(雲雲)
私雲。五識種體用門。唯無記定時。唯無記之一門歟。但付隨所生邊此過來歟。
一。限無執受難事。良明房雲。安危共同之時。種子執受申。有執受雲事。覺受門執受歟(雲雲)讀師雲。爾也(雲雲)此事追而有執受之分齊。可見釋文。據生覺受論義。聖教五根名有執受。依生覺受義(雲雲)
一。三依闕一難事。私雲。疏釋依但應二之意。以種子為俱有根故。與因緣根無別體故。依但應二(雲雲)許現起識論義。四緣相違難。義分俱有依文舉不難之。付別體依難之料簡此文意得。四緣相違。三依闕一。其難意可等抑初二師許種子。其分俱有依雲事。論疏有所伺哉沙汰時。此疏文至極證文也。以種子為俱有根故。其旨分明也。
一。轉救上十難事。評定曰。安惠別行論載轉救有此難歟。讀師雲。但余人不見別行論四人上足。遣三賢授膚拙(雲雲)大師一人御相傳見。听眾不審雲。樞要授膚拙者。合糅之論歟。別行論歟。私雲。樞要之樣合糅之論見。讀師物語雲。如此御秘藏之論。西明見之(雲雲)藏司語開經藏鎰穴。一返見之。則大師前作疏講之見。東院御物語雲。藏司沙汰見之見。返返不審事也。其時如此事。而藏司。程人賄賂取。又同物語雲。如此御一人傳授被思召論。西明見之。剩作疏講之。大師御遣恨之由承之。隨第十卷下疏。如法如法粗相歟。論牒。多文牒被釋事。又不牒文被述釋處歟。如何樣前前卷粗相。此申西明疏既述作畢講之聞間。故也承良明五師左樣承及(雲雲)光胤申雲。安惠。謂安惠等古大乘師。四分義下疏。護法以前人見。今就護法轉救。加十難。返返不審也。若又安惠別行論。本計難。護法別行論轉救之。重安惠難假敘歟。就中疏除親勝火辨余八論師護法同時見。四說教年主之疏歟。如此相違子細不審也。樣掂法同時。護法高年人歟。讀師雲。古不審也。同時宿老御座。雲古歟。
私雲。安惠宗義難意得事。讀師或時物語雲。聖覺房可入上人御門室事深念願。百個日每日祈請。本望遂滿足謁申上人。上人雲。何事為被尋來臨哉。聖覺房雲。總學問勿論也。殊就安惠宗義意得節節。心為尋申參入(雲雲)以上讀師物語也。又師範上綱堯尋。常被申。上人御房南圓堂御日參之事。安惠宗旨可究學之由御祈請(雲雲)(以上師範物語也。)所詮安惠宗義難知事歟。
一。應五色根非無記故事。光胤申雲。本計難。唯字置。轉救只非無記故(雲雲)本計五識種故。五識通三性非唯無記為過。轉救業種故。業限善惡。不置唯言。非無記為過見。而論點非無記。故(雲雲)點唯意歟。何如本計不置唯言耶。尤不審(雲雲)讀師雲。誠不審也(雲雲)延公雲。業無記業。三性造作分也。此意點歟。光胤申雲。不爾轉救時。業種者感果之業也。能感五識之文分明也。非泛爾之業(雲雲)院主雲。此事易根土代唯無記物。今善惡業種雲故。業善惡無記。物也。土代無記根。無記善惡過雲意也。轉救意業種通三性申。無記雲。聖教定量。無記定置。雲爾也。若轉救意。實業種通三性存。唯無記為過。如本計難可置唯言。轉救限善惡存故本計異由顯。不置唯言。根聖教定置唯無記故。點加歟。
如此雖無委細之仰。此趣御評定。光胤同心申了。良明房最前被申樣。同院主御評定。
後良明房雲。見疏業通善惡性(雲雲)業通三性。轉救存歟(雲雲)面面此文誠不審也(雲雲)私雲。通者在義歟(如通三劫故)
私雲。疏根唯無記過(雲雲)根唯無記安惠宗義也。何雲過耶。今推之。根業種雲時。業善惡故。根若唯無記。可非業故雲過也。意雲。轉救前此過也。安惠自元別體根存故。無此過歟。
一。又彼應非唯有執受事。讀師雲。本計難無唯言。轉救始加此言。轉救時取現行業。旨分明也。但此文雖爾第七難眼等不應通現種故(雲雲)轉救不限現業旨分明也。論義也。
一。據生覺受論義沙汰出來。讀師雲。此一問答人不取入事(雲雲)肝要讀師被申樣。要集種子邊。此難意得故。就轉救有自亦不唯之難。安惠根通種現故。種現邊無執受。違唯有執受也。正義現行業轉救令許。其現業三業分。身業有執受。聲意二業無執受見。違唯有執受之文。意得故。無自亦不唯之過。安惠現行根限有執受故無此過(雲雲)延公樣評定此趣也。
私雲。此分誰領解同事。別不取入事。何事哉。勿論勿論。
一。唯色蘊唯內處事。非字處字可返。
一。鼻舌唯應。乃至。五地系故事。私雲。感鼻舌二識業。土代可限欲界所系歟。造業在處何。界系門事也。業果界系。必同歟。惑業果可有子細。
一。又應眼等非色根故事。讀師雲。本計難內。當此難難歟(雲雲)光胤申雲。二種俱非誰之一邊當歟。讀師雲。爾也(雲雲)
私雲。此難轉救難之內第三難出非唯色蘊攝難如何異耶。此差異事可沙汰之。今度^7□^7□間不及尋申。又轉救意。自元取業故。色根不意得。但聖教唯色根定置違。為過歟。色根點。上非無記故院主御料簡韻覺意得。聖教定置定量破也。但上相替分。上轉救。無記不許。限善惡故。今色根轉救許也。但聖教定量邊兩難齊。
一。又若五識皆業所感等第九難易知。第十難轉救上難也。疏第十難生起轉救。可見之。其下秘能意得。
私雲。第十難下疏。正法藏之轉救。戒賢轉救。無余義別體五根落付也。根從緣稱之詞分明也。難陀本計。護法轉救之。戒賢又轉救之。戒賢救三重也。論護法救並其上難也。
一。根識系異難付。听眾不審雲。抑法爾理。歸眼前道理。識界根返返不審也。五識界根。延公雲。借起心時。借初禪眼耳身三識。二禪以上。此時要須歟。又古端嚴(雲雲)光胤申雲。兩條共事不覺。借起雲。根許上事也。根別不可劬勞。又端嚴扶塵分。可滿足。
私雲。一且此分申畢。但此兩條可為始終道理歟。
一。假名種子及色功能事。面面評定曰。功能詞別不限種子。廣亙余詞也。何功能種子定置痛之會之哉。五根發識取境以顯其體。有作用法出之此意也。故以功能顯體雲爾意得可會釋事也。讀師雲。一頌前後種子。無子細歟。
一。即識業種事。讀師雲。識業種被訓之。听眾樣。識業種訓之。听眾之訓遂□理歟(表本計轉計也)讀師所存。業則種也。業之種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常業種申。先現行業指。其種雲業種歟。爾不限此文。總業種得名依主釋歟(雲雲)讀師雲。可為如何事(雲雲)
一。又緣五境明了意識等文事。
私雲。安惠意。五識為第六俱有依。則明了依歟。安惠意五俱意識五根為門歟否事。可有沙汰。又正義意。俱有依。許依義歟。取境明了○而不定有之文。不定依。許依義見。彼又五根為門歟否事。古論義。既有色根何不依轉之文。又伽抄分明之文歟。古聞書。可見古聞書。至下可有沙汰。
一。又第七識雖無問斷而見道等既有轉易等文事。
私雲。俱有依第二師取安惠時。雖無間斷。余師義(雲雲)但應如六識有俱有依之文。定可攝安惠歟。不然第七許俱有依由。遂不立耶。若又此文攝。而見道等既有轉易之文。無由立文。可攝而見道等以下歟。文言連續樣不審也。當座評定申也。讀師無殊成敗。
或听眾雲。雖不攝此文。下第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之文。無子細(雲雲)
光胤申雲。其上俱有依樣至極成立畢結文也而有轉易文不攝安惠。抑安惠何道理。第七俱有依許耶。遂不立其由耶。
一。不爾應說又藏識故意識得轉事。讀師雲。瑜伽五十一卷。有藏識故得有末那(雲雲)此文若說種依。第八種子識依生現行七識。無偏頗亙諸識。若爾依藏識第六雲。何別雲第七耶雲文意也。
私雲。許現起識時。種子俱有依許證出此文。則疏此說種依非現依故之文也。今俱有依門事。種依俱有依事也證也。因緣義因緣邊。此說種依雲也。付之此下疏。前師轉救。前師曰。六種隨逐七種方生故。種子生現行事雖同事。第六俱有依。第七展轉說也。為言。重疏難之曰。不爾五根五識為例應然亦有別根故(雲雲)難意雲。種子隨遂說依。第七別依意得。五根五識能所依。對法第二說種子隨逐故。可有別依根。何立五根唯種義不許別體根耶。為言。此如對法以下。五根五識種子隨逐文也。此正文。上依彼轉釋二師中第二師疏引之。可見之。五根五識為例應然之文。人師料簡歟。顯輪集。如此料簡覺。不分明可見之。
自六月一日至十日。听眾連社頭夏中參籠之間。無談義。
第五十四日(自有義此說猶未盡理至若作是說妙符理教)
私雲。疏可止之辭。秘釋之。可見之。述可余如前說也。所闕少差別之義今正敘之雲。第八類余既同識性以下文也。
讀師雲。成第八俱有依二量(識性故以恆起故。)內。初量次前安惠對量也。若對初師。難陀。以第七可付不定。彼不許第七俱有依故疏釋之。此不定共比他不定歟。非真過。但唯識因明。多避假說過常事也。真實雖對初師。不可有真不定(雲雲)
私雲。對初師。如余七識之同喻。可有一分他所立不成歟。一分所立不成真似及異義歟。何篇不定不意得。六識為同喻。第七分異品可有不定。既如余七識(雲雲)可為不成過歟。但推之。若對初師。同喻可余第七識歟。
讀師。此量雖對初師。不可有不定。其故泛爾第八可有俱有依立。不共依不立。俱有依中。含共不共之才學以意得時。初師雖不立第七不共依。可許共俱有依。依止根本識。諸師共同之義故。延公雲。此量意許量歟。泛爾俱有依立。矯取同喻。意不共之別依立故。讀師雲。誠意計量可申歟。但能違之樣如何。延公雲。設雖帶意許。能違不立可為正經緹歟。光胤申雲。意許不共別依。同喻第七共依。而識性故之因轉第七。能違何不立耶(雲雲)以上當座沙汰分也。
私雲。第八無不共別依。識性故。如第七。可立能違歟。此能違可有他所立不成歟。淨月許第七不共依故。又但遮非表之沙汰可尋之。付其可有料簡歟。凡此量意許沙汰。不及沙汰歟。若爾俱有依中量才學歟。始立不共依量歟。隨疏。對初師可有不定雲。其外無釋旨。
一。第七八識既恆俱轉更互為依此有何失事。(第二量他恆轉量也)听眾不審雲。此量對初師歟。對第二師歟。讀師雲。此量疏雖不釋對何師。對初師歟。第二師三位無末那習故。以恆起故之因可有不成故。良明房五師雲。對初師如第七識之同喻。可有所立不成。如何。讀師雲。以識性故因立量。第七同喻。有俱有依物治定後量。不可有不成。良明房雲。識性故之量。對第二師不對初師。第二師設第七俱有依許。初師爭已成之義。許之耶。光胤申雲。誠良公之不審爾也。但因明一方之敵者雲事。識性故雖對第二師。初師。一方敵者。此量第七俱有依無為成。自初師一方敵者可許之義歟。此事一且申出了。勝軍比量不定過事。過發智論佛說雖事起。非佛說師。一方之敵者。勘此過雲事狹申出也。讀師雲。第二師破初師第七無俱有依雲義畢故。第二師破。已成之法第七俱有依為同喻歟。光胤申雲。此御料簡至要也。今論習。前前師能破文。含後後師常事歟。則安惠破初師。第七有俱有依雲文。第三師存之故。已成共許之法為同喻歟。(此分滿座治定了)良明房雲。識性故之因。雖對初師。不可有不定。第二師破之。已成法第七俱有依可為同喻故。光胤申雲。其樣假說之過。一且之事歟。所詮縱奪之二門意得無苦見歟。識性故之時。初師縱。任彼師義有不定。他恆轉之時。第二師義奪。立破已後。押為同喻歟。听眾不審雲。抑俱有依有無論時。或自力勝故立。道理。不許俱有依。或既有轉易立道理。許第七別依。此等皆其道理一。識性故之道理。更可有俱有依道理不聞。識性。如何可有俱有依由。讀師。極成余識不緣離自諸法。識性故(雲雲)此程事歟。光胤申雲。余識之故量。唯識門故。識性故尤一理。唯識道理八識可等故。俱有依之有無一重。識性之道理不審也。但余識悉有俱有依。識性物必有別依故。當量可成歟。但如此識性故之道理以。本識轉識令等立量。可有難義歟。讀師雲。余事之難義。臨其事落居也(雲雲)
一。許現起識乃至。許依現識事。讀師雲。論義之下也。委細沙汰存略。但大綱一義一通論文料簡。許現起識以種為依。種子義分俱有依也。此識種雲根種雲二義。識種亦應許依現識。生長住之俱有依。生依義分俱有依也。非親辨自果門。
私雲。以上一義也。一義許現起識之所例。種生現之因緣。識種亦應之能例。現燻種之因緣。俱有依作。為能例也。故今此師令成俱有依義疏文此意也。則生長住之內。生依此俱有依也。
讀師雲。生長住之內。新種能燻生雲。則親辨自果外有何義分耶。延公雲。雖一念生。自體辨生。令增長俱有依歟。光胤申雲。只許現起識之義分俱有依事也。其疑。一義如此。其許此可爾歟。讀師雲。長本種。生新種見。新種之處又長之義不見光胤申雲。長生申分。本新二種差別詞也。新種生雲故。生之邊則俱有依不可意得歟。只新種本無今有。對本有本種雲生計也。
延公。付增長見道可爾之才學申出。無指事間不記之。
一。又異熟識乃至。依色根轉事。第八依色根轉雲事。取境門。如五識第八令取境事歟。將又其。只凡依詫根事歟。古來二義也評定。讀師雲。不成取境門。依色根樣何依。依詫之樣不審也(雲雲)
一。眼等六識各別依故不能執受事。光胤申雲。五識依無遍依之義雖嫌之。自根執受歟。凡執受雲。付緣境門緣之執受義也。五識各雖依自根。更不緣自根。爭執受之耶。所詮遍依有無行。自根執受之義。讀師雲。人家作居住事歟。第八五根變出。依五根轉。此風情歟。五識雖緣之。自根依詫故。執受義道也。雖然非遍依故。不為能執受。光胤申雲。所詮。第八能執受雲。緣之執受義。依詫門執受歟。不審也。延公雲。此事誠不審也。幾度執受雲。緣境門覺。
一。第六識如五識五根為取境門取境歟。將又依五識明了雖取境。正五根為門事歟事。古來沙汰也。光胤申雲。此下疏。第六應然亦全不依五色根故(雲雲)古以此文。第六不依五根雲文也雲雲。疏六識應然並非遍依故(雲雲)六識總合見。五識自根依分故。非遍依故(雲雲)第六一分依詫許歟。全分不依以來。第六一取見。全分不依歟。光胤申雲。此料簡古樣也。私推。六識應然並非遍依故。五俱意識合。五識說也。如五識各別一根。第六故。非遍依故以嫌之。全分不依以來。獨頭意識事歟。時全分不依非違文。讀師雲。此料簡返返可然樣可存事歟(雲雲)
此事追而可決之。
一。或所立因有不定失事。私雲。所立量者。五十一卷之量也。立各別依故。無同喻故。可立非遍依故。第八非遍依者。可成不定敵。五十一卷量雲。六種轉識非能執受。非遍依故。如電光等。導論里。又可見疏。
一。若識種子事。第八能生種子歟。將又種子識歟事。有其沙汰。種子識之樣讀師被申了。听眾良公延公同心。
私雲。上識種亦應許依現識之種。第八能生種歟。通一切種歟。又限異熟種歟事。許現起識下疏三釋。隨其下若識種子可治定歟。又不依上三釋。若識種子之種。第八能生種申歟。
良明房五師雲。識種亦應許依現識之種。第八能生種歟(雲雲)光胤申雲。依疏三釋可有治定歟。
一。有義前說皆不應理以下事。光胤申雲。皆不應理之皆。三師指皆也(雲雲)讀師同心了。
一。杖因詫緣事。光胤申雲。杖因之因。現行法導舉一途也。此新燻種因也。依義廣通一切有為法之依。見導不可堅執。可見疏。凡疏新燻本有種子付。因緣出狹也。且舉種子因緣也。雲爾故。杖因詫緣。狹種子因緣舉不可意得。而得生住之生住。新燻本種導。生雲住雲事顯。且新種本種舉也。如字置可推之。
一。若法決定有境為主之事。讀師雲。有境義申。能依法令有境義也。所依法前有境義(雲雲)此事珍敷事被申出了。光胤申雲。有境義無余義所依有境也。第四取自所緣之所緣。根自境歟識自境歟異義。于有境義不可及子細事歟。若能依有境。第四取自所緣。遂有何差別耶。讀師雲。第四取自所緣。正能依令取所緣義。譬如作意引心。有境能依令有境義。又觸心所觸境(雲雲)光胤申雲。第四取自所緣。能依義故。非所依自義(雲雲)隨所遮法釋時。余非有境定為主故雲。不出取自所緣義。非所依上義故也。而有境義。能依上義。非所依自義歟。是一。又有境所依之境故雲境所依有心。五根色法故。雲境廣照境義顯。能依心心所故。取自所緣雲所緣心法所緣顯。境所緣詞置此意也見。而有境能依境。此委曲無正體歟。讀師堅執心。良明房雲。讀師御談樣。有境義所遮法。四大五塵種子等也。諸不取境物共出事不審也。有境義。所依法上義。不取境物出。不爾能依有境。設自前雖不取境能依令有境義。可悉為所遮之法耶。讀師雲。如此自前不取境故非遮之。四大等能依不令有境故遮之歟(雲雲)光胤申雲。第四取自所緣義所遮。即顯種子不。以本識而為所依(雲雲)此一段。次第四義所遮法出時。有境義所遮。出具決定義四在故土普主義所遮。出具決定有境義遍行五。第四義所遮。出具前三義本識見。而種子為能依。本識為所依時。具有境義雲。必定所依之前有境義也。能依種子不有境故。讀師雲。疏即顯種子不以本識而為所依者。種為本識所依見。闕第四義雲事也。本識為所依。種子為能依事(雲雲)光胤申雲。既文不以本識而為所依(雲雲)本識為所依雲事文分明也。讀師雲。以本識。為本識意也(雲雲)光胤申雲。以字訓事。讀歟(雲雲)讀師雲。讀。只以訓義。私雲。讀師被申樣更不葉文。當座暗推歟覺。此大節也。此事未領解。恐遺恨。隨今疏次下文。種子不能取所緣故(雲雲)種子能依。不能取所緣故釋。取自所緣者。設根自境。識自境。能依令取所緣無子細故。種子所依。種子不能取所緣故更不符合。良明房雲。讀師御談樣。有境能依有境雲時。上有境所遮。四大五塵種子與現行法。不為所遮事出。現行能依。有境能依前境。必定與現行法現行境。何簡之為所遮耶。光胤申雲。與現行法之現行。心法現行取置上御不審也。讀師御料簡。此現行色法現行。
此諍論良久。仍而以義準。由少義理之事。尤可有沙汰處。遂不及沙汰。無念無念。
一。此但如王非如臣等事。少分喻雲事有其沙汰。少分之樣光胤讀上疏釋申畢。
一。故諸聖教唯心心所名有所依事。私雲。疏雲此解所有能依。乃至。所依之義(雲雲)意雲翻出能依顯所依雲事也。此論文。所依之處出能依故。可有伏難。仍疏文。答伏難意也。此下秘釋之可見之。
一。但說心所心為所依不說心所為心所依事。
私雲。疏釋之雲。此是依外別簡之。法故重言之(雲雲)秘又釋此疏文作二釋。初釋此論文。總結出所簡法之所以也。依者所依也。色心所等。所依外所以也。依者所依也。色心所等。所依外所簡法也。所依後簡之。故雲重(雲雲)第二釋釋外疑。疑雲。心所名有所依故。心所可為所依。為言。釋此疑論文起。疏此者心所也。依者所依也。心所所依外所簡法也。恐此所依歟雲濫。重分別釋雲重言(雲雲)可見秘釋。
私雲。疏然諸識相望有不得者。此第一義事。秘釋之雲。諸識相望。不為所依邊。第一決定可簡之。故略不論(雲雲)
一。然有處說。乃至。皆隨宜假說事。私雲。依說所依。所依說依說處事。古沙汰歟。今度不及沙汰。讀師雲。隨宜之讀事。東院雲。印覺僧正雲。隨宜去聲隨字讀事口傳談也。無左右事也(雲雲)
一。聖教五根別出事。不共同境近相順。四義故雲事。四義事。不及委細沙汰。
私雲。俱有依可亙共不共雲事。此一段分明也。三依烈。俱有依四師申沙汰。大旨。不共依一段見。程。俱有依不共依事意得人歟。隨听眾之中。當座樣申始領解人。返返可意得置事歟。
一。雖五識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事。讀師雲。第六識以五識明了之依用雲事。顯論文顯。私雲。五識以第六為分別依。可名明了依歟。俱有依也。所依也。第六以五識為明了之依。不定依故。非俱有依。非所依。光胤申雲。取境明了。以五識為明了之依。聞。其明了之依雲姿不聞。依五識同取境故。此邊以歸五識雲明了之依歟。將又正雖不依五根門。五識俱。依彼力明了取境故。雲爾歟事。此論文沙汰。古來第六五識俱時。依五根門歟論義。此下出來歟。隨良明房雲。此論義良算論義也。此論文下出來。
一。聖教唯說依第七者染淨依事。光胤申雲。此論文時。染淨依之外。不共依之作用用歟。染淨依則為第六為不共依歟事。可有御沙汰(雲雲)讀師雲。古沙汰也。二義歟。無左右事也。染淨依之外。何義用。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染淨依邊。余識為依。親為依分外。別新義用。其親分者。近相順歟。此分染淨依邊近相順分歟(雲雲)
延公雲。別義用近相順談。可被談事也(雲雲)琳公雲。同計度新義用歟。
私雲。同計度。染淨依之內歟。但未定。
光胤申雲。同計度事。時時事。以之正不共依義申。同計度時。不共依故。一且不審也。不可為定量。讀師雲。同計度時以。余時不共依見。同計度不共依之義也。
私雲。同計度不共依義出事。解釋分明也。光胤申分。一且不審也。
光胤申雲。第八為第七根本依之外不共依義用歟事。同沙汰也。但聊染淨依別義用覺。第七八識既恆俱轉之邊。根本依之外事也其故根本依事。間斷識體。根本依也。故能依恆轉。根本依之外歟。
光胤申分。古聞書聊潤色事申了。
琳公樣雲。第七第六同計度見。七八恆轉見。大略同風情歟。私雲。覺分延公雲。染淨依之姿。尤可有御沙汰(雲雲)讀師雲。此事無左右大事也。日比無領解分。但樞要釋。凡染淨依。分位決定之依習置分。此上事不取入。分位決定依。一且能依染淨。淨依畢意淨之依意得。佛果位所詮淨依取。因位何。漏無漏間雜。有識縛終不脫之過失。可為染依歟。
私雲。樞要釋。讀師被誦之。此釋經深沙汰類眾抄覺。可見之。論義第七諸識染淨依也。第七不善可障善(雲雲)此樣一向三性門依聞。人可謬事也。不障善故染淨依申出事。尤有子細。重可記之。後學可察之。
光胤申雲。染淨依之姿御沙汰。先染淨之依歟(依主。染淨能依也。)染淨即依歟事。被治定上。可有御沙汰事也。讀師雲。尤爾也。當染淨之依治定。染淨能依上事也。
私雲。此沙汰。上同境分別染淨根本所依別故之下。可有沙汰事也。疏此下四種依沙汰。凡訓論等之時。沙汰出來。古沙汰付樣歟。染淨依之外。不共依之義用歟事。依第七者染淨依故下沙汰。
一。依有覆說付。良公不審。非指事。略之。
一。四位無雲事。五十一文也。
一。雖有色界亦依五根而不定有事。延公雲。正義意。第八識五根為取境門取境歟。泛爾依詫分歟。古二義也。不可限淨月義。正義此二義。讀師同心了。
一。識種不能現取自境事。此文時。又以前諍論有境。所依有境歟。能依有境歟事出來。光胤申雲。釋此文疏二釋。初釋種子能依。種子不取境故。所依之處無。令心心所取自所緣之義。仍依非所依。為言。此時所依現識也。種子種子識也。第二釋種子為所依。現為能依。所依之種。闕有境義故非所依。為言。初釋。識種不能之種能依。現取自境。第四取自所緣也。第二釋種所依。現種自境。第三有境也。此第二釋。有境義。所依有境也雲事分明也。讀師雲。此中二解以來。種子能依歟。為所依歟二釋。其上別事也。非能所依二釋(雲雲)
私雲。讀師所談。以外不符合事多。次日談義以前。讀師三個條子細被申出。一昨日識種不能現取自境料簡時。初釋種子能依取雲事爾也。一段左樣見(雲雲)昨日讀師初釋當其種子識不能現緣。乃至。非有所依攝一段。更種子能依取釋(雲雲)仍次日被改之了。二諸心心所。皆有所依雲。三依皆所依也(雲雲)隨心心所名有所依。有三依理也。而依所依差別時。俱有依獨四義具所依也(雲雲)因緣等無間緣。不具四義。故非依見。若爾所依雲。又非所依見。此相違如何。三依是主義緣是由義釋。依主義見。而依所依分別時。依如王與臣互相依等雲。不謂主非主依見。所依此但如王非如臣等雲。主義見。隨立為主義。若爾依主義釋樣。又以為主義簡之見。此事不審(雲雲)
光胤申雲。初一個條。改執之間不及申立。第二不審事易。然有處說依為所依。乃至。隨宜假說之處道。依所依說事。種子依出。隨疏然有處說等生起問。種子依等無間依。諸心心所皆有所依說以。相違關。所依何限俱有依耶(雲雲)然有處說等文。會此相違也。疏一段分明也。若爾種子等無間所依說。依所依說隨宜說也。非御不審之限。第三不審事。依是主義釋對緣是由義時事也。依與所依相對。所依正主義也。依廣可亙主非主歟。所詮。依然相對主義顯門。互主非主門。廣杖詫門依雲時。依緣一物。緣依雲故。互主非主依緣時。緣外主依取故。主義雲歟。
以上。
天文五年。丙申。七月二十二日。于燈下書寫之訖。以此微功為二利之良因矣。
同六年丁酉對了秀院一交了。
藥師寺末資蝙蝠僧英乘
論第四卷聞書第二
論第四卷聞書第三
第五十五日(自後開導依有義五識至皆不違理由前說故)
讀師雲。自他前後不相續故事。且于眼識申眼識一念起。後二念不相續。一剎那。自前後不續雲也。次眼識自前後。他耳識身識等前後。不相續。他前後不續雲也。讀師雲。難陀立五識唯一剎那之義。自前後不續。他前後不續。故唯第六識為開導依。且眼識。中間意識隔。一剎那不現起。耳識望眼識。又前後不續故。五識前後。意識。前六識分起心故。意識必為開導依也。
私雲。此師立五識唯一剎那義。源推之。率爾尋求二心生起事歟。其故率爾心起觸境時。次念必起尋求心。尋前境也。未自在位如此。而五識率爾心。尋求心意識習故。初墮境一念也。次念尋求心故。必起意識也。是一。抑此師意。前後念自他互雖不相續俱轉義許歟否。俱轉不計也。此師三性不俱師。抑又善惡性。雖不俱轉。同性五識俱轉歟。此事論義也。其遂不許俱轉歟。
一。第六意識。乃至。為開導依事。延公雲。第六識自類前念為開導依。其外假五識事無用也。明知五識起時。第六識不起時故。自類前念故。假五歟。光胤申雲。亦由五識之亦言。自類之外又假五見。第六前念五識獨起故。非假五識歟。隨疏明了心復生意識即以自及五識等(雲雲)自類前念之外假五。明了心邊力。兼假五見。意雲。自類前念。自開導勿論也。其外假五力。別明了心邊歟。讀師雲。此料簡誠爾也。若二個開導許事疑之。五假無用也。下平等性智相應末那初起必由第六意識。豈非二個開導耶。其故自類前念勿論也。其外假第六開導故。延公良公評定曰。其時自類前念不為開導依。光胤申雲。亦應用彼之亦言。兼二個開導旨分明也。又用彼點用彼(雲雲)毛點亦分明也。讀師同心了。
一。第七八識自相續故。乃至。為開導依事。讀師雲。七八相續故不假他識雲道理立以見。二個開導此師不存歟聞。若第六雖相續假五識。七八雖相續何亦必不假他識定耶。光胤申雲。七八相續而可假他識由。不假他識事一理。第六雖相續若可假五識子細。何不假他五識耶。其子細者明了邊也。讀師雲爾也。
一。有義前說未為究理等一段事。光胤申雲。未為究理。少有理見。而疏釋之。撥前全非故言未究(雲雲)全無理見。讀師雲。不盡理雲全非歟。故言未究符合。如此被申。不分明。重而申樣。總先非雲全非歟。一一非雲院主雲。道總非(雲雲)光胤申雲。下別破之時。縱奪之二段。總非異之。不縱可如所說。偏非未為究理故。撥前全無雲歟。所詮。對別破雲全非歟。讀師雲。其事。
一。縱三位。未自在位一。率爾遇境位二遇非勝境三。奪三位。自在位一。等流五識二。若增盛境三。讀師雲。縱三位之中。第二位論文不見。遇非勝境。第三位見。肝要遇境之二字以。顯率爾遇境之第二位歟。秘遇言中含之(雲雲)
私雲。疏境之言。通第二(雲雲)秘遇言含之(雲雲)疏秘引合見之。遇境二字含之歟。有義遇非勝境四字攝第二位。于率爾遇勝境相續故。雲率爾率爾皆不續意得故。雲遇非勝境。顯第二位也。詳曰難之。恐繁不記之。可見之。縱三位第二位。以奪三位可知之。秘釋之。
听從不審雲。抑秘遇言含雲事不審也。遇境事五心俱爾也。何卒爾別雲遇耶。讀師雲。初遇境事率爾故歟(雲雲)听眾同心了。
私雲。初墮境雲程事歟。遇境。初事申也。尋求。遇境上別義以廢立。率爾正遇境位也。仍以遇字顯之歟。疏雲位言通下二處。遇言貫下第三。境言通第二(雲雲)遇言根本第二位顯見。
讀師雲。遇言第二位顯意。可訓哉。遇字二度可讀歟。將亦遇非勝境可訓歟。光胤申雲。未自在位雲大樣也。未自在位。時。五識可間斷。其位出。若時尋。率爾通境遇非勝境後二位歟。若爾未自在位申。後二位歟。將亦後二位外未自在位相續歟。良明房雲。後二位自在位也。自在位。悉相續道理。故未自在位雲對自在未自在事許歟。後二位。不依自在未自在。出二位也(雲雲)此事有一理歟。良明房雲。諸根互用。出事如何。別互用。五識可相續道理不覺。讀師雲。大方顯自在相計也。光胤申雲。五識數間斷事。一根一境。緣境狹。眼識緣色境相續時。不善聲境來。眼識間斷耳識生。此時眼識若緣聲境。可相續故也。仍互用五識相續由歟。但正道理申。
一。不依尋求事。假尋求時。尋求心意識故。其時五識間斷可爾。自在位不假尋求。何五識不相續耶。為言。抑此尋求。意識尋求歟否事。古聞書沙汰。意識尋求通途歟。
一。五識尋求心事。讀師雲。先年訓論之時。知足坊順真僧都。五識不可有尋求心之由被申也。次日改之。昨日無尋求申。能見釋文。少分尋求心可有也。多分不可有之歟(雲雲)其時源恩房權大僧都(其時無官也)誤早改可然也。被改尤可然(雲雲)良明房雲。其時先日順真房無尋求雲。源恩房五識尋求心章兩釋諍之。次日順真房改執了(雲雲)(以上正義意也)正義。讀師雲。抑難陀意。初師。五識五心。五心俱。存歟。又于五心有無。其有無何哉不見分明之文。當段不見。披五心章。五識二釋。一五心俱。二率爾等流二心無余(雲雲)難陀若率爾等流二心雲師歟。推量也。回推事子細。率爾心五識事勿論也。等流心事。第二師能破等流五識心付也。初師不許等流五識。能破不可立故(一五識率爾心事。一念無異義。意識率爾章二釋歟。一念之釋正釋歟。)
一。既為決定染淨作意。等文事。面面評定曰。決定染淨處道。第六識決定染淨(雲雲)疏見。第三決定染淨第四染淨雲。無第六詞。至作意處。第六意識作意(雲雲)文相樣。決定染淨五識。作意第六見。道疏相違不審也。良明房料簡雲。決定染淨二心。五識故。雖不雲第六不可有相亂。必可第六故。處勿論不言第六。作意常作意心所故。五識在之。若不言第六。若五識作意。恐。置第六言歟。私雲。此料簡可然。大旨同心歟。如此意得。道符合疏歟。但五識五心有無。讀師雲。作意作意心所不可意得。只第六意樂力歟。光胤申雲。思惟雲作意歟。呼作意為思惟(雲雲)梁代光胤申雲。等流五識等道理大樣事也。又六間起。此事可立故。讀師雲專注佛像等位。眼識間斷難申(雲雲)
一。故瑜伽說。等。文事。讀師雲。乃至身識應知亦爾。瑜伽之文歟。疏應知亦爾引。既引論已(雲雲)又見論彼意言顯之彼意。瑜伽意。亦爾瑜伽文也。若爾經爾所時乃至。相續而轉。分明也(雲雲)光胤申雲。難陀相續而轉。互相續轉意得故。非堅證歟。隨既眼識時等文。難互相續轉之轉救歟。瑜伽文相續而轉。第二師俱相續轉。難陀互相續轉也。第二師彼意言顯乃至。俱相續轉可意得。光胤申雲。既眼識時非無意識等能破意。眼識起念意識不起。次念意識起。又眼識不起。第三念眼識起第六不起。互相續生申。意識必五識俱起。五識一剎那。二念不續。若爾第六相續。五識不續申。互相續不可申。為言。
一。彼意言顯等論文下疏。既眼識時論文。生起一句。則逼相續生之文也。非眼識斷已以來。逼相續生破能破也。良明房五師雲。疏非眼識斷已等文。下既眼識時等論文意述歟。若爾非通途。通途論牒以前。生起詞置。下論文起也。此下論文意釋置歟。只逼相續生分。光胤同此不審申。延公雲。通途。乍去事(雲雲)光胤申雲。疏可言相續。互字。互字肝要故。讀師雲。疏文分能破不聞真實演秘釋。聞了(雲雲)
一。上難陀義述亦由五識所引生故之處。讀師談雲。第六假五識開導。五識念意識不起事。五識假。獨頭五識此師許歟(雲雲)延公申趣同心被申了。光胤申雲。既眼識時非無意識之論文(此第二師能破。初師宗義牒難互相續生。)同下秘以五必與意俱起故之文。無獨頭五識旨分明也(雲雲)
一。逼奪身心事。讀師雲。樂增盛境。不可入逼奪身心。逼奪逼迫故。光胤申雲。戲忘天可除逼奪歟。戲忘天樂境增盛故。不入之不審也。明知樂境逼奪身心申歟。琳公雲。戲忘天被逼樂遂致死。故逼奪歟。讀師同心了。
一。若此一識為彼六識事。難陀五識自他前後不相續故。唯第六識。為開導依故。
一。若此六識為彼一識事。疏釋此意雲。以前後定唯有意故(雲雲)意易知。
一。五識起時必有意識等文事。讀師雲。雖有自類開導。假他識開導事。平等性智初起。自類外用第六。圓鏡智初起。自類之外假六七。安慧如此何難他耶。光胤申雲。意識勝五識力劣故。何假五識也。平等性圓鏡智初起。六七其力勝。更非例。
一。無心睡眠悶絕等位。乃至。彼雲何爾事。讀師無心睡眠等位。自類前念間斷久時故。自類不為依初師存故。藏識末那可為依雲也。光胤申雲。初師無心睡眠等之位。自類前念雖久時。成依存故。他識開導假習人。藏識末那鄰次可成依。其勢力勝故。自類久時故。引力之勢用可劣存。如此難也。初師一向不存無心位開導依故。非致此難。若自類隔越不依。亦藏識末那。初師無心位開導依全不立之歟。大不審也(此不審一旦不審也。不可為定量。)讀師雲。此位事。越度。
一。平等性智相應末那等文事。讀師雲。亦應用彼之亦言。用自類歟(如上記)
一。又異熟心依染污意或依悲願相應善心事。讀師雲。菩薩智力結生事。正命終心位。用無漏智力。不起潤生惑故。雲智力結生歟。又正命終心位。如異生起惑。雖然非惑假智力故。雲智力結生歟。此事如法有子細事也(雲雲)光胤申雲。引宗家或處釋意得智力結生事。誠有子細(雲雲)私雲。故以貪嗔引無漏道之釋也。正命終心。由智力不由惑。命終心已前假惑之力歟。此事故起煩惱私抄物委細注之。良明房雲。以輪王正知入胎證之。上正命終心。不假惑力歟。
一。用前自類或第六識之文。安慧意假二個開導旨分明也。良明房雲。用前自類。通途之時也。或第六識。自類開導時事也意得。此文非二個開導歟。
第五十六日(自有義此說亦不應理至或開導依易了知故)
光胤申雲。能作等無間緣者。異類開導。于自類後念不為前念依。或俱時不為依。此三義簡也。于三義異類開導。以等言簡之。俱時之依。以無間簡之。後念不為前念依。等無間緣之三字。何以簡之耶。不審也。
評定共曰。以無間可簡之歟。無間者。打任順次無間也。逆次無間難申(雲雲)讀師雲。逆次第依樣無間可申事也。無簡者中物隔義也。光胤申雲。別字雖不簡之。總等無間緣雲物。逆次緣故簡之雲歟。讀師雲。左樣可意得歟。光胤申雲。開導字分明被簡。開避雲前念付事也。後念望前念開避雲事。前避。後開避。更事也。時。有義此于後生。乃至。開避引導第四義雲。有其理歟。以開導可簡法故也。
一開導依者。開避之外有別引導功能歟事。古沙汰也。大旨可有引導功能之樣治定了。
一。若此與彼無俱起義等文事。自下破前非。有二難。此文第一諸識不俱難也。讀師雲。此難意凡開導依者。于俱起法無開導之功。其故此望彼時。此彼可起處障時。障處避開時。彼法生開導雲也。譬一橋前人時。後人不渡橋。前人開路時。後人渡橋風情也。而土代俱起法。此望彼時。既障故。俱起上。爭有開導之功耶。廣橋諸人相並渡時。雖不開避引導。渡橋勿論歟。諸識既俱起上。自識望他識。更不可有開導之義雲難也。尤難也。異類開導。肝要此義門可遮之歟。但付之正義前又經義(雲雲)
一。若許為依應不俱起事。肝要。此難諸識不俱難名上。諸識相望許此依不可俱起雲事。難入門也。其故只嫌諸識開導。讀師不可承伏。仍諸識不俱為難也。
一。又一心中乃至。唯心心所事。第二色心無異難也。此有二。一難無異。二釋相違。此文難無異也。讀師雲。諸識多少不定者。或前念多識起引後念一識。或一識引多識事歟。多少不定故。無體等義。故難有等無間緣義。若雖無體等義。互為此緣者。色法可爾。何不為等無間緣耶。色法無此緣。同類多色俱時轉。無體等故也。而不嫌多少不定。色法何無此緣耶雲難也。光胤申雲。付之。一聚相應法多少又隨時不定也。故例諸識可無體等雲難來也。遮此難事。並體等用等之意得樣。所詮體等用等之事。此文下御沙汰可有。隨疏此下體等用等沙汰。讀師雲。尤此下可有沙汰歟。此事大事也。日比取置分。所詮先體等疏文分明。前後一法故如心唯一。乃至受等亦唯有一(雲雲)前念後念同一法。體等雲見。等雲前與後等義也。其等義者。前後一法義也。其一法者。心王一法。受想等一法。雲一法也。如此前念各一法。後念各一法。前後相對雲等。此雲體等歟。付之古樣色色申樣見。先上任疏釋申通等豎見義也。古學者所存。橫等見趣。譬前念能引一聚。心王一法。受想等心所一法。二受二想不並。橫見時。一聚心心所各一法等雲體等(雲雲)此義等義。後念不見合。前念因雲也。但疏釋分明。前後一法之等可存歟(雲雲)面面評定曰。體等先此分也。用等。如何哉。讀師雲。其事也。先當段正用等之沙汰。無說用等之文歟。先年第七卷四緣義段。等無間緣釋論文中。等而開導之文釋疏勘。則被讀上之。疏文雲。等而開導者。顯前滅一心。為後心心所緣。前一切心心所。為後一心緣意即齊等而開導故。名等開導。此乃等屬前後。通因果也(雲雲)意雲。前念一心為後念心心所為緣。一心引多。前一切心心所為後一心。為緣多法引一法。此樣粗相見。雖前後不齊。用等之義歟。一心引多。多引一。其用一聚無差別。為等無間緣義也。此文用等取置事。更口傳習。一向存寄分也。先年訓論之時。春善房法印。體等用等論前後伺樣被申。若此文歟推量之分也。如何樣體等用等一處其文。上下勘合可意得歟。當段不說用等歟。延公雲。故良意。當段和合似一定俱生滅之文。說用等文也被申(雲雲)讀師雲。存也。光胤申雲。古故展轉作等無間緣之文。用等說論文也(雲雲)讀師雲。體等疏文分明。前後相對體等雲也。如上注。用等第七卷疏文。用等前後相對。用等見也。等屬前後通因果也詞分明也。所詮吾所存。體等用等俱前後相對豎等作也(雲雲)讀師雲。故東院尋申時。用等橫見。一聚心心所其用齊等引後故。用等雲歟。體等前後一法(雲雲)延公雲。吾意得置樣顛倒。體等橫見。心王受相應等各一法也存。用等前後相對見等義也。如此取置。面面評定曰。抑肝要用等前後相對。見姿又等義如何。讀師雲。前後念因果也。因義果義齊等歟。
私雲。肝要體等用等之沙汰。古樣非一準所詮體等疏文分明豎見。前後其體一法等見。于此體等。古樣橫二受二想等不並。一法相應雲體等料簡。前後相對見體等由來也。先于能引前念一聚。其體各一法不見置。前後相對。體等之作。仍為作前後體等橫見論之歟。次用等事。推之。于前念一聚心心所。引後念用齊等雲等歟。故于前念能引一聚心心所心王引後念一聚心心所。受想引後念心心所。故緣用齊等也。仍用等正等雲邊。前念一聚緣用橫見等雲也。第七卷疏前一心為後心心所緣。前心心所為後一心緣。等開導雲事。緣用等姿也。意雲。前念心王悉引後念心心所。故受想等其力心王等。受引後念一聚。想引後念一聚也。仍心王一法處。後心心所悉引。前念心心所處悉為後心王為緣用。如此受想等為能引時亦爾也。押回見之。前念能引緣用等也。時。用等雲正等。前念心心所緣用橫見論之也。其緣用齊等。引後時顯故。為顯用等之姿前後相對緣用論歟。第七卷疏。等屬前後通因果者。用等姿顯時事釋歟。古用等。前後相對之等者。此歟。但此一旦推也。讀師被申樣。用等前後相對之等。先存置。次第次第尋釋文等。追而可決之。愚意上注樣返返存也。就中前後相對因用果用等義申。開導依之時。用等之義。前念心王一法緣用因用。後念心心所所引用果用也。緣用一法用。果用心心所多法用也等雲。但此事。等無間緣體等用等作置。開導依其中主緣用依立。故開導依分。別又體等用等之沙汰歟。所詮大事大事。難決。
一。一聚體等用等作立見之。諸識二心王二受二想相並。前念多識。後念一識。或翻之。如此。難有體等用等。若雖多分不定。雖無體用之等。作等無間緣。色法同類多色俱時轉。何無此緣耶。若又色法爾者。可違聖教。為言。
私雲。諸識多少不定證文。五十一卷。第八識或一識俱乃至七等(雲雲)
一。長春房雲。不爾等言之等體等用等俱說歟。讀師雲。體等用等互(雲雲)私雲。此無余義體等之等歟。下若謂等言非遮多少可意得之。
一。但表同類便違汝執異類識作等無間緣事。
私雲。此救意疏釋雲。等無間緣雲等言。正義定體等多少遮等。只前念心心所。後念心心所。色心異類相望事表。置等言雲轉救歟。就之。違許異類開導雲難。聊不符合難歟覺。今同類者。諸識雖異。同心心所故雲同類歟。若爾異類開導。今雲同類開導也。彼師但表同類雲程。同類開導名目可仕歟。若爾者異類開導更不違今同類哉。
讀師雲。此難聊不相當樣覺。但諸識相望異類雲事。聖教通途之談歟。而今強等無間之等。同類申。異類識體相望不可為緣為言。
一。心所此依應隨識說事。評定曰。上此于後生心心所法。乃至。此但屬心非心所等(雲雲)重如此雲事無用也。
私雲。此于後生。乃至非心所等。辨名義顯體也。若此與彼。以來至異類識作等無間緣。破他或會相違段也。正正義自類開導顯文。是故八識各唯自類。仍此文心王事。後鄰與心所之依歟。
一。雖心心所異類並生以下一段事。自下釋姑難有五。第一諸心相應難通。私雲。此難意。上諸識不俱難付前師。付之此返難。今諸心相應難。難意諸識同時俱起故。難有開導之功。俱轉程物。彼此相望不障礙故。何又開導耶。為言。此樣。一聚心心所相望時。受想等並心王一時俱起。若爾一聚心心所彼此不障礙。何又有開避義耶。為言。為會此難。立而互相應和合似一等之五義。異諸識一聚心心所。互開導之功由成也。五義中。第五義諸識。具樣覺也。其故立異類開導人。申。但案之。一開導時必余開導。諸識相望難申歟。現起時分多少不定故。現起分識可具此義歟。付之不審雲。現起多少不同。一聚門也。除遍行外不定故。此事追而不決之。
一。故展轉作等無間緣事。光胤申雲。抑一聚等無間緣事。著名沙門義。筋。受引受想引想習。正義故展轉作等無間緣習也。故前念一聚總和合似一。引後念一聚也。心王引一聚。受引一聚習也。故展轉雲歟。就其正心王引受事。受傳引歟直引歟。假令等無間緣。常以大物之譬申也。大物曳時。諸人力合引。故總和合力被曳也。誰人引。只總力以引也。故一人引此木申。總木一人之力悉及也。又眾木束引時。眾人之力眾木隨一一本木。引申。此喻直引順也。但正。心王引受申。譬又等無間緣。常一橋譬取也。一橋五人。五人並渡程橋。後又五人並渡時。前五人進。後五人次第又進也。此時總申時。前五人後五人開避申。但正後五人。前五人一人各。開避樣又。可開避。如此一聚心心所總雖開導。正受受。想想。雖然開避時。心王開避受不開避。心王受合力以開避故。展轉悉為等無間緣申(此喻當座不申。)讀師雲。被申樣。行末大略可成著名沙門之義歟。仍展轉雲。心王引受時受傳引意。只心王為心心所為緣雲展轉也。色分同心。延公光胤申樣可為著名之義(雲雲)
私雲。申趣大可異著名之義旨再三申了。但此事一旦存寄分也。V釋文不見不可為定量。
一。然諸心所非開導依事。第二心所成就難通。私雲。開導依之時用等事。前念心王一法之用也。後念心心所之用也。用等不審也。但體等用等。先于等無間緣定置。開導依取主為依體故無過。讀師不審雲。抑開導依之時。取心王一法為依。心所開導用歸心王。心王一法之用見為依歟。將亦心所之開導不取。心王開導。取歟。隱劣顯勝識之時。歸心王名唯識。心所能似功歸心王也。
私雲。一向于心所開導用取心王用。體等不審也。如諸識可有多少不定之過。心心所開導用悉取歸心王。心王一法依談開導依歟。
延公雲。古論義。前念受引後念受想時。受想引導可有勝劣不同耶(雲雲)抑心王主故別為依體者。定心王開避引導用。心所可勝歟。光胤申雲。只王所勝劣。心王主。于開避引導用。勝余心所作用增分。如此心王何事可勝申。一切之功能作用悉心王可勝歟。開避可勝理。
私雲。受引受。受望引想勝歟。無勝劣歟。論義別事也。假令心王引心王。事可行合歟。
一。初轉依時相應信等此緣便闕事。第三各應為緣難通。著名沙門義。此難義故被嫌了。以此道理案。受引想心王引受。直引歟。和合總力。自類物直引歟。若受引想。想引想傳引之意得。初轉依時。信等何傳引之耶。明知直引也。讀師被申樣通余歟。
一。無心睡眠。乃至。為開導依事。第四後起由他難通。評定曰。前師無心定等時。假他識開導有理。五百大劫間無心。經久時。鄰次可然。久時難成緣(雲雲)光胤申雲。久時鄰次只同事歟。過去已滅時。其作用疑同篇也。若過去已滅鄰次可然。久時難成緣(雲雲)光胤申雲。久時鄰次只同事歟。過去已滅時。其作用疑同篇也。若過去已滅鄰次可然者。已滅法施作用決定。若爾雖久時。何強疑之耶。
一。然聖教中。乃至亦不相違事。第五諸教相違難通。良明房雲。又此六識為彼六識之文。殊勝增上緣會。讀師雲。何會。文等無間緣說故。
一。傍論已了事。讀師雲。第二能變所依門。依彼轉(雲雲)其所依門便宜。總心心所三依辨故。雲傍論(雲雲)
一。為顯此識依緣同故。乃至。易了知故事(依緣同故論義沙汰也。)
一。初故專安惠論文。護法等用之。第二故。護法意也。光胤申雲。遂易了知故。有勝用故。開導依歟。若爾者。第二故更所詮。讀師雲。有勝用前二依也。開導依非勝用。一重勿論也。仍第二故出來歟。但又開導依可雲勝用路。易了知故出來歟。
第五十七日(自如是已說此識所依至亦審思量無我相故)
讀師雲。謂即緣彼之緣彼。音可讀歟。牒本頌故。
私雲。彼謂則前之前字。第七指歟。所依第八歟。是一。又依彼之彼。初能變指。緣彼之彼所依識指(雲雲)雖一第八依彼之彼。緣彼彼。聊指處替歟。
一。然諸心所不離識故文事。讀師雲。聖說此識緣藏識故之藏識。攝心所故。不違文雲。勿論歟。但兼本頌緣彼。無違教失雲歟。光胤申雲。緣彼之言攝我所境歟。否樣。
一。有義彼說。乃至。曾無處言緣觸等故事。讀師雲。付火辨能破。緣第八相分雲事。何處返難歟。但火辨意。相分四分隨一。雖不說勿論也。不可違聖教。心所與心王別體也。非四分隨一。聖教分明不說之。不可違聖說。為言。良明房雲。抑火辨意。聖說此識緣藏識故之藏識。限見分歟自證分雲藏識歟。若見分者。自證分心體故。藏轉雲專可自體。就中自證相分轉變。見分變轉。見分不離申(雲雲)此趣不審歟。讀師雲。此師第八見相緣習故。緣藏識故藏識。見分土代也。不離識之道理。相分可攝歟。自證分事。立自證師。緣藏識故藏識攝意得。但所緣邊見分邊。不立自證師。識為體故之識。則見分良公再往之執心。良公之不審無其理(雲雲)讀師雲。抑然諸心所不離識故。順教說相見俱以識為體故。不違聖教此順違思時。識唯識不離之邊。相分望心。心所望。心王。聊王所不離。能所緣之不離識。顯勝義門。乍去。緣藏識故之文向。論順違時。識言攝心所常事也。此中識言攝心所故連綿事歟。能緣識言。攝所緣境。別談唯識不離時。泛爾事。猶以難陀義覺。
一。五識根境非識蘊故事。讀師雲。此難不審也。緣藏識故教說。于五蘊門說事。此難。此教所說。只大方緣阿賴耶識(雲雲)此阿賴耶識。火辨意。我所境竊攝意得時。相見俱以識為體故。道理立。若爾緣藏識故之藏識。攝五蘊時。見分識攝諸蘊。相分識。可攝色蘊。如此意得時。非識蘊故。更非痛。重意雲。于五蘊門。第一識蘊緣。又識蘊中阿賴耶緣說。此中色攝。非識蘊故可咎。而此文。只大方說文也。何如此難耶。听眾同心此難誠不意得(雲雲)讀師雲。聊有子細歟。泛爾緣識。識言不離識。色可攝。既別名阿賴耶識(雲雲)阿賴耶雲中。爭攝色法耶。故非識蘊故。難歟(雲雲)光胤申雲。阿賴耶識申。阿賴耶識。所變相分不離識見。阿賴耶識攝事只同事也。別名。今御談樣。別名時相分唯識不可成歟。
一。應同五識亦緣外故事。難意易知。疏等流境故。相以義秘釋之。意雲。第七雖緣五塵。本質內故者。五識之所緣可等。同第八所緣為本質故。為言。讀師所談此趣也。
一。緣共境故事。讀師雲。此難不可痛。假令第七緣共境申。有何難義耶。五塵緣雲人。申。前亦緣外故。聊。第七內緣雲事。教相常途之談也。此不審也。讀師雲。案之教中第六共緣雲。第七共緣不說。若緣五塵尤可說之。既不說之。明知不緣共。若爾緣共雲事不可然雲難歟。
一。應生無色者不執我所故事。延公雲。火辨意。第七緣種子為我所歟雲論義歟(雲雲)
私雲。厭色生不變色故。不審也。生無色者。皆以厭色故生也。別又厭色。何類。
一。非實有物事。讀師雲。非實有物無用也。彼識切能分。今要須也。不離識此分滿足故。非實有物。總此師意得也。申出無用也。延公雲。非實有物。種子不離識成也。何雲無用耶。光胤申雲。非實有物。彼識功能今要須也。此師異護法之習。種子實有可背唯識存。若爾只雲。彼識功能不雲非實有物。不離識之義難成故。
一。色等種子非識蘊故事。私雲。此下疏。第七末那既緣色蘊(雲雲)緣字處點。雲點。若爾第七識緣識蘊雲文歟。若爾上五識根境非識蘊故文。若此文指歟。聖說此識緣藏識故藏識。五蘊門廢立。第五識蘊說。隨上非識蘊故疏。則色蘊攝(雲雲)追而可決之。延公雲。十八界門之時。諸法種子。隨所生。或隨能持第八相攝二門。五蘊門可爾。若爾非識蘊故不可共許事歟。
一。論說種子是實有故假應如無非因緣故事。延公雲。種子實有難以見。安慧非實有物要須文歟。無用光胤申雲。誠爾也。為破前師不違聖教。殊種子實有之旨成也。實有。安慧前種子。不離識不可立。不立可違教故。
一。又五識俱薩迦耶見。等。文事。任運一類恆相續乃至。有我我所。我見我所見前後不可相續雲難也。無一心中以來。二見不可俱轉雲難也。
一。有斷常等二境別故事。延公雲。此斷常又見中斷常二見歟。若爾俱我一境也。何雲二境耶。光胤申雲。我見境等流見。俱我境。斷常行解付見之。斷境常境二境歟。付行解雲二境歟。當座此分申了。
私雲。閑見疏且于世事(雲雲)非五見斷常。被意得。但執見見。真俗二智替。執非執。二執異(所緣一多)由述。若爾常斷常二見歟。
讀師雲。以此次五見不俱轉事。二執二見俱轉事。行相之順違。所緣一多依。重重可意得置之子細。法文之迂。先斷常二見。一我斷常執故。行相水火相違故。不並起(雲雲)付之一不審。若爾我見邊見。或我見我所見。行相不相違。我見我計斷常。邊見計我所故。我所見。何不俱轉耶。答。此不審雲。行相不相翻。堅猛執見故。不並起答。私雲。世間威勢人。雖別所論中惡如不會合。見亦爾也。堅猛故。並起。其威力互角。法體可並起故歟。(此據法體並起之文)非一心中有多惠故之文。此意也。以上私詞也。此上又一不審。若雖行解無相違。堅猛執見故不並起者。我法二見爭。並起耶。答之雲。堅猛執見。又可有子細。我見邊見。以前由樣。行相雖不違。堅猛故不俱轉。我法二見雖堅猛俱轉。以譬申。一家內夫婦父子。如我法二見。一家內他人。如我見邊見。雖無殊。子細他人雲。設自他順事。互不用之。夫婦父子互作其事業時互用之。
私雲。我法二見。我見邊見。行相不違非別所緣同事也。但我法二見。體用能迷必相依。必法執為所依。我執起故。雖堅猛執見不俱轉。不可有相依義。故俱起也。我見邊見不爾。為言。
付之疑雲。我見邊見。二執相依。不計我何計斷常耶。必我為所依。此上計斷常。我執必依法執而起事也。此疑難遁。所詮私存置。邊見行相相翻不可申所緣各別不可申。只必法爾。我見後邊起見也。由可立。其故先我計。後其我斷常計。我不先立難計斷常。故法爾前後念起。見也。付之。又疑雲。二執。必先法計。其為所依計我故。不先立法無計我義故。為言。答之雲。二執雖雲非別所依。體用所迷異。雖先立法。我見同時起可計我無指合故。體用邊故。邊見我見我計邊。其任。斷常計指合故一時難計尚尚不盡。追而可案之。
人法二執非別所緣行相不違違字常事也。諸本見返字也。可直之。
一。一味轉故事。一味雲。塵細勝劣親疏義(雲雲)疏。
私雲。亦不應執二執前後之文。前後不可相應雲文也。仍上任運一類恆相續生等文總句也。前後同時總標歟。
一。似常一故事。古聞書可見之。今度一向無沙汰止了。
一。但緣藏識見分非余事。此下樞要。第七識所依。第八取。四分中何哉問。三釋作。大切之釋也。可書留之處。匆匆間略之可見之。
第七我和合轉歟事。第一卷沙汰之間。今度被略了。
一。恆與諸法為所依故事。此下古明匠良舜房得業主宰自在之用。轉和合門用也雲。秘曲申出事。古聞書。
一。是我之我事。疏四釋。有義二釋。撲揚助釋。讀師雲。初我前念。第二我後念。此釋可然。常我我思量申。念念相續事申也。此意也。光胤申雲。有義第二釋可然申。讀師同心。
一。無我我境遍不遍故。上悟迷通屈之由歟。又二故歟事。古聞書。
一。第七識自證分思量事。思書之體邊。雲自性也。實無思量。以行相顯體也。燈釋分明也。此分今度治定了。秘花果樹喻。
一。自證分緣見分。只知慮知作用歟。及思量重歟事。延公雲。及量思之重。自證分難雲現量(雲雲)光胤申雲。思量知思量分也。自我我思量。何違現量耶。思量物思量。殆可非現量(雲雲)讀師同心。延公遂承伏雲。大御堂法量。惠心妨大鼓時付。菩提院邊申事打法量。人打其任。無僻事之由。良意被申雲雲。
私雲。此喻不符合打。自打也。僻事也。成自非量。自證分思量知。只思量知分也。大御堂法量。法量知。自打。此喻可符合。
一。由斯兼釋事。心意識通名別名。大切也演秘釋之。可見之。必必可見之。
私雲。心積集集起雲。別名事也。通名之時。緣慮義也。第三卷之時不審教了。
一。證得十種平等性故之下秘。引佛地論一段。委細十平等釋。可見之。
第五十八日(自此意相應有幾心所至一類執我故非彼俱)
讀師雲。第七識相應有十八。何最前列四煩惱耶。此事案。遍行。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物。事新最前非可舉之。惠我見相應之外相應之沙汰。二師之諍。先置之。隨惑又二師之諍論閣之。何樣本惑前非可舉之。仍四種煩惱最前出之也。大方。遍行心所最前可出之事歟。珍風情歟。旦言未盡義也。對余觸等歟。良明房雲。遍行心所。必最前可出之由。初能變相應門。遍行心所故。次第沙汰及。第三能變。六位心所悉舉故。初遍行次別境列之歟。第二能變相應門初二能變。四煩惱出歟。
私雲。第二能變。諸識雜染依故為顯其色。閣遍行殊出四煩惱也。無此委曲。尤最前可出遍行歟(此事可秘之。)
一。此中俱言顯相應義事。私雲。初能變第三能變。置相應詞第二能變獨雲俱故。如氏別釋也。不然強可釋程事。
一。謂從無始至未轉依事。讀師雲。第七煩惱。金剛心斷之故。雲爾歟。光胤申雲。法我見相應末那並平等性智現起位。無相應義。但常俱之言。必間斷常歟。不顧少分位。雲爾也。瑜伽論乃至未斷•當知常與•俱生任運•四種煩惱•一時相應•之意歟。讀師雲。平等性智位。有漏第七。今有漏第七位顯。法我見位。煩惱不現起。但煩惱雲詞。必簡所知障煩惱雲。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之意。所知雲煩惱歟。
一。恆緣藏識事。八地以上緣藏識義。付初其名舉也。密其名咎(讀師說也)
一。愚于我相事。光胤申雲。愚我相雲事。意得。我相返可悟。一且不審也。讀師雲。迷我歟。但愚者迷意也。良明房雲。無明之處。迷無我理不審也。尤我見之處。釋讀師雲。此無明于諸理事迷 為性。迷理之物雲爾歟。光胤申雲。第七相應無明。迷理之手本也。我痴迷無我理尤可爾。私雲。我見不雲迷無我理。勿論不雲歟。就中有深子細。無明迷 為行相。別行解。仍殊雲迷無我理也。我見等。別別行解。妄計為我。令心高舉。深生耽著雲歟。
一。妄計為我事。延公。何雖作我解。我見根本故。殊雲妄計為我歟。煩惱行相說。各子細。根本司相說讀師雲。我見者謂我執。聊不審也。我執廣故。只謂我見申。上我見申。繁重雲爾歟。私雲。慢謂踞傲雲。謂推求申。或謂我執我執讀。只我執雲。一聚我執雲混。只我見行相顯詞。我執。手仁葉副申。又慢獨踞傲雲。不雲謂慢上我慢者雲故也。私雲。四煩惱行相說樣。我見雲妄計為我。所余。愚于我執。于所執我雲。正我執不雲。以之案。只令心等起歡戚舍雲程事歟。別第七一聚。同聚俱執我雲事不審也。只我見獨計我。余心心所。各于彼取高舉等之相見。燈。一聚心心所執我歟否事。二意見。初意不執之。或執義出。何四煩惱悉我痴等之名立。轉我見。延公雲。此段。我境總別二相事。可有御沙汰。讀師雲。我境總相(雲雲)但常青黃等總相異也。一聚許我故。雲總相歟。付之。一聚俱執我。我見行相。何以推求為行相。余心心所無此行相。一聚雖轉歡戚。受領納屬已以。行相各別。延公雲。總相者。境體相也。一聚我門轉。我總相雲事不審也。我差別義故。光胤申雲。義燈中于自性差別。各有總別二相(雲雲)青黃雲總。青黃上順違等雲別。體總別二相也我雲總。我上順違等雲別。差別上總別二相也。
一。並表慢愛有見慢俱事(此釋並字也)私雲。痴見之下。慢愛之上並字置事。並下慢愛。並上見相應。又並下二慢愛二。相應雲事顯(雲雲)並字顯分。見與慢愛相應可爾。慢愛二種相應。上並字顯事不審也。薩婆多。無明相應習故。四種中不釋無明也。肝要。為遮薩婆多也。讀師雲。常並雲。上物列。其外物時。相兼詞樣思付。所詮。今並。並可訓歟。肝要。見慢愛自類相應顯。置並言歟。其。下俱言置。無子細顯。並字無用樣。良明房五師雲。俱言。第七識四惑俱俱也。四惑自類相應。俱字顯。假令第七四惑俱。前後相應。四惑一時相應。不顯。並顯歟。此事。誠爾也。先胤申雲。只正義前。自類顯意得時。無子細。薩婆多義遮雲事不審也。總大小二宗性相相替多之。今第七四惑相應至。如此釋事不審也。
一。此四常起擾濁內心事。自下釋煩惱名也(此文釋煩字也。)
一。內心事。秘第八內心。或第七內心。相傳二釋引。詳曰下。今曰後釋(雲雲)第七釋正釋歟。其由申時。諸識雜染事。第七能非第八(雲雲)別釋。通七八釋作。光胤申雲。第八取釋。其理覺。第七內心。第八有漏義不釋歟。根本事也。但論文樣。第七內心順。令字內心之下置故。若第八。內心之上令字可置歟。令六識中之才學可案之。是一。就中。令外轉識恆成雜染。第七識之染淨依邊也。而內心第八置時。四惑能。心王染淨依事不釋歟。故內心第七。四惑內心濁。第七轉識染義說也。
一。恆成雜染之雜染。疏通三性有漏(雲雲)
一。有情由此生死淪回等文事。此文釋惱字也。讀師雲。淪回之淪。讀歟。常輪回用車篇。此淼用。隨疏淪淪沒(雲雲)而疏車輪回。回字訓釋也。非淪字釋歟。尤可有相亂事歟。抑淪回淪平聲可讀事歟。但如此事讀付事不改(雲雲)
私雲。抑頌煩惱字。常俱等之十二字上。下十二字先釋。煩惱下釋事可有子細。此四常起等文。煩惱名釋。兼四惑過失釋顯魂。仍四惑體義相應等。之余門。先釋。終此惑過失釋結。釋名也。是一。或本頌文言故。上煩惱名舉。其體舉。正謂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煩惱雲。此次第釋論顯。煩惱下釋歟。
一。我所邊見依我見生。乃至。故要有我見事。
延公雲。我所見。何我見俱時起。讀師雲。我所見我見俱時不轉事。上所緣門時。無一心中•有斷常等•二境別故•俱轉義故•之文。不俱轉之由釋也。我我所境各別。而堅猛故。不俱轉歟。讀師雲。我所邊見依我見生者。邊見與我見。必先計我。其後計斷常。若爾。第七無我見。邊見雲事。必我後可起雲事(雲雲)
私雲。此事被思誤了。隨後當座被改了。此文第七我見。無余見由釋時。此無我所邊見認釋。以恆內二義釋前後不間起義。如常論義。
光胤申雲。第七識我所見相應耶否。十師諍論也。今相應門。如下隨惑遍染。舉二師可立破之處。無左右讀師共同。本惑相應分齊定一段。我所見不相應由釋。不立破事不審也。推之。上所緣門時。我所境有無。前三師護法正義立破。我所見相應有無既立破畢故。相應門立破已後故。歸正義釋之歟。
讀師何被申。意得止了。肝要四惑相應諸師共同。我所見相應。非共同。諸師共同之一段雲事。不可然之由歟。光胤我所見不相應事共同不申。本惑相應門諸師共同一段。不及二師立破。無左右我所見不相應之由釋子細申也。
一。我所境成常一解歟否事。上所緣門似常一故處沙汰。忘卻不記。仍思出記之。讀師雲。第六識前。我器我僮僕我瓔珞具計。第七識。左樣。只我所境。我之外一計也。三具听眾不審雲。第六前。必三種我所並計歟。不爾一二事歟。
讀師雲。必三種具不可意得(雲雲)讀師雲。我所境成常一思歟(雲雲)光胤申雲。第七不知。總我所境常一計。不可意得(雲雲)讀師雲。打任可計常一(雲雲)光胤申雲。第六識分別我見之時。爭如我計哉。正我器等打破無常存。而我計。其我所屬。器物等計。明知。常一主宰正我境事也。我所必常一不可計。隨一分常論第二見。梵王計雲。吾常也梵眾無常也(雲雲)梵眾豈非我僮僕耶。讀師雲。俱生我見。可計我所常一歟(雲雲)此事追而可決之。
私雲。一類相續似常一故文付。(上所緣門沙汰也。忘卻今記之。)一類相續常之由也。非一之由雲事。古及沙汰歟。此事能能可沙汰歟。
一。本頌我見言攝我所見歟否事歟。良明房五師雲。我所見我見攝。前三師意得歟。光胤申雲。緣彼言攝。我所境付事。良明房雲。不可依其左右。其依緣同有無及異義歟。今我見攝我所見事。緣彼言。我所見攝。讀師雲。薩伽耶見。攝我我所見。我見名局故。限我見由疏釋之歟。我所邊見依我見生之下疏也。不可攝之歟。
私雲。此文正義我所見不相應雲文釋疏也。若爾前三師。
一。貪令心下慢令心舉事。讀師雲。貪心下樣不審也。貪行相耽著。物歟。隨世間卑劣物存。吾分相應物也。自愛事。此風情歟。但貪殊勝增上境見聞染著事。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總貪沉重相。則染著姿歟。此相雲心下歟。古左樣見。
一。分別俱生乃至。粗細有殊事。延公雲。俱生心下相。但微細故。慢貪不相背雲事也。一向俱生心下嫌。良公雲。俱生微細故無心下歟。
私雲。疏見分別處。貪下慢舉(雲雲)俱生說無此詞。尤奇。良公申順。但義道延公同心。但後能能見疏。外境內境下見。心不卑下(雲雲)良公申樣也。此事疏一段盡細也。可見之。雖有篇篇評定無殊事。
一。第七自恃之慢。相應。無陵他慢歟否事。讀師雲。不可有陵他慢(雲雲)私雲。疏或陵他故。第六識事歟。追可見開。延公雲。??量慢。可通恃己陵他歟。如何。讀師雲。可通恃己陵他(雲雲)第七慢事。古聞書可見之。讀師雲。不爾及余余。二度可讀(雲雲)二度登乃二點事也。可令被下諸現意也。
一。初師意。余言意得。論二說。初說四惑之余也。第二說無覆性之余也。
一。及是集義事。私雲。疏相違等二義雲。後師事歟。初師可有此意雲事歟。然今此中但以今集之樣。後師意歟。聞追可決之。
一。未遂合事。遂訓。古聞書見。光胤申雲。對現前境。此境。即遂合定歟。假令諸佛雖對所化有情。機根不調熟時。利眾生之欲。所詮。假令合欲。既雖合。念念合希望。遂合境何無欲耶。隨佛既未合事(雲雲)佛欲如何意得耶。隨疏又欲但現以來。未遂合者。所樂境也(雲雲)此意得。所詮于合境常希望雲。其合境合邊。此境亦未遂合邊。其邊欲歟。凡佛無未合事雲事。不審也。所化機根不純熟時。對彼起利眾生欲。豈非未遂合欲耶。明知。先遂合者。其境體合意也。此境合時。此境又未遂合邊。未圓滿也。未圓滿。作圓滿之希望。豈非遂合欲耶。所詮。遂合未遂合之分齊事。又欲必縛未遂合不縛遂合由事大事也。可有御沙汰(雲雲)讀師雲。佛必遂合欲也。今此文說因位除佛也。此外雖被申旨。不分明。無指事。
一隨煩惱生必依煩惱前後分位差別建立事。延公不審雲。此師。隨煩惱本惑之外。無別體之師歟。光胤申雲。此師許別體隨惑師欲。但不依別體有無。一切隨惑。必本惑分位差別存。本惑間起存。第七常與四惑相應故。可間起樣。仍無隨惑。為言。恆內執有我之才學。可意得歟(此事當座不申)如此存子細。第六卷假實分別門之時。不信懈怠定是實有。更無異說。若此師一切隨惑假存。可有立破。既無立破。明知許別體歟。此事古沙汰也。可見聞書。
第五十九日(自有義彼釋余義非理至卷終)
听眾不審雲。前師余言二說以釋之。論第二說舉破之。不破初說子細如何。光胤申雲。論雖不出之。疏第一說破之。明知二說俱正義背。
私雲。論第二說破不破第一事。疏不見其由。若過失有淺深歟。論付重破之歟(一旦推也)
一。煩惱必與隨煩惱俱事。初師不可共許由及評定。讀師雲。雖非共許之理。以理可責成歟。
私雲。疏返覆征難無逃處故(雲雲)讀師說意歟。
一。沉掉二。無堪忍囂動之別名出事。良明房雲。有子細。不信懈怠放逸。後六遍染師共許。故舉常名。沉掉不共許。故染污心必可有此二義為成立。無堪忍囂動之過失名顯也(諸師等同心了)
一。五遍染師意。掉舉別體歟假立歟事。此師。掉舉別體師歟由。當座沙汰了。本疏一段不審事。但料簡。古聞書歟。
一。掉字事。延公雲。人桌字。掉舉樣物歟(雲雲)此事不可然。桌木篇也。掉舉之掉讀。唐人此字仕時。假令酒入。樣時此字用也(雲雲)
一。通障定慧事。讀師。掉舉干頡7峭ㄕ隙 壑 鎩H約蛑 5 鷯謖隙 塾幸燜怠O嚳 稀ゾ嗨痴稀ジ ㄔ圃疲└庳飛暝啤3戀簟J低ㄕ隙 壑 鏌病5 醞ㄕ隙 邸H約蛑 !O 遠 幀6潦Ρ患 瀟! br />
私雲。此別義遍付。古謬被談子細。古聞書可見之。其謬申。或仁不審雲。沉掉五遍染中。何除之耶。受此不審處難義色色料簡異義。以外珍事也。別義遍實義遍二門雜亂歟。
一。我見雖是別境惠攝。乃至。故開為二事。延公不審雲。能依心所之外。留所依用許歟否事。總假立心所付二義也。今我見惠差別。留所依用存為差別歟。光胤申雲。當段疏。而五十一心所法中義有差別釋樣見(雲雲)良明房雲。論道慧通三性九地。見限唯染污通九地(雲雲)以之為二之差別歟(雲雲)此分治定了。光胤申雲。于第七惠見推求外。留所依用。何用耶。讀師雲。不正知慧。能所依用難分事爾也。但不正知。遮用取。所依惠表用取差別歟(雲雲)光胤申雲。此御談可爾。抑能所依用難分事。不正知事見同事也。何論于我見沙汰之。不釋不正知耶。不正知遮用。惠表用。能所依遮表。故于不正知。其差別不及沙汰歟。于我見俱表行相取時。見推求同時。惠何表用耶。
一不正知者謂起外門身語意行事。讀師雲。此師。不正知。思業之樣被意得歟。光胤申雲。違越軌則。正不正知之事。謂起外門身語意行。其由來釋。違越軌則。三業起時事。正不正知三業起。雖不意得。論文不相違。讀師雲。不正知者謂起外門身語意行違越軌則釋。無子細論文不正知三業起見。
光胤申雲。抑遍染四師。初師惠。第二師念定惠。第三別境五。第四師惠心所。此等。頌以何字顯之耶。以余言顯歟。以等言顯歟。面面無殊評定。光胤申雲。等言以顯。無殊不審。以余言顯雲事不審也。泛爾雲余。上本惑舉畢故。同惑不標別名。泛爾雲余。上惑種類。別境等。本惑異類之法也。只余雲分。別境如何聞耶。本惑之外悉雲余可然。本惑之外余法悉舉故。別指法時。本惑舉只雲余同之。三種類。異類不聞。延公雲。以余言可顯之歟(雲雲)
一。要緣曾受境界種類等文事。良明房五師雲。此師。一切染污心。必轉曾受境存歟。讀師雲。此文樣。光胤申雲。疏或雖未曾受是曾受之境種類。乃至。失正念故。必不轉曾受境見。論文如何可符合耶。讀師無殊成敗。讀師雲。此師忘念一義意限念慧分歟。染污心必轉曾受境。雖設緣現在境。曾受境種類也。此下有義撲揚問答。有義卒爾先立。等流五識。前卒爾心緣曾受境轉(雲雲)撲揚能破。于等流五識中要作曾受。等流心相續故。前望後曾受故。何必于卒爾心釋之耶(雲雲)文段雖難見。大旨此通歟。此外曾受境之作樣事。要緣曾受之論義也。讀師雲。緣憲對申修南院實寬。一切染污心必轉曾受境歟雲論義作侯被申時。實寬仰。其只唯痴為體妄念疑也(雲雲)唯痴為體之妄念。只正念失分。不轉曾受境。而染污心也。如此被仰歟(雲雲)光胤申雲。唯痴為體之妄念。不轉曾受境。只失正念立妄念雲事。返返不審也。失念者。失念。欲轉曾受境處。無明力依失念妄念。更不向過去境。本來現在緣。念不相應心品。不知過去。何妄念可立耶。總唯痴為體妄念不意得。念痴相應之位。尤痴分可立妄念。痴分不審也。讀師雲。無明一切無知之過失。失正念分立妄念歟。延公雲。痴為體妄念。有表用歟否事。二義也(雲雲)
私雲。知足抄。痴分妄念不正知。邪念邪知之相。同念惠分二法雲事。表用作意也。近來學者盛申歟。但其可有料簡事也。
讀師雲。痴為體妄念有表用雲事。返返難思事也。
讀師雲。隨中妄念。別境中妄念事。日比取置分。而珍樣承及。此事此處尤雖可有沙汰。事長間存略(雲雲)
私雲。珍樣。知足坊被申趣也。隨中妄念。無明為體之妄念。別境中妄念。念惠為體之妄念也。故清心僧都被申。當知足坊實耀僧都相傳被申歟。隨專慶僧都先日參會之時。此由物語。此事委細皆體非漏之私抄注之。
一。純隨煩惱事。評定曰。本惑雖名隨煩惱。又但名煩惱。不定四雖名隨煩惱。又名不定。而偏純隨煩干虻紉病N 浴H約蟣淨蟛 歡ㄋ囊病 br />
一。及加干蚴隆F藍ㄔ弧K浞潛槿盡W艿諂呦嚶 省< 干蜢! br />
一。準前惠釋事。讀師雲。此師妄念。念分立也(雖痴分兼義念分勿論歟)妄念即念數。能依之外。所依念數別說。第一有義。見外所依惠數說準雲文也。
一。並有定者事。讀師雲。此事不審也。上別境不相應之由。定唯系心專注一境此識任運既不專一故無有定(雲雲)何又雲相應耶。光胤申雲。上申第一有義之義也。今並有定者。六遍染師意也。與前師同邊。余如前說。準前惠釋釋同。又異前師邊。如此釋也。
一。讀師雲。事亦有疑論義。理事上互起疑解雲。為作同一所緣。理事不一不異。一法見事也。實理事上互疑解轉。同學抄奧書可見歟。
一。如疑人杭事。延公雲。疑人杭多種。律藏文。或杭人疑。或人歟杭歟疑。或人杭疑(雲雲)讀師雲。論點。如疑人杭(雲雲)先人歟杭歟疑點事歟。但今多種被談樣。
一。且疑他世為有為無事。讀師十遍染師意。疑他世時。必現在邊印存。疑解相應習也。現在世眼前之境。此事治定現世。如此。世事有歟無歟疑歟。但其現世來世取合緣時事也。一向緣未來時。偏疑分有何勝解耶。且疑他世。乃至。欲勝解相能破此重歟。
一。非諸染心皆緣曾受事。邪見撥無滅諦時。不可轉曾受疏見。
一。及論三文準前應釋事。讀師雲。八遍染師意。五遍十遍六遍三文。別義遍會。準前師雲事歟。付之不審。正義雖V證文無。上下雜有故。以之為證見。而三文悉別義遍。更實義遍說文。上下雜有。何文雜有指耶。此不審日比不散。但一向暗推雲。此三文別義遍。別義遍說邊雲爾。此文實義遍說。事又勿論也。若意得歟。重意雲。□□□遍。十六數足說。別義兼通□□。大隨惑三文說。實義遍也。若爾。實義遍別義遍雜說。實義遍分簡取。八遍雲故。上下雜有也。此事度度講席雖申出。無殊難。一向暗推也(雲雲)
論第四卷聞書第三
論第五卷聞書第一
第六十日(自卷始至應義等故不別說之)
讀師雲。受俱門三師非別師。護法假敘後申正義見。此下疏釋之。初二師義。付教理。第七識受俱之樣。一姿意得。返返不審事也。雖不正義。一姿存事。此義難思(雲雲)面面不審雲。我境。生喜受由何事。讀師雲。我欣行。故生喜疏。延公雲。第六我同事歟。必可生喜歟。讀師雲。第六我左樣。第七我。愛著我故別雲爾。愛樂欣喜四種賴耶。可為潤色。第七必貪相應。染著故。愛著之姿雲爾歟。光胤申雲。貪必又喜相應物。憂受相應之貪常事歟。所詮恆內執我生喜愛故。恆內執我一句。喜可俱由歟。讀師雲。必恆內執我其由不可申歟。只事釋也。
一。應許喜受乃至有頂事。常論義也。讀師雲。此能破下疏。以此識受一類而轉故(雲雲)第二師立由歟。第二師四受相應故。殊背一類之義。立此由尤難思(雲雲)評定曰。此文前師之義釋也。前師一此識意得。恆內執生喜愛故。有頂第七喜可俱雲意也。此應通之釋分明也。此者喜受也。應通可通有頂。為言。
一。違聖言事。讀師雲。此聖言。瑜伽五受出離也。此第六相應受說歟。更以之不可定第七受俱。良明房雲。廣通諸識此文意得。五識苦樂欲界。何雲第四定出樂耶。光胤申雲。雖通諸識。不可背五受出離。五識雖苦樂。苦第二定出苦時。五識苦豈第二定上耶。五識二禪以上故。五識更不可背第四定出樂。所詮五受出離通諸識申時。出離雲上。出離受事。可違此文。不爾何違耶。讀師雲。七八舍受。四禪四無色通在之。何雲出離耶。光胤申雲。于無相中出離舍根。無漏定之出離也。自元舍根出離。實出離。有漏地事。前四受出離大相替也。強如此承。第六舍根通四無色等。何雲出離耶。難義只同事也。明知。舍根出離別段勿論歟。
私雲。無漏定中出離有漏舍受。雲舍根出離時。七八舍受。無漏定。七八舍雲出離申事也。肝要。五識樂受第二定無之。第二定出樂可申。第四定出樂雲。故五受出離限第六可雲歟。離縛斷才學付盡處雲之意得。無相違。第六樂第三禪殘故。就中。第二定出苦。伽抄釋樣。五識苦根歟。若爾通五識無子細。七八可爾。一旦推量也。
私雲。違聖言故。雖第二師文。正義之能破。隨第三師文。別無破第一師文。讓違聖言故故歟。
一。謂生惡趣憂受相應事。讀師雲。不舉苦受。不許意地苦師歟。
一。緣不善業所引果故。乃至。緣有喜地善業果故事(此下秘釋可見之)讀師雲。疏二釋。初釋假令生惡趣。第七緣第八時。憂受俱也。惡趣能感業俱受同受第七相應也。故惡趣業相應受憂受故。第七憂俱也。為言。此事重重難思。先惡趣業。必憂俱子細何事哉。不善業申。殺生等之業也。殺生盡壽活命者。大旨好此事故。辨其事時可生愛悅。殆喜受可俱申(雲雲)延公雲。此事返返不審也。讀師雲。先年訓論之時。當卷順真房清心也。其時一姿無被申之旨歟。先賢不落居事也(雲雲)院主雲。古樣此事申時。殺生等之事行人。魚鳥辛勞故。憂受相應(雲雲)此事可信古跡。讀師雲。設又能感業憂俱。第七必能感業同受俱道理。所緣第八舍受相應。隨所緣舍受可俱道理。此事又不審(雲雲)讀師雲。第二釋所緣第八所生地惡趣時。第七惡趣第六識相應增上受同受俱也。則惡趣第六憂受俱。第七憂受俱也(雲雲)此釋初釋被意得。第六受苦憂俱故。第七隨彼憂俱也。為言。此釋第六受苦。異熟法也。第七非異熟法。更非受苦之物體。何隨第六受苦之相耶。所緣第八正引業之果。識體一類相續之物。變異受不俱。此可等。
私雲。此師意。欲界舍受果不說。業劣故。是一。欲界苦樂受不說。五識非引業俱故。是二。初二定樂悅五根義別故不說之。是三。總不說有三節可見疏。
一。義有異者皆別說之事。讀師雲。異熟一切種第七無之。不同也。何不說之耶問。答雲。因果相攝持自相也。而第七雲思量為自性。是別說也。為言。又有覆雲。則初能變異熟異事顯。以上以二意答之。又恆轉如暴流。第七無之。何故不說之耶。答雲。別說也。則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顯非恆轉如流。如樞要解(雲雲)(以上意易知。可見疏。)
一。既不別說定與彼同事。讀師雲。疏雲。觸等五初二能變同也。何別說之耶。答雲。別說尤有其理。第二能變加愛等相應多。初能變偏五。相應少既不同也。何不須說耶。為言。光胤申雲。問處遍行相應之分也。加愛等多少異雲事不意得。所詮于六位。遍行相應同也。若其余心所副。多少不同。受俱門可不同。受分同。余愛等加。第二能變相應多也可雲故。讀師被申分只同風情也。
後書入之。疏謂如愛等意。初二能變限觸等。尤不可說之。多少時。不說觸等相應。此第七。觸等不相應歟。雲濫雲意歟。
光胤申雲。但有樣。所詮今疑。唯舍受言讓初能變不說之樣。觸等之二字讓初能變不可說之疑也。就其觸等之等言。等念定惠等義。今疑可遁之。觸等二字內相應多少出來。故第八限五。第七五之外念定惠。兼故。別說事聊其色。余言攝念定惠義。觸等之二字更無用也。唯舍受三字略。觸等之二字何不略之耶。
一。如第八識已轉依位事。此文下唯舍受之例歟。上唯二十一心所俱起之例歟事。其沙汰。本疏。已轉依位唯舍受之中間。亦如之字置。上二十一心所俱起例見。但下例見可爾。二十一心所相應因果二位平等性智同事也。不可及異義。受俱門。因果二位平等性智同異兩釋也。樞要。
一。末那心所何性所攝事。自下三性門也。抑此問。心王心所並同歟。但問心所不問心王歟事。疏二解也。問答二解也。可見之。此由光胤申。延公同心。讀師雲。此問無余義。末那心所(雲雲)王所俱問見。隨疏釋之。此識及心所雲。置及字。末那心所。及字不審也。光胤申雲。疏第二解不意得。根本第二能變三性門也。隨有覆無記所攝非余。頌有覆無記攝一句舉也。豈非心王耶。所詮本頌。心所說歟。釋論始。心王略解心所歟。心所不共無明。心所濫恐。殊顯心所性(雲雲)(此由不審也)良明房雲。不共無明。不善理(雲雲)光胤申雲。其聊一姿。第七不共無明性。今所明也。第六不共無明。欲界無明不善也。發業潤生之沙汰別事也。大旨可不善歟。
一。障礙聖道並隱弊自心事。私雲。心王由四惑力。有覆成障聖道。惑覆自心。心覆聖道(雲雲)前卷。隱弊自心事。沙汰。
一。末那心所何地系耶事。讀師雲。界系門。如三性門。心所問答雲解歟。評定曰。界系門無二解也。光胤申雲。或為彼地諸煩惱等等之釋意。尤唯問。心所雲釋。其故三性門此解出來。心所其性四惑。心王由彼力成有覆。事。根本心所性明。心王自然隨彼性。故(雲雲)此樣。或為彼地等釋。心王界系由四惑系縛定故。何唯心所雲釋無之耶。
一。現行末那相應心所事。讀師雲。現行言簡種子歟。欲界第八識所持種子通三界故。延公雲。三性門之時。種子性隨能持一門。無記判無子細事也。何界系門之時。隨能持欲界第八。諸法種子唯欲界系判一門不許之耶。光胤申雲。此事宗家問答歟(雲雲)義燈問答歟。
一。第七隨生系事。延公雲。此事尤可有御沙汰(雲雲)延公雲。第七俱生煩惱相應隨彼判界系。俱生惑隨地系也。尤可隨地系。何雲隨生系耶。程。古大略隨地系之樣沙汰(雲雲)讀師雲。第七惑隨生系。本頌釋論分明也。何可雲隨生系。其上不審一往爾也。但第七必隨生判界系。故雲隨生系也。其隨生姿。論二釋也。初釋隨所生第八判界系。第八為所屬第七為能屬。譬如王為所屬臣等為能屬隨王系國。
此解所生者第八識也。隨第八判界系。
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系縛事。此解第二解也。隨所生者。所生地煩惱也(疏釋分明也)于一聚心心所。識所系。煩惱能系也。
此解所生者第八所生地之煩惱也。隨煩惱判界系。
以上疏初解意也。論界系門一段。二解釋也。二解者。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以來第二解。其以前第一解歟。
一。疏又解意。論一段三釋。謂生欲界現行末那。乃至。應知亦然者初釋。第七相應心所隨心王判界系也。任運恆緣。乃至。名彼所系者。能緣屬所緣之地。相從名系。如牛屬抗。或為彼地諸煩惱等以來。心王隨第八所生地煩惱系也。以王屬臣。屬相應縛歟。雖有此義。前解為勝(雲雲)意疏二釋中。論文二段。釋初釋勝歟。
一。延公雲。第七隨生系不意得。尤可隨地系之由。尚以執心。光胤申雲。隨地系習事也。隨地系。隨地系之樣何被取置。如此執心。延公雲。俱生惑隨地系。別事。三界九地界系惑力系縛之姿也。隨地系如此第七相應四惑之樣同事歟。所詮。隨地系何耶。光胤申雲。隨地系者。第六相應俱生惑也。界系堅牢。故隨地系雲也。其樣以上下相起可意得明匠被申歟。上地起下地惑時。所起處上地。界系堅牢故。屬下地無屬上地。下地起上惑準之可知歟。如此曾可隨生樣。上地起下惑。生處上地。不屬彼故。不隨生處。隨地故。殊雲隨地系也。譬兼參之所從。其處處隨。其處者雲也。所屬不堅牢多人主資故。一人主所從。他人雇之雖仕事。更只今被仕人所從。本主下人雲也。人雇仕時。良誰人御殿人御茶雲。以之可知。所屬堅牢。故不依當時給仕。屬本主呼之也。此隨地系。專對見惑隨生系立之也。其故。見惑雖有地地九品之粗細界系不堅牢。下地雲下地之物。其物至上地雲上地之法故。隨生物雲隨生系也。此隨生系。曾依地非不判之。對隨地系時。隨生邊。雲隨生系。隨地系異之。如上注。次第七隨生系。異隨地系樣易知。不上下相起故也。異見惑隨生系子細事。先見惑。如下無明發上地行之時。無左右下無明定置。見惑雖不界系堅牢。惑定置樣也。其故地地九品之粗細故。地地粗細行合粗細。欲見惑。色界見惑定置歟。譬兼參下人。雖為十日二十日。在處付中間雲。付當住判事連綿歟。如下無明之時。無左右下無明雲。無明雲下。業雲上。此意也。雖然此下無明感果之後。又付果上地無明雲。隨生地隨風判界系歟。兼參之人。移他處畢。又他處中間雲。不界系堅牢。以上見惑事也。次第七隨生系。先第七煩惱有無二釋。有地地九品粗細一釋意料簡。第七惑地地九品。如見惑可有粗細。其地地屬事。則當段界系門。緣彼執我即系屬彼初釋。惑為彼地諸煩惱等之所系縛後釋。樣。可意得之。如此界系定邊。雖同見惑。如見惑。一惑通二地三地起事。其地其地惑。不起故。雖可雲隨地系。迷事隨地系。不隨生隨地義門無之。生地不替故。地門不物立。仍迷事隨地系。雲隨生系也。抑生地不替隨地系。申。隨生系何必名耶。雲不審。推量。第七相應之惑迷理惑也。如迷事界系不堅牢。仍不雲隨地系。雲隨生系歟。重意雲。見惑隨生系。修惑隨地系。中途物。不雲隨地系。名隨生系由。隨生。隨地無便宜故歟。次見惑何如此界系不堅牢耶。善珠先德最勝游心決。三個道理一個證文以被成樣。迷理惑。所迷之理無隔事根本道理也(此事別紙)此道理。第七修惑。迷理同事也。若爾隨生系雲不雲隨地系。此子細歟。見惑隨生系。第七隨生系差別。不可廢之。此差異一大事也。節節相構也。不可有相亂事歟。當座如此委細不申。今心中之分加潤色證之。延公雲。見惑隨生系雲二義。見惑地地九品。只三界總一品惑也。故並隨生處判界系雲義。或九品置判樣(雲雲)良明房五師雲。三界見惑種子。只一個種雲事。有義意。被破歟非正義意(雲雲)
私雲。此事左樣能破覺也。說處忘卻。追而可尋之。
延公雲。第七隨生系。見惑隨生系。只同事歟。隨生判界系故。付之修惑。隨地系可申。同見惑隨生系雲事。返返難思。光胤申雲。見惑隨生系。第七隨生可有差別。下無明一度被立物。其物至上地雲上地惑樣。第七隨生系下第七又上地起事時。上地末那雲事。可同見惑。更事。何一向同耶雲哉。
次日讀師雲。見惑隨生系異義雲事。僻事也。無異義。被嫌延公評定歟。次見惑隨生系第七隨生系。大略同風情也。被嫌光胤申樣。讀師說如此。但見惑隨生第七隨生可替相之由。正受先師上綱口傳了。
讀師雲。隨生系如夫妻系屬程。雖爾。其處。他處物也(如夫妻離別)隨地系。如父子。設雖他處。父子猶父子也。
一。此染污意無始相續等文事。讀師雲。初能變斷舍門。乃至何位當究竟舍(雲雲)今雲永斷暫斷耶。第八舍非染污物。被執藏邊名舍故。不雲永暫之斷。今染污末那體舍故。雲永暫斷歟。
一。真無我解違我執故事。尋雲。我執言可攝二我歟。讀師雲。爾也。私雲。智品果。後得滅定也。
一。極寂靜故事。听眾不審雲。無想定。寂靜義只同事歟。讀師雲。以極言可簡之歟。
一。極微細故事。讀師雲。第七惑非想第九品攝。第六惑等粗細歟。不可意得。中同障無學一時頓斷故。非想第九品攝第七惑。此細品之果數故。粗細門。第六第七相對時。遙第七惑細。其故。若第六不可知行相樣。粗細等惑可申。其又未定事也。爭真實第六惑樣粗。延公雲。設九品釋。又細分便成八十一品。第六惑樣。只非想第九品攝事。同障無學之邊也。光胤申雲。第七惑一向第六惑粗細門引合分。何同障無學。其故能障所障成事。隨惑品之粗細。其其惑當智起斷之。無學智障惑。粗細門等故。讀師雲。左樣被申。第七惑。欲界惑乃至初禪等之惑。定非想第九品之第七惑粗。此等之惑果同障無學。豈疑耶(雲雲)延公雲。二乘事尚。菩薩金剛心位。第七煩惱斷時。第六相應之欲界果之最粗品惑第七。同障佛果。豈疑之耶。知為障門別事歟。光胤申雲。菩薩至金剛心斷煩惱。能障所障相當論。其留不斷之惑。金剛心正障。所知障。非沙汰之限歟。
一。應義等故事。光胤申雲。無學回心名阿羅漢大不審也。染污意通法執故。自乘位我執邊雖得阿羅漢名。回心向大後。法執末那在之。何阿羅漢雲耶。初能變斷舍門攝阿羅漢。阿賴耶。名限我執故。讀師雲。誠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一度阿羅漢號人。亦廢其名。宥自乘位。我執盡定姓無學應義等故。名阿羅漢歟。面面同心了。
第六十一日(自此中有義末那唯有至余不攝者皆入此攝)
光胤申雲。安慧意。第八阿羅漢位舍。雖其體不舍心得。一具說第七舍位。舍不續雲事何事哉。但聊有所存歟。第八舍雲其義淺。第七無有(雲雲)無有其體永舍少意得文。實聞讀師雲。誠聊有其色歟。灌此意。此事易。第八雲舍。名。第七無有雲。其體斷故也。雲爾如自性斷其體永不續。取過事歟。
一。又說四惑恆相應故事。听眾評定曰。顯揚。四煩惱歟。爾四惑引不審也。煩惱證。惑所知雲惑故。煩惱名通所知事。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之理常事也。雖然先煩惱用迷雲也故為證歟。光胤申雲。顯揚文煩惱。惑引煩惱。有何亂耶。私雲。但煩惱被料簡下恃舉為行文事歟。上安惠引同文。未定事也。
一。本疏四惑俱故無法執不言淨位有此識故事。听眾不審雲。法執事。今所明。三位末那雲事。正所論也。無法執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說四惑故無法執。生空出世道位。不可有我見末那道理也。不言淨位有此識故。法空出世時。不可有無漏第七事歟。琳舜房雲。無法執。第七法執不可相應之道理也。其故末那唯有煩惱障俱雲。專第七我執俱道理立故。尤無法執相當。此事可爾之由。一同。
一。私雲。第七無法執。三位末那。三位末那事。又第七唯我執俱故也。可相義道也。
違重失逆次簡物。六二趣證。必有眼等量。引合可意得。疏雲。下六證中自具作法此略(雲雲)
一。論說藏識決定恆與一識俱轉事。評定曰。無學位起五識時。六識轉可非七轉識雲難。不舉。藏識言痛不舉歟由。疏見(雲雲)讀師雲似言不意得。
一。顯揚論說末那恆與四煩惱相應等文事。良明房雲。翻彼以前。四煩惱相應。無不俱之時分見。若爾上文分。安惠證文。其故有漏位。四煩惱相應見。而法執相應雲釋。許法我見末那故。四惑相應義。讀師雲。別更上文。安惠俱難申歟。肝要惑平等行無漏第七許。仍引此文也。延公雲。恃舉為行慢事歟。別舉慢何事。舉隨一惑。尤可舉我見也。讀師雲。恃舉行通四惑歟。一聚行相狀歟。別慢不可取定。不平等之姿雲恃舉歟。
一。不可說彼依六轉識等文事。評定曰。此文道破轉救(雲雲)本計何意得。或听眾評定雲。本計第六識雲。轉救加五識歟(雲雲)光胤申雲。轉救。別本計改轉救不可意得。上四智不齊付。其上若六識所依會釋雲意。雲轉救歟。
一。許佛恆行如鏡智故事。讀師雲。平等性智不間斷事勿論也。抑今文樣佛果第六識間斷歟。不審也。成事智間斷歟否論義。第六間斷不審也。延公雲。佛果位入滅定可間斷歟。光胤申雲。義燈三釋歟。初釋成就滅定功德。實不入滅定。第二釋實入也。第三釋示現入滅定相也。初後釋不入滅定。第二釋實入歟讀師雲。三釋中第二釋正釋歟。
一。未證法空量事。讀師雲。此量不意得。正第六我執異品也。雲第七法執。有法置簡別。可有有法不成之過。安惠不許第七法執故。
一。由此應信二乘聖道乃至。法無我故事。听眾不審雲。別舉二乘聖道等三位何事。光胤申雲。二執不均難結文故歟。光胤申雲。疏釋此文時。意顯回心頓悟人等。乃至。有此淨智雲。此文法我見末那可行雲事。初地以上有法空淨智事顯(雲雲)符合。古不審也。光胤申雲。二乘位。如此依不俱法空。法我見末那可行雲里。初地以上法空淨智事顯歟。
一。所立宗因便俱有失事。大綱四失之樣。讀師被演說畢。無別沙汰止了。或應五識以來。返覆比量之由沙汰了。一是故定有以來結分。
一。此意差別略有三種等一段事。讀師雲。起滅分位第十門。本頌故明也。分位行相。本頌雖不說之。□乘義明分位行相。
一。異生相續事。光胤申雲。身全道注之。實覺。而義燈依身釋義嫌位相續(雲雲)可見之。讀師雲。位相續也(雲雲)
一。彼緣無漏異熟識等之言等類耶雲釋事。可沙汰之。
一。我執必依法執而起事。延公雲。安惠不存我法相依義。故此文。簡之歟。讀師雲。起滅門二師立破畢。分位門歸正義明之。故可簡安惠歟。光胤申雲。安惠自我之中。我法雖不備。他識相對可作相依義歟。彼五識煩惱以第六識為能引雲。良明房雲。安惠設第七識雖無法執。執識時 體迷分何不存之耶。不迷杌人。道理何不存之耶。延公雲。此事古沙汰也。安惠意于我執許二重歟事也。
私雲。此事古以三心相見道第二心。潤色沙汰之。古聞書可見之。
一。青等他用不相違故事。延公雲。此文付見分一多可有御沙汰歟。光胤申雲。故以諸識見相二分各有種種相故見有分明多用境有為他識所取作用相故之文。青黃等境多。見分可多見。二執一境也。讀師雲。本院先德通途事也(雲雲)延公雲。種子燻習事可有沙汰故。隨見分可燻多種歟。見分雖多合燻一種歟。自體分一。故此事可有御沙汰。讀師雲。隨見多數燻多雲何耶。延公雲。十八見分各各可燻種子歟。不審也。讀師。並光胤申雲。此事燻無過也。不可依自體分一歟。
私雲。見分一多。相見俱有種種相故之處。可有沙汰事也。當座申了。延公雲。古樣青等多用不相違故之處。沙汰也(雲雲)
讀師雲。頓悟菩薩于修道位以。見菩薩見道及修道中。見道中言通料簡不符合。法我見末那位出偏修道說。不說見道。見道偏平等性智起位意。上菩薩見道。其通。見道全意得。中言令通見道。法我見末那起位。何不出見道耶。前後之文可符合事也。讀師雲。抑十六心見道。安立觀。大旨單生空智。爾見道位單生空智現起。如此尋出來歟。就中見道廣。散心或見佛聞法之位見。見道一位法觀相續雲事不審也。
一。我執已伏故。乃至。我執已斷故事。光胤申雲。已伏已斷之差別。今分別無要須。法我見末那現起位明故。有學無學合不明之不審也。
一。私雲。案此事。我執已伏人三類。二乘有學。頓悟菩薩(除八地以上)修道位。有學漸悟也。此三類唯起法我見末那位。生空智果現前位(雲雲)不雲法空智不現前位。我執已斷人二類。二乘無學。並此人回心菩薩位。法空智果不現前也雲。不雲生空智現起位。尤有子細。其故。我執已伏人法空智不現前位。不限法我見。補特伽羅我見位。故雲法空智不現前位。唯法我見末那位不顯分。仍雲生空智現起時。生空智現前位。必法我見末那故。別雲生空智現起歟。我執已斷人。法空智不現前位。必法我見末那故。雲爾歟。如此已伏已斷相替子細顯。別段說之也。
一。說名無覆不障彼智故事。讀師雲。定性二乘。無法空菩提人故。可障智。雲無覆雲事。其道理覺。但付之不審。無性有情。三乘種姓闕。付二空智更法執為障義。雖然煩惱等為障體。不善性或有覆性(雲雲)可障菩提事同樣也。此事不審也。延公雲。此事誠不審也。望無性有情殊雲極重障歟。
一。是異熟生攝事。讀師雲。此四無記中。異熟無記攝雲事也。抑此望二乘無覆雲惑事歟。將亦望菩薩雲有覆惑。判四無記異熟無記歟。凡常四無記。于無覆無記判樣意得歟。此事不審也。何于有覆不判四無記耶。若不判。有覆性中。威儀工巧異熟等種類。抑何無記雲。無記申。威儀等作用。不雲威儀無記雲事返返不審也。光胤申雲。善不善。威儀工巧等之差別。雖然偏雲善不開四種。有覆可爾歟。讀師雲。善不染淨物。威儀工巧等也。差別。不雲四無記。尤可然。非無記故也。有覆無記。既無覆而工巧差別。雲爾也。光胤申雲。善不善有覆性。染污性之勝功德力。有別能法故。雖有威儀等之不同偏雲善不善等威儀。不開四種。無覆無記。無別勝功能故。開四種歟。讀師雲。可申。不審難散。隨有覆性之物四種立意得。無苦見歟。今文左樣意得殊宜歟。
第六十二日(自雲何應知此第七識至獨行不共此彼俱有)
讀師雲。第一教證。楞伽經頌也。第八識教證。皆引頌其義下解之。今上先心意識名通八識。或又各依勝顯立其名相釋畢引頌。引頌畢無釋旨。上教證之文段異也。私雲。解脫經頌引樣。引頌畢釋其意如上教證。光胤申雲。頌已前釋心意識相定可有子細。推其意。謂薄伽梵處處經中說心意識雲。釋心意識相。所詮諸經中。說心意識別義。此心意識。大乘意。八識通名意得邊。又隨勝顯。心意識第八第七六識配。別名意得義門。如此二門存故。若無左右引頌為證。大乘意。一向心意識。八識別名存歟。雲相濫故。先通名別名二門由釋置。引頌時。參說分別名之邊也。今為證邊也顯也。第八識教證。皆以限第八識。不通余識義說故。可釋濫子細。仍引頌以前無釋段歟。下解說經頌爾也。良明房雲。謂薄迦梵處處經中之經。今教證之內歟。將又教證取分楞迦經頌歟。讀師雲。處處經中者。總說心意識教舉也。其中正心意識八七六配釋。楞迦經也。仍楞迦為教證也。余經雖說心意識別義。正配釋事歟。仍今為釋心意識相。雖引處處經中。非教證歟。听眾不審雲。處處經中之經。通大小乘經歟。限大乘經歟。評定曰。總引說心意識教。其中小乘經歟。雖有色色評定。大旨此分治定歟。此事讀師無殊成敗。
一。集諸法種。積集之義歟。集起義歟事。有其沙汰。
私雲。本疏釋之。現行為依(雲雲)積集之義歟。起諸法故。種子為因(雲雲)集起見。
一。小乘過去雲意。未來雲心。現在雲識歟。識其中意識易知。未來雲心何道理事。面面不審。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雲。集諸法種起諸法。未來之義歟。未來現在來故。未來現在起見分。仍聊順心義歟。(此事一向暗推也。但非無一理。)
私雲。緣藏識等等。等真如一切法。果上許緣文此下也。
一。解脫經事。讀師雲。此經四阿含零落雲事。以何必阿含零落知之耶。阿含部外小乘經中。脫落。所詮如此申所存。總小乘經。悉阿含部歟。離阿含小乘經歟否。不審也(雲雲燈要集等義破。可見之。)光胤申雲。疏四阿含不攝。零落之經。如天請部經等(雲雲)四阿含不攝之零落經者。四阿含外經事歟。此經解脫阿含故者。阿含部經歟。爾四阿含外經見。此一旦料簡也。不可為定量。讀師雲。此文左樣不可取定。阿含不攝零落之經。阿含部外雲事。零落阿含不攝雲歟。此經解脫阿含雲同意歟。
一。彼經自釋此頌義言事。讀師雲。經文何文。光胤申雲。無自性故歟。此分治定畢。
一。非唯現無者。光胤申雲。牒若解脫諸惑也。現在之解脫也。第四句過未之解脫也(此頌意得有部上座等義委細燈明之。大切也。必必可見之。)延公雲。安惠解脫外淨意習歟。凡解脫雲。其物解脫障時事歟。總不置物。解脫雲物何。光胤申雲。解脫二字付意得時。物置無善見。惑障解脫雲時。惑障殘物。解脫此分無子細歟。
私雲。惑障解脫雲。解脫物事可心得歟。爾延公申所存。
一。二教六理之二教事。讀師雲。此二教。初能變五教數樣何釋不意得(雲雲)
一。覆蔽真實事。覆上物意也(如雲覆月)蔽障義或隱義玉篇。障之義□今意歟。覆理邊。蔽智邊也。又上覆蔽真實真實。亙理智。下覆真實義理也(覆蔽真實經文釋疏文。真實二出。義二種不心得。經義字。下釋限。上經文義二種不意得事也。推之下事釋歟。真如故。)
一。覆真實義障聖惠眼事。光胤申雲。惑障障智雲事可爾。雜染被擾濁智不起故。障理不令現雲事不審也。覆正理。何樣覆。幾度智邊障。理本來清淨姿。曾惑障可待由緒。智邊。可見之人拙不見。理隱顯。譬盲者如不見明淨日月。爭關日月不現耶。理障雲。雲覆月程事歟。惑何理覆。不審也。讀師雲。理覆之事勿論也(雲雲)無殊成敗之旨。讀師雲。真義即心歟。真義之心歟。光胤申雲。疏真義之心(雲雲)
一。恆處長夜事付。讀師雲。先年故知足坊之清心僧都雲。唯識論文章。雖為一文一句。更不莊文章風月。實義為本。詞。而第七卷。故佛說為生死長夜二句聊文章(雲雲)于故東院御前如此被申。專慶存分。此文別文章莊難申。事也。而此指佛說也。
一。俱異生位迷理無明等文事。讀師雲。疏量宗法見。無無明時可起(雲雲)成自語相違。難思。光胤申雲。只善無記位。無明可起立。讀師雲。立。可有違宗過。大乘心善無心無無明故。此量他比量也。疏汝言置。若爾不可有自語相違之過。
一。不共無明三師事。讀師雲。初師。見慢愛三惑隨煩惱也。非本惑(雲雲)隨惑。其體何物耶。雲之疏有二釋。一非二十隨惑。小乘雜事說多隨惑。其中。二二十隨惑也。不正知雲我見。x雲我慢。掉雲我愛(雲雲)
一。純煩惱中事。讀師雲。純煩惱雲。意。本惑兼名隨惑簡也。單隨惑事也。初師雲。不可。肝要無所據教說也。
一。恆內該栽 皇﹝斐趙鏨瞎適隆5詼 ψ魑廾韃還慘病F藍ㄔ弧=裎廾髦饕遄髏 還燦贍閹肌︰隳 該災 指我 !>推洹︰隳詒咚幕蠛閾幸病 該暈廾髯苑止 ⑴S嗷笸魄蟾呔俚戎 Z煌 亂病T 皇﹝觳桓鬧匆屐!4慫幕缶閎鞜恕1鷸饕で晃擰H粲種罘襯丈 賾沙展手 屐!F湟宓諏 嚶ξ廾韉取K狀艘濉7遣還參拗 鵡塴F瀋先鞜肆 傘N壹 鐘杏墑段曳ㄖ炊 暇呱 補 ⑴?擅 還病 br />
此事加私潤色記之。當座評定如此委細。
讀師雖被申旨有。無殊色。只大方之分也。私推雲。曾不省察肝要歟。見慢愛。顛倒高舉染著之過失雖色色也。若無無明。改執。而無明力。三惑不令改執恆時過失。是三惑主義歟。痴增上故此意歟。此邊三惑過失也。此事。疏彰恆執我無修返時也文。意付案出了。重雲。此諸煩惱生必由痴故之義也。必由痴故。當座煩惱引道義也。愚痴無知處。煩惱過失出來分也。今申入門。必由痴故之外恆令有過失。不令修返重也。此事可問明師可秘之。
一。此俱見等應名相應。乃至。許亦無失事。釋此文疏四釋。同學抄委細明之。可見之。前師見等論義能可見也。異義多也。可依義勢之樣。四大者。大綱先二釋分。如無明故一句。付答歟付問歟以。二釋可開歟。
一。許亦無失事。見等主義。依六識相應見等可論之。非第七相應見等事。疏唯此俱貪事。可見秘疏獨行貪等名不共事可沙汰之。今度一向不及沙汰止了。
以上第二師。于第七相應之自類一聚。對余三惑。作不共義也。
一。第三師事。此師自他識相對。作不共義也。
一。依殊勝義事。此識中無應明不共之難答文也。今第七無明對余識名不共。余識如此遍三性心之殊勝義具無明余識無故。名不共也雲爾。自他識互所無相對非應名不共。為言讀師雲假令世間恐。人物持申。付殊室等重寶事也。瓦礫等之輕賤物。設吾持。吾稱事程事歟。光胤申雲。殊勝義。余識煩惱可作之事。譬第六相應邪見見取等。因果撥無等之猛利相狀。此相狀第七惑又故。讀師無殊成敗。私雲。第七我見等之猛利對。殊勝可申之樣未定事也。
一。無明是主獨得此名事。此文。第七對余識問答事畢。第七一聚四惑。見等同無明有遍三性之勝能。對余識可名不共問難答文也。光胤申雲。無明是主會釋樣。一向同第二師應說此中無明是主之意。二師差別難成。讀師雲。第二師。第七四惑。無明主故。對見等名不共。第三師自他識相對。余識第七無明故名不共(雲雲)若爾大不共名立源。光胤申雲。誠始爾也。是至既爾此俱三之問難。以主義答之。故終樣二師同也。讀師雲。行末問答。何。不共名立根源大異也(雲雲)私雲。讀師被申趣取懸差別分也。遂同也被存歟聞。私能見論疏。始終。其故。既爾此俱三之問。第七見等對余識見等。可名不共雲問也。本疏非余識有遍三性心故分明也。隨亦無明是主答。四惑中無明主故。對余識名不共。第七見等非主故。對余識可名不共物。為言。主義。四惑自類相對雖作之。不共義始終問答共對余識也(此事微細也人不辨歟。)
一。或許余三亦名不共事。此釋意。第七見等。對余識可名不共。今無明名不共。且對第六無明說也。
其意余部意。六識無明雖不遍三性。說不共為遮。殊無明不共說也。非嫌余。
一。若貪等俱者名相應無明文事。何不立非主相應無明耶事。古沙汰之由。面面評定了。
一。非主獨行無明事。貧 隨起。獨行之稱難立(雲雲)讀師雲。忿 俱起耶否。二義也。俱起雲義。作用不俱起故。獨行之稱。付作用論之意得。無相違(雲雲)光胤申雲。忿 沙汰無用也。常覆誑諂。貪痴上立之故。付之。無明既覆誑諂俱起。貪俱。非主。獨行稱難立。可非主相應無明之由沙汰事也。延公雲。必貪痴二法立。難義也。妄念念痴俱一分攝雲師。唯痴為體妄念許樣。唯痴為體之覆等許。非主獨無明。唯痴為體之時可論之。貪為體之時。非主獨行無明。意得。無苦見(雲雲)讀師評定如此。
私雲。若爾貪為體之覆等位。無明遍染。必可相應。其時之無明。何可立名耶。若非主相應無明。非主相應無明。更教中無立事。若爾非主獨行無明。獨行之稱如何。此疑。
長春房。慳x唯貪為體之法也。此慳x相應無明付。獨行之稱難。立雲疑讀師雲。故東院者。誰人。名字忘卻。豎義之時。獨頭之貪等。不緣無漏(雲雲)精義咎雲。慳x不緣無漏歟(雲雲)豎者雲。爾也(雲雲)精義雲。以外也。未曾有也不可然(雲雲)
一。非主獨行無明非大乘實義雲事。沙汰。光胤申雲。非主獨行之勘文。付之事歟。則當段疏釋也(雲雲)疏雲。此隨少乘名為不共然此忿等無別有體即根本故從輕相說(雲雲)此十增正之下。秘釋可見之。延公雲。從輕相說。從輕微說雲事歟。
長春房雲。料簡多(雲雲)
私推雲。此釋樣。大乘實義。非主相應雲。存歟。
第六十三日(自又契經說眼識為緣。至由斯賢聖同訶厭彼)
讀師雲。謂如五識之點。謂如五識。點不意得。此樣。必有眼等以來。論為意識上義舉之歟。若爾何雲必有眼等耶。同學抄。論文不直出比量。故為五識上義舉之。疏此為宗法正立量時事也(雲雲)此點不意得。光胤申雲。必有眼等之點。眼等。若爾眼物也。能等意識。必有眼等意識上義雲事。無子細歟。
讀師雲。誠爾也(雲雲)讀師不審雲。眼等雲意。五識眼根依。雲事歟。若爾謂如五識之同喻有何差別耶。光胤申雲。眼等者。眼根意根等事也。等義俱有增上不共三義也。次同喻取分。五識上有所依義也。大有差別(雲雲)讀師承伏了。光胤申雲。必有眼等之處。簡所依(雲雲)不審也。讀師雲。眼字余耳鼻舌身簡事也(雲雲)延公雲。法差別之時以必言見違他順己事。唯識論勘證據秘曲之由。東大寺圓範美濃已講。口傳□繼辨善舜房之間。善舜一論上下。三月劬勞。此必有眼等之必言勘出。此事歟被尋圓範時。印可繼辨被申由。故良英物語。圓範私被申分。故舜禪房得業之口傳(雲雲)光胤申雲。此必有眼等。違他順己。見證據歟。延公雲。勘。只先宗置必言例也(雲雲)光胤申雲。數論量。劫初比量本作法之規則也。必有眼等後代佛弟子之量也。以此為彼證逆次也。讀師雲。凡宗必言用例。前後無苦見。
一。胸中色物事。琳舜房雲。觀識房法印抄雲。胸中讀口傳(雲雲)光胤申雲。故東院尋申處。胸中御口傳。
一。意識應無隨念計度二分別故事。讀師雲。第八意根雖為所依。隨念計度分別。若爾二分別之有無。必不可依所依之色非色歟覺。但推之聊其意。第八其自性自元不可有隨念計度之分別識體故。意根雖為所依。無二分別。其性任運故。第六其性分別識故。意根為所依。可有二分別。而意根不為所依。可闕此分別難也。譬天性鈍人。雖遇明匠。不可成智者。第八如依第七意根。其性利人。遇明匠可成智者。不遇明匠不可成智者第六。讀師雲。不言自性分別。疏二釋。一五識有自性故。色根所依物。自性分別故不舉之。二五識三分別俱。今言隨念計度二。隨轉少乘雲也。少乘意識有隨念計度雲故。
一。亦不可說五識無有俱有所依等文事。經部立因果異時義故。所依過去為依所緣五識緣過去雲也。意識緣現在習歟。古聞書。
一。芽影之芽事。實睫雲。或對影本質物芽雲見。古聞書。讀師雲。經部芽影異時習。不許同時因果。故所立不成(雲雲)光胤申雲。又識與根既必同境等文。避所立不成文也。意此文量也。量雲。識與根決定俱時。既必同境故。如心心所。此量可立歟。讀師雲。此量立。又前量無用也(雲雲)
私雲。幾度可立歟。此文避前量過雲事。疏其旨見。
一。顯自名處事。讀師雲。自名處歟。自名處歟。評定曰。自名處歟。此分治定了。讀師雲。此文簡胸中色物見。意識自名處。意可非色。面面評定曰。顯自名處。意根歟。光胤申雲。顯自名處第六見。意根也。五識見根歟。
一生所依事。簡第七為八五識。為依(雲雲)凡生所依。不共依也。第七為第八為不共依。何簡之耶。推之共依邊簡也。不簡不共依也。
一。意名不成證事。讀師雲。第六意識之意識名不成雲證也。光胤並延公雲樣。評定曰。第七意名不成雲事也(雲雲)讀師雲。泛爾第七意名不成雲事不意得。其故。經文思量名意(雲雲)此經文面分。思量意即第七也。第七若無。思量意不可成證。證據不可立其故。思量意即第六意得。第七更不可事闕明知。能依意識名不成。為言。意雲。第六名意識。所依根意名。能依之上立之雲事。大小極成。少乘前滅意根意得故。而第七。第六所依意根闕意體。意體。意識之名不可立。意識之名。所依之意。故。為言。如此能依第六。思量意之外之物治定。思量意第七治定。始思量意第七雲。小乘思量意則第六也申。如何難之耶。此時之疑。設第六意識所依意不成故。意識之名不成雲。少乘遁路同事也。等無間依意得故。意體不可事闕為言。此疑勿論也。等無間意已滅非有。難之也。
一。過去未來理非有故。破薩婆多。彼思量用定不得成。破經部。既爾如何說名為意。雙破二師。可見疏。
一。無正思量假依何立事。此下假必依真之論義。
一。若謂現在曾有思量。等文事。私雲。爾時名識寧說為意者。付彼宗難歟。彼宗心意識配三世故。大乘意現在。意許故。讀師雲。大乘意現在第七具二義。思量依止也。過去雖無體。開避之義。似依止之義。故名意雲歟。光胤申雲。開避義等無間緣之義也。以此緣義名依止。實具。依止相似故雲意也。讀師雲。雖有被申旨不分明。光胤申雲。依止雲。正乘其物義也。于現在法可談之事歟。緣義。過去開避義雲緣也。仍依止與緣聊可有差別歟。依止實限現在也。雖然緣義聊似依止故。假雲意歟。不然思量亦似論義難心得歟。開避實雲依止。過去實成具其義。有人。思量似現在。依止□具之(雲雲)仍破之歟。又案雲。等無間緣開導之義。現在施其用。故實現在之用也。
一。彼差別因由此有故事。讀師雲。此事更不意得。加行異者。出離想止息想也。此義由第七。何由。光胤申雲。疏釋分。第七無想定。不滅之。故聖者厭之不入。滅定滅第七。故欣之入也。加行界地等之差別事。依第七差別也。意雲。第七染意滅滅定。不滅無想定故。凡夫不欣滅盡第七。故入無想定。聖者欣。滅第七故。入滅定也。故滅定無想定加行。源由第七也。不滅第七人。愚作出離想之作意。滅第七人。悟作止息想之作意。乃至界地等其差別爾也見(雲雲)疏在凡不滅在聖滅故。總不限加行。界地等之差別因取之見。加行等前之等言分明也。讀師雲。二乘聖者不知第七。入滅定如何可意得耶。疏申分。二乘不智第七入滅定事不意得。推之聖者可滅第七染意人故。諸佛教誡之了。令作止息想。令入滅定。凡夫不可滅第七染意類故。佛可作靜住想之教誡。仍任雅意顛倒作出離想也。故由。第七滅不滅。此加行歟。二乘聖者雖不知第七。佛此人可滅染意人知。教之令入也。如此不意得難義也。光胤申雲。寄佛教誡。肝要遮二乘。不知第七入滅定難歟。誠可爾(雲雲)光胤申雲。不愚法知第七故。二乘不知不可意得歟。讀師雲。入滅定類不可限不愚法。愚法入歟。
一。界地差別由第七雲事。光胤申雲。界地地系縛迷事惑也第七惑爭為系縛耶。彼迷理故。讀師雲。不爾此由雲者滅第七定。本來殊勝。上地為依地。在無色。不滅第七定下劣。自性下地為依地。在第四禪。如此雲事也(雲雲)
一。依別者。凡聖不同也。此事由第七者易知。等字等二得果。皆以由第七滅不滅也。肝要滅定無想定差別。悉以由第七滅不滅也。無第七于無心不可有二定也。差別故。色色差別因。不可成雲事也。
一。此若無者彼因亦無事。私雲。此處道依有第七染一切聖者為滅此故起加行等入滅定也(雲雲)此道可察之。抑此文。疏設言但因六識無漏乃至亦由第七(雲雲)此文此若無者彼因亦無之意不符合論文分。第七加行等之因不可成雲分也。疏釋樣。其上凡聖之差別由六識無漏不同者六無漏亦由第七滅力成故猶可由第七雲事也。論文不可外事歟。又論文此意歟尋也。
一。第五體事(無想許有染證也)光胤申雲。聖者一向無漏起時。其時聖者。一向無漏不起也。有漏。二乘菩薩起有漏心時也。雖然一度起無漏舍異生性畢。不名凡夫。其位聖者以也。若爾。凡夫假令一向染污心之起時。是可還起。又不舍異生性。對治無漏道全未現起。猶凡夫。若許凡夫。一向不起染位。有何過耶。私雲。不名聖者雲事。一期長時間。具縛□起。不起惑事雲也。答此難雲。讀師雲。一期生之間。一向不起染污心事。難義也(雲雲)
私雲。菩薩代受苦之時。一向起異熟六識受苦。此時地獄一生無漏不起可申事歟。若受苦之間少時假令許無漏現起。無想天一生初生退沒有心之義。可遁此難歟。一旦料簡也。答大聖利生別事也。有具縛者。凡夫付論之歟。
延公雲。無想天五百劫無心。初心退沒有心義。有心劫數二十劫許歟。元結解也。五百劫無心劫數減不審也。光胤申雲。可為第七卷御沙汰(雲雲)
一。所得無故能得亦無事。光胤申雲。不相應法前已遮破之內。何得不入耶。但能得相對難破。二重破歟。
一。藏識無故燻習亦無事。破經部歟。光胤申雲。此能破肝要也。聖者一向不起無漏位。第八持無漏種。是可起無漏故。猶雲聖者也。不許第八家。無燻習。若爾一向不起染行心位。抑凡夫義如何成耶。
一。良算勘四段科違疏樣本。道自謂得長時無六轉識。至同所訶厭。一段初後有故無如是失中間長時無故有過。第二段。去來有故至能得亦無。第三段。不相應法以來第四段(雲雲)疏第一第二同道科。第三第四。疏第三第四不置詞。但上總四段科時。第三破大眾部。第四破經部(雲雲)故不相應法等文第三段。藏識無故。第四段見。道第三破經部。去來有故等文也。第四破大眾部。不相應法以下也。仍大相違。
無想許有染證付。初後有故薩婆多救。用付救之。此救中間。初後分。具縛者名(雲雲)故中間長時付破之。初後。中間五百劫間一向不起染。不可名具縛者。五趣四生。余俱縛者事雲難也。去來有故救。上難受又救雲。初後染。中間從初後名有識執。為言此救。除經部余部救(雲雲)此救。根本薩婆多也。余部。薩婆多除。背疏四段科。此時薩婆多體付難致也。去來有故者。現在去來我執體有故。為言。中間初後從雲救。薩婆多外余部救也。去來有故。此二救含。彼非現常破。不可有體。初後不可從破也。
以上。
天文六年丁酉十月十八日及晚筆功畢。
同二十四日對乘盛得業一交了。
藥師寺末資愚昧僧英乘法師
論第五卷聞書第一
論第五卷聞書第二
第六十四日(自又契經說異生善染至而識類別實有八種)
讀師雲。此證事。善無記心位恆帶我執邊。正證歟。將亦六識施等不亡相邊正證歟。
私雲。讀師被申所存。經中。善無記心位恆帶我執說。第七恆帶我執雲證歟。又六識善心位施等不亡相。若第七我執不能亡相之義雲證歟。
延公雲。如何樣。證意深。漏俱之根源成。此證出來歟。隨下瑜伽說引。相縛之大綱顯。廣余部義破。有漏漏俱之相顯了。不能亡相之重正證魂歟。恆帶我執大方證分。一往歟。光胤申雲。正證。恆帶我執邊歟。見論文異生善染無記心時恆帶我執若無此識彼不應有(雲雲)此分正證分也。論判分明也。不可及劬勞歟。凡肝要經文說分齊依可有料簡。而經說之分。三性心之時恆帶我執雲也。理證習廣以理顯其相故。恆帶我執由釋時。不能亡相之重顯。是則有恆帶我執之。此時廣表自破他。有漏義成歟。讀師雲。此事先年修南院講問談義。(由執我故)于東院御沙汰時。專慶唯識論之我不成證。光胤申。只恆帶我執第七雲為證歟申。凡既雲我不成證。只我執不可成雲證也。有漏不成證。有漏義漏俱義申。不雲爾。但攝論與唯識論。我不成證之姿聊異歟。攝論。施等不亡相邊正證樣見歟。自謂我能修行施等文。聊異唯識之說相歟。不限此證。不共證姿兩論異也。于唯識論光胤申通歟。
私雲。此事一旦難決。由執我故論義。可有落居。凡修南院講問之時。燈釋付。攝論證姿。遂不落居止了。此時光胤暗推之子細。今V往事可申談東院之由存處。兔角打打過後悔千萬也。戀慕之淚。攝論自謂我能修行施等。第六我執也。第六我執善心間起。施等位動施等能行思。不亡三輪相。第七內識隨遂故也。是攝論我不成證也。疏攝論付二釋作。第六我釋正。自謂我能修行施等之文付二釋事也。此通入釋文料簡下也。
讀師雲。六識善心中不能亡相。第七內我。第六我執起執我故。六識善心自識我執被染不亡相歟。得亦必縛迄。依第七識六識施等不亡相歟。延公雲。第七漏俱之本源也。直依第七識施等不亡相談事。尤可然歟。
私雲。直依第七識雲意。依第七內我隨遂。六識善無記心中我能行施等雲謂。但此事能能可有料簡歟。有漏義誠第七漏俱之力也。三輪之相。有漏之義。今一重事歟。第六識被引正可有此過失歟。無左右不可治定。
一。不能亡相之相三輪相面面被申。光胤申雲。相謂相狀。雜染相狀通三性故(雲雲)無左右三輪之相。不可治定。凡燈相縛相三相出。相分相一有漏相二六度相三但施等不能亡相。打任見三輪相歟。
一。相縛事。延公雲。相縛事一個條大事也。先。相分縛心名相縛也。相縛之相。相分之相歟。光胤申雲。相縛之相限相分。無左樣不可為治定歟。有漏相三輪相相分之相三重燈出。相分縛心名相縛也。大綱之事歟。但此事一旦當座料簡也。讀師雲。有漏可得之相三輪相三輪相申。相分反對彼時。相分上姿帶縛心。相分縛心可申。又相分縛心雲。何由相分縛心。相分之處可得等相狀帶故縛可意得歟。
私雲。一向相分皆縛心者。無漏後得智相分豈相縛耶。其相三重出事。縛有三雲出之。相字相分。疏無余義相分縛心名相縛也(雲雲)隨付之。見分縛自證可名見縛(雲雲)以此例推。相縛之相字相分歟。相分縛心縛三縛歟。讀師被申樣爾也。隨論不能了達如幻事等雲。可得相狀縛義。依此縛不得自在故名相縛之處相分縛心(雲雲)明知可得相縛相縛之相字指相分歟。
私雲。相縛之縛相疏釋時。體便粗重無所明覺起時硬澀有分別心相分縛心名相縛也(雲雲)付之。有相縛可有見縛雲一個問答。答。意相分之縛義勝故。且說之。見分能縛自證之所縛可有之。則第二卷。展轉相望能所二縛之義。說(雲雲)又有漏有相則名相縛。後得有相可為相縛雲問。答之雲。後得作證解故(雲雲)付之重問雲。作證解。自證作證解。可無見縛問。答之雲體是惑故(雲雲)付之疑雲。若爾善心見者可非縛(雲雲)答之雲。有漏故一煩惱增故二有漏第八所生故三有漏末那所增故四後得無漏時能斷此故五有粗重故六通三性有相縛(雲雲)
一。相縛相分縛心雲。相縛體煩惱所知(雲雲)此事初心之時可有迷亂事歟。仍良遍御草。先此事最初取問答。學者迷亂遮延公雲。相縛雲相分。體處顯煩惱所知歟。讀師雲。相縛體共相分也。相縛體相分。此能迷煩惱所知心相分。令縛故。能迷返煩惱所知雲也。譬兒面。自迷之。抑義燈相縛多重出。有漏義多義出。委細可見之。相分之縛三重出中。相分雲縛安慧義義燈。一識縛終不脫之終畢竟之義也。
一。又善無覆無記心時。等。一段事。自下上顯自我執畢。當段破他宗有漏也。然諸有漏以來成己有漏也。听眾雲。抑此一段。第六我不成證之段歟。又六理證識縛終不脫。又善無覆以來。六理證之外成有漏歟。讀師雲。我不成證之段也。疏雲而內恆執我之下也。于中有三。一顯自我執。二破他宗。三成己有漏(雲雲)又善無覆等者第二段也。然諸有漏以來第三段也。證有此識理趣甚多等者。總六理證之結文也。
一。去來緣縛理非有故事。讀師雲。去來煩惱被緣縛樣返返不審也。何緣縛。疏去來煩惱被發故雲緣故(雲雲)被發樣不意得。光胤申雲。過去緣常事被緣雲歟。未來緣時被縛樣不審也。未來未起之法也。未起之法何可被縛。變似我法前後起緣發八識緣彼燻習(雲雲)大乘之前去來緣縛事歟。但變似我法之前後緣發者。內生惑也。前後起緣發八識種子燻習。遂我法分別之染濁遍在故。五八識染濁。自識善無記染也。付中過去緣自識前念心緣時。過去緣燻種子。一義意。通。相分燻本質種燻。過去起法我法之氣力種子出來。過去起法又後時起時。可得有漏相狀現也。薩婆多去來緣縛大乘之性相雖可相替。事之風情如此可存歟。種子雖不立。去來體性。有此染濁歟。讀師雲。去來之體性無作用不可有緣縛之義。緣縛可作用故。延公雲。薩婆多生藏之位有取果之用習。未來現在可緣縛歟。光胤申雲。其分歟。
一。非由他惑成有漏故事。疏生起之救。無學之身自身雖無煩惱。現在他人之緣縛故。有漏義成(雲雲)付之此文起。
一。彼種先無因可成有漏故事。讀師雲。此破意有漏種子有漏付由來破之也。有漏種子燻時。此種善無記之種子。當念能燻善無記心。被燻時煩惱俱義。依何成有漏耶。為言。大乘第七煩惱故此義成也。
一。延公雲。新燻種子爾也。法爾種子無可依能燻之義。法爾有漏義可成歟。讀師雲。先新燻種子付難也。延公雲。此師新燻師歟。光胤申雲。經部師破文也。于經部破新燻師歟。
一。非由漏心彼成有漏勿學無漏心亦成有漏故事。
私雲。依現行煩惱成有漏義。依煩惱種子成有漏義何無。總不審之事歟。
光胤申雲。善無記種子與煩惱現行俱生俱滅。依漏種成有漏義。依煩惱現行成有漏義無耶。良明房被申哉。讀師無殊成敗。
一。勿學無漏心事。道勿學之學無學付。意無學雲事歟。疏不見。總不審也。無學無漏心煩惱種子俱義曾故。延公良公雲。有學位煩惱俱種子。至無學位故雲爾歟。
一。無記業事。延公雲。無記業不覺。讀師雲。無記業何引煩惱義。光胤申雲。無記業漏發雲。善惡二業發業之惑被引故雲漏發。無記業無感果之義故。非發業惑所引歟。此分面面被治定了。
一。互相增益事。發業惑八之沙汰常事也。漏隨順之沙汰出來常事也。無殊事。
一。延公雲。所緣縛與相縛差別事。古沙汰。如何差別耶。光胤申雲。所緣縛通本質影像。相縛限相分見。延公雲。古所緣法執通。相縛限煩惱見。
第六十五日(自如是已說第二能變至非一生滅無相違過)
讀師雲。第三能變以九行頌九門明之。中間之五頌。非別所明。付相應門重明所相應法體。初遍行觸等等之五頌也。正所明四行頌也。釋論釋之時。總為三段明之。第一能變差別門。第二自性門。第三行相門。第四三性門。此四門為一段明之。初一行之頌也。次心所相應門。第六三受門。此二門為一段明之。次六頌也。次第七依止門。第八俱轉門。第九起滅門。此三門為一段明之。後二頌也。光胤申雲。能變差別門初二能變。讀師雲。次中思量之次字可訓歟。可訓歟。光胤申雲。申。次第簡次。物相繼雲事歟。次第列時。
一。根五義事。先依義有二義(雲雲)讀師雲。依眼處所識雲事不審也。心法在此在彼歟。讀師雲。抑心法依身之內物歟外歟。光胤申雲。宗家問答歟(說教忘卻)緣遠境時。心遠往境處歟。不審釋之事覺也。琳舜房雲。望本質說之燈釋歟。其大方心法無在此在彼事也。其外歟。光胤申雲。根發義者。依根變異。識變異時事歟。變異義何必可發耶。讀師雲。根被發姿變異時。分明顯歟。仍殊被發歟。讀師雲。助義不心得。識合根根令有損益義助雲歟。此二個條不審。先此識助根也。何雲根之根義耶。是一。次令有損。何雲助耶。是一。光胤申雲。為顯與根親義立此義為根義歟。識被助義也。次助者損益。依識根義雲助歟。誠付字不審。讀師雲。如根之義者。俱有情數義也(雲雲)光胤申雲。俱有情數義別此雲根義不審也。存寄根識轉一境義取。而所緣境簡義分明也。所緣境識同境義故。
私雲。屬義取種子隨逐義也。依義有二義上注依注依眼處所轉義也。第七轉依聲也。一義依有眼得有識義也。此第三轉之具聲也。可見疏。
讀師雲。此五義于。後二義識義申。何雲根義耶。根義雲。根識成立義也。而後二返由識根分也。光胤申雲。根親義立。根為識為所依義自成立歟。肝要。女根義尚易知。助義不審。其意得。世間在家仁歸依僧信仰。此檀那歸依僧申。兔角我身任僧人。僧也。延公雲。總先五義識五義見。光胤申雲。誠識上沙汰。成根義也。舉能依義所依義顯。
一。雖六識身皆依意轉等文事。通伏難文也。讀師雲。六識依各二依。各前念等無間。意五根第七。何第六獨表前滅意立意名。前五識名依意立耶。從所依立名樣一相事。俱依前滅意意識獨依意得名不意得雲難也。答此難文。然隨不共立意識名也。自元依不共依立名時。五識不共依五根。依五根立名。意識不共依第七。依第七意根立意識名也。意識名依前滅意立名。等無間意六識各。非不共依故。為言。
一。等無間意共依歟。不共依歟。讀師雲。共依歟。六識皆依等無間意故。光胤申雲。六識通依一個等無間意可爾。六識各依自識等無間意故無共義。眼識依眼識前滅意。不依耳識前滅意。故不共依義歟。讀師雲。誠此一門。雖然忽不共依難申。延公雲。一識前可有二個不共依歟。不可然(雲雲)
私雲。被申樣忽不共依不可申。雖然不共依義作被作分。一應義理申也。所依今立六識名不共依雲。近相順種子隨逐。此二義疏出。六識不共依(五根第七)皆各望能依時具此義。一識依他識不共門。不共義作。若不爾第七染淨依之時。五識第七為依。五根又第六五俱之時依他歟。有義事也。一義意。以此近而順生義種子隨逐。此二義可意得歟。可見疏。
以上然隨不共立意識名之一解也。
一。或唯依意故名意識事。此一解也。五識依意色二依。意識二依共意也。故異五識雲意識也。光胤申雲。此解意識得名取加前滅意歟。讀師雲爾也。
一。心識得名心意非例事。此文通伏難文也。伏難雲。七八亦唯如第六依意則七八意也。或七依心八依意。何第八名意識。第七不名心識耶。為言。答此伏難文也。讀師雲。此文意。今從所依立名。六識得名。五識名眼耳等。不表意名。第六意識雲表意名。故付之問答來也。七八名自元從所依名立事上。例不可疑之。為言。又面面料簡雲。此文心意識配六七八通。今三中識名辨也。心意二名舉不可為例。為言。延公雲。此料簡設識申事也。心意二名相例子細。何不為例耶。光胤申雲。此文心意識相對。泛爾非例意得時。疑未遣過。心意二名付。若從所依第六名意識。七八從所依可名心意識雲疑。泛爾識事也。非心意事雲分意得。自元令例疑事故。只心意非例雲分。焉被答耶。肝要。六識名從所依得名。七八自元從所依立名事。從所依立名例。更非例之時能被答也。仍論文意付。辨六識得名。七八心意非例雲事也可存也。上句六加。下句七八加可意得歟。泛爾心意識識事也非心得雲意。其故上注樣。心意名若從所依名。可為識之例故也。院主雲。問詞雲。泛爾心意識相例分聞。若爾辨識得名之答。覺也。光胤申雲。問詞應名心識或名意識雲。泛爾應名心或名意。皆識詞加。若泛爾心意識相例之分。何心意之處加識字耶。返光胤申潤色也。所詮下識字分非所疑。上心意識相例也。若只心意識分。假心意之處識字加。疏七八付當體立名。六識間斷從所依立名事有問答。此事追而周披疏等可決之。
一。或名色識以來。隨境立名事也。
一。順識義故事。讀師雲。了別名識。而了別申何了別。境了順雲歟。
一。色等五識唯了色等文事。伏難答文也。五識所緣法也。第六亦了色等。何五不名法識。第六不名色識耶。為言。答之文也。意雲。五各了色聲等故。所緣故。各色等之識雲也。意識通緣一切法故。各所緣色目立立名。各可有無盡過。故總雲法也。為言。
一。或能了別法事。了別法(一釋。別法釋也。)或了別法(一釋。別識釋。)兩訓。讀師雲。或能了別法者別解也。上了一切法之釋不簡通別法處立法識名。此別法處。立名。別法處者極略極迥等五種色也。
私雲。別法別識二釋。別法者別之法處也。第六了此別法處。故名法識。為言。了別法雲訓意也。次別識釋。疏或彼法處六能了別獨名意識。即了別言唯在見分(雲雲)意雲。法識名意識名法識。為言。此釋不意得。隨疏亦有此義然不共名別覺本義故雲。別法之釋正釋也見。
莊嚴論說如來五根等文事。讀師雲。此文五境互用之證文也。抑今且依粗顯同類境說之會釋。互用門之會釋也。今所明付無要須先此文引。隨境立名時為顯有相濫義也。五境六境通屈論非今所明。但上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付緣一切境此文狹故如此會釋也。
私雲。讀師次會釋也申。
一。諸根互用事。初地•八地•佛地三釋此下。此言本義之釋可有料簡事也。此下成事智真如緣否西方二解。
一。佛地經說事。讀師雲。八萬四千心行事。披六帖名目可決之。事也。疏。
私雲。成事智三業化事。身化三。語化三意化四也。疏列之。此下業果根門不可化雲瑜伽文引。下第十卷依二乘雲爾非佛。佛通化之。或佛化似化也。無勝用雲二釋。又領受意化四化出。一向記•分別記•通問記•默置記也。秘委釋之。可見之。默置記非不設言。不設答雲默也(此問不意得之由也)詞。
一。然六轉識所依所緣粗顯極成故此不說事(古樣本頌不說歟長行不說歟雲雲無余義本頌事疏見。此尋返返勿論也。導。後疏見。前隨義便下也。長行中不說事也。雲一釋。可見之。)讀師雲。了境之境所緣。自性行相門也。所緣門。仍雲不說也(此事光胤申出)次所依不說可有子細。不說者不共依也。說依止根本識故。良明房雲。五識所依誠可粗顯第六不共依第七也。何雲粗顯耶。讀師雲。第六有依雲事。諸論說之。大乘師極成。粗顯極成二之中。極成不說歟。評定曰。極成大小極成。六識所依大小共存故。讀師雲。第七如何極成耶。重評定曰。第七取定誠爾也。光胤申雲。五識合明故。五識之邊粗顯極成。第六依少分。別不依之歟。五識不說。第六說之樣故。假令五識第六諸門各別不說之。是常事也。其又如何樣微細依不說不葉事。分別可說。初能變不說所依門可意得。必非可說之事。必從多分不說意得無過歟。粗顯極成雲。五識所依事歟(一旦暗推也)
一。前隨義便已說所依此所緣境義便當說事(此說又無余義長行之說也。)
私雲。粗顯極成。一門雖不說之。何以事理不說之耶。粗顯極成。一向置之返不審也。此疑故此文起歟。此疑意釋論何不說之耶。雲事也。
顯輪集雲。輪雲。此文通妨。第二能變本頌雖不說受俱門。釋論則明受俱門。第三能變所依所緣設本頌雖不說之。釋論何不說之耶雲難也。通此妨此文生(雲雲)
讀師雲。前隨義便已說所依者。第四卷之依段辨八識所依也(雲雲)私雲。此所緣境義便當說者。疏雲。謂次下引雲。眼識雲何則是說也(雲雲)此文次下如契經說。乃至。如前已說事歟余仿□也。此說申事。第七卷四緣義段所緣處讓存也。此文分以下各各也。隨顯輪集。疏宗明唯識故不明說文牒。此文通妨也。妨雲。所依義便說。五識四種依立。第六二依立。委細明之。今所緣義便說。眼識雲何之分略指不廣說。何略廣不同耶。為言。此妨故。所緣略略說。存唯識故也。為言。(以上守千釋取意載之)
私雲。宗明唯識故略明雲事。返返不意得由也。所緣廣說。可背唯識樣。若爾第八識所緣廣分別背唯識耶。
一。疏又解前文。非明頌無。我長行中以粗顯故不別說事。
私雲。粗顯極成故此不說。長行不說事也雲一釋也。
一。次言了境為性相者雙顯六識。乃至。為行相故事。讀師雲。疏如前第七性相中解雲。讓思量為性相之處。其處疏。正思量顯行相。自證思量體故雲思量(雲雲)讓彼上。了境見分行相也。自性雲了境。了境體故意得。光胤申雲。思量為性相。思量我之思量故。自證分不作我之思量故。思量之體性分釋之。了境見分境緣了境雲。自證又緣見分。只同事也。何直不雲了境耶。隨論見分所了文釋下。疏了者則通自性。乃至。緣見為境。是故總言了境為性相(雲雲)其旨分明也。明知思量為性相。了境直指自性歟。琳舜房雲。何讓第七自性行相門。光胤申雲。大綱事讓歟。延公雲。論文治了境自性也。行相又用了境(雲雲)根本自性事見。
私雲。了者了別義。了別行相也。行相見分事也。仍能能尋。了境又正見分事歟覺。
讀師雲。疏又解不須分別乃至。行相是用故之釋。分明了境又限見分。自證分之了境。只識自性。了境之體雲爾樣見。所詮二釋歟(雲雲)此分治定了。
一。不共所依事簡余根。未轉依位簡轉依緣一切。見分所了簡自證分緣見分。三重簡也。經此意依眼根了別諸色雲。依緣說也。為言。
一。余所依了如前已說事。疏釋雲。余依者。分別依•染淨依•根本依也。如第四卷解(所依如前已說也)若依境立名。如次前說(雲雲)此依境立名如前已說。今出為何。為眼識雲何之經文事。何要須出之哉不審也。就中余所依攝(顯輪集論疏同以境為所依也(雲雲)此釋不審也。)了如前已說不可攝。上見分所了。爭下了攝耶。次事歟。返返不審也。次了者自證分。如前第二卷解(雲雲)所緣之如說已說也(第二卷四段歟)若自在五識見分境。如次前說(雲雲)若得自在諸根互用一根發識緣一切境指歟。此爰明事要須。了如前已說二。自證緣見第二卷說。自在位見分緣余境次前說(雲雲)光胤申雲。如前已說之道。第四未盡也。第四第二歟。
一。三性門事。第八識三性門。心王心所說畢後說之。第二能變同之。第三能變說心王畢有三性門。心所下說之。此差別疏釋時二釋。初釋前顯心心所法乃至令相互照(雲雲)意雲。初能變時心心所法其性必同雲事顯故。心所相應門後說三性門第三能變時從心王之性心所其性必定。由顯。心所相應門上說三性門(雲雲)疏此聚亦爾此意歟。暗推也。廣可見人師釋。顯論集一聚定同無一心中有二性故(雲雲)非釋也征釋在之略之。第二釋又彼諸法不定通三性乃至異論端故(雲雲)意雲。初二能變心王心所其性必同也。故王所說畢後有三性門。第三能變心王通三性。心所不爾。善位心所限善。煩惱限染污性故。心心所相應之後說三性門。若如初二能變說之。王所之性如初二能變意得恐。顯輪集雲。唯善等名不必通。此心王通故不後辨(雲雲)一段長。大切也可見之。
一。此世他世作益損樣事。讀師雲。善心起作善業時。身有勞損。不善心起作不善業時。身有活計順益義。仍善損此世。不善此世益雲疑。此事秘釋也。秘釋不意得被讀上之讀師雲。先秘有善惡名稱事也。假令作善人世間崇敬之故。身雖有辛勞。名稱之分益。作惡人。諸人此誹謗之故。身雖有活計。名稱分雲損見。此益損雲事。次又于他處而有益損釋事。善事于他益。惡事于他有損。仍益損自。此文不審也。次破慳長貪事。此何益損雲耶。就中而言破慳處有長貪見。此事亦不審也。破慳長貪大水火。何破慳之故長貪耶。光胤申雲。破慳之故。長貪歟。則第四卷種子依之處。疏如意論師事出。王始崇微之破慳施施故富裕也。王嫉富裕令論義。此與恥辱。此事能事證歟。延公雲。而字字歟。必樣不可意得(雲雲)
光胤申雲。于他處有益損雲事爾也。此世他世益損見替自他事。故起煩惱之時。嗔煩惱性此世損。他世之損。自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善有十三。不善十二。無記十四事可秘釋可見之。五識曰無記中具三除變化。又五識隨轉發業事(可見疏秘)
一。若與信等十一相應等文事。延公雲。性相門思心所之能也。今釋樣。信等貪等之力歟。此事古論義也(雲雲)讀師雲。三性□非思也。正善不善作事。信等貪等之力歟。譬造作時之奉行思也。番匠信等貪等歟。光胤申雲。驅入三性分位相應力大不可混亂事歟。
一。三性俱不俱二師事。私雲。初師五識唯一剎那師歟。將亦多剎那歟。又五識俱轉歟不俱歟事。私雲。秘雲(有義六識三性不俱下也)準瑜伽釋家。總有三義。一五識唯一剎那。而五識不俱轉。二五識唯一剎那。五識俱轉。三五識多剎那。而五識俱轉。此三師共不許五識三性俱轉(雲雲)于此三師。今論有義六識三性不俱雲初師。當何耶事。有義正義。問答。有義第二師也。正義初師也。互諍文理。秘一段必可見之。
一。今論三性不俱初師。定中聞聲說歟不許歟。又雖許意識不聞聲耳識聞歟。否事。可沙汰之。
一。疏定中聞聲非識所諍事。初釋歟。私雲。初師定中聞聲不許見。少乘出定聞歟。推量也。
一。定心可然散位無故事。第二釋歟。此釋許定中聞聲歟。定中聞聲許。必定先無記。耳識。善。定意也。二性可俱轉歟。此意識耳識同緣歟否。沙汰。雖不同體二性可俱轉故。依之定中聞聲許。二性俱轉勿論故。定心可然雲歟。雖然三性不俱今諍。散位事也。散位不諍此位也。一向暗推以記之。不可為定量。
一。同外門轉互相違故。三性六識不俱轉由也。讀師雲。同外門轉互相違故。五識于三性不可俱轉由也。五識必意識開導引以來。五識與意識三性不可俱轉由也(雲雲)
私雲。五識必由意識導引之下。疏顯五識三性所由(雲雲)五識必由等之文。猶五識三性不俱之由也。總六識三性不俱。讀師說遂雖可爾。正當文事也。
一。轉識一時之一時言事。私雲。初師多念說一時也。其多念雲相續多念也。一心之例以可知之。
第六十六日(自有義六識三性容俱至由此五位種類差別)
讀師雲。容俱之容字事。非恆時三性俱轉時。容有三性俱轉事顯容也(雲雲)此容同據容有時也容意歟。聊相替歟。據容之容一向道理。事顯容也。此實許俱轉(雲雲)
私雲。非恆時之俱轉容。大略同事歟。
一。三性俱轉論義沙汰出來。讀師雲。常義三性俱轉之樣善不善二性分。同學抄出之。三性具樣不雲歟。光胤申雲。無記香等雲。三性具出之。論義略不舉之歟。讀師雲。爾也(雲雲)讀師雲。抑問題善意識能引起不善五識。性類門能所引歟否事。去來沙汰歟。性類門能所引雲。善性為不善性。可為能所引耶雲事也(其返返不審也。)何分善性必為不善可為能引物故。善不善俱起可有此義耶雲事也。肝要只善意識不善五識可俱起耶雲程事也。申出能所引之事。聊有子細歟。良明房五師雲。三性俱轉之同學抄義。不善耳識起位。善眼識不滅。與耳識不善俱起能引意識與耳識同性。不善性也。此時無記香境強來時。鼻識起無記性也。此時又意識與鼻識同性。無記也。善不善眼耳識同時轉故。五識中三性並能引意識無記性也。為言。或一義意。善眼識意識同時轉位不善耳識生。前善眼識間斷無記香境現時。無記鼻識起意識無記性位。前間斷善眼識又起。意識無記耳識不善鼻識無記心俱也雲一義。此義能引善不善不可俱轉雲義歟。善眼識間斷。意識無記位。善眼識現起也。光胤申雲。不善耳識起位間斷善眼識又起時。更新又五心次第轉歟。假令率爾眼識。別起五心起至等流心。又返善性歟。其時意識又不成善性。善染初起由意識染淨門故。時不善耳識猶相續。善不善能所引俱轉。將亦等流眼識間斷又起時。新不起前起五心。等流眼識又還起歟。其不審也。始起心不經別起五心。初等流五識初起事。返返未曾有也。進退不審也。讀師此事不審(雲雲)
一。率爾等流眼等五識或多或少容俱起故事。光胤申雲。此文釋。念多少歟識多少歟二釋也。于念多少。等流多率爾少。率爾多等流少二門。三性俱轉義以二門談之。等流多率爾少常論義。申三性俱轉之姿也。肝要率爾多等流少見樣不審也。良明房雲。多率爾前後歟。光胤申雲。論義也。前後之由答也。良公雲。多率爾無要須事歟。光胤申雲。多率爾心之間。耳識一率爾心起至等流心時。有三性俱轉之義。故率爾多等流少歟。
讀師雲。率爾多等流少之時。有三性俱轉義雲事不審也。率爾無記與等流之善俱轉也。無三性俱轉之義哉。光胤申雲。誠爾也。
一。前所設難于此唐捐事。私雲。能引意識應通三性雲難唐損歟。
一。故瑜伽說若遇聲緣從定起者等文事。目連尊者入無處有處定聞象哮吼猿猴戲聲出定見。薩婆多出畢聞聲。大乘聞聲畢出定(雲雲)從定起者起者三釋。可見疏。獼猴池多處(雲雲)
一。非唯彼定相應意識能取此聲事。讀師雲。瑜伽非即彼定(雲雲)今論改則為唯歟。此事姿也。即定心不緣聲境雲文。唯字置時。又定心必緣聲境見。既義道大水火事。詞改難思歟。初師不嘲之耶。但初師咎目□無申斐歟。設定心雖不緣聲境。定中耳識許。無記善心可俱轉。勿論歟。後師本意成也。又延公雲。唯字加意識。乃能點事歟。將亦同緣不顯歟。光胤申雲。唯字。乃能無用也。
延公雲。左樣不讀聞。光胤申雲。不讀聞也。讀師雲。抑即改唯事。誠姿樣歟。隨初師定左樣不可意得歟。大自由之義歟。一往覺也。但有子細。其故。若不爾者以下。耳意可同緣之由責成也(定中聞聲之時。第六同緣歟事。第四卷俱有依段歟論義。)肝要第六定心不緣聲境不可出定。不領受聲故。為言。此理極成。非唯彼定之唯字不可咎歟。此意押加唯字也。
私雲。領聲定出。不領受之爭出耶。誠可爾之證誠也。目連尊者者自可出定時分。雖不領受聲可出定歟。小乘申。都難測事歟。大旨聞聲故出定見。
讀師雲。仙人意嫌事也(雲雲)其別人身物事。身覺出定事。出定時分到時出定。身之穢覺觀三國眾生歟。
私雲。定中大乘率爾尋求二心起歟。耳識率爾心定意善心之上。率爾尋求二心起歟。若有希望之希望則尋求心事歟。
一。雜集論說等引位中五識無者依多分說事。
私雲。此文疏雲。非集論本文。是師子覺義(雲雲)
讀師雲。不異定故之論義。雲彼雖非證。此文釋疏文也。私雲。風度難勘能得分也。
私雲。多分有二義。多識多人也。五識中雲唯起耳識(身識二釋也起之釋正歟。)人中唯不動羅漢起之道。
光胤申雲。不動羅漢雲事。子細何事哉。返返不審也。只目連尊者不動羅漢雲爾歟。其未盡也。定中聞聲何限目連耶。讀師無殊成敗。
私雲。此二師五識三性俱轉歟否諍歟。六識之三性俱轉之諍歟。有義六識三性不俱。有義六識三性容俱雲。六識三性俱轉諍見。下若五識中三性俱轉意隨偏注與彼性同文。五識三性俱轉成。意識隨五識隨一見所詮五識三性俱轉成畢。自六識三性俱轉。限根源事也。疏等流多率爾少作俱轉申。疏文相先五識三性俱轉成。第六隨所引五識性轉變事申也。正三性同時作立五識也。同學抄三性俱轉論義。能所引門善不善別疑。稱之論義也。二師諍論今一重色副論歟。一旦為後學研心任筆記之實遂歸一歟。注○訓歟。葉今義歟。
一。無偏注者便無記性事。五識境雖無偏注。何必意識無記可依境緣事也。假令眼識耳識同時起。善不善二性相並時。眼耳二境雖無偏注。意識五塵法處境緣時。□何依事善不善性事耶。
一。此心所遍行等一頌事。此者六轉識歟。此六轉識釋此言也。
一。恆依心起等三義事。疏委細釋之。肝要初二義未簡心王。第三系屬義簡心王也。三義以簡法顯義事。疏五解。可見之。讀師雲。第三義正心所義□。初二義不簡心王。偏第三義立雲不審歟。但其又可未盡。心所之外系屬心王法歟。故初二義立下不可滿足。光胤申雲。疏雲如屬我物立我所名之下也。何故相應唯說遍行等屬心。不說屬于愛等耶。為答此問。因解第二行相門(雲雲)此文系屬義不滿足。遂以行相可究竟見。若爾立義時何加行相不立四義耶。讀師雲。系屬義依不滿足非解第二行相門。心所系屬心。心王不系愛等之樣難知。故為釋顯系屬之義行第二行相也。系屬心樣取總別二相事能顯也。系屬義未盡故別義立。何立四義耶。光胤申雲。心所之所字何義耶。讀師雲。所屬所歟。心所也。如雲我所。我之所故。
一。模(或聞書(雲雲)延公雲。莫胡反。無返歟。但五音相返也。)讀師雲。顯禪房申雲雲人。作模讀延公雲。京能禪僧下向之時相尋。模讀申。讀師雲。字。肝要讀付讀事。有覆之覆。事歟。時時也。讀付本也。
一。填讀師填彩(雲雲)或聞書慎(雲雲)
一。所未了相之所未了者。心王所未了(雲雲)
一。讀師雲。故觀識房長恩房僧都論義時。觀識房作意了此所未了相讀時。長恩房又例事承申。听聞良識房得業。此所未了相尤□文訓被嫌事。返返不意得申(雲雲)推東院之說也。此長恩房嫌意趣。遂不知之(雲雲)延公樣被聞及子細。延公雲。其事也此所未了相讀事也疑長恩房被申由。良英物語(雲雲)光胤申雲。此讀樣返返不意得。心所總相取事遂此文不聞不說耶。此字□心所之總相取事顯委曲也。此表心所亦緣總相。其旨分明也。讀師雲。誠爾也。此所未了相。遂心所亦緣總相不聞。返返不審事也(雲雲)延公雲。範緣僧正御房關東御下向之時。于粗島論訓讀之事望申時。道論御隨身被通時。片假名道論本歟。左樣之本此所未了相歟(雲雲)
一。中邊欲亦能了可樂事相等文。亦字心所緣總相事顯歟。讀師被申。
一。由此于境起善染等事。讀師雲。別相限遍行別境歟。通善染心所歟事。古沙汰。此文善染心所別相有不見(雲雲)延公雲。古沙汰也。無左右事(雲雲)光胤申雲。由此于境之境。總相歟通別相歟。
一。名義無異事。總名總義事也。別名別義異故。今文意。
一。唯善心中事。讀師雲。唯善心中可讀歟。□第六卷之唯善心俱意歟。此樣心聲清讀。
一。唯是煩惱等流性故事。私雲。等流性者其流類雲事也。同類被引義。非前後彼等流(雲雲)
一。于善染等皆不定故事。私雲。等言等界義不定也(當段樣等言無異義歟。但料簡。)良明房雲。下第七卷二釋也。今于善染等又可爾哉。
光胤申雲。下第七卷次文。非如觸等非如欲等(雲雲)故及二釋歟。今段無非如觸等之詞。故不及異釋歟。可尋之。
一。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別事。私雲。此文尚以會五位文也。染四皆無雲二位不開故。四一切具差別五位故。雲五位不開六位也。為言。
一。時俱差別事。時見他。俱見自也。時者通一切心義也。俱雲自類法並起也。地二義。一三界九地。二有尋有伺等三地也。後義為勝。不爾輕安無地義故。又染四皆無以種類從多分說也。無明貪具地一切。八大隨惑通地及俱。皆爾。仍總論雲爾。就之不審。何善唯有一三界九地之釋存。輕安雖無地義從多分說不雲。有尋等三地之釋正釋存耶。抑疏非皆通地之非之字不審也。
以上。
天文六年丁酉十一月十二日書寫之訖。以此微功備上生內院恩所得脫惠解開發令法久住利益有情之勝因耳。
對長基得業一交了。
藥師寺末葉愚昧之僧英乘
論第五卷聞書第二
論第五卷聞書第三
第六十七日(自此六轉識易脫不定至尚名為憂況余輕者)
私雲。易脫者間斷轉變義也。不定者欣戚舍行互起義(雲雲)良明房雲。欣戚舍受之欣行戚行歟。讀雲。不爾。樂苦雲爾也(雲雲)
一。皆容與之皆字事。讀師雲。亙六識一一皆也(雲雲)
一。根受差別事。疏雲。增上出世名根故局。領納屬己名受故通(雲雲)
一。適悅逼迫配釋。身心樣事。疏二釋見可見之。當座評定二釋治定。讀師雲。適配身悅配心逼配身迫配心釋付字義不意得。但有子細歟。若又付字義雖無殊差別。且約束如此配釋歟。法文廢立多當座約束配釋付義道見之事多。延公雲。適字讀歟。身適義歟。
一。皆領順違非二相故事。皆字事色色有評定。光胤申雲。此皆字不可及劬勞。只上皆容之皆同事歟。亙六識一一皆也。此分治定畢。院主雲。皆領順違非二相故六識事歟。樣心王可取順違別相見。延公雲。古沙汰也。今取樣申成樣(雲雲)讀師雲。只一聚心心所所取不分大樣申事歟。真實其領納尋受歟。又令心等起歡戚舍相之分歟(雲雲)(古聞書可見之。下領順境相受心所事也上皆領順違定可心王。)
一。如是三受或各分二事。光胤申雲。身受者依身起受故雲爾歟。將又起受必雖不依身五識色根為所依故大方五識受雲身受意識心為依故。意識受雲心受歟。讀師雲。只五識色根為所依意識心為所依故雲爾歟。
此不審適悅身心付悅身雲事限覺受門歟否不審也。
光胤申雲。五根身根正能生覺受物也。余四根同聚故能生覺受正覺受生義歟。今五識觸境生苦樂受能生覺受之時事歟。又雖非覺受門譬眼識緣可愛色塵起樂受事歟。此時身生覺受事更也。只凡可愛色境緣歟。其時正苦樂受起不審也(一旦假難也)
私雲。若覺受門時不生苦樂受苦樂受可限身識現起時歟。又余四識不起之歟。
讀師雲。無被申旨。光胤申雲。抑地獄等之惡趣起苦受皆觸打迫等緣也。人天起五識苦定遇打迫等緣時。時五識苦起事不審也。以苦思樂身根觸順益境時起。只泛爾眼識緣可愛境時雖轉欣行舍受忽樂受起不審也。此事一且假難也。曾不可為定量。
一。苦受亦由無漏起故事。私雲。疏二釋。初釋憂根苦根俱無漏引無漏被引皆通無漏故苦受亦由苦受通憂受三受門故初釋意歟。苦受攝憂受受門廣根門狹故秘釋受寬根狹之意三受苦樂攝憂喜常事也。二十二根門五受根開立置廢立。故苦樂不攝憂喜仍狹也。今苦受亦由無漏起故雲苦受三受門非根門故廣攝憂也。為言。第二釋苦受亦由之苦受限苦受不通憂受五十七卷于二十二根分別三斷苦根通非所斷(雲雲)今論此文受苦受通無漏(雲雲)本論文二十二根廢立故苦受亦由之苦受苦根狹限苦不通憂。為言。限苦根由多道理立有學無學身苦根無漏被引事出無學位不可起憂根。憂根離欲舍故。又後得智無漏被引五識起精進等。修行時苦根相應。既五識迫受也。豈非苦耶。既無漏後得智被引故假名無漏。此第二釋引無漏邊不取無漏被引邊說無漏也。苦受亦由無漏起故所引義也。憂根引無漏勿論也。于無上法思慕愁戚求欲證故○其旨分明也。又第七卷正未知當知根釋。加行等位于後勝法求證愁戚亦有憂根雲為未知當知根體。雖然今非無漏引生。又憂根第六受故無漏不俱轉。第六一識中無漏憂根不可俱起故苦根五識俱故第六無漏俱轉也。疏不俱起故者第六憂相應受故無漏第六不可俱起雲意也。依此子細非無漏歟。私雲。第二定出苦時憂根例難釋伽抄釋付憂根無漏被引苦根同無漏名雲事第五卷疏。東院被仰之由良忍房物語。今疏(又三皆通雲下)憂根苦根皆能引無漏無漏所引皆通無漏之釋事也。此初釋也。第二釋雖引無漏無漏(雲雲)若爾憂根漏無漏未定可依二釋邪正不斷正否。無左右難決歟。初釋通。伽抄釋不審也。听眾不審雲。苦受無漏被引代受苦常出憂根通無漏雲何時事。光胤申雲。可隨所化眾生起逼迫受事可有輕重。隨其代樣可有代受苦又可有代受憂歟。
以下沙汰上。忌卻不記之出直。
私雲。領順境相下也。問。身識一時領順違境何受相應。答。傳有二釋。一雲。無有一時能領二境故隨一俱二雲。即一時中能領二境境俱至故隨其勝境。但一受俱如五俱意隨何境勝而受俱故此亦應爾(雲雲)此文轉順違境時事也。此領順境相適悅身心○等文釋下也。以之推苦樂受起事。身識緣觸塵境遇打迫等之緣時見。不爾何強限身識問答耶。此樣。適悅身心。悅身雲觸身根摩安時事歟見。眼識耳識泛爾取可愛色聲心身悅。思正適悅。
讀師雲。悅身者何樣悅耶。身心物也。長養雲悅身歟。打損迫身悅身雲長養令身肥事歟。光胤申雲。正雖不打迫摩安常悅至極時心故身安穩事。又違境正身打損事。心時衰損依身事。此等定悅身之內。若又正何限打迫等歟如何。
此等入門意得持事也。雖似假令勿論此等入門領解人。仍記之。
秘雲(領順境相之下也)問意有五受。何意合之。答。喜樂憂苦歡戚相似。故合為三(雲雲)私雲。此問答五受三受合事也。又雲。若爾何不言喜憂舍。答。以輕從重以狹從寬樂苦通多地識故(雲雲)私雲。此問答立三受時不雲喜憂雲苦樂由雲也。抑輕重差異意得。寬狹如何。讀師雲。寬狹之由樂等。通多地識故(雲雲)此由如何。光胤申雲。通多地識故歟。意雲。喜第二禪地。樂通第三禪地憂限欲界苦初禪。粗重殘故歟。讀師雲。煩惱分爾也。又識多少歟。喜限第六識樂通六識憂限第六苦通六識正義故。仍多地識訓歟。
一。或各分三事見修非三斷通樣事。第六卷義別段末若爾意喜樂舍下疏今疏引合十四一分十二一分付通三斷樣可知。所詮五受根十四十二中。取合見三斷通也。就其道見所斷處七色命。修所斷處信等善法注。此事人事也。此不審處疏釋文歟。今五受門三斷。七色命信等善法論見斷修斷處付不審也。論見所斷修所斷五受根事歟。重而可決之。此事卒爾之間定誤分。追而可糾之。
一。或總分四謂善不善等一段事。此二個四也。或總分四為一個。容各分四為一個也。總五受增減分別門四段。二個之二兩之三二之三一之五也。讀師雲。二個之四二師為二個返返難思。只一個之四二師。余廢立不一準(雲雲)
一。此二師總分四各分四二師。無子細。但如此總各廢立由。其由肝要可為二師階級歟。就其古二義。一雲。初師不許五識有覆苦受師。第二師許之師也。此二師則又意地苦許不許二師也。初師不許後師許之(以上二義)一義只意地苦二師也。付之疑雲。意地苦下二師。何爰又舉之耶。可繁重。為言。此疑下正意地苦諍也。此二師出來。總分四各分四差別也。仍所。向異歟。非繁重。五識有覆苦受之諍論文不見事也。更非諍(雲雲)或總分四之道不一一皆具四性(雲雲)此道以有覆苦受諍通。道歟。
延公雲。此二師古樣五識有覆苦受論二師也見。不然無差別。但初師或總分四義分明不述之事疑。但以第二師能破可知之見。
私雲。古聞書如此沙汰。第二師頻有覆苦受劬身釋。尤推之此重二師論歟見。
光胤申雲。此二師有覆苦受諍雲義意初師不許五識有覆苦受又不許意地苦。憂根正釋意不通無記故四性之中有覆性苦根不相應雲師也。爾總三受四性分時有覆邊闕總分四義。如何意得耶。讀師雲。肝要被申樣此重難義事也(雲雲)延公良公雲。此難義故總分四不雲各分四歟。光胤申雲。假令各分四雲分別俱生之惑分六識各別見四性三受論總分四。左樣見一一四性之三受有所闕故只總相何識。又分別俱生之惑不分別總四性三受見故雲總分四歟。假令此師不許意地苦故五識四性迫受相應必苦受也。意識相應必憂受也。如此不同總分四也。不爾總分四有覆苦受。總分三。何雲四耶。
私雲。此事一往為研尋申了。實如初師許有覆苦受。何難義不雲各分四耶。各分四不可有違亂故不許意地苦故五識意識分相應見時憂苦痛故。總分四雲事事也。自之今三受門苦攝憂故苦受雲憂苦。各分四憂苦不同更。
延公雲。此初師長徒義(雲雲)難陀師歟。總不許意地苦師安慧師也見。此事如何。
私雲。假令不許意地苦師存無相違歟。
一。故無異說事。琳舜房雲。此文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意得。無異說不各分四雲事歟。隨無異說點。
一。五識俱起任運貪痴等文事。私雲。不發業者一句通五識第六歟道。痴慢愛修道煩惱一分及身邊二見全是無記。不發業惑歟。除嗔唯不善故也。
私雲。第二師並有覆無記苦受成。所詮此二師諍總不依五識第六有覆無覆苦受無論也。
狹五識苦受之諍不可雲歟。其故先初師不許五識有覆苦雖不分明。以能破文可知之。次第六有覆心無苦。不許意地苦故。今三受門憂根苦名故。憂邊有覆苦許歟。憂根善惡二性限不通無記故。憂邊無有覆苦歟。
一。憂根業所感通歟不通歟事。古沙汰歟。蓮長房法印非業所感(雲雲)業所感可通無記故歟。良明房。五師二師諍五識有覆心有無歟(雲雲)光胤申雲。五識有覆非諍歟。若五識有覆有無諍。第六卷十煩惱三性門之時可有三師諍。既無諍。明知五識有覆非諍。有覆苦諍。延公同心畢。讀師同心良公樣聞畢。
私雲。此二師意地苦二師雲事。疏(瑜伽論說若任運生之下也。)故惡趣中意有苦受文可知之歟。私雲。總五識有覆心有無非諍雲事。十煩惱性類門以無二師立破可知之(此事當座料簡申畢)
一。五識俱起任運貪痴彼皆容與苦根相應雲。五識有覆苦成。純苦趣中任運煩惱彼皆容與苦根相應雲。意地苦成意得。
一。不通一切識身者意地一切根相應之文。第六相應身邊二見與三受俱義說故。意地苦證也。身邊二見唯無記。憂根非無記。故自二邊與苦根相應。意地苦也。五識與見不俱故。抑身邊二見與苦俱雲事在處何處。可雲純苦處歟。人天歟。抑人天第六憂受相應位。何身邊二見起時無耶。此事不審也。
一。所與皆是有覆無記事。私雲。疏雲。身邊二見及此相應修道不發惡行之惑(雲雲)疏一段引緣起經欲界個貪信所伏故有覆之文。意識有覆心引生。五識貪痴有覆也證。意識有覆心所引生五識有覆雲事成畢。故知五識定有有覆以此為正應理稍通故總結雲容分四等雲雲。既以有五識有覆容分四釋。初師不許五識有覆苦故總分四顯。
私雲。此一段有覆苦行付。總五識有覆心之有無二師諍見。此事至第六卷可決之。
一。或總分五事。讀師雲。此句他相對不論于受。開五受為分五之句(雲雲)私雲。大方如余句寄他可分五歟。此樣分三之句何不出三受耶。分三句尤可有三種。
一。三受五受開合事。私雲。逼悅身。苦樂。逼悅心。憂喜。無分別。苦樂。有分別。憂喜。尤重。苦樂。輕微。憂喜。以上。
三個差別以開五受歟。抑疏動苦樂勇憂喜釋。論外加一故歟不爾歟可尋之。動粗重雲。尤重義大旨同事歟見。尤重疏粗重釋故文相之樣樣論之外歟。
一。不苦不樂不分二者乃至。平等轉故事。私雲。翻 忿立無嗔不忿樣。如何樣不苦不樂受何不開耶雲疑。疏變異受諸地不定故開之見。
一。近分名喜事。良明房雲。近分地唯舍受雲少乘意也。大乘名喜(雲雲)一但悅心故事。疏雲。悅身所少分不遍五根故雲但悅心故見。
私雲。此疏一段初二近分地喜樂名見。
一。悅身心故事。上身心喜樂之差別。今初二禪受實喜受。悅身邊故名樂見。若爾喜受之處悅身義。克性差別身心差別不可取歟。
一。安靜尤重無分別故事。私雲。第三禪樂受真實意地樂也。而不立悅身一心故之由偏出尤重無分別故。明知悅身喜非正喜樂之由歟。
第三禪樂受可有悅身心故之義耶古尋也。
一。異熟無間有異熟生事。私雲。今此異熟生業感異熟歟事古沙汰也。憂根非無記。唯善惡二性故。仍又非業感。古樣聞書明匠嚴寬口傳見。今苦憂相續。有異熟生。非業感歟。付之不審。抑生地獄中諸有情類。地獄苦憂歟。地獄第六識業火等。被逼迫起憂受時。定可異熟六識。何非業感耶。所詮此師總不許意地苦故。地獄起逼受憂也。憂不許業感。總無間等受苦時異熟六識不起歟。明匠口傳不審也。但嚴寬被申。如何樣許意地苦師意歟。其此文隨轉少乘。非大乘實義篇篇不審也。隨顯輪集。不許意地苦師安慧。憂根通無記業感法存見。
此師安慧師歟。可見安慧抄。顯輪集。下別境隨一起時必有余四師也(雲雲)苦憂相續苦五識憂第六也。
一。地獄第六舍受事。疏問答。問意。第六舍受業感也。何地獄雲無舍根耶。答意。苦重故說之。舍受起別報善業所感歟不善業輕處被感。仍不說之歟。但第八舍受別事也。趣體故報主故(雲雲)可見之。
第六十八日(自有義通二人天中者至諸佛已斷有苦事故)
私雲。名憂名苦事。雜受起憂。純受起苦歟。雜受處何不起實苦耶。其苦不恆時。人天中者恆名為憂。當若在初二靜慮根本重歟。名憂名苦當名樂名喜。捺落伽中唯名為苦。當若在第三靜慮近分之重歟。文相配釋之事也。
一。捺落迦苦器也。那落迦受苦之假者也雲事。當段疏第六卷疏。那捺不同歟。
一。若任運生一切煩惱之文上容各第四師引文。以之同師雲事知。抑此文分成證歟否事沙汰。良明房雲。若任運生一切煩惱之文。一切俱生身邊二見與三受俱邊正證歟。琳舜房雲。俱生二見事下又說俱生薩迦耶見等文事歟。今文先一切煩惱大樣證歟。讀師雲。論說憂根非無記故下疏既言三受容皆相應故非憂受以非無記故(雲雲)明知若任運生之文。又說俱生之文。取合為證也。意雲。若任運生一切煩惱故此中可有俱生二見。二見性類未聞處。五十八又說俱生薩迦耶見唯無記性。無記性取定置。又憂根非無記說文引合。為意地苦證文可謂。三個文取合歟。若任運生之文。初計引。下不通一切等文意地苦證。疏文分明也。諸文取合歟。如此委細雖不被申加潤色記之。讀師所存此分齊也。符合愚意。
一。又瑜伽說地獄諸根余三現行定不成就樂喜憂根以彼必成現行舍故文事。此文段以外文相難知。
私雲。先此文地獄二十二根八根成就三根說文也。三根之體二師之所存不同也。初師雲喜樂舍三根。第二師雲樂喜憂三根也。初師取舍不取憂。第二師取寬不取舍也。憂根地獄不成物入三根。許意地苦。舍地獄成就物入八根。第八舍今廢立入故也。初師不取憂不許意地苦。地獄成就法也取舍今廢立依六識容舍明之故。第八舍所明之外故。二師得文得文互通何第二師無左右為證耶雲疑。推之肝要。今文為第二師證文耶否。今廢立依容舍說之歟。廣通八識舍受歟。子細可有落居事歟。故下問答。抑八根地獄必成就者。五色根意命為七根。今一根二師諍也。初師憂根為第八根。第二師舍根為第八。瑜伽之文。八現種皆俱成者此意也。次三根現行定不成者三根中喜樂。二師極成。今一又二師諍也。初師舍根也。容舍故第二師憂根。許意地苦故。瑜伽文除三者此三根事也。余根成不成二邊。先三無漏根現行定不成。菩薩代受苦時少時住無漏心事。若有現行可有或成句。種子成不成。有種姓無種姓別故。仍種子一邊成不成也。二邊故單句取俱句也。次信等五根男女二根種子成共現行成不成。斷善不斷善別故信等五根成不成。一形二形異故男女二根成不成。瑜伽之文。所余或成不成者此意也。
讀師雲。就瑜伽廢立重重不審。先三根余三現行故不成就種子故成就(雲雲)既種邊成之現邊不成。何不入所余或成不成之句雲除三耶。光胤申雲。尤其子細。三根種子定成就現行定不成也。種現或定成歟定不成歟切。不入成不成之俱句也。今成不成俱句種現取合申。現一邊歟種一邊歟。付成不成俱句也。仍三無漏根種子一邊成不成。信等五根男女二根現一邊成不成。故除三根所余成不成雲歟。讀師尤可爾(雲雲)讀師雲。抑本疏。信等五根男女二根釋瑜伽文。何不引耶。若三根今要須。信等五根等非今要須故不引之者。何引三無漏根之文耶。光胤申雲。一具文。上引時。要須文引歟。信等五根男女二根余三現行定不成就下文故略之令知文由來歟。愚推當座申畢。一推。八根定成就。三根定成定不成。所余亦成亦不成。如此三節中。二節八根成就余三不成雲。不出亦成亦不成。三根單句限樣難知故。三無漏根出顯其樣也。不爾三根可成不成俱句雲濫。種成現不成故濫俱句也。仍舉種一邊成不成三無漏根時。三根非俱句義顯。信等五根不舉。三無漏根其相等故異之歟。
一。豈不容舍彼定不成等文事。前師舍舍三根入不成意得。第二師廣第八猶付地獄成就習也。肝要此卷可有勝負歟。
一。應不說彼定成意根。私雲。能難歟。容付狹意得。八根中意根不可入。定成就之物。不可說。容意地獄間斷故則悶絕等時也。
一。如何說彼定成八根事。光胤當座料簡申雲。定成八根眼等五•意•舍•命道。此難意八中付命根難之歟。若依容受說爭雲成命根耶。命根第八種子上立之故。依六識立根。若不取命根八根可闕減。若又取命根既八根必限六識非論之。何限容舍耶。為言。讀師並延公雲。此付意根難也。六識意間斷故非定成之物。為言。
私雲。此斷簡不可然。意根付難上彼六容識有時無故究畢。何再難耶。
私斷簡一義雲。見疏第八者何雲。下若謂五識不相續故等文生起。明知憂根•苦根•一形三舉。為征難。先如何說彼定成八根雲置也。無舍根如何第八耶雲意也。余根不可成樣下征難也。此斷簡□文多分評定意根治定畢。
一。死生悶絕寧有憂根事。初師以憂根為第八者死生悶絕憂間斷。故定成就之物雲難也。付之讀師雲。抑信等五根成不成俱句取。成就體出不斷善。不斷善寧恆起信等耶。定事今廢立成就雲邊非恆時成就事。憂根設少時間斷何非定成物耶。光胤申雲。定成雲句清撰取故取恆時成就歟。成不成之句左樣少少間斷之物取歟。不成邊故成就之方。無沙汰見歟。此分治定畢。
一。苦根為第八苦根死生悶絕間斷故。破可同憂。為言。許意地苦師。定成物不取苦根。不許意地苦師自元無苦根五識苦間斷故非定成體。二師共苦入現不定之中也。
一。形不定故事。八根中第八取一形者。無根類故非定成就之物。為言。鬼畜趣此類歟。延公雲。人此類也。則黃門二形雲黃門此事也。大國後傍令候琳公雲。黃衣令著幫雲黃門東院之說歟。讀師雲隱切令候(雲雲)延公雲。其無根類時也。本無根人尋置歟。
一。余所說彼有等流樂等文事。私雲。應知彼是隨轉理說易知。或彼通說余雜受處無異熟樂名純苦處事疏有二意。初意或彼通說余二趣雜受處。乃至。名純苦處故(雲雲)此意雜受處無異熟樂邊。雲純苦處。有等流樂邊雲雜受處也。仍世親攝論純苦處有等流樂者。純苦處名。無異熟樂邊。呼之此處雲有等流樂也。為言。次釋疏又彼無異熟。乃至一切皆無之文也。此文意難得推之。讀師雲。又彼無異熟有等流樂以下只上無異熟樂名純苦處故同意也(雲雲)延公雲。器所生之樂于異熟樂論之(雲雲)光胤申雲。器所生之樂者。論義等申分于等流樂論之見。
一。苦憂相續事。六十六卷文也。隨大眾部(可見疏秘。或隨轉上座部。)
一。尋伺憂俱文。隨轉經部。或依彌沙塞部。可見疏。
一。如近分喜。乃至。而亦名樂事。
私雲。疏引顯揚論說。可見之。意雲。益身樂益心喜也。
一。三受俱不俱二師事。文相並同三性俱不俱之二師。無別子細之由。讀師被申畢。無殊沙汰止了。
第六十九日(自前所略標六位心所至此應復待余便有無窮失)
總評定曰。于六位心所。遍行置初言可爾。最前故別境置次言不審也。余四位□次標詞可爾。別境獨次言置可有子細耶。光胤申雲。一頌中顯遍行別境二位非別段。仍一段中二位。初次詞置。余四位別段明之故。次第詞雖不置。不可有相亂故。別不置此詞歟。
私雲此事。
良明房。五師雲。此遍行相雲何應知問。教理以見遍行之義。第三卷雖釋遍行心所性業二用。未釋遍行義。仍第三能變處釋之。就其上略標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處。尤可釋之。何今釋之耶。
讀師雲。上略標。只六位心所名義釋計也。廣釋至。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樣廣烴。
私雲。良公雲。難意得事也。抑三受門事略標段。委細。異師表委釋事。廣釋段。所詮于受俱門略廣二段無之歟。只一段釋之歟。其略廣二段申。望六識事也。望六位心所受俱門。一一其心所明處皆可有之歟。次心心所總別二相。論上下只一處明之歟。于所略標下也。心所三義釋時。第三系屬于心義正心所義也。此義心王系屬心所雲妨難釋時。總別二相取姿。王所系屬顯故。此處見之。其便宜可然歟。次心所性業二用事。三能變俱心所相應故。初能變心所。其處性業釋。第二能變相應心所。其處釋事歟。而第二能變識相應四惑隨惑別境異師也。此義心所性業。第二能變下不明之。至第二能變釋之。其意趣推。六位心所性業二用具釋意歟。初能變五數心所性業。何初能變識心所相應門下明之。此事推。子細歟。第八識相應心所。六位中遍行一位也。于遍行以所。五心所。一無闕。第八相應不及異師。仍一位心所全具故。初能變下。釋性業二用。第二能變相應之心所十八正義也歟。但本惑之四惑。疑 後三見不相應。隨惑四師。何全具。闕分。別境有無諍也。相應師又全具之義。如此不具故。至第三能變全具之處釋性業歟。
此一段可書改事。
一。有受想思事。讀師雲。觸心所業用。受想思等所依為業(雲雲)等言等一切心所歟。實所觸境義互一切故。而別受想思舉事。經意趣子細。
私雲。此事讀被申樣勿論也。遍行義顯故。經受想思舉略余心所也。遍行證。舉余可非遍行證文。付之肝要遍行心所分舉。何不舉作意耶。疑也。其事疏于蘊勝舉故不舉作意(雲雲)
延公雲。思心所于蘊勝事。行蘊用故歟。行蘊行思心所司樣未定事歟。
私雲。謂邪正等行即身語業可意得歟。抑論有受想思之道一二三付。五蘊□次歟不爾歟事。知足防談義及諍論(雲雲)五蘊門次第(雲雲)余人不爾(雲雲)東北院談義不及沙汰。始五蘊門次第歟存處觸處一。非五蘊次第歟。讀師雲。觸心心所具觸境次第受想思。□次歟否。
私雲。一二三之次第其意歟。但未定。追而可決之。
一。若根不壞境界現前等二個證文事(象跡喻經起盡經。)讀師雲。作意遍行證文論義。若于此作意之文。出事不審也。實若根不壞等文。加可出之歟。其故若于此作意之分難成證也。隨答其勢。若于此作意者。作動心引令趣境義也(雲雲)作意正起方能生識意也(雲雲)
私雲。此事不審也。設引加。第二證文付疑同事歟。但讀師之申。所存。論主本意引合可為證文意。二經被引歟。
一。令心等起歡戚舍相事。余心心所。轉順違境。分歟事。其沙汰。面面評定曰。一向不轉順違。歡戚讀師雲。東院被仰。譬主人腹立時何事腹立。無何家中不安隱故。眷屬等令痛心分。主人悅時。翻之可知。令心等起歡戚舍相此分歟(雲雲)
當座此分治定畢。一聚不轉順違通歟。
讀師雲。肝要此事順違限別相歡通總相歟沙汰依可有落居歟(雲雲)私雲。違順觸塵實體雲正屬已事受也。仍一重深分為受之別相。雖然順違相可取歟。爾者雖非青黃等總相。互一聚分旋設可雲總相歟。即此我境是總相故○經事歟。所詮順違異可意不可意。聊境處定分歟。第八雖不分別違順。違順緣(雲雲)一向不依能緣分別子細歟。此事大事大事。追而可問明師。
私雲。令心等起歡戚舍相落居。上受俱門皆領順違非二相故。可治定事也。受能領納順違中境之文正領納。順違受。余心心所雖不取順違。受被引取歡戚見。
一。無此想者應不能取境分齊相事。讀師雲。此文余心心所令取境分齊不見。偏想境分齊取見。光胤申雲。樣意得。想偏行義如何。余心心所起位必想。由申時。心心所境分齊取。想心所力。必想心所證。
一。讀師雲。必余心心所雖不令取境分齊。一聚中何物。境分齊取。一聚境分齊可成立歟。譬受心所取順違。余心心所雖不取之。一聚境順違定事歟。一聚不令取。遍行義不可成雲疑不可然。一切心起時。境分齊定事。其境分齊何物取。想心所取故。遍行義成歟。此以順違相可知之(雲雲)讀師雲。故東院正因等相談義之時。此事口傳申。今一段受想思說文段。篇篇見。受處。順違受取。心等順違取不見。心心所。只歡戚思。依受力也見。想說處。偏境相行解想釋。余心心所令取境分齊。令作分齊思不見。思說處。思令心取正因等相雲。正正因等之相。心心所令取(雲雲)三處文相異也。推之一聚和合似一。互行解境相相似分。心所別相申。微細義相。何物出申。時各各心所別相談也。一聚一向備之。不然爭和合似一耶。故三處之文。篇篇道理顯。受之處。受順違出。心心所歡戚思令作義顯。想處正別相取物。正出物。各各心所雲事顯。受處余心心所令取此相狀義顯三處說相異。此子細此也(雲雲)
一。余非遍行義至當說事余非遍行。仍其處至可說之。
一。所緣境事多分不同釋別境名義。于六位中次初說故釋次言也。讀師雲。多分不同。定惠境同故雲多分也。頌只雲不同故遮濫釋也。
一。欲心所三師事。初師限合欲。第二通合離欲。第三廣互合離非二也。第三正義也。可欣可求欲觀顯此委曲也。
一。此但求彼不合離時可欣自體事。可厭物則可欣自體雲歟。爾總可厭之物體歟。不審也古聞書。今度沙汰不爾。讀師雲。苦穢之物不合欲離時必可欣相對思。譬苦穢處厭時。必淨處欣也。惡境厭時。好境欣思。其時欲可欣邊轉不轉可厭。此師存歟。
私雲。不欣好處。只先當座惡境厭時。離希望。此時如何推答雲。其希望表里。表離。里必好處。微細故心下覺。必此思。其微細。其微細里邊欲轉也。
讀師雲。可愛人物語時。不可愛人來厭之。此時可厭可欣相並爾也。只靜心澄處。人匆劇風情來時。厭之時。更可欣自體。光胤申雲。其時此師靜邊可欣取。此分治定畢。
一。所求者先順可欣詞也。但離求事。仍離欲轉所求歟。離境則所求境歟。
一。欲觀境事。欲觀詞廣。正身引向。雖無希望。只凡思時。希望。非二欲事。第三卷之時沙汰。欲觀。境觀察力故雲爾也。
私雲。此觀察境者。定惠所觀境同歟異歟事。可沙汰之歟。若同者。第七識惠相應故。何無欲耶。又欲惠。決定俱生之法歟。此二個條難義也。只思。境止思。此雲觀察歟。可替惠觀察歟。
一。有說要由希望境力事。薩婆多申。其理。欲取境思。微細希望。此事往日不審也。非二欲許事。微細欲一切取境。此事追而可尋之。但只取境思希望。一切心心所皆欲心所。皆境取境心希望。欲希望境力可取雲故。其作意力也破歟。
一。勤依為業事。正勤歟。精進也。一切勤策心雲勤歟。讀師雲。懈怠可雲勤歟。
光胤申雲。于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解怠文分明歟。讀師爾也。
一。非審決心事。第八識等之心也。雖非未決定(雲雲)審決心。勝解必曾未定境轉審決也。
一。薩婆多問答三重事。望文可知之。雖有評定不過現文之分齊。
第七十日(自雲何為念于曾習境至定非遍行如信貪等)
讀師雲。念雖通三性令心明記不忘為性。說正念歟。光胤申雲。善心中。物忘。惡憶事。非明記歟。又其善心可雲明記歟。讀師雲。物一向。念不起位(雲雲)惡憶事。何不取申。私雲。善心位。惡憶非正念。染污心間起忘念。善心相續。染污心間起事勿論也。光胤申雲。抑染污心中分明。憶念過去。忘念歟正念歟。讀師無殊成敗。光胤申雲。古樣一義雲。妄念之忘妄也。非忘。只染污心之追憶雲忘念也。妄染污顯。追憶過失表(雲雲)此義樣。正追憶。染污心。可雲妄念見。若爾明記為性必不可限正念可通三性之念歟。
一。念必轉過去境歟。又可轉現在未來之境歟事。光胤申雲。轉現在境。勿論歟。緣曾習類境時現在緣也。與忿俱起此時也。正行解無轉過去。只現在緣也。但其現在境無何始樣。串習現在境也。是即念以追憶行解向現在時事也。次念心所緣未來歟否。論義歟。但私推。念追憶物也。此行解。念可起歟。仍緣未來申。假令昨日一昨日見聞事。明日明後日又可有時。以追憶行解緣未來昨日事明日可有思時念心所轉未來境也。以追憶行解向未來故。凡現在緣念。疑同事歟。雖然緣曾受類境時。微細有追憶行解緣之。故念轉現在歟。未來緣其故實同事也。疏亦念未來與前所受諸境合故之釋此意歟。于曾未受之下也。
一。設曾所受不能明記念亦不生之論文。以思時。善心中過去事時。念不起歟。
一。有說心起。乃至。前亦有故事。私雲。薩婆多意。于後時憶前念時。前念必念起。為後時念憶念因也。破之時。後時有痴信。前念必可有痴信。為言。光胤申雲。薩婆多意。泛念後念法起。必前念此法。付憶念因別雲之也。何有痴信例耶。
一。或想勢力事。延公雲。何第二卷自證分雲為憶念因耶。既想為憶念因故。光胤申。見分憶付事歟。今想為因者相分緣事歟。
一。延公雲。謂觀德失俱非境中等者。業用廣釋也。非性用之廣釋(雲雲)光胤申雲。廣釋性業二用廣釋意得時。望文無相違。謂觀德失至專注不散性用之廣釋。依斯便有決擇智生業用之廣釋意得無相違(雲雲)
一。前後境別應無等持事。私雲。前後多境痛釋之。遂于同時緣多境事。不見之歟。以此文勢可知之。故無相違。
一。若謂此定令剎那煩心不易緣等文事。
私雲。正義一念間設雖無定。心心所不可易緣。忘一念故。貪等無位心等可成染。為言。正義答曰。一念故不易緣。不由定而一念。專注必定力。必取境。豈又假定耶。又貪等無位。以不成染例。定等無時心不緣慮可雲歟。緣慮自元成。豈假余力耶。
一。有說此定體即是心中事。經部師。全無分無心所心上差別意得。而體即是心義立心上差別雲今一重計歟。讀師雲。一重超計也。心上差別雲。土代心為體非即心意得。此師體即心雲可謂心定同體異名之樣存歟(雲雲)延公雲。雖思分位申樣可有。所立不成故。即心雲師。心分位不雲歟(雲雲)
一。謂觀德失俱非境中等文業用訓釋也。
一。推求推度簡擇謬解惠四個用也見。讀師雲。由惠推來雲。惠用釋處。推求沙汰不意得。推求見行相故。明知推度尋伺。推度見。簡擇正智。謬解不正智(雲雲)而見之行相。雲顛倒推度染惠為性雲。取推度惠。雲由惠推求取推度明知必不可配釋歟。
私雲。謬解之用非不正知雲事。愚草先段聞及事。可尋之。四個用事一旦難決由讀師被申畢。
第七十一日(自有義此五定互相資至卷終)
讀師雲。隨一起時必有余四師。安慧師也疏。此義不可然由。西方諸師舉嫌之歟。
一。又說此五緣四境生等文事。光胤申雲。此文所緣所樂等四境不可定並故。以之能緣不可必並起雲歟。將又必所緣之不俱不可先立歟。讀師雲。所緣不俱成能緣不俱歟。私雲。本疏其旨見。
一。雖專注所緣而不能簡擇雲事。延公雲。眉間定息數定申事。此類眉間定也。
一。少有聞思事。讀師雲。此類加行位少有聞思所觀。或聞師傳或自見聖教也。
一。或依多分故說是言事。延公雲。依多分者。多分定轉所觀故。眉間定雖無此義。棄少分不論之雲事歟。將又此少分無所觀。從多分名所觀境雲事歟。讀師雲。後樣也。
私雲。計妄天憤恚天等有定無慧之人也。
一。想別合有三十一句事。總別樣何為想為別耶事可有沙汰。句數之樣本疏委細也。略之。
一。五皆不起位事。非四境卒爾心也。乃至。等流亦有此事多分也。非五皆不起雲事常義也。有異義歟。尋求決定位欲勝解起否事。又論義也。凡尋求心之欲極微細也。常此欲更不思也。雖然有希望皆欲。此位何境尋希望也。故欲起也。
一。及藏識俱事。讀師雲。此一句之讀樣不審也(雲雲)
私雲。第八識俱此五亦無(雲雲)以此道可意得歟。以上別境自類相應心也。
一。第七八識此別境五隨位有無等文事。
私雲。自下別境諸識相應門也。
一。如前已說讓第三卷追而可開之。
一。有義五識此五皆無事。此師自類相應門之初師(隨一起時必有余四)同人古聞書。則又不許意地苦師即亦別境之受俱門初師也。
私雲。受俱門初師余四習故。必有余四師同。何欲不與憂俱耶雲事難義也。
一。意地苦不許師。安慧之外含余師隨一起時必有余四限安慧歟。別境自類相應門初師也。五識別境相應門之初師。十五界唯有漏歟含識但因無果位許有歟事異義也。由此聖教說眼耳通是眼耳識等文事。
一。眼耳識相應惠事。讀師雲。限眼耳識相應惠通五俱意識惠雲二義也。限五俱意識義無之歟(雲雲)此事追而可尋之。光胤申雲。抑何不許鼻舌身通耶。限眼耳有通雲事不審也。若寄事于第六定智鼻根直不取遠香故者。天眼耳識非必有本質不正釋也。正釋意。天眼耳通近杖第八或杖第六見。其分齊同事也。返返不審也。良明房五師雲。故順真房僧都。東大寺上界異就五根歟事尋之。清心僧都推。若天眼耳根異熟不許。其外異熟根尋歟。下界修得之時。非異熟歟。上生之後。尤可異熟。光胤申雲。既第八緣之。定可異染根(雲雲)
一。初師不許意地苦義也。同安慧也。又五識與別境不相應義也。此師又于欲限合欲不許離欲非離二欲師歟。
一。第二師許離欲(純受苦處希求解脫)意地苦(意地苦根前已說故。又許五識別境。又五識俱乃至義如前說師也。)凡受俱門二師自類相應門二師。五識別境相應門二師。意地苦有無二師。此等二師同異可見合之。大旨同歟。但于此含多限一師不同。不然難義故也(古聞書可見之)
一。此貪愛俱必有欲故事。此意得事。此貪愛欲事也。總貪心所欲必相應不可取置。雖染著不希求時無欲故。
一。又五識俱之道此說正義。苦根既有意識相應處。何無此道耶。推之就近五識別境雲正義歟。
天文二年癸巳林鐘中四之天書功訖。
同二十四日對乘盛院一交畢。右筆英乘
論第五卷聞書第三
論第六卷聞書第一
第七十二日(自卷始至于已益損名自他故)
讀師雲。精進之置處。百法依因依。今論依立依(雲雲)可見疏。面面評定曰。由立依勤三根一處列之程事。勤三根所依鄰次可舉能依舍不放逸。而輕安中間隔不意得(雲雲)私雲。輕安信慚愧之次列之尤可然(雲雲)
一。唯善心俱事。讀師雲。唯善心俱可訓。心聲清可讀(雲雲)唯善心中可得生故之心言。亦可爾。
私雲。唯善心俱竊有所簡。經部信精進二法通三性計故。遮之雲唯善歟。秘釋。又遮薩婆多輕安遍善。雲唯善不雲遍善。
一。定有十一事。讀師雲。正理師十善地法加欣厭立十二。正量部十一善加欣•厭雲十三故。遮今此增減執雲定有十一又一雲。何為信。乃至。樂善為業事。五種業可見疏。
一。一信實有。乃至。二信有德。乃至。三信有能等文事。讀師雲。實有信所緣通有無諸法見。其無事無歟理無歟。光胤申雲。本疏空雖體無有空理故(雲雲)此釋理雲爾歟。空者虛空歟。此事演秘有義正義問答。
私雲。實有信信事理事理忍也。不及樂欲歟。
一。有德信事。有漏無漏配住持•真行歟。又必不配歟。光胤申雲。住持權作佛像。無漏所變歟。真行僧寶又有漏色身。私雲。有德信必信樂也。
一。有能信事。得成疏三出。可見之道付。
一。有力事。秘二釋。一依人辨。疏意也。疏雲。謂我有力能得能成(雲雲)二約法說(雲雲)此外有義之釋論文之外(雲雲)
私雲。抑忍配實有信。樂配有德。欲配有能事。能能可有沙汰之歟。
光胤申雲。實有信大方事理。其任信故。忍配此信。忍忍可義歟。以勝解顯此位信。忍可信義顯故。有德三寶殊勝德用信故。樂此信。樂者義也。者。吾身三寶。可尊可重信。順樂義顯故。次有能信者。此信世出世善根。我有力能得能成。信起希望也。此信大方分。能得能成信。我欲起也。仍希望配此信也。面面無被申旨無殊實義歟。
私雲。上深忍樂欲。下三種信舉歟。
一。三種信性業二用外事歟。性業之間歟。性歟業歟事。
私雲。深忍樂欲性用釋文。此方見。又樂善為業樂善有能信歟。
一。抑此三種信。論文段。性業二用釋文。其故疏然信差別略有三種釋下有三。解依處次解業後解自性(雲雲)此文解信依處段也。第一事理依處。第二三室依處。第三世出世善能得能成依處。依處者境歟。故性業釋外文段也。但其義性業事。勿論歟。性業之外信作用。
一。忍樂欲者非信自體信因果也。欲勝解也。疏雲。深忍樂欲是信因果(雲雲)以因果顯信歟。演秘雲。問于所緣境。何故次第起忍樂希(雲雲)此問忍樂欲配釋三種事疑歟。忍初樂次欲後事問也(但幽玄也可尋之)答之。秘文雲。答要決方希。又因果爾有斯次第(雲雲)先決後希故。又信因果忍信因欲信果故。次第(雲雲)又秘問雲。于實等三。乃至。而有不有(雲雲)此忍欲配初後二事疑歟。答文雲。答初約總知。乃至。故總言忍(雲雲)意雲二故以答之。一實有信總先法體事理。治定信故。信忍為相後。二德自他有能觀故。樂欲為相。德能故。二初實有信所緣四諦。苦集非所樂之境也。仍不樂欲(雲雲)大切釋故載之。
一。由斯對治不信彼心事。私雲。此業重釋也。何先性不釋耶覺處。疏釋隨文便故。未解心淨。次釋彼業(雲雲)私雲。性用下廣決擇問答故。先業釋歟。
一。適讀樣事。可讀之由。讀師被申。評定同心面面並延公雲。適時讀。時讀(雲雲)適悅時。讀由。延雲申畢。院主雲。適之時讀由。古跡(雲雲)背評定之趣。琳舜房雲。法花適從三昧起適讀樣。東院口傳申。其時仰雲。讀訓故也(雲雲)背院主評定。大旨也。古聞書大夫得業執心。時讀由被申(雲雲)讀師雲。今適字才也道。讀意歟(雲雲)
一。若淨即心應非心所事。淨心。淨即心。信可非心所(雲雲)此難不審也。心淨心舉勝。實可雲心心所淨為性歟。爾淨體心所分。應非心所可違自宗歟。推之先一旦付心淨為性論文當難歟。
一。若令心淨慚等何別事。
私雲。此文分明慚等能令心淨之義見。但此外人難文。以之可決事歟。但此邊嫌詞。論主可存歟。進而可決之。
一。慚等雖善等初義又初染法各別有相等第二義差別事。評定以外篇篇也往往也。
讀師逐評定曰。慚等雖善初義于慚等余心所雖有。能令心淨義。崇燻輕拒別用為其相。信獨心淨為其姿。仍信為心淨。為言。第二義雲。慚等雖有自淨義。他令淨義。信能令心淨德。自淨他令淨。極淨故也。以所治不信可知之。為言。面面同心讀師評定畢。其潤色秘雲慚等雖善下也。若慚非淨如何前難雲若令心淨慚等何別(雲雲)此問外人難文若令心淨慚等何別舉疑之。答文。此外人難文。痛之慚等此義。淨其相故。信由釋。若慚無能令心淨之義。此文外人難也可返。何同心答耶。以之可知歟。此事光胤申畢。讀師同心次日如此潤色。被申出畢。次日談義以前。院主雲。古跡見處。此二義別密差別談。第二義舉所翻不信顯其相事也見。讀師雲。古跡。左樣意得無苦見。
一。又應苦集非信所緣事。此難付聖者境事也。凡夫等前。信等善心中愛樂苦集常事也。付勝者談之。內法異生人欣人天善果等也。
一。離彼二體無順相故事。光胤申雲。抑離欲勝解不可有順相雲事不審也。其外隨順相余心所事也。讀師無被申旨。
私雲。信愛樂者。上座部義或大乘異師也。信隨順者。大乘異師或大眾部義(雲雲)
一。慚愧之事。讀師雲。慚自者適受人身。遇難遇佛教。此時不修行雲心慚自雲也(雲雲)
私雲。此談不意得。常申習。出家受戒人吾。出家受戒僧形也。爭破戒無慚恥。自之姿雲恥自也。被申樣不意得。次依法貴重增上力者。此法尤可修法也貴重故。隨尊重。疏雲。我如是身乃作。諸惡。彼法甚好。次依用之(雲雲)可見之。孔子老子之教法。今出世法取。外典愧心所依世間力之世間取也。國法律亦爾也。可見疏。
延公雲。古不審。五常佛制人戒也。何不取耶雲不審。
一。謂依世間訶厭增上事。疏為世人。所訶者恥他人事也。作諸惡他人訶責。自厭于惡者。世間惡事深可厭事也雲增上力也。付之秘有義問答。有義彈疏雲。疏自厭惡者不可也。自厭惡輕拒也。愧自性也。何雲增上力耶。為言。詳曰意先厭後輕拒。前後異故無相違(雲雲)可見之。
一。若執羞恥為二別相事。私雲。慚愧以羞恥為體師也。破之有四難。一。體無別二。不相應三。非實有四。不遍善也。
一。則此二法定不相應非受想等有此義事。此第二難也。此第一體無別難付。若體無別。其體一故。不相應。二受二想不置故。為言。
一。善心起時隨緣何境皆有崇重善及輕拒惡義事。讀師雲。慚愧俱起大事論義也。此事往日存子細。肝要。此論義慚愧所緣善惡異雲事。曾。自善境行當事。此善境。又惡境。取定置事也。假令滅道二諦緣時。此境處慚愧二法轉。慚此境處可崇重賢善義取。愧此處可輕拒暴惡義取也。所詮總相境善惡。二法轉事。所緣無別者此事也。總相無別也。別相分也。故同學抄。此明能緣行相也者。行相別相對。非境界替。善惡者。總相不替事也。滅道總相境。可輕拒暴惡別相。苦集總相。可崇重賢善別相。皆有之有言。惡義義言以可為證。如此意得。曾以無子細論義也。同學抄趣以申也。別義不存知。同學抄分此通。往日取置也。光胤申雲。只泛爾色聲等境對起善心時。總相境善惡不定故。別相邊意得。總相處善惡。所緣無別申。正佛像等向。可尊可重賢善境。取定緣時。何思。總相境善境治定□事也。時愧暴惡境此境外也。殊勝賢善境也取定。此境處可拒暴惡義相。更不被意得。次同學抄通可有料簡事歟(雲雲)讀師雲。同學抄增勝起愧時。微細慚雲。念念慚愧行相置劬身也。申趣意也。光胤申雲。同學抄載燈二釋。會瑜伽文二釋也。羞恥自他事付事也。總崇重輕拒付事。
私雲。故東院樣所存。例掉舉散亂相應被仰。念念必二法行相蜜不可談。左樣佛像等賢善取定。一聚轉時。愧輕拒不可談。心心所法念念行相作用不談事。一念易緣以可知(雲雲)朋此口傳當座不審申畢。
一。豈不我說亦有此義事。私雲。疏雲。取意。外人雲。吾待自他功能異。境異申也。為言。
一。汝執慚愧自相既同事。慚愧一法存故。汝不遁上四難。為言。
一。或即此中崇拒善惡于已益損名自他故事。
私雲。自法世間三差別教說。何崇重輕拒正行相差別不說耶不審。仍遮此伏難自法名自世間名他之外。于已益損名自他故(雲雲)此二會釋為遮正理師義也。可見疏。
一。慚等雖善等文釋疏雲。非慚慚故信是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雲雲)讀師雲。先年訓論時。非慚慚故信是非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雲雲)光胤申雲。所持本點非慚慚故信是無慚。非信信故慚是不信(雲雲)此有理歟。
評定曰。讀師訓尚順理(雲雲)
第七十四日(自無貪等者等無 痴至所余寂靜即心等故)
讀師雲。生善勝故勝義不顯故立近對治故之由也。近對治故非名根由歟。生善勝故之由也可見疏(雲雲)
私雲。疏有何勝也分明也。
讀師雲。近對治故之近義不審也。惠正對治。惠名遠無貪等名近不審也。光胤申雲。今此近正別治門雲也。惠通治故雲遠歟。讀師同心。
三不善根近對治故。一切善心所簡生善勝故。正根義釋(雲雲)可見疏。
一。于有有具事。讀師雲。三有者中生本有歟將三界歟(三界三有雲歟。)光胤申雲。疏有具出中有見。今三有中生本有見。中有有具取故。讀師雲。誠左樣見。然三界三有雲歟。光胤申雲。涅有具取。如何由。
讀師雲。疏發貪等故(雲雲)緣涅起貪愛故歟。
私雲。疏文誠此分也。貪愛起分有具取。今少不中也。推疏意起貪愛發業。發業感三有果故。為三有為緣歟。此分申處讀師同心畢。
一。增恚恚上聲歟。平聲讀歟事。讀師被申畢。
一。疏皆是業具事。義演業具之業有釋歟。疏注。不然疏文難得。讀師雲。抑無貪無著為性(雲雲)只無著分異熟無記等心此義。但遮之行相故此分無貪行相。事不中也。推之無著處于五妙欲等境。厭離生思。今此生厭離邊無貪正善姿歟。無 爾也。不增恚處慈悲行相。是正無 姿歟。但遮分不足也(此分治定畢)
私雲。此事誠爾也。
一。何必無貪處雲有無 方雲苦耶事。其沙汰光胤申雲。疏釋之。疏雲。貪通三界發業潤生總說有有具 唯欲界發業力勝故雲于苦苦具(雲雲)此分一同畢。此上光胤申雲。于苦苦具苦三苦道。疏苦謂二苦(雲雲)壞苦苦苦行苦歟。壞苦行苦通三界。何別雲欲界耶。讀師雲。 煩惱界系門付見時。欲界故。欲界苦增勝雲爾歟(雲雲)光胤申雲。苦謂三苦欲界三苦分歟。此分當座治定畢。但追可尋之事歟。
一。非要緣彼事。延公雲。無貪于有有具悉一切境取。于苦苦具攝也。于有有具外于苦苦具。何雲非要緣彼耶。光胤申雲。古不審。讀師雲。上慚愧所緣無別才覺可意得。只同事也。
光胤申雲。非同事樣存。古樣此文付不審。慚愧處無此不審慚愧善惡二境二分置。所緣無別之由成。其由善惡二境。慚愧必各別善惡二境邊不轉。為言。爾。滅道二諦苦苦二境。同物曾申。今有苦。一物苦有名呼。有雲外苦。何濫雲非要緣彼哉。
私雲。同物。名義立雲爾歟。當座一姿讀師評定不治定止畢。
一。明解為性事。明解雲何事事。其沙汰。總善位心所通用申。事歟。
一。此雖即惠。乃至。故復別說事。光胤申雲。此師申趣其理。明解惠用外。惠決斷明解。讀師雲。推度推求惠用。明解不爾歟。光胤申雲。強于惠用尋之。翻不正知正知即明解。抑正知明解如何差別耶。讀師雲。不決斷德失。只明解也。惠微細。又作用姿。決斷為性。明解不爾。光胤申雲。譬路行人。二路。一路惡路也。一善路也。一人善惡分別。此路行安隱。彼路趣可有難義分別趣善路也。一人左樣不分別自然趣善路也。讀師同心畢。
一。舉彼因果事。染心必以愚痴為前導薩迦耶見而為上首。非前導。根本義歟。善心前導取何耶。因果。為因方惠前導。為果方無痴為前導歟。追可尋之。
一。以貪 痴。乃至。立不善根者。下斷彼必由通別對治。所治樣申置也。物。通別二治。為言。余惑總別治樣見。六識相應簡唯意識相應疑等。正煩惱攝根本煩惱攝也。簡不信等隨惑。起惡勝故根義也。
一。別即三根邊以為證歟。通唯善惠為證歟事。古樣沙汰也。
一。精進事。悍付。一勇表勝進之勝。或本精。當座諸本校合。處兩方也。疏勇表勝進牒。隨勇表念念高勝(雲雲)勝本可然歟。
一。滿善為業之滿限三乘果滿歟。分分圓滿顯。必不限果滿位歟事。疏二釋歟。對法論業用顯因中一分滿見。
一。勇字表勝進可然歟。勝進簡染法雲事不審也。但染法退善法者也。勝進又進。善法故。勝進簡染法釋歟。亦名懈怠退善法故之才學歟。
一。悍字表精純雲事不審也。事染淨。何必表精純耶。但此勇字才學歟。精純二字中精字正簡淨無記歟。不應正理故不名精之文分明也。純字不簡無記歟。復非染故乍可名純之文分明也。
一。被甲加行等名論主作名也。有勢有勤等經文也。
一。不舍善軛事。軛車前橫木也也。其由疏釋之。
一。謂初發心自分勝進自分行中三品別故事。第一被甲發心。二三四自分。第五無足勝進歟。而道勝進處二注。三品處三四五(雲雲)違疏。如此道違疏多歟。不審事也。明詮道事。但學者不知深意歟。以疏可為本之旨一決畢。
一。無余修事。無足精進善法欲相應。仍劣善一。修故無余修雲無余修歟(此分治定畢)
一。或二加行事。讀師雲。加行二開事意業審慮決定二思開。一並前合為五解事。論四解。五解雲事秘問答。可見之。
一。輕安心所事。延公雲。粗重無堪忍性同異事。古沙汰。明匠連色色評定。粗重廣通種現等。無堪忍性習氣限(雲雲)或義只同事也(雲雲)嚴寬粗重無堪忍只同事(雲雲)繼辨相替(雲雲)
讀師雲。爰遠離粗重。無堪忍性沙汰。光胤申雲。總粗重無堪忍事論歟(雲雲)隨此可隨總之沙汰也。
一。謂此伏除之伏有漏道除煩惱粗重。除無漏道除有漏粗重見。對法業用除一切障(雲雲)今論對治干潁ㄔ圃疲┘硐痢J 干蛭蘅叭絛砸玻ㄔ圃疲┐宋囊攔叛 干蛺屐! 干蟶餃蘅叭天!?梢酪屐!6潦υ啤G嵐擦 卑采仙 痢V話蒼剖薄F繳 斂簧笠病G詘膊環乓蒞病F繳 領!0參角嵐彩薄I習財繳 擄采仙 !4蠓講簧笠病5 鞜碩痢8兌弧@ 墓δ 薇鷯霉適隆9庳飛暝啤N拗 蘧:鶻獠唄肌!鵪淙臥品佬撳!1鷯彌 夥佬抻靡恢仂J隆9叛 程 C婷嫫藍ㄔ弧K姆 鷯彌 薹佬拮苡謾U 鵒き 鍘4聳驢墑櫓薄<友 槐簧輟Q庸 簧暄 K 浪姆 韝鰲Q庸 啤K 浪姆 佬尥狻D芤婪椒佬薹佬蕖F淠芤籃狹 佬蕖=褚恢厴 鍍漵檬ホ!= 種煌 螞6 逡病R磺屑倭 乃 烙寫碩 澹ㄔ圃疲└δ莒!V灰幌蛩 浪姆 佬蕖F淙瘟 環乓 J隆9叛 逡病W懿幌薏環乓菀磺屑倭 乃 抖 逡玻ㄔ圃疲 br />
一。雖信慚等乃至。勢用微劣事。光胤申雲。抑四法上立一個不放逸。四法合成。不放逸心所體業不可成故。四法為所依歟。將又設精進一法上防修。不放逸立。四法同時故。四法為所依歟事。古樣二義歟。四法各不放逸立。四法同時。四法為所依義。不取信慚上防修。尤有其理。信慚防修。獨立不放逸立。作用。微劣故。四法四法各別不放逸體業具足故。次取合四法用假立一個不放逸。各各難成所依雲義。不取信慚不審也。雖微劣取合假合。信慚用何嫌之耶。四法。取合事同事故。一非根遍策。四法根被立遍策義。勝。信慚無此義故。為言。讀師雲。若普依持即無貪等若遍策錄不異精進文以見之。四法別用取。其任。總防修用見(雲雲)光胤申雲。此文四法別用防修。或精進或可。三根雲文也。總用即別用外雲文更不聞。
一。止惡進善即總四法事。讀師雲。此文樣無余義。防修用別用之外。見(雲雲)
私雲。後歸宅能能見之。更讀師被申樣不□文。殆此文別用之外防修用。見止惡進善即精進三根四法也雲故。
一。平等正直無功用事。延公雲。三念見。隨其斷簡歟。但不審也。只一念意得歟。光胤申雲。初中後位辨舍差別談義前後歟。一念勿論歟。只平等。正直舍雲事。
私雲。古樣三念申。一向平等限正直限不可意得歟。假令行舍連續時初平等義勝。次正直之相顯。後無功用義增事。雲三念歟。
一。行舍行字事。行蘊舍也。非更蘊舍顯。雲行舍歟。不審雲。行蘊行何義耶。評定曰。有為行遷流義歟(雲雲)讀師雲。疏非謂行也。更不意得。秘釋雲。行非平聲。應從去聲讀雲雲。此釋又不意得(雲雲)延公雲。去聲讀見意去聲行可讀歟。評定曰。又不讀。行讀。行舍正可讀歟(雲雲)光胤申雲。疏非謂行也雲意。行字平聲部入時。行路之字義也。測聲部入。字義非行路之行。仍行舍行非行路之行雲事歟(雲雲)後見顯輪集。行舍也非行即舍雲意。非謂行也雲歟釋。
第七十五日(自雲何不害于諸有情至攝眾生時有不害故)
讀師雲。無 為性可訓歟。無 為性不可雲(雲雲)意同事。一向所依無 舉。無 不審也。左樣點(雲雲)私雲。五見顛倒推度染慧為性雲事。所依無 意得無子細歟。此事古聞書。
一。無 翻對斷物命 不害正違損惱物害事。延公雲。不審雲。害正斷物命。 增恚分也。而 斷物命。害雲損惱物不審也。讀師雲。正命斷念歸 也。觀識分法印申也。此口傳相□今論文歟。所詮害刀杖取。損惱人時正斷命念。害歸 也。付之如訶風等不斷物命即非害故(雲雲)訶字。讀。又此何事哉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草木損惱佛制也。害損惱之隨一歟。譬風戶立風訶。風通路故。損惱風申歟。非斷命非害雲事歟。所詮此事申出。于有情辨 害差別。于非情不辨之事釋時。有情粗相斷物命損惱差別。非情草木分。訶風等無此義。故于非情不辨之。為言。延公雲。此事古事歟雲雲。私雲。例事歟。古事事不審也加樣物申人也。讀師雲。訶風者。風吹戶物。肝消腹立事歟(雲雲)此事更不當事歟。疏雲。害損物不為斷命。 斷物命不但損物(雲雲)害常斷命意得事。能可分別事也。能分別。正斷命 非害歟。推之人以刀杖殺時。命不終位切損念害也。斷命畢位滿足。住念 歟。先師堯尋。害必歸 被申。
一。無 翻對等說。對所治能治不害 差別顯。無 與樂等說。于能治以拔苦與樂顯苦差別歟。
一。及顯十一義別心所等一段事。自下釋本頌及言顯義別心所也。延公雲。自下諸門分別(雲雲)既釋本頌及言。何為諸門分別文段耶。讀師雲。疏此因。解及字(雲雲)若爾正不釋本頌。因解故雲爾歟。
一。及字事。相違義土代歟。十一善各各體別義顯。疏一顯十一等者此意也。又十一之外義別心所事顯。疏二顯十一等者此意也。及字有二義者。此二義也。評定曰。疏及有二義(雲雲)第二義顯義別心所。合集之義歟否事其沙汰。光胤申雲。合集義歟。其故及了別境識也。及言合集者。六識合集之義也見。若爾十一善異義別心所色色。多種。義別義門一相。合集顯。當合集歟。初能變第二能變異。六識。六種色色雲六識義門一相。合集事也。讀師雲。疏第二義。及言等言意得歟。若爾及顯十一義別心所時。及言乃至之言等意得歟。可謂等言事也。十一外法。及詞以顯之故。乃至事歟。光胤申雲。讀師之御談有一理疏見。等言代及字置分見。隨下今論但弱等取余法一義解也(雲雲)意雲。及言總二義。釋論偏雲及顯十一義別心所。釋一義不釋相違之義雲文意也。其雲及顯十一義別心所。等取余法義(雲雲)讀師之御談有一理歟。
一。義別名言事。所依之外作用別。非雲義別以義談分不忿等雲義別歟。讀師同心畢。
一。欣厭二心所事。光胤並延公申雲。如此欲俱無 處不憎恚雲。只不憎恚歟。欲行相取加歟。取加希望不憎恚用歟。異不忍等。今一重行相色付義別心所歟。讀師雲。不忿等義別。欲俱分。所欣境欣求不憎恚分。只不憎恚分。欣境思。疏雲。于境不憎方欣彼故(雲雲)其旨分明也。延公並光胤申雲。只無 上不憎恚分義別。如不忿等義別心所立其理。所治 能治無 故。與欲俱分加。劬身立義別無用也。如此余法取合取。義別甲斐。下別境正念正慧等義別立。所治煩惱故。能治為翻對無力別境取也。今欲心所取加 翻對無 義別作志趣何事哉。只無 分齊可義別也。光胤申雲。少乘立欣厭心所故。付之開欣厭見。延公雲。古樣左樣(雲雲)
私雲。不忿等四法欣五法。無 上立翻 也。厭不惱不x三法。無貪上立。翻貪也。各等言。瑜伽八十九種種義別等也。可見疏。
不覆誑諂三法。無貪無痴立。翻貪痴也。無覆雖有二師。正義爾也。此二師翻心位覆二師。故能治義別有二師歟。
一。不慢不疑三師事翻隨惑義別一相不列中間翻本惑義別舉事。讀師雲。不慢不疑三師之異義及故。及異論義別一相列。無覆(此二師也)次不慢不疑舉歟。光胤申雲。不散亂•正見•正知•不忘念之四法以別境為體故。一具列。善位心所為體義別。上一相舉之歟。所治本隨二惑。不顧付能治舉之。
私雲。不疑第二師以勝解為體(雲雲)此一法不□光胤之料簡歟。又第三師正慧為體同事歟。
一。隨應正翻嗔一分故隨應正翻貪一分故事。今度不及沙汰止畢。古聞書可見之。先不忿忿。乃至不嫉嫉。如此各各翻對雲隨應歟覺。疏雲隨應之言。顯不同欣與欲俱(雲雲)又雲。不慳x之下之隨應言。前厭慧俱。此不爾故。又雲。不覆之下言隨應者。義以。更等取六十二中不x不詐等(雲雲)聊不審也。
一。不散亂•正見•正知•不忘念之四義別。以別境為體。
一。悔眠尋伺通染不染如觸欲等無別翻對事。評定曰。不定能例。無別翻對之旨成。遍行勿論之取例釋之意趣難思。通染不染只別境同事也。何一為所例一為能例哉。光胤申雲。不定心所余論立隨惑歟。故今雖不立隨惑。可有濫故。能例成無別翻對之旨。遍行別境無此義故。處勿論為所例歟。讀師雲。如此故者。邪欲邪勝解立隨惑。何別境為所例耶。光胤申雲。勝解不疑第二師義別之所依。欲欣謂欲俱雲又取之。仍除之歟。延公雲。不定心所染污品順法也。仍故異觸欲等。一重成無別翻對之旨歟。讀師同心畢。
一。何緣諸染所翻善中有別建立有不爾者相用別者便別立之事。延公雲。問有別建立。答。相用別者便別立之。別體心所假立心所合問答歟。將又限假立心所歟事。古二義也。評定曰。疏雲。何緣諸染之下也。十一別翻為善余者。乃至。不別翻之有何所以(雲雲)何立別體共問答旨分明也。此分治定畢。
一。相用別者便別立之事。秘問答。別體心所相用俱別也。假立心所體相雖無別。作用別故便別立也。為言。此釋樣。義別心所體相作用無別。聞。余善不然之不然。隨一之不然不可入歟。若爾義別心所只翻對為令知其相也。用別。雖義有別說種種名而體無異故不別立之論文。分明體相雖無別作用無異也見。所詮古二義歟。但秘之釋不可及二義樣分明也。
一。又諸染法遍六識者勝故翻之。乃至唯意識俱事。光胤申雲。行相增猛之煩惱限意識。如五見等疑等。此由返返不審也。讀師雲。其分勿論也。今申由。過失遍在諸識門也(雲雲)
私雲。慢等忿等流滿識少。所以不立別善法。不約一一功能增勝(雲雲)意易知。不嫉善根喜無量故。功能殊勝。雖可立。別善流滿識非多故不異歟。
慢疑五見合七法歟。顯輪集釋也。
一。慢等七樣。披疏等可知之。忿等九疏見。
一。害雖亦然。乃至。翻立不善事。讀師雲。害唯意識俱之物故。相違上道理仍舉之。雖流滿識少依三個之過失增勝。別翻立之。為言。抑而數現起第一故不審也。害左樣可起物不覺(雲雲)
私雲。一切損惱他意樂。皆害歟。然嫉妒現起。害現起歟。可問明師。
一。翻入別境事。評定雲。論義也。但不意得。尤可翻入善歟。光胤申雲。所治失念等非念等自性過失。無明過失依被引彼。念等此過失。能引所引二法假立之。俱一分攝意也。能治不忘念等念等自性之姿也。念等申物。明記為性之物也。無明不染之。不忘念物也。仍念等姿。此翻入別境歟。重意雲。無痴被引分。所治妄念等一向由無明之過失。委細可見論義。
一。少敵多故事。私雲。武者一騎當千申事也。
一。又解理通等文事。疏生起問。少敵多故。疑殘故。重設此由見。只別別由意得。上殘續不審也。又付此由與十一善同體故。不立之者。又解理通土代可意得之由也。泛爾立此由所治同事歟。迷情隔歷之過失。異悟解之融通故。淨相融可立。互讓不立之。染不可立。局過失開之也。此外疏加一故。染令知厭惡故廣說。淨恐難修不廣說(雲雲)可見之。
一。疏此下不立眾多立二十隨惑由問。用增勝(忿等十法無慚無愧)遍染二故立。但立二十不開眾多(雲雲)邪欲•邪勝解出事不審也。非二十內故。
一。此下疏三個問舉。一所治唯限欲能治通上界何故 忿。二所治通三界能治唯上二界何故如輕安治干蛉 撾ㄔ諞饈賭苤甕 逗喂嗜綰Ψ 緩Γㄔ圃疲┐宋蝕鷦啤P韻 嗟憊省1婺芩 巍2灰朗督繽 鄭ㄔ圃疲┐潦υ啤S紙飫磽 鄖槭慮 丁9恃底 ㄓ﹝牙 閆鷸 薄︰尾牙 渙 環 6 K 滴薇鸚邢喑韁厙峋塴V槐砝鎦 薪忪!F├ 襯帳鴨毫杷 R環 1鴆豢煽 N 浴4斯拍岩病4松轄褚恢匾煞幀H痙 鄖槭戮幀B 煽 >環ㄋ窘飫磽 2牙 鴆豢煽 N 浴4朔盅底 釉齬叛 梢病8墑苯彩ι菩歐勘湛詒餃鎘錚ㄔ圃疲 br />
一。四遍善師事。讀師雲。此師非別師。護法假敘也(雲雲)讀師雲。此師許未決定善心不許未決定信。第二師。未決定善未決定信二義也。許未決定善。必可許未決定信。不許之又不可許彼(雲雲)
私雲。信若不生難置歟。應非是善難置歟。可依二義也。
一。應此覺支。七覺支中輕安覺支也。讀師雲。疏雲。前師轉救雲。無漏道後有漏心輕安名無漏覺支。苦根名無漏(雲雲)重破之雲。若爾佛應無覺支(雲雲)此肝要也(雲雲)
私雲。如來後得應有執故事歟。
一。既具四法之四法勤三根也。所依有故能依雲事歟。
一。依彼。
一。相用別者付延公申二個條之事。此事離四功能無別用故下注之。重被申間又記之。延公。抑不放逸行舍防修寂靜用。所依勤三根防修寂靜之外能依之分別有歟。將又所依防修寂靜用取。能依防修寂靜歟事。古二義也。此事不限行舍不放逸一切假立心所付二義也。是一。
私雲。四法別用總見。防修寂靜也。別別談。無著•無恚•明解•策錄也。別用之外總用雲。或別用之外防修寂靜之用。雲事二義也。今延公被申樣。當此二義歟。又別事歟。被申趣仿□不領解。同異可尋之。此事離四功能無別用故下注之。
延公雲。勤三根四法防修合。其作用四法各別之防修增勝歟。又各各見共一個防修見。作用分勝劣歟。古二義也(雲雲是一)光胤申雲。今承二義。四法防修合成。一個不放逸作用。不可出來歟。將又四法各別見。雖可立一個不放逸。勤三根俱起故。四法上立一個不放逸歟二義當歟(雲雲)延公雲。其二義別事也(雲雲)讀師雲。其二義。延公被申樣。設精進一法防修可立不放逸義。四法合用別別用勝歟無勝劣歟。之二義。又。可相替(雲雲)光胤申雲。四法合成。一個不放逸出來申。合成望。別別見。其用劣故也。一法上防修可立不逸用也申。四法各各見時。合成時。其用無增劣故。行合同事歟。再三執心。追披古跡可決之。
所詮延公之申樣。以外仿□不領解。大概推所存記之。追而可尋之。能不領解彼談之旨又可有聞謬。追而可相尋別體。
天文二癸巳二月二十九日漸筆功訖。
一交畢。右筆文主英乘。
論第六卷聞書第一
論第六卷聞書第二
第七十六日(自有義彼說未為應理至慢類由斯起亦無失)
讀師雲。應此覺支。七覺支中輕安覺支也。疏雲。前師轉救雲。無漏道後有漏心輕安隨能引說無漏覺支。苦根如名無漏。重破之雲。若爾佛無輕安覺支(雲雲)此難肝要也。
私雲。如來後得應有執故事歟。
讀師雲。決定位信增雲時。未決定位劣信顯歟。將又決定位增對余五位增歟。事論義時有沙汰事也(雲雲)
一。依彼彼增作此此說事。讀師雲。正義瑜伽六位文說增位存歟。世間道輕安增出世道劣也雲事不審也。推之出世道斷惑內觀為根本。身心調暢不為其要須。故雲劣歟。仍世間道此調暢為至極巨益此過益故。雲增歟。所詮其位相增劣也。作用勝劣。譬二種姓廢立限地前雲。地上猶以勝重增。地前此分渥分巨益勝能。地上此過現行無漏巨益。種子燻增不立物。事歟。光胤申雲。此對治門付世間道以輕安遠離粗重。出世道以舍不放逸對治。各各對治分雲增歟。
一。要在定位事。評定曰。定位起始相續位。散心輕安起也。始散心俱行。初起定位也。
一。有義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師事。評定曰。起始時雖有定位。末位散。評。又定前加行可有輕安雲師歟。
一。有義輕安唯在定有事。在有兩重置。在所在之處顯有定俱義顯歟。
一。此十一種前已具說。乃至。唯闕輕安事。此識俱轉門也。七八二識相應有無隨位由。初能變第二能變說畢。六識相應當段說之。第六皆具也。五識二師也。輕安有無二師也。
一。唯有十種初師安慧道事。疏此師二師含。安慧十五界唯有漏師勿論也。不爾或但因無果位許有之師歟。評定之趣也。追可決之。
一。定所引善者。乃至。必有輕安故事。評定曰。定所引善者事若作此解論義也。疏三解之樣可見之。第三解無劬身。第二解。不審也。勿論也。
一。良明房雲。安慧成事智初地起師歟。爾彼師。何初師取之耶。道樣彌不審也(雲雲)
私雲。此評定不意得。成事智起樣。有漏五識限十種無輕安雲師故。初師取之歟。
一。有逼迫受有字點事。有其沙汰。光胤申雲。有。有讀。不連續無調暢故。但見疏子細。有點符合。可見之。
一。十一唯善事。此三性門事歟。勿論也。義繁文約符合。煩惱隨煩惱三性門一理。不善有覆故。隨識體依自類俱起事異也。此更無可分別子旨。返返無用歟一。非見所斷事。三斷門也。
私雲。善業者十一善相應之善心也。無想定則善心也。無想天之果也。第八卷緣生分別處。自性等之斷分別時。不生斷果盡因隨斷出。即無想天果報入見之時斷之。果不生故。因隨斷故。無想定不生斷也。不生斷見所斷也。不生斷二種。因亡果喪斷(因亡不善業果喪惡趣果。)果盡因隨斷(果盡無想天報因隨無想定歟。)皆以見修非三斷門。見所斷見。若爾十一善即見所斷。雲疑。疏此論下言無想定等是見。斷故此意。
又惡趣別報善業善心。十一善相應心歟。彼又惡趣不生依。自被斷物也。隨對法論。一切惡趣業果。見斷見。此別報善業見斷。十一善見斷雲疑。疏又對法第四一切惡趣往惡趣業果皆見斷者此意也。答之文意。善法皆離縛斷也。離縛斷修所斷。無想定惡趣別報善業離縛斷。可非見斷。為言。付之一個問答。問意。修道之業惑果。見斷否。為言。答意。無想天之果北州之果報。見斷也。彼因離縛斷也。答如無想天果。乃至。皆名斷也。此意歟。又如無想定果以來。因不生斷門可取見所斷。離縛斷門。修所斷也。為言。
一。依顯輪集意料簡。此一段者此論下雲等問。二個條。初依第八卷論文。(無想定等唯見所斷。)無想定為見斷故。善業見斷也。善業者十一善相應善心也。仍當段非見所斷相違。為言。後對法。一切惡趣業皆見斷(雲雲)惡趣別報善業。一切言。豈非善業見斷耶。為言。答文。亦有二。初答對法。答今論第八卷文。逆次答之。會對法意。對法依不生斷名為見斷。今非見所斷約離縛斷釋之故。二論不相違。為言。此答非守千師本意。仍下正解此文雲。此答會對法同今論也。意言。對法一切惡趣業果者。少分一切也。別報善業此文不可攝之。故不違今非見所斷。為言。次問意。對法分別惑業果說。惡趣別報善業不說雲付。抑惡趣修道業惑果。見所斷歟否。若非見斷者違文。惡趣果一切見所斷說故。若斷者。因未斷果何斷耶。為言。答意。無想定果北州果。見斷也。不生斷故因依緣縛後斷。為言。此次惡趣業惑俱生。不生斷歟。問答。可見之。疏又無想定以下文。彼依不生此據離縛。為言。
以上匆匆間定可有謬追而可糾之。
一。不生斷事。第八卷謂斷彼依令永不起(雲雲)此有二種一謂因亡果隨喪。謂三惡果名見所斷。由因惑業無故。果永不生故。二果盡因隨斷。謂三惡趣別報善業亦見道斷。所依果無。因隨亡故無想定等。引發煩惱見位。因亡以果隨見斷。半擇迦等多由分別煩惱正發故。入見時因亡以果滅。幾通見修等(雲雲)
私雲。此文見。因亡果喪斷。果為斷因依之體也。果盡因隨斷。因為斷果依之體也。果盡因隨斷。因為斷果依之體故。謂斷彼依令永不起釋疏。依者因也所依處也。因依無故果必不起。果依無故因亦不生(雲雲)
一。不生斷之不生因不生歟。果之不生歟(雲雲)讀師雲。果盡因隨因亡果喪。俱以果不生歟(雲雲)光胤申雲。誠俱以果之不生(雲雲)
私雲。後見第八卷。上注樣因亡果隨斷果之不生也。令永不起。果盡因隨因之不生也。令永不起。當座申趣相違歟。
讀師雲。不生斷之斷。俱以果之斷歟(雲雲)光胤申雲。斷可隨宜歟。私雲。此申樣。斷如不生果隨斷果為斷。因隨時因為斷也。
一。此貪等六性是根本事。延公。性字此貪等一聚染污品引成根本惑也雲意顯歟(雲雲)讀師被申樣。性類門性歟。自性性也(雲雲)
私雲。六煩惱亦雖名隨煩惱。惑品根本故只名煩惱。忿等非根本故。但名隨煩惱不名煩惱(雲雲)讀師雲。煩惱得名上第七識四惑處釋之。故略不說歟。私雲。又下第九卷此皆擾惱等文讓分歟。
一。于有有具之有事。三有(雲雲)三有者三界也。治定畢。院主所存之疏。三有之處三界注。人師釋歟。
一。生苦為業事。讀師雲。此苦廣一切取歟。又限欲界增勝苦歟。光胤申雲。諸苦所因貪欲為本。一切可取歟(雲雲)謂由愛力取蘊生故之下疏。廣通三界苦見。疏雲。上二界中由愛靜慮等故。諸煩惱生(雲雲)此文生苦為業釋也。愛力依發業潤生。苦蘊生也。為言。此愛力不限潤生通發業見。有具之體可見疏(貪由十事生樣可見疏。嗔由十事生樣可見疏秘。)
一。于苦苦具事疏雲。苦即三苦(雲雲)(苦苦壞苦行苦也。苦具之體可見疏。)
一。迷 為性事。評定曰。迷 何姿哉。何事不知過失歟。讀師雲。泛爾不知分。一切煩惱。又為覆無記品。此分無明行相雲事。不足也。又不知雲分遮行相歟。總不可有歟。返返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一切煩惱無明義具足雲事常事。無明住地名言。但其中無明一法迷 之由來歟。依此痴迷 過失。諸煩惱皆被引之。迷境界歟。譬第七我境時。一聚悉雖轉我。我見獨推求行相司之。一聚心心所雖執我。依我見轉我門。我見為由來事歟。次迷 強遮行相。不可取定歟。迷 為性遮表土代論義歟。迷意。正向境界。姿時。悉表行解。迷緣緣歟。臨所迷境。行相不可申故。總迷 為性雲歟。
私雲。臨境界。行解。余煩惱行相落。異余煩惱別痴行相雲姿。迷 外。迷 又只遮分歟。此事無左右難決。至第八卷可沙汰之。十一殊勝樣可知之。
一。光胤申雲。一切雜染所依為業。諸煩惱生必由痴故。當座事歟。可通後生苦雜染歟。讀師雲。能招後生雜染法故可通也。
私雲。疏獨行迷理相應迷事(雲雲)秘雲。獨行有主非主。非主通見修。何雲唯迷理耶。答二釋。一瑜伽說主者。二非主多分迷理也。付多分雲爾也(雲雲)
一。無明疑邪定貪等必生起次第分別煩惱姿歟。不審。可隨宜樣評定。讀師雲。生起次第。先如此可意得。但一切分位如此生起樣。只疑。□別見位。又只貪等起。見疑事(雲雲)
一。雲何為慢恃己于他高舉為性事。光胤申雲。唯陵他之慢歟。陵他之時必有恃己之行相歟(雲雲)讀師雲。慢必高舉行相。高舉自高舉也。如此陵他時恃己思歟(雲雲)私雲。不可有唯陵他之慢之所存歟。評定亦爾也(私雲。陵他慢時恃己思帶事也。不可雲恃己慢歟。其位只陵他慢可雲歟。可尋之。)光胤申雲。論恃己于他如次當自己陵他歟。將又此不依恃己陵他。一切慢行相定置。必恃己于他不可當恃己慢陵他慢歟。古尋也。讀師說必不可配二種慢樣被申歟覺。不分明。評定之趣。陵他慢亙恃己于他。恃己慢不可亙于他樣聞。肝要。第七相應之慢恃己之慢也。于他高舉義故。有此評定歟。一生苦為業之苦廣通一切生老苦歟。輪轉無窮之詞分明也。不可限魔苦。
一。七慢行相大綱讀師被談。已下所段樣不過本疏之現文。讀師雲。九慢慢類也。大乘不見其文見。出小乘歟。仍無盡期被略讀畢。私雲。燈可見歟。光胤申雲。七慢九慢差別事。先疏燈。九慢悉我見依後生。又三品之處起(雲雲)此一差別歟。
一。聖位我慢。乃至。起亦無失事。私雲。此文慢可通修斷證據也。凡位有分別慢故。以聖位證之。如覺現觀者才覺小乘慢通見修。聖有不行。無修道我慢故(雲雲)大乘修道我慢現行許慢類。仍可通修斷。為言。
一。聖位我慢之我慢亙七慢歟限七慢中我慢一種歟事。延公被申也畢。古沙汰也。延公雲。慢類由斯文以見。定可亙七慢歟。慢類慢過慢卑慢立。不立我慢上故。光胤申雲。能所依門事取置。由斯言不可劬勞。我慢現行上。慢類雲事歟。
第七十七日(自雲何為疑于諸諦理至說為邪見非二取攝)
一。能障不疑善品為業事。讀師雲。別善品申有所存歟。只能障不疑為業。余心所皆善品。能障無貪能障無痴也。延公雲。不疑以正慧為體雲師。正義歟。慧通三性故遮濫雲善品歟。
私雲。此斷簡難思。既雲正慧。何濫耶。不疑義別心所也。義別限善。何濫耶。若如此者。不正知業用能障正知毀犯為業。何不雲能障正知善品為業耶。一猶豫二字沙汰無之。兩獸歟。有因緣歟。
一。猶豫簡擇事。疏雲。正慧決斷。疑被立慧猶豫簡擇故異決斷故名疑(雲雲)讀師雲。疏雲。大論異覺為體引異決斷覺說為疑(雲雲)異覺之異簡異決斷異歟見。此讀師初講贊也。光胤申雲。下毗助之毗種種義(雲雲)色色疑慧意也。此以推。異覺之異種種義歟。疏異者種種義故(雲雲)毗異同事見。
讀師雲。左樣取合見毗義異覺異。可意得歟。良公(並)延公評定曰。毗種種義雲。異覺異異決斷見。行合歟。種種義雲中異決斷義(雲雲)(讀師後說也)讀師雲。不可然。其義大異也。異決斷者簡異義也。種種之義者色色慮知回義也。不可混亂(雲雲)重良延公下種種義雲。上異決斷義。同事行。前後可相違(雲雲)讀師雲。不可相違。上異決斷覺為疑者。異覺異言訓釋不可意得。只大方猶豫簡擇釋也。若爾正異覺之異種種義雲無過歟。光胤同心申畢。
一。毗助若南智應為識事。讀師雲。末底智。毗字加。義轉成別法之名也。若堅毗。體舊我不轉變者。毗若南識梵語也。而若南既智也。毗以助之。義轉變成識名也。若如初師者。毗若南若南智故識以智可為體歟。而識有別體雲事。當許之故。為言。讀師雲。
私雲。此難存也。常依主釋申。程事歟。他法名呼加為自名也。譬意識名倒墮之依主釋。識之意申事歟。
讀師雲。界由助力之界。摩多體文之摩多歟(雲雲)延公。同心畢。私雲。此事十二之摩多事存。只界性義事歟。但可問真實師。
讀師雲。若南之若平聲讀歟。上聲歟延公。二樣聲指(雲雲)
一。雲何惡見。乃至。招苦為業事。疏雲。惡字二。善惡相翻門惡唯不善也。毀責門之惡通有覆。今五見名惡毀責門也。又雲。俱唯迷理也。雖緣有親粗。迷理其義等(雲雲)
一。顛倒推度染慧為性事。私雲。此性用亙五見也。隨下五見列。性用不說。以之可知歟。古沙汰如此。今度評定如此。但泛爾五見皆顛倒推度之分。行相各別不審也。凡下論文見。為性之詞。執我我所隨執斷常。性用。古樣申分。顛倒推度之內。色色可分事存。大方余異。顛倒推度之惡用五見亙樣申歟。一向左樣意得。可有越度歟。隨見戒二取之行相各別。古來之難義也。此最勝清淨之分。難分故別于見戒。此事沙汰。只顛倒推度一向性用。五見性用此外色付分。亙五見行相各別難見雲沙汰也。
一。雲推度不雲推求事。本可有沙汰今度不及沙汰止畢。
一。我見別相事。今度不及沙汰。尤當段可有沙汰歟。但第四卷少少沙汰。思量為性相之下也。
一。招苦為業事。此貪生苦為業。欲界苦處狹取歟。疏雲。發招若處業。是分別惑故(雲雲)
一。薩迦耶見梵漢事。經部偽身見。薩婆多自體見。大乘移轉(雲雲)可見疏。薩婆耶見言攝我我所見(雲雲)
一。見趣之趣事。疏雲。趣者況也。識所歸處(雲雲)讀師雲。況者如何義耶。光胤申雲見。喻義歟。意見之相似義歟(雲雲)此事不可為定量。此事意得事也。可尋之。所歸處者。五趣雲事歟。此事不可為定量。
一。二十句六十五句其差別之樣。人人不辨之。光胤申雲。此事二十句。只我我所行相。于一一蘊。先一處三處一處三處定置分也。故疏只分別。我我所行相也(雲雲)次六十五句。我所之所起處分別。我所必我見後生。此我所何我見起耶分別時。一蘊我定置時。其我所四蘊。四蘊各三處。三四十二也。一蘊別十二也。加我我五合六十五也。可見疏。等字等界處(雲雲)可見疏。
一。障處中行處中道諦也。處中者。離斷常故雲處中可見疏。
一。邊見有四十七見見。七斷論等之等等十四不可記事之中常無常等見。諸見之姿。本疏之面大概有其沙汰。無殊事。
一。四一分常論第二見。梵王起此見見。隨光胤其通申處。讀師雲。第二見非梵王見。梵眾等之見。疏聞梵王有如是見等(雲雲)梵王見聞。梵眾等起此見見。光胤申雲。第一見梵王見歟。第一見自梵天沒來生。人間類起此見見。若爾第二見梵王見。無子細事歟。疏文聞梵王梵眾等之見。我見無常。大種常也計事說。疏文聞梵王有。如是見讀讀師雲。梵王聞梵眾等見。隨彼起見雲事。返返不審事也。事。梵眾聞梵王之見起。見梵王隨梵眾起見事。返返事歟。不可然。就其第一見事梵眾見也。初二見俱梵眾之見。人間退沒之人。憶前際起此見。第二見。住梵世人起此見歟(雲雲)光胤申雲。梵王之見遂一分常論之見。不取歟。梵王梵眾見初二見取土代。第一第二之次第聊之異說。(正義唯是第二方可見之)返返御談之樣不意得。
疏或翻此說(雲雲)此詞六十二見章攝釋等皆以。初次第梵眾梵王列翻之。第一梵王第二梵眾說。雲事歟。疏忍者者。堪忍梵世不退沒者歟。
一。無想俱非無我純有苦等一想等之後八見如何。光胤申雲。一想等四句。無想處俱非處。我純有苦等四句事。一重不審也。但有子細歟。良明房雲。非想天我有色死後非想非無想之見。以見之。無想天可有一想等見。現世想計。死後無想可計故。現有我有色計死後非想非無想計。現世後際相違同事也。非想天無色法故(雲雲)
一。遍常論第四見計前際見取事。有其沙汰。此可付前際見行相也。讀師被申畢。
一。邪見十五見。
一。四不死矯亂事。四種樣大概其沙汰。返返難意得計也。雖有四種。依答不死天無亂問生彼天計歟。前際計也(雲雲)疏緣以前所聞教皆前際攝(雲雲)
一。五現涅計後際歟。
一。常恆不易只常住計也。是一切物因計諸法因也。雖計自在等。計之樣異故別計也。
一。諸如是等等等十四不可記事中有邊等見。
一。見戒二取事。小乘。所緣互亙。行相見取最勝限。戒限限清淨(雲雲)大乘。所緣見戒大異也。行相俱最勝清淨也。付之行相各別事古沙汰。最勝清淨雲一義。不爾如何。論義沙汰也。有異義歟。
一。能得清淨者。見即計涅歟。將又見涅因計歟。古沙汰也(雲雲)讀師雲。即計涅歟(雲雲)光胤申雲。論疏之文分明能得因見。
一。無利勤苦事。斷食等。香頭香等如何。
私雲。出經說事歟。所詮依迷悟可有細歟。
讀師雲。藥王菩薩燒身等。可有子細歟。
一。一分當論見無常計。見歟非見歟……見斷見歟事。疏雲。無常者。是何見。此雖非斷然堅執故亦是染污。非五見攝。但是染慧。又解邪見所攝。乃至。前解為勝(雲雲)意雲。正釋意非見。只染污慧取。
私雲。無常思。染污堅執。斷見。撥後永無思。別雲斷見。故以非無常解皆名斷見撥後永無皆名斷見之才學可知之。
第七十八日(自如是總別十煩惱中至爾時得與憂相應故)
延公雲。如是總別之總別迷諦門總別歟如何。讀師雲。演秘之釋。六煩惱雲總。十煩惱雲別歟。光胤申雲。疏若總若別但有十種(雲雲)此文迷諦門總別又六十總別不見。隨秘。初令同疏燈。六十總別今助一釋雲。疏外釋。後又或可疏雲等雲。疏若總若別六十總別也(雲雲)燈。迷諦門總別(雲雲)讀師雲。疏文不順何歟。光胤申雲。少順迷諦門歟。迷諦六十趣。有六十種可申。但有十種不意得(雲雲)後案。十種中六十。猶順秘釋歟。
一。延公雲。任運思察思察自審思察同事歟。光胤申雲。古沙汰也。可相替歟。任運思察思察。三分別互。自審思察可限邪分別歟。自審之詞。可意得歟。讀師雲。當段第一卷樣。三分別一一開雲雲。
一。常見相粗之事。讀師雲。吾等者。殆常見細細起。別可假緣樣。而常見粗故必可假緣雲事不審也。斷見別依怖畏緣起事。相粗申。此道理顛倒歟。
光胤同心申畢。
一。今者我我何所在耶事。面面評定一決雲趣。初我俱生我。第二分別我。何所在耶。俱生邊見也。治定畢。讀師雲。既斷分別我人。分別我何思。返返不審也。只我思。定俱生。分別已斷故。延公雲。分別我已斷故。何所在耶思。其思分別。第二番我分別申也。實俱生我思也。古樣斷簡。光胤申雲。出觀之時便生恐怖。分別我斷。故此恐怖。吾我何。當念我俱生。分別我尋思。尤此事微細也。
一。依粗相說事。第二師斷見相粗存也。此覺也。
一。十煩惱自類相應門事。論文一段見。六段明之也。六煩惱各首對余辨之也。假令貪為首 為首等也。
一。貪與慢見或得相應事。評定曰。抑于五見有或得相應之義歟。得又五見限一向相應之邊歟。或評定曰。五見合論相應故雖雲貪與五見相應無失。撥無邪見與貪不可相應故。或得相應。或言無苦見。然如慢何不釋俱不俱二門耶雲疑。五見合釋故。互五見皆相應。少少撥無邪見之邊不釋歟(雲雲)或評定曰。撥無邪見 俱起故。與貪不相應者。一類付事也。總撥無之邪見與貪不可相應雲事。更十支論判等中無分明之說歟。若爾皆容俱起之中。入或得相應之或言。慢一邊可意得歟。(雲雲)
一。光胤申雲。所愛所陵之所陵。陵他慢歟。若雲爾者。陵他時必恃己高舉邊。其邊貪轉何不相應耶。雲疑讀師無殊成敗。被申旨不分明。光胤申雲。所愛所陵境非一故之論文不帶恃己。唯陵他之慢許旨分明也。其故所愛者貪煩惱愛染他慢陵蔑他。愛陵之境不同故不俱起(雲雲)若帶恃己。恃己之邊貪愛染同境故。何不相應耶。又何一向雲境非一耶。又所染所恃所恃恃己之慢歟。陵他慢所帶恃己入此中歟。此所恃恃己之慢。若爾所陵可陵他。
論說言此論說歟。瑜伽等說歟。疏二義也。
一。嗔與慢疑或得俱起事。第二以嗔為首明相應也。貪此段除之也。上對余相應辨處。悉貪俱不俱之樣釋故也。故疏雲。以第二問余舍第一不問。如是展轉以下可知(雲雲)
一。初猶豫時未曾彼故。乃至。說得相應事。
讀師雲。不增事。但此多分顯付釋也。初位心輕也。後位心重故也。
一。疑順違事。隨亦應爾事。光胤申雲。苦集雲順滅道雲違。返返不審也。互可有順違事也。
一。此與三見或得相應三段。身常見。二斷見。三邪見也。
一。斷見翻此事。私雲。于樂蘊為斷時。嗔俱起。于苦蘊起斷時。嗔不俱也。
一。邪見誹撥惡事好事之事。評定曰。此惡事好事非苦集滅道歟。只于己事事也。隨好事樂蘊(雲雲)惡事苦蘊歟。
私雲。此文以回愚懷。撥無邪見與貪可相應歟。撥惡事時。與嗔不相應故。何與貪相應義耶。不相違故。
一。慢于境定疑即不然事。讀師雲。此事可為如何哉不審也。慢類相應之事。
一。然與斷見必不俱生事。私雲。古聞書。武者自害出。斷見慢相應樣歟。
一。非一心中有多慧故事。光胤申雲。疏雲。此據法體並起(雲雲)此釋樣。作用門可並起子細歟。讀師雲。斷常二見行解難並起歟。但我見邊見行解相違申故。總堅猛執見故。俱起程。法體可並起歟。
一。痴與九種皆定相應事。無明結句置事尤有子細。此一切俱起故。終舉顯其相也。此相應無明也。
一。由稱量等起等故事。上等言等猶豫門推求門了。下等等疑見歟。無分別故。又一故也。秘雲。問五識稱量推求無故者(第七可無見慢雲雲。答文稱量五七俱無。所恃慢第七雲雲。重問雲。五識。答雲。行不違違。故起不起(雲雲))
一。受俱門事。大實義粗相之二段。于實義又有四段。望文可知之。
一。有義俱生。乃至。有義俱生二師事。
私雲。慢煩惱受俱門二師諍。初師不許意地苦。又許惡趣分別煩惱。仍俱生分別喜樂愛舍四受相應。為言。後師許意地苦。是一。不許惡趣分別惑。是一。仍俱生慢五受俱也。分別慢等。惡趣故。與苦不相應勿論也。意地苦惡趣起之。人間等憂受意識俱也。仍如前師。分別慢等四受俱起。此師習歟。論疏分別慢受俱不釋尤不審也。但同初師故處勿論也。其同者。在處惡趣人間。憂受相應義同歟。總分別四受俱歟相同初師歟。
一。然後不造引惡趣業要分別起能發後故事。光胤申雲。分別煩惱。必發業雲事不審也。只大方分不故思所造。何一切起度。發業耶。故惡趣分別煩惱。不發業意得。何難義。讀師雲。起必可發業歟。
一。要分別起能發後故事。光胤申雲。此道理往惡趣行唯分別起之道理歟。其人間等造之惡趣不造之申有何過耶。惡趣業。必惡趣可造事。此道理旁以難思。
一。讀師雲。只惡趣無三緣故。無分別煩惱先土代。如此分別煩惱處。此處不造惡趣業惡趣總報業。必分別煩惱發故。如此可立道理歟。
私雲。修道別報業惡趣造之歟。常論義。前生三緣 昧故不假之(雲雲)此等之潤色申。只三緣有無以。惡趣見惑成也。
一。疑後三見乃至。亦喜受俱故事。四受中。相應出。述其由也。則喜受也。
一。論欲疑無苦等亦喜受故之道。以地獄無分別故(雲雲)此文道。容四受俱之處道也。除苦受由歟。可見疏。欲疑者欲界疑也。可見疏。私雲。疑後三見容四受俱一段。地獄無分別惑正義明之。
一。二取若緣憂俱見等事。延公雲。見戒二取與憂相應事見。所緣見憂相應時。能緣二取與憂相應雲事不審也。必所緣憂相應能緣受俱門其隨事。返返不審也。光胤申雲。疏何早不得涅耶。憂俱也(雲雲)此更所緣見受俱門事也。設所緣見雖喜樂俱能緣之處何涅得事不憂耶(雲雲)讀師被申旨不分明。
第七十九日(自有義俱生身邊二見至非學無學彼唯善故)
讀師雲。有義俱生身邊二見等。初師不許意地苦師也。非五識俱者。身邊見與五識不俱故。與苦受不相應也。唯無記故者。身邊見無記故。憂根不相應。憂根限善惡故。
一。分別二見容四受俱等文事。此師極苦處許分別煩惱。同上慢煩惱初師歟。
一。斷見翻。此常見緣苦蘊。斷見緣樂蘊。故雲翻歟。光胤申雲。慢煩惱受俱門時。意地苦。惡趣無分別慢等由立破畢。何身邊二見段歸正義不明之。又表前師耶。隨疑後三見容四受俱之一段。既歸正義明之此何不爾耶。讀師雲。意師雲。意地苦二師無分明之正否。分別煩惱有無道理相半也。仍身邊二見。殊更廣以二師盡理可立破所存。疑後三見。以二師明之歟。
一。亦苦受俱事許意地苦故也。光胤申雲。抑分別二見同前師故。如地獄等極苦處無分別煩惱(雲雲)同前師者。四受相應意得同前師也。但四受相應之在處異也。憂受初師極苦處許俱。第二師人中等許俱。仍異也。但四受相應之邊同歟。可有相亂事也(雲雲)
面面同心畢。
一。此依實義隨粗者事。讀師雲。粗相為初學。委細門為久修也。可見秘。
一。痴與五受。乃至。邪見及疑四俱除苦事。良明房雲。此粗相門申。委細門此分歟(雲雲)
一。貪痴俱樂以下事。受俱之地分別段也。 除限欲界故。貪痴五識相應故。樂受相應廣通欲下三禪也。初二靜慮名樂名喜故。又欲有五識樂故一。余七除 貪痴。余七也。五識不相應故除欲也(以上樂受也)評定並讀師御談如此。
疑獨行痴欲唯憂舍余受俱起如理應思。樂受外余受地門也。讀師雲。疑煩惱順戚行雲事。程事哉。只猶豫諦理不安穩姿雲爾歟。其物不治定不安穩形也。光胤申雲。抑獨行疑順戚行多分戚行事如何。無明于理事迷 為性。迷 必于受門戚行道理。
疏雲。對法第七雲。于欲界不決定心未息喜不生故以之可知彼。
延公。誠不審也。人天善趣之果報迷欣彼時。尤可轉欣行。又殺生偷盜之事業欣行門(雲雲)此事同學抄疑獨行痴之論義奧書尋之無答。有子細事歟。光胤申雲。相應無明。貪等俱起。色色愛恚境界轉。不共無明行相。只愚痴。不知三界皆苦之理。迷因迷果分歟。私雲。後思時迷因。迷果時。因果樣欣意。非單無痴分。讀師雲。此事誠難辯事也。假令行殺生等事時。心中好分。無力依主命或為活命作事多之。又欣果行五戒十善等時。禁行等別雖非可意。為果修事多之。如此見。無明戚行多分事歟。相應無明隨余煩惱行相故。多分戚行申。不共無明付事也。
一。余受俱起如理應思。貪等與喜舍相應。五戒疑與余喜等相應事。多分粗相續門如理應知。為言。此何地事也。地分別辯相應也。疏雲。遂難解己義之余也(雲雲)此文總貪痴俱樂以下事見歟。余受俱起之分事歟。重開顯輪集等可知之。推之余痴俱樂以下事歟。地俱門受俱門之義余也。為言。
私雲。受俱門粗相委細爾也。地俱門。貪痴俱樂以下也。攝粗相門耶否。疑獨行痴之論義樣。必定粗相門雲見。追而可尋之。
一。別境相應門事。
一。貪 痴慢容五受俱之下。疏別境五數(雲雲)先。但義道必然也。
一。專注一境得有定故事。讀師雲。五中定心所相應事。聊見事歟。仍難知分釋歟。良公雲。別定何難知耶。貪 等轉增勝愛恚境時。專注一境先易知事歟。讀師。以囂動為性故定行相難知事歟。
一。見非慧俱不異慧故事。此相應門故嫌泛爾俱起歟。延公雲。第四卷。慧見相應樣釋。當段嫌之。前後相違事古樣沙汰也(雲雲)
私雲。第四卷望第七見慧相應也。仍雲相應事苦見。今見望慧論之。何有前後相違耶。
一。定所伏故事。光胤申雲。若定不被伏。上界煩惱可不善歟。欲界等定處。本來有覆性惑品。明知必不可依定地歟。只地粗細歟。讀師雲。定不被伏不善煩惱歟。凡定地攝故無苦見事歟。粗細門事不審也。上八地粗細重重也。何又分性類耶。隨粗細雲。上八地何同無記耶。
私雲。被申樣爾也。凡定地攝故。源粗細門起歟。二障繁雜之處定。二障繁雜粗強地故也。遂可歸一致歟。但立其由時。定地所伏無妨難歟。一旦存寄分也。
一。發惡行故事。讀師雲。付此文三業能發無明一體意付也。五趣煩惱一體。自此文可證之歟。善業散時。自性此惑發惡行者。不善性發善業習也。
私雲。世間盜人佛事時。盜人佛事雲。有覆無明事。良公被申出畢。
一。若是俱生發惡業者等文事(嗔貪痴慢少分。)
私雲。俱生惑不善由雲。損自他故不雲發惡行故事。偏發惡業分惑取故也。發善行有覆無記存歟。重意雲。分別惑性類。廣三業惑性判故。不雲損自他故。發善行時不損自他故。只自性發惡行之由用歟。俱生惑不善性。一向惡業發。不發善業。發善業俱生惑。此外有別體故歟。重曰。付之損自他故。只自性損自他故意得。發惡行故同事歟。追而可思之。
一。余無記攝事。此余可攝俱生身邊見歟否事。其沙汰。評定曰。下當知俱生身邊二見。上余惑事歟。始治定畢。光胤申雲。此下疏。二見唯無記性(雲雲)琳公同心畢。又當知俱生身邊二見之下。疏重顯二見唯無記性(雲雲)當言分明上余無記攝可攝二見見。此通治定畢。
一。不得善故事。延公雲。此付古樣申沙汰事。三性俱轉之時。五識第六能所引。善不善俱轉。不障善。何第七煩惱無記由。用不障善故哉。不善性。第六不善不障五識善故雲時。能依中事。雖不善不障善。染淨依第七。雖不善不障善。染淨依第七。不善可障之。故用此由(雲雲)此爾也。爰今六識相應二見無記性之由。用不障善故。明知不依染淨依等之子細。只善不善同時起。可障善故。總二見無記由出不障善故。若不爾何不障善故為無記之由耶。三性俱轉之時。不善不障善故。此事隨分秘曲歟。緣憲抄以之為難事。讀師並面面一同誠難義也(雲雲)讀師雲。但三性俱轉二師。一師前難義歟(雲雲)光胤申雲。推之只不障善故釋。雖數現行(雲雲)此詞。思之起不障善事為由歟。其故三性俱轉希有事也。三性並事諍也。現起不障善事。一定不善性。無記由歟(此事讀師許不不分明。但深可秘之。)
一。要得彼地根本定者等文事。此下未至地惑有無二釋。又未至命修人有無二釋。未至惑有無二釋婆娑二說也。大乘無文見。
一。要根本定得畢後。起上煩惱故。不可有未至命終之人。未至無惑故。不可有潤生惑故也。異生唯種潤生故(但有異釋歟。實生唯種潤生歟否聊及異釋歟)以上初釋也。或未至地雖有惑。必伏盡欲惑起之。而欲惑伏盡。必得根本定也。所詮得根本定後。未至惑不起也。此事疏取喻之。國打取成王人。悉敵亡後不作惡行。逆亂之時分。身。不自在故。悉敵亡終住安穩自在位。恣行惡事事也(雲雲)
一。諸有漏道雖不能伏分別起惑及細俱是事。
私雲。及細俱生俱生二釋也。演秘雲。下第九資加二位伏。分別今者不伏。何相違耶。取意答之雲。後約菩薩。今據二乘及外道等。其意易知論義也。有義當段迷理惑事也(雲雲)詳同下破之。
一。彼但迷事。乃至。正障定故事。俱生惑定障。出迷事外門散亂粗動曰由。
一。得彼定者等者。在下地起上地煩惱事也。
一。生在上地。乃至。皆容現起事。此文在上地起下地惑事也。皆容皆亙分別俱生皆也。非法數之皆。
一。生第四定中有中者。乃至。俱生愛故事。評定曰。第四定中有。欲生第四禪中有歟。然中有屬生有故。滿中有上地所攝歟。延公雲。思無下起一地系故。一地系者他地不起見。而謗滅之時。上界起 煩惱事難思。 欲一地系故。光胤申雲。中有上地申。正上地樣。一法系法起歟。延公雲。誠爾也。延公雲。此非借識力歟。光胤申雲。上地法起。雖似借識力。借識力。借識力。有子細異此歟。借識力事可見第二卷定通段疏等。
私雲。此下以無聞比丘謗滅。上地起下惑事證。遮多重伏難。一非上界邪見。上邪見不招下苦故。二欲界非起此邪見。欲生色界中有故。又中有現欲界非可見之。本有命終心住散心無定通。起潤生染污心故。三上邪見為緣。昔欲界後報果資助。非感果。無文證故。
一。謗滅之業上地無明發之見。疏上無明發下地行支見。則例。如下無明發上地行。可見疏。常異地無明發異地行支。如下無明發上地行之分。言得。上無明發下行支事。
上下相起時。下地起上惑。得根本定之後。悉起之。上下起下惑。在謗滅潤生之二時六起。或起七余不起。
求上地生味上定故事。讀師雲。味上定者自得定生愛味也。瑜伽五種中。第四愛見。求上地生者。上地殊勝果報聞生愛味歟。良明房雲。只上地果報之樣傳聞生愛味名境歟。正緣義歟。
私雲。梵王來下之時。上界天眾勝妙姿見。求彼果報。一定非名境歟。
一。既說 恚。乃至。離欲地故事。光胤申雲。滅道無漏也。無漏在上界。若爾憎嫉滅道。即離欲地憎嫉。亦言亦滅道之憎嫉如何。讀師雲。本疏之樣。此文二重見。滅道緣之。定可緣離欲地。為言。
本疏雲。深理尚然。何況淺事(雲雲)
一。總緣諸行執我我所。乃至。得緣上故事。
此文身邊二見並慢上界緣也。相緣我見緣他地。此時慢緣也。
一。總緣別緣事。有多重廢立非一準歟。私雲。疏雲。于下上地所有俱行和雜自體不觀差別。總計為我及我所等(雲雲)又雲。和雜計為我。即上界種子等法也。不計現行故(雲雲)五蘊總緣時。三界種子。上二界種子總緣見雲他地緣歟。延公雲。疏寄種子作總緣我見他地緣不審也。一分常論初見尤可總緣五蘊總緣故。而此別緣見。種子門他界緣。自他自他有情相緣之時。皆以可他界緣歟。讀師雲。總別緣有多重廢立。
私雲。總緣別緣事一旦難決。
延公雲。一分常論見雲別緣有子細。常無常相對。梵王常也吾無常也計。無常對常計邊分。雲別緣歟。私雲。此事古加樣沙汰。雖五蘊總緣之見。吾對梵王取計。泛爾五蘊總緣常無常相對對。雲別緣也(雲雲)
一。或依別緣者。私雲。不見世間執他地法等意以可知之。別緣見不緣他地故。為言。遂又以理準亦有見道所斷等之文見之。不緣他地者。別緣我見計他地不為自我事說也。為他我事不嫌之。梵王常之見。他我無苦見。為言。所詮或依別緣會釋。對法等。不緣他地者別緣我見自我計。不緣依他事說也。為言。
一。依粗相說事。疏有二意。一粗相說少乘也。二粗顯行相(雲雲)
一。余五緣上其理極成事。痴疑邪見二取也。私雲。邪見痴疑可緣上樣易知。見戒二取事。身•邊•邪三見後生。緣彼為最勝清淨故。見取見緣上歟。重意雲。先三見上緣。其見勝淨計時。自緣上歟。或又上界人身•邊•邪見起緣。計勝淨歟。此樣見時。見取見計他人見為勝淨也。此事難思。可為初樣歟。戒禁取見如見取見。又可有二樣外道上地計涅。彼因涅計置。此因戒緣時。自然緣上地歟。又緣上界外道計戒計勝淨歟。一旦存寄分也。
一。總緣諸行。乃至。得緣下故事。疏此但修道。乃至。許起見道理亦無失(雲雲)上地緣下地總緣身邊見貪修惑事也。此必然也。此決定然之釋此意也。但又見惑起無失。為言。上明。下地緣上總緣身邊見慢。別疏不分別見修二惑間。推之亙見修歟。
後見疏。此見修惑分別。疏雲。此第六識。唯修所斷。或有異釋。見斷我見如四全常亦得緣上。乃以三界合緣為我(雲雲)
所詮兩處共。總緣見上下相緣。專于修惑明之。其故推。此于潤生位起當生處惑緣現自身起自體愛時。有總緣見他地處歟。此時貪慢身邊見修行事根本說也。又通見惑樣。其邊許也。
一。抑上總緣諸行處雲斷常慢。下雲斷常愛慢愛差別說事有子細。上求上地生等雲。貪別說故。慢舉也。下又恃己勝德而陵說故雲。慢別說故。貪舉歟。兩處下疏見。其意見。
一。疑後三見如理應思事。私雲。二取憶昔下界論義。疑疑于欲界佛世尊故(雲雲)邪見撥下地苦集理故(雲雲)讀師。抑無漏不系法雲事勿論也。而見道依地立五地。大圓鏡智依地余三智依地。色色分別之事不審也。不系何事哉。此事故舜觀房僧都。談義之時尋申時。被申樣。上八地無漏定入時。必先有漏定為方便入無漏定故。方便有漏定依地付所入無漏定依地。判也。真實克無漏定之性。不系法出過三界物。不可有界系(雲雲)加樣被申候。延公被尋。延公。誠樣被申候。符合御談。此事故善信房秘曲之隨一。被申事也物語。良明房雲。無漏定入時。必有漏定為方便歟(雲雲)讀師雲。未自在位事歟。自在位順逆相入(雲雲)色色也。
天文二年癸巳沽洗下第七筆功畢。
同五月二十八日對長基得業一交畢。
論第六卷聞書第二
論第六卷聞書第三
第八十日(自此十煩惱何所斷耶至不可執為唯是貪分)
一。見所斷十實俱頓斷以真見道總緣諦故事。私雲……以總緣諦故為頓斷之由歟。總緣諦之樣事。讀師雲。壞緣諦雲總緣諦歟。光胤申雲。壞緣諦之樣可有沙汰(雲雲)讀師雲。懷融得業善憲已講訓樣異也。懷融壞緣諦(雲雲)善憲壞緣諦(雲雲)懷融壞緣諦訓善憲聞。不可訓。壞緣諦訓申。其由不被申(雲雲)真實兩人之所存樣難知事也(雲雲)延公雲。壞者合義料簡一義。此等料簡之外。此下秘。壞壞念住。壞者雜也(雲雲)此意以料簡歟(雲雲)光胤申雲。兩訓之意壞義取。秘雜義申當存也。此外料簡雲事可為如何哉。難測事歟。
一。私雲。壞緣諦壞緣諦雲訓意。緣緣起。諦四諦歟。壞緣諦意。緣緣慮門緣也。古料簡趣。壞緣諦四諦門出。緣理雲壞緣諦。四諦門緣理雲爾二樣出。推之當彼兩訓意歟。壞緣諦者。諦門緣理意。壞緣諦者。壞諦。出四諦門緣理意歟。此壞緣諦事。故東院口傳申事。無作四諦談義時也。其趣在別紙。
一。論總緣諦故雲壞緣諦故。疏秘見。此樣樣□懷融訓歟。總緣諦之樣。一定緣慮之義。非緣藉之義故。
讀師雲。疏壞緣諦作意之壞總改本。此本無劬勞歟。凡秘總緣諦共相作意相□(雲雲)光胤申雲。一段之樣必定壞緣諦見。又壞念住為例。其旨分明也。
一。菩薩見道。四諦門安立之觀。不為正觀。專以二空一實為此位觀解。何今別寄四諦門為頓斷之由耶。依真假說。事也。設二乘見道。生空非安立觀正斷惑之道歟。返返不審之由評定。讀師被申旨不分明。大旨共二乘明之故。二乘四諦為正觀故。被申歟。光胤申雲。古樣迷諦門故。迷諦四諦門。迷明故。于四諦門明見斷義也。下總別迷諦。可意得歟。二空一實門不分四諦。故迷諦形不可顯由申。讀師同心畢。私雲。二空一實壞緣諦之時所觀之理故。遂不相違歟。
一。然迷諦相有總有別以下一段事。私雲。大綱此一段分四。總謂十種皆迷四諦數總也。苦集是彼。乃至。怖畏處故行總也。別謂別迷。乃至。屬苦諦故數別也。謂疑三見以下行別也。
一。良明房雲。總謂十種皆迷四諦之時。身邊二見迷三諦許歟。既數別之時除之。數總何加之耶。讀師雲。數別門除之。數總門加之也。本疏其旨分明也(雲雲)總空非我。別空非我。其二門故也。
一。實俱頓斷含漸斷師歟事。古沙汰也。本疏煩惱雖俱品違一惑三品智故之解釋。分明含漸頓見。所詮漸斷師雲。頓中漸也。對九品別斷故。疏非如俱生九品諸惑以下文此意也。
一。因依處怖畏處事。私雲。因依處者。苦集因依處二也。因者增長十煩惱也。依者性能隨順生十也。依由生煩惱增長故。增長依上義也。依因差別。讀師雲。怖畏者何義耶。滅道怖義歟。必煩惱滅道事。愛佛貪滅之時如何。吾斷物歟。煩惱行相左樣轉事。日比不取置事也。延公雲。只煩惱自性違背無漏物。滅道雲怖畏處歟。光胤申雲。本疏其分見。光胤意得置分。只常雲。事意得歟。此怖畏只自性違背之物。好不受義雲怖畏歟。讀師雲。愛佛貪滅不受。光胤申雲。其別段希有事歟。多分怖畏歟。但延公被申樣意得無相違。日比二樣意得置也。疏性不隨順增長十種(雲雲)此分勿論歟。凡無難義。
私雲。疏但起迷撥猶豫等事緣此二諦起十惑故(雲雲)付行相怖畏之義見歟。又演秘引對法委釋怖畏樣。單不隨順不增長之分不見。樂著生死起懸崖想。生大怖畏(雲雲)此文滅道二諦非吾等之所證所知之境界。二乘等之懸崖思。怖畏處義歟。懸崖者。義也。又外道等之種種妄計。滅道謗。怖畏義。疏又外道等(雲雲)秘又諸外道等也。所詮篇篇歟。一邊。
一。別空非我屬苦諦故事。光胤申雲。空非我道理。亙四諦事勿論也。而別屬苦諦子細何事。假令病多起有但說空門亦空病生亦立有性申。真如空性雲。迷執多轉有故(雲雲)此才學。凡夫多分苦諦空非我迷。雲屬苦諦故歟。將又不寄能迷。實苦諦之處異。余三諦空非我義增勝分歟。其返返不審也。
讀師無殊成敗。又不及評定正畢。
一。謂疑三見親迷苦諦至不共無明親迷苦理。苦諦門之行別也。疑身邊邪四法。親迷苦理之惑也(抑上。明迷諦親歟疏歟問。為答此問以下分親疏也。)
一。二取執彼。乃至。為勝能淨事。讀師雲。重緣疏迷惑也(雲雲)良公雲。緣三見行相何無親迷之分耶。三見行相知時。直可迷理故。讀師雲。行相傳知疏迷歟(雲雲)光胤申雲。成事智知三智行相時。傳知理事歟(雲雲)私雲。見戒二取重緣親迷申古一義歟。先年貪無漏緣。東院口傳申時。被仰子細。在別紙。凡當段疏文。分明疏迷見。疏雲。然不親迷無我理等(雲雲)秘雲。此等由緣三見起。望苦集理有所隔故。名之為疏。是重緣惑(雲雲)
一。于自他見。乃至。起貪恚慢事。讀師雲。自見起貪。他見起恚。于自他恃己陵他慢起故。雲如次隨應歟。此貪 慢獨頭之者歟。皆以重緣疏迷惑也。評定曰。及彼眷屬道。慢歟(雲雲)
一。相應無智。乃至。親迷苦理事(疏皆亦疏迷(雲雲))讀師雲。相應無明。所相應惑親疏之迷隨。通親迷疏迷之。不共無明必親迷理也(雲雲)
光胤申雲。無明然自性行相深遠者歟。不共無明必迷理故。讀師雲。爾也。私雲。無明迷理行相。只不了之分也。一切惑業悉可迷理。理行解。不共無明之處。可談耶。都難測事也。此事聊有評定。讀師無成敗之旨。又不及評定止畢。疏雲。十中五別起親迷苦理。(身邊邪疑惑別起不然雲雲。不共無明歟。二取貪恚慢歟。)私雲。此文十煩惱別起(獨行事歟)之時二分。五迷理五不迷理釋文也。付之見戒二取貪恚慢五不。迷理惑定置中。二取。深迷執故可言迷理(雲雲)此迷理疏迷理歟。但親迷意得樣歟。獨行貪恚慢此但迷事(雲雲)付之問。若爾何故。前言十皆迷諦(雲雲)
意雲。總謂十種皆迷四諦之文。十煩惱皆迷諦見。何雲此但迷事耶。為言。答之諦有事理。無相違失(雲雲)意雲。皆迷四諦之諦。理事。仍別起貪等迷事之邊(雲雲)又疏雲。又相應貪等。如次下說。亦迷苦理故。復前言十皆迷諦(雲雲)意雲。論皆迷四諦。付見俱生之貪恚等雲迷理也。為言。復案雲。疏別起貪等。乃至。此但迷事雲。如次隨亦起恚慢事。一向不重緣見等獨頭貪等事。修惑下 貪愛等等雲。見惑迷事惑也。抑今獨行之貪恚慢者。于自他見。乃至。起貪恚慢雲貪恚慢事歟。其尤可重緣疏迷理之惑。何雲迷事耶。將又不緣見獨起貪等事歟。其疏之樣。上舉二分見。此事追而可決之(以上苦諦之行別畢)
一。疑及邪見。乃至。準苦應知事。讀師雲。身邊二見以唯果處起之通。余三諦除之不沙汰迷諦(雲雲)私雲。數別行別之時。二見唯苦諦之通也。可見疏。
一。私雲。抑論舉疑邪見不出不共無明處。疏加之為親迷集等之惑。推之以及言顯之歟。集滅道三諦親迷。于無明出不共遂不出相應事尤奇。推之于三諦無相應無明之親迷理義歟。若有何不出耶。若無者。疑邪見相應時。何無此義耶。此事古沙汰歟。
一。二取貪等準苦應知事。讀師雲。上苦諦迷釋時。如次隨應起貪恚慢雲。又釋二取。二取執彼。乃至。為勝能淨雲準可知之。
一。然 亦能。乃至。粗相如是事。讀師雲邪見。俱 緣滅道事歟。無聞比丘之才覺歟。光胤申雲。不爾。凡見俱生之 緣滅道。委細門之談也。今文粗相門也。仍獨頭之 歟。私雲。此下疏 緣滅道迷理。或雖緣理不迷理。二釋作前解為勝(雲雲)意緣理迷理雲初釋正歟。(以上粗相門也。)
一。委細說者。乃至。隨應如彼事。讀師雲。肝要委細門雲色。貪 慢三。粗相門。疏迷理惑明。見俱生之貪 慢釋出。如見親迷理定一門也。此外論文面。粗相門外事不見。付之貪無漏緣之論義時。見俱生貪緣無漏。其見。身邊二見緣滅道無漏時。貪身邊二見俱起緣無漏成立。此委細說者等之文。攝無漏身邊二見見。粗相門唯果處起對。委細門隨一見樣。重重未定事。申習子細歟。委細如論義(以上分別起十惑迷諦門畢。)
一。俱生二見。乃至。修道方斷事。俱生身邊二見並相應三惑。雖親迷苦理之惑。細難斷故。修所斷也。為言。
私雲。抑迷理。雖俱生何以諦理親不斷之耶。理親起。自然可被斷事歟存也。總見道智下。修惑。不斷事可爾。超越人依見道智斷之。若爾理惑何理親之下不斷之耶。
一。 余愛等乃至。故修所斷事。讀師雲。余愛等者。見俱生之余也。獨行之貪等也。私雲。此文無用也。俱生身邊見修所斷見事。迷理修斷雲事。聊不審故釋之。 余愛等文無用也。迷事惑修所斷事申。為何覺也。但子細。此見道迷事貪等雖迷事。違諦觀被斷。
一。付之又有疑。上三斷門之時分別俱生惑見修斷既明之畢。重迷諦門下明之。豈非繁重耶。推答雲。三斷門大方雖明之。迷諦門以後見之。見修二惑互亙迷理迷事故。為遮濫重明之歟。一向愚推也(後見疏如此釋歟。可見之。)
一。有事無事門漏無漏門事。讀師雲。此一段論文分雖文段少。至釋家重重往往無左右難決。有事無事論義之時沙汰。一向略存。現文分雲。被止談畢。
一。緣事緣名門事。評定曰。此門一向有事無事門行合。緣名無事緣。緣事有事緣。讀師雲。大旨雖相似。義門異也。今門貪與影相似不似為面歟。有事無事不見貪影之相似不相似。只體事之有無也(雲雲)良明房雲。如漏無漏緣。質影不相似故。雖有無漏本質。名無事緣歟。若爾相似不似文相當事無事歟。
一。唯是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事。讀師雲。分位差別假立心所等流性故別體心所也(雲雲)私雲。分位差別意得。等流性故。根本煩惱之等流雲事歟。疏由根本為因此得有故。此義假立心所。仍等流性故不通二種歟。疏先別體心所(雲雲)等流性故。同類等流果二義出。所詮隨煩惱不名根本煩惱不。生余染心所故。光胤申雲。隨煩惱得名釋。疏二解。一隨惱于心(雲雲)二隨煩惱生(雲雲)遂雲今同得義取隨煩惱生義。煩惱者本惑也。隨此本惑生也。為言。隨煩惱之煩惱本意歟。初釋隨煩惱之煩惱隨惑意得歟如何。讀師雲。大旨同心也。
一。小中大類別事。私雲。謂忿等十各別起故。所遍位小歟。將又自類各別起雲小歟。近來論義歟。總沙汰也。疏行位局故所遍位小見。
一。烈二十隨煩惱次第事。義道前後歟。又列子細。只取合列歟事。可有沙汰事歟。
一。最前舉忿事。 分位心所最前可舉之子細歟事一。又一相 上假立心所。悉列覺處忿恨後覆心所舉事子細何事耶事。並害下事一。又百法論次第相違事一此等節節不及沙汰止畢。此中一個條其沙汰。讀師雲。抑忿恨嫉害五法一相不列。中間舉覆子細。何事耶。更疏等不釋其由。返返不審也。若小隨惑列樣。更其次第。兔角可列事也為顯。中間覆舉歟。其故忿恨等次第生起守列小隨惑列樣皆次第。義道前後定事。 上忿恨等次第生起守列故。人。樣意得。不可然間。為遮此濫。中間貪痴上覆舉列樣。更不守義道前後由表意歟。其外更意得(雲雲)
私雲。疏雲。執杖為業舉多分亦有惡言故(雲雲)多發多顯此意歟。
一。恨心所釋。由忿由前(雲雲)嗔恨忿生起次第樣覺也。結恨之果利有斗諍故。延公雲。依對現前不饒益境付。假令遠處敵。討出立。多發暴惡身表業故之姿歟。遠處敵。可雲現前境歟。評定曰。可雲現前境也(雲雲)
一。恨心所業用熱惱為業(雲雲)熱惱惱心所之姿也。何為恨之業用耶不審也。推之熱惱所依為業雲意歟。隨疏左樣申覺事。疏雲。熱惱為業故生惱非俱時也(雲雲)非俱時者。恨非雲惱。後時起惱心所雲熱惱也。雲意歟。熱惱所依義歟。
一。由忿為前事。疏雲。然忿亦生惱親對輕故但說恨生(雲雲)忿直生惱歟。
一。論據粗顯唯說痴分事。私雲。覆罪之姿尋時。利譽恐。尚以粗顯分。不懼當苦後生事。痴相殆微隱申事歟。但推之只大方覆罪之姿順愚痴歟。惡事馳千里。人皆存知事。罪風情。愚痴形也。此分雲粗歟。雉風情歟。貪此上意內利譽求故覆罪見。今一重事。雲微隱歟。
一。然說掉舉遍諸染心不可執為唯是貪分事。
私雲。掉舉別體之有無下三師也。今此事申出無用覺也。但此如說掉舉是貪分故例付伏難。掉舉三師之論也。不極成事也。何為例耶。此伏難遮此文起也。疏不極成者理必不然此伏難也。以之推。覆初師當掉舉初師也。覆第二師當掉舉後二師歟。實別有體亦痴分故之疏文分明也。
第八十一日(自雲何為惱忿恨為先至是彼等流非即彼性)
一。謂追往惡觸現違緣事。其沙汰延公。此各別事也。將又付追往惡又現違緣。二度熱惱事說歟。讀師雲。謂追往惡疏追忿恨之境(雲雲)若爾追往惡付現違緣歟。
私雲。只追往惡之分不觸現違緣。惱起事必定。若爾追往惡必。觸現違緣有無不定。追往惡付違緣難申歟。但違緣時。必追惡付意得歟。
一。嫉心所事。評定曰。殉白名利。嫉。尤貪為體一分。仍雲 為體耶。
私雲。貪嗔不俱起故。並難為體歟。二中必嗔。嫉時必嗔故。
一。惠舍事。其沙汰惠舍也。泛爾人物簡雲惠哈歟。必為益他舍財故。
一。誑諂之差別事。其沙汰評定曰。誑矯現有德為姿。聊他高舉形也。諂殆吾下尊重他。又誑必曲順時宜之義。諂必曲順時宜之義。所詮諂必他。人機嫌見。隨順網他也。誑左樣他。我獨尊風情被崇敬他求名利也。光胤申雲。山居僧。貴人來咨問。物食睡。禮儀。出塵之相表被敬他風情誑也。世茶拘取他意。好者被思。雲諂歟。
一。或藏己失事。評定曰。諂為覆因也。仍雲。或藏己失歟。如此諂曲意。吾過也。人振舞。人不言其過故(雲雲)
私雲。總今樣。覆諂因申事也。覆罪為先諂曲故也。
一。x心所事。于自盛事者。對法長壽相等也(雲雲)讀師雲。富貴等事。一切盛事也。于此染著恃醉傲也(雲雲)私雲。此下疏于自盛事之事。有義限有漏(雲雲)有義恃所知諸法故通無漏(雲雲)此解為勝。
一。雲何無慚不顧自法之自法事。如慚心可知之付之對法。無慚自不恥為無慚心(雲雲)不舉法。法益自故。自之言攝法歟。今論情非情滅故別舉之。
一。不恥過惡是二通相等一段事。讀師雲。此一段一一文段多重之立破。一向如慚愧。
一。是彼等流非即彼性事。等流義如上注。別體心所。本惑等流故雲爾歟。
第八十二日(自雲何掉舉令心于境至論復說彼遍染心故)
私雲。令心于境不寂靜為性之文。令他不寂靜義為性用也。自體不寂一切煩惱共相。非掉舉自性歟(讀師雲。令他不寂為性自體不寂不取雲事。三師一同之談也。)
一。由此憶昔樂事生故事。讀師雲。昔樂憶時心不寂靜。苦事憶時心不寂靜事不審也。又心物匆事。必昔事憶。現在強境對時。殆不寂靜。此師義返返難思。如何樣正義此義門許。隨他相說會釋(雲雲)重讀師之樂事憶時。其樂心移不寂歟。苦事憶時。其苦心不移不寂義微劣歟。
私雲。讀師被申樣。日比存置也。樂欣求事故。吾上樂思出時。心。其樂心移物匆也。苦事憶。苦厭離境故。吾上苦思出時。心。拔苦今心安息故分寂也。不寂靜義微劣歟。
一。有義掉舉別有自性遍諸染心如不信等事。延公雲。遍諸染心因初師不可許之。初師唯貪為體不遍善存故。可有隨一不成之過。讀師雲。誠初師六遍染師歟。但隨一不成事八遍染正義雲事。第四卷治定畢。立破已後故。遍染為因歟。付之評定不審雲掉舉遍染。必定不可許唯貪為體。唯貪為體。又必不可許遍染歟。若爾掉舉遍染義第四卷立破已後。故者。立破以後故又不可出掉舉唯貪為體義。何表初師耶。表。何又遍染雲極成耶。光胤申雲。誠雖行合同事。遍染義第四卷出四師立破畢。故遍染為因。掉舉別體之有無已前不出破故。當段表三師立破也。義門異故更無無過。
一。掉舉別體量事。讀師雲。受共教諍別體有無故。非諍體量故。言陳量也雲事。常事歟。此量言陳諍體量被申事歟。延公雲。事。祈禱講問之時。壽圓得業講師。問者善信房。掉舉別體事此沙汰(雲雲)光胤申雲。上人不可有言陳有法自相由被仰切事也。言陳爭體。言陳有法自相歟被尋時。不及陳答歟。承及。但上人被仰巷。掉舉別體量言陳量而爭體被申。其義門不相違子細。無左右難治定(雲雲)讀師雲。爾也(雲雲)讀師雲。貪等之外別有自性之文。掉舉別體量離一切煩惱可有別體量見。貪等之等無分明。而左樣意得不定過難遁。隨常論義。此量對初師唯貪為體立之見。若爾貪等之外等無。第三師本意談雲爾歟。正離貪等不信等可有別體立意。光胤申雲。雖對初師貪之外煩惱難。可有別體立樣。初師貪為體申故。離貪可有雲事。立量之面不能左右。又離余煩惱可有別體由。遂可立歟。讀師雲。唯貪為體師對。只貪為所離可立量。何對初師。假對余不信等。所有別體立耶。前雲爾可為相符之過。光胤申雲。後師主勝論對五頂。為成能所有別體。雖立三比量。遂可立六句別體謂。立違四量也。以可為潤色。師弟諍論正。能所有相對雖諍之。遂可及六句別體有無故。疏主假敘之歟。若爾離貪可有別體雲言根。初師貪為體雲付。所對一貪定。遂離不信等。可有別體立也。付之相符過事。一往樣。初師掉舉假立心所意得。對不信等。別體物申歟。正不信上立。假立心所。別體物申。幾度貪離不信等有別體。掉舉有別體申。掉舉體備故。所詮第三師掉舉離不信等有別體申。初師對不信有別體申聊可相替故。初師意。對不信等掉舉無別體物申。
私雲。假令譬取申。人處家居。家正家主對。別家物申條。正事歟。但家人對。家人定可申歟。其人家共。誰人對家人事同事歟。事歟。此事詞多記之條。雖相似無益繁重。存子細記之。凡一旦事也。不可為定量。
一。如睡眠等事。睡眠痴分說事歟。其沙汰。
一。掉舉別相謂即囂動事。讀師雲。此師意。不寂靜非掉舉之別相。囂動為別相也。是顯第三師正義段也。第二師不寂靜為別相故。第三師囂動為別相不取不寂靜。仍故如此釋也。光胤申雲。謂即囂動者。令俱生法不寂靜故之儀也令心不寂外。別又囂動別相雲事。不審也。只表。囂動遮。令心不寂靜。讀師雲。不爾。自囂動。此力令心不寂也。不寂囂動也(雲雲)
一。不應別說障奢摩他事。光胤申雲。設雖無別別體。何不說障定耶。令心不寂之分違。定故。彼放逸如說障不放逸(雲雲)此事古沙汰也。
一。干蚴隆R灰晃畝穩緄艟佟 br />
一。無堪忍瞢重。大旨同事歟。自瞢重。他令瞢重雲無堪忍歟。讀師雲。瞢重無堪忍異也。如囂動與不寂靜(雲雲)此事讀師被申趣愚意聊異也。但可如讀師歟(迫而可決之。)
一。而非瞢重而非迷 事。讀師雲。痴理事相也。其故非瞢重。分明向事理雖緣之正路。迷理非形也。干蟣孛允欠遣晃 湎唷V懷林剞 3R饈欠潛婀病R夥褐}叵嘁鑰芍 ! br />
私雲。染污事惡事也。物不策勤干蜢!I剖虜徊 諦傅∫病6袷虜 諦傅§!H舳 袷虜徊 詼 干蜢!4擻啥潦ι甏ΑA耐 攆! br />
一。不信心所事。私雲。此可意得置子細。先于實德能二種境忍樂欲。欲勝解信因果也。此為因果心淨為性為信也。此樣。于實德能不忍樂欲又欲勝解。此為因果心穢為性為不信意得。不忍樂欲不信之體也(雲雲)一且不審義。如法。所詮于實德能不忍樂欲。不信之體也。于諸染法不忍樂欲。信之自體也。于實德能深忍樂欲。信因果也。若于無記起忍樂等。但是欲勝解非為。信不信之因果(可見疏)
讀師雲談並評定之趣如此。
一。懈怠心所事。光胤申雲。于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之樣。染事懈怠申無子細。但其事。懈怠懶怠為性。只于知斷修物分。立懈怠歟。將又一切懈怠心所。必染污惡事策勤故。必惡事。立懈怠歟。讀師雲。必懈怠總事策勤也。不爾不可立懈怠。憎染為業之解釋分明也。若不進善事分。無記心之所要有此義故(雲雲)
私雲。此事無左右難一定歟。懈惰。善事。必物。不進心品也。無記心心所。其。只于威儀工巧別境界心轉中容也。善事必。所詮此事被申樣不審也。于諸染事而策勤者。事歟覺。
一。于無記事而策勤者事。私雲。于善品不進故非精進。故于善品不退故非懈怠。只欲勝解也。
一。放逸事。無殊沙汰。文段如不放逸。隨讓後。
一。雲何失念。乃至。心散亂故事。私雲。柳下不正知雲于所觀境。今妄念雲于諸所緣不雲于曾習境。其子細事。尤可秘之有子細。第七相應之失念不轉曾受境故。總又失念。染污心物。表不追憶時。念生否。若生不審也。無追憶識故。爭念。若不生。此時境不可雲曾受境歟。若爾失念必不可轉曾受境歟。仍雲于諸所緣也。光胤申雲。妄追憶者。惡過去事憶事歟。世間僻覺雲事歟。將又不爾歟。讀師雲。妄追憶雲。以染污心追憶過去。皆以妄追憶存置也。惡僻覺非雲妄追憶僻三性心亙事歟。必妄念。光胤申雲。此事大事也。今承樣。設過去不謬能憶。染污心。妄追憶歟。一識意勿論也。妄字意得樣。妄不可出歟。此儀所依別境染污念。可有明記用歟。是論義也。此論義沙汰。論義也。染污心能憶過去。可明明記用故。讀師雲。爾也。于所依染慧。今通可有明記用歟。
私雲。能依失念不能明記申。僻覺事歟。又全分何不覺雲失念歟。世間失念仕候雲。全分不覺事申。推之可依別境中妄念遮表二義歟。遮用一義。能依失正念分也。所依染慧妄追憶之表用。僻覺妄追憶歟。又何不覺。念位。又能憶。其心染污心。尚妄憶歟。一義意也。總論之。于染污心可有三種。一全分妄。過去事不覺(此位念不起位歟。讀師所存也。將又心令轉過去故。念起可雲歟。可尋之。)
二僻覺(此妄追憶歟否事。可沙汰之。善心中僻覺。故非忘追憶雲歟。將又善心中僻覺。染污心間起歟。)
三。能憶昔事。(染污心故。尚妄追憶可雲。但明記為性可雲歟。明記三性通故。)
此事論義也。染污心有明記義歟古題。明記為性三性心通義。論說別境念說三性念歟。明記限正念義。論付正念且說之歟。善心如此可有三種。全分不覺。僻覺明記也。準染污心三種可知之。全分不覺念記歟不記歟。僻覺染污心間起歟否事。明記易知。先年東院僧正雲。光曉失念不能明記雲。付善事事歟。非總無記事歟。疏不能明記善等事故釋此意歟(雲雲)此仰恐不領解。先善等事故等。定可等不善無記之事故。其上染污心中意事能憶事。其可得耶。當座此不審申畢。無分別之仰。左樣染污心。能憶。不能明記可雲。染污雲不能明記歟。雲趣。此論義。染污。望其論義可決之。
私雲。失念之念正念歟。若失念之念令通三性。失念之位。念不起故。但第七唯痴為體之失念尚令失正念可申歟。又第七總念心所故。失念之念三性通可申歟。念心所。失念之念定可正念歟。
私雲。設唯念初師。又俱一分第三師念為體邊。失念無明之力也。痴令念失可意得也。
光胤申雲。善心中一向物何可申耶。讀師雲。其位念不起可意得歟。念心所非遍善之法故。
私雲。善眩中僻覺如上染污念間起歟。
光胤申雲。抑第七相應妄念痴令念失故名失念雲事難思(此俱一分爾也。第七妄念唯痴為體也。)第七總念心所。何雲失念耶。念令失念失念。總念。何令失念耶。返返不審也。所詮現在境緣不轉曾受境位不憶過去。今樣。可雲失念過失歟。讀師雲。誠爾也難思雲雲。私雲。失念遍染心所。一切染污心起。若爾不轉曾受境現在緣染污心失念。總今不審事也。不限第七。第六失念可有此疑歟。延公雲。妄念遮表事大事也。俱一分攝師意。痴為體妄念遮表事大事也。俱一分攝師意。痴為體妄念表用歟否。二義也。有雲義。假立心所。必體妄念。妄追憶謬之表用。念為體妄念施具之也。此義可然歟。讀師雲。此事返返難思也。隨中妄念遮表盛二義也。痴為體之妄念有表用雲事不意得。今樣必用施。第七相應失念何物施。第七相應失念何物施。念不相應故。
私雲。誠不審也。第七失念失念申。如上注不審事也。況表用可具哉。
延公雲。第七失念。念心所不相應故。法爾無表用也(雲雲)讀師雲。第六失念可為此分歟。光胤申雲。知足抄行相對治。痴分妄念不正知當。邪念邪知之相。同念慧分二法(雲雲)當此義歟。讀師雲。其可有料簡歟。隨奧樣不見。以之推。只念慧為體妄念等。其行相不違分雲歟。正具延公雲。此事非私略。故良英須假立心所其用互施義信賞玩之。隨彼草此事返返被記置。不爾可有難義之由被申(雲雲)
私雲。可有難義被申。推量之分。取四法上防修寂靜。不放逸行舍立。四法防修悉被立不放逸。寂靜又悉被立行舍故。不放逸。無寂靜用。行舍不可有防修用歟處。雖信慚等亦有此能之下。疏雖信慚等等見。六法見。六法。不放逸時。又除自取信慚愧輕安行舍不害。行舍時。又除自加不放逸也。加樣時。亦有此能體。既不放逸之時取行舍。行舍時取不逸明知不逸有寂靜之用。行舍有防修用雲事。不施合其用。本來不逸何有寂靜用耶。行舍難有防修。良英可有難義被申此事歟。
第八十三日(自雲何散亂于諸所緣至中大隨粗亦如實義)
疏雲。流者馳流即是散功能義。蕩者蕩逸即是亂功能義(雲雲)讀師雲。馳流散義雲事易知。蕩亂義雲事。蕩讀歟。若爾別別物合一意亂義歟。亂雲別別物。義歟(雲雲)私雲。亂藆茪@義歟。
一。不出散亂定為體師事其沙汰。
私雲。小乘論藏此師出歟義。別段論義見。若爾大乘教說事異之歟。
一。散亂痴為體雲師意。不審也。又貪 痴位。亂切能增雲事不審也。
一。雖一剎那解緣無易。乃至。如系猿猴有暫時住事。延公雲。抑一剎那間易解易緣事。論文分明容易解易緣義。相續位推之知。易解易緣之物定也見。此重此分先可置之。抑于相續位事大事也。假令二念相對見之時。散亂初念位境第二念易時。行解易。散亂易解。何掉舉易緣申。
私雲。第二念轉前境時。易緣易緣。易解之邊掉舉力申。凡掉亂易解易緣非自分。自分勿論。于諸所緣令心流蕩。令心于境不寂靜。心心所令易解易緣義也。
一。染污心時由掉亂力常應念念易解易緣事。光胤申雲。此文樣念念易解易緣事。易緣依易緣一境上易解。易解掉舉。易緣亂意得。更無子細。由掉亂力常應念念此意也。光胤申雲。多念之間住一境。而行解色色易事。此散亂。念定等力依制伏之。掉舉不制伏時也(雲雲)付之重重讀師延公付光胤申趣被舉疑問事。非指事疑也。比興比興。
一。或由念等所制伏等文事。私雲。此文本疏生起問。常應念念易解易緣事勿論也時。愛味定解緣不易此時掉舉散亂。解緣俱。一念間解緣不可例。其一念。法爾道理也。多念相續位事不審也。答此不審文也。念念等制伏掉亂。不令易解緣也。掉亂之力微力。念定之力增位也。若掉亂行相增念定劣位。猿猴繩。
一。抑第七相應掉亂。行解所緣不易。此依誰力不易解易緣耶事。其沙汰。延公雲。或由念等力所制伏六識掉亂事也。第七別事也。不可入今沙汰(雲雲)光胤申雲。第七不入今文。不盡理也。本來掉亂二類。不易解易緣掉亂可申歟。事。隨或由念等等言子細。等言等我見。第七掉亂依我見之力被制伏。不易解緣歟。讀師良公樣同心畢。
一。雖一剎那解緣無易歟。讀師雲。一念間掉舉易解申。易緣。遷流速疾至第二念也。仍第二念易解即初念易解。初念易解第二念也。又散亂一念易緣可申。初念之易緣第二念也。如掉舉易解。如此委細不被申此。趣也。肝要須容易解易緣趣。今一重物。則一念有此義被申也。
私雲。讀師之所存推。慚愧俱起之時。可崇重輕拒義意得。及輕拒總義之言以備王色。並掉舉散亂一剎那之易解易緣義意得合。潤色備東院樣所存嫌人也。此筋被申歟。
院主雲。而于相續有易義故之義言容有義見。正易解易緣。不見(雲雲)
一。雲何不正知。乃至。所毀犯故事。
私雲。不正知必所觀境轉故雲于所觀境歟。
讀師雲。謬解為性分明表用見。不正知遮用雲一義難義也。但謬解遮用意得樣歟。謬解不正之義也。令知不正意也。解者慧用雲事顯。表解不可意得歟。雖有此料簡。都難思歟。又慧有四個用中。謬解不配不正知。關詐用哉。尋伺推度。見推求。所依染慧邪簡擇故。私雲。不正知遮用一義。謬解表用所依染慧作用也。意得。簡擇。打任正簡擇也。此事可依義事也。委細略之。篇篇子細。準妄念可知之。
一。論謬解遮用意得義難義。論疏之文。疏雲。非迷于境而 鈍也。但是錯謬邪解名不正知等(雲雲)
一。與並及言顯隨煩惱非唯二十事。評定曰。三字。一個及言置。二十外隨惑事可顯。行舍及不害之及及顯十一義別心所雲。何煩用與並及之多字耶。
一。隨煩惱名亦攝煩惱事。讀師雲。此事顛倒。隨煩惱亦雖名煩惱。本惑不名隨煩惱。是根本故申也。而本惑名隨。隨惑不名煩惱雲事。不審也。煩惱名擾惱之義。何隨惑不得此名耶(雲雲)延公雲。心言互心心所。心心所之名限受想等。如御談申。此事顛倒(雲雲)
私雲。是前煩惱等流性故之義。本惑之處。隨煩惱之名本惑通歟。煩惱之名誠擾惱之義。既貪等煩惱名。本惑此名主付歟。
一。唯說二十隨煩惱者謂非煩惱唯染粗故事。讀師雲。三由。隨煩惱中不說貪等本惑。二十隨惑非煩惱故。煩惱本惑二十中不說也(謂非煩惱之故也)邪欲等隨惑。別境通三性故。非唯染之法唯染之由也。付之有伏難。妄念等別境。雖非唯染說之。何不說邪欲等耶。為言。此難疏會之二意。初唯痴為體之師意會之。是痴分故說之。不為念分故說之也(雲雲)後俱一分攝意會釋。以有痴分念攝在中之釋此意也(以上唯染之由也)次趣向前行等。行相細故。此中不說(雲雲)粗故之由也。
一。趣向前行事秘釋被讀上之。但更更不意得。故一途止畢。律部。可尋律家。
一。僧 事。延公雲。三寶禮。僧見光胤申雲。僧雲非一人。三人四人和合僧別雲僧 歟(雲雲)延公雲。一人僧 歟(雲雲)
私雲。此事名義集。僧 眾之義(雲雲)和合僧見。
一。此余染法。乃至。如理應知事。光胤申雲。邪欲等。上為二十隨惑之外。唯染等由立處。又今皆此處攝雲事。前後相違歟(雲雲)讀師雲。上唯染之由以二十之外者。正廢立門法數不入事也。今皆此所攝以等流之義論類攝歟。向門異也(雲雲)
私雲。隨其類別之類。類別申其其煩惱等流或分位之類別歟。
一。有義是假有義是實事。光胤申雲。歸正義定是實有之中可烈處。尚表二門假實二門見。有子細耶。一論之習。立破已後歸正義故。讀師無殊成敗。
私雲。疏今取實者為勝雲以見。上無立破歟。又假雲師聊其理歟。將又護法假敘故。必不決判歟。追而可尋之。
一。凡二十隨惑之假實。一一體業明下皆以釋之。何再說假實耶。雲伏難。疏上雖一一別明。未總顯二十中幾假實故。今總辨之釋此伏難之答也。
一。二十皆通俱生分別事。私雲。下三斷門唯修所斷之師。雖然正義通正義見修二斷故。付正義二十皆通俱生分別等判也疏見。疏雲。此依正義。下斷門中。有說唯修。今不依後。彼不正力故(雲雲)光胤申雲。假實門時。雖立破已後表二師(有義是假有義是實)俱生分別雖立破以前。付正義(二十皆通俱生分別)明之返返不審也。可有殊子細歟(雲雲)讀師無彼申旨。
一。互相違故事。私雲。恨嫉二心所。如何相違相返之行相申。又覆誑諂又相順行相也。如何。推量雲。行相如貪 雖不相違。粗猛故相違不並歟。
一。各為主故事。此主義望自類歟如何。一向望自類者。無明雲非主望無明。有義義見。一向主義限自類不見歟。古聞書雲。無明雖雲非主忽不可雲伴(雲雲)若爾主義望自類歟。
一。論說大八。乃至。違唯善故事。讀師雲。第四卷隨惑遍染四師中。以八遍染正義存事。本疏護法菩薩為第四師說釋。論文分。正義可治定事也。今文以可知之。會六遍五遍之文。論說大八遍染心判故。若八遍非正義。令第六卷偏出八遍染會五遍六遍事。如何意得耶。
一。六遍染之會釋第四卷。會釋也。五遍染違順善故。第四卷歟之由評定。讀師雲。凡六遍染師通途也(雲雲)
一。論說大八遍諸染心。瑜伽論之五十八卷文歟。此說十遍染文也。其十遍染師證。八遍染邪欲邪勝解別義遍會。八遍分實遍存為證。如此說也。麗八遍之文歟。凡八遍染師。前三師證文悉料簡。別義遍簡舍。八遍作成為證文也。
一。傅粼鍪輩瘓閆鴯適隆9庳飛暝啤4宋難 傅艟閽鑫徊瘓閆稹T雋悠鶚薄>閆鵂 W笱 獾謾1槿疽迥殉傘H源寺畚摹 傅舯卦雋又 邢囁刪閆稹2歡 閽觥2豢刪閆鷦埔忪!6 訟率琛< 傅糶邢嗑閽鍪輩瘓閔 7潛碩 で瘓閔 玻ㄔ圃疲┐搜 邢嗑閽鮒 弧F涫碧逍躍閆鷚猿芍 br />
一。此下疏三重問答。上二重以尋伺問答之。二重俱以別體有無遣疑見。後一重問答舉貪 疑之。以此性定故答之。恐繁不記之。必要見疏。
一。除三忿等唯喜憂舍事。私雲。忿等五識故無。五識與樂俱不通上界故無意樂。意地不許苦師故無苦受俱仍喜憂舍三也。
一。諂誑x三四俱除苦事。除苦可爾。意地無苦故樂受俱雲事難思。初靜慮實七地。悅身根邊以。假雲樂歟。何非假說樂論受俱。讀師雲。名樂名喜。名樂義門。雲爾也。此義門一向非可廢立。
一。疏以初靜慮有意樂故事。私雲。下界系門。誑諂欲色余通三界(雲雲)誑諂通欲色界見。隨其下疏。王臣等處誑諂(雲雲)通四禪見。若爾以高地第三禪樂受。可證誑諂樂受相應之義。何舉非真實樂初靜慮樂證之耶。此樣。誑諂雖通色界。限初靜慮歟。不爾尤可舉第三禪樂故。
一。此受俱相如煩惱說事。私雲。如煩惱說雲事。忿等與樂相應事。如 遇順境喜樂俱故如說。慳惱等與憂俱事。如貪會違緣有苦俱故。可說。為言。疏此趣見。評定之趣遂此樣也。
一。隨粗相說事。粗相有二。一隨多分行相二。隨小乘見。
一。覆慳喜舍事。私雲。慳可爾。覆喜俱事難思。隱世罪恐失利譽。不安穩行相也。何多分道理順喜耶。推之覆作盜賊等罪當時得利生喜故雲爾歟。良公雲。罪時生喜歟(雲雲)
一。余之增樂事。諂誑x三上界。樂俱故。中大八粗相實義同事也。
第八十四日(自如是二十與別境俱至卷終)
光胤申雲。念亦緣現曾習類境者。現曾習點本。又現曾習雲點。二樣。如何。讀師雲。現曾習類境歟。
私雲。念與忿俱轉現在事。疏釋如見舊怨起忿念(雲雲)又忿與念俱轉過分事。忿緣分位現在隨事究竟名緣現在。即忿亦緣剎那過去(雲雲)
一。染定起時心亦^8□擾事。中古明匠。散亂易緣定專注俱行樣有習被記子細。可謂秘曲歟。今度不及沙汰。中中不申出止畢。
一。此相粗動彼審細故事。光胤申雲。邪見 俱見。即傍滅之位也。若爾忿等何不俱起耶。讀師雲。 憎恚之分也。不違審細見。忿不爾。又傍滅位現前境。對何執杖耶。
私雲。疏又憎嫉滅道以下。別釋歟否。古此釋忿等見相應一釋。料簡樣。此約多分。論依多分不相應雲意也(雲雲)(追而可決之。)
一。慳痴慢俱非貪 並是貪分故事。讀師雲。上忿等五法。容慢痴俱之文。少義道不可替。忿 俱起可意得(雲雲)
光胤申雲。忿 聊可相替歟。凡忿等五法。 轉增分位。忿恨等立下。不俱起常通歟。慳貪上立。所依之貪並起意得。行相粗違之難義。所依行相差別。不可雲。秘^2□為性染著為性。作用差別。忿 境行粗違異。故慳所依貪雖不相應。可有俱起義歟(雲雲)讀師雲。不爾只忿 同事也。忿 不俱起申。慳貪同事也。凡文相上忿等五法等文。更不替義道可爾(雲雲)光胤申雲。獨頭貪緣無漏潤色。慳x無漏緣出意。慳x貪俱起許置。能依既緣上。所依之貪何不依耶證也。獨頭貪不緣之義。能依慳x。今一重浮出行相。無漏緣也。所依行相。不爾。為言。二義俱慳x貪俱起法許置。或為證或會之見。一向可同忿 樣不審也。凡論。忿等五法雲非貪恚並慳雲非貪 並皆以相應事也。非俱起。其勿論也。其上忿 俱起。常申歟。慳貪。忿 。俱起存也。讀師雲。曾以不爾。只忿 同事也。獨頭之貪無漏緣以慳x無漏緣證事。能依慳等緣上。所依貪何不緣耶。大方能所依之一體由以證之也。然雲故。同時俱起雲道理以非證之。慳位四分俱慳。此位曾貪談。體貪無子細。雖然分位一向慳也。為言。
私雲。此事難思。奘實堅義之時樣東院口傳申時。不被仰(貪無漏緣私抄)又非主獨行無明。常小乘一相之隨心也申。慳x唯貪為體。所依貪必俱起道理以。獨行之稱疑事。慳x起位。一向慳x。曾以被雲貪分。獨行之稱更以不可及劬勞歟。此事不見取攝。卒爾存寄分也。不可為定量。追而可定治之。
一。覆誑與諂。乃至。貪痴分故事。私雲。唯痴為體之覆等歟事。其沙汰。疏二釋。可見之。設唯痴為體覆等許釋。 戚行覆等欣行故。不一嗔煩惱相應見。貪痴分故道理以。與嗔不相應由立。
一。三性門事。小七中二唯不善攝者。小七忿•恨•惱•嫉•害•覆•慳也。小三大八之小三諂•誑•x也。
一。界系門事。小七中二之小七。如三性門七法。
一。誑x欲色事。欲界誑諂通有覆無記歟。雲古論義誑諂欲色雲事。色界悉歟。限初禪歟。此事上注。評定雲。趣四禪通被決畢。讀師之談此通。疏有王臣等處二方有故。左樣見。四禪共有王臣故。
一。良相房雲。第二禪以上有王臣差別歟。讀師雲。一天之中可有王臣歟。如初禪別天眷屬事歟。光胤申雲。十王花報雲。四禪梵王。秘定有王臣歟。
一。余通三界之余x八大隨惑也。
一。生在下地。乃至。起x誑諂事。十一誑諂並大八也。
一。生在上地。乃至容起彼故事。光胤申雲。疏大八潤生出之。傍滅位無慚等二(雲雲)傍滅位無大八樣聞。讀師雲。且舉無漸等也。大八勿論故不舉之歟。或以潤生位可彰顯歟。無漸等二勝顯彼位相故舉之也。
一。小十生在無由起下事。私雲。傍滅潤生之二時外。不起下惑雲事。此分分明也。
一。中二大八下亦緣上事(界系門中第三義門也)
一。有義小十事。小隨惑上界緣二師。初師不緣上。第二師緣之也。
一。第二師意。緣上惑嫉慳x也。有說加害不嫌此義。若爾四法緣上界歟。嫉嫉勝上地法故。慳慳所證知上地法也。x所證知上地法恃也。忿等七法不緣上界見。
私雲。疏諂誑上界緣二義出。不緣為正。
一。大八諂誑上亦緣下事。下界緣事也。
一。梵王釋子起諂誑故事。秘其因緣出。讀師被讀上之。一x不緣下。下界劣故。不可恃故。
一。第十一門事。三學門也。第十門事。古來不審也。今度一姿無其沙汰。上下相緣歟相起歟。第十門沙汰。
一。三斷門事。此下三子門。彼十唯通見修所斷斷唯簡非所緣也。
一。十二大八之後十惑不及異義。隨本惑勢力生故。本惑見修。隨通見修也。
一。見修所斷者隨迷諦相。乃至。皆如煩惱說事。
第二迷諦總別門如本惑。可通總別。為言。第三迷諦親疏門又可如本惑親疏歟。
一。前十有義事。小隨惑二師。初師唯修所斷也。緣疏事境生故。
一。第二師事通見修所斷也。此二故出。依二煩惱勢力起故通分別俱生由也。本惑分別俱生故。隨其勢生雲由也。
一。緣他見等生忿等故事。此由一向見所斷之由歟。重緣疏迷之理之由以通見所斷。為言。抑見惑迷事。意得。見惑迷事惑。依二煩惱勢力起故。見所斷之義可成歟。此由評定一結畢。此師正義也。
一。疏雲。五十八說迷諦中。于滅諦起害惱。二親迷理通見斷。出佛身血之時。害緣無漏。憎嫉出離時。嫉緣理。故亦見斷也等(雲雲)取意記之。
一。抑疏雲更有八十六已去。忿等發惡趣業文。忘不知處(雲雲)大師說處等御忘卻之事歟。又瑜伽論御暗誦歟。
一。見所斷者隨所依緣總別惑力皆通四部事。
私雲。此第二迷諦總別門也。(此下少諦多諦論義。隨所依緣所依緣三釋。)
一。此中有義忿等但緣等文事。此少隨惑第三迷諦親疏門也。此二師。初師忿等限疏迷理也。第二師通親迷理也。
一。于滅道等生嫉等故事。此下疏無漏緣二釋。初釋除覆誑諂余嫉等之七法。無漏緣(雲雲)諂誑不緣無漏滅道。不能諂誑故(雲雲)覆不緣無漏由。不出易知事歟。第二釋。嫉慳惱害x五法親迷諦(雲雲)即無漏緣也。
此二師本疏無正否之詞。大旨後師正歟。
一。然忿等十。乃至。準上應知事。私雲。于中二大八不判有事無事門不審也。但疏準知後十通二所緣(雲雲)論不釋不審也。
一。緣有漏等準上應知者。漏無漏門名境事境門並。異熟等門九品潤生發業等也。疏或釋。可知之。上脫略之。仍重記之。
一。x唯痴俱與慢解別是貪分故事。讀師雲。與慢解別更不意得。x慢行解相似之法也。何雲解別耶。又疏見其由。彌有疑x高舉生。慢下逸起故(雲雲)先高舉慢行相也。何雲x耶。是一。就中x高舉之相。彌慢可相應由也。評定曰。所詮見疏。x自緣。慢緣他。此樣。陵他之慢x相應。恃己之慢可相應耶。旁不審也。光胤申雲。所詮恃己之慢申。必形待他相歟。正緣他陵他也。恃己不緣他。但聊形待他分。仍疏慢亦緣他緣他緣他可讀也。緣他不可訓歟。意緣籍之義也。恃己緣也。緣敵義。加樣見時。x必偏自轉不緣他故。不相應也。與慢解別者。此事歟。疏x高舉者醉傲之義也。
一。是貪分故之道慢是 分故雲事。延公雲道也。本疏不釋事也(雲雲)
天文二癸巳五月二十八日對長基得業一交畢。
論第六卷聞書第三
論第七卷聞書第一
第八十五日(自卷始至故置此言深為有用)
一。于善染等皆不定故事。讀師雲。常論義也。疏初釋等言等界識不定。第二釋等言種類非一故雲等(雲雲)抑今等等取無記。何第二釋不申耶。凡染淨染不染雲時。有覆無覆無記攝常事也。善言攝無記雲事珍。第二釋。等無記尤可申事。左樣不申條不審也。
一。讀師雲。初釋皆言為證。不意得。亙三性皆意得。無殊難義歟。光胤申雲。亙三性皆勿論也。雲于善染等上只不定故可滿足。而言皆。打任順初釋。
一。第二釋簡信貪等。何不雲非如信貪等耶事。延公雲。不定姿相替故其詞亦異也。
一。初釋界識不定重出所遮釋事。性不定易知故歟。
一。讀師雲。第二釋。皆言亙不定四皆也意得(雲雲)
私雲。此義歟。
一。第五卷于善染等等等界識雲事。不及異義。讀師雲。第五卷等無異釋以見。今疏初釋通余歟。延公雲。隨以第五卷修初釋潤色常事也(雲雲)光胤申雲。第五卷非如觸等非如類等之重。仍等言等界識二門。今文異彼三重。仍及異釋歟。第五卷第二釋何為耶。
一。悔謂惡作事。讀師雲。百法等惡作雲故。雲悔謂惡作歟。惡作悔體故非雲爾(雲雲)
一。惡所作則悔。何悔惡作異耶評定。讀師雲。惡作厭所作也。未及追悔之燻厭故追悔也。院主雲。厭悔。厭外悔之重。不覺(雲雲)讀師雲。假令他人作事。惡事厭之事。豈有追悔耶。于他作追悔不心得也。以之可有御推量。厭悔二重也。
厭悔二重。惡作克性何物耶事。
私雲。疏見大小異義。肝要。大乘厭欲二法惡作也。善厭無貪一分。義別心所也。當厭 也。無記厭離欲也。此外愧善無慚惡惠無記釋。
一。我前不作亦惡作業事。讀師雲。應作事不作過追悔悔心所也。惡作攝也。
一。于此先惡所作業之義歟否事。
私雲。可有此義歟。論之是我惡作。疏我惡邊所作(雲雲)釋作之義歟退。推之。如此可作事不作。我也思。我不作之作惡也。措作一體異名事不意得。雖開疏不生決智。追可決之。
一。障止為業之止定散也(雲雲)又蓋申止通定慧舉遍定惠。今止定一法也。
一。眠謂睡眠事。疏以單名則諸教 也(雲雲)光胤申雲。掉舉干虻確襯站俚名于不定四舉片名。仍長行雲睡謂睡眠歟。
一。一門轉故事。抑听眾連。一門轉故。被加難哉。一門轉故歟。又一門轉故歟。所詮一門轉故雲仁手爾葉置時。正義正義前難義。其故一門雲。睡心所一門所依轉聞。西明意根一門濫也。所詮正義。意識轉故意。一門轉故可訓歟。此事必定爾也。良明房雲。同學抄意。意識既為睡眠心所所依名門無過(雲雲)此樣。眠心所意識為所依門轉樣聞。一門轉故可訓意。讀師雲。其意識名門事釋也。一門轉故門。一門轉故。只一門轉故。
一。令顯睡眠非無體用事。讀師雲。令不自在之令字顯睡心所體用非無雲事不審也。令。體非無道理如何。延公雲。其事也。別體心所。不置令字歟。爾下尋謂尋求令心匆遽之令字。光胤申雲。先非無體用之樣意得置後令字可被沙汰歟。此非無體用。假立心所對。別體以所表事。簡無心睡眠雲爾也。可見疏。無心睡眠全無其體上。爭身令不自在耶。仍令字大切也。
五蓋八纏事。此下疏。可見之。又蓋中舍定心非高非下平等相雲也。八纏門之舍二利平等之舍也。嫉慳之所障也。嫉慳分別自他故。
一。如余蓋纏心相應故事。以五蓋八纏立量睡眠非無體用成也。
一。有義此二唯痴為體事。評定曰。此師于善染等皆不定故。如何意得耶。于善染等諸師共許之談故。又總不許善無記之悔眠歟不審也。光胤申雲。疏然言通三性者隨彼聚他等文釋善無記悔歟。延公雲。古沙汰也。通三性遍行等上立無記悔眠歟。光胤申雲。此疏文。二義料簡。一義爾也。一義染污心中通三性遍行等。此物善無記通法。染污心遍行等俱悔眠雲善無記悔眠也。此二義中。第二師。義釋下疏善中乃是心心所總數為體雲。第三師。下疏其無記者無別依法而依總立雲以見之。善無記悔眠○心心所總數上立之雲義□理歟。評定不審雲。第一師許善無記悔眠歟。爾何雲唯痴為體。光胤申雲。此事有子細。今一法為體悔眠付。何物一法為體耶雲。異境。仍初師。一法為體悔眠無明為體故雲爾也。總數上立。物立可論事。仍不及沙汰。但致會釋時申出歟。此分一座治定畢。
一。非思惠想纏彼性故事。私雲。道論出兩訓。非思慧想纏彼性故(疏初釋意也。)非思惠想纏彼性故(第二釋意也)初釋下二個量。第二釋二量。光胤申雲。初釋意。纏彼性故訓。二個量宗法纏彼取故。
此事色色評定。又疏一段被讀上之。但不過現文之分齊間不記之。二釋中疏第二釋取歟。
一。與余心所行相別故事。古樣此文不審。以行相各別為別體之由。假立心所無行相各別之義歟。此事今度不及沙汰止畢。
一。尋謂尋求令心匆遽于意言境粗轉為性事。讀師雲。匆遽者義也(雲雲)私雲。義理推度之時歟。非任運故也。
一。于意無境事。意言境疏三釋。一從喻。意識取境與言說相似(雲雲)顯境名言等事歟二從境。言說意識所取。故雲意言(雲雲)三從果。由意能起言故(雲雲)(可見疏)讀師雲。此三釋土代言說之境三釋共許。其上意言三釋出來歟(雲雲)評定曰。言三釋也。非意之三釋(雲雲)光胤專此所存申畢。讀師如何樣。被申歟。光胤申雲。尋伺必淺深推度義理等也。粗細發言必一切位亙必尋伺起。可尋發言事歟。少少少義理推度之分不發言事。面面評定讀師雲。尋伺證遍行也。尋伺起必可發言歟(雲雲)光胤申雲。發言必尋力。尋伺起必發言事何定置院主雲。古尋伺必一切發言。見光胤申雲。大方尋伺于證是遍行攝小乘性相也。非大乘之實義歟。讀師雲。尋伺起事發言時起故。不發言位義理思惟心所之分。讀師雲。抑尋伺字義淺深樣歟。尋淺位歟。尋究伺。今一座取思歟。譬人心品何心品人哉尋淺思也。此人樣心品人推究深察心也。
一。安不安住事。疏二釋也。讀師雲。初釋不意得。先共以不安(雲雲)此所存又不意得。光胤申雲。義理等安立一韻得時。身心緩緩。不決之時不安也。眼于事也。
一。二各二之事。一應說如前諸染心所。乃至。纏及隨眠事。讀師雲。第二師義勢不意得。煩惱隨煩惱性類至此說雲事。不喻樣事也。評定之趣。返返不意得之由一同。光胤申雲。聊申有子細歟。本隨二惑性類不一相。尤本性類門說事也。善位心所也。不善有覆異故仍以此意趣申出歟。讀師雲。一往無其意(雲雲)
一。第三師事。本疏雲安慧師。讀師雲。此事亦不審也。別當安慧樣不意得。其上此師定三師中正義歟。尤可護法正義。光胤申雲。若安慧順義歟。但正義此中。攝不可有苦見。凡一論之習。一師含多義時。先其中殊其師順處取。其師首舉。此師若別有順安惠處歟。
一。應言二者顯二種二事。私雲。二種者。悔眠雲二種。尋伺雲二種也。二種二。悔眠二種。是一。尋伺二種。是一。合二種之二。此二各二之初二也。
一。此二二種種類各別事。私雲。種類各別十種類。疏出之(凡顯二種二事色色雖及評定遂如上令落居畢。)
一。此各有二謂染不染事。私雲。二各二之後二也。
一。非如善染各唯一故事。私雲。善十一並煩惱隨煩惱各唯之善。一種或染一種。不通亙染不染由顯也。此染不染染攝不善有覆。不染攝善無覆無記也。
一。或唯簡染事。此瑜伽不定隨惑立故。限唯染歟雲濫。仍簡唯染之急等返三性義顯也。
一。為顯不定義事。此義為顯不定義。置二各二之言也。合三故以。釋置二各二之言之由也。一為簡善十一煩惱隨煩惱。二為遮不定隨惑之濫。三為顯不定義也。
一。睡眠必夢中起歟。位起歟事。讀師雲。位常心眠也。居雲此位也。也。不及夢中(雲雲)光胤申雲。居位見聞事交雜。可謂睡眠間起歟。所詮眠起事難知不審也。此境不見所據。如何可定得耶。所詮五識現起見聞位非眠歟。
私雲。七分別之相。第七卷不定段(當段也)義燈委細也。尋伺之相不定段樞要委細也。
第八十六日(自此中尋伺定是假有至不能尋察名等義故)
光胤申雲。悔眠假實門出假實二師無用也。上出四師委明畢故。延公雲。隨煩惱假實門如雲有義是假有義是實。隨惑。一一體業明時。體性假實雖明也。諸門分別門一段假實門明之。此亦可等(雲雲)
光胤申雲。此假實今一重不審也。重立二師文理故返返無用也。初師上前三師。第二師上第四師。疏見。
一。隨他相說事。良明房雲。無明上悔眠相說。雲隨他相說歟。痴上假說故。世俗有也(雲雲)光胤申雲。悔眠上隨痴痴之分說。雲隨他相說歟。若無明之上說悔眠之相。悔眠置。其外又造悔眠說歟。返返不審也。讀師同心光胤之說畢。良公雲。又承狀畢。
一。種子世俗有說事。本疏非是調然離識有體如心心所名為世俗之釋申出。讀師雲。此釋意種子望所生現行。一法之隱顯。識之外別物其體。雖雲收現別體。心心所。調然當。雲世俗有歟(雲雲)延公雲。所持種子望第八體用不離。非如心心所見。雲世俗有歟(雲雲)評定之趣讀師被申望所生不離治定畢。
一。體類是同事。讀師雲。體同思慧雲體同。俱推度雲類同(雲雲)
一。粗細異故事。讀師雲。淺深雲粗細歟(雲雲)
一。于依尋伺○故無雜亂事。讀師雲。有尋有伺等三地事不思邊隨疑出來歟(雲雲)本疏生起問。被讀上之問意。尋伺不許俱生。有尋有伺等三地不可成。為言。其不成意。顯輪集釋此文有二難。
一。雜亂過。二增減過也。雜亂者。欲界可有後二地故。增減者。增有尋無伺一地減有尋有伺一地(雲雲)以之可意得。光胤申雲。此問瑜伽釋論三師。初師問之歟。將亦不爾歟。讀師雲。初師問歟。院主雲。古外人問見(雲雲)讀師雲。外人則初師歟(雲雲)評定曰。初師相應以立三地故。尋伺俱生生後有尋有伺歟(雲雲)光胤申雲。初師尋伺俱生名有尋有伺事如何(雲雲)
一。依界地上下立三地正義意返返不審也雲事。其沙汰。讀師雲。欲界初靜慮若定生有尋有伺地名。乃至名無尋無伺地(雲雲)此若定若生。若定。若定假者歟。所得定歟。同學抄所得定(雲雲)知足抄取假者也。知足抄意。且靜慮中間之若定若生者。若生生中間禪人也。若定者生中間禪得無尋無伺定人也。付所居地雲無尋唯伺也。評定曰。欲界初靜慮若定準之得無尋唯伺定人取歟。讀師雲。其事何不見。折任同事歟。
一。尋染者尋伺雲染歟。相應之惑歟事。其沙汰讀師雲。相應之惑見。良公雲。依尋伺過失立三地見。若爾善無記尋伺可取尋伺之染歟。相應之惑。善無記尋伺非染歟。讀師雲。善無記尋伺有染之體不取歟。
一。伏尋染生無尋唯伺中間禪樣事。同學抄不定殘段。堯意論義。大切也。可見之。肝要。自此界梵眾天生他方界大梵天歟(雲雲)
一。第三師依界地上下立三地子細事。要釋大切也。要雲(下末不定段)今應問。此第三師解界地。何由得成差別。由有地法粗細異故。彼粗細異如何得成。必依有染系法別故。無漏雜染依此地法亦殊以。已斷是有染種類。故彼地攝言有染者。有現行染故身在下。雖成三界種子。有染不名三地。言雜染者。攝生上義則非前地。不言已離。此染則非此起故。昨識文正(雲雲)
一。不依彼執現起有無事。延公雲。伏斷種子生彼二地。伏尋伺染事伏種子。斷又勿論也。若爾不依彼執雲事不審地。尤可依種子伏不伏故。讀師雲。尋伺種子二禪以上。依種子。不可有三地不同。為言。非伏不伏門(雲雲)
一。俱與前二。乃至。互相應義事。光胤申雲。互字無用也。有子細歟。讀師雲。大方無用覺。事也。私雲。此事有子細之樣。古聞書。此文意。尋伺與悔眠也。悔眠自並尋伺相應也。但無四法俱起。尋伺不俱故。
一。非五法故事。讀師雲。睡眠依強思之加行樣。返返不審也。不定殘論義也。
一。七分別事。瑜伽論。七分別俱尋伺為體(雲雲)雜集論第二末。任運分別五識。異瑜伽論歟。
一。舍受遍故。乃至。與苦樂俱事。疏生起問。以不說證之。五識無舍受不說舍俱故。為答此難今文起也。
一。雖初靜眠乃至。總說喜名事。疏生起問。若以不說證之。尋伺不說與樂俱故。初異四無尋伺為答此疑今文起也。
一。雖純苦處。乃至。總說為憂事。疏生起問。以不說證之。純苦處尋伺與苦不相應。為答此難今文起也。讀師雲。以上。三段之文。受伏難生起。肝要。初靜慮樂純苦處意地苦憂喜相應雲文攝說之故。不可雲不說。為言。五識苦樂不說之由。既不談之故不相應歟。
一。意地苦有分別雲事。返返不審之由。光胤申出畢。所詮初靜慮喜。一喜被樂故。別不說可爾。意地苦憂別體也。此攝憂雲事難思。
一。又說尋伺以名身等義為所緣事。讀師雲。昨日相論尋伺必發言歟。通不發言位起歟事。此文聞。必不發言歟。今文只緣名身等為境雲。不雲發名等故。明知只緣名所詮共相不發言事歟。讀師改執畢。延公雲。此事古人所緣篇篇也。不一決見。
一。顯多由彼起事。顯由彼起論義也。才學面面評定。論義卷不記之。又無殊沙汰。
一。雜集所言。乃至。證不成事。現文分也。
私雲。瑜伽說此乃至相應尋伺事。瑜伽任運分別。五俱意識相應說也。異對法故無相違。此下疏。自性分別五識有雲攝論文出問答。答攝論隨轉門(雲雲)可見之。
一。受俱門事。唯戚行轉通無記故通無記故。舍受相應由也。憂受限善惡故。
私雲。疏于無記法追悔時。舍俱也(雲雲)善惡追悔之時通舍耶。問答。答意不通舍。但末位不遮見。
一。薩婆多。悔必唯憂俱也。故離類舍也(雲雲)
一。聖者起悔耶否。疏二意也。此與舍俱聖者猶有釋。許聖者悔。此解不然。以來不許聖者悔。聖者起悔。惡作厭也。非悔。悔離欲舍故(雲雲)聖者無記追悔威儀工巧之慧也(雲雲)
一。有義此四亦苦受俱事。初師不許意地苦故。悔二受。眠三受。尋伺四受(雲雲)第二師許意地苦故。各加之一宛增故。悔三受。眠五受也(可見疏)
一。悔眠但與十善容俱此唯在欲無輕安故事。
私雲。欲界輕安第六卷二師也。設有雲師。悔眠輕安不可相應行相故。疏趣如此。
一。悔但容與無明相應事。讀師雲。疏二釋。如論文但無明相應余不俱邪見嗔貪等之位追悔。間起也。非俱起(雲雲)初釋。論依粗相門但無明(雲雲)實邪見嗔貪我見俱也(雲雲)下悔眠上不相應緣門。第二師下疏許俱義穩(雲雲)初釋好歟。
私雲。此無明今樣不共無明也。同時悔親迷理歟否也。秘三釋。一非親迷邪見所引生重緣粗迷也。不共無明悉非親迷也。二親迷也。雖邪見所引不緣見故。三悔俱無明非主獨行歟。仍悔非親迷(雲雲)有義于此相傳三釋非親迷釋取歟。詳曰下難之成親迷之義。
一。非忿等十各為主故事。讀師雲。此文樣如忿等惡作有各為主義歟。延公雲爾也。隨付此文古惡作相應無明非主獨行無明歟之尋。守千釋。可見之。光胤申雲。此正各為主義。行相粗猛邊同忿等各為主歟。一旦存寄分也(不可為定量。)
一。眠等位中皆起彼故事。夢中一切煩惱起也。
一。于無記業亦追悔故事。私雲。無記業追悔。一切無記性雲。無記業追悔時。無記性之義雲也。答釋此濫可見。
一。于悔眠善體二師。如文可知。
一。聞思位中有悔眠故事。
私雲。聞思等位改悔諸惡思擇法義事也。秘一個問答。可見之。抑三性門。不善性略不說事。疏釋雲。次應辨善心見修等。後自有門故先不說(雲雲)意雲。不三斷門。讓不說歟事難思。于余位心所三性門三斷門。各別悉明之。至不定何略耶。
一。惡作非染解粗猛故事。于所知障性類證文常出之。可見燈。意雲。于煩惱邊非染也。于法執邊染也。論說煩惱邊見。
一。四無記中。乃至。非定果故事。私雲。疏異熟二釋(可見之。)
第八十七日(自惡作睡眠唯欲界有至是謂大乘真俗妙理)
一。余界地法皆妙靜故事。讀師雲。余者。余界余地也。余界者。上二界(對悔眠)余地者。二禪已上地也(對尋伺)次妙靜者。妙勝義。上二界此義具無悔眠故。靜寂之義。二禪以上此義。無尋伺故一(雲雲)(可見疏)以上初釋第二釋。妙靜通上二界二禪以上(雲雲)
一。悔眠生上必不現起事。評定曰。離欲舍之法故。上不起之。論一地系法故(謗滅位色界中有起嗔 。雖一地當起之歟。)
私雲。疏二釋有。色界中有起悔耶否事也。初釋邪見悔修定本有位也。非色界中有(雲雲)第二釋色界中有起悔故。生上起下也。付多分生有言無也(雲雲)
雖一地系中有子細歟。如 。
一。夢能普緣所更事故事。讀師雲。夢中緣所更事者何事哉。假令得定人。退定夢中昔定事緣歟(雲雲)評定雲。設雖不退定出定位下悔眠起緣定等之法歟。
延公雲。得定人起上地心後爭起下地悔眠耶。
私雲。此事可為如何哉。悔離欲舍。下界煩惱悉伏畢。上地根本定現起之後。難類歟如何。睡眠事先離欲舍歟否。悔非無學離欲舍故。睡眠尋伺皆通三性之樣。眠非離欲舍見。所詮悔離欲舍上下雖有。所覺睡事不見。
一。悔非無學離欲舍故事。延公雲。悔離欲舍。可然睡眠無學聖者。欲界依身人。起眠歟。仍雲。悔非無學不雲眠。此意也。
一。求解脫者。乃至。皆無學故事。光胤申雲。三學門。于余位心所悉有之。皆付法數論相攝。今三學門。以外廣。有為善法悉名學無學見。此事有子細歟事。尤可有沙汰之。讀師被申無旨。
一。悔眠唯通。乃至。勢力起故事。光胤申雲。此三斷門上三性門不善性邊。讓此門也。邪見勢力被引生見所斷邊。不善性歟。修所斷之邊。可有不善性歟。修斷可通三性。
一。非無漏道。乃至。深求解脫故事。私雲。此文為答憂苦二根之非所斷例難起。疏生起問可見之。親所引生故。悔眠非如苦根無漏道。親被引生故。不立非斷。為言。深求解脫故。非如憂根二十二根。被立深求解脫故。亦不立非斷。為言。憂苦共知立非所斷法也。親深兩字有子細。悔眠疏引生淺求解脫故也。
一。若已斷故名非所斷則無學眠非所斷攝事。讀師雲。已斷名非所斷雲事。返返珍敷事歟。一切已斷之法皆可名非斷歟。無漏等之法其性非已斷。今樣顛倒之義道歟。延公雲。此事可有子細。單貪嗔等之惑已斷言。名非斷之事。若單已斷已舍之法。尤悔可出。既眠出。此雖稱斷。其體殘法付雲若已斷故名非所斷也。意離縛斷。非所斷談歟(雲雲)
私雲。此事左樣見。非所斷之名言可尋之。秘一個問答。問。不還斷眠。何故唯言無學斷已。名非所斷。答。不還能緣縛未盡故。不同無學(雲雲)此問題雲若已斷故名非所斷。離縛斷門聞。
一。尋伺雖非。乃至。非所斷攝事。評定曰。此亙下二師文也。此總解也。尋伺雖非真無漏道尋伺與根本智不相應之文也。此更不及異義談也。
一。而能引彼從彼引生事。尋伺通無漏不通二師共今文攝也。通無漏師。其體無漏無漏道引。無漏被引生也。不通無漏師。其體有漏。如憂引無漏如苦無漏被引也。為言。
一。有義尋伺○是分別故事。私雲。尋伺非所斷共許也。于此有二師。今此非所斷其體有漏故。五法中分別攝。
一。有義此二。乃至。言說因故事。私雲。其體無漏故。五法中正智攝。
一。正思惟支事。評定曰。後得智歟。延公雲。尋伺通非安立後得智歟否事。中古以外及沙汰事也。語言安立安立後得智能也。非安立理釋故不可通尋伺雲樣。可通非安立雲樣也。光胤申雲。思惟之分齊依可有料簡歟。
一。說正思惟是無漏故彼能令心尋求等故。取合證也。雲治定畢。言說因故論義也。
一。未究竟位等文事。必假尋伺之下。一向無其沙汰止畢。
一。雖說尋伺。乃至。亦有分別故事。讀師雲。瑜伽說。五法中第三不可定。正智之中。亦有分別故雲意也。私雲。亦有分別故之分別。五法之外歟。評定趣。五法之外治定畢。疏之釋爾也。
一。王所一異門事。此九門之外也。長行別料簡六位心所心王下一異也。
一。別體邊楞伽•中•百等師難之。無別體邊。
一。心遠獨行中。私雲。樞要釋之。無身無形質義也。窟所依根也。遠獨心之行相也。遠二義。獨二義。可見顯輪集。
一。許心似二現等煩事。隱劣顯勝之沙汰被略畢。
一。五種姓不成等一頌事。讀師雲。五種姓五蘊也。心所別體。受想等之差別不成故。五蘊不成。為言。分位差過失者。六識體一六識。分位差別意得其理。所依所緣各別故。心所無別體依緣同故。分位差別不可成。為言。因緣無別故者。現在一念種種行相不同。差別因緣。如此多行相不同耶。為言。評定曰。一體義分法以可有返質哉。讀師雲。假立心所少分之事也。萬差之行相並一個之因緣出來。不審事也。
一。與聖教相違事。疏出五經。
私雲。以心勝故說唯識等。疏此則通以前第一難中經違訖(雲雲)心所依心。乃至。非彼則心。上次通莊嚴論說似貪等者(雲雲)下此則別通第一難經說(雲雲)又識心言。乃至。恆相應故。上次總通第一難中經文(雲雲)下無文唯識等言。乃至。皆無有失。總結前義無相違失。或彼後通但通前。前經非解後論(雲雲)篇篇不符合事。隱劣顯勝之沙汰也。略之畢。
一。此依世俗。乃至。非離非則事。世俗第二(雲雲)勝義。疏第二第三。第三出不出第一。一存一法相形歟。讀師雲。第一真門如幻事故。第二真門因果性故。第三真門並無我故。第四真門心言絕故(雲雲)此可有得勝義也談(雲雲)私雲。此文八識異不異門下釋歟。今疏。先後三勝義出。但下八識不異門真俗相攝門遂。不可相違。上下相異。影略互顯見。當段第二世俗後三勝義也。八識一異門。第二世俗第四勝義也。其相對雖異。遂不違歟。光胤申雲。第三勝義二無我門非則之邊不審也。于二無我不可有各別之談故。古不審也。讀師無被申旨。光胤申雲。當段非則。八依他別邊以談也。非離二無我(雲雲)付之八依他別第二世俗之談也。第三勝義。只有為二無我也。何雲八依他別耶。讀師雲。依詮門。依他有為之姿寄依詮談之。八識依他(雲雲)
第八十八日(自己說六識心所相應至能感彼天異熟果故)
一。雲何應知現起分位事。讀師雲。問起滅門不問所依門識俱轉門。疏釋。其故現起相顯。依俱隱故(雲雲)此由顛倒。隱問。光胤申雲。現起分位之詞三門兼。讀師雲。俱轉門分。所依門兼。
私雲。問起滅門不問余門意。現起分位明。所依識俱轉自然聞故。以此意趣中中不問余門歟。付此俱轉門自然可聞。現起之樣說時。不起不俱。一二三四五現起皆以俱。故俱轉門爾也。所依門更現起相說。自聞。
一。或俱或不俱事。評定曰。望本識俱不俱歟。自類中俱不俱歟。延公雲。自類中俱不俱申。難陀師不許五識俱轉故難也。仍望八識俱不俱歟。光胤申雲。難陀論師意許同性五識俱起耶雲論義。可許俱起這定方難。此頌舉。其答望本識會。隨疏釋此頌時。深蜜經之文引。阿羅耶識舉。所詮自類俱不俱望第八俱不俱。此二邊說可申歟。當座此分治定畢。
一。于五位無心無心之詞置(無心二定無心亙眠悶也)無在不置此詞事。余四位亂有心事。仍置無心詞簡有心定眠悶也。無想天無所濫故。不及置此詞歟之由。疏見付之初生逐退沒有門之後二師意。既有所濫如何可心得耶。
一。于第三能變不說斷舍門事。光胤申雲。尤可說也。讀師雲。初二能變舍賴耶名或三位舍染第七故談之。第三能變如此斷舍之分位無之故不說歟。仍只說現起分位也。初二能變無間斷故又不說現起分位歟。光胤申雲。並良公雲。染污六識離縛或斷相應斷之體也。何雲無斷舍義耶。又八地以上純無漏相續。于第六識斷舍之分位出來歟。讀師雲。被讀上疏之一段(依止者謂前六轉識之下也)初二能變不說現起分位一切時行故。無起不起之差別故也。第三能變不說斷舍事。以初二能變之斷舍影顯也(雲雲取意)可見疏。正文大切也。
一。依止者謂前六識雲除第七事。讀師雲。此事無劬勞。今六識所依門故除之申。無苦見事。疏煩釋之。不審也(雲雲)私雲。疏釋之第七所依恆無障礙故(雲雲)意雲。六識第八所依。障礙故說之歟。障礙說事意得。或第七所依雲依彼轉緣波。既明之故除之(雲雲)除第七事疏二意出。延公雲。除第七事雲疏三釋見(雲雲)光胤申雲。非三釋二之意歟。下又解第七八識並後等者別事也(雲雲)此分治定畢。
延公雲。濤大浪。波小浪(雲雲)
私雲。染污諸識之染有漏歟。(疏雖不釋意必然也)淨無漏也(疏釋之。)
一。種類相似疏出五可見之。
一。隨緣現言顯非常起事。光胤申雲。五識第六共起滅。五識雲隨緣現第六雲常現起事。其意如何。評定曰。多分現起。隨多分常現說。多分不起隨多分置隨緣詞歟。隨緣現雖雲現顯多分不起詞歟(雲雲)
一。緣謂作意根境等緣事。讀師雲。小乘眼識空•明•根•境作意之五緣也。耳識除明四緣。鼻舌身除空•明三緣也。仍雲五共三緣歟。大乘意眼識九緣也。小乘之五緣加分別染淨•根本•種子四。耳除明八緣也。余三識除空•明七緣歟。
一。七八二識緣事。疏有二說。一俱有依(七依八八依七)所緣作意種子也。無根本依則俱有依故。二八四緣如上。七三緣也。所依所緣同故一滅也。此據正義。此上加等無間八識各增一宛。
一。內依本識之本識。疏種子識(雲雲)抑現行第八五根境等之等攝歟否攝外緣歟。不審也。若不緣之何攝之耶。讀師雲。等言可攝之(雲雲)
私雲。內依本識內事。秘二釋。第二釋分明現八內。初釋其意歟。
一。有頓漸故事。疏或四三二一識生故。或五至一生不定故(雲雲)可思之。
一。此等法喻事。疏雲。喻有鏡像之喻等之法。無可等。初可雲此法喻等(雲雲)下此通說總致等言(雲雲)
一。由五轉識。乃至。令總不行事。自下解起滅分位有二師解。此初師解也。五識第六七八三段說之。五識行相粗動緣多故。具時少不具之時多也。仍現起少不起多。第六緣恆具無有具之時。但由障礙之違緣不起時。七八恆緣具。又無障礙故。恆現起也。第六不同五識多分不起。又不同七八故。雲常現起(雲雲)對七八雲常現起不意得。所詮此師對七八雲。常現起事僻事歟。無用也。今明六識。五雲隨緣現。六雲常現起事釋處于七八要須何事哉。
一。疏初復次雲第一翻後復次。第二翻雲雲。或又翻字番字直本。光胤申雲。翻番。番者此二復次共第六五識番辨之故也。翻者五識故斷時多現行時少翻。第六故斷時少現起時多說故也。翻番有其理。私雲。抑初師意行相粗細以。緣具不具由歟。必粗細不為由歟事可沙汰之。見疏。行相粗動必緣不具之由歟。疏雲。時多不具者。以緣多難辨故不可恆具(雲雲)緣多為由見。又七八行相微細。必不為緣具之由歟。疏雲。以行相細故無緣礙(雲雲)細無礙之由見。內緣一類治番為緣少之由見。
一。故無緣礙令總不行事。總不行言對第七染污一分不行見。
一。又五識身。乃至。現起時事。第二師也。唯外門轉。疏釋緣粗事故(雲雲)第二師內外門者。緣理雲內緣事雲外歟。意第六自思慮具。遍內外門轉。理事二法緣。眾緣少緣易具。故現起時多。仍雲常現起不雲隨緣現。五識翻之故雲。隨緣現不雲常現起。為言。二師中邪正。疏雲。于二解中第二為勝(雲雲)勝由。疏釋時。先初師七八為所對事無用也。其上對八七識內外門事。七八俱緣外事境與五識事緣同故。更以內外難差別。為言。初師五識對七八故內外門不成。後師五識對第六故能內外成也。為言。
一。厭粗想力事。讀師雲。粗想者。前六識想也。對七八細想雲爾歟。光胤申雲。抑外道只總厭有心勞慮無心欣求歟。其有心之根本總故。想滅為首。所厭有心總厭歟。將亦別厭想一法有心不厭歟。讀師雲。總有心厭滅盡定也。無想定泛爾有心不厭厭想歟。外道想心所雖不知。當想心所。分取厭歟。如數論思我可意得歟。不爾總有心厭。何別出想耶。受勞慮之根本故尤可出之。光胤申雲。想心所滅余心心所不滅樣。但想遍行故。想滅自然余心心所滅故。無心也。無心外道本意。同想滅。余心心所不滅。可外道本意歟申。事。所詮外道真涅思。想邊歟。讀師雲。外道以想生死之因計。本疏釋。故根本厭想。想為涅不出余此。厭想時自然俱行心心所滅。無靜想勤離故。此處真涅計歟。滅定只同事歟。想受專厭歟。
一。第四禪廣果天之中別有高樓。是無想天也。座。臥。立。隨修因之樣三種異歟。延公雲。定修時臥座立隨生天之三種歟。良公雲。余天來(雲雲)中夭此事歟。
一。想滅為首事。疏雲。六識皆滅。何獨名無想。想滅為首。于加行位唯偏厭之故言為首(雲雲)此文樣外道先偏想厭歟。余心心所自然歟。疏遠三近一事遠近樣。秘二釋。古聞書。
一。有義彼天常無六識事。私雲。此初師意。中有位起現行之愛等歟否事。古論義也。今度有其沙汰。延公雲。此事中有位。不起現行心樣古沙汰。其故中有屬生有故。初生六識故。此師不許現行心(雲雲)光胤申雲。此事古二義歟。不可一定。設現行愛等起。中有今論。初生退沒今論也。初生者本有初也(除生有一剎那生有第二念本有取也。)中有離雖有屬生有之樣。今三師論。正本有初生事。無相違歟。此事疏。上座部中有無心習故。初師如此申故。第三師彼中有必起潤生煩惱故雲也(雲雲)此文初師不許現行愛樣聞。不見。可有料簡歟。所詮二義歟。
一。聖教說彼無轉識故事。私雲。彼天無轉識說。分勿論也。證文可成耶。疏釋此疑。若不爾者。論應分別初彼有心。中間無心也(雲雲)
一。說彼唯有有色支故事。良公雲。雖有七八唯有色支說歟。爾初生退沒雖有心唯色支。無過歟。讀師雲。疏此依六識(雲雲)七八非例歟。光胤申雲。四蘊名名色蘊名色。雜亂體之日。四蘊名雲。爾可攝七八。何此處唯有色支雲耶。七八名故。延公雲。別體名色支。故為證也。光胤申雲。瑜伽說雜亂體歟。不審也。
私雲。此師意本有命終心潤生。可意得耶。答雲。唯種潤生見。異生唯種潤生。此師申事歟。
一。後想生已從彼沒故事。讀師雲。本有末後起心雲。彼想。生已者中有也。從彼沒故。自中有沒也。此師為證意如此。
一。彼中有必起潤生煩惱故事。此中有位。起心道理也。評定曰。既中有位以起潤生惑事證之。若爾潤生有心共許道理。加樣申。若初師不許中有現行惑。何以之為其由耶。光胤申雲。初師中有位許現行愛等歟否。不許之義。今彼中有必起潤生煩惱故。對法第五以起現愛之文立此道理歟。初師非許此道理可意得歟。
私雲。生有最初托生一剎那也。第八識無意識。第二念本有也。意識起也。但卵生胎藏本有意識。
私雲。彼中有必起中有。無想天之中有也。上後想生已從彼沒故之中有。無想天欲生余地之中有也。
一。如余本有初必有轉識故事。此文本有之初位。可起心雲道理也。立量之樣可知之。
一。先有後無乃名入故事。讀師雲。入言始心入無心故雲入。不然先入畢。其界。何雲入耶。光胤申雲。設始無心。入雲事何嫌耶。無想天之位。可雲入故也。入其位意也。始終無心。其位分齊可定故。讀師雲。能入之心入。不然入言不審也。
一。此言意顯彼本有初。乃至。說名無想事。評定曰。此證能證也(雲雲)讀師雲。無想天之別報果。異熟無記果也。彼天之初生現行異熟心。何種子上異熟之果假立耶。現行異熟心所引故。彼能引從雲異熟果故。是非最初現行異熟心。別報果不可成雲意也。光胤申雲。此事可為至極道理事。先總報果心得時。于現在無明二支引識等五支。愛取有三支同之。故轉名有支。此時所引果更非現行之法。偏二種子也。雖然其性異熟無記事又勿論也。未來至生老二支被立時。正現行。其以前于現在對生因引因所引所生見位。偏種子位也。雖然更異熟無記之性難判雲劬勞。明知無想天之別報異熟。雖不現行。只今才學見時。定前加行思或無心已前之思種被感果。其種子雲異熟別報果歟。通途之異熟果至未來現行物。無想天無心為其果故。遂不現行意得。有何過耶。若不現行異熟果不可成者。何生老死支以前識等五支或有支之分位立耶。讀師雲。生老死支位遂現行故。其果顯歟。五支之位引其種分也。所詮生老支位遂不現行雲事不可然歟。就中此因果共假也。無現行心何為由來辨之耶。光胤申雲。假因果兔角判。
私雲。上轉識系起之轉識。第六識之異熟心也。下轉識身識第六之二識雲。或眼耳身並第六識雲二釋。起將為勝起眼耳雲釋為勝歟。可尋之。疏如別第一卷雖有二解。今準此文唯于第六心滅上立無想(雲雲)無想別報果第六識滅上立之歟。
一。如善引生二定名善事。良公雲。二定之種子本來善性定。定前之能引門不從。其種子性善可有歟。讀師雲。既現行心。不從定前加行心。爭判種子性耶。種子性必從他判故。
一。不爾轉識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滅事。
私雲。三性心共雖不行。異熟無記心之滅雲滅。彼滅上立無想果善惡。非果報體故也。三界總別果報。皆以異熟果也。此始事。若爾初生三性心雖不行。尤異熟可雲滅也。
一。下想粗動難可斷故上無無想異熟處故事。私雲。無想天之在處在第四禪廣果天之處非上下事。先下三禪粗動難斷故。疏釋之。有變異受。未可盡故(雲雲)次下二天疏釋。唯聖者所居非外道所生(雲雲)次無色事。疏釋雲。無色無身。無似彼涅樂。受色身果處故(雲雲)色身而無心計涅故也。光胤申雲。五淨居淨居。不知故爾也。無色雖無色身何不許之耶。
一。則能引發。乃至。異熟果故事。讀師雲。三釋也。一定前思招總別二果。二定前明利思招總報。無心已去思種招別報。三定前思。微心招總報微微心感別報(雲雲)秘釋第三釋存見(但未定可見之。)
一。無想天沒生何處耶事。大乘無文。俱舍論以如箭射空力盡便墮之喻無想天有情必欲界後報業。如北州生天報(雲雲)秘引婆沙論。欲界生何處耶。答之三說。有說地獄。有說惡趣(加鬼畜歟)如是說者雲。欲界。不定處。雲。大乘意。四業通三。生後。通生彼不定業故。彼天得人。通下二天欲界也。不生上。未曾修故(雲雲)可見疏。
一。緣謂作意根境等緣下。秘有義正義問答。有義眼識明緣事。 處瓶盆緣時事也。 色雖不由明緣之。 處眼開 色緣事歟。讀師雲。其不緣光胤申雲。 處眼開 色緣候。又夜行類不假明緣(此物見畜類等事歟)又雲。水行之類不假空緣(雲雲)魚等事歟。又琉璃等隔緣時不假空(雲雲)評定曰。下難之。時夜假明緣(雲雲)望人雖暗。前明(雲雲)此事覺歟。次琉璃障外之色緣時。琉璃眼中間不緣之故假空緣(雲雲)光胤申雲。琉璃目何不緣耶。院主。其不可緣(雲雲)不可緣(雲雲)此分治定畢魚等之類悉(雲雲)魚空緣假歟。水中魚假空緣事不審也。評定曰。水練之者水中見物。水空歟(雲雲)
一。結生相續七種。一纏隨眠結生諸異生也。二唯隨眠結生(見諦聖者也)三正知入胎入胎輪王也。四正知入住入住獨覺也。五不失正念正念菩薩也。六業所引之除菩薩。七智所引結生菩薩也。瑜伽論五十九卷文也。論潤生煩惱故之下秘釋也。
以上。
天文三年甲午七月日當年之訓論兩卷也。以當之功備大菩提之法樂並為令法久住慧解開發恩所解脫詳迷拔濟之因。
同十八日對長基得業一交畢。
藥師寺末資英乘
論第七卷聞書第一
論第七卷聞書第二
第八十九日(自及無心二定者至生上五地皆得後起)
一。無心言置二定上事。疏雲。無心之言通下四地。其睡眠等皆通有心故。無心言簡之(雲雲)
一。無想天次先二定釋由事。疏雲。先解二定逐文便(雲雲)
一。無想天不雲無心事。疏雲。但彼唯有一處。無相類法故。不言無心(雲雲)
一。無想定者等文事。解二定中無想定有六段文有十一義(雲雲)牒文可知之。
一。未伏上染事。延公雲。于第四禪下二天之染不伏歟。誠俱生粗惑。粗細相違之時伏之。同地故無粗細。仍俱生惑。不可伏之歟。于定障何不伏之耶。于所得定領受不進上定事。同地。定可有之歟。則異熟生下劣受。讀師雲。誠于別起定障者。定可有之歟。仍可伏之歟。此事故東院尋申。定障之分伏之蒙仰(雲雲)
私雲。先卷。別起定障異生總不可伏之由。延公被申切畢。光胤再三可伏之由執心申。今日兩人外道可伏之由共許被申之條。返返迷惑之至也。
一。由出離想事。讀師雲。出離想作意歟。出離想作意歟。出離想。想今所厭之想也。無想之想也。出離想。今無想天出離涅之處計想也。以下止息想推之。出離之想。非所厭之想歟。不爾止息想所厭。尤可雲止息想受。不申只雲想。明知。今想歟。光胤申雲。止息想止息想意得時。其義不相違。但不雲想受為番出離想略受歟。瑜伽第十二雲。厭背想作意(雲雲)此文出離想樣順。讀師雲。止息想何樣非所厭之想歟。覺(雲雲)仍面面止息想之下疏讀上之處。疏雲止息想者。謂二乘者厭患六識有漏勞慮或觀。無漏心粗動。若菩薩等亦欲發生無靜似于涅功德故起(雲雲)此文分明所厭廣出其體。仍非所厭想之由一同畢。光胤申雲。無心位身和悅樣不審也。何和悅。讀師雲。他人人姿見時。和悅之形相知風情歟。
私雲。其意時事也。假令草木向時。楊柳風情和悅之形歟。荊 不和悅姿歟。雖無心可有其樣歟。
一。私雲。無想定得名事第二卷疏釋之歟。(可見之)當段疏雲(無想定者之下也)此中釋名如第二卷疏。不同俱舍雲或無想者定或定無想名無想定(雲雲)俱無之釋大乘之釋歟。可見之。
一。修習此定品別有三事。讀師雲。下退中退中不退上不退差別事。下滅定三品修之處問答之。至彼處可沙汰之。
一。定當中夭事。讀師雲。始當平聲讀。義意得。能見中字。當去聲歟。可讀(雲雲)延公雲。中字事。吳音時中平聲也。中去聲。漢音打返平聲之中。去聲之中(雲雲)又雲。阿彌陀經諸讀歟。禪僧雲。諸讀。所讀。諸此讀。
一。無想天五百大劫事。私雲。大劫之勘樣如何。大劫八十劫以上何勘之耶。延公雲。大事也(雲雲)延公琳公雲。初生退沒之有心時劫事二十劫見。合四十劫歟(雲雲)琳公雲。新問答光胤申雲。道論里書(初生退沒有心第三師處)雲。合二十八劫(雲雲)此相違追而可糾也。
一。下品中夭中品之中夭差別事。私雲。論道里書雲(三品修雲下也)下品之退。不滿四百劫。中品之退四百劫以上(疏下品雖受四百劫以來尚此品攝。或多分中品。少分下品雲雲二釋歟。)
一。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事。評定曰。退定命終。退定不命終以前還得類。二類。還得人次生生無想天。故順生業也。不還得命終人次生。又修此定。第三生生彼天。故順後業也。疏以論下雲通後報故此意也。
私雲。退畢生色界重修生彼人光淨耶疏問不甚退性下性故(雲雲)
一。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事。
一。中品退人望下品退人勝劣事。疏二解。俱雖退人形色量別(雲雲)意雲。中品下品。形色量勝歟。讀師雲。此釋意以形色分勝劣壽量殆中品下品勝(雲雲)此事返返不審也(雲雲)第二釋以壽理之長短分之見。
一。三品差別事。疏雲。然約修時及當來果以辨三品。此約三根為三。或根不定。修有三品(雲雲)二釋歟。以根性分之以修分之二釋歟。疏雲。然此受果通立坐臥。唯無行者。因修爾故(雲雲)
一。又唯是善彼所引故事。光胤申雲。此天能入定。限第四定見。異滅定歟。滅定超多等至也。
一。四業通三除順受事。私雲。通順生順後順不定也。評定曰。順生易知。順後業者。此生雖修退之命終第二生修繼。第三生生彼天也。初生修因見之順後雲歟。中生修見順生也。對之順生順後二業合生一果雲事不審之由古沙汰。良明房雲。抑順後業何必限退定耶。雖不退定。修有心無心二定何不退人。先有心定修因強勝故。下二天等生第三生生彼天類何無之耶。光胤申雲。有心無心二定並修雲事不可得事也。始第四定有心定無心報欣求。引得無心定不退程。何有心定。可欣求耶。不欣求何以之為修因耶。所詮不可得事也。退定勿論也。其又無想順後業勿論也。不退之更余天之順生業造義。仍無想天之順後業可限退定之人歟。此分治定畢。
一。順不定業疏釋雲。若欲界退失人一切定皆名不得。即命終此報不受故名不定報(雲雲)
一。初起後起二師事。初師上界雖不起此定。順後業無子細。欲界退失還得故雲順後也(可見疏)又不許欲無起通初後不許之歟。後師初起必欲界。後起通色界也。
私雲。瑜伽後于色界之文。前師屬果後師屬定故二諍也。
一。第四定下三天後起歟否事。疏二釋。初釋許後起。第二釋不許之。
一。無想定不通無漏事。欣求無想之果故。滅定無漏事。雖厭無所欣之果故(雲雲)可見疏。
一。滅盡定者等文事。文段有六文。義有十二義。
一。謂有無學或有學聖事。讀師雲。有字通有學(身證不還)無學(俱解脫)良公雲。何不說菩薩耶。光胤申雲。菩薩下說之歟。私雲。聖言簡有學凡夫見。
一。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貪不定事。評定曰。已伏或離上八地五地之二師依。可有料簡先此文。含二師也。上貪不定當論義也。常義意于貪定障俱行。伏之。不俱行不伏。仍雲不定(雲雲)
一。讀師雲。上貪不定之論義伏。有頂惑類答。而不許不伏之類。一切伏之見。伏類雲事不審也。推之對斷類雲伏之類也。意雲。無學聖者入滅定。必斷入人也。此人更定障非斷之。只一切惑斷人。非想之貪斷也。對此人時。又一類聖者。非想之貪滅定障伏之入滅定故雲伏類歟。不然更不意得事也。此事東院申合畢。其時色色有料簡。遂如此治定畢。光胤申雲。若此斷類定障斷之。必伏人對彼不可雲斷歟。斷人定障更不斷之。而今為定障伏之故雲類歟。
一。滅盡定無心定滅受想定。以上此三名滅定得名出之(可見疏)評定曰。此樣無想定。何不名滅定耶。
一。三品修事。讀師雲。如無想可意得歟。疏雲。下品退中品退差別事。又中品不必退上品差別事。疏二釋。初釋修有上中下。以根上中下非雲三品(雲雲)
光胤申雲。抑修三品者。退不退修之勝劣。讀師雲。修樣勝劣。修勝劣依退不退歟。退不退不可入三品差別(雲雲)光胤申雲。根姓之不同歟。讀師雲。根姓利鈍事也。以若練根已可知之。此非根性。修之三品也。
一。第二釋以三品根性分之。不可依退不退(雲雲)
一。必依有頂游觀無漏事。讀師雲。游觀無漏者。後得智也(雲雲)評定曰。緣理後得智雲游觀歟。讀師雲。不爾(雲雲)私雲。不斷惑不緣理後得智見。但此事演秘一段以外委細也。披見彼一段可有落居歟。延公雲。游觀限非想地歟。讀師雲。不爾可通余地也。非想地限游觀故常。雲爾歟。私雲。秘雲。未自在位一地超可許之。二地超。八地以上獨覺超多等至也。
私雲。秘有義正義問答。有義游觀通根本後得。不斷惑本智游觀也(雲雲)正義本智非游觀。不斷惑不緣理此雲游觀也。若寄事于斷惑。佛果智品皆游觀耶(雲雲)又雲。非想地無漏一向後得智無根本智。後得之稱難立。釋之秘有三釋。一無所有處之根本智引。二初靜慮中根本智後也。三後得智者。本智後生也。由證真了偽故也。必鄰次非生(雲雲)又本疏雲。入滅定因緣二。一不思惟一切相。二思惟無相界(雲雲)真如歟。思惟無相界故。恐濫無分別智。游觀之言置(雲雲)
一。余地心後亦得現前事。抑余地心入滅定位。定前加行心余地程立滅定歟。其時能入加行心。雖余地心非想心上立之歟。疏問也。取意。答之二解。
一。余地心後亦得現前。余地心後一二念。起非想心此為加行心入定也。余地心正非為加行心(雲雲)二余地心起此加行心鄰雖入定。必非想地為依建立定。由串習故直無心非想分位引起。仍加行心。余地也。非想定所依非想地(雲雲)後解為勝(雲雲)
一。雖屬道諦而是非學非無學攝事。讀師雲。滅定不取學無學。事返返不審(雲雲)秘雲。無違不同有學。無止不同無學(雲雲)無學無止雲事。次下文不同無學學窮名止(雲雲)
一。滅定初起事。常論義也不及沙汰止畢。
一。滅定後起事。鄔陀夷經論義也。被止畢。讀師雲。抑滅定初起必限欲界存置處。可通色界之內宗家釋歟。可有用心事歟。良明房雲。色界回心菩薩。自業位雖不入滅定。回心已後色界初起事歟。讀師雲。其事歟。存也(雲雲)
一。異生不能伏滅有頂心心所故事。私雲。異生不伏下地見惑。何雲有頂耶。疏釋之。此據最後。非謂下地能伏(雲雲)易知。
一。要證二空隨應後得所引發故事。私雲。此下疏。余師不許法空滅定事出。違今文難。要證二空之二空言也。此文正故此意歟(秘釋)光胤申雲。何不許有漏滅定耶。如外道無想定。有漏想受滅可住無靜。欣求凡夫中可有之。有之何無有漏滅定耶。讀師無殊成敗。延公雲。非想地欣凡夫不可有之(雲雲)
光胤申雲。不可然。非想非非想粗動厭細心欣。若爾殊更無心欣人。此地欣中(非想無心事也。半無心也。)
一。滅定斷惑二師一段事。常事文字讀也。讀師雲。初師尚以順道理樣覺。延公雲。南州善惡強勝之處歟。隨滅定四州中南州起歟如何。讀師雲。佛出世南州也。苦樂間雜處故。延公雲。南州善總強勝之處故。地獄南州下。但傍布義難義歟。
疏雲。(余地心後亦得現前之下也。)有說。大般若第十五會靜慮中。佛呵菩薩入滅定。滅定非利他行。若未自在。雖有入者。至自在時。皆不令入。但自在成就名超一切。或呵專入。不障時入。佛不起滅定而現威儀故。大切釋也。出之。佛果滅定義燈三釋也。入否二說歟。于不入示現功德成就二釋合三釋歟。
一。光胤申雲。抑滅定斷惑二師諍。付二乘論之也。菩薩欲界下三禪皆未斷。伏之分入滅定見。此事難思。設菩薩滅定。定障事二乘同事。二乘前必斷可成障事。菩薩前必可成障。故菩薩入滅定非想地系事同也。何下地欲界下三禪雖不斷之障耶。
評定讀師不及沙汰止畢。讀師不審。被申畢。
第九十日(自若伏下惑能起此定至相見俱有種種相故)
評定曰。此若伏下地之問薩婆多問也。疏雲。薩婆多者問前二師(雲雲)讀師雲。此問初師付問也。生上地者。非想地(雲雲)不伏非想惑通問之歟。若伏非想惑。不可雲生彼地。異生上生其處□伏。其處不生。必未伏之處生也。今以異生離染上生之習致此問故(雲雲)延公雲。此問必以異生離染上生為其習起問雲事。聖者前此問起。但非想地別雲生上地者。非想惑未伏雲事不審也。設雖已伏唯種潤生。以已伏。可潤故。不可事闕歟。
私雲。生上地者。非想地釋事。付究竟舉之歟。不可有別子細。
光胤申雲。此問不意得。凡前二師滅定初起。欲界釋。其時必斷欲界惑。初師。或欲下之禪惑也。後師。或伏上八地上五地也。而滅定後起在處。上八地上五地雲故。初地時伏惑。其任一向斷。初起伏斷生上地。何取置問之歟。上生時聖者只今生地鄰次下地必斷上生故。後不斷退生上地者事。假令欲界聖者生初禪時。必欲惑斷也。初禪生第二禪時初禪惑必斷也。故不可有卻斷下之失。乃至非想如此。然如此問。以異生上生之習問之歟。凡初起依身欲界故。一向雖不斷惑。無卻斷下之痛故。于上八地上五地伏得意得也。後起上生得故。次第次第下地斷之得也。若爾此問返返不意得。但初起。或伏或斷其任生上地。可有此失之事歟。明二師一段雲(生上八地生上五地)皆得後起分明不申分。故此問來歟。
私雲。初師有義下八地雲。或伏或斷除非想地也。第二師。下四地必斷。上五地或伏習故。或伏或斷加非想地也。故讀師非想地生。彼惑未伏歟。若爾付初師意此問起被申一理。
一。斷亦無失如生上者等文事。光胤申雲。如生上者之如指示如意得。斷亦無失第七惑意得無子細歟。若爾此答盡理答歟。讀師雲。意得。但所問付。答第七取成勿論也。私雲。本疏樣第七惑聞。
一。然不還者等答正義解也。不還潤生唯種潤生分明也。但現惑起歟否。論義也。非潤生時不起雲事通途歟。但起雲釋歟。延公雲。處處不還遍沒之類也。此類潤生位起現惑雲釋。況于余時異義勿論歟。讀師雲。雖欲治道滿上界煩惱不起不審也。但世間有其例。將軍對治強敵時。殘黨不蜂起事。被押威力自然靜謐歟。光胤申雲。有退不退之退返返不審也。事歟。讀師雲。事歟。延公雲。實可有退歟(雲雲)雲。
一。卻斷下過事。讀師雲。此事一大事也。日比更不散朦霧。先此過于潤生煩惱。付過也。故第七延公雲。爾也。古賢卻斷下潤生末過也申此意也。讀師雲。異生善業之微劣偏資潤生故。未伏強勝之惑。雖有已伏惑體。未伏惑潤生也。聖者善業無漏資力強勝故。微劣潤力以潤生也。故異生雖有已伏惑潤力。未伏惑強勝潤力。生未伏惑界地也。聖者善業強勝故。偏不資潤力。仍以已伏惑潤生生已伏惑界地也。肝要。已伏惑潤力程。生其地不進上地也。此道理必然故。閣已伏惑界地生上地。大過也。此事大過。閣已伏惑界地生上地。卻斷已伏下惑為過也。
一。不斷惑生上地過。卻斷下雲事不審也。若教相說為本源立此過名歟。光胤申雲。教中不斷惑生上地過。卻斷下申習歟。仍論彼申歟。只同事名卻斷下雲事此意歟。
私雲。古樣卻斷下第二重過也(雲雲)
此事彼抄委細沙汰。重重問答。今度沙汰此分也。光胤申雲。卻斷下過姿樞要上下相替子細歟。延公雲。卻斷下過意得有異義歟。
私雲。異義者宗家釋樣歟。
一。若菩薩。乃至。能起此意事。此文自乘位不入滅定類回心後入不出。子細何事哉之由。光胤申出畢。
一。七地滿心方能永伏乃至。有從初地即能永伏事。評定曰。智增悲增二類也。延公雲(光胤專申出)下二障伏斷。更依類伏道不同。不見。只初地以上能頓伏盡之分也。今文樣悲增至七地永伏智增初地永伏見。此樣依類永伏事。初地七地不同歟。返返不審也。
私雲。初地以上能頓伏盡同事。悲增初地頓伏。故起之智增不故起。目也。其外伏道同事歟。誠一段返返難思。
讀師雲。故起煩惱人。七地之間煩惱起故。悉伏一向不故起之位可起滅定。智增七地之間全煩惱不起故。七地之間亙七地入滅定釋也。伏道不同歟。肝要。故起煩惱不起。雲有從初地即能永伏。故起煩惱人。雲七地滿心方能永伏歟。光胤申雲。古樣于初七地滿心。于前六地不故起煩惱時。可入滅定。後有從初地。初地為生第四禪故起煩惱(論義也)其時不可入滅定歟。此分治定畢。
一。智悲平等智悲之外種類歟。怖煩惱不怖煩惱限地前歟。通地上歟事。其沙汰光胤申雲。怖不怖限地前歟。但其人至地上。故地上此類雲歟。怖者不然之釋此意歟。
一。悶訓事。讀師不審(于歸宅之路次讀師被尋畢)木藏主雲。讀(雲雲)詩多遣悶作。意歟。讀師雲。古物。
一。無永心所事不審之由。其沙汰評定曰。睡眠其分位定故。別其心所。悶何位雲事。仍強緣來。一聚心心所觸緣絕故。無別心所(雲雲)讀師雲。眠夜分其分位先定歟。別段事也(雲雲)(永事有義正義。問答無悶心所事共許歟。不分明。可見之。)
一。光胤申雲。悶有心無心二位歟。上無心言亙下四位事。濫有心故(雲雲)悶有心位見。若有者絕申。有心位悶絕一位不審也。讀師雲。有心悶絕。悶心所。觸緣心遠時分也。
一。或此俱是觸處少分事。第二解也。初解總色蘊取見。第二釋不意得。觸處者。疲極等風熱等之所觸之緣歟。其無心睡悶取事返返不審也。只初解依身分位色蘊雲事。抑疲勞之緣觸境取事不審也。疲極何物觸身耶。四大之內何耶。返返不審(雲雲)以上評定之趣也。
一。聖唯後三。乃至。無睡悶故事。七地以前有學無學二乘。睡悶也。羅漢欲界段食故眠起也。七地已前可爾。以地以上如來無睡悶。示現別事也。羅漢悶絕。
一。是故八識一切有情以下。三能變訖總分別三能變也。光胤申雲。此段互三能變段歟。而疏因辨六俱說八俱轉(雲雲)如何耶。重光胤申雲。下少乘問難六識。付事故歟。將又七八恆轉。俱不俱二門。仍俱轉之相專。六識故歟。無殊沙汰止畢。
一。若一有情多識俱轉之問本薩婆多之問也。此師有情識多少。依立之計。一然立有情依命根數。共同新薩婆多釋之。此師依命立之故。或異熟識大乘不共之談雲雲。
一。一身唯一等無間緣自由之道理也。立此道理事不審之由。其沙汰。光胤申雲。下返質既許。此一引多心所以見之。等無間緣緣姿一等引後故。少乘若緣一等處以為由。二並可背一等故。一身二等無間不並存歟。讀師雲。既許此一引多心所之返以開導依釋之也(雲雲)此一之一眼識見。
一。又如浪像依一起多之道理事。私雲。此文第八以成之歟。
一。取彼所緣應不明了事。不審雲。緣久滅故。五後意識明了許歟。讀師雲。其應不明了之中也。久滅顯舉成之歟(讀樣□疏)私雲。取彼所緣。第六可非明了雲事也。五識可非明了雲。取彼所緣處五識也。(可見疏)
一。如何五俱唯一意識。乃至。種種相故事。私雲。此問。總一意識取多境事許。明了不可取多境雲事也。院主雲。取一或多。一境取事疑歟。讀師雲。不爾。只申立也。多難。
第九十一日(自何故諸識同類不俱至又說有情隨心垢淨)
一。于自所緣。乃至。余無用故事。光胤申雲。自類不並之由。此文可意得事歟。抑五識粗鈍劣也。青黃等四境一時現時。四個眼識起各一境了事。尤□道理意識利緣多境可異故。讀師雲。眼識以緣色塵為其能青黃等雖異俱色塵也。雖鈍于自分境。一識何不轉多境耶。良公雲。少乘大乘俱自類識體不並許之。此問無用也。讀師雲。多識俱轉家付外宗疑之。
一。若爾五識。乃至。意識了為之問事。讀師雲。乘上來也。一境多識了雲事無用也。雲付。五識境意識了事疑之歟。
一。五俱意識。乃至。故非無用事。良公雲。助五令起五起邊助不助緣方歟。光胤申雲。助五令起分別依。助緣境方歟。非專為了五識所緣意識自分緣境本雲也。答。問意歟。延公雲。能明了取五識。明了依歟。光胤申。不爾。行末爾也。雖然此先申分。意識五識。明了取境事說歟。只五識取程無用。意識取五識深明取境故非無用。為言。所詮請無用之問二答。非專為了助五也。自分緣境本為。次答自分緣境。五深取非無用延公雲。能明了取設意識自分緣境。如此明了取。為五識明了依。明了依用。若爾助五令起分別依。能明了取明了依用。分別依明了依同實學者二義。言明了者分別依攝之通同事也見。而此文二重分別。助五。明了。能明。說上各別通順歟。光胤申雲同事。先能明了取意識自分緣境說。助五令起為五為依事說故。二答以之為差別。能明了取故為五識為依。行末助五令起。明了分別同事雲義此文得事順違。此文上同實諍。此文順違。抑能明了取以五識為意識為明了依義事。然實五俱論義第二重問。更事歟。此文意識境取事。五識勝事也。殆為五識明了依由。上沙汰樣。取返五識為意識為依由此文取事不審也。若又如雲又于彼所緣能明了取。例分歟。讀師雲。不審也。延公雲。此文二門顯歟。琳舜房雲。此文第二重問舉。例分歟。直此文五識為意識依說歟。東院尋申(雲雲)時直說之樣仰(雲雲)
一。名有分別事。古聞書可見之。今度沙汰。
一。體數實故事。讀師雲。事簡體多事等之數簡。此文依同之體數簡。俱非等故簡之歟。私雲。依同通共依歟事。今度沙汰。古聞書盛沙汰。
一。如五根識事。古聞書。可見之。今度沙汰。
一。八識異不異事。一行相所依緣事。延公雲。行相者體性通歟。讀師雲。見分見。不及體歟。延公雲。體異也。何不說之耶。評定曰。體性今成物柄也。以行相異體異成故不取之(雲雲)
一。能所燻等相各異故事。評定曰。此皆以七識望第八異歟。七識中事上行相所依緣說之歟。
一。如水波等事。讀師雲。水波一異中順何耶。此不異喻取之。何樣水波不一之喻取事歟。所詮二門相兼物歟。雖然順不異之邊歟。光胤申雲。水波喻。波立水波同時時取歟。波止攝水時尚以取此喻歟。讀師雲。水波同時取也。私雲。此事人人之所存異歟。二邊共取歟。
一。定異應非因果性故事。評定曰。因果一異二邊共取之也。
一。如先所說。乃至。相所相無故事。讀師雲。王所一異。非離非即前世俗門說。今不一不異勝義門說畢說之。先如王所一異可說之事歟。
一。依理世俗王所一異同事歟。第二世俗也勝義異也。上王所後三勝義。今第四勝義也。但今勝義論且取第四。實可通四真歟。楞迦頌疏廣釋之。光胤申雲。抑上八識異不異能能見之。因果道理出第二勝義。如幻事等第一勝義。如此見通余勝義處偏此談相攝之時。第四攝付論之面不審也。抑第四當文上異不異不見不審也。但第四屬可有子細。所詮上道理悉入。第四勝義樣歟。
一。頌事。光胤申雲。相無別無別。可通無不別見。不然第四勝義攝。又真門並定一過。
一。相所相無故。多能所相。所詮此頌通四真四俗歟。延公雲。上異不異門。因果等之能相所相有別。異不異二邊俱出之。而頌因果能所相無別雲事符合雲古不審。此事肝要。頌所執能所相無別說故。不相違上異不異門答(雲雲)私雲。疏所相舉。
一。已廣分別三能變相為自所變二分所依事。延公雲。此結前歟。此文難陀攝歟事古沙汰也。攝者此分三分轉變。難攝歟。若不攝者。上三能變難陀不入歟疑。而是諸識轉識頌難陀一方料簡之。何不取耶。光胤申雲。攝之無失。但文樣三分轉變見。三分相廣說也。三能變相。難陀無子細。二分所依一邊攝評定曰。一邊攝事不審(雲雲)讀師雲。不攝無苦見。付正義結之歟(雲雲)
一。雲何應知。乃至唯有識耶事。光胤申雲。此問第一卷雲何應知實無外境唯有內識似外境生問同事歟。又替樣歟。讀師雲。只同事歟。但又替樣。
一。是諸識轉變等一頌事。疏廣彼依識所變之一句見。讀師雲。此頌重淨三句頌古沙汰。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三句重淨也。但疏彼依識所變一句不相違。彼依識所變之彼上二句。仍此一句三句攝故雲爾歟。延公良公雲。古重淨一句頌沙汰樣見。
一。此頌重淨三句釋事。延公雲。第二卷識所變段疏(雲雲)第一卷。不分明之由。當座光胤申畢。
一。皆能變似見相二分事。光胤申雲。此見相二分。計所執歟。依他歟事古沙汰也。第一卷總標沙汰同。此尋延公雲。古沙汰也。下所變見分所變相分同異事也。評定曰。肝要。似言取置。能似所似門之似。計所執。若變似之似。依他。依他二分似所執二分。能似所似之似也。自體分依他見相被變起。變似之似也。意雲。自體分物見相貌現雲似。其姿相似似。其姿也。自體二分形也。
一。讀師雲。自體分轉自二分似雲似訓讀。能似所似門時。只常樣讀(雲雲)評定曰。此事不爾。同事歟。別義道。
一。皆能變似之變言事。似言上沙汰畢。變似不可混亂。上注似言事也。疏意付見讀師雲。變言事。疏。安慧護法二家各兩釋。安慧變現變異二義。護法變轉變現二義也。于安慧變現義二分總無所執意得也。變現依他識體似言所執似依他也。皆能變似見相二分二分計所執二分存也。變異義。演秘釋樣。所變用依他用雲釋也。仍異初釋也。變異者自體分異形二分起也故殊雲變異歟。付之抑此依他用雲。依他見相二分歟。又不爾只依他之用不及二分重歟事。其沙汰延公雲。依他之自體分目聊用起位。此分取雲依他之用也。不及見相二分。二分無樣所執也。演秘所變之用是依他起釋此重也。疏變異義釋時。為見相二分之用起也。雲此重也。見相二分之用雲。即二分。此意歟。琳舜房雲。古樣申安慧之意。自體分起成二分用雲用二分。所執也(雲雲)光胤申也。演秘釋前後相違。此用實非見相二分用非二分見。二分之用用名。二分用名二分見。
一。讀師雲。依他見相二分安慧師許歟事。古二義也。今依他之用。此事歟(私雲。此事未定。二分申。非其巷歟。所詮今依他之用依他見分二分許歟否沙汰同異事可尋之。打任別事歟。)
一。護法改轉義安慧變異義事也。自體分形為見相二分起也。變現義者自體分現二分也。母如生子。別物變出。前義別不變出己形也。安慧無似有護法有似無也。
一。今取自體能轉變也。非兩釋正否。總頌轉變釋也。諸釋共許也。
一。由此正理乃至。離二相故事。此文第三句釋文。釋下二句雲事不審也。安慧依總無立別無也。
一。有為無為若實若假事。評定曰。為無為對假實相對也。讀師雲。無為非分別非所分別。只識之體取之。疏識之體見。肝要。不相應何分不離識耶。今分別所分別門入不離識成。非五法事理門故。但無為體門寄取樣。色心分位。所依取時自然隨被取歟。
一。假實門。實常住實法。有為之相用皆以假取歟。評定曰。實門取也。常住實法者舉顯也。
一。轉似我法外境相現事。難陀意。轉言依他相分轉出事轉雲也。疏見分識能轉依他相分者此意也。似言。能似依他。所似所執(余不及余義也。所執也。)疏似外境相現此意也。疏下文以是諸識有轉似外境之功名為轉變此意也。
一。此所執境。乃至。實我法性事。難陀意。所分別體取所執事不審也。何不取依他相分耶。延公雲。心實境虛之師故。依他相分不物立取所執。但可取之古申。
私雲。此事且所執舉不出依他。存唯識境虛計故也。所執中中大事。樣妄境故恐背唯識志也。但轉變之言可含之。以下由此分別變似外境我法相之釋肝要可知之。頌含說見。此事古聞書可見之。難陀可為八識能遍計師之由沙汰之。
一。唯既不遮等文事。
一。中道事。言中道者正智也雲此下釋也。光胤申雲。中謂非邊。中先中歟。評定曰。中言中道雲料簡。此事不審也。背釋故。讀師雲。契會中道者。理理知正智也。雲意也。理中道取易知。讀師雲。先年堯尋良英中道事諍論。堯尋只有有知中道也。非有物有謂誠事也。有有雲正智正解也。契正解契中道也(雲雲)良英樣中途義雲。中道故。非有非無中道雲也(雲雲)
私雲。師範之義非有之有雲意歟。
第九十二日(自又說成就四智菩薩至由此慈尊說前二頌)
讀師雲。能隨悟入事。疏二意。初意能字配十地位。能入唯識也。隨字配地前。隨悟入也。付此地前隨悟者何隨。所隨之樣不聞。後意隨十地悟入(雲雲)此解能隨二字共地上菩薩也。隨者隨地地悟入意歟(雲雲)
私雲。後解意隨地地意雲事如何樣歟。疏隨經義入十地(雲雲)經義理悟悟入意歟。
一。相違識相智得名事。讀師雲。相違申疏二釋。初釋相違境也假者。直相違不可雲。相違之者也。依主釋假者相違呼。後釋假者直相違雲也。評定曰。後釋意。境相違即境歟。相違之境歟。光胤申雲。人境俱別故(雲雲)境相違即境見。假者人天鬼等相違。四四境相違存歟。院主雲。初釋意。假者非相違(雲雲)相違識相智相違。不呼假者歟。讀師雲。假者呼也。初釋意假者。直雖非相違。取相違境故依主釋名假者也。讀師雲。相違事持業依三二釋。假者相違雲此假者識雲識生此識因雲相也。相者又境也。菩薩此境唯識悟雲終智也。智者菩薩智也。一處四境之境了知。非唯識一處難變相違四境悟。悟入唯識也(雲雲)可見疏評定曰。相違識相智者。相相觀智雲事歟之由治定畢。
一。空空唯空事。私雲。六卷私記。今一處四境境即空定人觀空(雲雲)此樣可雲一處五境歟。但秘釋別事見。又一類境更出見。可見演秘訓論評定之趣。讀師雲。于今一處四境之境空定之人觀空也(雲雲)延公雲。一處四境所執依他二義也。但今一段依他之通也。讀師雲。依他問答。光胤申雲。非所執之由疏分明也。光胤申雲。業力一門。何一處不變相違境耶。讀師雲。無心勢力業力門不可成立故。光胤申雲。常世界之樣見。心境事多。心如此存。不隨心境現。並業力一門不隨心力也。若爾一處四境只業力門如此也。境實境業力一處令變。境融通須彌鐵圍樣。又融通一處四境。其樣。業力色色無盡。如此其姿意得。葉道理也。所詮今樣不融通須彌等。偏業力無唯識道理。融通境。唯識道理歟。返返不審也。不融通須彌等唯識。何以一處四境成之耶。又一處四境如幻之道理顯。須彌等境如幻歟。只業力不用意得無子細。延公雲。妄業唯識常沙汰事也。唯識妄業力如此妄燻習付。色色其境相貌歟。境當座不隨心。不知如幻所執也。光胤申雲。妄業唯識返返誑詐事也。少乘等業力申。其業力唯識。雲事不意得。非業力門依唯識道理樣不聞。自宗唯識不可成。所詮業力唯識力。妄業唯識妄業歸唯識。其唯識承並業力門也可申。實業力。唯識更。抑所執力。所執無法也。所執之力不意得。延公雲。所執之力其心力也。
一。無所緣識智事。良明房雲。夢境時。心。筋事思。夢中心境俱非實有。何雲識現可得耶。讀師雲。筋事思。心。筋事境。
一。自應無倒智事。光胤申雲。小乘等意。雖境實有心迷悟申。讀師雲。爾也。心外境。愛著憎恚等力無倒智不現申。但大乘。愛憎恚等之過失。並心外境置故也可存也。
一。隨三智轉智事。讀師雲。初智自在者觀察者等智也。此智力境現樣見悟唯識智第二番智意得。第二智今四智成就菩薩智也。
一。隨觀察者智轉智事。讀師雲。此智樣更不意得。向一境觀苦無常等時。其境心隨。苦無常等見。境虛假存歟。
光胤申雲。泛爾實體境境境觀時事歟。疏一極微出評定曰。此事不意得。于境本來苦無常備。隨觀顯也。何以之證唯識耶。雖境實其境苦無常可顯故。讀師雲。不意得間。土代之樣定。新問答隨身。被讀上其趣仿□也。大綱一境向苦無常觀時。其境實苦無常定處。又觀空無我隨心空無我故。唯識也。境虛假也雲趣歟琳雲。此抄此趣也(雲雲)付之重重不審。肝要不意得分止畢。
私雲。此下疏能能開可須解。意得事多。修法觀者事。修二意。法契經等(雲雲)非一體上有多義故事肝要。此證意歟。追可決之。
一。隨無分別智事。讀師雲。此證又不意得(雲雲)無分別智證實者真如事也。一切實境可顯雲事不意得(雲雲)
一。皆非離自性事。自性子細多。可見疏。自性之體種類多故。唯識廣雲一切也。
一。理證四個量事。所緣法故第二量雲事不意得。第四量。但對二隨一故量雲爾歟。
一。極成眼等識事。讀師雲。此量言許如何光胤申雲。離自色等雲雲。離不離之沙汰出來。意許量體諍量申。其故唯識比量事也。光胤申雲。于此量五個量。初眼識量以平等識為同喻樣如何。讀師雲。耳等識不緣離自色等故也。肝要。不緣色等邊為同喻也。耳等緣聲等故。
一。此親所緣等量事。光胤申雲。此六個量也。總合立可有過。色境望耳色等可離境故。私雲。如彼能緣之能緣見分歟自體分歟。古尋也(可見聞書)
私雲。疏立此量事無用由釋雲。謂前已言親所緣即是相分。恐他謂非識為體。故今成之(雲雲)事也。可雲無用歟。為恐為恐。
一。抑此量。唯識比量所依量歟事。讀師雲。似唯識比量之案立(雲雲)良公雲。此量雲所依。或所緣法故雲所依。二義歟。抑論量所依。何論不立別樣立耶。延公雲。別所依量不尋一義歟(雲雲)
一。所緣法故事。私雲。此量又無用也。上二隨一故可滿足故。光胤申雲。如相應法之喻事具能立事疑也。但總成所緣義。今能緣緣事歟。就其相應法正心心所取故本質也。本質心心所望他心時相離法也。何具所立耶。讀師不被申其由。光胤申雲。于本質心心所四分相緣可作不離能緣之義歟。私雲。不雲即滅事一分相符過事可見疏。
一。我法非有等文並二行頌事。讀師雲。此事大事也。中中不及沙汰。一法中道沙汰也。凡三性對望中道見無風情唯識也(雲雲)頌事。讀師雲。唯者定義也。簡義不取事。于此二都無○簡義故。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二句。一法中道聞。及有者真假相依之有也(雲雲)此外事一法中道之才學也。良公雲。偏說染分事其由何事哉。讀師雲。為今生厭離也見(雲雲)
一。世事乖宗難事。讀師之讀上疏四個比量。
一。處定難事。讀師雲。終南山一處山在處定故。望其處見之。不望其處時不見之。若境非實故。望其處見時境非實心力。不望其處時現量可緣之。何處定見不見耶。為言。
私雲。此現量緣也。比量。比量不望時思遣緣常事也。(可見疏)
第二時定難事。讀師雲。緣時不緣時事疑也。心力境非實一切時可緣。何緣不緣之時分耶。為言。光胤申雲。設非雖實。又心力。心緣思時緣。此難不意得。評定曰。此難泛爾緣不緣之時難。上處定。其又寄時難也。意雲。望其處時緣。不望時不緣事難也。
第三相續不定難事。光胤申雲。相續不定者。相續有情也。有情緣不定難歟。不定難歟。讀師雲。不定難也(雲雲)評定曰。上處定時定事樣也。其處定難處時定不難也。讀師雲。此難意多有情一處樹木緣時。境非實。何緣人不緣人。緣不緣不定耶。必定何人緣之雲事不審也。私雲。境非實故。人緣之。人不緣風情。為方。眩翳人。見發繩等。無病人不緣之樣。為言。
第四用不定難事。私雲。此又不定難不定不難歟。讀師雲。眩翳人見發等無發等用。余人見有用。境非實何可無用。為言。返覆之樣易知。
一。如夢境等應釋此疑事。讀師雲。夢中種種事緣時。方處有無終南山有無相。或處村園。或處無之。如此種種差別。皆以覺時無跡形。汝疑以之可釋。覺境如此。為言。
一。獄卒事。所執依他兩釋歟。二十唯識論引文所執釋也歟。可尋之。
一。尋香城事。讀師雲。海邊宮殿似氣立(雲雲)
私雲。古聞書別樣申。可見之。
一。何緣世尊說十二處事。此疑只意法可說之何說十二耶。為言。
為入我空事。延公雲。總緣也。我空歟(雲雲)讀師同心畢。
一。如色斷見說續有情事。讀師雲。為化當座機。佛化生有情說給事也。以之十二處說。一合主宰執見為遣也。化生有情事。有情我無。但法目。仍蜜意以說給。十二處爾也。別實色等。有情別實有。斷見後有撥遣。有情說。
一。為入法空事。私雲。唯識法空寬狹。獨作生空唯識非法空故。又唯識表。法空遮也。但遂歸一致也。
一。豈不亦空事。此問不意得之由光胤申出畢。意雲。為唯識悟入說法空雲意。法空唯識之外聞。而何如此問耶。讀師雲。法空。唯識法。一切意得問也(雲雲)
以上。
天文三甲午九月十九日至晚景筆功訖同十月十六日一校了。藥師寺英乘
論第七卷聞書第二
論第七卷聞書第三
第九十三日(自若諸色處亦識為體至故定應信一切唯識)
讀師雲。抑九個之問答生起次第之問歟必不連續歟事。昨日延公尋。昨日必不連續之由申畢。但能見之。次第連續之問答歟。先唯識所因難舉教理成之畢。付之教理樣。世間乖唯識宗事舉疑之。舉夢境答之畢。此時世間相違閣。舉聖教相違疑之。付之唯識成空生空之樣易知。次色相非色之生起事。上依識所變非別實有付。色處堅住舉難之答之。此上色處閣舉現量境疑之。答之如夢所緣(雲雲)付之夢覺相違問答起。付之色處之分問答究畢。舉他心疑之。答之但不說彼是親所緣(雲雲)付之閣親所緣本質他心舉疑之。既有異境本質他心也。答之唯識自一心取置事嘲。遂開五法事理畢。
一。若諸色處。乃至。相續而轉事。良公雲。此問無形質心。形相色相顯現事疑歟。讀師雲。不爾。左樣取入分。只世間山河大地等也。誰造作事。無始常恆未來又相續事。若識為體非實有。爭堅住一類相續變異轉耶。為言。常堀岡築。造作義眼前也。山河大地等付事也。光胤申雲。凡九個問難何粗淺問樣聞。若深重立入事。三能變唯識處明之畢。九個問答世間現見粗淺不審歟。隨九難塵常申。塵雲。假難之意歟。今色相非心難。尤良公不審。無形心法質礙之色法變出事疑處。其性境唯識巷。問之。以之可知之。
一。名言燻習勢力起故事。讀師雲。只虛妄燻習之勢力如此(雲雲)其所以委申。昨日今日山河等常恆不變之物。思付燻習故。堅住一類顯現光胤申雲。迷亂心思分加樣付。燻習。正事業辨時。如幻境不隨心。山越河。何物障礙耶。所執障礙申。所執無法故。迷情心申。將心如此事。不□事。如幻物。何如幻振舞。總迷情之前如幻不顯不審也。
私雲。妄業唯識大事也。故東院雲。迷情前如幻事業也。有情此死生彼上下往來之時。更山河通金石。地入登空也。此如幻之道理業力顯。
一。與染淨法為所依故事。讀師雲。世親無性兩論。上名言燻習勢力起故初解。只後與染淨法之解見。而上名言燻習道理。與染淨法。更由。如此色相堅住一類現。自然與染淨法為依事可申。染淨法起。色相堅可得現爭可申耶不意得。延公雲。誠文面樣。與染淨法之第二解。源迷亂心執之故。堅住可得。與染淨為依可意得歟。不爾更難立事歟。光胤申雲。左樣不意得難成事也。隨疏此趣見。疏雲。由元迷執色等境故(雲雲)此意歟。光胤申雲。便無雜染亦無淨法之由。更不意得。本性清淨之法。雜染何無清淨耶。以此由返思時。為生顛倒。可得堅住現。假令不審也。讀師雲。為對治道淨法起義門。無雜染由。
一。亂相及亂體等一頌事。讀師雲。疏雲。文隔越(雲雲)秘釋之推之。色識共亂相亂體物柄聞。亂相色識。亂體非色識。相配可意得。此事文隔越雲歟(雲雲)光胤申雲。秘釋之樣。攝論長行亂體亂相非色識色識歟。而頌如此逆次。秘何處故不次此疑也。答之若無余亦無之結頌以思之。因先果後故。亂相因亂體果列之歟。秘釋此意也。讀師同心畢。
一。現量為宗難事。讀師雲。為宗之為違。現量境違唯識宗雲難。院主雲。現量為宗(雲雲)外人現量吾宗舉今難故為宗雲歟。光胤申雲。五識境非如幻。殆帶所執一義。五後意識所緣所執無。所緣相分內境也。旁以今答不盡理也。讀師雲。又色等境非色似色等文。今不審釋歟(雲雲)光胤申雲。又色等境之文。疏生起問。依彼問可意得歟。(可見疏。)
一。現量證時。乃至。妄生外想事。疏依自宗順他宗。二門以釋之(可見之)道此答隨他宗(雲雲)
私雲。五俱意識妄生外想之義。其事。然今此中據自多分及就他宗。乃至。妄執者也(雲雲)然實五俱之論義也(此下釋)
一。疏五識中嗔等亦親不順本質境但稱親所變相分故非遍計所執文事。此文明文也。能能可意得置事也。
一。又色等境非色似色非外似外。乃至。是實外色事。延公雲。非色似色之外非外似外不意得繁重也。只同事歟。光胤申雲。古自他。非色似色自宗前釋境姿。非外似外就他宗釋之。外人外境雲故。
一。此文疏但顯正義不是破他釋事。光胤申雲。有義任文疏彈此文破他(雲雲)評曰。下破有義雲疏破他意。不爾不可執為對誰爾耶。但顯正義顯邊也見。
一。如夢所緣事。良公雲。內境非無何例夢境無耶。讀師雲。如夢所緣外境事也。非內境不可執為是實外色之文分明也。
一。夢覺相違難事。若覺時色之覺何故實時之覺。雲覺非真覺(雲雲)
一。如夢未覺不能自知事。光胤申雲。夢中吾見夢追思事人被申(雲雲)听眾中同心之人。但此文分明決判。光胤申雲。真覺雲。上覺簡簡置真言歟。讀師雲。二乘見道取真覺歟。論義也。答樣總真覺。今不取。唯識覺故(雲雲)光胤申雲。生空唯識舉可疑之歟。
一。外取他心難事。光胤申雲。外取他心之外取。如何可意得耶。讀師雲。外取他心雲意歟。
一。疏鉗也。
一。非如手等。乃至。親照外境事。私雲。此等能取所取相離取外物也。外宗心。緣境習此也。
一。但如鏡等似外境現事。私雲。鏡照物自處彼影移。自不離。而他物取浮也。大乘心緣境以之可知之。延公雲。但如鏡等之鏡喻本質歟能緣歟。讀師雲。此文本質歟(雲雲)延公雲。總鏡像喻二義也。未定事也。此文本質見。光胤申雲。疏樣能緣心。鏡體見。他心之影于自心上現之文分明也。延公雲。此文本質可料簡(雲雲)
一。無有少法之少法事。讀師相分(雲雲)良公光胤申雲。此少法能取所執心歟(雲雲)讀師雲。攝末歸本辨範抄(一問答抄也。)唯識論但明相分(雲雲)私雲。彼問答抄申似彼相現之事歟。但不分明覺。彼抄可開之。
一。既有異境之異境。本質他心治定畢。私雲。實境雲事。總心變不雲外境。但今能緣非心變。仍雲異境歟。
一。奇哉固執事。唯識之識吾一人取置事嘲也。延公雲。自他有情相對勿論也。但此問答自身八識相對等入歟。讀師雲。自他有情相對歟。
一。四實性故事。良公雲。可有不相應實性見。讀師雲。二義歟。今文先左樣見。但可有料簡(雲雲)延公雲。四實性故。一向依主唯識見。讀師雲。此文爾也。總依主唯識解釋多見。隨持業唯識之義兼依至故無苦見。依主唯識之義不兼持業歟。
一。一切有情各有八識事。二禪以上各有八識之義。雲事古不審也。
第九十四日(自若唯有識都無外緣至善與無記相望亦然)
疏問答識起之由(雲雲)此疏樣見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廣釋。有七頌。合為二段。初二行頌釋違理難次五頌釋違經見。違理有二。四緣生死相續也。違經有二。三性三無性也。此違二中初也。讀師雲。若唯有識都無外緣之問不意得。上明體用轉變。內識轉變之樣明畢。重何問耶。光胤申雲。體用轉變內識中轉變也。此轉變時緣不聞。何不問耶。讀師雲。分別所分別。所緣緣之分聞。光胤申雲。共所緣緣情不聞。只心所分別雲也。其所分別生慮解。樣不聞。四緣能辨人此所分別所緣緣可意得。不爾如何意得耶。良明房。上三能變段所依所緣三依等明事。光胤申雲。其又一段事也。樣遠事取合。總法門廢立。今一段付無用歟否事也。讀師雲。上雖數數明。為研尋義理。或為遣疑惑。多重問答。有其例歟。唯識所因難由何教理唯識義問。上成事重問見。又下三性義問不意得。三性唯識事。唯識三性相違雲事不審也。此為生起。問舉歟。
私雲。唯識所因難之問重雖說。未了申別段事也。三性義問。先師堯尋申。三性法相門。唯識聊其趣也。意得合了達時也(雲雲)
一。一切種識。乃至。功能差別事。延公雲。第二卷賴耶一切種狹今一切種廣。而今體只同事也。如何辨寬狹耶。業種等今一切種攝之賴耶一切種。不業種等故。讀師雲。上親生自果(雲雲)今文能生自果(雲雲)親顯名言。業種疏故。能亙親疏詞也。延公雲。古左樣申。付之又業種感果自果雲事不審也。讀師雲。善業感善果故。對惡果雲自果。惡業惡果準之可知。自分自分因果。雲自果事無過(雲雲)光胤申雲。此樣于業種可立引自果歟。讀師雲。可爾歟(雲雲)
一。此生等流。乃至。名一切種事。延公雲。此士用果人法何耶。讀師雲。法士用歟。光胤申雲。一切種者果四果。付果雲一切種歟。將又種子處一切之義歟。種子體一多。等流果生付五多。所生現行一多隨故。異熟士用壇上三果。異熟果種子士用果種子。別別。只名言種處兼三三果功能歟。若爾付果一切意得存也。但種子功能談。種子一切義歟。樣種子體隨三果各別。等流果。讀師雲。付果可事歟。
一。有展轉義疏二解。可見之。第二解不正也。
一。此識為體。乃至。無別性故事。諸本之點此識為體雲。識處種子道。讀師雲。疏釋情。識現行識也。種子現行第八自體分不離故立識名。種處自識義。從現行立識名見。土代識種現。種子識時。種子不寄現行直立識名事常事歟。乍去今種識識自體分不離由以立名。光胤申雲。此識為體之識處種子道樣。種處直立識名見。種識為體物。其體識也。自元識種現。此種子識也。為言但疏自體分不離之道理立。又論種離本識無別性故雲事。設直種子雖名識第八自體分上依附種子識。此總事也。識名寄自體分立。雲事歟。評定曰。此識為體雲道事。此言處種子道。識處種子道樣歟。諸本此言之處(雲雲)評定之通治定畢。
一。此識中種余緣助故事。疏三緣(雲雲)種子待眾緣現行三緣治定歟。此事二義也。而此文無余義。光胤申雲。非待眾緣何緣。延公雲。種子爭假所緣緣耶。光胤申雲。現行緣雲義不申。現行緣。又為種子緣也申。此二義論樣。
一。讀師雲。種非識故之種谷麥出事不審也。彼非實種。何出之耶。光胤申雲。實種必種識也。何雲非識耶。仍出谷麥也。谷等雖非內法種子。外法種子也。無苦見。
一。後當說故事。現第八。下以展轉力故攝。或第四句彼彼分別生攝二意。疏見。
一。謂從生位轉至熟時。乃至。重言如是事。讀師雲。謂從生位牽引因。轉至熟時生起因也。
私雲。疏愛等因緣舉。此樣生死之位出歟。只本有長時之位種子生現行事出。命終位受現行生事出事如何。凡生死相讀樣又下違理難也。出之事不審也。
一。有共不共事。讀師雲。共相種子不共相種子也(雲雲)
一。展轉力事。相見分等(雲雲)良公雲。相分為見分緣。見分為相分為緣事不審也。今明心心所助緣故。相分助緣爭明之耶。推之見分助緣之體取。心王見分心所見分相對所緣歟。私雲。頌上二句種子緣也。第三句現行之緣也。良公雲。出不相應事不審也。不相應假法也。爭為助緣耶。但緣不相應心起雲爾歟。緣真如等邪見等之起此意也。
一。由本識中。乃至。方起分別事。讀師雲。頌由字以故字生字釋也。
一。諸淨法起。乃至。為緣生故事。光胤申雲。頌說分染法之緣明歟。應知亦然之詞頌之外見。讀師雲。爾也(雲雲)
一。此緣生相事。緣雲四緣。生雲下彼彼分別也。讀師被申畢。
一。緣且有四事。讀師雲。且言緣生中且緣明雲事也。疏以答不盡者生不盡也。光胤申雲。爾且緣有四雲。何且言緣下置耶。故緣四緣十五依處。且今明四緣。仍對十五依處置且言歟疏左樣見。讀師雲。十五依處傍乘義事不意得(雲雲)仍且言對生也(雲雲)光胤申雲。抑本頌說種子因緣。而二現行雲說現行因緣事如何。本頌之外加之歟。諸淨法起應知亦然之樣先任頌說種子現因緣別說處。始說之不審也。延公雲。所說種現緣生分別廣釋也。其前略釋頌時。諸淨法起應知亦然(雲雲)略釋時任頌偏說種子。下廣釋元廣釋。頌外盡廢立之歟。
一。極劣無記事。無起中異熟無記也。可見疏。異熟有重重歟。
一。無所燻故事。評定曰。非能燻故。無所燻故不意得。設第八之外所燻處。自性微劣爭燻耶。評定曰。微劣故(雲雲)下極微圓故之極微此由也。讀師雲。無所燻故由其理。己所燻處故。第八之外所燻處故。第八不為所燻可事闕。若所燻處。必定又可非能燻故。
一。等無間緣事。私雲。此下疏大切事共在之。先色•不相應•種子無等無間緣法也。仍簡之。疏見簡三樣。一多同類俱轉非等無間緣。二假法非等無間緣。三無緣用物非等無間緣。多同類俱時轉義亙色•不相應•種子簡之。但不相應命根同分同類並生義。仍假無緣用二義簡之。以唯假一義不可簡之。不放逸等假有緣義故。命根雖有等無間之義無緣義開導義(三義中多同類義無緣用通義也。假義不通種子色一分歟。)
疏雲。簡色不相應種子無為非此緣性。以多同類色不相應種子俱時轉故。乃至。命根同分體雖一一而無並生。一者是假二無緣用。乃至。然非唯假義。便簡命根等。以不放逸等是假亦有此緣故。命根有等無間義無緣義開導義(雲雲)
私雲。開導二言事。疏雲。開者避義。與後後處義。導者招引義。即前法避其處。招引後令生。必有緣法方具此二(雲雲)
一。前聚于後事。疏雲。簡俱時及後為前緣義。非開導故(雲雲)私雲。非開導故者。避處與義故。後法俱時法此義故歟。
一。自類言事。疏雲。顯非他識為緣(雲雲)私雲。他識開導第四卷立破故。當卷歸正義明之歟。
一。無間言事。疏雲。非中有間隔要無間者。雖經百年等斷亦是此緣故(雲雲)
一。等而開導言事。疏雲。顯前業一心為後心心所緣前一切心心所為後一心。緣意即齊等。而開導故名等開導此乃等。屬前後通因果也。即簡相似法沙門義(雲雲)讀師雲。此用等之義也(雲雲)私雲。如第四沙汰被申畢。但此義顯體等。雲一義。又通體等用等一義。光胤申雲。用齊等義見用等歟。但體等當樣。就中等屬前後因果通雲事不審也。只因處等義見存也。讀師雲。前一心為後心心所前一切為後一心。前後相對互望時。等義雲爾歟。
一。疏雲。又等者顯此心心所聚中唯一心一所後亦爾故。一法非多故成等。一聚中如色不相應有多類起。彼非等故(雲雲)讀師雲。此無余義體等也(雲雲)私雲。此異義體等存歟。(但可尋之)後亦爾。此義等前後相對見之歟。凡此義因處。體等無子細歟。所詮橫豎中橫見之因。體等見樣歟。豎見等前後見合故通因果等也。(以上等言疏出二樣。初等簡名沙門義。後等簡色不相應之由疏見。)
一。八識相望時。多同類俱時轉。仍同種子非此緣。疏雲。若許俱互為緣多類並生得為緣者。種子類應爾故。
一。八識俱時轉種子色等同類俱時轉歟。種子又也。體用各別故。種子一類百千。仍雲多同類種俱時轉故。疏雲。一身八識雖名多類。然體用各別。名但是等。其色等法體用無別。多類並生故非是等。如草火等喻準此應知(雲雲)又雲。八現識體用別故。非是同類。非如種子一類。乃有百千(雲雲)
一。如草火等喻事。可見末文。顯輪集未見之。追可見之。
一。心與心雖恆俱轉。乃至。等無間緣事。此事如第四卷沙汰。依緣時性同故和合似一歟。
一。入無余心最極微劣無開導用事。讀師雲。只後念心心所不可起故。不引之。最極微劣之由不審也。最極微劣無想定等入最後心。微微心劣故。光胤申雲。後念永不續以尋因樣。樣力。無想定等最後念。尚微劣歟。其後念續不續以可知之歟。
一。論有誠說若此識等無間等文事(此文問答近遠問答。遠之答也。可見疏。)前念因後念果俱等言。一一相望。
讀師雲。誠不審(雲雲)
一。鏡智起已必無斷故事。私雲。佛果起故無有漏處。起畢無斷。若圓鏡智金剛心起義。不雲佛果歟推量也。
一。善與無記相望亦然事。讀師雲。無用也。上有漏無漏沙汰善無記相引聞(雲雲)私雲。自然聞。義門異故雲爾歟。
第九十五日(自此何界後引生無漏至一切位中有無不定)
一。或從色界事。私雲。頓悟為受變易要生第四禪故雲爾也。
或欲界後事。私雲。必欲界回趣不改其身變易受故雲或欲界後也。
一。有義色界亦有聲聞。乃至。亦得現前事。私雲。于聲聞許色界回心。疏雲。但除初二果。獨覺(雲雲)又無色界回心義見。
一。然五淨居等文事。經不說彼之論義也。(常沙汰也)一。私雲。此下疏。此第二師義。佛地論唯識論準。多生分段之二釋。此兩釋。于初二果。第二師大綱故共許。于不還多生分段有無二釋也。此第二釋許多生分段中。可有漸悟悲增歟否事常事也。延公雲。亦容之容字義歟。讀師雲。爾也。
一。于無記中染一不染事。延公雲。此不染法執釋。此事難思。先染污何雲爾耶。讀師雲。望二乘雲爾也。光胤申雲。望二乘時不染。望菩薩染污。不染雲事不盡理也。讀師雲。誰人望。不染雲義門無過歟。私雲。菩薩法執等無間緣。不說歟雲不審。只我執與法執。亦相開導申可然歟(一旦不審也。)
一。生空智果前後位中得相引故事。私雲。此生空智根本智。果者後得智並滅定也。此三種上染與不染之不染攝疏見。
一。此欲色界。不生彼故事。私雲。見疏有漏第七生無漏事。非無色界雲事也。菩薩不生無色界故。有漏第七不生無色不起之故也。能引有漏第七付事也。假令所引無漏第七通無色可起之也。其故依身欲界入非想定人。能引第六非想地故。所引第七同地故。因位間。無漏第七依地隨能引無漏故。佛果不必爾。
一。潤生位等更相引故事。延公雲。潤生位舉事有子細歟。只不限潤生總申讀師雲。舉決定位也。
一。初起無漏。乃至。唯色界故事。讀師雲。見道無漏必色界心後引生之也。三乘俱決擇分善根以界修慧定故。
一。眼耳身識。乃至。應知亦爾事。私雲。自類者。二識說故。不雲自類。鼻舌相對三識相對。為等無間緣歟。雲濫故。雲自類也。次疏見。鼻舌限欲界故不可雲互。三識通二界故可雲互見。
一。有義五識容互起故事。讀師雲。此師成事智初地起雲故。許漏無漏間雜之等無間緣也。光胤申雲。抑此師意。八地已上五識有漏無漏間雜義歟。將又如第六純無漏歟(此事古尋也)讀師雲。此師意難知(雲雲)
一。第二師正義也。
一。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事。延公雲。六七相對漏無漏能所依事。此因簡時。同境簡之見。前三之義。不被簡。讀師雲同心畢(本質挾帶事其沙汰)
一。謂若有法之有法事。私雲。簡遍計所執見。讀師雲。此疏下五識假緣歟否二師。總雲有法不簡假實。仍于假無實三簡無。假實二雲有法也。
一。讀師雲。第二緣字兩寺之論。所緣言諍也。非緣言諍之由。古賢明言(雲雲)讀師雲。北寺傳所緣言始有體所緣取定也。總所緣雖通有無。今緣且有四表故。
一。是帶己相事。讀師雲。己者當何物耶。光胤申雲。疏己者境體(雲雲)境事見。讀師雲。己者境體。依何雲己耶。對何雲己耶。光胤申雲。己能緣心意得樣。此義能意得。讀師雲。凡己能緣心也。境不離心心物也。雲意心雲己雲己相歟。己相者心相也雲程事歟。(私雲。秘雲。相見名己。見分帶相名帶己相雲雲此釋可意得合歟。)光胤雲。己者境體。今御談樣相境。己當心故。讀師雲。己者境體者。境心物。心境一物雲爾歟。不違此文。讀師雲。凡相分變時先挾帶為本。其上變帶可談挾帶土代也(雲雲)延公雲。行相釋三釋中行境體相雲釋等事歟。
一。為質能起內所慮托事。延公雲。本質為心之所慮分齊事大事也。正心慮解本質。為所慮歟。將又本質相分引起。相分又引起心故。傳雖雲心所慮。心正當本質慮解歟。此事古來之諍也。讀師雲。此事故東院尋申(雲雲)時。本質慮解通被仰。重疑申雲。心緣心外境仰雲。相分不變緣之。心外緣雲難。相分緣無苦見(雲雲)
一。第八所緣本質有無三師事。讀師雲。初師義無殊過事。器界許本質難思。但遠殘果。樣器界本質有存歟。
一。有義亦定有疏所緣緣事。評定曰。安慧師義也。第二卷變他根雲師義也(雲雲)延公雲。變他根時。所變相分。自身置歟。他人身變置古尋也。古聞書。可見之。種子付可有此尋也。評定曰。變他正根樣不審也。扶根變歟否不分明。
一。第三師事。私雲。此師變器界樣。自他所變互為質存故。通途本質。互為本質也。通途本質本質。相分相分也。應說此品之品言顯通。心心所見。
此下有無不定樣因果二位說之唯托心王之沙汰。
第九十六日(自第七心品未轉依位至卷終)
一。是俱生故事。讀師雲。始俱生我見必有本質。道理以立此由(雲雲)光胤申雲。此分界俱生之俱生。第八無始俱生故。雲是俱生故歟。讀師雲。第八俱生。可有本質之樣如何。光胤申雲。第七恆緣第八故。第八恆俱生自必可有本質歟。余識處難立此道理。不緣第八。設雖有緣義。緣余境故。讀師雲同心畢。光胤。後下第六心品之下疏見。或分別起或是俱生(雲雲)無余義分別俱生之俱生。仍遂其通治定畢。光胤始申。古聞書之趣也。古聞書不落居事多。
一。粗鈍劣故事。粗鈍劣三樣不及沙汰止畢。私雲。粗非鈍劣物。鈍劣非粗物歟。又鈍非劣物。劣非鈍物歟。思可知之。
一。或第六所變事。延公雲。第八第六所變同時取合為本質義。或第六所變雲此意也雲一義(雲雲)讀師雲。不審也。常第八杖業果門。杖第六定果境之時也雲歟。同時六八所變為本質雲事不審也。光胤同心申畢。
私雲。若延公申通。同時定果業果境緣時事歟被申樣。取合為本質。替常歟被申樣。取合為本質。替常趣樣聞。
一。緣過未等無外質事。讀師雲。成事智不緣真如。潤色歟。第七雲緣真如等。五識雲緣過未等故。
私雲。此下疏緣否兩說出。
一。增上緣事。私雲。謂若有法簡所執(雲雲)如所緣緣凡于四緣。初二無此詞。後二置有法之詞。此事古初二表緣之體。仍不及雲有法(雲雲)
一。有勝勢用事。評定曰。不障之增上緣有勝勢用事。凡不障申。凡一切不障礙不雲緣。可障物不障雲緣也。故有勝勢用。可障物。
私雲。譬庭取。庭草不障物不障增上緣歟。庭庭草出不障非緣歟。
一。或順或違事。讀師雲。因明無單即因。雖有即因樣皆之因狹即因也。內明單即因樣申一義歟。而此下疏釋不許之見。與後生異法為緣。非前滅法之解釋分明也(雲雲)私雲。能相違所相違相對談因之義樣。古聞書沙汰。讀師雜談雲。第十是違之論義初重之答進。非真實之法則。且第十是違釋也。可答也。問題大師如何釋之耶故。大師第十是違釋外釋樣。仍第十是違釋也。答事不可有斟酌事歟。假令問題或違之違第十因歟申。第九因也可答也。總論義事。顯法則事也。京都御講樣。故東院仰。論義初重答答切。進釋出疑歟。不然兩方可疑法則也。答切。御答付一方疑事。其由仰。論義構也。兔答可疑之角申不可疑雲事。左樣無疑樣答。忽論義。故答。必二邊疑時。論義出來也(雲雲)
一。雖前三緣。乃至。差別相故事。延公雲。雜體增上緣之時。余三緣增上緣取。親辨自果開避引導用其任取歟。其用之上與力邊取歟。古二義見。讀師雲。親辨自果邊其任取也。若其外與力之邊取雲。即別體增上緣。
一。生住成得事。讀師雲。大論第五顯揚十八疏引。生義不意得。自種為先。所緣助伴和合。三界法生(雲雲)自種為先。因緣所緣又所緣緣。何雲別體增上緣耶。光胤申雲。此事易。自種為先所緣和合申余二緣也。此二緣和合法生時。亦增緣緣生法故。此雲生之增上緣也。重意雲。自種所緣則生之增上緣。自種所緣法生時。增上緣與力不障法生。四事之中生增上緣雲也。為言。住成得□事增上緣。由申。自種所緣出也。讀師听眾同心畢。讀師雲。住者風輪上令住水輪等住增上緣也。成成立成辨出。成立者。因明成立以可知之。證者。大疏敵者為和合勝解愛樂為先宗因吟為建立成所立義雲成增上緣也。愛樂三支大疏敵者增上緣也。所立義果也(以上八師意)新師因喻為建立。所成宗為果生增上緣自種當愛樂。三支當余法色無色。助伴所緣。今大疏敵論者當也。此成立也。次成辨者。工巧智為先。劬勞為建立。處具為和合。工巧業成辨(雲雲)讀師雲。辨立殊目。
一。二十二根事。私雲。二十心相生等無間緣。二十二根增上緣也。讀師雲。二十二根立。根者依止增上緣之義也。勝果利法也。此果利一行頌顯。取境者眼等五根也。取境果利易知。五識等為緣歟。男女二根續家族為果利。子孫等系榮大有果利。命根活命為果利。易知。五受根受業果為果利。作業受果並受順違俱非領納之力也。信等五根世間之淨法也。雖出世通對三無漏根雲世間果利易知。三無漏根出世淨也。果利易知。涅為果歟。意根事頌不釋。不審(雲雲)後讀師雲。秘引對法第五意根取境攝之。眼耳鼻舌身意(雲雲)光胤申雲。其體八識聞。但後三識所依現在七八歟。現在六識非所依根體。取過去意歟如何。讀師雲。二十二根門之意根。必非十二處門之意根歟。俱現在八識心王取歟。復各加自相應之心。望心所時現在心王所依也定。此義門。現在八識心王雲二十二根門之意根歟。光胤申雲。二十二根取境義六根舉。其第六意根今意根也。此樣等五根二十處門之意根見。讀師雲。心王同時心所助令取境義。等五根取境義取歟。當座此分治定畢。
私雲。二十二根門之意根。日比分明不取置。追披處處釋可決之。
一。五受根如應事。如應言雲疏三意。遍行中受。五受各各配雲如應二。或通八識或不爾故雲爾。三體各各隨五別故雲爾雲雲。
一。及善念等事。評定曰。信等之外及言置念等出樣。是一。又善言置事。是一。讀師雲。疏信等之等等精進。取全體故不雲善。念等等定慧。通三性之善一分取故雲善歟見。及言置事其樣故也。相違義也。私雲。第六卷義別段論義。
一。無所未知可當知故事。評定曰。不釋未知根。釋非未知根除後剎那也。凡未知根名由先釋事也。但不名未知根事釋便宜自然聞不釋之。
一。近能引發根本位故事。此文釋根義歟。釋名無漏由歟事。光胤申出畢。為遮事相濫申出畢。秘顯得無漏根名。所以(雲雲)無余義名無漏由也。隨日比左樣取置畢。或評定曰。自然兼名根由歟。不爾加行位名根由總不釋歟。光胤申雲。加行位名根由。如根本位可意得也。必別釋無用歟。凡有漏位名無漏事不審故釋之也。若近能引發釋根義。加行位未知根果取見道歟。若爾二重未知根。故加行資糧涅勝法為果利義故。設劬身不及釋之。名無漏義難知故釋之(雲雲)
一。憂根未知根事安慧爾也(可見疏)正義意。非正善根故二根。二根中不列之。雖然實可名無漏根義許歟。將總不許名無漏未知根義歟事。及二途評定。琳舜房。疏釋樣護法意可名無漏根義治定。定慧殆順行彼(雲雲)光胤申雲。上十根為性者。別正義意歟。大方釋分歟。琳公雲。大方不意得(雲雲)讀師之所存。始實憂根可名無漏根。非正善法故多不說雲。實可說意也(雲雲)光胤申雲。肝要。此事憶念事。第五卷苦受亦由無漏起故之下疏覺(雲雲)此分止畢。
後日披第六卷疏。憂根可名無漏未知根見。疏雲。此善雖然憂非無漏。雖亦能為無漏加行仍為未知根性。非無漏引生。不俱起故(雲雲)勿論勿論歟。讀師院主樣之義符合歟。
一。有勝見道傍修得故事。疏三釋讀師被申上。初釋。三無色地有漏種子見道修之故。有此根說。第二釋。見道依地通無色界有無漏種子故。此釋意種子具足之分歟。現行見道第四定定故。第三釋地前位入無色定有修義。仍入見之位又修為未知根也。此釋意地前既未知根立置故。重修為其體也。讀師雲。菩薩地前修六行觀門雲事。此釋聞。不伏入定。光胤申雲。菩薩地前入無色定事見。
一。為證法空事。光胤申雲。漸悟菩薩地前無漏游觀之無漏歟。為證法空起之故。有要須歟。游觀之得名如何。但游觀有義撲揚問答。滅定段必依有頂游觀無漏之下秘可見(雲雲)私雲。生空智助法空智事以為證法空。可知之。
一。已知根具知根之差別如何。已知上具知如何耶。光胤申雲。已知者非圓滿義歟。具知者顯圓滿之義歟。已知一段一段圓滿重知。猶不及具知。具知者一切圓滿之義歟。其果利涅也。真理本性清淨。顯得之其果利。顯得之果利重重。已知位見已知。非滿足。具知滿足義歟。
一。有頂雖有等文事。讀師雲。實無漏根也。雖然不明利故不說之見。以之可知憂根樣(雲雲)光胤申雲。有勝見道之初釋意。見道有漏種子傍修故名無漏根(雲雲)此由說前三無色。非想不說不審也。傍修有漏種子事同事也。無漏事不明利故雖不說之。有漏種子同于三無色何不說之耶。
以上。
天文三年甲午十月四日書寫之訖。願以此筆功為二利圓滿思所得脫令法久住之勝因耳。
同十六日對學專房一交畢。
藥師寺末學英乘
論第七卷聞書卷第三
論第八卷聞書第一
第九十七日(自卷始至謂彼不違生等事故)
一。如是四緣。乃至。立為十因事。良公雲。立為十因者。上如是四緣事歟。又依十五處歟。讀師雲。誠可有分別事也。依十五處路。如是四緣立為十因釋樣。必定依十五處立為十因釋也。
一。雲何此依十五處立事。讀師雲。雲何此依之此言十因歟四緣歟事。秘兩釋。有義取取四緣之後釋。有義意立為十因如是四緣指雲通歟。詳曰。下破之下雲所說四緣依何處立四緣依十五處立事問。此文亦爾問系重。亦雲何此依十五處立問。一悟依處以下答文十因依十五處立事明。若爾有問無答之過。雲雲。
私雲。付十因無問有答之過雲。又秘四緣十因合問釋作問二置問。答時先十因答之。四緣後答。問。四緣明隔越故。為警重所說四緣依何處立問。仍無繁重過。
一。十因十五依處差別事。光胤申雲。因雲依處(雲依處因)差異。如何。讀師雲。不分明。雲雲。延公雲。古以體義分之見。光胤申雲。所起語性之性言。依處體取潤色出。說諸義故之文。十因義取。潤色語聲。語聲體其上說諸義作用聊差別。
以上體義差前通治定也。肝要此事即依此處立隨說因之下疏依體立義。雲雲。此釋可秘之。
一。謂法名想所起語性事。讀師雲。法者色心等諸法也。名其上名等也。想想心所也。意雲。諸法之上名為先。想心所取境分齊遂起言說也。故法名想三法語聲因。語聲果也。今語聲取為語依處也。其語聲上正說諸義義用立隨說因也。良公雲。法名想之名能詮之名歟。光胤申雲。名所詮之名。讀師同心了。良公重雲。法上能詮名何不取耶。光胤申雲。能詮名者聲名句文事歟。其果所起語性之物柄也。何取因耶。此分治定也。良公雲。法名想俱。語依處之體。光胤申雲。太不可然。法名想語依處之因也。語依處三法被起語聲事也。疏遮此濫(疏然今此文正解此意乃至立此因了之釋也。)
一。語依處之語限所依語聲歟。通能依名句文歟事。事端評定。當座評定通聲名句文四法樣治定畢。私雲。疏雲。言說是語聲性。乃至。語業為體。乃至。然有表示故。語可言善惡然實二性。名雖即語之差別。無表示故不如其語。等雲雲。此文樣先語依處所依之語聲見。其故語依處。語可言善惡雲。能依名等無表示故不如其語雲不通善惡。雲雲。此文勢正語依處取所依見。雖然名等不離故。說諸義故之重無子細事歟。但只一旦望文料簡分曾不可為定量。先通樣無妨難歟。下或可大乘離聲無體故釋名等可通三性雲釋也。此釋可申追不決之。此一段疏料簡因聲無記之私抄注之可見之。
一。依處依所依門之依歟又泛爾依歟事。
私雲。疏雲。然依者。于義俱第七囀聲。雲雲。秘釋之二釋。初釋疏依者。于義四字中者字助字也。(常字申程事歟可尋之。)正可雲然依于義。意雲。依于二義雲意也。依者于義也。不可意得。為言。第二釋依于有同別。如根境依于各別也。意雲。根為識依第七囀也。境為識境第七囀也。今依語依處立隨說因二法各別眼根為眼識為所依樣。只體上有義意也。仍于義也。于語依處意也。依語依處意。故遮依第七囀濫依者于義者也。者字尤要須也。此事人多不辨之仍注之。
一。語依處持業依主事。大論意(即今論意也)語即依處(持業釋也)法名想依處不取之故如上注對法意語之依處(依主釋也。)
一。秘問雲。尋伺語遍行。想取事不審也。取意。答雲。今據取境○起言之由○但說于想。雲雲。第二釋雲。語因有通局親疏兩別。尋伺雖親不遍佛有想因雖疏為通因果所以言也。雲雲。尋伺雖親非遍雖疏非親之由事。總存置事故注之。
一。有論說此。乃至。是語依處事。私雲。論道此違相違見大論相違事歟。而疏二論意別。論雖無會。今意釋言。若大論等以一切法為果。以說為因。約所詮是能詮之果。即能所二詮解因果。對法無著。以生死為因果。即依名想見起言說故亦不相違。各據一義。乃至。又大論約貫通諸法詮。境以說為因。對法唯依染分相生以說為果。不相違也。
私雲。大論等能詮所詮相對廣解因果故語因也。對法約生起解因果依名想見起言故語果也。初釋。第二釋對法唯染污法生起顯故以說為果。見者執見故。
一。有義疏論雖無會嫌論文會之。雲雲。詳曰。難之論如疏無會文。故論無會無過。雲雲。付之疏何有論說此等文。此會相違○科耶。答之隨說因語業為語依處之時。對法不取其方。語為果故。自然被違分。雲此會相違。雖然如疏無會故雲論雖無會也(下障礙依義處此說諸義故事注之可見之。)
一。二領受依處。乃至。此是彼觀待因事。讀師雲觀待因樣都不意得。先領受。能領受取歟。雲雲。覺不爾如何。廣能受所受取也。四句分別。秘雲。一能受為因所受為果。先希食等後食等得。二所受為因能受為果。因二定喜因對于境方領受之。三能受為因能受為果○生三禪樂礙。四所受為因所受為果。如因風輪持水輪等。雲雲。評定曰。先領受雲能領受體何物耶。讀師雲。受心所也。光胤申雲。疏今于能受唯取受數。雲雲。釋其由雲。一常通諸心。二五分位別。雲雲。簡余法雲。別境等法不常通諸心。作意等四無五分位故。觸雖有爾。然于所受非領屬已。不如于受所以不取。雲雲。
一。所領受通一切法見。疏其所受中通一切法。雲雲。于親因緣疏兩釋常論義也。光胤申雲。抑親因緣之樣。觀對也。待籍也。疏釋。只二法形待因果辨。必受門。能領受等所領受沙汰。為何形待足等往來業。必受門申事。只足往來因果。受門能領所領之沙汰。無益也。足往事因果受心所緣時。所領受。必受領受門。因果之義成立。若強受緣申余心所緣。何又別雲受耶。總諸法形待之因果。只觀待之分寄事。于受有子細耶。讀師雲。別子細知。皆以受所領受迄無子細歟。
私雲。此事讀師之意得緣不足也。受緣申受。因果門要須無用也雲疑殘也。所詮世間形待因果寄受心子細。先觀待因者。世間粗淺因果專顯意也。世門因果依得果生住成後。領納屬己邊顯物也。余心心所雖知之。受門增勝歟。一向暗推也。
一。三習氣依處乃至。遠自果故事。讀師雲。外種者何物耶。評定曰。舉水土等之緣。谷麥等之種歟。讀師雲。此牽引因通漏無漏種子也。無漏牽引因未成熟位者。不蒙潤緣位也。其潤緣者何物耶。光胤申雲。善友(等者等聞燻習)之潤緣也。此緣雲潤之事。秘問答。肝要資助生長雲潤見。讀師雲。通名言業種也。光胤申雲。通業種子者。疏釋分明也。疏或染因中。亦與果異性異性異熟因果。唯無記因通善惡之解釋此意也。但或言置意可尋之。只表種類或歟。或釋意如前可持也。
一。生起因之樣如牽引因可知之。抑牽引因依處雲習氣。生起因雲有潤種子事子細評定。讀師雲。有潤種子事意得。種子者正生果名故。生起因蒙潤緣正辨果故殊雲種子歟。雲雲。習氣事遂不被申。光胤申雲。習氣者。種子始現氣分出來義也。牽引因其果遠。種子初生未合緣。未熟義顯故。殊雲習氣歟。延公雲。此事爾也。
但本有種如何。本有性習氣事。又一段之總大事也。
一。七根依處謂心心所所依六根事。光胤申雲。意根取前滅意歟如何。若取無間滅依處可無差別。讀師雲。意根根依處之時現在七八也。五識依五根也。意根不取前滅意。不可從無間滅依處。延公雲。此事不審也。此下疏等無間緣出難思。雲雲。
私雲。根依處之時。取前滅意旨疏釋分明也。延公申。然無間緣○等釋分明也。又體是六根則通八識五根為體文。八識雲取前六識非前滅意耶。疏然無間緣。謂起現在時為緣非在過去。過去無故。則說在有力用。能開導法令未來生故。入過去時其用方顯。果現前故處處空故。私雲。等無間緣用現在□施之。其果後念顯雲事。此釋大切也。以便宜注之。
一。八作用依處。乃至。余助現緣事。疏雲。如 斧等有斫伐等用。雲雲。
一。九士用依處。乃至。余作現緣事。士夫之作用也。讀師雲。士用作用同所作也。望一果故。評定曰。士用依處望果時作用依處親也。作用依處對士用時。望果其用疏見。正當果邊作具用親樣見。譬以斧伐木時。士夫手足斧尚望木眼前親。光胤申雲。用強弱雲親疏士用親。人力其理成故。觸果親疏。作用親。刃正伐木故。今談人功也。
一。無記則因果三性事。
私雲。根依處無間滅依處不通無漏。唯有漏也疏見。此依六識。論時事也。七八二識。七八所依門無記心為無漏六七為依。等無間緣門無記心之無間引平等圓鏡智也。以上。疏意付之多唯善性雲論義。六識無記心無間生無漏心耶雲題也可見。同學抄(演秘釋可見之顯輪集可見之。)
一。十真實見依處。乃至。辨無漏故事。能助引證事有評定。光胤申雲。助者正見俱生法助我所作。令有用義也。次引者前引後也。證者能證與無為為因也。此一段可見疏。光胤申雲。攝受因無間滅。乃至。真見依處六上合立攝受因見。抑顯受者。六因攝受為一因義歟。將亦攝受果為義歟。讀師雲。攝受果歟。雲雲。光胤申雲。疏助成因緣名為攝受。雲雲。攝受因緣義可意得樣見。良公疏以前五依疏所攝受故。成辨三界有漏諸法。若六合疏所攝受辨無漏法。雲雲。此文樣因攝受雲歟見。光胤申雲。謂攝受五。乃至。謂攝受六之文。先左樣見。雲雲。無一途止也。三性攝受因形秘釋可見之。
一。十一隨順依處。乃至。無為法故事(三性引發因形秘釋可見之。)隨順之言。顯同性旨治定耶。光胤申雲。抑引發因之時。何引下品邊。不取耶。其志趣不審也。勝品之言顯等勝簡下品見。此事難思。讀師雲。三類因緣勝品引下品。何因緣事耶。種生現此義難有親燻種。又難有此義。雲雲。光胤申雲。愛取因緣之時。愛取相對果類事料簡多。非九品門果類雲義意一段上品轉。遂歸下品。雲雲。此時自類相生因緣何無此義耶。
一。十二差別功能依處事。如道評定異同之分齊沙汰。
抑引發因以性論狹。以界論寬。雲雲。定異因以界論狹。以性論寬。雲雲。此意引發因不簡異界異地引發也。界寬性必同性也。性狹。定異因謂各能生自界等果。必生自界果界狹三性不簡也。性寬三性定異因形秘釋可見之。
一。和合依處事。合六因見。光胤申雲。于十因體取余因事。此同事因不相違因也。抑因生果時。必和合爭可生耶。今六因重開和合之一因無用也。所詮前六因生果時不和合歟。讀師雲。六因和合。但其別別之因之姿也。牽引引發等也。此取和合邊。雲雲。評定曰。不取言說因。由言說與法不相和合勢疏遠故。雲雲。與果和合義見。光胤申雲。于生果等果約一事業也之疏釋。同事因之得名之由見。因果同事業見。此雲和合歟(秘引瑜伽一稼穡成熟時。六因中一因闕成。一切和合成事業故名同事因雲雲。)
一。不取言說因事。不審之由評定。疏遠之由不意得雲雲(故因形各各六因邊也。六因和合辨此一果見邊同事雲歟。和合六因和合歟。果一果定置此一果六因和力施此因並立歟。)
一。障礙依處事。例之則因之因之沙汰。此一段則因見樣讀師被申。光胤申雲。大乘滅相雖不待因等之釋因之旨分明也。上書落也。
隨見聞等說諸義故事。延公雲。疏釋見。先言說起其後見聞覺知說諸義見。讀師雲。不爾法名想之三法中無言說言說偏果也。言說因果亙二重樣不可意得。疏釋則依此語者。論依此語牒也。此說諸義故依處。語依處也。則依此語指體。說諸義故。顯義。二重起語雲。能可辨事也。讀師雲。見聞覺知之四種言說。則隨說因之體歟。光胤申雲。不爾。四種言說皆取源眼根等也。隨說因正取語聲也。讀師雲。此事尤爾也。為遮相亂。如此申出也。雲雲。
第九十八日(自如是十因二因所攝至初能起生處進退如是)
讀師雲。此一段十因二因相攝樣。菩薩地尋伺之廢立異也。此兩處文意得時二師解。初師十因悉崩不住名言。尋體論相攝。此師雖盡理。廢立之面雜亂難意得。第二師不亂廢立之面。又任牽引生起之名言。論相攝。此師雖不亂廢立。有不盡理。□二師中初師非通途。第二師通途也見此二師下四緣。依十五處立文段其勢及二解之筋。雲雲。
私雲。(如是十因二因所攝也)初解與古來大異。第二大同。雲雲。讀師初解非通途被申此文歟。進可審思之。
一。讀師雲。十因中牽引生起。廣亙名言業種通內外種。今菩薩地能生因攝牽引生起狹限名言種。但盡種子因緣故。引發言異同事不相違。四因中因緣種取名牽引生起也。言說觀待攝受相違四因無因緣種故不取之。雲雲。光胤申雲。抑菩薩地能生方便二因相攝牽引生起。亙六因牽引生起勿論也。瑜伽第十卷明牽引生起。今論牽引生起同不互六因。通業種谷麥之外種牽引生起歟。將亦瑜伽廢立悉六因含攝之牽引生起歟。
後□勘雲。疏此說牽引下也。又菩薩起等釋秘二釋。共菩薩地生起因攝業種同唯識見。
讀師雲。瑜伽十因廢立之事。菩薩地十因悉列。不存知。第十卷十因見。第二卷牽引生起通業種(可見疏見)若爾者。今論牽引生起同也。但菩薩地廢立不爾。除業種限因緣種。亙六因也。雲雲。
進雲。此事秘二釋可見之。尤可有。肝要菩薩地生起因業種攝。瑜伽第十卷。增上緣所攝牽引生起非因緣。業種說旨疏文分明也。(此事披菩薩地第三十八卷可決之。若菩薩地兩重廢立樣。)
私雲。當座光胤同心讀師也。後能見疏之處。菩薩地牽引生起之通業種雲見。疏又菩薩地等誰謂彼言等文也。所詮疏一段付菩薩地二釋見。上菩薩地說牽引因除業乃至。恆非因緣故。菩薩地牽引生起名言種限釋也。付之何以得心等問。總生起因通業種雲事疑也。今菩薩地尋伺地為本源十因廢立起。爾菩薩地尋伺不通業種。以何總生起因通業種雲事取耶。為言。生起因出事為兼尋伺地也。菩薩地可通牽引也。答之于瑜伽第十卷十因。牽引生起通業種旨成。此菩薩地尋伺地牽引生起不應業種。兩釋。又菩薩地等文。菩薩地尋伺地通業種。多釋。不審。若菩薩地通業種。只今論牽引生起同廢立歟。若爾何雲六因含攝之牽引生起耶。
一。此說牽引乃至。名生起種事。光胤申雲。抑六因含攝。以未潤已潤六因未潤。名牽引。六因已潤名生起。此菩薩地說牽引生起也。瑜伽第十等。今論所說不通六因牽引生起也雲事難思。今論牽引生起。其體尋種子生現行因緣廣取。引發定異異同事。不相違中種子生現行之因緣。不爾今論牽引生起被雲未已潤已潤種。其體當何種生現因緣耶。假令引發等四因取種生現之外因緣。未潤之牽引已潤生起置不亙六因牽引生起事。必定因緣之體引發等之四因所攝之物。其外實之因緣體不可得故。若爾六因含攝之牽引生起更無其差別。六因含攝之牽引生起。二因開未潤已潤之差別也。此差意返返不意得。讀師雲。誠不審也。所詮十因中牽引生起。潤未潤之差別開之。引發定異等以潤未潤分之事。故潤未潤門皆牽引生起。引發定異等之因無此義歟見。十因中牽引生起也。六因含攝之牽引生起雲引發定異等曰潤未潤之不同。四因之上談此不同攝二因也。重意雲。其體今論牽引生起。引發定異等之因緣種。潤未潤之邊分取攝牽引生起。引發言之上不談此義。六因含攝菩薩也。廢立其體同引發等之上此義談也。此卷目也(此分治定也)
一。彼六因中。乃至。二位中故事。
私雲。牽引因攝生起因生起因攝牽引因歟事。牽引因雲論義也。彼六因中之文。左樣聞。實牽引之全。(全言秘釋之全未潤故。名之為全生起。全言亦準此知(雲雲)四因少分名牽引因。生起全少分名生起因(以上疏意也)燈意牽引生起。悉攝六因也。牽引攝生起。被潤以去兼談也。卻談未潤時也(以上燈意)
一。雖有現起。乃至。谷麥等種事。讀師雲。引發等四因中現行燻種子因緣。攝今牽引生起歟否。二釋也。第二釋攝之。種子言現行親辨果故。雲種如谷麥等。為言。延公雲。攝釋生起因攝非牽引因。疏生起種攝近生果故之釋分明也。良公雲。見同學抄。六因中因緣種攝能生因。言說觀待攝受相違四因全六因中非因緣法攝方便因雲事。今論實意也雲。此外會菩薩地尋伺地二解出。而見論文會菩薩地尋伺地文外。今論之意釋文。若菩薩地等文。若今論意歟文段不審。雲雲。光胤申雲。此僻案也。釋今論意文菩薩地尋伺地會外。其故。今論實意同學抄如申。十因二分。因緣邊攝能生因。非因緣邊攝方便因也。今論實意此也。爰菩薩地。牽引生起攝能生因。所余方便因雲。尋伺地生起因能生因余方便也。雲雲。會此兩文。二師意各別也。初師。今此牽引生起六因合牽引生起也。所余因雲。一切非因緣法合因意得也。第二師今文實意雖然。菩薩地尋伺地旦付勝顯多顯。十因中牽引生起二因任名言談之。實可通六因因緣法六因非因緣法。為言。故初解雖非通途為不盡理。二因相攝有所殘故。所詮如此論文段付。今論意述文段一段。只兩地文會意今論意被知歟。別段說之可成繁重故。會文自今論實意被知歟。同學抄論意述文段。只論意會兩地文樣明也。讀師雲。所存同心也。進雲。如說現行谷麥等種道。上來明能生因說。文段事也。外種能生攝事。
一。所余因謂。乃至。方便因攝事。評定曰。所余因者。非言說觀待攝受相違之四因。六因中非因緣法所余之因攝說也。及六因中非因緣法之文分明也。
私雲。光胤初。六因中非因緣。論不說存。仍卒爾其說也。能能見不爾。
一。非此生起。乃至。此所余因皆方便攝事。讀師雲。親者即近之論義。尋伺地生起因名能生因。牽引因者名方便因。雲雲。故牽引因余方便因攝歟。光胤申雲。不爾。六因中現種是因緣者皆名生起因。牽引因生起因所攝之分見。隨疏已潤未潤但互為因緣者是名生起因。未潤邊生起因名見。讀師雲。爭未潤種攝生起因耶。未潤已潤差別牽引生起開故。牽引難攝生起耶。光胤申雲。十因中牽引生起已潤未潤差別開之。今尋伺地生起因。已潤故生起不雲。潤未潤。親生起果故立此名見重意雲。對牽引非開生起。親生果故雲生起。義互潤未潤故。牽引因攝之雲無過琳舜房雲。爾也。親者即近之論義。第二師尋伺地生起因意得趣也。此分治定也。
私雲。牽引因因種邊生起因也。非因緣之邊方便因也。此所余法皆方便攝之文攝故也。
一。菩薩地引發等中現行燻種子攝能生因。或不攝之二釋。尋伺地不及二釋。現燻種攝之見菩薩地及二釋。尋伺地不及異釋事。疏問答。答之雲。答約潤未潤。唯約種論故須分二。能起于果體是因緣。不分潤與未潤故。尋伺地唯一生起亦無違也。雲雲。
私雲。菩薩地牽引生起二因開能生因釋以潤未潤開二。潤未潤約種不同也。仍尚順種子因緣故及二釋。隨現行攝第二釋攝生起不攝牽引。是則現行潤未潤差降難分故歟。尋伺地不分潤未潤。親生起自果義潤未潤不開一生起因立。現重種因緣親生果義同故。不及異釋取之歟。
一。或菩薩地。乃至。則彼余八事。自下第二師也。讀師雲。此師十因廢立不亂。牽引生起配十因中牽引生起。所余因配余八因也。
一。雖二因門。乃至。多顯故偏說事。讀師雲。牽引生起非因緣法。余八因因緣法。第二師二因相攝未盡故。今釋起也。牽引生起二因。能生為門故。能生因因緣勝。其勝者親辨體受果無盡也。仍雖有非因緣法。付勝說因緣也劣略不說也。讀師雲。勝顯二義歟。勝受果無盡。顯親辨體歟。雲雲。光胤申雲。不爾。只勝之一義也。其勝出二之樣。顯者勝雲顯歟。此分治定也。讀師雲。四因全四因少分增上也。因緣多。故偏說。因緣少故略不說之。可謂不盡理也。
一。有尋等地。乃至。即彼余九事。讀師雲。尋伺地文生起因十因中生起因存。余因余九因存也。
私雲。親者即近之論義。尋伺地生起因名能生因。牽引因攝方便因者。此師意。尋伺意得義門也。如琳公申。
一。雖生起中。乃至。準上應知事。讀師雲。生果近。名言種功能顯故偏說之。已潤。親辨果顯故。光胤申雲。雖業種已潤之後近果生果能顯。讀師雲。名言種說親顯不對業種。名言種。去果遠對近果顯也雲歟。
私雲。疏就自因中。名言種子與果同性。以是親顯故偏說之。雲雲。對業種見與果同性之詞分明也。進可決之。
一。所說四緣。乃至。十因二攝事。光胤申雲。上如是四緣依十五處義差別故立為十因付。如是四緣雲立為十因歟。又依十五處立為十因歟。雲雲。面面及御沙汰事此下疏披處。立為十因二邊之意上依十五處立十因事明也。自下依十五處立四緣事明也。爾上立為十因二之意歟。如是四緣依十五處。今所說四緣依何處立。答之。依十五處立為十因。上雲何四依十五處立。答之。讀師雲。復如何攝十因二因事。此上依十五處立十因段此相攝明。今又明之。乘便釋之歟。別段不科之。古疑。此下疏二科。乘便第二科。
一。論說因緣。乃至。立增上事。讀師雲。同依種子可雲立因緣。下文章。
私雲。事歟。
一。此中種子。乃至。亦立種名事。
私雲。六依處事如現文。取不取現行因緣事。兩釋之樣如上(以上初師解)
一。等種子言。乃至。取舍如前事。
私雲。自下第二師解也。此師意因緣偏依有潤種子依處立之。不依習氣依處不審也。習氣依處。望果時雖遠。因緣種邊同事也。僅潤未潤不同。因緣尤可攝牽引生起處不取牽引事返返不審也。疏釋雲。此師意解約生起親近。故不說余。乃至。以牽引等遠疏等別故略而不說。雲雲。
一。言無間滅。乃至。二緣義故事。
私雲。等無間緣所緣緣之依處。依二師釋之中。此文初師意也。雖雲無間境界。非唯第五第六。余依處此二緣。無間境界依處雲攝之也。其余依處者。領受和合不障礙之三也。根作用士用習氣有潤種子語依處真見隨順障礙。差別功能十依處不取之。真見隨順依不取等無間緣論義也。依真見依處不立所緣緣又論義也。隨順依不立所緣緣。存也。士用作用存也。但法士用聊不審。有潤種子習氣二依處存也。根依處尤可有等無間緣疑。但根之樣依。語依處障礙差別功能存也。
或唯五六。乃至。略不說雲事。
私雲。第二師意。五六十因中五六也。領受和合不障礙三依處雖有此二緣少隱。仍略不說之。
一。抑增上緣依所余立之事。尤雖可分別之易。故不說之見。疏雲。依所余增上易故略不說之。雲雲。
一。論說因緣。乃至。攝受因攝事。評定曰。中間二緣。尤方便因攝處攝受因。雲雲。攝受因樣勿論也。今二因之相攝門也。十因攝事出事不意得。雲雲。讀師雲。誠不審也。但此遂方便因。增上多故。且方便增上釋也。實中間二緣方便因也。其樣下文見。
一。雖方便門。乃至。顯故偏說事。
私雲。此文中間二緣不攝方便因。十因于攝受因攝不攝余因故釋也。光胤申雲。疏攝受因攝事名體全顯故。無間滅境界依處事歟。爾同事因同事也。何不攝同事因耶。讀師雲。同事猶顯分歟。
私雲。攝受因同事前故歟。
一。進退事。疏二釋也。初釋初師六因取雲進。後師二因取雲退。第二釋限種子因緣雲退。並取現雲進。雲雲。尋伺菩薩地有初釋。無後釋。取現事無實論故。
第九十九日(自所說因緣必應有果至十因四緣一切容得)
讀師雲。十因四緣必應有果雲可得果不雲。依處雲依何處得必可有果不雲。返返不審也。又本疏之樣。第四辨依處等得果。雲雲。不雲十因四緣得果。大方先根本。十因四緣之得果可問事也。隨必應有果申。因緣得果不問。問依處得果事難思。延公雲。影略互顯可意得歟。以依處得果顯因緣得果。以因緣必應有果顯依處必應有果。讀師雲。此事爾也。但疏樣見之樣不見。光胤申雲。因緣對果詞也。仍有果義顯故雲必應有果。依處雖得果對果義隱。依處顯體因顯義。正有果義緣因處。雖然依處遂得果義故雲依何處得歟。問如此聊存傍正。雖有其意至答。因緣依處得果二段。說之歟。讀師所存遂同影顯之義歟。影顯。得果依處得果顯故。以之顯因緣之得果歟。此事不審也。先因緣得果義顯。殆得果依處分明雲事不審也。但答之時。依處得果先明之樣以釋之。依處得果先問歟。必應有果得果問詞歟。必有果也申置歟。此事心中不一定。進可決之也。
一。果有五種事。
私雲。此果有義答先處得果以前雲五果也。
一。一者異熟。乃至。異熟生無記事。讀師雲。道生法師(讀師雲。生歟生歟不存知雲雲。)善向佛果不受業果雲邪義立。小乘部中化地部立此義歟。隨同小乘中。雲雲。本業經佛母品中。此旨見歟。秘會之。雲雲。
私雲。秘會本業經佛母品文作二釋。一隨轉化地部。二據三乘無漏資糧加行正位漏善。雲雲。
讀師雲。異熟生者。六識異熟攝也。雲雲。此事不審也。不雲異熟生。何不顯六識異熟耶。殆異熟生。真異熟不攝歟。雲濫。
私雲。此事誠爾也。但有其意。異熟生廣故。異熟者。顯真異熟詞歟。評定曰。如前第二卷會者。本疏中本識名異熟生事明。雲雲。此事依異熟故名異熟種雲下歟。進可見之。
一。二者等流。乃至得果隨轉事。讀師雲。等流果取等勝不取劣品之果。此事劣果引何非等流果耶。延公雲。有子細。等流果取等流之果不取劣品事不余義事也。其劣品引何不取耶。又不取何果攝之耶事大事也。智品伏道蒙。自類相生種子前念定引劣品也。此定可等流果雲不審也。意得之樣。肝要增上果之等勝果引邊等流。劣品引邊增上品也。抑等流果不取劣品。等流果燻習增進之果取故歟。劣品引非增進故。光胤申雲。等流果聞燻習以來種子取歟。延公雲。外法異生位。依惡行之燻習有增進之義。雲雲。
一。等似先業得果隨轉事。讀師雲。人命令短故。自命短樣相似故。其果雲等流果。是先業之同類故。延公雲。造殺生之人。業障自第八總報果。果取增上果事。良公同疑之。光胤申雲異熟果。正總報第八別報六識取故。業所引果常增上果雲也。如業所感器界。
私雲。疏瑜伽三十八等引。善法增等。為自果也。對法同之。此事以。延公燻習增進之故申歟。爾不入取下論實。此界非不通余耶。
私雲。此文通不善等事歟。非取劣品雲事。讀師雲。等流果不取劣品事。其子細難思。雲雲。
一。三者離系。乃至。善無為法事。讀師雲。此果限煩惱斷通所知二義。雲雲。光胤申雲。第十卷滅縛得滅障得之二師歟。限煩惱義定障所知障不嫌之見。可見疏。
私雲。不動想受擇滅之三性真如論義也。
一。四者土用。乃至。所辨事業事。
私雲。秘引瑜伽雲。良意。士夫所得士用果果者。農作商買事王書畫佔卜大事也。由此成辨稼穡等財利等果故名士用果。雲雲。以上人士用果也。若法士用雲師。通一切法上因果。此師無為其果取見。可見疏。
一。瑜伽等說。乃至。得增上果事。
私雲。為明依處得果。先引瑜伽文也。
一。習氣所言。乃至。一切功能事。讀師雲。五依處雲習氣依處也。(五依所論道注之疏出之可見之。)延公雲。抑習氣依處言實呼和合不障礙等之依處歟。又習氣言雖因第三。余依處以得此果雲事歟。此古尋也。讀師雲。習氣之言。以實和合不障礙等呼歟。雲雲。光胤申雲。瑜伽依處佛果說文引二師諍之。若習氣之言不攝余依處。文外諍歟。必定習氣之言可攝之也。自元習氣顯業種故。爾處業種。習氣言第三同事歟。雲雲。隨順等之言以之可知之。
一。言說境界根障礙四一向增上果能得不得余果故無亂。故疏不釋之。自余依處事。疏雲。先引發因依處。引自類果故不得異熟果。異熟果他類故。攝受因依處六。其中無間滅真見依處等無間緣。或無漏道故不得異熟果勿論也。肝要士用作用之事。疏見依用依處出。人作用不得此果。其義易知。法作用得此果。即六依處得此果也。然五依處定事。論顯諸依處雲不雲數故雖難知。下十因得果攝受用不出故。此定量五依處雲也。且人作用門釋之意歟。次士用依處得此果歟事。人士用不得之。法士用實可得之也。但疏六依處雲實可雲七依處也。同所作故雲六也。此事論義。
一。隨順處言。乃至。一切功能事。讀師雲。七依處也。雲雲。
私雲。疏並論道。列七依處可見之。疏三釋。一七依處。人士用門釋歟。二九依處(法士用加十一作用)三八依處(除作用取士用作用疏故。)領受依處疏遠故不取之。無間滅依處事。疏以二解。一所望不同之。二無間以勝果劣品故不取之。等流果不取劣品故。付之秘有義問答可見之。秘釋見等流果真似。真等流果三類因緣也。其外似等流果也。雲雲。此事難思。無間滅依事論義也。
一。真見所言。乃至。一切功能事。讀師雲。五依處也。
私雲。五依處可見苦。抑法士用。加士用作用故七依處也。疏見。領受依處事。疏疏遠故不取之見。秘加領受依處八依處也。疏據有為果隱無為果。仍下十因佛果不出觀緣因。今雲七也無間依處習氣有潤種子三依處不得此果事易知故疏不出之。
一。士用處言。乃至。一切功能事。讀師雲。人士用五依處也。法士用十一依處也。可見道私雲。人士用師意隨順望自善法等。差別功能約別之法體故。何不望士夫故不得此果。習氣有潤種子故不得此果無間滅等無間緣故又易知。真見又不得此果可知文。抑言說境界根障礙四依處事。一向增上果。能得不得余果故。上易知故不說之。隨疏此四無亂故不釋之。處至士用果聊有濫故釋之。其有濫者。法士用雲師意事也。先此師意十一依處得此果。(十一依處可見疏。)除言說境界根障礙。其中疏釋言說依處濫也。疏釋其故雲。此果必生彼語依處顯于法故。雲雲。言說以聲名句文顯所詮義。士用果生果也。非顯果故。次根依處不得士用果。疏中脫略雲論義也。境界依處不得此果。又亦不說得雲論義也(可見兩帖論義。)障礙依處事。之因可得之歟。即因之意除之歟。光胤申雲。語依處顯法非生雲意如何。讀師雲。聲名句文以顯所詮義故。延公雲。法名想以生言說事如何。光胤申雲。其非瑜伽之意。對法意也。雲雲。讀師雲。士用果人士用。因果假也。非實。雲雲。延公雲。不審也。依農作等得。稼穡等果。豈非實耶。光胤申雲。假者假合人等之上因假也。得四大四塵和合稼穡等果。果假也。事也。因果義門實義雲事。讀師雲。爾也。其體假也。
一。所余依處。乃至。一切功能事。讀師雲。所余處者。語依處境界根障礙四依處全。並余十一依處少分也。
一。不爾便應太寬太狹事。私雲。太寬太狹過樣。開疏可知之。光胤申雲。疏余四依處有業種不得即太狹也。雲雲。此余四雲語境根障之四歟。若爾全不得四果(除增上果)依處也。何有業種耶。讀師雲。甚以不可然。余四依處者。有潤差別和合不障也。非語境根障四。雲雲。此事光胤。讀師申。□□□□□□太狹過事論義也。可見之。
一。或習氣者□□□□□□□□□□光胤申雲。異熟因已潤後近果□□□□□□讀師雲。對親辨自果。已潤後尚果疏。光胤申雲。遠之義遙異也。習氣依處去果。遠者未潤故位遠事也。異熟因遠者。位近義。功能遠事更不符合事也。何雲習氣亦爾耶。讀師雲。其義聊。遠雲事大方同也。此依處雲爾歟。
私雲。初師意五依處習氣名事第三習氣依處名言。樣意得。不爾何別雲習氣耶。以之案。去果相遠之義。道必然之事歟。
一。隨順處言。乃至。故偏說之事。
私雲。而此因招之因等流因也。等流因隨順依處引勝果不引劣果義同行相顯故。偏瑜伽說隨順也。勝行相顯此意也。
一。真見處言。乃至。偏說事。私雲。真見依處證離系。余依處證離系相對。真見證離系果相顯。故偏說之也。為言。評定曰。真見得非離系果者何物耶。光胤申雲。疏同類等。雲雲。真見智也。為俱行信等為因義歟。上能□引證下可見。
私雲。疏雲。真見之名招離系相顯。雲雲。若爾如士用果何不雲而名相顯耶雲不審。但下而名相顯士用雲名因果亙事也。同名之相顯也。今真見之名相顯者。真見離系同名。其名義顯也。
一。士用處言。乃至。是故偏說事。私雲。而名相顯如上注。光胤申雲。此處亦能招增上果難思。常論義不事新。雖然士用果則增上果雲。如此申無用也。真見得非離系雲。申無用也。延公雲。單士用果不雲增上。其我帶增上義雲增上見。若爾無用。
此事誠爾也。但其遂墮士用果故可謂無用歟。
一。所余依處。乃至。故此偏說事。私雲。余十一依處增上多雲事難思。有潤種子依處豈增上多耶。又士用依處增上可多。何不雲所余依處耶。
私雲。以余已顯余之由此疑可遣歟。
一。如是即說。乃至。增上緣得事。自下十因四緣得果也。抑五因一緣以得異熟果易知。同學抄法士用雲師意加觀待因見。此疏若望法為因即取有十因中六因也文以加歟。此無余義。作用依處事存。即上習氣處言顯諸依處下疏。(依處得果段初師下也。)法士用雲師意。加作用依處即六依處得也。雲雲。此事歟。其段觀待因疏遠始終嫌之見。上段初師下。第二師十因依處等得果多少。如初師共許意得瑜伽文。二師義解不同也。間得果多少樣如初師可存之也。十因四緣得果異義。此同學抄不審也。若又樞要等有異說歟。將又同學抄書寫之謬歟。進可糾之。
一。若等流果乃至初後緣得事。
私雲。上依處段七八九三說。付法士用事也。今人士用門明之。就中法士用。今一段不相違。八九兩說。依處見兩說。十因一攝受因故緣因緣增上也。
一。若離系果。乃至。增上緣得事。易知。光胤申雲。抑上四果偏人士用師。明之如何。讀師雲。以下士用果二師。上影顯可知存不明歟。
私雲。其。何樣依處得果。論文于人士用明之。疏法士用分別之釋。今段疏異熟果下。若望法為因。乃至。六因也釋。前後只同事歟。但五果時士用分二師。上余四果何不舉二師雲疑尚殘。
一。士用果舉二師。十五依處中士用依處作用依處偏于人明之不舉二師事疑也。既表二師于因何不表之耶。此事進可尋之。
一。若士用果。乃至。余三緣得事。
私雲。初師四因一緣也。第二師八因三緣也。依處得果初師五依處也(攝受因依處士用作用二依處故。依處五也。因四也。)第二師十一依處也(攝受因依處無間滅士用作用真見四依處取故。依處十一也。因八因也。)
一。除所緣緣事。
私雲。亦不說得論義疑也。以其論義可知之。
一。若增上果十因四緣一切容得事。
私雲。此增上果無余義。可為別體增上果歟覺處。疏及二釋。抑第二釋別體增上果通。十因四緣一切可得。因緣邊等無間所緣緣三緣被立。緣用外又增上緣用歟。返返不審也。但不障增上緣意得。與力難思。但許現起識論義時。作義分俱有依作才學。與力勿論也。但其可依義也。凡常一義識種。而許義分俱有依事難義。今一切容得與力意得通。非殊難義歟。以之可備潤色事也。
第百日(自傍論已了應辨正論至如余論中具廣分別)
讀師雲。傍論之分齊疏二釋也。初釋四緣正論也。依十五處說四緣雲。雲雲。下傍論也。第二釋。四緣傍論也。偏以彼彼分別生為正論。初釋正歟。評定曰。十五處四緣同事歟。自元緣生明時。緣四緣十五處十因等之不同。緣正論明之。十五處何不爾耶。讀師雲。四緣正論雲事。今心心所緣明故四緣正論也。十五處廣色心二法之果辨。又正緣義隱。四緣正緣明故正論雲也。
私雲。十五處亙色心緣雲由不意得。四緣同事歟。因緣增上亙色心故。次依處四緣相對。依處緣義隱雲事。聊其分歟。依處四緣十因建立時。十五處立雲事起。正因果相對門不開之。但開畢四緣十因一體故。自雖得果其所向異故。光胤申雲。假令十五處四緣先說之。十五處可正論歟。讀師雲。十五處因之義隱。先說事私雲。說樣前後長行付事也。本頌由一切種識以展轉力故。種現之緣先說何耶。隨其傍正可治定事也。今初釋。肝要本頌說四緣不說十五處。故十五依處傍論歟。長行始明故。
私雲。初釋意。四緣正論雲。潤色彼彼分別之段緣明為由。一向生正論不可定。既生明時。緣相對明之故。雲意也。義燈此由立。
一。本識中種。乃至。應知亦爾事。
私雲。生現分別之分別。攝心心所見相分。雲雲。既相分生明。色法生緣明歟。但生現分別之文。正色法相分攝事不審也。肝要雖雲辨心心所生。廣色心之生辨也。疏總即言之一切相見等法皆有此緣而生之文分明也。
一。種子緣心品第八第六出。第六緣名境歟。實當種子緣分歟不可知。行相樣歟。有能助力事。疏如根種于識種雲出根種事。許現起識根種義潤色也。光胤申雲也。但此種子望種子說歟。聊其趣異。根種義潤色也。雖雲識種。此生現分別之緣故。
一。于識等二事。評定曰。識等之二者。識心所二歟。雲雲。延公雲。根識二注論歟。雲雲。光胤申雲。不障增上緣。異熟種子望異現行事出。此可障物不障歟不審也。一聚內。心種望心所。不障為增上緣。此別聚返返疏遠也。緣義不審。雲雲。
一。本疏然簡無漏種。乃至。非也事。
私雲。無漏種為有漏現行緣雲事何時事哉。假令無漏第六識種子望同時有漏五識現行時。異識種子望異現行類。此簡。遂能所治。障礙故雲事歟。雖亦是增上緣不相違因攝等者。與力增上緣。一旦取。不障增上。不可取也。遂成障礙故(以上初釋)次或亦是此緣等者。不障增上緣取。遂雖為對治。現未成障礙故。此中但簡障礙現行等者。今所明當座不為障礙。不障緣取故雲事歟(一向暗推也不可為定量。)此事顯輪集今二釋即因之因入料簡歟。但不分明。初釋中縱奪料簡可見之。
一。現起分別。乃至。或無或有事。
私雲。他識相望等無間緣。第四卷立破畢。仍歸正義明之歟。疏此中分別既攝見相分等者。論現起分別分別不限見分心。相分攝事釋。自他有情相緣為所緣緣者。扶極塵為所緣緣事說故。通相分雲歟。所詮上果分別(生起分別事也。)攝相分。今因分別攝相分歟。一疏即唯前六識文付。五識緣他有情時。直詫他有情第八所變。器界緣時。五識唯詫第八相故。必杖自第八所變歟。此事不審也。有情緣粗鈍劣也。識體自第八所變他有情扶根相分杖。重變自第六所變輒不轉(業果心也)或一切不扶(定通業果不扶)如此。爭他有情直杖耶覺也。此事不審申處讀師雲。不可及不審。直可扶也。雲雲。此事釋。左樣見但不審也。
一。八于七有事。
私雲。五識杖第八者。杖第八所變五塵事也見。廣通四分辨所緣緣也。第六緣第八見分見不可知門事歟。不爾名境分。轉識賴耶時。爭燻見分種耶。
一。第七于六。乃至。第八相故事。
私雲。第六緣第七樣可尋之。抑此下疏自是一行法故不問八之解釋不意得。進可披人師釋。
一。第六于五無等文事。抑五識中自類相望不為所緣緣事疏釋之(不以五識自相望等文也。)論不釋之何由耶。諸門開委細釋處。略之不審也。古聞書五識唯詫第八相故。預令知此由也。雲雲。此事誠絕妙絕妙。
一。許五後見。乃至。亦有三緣事。評定曰。此師何人耶。光胤申雲。此師且正義前為差別義理。假敘歟。義道分齊更。此雲所緣緣事非正義意也。更非別師古物見。雲雲。延公雲。爾也。古如此沙汰。雲雲。又疏彼隨經部因果異時。觀所緣論事也。此師事評定。
光胤申雲。正義前本質□所緣緣寬狹見。然第八相應五數心所杖心王所變。疏所緣緣也。非本質。雲雲。爾正義前。今義道許事。疏所緣緣申。讀師雲。不爾所緣緣義道更事也。疏所緣緣亦可爾。加樣五七可轉過去歟不可然。雲雲。
私雲。此所緣緣種子燻相分付明之。第八嫌之。此事不審也。本有種分。假令前念等流道理。但前念相分現行。所緣緣意得故。其現行氣分不傳。前念相分現行所緣。本有種分。前念種子所緣緣歟。
一。前七于八。乃至。相見種故事。讀師雲。相見種直第八緣故雲所緣緣歟。又其種所生現行取歟。延公雲。可取種子歟。光胤申雲。不爾。疏意取所生之現行。秘引有義。有義作兩釋。遂破有義見。追雲。此秘一段。有義二釋。轉識種歟第八種歟事也。非種現論。讀師雲。爾也。大有子細。取種子可背一段。今現望現緣故。評定曰。此前許五後見師義歟。光胤申雲。疏若後以前念為所緣緣雲釋之。前師義筋。雲意歟。然直非前師歟。不爾如此申無用也。隨此下疏即是二義而前師前二義雲事。
私雲。疏六望七等準此應知。第六望第七可有所緣緣義可準之雲事也。論雖不說之定可許之故加之歟。
一。同聚異體下秘等無間緣付有義問答可見之。
一。所杖質同不相緣故事。光胤申雲。此由非遍道理。第六緣過未等時。雖無本質不相緣故不質同時不相緣事狹。有本質時由歟。讀師雲。相緣時本質也。互為本質故。本質道理故。不相緣之時。遍道理也。設杖詫質時。痛質多不相緣故。光胤申雲。自義前由破他文歟一段樣不見。先自前立道理見。自義道理立時。緣過未等時。無本質故無質同義。仍過未緣不相緣質同外道理立故。不遍之由成歟。評定曰。只先通途本質境付立此道理歟。
私雲。如評定先本質境付由也。疏立所杖質同之由疑。第八一聚舉難之。答之立相分相似之義。若所杖質同攝過未緣等。何舉第八為疑耶。
一。或依見分乃至彼應無境故事。光胤申雲。此一段法喻。法互為質起。喻第八心王所緣種子。五數心所本質。故片互也。心王本質。法互為質起悉互為質故。法喻不符合。讀師雲。喻取少分也。雲雲。光胤申雲。抑心王前心所所變為本質義不可談歟。讀師雲。不可談之。雲雲。光胤申雲。疏有說表。心王心所所變本質義出。延公同心雲。此師意一切心緣境時。必本質雲師故。悉本質作也。若待外質方生良恐等難破此事也。論不爾無表下疏。虛空名為質。第八心王以五數心所相假力故。為本質起名同所緣。雲雲。此師一切境本質。讀師雲。此非正本質。假說談也。五數心所心王為本質實本質也。若爾大其義異也。譬正義前唯詫心王意得程事也。雲雲。
私雲。此文起。此師意一切心心所緣境。必帶本質雲師也。則第八一聚其樣申。緣種子時。五數心所心王所變為本質。緣之故必一聚相緣也。為言。付之其事闕處出。無色界緣種子故境。不緣種子何為境耶。五根器界故。若緣種子其程。心王變出物。必心所可杖心王所變。若杖可有相緣。為言。付之正義雖正不杖心王所變。心所各變種子故不相緣。為言。疏前師意各各。乃至。識用也者此意也。付之相緣後師難雲。何故同一所緣一相不意得。五數心所無本質同一義。前師雲。若必有本質者。第六過未緣第八心王境豈有本質耶。相緣師解雲(有說者此師也)第六過未緣詫名質。第八心王以五數心所假力為本質起故。猶名同一所緣。為言疏一段可見之。故後師。第八一聚悉本質作師也。但有說表後師意得又有此一義歟。延公一向後師評定光胤聊有說之詞。此師于又或說歟(追雲。此師互為質時。本質體多。種子法數見雲同一也。勿見分境不同質故之由。此師立事如此。此師一切亙本質同一習也。正義。有本質境付雲同一。無本質境。相分相似作同一所緣也。)
一。設許變色。乃至。不同質故事。讀師雲。設無色界緣下界色故。彼應無境故之難遁。種子必緣。不爾見分境非同質過。心王緣種子心所緣。見分境同質。不爾六個見分境不同質之過。
私雲。此文篇篇不意得置事。先設許變色。心所事歟。心王事歟可治定之。假令上彼應無境必定心所也。付之心所變下界色故有境雲轉救牒。色變。種子必緣雲意歟(此意得。)若又心王設雖色變。心所必種子可緣雲事歟。此文連續不意得。心王變色申無用也。是一。次同質之樣如何。互為質返質不同。假令其心王所變一置同質歟。心王上有說樣。心所所變為質故王所相對時質不同也若爾心所心王。五心所各一心王所變為質故。質同。王所相對。無此義。若爾返可背不同質故。私此事案此師其體。一種子境見邊雲同質歟。同質者。同物緣意也。種非種非同質。同種子雲同質歟。正義三通緣四見分返緣自時。真似異同一雲。(一向暗推也。不可為定。)
後年案之。此師本質同一付法數論之。體數一多不嫌之。無色界心王雖變下界色。心所不可變也。偏種子緣時。種子法數本質同一也。種子一法付互為質故。若如心王心所緣下界色。種子下色相對。種非種故非同質。此雲勿見分境也。論道若許心王變色者。等雲心王色變時。心所變色雲事也。心王變雲事。前師雲。六個等道。前師同一所緣意得事釋歟。讀師拜面雲勿見分境不同質故。正義能破也。雲雲。光胤當座卒爾同心申也。後見之相緣師道理立文也。但正義一分可許此道理耶否。別事也。此又無子細不正義文也(勿見分境文。後師下文。正義許之。本質程境同質故。道。前師六個等雲正義意述也。其子細。下諍。識聚下緣三釋違此文事問。緣三釋因位付釋雲。緣四釋。因果位通此文意得雲雲。正義此文存故分明也雲雲。)此文次。評定事。讀師雲。第八識器界緣時。器界有本質。一世界同業他有情。各各變身土時。彼為本質故。自有情第八。各各變相分。雲雲。光胤申雲。同業他有情。各各變身土時。此一世界自第八變時。彼雖為質。隨他有情所變各各變相分事不審也。器界本質自元相替常本質故。只相分一個相分。世界可然。于一世界。其世界變眾生所變眾多。隨其一一各別相分變雲事不審也。雲雲。讀師雲。器界既有本質定。若爾他人所變為本質時。他人所變隨一一可變相分。有變不變雲事返返不可然。雲雲。延公雲。器界緣異常本質故。一一對其移取樣。他土變時。其土所變雖無量。一一其為本質。各各變土雲事不審也。
私雲。此事披釋文可決之。
一。延公雲。他有情第八識緣事。如器界同界有情第八識悉可變置。可互受用之義。器界。雲雲。光胤申雲。有情緣器界緣歟。同界有情悉常變之雲事不審也。隨宜可反歟。
此事再往有其評定。後能案。隨宜變雲事不審多。延公申樣。進披釋文可審定歟。
一。同體相分。乃至。但有增上事。私雲。相分望見分增上緣不障歟與力歟。所緣緣外與力不審相分望自證分等時。但有增上緣。疏所緣緣事可隨上二師歟。
此文道或可有所緣等者。相分望自證分時事也。意得事也。可見疏。疏所緣緣雲或有雲二釋。道釋付。
一。見與自證。乃至。俱作二緣事。私雲。見自證相對。如見相相對。見分不緣自證分故。後二分相對互為二緣相緣故。疏雲與見相分但為增上。雲雲。
一。此事不依。乃至。互為緣故事。私雲。此文恐濫來也。上同體相分為見二緣之相分。非種子相分。種子相分。為見加因緣可為三緣。不可雲二緣。仍今文自元現現相望。辨緣段故。不明種子相分。種子相分。上本識中種容作三緣中。
一。唯除見分。乃至。能緣用故事。疏雲。此中但遮見分非相所緣。義遮第三四分亦非相所緣。意顯余三分互緣一切法。名遍緣故。乃至。又解。然今但遮相為能緣。及遮見分不緣自證。非顯余二取緣一切此不及前解。雲雲。唯除見分下。燈秘可見之。
一。既現分別緣種現生事。私雲。疏釋雲。此言緣者。緣籍義非緣慮義。以種亦是分別攝故。雲雲。光胤申雲。抑此種子分別。本頌彼彼分別生攝歟。讀師雲。可攝之歟。光胤申雲。若唯有識都無外緣由何而生種種分別問。樣種子分別不問歟。但本頌巧攝說之歟。疏文今論解。乃至。問也。雲雲。其意可知之。
一。現于親種種種所燻種也。與非親種非親非非所燻種子。
一。種望親種親種自類相生後念種也。望前念雲親種。于悲親種異性種也。
一。雖分別言分別攝種子歟否事不及沙汰。分別因果之分別同事也。可沙汰之事歟。
一。二三四五六等者。三性義段遍計不同釋處疏讓。
以上。
天文三年甲午十一月八日晚漸筆功訖願以此少因備二利之良材。
藥師寺末資英乘
乙未九月五日對長基得業一交了。
論第八卷聞書第一
論第八卷聞書第二
第百一日(自雖有內識而無外緣至俱等余文義如前釋)
讀師雲。此問事違經有二中第二問也。此問之樣。第七卷若唯有識都無外緣等問受。四緣緣生明。雖無外緣。緣生之道理立上。重此問不意得樣。雖然幾度為生起問。可意得歟。光胤申雲。古此問第七卷問色副意得時。無漏八識等雖無外緣。依內四緣等緣。彼彼分別生事。此上四緣緣生分。究竟有漏生死相續今一重事也。無外緣此義難成之問也取成。所詮生死相續一重問。延公雲。第一卷若無實我雖能生業問似。光胤申雲。其我付問也。今不限我(雲雲)
一。諸業謂福。乃至。不善思業事。疏雲。凡善業皆以福業申事也。何二業福非福可立歟。但為令知定散業。福中福不動開也。
私雲。疏雲。福者暗義愛業樂。自體果相殊勝故。非福者不可愛樂義。自體及果相副劣故(雲雲)取意。不動業疏釋雲不可改轉義住一境界不福劫故(雲雲)
一。業之眷屬。乃至。異熟果故事。良公雲。俱行心心所取事可爾。疏五蘊性(雲雲)取色事難思。讀師雲。演秘釋。有義之爾嫌色。正義律不律儀色能感果故取色(雲雲)延公雲。無表色事歟。其實思上立非色。光胤申雲。何。色心相攝之時色故。
私雲。不限無表。總色聚何無同招引滿義耶。又少乘俱舍第六引必可見之。十隨轉之事。此下秘。
一。此雖才起。乃至。當異熟果事。讀師可現行業事也。現行業獨立無感果之義滅故。
一。而燻本識起自功能等文事。種子業事延公雲。起自功能者。道業現行(雲雲)助無記記邊功能生事歟。爾非名言種邊歟。讀師雲。名言業種一體故。業現行生。則望思心所時名言種生果也。此物又業體也(雲雲)
私雲。此功能者。頌說習氣也。
一。是業氣分燻習可成事。釋習氣二字也。
一。簡曾現業故名習氣事。私雲。習氣言簡無慚外道宿作業。曾也。順世外道現業也。大乘業非偏現。過去造業相續故。非偏曾業。展轉相續來果俱時。助果故。念念生滅來。一向以前物。何簡曾業也。評定曰。曾業取薩婆多歟。光胤申雲。疏釋薩婆多業曾業也(雲雲)可見之。光胤申雲。薩婆多過去業者。體性其任感果也。過去起作用讀師雲。體性分感果歟。光胤申雲。無慚宿作者。昔造業歟。雖無造事本來業歟。讀師雲。定昔造業申。
一。私雲。化地部業過去入過去理有體習也。此大乘業異。大乘理滅不續。偏種子相續談之。化地部入過去尚理體許也(秘問答也可見之。)化地部業今所遮也。曾業遮之也。
一。順世外道現業大乘順現受業風情歟雲評定。讀師思。光胤申雲。順世作時則業果。大乘順現業後時受果。猶順世之業。疏釋分明也。讀師雲。即疏讀承仕也。
私雲。大乘業念念生滅現在業體。異無慚化地部薩婆多曾業也。作時則非受果故異順世。
一。如是習氣。乃至。勝增上緣事。良明房雲。大乘業現行一度造時。其勢力感果功能施畢。其分果報現位。其業俱時歟。又俱時。光胤申雲。以外尋也。現行一度造其任業不相續。過去感果。同時不施感果功能歟。若爾少乘□作。大乘業現行氣力種子留置。展轉相續至當果位。俱生俱滅助果也。業勢力盡畢。果又盡也。少果俱行事。
相見名色。乃至。名二取習氣事。讀師雲。此事以外煩也。先今二取者。能取所取雲二取歟。則相見相所取。見能取。余三如此。能所取作立雲二取歟。光胤申雲。此事古及異義樣歟。疏釋謂則取彼實能取所取。名二取(雲雲)相見俱所取物柄。能取雲二取見。二取二事。相能取見能取雲二取歟。余三可知之同事也。此單取也。此單取能取重又緣能取。此能取取二取雲重也。此單重合雲八取釋。疏初釋此意也。第二釋四取釋也。此釋論二取上申單取分意得也。相見名色等之能取雲二取也。其上重能取不取釋也。疏或前四是境彼取能取但有四也者。此第二釋也。雖有多料簡。此義□文。讀師同心。此通一段料簡也。讀師雲。彼取可訓耶。光胤申雲。八取釋彼取彼取。第二釋。彼釋彼取可訓歟(道分明也此樣。)一向暗推也。不甘心。
一。彼取取疏即彼上四取也(雲雲)意指上單取雲彼。秘釋歟。取言疏釋。一取言通上四處是單取。及通彼上是重取也。謂有取取前第一能取之果。如重緣心(雲雲)凡單取相見名色等中二取義順疏秘歟。上料簡義。聊疏秘違處。一旦難盡追可案之。八取釋。單取相見名色心心所本末四也。重取者上四取緣四取也。此二重。煩二取取八。取釋。後四取釋相見。乃至。本末四境。頌二取上四取二取取也。肝要頌二取體通。單重。八取釋。偏重取取。單取境不取四取釋也。開疏秘可案也。此一義□文。
一。此顯來世。乃至。諸因緣種事。評定曰。此二取限異熟心雲事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疏通五蘊。五蘊道。
此顯來世論下。實通五蘊。疏釋玄贊五蘊歟。總二取習氣廣通八識亙非異熟歟。今根本總□樣付釋歟。
一。俱謂業種。乃至。互相助義事。光胤申雲。互相助義。果親疏彼此助雲助也。又業種名言互助義歟。
一故頌先說者業二取前後事歟。讀師雲。果助義也。但名言業種互助義。(名言業助何耶。無業名言不了生果。)光胤申雲。名言助業樣不審也。又果助義。互字難思。
一。謂後後生謂前前生事。私雲。疏有二釋煩可見之。第二釋易知顯非一也。論彼所應發事。本末眼異熟釋。轉識相分意意得也。
私雲。釋相分燻也。疏本末若為一下。秘釋非能燻故。但所取具能生所生二義(雲雲)重重有子細。必必可見之。
一。由異熟果。乃至。性同易感事。光胤申雲。感果分難易。性同別依。有受盡相無受盡相事不審也。有受法爾功能也。性影難易何依。讀師無被申旨。光胤申雲。異性。難感雲自分不相應非分作用依。如此申也。非分作用一旦之能也。始終法爾力。有盡期歟。同性易感。法爾相應用。其自性力故。無盡歟。讀師同心也。
一。由感余生。乃至。余異熟果事。疏雲。第一句字第三句。既盡第四句復生字釋也可見之。後案雲。由異熟由也。異熟既盡業既盡故。遠由字既盡付釋之。顯由字俱字由也(上。秘釋。上前七于八秘釋引合可見之。望生現果事。)
一。等流增上性同易感事。讀師雲。增上果異熟果所攝之增上。何雲易感耶。光胤申雲。器界等感增正果。異熟果攝。其外增上歟。此分治定也。
私雲。疏第二釋易感等流果不配增上。此釋不及劬勞。
一。復次生死相續。乃至。總有三忙事。良算勘雲。總標別釋科段道之樣違疏(雲雲)
一。此聲能詮聲簡非詮聲。又聲性二。體自性唯無記也。但業性表內思故。名非業性故唯無記也(雲雲)上語依義下文引合。
私雲。疏雲。唯第六識能緣其名能發其名(雲雲)意雲表義名言不限發言之時。雖不發言。心其名浮取燻種可攝表義名言見。讀師雲。表義名言二種。一發言之表義。二只其名取表義(雲雲)
私雲。上注趣也。但音聲差別之詞限發言雲似。但名必發名句文。其義詮置名所詮出來。諸法上各各其各心浮昔其法言說詮置故。雲音聲差別歟。
一。表義名言雲音聲差別時。名言直能燻之體聞。名言直燻種歟雲濫。為遮此濫。疏雲。一切燻習。皆由心心所心心所燻種有因外緣。有不依外。不依外者名顯境名。若依外者名表義名。以分二別。然名自體不能燻種(雲雲)心心所依外名言燻種故。名因心心所果也。果上立因名雲表義名言燻習雲也。次上文雲。然名是聲屈曲差別唯無記性。不能燻成色心等種然因名故。心隨其名變似五蘊三性法等而燻成種。因名起種名。名言種(雲雲)
私雲。表義名言燻習之名義。此文意得。又表義者(論則能詮義顯此意也。)名言者(論音聞差別顯此意也。)燻習者易知。
一。疏一個問答。問意。取意。依五境等。種燻常事也。因名燻種故說表義名言燻習者。依境燻種故。何又依所詮義境燻種故以不說因義燻習耶。為言。答此問雲。答。境非勝依因境而心燻。但是為境所攝。然今有能詮之法。令因起執流轉生死。帶此勝用為緣而燻故。立表義名言燻(雲雲)(正文也。意易知。句文名勝自在攝句文故。此外又有釋可見之。)
一。有漏心有表義名言燻習見。疏雲。若依無漏。乃至。心變似故(雲雲)名勝用生死流轉依屬著執義上出故。無漏名雲疑。故此文起也。
一。能詮名句文三。偏雲名事。疏雲雖亦依句等而成燻習總標說為除善諸法名最勝故從勝為自但說名言燻習名言近則攝句字故(雲雲)
一。顯境名言事。讀師雲。顯境名言。則能了境心心所法(雲雲)更名言為因燻習。何雲名言耶。此不審常事也。疏釋之雲。此見分等實非名言。如言說名顯。所詮法此心心所能顯所了境如彼故。名之為名。體非名也(雲雲)此文可知(雲雲)
私雲。此外有或釋。次文雲。又如四蘊名名。體則是名。能取義故。瑜伽論中(乃至雲雲)各別因緣事。私雲。一切五蘊名言種也。諸法各各因緣。因緣所生法。皆以攝受之故寬。付之秘問答可見之。
私雲。常申業種名言雲名言種子。此二名言重習種子也見。隨疏因名起性名名言種(雲雲)論隨二名言等文又分明也。而古聞書此名言燻習常雲名言種可替樣。不審也。但又寬狹差別雲替歟。我執燻支習名言種子雲故。名言種寬歟。疏(我執燻習之間也。)因我執故。相分之中亦燻五蘊種則名言燻習。由燻我執種。令自他別故別立之也(雲雲)攝論。二種中唯說表義名言歟。
一。令有情等自他差別事。讀師雲。自他有情差別我執已斷。聖者此差別。何雲我執之力耶不審事也。此不審堯圓法印論義構。但新問答之論義也。又演秘。當段也。問答也新物存。無下也。管見也。但讀當古談歟之由東院御物語(雲雲)秘問答事。恐繁不書載之可見之。遂答意聖者。前物我俱亡。自他之思息無自他雲也。我執燻習過失。令有自他執情事也。聖者前其體自他差別(雲雲)今論我執燻習通六七。攝論唯說第七。
一。有支習氣事。疏釋有支得名之有謂三有支者。因義分義。則三有因生善惡趣差別因也(雲雲)一不善處置諸言事。疏釋雲顯惡多于善令生。
一。令異熟果善惡趣別事。
私雲。善惡趣差別。法爾種子不同也。法爾種子。源由業種力歟。此事不審也。古聞書雲。嚴寬法印雲。有漏法爾種子。依漏俱染污歟否。二釋。可隨其左右(雲雲)
一。三燻習分別本疏五段事。
私雲。此事能能可取置事也。第一界地差別表義二中。發言表義燻習欲界初定。其故言說限欲初定故。有尋伺故(此事未定歟語業界地二釋也。)只雖不發言緣。名義表義名言燻習可通第四禪。各依燻故。或通無色佛邊听法故。以上。顯境通三界地九地以上。有支我執。二通三界九地。以上。第二三性門。名言燻習通三性。有分唯善不善。我執通有覆不善。俱生唯有覆。分別通不善有覆。以上。第三(八識分別門)表義唯第六識。顯境通前七識。除第八。不燻習故。有支通前六識。我執唯六七。第四(漏無漏門)有支我執唯有漏。名言通漏無漏。第五(五位分別)名言燻習除佛位。無燻習故。于十地有漏表義第七地也。疏余六識(雲雲)此五識第七法我見事歟。此有漏故。表義通十地歟。無漏通十地歟。顯境漏無漏俱十地歟。有支不通聖者。不造業故。于聖者所道別報業二釋。初釋不名有支。非行支故名言所攝也。第二釋類攝有支。我執分別。限資糧不通加行。聖教不共無明。內法異生說故(加行位內法取釋意也。)俱生除如來八地以去二乘無學通余。雖事長大切之間書載之(取意載之。)
一。此頌所言。乃至。二種習氣事。頌配屬易知歟。
一。取我我所。乃至。皆說名取事。我執名言二名二取由也。
一。三燻習同異事。應知。我執有支習氣之下。演秘委分別四句等明之。大切也可見之。
(後年書入之)秘雲。取意。後二燻習定名言燻習也。名言後。無記非執心燻習無漏燻習也。我執有支相對四句。或我非有。第七有覆無記執所燻也。有非我善惡非執心心俱句不善執俱非無覆無漏種。具三燻習。欲界中分別我見(雲雲)
一。應知我執有支習氣于差別果是增上緣事。疏雲。取意。見分燻種燻異熟果時。或自他差別。或善惡趣差別故。增上緣。相分燻種彼所緣燻質種故因緣也。異熟果所緣燻故也(雲雲)
私雲。見分種望自時因緣也。此望異熟果事雲也。
一。二取名事。上三業復次。八取四取二釋。共能取所取二取也。今三燻習二取者。能執我我我所取我執燻習也。七識能緣名言境取名言燻習二也。燻種子二取習氣雲也。能執能緣種也。所執我所緣種。疏非二種體自能燻可名取也釋此意歟如何。此推量分也。追可見人師釋。付之不審。相分燻種子所取種子。此用能燻付體能取邊取歟如何。重此事可尋之。
第百二日(自復次生死相續由惑業苦至身壞命終乃名為死)
讀師雲。此復次二段。初三雜染釋題。第二十二有支入釋之(雲雲)光胤申雲。若爾何十二有支一復次不立耶。讀師雲。惑業苦十二有支開全不同也。二復次可開樣(雲雲)延公樣同心。光胤申雲。正頌業習氣二取習氣異熟配釋。惑業苦歟。仍一復次。三業三燻習皆以頌配釋故復次。而今段。三雜染頌配釋。十二有支配釋頌論文明知。三雜染以頌釋段也。其三雜染委見。十二支故釋論故實開十二有支。頌十二有支門非釋之。仍不立別復次歟。
讀師樣所存。當以以前之知也。但不審也。
讀師雲。三雜染寬。十二有支狹。其故于業雜染。總報別順現順生順後等業悉取也。僅除無記業無漏業。十二有支行支。唯取總報業。不取別報。又不取順現受業故(雲雲)
私雲。欲界分別煩惱唯不善。悉發業。俱生中不善惑又發業也。其外俱生身邊二見俱行貪慢痴無記不發業。
一。惑苦名取。乃至。業不得名事。光胤申雲。能染著惑。所染著苦果。故名二取歟。其染著必所緣染著義。歟如何。讀師雲。染著時。必所緣染著也。故二取雲也。二取者能取所取也。論文分明也。評定曰。于業何無染著義耶。讀師雲。業少分可有此義多分于苦果有此義。故除業歟。惑能著門取之。業非能著(不善業可有此義歟。其能著門可立少分之由歟可尋之。)所著又少分也(雲雲)(業所著者。好殺生偷盜事歟。業能著者。業愛人天樂果等事歟。)
私雲。取者取境義也。必不可限著義歟不審也。但此取者。非泛爾取境。欲取等四取取也。執著取事也。
光胤申雲。今復次意。二取取如取支取。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四取取歟。讀師取是著義。可爾(雲雲)光胤申雲。三業復次意。相見名色等之四取或八取雲二取故廣。但下前異熟後異熟狹異熟果取故。此顯來世異熟果心說。實通五蘊疏釋。今復次狹二取意得故。異熟果因緣相當歟。但惑種邊廣(雲雲)
一。疏一個問答。問意十二支狹。惑業苦廣樣尋也。答之若除此中無明愛取余一切惑。除正感後世行。余別報業行。並別報體苦聖者身行及苦等非十二支(雲雲正文也)
私雲。並別報體之文不審也。名色觸受皆取別報體。六識心心所。取何別報體雲非十二支耶。別疏明十二有支。有十門中(前六門疏加之。第七門第十四門論明之。)第一門列支名辯總別體也。其中別體性辯時。十二有支體。一一出時。名色總蘊全三蘊之少分(雲雲)觸支第八觸六識異熟觸(雲雲)受支同觸支。又六處支內六處(雲雲)意根。前六識前滅意取也。此等所生生老支亦可爾。何雲除別報耶。
私雲。總別兼感業別報業。別報業十二有支所攝也。唯感別報業時別報業果不獨。不引後有故非有支故此疑開。疏此中無明之下文分明也。
讀師雲。聖者身行苦非十二支雲事難思。二乘有學無學。又十地菩薩異熟果。豈非無明行所感耶。又非生死支耶。延公雲。其一分有支也。今付全雲爾歟。此分治定也。守千釋。下三界門注之。
一。十二有支十門辨釋事。論四門。第一能所引。第二廢立增減釋諸妨難。第三定世破邪。第十諸門辨釋。疏加前六門解釋之故。此惑業苦應知總攝。乃至。如論廣釋牒釋下疏文段。前六門盡。以外文段長。八本前六門終畢。一一釋付節節。恐繁不記之。今度所談。一向前六門疏加分被略也。
一。然十二支。乃至。五果種故事。延公雲。抑無明支能引功。直望果。有此義歟。將又無明發行。行支重發五支故。傳談其功歟。讀師雲。俱有覆障緣。直可有能引之功歟(雲雲)
私雲。俱有覆障緣者。望不善意業望不善身語業。無間緣略纂釋之歟。然俱有覆緣。直果望。隔身語行支故。就中設行對果耶。此由更無理。
延公雲。無有無重發義故。直不望果歟(雲雲)光胤申雲。此由不爾。設重發。發業用望業不望果(雲雲)延公承伏也。光胤申雲。下是前二支所引發故下疏。然近行燻故。從能燻行說為所引(雲雲)此文不舉無明。尤奇無明直不施能引功。行傳施無用歟。愛取二支能生功。愛取直望果也。
一。此中無明。乃至。善惡業者事。私雲。疏雲。(取意取詮)五住地中前四住無明取。所知障不發業故。所知障。泛發業也。佛地第七。所發業所得果皆所知障(雲雲)今論第二地斷犯戒愚(雲雲)此愚發業所知障也見。付之何所知障無明今發業不取耶覺處。疏釋之。非善不善○不能招生○(雲雲)當果記別。善不善也。所知非善惡有覆。或無覆也(以上簡所知)次前四住中簡修道一分不發業也。見道全修道一分發業中。總別兼發唯發總報無明取立。今無明支也。不取唯發別報惑。以上。于中有助正發業今助發業不取之。仍論正感後世之正言此意也。
十九無知。七無知。五種愚。六無知。以上廢立並相攝之樣。可見當段演秘。
一。由此一切。乃至皆非行支事。讀師雲。別助當業點。不意得(雲雲)延公雲。不可然。此別報業釋文也。別助當業(雲雲)此分治定也。
私雲。下三學門下疏。聖者不放逸非福行出可思之。當言簡現受業也。現受別報業故。
讀師雲。唯感總報總別兼感業。今行支立也。非唯感別報現受業(雲雲)延公雲。現受業不取事可爾。別報業不取事不審也。其故現受業。背十因二果定不同世故別報當業何簡之耶。
私雲。現受業別報業也。今別報當業付疑歟。
光胤申雲。延公疑肝要也。別報果既取。何不取別報業耶。讀師雲。總別兼感業感別報果歟。光胤申雲。總別兼感業別報業可取歟。不可爾(雲雲)光胤申雲。就中唯感總報業落合感唯感別報業果別報果。定異熟五支所攝。
私雲。此下疏問雲。唯別業果既名名色。別報因體應名行支。答。若正異熟名色支者。或唯總報或兼。總別。若兼名色支。唯滿果亦是。行支亦爾(雲雲)意雲。正名色支。總報果分可取。兼別報果取。其時又別報業可立行支(雲雲)下至此論但取正行名行。兼行即非。乃至。然體是行。乃至。所以除也(雲雲)申非一途故。文段不意得。而秘釋。所以除也之文下。但非感總不是正行。故論除之。非除之故體便非行。
正行支者。唯感總報總別兼感業也(雲雲)意易知。但尚以難知。兼行支者。唯感別報業事也。唯感別報十二有支。總行支雲事不遮。秘釋此意也。
一。二所引支。乃至。所引發故事。
私雲。識等五支總別報事。疏釋雲。識等五種是所引體。即顯當果因緣種也。通總別報。即識支全及名色。並意處觸受少分是總報體。除第八識及相應法。余皆別報(雲雲)以之可知。抑第八識心王總報勿論也。及相應法之詞。五數心所總報見。余皆別報。第八所變所變。五根等別報歟(名色中第八作意想思。並器界五根。本識相應。或增上果。故想報取歟。)
一。此中識種。乃至。即後三種事。
私雲。八本疏十門中。第一段。辨總別體處。名色支體釋。除受蘊全三蘊之少分名色支體(雲雲)今文下疏。余色四蘊因緣種名色也(雲雲)此相違重。可尋之。
一。或名色種總攝五因事。雜亂體名色支也。今論此名色支處。雜體緣起異說表事。余支雜體假說悉釋妨難時。會之明也(此雜亂體通三性五蘊也。上體性段秘破有義可見之。)
一。于中隨勝立余四種事。讀師雲。此文上不雜亂名色支。說也。雜亂體日總攝五因。別體名色支時。名色余四種開出也(雲雲)光胤申雲。此文雜亂體說文也。雜亂體時。識支等余四種立也。其名色中。開出也。立余四種此事也。別體名色自元除六根觸受故。色中無可開樣(雲雲)讀師雲。別體時開立後別後(雲雲)光胤申雲。上八本(十六中第一段體性出處)疏。此論下雲。或名色種總攝五因于中隨勝勝立余四種。通取三性以為體也(雲雲)此文無余義說雜亂。既于中隨勝立余四種。引分明也。讀師尚執心。
私雲。勿論之僻事被申也。不可及豫義。
一。六處與識總別亦然事。讀師雲。此文實體緣起門時事也。識支六處可開立(雲雲)光胤申間此文分位假說緣起門之時事也。分位緣起第八識六根中意根取故。其中開識支也。實體日始六處支意取意滅意故。六處支識支開事(雲雲)讀師雲。實體緣起六處支。意根現在七八取(雲雲)延公雲。不爾。實體緣起門。六處意取前滅意也。于此種子無根義。六處支種子也。爭立根耶雲疑。又名色支中四蘊名名被雲中六識。六處中六識意同物歟。爾二處立事不審也古來沙汰。若六處意現在七八。何及劬勞耶。六處意名色之六識名差別一意。六處意名色之六識名差別。一意。六處門為後意。為所依義取故。過去取也。其意又現在見。名色中六識名立也。
私雲。延公申趣尤爾也。□疏文。上體性明八本六處支處見。彼處疏雲。五六處支唯內六處。乃至。則五色根及前六識。若有異熟異熟居去世說為意也。此約一意。二世分別。即義說別。若不爾者名中無識(雲雲)私雲。此一段。先若有異熟居過去世說為意也之文。六處支中意前業意也雲事分明也。讀師說僻事也。次此約一意二世分別則義說別者。六處意名色中六識差別差別明文也。一六識為後意為根邊立六處支。現在了別色邊立名色支也。為言。次若不爾名中無色者。若上一意過現不分之。名色名中六識之識。何差別二分別耶。雲意也。延公申二個條之中。後條目也。次初條目不意得。自元因位取種子故。所詮如此申肝要。六處與識總別亦然之識識支。此分位緣起門也。非實體廢立可意得。
一。集論說識。乃至。名色攝故事。私雲。集論說分位緣起故。能引支立三支。識支能引支立。第八種子。名色支攝所引支也。讀師雲。此文實體門廢立(雲雲)光胤申雲。以外也。太以不爾。延公又讀師同心。第八種子識支立事治定。業種第八被持見。隨能持識支立也。識中業種之識中詞分明也。識中識現行歟。被能持故(雲雲)光胤申雲。以外之僻事也。此集論廢立。分位假說緣起故。更今論廢立才學以意得樣。別第八之識支。自元此緣起廢立業種識支立。第八種名色立故。但識中業種之文誠爾也。此其名識支稱事釋也。業種非識何雲識支耶。此事釋雲。第八種子識。業種名言中說業也。為言。識名□也。識支廢立。
一。識是名色依非名色攝故事。
私雲。疏雲。生起問。疏雲。何故識種不同。集論名色所攝(雲雲)為答之此文來也。意經集論。識種名色所依。第八種識支攝。名色所依立也。若名色攝之爭雲名色之依耶。
一。識等五種由業燻發事。光胤申雲。抑業燻發之樣。其分齊尤可有沙汰事也。何樣燻發耶。不蒙燻發前生果功能具足。設雖蒙業燻發不由潤生力難生其果。若爾由業力被燻發者。不蒙燻時。其功能色付分否耶。讀師雲。誠不審事也。光胤申雲。未知生處。處處未定。種子當來感果決定。何比可生現行。何處至可生現行。功能決定。業被燻發雲事也。何比何處定物。時分在所令決發業同時。發業用可望業。何定故色付分。譬谷麥種地時既麥夏谷秋時分定。又彼田地生長谷等定也。此業燻發雲也。此上正生事。今一重水土潤力假處潤生惑力。
一。雖實同時。乃至。假說前後事。讀師雲。業重發我等五支種子雖同時。主伴等之相貌異故。假說前後也。光胤申雲。主總勝因義實同時被重發物假說前後也。疏此文此依實解(雲雲)意下或依當來現起分位之由。分位次第也。實體之前後。故雲此依實解也。對下意也。
一。或依當來現起分位事。讀師雲。當來現起二分位也。現起者現在分位也。
私雲。當來生起分位者。實當來其體性如此前後生起。分位門之前後也。識支最前生起。余不生起申。其體同時也。六處支體。第八所變五根故觸受。第八相應心所故。雖然其分位前後也。其故托生一剎那位。名色等之余支相貌。識支之相貌顯也。余分位可準之。如此相貌當來生起分位相貌前後。今現在種子上談說識支五支也。實五支前後相貌因種子位。寄當談也。以上。當來分位也。次現在現起分位者。既現在起位所生果樣。分位前後故。因種子五支前後說也。為言。當來。現在分位前後談也。此所生果分位前後因種子上談義門也(雲雲)爾業燻發事又實生果事。更前後。故疏雲。非行燻時及實生。果有前後也。此依分位非實體也。私雲。或依當來。下妨難第四問受答。二文中。初因位難知差別相故等文當也。現起分位者。次然所生果以下文當也。眾生起問五支實種。何雲識名色互為緣說現行耶。
一。由斯識等。乃至。現行義故事。
私雲。此會現行難也。教識等說現行上申樣。所生果當起理由說也。實因位無現行義。
一。復由此說。乃至。必不俱故事。讀師雲。以下大論義也。輒難落居大題也。延公雲。此生引同時者。果果俱時之義也。果果俱時之樣。過去十因酬所生支現行。現在無明引被引所引支五支。二具所引所生取說同時歟。將又今現在無明行所引。一具種現相對同時歟。讀師雲。一具種現同時也。當起位說同時也于當起位方說生引故有同時之分明也。
以上五個妨難釋段畢。
一。三能生支。乃至。生老死故事。
私雲。能生支理對生老支說。已潤六支。望六支有能潤功也。雖然其望六支邊不談。偏望當果說能生。當果近故。生功增顯也。何說能生支也疏雖雖愛取二。乃至。但說能生者。此意也。此上能引支引合可沙汰之事。能引支望識等五支談其功能。實望生死支雖有能引之力。生老二果遠故。近重發所增程望說能引也。疏雖此二支。乃至。名能引也此意也。能生支準之可知之。
一。謂緣迷內。乃至。五果種已事。光胤申雲。此發業無明也。延公雲。發業事申出事不審也。光胤申雲。于無明成發業緣成潤生緣差別相知歟。
私雲。內異熟果生死苦果根本也。增上緣發業潤生內發業根本雲增歟。
光胤申雲。發業無明迷異熟果出事如何。迷人天等之世界殊緣發業常事歟。殺生果果惡業發。其事事面白迷所作多。若爾迷增上果義多分讀師雲。發業迷三界皆苦之理迷義也。專苦諦根本內異熟果也。
一。復依迷外。乃至。欲等四取事。私雲。愛取起事。專資具等五妙欲境染著義顯也。仍雲增上果歟。實互也。欲等四取者。常四取。取支名四取事也雲事。以之可知也。愛著生死愛取行相增也。專五妙欲境付愛著。見色。聞聲愛著故。潤生專顯勝也。
私雲。受有二種。異熟受境界也。潤生之時依無明起受。依受起貪受。依愛起取也。
一。異熟愚真實義愚事。私雲。此名人多不辨事也。故東院雲。世俗苦勝義苦諸論二種也。其世俗迷異熟通。迷勝義苦真實義通歟。先德釋(雲雲)世俗苦者。惡趣等苦也。惡趣苦。何愚痴世間者。此苦存知故雲世俗苦也。迷此俗苦邊雲異熟愚也。異熟雲事照世間苦雲程事也。眼前世共了知異熟苦迷故。當體異熟果苦微隱難知事。正道理見。苦苦。則人天等之苦也。此世間苦其。當體異熟果之姿眼前苦故。呼當體異熟也。異熟則苦。迷此眼前異熟苦愚雲異熟資愚也。次真實義愚者。色無色等之果報快樂充滿處更世間之分苦相貌。但勝義真實門正道理時苦也。故此雲勝義苦也。勝義門苦也雲意。此雲真實義愚苦事。真實義理見苦故。迷此真實義苦愚。故雲真實義愚也(雲雲)
私雲。今度當段披見之處。勝義苦世俗苦之沙汰。符合。又真實義愚之得名。十二有支十門中。第一段辨支總別體明無明支體。下疏發論非福不動三無明別文釋演秘釋之。則引對法文。
對法論文雲。由異熟愚發非福行。由彼一向是染污性。無明合時。必不容受信解異熟行相正見故。由真實義愚發福不動行。真實義者。則四聖諦。于彼愚痴名真實義愚。未見諦者。雖起善心。由彼隨眠所隨轉故。亦名愚痴。由彼勢力。于三界苦不如實知。便能發起後有因性福不動行(雲雲)
私雲。必不容受信解異熟行相正見。釋異熟愚。真實義者。則四聖諦。于彼無疑釋真實義愚。符合御口傳歟。思可知之。愛取合潤下疏。世俗苦勝義苦事釋之可見之。
一。愛取合潤。乃至。後有果故事。
私雲。有支得名有後有果能有義也。以之可知之。非所有之義歟。所有者三有歟。後有唯說五種名有等文。瑜伽三十八。菩薩地尋伺地生起因能生因諸行文事也。
一。謖從中有此本有中。等。文。下疏第八廢立增減釋諸妨難。付論文外疏主私問答。恐故者不起之可見之。大切事共尤可見之(此下在之)廢立增減釋諸妨難論之外。疏加分問答色色在之。無明之因。不如理作意也。不說緣起支瑜伽。不斷因非雜染因(雲雲)其意可尋之。又雲。無明自性染染非理作意。彼不染無明。是一。又雲。生雜染因立因。生雜染業煩惱為。因故不起也。又無明因義勝故偏說(雲雲)又老死果愛悲苦惱也。緣起不說事。緣起行相不相順故不說之(雲雲)已下問答可見本疏。疏謂由惑生已下。一段秘釋可見肝要。前無明老死被生。未來老死能生無明夕輪轉意得因果不斷。又無窮之過。
一。疏問雲生老死三相歟。何不說住耶。是一。又滅相無起也。豈以無立緣起耶。是一。答之雲生異滅三相攝。但滅相以立名為生厭也。正死末後之時(有心位)將死順死之位等。總名死支。非滅相之無。是一。次緣起流轉義。住不順故不說之(雲雲)重而問雲。生老死支三相可攝行蘊。答雲。以三相名顯之。體則非三相。三相不相應也。緣起生老死支現五蘊為體(雲雲)
第百三日(自老非定有附死立支至分位相生說識等五)
讀師雲。釋廢立有七。第一段。老別一支不立。合死開。
私雲。附者合義歟。論文分聞。疏釋為顯離老有死雲事不意得。有死雲事。別不可立之道理也。其故離老有死時老死老同事也。殆論文分非定有由。離老有死之時老非定有由。讀師雲。疏非于胎生中。乃至。各別立之又不意得。名色六處不離。死別立由光胤申雲。各別由也。其故必六處名色定有治定故。各各一支立由也。不離者。名色六處定有由也。定有必道理。各別一支立也。
一。病何非支事。
私雲。病如老不定。附死可立雲事也。
一。不遍定故事。
私雲。遍義者。遍三界九地有義也。定者。遍定易知。設雖不遍。于所應有必有定有義也。處有無不定雲不定也。病欲界病苦處。依人有無不定也。
一。諸界趣生。乃至。衰朽行故事。私雲。色無色等依身。色界。識力。無色。衰損雲老也。除中夭者。非定有。隨轉正理二答如文可知之。讀師雲。于四生胎生。必六處未滿分位。有名色分位也。化生隨他答意六處頓生無名色分位。于卵濕二生在母腹卵濕二生六處頓生。有事證歟。母腹卵濕。如胎生名色六處二支具足。瑜伽相第三第九等說之歟。隨轉答名色不遍許之以定義答正理答化生有名色分位也。自元體雖具。付分位立五支化生初受生位。六處不明盛故立名色也。
私雲。瑜伽第十卷。濕化二生身分頓起者。本疏會之雲。身支之分頓起歟。異胎生等故。但諸根悉非頓起只手足等形相頓起也。非六處明盛仍漸起故立名色一段也。
私雲。初生無色等者。無色名色支也。無色有名色一位故。名色遍三界也。付之論名一位而不明了雲釋之。色不沙汰之。于色有三釋常論義也。
一。由斯論說。乃至。上二界有事。延公雲。一分之十二有支者。一一支亙一分上二界。名色觸受五識分無之。余識分有之。余支如此(雲雲)此事余處之處不分明可尋之。延公雲。被申事爾也。下諸門分別三界門論可見也。讀師雲。常一分立支斷未斷相對作一分歟。光胤申雲。今此引第十卷文也。斷未斷相對也釋。無子細事歟。則有學法有支之處沙汰也。
一。愛非遍有。乃至。非彼全無事。私雲。第三問答也。答之又隨他答正理答。延公雲。生惡趣者。既生惡趣人歟。見當生惡趣不愛彼事說故。必定將生惡趣人。讀師雲。將往惡趣人也。非已生人(雲雲)延公雲。不求無有生善趣者各別也(雲雲)私雲。此事爾也。今文下疏引緣起經各別人之事。經文分明也。延公雲。無有愛者。外道等斷見起後有撥人也(雲雲)光胤申雲。此正見人之厭離三有事歟。經希求無有(雲雲)希求之詞非見欣求見。可見緣起經之文。疏引之。讀師雲。不還潤生等者生善趣者定有愛故之文付伏難。不還愛不起事也。通此難文也(雲雲)延公雲。難如彼取雲。取支。極成之物出事不審也(雲雲)
私雲。疏生起問聖教所說(雲雲)若爾教不還現無愛潤說。取支不說歟。若爾取支極成之物出尤可爾。
一。正理答事。光胤申雲。抑生惡趣者于現我境起愛者。本有命終心歟。延公雲。勿論也(雲雲)光胤申雲。本有位境界愛起歟否二義也。又本有位無通不緣當生。不緣之愛不愛不及沙汰事歟。此答意當生處苦恐。現我身愛此身何故。于現我境亦有愛故雲歟。
此一旦之不審也。
光胤申雲。本有位于資具等起愛境界愛雲義。延公雲。勿論也。于自身起自體愛。于資具起境界愛也。光胤申雲。先中有位緣生分故。境界愛本有位不緣當生。愛現身故自體愛雲事常事也。本有位資具等之愛。自體愛攝別不開之樣歟。
私雲。中有位自體愛歟否。見父母交通詫生。愛惡心並緣當生歟自體愛不審也。但中本互亙自體境界雲事歟。延公雲。寒熱觸痛寒愛地獄火。觸熱愛地獄寒見(雲雲)
讀師雲。爾也。痛寒者獄卒現火。痛熱人獄卒現前水見。
私雲。此樣愛地獄愛。
今隨他正理二答事也。不審也。但夏蟲飛入火常事也。心位觸當座之苦。相翻順境愛事又可有事歟。
一。何緣所生。乃至。以顯三苦事。第四問答也。讀師雲。一因識因言可通下識名色六處觸受。因位種子故其相難知。故當來時詫生時。過去識支相貌顯。乃至觸受爾也。故今因位。當來可知顯相貌。兼談識等五支位也。評定曰。于胎內五位識等五支位配釋如何。光胤申雲。識支最初詫生一剎那(又有一七日說)名色支位長。經四七日故。于胎內五位。前四位名色支位也。第五缽羅奢抑 弧A γ魘 省A χH紉玻ㄔ圃疲├藍ㄔ弧J噸 瘓 黃呷眨ㄔ圃疲┤舳 浼湟饈恫黃癆2簧笠病4嘶蛩擋豢晌 俊R簧材侵 ㄍ疽病?捎彌 ㄔ圃疲 br />
一。然所生果若在未來等文事。光胤申雲。此未來為令生厭雲生老支。未來生老支既移現在畢。為令了知分位立識等五支見如此。因種子依當果位五支立種子五支也。此若現在等者。現行五支也。不可混亂。于現行五支。未來生老支。現在可立識等五支雲事也。面面承伏也。論以顯三苦者。生老死支。生顯行苦老壞死苦苦也。
第百四日(自何緣發業總立無明至余九皆通見終所斷)
讀師雲。第五問答也。此問發業潤生相對。發業立一個無明。潤生別別開愛取事疑也。延公雲。此問助發助潤互。發業無明。潤生限愛限雲事兼疑魂歟。光胤申雲。演秘此問四個問。文約義繁(雲雲)一一釋一問全界煩惱皆能發業。此何唯一。二問潤通諸惑。何但說愛。三同潤惑非一以分愛取支。發業亦多以支應不一。四問取攝眾惑。雲何但說愛悅。名取。以下答文如次答也(雲雲)
私雲。初二問助發助潤可通余惑之義顯歟。肝要四個疑雖不分明。以答一段推問歟。
私雲。秘四個問事。初問。無明一法發業惑雲事難思。全皆煩惱皆發業故可立一切。為言。第二問潤生通諸惑。偏愛說難思。為言。第三問潤生惑二開。發業惑不開二。只無明一法不審。為言。第四問取支取一切惑。而愛憎名取說不可然。為言。于以上四問第三問□論文相余三不□文。猶初二意得分。第四問返返文外事歟。但論文巧含之歟。一答配釋四個問事。雖諸煩惱。乃至。廣如經說答第一問。于潤業位。乃至。能復潤故。答第二問。要數溉灌。乃至。立一無明答。第三問。雖取支中乃至說是愛憎答第四問歟(任推意配釋之)
私雲。雖諸煩惱皆能發潤初二問總問歟。秘四愛行瑜伽五十五愛一。愛現自體後有愛一。愛當來體喜貪俱行愛一。愛已得五境彼彼希樂愛。一愛未得五境。
一。無明正發業作用事。光胤申雲。無明發業用姿如何耶。只不了三界皆苦之理分大樣為發業之緣歟。將亦望所發業別引發功能歟。重意雲。凡無明迷 為性之物故。三界皆苦之理不知。現起。其勢力自然。殺生偷盜等之業造故。無風情此分雲發業歟。若爾只一度。無明之勢力。其以後眾多業造。別別發業之無明不可起歟。其返返之不審。又別別業發時。各各業望引之作用起發業申。何作用。無明迷 之性。只愚痴無知之分其姿申。其外何用耶。若憎恚轉則貪 不共無明之行相。其相狀難思。讀師雲。只一向三界皆苦之理。不知分發業談。大樣也。顯業用良明房雲。無明迷 為性。兔角分別。只不知之用。別分別。光胤申雲。此談返返存外也。無明迷 為性申愚痴無知此心所過失談事。色聲等之境對。總不可起分別雲事以外也。依慮心法。對境界行相如余心所更不足。雖然此心所之行相迷 為性故。顯自性過失時雲爾也。延公雲。見惑正發業。修惑助發業大分。于見惑正發業又助正申時。無明正發業。余測先置之抑助發業用樣又大事也。如何樣助發耶。不共無明正發業定故。本惑此無明不可俱起。貪等煩惱助發之樣不審也。假令雖不俱起同迷助發樣歟。其樣如何。正發業無明以前起惑助發。依前之煩惱力。無明施正發之用故。正發業無明。既發業用施畢後起惑品助發返返難思。既發業畢。如何樣重助發耶。助發業之用難見事也。光胤申雲。助發業樣事古業大事也。先助發業之用。直望業施之歟。將亦望正發業無明施之歟事治定之後。其助發用可沙汰事歟。大旨望正發業無明。與助力之功通存歟。直望業施助發用義。重發之過。申習。望正義無明時。正發業故無此過。直望業並助業故重發之過。就其肝要。正發業無明只一念起歟。多意起歟。多念起何念正發業雲耶。延公雲。無明多念相續中。正發業用初念無明取見。大旨初念通歟。次助發業之分齊大事也。中正發業無明起後助發業雲何助耶。既發業已重如何樣助耶。次為不善意業作俱有覆障。為不善身語業作無間緣。為善業作久遠緣見。一度起無明通為緣歟不審也。
讀師雲。不審也。一無明為善不善業通為發業緣見。光胤申雲。一個無明通可發福等三業歟。讀師雲。樣意得有何過耶。
私雲。不善業俱有覆無間緣一無明。望善業時同無明取雲事難思。久遠緣申。前不善業無明同發業緣故。中間不善業。久遠緣申樣不可意得。但總無明惑業故。善業望時其性異。前後念鄰次事。多念。為緣不善業無明其任用故。不可意得歟。此事重重未定事也。又一旦料簡不可為定量。
光胤申雲。抑無重發義立一無明事強勝業發事。只一度可滿足歟不審也。抑一度發者。只一念無明取歟。多念發業分位定雲一度歟讀師雲。一念事歟。加樣申歟。延公雲。多念起中最初念取歟。光胤申雲。其業成滿程發業用施緣。讀師雲。只一度發其業起。發業用滿足也。自元發業者業發出事也。其後業不滿業中不同也。非發業。取譬申時。谷麥種地解事歟。種事只一度(雲雲)
一。要數溉灌方生有芽事。讀師雲。潤生度度潤也。谷麥生長之時。水用。有芽者有支事歟(雲雲)良明房雲。有芽者有支現行。則生老支歟。讀師雲。不爾。只有支雲芽也。
私雲。且依初後分愛取二之事。雖有多愛。且立初後開二支。疏雲。其實有多現行愛惑(雲雲)實有多愛者。愛取被立殘愛歟。又愛取漏愛。多支不立二支立事釋。其實有多歟。可尋事歟。愚推其實有多現行愛惑者。愛取二支立愛。多現行多支立二支立也。
一。不爾初伏。乃至。猶未起故事。良明房雲。根本定立行支。未至非行支意得此道理難立(雲雲)讀師雲。同心也。
私雲。設根本定行支未至定雖非行支。如下無明發上地行可成立。其故根本定行支何無明發要得彼地•根本定者•彼地煩惱•容現行故•者。道理必然。故根本定現起之後。上地無明可起故。假令未至地惑許一釋。良明房申樣可爾。其未定中未定也。
光胤申雲。此論文。未定定無別惑可證旨疏見。疏雲。此文可顯。乃至。不起故(雲雲)
延公雲。此論文意得時。又未至命終(雲雲)
私雲。唯種潤生許。雖無未至惑可有未至命終之類無過(雲雲)
延公雲。未至有別惑。未至命終之類。必可生上地(雲雲)光胤申雲。雖有別惑不得根本定。命終難有上生(雲雲)延公拜讀師同心雲。其起不生上地生何處耶。下地惑悉伏。上地惑不現起故。尤以未至之惑可生上地也。光胤申雲。未至命終之類受生位。已伏下惑退起可生下地歟。若生之類。尚以命終位退起下惑生下地。未至命終之人何廢此義耶。追雲。未至定總報感行支未至命終可生上地也。
私雲。並往問答。後案。唯感別報之論義可開事也。未至定感總報者。不得根本定獨立感歟否。獨立感覺也。
讀師雲。抑此論文。第六問答也。緣起經決擇分和會段也。而如現文更會釋樣不見只相違二文釋出也。光胤申雲。不爾。初伏等雲立道理樣。盡理會論旨分明也。會釋姿如疏。
一。從上下地。乃至。于理無違事。
私雲。此文上諸緣起支。皆依自地道理。付生起文也。此下疏雲。何意有此問。乃至。為此問也(雲雲)可知之。此問意雲。上地生下。下地生上時。潤生愛必當生地之愛也。其愛緣受現在地受歟。若爾異地受為異地愛並為緣也。若爾當生地受同地。答意雲。當生地受故必同地(雲雲)彼愛亦緣當生地受。若現若種則答文也。
光胤申雲。彼愛亦緣之亦字。疏同地生同地時必同地受用。今異地生異地受愛同地事亦也(雲雲)見。疏雲。此中亦言。乃至。故言亦也(雲雲)又疏異地受為異地愛為緣旨述畢此非受支。有疏緣義(雲雲)此文樣異地受緣愛許。非緣起門故不可違論文歟。
私雲。若現俱時現行受。若種前時種子受見。此當生地受種現歟。
私雲。以上廢立增減釋。諸妨難論有七個問答。又此外疏加六個問答。其六個問答。論第七問答釋下疏一段問答之。大切之事共也。必必可見之。
私雲。六個問答事。初問答發業潤生異地通屈常事也。第二所引所生開有支合事。答一業。造作已潤無別體故不開之。第三問答一有支業五支。何不開耶。答六支供近有果故不開之。第四何行雲有名耶。答造作雲行支有果故雲有。第五三業合立行。一愛愛取開。答度度潤果不生。一業能感果故。第二問答雲。其愛受緣異地也。行緣識同地事。受緣愛遠起因故通異地。行緣識異熟因故。親同地(雲雲)
一。此十二支(雲雲)各定同世事。讀師雲。前七支愛取識異者。順後受業也。前七支現在。愛取後生故。識同者。順生受果也。如常可見疏。若二三七各定同世事。生老二愛取三無明等七支。各各同世也(雲雲)延公雲。抑中有位愛取現在十因取歟否。若取中有屬生死。爭雲現在十因之具耶。若不取專中有愛緣結生根本也。依愛恚心詫生。故不取之雲事不審也。此事中古諍論也。嚴寬法印現在十因愛取可取(雲雲)定英不取(雲雲)讀師誠不審也。光胤申雲。中古沙汰。大旨明匠取之趣歟。凡今同世異世。身生死為界分別同異世。疏今此所說。約身生死以為世也之解釋分明也。中有死詫當生。既有生死之界。何不雲異世耶。凡今同異世。先本有生相對辨之。中有屬生有者。別類攝也。讀師大旨領納。但當以不審(雲雲)
私雲。現在十因可取事不審。中有現在故。又未來輒難攝歟。
延公雲。至取支位轉有支義歟事。中古沙汰也。意雲。愛支位轉之支。義許歟。取支潤緣究竟之位也。至位忽所潤有支轉。余生有支潤事。依此不審出來歟。轉有支雲事。假令造人間業愛取起。人間識等五支潤時。俄別業造受別業事。轉有支也。讀師雲。無聞比丘。第四定中有至謗滅業墮地獄事歟(雲雲)
私雲。如此事。若二三七各定同世愛取有同世。轉有支愛取二支又轉之。其果同地愛取可用故。
一。如是十二。乃至。便致無窮事。
私雲。大乘二世因果。一往以論之道理以亦三世疏。疏雲。一往而論二世緣起。道理而言。亦三世也。乃至。一往二世。不定故可三世(雲雲)意雲。十二緣起之究竟分二世也。一重也。因果輪轉三世也。二世因果決定故。三世時。因果互亙也。不定故可三世此意歟。
評定曰。無用過有其謂。無窮過過失歟。
第十諸門分別。私雲。此十二支義門別故二句可通諸門也。
一。此十二支。乃至。名生等故事。讀師雲。重假也(雲雲)
私雲。後雲假故重假也。私雲。三相位別事。三相不相應。生老支五蘊體。立生老支表相雲也。又諸取支重假事。疏。取意。愛支體增上愛體異雲取。然取更取余煩惱故非例也。
一。事非事門事。評定曰。行支取身諸色故。
一。染不染門事。光胤申雲。疏染淨。淨之言限善故雲不染(雲雲)此事不審。常淨言攝無覆也。讀師雲。不審也。推量雲。淨言通無記者。善之淨通無記也。今偏無記七支故雲不染也。讀師雲。體性門七支不染也。分位門通二。七分位起染故。余通二種者。行支有支也。行善惡通。有支通善惡通。有支通善惡無記(雲雲)(取支獨相事。疏雲。取中雖愛增上等雲雲。意雲。取本來上品貪並貪惑取雲爾。)
一。無明愛取。乃至。余是雜相事。讀師雲。愛支事常論義也(愛取因緣)
一。色非色門事。
私雲。余通二種行支名色六處有支生老死支也。可見疏。
一。第六門事。漏無漏門。有為無為門合一門也。讀師雲。皆是有漏。非是無漏。皆是有為。非是無為。文章。今論文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讀師御談。可為二門文章也。合為一門文章故。表二遮二舉顯一門之遮表。返返巧也雲雲。
一。無明愛取。乃至。亦起染善事。
私雲。欲界愛取有覆之事。潤生有覆之事經論文。欲界四取不善說事。誠證非一也。疏見。付之疏問答。問意取支既通四取見。四取見惑也。見惑又助潤生也。豈取支雲助潤耶(以上取意)答雲。彼是助潤合名取支(雲雲。正文。)意雲。戒見取我語取等四取見惑。助潤故。助潤分取支攝合名取支。為言。取支通正助雲意也。付之重問雲何妨亦應助發者。合名無明(雲雲)此問意助發業可名無明支雲意也。答齊解亦得今此但據正發之惑。論說亦得。文彰故也。以前準後故(雲雲)此答齊解。取支齊助發。可名無明支。但無明支論正發後世雲。正發業無重。但一發唯可舉一正發惑。潤生通得數數潤。是故通取助潤生(雲雲)此釋不齊之解也。發業無重不舉助。潤生有重故取助。為言。無重發故總助發雲。論不舉子細敢顯也。行支。唯善惡。有支通三性。識等五生老唯無記也。異熟性故。
追雲。上界造業時。偏善業歟。若不善業造歟。上地不造論義也。無聞比丘中有故造歟(其上潤生時。本有中有下地惑起歟)
一。雖皆通三界而有分有全事。評定曰。十二少分之樣如何。讀師雲。光胤申雲。本疏委分別。色無色界。先染淨之內染一分無。染者不善歟。于受欲界雖四受隨應上二界。無三受故。無色無色。六處中五識隨無之故。所詮委采之。余一分。識支一支付一分之義難見(雲雲)評定之趣同心也。延公雲。分位假說之緣起取六識為識支歟。其義門可雲少分歟。此事爾也。自元說分位假說故歟(雲雲)延公雲。十二支中。一支有一分義事也。互十二必不可作一分(雲雲)光胤申雲。此事僻事也。可互十二(雲雲)面面同心也。疏趣分明也。延公雲。遂承伏也。
一。上地行支。乃至。而起彼故事。
私雲。行支思業也。上地行支。初未至定相應行支歟。定相應惠心所作六行觀故。六行支體惠也。惠行相雲六種行相也。六種粗苦等六也。上地行支業體思心所。正觀體惠歟。疏六種行相惠心所見。仍致此推量也(以疏記之。可見疏。)評定之趣不過此分齊不記之。
一。一切皆唯。乃至。于理無違事。
私雲。聖者不造業雲事。總報業之事也。別報造歟。是一。燻禪事總報也。古業助一地系故此別事也。非造業。生淨居等之等言。等大自在天見。此聊替燻禪之資助歟否事可沙汰之。今度不及沙汰。但疏樣只何事見。疏雲。此亦凡時故業由無漏定有資而得生彼故雲雲(瑜伽第十引學法有支論義事也。三學門下疏雜修靜慮資下故業下疏。不動業得名事。可見之。)
一。有義無明。乃至。見修所斷事。讀師雲。此初師無明支。唯見惑故。愛取二支唯修惑故。二斷切。發業無明方立二道理。發行迷諦理故。嫌修惑無明雲意歟。二聖者不造業定。若發業惑取修惑聖者。不斷修惑故。聖者未斷發業無明。何不發業無明耶。此道理不審也。潤生方立文理。理見惑必不緣當有。緣見等故。潤生惑必緣。當有故。九種命終心事。讀師雲。三界生三界(自界生自界故)時。各三支。愛取有也。仍九種心也。此必俱生對法說故。余九支通二斷由。疏隨業因斷故(雲雲)
第百五日(自有義一切皆通二斷至于前諸斷如應當知)
一。有義一切。乃至。一切支一分事。讀師雲。無明支通見修二惑。愛取二支通見修二惑故。十二支通二斷雲師也。延公雲。助潤義以互通申歟。讀師雲。至下可有沙汰(雲雲)讀師雲。此師瑜伽第十預流果斷。一切有支一分文。更引。若無明支限見惑愛取限修惑。無明支可全斷。愛取可全不斷。豈不違此文耶。
一。又說全界。乃至。皆見所斷發事。
私雲。此文通伏救文見。疏雲。彼若救言等(雲雲)意雲。第十卷據通二斷支從多分說(雲雲)破此救文也。瑜伽五十九卷。全界煩惱結生說。惡趣之發業。唯分別起(雲雲)此全界結生惡趣之發業。以無明善愛取通二斷樣證也。自又說全界至煩惱能發引文也。不言潤生。乃至。皆見所斷發者。正證意也。既雲全界潤生愛取不雲唯修惑。惡趣發業唯分別。一切感得有業不雲唯分別。明知可通二斷也。疏又說取支。乃至。非修斷故者。論外加之歟。意雲。四取名取支。四取中見取戒取唯分別見戒等也。豈取支非通見惑耶。又疏往惡趣行等文以證意釋即應乃言。乃至。惡趣行故者。若無明支限見惑。往五趣行唯分別雲。見惑發業不限惡趣故。何狹往惡趣行雲不雲五趣耶。為言。下若言人天。乃至。發人天者之文。述初師救也。意雲。雲往惡趣行寬不雲五趣事。人天別報修惑發故。文通總別說故。偏雲惡趣也。為言。則惡趣別報業。乃至。但論總報難此救文也。意雲。若爾者。惡趣別報業修惑可不發之。今文通別說故。而既惡趣別報修惑發之。明知。此文但限總報說也。為言。疏問答也。私推雲。如此初師救。今文正發助發共分別起處說故雲惡趣也。人天助發通修惑故申。今通可立歟。
讀師雲。受三途苦論義常難雲。往惡趣行唯分別定故。惡趣別報業修惑不可發之疑疑之事古跡。專慶私取置。如此。而今一段能見時。極僻難也。其故此文偏說總報發業不說別報故。菩薩別報業修惑發事。今文曾不可違事也。此事返返可有用心事歟。而古跡會此難樣。往惡趣行唯分別起通途之道理也。菩薩別修悲願力別事也(雲雲)此會通往惡趣行唯分別起說。總別治定歟。返返不審也。光胤申雲。惡趣助發業事。限見惑不通修惑旨。論文本疏義燈解釋。分明歟。但此事必然性相之樣不可取置歟。隨听眾論義歟。當段本疏文顯有子細處(雲雲)
私雲。本疏文有子細者。能助發惡趣之行。多唯見斷故(雲雲)多分不遮少分見。
評定曰。當段論疏義燈惡趣總報業發事正助發業共限見惑旨分明也。別報發業可通修惑(雲雲)
私雲。若是俱生發惡業者。亦不善攝之論文分明也。
讀師雲。愛取雲名言立。潤生不可意得。緣起經若由欲愛造諸福得之文。愛取發業說。
一。然無明支。乃至。助者不定事。讀師雲。發業助者。不定助發業通見修故雲不定。不定者。不定見修雲意也。潤生之助者。不定付取支助潤通修惑樣不審也。取支取一切煩惱故。一切正潤生。間。取支助潤唯見惑。愛支邊不定義故。取支見惑一邊攝。此有例。第七卷疏所緣有無不定。五數心所。無邊攝。愛支取貪一法故。正潤貪俱行惑等助。修惑助出來。取支取一切故。正潤亙一切修惑故。助邊(雲雲)光胤申雲。愛憎名取。雖通一切貪面取故。貪雲正潤。俱行之惑雲助歟。仍助者不定子細(雲雲)
私雲。取支雖取一切。其中正助分出事苦。
讀師雲。無明支通見修者。發業惑修道力斷歟。
私雲。無明支修所斷愛取修所斷同事也。其體一故。其體互二支故。斷二支說同斷。愛取見所斷無明支見所斷準之可知。讀師聊細歟。
延公雲。發業別報等時。先發業惑前念起。業後念起歟。又總報發業。能發所發同時歟。光胤申雲。同時業。不善業也。異時業。善業。惑善業不可俱起故。總報同事歟。延公雲。付不善業事也。光胤申雲。其可依業樣歟總報業。相應無明之發業惑業同事歟。讀師同心也。
一。又染污法。乃至。彼不斷故事。
私雲。常問斷門自性相應。今自性斷合也。此三斷之廢立也。
讀師雲。春良房法印對良識房得業(良識房所對歟不分明雲雲。)相應心所斷正惑障斷種子斷樣。只同事菩提院邊人被申聊不審氣春公被申由聞及。此樣聊相應斷時。遍行別境染污邊斷。惑障種子斷樣春公意得歟。菩提院樣人意得樣被申所存被申推量由故東院御物語(雲雲)東院御所存專慶。取置分只同事也存置也。例何延公雲。正惑障斷悉斷遍行等。聊可替歟存也(雲雲)光胤申雲。被申樣自性斷相應斷目歟。其勿論也。今相應斷之時。染污一邊斷。惑障斷事也(雲雲)讀師同心也。讀師雲。故良英所談如何。
延公雲。只同事樣被申(雲雲)光胤申雲。
一。然有二義。乃至。雜彼煩惱事。光胤申雲。離縛斷之樣。能能可意得置樣。抑離縛斷。只能緣能雜斷見歟。所緣所雜法之斷見歟。將亦所緣所雜之處斷姿見歟。讀師雲。所緣所雜法離緣雜系縛義雲斷也。光胤申雲。離系縛義申何解事哉。離粗重義歟。其物談。粗重離義自所過失。何雲離縛斷耶。若不爾者。離系縛義者何義耶。讀師雲。第八之處舍阿賴耶名以可知之(雲雲)
私雲。舍有漏善等。舍其體所棄舍也。離縛斷不舍其體其上系縛離也。被縛他過失。其過失有漏無漏忍性。別無堪忍者。不自在之義也。無漏善自在故被縛他義更。有漏羸弱故被縛他過失。此無堪忍樣。于此無堪忍可有重重。有漏無堪忍有漏自性故。其體舍位不可舍之。體舍也。此雲所棄舍也。離縛斷有漏性過失之上。今一重被系縛過失也。離之時得斷名也。非自過失難雲斷。此分齊大事也。人多不辨之。
一。私雲。緣彼煩惱疏隨彼七識所緣有漏善等境(雲雲)雜彼煩惱疏謂第七識起煩惱時。乃至。第七煩惱斷時。六識等法名為得斷(雲雲)遂雜彼煩惱四開。俱生雜如常。論義所詮先第七雜彼。凡俱生雜雜彼之本覺。抑潤生付。平等性智有漏間雜間雜覺。疏釋然相順者名之為雜(雲雲)可見之。肝要無漏不相順故不雲雜(雲雲)
一。不生斷事。
私雲。先此斷見所斷意得。其斷謂斷彼依令永不起(雲雲)疏釋雲。依者因也。所依處也。因依無故業必不起(因亡果喪斷)果依無故因亦不生(果盡因隨斷。)
一。因亡果喪斷。當段疏三惡趣果並無想定半擇迦等出(半擇迦之樣可見俱舍緣依抄)三惡趣因惑業無故果永不生故(雲雲)無想定因亡雲事業體。業善業故。肝要發業惑雲因亡。疏雲。無想定等引發煩惱見位。因亡果隨見斷(雲雲)半擇迦。半擇迦等多由分別煩惱正發故。入見時因亡果滅(雲雲)此因亡惑也。人業善業故。二果盡因隨斷三惡趣依別報之善業出。疏雲。謂三惡趣善業亦見斷。所依果無因隨亡故(雲雲)總報故不生故。惡趣別報果無。果無故因亡也。因亡者。因功能不施止事也。延公雲。無想定大師御釋。果盡因隨斷釋處(雲雲)光胤申雲。當段演秘無想定。又果盡因隨斷也釋。延公雲。當段秘釋樣大師余處釋異也。今秘果盡者。入見外道依身永不受故。無想之果盡(雲雲)大師等釋。無想天別報不善業果釋之。無想天總報善業也。別報不善業感不善果其果盡故因亡見也。讀師雲。無想天不善別報者何事哉。延公雲。中夭也。入見位永中夭果盡也。
私雲。因不善業定先可盡。因遠不意得。
延公申第六卷善段三斷門下疏。無想天果盡因隨斷雲事申歟。其。只今秘釋一具可意得也。寄別報不善雲事不意得。但別處歟□。可尋之。
一。當段秘。無想定果盡因隨斷取。疏方示一隅(雲雲)
私雲。不生斷得名事。因亡果喪之時。果不生斷取。果盡因隨之果。因不生之斷取也。是一。又無想定見修二斷取。疏雲。彼入善無記門則修道攝。入依言門則唯見(雲雲)通二斷樣以之可知之。是一。此二個業可意得置事歟。
一。說十二處通二斷者。等事。無明愛取三自性斷非離縛不生。離縛不生不斷體弱故也一。行支有支通自性斷(不善思業行有自性斷通見修二斷)離縛(現行生老死歟果。卜。行支善業有支善業。)不生可知識等七支唯識縛不生。大綱疏分追可校合之可有謬。穴賢。
天文肆年乙未沽洗下八之天寫功訖。
願為慈尊奉仕令法久住生生世世唯識值遇惠解開發之因。
藥師寺末學蝙蝠僧英乘
論第八卷聞書第二
論第八卷聞書第三
第百六日(自十樂舍俱受不與受至妙用難測名不思議)
讀師雲。十樂舍俱返返不妄明。下十一苦俱。十支之苦俱歟。然十樂舍俱苦俱何無釋耶。二重釋耶。
私雲。此事不審也。案此事有仔細。只十支樂舍苦相應。十支多分樂舍俱義不顯。老死支為簡異。十支多分樂舍相應。死多分樂舍不俱也。為言。此多分釋也。十多分俱老死多分不俱。若十支苦俱樣釋。十支苦俱少分故。少分俱釋故。老死少分樂舍俱義。何不釋耶之疑。仍先多分雲十樂舍俱。簡老死多分不俱也。下十地苦俱申。十支少分俱老死多分俱明也。付之既明十支少分苦俱。何不明老死少分樂舍俱耶雲疑。可有子細事歟。
讀師雲。除受支自性故。今明相應故。一議自性故不俱。他議相對。又二受故不相應。私雲。六識客舍出事。第八主舍恆時故。無俱不俱之不同故。讀師雲。此三受門故。樂苦攝憂喜也(雲雲)。可見疏。
一。十一少分。乃至。故不說之事。私雲。上受俱門不除愛支。非相應故付受外。相攝門故除老死也。十一者。除老死也。壞苦依樂立之。老死多分樂不俱。如上受俱(上可審定。不可定量。此大論第十非受俱行雲。)
一。壞苦事。讀師雲。壞苦者。樂乖離位。其樂憂愁感苦也。非正苦受。光胤申雲。古二義也。延公雲。爾也。只樂其任壞苦雲義。遂可壞義以。樂位雲壞苦。又如御談。樂離位取也。樂其任取義。樂離位苦苦攝也。光胤申雲。依樂立壞。此二義各料簡。意得。光胤申雲。樂離位取義意。何老死位無壞苦耶。樂離位故。評定曰。樂離無間取故。老死位樂受故。無間乖離之義。光胤申雲。雖非無間樂離義取。何不爾耶。讀師雲。非無間總苦樂事申。一切可壞苦歟。不可然(雲雲)。私雲。疏非受俱行支者受支事也。讀師雲。十一少分之少分簡苦苦行苦也。
一。十二少分。乃至。有苦受故事。私雲。苦苦者苦受故。如上十一苦俱加老死也。受俱門相應故除受。今三苦相應門故加受支也。
一。十二全一分。乃至。如壞苦說事。延公。請有漏皆引苦故者。行苦者有漏無湛忍性粗重具足雲。苦故寬。一切有漏物皆行苦也。光胤申雲。行苦出一說。諸有漏法皆行苦故者。如上延公申。此寬行苦。其體一切有漏法也。又狹舍受取樣。論依舍受說此也。壞苦依樂。苦苦依苦。行苦舍受也。讀師雲。行苦其樣秘譬喻光胤申雲。此喻依舍受立行苦時喻也。瑜伽六十七。行苦出二種。一有漏粗重行苦。二舍受取也。其舍受取廢立依舍受立行苦者。有漏粗重苦相舍受位分明顯現。依申出也。實舍受。其分位依舍受顯事也。樂位壞苦也。苦受位苦苦也。其樂苦位。有漏無堪忍苦。被奪樂苦不顯。舍受位顯也。癰熱病人加冷觸時生樂想。如壞苦。熱灰加時生苦想。如苦苦。若此二不觸時。只癰自性苦也。其位癰病自性苦顯也。如行苦實冷觸等加位。癰自性苦也。讀師雲。寬有漏行苦立時。十二全分悉行苦也。狹依舍受說時。除老死十一少分也。私雲。少分者壞苦苦苦簡也。依舍受立義顯樣舍位。實寬行苦義道可存。雖然廢立門舍受取故。如此雲十一少分也。
實義如是事。私雲。上行苦二說雲實義也實體(初行苦也。諸有漏法。)相顯(後行苦。依舍受說。)
一。諸聖教中隨彼相增所說不定事。私雲。今論廢立。實體。行苦。多分(壞苦苦苦)。相顯。行苦。多分(壞苦苦苦)。此二門也。緣起經十地等說隨相增說也。實不違。為言。可見疏一段文長也。
十一少分十二少分少分。疏實體多分。相顯多分多分。不可相當。疏多分雲。對實體相顯論少分雲。余苦對雲也。此事一旦存分。不可定量。
一。皆苦諦攝。乃至。煩惱性故事。讀師雲。四諦門也。十二悉苦諦也。五支集諦也。非余支(雲雲)。延雲。樂諦對時苦諦可攝異熟性。
瑜伽第十雲。生死五支苦諦。其余集諦(雲雲)。與此文同雲同唯識。唯識皆苦諦攝。上同也。不審。但遂同歟。
光胤申雲。不爾。苦諦三苦門八苦門廣亙五蘊性故廣也。集諦有果義故取業煩惱也。疏二個問答。大切也。可見之。
初問答。苦樂皆名苦。苦集皆可名集。答有漏皆苦故。苦集皆煩惱也。集有果義故有漏悉非名集。第二問答可見疏。
一。諸支相望。乃至。有因緣義事。讀師雲。愛取因緣如當論義有望出生之因緣事。愛取因緣論義之時。難意得事。有支位生支位前後也。難有種現之因緣。若又自類相生歟。疏種現因果見。私雲。疏雲。識等五種轉名為有。所生現行名為生。故有因緣也(雲雲)。光胤申雲。有不望老死事隔越故。今因緣門說鄰次不說隔越。
私雲。延公雲。有望出生之因緣自類相生歟種現因果歟。二義也(雲雲)。此事不審也。疏釋分明也。讀師雲。種現因果被治定歟。但可見論義抄出。
一。若說識支。乃至。無因緣義事。評定曰。行望于識行支現行望識支種故。現行燻種子也(雲雲)。余支相對無望無因緣事。可校合之。
一。而集論說。乃至。實是行種事。延公雲。此事難心意會釋也。義燈中善業釋一釋。常又據不善不善業也。善業無明俱樣泛爾俱轉釋。善業種子無明俱轉事也。
一。瑜伽論說。乃至。唯業有說事。讀師雲。依現愛取愛取因緣自類相生義潤色也(雲雲)。延公雲。此現之相望雲依現愛取雲也。私雲。有色無色相對事。可見疏。光胤申雲。會釋可爾。私雲。若無此論難解瑜伽此下疏釋也。瑜伽論諸支無因緣事。現愛取業有依說雲事。無唯識論難了知雲事歟。讀師雲。淨恩房法印被申。若無此論難解瑜伽之說處何雲事。秘之事也(雲雲)。此下在之(由悲願力故轉身命等文次下。)
一。無明望行。乃至。二俱外有事。此文付。無明望行支等無間緣事。演秘有義二個問答二釋。評定助釋。大切也必可見之。私雲。無明•行•愛•取•生•老六支現行故。前支望後支有所緣緣等無間緣事。生老愛取易知。無明行聊不審。行支位無明行故歟。一私雲。抑此下疏觸望愛無所緣緣雲事不審也。追可記之。
一。此中且說。乃至。見緣起觀事。私雲。鄰游簡隔。或順次簡逆次也。
一。異此相望。乃至。如理應思事。私雲。諸支相望增上定有隔越逆次鄰隔悉攝。何雲此中且依等耶。增上緣外事歟。可尋之。可見疏。異此相望者。順次隔越逆次鄰隔相望事也。開疏可知之。
一。惑業苦三。乃至。是苦所攝事。四諦門苦諦惑業苦門苦寬狹事可知之。
一。惑業所招。乃至。為生厭故事。讀師雲。生厭苦諦上生歟。惑業上生歟。苦諦上延公。惑業通。光胤申雲。疏緣苦諦果上生厭物生惑業。為令不起惑業見。苦諦果上生厭也。依之不起惑業歟。此分治定了。
一。由惑業苦。乃至。生死相續事。私雲。疏結惑業苦歸本頌文(雲雲)。本頌說分惑業苦門也。十二支。論□開歟。
一。復次生死相續。乃至。故唯有識事。私雲。此二種生死明為標句見。疏總釋頌文(雲雲)。余復次不待外緣故唯有識之詞。今段別如此釋。有子細耶事。可尋之。
一。因謂有漏。乃至。故說為因事。私雲。有漏業如十二有支順現並。別助當業除之見。可見疏。無漏業者無分別之三智除。有分別後得智取三智中除根本後得見。
一。緣謂煩惱。乃至。故說為緣事。私雲。煩惱緣取潤生不取發業見。疏雲。煩惱障者謂一切潤生諸惑取發業者。雖現無違而今此意取潤生者(雲雲)。不以發業惑呈。古業之不審也。聞書可見之。所智障之例事。謂菩提有情實有執歟。取一切歟事。疏二釋。
一。一分段生死。乃至。故名分段事。私雲。粗異熟果粗。疏出四故。易可見故。有定限故。易了知故。二乘世間共知有故(雲雲)。身命短長事。讀師雲。無色界可有身。即非色四蘊可為身(雲雲)。延公雲。無色身四蘊取短長之樣不審也。四蘊爭有短長耶。分段事疏釋有定齊限之文。可為一分一段等故名分段也(雲雲)。
一。二不思議。乃至。名不思議事。私雲。殊勝出五故。轉淨妙故。轉三細故。轉光潔故。無定限故。非彼世間及非思心二乘境故(雲雲)。細事。疏雲。唯是菩薩及其自身並佛境界故名為細。第八十說其諸天等尚不見故(雲雲)。
一。變易不出三界果事。疏雲。此于三界非定何界。如前第七已有二解。故不言三界。不同分段死定屬此界業。此變易死不屬。無漏業故(雲雲)。讀師雲。此疏文燈不善論意釋見。此文樣。第七卷思以變易思趣留身唯欲界雲。或通色界二師。既有二師界系不定故。不判界系見。疏•燈之相違。不善論意論義尤可沙汰事也(雲雲)。光胤申雲。此疏釋御難。無漏業界系故。屬業可判界系趣故。不雲三界見。第七卷二師事歟。已有二解者。若第七卷疏無漏業不系由擇二解歟。可尋之。何。不屬無漏業故之釋分明也。非如御難。又燈不善論意由(雲雲)。
一。變易得名事。疏雲。變是改義。易是轉義。改轉舊身命生死成今身命生死故名變易(雲雲)。
第百七日(自或名意成身隨意願成故至由此應知唯有內識)
讀師雲。變易有三身。變易變化意成身也。意成身事。古意生身。此順他宗。意成身自宗潤色也。此名引證(雲雲)。
一。如契經說。乃至。生三種意成身事。評定曰。阿羅漢獨覺已得自在菩薩別出事如何。光胤申雲。此決定變易受人故。付決定出之也。余位受不受不定也。評定曰。勝 意成身以三乘人為三種。楞伽經十地為三種。仍今此文勝 經引故決定受變易三乘人出也。讀師雲。三人中聲聞雲阿羅漢。獨覺不立此名前如何。獨覺必定阿羅漢。
私雲。聲聞阿羅漢前三果變易受事。故簡之別雲阿羅漢。獨覺阿羅漢。變易人故無濫仍只雲獨覺歟。
一。亦名變化身乃至故不違理事。私雲。此名大略變易得名同事歟雲濫故。疏釋雲。然初二名義用彰名。此即從喻(雲雲)。肝要。以譬喻立名。直義以顯不同歟。
一。若所知障。乃至。無余涅事。私雲。二乘定姓無漏業。所知障。如菩薩因緣備歟。不可有無余之故雲難也。此難定姓可受變易雲難歟。將亦其。因緣備故。雖無煩惱生死不可絕雲事歟。疏變易受故。只生死。無漏業用事。變易事也。自然可受變易者難也。
一。如說異生拘煩惱事。讀師雲。釋此二句疏三解(雲雲)。私雲。三解者。初解此二句。若所知障等第一問答詞意得也。第二解若所知障。今二句一文。難伏計文意得也。第三解若所知障今二句一文。一個問難意得也。如何道諦實能感苦問二個問連續舉。下二個答。逆次答之。誰言實感等者。第二問答也。然所知障以來。第一句答也。讀師雲。疏第一解此二問答文。心得事不心得光胤申雲。此答。所知障無漏業具專求自利行被拘不趣大菩提入無余事。諸凡夫無漏種子具。煩惱心被拘如馳流生死故。只所知障無漏業具足。意樂依為生死因緣也。雲意歟。讀師雲。設意樂專求自利。何意樂。其因緣具。意樂。何為生死之緣吾等物。出離意樂。煩惱緣沈倫生死也。爭以意樂押因緣耶。光胤申雲。俱雖具因緣。此因緣生死緣人。因緣。生死厭此生死緣人。更不可為因緣。肝要依意樂不同為緣或不為緣也。其意樂不同。源種姓不同也。大菩薩性人。此以因緣生死感思。其性人。欣寂厭苦故。意樂不為生死之緣。不為緣故入無余也。次吾等物。出離意樂。意樂。菩提心意樂。吾等者。晝夜生死沉。惑業緣生死感意樂也。讀師雲。此答 不意得(雲雲)。
私雲。第二解若所知障今二句一文離伏計之伏計雲。無漏業以正感生死正為生死因也(雲雲)。難此計也。難意雲。若爾二乘定姓永可不入無余。實生死緣所知障正感生死。無漏業具足故。此因緣故。實可感生死。異生煩惱有漏等具故。被拘彼沉生死涅。第三解若所知障今二句一文第一句心得樣。所知障助無漏業沉生死。二乘定姓其姓可不入無余。異生煩惱有漏業具故如不得涅。二乘定姓所知障無漏業具故。為言。下然所知障等文答也。答意所知障如煩惱正無發業潤生之用。仍不障涅。如異生二乘定姓難。為言。
光胤申雲。第二解意。然所知障等文答文雲事如何。應不永入無余涅之難正所知障發業潤生感不可意得。只所知障助緣。無漏業助因。受變易故。可不入無余雲難也。若爾今答寄發業潤生釋事。更問難不可散。讀師雲。應不永入無余涅之難。更可受變易故雲意釋。只所知障正發業潤生。如異生煩惱可惑生死雲難故。然所知障答能符合也。私雲。肝要可見疏。疏趣讀師申。評定曰。初二解意。然所知障等文。何事此文耶。讀師雲。尤如此可釋事也。非無要須(雲雲)。私雲。上由所知障為緣助力非獨能感之文付。所知障助力樣。如煩惱為緣取置。為遮此濫今文生。尤有要須。光胤申雲。疏第二解。今二句難伏計意得故。論文段四段可意得處。疏述初解雲。若作此解有四問答。若作後二解但有三文(雲雲)。如第三解第二解三文(雲雲)。不審也。讀師無成敗之旨。私推雲。有四問答之詞以見。問答付出三文歟。第二解問答。三問答也。今文難伏計非問答。文段四段。第三解段三段。問答四個也。付段雲三文歟。
一。何用資感生死苦為事。私雲。生死苦劬勞助感何為疏引佛地論。可見之。又變易苦三苦中引苦見。可見疏。
一。謂不定性。乃至。無上菩提事。私雲。已永斷伏事。斷二乘。伏菩薩見。菩薩助願受生別事也。其時故起煩惱也。今伏煩惱。付不現行雲無容復受當分段身也。
一。定願前後事。疏雲。或先願後方入定。或先入定後方發願二理無違(雲雲)。
一。疏即非擇者復更生義(雲雲)。秘釋此文二釋作。初釋非擇無更生。今分段身命延申。資現身同。助業令延之業故。非擇。仍非擇更生。疏文更字下無字。無更生雲文也。為言。第二釋。非擇更生。分段業假令百年命根。百年命續。百年外分段非擇生也。今由定願百年外命續。則非擇更也(以上取意)。秘不同小乘疏下。燻禪時小乘意聖者實造業雲釋。良公雲。資現身因付。直果資。順因反果無用也。延公雲。直望果助因順義。讀師雲。順義行。直果助。無漏業實果招。分段實異熟因助異熟果延雲無漏助感也。爭直助果耶。延公雲。無漏助有漏業疑同事歟。讀師雲。不爾。其總疑也。漏無漏能所治法故不可為助因雲事。總事又別疑也。今其邊許。望因歟望果歟沙汰。望果時實感也。
一。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事。秘有問答。問意雲。攝論留惑證菩提(雲雲)。今由悲願招生至菩提(雲雲)。此相違疑(雲雲)。是一。又生悲願能招之。煩惱無用也。八地已上菩薩何不斷之留耶。答意不斷煩惱二釋。初釋七地已前以之受分段。八地已上不障道故不斷(雲雲)。第二釋助所知令變易續故不斷之(雲雲)。第二釋二乘無學回心無變易難義。煩惱故。仍惑習氣。為助緣(雲雲)。雖然遂取初釋。又付不障道故。應非染行雲疑舉。第七煩惱為例答之。第七煩惱雖不障見修道染污也。
一。彼復何須所知障助事。私雲。無漏業助感上釋畢。所知障助緣不釋之。故問之下三答。
一。既未圓證。乃至。猛利悲願事。讀師雲。執心間雜位。物置。猛利欣求理也。已自在無讀師雲。疏則無義雲。八地以去不執菩提之由不用見。何八地以去。以前菩提有情執義無之耶。此有子細凡一度受變易畢。其故無漏定願雖不助之。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相續歟。左樣由。論見。資現身因令彼長時與果不絕數數如是定願資助。時時助續無定齊限變易也。一度助其後助。無定齊限之義。故今八地以去不執菩提由無用事。初得變易事。後後數數資助變易事也。其只願力助之也。則無初義此意也。光胤申雲。七地以前。初得時不執菩提由用。受畢後後相續。此由用覺也。讀師雲。七地以前。不限初得。後後相續變易用此由也。數數執起故。變易資助令長時也。光胤申雲。若爾八地以去。後後相續變易。此由用。讀師雲。八地以去。無漏相續故不起執。爭有此義耶。光胤申雲。肝要不起執故歟。其由疏見。疏雲。然八地以去復更願資則無初義。無漏相續不起執故(雲雲)。八地以上願力一門以助之執不起故。
私雲。讀師被申樣不意得止了。肝要執不起由也。初得時。八地變易受時。執不可起。何煩寄後後相續之變易耶。後後相續變易。又遠七地以前執。雲疑殘也。
一。八地受變易位事。第八地雲。或第七地滿心雲二義歟。第七地滿心。八地初得之變易可依執疑彌重。讀師雲。後後相續變易數數資助事。燈注(雲雲)。私雲。此下秘大切釋。明釋也。秘雲。問。執彼菩提可是法執。執于有情何非我執。答。若執有情常一主宰可我非法。但執有體不舍自性故但法收(雲雲)。可暗誦釋也。
一。又所知障。乃至。有大助力事。光胤申雲。為有漏依直為有漏依歟。又縛煩惱為依歟。縛煩惱者。為煩惱為依故。煩惱漏俱增益。一切成有漏也。仍付源所知雲依也。此事古尋也。讀師雲尤可沙汰事也。直依私雲。體寬遍取之釋。直依見。此由變易有漏依所知住雲助緣。此下疏由有此障諸俱行法不成無漏故(雲雲)。□□解文。所知障依成有漏歟申。此文成有漏煩惱力也。其有漏法不成無漏事所依之力也。為言。
一。頌中所言。乃至。義如前釋事。評定曰。漏無漏二業雲諸業習氣。煩惱所知二障緣二取習氣配釋頌文。此復次有遂名言種子親因緣。頌不說事。返返不審也。前異熟既盡等之因緣略事難思(雲雲)。光胤申雲。有寄顯勝增上緣雲。殊勝增上緣舉。略微隱之因緣歟(雲雲)。讀師雲。名言種子。所執著之法入頌說歟。俱執著故能執著也。所執著□雖不說之意含之歟。光胤申雲。四個復次。俱頌配釋。十二有支。初惑業苦配文。遂十二有支無配釋文。由惑業苦則十二支故。此能令生死相續(雲雲)。疏釋結惑業苦歸本頌文(雲雲)。分明十二有支。釋論惑業苦開也。非本頌所明歟。
一。或有前盡余復生義事。疏或有定力非極長時增勝。但得二十劫等。為令更增亦有前盡後生之義(雲雲)。此文樣。定力之資助勢力分齊二十劫歟。變易得畢其變易之資助時。一段定力。二十劫也。二十劫已以後定願之勢力盡時。又以定力更增。如此資助加故。變易身有前盡復生之義。為言。此後釋也。初釋轉劣得勝雲前盡後生歟。
一。雖亦由現。乃至。頌偏說之事。私雲。頌不說現行所以也。現行間斷。種子恆有也。頌偏說種子也。此初說也。
一。或為顯示。乃至。故不說現事。光胤申雲。本頌異熟因果總報之因果也。非別報因果。雲盡異熟因果分明也。于真異熟因有種有現。今說種不說現。其故為顯不離本識也。此不離本識本識種不離也。諸法種子也。于種現種子一切種子識立。第八識故。不離本識之義。現行各各之體性故。不離本識之義。仍異熟因果。于種子說之也。疏則本識皆不離本識。初本識現行第八。後本識種子識也。延公雲。不離本識之本識現行第八也(雲雲)。私雲。心外之謬。違疏。
一。現異熟因不即與果事。此又一故也。現行異熟因無與果之義。不即與果之即言有子細。現行業雖造業即不感果。寬□畢。其種子自類相生至後生與果也。正果感種子也。為言。現行雖造業無感果之義。種果難感果不造業歟。異熟因後時之與果取故。今頌偏說種子。為言。
一。轉識間斷非異熟故事。私雲。疏生起之問。六識中有異熟果。何不說乎。為言。意雲。頌前異熟既盡復生余異熟。可說別報異熟果雲問也。此論文依此問生起。頌說真異熟因果故。偏第八說不說六識也。為言。良明房五師雲。異熟因限總報。異熟果可說別報即頌後二句總別果說也(雲雲)。光胤申雲。以外之僻事也。轉識間斷非異熟故違。不說別報果。間斷故無前盡復生生死相續之義。仍不說之歟。
一。淨法相續應知亦爾。私雲。上說染法相續畢。以下說淨法相續也。
一。謂無始來。乃至。相續無窮事。私雲。有漏無漏本有種也。通新種歟。導本有種見。若爾者疏新所燻發者。論數數燻發當歟。數數燻燻發說新種歟。又本有種增長兼說歟。
一。新染識種者有漏種子也。清淨種識者通無漏第八現行種子也見。清淨種識之種限第八能生種歟。通一切種子歟。可尋之。推量可通一切種子識歟。任持一切功德種子。疏能持種故(雲雲)。
一。始起者。非新燻種子。非新燻種子無漏第八現行始起事也。讀師雲。本願力者。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也。佛命可依眾生盡不盡眾生不盡佛命不可盡。眾生盡可入涅歟(雲雲)。
私雲。轉得始終已下論文事。疏導一往見相亂。為止彼濫後年致之。先種識二字通現種疏分明也。種自種識也。始親二字現行第八也。任持又爾也。一切功德已分第八所持一切種子也。狹非第八新種。道非第八已下此事記。
第百八日(自若唯有識何故世尊)
若唯有識。乃至。說有三性事。讀師雲。此問返返日比不審。三性唯識眼目異名。三性說可違唯識雲事不審也。前第七卷受異境非唯難開五法事理。五法唯識雲事既領納。三性何唯識之外意得耶。三性五法事理外故。所詮上許唯識領納人。此難不可舉。推雲。違理違經之疑。別一人連續非問也。只付論所明臨時別別人疑問歟。延公雲。如御難返返不審事也。三能變唯識之分。此疑。第七卷引虛妄分別有等二行頌三性不離之道理。至極明了爾依何此問來耶。良明五師雲。雖明三性識為本。仍此問來歟。延公申樣。三性所觀唯識。既境置。若爾可違唯識。為言。光胤申雲。今談違疏。疏雲。若離內識外法無者。但有一性不應說三性。既說三故非唯識(雲雲)。若爾寄所觀唯識料簡事違疏。唯識只可有依他一性。所執圓成。雲難也。推之此付廢立疑。設雖聞五法事理唯識。其識為主說爾也。三性法相門。妄執圓成道理也。三重以諸法三開。識為主又境為伴不說故。付廢立見之。更唯識之旨不顯故此問來歟。是一。又略答應知三性亦不離識(雲雲)。誠三性門唯識門一向無差別。答。如何道諦實能感苦之問。誰言實感雲。誰言三性非唯識可返。亦不離識雲置。亦言誠三性唯識。其廢立雖異。亦不違唯識義。答。以此答思時。理。問歟。三性唯識歸一致事。至極之難。粗顯道理。
私雲。但有一性不應說三之問。一向一性余性雲事歟。一性為主說。三性各別為主說雲問歟。不爾只一向余二性體。無風情。異境非唯難。此異境非唯難疑敢其上事也(一向愚推也)。次虛妄分別有等頌。誠三性法門。其冀淌狄饈亂病M餿肆旖餛洹 br />
一。由彼彼遍計。乃至。非不見此彼事。延公雲。三性唯識說依他為本歟。光胤申雲。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之二句肝要顯不離門歟。依他可申。但此三性唯識一向依他唯識不可取置歟。延公雲。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之二句。依他于彼雲事。依他唯識見。讀師雲。由彼彼遍計之初句能遍計體也(諸師極成無異義)。遍計種種物之體。二師論歟。此遍計所執等二句易知。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兩訓。至釋可知之。圓成實于彼常遠離前性說圓成也。故此與依他非異非不異二性之一異門也。如無常等性出例。非不見此彼一句二性終見前後也。見字再可讀之。此見字再讀事。東院圓守對二條大閣三十頌談義之時。此見字再可讀之由有御談(雲雲)。光胤申雲。疏雲。(非不證見之下。)則一見言義通二性密合巧言(雲雲)。
一。周遍計度。乃至。說為彼彼事。私雲。此難陀等釋也。疏雲。周義釋遍。度義釋計(雲雲)。此釋彼師共同歟。不可及異義。付之四句分別可見歟。
一。遍計種種所遍計物事。讀師雲。所遍計物遍計所執見。物者體釋(雲雲)。光胤申雲。難陀所遍計同外抄論義也。當段疏無余義。遍計所執見。但余處有勘文所遍計依他見子細歟(雲雲)。讀師雲。此師所遍計依他。不許能遍計所遍計遍計所執三重師歟。光胤申雲。此師既許依他相分。不許所遍計不審。讀師雲。定起遍計所執時。變依他相分緣也。依之所執起申。
私雲。此師心實境虛師故。不許依他所遍計之由。古聞書。不意得事也。
延公雲。古沙汰樣。難陀所遍計所執義本頌說所遍計(雲雲)。所遍計依他一義本頌不說之見(雲雲)。光胤申雲。當段遍計種種物釋樣所執見故。所執之義。頌說之存歟。所執見故。所執之義。頌說之存歟。依他之義頌之文。所執說見故痛之。頌不說雲歟。
評定曰。頌一向不說所遍計不審也。此難陀意。付許所遍行沙汰也。不許所遍計不存三重三義歟。此義勿論也。
私雲。難陀所遍計同外抄論義也。第四卷要文。當段論疏所遍計所執見(第四卷要未定。此二師文爾也。三解俱得。還所遍計依他之證歟。)
此師攝論唯二依他文依立二分義。而彼論唯說依他性是所遍計(雲雲)。第一卷要文。又第八卷所遍計體無二師立破事。但第八卷論疏所執見事。所依隨能依雲爾也。凡難陀所遍計非依他雲義。護命傳也。依他之義明詮僧都之傳也。同外抄依他之義也。私雲。第八卷論疏依他之義隨能依隱所依意。心實境虛故。依他甲斐境。隱之可意得歟。推量。讀師雲。此遍計所執之此言。難陀之潤色也護法此可談歟。如何(雲雲)。
一。由彼彼遍計之遍計。遍計種種物之遍計差別也。疏雲。上句遍計之言。出能計心等體。以遍計行相顯其法顯。第二句中遍計之言。即能遍計心之行相。前以行相出彼法體。後以行相明起計失(雲雲)。延公。遍計種種物之遍計。所遍計遍計也(雲雲)。以外不取入事也。
一。物言種種詞關能計心。或關所計所執二釋。可見之。
一。謂所妄執乃至自性差別事。讀師雲。蘊處界之不同法可有之。我不可有蘊處界之不同(雲雲)。光胤申雲。一一法于執法有體執法有用見。于我可有三科不同。執蘊處界差別我也。計蘊處界自性法也(雲雲)。讀師同心也。
一。此所妄執。乃至。所執自性事。私雲。問。法中自性差別可知我二雲何。答。但總為我名為自性。遍常差名為差別。即離蘊等皆悉準知。亦即因明我。為自性差別等也(雲雲)。
一。或初句顯能遍計識。乃至。不可得故事。私雲。能遍計如初師。疏義與前同(雲雲)。所遍計境依他圓成之二性也。不同前師所取境。疏與前師異(雲雲)。已廣顯彼不可得故。第七卷說所執之非有故讓彼處也。
一。有義八識乃至。能取現故事。讀師雲。于能遍計體二師諍論也。此下秘有義。可見之。延公雲。皆似所取能取現故。安慧論師意。二取必所執習故。立此由歟。讀師雲。其意歟(雲雲)。光胤申雲。疏雲。聖教中說二取名執(雲雲)。明知聖教為定量立此由也。教二取名執。而八識皆有二取現故。能遍計也證也。不爾今由更不可成。為言。
一。說阿羅耶。乃至。為所緣故事。讀師雲。此證意第八識所緣種雲遍計妄執種故。能緣第八定執相應可為能遍計體。所以者何。所緣境雲妄執種故。能緣定可妄執。為言。故證意。以所緣推能緣也。光胤雲。不爾。此證意以能生種推所生之現也。意雲。第八識以有漏一切種子為所緣。而第八所緣種雲遍計妄執之種。明知一切有漏種遍計妄執之種子雲事。若此種子所生八識現行可遍計妄執之現行。不爾第八不緣種子疏。能生所生是執非執異(雲雲)。疏五十一說緣遍計種。故遍計通有漏一切心(雲雲)。能生心通一切之遍計種所生一切現行可能遍計證歟。讀師再琳舜房雲。疏文左樣不見。以所緣推能緣趣也(雲雲)。光胤申雲。其疏文者。若有漏心有不執者。有有漏種第八不緣。何故論說第八緣妄執(雲雲)。此文事歟。此文返光胤申潤色也。若有漏心非執之物。其能生種非遍計種故。第八不緣之種。而第八不緣有漏種。若爾者第八妄非妄之種並緣雲。何只遍計之種緣雲耶。讀師雲。此文左樣可意得(雲雲)。
一。有義第六。乃至。曾無有執非能燻故事。讀師雲。第二師立證有十之文。有十個故字。自唯說意識能遍計故至曾無有執非能燻故也。初二文意及意識之論義也。第三計度分別能遍計故事。安慧五八無計度。但自性任運有相細分別。計歟。可見疏。第四執我法者必是惠故事。準彼本計之才學如常。疏雲。前師雲若計度惠粗五八無。細者亦有(雲雲)。前師第八惠事。二義歟。古代未定。但此文分明也。乍去此文轉救。一義可申歟。仰此轉救之上。疏正義能破出。若爾者何故惠數。非是遍行(雲雲)。此難可為至極歟。第五二執必與無明俱故事。此難付疏有轉救文。又明能破可見之。第六不說無明有善性故事。疏安慧轉救雲。彼若言一切有漏皆名不善。說名為善。行相極故者(雲雲)。意雲。安慧善者不善極故雲善歟。第七痴無痴等不相應故事。安慧轉救雲。無痴與痴非謂相應。痴相極微名無痴者(雲雲)。第八不見有執導空智故事。文意雲。地前加行智法執心。爭引地上二空智。以水非引火。為言。第九執有達無不俱起故事。此難于加行一智難之意雲。加行智隨順聖教非二空觀智也。此智又有執有法執也。為言。第十曾無有執非能燻故事。評定曰。此道理安慧不可共許歟。執心必不許能燻故(雲雲)。或人雲。執心有勝用之義。此道理安慧不可有不許之。能燻四義可共許故。
私雲。疏雲。不爾便與比量相違(雲雲)。安慧不許此道理。豈以比量可成立見。仰安慧意見相二分。許能燻法歟。古說燻種子許見。見相二分種子所生而燻種子歟。若爾者不燻種子轉識賴耶因緣。總不可存歟。此等節節可見安慧抄。
一。延公雲。安慧意見分許緣用歟否古尋也。讀師雲。爾也。古尋也。長春房雲。二義。大旨評趣通途見。
一。有漏心等。乃至古非誠證事。私雲。會違有三。一會楞伽。二會中邊。三會五十一。初違易知。第二雖似所取。乃至。應非智等文事。第二會違段也。于中會違(自雖似至計攝)。述難(自勿無至智等)。二說。于述難段。始述難(自勿無至執故。)次難轉救(自經說至智等)。分難轉救。初難無相分(自經說至如鏡等故。)次難無見分(若無緣用應非智等之文也。)雖似所取等文付。古聞書。可見之。
一。安慧意許依他見相二分歟事。古二義歟。于許佛果位許之歟。(末疏有釋歟。余七識成佛之論義。)又凡夫二乘十地等許之歟事。可沙汰之事也。可見安慧抄。聊有子細歟。讀師雲。安慧宗義尤微細難知也。長恩房僧都講師同守僧正客于社頭微細隨眠之講問聞及。其時長恩房被申。安慧宗義自在立人(雲雲)。其講問之樣。如法沙汰也(雲雲)。
一。雖說藏識。乃至。故非誠說事。私雲。非遍計程第八緣也。不說唯故非證。為言。以此會釋推。以能生推所生證。如此會。以所緣推能緣證。此會釋更不可立。緣遍計種事。能遍計之義可成故。非遍計種緣事。更更安慧證。延公雲。仰安慧立八識能遍計義事。總無相見于論之歟存置也。光胤申雲。余義于總無先論之也。皆似所取能取現故立道理。勿無漏心亦有執故如來後得應有執故難。雖似所取。乃至。能遍計攝違趣。不可及子細事歟。讀師無子細事也。勿論也(雲雲)。延公之申狀心外也。未審有也(八識前相見之所執現故。能遍計心通八識存也。此大綱也。延公申事存外也。)
一。能遍計體何物耶。讀師雲。自證分也。自證分執相應能遍計體也。
私雲。安慧所遍計體事大事也。至下可記之。
一。識品雖二。乃至。故言彼彼事。可見疏一段。
一。此所遍計。乃至。所緣之境事。私雲。所遍計體任攝論之說依他(雲雲)。讀師雲。此依正義明所遍計也(雲雲)。延公雲。安慧意于所遍計有親疏二緣。疏所緣緣依他也。親所緣緣所執歟(雲雲)。
一。圓成實性。乃至。亦所遍計事。私雲。真非妄執所緣境故者。嫌親所緣緣也。依展轉說亦所遍計者。許疏所緣緣也。可見疏設。雖緣真如必變有為相分也。
一。遍計所執。乃至。故非所遍計事。私雲。抑于能遍計遍計所執及二師諍。于所遍計不及異義依他非所執治定事。返返不審也。讀師依正義意明之(雲雲)。其難思能遍計遍計所執既及諍。所遍計何偏依正義明之耶。異同難思。私推雲。難陀所遍計護命明•明詮之諍也。依明詮意依他也。依護命意不雲依他(雲雲)。所執也不雲。明知依他歟諍也。所執歟依他歟論。若爾非依他雲義。總不許所遍計義歟。不立能遍計所遍計遍計所執之三重師也。為言。故難陀所遍計依他。與正義同也。不可及子細。不許所遍計義。自元不立遍計故。此別師歟。于立所遍計。別師表。次慧安意。下雖各體一而似二生文釋義燈一段見。彼計親所緣緣非必有體(雲雲)。親所緣緣總無之二分存歟。次疏所緣緣事。同下文。親所緣緣彼師無體法存。應如兔角非所緣緣(雲雲)。正義能破法師更不可為痛問。答義三釋作。第三釋正釋也。(此釋為勝斷。)彼釋雲。一雲。護法據攝大乘有能遍所遍計俱依他起。此所遍計即疏所緣緣安慧共許等(雲雲)。疏所緣緣。安慧依他也見。雲安慧共許故。若爾者親所緣緣邊異正義故。雖可為別師。疏所緣緣之邊正義同故。所遍計體並見之一分同。不表別師歟。一向當座之間推也。可見未文等。
一。安慧學義節節可存置事。一種子自證分緣非見分所緣故非相分事。一相見種子所生事。一安慧相見事。一相見種子所生事。一安慧相見燻種子事。秘雲(論文應二分之下。疏不爾此文釋。)安慧燻種不要有體等(雲雲)。可見前後一。自證分自緣現量也。緣種非量事。秘雲(若依所生下疏文釋。)自緣現量。緣種非量(雲雲)一。佛果真俗二智所緣事。燈雲。緣自證分名俗。緣如名真真(雲雲)。一因位無漏親不緣如不緣空不緣自證分。並現比非量不同事。燈雲。據無明漸微名為無漏。乃至。現比非量準思可知(雲雲)。疏準二十釋下秘(二十唯識論他心智漏無漏引可見之。)
私雲。雖各體一而似二生論文釋義燈一段委細也。安慧宗義節節釋之。尤大切也。可見之。安慧意攝論二分依他之文會。西明三釋作。燈雲。此之三釋。初由自證與見相種為依。而假說自證為見相。第二由見分依依他現。說此見相假名依他。第三舉見相二顯其所依名為依二(雲雲)。痴無痴等不相應故事。義燈雲。明 一相善惡一心。是 徹 獾朗 剩ㄔ圃疲 br />
一。猶如幻事論文牒釋下燈。問如依鏡緣還見自質者。如月中像誰之質耶。解雲。以月為緣還見本質。彼是大海大山魚質。若爾者豈見障痴色耶。解雲。許亦無失。如隔琉瑙見外色故。又非障外因彼月輪不受眼光下見山海。如因鏡面自見背故(雲雲)。此事故東院修得天眼論義。秘一段料簡之時。御物語事也。只今見當畢。憶往事誠連綿。
一。遍計所執。乃至。緣所生故事。釋遍計所執。二師論。第一師安慧相見二分所執(雲雲)。第二師護法。二分依他非所執(雲雲)。今此文安慧意立。自證分相見二分。相見所執。自證分依他定置文也。
一。有義一切。乃至。遍計所執事。私雲。正義四段中。第一標宗段也。
一。諸聖教說。乃至。依他起故事。攝論第四卷文也。讀師雲。正文唯識(唯量此也。)二(唯二是也。)種種(雲雲)。今論唯量唯二(雲雲)。肝要唯二見道相二分也。此依他說也。
一。又相等四法。乃至。依他起攝故事。讀師雲。相等四法故名等五法中相名分別正智前四也。除如。十一識攝論十一識疏列之(雲雲)。私雲。疏雲。此中既言身識所受識•處識•言說識•善惡生死合五識名依他起故。相分亦依他也(雲雲)。意可知之。付之何世教二識不取耶演秘問答也。
一。不爾無漏。乃至。有漏亦爾事。下破斥五個難。第一難也。此無漏後得智者。通因果無漏歟。疏雲。佛等無漏故。二分應名遍計所執付。若無漏二分所執許。無漏聖智緣依他相分等可不生。為言。次緣彼智品應非道諦者。若緣所執無正智無漏生。能緣智可非道諦。為言。安慧無漏道諦存故。致此難也。所緣境既所執妄境也。能緣爭攝非妄之道諦耶。次第推征三重難破也。應非道諦至極。付之正義意。佛菩薩等之前凡夫所計所執通知事。其妄知故不違道理。此迷故義難歟。不許應知有漏亦爾返本難結也。
一。又若二分。乃至。體非有故事。私雲。如上注可見義燈一段。彼師親所緣緣必有體不心得。燈三釋入可意得。第三正釋。陳那教重破之。故極成之道理。護法自義。非破他(雲雲)。
一。又應二分。乃至。應無二分事。第三難也。此難安慧不可為痛。自元無法。同有分許燻種故。不燻成種難不可為痛。又二分種子所生習師故。識等生應無二分不可痛。故秘雲護法今以自義通他(雲雲)。以道理可責成歟。
一。又諸習氣。乃至。能作因緣事。第四難也。此難又相分攝雲事。安慧更不申事也。秘雲。以護法義而縱他也(雲雲)。縱他者以自義相分他令縱難之也。為言。相分攝事。此又以教理可責成歟。
一。若緣所生。乃至。無異因故事。第五難也。讀師雲。無異因故之一句難由(雲雲)。私雲。疏立量。可見之。安慧能生種生實生虛二個種(雲雲)。正義前空花等之相分常同意種可為例。此等之子細難盡。
量雲。因緣所生二分應依他。因緣種子生故。如自證分。
一。安慧自證分自緣歟事。疏如何緣自證等文並秘釋可見之。又同下疏雲若更立分者。即初自證不自內緣。亦見分攝文事。可沙汰之。
天文肆年丁未八月二十八日漸筆功畢同九月八日對長基得業一交了。
論第八卷聞書第三
論第八卷聞書第四
第百九日(自依他眾緣而得起故至無顛倒故圓成實攝)
一。依他眾緣。乃至。頌言分別緣所生以事明三性有二段科有三段科二段科遍計依他合為一段明之圓成為一段也。若二段科者上由斯理趣。皆依他起。遍計所執其相雲何與依他起復有何別之問受。二師中第二師明四段中第四段結正文也。若三段科。由斯現趣以下明依他段也。仍三段之科。有漏無漏皆依他起所由。依他眾緣而得起故釋意得。二段科。自元上二師遍計依他合釋故。相對二性二性界辨來故。由斯理趣。乃至。皆依他起。第二師依他分齊定置結文也存也。故皆依他起第一頌第三四句明畢。依他眾緣而得起故。第二頌第一句明。頌言分別緣所生者。第二頌第二句釋意得歟。所經疏由斯理趣下若為初性乃至此初師結者二段科釋之也。若義三性以下三段科釋之。但二段科傍義也。根本本疏前後三段科釋之。上牒頌下。別解三性文分為三雲三段科也。或分為二二段科也。置或言傍義也見。亦下遍計所執其相雲何生起問。自下廣前第三四句並解第二頌中初句(雲雲)三段之通也。此。由斯理趣下直是廣前乃至兼生下故雲三科之通也。依他眾緣而得生故文。三段科釋緣所生。第二句。三字。第一句由斯理趣等文。釋之畢故也。頌言分別緣所生故應知且就染分依他等之標句也。始非釋第二句。讀師延公樣一段之科文不取入樣之事被申。不可然(此條無余義。能能可見一段。)頌言分別文釋下疏。或從此下。乃至。第二句也者。二段科意顯。依他眾緣而得起故文始釋第二頌第一句(依他起自性)意也。
一。應知且說。乃至。亦圓成故事。讀師雲。此釋意今圓成實于彼之頌淨分依他含說雲意歟。亦圓成故之詞指今頌歟否。可有評定(雲雲)延公雲。圓成實于彼頌淨分依他可攝。不爾今頌總淨分不說可違理。光胤申雲。不爾。亦圓成故之詞。總漏無漏門圓成釋也。今圓成實于彼。下然今頌中說初非後下疏。雖有無為。乃至。非後淨分雲。分明分別釋之。讀師雲。然今頌中說初非後誠分明也(雲雲)延公雲。然今頌中說初非後或初染淨等。第二釋釋之歟。光胤申雲。第二釋疏皆圓成實雲事也。今一向常無常門意得故。延公雲。第二釋總淨漏無漏門廢立故雲爾歟。光胤申雲。淨分依他于彼常遠離前性可會物歟。左樣意得候。隨下于彼言常言性雲釋並于真如釋之。于依他不釋之勿論歟。讀師同心。讀師雲。分別緣所生之分別言兩訓。如何本疏樣子細。何上依他起自性歟。光胤申雲。疏兩釋也。初雜染諸法名為分別。爾也。或染依他為分別緣等釋。分別緣付也。雜染之分別為生。依他也。為言。私雲。論或初染淨。乃至。能緣慮故之釋付疏問答。□不相應事也。二個問答。大切也。可見之。
一。二空所顯。乃至。名圓成實事。光胤申雲。常義雲成就事如何。讀師雲。此事日比不審事也。尋申東院不分明(雲雲)延公雲。常物成就姿歟(雲雲)
私雲。成就始終周備義也。無常法半有半無物也。一念有則滅故。□之體成就申常住形也。一念滅更體性成就。半有常無故。
延公申趣古聞書志歟。古成就者異他甲斐甲斐敷姿也。常住之物此義雲成就也(雲雲)不無漏有為究竟義被意得異。□□□等不斷惑體無漏能斷惑究竟義邊成義也(雲雲)體獨惑甲斐甲斐事義也。讀師此趣被申。良明雲。二空所顯之詞。今圓成實不相應。今圓成實第三依詮顯實行付申。光胤申雲。爾也。此事相性位科判之時難義事也。今相唯識明故(雲雲)私雲。二諦章三性不無性菩薩乘第二勝義也(雲雲)仍相唯識三性圓成實出也。付之性唯識此諸法勝義等。一頌也。第四勝義也。何雲此指勝義無性耶雲事。難義事也。可意得置節也。讀師雲。瑜伽生空為我一真法界二空無我一真法界(雲雲)第四勝義置二空詞雖不審。二空所顯之道理凡事。雲爾也。密四種勝義入申事。為差別大少乘一真法界雲爾也。此凡二空所顯之物柄雲事歟。四重分別勝淺深可存光胤申雲。圓滿成就諸法實性之義門二空門顯也。今申中也。除門開。淺義道顯事也。二空即非克圓成實歟。
光胤申雲。何理二我理第二勝義理二空。如勿論。但顯□緣時。別淺義表歟。
一。簡自共相。乃至。說初非後事。光胤申雲。共相常義簡事不審也(雲雲)唯有觀心無共相體。無體故簡之歟。無體常義被簡事如何。延公雲。此體義本真之共。名所詮共相。無體。無共相體不審也(雲雲)光胤不審申趣。被簡可之樣不審也。讀師雲。共相遍義具。下遍漏故。常簡之歟。不意得。良公雲。大虛空無常義歟。光胤申雲。吾等不審詮此事也。常常有常無之二義。虛空常無也。何共相無故常義所遮雲耶。延公雲。無常共相違常尤可簡(雲雲)誠爾也。讀師雲。漏無漏門。無漏有為佛果勿論。圓位三義樣悉可歟。不審也。
私雲。此事古聞書。
說初非後由疏一非所證。二非法性(雲雲)
離倒義體清淨義。說法實性義相當歟。究竟義斷惑有為法最粗究竟不共義故。彼常住義真如不共義相當歟。真如常住體成就也。無漏有為斷惑用成就也。
一。此即于彼。乃至。真如為性事。可見疏一段。常者恆義(雲雲)不由在纏出纏所執遠離之性歟。亦限出纏歟。
一。由前理故。乃至。非不異事。讀師雲。余論三性相對明不一不異之相。今論除遍計于二性論之。光胤申雲。外人之問難三性俱舉疑之。若除遍計不明不離之義。返返不盡理也。隨下結是故此三不離心等。其意。返返難思。讀師雲。誠爾也。但無法申事歟。
私雲。攝論廣三性相對明不一不異見。疏今論無法故止明之(雲雲)讀師談符合歟。
一。雲何二性。乃至。非彼共相事。光胤申雲。自宗事理喻色心自共二相程事。一法上聊差別也。他家一位申。存事理階級申。抑自他宗諍論。理事分齊兩宗程取置論之哉。只理事。同樣兩宗取置。此不一不異。自宗雲他宗相即雲樣。一向名言論樣。定土代大相違論歟。讀師雲。此事他宗理事不意得置上。兔角難申事也。先事樂院御物談。或講問理事一異沙汰時。問者常樣明他宗舉難。講師他宗不存知事。于自宗事理之別一決判(雲雲)問講及諍論。凡兩方事。共名下(雲雲)
彼此俱應淨非淨境事。可見疏。依他凡聖境。真如聖智境定置。真如可不淨境。依他既通凡聖境真如可爾(雲雲)
光胤申雲。此事有子細事也。肝要口傳自他宗論只理事。取向沙汰時。樂曾釋。他存異邊自存一邊。無差別樣。歸緣起之源可見論之界。大水火論也。真如緣起種子緣起之根元事也。真如緣起有為真如。緣起故。一向一物也。自宗有為緣起故。不一之邊勿論也(雲雲)此事秘事也。
一。勝義世俗相對有故事。延公雲。相對之分不審也。染淨諸法相對爾也。各別之物相對常事也。光胤同心申了(此事疏一段能能可見之。論義前三世俗後三□□事不意得。)讀師雲。染淨不一不異也。只同事也。光胤申雲。染淨一異理事一異可相替歟。
一。未達遍計。乃至。依他起故事。性空雲點。性空雲點二樣。琳(雲雲)疏兩釋也。性空二字配二性限所執也。光胤申雲。遍計空達事申出事。聊歟。今依知圓成知依他如幻頌說故。讀師雲。如幻遍計翳故圓成證雲如幻申圓成證時遍計也。浮雲如幻之自性顯故雲爾歟。
私雲。疏此部解通之意可知之。
一。無分別智。乃至。方能了達事。讀師雲。雖不證圓成達遍計。何不了如幻耶。光胤申雲。蛇繩麻喻可知之。讀師雲。此事吾本意爾也。不知麻眾分。爭麗知繩依用耶。
一。依他八喻事。一段□也。秘要委細也。事長被略了。私雲。八喻法合。可見秘要樣合□讀師雲。變化喻菩薩受生(雲雲)延公雲。非不見真如之見字再讀樣(雲雲)
私雲。此事例率爾見歟。不可然。了字。何見字讀耶。非者見真如。
一。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事。延公雲。非有者非實有義。似有者似實有義歟。讀師雲。爾也。延公雲。若似實有義雲似有者秘有即似我似法歟。讀師雲。可當似我似法歟。光胤申雲。無漏依他無似有之義歟。似有者假法之樣。似我法之過失義也。爭無漏依他有此義耶。
無漏似我法愛似我法時沙汰。有釋歟。其非過失歟。別事歟。
私雲。緣真如變似我法義。非有一義隱似有顯(雲雲)□似有似我法□□□今樣單似有似我法雲。非有一意事。即似有可得依他取。又上如幻他若八喻釋時。猶如幻事陽焰夢境(乃至)非有似有似有增益可得依他。何依他如幻釋時如此雲耶。明知似有依有義也。對非有依有雲似歟。
光胤申雲。此事肝要。依變似我法之義可治定事歟。依他傳不寄所執和雜。依他可得依他一□非何□依他。可得如何。二重時非有似有如幻重。若所執傳。所執之如幻依他和雜變似我法申。依他體。只如幻一重歟。其所執和雜時。可得姿。此似我法談若爾此傳非有似有處即似我法三重歟。
一向率爾之至也。還可沙汰之。
一。誑惑眾釋文雲。愚夫等不了謂為實有故名誑惑。私雲。此義可有無漏依他歟。無漏所遍計可成故。若小誑惑義不可限可得我法歟。此事不審也。若又無漏所遍計如圓成依展轉說之分歟。有漏心緣無漏時。必所變相分有漏也。本質無漏。此等之子細追可糾決之。若無漏依他所遍計必依展轉說。如圓成可說之。何依他無余義說之。于圓成如此釋耶。但大綱依圓押分釋故。于依他等分別漏無漏歟。如何。
一。是故此三不離心等事。私雲。抑三性不離心心所者。遍計圓成歸依他見。論謂心心所及所變現。乃至。依他起性出。能變心所變見相依他。唯識□顯遍計愚夫于此雲。圓成依他起上雲。于此雲此者依他也。上之詞二性歸依他。依他唯識勿論歟。若爾三性邊唯識雲外人問如法有其由。歸遍計圓成唯識。不見攝歸二性依他其處故。凡二性歸依他一性唯識□若□見。疏故此三性不離心•心所•相分等(雲雲)
一。虛空擇滅。乃至。何性攝耶。自下諸門分別也。有部一門此第一五無為相攝門也。真如無為事論疏不見。有古聞書可見之。等言等不動想受(雲雲)但不動想受滅等之滅等者。等取真如歟。此事追而可糾之。
私雲。三皆容攝之事。識變無為依他也。諸論苦諦等攝者。有漏心之變也。無漏攝者。無漏心心變也。付之于苦集二諦。何苦諦攝識變無為不攝集諦耶。疏釋雲。不多執空而感生死略不說集。理亦集攝。不善心執如勝論等(雲雲)遂可攝苦諦。勝論等外道不善心以案立虛空等無為。成惡趣難感生死集諦也。私雲。四見疑法執也。二障之中煩惱障也。不善心故。其事證數論勝論等邊邪執見以六名二十五諦法門置立此類也。為言。先師常申事也。數論勝論欲界之外道也。疑法三見唯分別起也。欲界分別惑唯不善性也。法執所知非不善。仍二障門煩惱障也。不善性故二執門法執也(四見疑見)讀師雲。愚夫于中等者。外道等以執心變虛空等無為時當情觀之相取攝遍計所執也。良明遍雲。若于真如假施設有等文。依如無為歟。
一。有漏心等定屬依他以前。上三皆容攝。別段說依圓二性之相攝歟。將又上心等變似虛空等相出分別之歟。事可沙汰歟。疏此但分別有體假空等非計所執之釋。上心等變似虛空等相分別見。任此論文生記問。疏雲。為顯此義因述上來所說依他義亦不定。故次論雲(雲雲)上心等緣似。乃至。依他起攝。輪依他見。于此依他。又有漏定屬依他。無漏依圓二性攝。故二性不定。上依他取無漏一邊圓成攝故。上來所說依他義亦不定雲歟。所詮非別事。今文分別上心等變似等文歟。抑疏生起問。為顯此義者。此說多分苦諦收之事歟。必可見疏一段。
一。于圓成相攝。上若于真如假施設有。乃至。圓成實攝。下無漏心等容二性攝。乃至。無顛倒故圓成實攝。其義門同歟異歟事。可有沙汰歟。私雲。□□異相生依如下識故存也。但上識變可同歟。
第百十日(自如是三性與七真如。至余四皆是圓成實攝今日京上之間俄談義止了)
一。七真如者。乃至。謂道實性事。讀師雲。七真如廢立樣。都日比不取置事也。中流轉真如事論義。不意得。先流轉有為。流轉之實性雲流轉真如歟。流轉真如上談流轉即真如歟。光胤申雲。論雲謂有為法流轉實性。疏一切有為法生滅性。性即真如。約詮名生滅。言性即彼如(雲雲)流轉之真如。依主釋分明歟。讀師雲。實相真如之名言。歟。光胤申雲。歟。讀師雲。今論流轉真如。瑜伽•顯揚廢立寬見。寬。色無漏通佛果歟。光胤申雲。有為生滅性。何可色歟。讀師雲。瑜伽•顯揚限緣起門。今論不限緣起。生滅性見分。疏此中通說一切法體申也。佛果通事不審也。光胤申雲。肝要同學抄論義二樣。第二方顯揚付顯。乍去第二方三論寬狹釋旨聞歟。瑜伽限有漏緣起顯揚通無漏緣起。唯識不論漏無漏緣起非緣起。通一愛同果二位之旨分明歟(雲雲)
流轉真如。依主釋。疏可見之。
讀師出同學抄讀上之。被生決智了。
讀師雲。抑無漏緣起者何物耶。光胤申雲。滅道滅緣觀歟。讀師雲。滅道觀。絕緣起流轉觀也。何雲緣起耶。光胤申雲。為苦集流轉能對治觀緣起相所屬緣起耶。延公雲。緣起何不通佛果耶。佛果為絕緣起可作緣起之觀故。光胤申雲。佛果苦集流轉無之故。苦集一具之對治觀。但于他上可作此觀。所詮觀門作事佛果。緣起之體不可通佛果。合緣起之體(苦集也)付其對治觀沙汰也。
私雲。佛果于他上作體起觀雜染觀可作也。
私雲。疏此中通說一切法體文。下此約除佛余名有情文。故流轉如亦非佛有之釋。引合樣樣之評定。又演秘破有義淨法不言依世間淨之釋。評定。但不及同學抄第二方沙汰。有義有為立二種。四相所遷同互所為。二名所為。以上二種。唯識謂有為法煩惱所為意得。同喻伽顯揚。撲揚破之。可見之。
讀師雲。緣起門流轉者。因果見流轉也。生滅流轉者。不見因果邊只生滅之性見歟。
一。實相真如事。二空所顯先被申四重中依詮顯實當歟否聊其沙汰被申當。凡真如全體雲實相也。其真如體二空所顯之物故雲爾歟。證得勝義之才學以可思合歟。諦實大旨此趣歟。
一。唯識真如事。持業歟依主歟之由。其沙汰。評定之趣大旨依主(雲雲)私雲。此事依主持業之沙汰。真如名唯識時事也。而今唯識真如唯識即真如歟。唯識之真如歟。此外歟治定之後事也。謂染淨法唯識實性之文。唯識依他付唯識實性見。唯識實性。遂可名唯識事。先唯識真如之唯識依他。真如不入唯識見。疏趣大旨爾歟。但付真如可名唯識見。文。據理即真如之文也(此一之料簡也。不可為始終之實義。)
私雲。唯識真如真如唯識歟。但依主見。能能可見論疏(心染眾生染等。顯揚引會唯識之真如依主釋。)
一。安立真如事。四諦實性中吾性何別雲安立耶事必問答。二釋也。一總即別名。二付初立名見。
私雲。抑七真如疏此約詮門義別。說七。廢詮談體。即唯一如(雲雲)又七十七卷必種道理平等說。流轉安立邪行三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也。實相差別二如故一切諸法平等平等也。一切諸法皆無我法。皆唯識故。情淨真如故。三乘菩提平等平等也。付之疑。此如滅諦也。何雲菩提平等耶。答此疑。疏二意。疏雲。以所證涅說能證菩提平等。初意。或菩提性境亦名菩提(雲雲)正行真如故聞正法止觀平等平等也見。
一。此七實性圓成實攝根本後得二智境故事。光胤申雲。無為相攝雲三皆容攝。真如相攝。雲圓成實攝。遂互相攝勿論。取懸如此申事如何(古聞書)
七真如通識變余二性可攝之事。可沙汰之。五無為爾也。延公雲。無為粗淺故。隨宜三性皆可攝。若真如今一重深細故。先圓成攝歟。讀師延公同心被申了。光胤申雲。無為真如粗淺之事如何。真如圓成真如本來如姿表也。無為離為作義。只同風情也。就中擇滅無為于十地立十真如常□真如有淺深。四諦安立真如殆擇滅可深。延公雲。改爾大□□歟。私雲。□略互顯意得無亂。又不動無為異生所提無為也。七真如淺如。又識變無為生生淺分。三科所攝第一攝義攝無為爾也。真如第二第三等攝歟。此等分別以見。聊三皆容攝圓成實攝不同。當座暗推也。
一。實性唯識清淨真如根本智境事。光胤申雲。清淨真如滅諦實性歟。余三諦如安立後得境。滅諦如獨非安立本智境事如何。讀師雲。清淨真如本智境取。無作四諦門之如重也。滅諦事理如三重。如重二空一實歟。仍本智境也。但滅諦實性無作四諦如取長弘之義。專英四諦實性□取歟(雲雲)私雲。疏文順長弘歟。此下論義。可見之。
一。隨相攝者。乃至。妄執雜染故事。光胤申雲。妄所執時。無漏等緣執之。何隨相攝者時余四前二不攝耶。讀師雲。不約所遍計門。其雜離染邊談之歟。光胤申雲。非所遍計門。爭攝遍計所執耶。妄執心緣如時。當情現之分。攝所執。所變相分攝依他見。疏雲。實前通二性後通依他。又七通三性。所執心變如體異故(雲雲)
私雲。如此當座之沙汰也。但所遍計時。無漏成本質分也。觀相分有漏也。隨相攝者之時。能執心雜染所變。相分體有漏染污。所執帶邊取故。流轉安立邪行三如舉歟。余四無此義歟(能能可沉思。如法意得也。)
私雲。此隨相體者邊也。疏又七皆三性于理不違。所執•心變•如體異故(雲雲)實可通三性也。
隨相攝者三相顯相雲事歟可尋之。
私雲。疏(余四皆是圓成實攝)問答。問文雲。何故唯識非前二性。正行一種不通依他。答文雲。遍計所執多不執唯識。依他起性少能知唯識。非前二攝。正行約離過義。不言通依他。據實而言。前通前二性。此後通依他亦無過失(雲雲)同學抄論義也。妄執多分唯識。不執唯識實有希有事歟。依他起性。少分唯識知事。非多分。仍多分唯識雲門圓成實顯歟。付顯雲爾也。實可通前二性。次正行離過義。依他染分離過義。圓成□離過無漏有為名圓成廢立故。仍不通依他。為言。一向暗推記之。不同同學抄。
清淨真如安立歟非安立歟事。同學抄論義也。所由門雖安立。所顯如非安立如也。仍根本前境也。安立真如取所由門之分其義異也見。
追雲。隨相攝者之相寄詮門也見。同學抄根本後得論義奧書。然約詮顯體意申時。約詮門實相唯識清淨異。余四根本智境也。實相二空所顯之理。唯識唯識實性故。流轉有為生滅性故。顯如其詮樣不及實相唯識故後得境也(以上實性唯識對流轉論。)次清淨滅諦理故無漏取。余三諦理有為取故。清淨根本智境。余三後得境也。(以上清淨對余三論)以之案之。隨相攝者之相詮門事歟。又同論義第三方申樣。今由真如相攝門之依他者。染分依他也。圓成者無漏法取無漏有為名圓成故。流轉苦集之三詮門。既流轉苦集有漏雜染法也。故所依實性攝依他也。余四無漏之實性故圓成攝也。無漏名圓成廢立。故(雲雲)此通理相攝者之相詮門歟。
第百十一日(自三性六法相攝雲何至後二真實唯屬第三)
一。彼六法中。乃至。緣生理故事。讀師雲。于第六無為妄執緣生之二重事。妄執之重依展轉說。亦所遍計之義門。無為妄所執義門。談攝遍計。次依他之重。疏無為亦心緣變故(雲雲)心變無為攝依他也。光胤申雲。理之重取正如歟。其心變分歟。延公雲。其定可為正如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六法中五蘊三重。理之重正如歟否事。可沙汰之。定正如歟。土代于六法妄執事取樣古聞書。可見之。
一。三性五事相攝雲何事。雲五事相攝論有四個異說。初廢立瑜伽顯揚說。第二中邊論。第三楞伽經。第四通觀攝論說也。
一。謂或有處。乃至。皆依他攝事。此廢立遍計不攝五事。于依圓二性論五事也。于依他有漏無漏。有漏所變分能詮所詮開相•名二種。能變心立分別。總于有漏相•名•分別之三。無漏離戲論故不開三。總立正智。實無漏能詮所詮之相。能變心等。開可開。離戲論故。實有漏總立正智。此四緣生故攝依他也。如如攝圓成也。此圓成常無常門圓成歟。無漏依他攝正智故。遍計所執都無法故。不攝五事四個異說中下雲然初所說不相雜亂。此廢立通途存歟。
一。或復有處。乃至。圓成實攝事。私雲。依他立相分別隨能緣所緣之二性也。第一廢立。立三性。所變開能詮所詮故。疏初二廢立差別釋。約見相門不約詮門。前約詮門(雲雲)意雲。第一廢立約詮門。所變能詮所詮開。第二廢立約見相門。不顧詮門故。能緣□分別。所緣不論能所詮。總立相也。
一。遍計立名事。光胤申雲。名義屬者執遍計申時。遍計不限名通義也。但能執心前名義所執現今。遍計之體尋時。其體無故。且遍計雲名□故立名歟。所詮不關執心。其體付廢立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二無倒故圓成實攝。此時漏無漏門之圓成歟。異第一廢立也。
一。或有處說。乃至。名相二事。私雲。遍計開二種。依他立一種。翻第二廢立也遍計明二種。隨能執心談之。計名屬義他義屬名故。名義直計故也。第二廢立。寄能計心不談之。凡見遍計體無故。名□見攝名一種也。延公雲。虛妄分別為自性故事。非執心相見分。不攝之歟。讀師雲。可攝之(雲雲)光胤申雲。虛妄分別言可互八識歟。
一。復有處說。乃至。廣說應知事。私雲。此廢立翻第二廢立也。名依他起屬。相分別二種屬遍計所執故(義者相分別也)意雲。依他所遍計法也。其成所遍計由來。能詮名力也。其所以者。能詮名隨能執心緣之起執故。所遍計之由來。名勢力也。故付由來依他攝名也。光胤申雲。此名名句文歟。名所詮之名歟。延公雲。可通二種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此事疏能詮之名(雲雲)名句文雲由名勢力見。次遍計所執相分別義攝事。論隨名橫計體實非有。假立義名(雲雲)不分明。疏雲。隨于此名橫計于義為實有體。此非實有。乃至。于非義中假立義稱。謂此但有所執之義。無隨依他之名故也(雲雲)意雲。橫計義為實有體。非實有故非義也。理非義者有所執之義故名義也。延公雲。此義者名所詮之共相歟。讀師雲。其義物。名所詮歟(雲雲)延公雲。名所詮非執心所。如何(雲雲)讀師雲。今執心別名所詮歟(雲雲)
一。又聖教中。乃至。相攝雲何事。此第二五事相攝門也。第二者。五法相攝門第一第二雲歟。抑于諸門分別。五法相攝第□段。此第五段。何雲第二耶雲疑。此五法相攝門之子段。非釋段隨一歟。其故五法為體。其上所詮能詮相屬執著不執著之五事廢立故非別段。隨相名分別隨其所應。真如正智隨其所應雲。皆入五法論相攝此意歟。所詮能詮各具三性事。于所詮能詮義邊悉遍計所執也。于依圓所詮能詮入五法判之。于相名分別攝依他。于真如正智攝圓成(漏無漏門歟)于相名分別所詮能詮配屬有子細。本疏意有義意。撲揚助釋三意異也。疏意分別限所詮。相名通能詮所詮。有義。相所詮。名能詮。分別通能所詮。秘助釋。相分別二限所詮。名通能所詮。(以上三意。)疏名所詮由。由名亦所詮故(雲雲)秘破有義限能詮。如名詮名。所詮之名是非名耶(雲雲)疏之由同意歟。疏相能詮由。由名亦相故(雲雲)秘破有義限所詮。名依識變。何非名相耶(雲雲)疏之由同意歟。秘破有義轉破。相從為由。從能變可分別一種。從所變可相名二種。三種難事不意得難也。追可糾之。助釋意相乍許限所詮。名通能所詮存事。□□不意得。抑于分別何不開能所詮。唯限所詮耶雲疑。即秘問答也。秘舉正智通。能詮所詮。疑分別限所詮。答意有漏能緣心方所詮能詮。別相名開故。分別限所詮。無漏正智一種故。正智通能所詮(雲雲)此上愚者疑。正智例難被答。尚疑處。若開相名故者。何分別所詮雲耶。相名二能詮所詮可滿足故(以上相名分別沙汰也)次真如正智能所詮。正智通二真如限所詮見。正智通二可爾。真如限所詮不意得。若真如此言所詮不通能詮者。所詮難申。非名所詮故追沙汰之。
此等之委曲論隨其所應雲歟。
一。二相屬相。乃至。定相屬故事。私雲。第三相屬名義屬者所執故遍計也。
一。彼執著相。乃至。為自性故事。能執著能遍計。所遍計。依他也。此虛妄分別執心也。上五法段虛妄分別歟。同異可沙汰之。
一。不執著相。乃至。為自性故事。無漏本後二智真如也。攝圓成實(漏無漏門也。)後得變似能詮相故事。光胤申雲。後得智能詮變似何事耶。延公雲。說法利生之時。名句文發事歟。光胤申雲。其。定心名言解作樣。名所詮之名。可變似歟。
一。又聖教中。乃至。二事攝故事。今論意。初二依他。後二圓成實(漏無漏門歟。常無常門歟。依釋可治定歟。)
一。辨中邊論。乃至。唯屬第三事。初真實遍計也。于此疏有二釋。初釋實依他也。假名所執。後釋實所執也。(以上二釋)第二真實通三性。道理門廣互三性(可見疏)後二圓成實也。第二真實今論約異生故依他也。中邊通凡聖故通三性。初真實唯識約有體法故唯依他也。中邊約執心所執故遍計也。可見疏。
疏雲。前唯約異生唯依他(雲雲)此瑜伽第二真實事。雜染清淨故論文。無執中見。雜染淨分依他歟。疏雲。此通約凡聖故通三性(雲雲)此文中邊第二真實。實瑜伽第二真實通凡聖見。
中邊論一真實依他假名所執。初釋。或直取所執。第二釋。此解通有法無法見。
後二真實唯屬第三論文道下論。疏與此等同道也。下論歟。下唯識同雲意歟。
後年書入之。四州六欲九山八海須彌鐵圍六欲四禪等形。一切有情決定勝解境界。自昔至今彼非此此非彼差別。其道理不立入世間極成。被成物。故名世間所成。次煩惱障淨智真實。不限無漏智品。有漏智取。真實者。疏雲。非邪思擇觀察所取(雲雲)是真實義也。位一切異生外道也。雖通余位相顯。付配位也。次道理所成真實者。證成道理也。通四道理。歟否。論義也。二義也。此先一重深。立入其道理成法義。或道理門。觀待因果作用法爾等道理被成物也。位七方便四十心也。此雖通余位付相顯也。世間不立入道理門。又聖位無漏現量作證斷惑被成邊。比量道理隱。次後二真實。第三煩惱斷所證四諦理專取之。兼疏三智所行。廣生理無漏智品取也(位聖位也。通三乘。)次第四斷所知所證法空理並智品取也(位聖位也。大乘位也。)
第百十二日(自三性四諦相攝雲何至卷終)
一。無常三者。乃至。位轉變故事。延公雲。性常無之由。無常之由不覺。返此常由樣歟。讀師雲。爾也。常由可申。今無常取歟。私雲。無常之由取成樣不審也。假令性常無故。無常雲常無。逆常無可意得歟。通途之無常者。無常義也。此常具足常無義故。假令又無體法不可雲常義門。遮詮可意得歟。不可雲無常義。就一邊雲爾歟。可尋之。虛空常喻取。常無之義也。返常義由也返返不審也。此遍計。三性門實義□。四諦門恆苦諦假雲苦故假也。
一。垢淨無常事。此又性實諦假也。抑大乘意。許轉變無常歟事。可沙汰之覺惠非思量歟。無常故之因付可沙汰之細。因喻之法論義可見歟。是一。抑今此無常行非十六行中無常見。可見疏秘。十六行無常緣三諦。不緣滅諦。今無常以垢淨義緣滅諦為無常。又十六行無常以所執不為無常。今無性無常為所緣故。付之同學抄無常行通滅諦由申時。緣滅諦下煩惱作苦無常解故。今無常觀寬通滅諦(雲雲)此樣。于真如不觀垢淨轉變歟。不審也(當座以同學抄之分光胤申出了)
私雲。于無常八種六種十五種無常歟。可見秘。
一。苦有三者。乃至。苦相合故事。延公雲。所依取故所起處雲所依也(雲雲)光胤同心申了讀師雲能執苦也。所執雖非苦假雲苦也。光胤申雲。隨能執之苦雲苦歟。讀師雲。爾也(雲雲)私雲。此性實。諦假也。
一。和合苦事。性實諦假也。
一。空有三者。乃至。為自性故事。私雲。異性空元無性故為空(雲雲)疏執空之證文也。自性空又二空空所顯分雲空故執空之通歟。
一。無我三者。乃至。為自相故事。大旨名義等如空行三種□于空無我三種。疏性諦假實不判事可有子細。今于苦諦雖明之。空無我亙諸諦故不判諦假實歟。可知之。一向愚堆也。可秘之。
一。集諦三者。乃至。謂未離障真如事。私雲。疏問答。問文雲。何因苦諦四行各三。集等三諦總有三種(雲雲)苦諦四行相各三開。集•滅•道各三不開總開三種事疑也。答之文雲。苦諦諸行義通諸諦故各分三。行相寬故。余諦下行相局故。總為三也。乃至。中邊又雲四除四倒。苦行各分三。余非除四倒。故不分三也(雲雲)今論中邊其中替歟。同學抄問答之。可見之。
一。習氣集事。此諦實性假也。疏二釋。兩釋共習氣集之體執心所燻種子取也。于此二釋差別。初釋能執心執遍計燻種故。所燻種直名所執。第二釋能遍計心先名所執。展轉所燻種隨能燻名所執。是兩釋差別也可見秘。讀師雲諦實雲事。執心所燻種業種歟。仍集諦因也。
等直集事。能等起故也。煩惱發業。業感果故。延公雲。望善業時等起義難見(雲雲)私雲。不取入事也。雖善業爭非惑所發耶。無明緣行如何意得耶。仍當座此分申也。承伏了。
未離系集事。性實諦假也。讀師雲。在纏真如取事。為見集諦也。真如迷悟依也。為迷依姿雜染諸法相依義也。依有真如理性彼相依苦諦雜染諸法見邊迷依見。為苦諦因義。仍集諦施設也。出纏如無此義故別雲未離系歟。讀師雲。未離系歟未離系歟。延公雲。離系讀付(雲雲)
一。滅諦三者。乃至。謂真如故事。自性滅事。滅義難見。不生雲滅(雲雲)私雲。不生難申。其體有物不生申。真如不生事也。但假說門也。真如不生實義歟。疏假名為滅(雲雲)又不雲諦假定非諦攝雲事有子細歟事。可沙汰之。
二取滅事。諦實也性假也。讀師雲。今論意遂取依他滅歟同學抄別不論所依所得也(雲雲)如何。光胤申雲。不爾今論取擇滅如中邊取依他滅事勿論也。論義其分也。別不論所依所得者。擇滅如取。如假名依他故。其外不論所依所得雲歟。讀師承伏了。延公雲。于此護法安慧二解。私雲。此事燈。可見之。護法二取相見。安慧二取體遂自證分也(雲雲)委細可見燈。
一。道諦三者。乃至。圓成實故事。遍知道事。不祥事也。諦實性假也。永斷道事。能斷道漏無漏門圓成談之。圓成故諦實性假也。從所斷名依他。實圓成故。為常無常門。能斷道依他故。性諦俱實也。疏二意見。作證道事。或假或實二意。如永斷道可見之見。所證圓成定真如。常無常門歟。
七三事。苦諦四行相各三。十二相。余三諦各三。九相。合二十一也。七者。苦諦四行三諦三七雲也雲。三者各三性也。論或假或實性障假實事也。
一。理實皆通事。空解脫門三性者。依他空疏緣依他上無計所執(雲雲)依他處所執無雲依他之空解脫門也。圓成空疏成實因空所顯即為空境(雲雲)二空所顯之分雲空也。所執空勿論。疏不釋。秘。無願門三性。疏俱不于此起願求故(雲雲)秘釋之。前空解脫門三性悉寄所執釋故。此所執不願求故。此即雲無願三性也(見取意)重意雲。遍計所執真如不願求故。疏見。無相三性者。疏緣此三為無相故(雲雲)易知。此約遍計為無相秘。
一。三無生忍事。疏忍者智也(雲雲)緣三性智也。證印故名忍也。無生之樣隨三性可知之。付惑苦無生忍。秘有義問答。可見之。疏雲。此三忍在不退位。即初地已去證三性時得此三也(雲雲)琳舜房雲。此何合三解脫門一段。別不開一段耶。尤可為一段(雲雲)
一。應知世俗具此三種事。私雲。世俗三事。初四世俗中第一俗也。延公雲。此有中古諍。抑第一俗取瓶軍林假歟。將又偏取所執之見分歟事也(雲雲)光胤申雲。古論。妄所執無見。瓶軍林聚集假依他假法。第二世俗。三科取假法樣(雲雲。此分治定了。)私雲。疏左樣見。假世俗者實無體性可名世俗。唯有其名假名世俗(雲雲)無余義歟。第二行世俗有為行也。疏雲。簡勝義諦亦世俗故名為行(雲雲)四世俗中。第二第三也。疏雲。第三攝者心上變似四諦相理。不離于事依他起攝(雲雲)第三道理隨事依他起攝行世俗以歟。顯了世俗。二空所顯理也。第四世俗也。或可取第三世俗。是無漏故(雲雲)
一。勝義有三事。第一義勝義事。良明房雲。初義雲事第二義歟(雲雲)光胤申雲。初義第二義由顯也。意雲。第四何勝義雲。勝之義故雲勝義也。為言。勝之義義表義勝義□初義意得(雲雲)此分治定了。讀師雲。不表自體殊勝寄境界事。兔角言不及故。自體可顯樣。呼能證殊勝智。彼所行雲顯之故。自體殊勝顯。尚以稱贊之詞也(雲雲)此事上人非境界故之抄。得勝義事。真如舊成。不說為得。涅後顯故立得名(雲雲)易知。行勝義事。易知。無變無倒。乃至。圓成實性事。漏無漏門歟。
一。遍計所執。乃至。非所緣緣故事。私雲所緣緣。有所慮所詫二義。雖有所慮義無所詫義。不成所緣緣。疏所緣緣體具二義故者。二義中不具所詫一義事也。下必有體故之釋分明也。二義共非雲不具之歟。光胤申雲。色心等之法緣時所執相現。所緣緣分所遍計色心等也。所執其上現相也。非所緣緣。知三性道理人。依圓。別緣所執時。定所緣緣之相分。其相分依他。所執非所緣緣雲歟。讀師雲。爾也。私雲。疏佛遍知。以可緣所執問。親所緣緣即不緣彼。非有法故(雲雲)別嫌親所緣緣。疏所緣緣分。聊許歟。常無本質雲事。其所緣緣之義具。不可申歟。將又疏分無無苦見歟。疏以為本無質別變似無名應知之釋。能能可決之。所詮佛所執無知以不違遍知歟。
愚夫執有聖者達無者。此又雖不具所緣緣義。泛爾為境分許也。
一。疏總有三文。一初非凡聖所行。乃至。疏所取故之釋意。可知之。
光胤申雲。聖者達無理無之邊也。聖者知情有之邊歟事。古沙汰也。如何耶。知情有混凡情過。讀師雲。雖知情有之邊。爭混凡情耶。凡情相貌知分。
一。光胤申雲。達無分歟。遂可歸達無。何達無之外雲知情有之邊耶。讀師雲。自前達無也。于他有情上情有邊知也。情有邊知不可混達無歟。
一。依他別雲若親為境。今論雲二智所行圓成雲唯聖智境不雲若親為境事。親所緣緣必依他故。于疏所緣緣非論之。疏分圓成爾也。
一。妄安立故可說為假事。評定曰。由假說我法之假行合歟否事。可有沙汰(雲雲)延公雲。可行合歟。讀師雲。行合樣沙汰樣。光胤申雲。一義爾也。但由假之假。疏由者所由也(雲雲)由來歟。今假聊所依□□假見。一且所存也。非真實本意。
一。由假假行合。可為以無依有假歟(古疏爾也。)
一。聚集相續分位三種假事。光胤申雲。相續假多法聚集法相續雲相續假歟。一法相續取不取耶。讀師無分明成敗。此事古沙汰也。愚意一法相續。何不取之耶。但疏釋樣。多法聚集。相續假沙汰。追可決之。分位假事。假立心所分位假取。忿恨等嗔分位前後轉變假分歟。同時假立行啥不放逸等取歟。古沙汰也。
一。若無實法假法亦無。遮洌辨計見。清辨一切依他雲假故。可見疏。護法世俗門。依他有假實。勝義門非有非無也。可見疏。
一。無別體故事。三性不異方體不異出。不一方不出體事。理事相對不一不異。不異為本義潤色讀師•延公被申出(此事古沙汰也)
一。真義別故事。道理真理義潤色也古沙汰義言歟覺。
以上。
論第八卷聞書第四
論第九卷聞書第一
第百十三日(自卷始至復今悟入唯識相性)
一。若有三性。乃至。皆無自性事。讀師雲。此問三性道理違三無性分問也。違唯識雲問。同深密經德本菩薩問。經問違唯識樣不問之(雲雲)光胤申雲。疏今言有識也詞無爭違唯識問歟。案道理違經第二問也。違經者唯識違經事也。尤可思入唯識問。上三性道理。是故此三不離心等成著。三性即唯識也。故此問三性唯識取成。上問故。三無性道理違三性取成唯識問歟。讀師雲。三無性違三性違唯識分。識置一切自性無雲教違也。雖然三性有雲三自性無雲相違。一重顯然相違歟。仍違三性邊。今問歟。
私雲。唯識違問申三性違唯識違取成也。泛爾唯識違問不可申。三性唯識違雲問意。
私雲。若有。三性。遍計所執違三無性教歟。聞。所執違分否古沙汰也。明匠連之所存三性門說有三性遮損滅門。所執尚有門取也。情有邊歟。三無性理無邊也。仍遍計所執違三無性教歟(雲雲)遍計所執限情有一邊事返返不審也。下謂依此初遍計所執立相無性之處沙汰。
延公雲。若有三性問違總說無性雲問歟。讀師雲。爾也。
私雲。此事難治定事歟。凡可違三無性雲問見。
延公雲。此諸法勝義此言指上勝義無性歟。相性位科判時勝義無性相唯識歟。性唯識體何雲耶。讀師雲。此事大事中大事也。相性位科判難義雲此等題目也。讀師雲。瑜伽一名非安立對二名一重深申同如共。相對余物其淺。一名無相對之物故。一重二名深。世常獨步。無並肩雲程事歟。仍三無性中勝義無性相對初二性如也。同體雲此雖指上。此諸法勝義。相對物。邊取故深歟。加樣意得樣歟。延公雲。如此雖有淺深。理體同故。指上勝義無性者。假令三性中圓成實性指可雲此諸法勝義歟。光胤申雲。此事又大事歟。有異義歟。可相替三無性之雲義。讀師雲。先年觀識房法印物語。于社頭向淵御講歟敕願歟。緣長房法印對問時。付今此諸法勝義疑雲。(觀識房問者也)三性顯了教也。三無性隱密教也。尤指三性中圓成實性可雲此處指不了三無性教勝義無性事不審也疑時。無一途之會通旨止也。此事有子細事也。可存置子細也。被申事。肝要三性法相三無性。入理門也。付教入理門勝故指三無性歟。加樣可申事歟(此事觀識房被申歟。推量分。讀師詞聊樣聞。)讀師雲。相性位科判極。一大事也。分明沙汰跡。範憲僧正。于最勝講砌。老後難期後年。相性位科判之子細可申之由被仰時。諸人耳听聞處人僧。其邊以外物匆被申樣不聞止也(雲雲)讀師雲。此諸法勝義頌相性位時性唯識也。境行果時境唯識也(雲雲)
私雲。于境唯識有真俗。此頌真唯識也。今段下總科判樣委細也。大切可見疏。
一。即依此前此立彼後說彼言事。光胤申雲。前說後說依三性無性前後三釋可治定歟。彼此二字事可為三釋料簡歟。三性先陳無性後說釋意。此前兼二(經花嚴論段三性義)時。立彼後說。可有兼二歟否事古沙汰也(雲雲)可見聞之。光胤申雲。立彼後說。今三無性本頌指雲一義。付之何同論指上三性此雲下三無性雲彼耶。先付遠近申。三無性雲此三性可雲彼事也。面面雲。誠不審也(雲雲)
私雲。此事置彼此二言子細事。可見古聞書。
光胤申雲。說一切法皆無自性。一切法指三性歟。指色心等。一切法歟。百法門事也。讀師雲。三性。
私雲。三性。非性全無全無言。難亙所執。聞書。
一。謂依此初。乃至。如空盡故事。光胤申雲。所依遍計能依相無性有其差別歟。讀師雲。此事尤可有沙汰事也。三性中遍計情有門。能依相無性理無門。有差別歟。光胤申雲。三性門所執不談理無邊。三性教有所殘歟。不滿足歟。返返不審也。延公雲。設三性門情有理無並雖談之。三無性門限理無可有寬狹差別列歟。
私雲。遣虛存實觀三性觀雲事無子細歟。不談理無如何可意得耶(此事古聞書)
一。依此依他。乃至。非性全無事。延公雲。生言諍則體空執空之論歟。讀師雲。大綱打思時可同事覺。雖然聊相替歟。
私雲。此事相替也。更不可依執空體空之筋歟。延公雲。今無領解返返幼。
一。幻事喻緣生喻歟。無性喻歟事。後二無性沙汰也。太虛空準之可沙汰之。但太虛空聊可替幻樣歟。
一。無如妄執自然生故兩訓事。光胤申出也。妄執如返(一此訓妄執能執心。)緣生如返(一此妄執所執歟。)
一。假說無性執空之潤色。非性全無體之證文。事及評定也。延公雲。中古體空樣。意得相論見。定英實體空也。雲經圓所執依圓于空說也(雲雲)光胤申雲護命廣岡傳意得相論也。所執依圓于雲能無體空也。肝要廣岡等傳能無體空雲。實依圓體空雲論也。讀師雲。于體空能無體空。實體空二義也。同學抄義當何耶。光胤申雲。同學抄實依圓空意得事。學者一義無子細歟。但于詞不審之處。此等條條可見古聞書。延公遂不知能無體空雲事。今始領解也。返返存外也。勿論也。
一。依後圓成實。乃至。無性所顯事。
私雲。太虛空遍眾色故。眾色時。眾色中太虛空無。眾色無邊也。未顯前太虛空無。花嚴宗三種空合。而今度評定不取入此門。眾色時虛空無樣被領解歟。返返不足言也。
一。雖依他起。乃至。故此不說事。延公雲。疏表詮勝義依他談之。依表詮門不名勝義無性。只非勝義故遮詮門談。所執可名勝義無性雲例難。作表詮門時無此難義(雲雲)
私雲。延公申樣疏依他後得智所緣故勝之義門。名勝義無性(雲雲)所執既無非為聖境不得此名雲。所執例難表詮門。遮之。抑表詮門之時。勝義言後得境。勝之義也。無性覺處疏釋雲。然無彼計執故說勝義無性(雲雲)
一。為簡前三。乃至。亦即是真如事。延公雲。亦是之亦言有三勝義也(雲雲)此事疏前三非如故言亦也之釋此意也。光胤申雲。為簡前三等者。簡前三勝義言。簡之歟。真如之言簡之歟。勝義言四重俱勝義也。爭簡之耶。讀師雲。真如之言簡之也雲雲。
私雲。前三勝義非如故簡之歟。前三非如故言亦也令明也。故言亦也者。前三勝義。不雲真如。第四勝義雲。亦真如雲故。亦真如稱處簡之故。亦言簡之故雲故言亦也(意得事也)亦言簡前三事論分明不見。顯多名事論釋。亦言子細多歟。
私雲。真如二言簡法二意事可見疏。
一。一者世俗。乃至。謂圓成實事。光胤申雲。此圓成實必定常無常門也。延公雲。上一者世俗含染淨依地歟。
一。如是所成。乃至。漸次悟入事。讀師雲。此四句問。以為相性位科判之證文。初中後證此論三分文也。境行果以諸教通途之科為證。讀師雲。問能入人誰位幾位入方便(雲何悟入)三節。答又三節答。可見道。
私雲。此下疏本頌科判委細。可見之。
一。本性住種姓事。疏雲。取意。初性體也。後姓類也。
私雲。性住種姓未蒙聞燻習位取也。十三住種姓住。本性住種姓同異事古沙汰也。本性住謂無始來。廣取。種姓住聊目位取雲一義歟。
一。習所成種姓事。延公雲。謂具大乘二種姓者雲故有義。二俱時具意得歟。正義同時不具歟。付之地部偏燻習增下品種不燻增上中二品。一義意。同時二種姓可具足。上中不增之邊雲本性。下品燻增可雲習性故。讀師雲。誠爾也。但四種姓雖皆本有等雲文。地前悉燻增歟。下燻增上中雲事不審也。琳舜房雲。古二義也。
私雲。聞所成等三惠也等言惠俱行法也。俱行法能成也顯成言事。疏雲。非必新生方名為成。今種增長亦名成故(雲雲)本有種名習所成意也。
良明房雲。通地上一義意新燻種雲習所成歟。讀師雲。通地上一義本有種雲習所成歟。
私雲。疏非必雲不雲必非。又亦名成故亦言進可決之。
一。法界等流教事。疏二意。一大定緣如俱時正智後生後得。後得生大悲。大悲起化身。化身說法(雲雲)二法界性悟時。斷生死趣涅。善順惡違。此教處。又有如此義故名等流也。等者相似義。流者出義。從彼所出與此相似故名等流(雲雲)此第二釋。法界相似彼出教雲意也(委細可見疏)
一。三通達位之下疏釋取入心全見可見之。四修習位。初地位及出心等(雲雲)分明也。
一。謂諸菩薩于識相性二句貫通下見此下疏初二位以道為位分出體。後三以分為位道以出體(雲雲)秘釋之意得事也。必可見之。
一。至究竟位等文事。易知此下疏十三住三 劫劫數等事明之一段長可見之。此下疏攝論處夢謂多年等頌引。此文釋秘列子夢中三生因緣引西域傳釋之。
第百十四日(自初資糧位其相雲何至堅固熾然修諸勝行)
一。初資糧位其相雲何事。
私雲。于能入人所入位入方便三節有略答略問。有別問別答。今此二段上畢自下別解也。于自下別解不解能入人。論解取入位所入法用。疏釋其由雲。然前三問。初能入人自下不解。已略辨故。非本頌故(雲雲)肝要非本頌所明故。上略辨不別解也。于所入位所入法用別段不明之。合位法用明位五位。法用別段不開。合解故總五段解也。疏雲。其所入位。乃至。總為五也(雲雲)可見之。良明房雲。雲乃至未起識等舉位終。不舉初事不審也(雲雲)讀師雲。爾也。不舉初(雲雲)
私雲。長行雲從發深固大菩提心法初也。本頌不舉故釋顯之歟。
一。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事。
私雲。攝論清淨增上力堅固心勝進(雲雲)菩提心雲事可意得事也。自善根力名清淨力。大願力名增上力。善根因大願緣。善根不具不可有正因(如親因緣)無願力可開助緣。如增上緣。答上求下化因圓果滿故也。雖遇惡友。無盡方便。欲令破壞。遂不舍大菩提心性名堅固心也。此三備雲大菩提心也。今從發深固雲深。清淨力增上力也。固者堅固心也。疏雲。此言深者。即清淨增上力。固即堅固勝進。深固即是大菩提心(雲雲)肝要深固二字以顯喜心也。
一。讀師雲。乃至未起識之識順決擇分位識也。長行分明也(雲雲)又雲。齊此可讀(雲雲)
一。為趣無上。乃至。順解脫分事。
私雲。釋名也。于中自為趣無上至勝資糧故釋資糧名也。依自利門釋之為有情故。乃至。順解脫分。釋順解脫分名也。依利他門釋之。大綱如此可意得歟。讀師雲。資糧之得名事。為至無上菩提。己身資糧至果故雲資糧譬趣遠旅人。必行路糧蓄如到彼處(雲雲)
私雲。疏雲。資益己身之糧方至彼果故名資糧(雲雲)私雲。第七卷釋未知根時。能遠資生根本位故(雲雲)地上因位指資生(雲雲)今為趣無上正等菩提(雲雲)佛果指望彼雲資歟。疏釋此相遠能遠資生根本位故者。從久修者鄰近為名。此說初行多求果故亦不相違(雲雲)
讀師雲。順決擇分名順解脫分名異也。順決擇分決擇即分也。擇法覺分。分者支分義也。見道位惠也。順彼決擇分故名順決擇分也。順解脫分者。非解脫即分。順解脫分。意雲。解脫涅也。順佛果涅分也。分者因支義也。解脫之因也。因一支也分付順。順能順也。順即分也。解脫之分也(雲雲)讀師雲。此初釋意也。疏于順解脫分之名有二釋。第二釋解脫即分也。非順即分。與順決擇分全同也。意雲。解脫者勝解數也。勝解心所也。
私雲。勝解數樣因果二位異也。因位印境為名。果位出苦為因疏見。私雲。付初釋順決擇分時順分順解脫分順即分。差別疏問答之雲。決擇有為法。隔歷有分義。解脫涅無為故。其體難一多故非分(雲雲)第二釋。解脫勝解有為存故。無今難見可見疏。第二釋雖無今難。佛果勝解出苦為名雲事不意得事也。
讀師雲。抑雲為趣無上正等菩提。自利門得名配求菩提雲勤求解脫。利他門名配求涅事不審也。厭涅寂一向自利之方。求大菩提為利他也。佛無利眾生。可入涅為利他。住大菩薩。盡未來際不入寂故。今論文自利利他配釋顛倒。疏釋此疑菩提利他涅自利勿論珍。菩提自利涅利他。其義隱故。釋顯隱義。以彼可彰顯此故無相違(雲雲)
私雲。疏釋委細也。可見之。大切事也。
一。多住。不門事。
私雲。少分住有漏定現八相等也。付之疏引花嚴十住品有問答可見之。
一。故于二取。乃至。二取現行事。此下疏引花嚴經有問答。問意雲。經資糧位伏滅惑見。何今雲。猶未能伏滅耶。為言。答之雲。邪教邪師被引。不共無明並伴類伏之也。雖然分別惑。自邪思惟被引俱生不伏故。雲猶未能伏滅也。為言。于此答有四釋。一段配釋四釋樣可見秘。
一。此二取言。乃至。煩惱障種事。
私雲。頌二取者非二取相見二分。執相見二分能取之取雲二取。即煩惱所知二障也。此種子雲二取隨眠也。付之疏雲。若直相見二分雲二取者。非執相見豈伏之耶(雲雲)推之執者必不可限我法二執歟。二障事歟。
一。隨眠事。論隨隨逐有情。雲無異釋。于眠有二釋。讀師雲。于眠兩釋事。初釋眠伏藏識(雲雲)有藏識之處義歟。
私雲。疏雲不現余處故(雲雲)隱藏識之處不出現余處義也。此雲眠伏歟。不現行雲眠伏也。讀師雲。或隨增過第二釋眠譬喻也眠心所也。疏從喻為目(雲雲)意雲。耽眠人習眠眠增。今惑障種子隨逐有情故增過失故也。
私雲。疏。如人嗜眠眠即滋多故(雲雲)喻從號也。初釋直惑處眠義談。
一。煩惱障者。乃至。名煩惱障事。
私雲。此下疏有我見品數二釋。實九品二釋歟。
讀師雲。此皆擾惱等事。第四卷此四常起等由同事歟(雲雲)
私雲。聊也。
一。所知障者。乃至。名所知障事。
私雲。四見疑法執薩迦耶見為上首樣事。古聞書也。問答可見之。邪見我見為能引樣可沙汰之。延公雲。見疑無明愛恚慢次第利鈍前後歟(雲雲)又雲。見疑無明愛恚慢上薩迦耶見加見。十煩惱也。私雲。疏不雲我見雲薩迦耶見事為含我所見也(雲雲)我見梵語沒曳達利瑟致也。此雲我見。薩迦耶見此雲不實見移轉見歟。身見翻名□歟。愛恚慢等之等。隨惑也。
一。煩惱雲百二十八舉數。所知障不雲爾由事。疏雲。然煩惱有多品類可易了知。乃至。以數束顯。今此所知障細下無多品類乃至。故不顯數(雲雲)可見疏一段。
一。覆所知境無顛倒性能障菩提事。讀師雲。覆所知境。有為無為境見。爾者此分可滿足。又何雲無顛倒性舉真如耶。上覆所知境為所緣如也。下無顛倒性總如取歟(雲雲)光胤申雲。可成所緣。如覆障。其外總如取雲事不審也。讀師雲。其惑過失歟。凡無為為境邊顯。真如諸法實性邊也。故覆所知境雲無為。無顛倒性雲真如歟。光胤申雲。六無為大旨為所知義顯歟。真如無為五無為所知別事也。潤色申也。但不審更不散。光胤申雲。能障菩提之外覆所知境分。所知障障字攝歟。讀師雲。雲也。重光胤申雲。覆所知覆無顛倒覆之為過事。智不令生故。此為障故。正障樣能障菩提申。隨覆此境令智不生(雲雲)令智不生不見入。泛爾覆真理過失。事不審也。真理本性清淨之法。雖覆之自分處。何此雲過耶。讀師無殊成故止也。
一。此所知障。乃至。與俱起故事。延公雲。煩惱第六卷委細諸門分別故當段讓上無委細釋。所知障未明之故。以諸門明之歟。讀師雲。二障開立廢立。事當段始也。以前卷以便雖出來非麗廢立(雲雲)光胤申雲。二執廢立第一卷第二卷明之歟。光胤申雲。不與無明惠相應故法空觀品與俱起者破安慧計見。但安慧第八卷破之也。今能破文。當段面正義道理立也。此道理當所遮安慧計也。可意得歟。讀師許可也。延公同心也。
一。七轉識內乃至。如煩惱說事。
私雲。煩惱外別無執起故。數與煩惱同也。故煩惱相應上明樣七轉識所知相應可意得。為言。
一。眼等五識乃至皆容引起事。延公雲。此上雲七轉識內等五識相應明也。何再說之耶。光胤申雲。可有子細事歟。
私雲。疏生起問。何故五識無見疑等(雲雲)此問不審也。余識隨煩惱多少所知多少。所知分何再不明之耶。
私推雲。五識分別惑事由意引力。如法相應甲斐事也。又定不相應物。旁以再明歟。重意雲。疏五識惑自三緣事。偏意識被引相應也。仍此子細顯。再明之也。余識自分。不明之。
一。法見疑等之等疏等隨惑(雲雲)忿等十全余十少分也(雲雲)
一。此障但與。乃至。無記性故事。光胤申雲。付此文不依所知性類判否。不審事。論說無明等文樣所知障自分性類通不善性見。此事不審也。良明房雲。破安慧縱奪意得。安慧所知通不善申。光胤申雲。安慧。諸法三性分齊不混亂。執輕重存之。爭所知違諸教雲不善性耶。其上此瑜伽論文。此文所知無明說。護法前如何意得耶。延公雲。此文先面觀說煩惱歟。光胤申雲。爾也。疏欲界不善上二界無記(雲雲)此總無明性類定置文也。爾三界分別惑自類沙汰。煩惱事說煩惱文也。以此文無明性類至極不善有覆二性。善心有無明不見雲文也。破安慧也。為奪善心之邊也。故此文直非判所知性歟。可見疏一段。
一。煩惱障中。乃至。為所依故事。
私雲。此下疏可見之。
一。雖體無異。乃至。斷惑前後事。延公雲。斷惑惑疏或字作此文余或不熟之潤色事。疏分明或作(雲雲)
私雲。疏復言或事被申歟。誠爾也。私雲。有勝有劣斷惑前後之樣。可意得事也。四句分別。或煩惱先斷煩惱不斷所知二乘也。或所知先斷不斷煩惱(遂非不斷之前後事也。)初地住出余地三心斷惑也。或煩惱所知俱時斷。初地入心金剛心也。此種子體事也。粗重十地皆斷。或俱非。諸異生也。不斷二障粗重種子故。以上斷惑不定前後故雲或也。(斷惑前後或事也)以上付惑體不定也。又于粗細門。煩惱粗先斷細後斷。守九地粗細。粗細如次斷也(此二乘斷惑也。菩薩分別俱生一時頓斷故無前後歟。)所知障非如此。疏雲。其所知障不可依地而立品類。但依所障辨能障粗細。有初地修道斷有頂所知障而欲未盡。第二地等亦復如是。不可依地而立品類。但由聖道故復言或雲雲。意雲。粗細如次不斷之。仍粗細門斷煩惱。所知斷樣不定也(以上粗細門或也)斷惑前後惑或作二重或出可見疏。
一。此于無覆。乃至。障菩提故事。評定曰。先異熟勢用薄弱。威儀等異熟強歟。讀師雲。此今雲異熟生。非業感異熟。從異熟起故名異熟生無記。廣異熟生也。所知障曾不可等業感。
私雲。威儀工巧勢用薄弱雲事通作意生。計度所起義故也。自性。無覆無記之法故。所知障依別義門。雖有名無覆義門。過失之法覆所知障菩提大過失。勢用強厚故。攝廣異熟生不攝威儀等也。延公雲。所知障緣威儀故。緣威儀門可攝威儀等。古料簡。
光胤申雲。異熟心微劣心緣威儀。付所緣威儀申。所知障自力強也。爭威儀緣雲爾耶。若強雲爾者。善惡心威儀緣豈雲威儀無記耶。讀師同心也。
一。此名無覆。乃至。亦是有覆事。延公雲。不定性二乘。望自乘種姓雲無覆望大乘姓名有覆。一人前二性判性歟。光胤申雲。若望菩薩論義樣。具大菩提種姓人設凡夫位可名染見。然不定姓人望一切染污性歟。可沙汰之事也。異生性通無覆無記歟。雲論義思合可沙汰也。
私雲。此下疏引佛地論安慧護法二家問答重重可見之。
一。若所知障。乃至慢無明等事。
私雲。此下疏我生已盡智等之四智明可見之。
讀師雲。五住地事見一處住地者。見一時斷故雲一處也。分別惑舉也。一切分別惑也。見為首立名也。欲愛住地欲界俱生惑。色愛住地色界俱生也。有愛住地可知之俱生也。無明住地一切所知障也。分別表見名俱生表貪愛事疏釋雲。見所斷見力偏增分別之首故。修所斷愛力偏增潤生惑故(雲雲)無明住地一切所知無明之名立呼也。無明之義增故。讀師雲。常論義不意得。無明名望見疑等立增義對煩惱雲事如何。光胤申雲。不爾。無明名無明一法不立之。見疑上無明義。見疑義劣也。無明義增故見。無明名對煩惱歟。讀師承伏也。
一。二乘但能。乃至。菩薩俱斷事。此下後中定障二乘亦斷之釋。
一。永斷二種。乃至。未能伏滅事。讀師雲。二粗現行雖有伏者。多分事也。資糧位伏分別粗惑雲事粗惑中因邪教思惟分惑伏之。自心思惟引起惑不伏之。疏見延公雲。此疏文樣分別惑三緣必悉見。讀師同心也。
私雲。此文樣爾也。
讀師雲。抑伏現行。不伏種子。雲事。返返不審也。伏現行申損種子功能令不起義也。其種子伏。伏現。伏種子樣一種子功能損中。不審也。延公雲。此勢分伏。不審也。光胤申雲。定可有子細。但不審也(此下疏雲。此中伏言乃至起定生上故雲雲。菩薩六行以于資糧位伏惑雲事分明也。可見之。)
一。此位未證等文事。讀師雲。攝論四位攝(雲雲)不雲五位歟。解行地攝兩位。
一。余通二種事。勤定近惠起惠故。智攝之。又非智故福攝也。此下疏一切功德舉攝福智可見之。
一。依別相說。乃至。利他行攝事。延公雲。六波羅蜜布施四攝事之布施。樣如何光胤申雲。古沙汰也。布施波羅蜜到彼岸布施。自利也。四攝事施說相利他門見。
一。三種練磨事。讀師雲。初練磨易知。常戒體作法事也。光胤申雲。第二練磨論文面不見他。于自分練磨之見。付之省己意樂能修施等者。昔我修施等以練之歟。將又只布施行等意何不修耶。修師雲。第三練磨他人劣善況自妙善(雲雲)
私雲。疏雲。引他粗善者。諸有障善名為粗善。謂行施等人。彼于命終時。即便可愛一切自體圓滿而生。我有妙善無障礙善雲何不得一切圓滿(雲雲)無障善者。三輪不淨之善歟可尋之(守千釋可見之。輪第十九卷在之。攝論頌引釋之。)
一。三種配果行證論面爾也。但此事義燈釋委細也。互可通見歟。義燈一段委細。不可過彼一段。中中委細不記之。必必燈可見歟。四障障事。秘一段可見之。尤可存知之。
顯輪集雲第二紅磨下也。亦彼頌曰。汝于惡道經多劫。無利勤苦。尚超少行苦行得菩提大利不應生退屈(雲雲)第三練磨下雲。復彼頌曰。轉地凡夫初發心。尚擬遠證菩提果。我已修行經多劫。雲何退屈。劫治輪初一第一歟。引勝後一引劣(雲雲)又雲。疏彼于命終等者。此與攝論頌意少別(雲雲)私雲。第三練磨攝論與疏異也。論凡夫遠證菩提果。求以練磨。疏粗善命終後分以引生死愛果練磨。第二付攝論頌生地獄多劫無利勤苦受。遂拔苦。何況苦行得菩提大利事哉練磨。省懷意樂能修施等者。以地獄苦。省意樂可修施等雲意了。能修施等菩薩今練磨施等事歟。攝論第六卷入因下可見也。
第百十五日(自次加行位其相雲何至未證唯識真勝義故)
良明房雲。現前立少物之少物者少義歟。讀師雲。不圓滿義也。
私雲。少義歟。凡少義闕義聊可相替歟。雖少圓滿事。仍真理周遍法界之妙理體處加行智反相理狹少不圓滿故。其體闕乏不似本體義雲少物歟。後得智雖反相移真如本相其理圓滿。有為。雖異無為其相不違本質故。異加行智歟。
一。菩薩先于。乃至。世第一法事。
私雲。長行有十段。望文可知之。讀師雲。此文樣加行位初無數劫外見(雲雲)私雲。為顯加行一位雲爾也。古師初劫之外意得歟。私雲。此下疏持任鏡明。依之配釋可見之。
一。此四總名。乃至。決樣分故事。
私雲。真實決擇分見道無漏惠也。疏雲。決擇是智。即擇法也。決釋即分。名決擇分(雲雲)決擇二字事。疏雲。決簡疑品。彼猶豫故。擇簡見品。彼不擇故。疑品擇而不決。見品決而不擇(雲雲)抑疑煩惱樣義雲事。如何猶豫雲擇歟。此事不審也。可沙汰之。次分支因義也。次真實者無漏也。為言。次順趣二字事。疏雲。順趣者。行相同彼故名為順。欣求往彼故名為趣(雲雲)順決擇之順。以此釋可意得。抑順解脫分。遠順佛果涅。順決擇分近順見道智事。以名言可知之。疏雲。前順解脫分既初發心求究竟果故。遠從彼以得自名。此順決擇分鄰近見道。欣遠之心不如始業故。從鄰近以得自名(雲雲)抑欣遠之心不如始業者。欣求遠佛果心。資糧最初位其相顯也。行彼時。步始時落著處志步。中途到時前茅屋。彼笠卒都婆處。近欣求步行習也。故最初時必終落著處欣外無他念習也。譬京時。奈良出始時京志也。宇治梨間到時木幡法性寺。近欣求行相。菩提資糧位步始位。落著佛果欣心顯也。加行鄰見道故。中途。近見道志也。遠之心不始業者。法深心也。
一。近見道故。乃至。無加行義事。
私雲。資糧有加行義事論文見。抑于加行有資糧義歟事疏問答。有齊不齊之兩釋。齊者資糧加行義齊。加行位有資糧義。為言。不齊解齊。為言。遂取不齊初釋前解為勝(雲雲)正釋歟。爾加行。無資糧義歟。此事不審也。
評定曰。加行無資糧義事返返不審也。加行遂所期可佛果。何無資糧義耶。延公雲。加行得名遠望佛果立此名樣料簡樣。不審也(雲雲)光胤申雲。此下疏加行者。加功萬行義也(雲雲)此樣望佛果歟。其故萬行者佛果之因行也。此助成遠助佛果因行為到佛果志。豈非望佛果立此名耶。讀師同心也。
私雲。歸宅之後案之異。前案何樣加行位修因可為佛果因行條勿論也。雖然加行得名加功萬行者。萬行直佛果因行。加行其萬行重助時望萬行行。直不望佛果歟。仍不名資糧雲事。其一理。名資糧。助萬行。直萬行體。此事雖非指法門。聊意得事也。
一。暖等四法。乃至初後位立事。
私雲。尋思者推求智也。如實者印可智也。抑此下疏引瑜伽七十三卷。四尋思五事中分別攝。唯有漏也。四如實智正智所攝。唯無漏也(雲雲)如實智限無漏不通有漏雲事異今論。攝論同今論。
一。四尋思者。乃至。名如實智事。讀師。義自性差別。常事也。名自性差別如何樣見事。良明房雲。苦無常等之義雲名差別歟。自性詮體名歟(雲雲)光胤申雲。隨所詮義自性差別。能詮名自性差別可定事歟。詮色心體名自性名也。詮苦無常義名差別之名也意得歟。讀師雲。不寄所詮義自性差別自性差別歟。譬色名限色不通聲見邊雲名自性色義通一切色。邊雲差別樣。光胤申。苦無常名一向可限差別之名歟。于苦無常可有自性差別意得。光胤申雲。愚者申所存于體義自共。苦無常可差別之名。自共二相多重。總別對。苦無常。可有自性差別之二。自共之樣隨廢立雖遂。所詮義自性差別隨義自性能詮雲自性名義差別名雲差別名樣意得事也。延公雲。讀師御談樣古沙汰一樣(雲雲)
私雲。四尋四如實智觀事。第一卷六卷私記見。
假有實無事。讀師雲。兩訓。假有實無。一說。假有實無。一說。故惠院雲。假有實無護法意。假有實無清辨意也。清辨假有世俗妄有配實無配勝義真無。護法假依他。實所執(雲雲)良明房雲。名義自性差別假有實無。觀何雲唯識觀耶。讀師雲。即唯識觀也。延公雲。實無無所執。無所執唯識觀。光胤申雲。此所取無觀也。所取無時能取心。所取名義等假有實無也觀故。唯識無境之觀歟。
私雲。延公所執無即唯識觀雲事聊卒爾也。法空觀雖無所執。一義與唯識觀聊義門異也習樣。私雲。此四離識及識非有之樣。所取無唯識觀。能取無唯境觀歟聞。舍濫留能之時。自宗意唯識觀之外有唯識之觀歟。尋也。第十卷疏設不慮濫言唯境亦得。邊聞。又第一卷疏非境分別心而得生雲嫌之。此事可沙汰之。下寧有實識離所取境必定唯境之觀樣聞。觀能取無明沙汰事也(以下如境是空見離所取境境所取遍計可料簡歟。)
一。名義相異。乃至。故含思察事。六尋思四尋思之樣。可見六卷私記委細也。光胤申雲。名自性。義自性開時六尋思也。名義開自性差別相同故二自性二差別合時四尋思也。方便因相方便果相方便見道方便觀雲事歟。
一。依明得定。乃至。故亦名暖事。
私雲。前行相故之行相。疏有二意。今依前解雲取初。初釋粗明相雲前行相。次釋惠明相雲前行相(雲雲)可見疏。
一。依印順定。乃至。故亦名忍事。讀師雲。于下中上三品。俱立印順名(雲雲)
私雲。依印順定。乃至。決定印持下忍事也。無能取中以下中上忍也。疏雲。順通中上樂唯在中(雲雲)此文樣上疏兩釋。第二釋正歟。初釋印前所取無順後能取無(雲雲)第二釋不許順後能取無之義歟。印順定論義。不及委細記。
延公雲。疏兩釋可意得之歟。付之于暖頂何無順後義耶。是一。又中忍取如實智時。暖頂可雲如實智。例難來。光胤申雲。中忍如實智取暖頂不取事疏釋之。不可難言。頂等位中亦順下忍。彼應名忍。初未有忍故。中忍初後皆有忍故立忍名。是彼忍類故亦名忍。不同暖等(雲雲)意雲。暖頂雖順下忍。初忍。忍下忍始。中忍初後有忍故。忍類以雖無重義名忍不同暖頂。
一。忍者智名也。印順智。智俱定雲印順定印順之定依主釋歟。可見疏。
一。既無實境離能取識能取識依他歟所執歟事。聊古有沙汰歟。依他無子細事見。所執料簡義。下所取能取相待立故為由歟不審也。所取能取者。上實境雲所取。上實識雲能取也。疏遍計所執所取既無。彼計所執能取寧有之釋以可意得。印順忍時。總立為忍者。忍通二處。印忍順忍也。總立為忍總合三忍名忍善根位雲事也。印前順後立印順名者。疏雲。此釋三位別名(雲雲)別名者印順定名歟。忍境識空故亦名忍者。私不審雲。總立為忍雲。又雲故亦名忍雲繁重歟。案此事文段兩重有子細。印順忍時總立為忍印順定忍善根名表置也。印前順後立印順名忍境識空故亦名忍釋名之由也。何印順忍名。印前順後故忍境識空之故也。為言。
一。依無間定。乃至。名世第一法事。延公雲。上忍印能取空時。所取無既印故。上忍二空雙印處上忍限能取世第一法位雙印雲事不審也。讀師雲。有子細。上忍位以前位雖印置所取空。正觀門當。不自在故。先能取空印也。不取所取無之行解。至無間定二空雙印之行解作也。上忍雖不作所取空之行解。非謂所取有。以前既印空故。只其觀解分也。譬圓滿真如之時。十皆能了圓滿真如內取時。第十地證業自在亦所依真如時。九地所證之理。雖可了之。第十地只行解所向業自在分也。至佛果束皆連行解作故。以十皆能了為圓滿真如也。此例證符合耶事。進可沙汰。
一。如是暖頂。乃至。雙印空相事。
私雲。此一段第五總攝上義。本頌文釋見。
延公雲。唯識實有執下忍中忍中間可起之。其故所取無觀究竟時。深所取空。思能取實思指出也。讀師雲。暖頂位。數數可起之歟(雲雲)光胤申雲。不爾所取無之觀不究竟間能取實有思所取遍計故。不取唯識實有執歟。若以前起何暖頂位不作能取無觀耶。明知。所取無之觀不究竟程唯識實有執不起歟。雖思能取實有皆可所取遍計。讀師雲。觀能取無論義。所取能取二重觀門二重歟否。沙汰(雲雲)此事不審也。延公雲。久執客執事治定可隨其(雲雲)
私雲。此事不意得。乍去聊左右歟。
光胤申雲。久執客執事。東院御領解先師所存顛倒。東院無始不起今始起可久執。無始此蓄置執故。細細起執作唯識實有思客執也。元所取實有執物。所取無觀究竟時。珍作唯識實有思故。行解客故雲客執(雲雲)先師細細起來。舊起故久執也。今始起新起故客執也(雲雲)東院京都御講御上洛御宿松林院觀能取無御談義。御會合之時第九卷道論御隨身。松林院道論里書見分東院限樣見。仍後日彼御本申出披見也。延公雲。所取無觀名義自性差別假有實無觀假令一色塵取為所緣觀歟。總一切法觀歟。此事專英緣圓所作無常寬狹論以。潤色意得。專英一切法所作無常。緣圓常瓶上所作無常(雲雲)專英且聲瓶雖立量。一切法所作無常也存歟。其程事。古沙汰也(雲雲)
私雲。延公申所作無常譬喻。能不符合歟。但延公申所存舍色一法名義假有實無觀。一切依他假有悟開專英且聲瓶所作無常。互一切存程事歟。緣圓限聲瓶所作無常申假令色一法加行位觀一切依他遂不觀雲合可意得歟。加行位狹色一法觀不觀一切雲事如何。所詮申所存不開止也。光胤申雲。能取無觀能觀內心一法觀。一切心心所法如幻悟究竟歟。然所取無觀時。假令色一法觀此觀依一切依他如幻道理悟事有何苦見耶。一花開天下皆春雲。
一。故說菩薩此四位中猶于現前安立少物事。
私雲。此文樣少物安立事廣互四善根位歟。但憶念燈釋覺。中言有子細歟可見燈。
一。菩薩于定位等二行頌事。讀師雲。此頌菩薩教授頌(雲雲)菩薩者無著御事歟。將又總菩薩歟不分明(雲雲)疏雲。分別瑜伽論頌也。彌勒所作也。無著故引(雲雲)取意。攝論引此頌菩薩教授頌雲中邊虛妄分別有等頌雲教授二說歟(雲雲)觀影唯是心暖位也。審觀唯自想頂位也。知所取非有下忍位。次能取亦無中上忍位。後觸無取得疏入真見道(雲雲)
一。此頌不說世第一法事。疏雲。以時少故從忍位說(雲雲)相從忍位不開之歟。延公雲。論唯自想想。本疏心。有相無相之相也。古料簡雲。論依他內心舉。疏所執相舉故字(雲雲)光胤申雲。甚不可然。本疏意遍計審觀唯自相觀意得歟。爭頂位觀心遍計觀耶。天愛也。只本疏字歟。常事也。此分治定也。義想想本疏相作。必定也。勿論也。
一。此加行位。乃至。亦未能斷事。
私雲。疏相縛釋時。常相分縛心名相縛也。勿論也。見分縛自證可名相縛。其時相縛相相貌相意得見。遂落居如此。相縛限相分歟。通見分歟事出二有義。色色釋之。粗重縛事廣見。疏一段委細也。可見之。
一。唯能伏除。乃至。全未能滅事。評定曰。未全伏除。俱生煩惱加行位全不伏歟。加行位俱生粗惑伏雲事。常事歟。不審(雲雲)讀師雲。伏俱生粗惑歟。未全伏除全字末下置。許少分伏不許全伏意也。斷道全未能滅全字未上置。不許少分斷意也。文字置樣有子細(雲雲)光胤申雲。疏俱生少伏(雲雲)分明也(雲雲)
一。此位並。乃至。唯觀安立事。延公雲。小乘見道前作非安立觀雲事一釋意歟。其非安立一實歟。二空歟。讀師雲。一實觀也。延公雲。五十四心勘時加非安立二心見道見。雲二心必定二空事歟。光胤申雲。二心者無間解脫二心事歟。非二空歟。
一。菩薩起此。乃至。入見道故事。
私雲。見道依地事。疏釋。委細也。取中間禪雲事破之。不依無色地定勝惠劣之處故。非見道依地(雲雲)取意。不依中間禪。疏釋雲。答彼無明利無漏故。乃至。又彼梵王居多散亂故。非純淨地故(雲雲)私雲。正欲入見道。上忍世第一法位唯依第四定也。而依第四方得成滿者。此位。暖頂下中忍位通五地修之(雖方便時通諸意者此位歟。)
一。唯依欲界。乃至。非殊勝故事。
私雲。疏雲。色無色界。全分無厭心(雲雲)付之問。色無色界聖者如何離欲耶(雲雲)答雲。厭分別惑惡趣等厭心雲事也。非無欣上厭下之厭心(雲雲)論惠厭二事。疏雲。余界厭心劣非勝。余趣惠心劣非勝(雲雲)肝要欲界人天身以入見道也。
延公雲。欲界人間限南州歟。通余州歟。
讀師雲。可限南州(雲雲)
私雲。色界厭惡趣心全無雲事不審也。
色無色界天眾來下見佛聞法時。聞惡趣等過患惑過失。爭不生厭耶。私推雲。其佛加被力也。非通途事可申歟。
第百十六日(自次通達位其相雲何至後相見道後得智攝)
一。不取種種戲論相故事。光胤申雲。不取者。離能取執義。種種戲論相者。如之處無所取相義見。不取言。智離能取意顯歟。其能取疏執釋。所取戲論所執之戲論相分戲論相不取歟。限根本智離戲論義不說歟。其又不審也。本智冥會真如不隔相分。直證義顯。相分不變由不取種種戲論相故專申事也。相分戲論之內不入。後得智不取。種種戲論相故智歟。離所執二取故。頌智都無所得雲亙本後二智歟。大不審也。若又戲論相故相分戲論取限本智者。智處離能取義離修疏釋。無能取執(雲雲)一具所取相定可所執。又疏雲此但偏遮有漏後得智亦有相此亦離彼相戲論也(雲雲)所遮取有漏後得智離戲論物釋上。頌離二取相故後得智離二取義含。智都無所得可亙二智歟難思。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乃至。平等平等根本智相貌說真勝義性體即真如(雲雲)第四勝義歟。此卷返返不審也。面面讀師此邊無一途評定。光胤申雲。智都無所得長行無分別智都無所得釋。智與真如平等平等分明。根本智歟。但不取體取執見分能取根本智置之不離故。正義。智之處離能取者。自然當執能取也。種種戲論相故執所取相分所取離也。不變相分故。所詮能取狹取執。所取邊執非執所執依他廣取也。自元本智見有相無故非一具雲疑。但疏此但偏遮有漏等雲戲論遮有漏後得離戲論物釋事難義。此論外後得智處又離戲論義顯也。非論文意。論外一重盡理。離戲論多重事顯也。意得。讀師許可也。面面此分先治定也。
私雲。疏此但偏遮下演•肝•蘊人師釋見可見之。符合愚案為悅。又顯輪集可見之。私雲。此卷論義構。問題頌智都無所得(雲雲)爾者根本智歟。通後得智歟。限本智方難所取能取非一具事。疏此但偏遮等文可出之。通本後方難無分別智都無所得文。實住唯識真勝義性之文(但此勝義疏體即真如雲。第四勝義釋。加行位唯識第四勝義釋此不爾。)見道位爾時住唯識唯識取。不爾前後不符合。而加行位唯識長行真唯識理(雲雲)疏釋之。第四勝義簡前三故(雲雲)無爭。爾時住唯識可第四勝義。若爾智都無所得之智。豈非本智耶。爭通後得耶難。
良明房雲。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二重平等雲。心境相稱如智冥合二重當歟。讀師雲。只丁寧至極平等顯也。延公雲。甚深中甚深雲程事(雲雲)
私雲。智與真如。二重平等智如。
一。有義此智。乃至。能取相故事。評定曰。此師安慧(雲雲)光胤申雲。後得智二分俱無安慧土伐也。含十五界唯有漏等師見。論義也。本智二分俱無同事歟。評定曰。論義後智事也。本智。
一。有義此智。乃至。定有見分事。評定曰。本智帶相分與後得智差別如何(雲雲)
私雲。疏雲。如雖無親證。無分別相與彼極相似。不同余智名曰證如(雲雲)
一。有義此智。乃至。有見無相事。
私雲。雖有見分而無分別說非能取樣。第二師雖變相分無分別故不同余智雲道理。何不許之耶雲疑。而難之。返而緣者。乃至。如後得智相應有分別雲事恣也。私案雲。便非親證肝要魂此難可立歟。私雲。第二師應色智等名聲等智之難第三師。其難帶如相起不離如故可遮之也色等智處。聲相帶起事故也。讀師雲。三藏狹帶此文起(雲雲)
一。體會真如事。讀師雲。體者意歟。若此字雲訓歟。光胤申雲。體者通義疏見。通者意也。真如義也。會達義(雲雲)體會二字釋通達名歟。
一。初照理故亦名見道事。延公雲。此見道下然此見道略說有二。相見道初照理故由用歟。不審也(雲雲)
私雲。古聞書沙汰也。
光胤申雲。且真見道此道理以名立畢。相見道其相似流類可名見道。一切廢立名言如此事多。
私雲。相見道。相見道。反相如照義自分初照理故歟。真見。可沙汰之。
延公雲。然此見道然言。相見道照理事痛歟(雲雲)光胤申雲。不爾。為廢立二種見道置言也。廢立然也。文章之樣多如此。讀師同心也。
一。然此見道。乃至。總說一心事。光胤申雲。此一段漸頓二師亙表文也。評定曰。雖多剎那多剎那三心多剎那雲歟。光胤申雲。此文亙漸頓二師文也。漸斷師。三心多剎那。頓斷師一心真見道無間解脫勝進(或二心除勝進)三念多剎那。意雲。瑜伽五十八卷見道一心說。一心一剎那凡聞。此文漸頓二師可會之文也。漸斷遇三心多剎那見道雲。頓斷師無間解脫勝進雲見道故。多剎那俱背一心故文。故二師以而相等故之由會之歟。讀師雲。漸斷師而相等故道理。三心觀道各別更相等義。不審也。故此會釋偏漸斷師之文歟。
私雲。讀師被申樣疏即三心見道依此為證(雲雲)漸斷師殆為證見。其為證者多剎那事也。推其意多剎那。一心說雲事汝頓斷師存之會五十八卷。若爾三心見道說一心事。不可難。為言。重意雲。二師俱會此議事文中。漸斷師對頓斷師為證分歟。雲爾故漸斷師總此文會雲。此會釋亙二師文意得事也。付之漸斷師而相等故道理。難立事歟。推之此師意五十九卷文說見道三心名頓斷文會時。疏雲不別起觀心束三界二障合為三品斷名頓(雲雲)準之申一入觀斷三界惑合姿三心相貌相似故。雲而相等故歟。面面無殊異義止也。後案之。疏文猶難。三心見道此為證雲。偏頓斷師意無間解脫勝進多剎那說見。漸斷師此會釋見所見。進可決之。
延公雲。一心二心釋雖多剎那多言如何。光胤申雲。一心釋非正義意。各一品之二心三心釋正義也。今疏無間解脫勝進三心釋。或除勝進二心釋出之。
私雲。一心說文打任頓斷師證文。殆漸斷為證。頓斷會之雲事逆倒。但漸斷為證頓斷師此文會落。汝前一心多剎那許事此文依此出來故為證雲也。頓斷一心。多念許故。一心其任意得。而相等故雲邊會雲歟。
一。二相見道。乃至。分別隨眠事。讀師雲。付此文段大不審。三心真相。二師論。何無左右二相見道此復有二雲三心相見道治定耶。是一。既又相見治定三心舉。下何雲有義此三是真見道有義此三是相見道。又出二師耶。光胤申雲。此事誠難思。
私推。二相見道此復有二名相見道如真見道表文互二師表文意得。付其此文段含二師中。頓斷師二種相見道通漸斷師限十六心相見道也。含此通局二師雲此復有二也。不雲此復有二只雲十六心見道不可含頓斷師故。為兼二邊雲爾也。漸斷當此復有二之一種也。含諸師。文意全分通局隨宜不一準意得事常習也。重意雲。漸斷師三心真見道意得不雲相見道。仍三心真見道邊上真見道明下有義此中二空二障漸證漸斷顯之故。下相見道出三心。自頓斷師意被知也。程漸斷師相見道十六心故。此復有二之中十六心一邊當也。肝要于此文段有三節所明。頓漸兩師真見道。上漸證漸斷頓證頓斷顯之。頓斷師三心相見道有三品心已下文顯之。漸頓二師十六心相見道下二緣安立諦有十六心已下顯之。
讀師雲。三心相見道此舉漸斷師意。何下雲有義此三是真見道出頓斷師耶。光胤申雲。此事愚者申潤色也。上此復有二。乃至。名相見道文。一向限頓斷正義文段下有義此三是真見道文。不可出來歟。自元此一段。頓斷師所明故。更不可有混亂事故。上文段互二師故。二師共三心相見道申迷者意得恐出二師上三心相見道頓斷師義也。漸斷師三心真見道意得故釋也。上文含二師故。恐此濫也。不爾此出二師事無用。
一向暗推也。果破之不可為定量。
讀師雲。此料簡不甘心。上有三品心已下。頓斷正義意得無巨難。此樣真見道表文頓斷正義釋之可意得歟。文段可一相故。光胤申雲。上表文必定亙二師歟。讀師雲。暖中上三品不意得。煩惱下品所知下品初二立二障上品合為第三處。煩惱下品所知中品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此三品或品自力任以粗細定上下時。粗為上細為下故。初二品二障粗惑上也。第三二障細品下也。疏雲。然今此中人法二障各分上下。粗者為上細者為下合為四類然二粗者。各別除之。以智猶弱未反斷故。若上品智方能反斷耶。今暖中上廢立隨智所斷惑三品定也。疏雲。此即隨智說為暖等。初起名暖。次智名中。勝前劣故。後起名上。于斷見惑此智最上故。以惑隨智說三品也(雲雲)以此釋可知。隨智時能斷智次第下中上故。惑付智出暖中上也。讀師雲。內遣有情假假聚集法歟。延公雲。不爾。實我雲假也。如雲妄安立故。可說為假(雲雲)
私雲。古聞書。
光胤申雲。疏雲。談其無體名之為假(雲雲)實我也。內遣諸法假之假實法也。
一。內者疏雲即緣內身為境(雲雲)意雲。緣內身遣有情假緣智也。智者能緣心也。
一。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事。
私雲。不雲內事疏雲。緣初二智未能殊勝。但緣內身除我法假。第三心時。其智上品能廣緣一切內外我法故三別也(雲雲)初二緣內身第三緣內外也。
一。前二名法智。乃至。總合緣故事。讀師雲。要集第三智名類智。前二智類故雲以流類之義名類智存歟。此義燈破之違論文難歟。論文樣以總合之義名類見。
延公雲。總合名類類聚之義也(雲雲)(私雲。可見燈釋。)
一。法真見道。乃至。名相見道事。
私雲。法雲事疏釋雲。法者法則。放學為義(雲雲)真見道內證見分放也。真見道有無間解脫之二道。無間道有生空法空二個見分。解脫道有二空二見分。合四個見分也。三心初心法無間道生空見分。第二心法無間道法空見分。第三心總法解脫道二空見分。疏就見分中。乃至。有第三心者。此意也。不法自證分論義也。
一。別總建立者。疏雲。別總法者。顯無間所斷有差別故。顯解脫道所證唯一味故(雲雲)無間道別法初二心。解脫道總法第三心。延公雲。真見道無間解脫實可有四個見分見。讀師雲。俱空智見分一多二義也。今四個見分者。見分一義以義四個雲可存也。
私雲。抑此一段亙漸頓二師之文段雲事。上委細記之。但此下疏此師以三心○十六心等俱相見道唯緣非安立。安立別故(雲雲)此文分明。此一段限頓斷師見進可決之。第三心法解脫道雲事不審也。三心俱擬宜之斷道。第三心可法無間道。為言。
一。有義此三是真見道謂相見道緣四諦故事。
私雲。以相見道緣四諦故。一向此師自由道理歟。將又聊教文為所據立此理歟事可沙汰之。私推雲。疏雲如對法說說真見道緣非安立非安立非相見道中能緣非安立故(雲雲)此樣。對法真見道非安立緣。三心非安立。可真見。若爾相見可限四諦觀意得立此道理歟。非一向自由道理歟。私雲。此下疏出別起七心六心相望五心四心四個說可見之。疏雲。然諸處皆。乃至。諸論皆同(雲雲)此文意諸處先除上品後下品(雲雲)今論先除下品後除上品(雲雲)會此違疏二意。一今論約易行名下故。人執名下品故。余處約實體粗細門先斷上品。後斷下品。二今論望能治道論之。余處望當體說故(雲雲)可見之。
一。有義此三。乃至。不別緣故事。延公雲。以真見道不別緣故。一向自由道理歟。
私雲。疏雲以真見道但總緣真諸論空說(雲雲)諸論共說之詞。守教說立理。準自由道理歟。
一。苦法智忍事。讀師雲。有法問答委細也。苦法之法教法也。智者加行智也。忍者以前加行智證忍也(雲雲)光胤申雲。法教法雲疏釋分明也。燈法者不限教通真如(雲雲)智加行智。加行位緣如智加行智也。此苦法智智雲也。今見道無漏安立智。前加行智緣理之姿證忍。雲忍也。此雲自性所緣也。放法所緣緣者。十六心無漏安立智法真見道雲放法也。故苦法之法自性所緣教法取也。疏苦者苦諦。法者苦諦教(雲雲)燈意苦法之法通真如道。可勘之燈末文一個問答。問。何故前言苦法法即教法。後苦法智法即真如。答。雖俱緣如初創緣如未印非忍。但印前教不得雲如。第二重證故。法即如。教前印故。理此印故(雲雲)肝要苦法之法通如也。前資糧加行位(燈資糧位取見。)依聖教觀苦等諦如為境故。見道智彼苦任證忍。苦法智忍所緣雖通如。苦當智忍無間道未印如。印教故雲印前教法不雲印如。第二苦法智法偏取如也。理此位印故也。所緣分忍位智位互教如通也見。
私雲。苦法智忍法疏雲教法燈通如(雲雲)燈通如者。今文歟。不違疏。疏自性所緣時。無漏智緣前道世間忍時。正忍體付雲教法也。世間道所緣一向限教非不取如。燈雖俱緣如者。不簡忍不忍。前加行道位緣物體舉雲爾也。疏燈不相違。燈問答不違。道理聞。苦法智解脫道法疏燈一同取如事。此位如忍故。忍物柄如無異義。疏燈雲如歟。
延公雲。自性所緣時。苦法智忍忍物取智歟取如歟二義也。取如雲義正雖緣教教緣時。教緣如故雲忍如雲義也(雲雲)
私雲。此事違燈。學者違燈不可立義。緣通如忍限教見。延公申樣不分別緣忍甚可笑之。私雲。十六心廢立燈一段大切也。節節委細問答。必必可見之。不向燈可有越度。一忍智因果事。或忍因。智果。或智果。忍因也引俱舍決擇之。此忍者。苦法智忍忍也。智者苦法智智也。一。上下十六心見道歟修道位歟事問答。此同學抄論義也(顯揚瑜伽相違也)一。聲聞菩薩有真相二種見道。獨覺有相見道歟否事問答。答二解也。一自性所緣。教法所緣事委細也。一。無間解脫道俱忍無間雲忍。解脫雲智不雲忍事問答。答二釋。初釋雖俱忍付初雲無間忍也。第二釋俱雖忍俱雲忍。解脫道恐濫無間道解脫不雲忍(雲雲)此上無間雲苦法智忍。解脫道雲苦法忍不可相濫問。答之雲。準此理可雲忍。顯因果差別解脫不雲忍。無間一雲忍也(雲雲)
延公雲。自性所緣放法所緣雲事初無間道苦法智忍付事。苦法智解脫道不可雲二種所緣。可限放法所緣。人常無間道此二種所緣沙汰。解脫道隨可有二種所緣存也。仍苦法智法無余義如取。苦法智忍法限教通如二說可推(雲雲)讀師許可也。進可決之。
私雲。抑今論明放法所緣故。雲謂觀三界苦諦真如雲事常談也(燈見)而苦法智忍訓釋疏時智者加行道中緣苦法之智。忍者無漏忍。忍前苦法智(雲雲)一向自性所緣樣見。放法門苦法智忍字訓釋。如此可冒號中歟。此事聊自性放法論義憶念事。沙汰事歟。重可記之。
私雲。于放法所緣法忍法智。所緣苦諦如也。不放學真見見分也。所緣所放各別也。類忍類智所緣法忍法智也。所放學真見道自證分也可意得也。守千釋可見之。付之忍法無間道智法解脫道也。
一。苦類智忍事。光胤申雲。于法忍智各別內證樣。苦類智忍法法忍法智歟雲古不審。(聞書可見之)此事事也。所詮□事十六心意得事也。非口傳難生決智于放法所緣所緣物即法歟。所緣法物各別歟。緣物即法。法忍法智緣如故可法如歟。爭雲爾耶。法物緣物。一物雲雲。一大事一大事。能能可習之。卒爾相構不可談之(自性放法論義可見)
一。言後聖法皆是此類事。
私雲。此流類之義釋類名歟異三心第三心總合緣故。西明三心第三心類同今文。仍蒙能破。
一。審定印可苦類智忍事。
私雲。苦類智緣苦類智忍見。但法事法真見道也。以之緣法物非一物可知之。苦類智緣苦類智忍也。苦類智忍緣前忍智故。
一。法真見道。乃至。名相見道事。
私雲。法真見道樣疏二釋。一法忍法真見道無間道見分法智法真見解脫道見分。類忍法無間之自證分類智法解脫道自證分。忍配無間道智配解脫道。法配見分類配自證分釋也。二法忍法無間道法智法解脫道。不可分見分自證分。總法二道也。如初釋法忍法智別法見分不可雲。只總可雲法無間解脫。重意雲。法忍法智配無間解脫與初釋同也。分見自證別不雲配見分與初釋異也。此即總法之疏釋此意也(秘釋此文如此)類忍總法無間解脫見分。付之有伏難。真見無間解脫見分緣如。類忍緣智故。如智各別爭類忍雲法真二道見分耶雲難。疏雖緣智乃至合法也。會此難也。緣智緣如雖異見與見緣用同故法之也。為言。秘據能緣見同故合法者此意歟。以上類忍。類智合法無間解脫二道自證分也。此釋意類忍類智俱緣智物類忍法見分類智法自證分申事不審也。此事秘釋。推之類忍于法忍智內證。雖緣智法忍智緣如物。法真見緣如見分雲歟。類智緣類忍故。類忍緣智不緣如物故。緣類忍類智雲法自證分歟。第二釋類忍類智不配無間解脫。總類忍法。無間解脫類智法二道雲事。類忍于法忍智各別內證說緣忍智二道故雲法真二道也。類智重緣法二道類忍故雲爾歟。苦類智緣類忍。或緣前法忍法智也。可見秘釋。第二釋意也。
一。抑法真見道無間解脫等文下秘一段大切也。必可見之。于疏二釋。有義彈初釋。子細出二條。一類忍偏法無間道。不法解脫道雲事。違于法忍智各別內證事。二類智印類忍。不證法智爭雲法真見解脫耶。重意雲。印類忍無間道真見道無間道振舞耶。以上付疏初釋加難二條也。自作二釋法忍法智別法真見無間解脫。類忍總法二道自證分。類智重法二道自證審定印可也。雲以上初釋。第二釋前三智如前。第四類智法第四分證自證分。類忍法自證類智重緣其類忍故法第四分也。為言。詳曰下而言法者。乃至。無別行故(雲雲)法真見雲事。如緣智緣事差別邊法也。別別行相不法也。為言。第三雖但。乃至。亦何爽者。第三類忍緣法忍法智。第四類智緣第三。是以智緣智故。此一邊以別配二道也。第三第四行相別別。約不可論之。為言。故論結雲。差別建立名相見道。乃至。省略爾者。論差別以立相見道釋。若第三第四同雙法二道自證。差別義不可成(為言。此難有義初釋。)又法二道證自證分雲事無文證。為言。(此難有義後釋。)或亦無失文省略爾者。疏意法第四分義許文省故雲爾有義不知之。為言(以推量記之。可見正文。)
少少上書落事共記之。
一。苦法智忍之事。疏忍前苦法智(雲雲)秘雲。由此此智通緣二境。一緣加行智。二緣真見所觀真如。真如極成。故疏不雲但言忍智(雲雲)此釋大切也。苦法智忍名一向忍智見。又疏忍前苦法智訓釋。並限智見。仍釋此濫緣如樣釋。又雲。有義詳雲乃至。故名忍也者。有義意苦法智忍緣如。而疏忍前苦法智雲事嫌也。詳曰。乃至。皆如燈具者。疏釋無過事讓燈釋也。可見燈。付之苦法智忍名言並忍智見事釋時。見道位苦法智忍前加行位智果也。加行位智因也。彼為方便。今見道作此觀。緣彼加行位智故也。仍因名果處呼雲智也。秘或從因為名。乃至。而得智名者此意也。或從果苦法智雲智也。或從因為名。乃至。而得智名者此意也。或從果苦法智雲智也。或從果稱者此意也。此因果樣燈釋。可見之。
一。言後正法皆是此類事。于苦類智忍類訓釋也。釋此文秘引對法文作二釋。
一。前法忍法智後生聖道種類前忍智名苦類智。此苦類智忍故雲苦類智忍也。為言。此釋苦類智忍苦類智。指前法忍法智也。第二釋(或後所生以下也。)法忍法智後生聖法法忍法智類故。指後聖法雲苦類智。緣此苦類智。聖法故雲苦類智忍也。為言。疏順第二釋可見之道第二釋意歟。
一。苦類智所緣事。秘雲。即緣第三類忍。或緣前法忍法智(雲雲)取意。
一。二者依觀。乃至。如其所應事。上下八諦十六心也。
私雲。抑所取能取十六心前說上下後說事見道觀解次第歟。又不依觀門次第別有取存廢立歟事可沙汰之。要燈釋可見之。大綱雖可記之。恐繁不記之要燈以觀門次第釋之。
一。法真見道。乃至。名相見道事。于忍智忍法無間道。智法解脫道。此十六心偏緣如故。不法自證分也。
一。若依廣布(乃至)總說為一事。
一。私雲。此九種相見道也。疏雲。取意記之。上辨行相相見道。此廣布教道理以說之。菩薩在見道等不作此觀只為令學依彼觀門相見道。假說也(雲雲)布教事。疏雲。但為布教說其差別(雲雲)延公雲。布教者布教可訓歟(雲雲)一。九種樣事。疏釋忍智合說各有四觀有二釋。一于十六心有八忍。合為四忍。合樣法忍類忍合時。苦苦。乃至。道道合故四忍也。八智合樣同之。四忍四智。合八也。以上于觀分八止也。一加九種也。第二釋忍智合也。法忍法智見四諦八忍智合為四也。類忍類智亦爾也。總八也。加止九種也。延公雲。此二釋此廣布施。上下八諦廢立之歟。于總作十六心立之歟二釋也(雲雲)光胤申雲。只忍智合觀之樣申二釋也(雲雲)延公雲。第二釋法忍法智合為四。緣如義同故。類忍類智為四。緣智義同故雲。豈非所取能取十六心耶。光胤申雲。第二釋先于總作釋之。初釋何十六心不聞。以之推必非論二種十六心二釋歟。第二釋且先于總作釋之歟。延公執心。
私雲。延公申分存分。第二釋以見之。初釋上下八諦歟。但二釋面樣八忍八智合歟。忍智合歟樣二釋見。此樣事上代十六心取樣差別事。
一。諸相見道。乃至非實如是事。光胤申雲。依真假說之樣。古二義也。相見于真上假說三心十六心名真見上立事歟。將又真見相見處談實三心十六心物。真見振舞彼上談世第一法無間生斷隨眠雲歟。讀師雲。難測事歟。光胤申雲。疏雲依真之義假說相見道等為無間等(雲雲)此文樣分明真見振舞相見上談實三心十六心如此說見。讀師雲。此文樣可有料簡事也。無左右不可一定(雲雲)其料簡之樣不被申。讀師雲。真見道後方得生故。乃至。分別隨眠真已斷故三因三心十六心世第一法。無間生。不可斷隨眠之由也。非依真假說之由。以初二因世第一法無間不可生由。以後一因不可斷隨眠由(雲雲)光胤申雲。此三因取依真假說之由料簡歟。何由緒依真假說。三故也申歟(雲雲)
私雲。依真假說樣申二義左右依。三因依真假說由又世第一無間生。不可斷惑由不可意得替歟。三心十六心名真見上假說義。此三因非真假說之由。意得。真見振舞三心十六心立義。依真假說之由可意得歟。此一向暗推也。不可有定量。
一。二中初勝故頌偏說事。評定曰。頌爾時住唯識唯識真見道所證唯識性也。非相見所證(雲雲)
書落事共追記之。
一。內遣有情假緣智下秘引內言釋相傳二釋。初釋如疏。內指自身(雲雲)第二釋內言約界辨內外。初二智于同欲界。自他有情初智。自他法。第二智也。第三智遍遣上界我法故不雲內。只雲遍也。于此兩釋詳曰下後理雖通然無所資。今依初說(雲雲)
一。三心相見道法真見道事申論第三心法解脫道(雲雲)無間解脫別總建立○之文此意也。付之秘問答。問意雲。解脫道不斷惑。何法彼遍雲遣隨眠耶。答之作二釋。一三心斷惑自元假說非實斷惑故。蜜不可難之。二解脫道斷粗重故遣隨眠雲事無過(雲雲)詳曰下雲。夫言法者放似之義。乃至。以余粗重似。彼斷種假言遣惑故後說善(雲雲)取第二釋意易知。以上。
元文二龍次丁巳夏六月修補出來了。
承仕快傳
論第九卷聞書第一
論第九卷聞書第二
第百十七日(自諸後得智有二分耶至在大牟尼名法身故)
一。有義俱無離二取故事。
私雲。此師安惠師雲事大師之談歟。含余師歟事如論義。
一。有義此智見有相無。乃至。說離二取事。光胤申雲。說此智品有分別故之由以見之。無分別根本智不可有見分存故。此師根本智三師中當相見俱無第一師也。彼第一師今第二師同人歟。聖智皆能親照境故。由以理證也。自由道理歟。
一。有義四智二分俱有。乃至。二分俱有事。
私雲。一段長之三個文證三個道理(四個道理可申歟。緣色等時應緣聲等別開四個也。)于三個文證。初七十三卷文成自義文證也。次二個文破他也。成自義七十三文思惟二字證見分。□二句相分背本疏歟。于破他第二文破第一師。第三文破第二師也。于三個道理初五蘊相例易知。第二離自體法應非所緣之難。深真如余離自體法可非所緣。不變相分故。真如自體故不反相緣也。若不痛之不變相名所緣緣。緣色時緣聲等可名雲難意也。緣色等時應緣聲等轉救上難歟。
一。又緣無法等應無所緣緣修難事。光胤申雲。上離自體法應非所緣付有體境不變相可非所緣難。今此難緣龜毛等無法時。不變相可非所緣緣雲難也。讀師許可畢。
一。無緣用故事。光胤申雲。體用必依緣用所緣用歟能緣用歟。二義歟。此文必定所緣用歟。評定許可事古沙汰也。
一。六現觀事。疏釋現觀得名。現謂現前。明了現前觀此現境故名現觀(雲雲)
私雲現觀者惠事也。
一。現觀體也事。疏雲。思所成惠。即因于思所成之惠為體。乃至。彼雲。或此俱行菩提分法為自性。此下現觀並作是說(雲雲)如文思現觀之體有二說歟聞。可尋之。下現觀可準之見。
一。信現觀事。評定曰。信現觀戒現觀。自性體是惠非信戒。信戒助現觀故非正體。論此助現觀之文。疏現觀者是惠之釋分明也。光胤申雲。信戒二現觀體信戒歟。信戒取現觀體助觀觀惠故立現觀。為言。成此意雲。此助現觀雲現觀者是惠也。助惠故。助惠故信戒。立現觀也(雲雲)及相論之處。讀師雲。下彼第二第三雖此俱起而非自性之文分明也。何信戒為其體也。延公樣承伏畢。
一。思現觀思惠故。散心限有漏也。信現觀事疏雲。信亦上品通漏無漏(雲雲)通漏無漏也。
一。加行道中觀察諸法。乃至。故非現觀事。評定曰。此加行道中資糧位也。無余義(雲雲)抑暖等加行位不立現觀同學抄論義也。延公雲。加行位暖等不能廣分別法雲事不審也。加行位作三性觀。何物漏三性耶(雲雲)讀師雲。三性雖攝諸法。種種諸法觀雲廣分別也(雲雲)
一。暖等不能廣分別法疏有二意。但觀所取無等。乃至。多分有分齊觀初意也。又三乘通說。乃至。不及于思第二意也。第二釋通三乘說時。二乘加行唯作四諦別相不名廣分別也。
一。戒現觀事。
私雲。道理共戒故限無漏也。
一。現觀智諦現觀事。一切非安立根本後得取也。讀師雲。現觀詞初終置事終可爾。初置此□不意得(雲雲)評定曰。此事更不意得(雲雲)光胤申雲。思信戒三現觀。皆以最初出現觀之自性體。第四第五偏智為自性故。最初顯其自性雲現觀也。惠智諦現觀雲程事歟。評定曰。此事不意得(雲雲)讀師雲。不意得(雲雲)此事被申樣偏執歟。無劬勞事也。不足言不足言。
私雲。第五邊現觀體。一切安立智也。此雲世出世智取有漏也。付之第四智諦現觀何不取有漏非安立耶雲疑。此事論義。巷也。論文分明。論義樣。道理必然也。又後得智言廣亙有漏事。又疏隨在何位緣非安立文。一方可出之何位之詞不及地前故不可嫌有漏非安立可難歟。
私雲。究竟現觀之究竟言表何物耶。疏究竟位十智取雲表位也。不雲現觀。十智亙惠非惠歟。可校合之。仍不雲現觀只表位雲究竟也。此現觀漏無漏事論義也。疏然皆無漏(雲雲)分明也。
一。此真見道。乃至。故不相攝事。評定曰。第四現觀少分者。簡後得修道位(雲雲)雲少分也。評定曰。攝彼第四第五少分者。第四少分者。簡根本智也。第五少分簡修道也。
私雲。第四少分簡根本智可爾。何不簡修道耶。見疏相見道簡。第四分亦攝真故(雲雲)不舉修道。第五少分處亦通修故雲舉修道。道左樣付。返返不審也。真見道簡第四少分亦通修道等雲。尤可舉修道歟。可尋之。
一。彼第二三。乃至。故不相攝事。不取信戒事如上注。
一。十百門事。一證百三摩地。二見百如來。三動百世界。四化小百類。五成熟百種有情。六百劫住。七見百劫前後際事。八智見入百法明門。九化作百身。十現百菩薩眷屬(雲雲)
私雲。百法明門申。十百門之一種也見常十百門法明門則十百門意得事歟。惡也。百法明門其十隨一也。抑初地百表相由事可尋之。
一。次修習位其相雲何事。讀師雲。此下疏樣。見道取入見全見。光胤申雲。上略釋段見修二位舉。下疏一同也(雲雲)
一。菩薩從前。乃至。無分別故智事。
私雲。此修習位其相雲何之下。疏至無學位便證轉依(雲雲)今文下後明。此修位于究竟位便證轉依(雲雲)佛果轉依雲事分明也。
一。復數修習無分別智事。疏雲。然非唯智是修習位體。今從所緣能斷道說略不說余(雲雲)
私雲。修道體智體外取余法。今從所證理斷惑道表說智略余法也。
一。此智遠離。乃至。及不思議事。延公雲。此二取所執二取見。光胤申雲。疏離計所執實所能取(雲雲)其旨分明也。上見道不取種種戲論相故。聊有子細。替其此二取無余義。所執二取也。
一。無得不思議事。論二意。初意離所取雲無得。離能執雲不思議。第二意離戲論雲無得。妙用難。測雲。不思議(雲雲)
一。第二解意戲論體二釋。初釋有分別無分別對也。後得智尚有分別故戲論智也。第二釋漏無漏對也。有漏分別為戲論故。後得智無得不思議物也。為言。此二解中。初釋論意也見。疏雲。今此文中。但約前解。論自顯故。
一。是出世間。乃至。無分別智事。
私雲。是出世間智第二句釋文也。限根本智不通後得。明知。無得不思議。限根本智故。疏二釋初釋正也。
一。數修此故。乃至。故說為彼事。延公雲。二障種子名粗重勿論也。其外煩惱習氣粗重攝之歟。讀師雲。悉可攝之也。
私雲。疏雲。所知障種。乃至。亦地地斷(雲雲)意雲。所知障種同習氣。地地別斷煩惱障種子金剛心斷。若煩惱習氣地地斷。總合雲舍二粗重故也。為言。抑舍二粗重故攝分別二障歟。先師堯尋新物論義也。
一。違細輕故事。疏雲。違細名粗違輕名重(雲雲)延公雲。違輕者違經安事歟。抑違細者細何物耶。讀師雲。無分明答。
私雲。惑果粗動性也。離粗動性物細無動轉雲細歟。違粗歟。
一。舍二粗重故舍斷義故。雲令彼永滅歟。
一。依謂所依。乃至。為所依故事。
私雲。轉依法門一論難義。先代未決也。第九第十之相違意得樣事可有口傳歟。二之節節事。一今第九卷二師諍依言歟。諍轉依二言歟。二依體後師顯也。初師廣取染淨依他歟。限第八識歟。(道菩提雲雲淨依事歟。)三初復次意舍得體遍計圓成歟。取涅菩提歟。四第九第十轉依相對。有寬狹耶。五轉依之得名這依歟。依主。轉即依歟持業轉與依歟。六二復次以何為正耶。七抑得轉依者得轉歟得依歟。猶可有子細示大綱(以上七條大事。)答。第一尋事。諍依言二師雲事顯也。但轉言隨依二師樣替□強可雲轉言諍歟。雖然二師分事依言也。第二尋事古二義歟。但大旨第九卷廣總取依他不限第八存歟。二義無子細歟。第八分明見事論。只依他(雲雲)論斷本識中釋舍得之由來歟。非轉依二言事歟。但第二師迷悟依意得對。尤初解持種依意得事也。第三尋事。感二義也。先顯取遍計圓成見。但取涅菩提雲義。下由轉煩惱得大涅以下舍得二種釋意得歟。不取雲義由轉煩惱以下。非轉依轉言事。可意得歟。隨二義下證得如斯。二轉依果上遍計圓成指雲。下菩提涅取雲料簡。第四尋事。第十卷廣明轉依方學轉依之具足(雲雲)以此韻覺可意得兩卷歟。依體事。第九卷廣。第十卷狹歟。下卷疏明所轉依。前說依他總明轉依。今故唯第八(雲雲上衣體不限第八雲義證文歟)轉言寬狹。第十卷出所棄舍。當卷不見。第十廣分歟。頌轉依。下而今但取二所轉得頌說證得轉依言故(雲雲)第十卷如此。第九卷初師證得如斯二轉依果(雲雲)二轉依果上舍得申二義隨可治定歟。可權之。第九卷第二師。頌意但顯轉唯識性。頌轉依所證得限涅不通菩提見。第五尋事。無性論師轉依名持業存。疏雲。無性雲。二所依止轉依亦持業釋(雲雲)(其意可尋之。無性雲二所依止之下二秘釋。可見之。)今論意轉依之言大綱依主釋也。轉染淨法。依依他也。設雖第二師。能依所依理邊依主存歟。撲揚兩釋由來事也。如論義。轉與依名六種釋何耶。相違釋歟。可尋之。第六尋事。第二師不正義歟。其故雖于此位亦得菩提。乃至。頌意但顯轉唯識性雲。偏頌文說法身限涅存。意雲。于同涅二乘滿位涅雲解脫身(二乘滿位名解脫身)在大牟尼雲法身(在大牟尼牟尼佛也。名法身故寂默義也。)此二個條背下論判。而今但取二所轉得見。此師背此文。是一。又雲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法身。菩提涅互見。此師背此文。第七尋事。又肝沙汰也。通途論文等面。得轉體見。但轉之依依主釋樣得轉依者肝要得依體見。其故依主釋樣呼一法名也。雖呼一法從他勝法呼之。自他二法名雖舉之。所呼取目此一法。如雲眼識雖舉眼根眼識二法。此名遂目眼識一法異相違釋。通途依主倒墮依主此樣同也。若爾轉依者成得依體歟。元轉依者目依一法故。先年社頭講問有義轉依時。或仁雲。得轉依者。得依之體也。譬取申。一珠磨時。遂所磨得珠。珠外有何所得耶。轉依亦如此。此談符合先師上綱御口傳。珠之體依體也。良工能轉道也。珠上穢垢依附如瓦礫珠過失也。二障粗重也。珠中光明照用。珠德也。菩提涅二果也。所詮依體(第八或依他)得時。依上垢穢依中德用舍得。遂所得依體也。珠外如無所得。依外有何所得耶。此若得依體雲一義意歟。則先師口傳。臆念戀慕愁淚今更萌也。
讀師雲。得轉依者。得轉歟得依歟事。本疏二釋也。學者二義依二釋之由承及(雲雲)
私雲。依謂所依等。第一師釋下疏兩解。
言轉依者。轉謂轉舍轉得。依謂所依。即轉之依名為轉依。依士釋者初釋也。此釋轉得意歟。轉舍轉得之物。所依之外置談歟。又解。此文依他事上邪理執著正理離倒。轉舍轉得事為理依故。名轉依也者第二解也。此釋得依意歟。意雲。依他事上邪理執著過失。正理離倒舍得。即依他事成清淨也。其依他事為依。其上邪理正理為舍得。舍得畢。得依他故雲轉依。為言。舍得物柄所依外不置之。依上邪理為舍理也事為理。依故名轉依者此意也。可問明師。評定曰。依謂所依之道菩提不審也(雲雲)
私雲。疏雲。今言依他起名轉依者。流轉還滅依也(雲雲)若還滅依雲菩提歟。第八道順流轉還滅依也歟。流轉還滅依者第八識也。但總取依他義第八俱取之歟可尋之。
一。及能轉證依如涅事。疏雲。又假涅依真而立能所依異(雲雲)抑此假涅者。非假擇滅歟。下道理此理真如離雜染性。乃至。假說新淨(雲雲)真如雜染邊。對本性始淨分說雲假歟。
一。頌意但顯轉唯識性事。疏雲。如彼顯說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故。乃至。非彼菩薩是唯識性在大牟尼名法身故(雲雲)彼師得頌意樣也。其第一師菩提亦名轉依者。如彼頌中自當解釋(雲雲)此第一師得頌意樣也。彼頌中可釋者。而今但取二所轉得之文。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之文事歟。
一旦難盡。至第十卷可記之。
第百十八日(自雲何證得二種轉依至一一皆應四句分別)
一。雲何證得二種轉依事。此問上四句頌第四句問也。為廣釋也。雲何證得能證得用當頌證得歟。二種轉依所證得果當頌轉依二字歟。凡于四句頌獨于第四句廣釋事。第四句廣釋。前三句能斷智所斷惑能證四種內。自體被廣釋故。以此委曲略前三廣第四也。
一。謂十地中乃至。由斯證得事。
私雲。十重障重第一卷重同意見。疏雲。此言重者。如第一卷初解(雲雲)讀師雲。十地者無別體。只修斷證三因總立十地歟。此開一因事不審也(雲雲)
私雲。疏雲此無別體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時名十地也。總釋別位(雲雲)
讀師被申此事歟。評定曰。下十地出體門有為無為功德為自性(雲雲)又釋地名下今得生長雲。遂能生長之體詮取真如正智歟。
私雲。無性攝論偏取智。今論通理智見。若爾總無十地體不可雲(雲雲)
延公雲。此四種因位修得斷證次第。有次第之由歟否。讀師雲。可有其由。疏雲。既知分位。乃至。十種真如(雲雲)意雲。分位必可有其行。仍次十地說十勝行。行可有所因。仍次行說斷。斷可有所證仍次斷說證(雲雲)
私雲。疏見十勝行明。廣頌第四句轉依(雲雲)取意。此轉依廣文。便證得轉依因位轉依意得證文也。十真如悉因位故。疏二種轉依由斯證得。明所得果。即廣前頌第四句文(雲雲)此文又佛果轉依義證歟。
一。一極喜地。乃至。生大喜故事。
私雲。初獲聖性具證二空能益自他三由生極喜也。初聖性得由。後菩薩非初得聖性故不生大喜簡(雲雲)此可爾。二乘簡分見。其故二乘此三勝故。初得果時不生大喜簡(雲雲)證二空益自他二由可爾。初獲聖性二乘何無之耶不審也。但推之大乘聖性二空無漏立之。小乘聖性唯生空種立之故。劣以簡之歟。三勝(雲雲)勝義二乘歟故劣以簡之歟。彼二由具能二字置顯勝義也。證一空劣。益自他分二乘有此義故。
一。此下疏菩提不名預流等四果事釋之不名預流。預流表厭苦欣寂故。取意可見文。不名一來。有無量生故。不名不還。還生欲界故也。可名阿羅漢。前第三卷並。此卷末沙汰(雲雲)四相發心十大願十淨修住法事。可見演秘。
一。二離垢地。乃至。煩惱垢故事。
私雲。初地粗犯戒垢離之。微細誤犯垢尚殘故。第二地全離之。為言。次尸羅事疏有二釋。初釋別解脫•定•道三戒也。第二釋限別解脫戒。離三時非故。定道不離加行後起非故。一初果聖者性戒具歟否事。付之初二果聖者帶妻奴子事並初地菩薩性戒具否事可見疏。
一。三發光地。乃至。妙惠光故事。
私雲。依 鈍障三惠有所忘失。至此地斷此障故。勝定大法總持成就于三惠無忘失(雲雲)大法總持者。法義咒忍中法義總持歟亙余歟。可沙汰之。打任法義二種總持歟可尋之。一付之靜慮波羅蜜第五地修也。于第三地得勝定雲事疏問也。答之(十度十地修度門下問答。)如下當知。文十一障中自當解釋。十于十地雖實皆修之。下疏雲。問。若第五地修定度者。何故三地名為發光。定障三地除成就。事至五地(雲雲)(十重障 鈍障處法義二種。今總持必定法義二種也。)
讀師雲。無著菩薩住極喜地證發光定(雲雲)所地菩薩。所證定發光定。非第三地定歟。發光之名言不審也。
一。四焰惠地。乃至。惠焰增故事。
私雲。菩提分法非皆惠惠焰故雲爾(雲雲)抑此地別斷煩惱事說。上首身見斷故雲爾歟。地地總可有此德處。別如此釋可有子細。
一五極難勝地。乃至。極難勝故事。
私雲。真俗合觀論義沙汰滿足。上別紙疏合令相應智合歟境合歟二釋。又前第二議中已有妨難事可沙汰之(演秘釋)
一。六現前地。乃至。令現前故事。評定曰。住緣起智後得歟否不審也。是一。又根本智後得引令現前。返後得引根本雲事逆也。是一。又入地初心可根本智。斷惑故至此地入地初心後得智歟不審也。若爾入心障後得智斷之歟。又入地初心不斷惑歟。無染污真如初心。不證之歟。是一。光胤申雲。住緣起智合觀後得智歟。爾無諸難歟。評定曰。住緣起智第五地出心智。無分別最勝般若第六地入心智。
私雲。此料簡不可然。疏等左樣不見。
讀師雲。抑此位作緣起觀見。根本智證緣起染淨無差如也。本智前正無作緣起觀故。後得智正緣起觀體歟。光胤申雲。先年撲揚講時。觀舜房對膽覺房。根本智為希施波羅蜜之體歟雲論義。次日參東院物語申時。仰。此事古論義第六地題卷也。讀當古題(雲雲)東院御違例御減氣之時分也(六月二十二日參物語申也。七月十四日御他界。)讀師雲。觀舜房論義專慶沙汰也(雲雲)讀師雲。第五地證類無別真如。理理類無別也。非理與事類無別。謂此真如類無差別。論文分明歟。若爾依證此如真理俗事不二悟開雲事不審也。雲事古尋也。明匠如法劬勞事歟。今第六地無染淨真如緣起無染淨理。事事不二理也。此地事事不二之悟可開。
私雲。先日。延學房進修。興善院講問。真俗合觀。客實耀僧都問者予講師延帳房。客講師同心。第五地理理事事理事三不二悟一時可開被申事讀師說不審也。
讀師雲。初地二三地相同世修。四五兩地相同聲聞。第六地相同緣覺。第七地出過世間二乘道(雲雲)
一。七遠行地。乃至。二乘道故事。疏雲。取意。前六地中雖現緣起。染淨無二。猶有細相現行障。執生滅流轉還滅相。仍空中不起有行。此地治此障故。空中起有行見。評定曰。功用後邊者。功用邊際雲事也。功用也。讀師雲。第八地無相無功用常申。無相第七地得之。無功用第八地。
一。八不動地。乃至。不能動故事。光胤申雲。相用煩惱相用。有相有功用。煩惱也。此二中有相煩惱不動第七地得此功德能。何雲第八地始德耶。
一。九善惠地。乃至。善說法故事。
私雲。最勝無礙解即惠故雲善惠地也。四無礙解德可見疏。利他門自在也。
一。十法雲地。乃至。充滿法身故事。
私雲。緣一切法智如大雲。陀羅尼三摩地如淨水。如雲含水。智含陀羅尼定也。智能生總持定故。次蔽如空粗重者。如雲覆虛空。此法智如空廣大無邊煩惱所知二障覆隱惑智二障者。煩惱所知二障事歟。光胤申雲。常煩惱覆智隱理申。此樣智覆二障事。此覆隱滅盡雲歟。
私雲。二障喻空廣大無邊事不審。惑障何廣大無邊之義具耶。充滿法身故者。疏雲。如是法智出生無量殊勝功德。充滿所證所依身故(雲雲)抑此地得受位十相事。可見疏。
一。如是十地。乃至。以為自性事。十地出體也。
一。與所修行。乃至。故名為地事。十地釋名門也。
私雲。出體有無為功德出。釋名如智為依持(雲雲)出體釋名地體寬狹可尋之。可沙汰之。抑令得生長能生長體取如事可見疏。如正非能生。如為增上緣斷自種子生故。如為生長依(雲雲)可見演秘。有人嫌疏假者為能依義。所修行為能依(雲雲)依論與所修行文立義。撲揚依疏破有義。可見之。
一。財施無畏施法施事。可見疏一段。無畏施者。疏雲。施他不令豺狼等畏名無畏施(雲雲)凡三種施六度悉可攝之。對法雲。施度財。余五無畏。六度悉法施也(雲雲)此樣六度中施度狹限財施。無畏法布施波羅蜜外歟。何今六度施有三種雲耶。推之相攝可有通局。體性可有自性眷屬歟。思可知之。一施三種事。演秘釋。可見之。
一。戒有三種。乃至。饒益有情戒事。
私雲。律儀者。疏雲。律雲法律。儀者儀式(雲雲)招提寺以菩薩不共十重障為其體。西大寺以七眾戒為其體大兩門之論義也。凡住律儀時修善利生之義成立故。一後二戒發善戒防惡。此名戒發善豈戒耶雲疑。兩門之論自此起歟。招提寺止過一體義習歟。後二尚防惡戒也。西大寺防發別體義。後二發善戒也。付之重重子細。一旦難盡略之。如別紙。戒有三種事秘釋。可見之。讀師雲。于南山家增受不增受二義。于後二戒事歟。雖不經後二受儀住菩提心受律儀戒。發得後二者不增受義也。菩提心上求下化故。修善利生。不經後二受儀也。增受義別別經受儀也。延公雲。于南山之下修一妙蓮二人論歟(雲雲)
私雲。三聚戒無表一多事。一個條沙汰歟。
一。忍有三種事。讀師雲。初耐怨害忍者(耐。當座沙汰其通也。可尋之。)他人來雖殺自。彼昔吾依害他自業果處也。感果畢果盡思也。何一分怨 (雲雲)
私雲。他人殺自時菩薩可作此思。依此殺業當來可墮地獄。如何可救之。生悲愍雲此忍也。離曰相金剛般若說。遙割王難忍辰仙人。讀師雲。安受苦忍者。忍寒熱等苦修行也。諦察法忍者。雖遭甚深難解之教法。不生退屈忍之。堪學忍也。私雲。初忍利眾生之因。第二成佛之因。第三初二所依也。三種忍事有演秘釋。可見之。付第三忍八種勝解可見秘。
一。精進三種事。
私雲。經五種精進相對相攝之樣可見疏。攝五句盡論義。初二精進攝要五句也。無足精進利他邊。第三利樂精進也。就中攝論對法唯識相對相攝樣。寬狹沙汰可見疏。又有秘釋可見之。
一。靜慮三種事。
私雲。安住者。安住現法樂住也。現法樂住體論義也引發者。引六通也。依定引通故。辨事者。辨利有情事也。現大魚等身。息饑饉苦也。第三有十一種歟。戒度引。秘釋也。秘引瑜伽釋之可見之。
一。般若三種事。論道此三種智加行•根本•後得道歟。此三種共根本智事也。道也雲事。古聞書。但此道非無由來。攝論三種般若。加行根本後得三智也。非今論意。疏引攝論釋之道不辨二論同異道之歟。古如此沙汰歟。疏對法攝論加行等三智取見。付之對法第十今第六。今論開理事二智。第六自利。第十通。諸論不同(雲雲)可見之。有演秘釋可見之。
一。方便二種事。易知。回向方便智也。拔濟方便大悲見。疏雲。方便度者。謂以前六度所集善根。共諸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雲雲)
私雲。方便者善巧義也。六度行。巧回求上求下化二利要須義歟。愚推如此。以上注疏釋推之。
光胤申雲。方便得名如何。讀師無殊成敗。無念無念。
私雲。後四悉智歟。大悲為方便度體。無 無痴為體歟。瑜伽四十九說。方便度十二行相六自利。六利他也。對法四種方便可見秘。瓔珞三種。可見疏。
一。願有二種事。延公雲。求菩提願菩提自身菩提歟。他有情菩提歟。光胤申雲。玄贊攝異歟。古聞書。延公雲。爾也。
一。願度事。疏雲。攝論說。謂發種種微妙大願利攝當來波羅蜜多殊勝眾緣。乃至。世親雲。此願即度。名為願度。願為當來。此是所為。第七轉聲。為當來故發種種願(雲雲)以之願度相可知之。付之瑜伽四十五五種願。出第五大願。十種願瓔珞三種願可見疏。
一。力有二種事。秘雲。有雲。思擇思惠。修習修惠也。問。若爾後得何有思惠唯無漏故。答。有正思惟名思何失(雲雲)
私雲。正思惟名思惠事。次力度者。思修二惠處有。令前六度無間現行力故雲力歟。疏雲。攝論說。由思擇修習二力令前六度無間現行(雲雲)以此文致此推也。瑜伽四十九所有十力加行清淨名力波羅蜜(雲雲)以之配今論二力可知之。瓔珞三種力。報通力•修定通力•變化通力也。
一。智有二種事。疏雲。無性雲。由施等六成立此智。復由此智成立六種名受法身。由此妙智能正了知此施戒。等饒益有情。世親雲。由般若波羅蜜多無分別智自性等故。成立後得。復由此智成立前六波羅蜜多(雲雲)由智波羅蜜成前六度。依六度成此智見。又雲。四十九說。于一切法如受安立清淨妙智名智波羅蜜。當知能取勝義惠名惠波羅蜜。能取世俗惠名智波羅蜜。乃至。讀體故一。今此論等中論用故不相違也(雲雲)瑜伽智破羅蜜立一。今論受用法樂成就有情二智立。開合不同也。瑜伽談體今論論用也。肝要第六般若根本智。第十智波羅蜜後得智也。瓔珞三種。可見疏。
一。此十性者。乃至。三業為性事。此說自性之論義。可知之也。論施以無貪三業為性(雲雲)疏無貪相應思所發身語業為體(雲雲)疏樣身語業。假業歟。能發思雖身語同時取意業歟。將亦身語同時思身語雲。其外思為無貪相應思歟。可依意業習歟。
一。此下疏引瑜伽三十九作二釋。一同對法取思不取無貪。二取無貪(雲雲)
一。戒以受學菩薩戒時三業為性事。
私雲。律儀雲即唯二業。攝善攝生二戒雲即通三業。能順西大寺律儀二業。後二三業習。招提寺意菩薩不共律儀戒十重也。十重有後四重(不自贊毀他。不貪不 不謗三寶。)意業戒。三聚悉通三業習故。今疏文難義也。西大寺意。菩薩通受律儀戒七眾故限身語二業。何葉今文(此論文下有秘釋)讀師雲。菩薩不共律儀取十重歟不取歟。本疏兩釋聞及。兩門論。本疏二釋當歟。光胤申雲。此下疏一段兩寺料簡歟。實本疏樣。二釋作雖不見。十重取律儀樣見。又不取之樣見。可勘之。上律儀以七眾在家出家或為體。乃至。亦通三業。律儀戒七眾不取十重見。西大寺順。其實是菩薩亦得是律儀取十重見。順招提寺。一據善戒寬狹故即令入攝善戒中故文。十重意業邊。攝攝善法戒見。付兩寺有料簡歟。讀師雲。律儀二業後。三業此疏見。招提寺如何會之耶。又論雲。總三業為性(雲雲)律儀三業見。西大寺如何會之耶。光胤申雲。論戒以受學(雲雲)疏釋以受時學時三業為性(雲雲)受時者受體也。學時者隨行也。正受戒也。隨行者受畢為全戒。學雲隨行也。隨行時。律儀三業隨行。故論受學總含。三聚戒三業為性。律儀邊學三業。受三業也。後二受學通三業總雲三業為性也。論苞含相濫遮。疏二業三業釋分。疏此中總論總論詞分明也。(以上西大寺意會論三業為性。)次招提寺意。疏律儀二業後二三業雲文會事。疏二業三業分別。且七眾眾取律儀一邊事也。七眾戒身語二業故無意業。疏所以且說七眾文此會釋也。招提會釋不可過疏會釋。實十重律儀故。其實是菩薩亦得是律儀文此意也(以上招提意會疏也。一且難決。)兩寺料簡肝要可在此疏一段。一五篇戒樣。此下疏大綱引之。
一。忍以無 。乃至。三業為性事。演秘釋三種忍行相大切也。可見之。安受苦忍九種苦可見疏。諦察法忍八種勝解可見秘(上注之歟)
一。精進以勤。乃至。三業為性事。演秘委細也。可見之。
一。靜慮但以等持為性事。等流唯定非散也。疏雲。不說三業(雲雲)不通散故不說三業歟。等持取定體不取余法故歟。定心同時起三業事。何不取之耶不審也。又對法有三業自在用(雲雲)可尋之所詮論。至靜慮獨不說三業。聊有所存歟。
一。後五皆以。乃至。後得智故事。
私雲。第六本智。後四後得智歟。于願波羅蜜有二師。後五皆以擇法為性初師歟願智為體也。智後得智也。
一。有義第八。乃至。為自性故事。願度第二師也願三法為體非智。攝論此師有二說。或欲勝解或信勝解(雲雲)今論合之雲三法。
一。此說自性。乃至。功德為性事。
私雲。忍精進三業為性說事。秘有義問答。有義自性體不取三業。正義取之。布施淨戒二度三業顯也。靜慮般若論不說三業故勿論也。忍精進二度事論說三業故。正不正諍之。有義論眷屬體說自性(雲雲)正義實自性體也。
一。此十相者。乃至。波羅蜜多事。
私雲。此十相者。疏雲。雲何名相。即成波羅蜜多相貌具此七義方名度故闕者即非(雲雲)
一。一安住最勝。乃至。非倒彼岸事。
私雲。初最勝樣。二乘全不具波羅蜜多歟。何大品經六十辨雲前五具耶。
秘推之雖修前五不修般若故不成深羅蜜。仍前五非波羅蜜歟。修布施等假雲波羅蜜也。無般若非度事。以若無七寶不名輪王。可知之。
一。第五最勝第七最勝差別事。光胤雲。或仁撲揚講時。論義。與肝要第五。疏雲。無相智所攝受者。即第六不執三輪清淨(雲雲)三輪狹取。三輪執離義也。第七謂要不為二障間雜(雲雲)寬取二障故有差別歟。是一。抑第五與第二差別。事。疏雲。第二前者。彼有道心未必一切回向菩提。此乃回向(雲雲)
一。由斯施等。乃至。四句分別事。
私雲。即種類福為四句(雲雲)種類福者。不行施隨喜施故雲種類福也。正施財等根本福也。不行施喜他人施布施行種類故雲種類福也。不約種類福四句不足。度非施句隨喜施為其體故也。又次第修者布施行有三句。無第二度非施句布施最前喜前無度故。何度非施句耶。余五度雖為次第修可有四句。前有施度滿句故。非次第修時。六度悉可有四句。疏一段可見之。取意記之。此下秘釋。問答。可見之。延公雲。種類福者。不行施隨喜施雲也。
第百十九日(自此且有十不增減者至或互相資或二合說)
一。對治十障十障十重障見。當座評定此通也。付之無明者。無明一法歟。總所知如無明住地廣雲無明歟。可尋之。雲無明等置□言樣取無明一法歟覺。
一。此但有十。乃至。無增減故者。十度不增減由三故也。十□□□故一治十障故二證十如故三。
一。復次前六。乃至。相違障故者。此十度不增減由也。六種障可見疏。攝論六蔽(雲雲)
私雲。此文六度不增減由歟。此十度說由也疏見。疏牒此文以上所言說十所以。乃至。下依六說十謂慳吝。乃至。惡惠(雲雲)說十由也。人迷事也。付之疑。上對治十障。說十度由分明也。六種何說十度由耶。答之第六惡惠可有五惡惠也。總含雲六種也(以上可打墨也論文。)
私雲。以上記也。復次前六不增不減者為除六種相違障故者。說六度所以也。非十度由必定必定。
疏雲。下次明說六年以(雲雲)此下以上所定說十所以者。上十地十障十如三由事也。下依六說十之依六又分明也。說十二字。不審。遂開十故雲爾也。肝要波羅蜜增減門有九種所以。前三十度說所以(十地十障十如)後六說六度所以歟(復次前六以下也。)離惡惠為十障雲事。疏非之。可見之。
一。漸次修行諸佛法故事。說六度六義中第二也。于總九種第五也。此因意說六度次第次第佛法成就之由也。漸次成就之樣。前四度修不散動因也。第五靜慮不散動體也。第六惠不散動果也。智依為業可知之。可見疏。佛法者十力等也。修者成辨義也。別不散動取沙汰事。佛法成就之功離意動義肝要也。
一。漸次成熟諸有情故事。
私雲。漸次成熟之樣可見疏。不見疏難知。
讀師雲。第一施攝受有情者易知。行施人歸伏故。
私雲。依施攝受有情。所化有情遇害惱時。依戒救之。依此救濟。菩薩返過苦時。依忍能受。依此救濟。有情隨教化修行時。依精進助所作。雖修行心未定時。依定令定。雖定未解脫時。依惠。依惠解脫之。
光胤申雲。抑今增減門十度六度不增減。定十或六由立樣。先六度十度立。其上何由六或十立。此由可立雲事歟。只廢立前以此由立十或六嫌余數。不審也。假令十一十二或二十立。或三四或七八立。此程由。寄七覺支七波羅蜜。八正道依八度何不開耶。功德取何有階級故此事不審也。讀師雲。此事不審事歟。
一。又施等三。乃至。唯有此二事。評定曰。增上生道者。增上生道雲事歟。光胤申雲。不爾。增上生道也。增上生滅道也(雲雲)此分治定也。讀師雲。施戒忍三種增上生道。精進定惠三種決定勝道。施感大財易知。戒感大體。持戒生善趣。得尊貴身故。忍感眷屬。行忍者一切有情咸歸附故。決定勝道中精進伏煩惱修善方便。定成熟有情方便。惠成熟佛法方便也。依定發通引攝有情故。有惠成佛法故。此二道菩薩道。建立也。評定雲。決定勝道可爾。增上生者。世間殊勝果報歟。感之要須。讀師雲。得大財施眾生。眾生依之被引攝尊貴人隨彼教又一切有情歸伏。利他門成歟。光胤申雲。菩薩受生時感十王花報。或佛出世時。王宮誕生此由歟。
一。增上生決定勝二道名同事。
私雲。增上生者。所招果體。道者是因。大財等果從因等起名增上生決定勝者。望劣三果增上果體。後三果體而勝于彼名決定勝。道者因也(雲雲)推之增上者增上果歟。決定勝。決定勝歟。抑此二道。自利利他二道也。互亙歟。
一。又前三種。乃至。諸煩惱故事。
私雲。疏七十八深密引雲二因緣故六度無增減。一饒益有情。二對治煩惱(雲雲)
一。永伏永滅事。定伏惠斷(雲雲)此推以二利分二種歟。
一。又由施等。乃至。不增不減事。
私雲。前三悲故不住涅。後三惠故不住生死(雲雲)可見疏。又雲。四十九雲。六度三學攝故不增減前四戒學。後二定惠二學也。
私雲。戒多利他取。自利門戒利他門要須歟。推之戒忍布施。依止故歟。先戒自利門顯歟不審也。又前日戒雲事可思之。
一。由此前六不增不滅事。九種別儀一種見。九種者易知。上舉九種由也。前三十度。後六六度。抑別義一種者當何耶事古沙汰也。二義也。指處二義。延公雲。別儀一種指後唯四者為助前六等文也(雲雲)
私雲。一義意也。此外一義。可見古聞書。
一。後唯四者。乃至。廣說應知事。
私雲。此上六由以說六度不增減也。六度滿足處又後四何事覺處。為助前六度。後四度出來(雲雲)抑上十度不增減三由。其時後四度立由聞。其十度門由不見正助立十度由也。此六度門六度正為助後四出來。為言。此事繁重不可難。如法意得事也。
一。方便善巧助施等三事。可見疏。攝事中布施可尋之。此事可見瑜伽七十八卷。
一。願助精進事。易知。世間願力不退屈辨事也。
一。力助靜慮事。定智依為業說。今助逆。聞思為加行定成難故歟。疏聞法得勝解畢。內心有隱能故(雲雲)
智助般若事。評定曰。根本智後得智引。智助般若逆也(雲雲)此事智助般若樣可見疏。又有演秘釋可見之。
一。十次第者。乃至。次第如是事。
私雲。次第門有三解。引發持淨粗細也。委細可見瑜伽七十八。又可見疏。
光胤申雲。持淨付依戒持施者。戒同時施歟。後戒依持前施歟。假令依第二地令清淨初地施歟。其不審。已經久時劫布施行何令淨耶。評定篇篇也。疏雲。由行布施攝益有情。由持戒故不為惱苦(雲雲)戒不損惱。施攝益有情成增勝歟可尋之。粗細事。定粗惠細之事難思。惠行相定粗事常事也。定通門時。粗細顯然也。通定粗也。通惠故。但此惠根本智。粗細理。第六般若本智也。後四度後得智也。本智細。後智粗。粗細逆倒。評定曰。本後相對。凡行相然也。但隨地次第粗細樣歟(雲雲)不分明。引發持淨二解演秘釋。可見之。
一。易難修習次第如是事。十度次第易難次第歟。于五度本智難後智易。此次第不審也。可尋之。
一。釋總別名如余處說事。疏一段長可見之。秘釋處處可見之。余處者七十八深密等也。波羅蜜雲總名。布施等名別名歟。總名有六解。別名有三解。疏一段可見之。
一。此十修者。乃至。廣說其相事。五種修事。讀師雲。可讀上疏一段。被讀之也。無別沙汰篇篇不意得事共。恐繁不記之。對法十二攝論可見。
一。此十攝者。乃至。互相順故事。十度相資之互相順故。一一度各攝十也可見疏。
一。依修前行。乃至。非持淨故事。讀師雲。此一段非次上謂十一一皆攝一切之由。此依引發持淨相攝樣也。上文連續不可心得(雲雲)光胤申雲。此事誠爾也。若上文連續心得時不可符合。上文一一度攝一切事也。今一段依引發布施攝戒。乃至。定攝惠。依持淨戒攝施。乃至。惠攝依持淨。戒攝施。乃至。惠攝定事也。一度攝一切度事。此事古聞書符合。
一。疏文引發門時。以寬問狹故順後問。答(雲雲)持淨門以狹問寬。順前句。答(雲雲)秘委釋之。秘可見之。
一。若依能雜。乃至。應作四句事。
私雲。種類福者。如上注。隨喜施不行施度非施句也。第二句也。純修時約種類福作句布施有四句。以種類作第二句故。不約種類福。闕第二句有三句。種類福外無度體故。施前度體故。以何度非施作耶。余五度具有四句。皆前有度故有第二句也。此純修事也。雜修時施不約種類福可有四句。前有度故。抑純修者施施申。修施時俱修施。不失雜余度也。故施前無度。雜修者疏雲。諸度相間。有第二句故了(雲雲)假令修布施行時。中間戒等受修事也。故施前有余度也。
一。或互相資事。得五果樣可見疏。付之相資。可會文事也。有漏道伏以安立少物等離系果。依有漏道擇滅者常事歟。又依無漏業感變易。或燻禪便雜修以無漏得異熟果樣可存故。
天文肆年乙未七月二十日漸筆之功訖對長基得業一校了。
藥師寺末資相似僧英乘
論第九卷聞書第二
論第九卷聞書第三
第百二十日(自十與三學互相攝者至而皆攝在十到彼岸)
一。十與三學。乃至。一切有情事。
私雲。律儀戒疏以七眾戒為體(雲雲)順西大寺義。攝善戒疏有為無為無漏善法為體非有漏。有漏可斷故(雲雲)第二戒除有漏事不審也。可尋之。凡別解脫戒根本有漏沙汰之。轉成無漏勿論專。有漏歟。如今者。地前菩薩應修證善法。非攝善戒歟不審也。可尋戒家學者。第三攝生戒。疏謂正利樂三業為性。如上應知(雲雲)漏無漏沙汰。但如上應知。第二戒樣歟此不審同事也。抑正修證修證。修有為善法。證無為歟。正公雲。三聚戒事。論文樣後二戒發善見。順防發別體西大寺之義歟。讀師雲。抑後二戒處防惡。西大寺如何意得耶。光胤申雲。發善家防惡此事歟。不修善不利生之惡也。
一。此與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廣大事。評定曰。抑共不共雲。三聚中何耶。又疏引世親攝論四殊勝亙悉有共不共之義歟。隨一歟。色色評定。光胤申雲。世親攝論四殊勝中第二共不共勝。即今共不共可見疏甚深廣大者。四殊勝中後二也(可見疏此分治定也。)光胤申雲。抑于三學戒學。對三乘共不共甚深廣大沙汰。于余二學不沙汰事有子細耶。讀師雲。顯一隅令知余歟不分明。
私雲。此事古聞書。戒學大小戒相勝劣分明故沙汰樣歟。凡不審也。
一。定學有四。乃至。之所行故事。
私雲。此定學。疏四種共第四定限見。又智光明通聞思修見。集福王王譬喻見。集福如王故有秘釋。常論義也。
一。此四所緣。乃至。如余處說事。
私雲。攝論第八說六差別。其樣可見疏延公雲。六中今論舉五無第二種種。不舉之。定體故別不舉之。
一。惠學有三。乃至。如余處說事。
私雲。此三種無分別惠與上般若三種惠。上三惠于根本智談之。今三惠常加行根本後得三也。抑疏如六度中合五為一說。後得等三智皆第六故之釋。可沙汰之。上第六唯攝無分別者後四皆是後得智攝。後五度根本後得二智見。此于無漏六度別之歟。有漏六度皆加行智歟。可尋之。抑此三自性所依因緣所緣行等事。可見疏一段。又可見秘攝論第八釋惠學三種有十六門。今論。十六中舉自性所依因緣所緣行之五。疏此外舉任持助伴二。余等言等之。第一自性者。離五種相無分別智自性也。五種可見疏。所依者。非心非不心。非心者。思量心不為依故。非不心者。種類心為依故。種類心者。非思量心歟。因緣者。聞燻習種子也。易知。所緣者真如也。三種惠共無分別惠故。取證如智也。行相者能所緣平等平等也(雲雲)秘引無性釋可見之。
私雲。抑疏理智冥合平等平等喻出時。如根取色見青等相。非此青相與色有異故(雲雲)此樣理智冥合者。色塵青相無異(雲雲)體義差別理智也。
秘雲。根本後得二智差別者。頌雲。如人正閉目。是無分別智。彼後開目。後得智亦爾也(雲雲)引無性釋歟。又秘雲。此智與境無差別相。如空與空所有光明。此故此智成無分別智(雲雲)此根本智事也。
一。如是三惠。乃至。俱已舍故事。
私雲。現唯加行事付。何漸悟菩薩地前後得不說耶。現唯加行未盡也雲疑。疏此頓悟三乘各自位論之。若回心皆通初二位(雲雲)皆言根本智漸悟地前二位起之見。可沙汰之(漸悟菩薩地前起根本智歟雲論義。新物皆通初二位疏釋一方出難。)又見道位中無加行故事。見道位寬。何不起加行智耶。良明房不審也。
讀師雲。七地已前若種若現俱通三種付。此加行智無漏歟(雲雲)
私雲。加行智通無漏歟雲論義。一方疏加行唯有漏釋出。一方讀師被申違加行故釋。並惠學有三下疏如六度中。乃至。後得等三智皆第六故之釋出。此事宗家二釋也。如下注。
光胤申雲。疏加行唯有漏余二無漏(雲雲)此加行智有漏歟。凡加行智總限有漏見。無漏智證理本智。緣俗雲後得。其外加行智不意得。讀師雲。八地已去無功用道違加行故(雲雲)此文樣加行智無漏。功用道故八地見。若加行智限有漏。八地純無漏故雲。
私雲。後因見第十卷。能轉道下。疏處加行智限有漏歟通無漏歟問答。二釋作可見之。今段秘二釋。私雲。所有進趣皆用後得無漏起中任運趣故者。八地已上加行道事歟。四道中加行道八地。其後得智也雲意歟。七地已前定可有後得加行道。事新如此八地限說。七地已前無漏加行智成加行道。八地已去後得成加行道事新義故。如此釋歟聞。
一。加行智加行道事。秘雲。問下明菩薩一一剎那四道具有(雲雲)如何今言見道等中無加行耶。答。若加行道通漏無漏加行智者唯是漏攝故不為例。或加行智亦通無漏。今依漏說亦不相違(雲雲)
一。若自性攝。乃至。惠攝後五事。讀師雲。若隨用攝之用者何用耶。光胤申雲。人師釋作用釋歟(古聞書可見之。)
私雲。作用者。施起戒資糧用。忍起助戒眷屬用事歟。此用門時精進遍起策三學作用故通攝也。私雲。若隨顯攝時。精進攝戒學者。其相貌顯義歟。精進亙三學雖勇猛殊守戒相貌顯歟。
一。此十位者。乃至。俱唯無漏事。此十度五位現種心也。非三學事也。評定四。修習位其相最顯。修道位先最初釋不審也(雲雲)
私雲。五位中此位十度相貌顯也雲事。釋置也。正現種分別心事。現種分別五位次第釋故。下雲于修習位等如次第釋之。其相最顯者。對五位皆具。其中此位最顯也。為言。
一。此下疏此中所說隨其所應未必十種一一皆爾事。評定四。道修習位中處付修道事歟。此事不意得。其相最顯樣雲爾歟如何(雲雲)光胤申雲。此文總亙五位現種分別。五位一一十度種現具足事。隨其所應可意得雲事歟。狹修道不可取置歟。疏樣此旨勿論也。其相最顯下牒釋(此分治定也)
一。疏此中約法爾種子說事。評定曰。無漏新種何不取之耶(雲雲)光胤申雲。然初二位頓悟菩薩種通二種種必定法爾種歟。不可通新種。余位不取新種事不審(雲雲)
私雲。若亙五位種法爾種雲事釋。又此中約法爾種子說。下通達位言十者等文付可意得歟事可沙汰之。
通達位言十者雖無別行義說有故事。
私雲。瞻覺房撲揚講後論義。專慶沙汰歟。以此文意可答之也。第九卷住緣起智處注。私雲。此十度現種分別門。頓悟漸悟分別釋。上惠學五位分別門不分別頓漸二人。偏于頓悟釋之事異因可尋之可沙汰之。八地已去種通二種現唯無漏事。
私雲。問。八地已上五識中善亦非無漏如何。施等唯無漏耶。答。五識中善既非增勝。非立為度故不相違(雲雲)可意得置事也。
一。此十因位。乃至。故未究竟事。評定曰。近大名言何義耶。讀師雲。大尚意得。甚深廣大殊勝六度可八地以上故。近者抑近大義歟。凡初波羅密多近事同事歟。在中間故。此事藥師寺勤緣房申。故性禪房得業被申事。撲揚釋近作二釋。一近無相。二近無功用(雲雲)此事憶念事。為入道章釋歟。以上讀師說。
私雲。歸宅處。同寺堯觀房光胤物語雲。勤緣房申性禪房說作事也。吾物語勤緣房事也。此撲揚釋第三卷斷舍門下阿賴耶識釋下演秘釋也(雲雲)仍勘之處在之。秘雲。疏瑜伽四十八初劫名波羅蜜多等者。乃至。初純有漏去。無相遠帶相修習。由此但名波羅蜜多。次通無漏鄰無相故而得近名。後位無相任運長時故名為大。或言近者。近無加行。雖有兩釋。後釋為勝所以者何。答。七地之中。亦有無相。而雲何言近無相故名近耶。故後釋善(雲雲)此釋歟。近無功用第二釋正歟。凡波羅蜜多初位取其名下。後二波羅蜜多初位取其名下。後二波羅蜜近大勝德副名對。不副別德名通途。配初位歟。
延公雲。一行中修一行者。初一行下一行歟。初一行中首行。其外又余行修後一行雲歟。讀師雲。首行外修余行歟。但不分明。其外能一行中論義才學出來略之。
一。此十義類差別無邊事。可見疏秘一段。
一。十于十地。乃至。地地修一事。十地首行也。(十度配十地)
一。雖十地行。乃至。十到彼岸事。六度攝一切行故。六度外無余行(雲雲)
第百二十一日(自十重障者一異生性障至即是此中樂涅者)
一。十重障者事。此一段二十二愚佛果障釋非正論。疏雲乘文次對釋二十二愚義。乘文便故因釋佛果障(雲雲)
一。一異生性障。乃至。異生性故事。大乘定性不定性無性有情異生性。分別二障種立之。于定性二乘疏有二釋歟。或限煩惱或通二障。限煩惱釋以不障自業為其由。通二障釋以無性有情異生障返質之。取二障種歟。是一。
此才學新物一帖案之。煩惱性類限染污一性歟。通無覆性歟。一方隨能持時何不判無覆性耶。此例異生性無覆出。又義義門。所知望二乘無覆判事出。一方自性染污之種子爭通二性耶。隨論雲下煩惱性類限染污一性見。
一。異生性三性事。疏有二釋。初釋限染污性。第二釋隨能持第八一門可判無覆性類。隨所生染污性也。仍可通二性(雲雲)遂雲前釋為善取限染污初釋也。是一。
一。燈破西明要集三節事。一節本疏今斷能依故說所依斷(雲雲)意依斷能依異生性。所依二障種斷也。要集嫌疏釋所依二障斷故。能依異生性斷雲(雲雲)燈師破之。既異生性體亦是障。何不說斷。由正與聖性相違故。入初地初正說斷故。此斷時種子亦據增說故(雲雲)意雲。異生性障體故。能依正斷見。隨其可斷所依見。是一。第二節事。西明意異生性通依現種立之(雲雲)則執著我法愚即此障雲。即異生性障為證立此義。燈師破之。偏種上立。由釋。遂會即執著我法愚事二釋作。初釋答異生住狹。言障即寬。雖舉異生性。意亦兼所依。且如愚品尚總名愚。況二執體俱是障故。故以初愚言即此障(雲雲)此釋意泛爾異生性。不相應能依假立分也。十重障門雲異生性障時。寬兼所依雲異生性障也。雖舉異生性障時兼所依取也。故即執著我法愚也。為言。第二釋又解。執著我法愚即是異生性。乃至。亦名愚等(雲雲)此釋異生性障。異生性障寬狹不見。異生性。障只同物也。執著我法愚非二障體。異生性故即也。為言。
燈第二解。又解。執著我法愚。即是異生性。依彼我法種類立而得彼名。非即說是現種二種(雲雲)文明六年。
第三節事。西明意。不定性人。得聖已去未入大乘見道。前亦凡亦聖也。或唯聖者也雲二釋作。要集斷唯聖後解勝也(雲雲)燈師破之。今謂前勝同本疏故(雲雲)延公雲。異生性障一向不應分歟。所依二障體取加歟。二義也(雲雲)光胤申雲。義燈二釋(第二節上注)延公雲。其別事歟。回同事歟。
一。異生性障通種現單異生性限種立之事。演秘雲。論依彼種立異生性故者問。若爾如何下愚相即雲執著我法愚是異生性障。豈此愚者唯約種談。答。性狹障寬。異生性障即通種現。謂異生性及異生性種類現行想合名為異生性障故無違也(此秘釋同燈初釋歟古聞書。)
一。二乘見道。乃至。名得聖性事。光胤申雲。唯斷一種事。異生性立事二障上立斷時煩惱障一種分斷得聖性也。付之不審所知上立片方異生障殘。何所依一方斷。能依兩方俱舍耶。為言。此疑樣。煩惱所知上一異生性立。一方所依斷時所依。舍也。此樣。依取依斷能依可斷雲。疏能依斷故所依斷(雲雲)此疑。譬能依斷時。一能依故。可舍樣。仍生空見道現前。自然異生性違分。所知邊立方被舍也。故隨能依。所依斷也。讀師雲。煩惱斷時能依異生性全哈事。金輪足一足。雖有二方足上輪(雲雲)光胤申雲。二乘菩薩斷二障時。唯斷煩惱唯斷所知事。一種。功力分齊故(聖道功力有分限故(雲雲))此樣。雖一異生性何分不斷耶一。二真見道。乃至。無俱成失事。
私雲。有薩婆多伏難。小乘意異生性修所斷惑也。修所斷見道前世第一法舍之故。正見道無漏現起時已舍故。異生性得俱事。仍凡聖俱起過也。而大乘意。見所斷種立異生性故。見道無漏無間道俱起惑得。惑得故。無間道正舍故。惑種無間道俱生。仍惑得。仍凡聖俱起之過。雲伏難也。此不顧大乘宗義。以小乘宗義難大乘也。本疏由薩婆多惑得俱故。今為此難。非就大乘解釋此意也。為答此伏難今文起也。疏雲。令未來煩惱不生法中是名為斷(雲雲)
私雲。斷惑樣色色習多。但此文樣分明也。
良明房雲。自類相生種子得生用不續。此名斷惑歟雲雲。延公雲。斷惑形篇篇雖有申子細。今樣通途能義也。延公雲。理證之外有斷惑作用歟。理證則斷惑歟。是一。先理證後斷惑歟。斷惑畢理證歟。是一。(此離一念義前後事歟)此二條古沙汰也(雲雲)一猶明與 定不俱生之下疏有一問答。今斷緣縛斷歟。相應縛斷歟。問答雲。所知障斷粗重。體非縛法故。煩惱後二說斷(雲雲)可見之。又此下前後對證文引佛地論三師。引之廣釋之可見之。
一。無間道時。乃至。解脫道為事。此文生起問疏。疏雲小乘難曰。我無間道猶有惑得。可起解脫道與得相違。今汝無間道。已無惑種。何用復起解脫道為(雲雲)意雲。小乘宗。無間道有惑得故。解脫道要須。大乘意。無間道既無惑種解脫道無用也。
一。斷惑證滅期心別故事。
私雲。此解無間道舍義意歟。其故為舍彼品粗重性故師下疏雲。前解但為證無為者。金剛心中第八已無漏未圓明故不名為佛(雲雲)此文分明也。前解者今文也。此初解意。粗重無間道舍之義也。解脫道一向答證滅期心起此道也(猶有粗重論義也)無間解脫二道可有明昧。所證之理但名真如不名擇滅之秘釋此意也。雖然粗重無間道舍之也。依之金剛心無間道。粗重舍故。無間道舍師雲也。
讀師雲。解脫道舍師許此道理歟。事此上沙汰也(雲雲)評定曰。正義此道理可存事也(雲雲)
一。為舍彼品粗重性故事。
私雲。第二解也。解脫道舍正義意也。粗重者。無堪忍習氣粗重也。
私雲。無間道舍解脫道舍二師。俱擇滅無為解脫道所證理非無間道歟。初師秘所證之理但名真如不名擇滅雲。第二師及證此品擇滅無為釋故。
私雲。第二師下疏一問答。問意。取意。抑地地不斷煩惱種子體無間道時不斷煩惱粗重無間道無所斷法。重意雲。無間道斷種體。粗重解脫道可申。而無間道位不斷種子。不斷粗重。遂有何所斷起無間道耶。為言。(以上問意。取意記之。)答意雲。無間道所知無間道也。地地斷道爾也。離所知外煩惱。斷道。仍所知障無間道時煩惱種永伏。所知障解脫道位斷煩惱粗重也。故無間道專本障所知障。不可有所斷體雲疑不可來(以上取意記之。)
一。所知障所攝定障粗重異。煩惱粗重。無間道斷之事。此下疏問答也。疏雲。問。若爾如二乘者。唯斷定障不斷種子。無間道生位無粗重。何用復起。解脫道為答。無間斷粗重。解脫道中得自在故(雲雲)此問答樣定障斷無間道斷粗重也。重意雲。菩薩煩惱粗重。無間道雖不斷之無過。其故無間道者所知障道也。而定障二乘伏時。受伏在無堪忍粗重斷。其外無斷體。仍粗重無間道斷之。解脫道得自在故。二道有差別。粗重起無間道要須故也。煩惱粗重異之。仍解脫道舍粗重也。如上。古聞書雲。定障粗重外無所斷故無間斷之。煩惱粗重外。有所斷所知障故粗重解脫道也。
私雲。無間斷粗重釋佛果障論義付。淺深中將得業自抄。東院御物語子細。私雲。無間斷粗重下秘雲。有義釋無間道時伏受等種解脫道位除彼粗重(雲雲)此有義釋違疏無間斷粗重釋見。而無正義能破。尤可尋之。
一。所知障斷得無為歟否事。疏秘一段可見之。
一。所知障斷無為得否事。疏亦顯所知障斷不得無為。乃至。而有差別之文。釋秘雲。疏亦顯所知斷不得無為等者。詳曰。今助一釋。斷所知障亦得無為。如顯揚雲。想受不動二無為者。若斷障得擇滅所攝。攝障即是所知障攝。此論下雲。許無住處亦擇滅攝。經言三乘無差別等。而依離縛斷煩惱說。亦不相違(雲雲)本疏意斷所知不得擇滅。秘助釋得之。無為三乘無差別者。離縛斷門事(雲雲)此下第十卷無住處涅擇滅歟否。二師依可有治定歟。
一。雖見道生。乃至。是根本故事。
私雲。諸業果等之等。惡趣非業及非異熟(雲雲)何物耶。又等人天趣分別所起業果(雲雲)別報不善業果歟。私雲。抑能起煩惱者。煩惱所知二障兼見。可見疏。
一。由斯初地。乃至。後準此釋事。
私雲。以異生性障。即深密經二愚文也。古聞書雲。于十重障。第一異生性障第四征細煩惱現行障。障愚寬狹。余八重障。障愚無寬狹見可勘之。此樣異生性障狹。煩惱所知二障體也。二愚時第二愚業果故。異生性障愚體寬狹。抑即是惡趣諸業果等等。疏雲。如次前等字等取善趣之中分別所起別報果及果等。直言惡趣。攝不盡故(雲雲)不善業歟。一惡趣雜染二詞事。疏雲。雜染之言。通善趣分別雜染故。前說無記。若斷緣縛。修道所斷。今言彼果不生斷。如緣起中說故。以上。次下文雲。今此第一所發業果並言趣者。毀訾言也。如說半釋迦名人中惡趣(雲雲)一應知愚品總說為愚事。愚者無明事也。業品雖其體非愚。愚所發業。惑愚所感果故總雲愚(以上惡趣雜染愚)又執著我法愚中非愚貪等。是愚之品故雲愚也(以上我法愚也)
私雲。後準此釋論文事。疏雲。後諸地言。愚準于此解。如第二地業趣愚非體是愚故(雲雲)可知之。
一。或彼唯說。乃至。俱起二愚事。評定曰。見雲利障品。非見雲鈍障品。此余煩惱也。此余一切利鈍二障不雲愚。愚體取利鈍障俱無明也。疏雲。此師意說。唯取無明與見非見俱。名為利鈍(雲雲)延公雲。疑煩惱今利鈍障利歟印歟。讀師雲。見非見分別鈍歟。
私雲。執著我法之名言。標見名歟。惡趣之名顯鈍障俱起之愚樣如何。愚答雲。疏毀責名趣(雲雲)如初釋惡趣可意得歟。一私雲。抑此釋意十重障悉無明一法為障體歟事可沙汰一節也。疏雲。說十地中斷十無明故不取余煩惱等也(雲雲)一此釋意。障寬愚狹歟。今論異生性障互分別一切二障。經二愚取無明一法故。此一節可沙汰之。初釋寬狹顛倒。
一。彼粗重言。乃至。例此應釋事。
私雲。釋經粗重二釋。初釋于惑有種現種雲粗重現雲二愚。二俱斷故。
延公雲。二障現行地前久已伏。現行分已滅。何見道位新雲斷耶。
光胤申雲。此尋疏問也。疏雲。問。現行久已滅如何言斷(雲雲)答。文雲。五十九說。諸煩惱斷略有二種。一諸纏斷。二隨眠斷雲。故二現行亦說斷(雲雲)此上一重問答。問意經何伏現不雲斷耶(雲雲)答。意難領解可見疏(追案雲。疏第二重問答異生伏道事歟。)光胤申雲。所詮種子外現行雲斷何程事。現行止分。不可過伏。伏有多重故。而伏疏第二重問答樣不可雲斷見。返返不意得。但上現行伏種子功能損外規行伏何事耶。延公其時申。勢分伏雲現行伏。損種子雲種子伏(雲雲)此分一應其理。此樣。斷。種現斷分別其理歟。愚推雲。永現行雲現行斷。永種子不續雲種子斷歟。
一。或二所起。乃至。此亦應爾事。
私雲。無堪忍性者。習氣粗重也。
評定曰。此釋意。二障種現體俱二愚攝歟(雲雲)
私雲。初釋意。習氣粗重斷經二愚攝歟。又粗重言專雖取種。兼取習氣粗重歟。將又總不說之歟事可沙汰之事也。第二定苦根出離事。可見疏秘。常論義也。憂根例難會秘釋者此下。
一。後粗重言例此應釋事。疏雲。後諸地粗重準此為二解(雲雲)
一。雖初地所斷。乃至。非此所說事。
私雲。異生障者。意取所知歟。廣通二障歟事也。論二釋歟。今文取所知釋歟。又十無明不染污者。以來廣取二障釋歟。凡于十重障。正種現體斷申。後九地障。偏于所知論斷初地金剛心通二障斷也。于粗重論斷。地地斷通煩惱也。抑世親攝論十無明非染污(雲雲)非染污者望二乘說也。若初地障通煩惱。望二乘時染污故除初地九無明非染說。何雲十耶。
私雲。抑此釋意。能依異生性隨所依。所知分望二乘可雲非染污歟。是一。又異生性異生障有寬狹存歟。障門所依取加故。平異生性寬歟。是一。設所知邊立分。望二乘雖非染。煩惱邊必定可染污。何混雲十無明非染耶。若或雲。非染少分染污。付九地多分。文總意別。十非染。初地障一向染污意得有何過耶。是一。
以上此等節節付初釋可沙汰之。凡異生障限染污歟。通染非染歟。疏二釋。上十重障者。一異生性障下。前釋為善雲限染污釋正。其第二釋非染通雲。望第八談門也。非望二乘。所詮今意取所知初釋異生性障。一向所依。取意歟。不審也。可尋之。
一。彼是共故非此所說事。延公雲。今論三乘合明論也。何二乘共法門不說之耶。讀師雲。三乘合明大綱歟。望事說不說勿論也。
私雲。若煩惱斷信二乘斷道意歟。將亦總共分。不可說之。不共分可說雲意也。二邊征可沙汰之。
光胤申雲。此樣。上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雲文。如何意得耶。共分不說之。如此說無用也。又下二障伏道三乘伏斷分明之。其外四諦緣起法門。乃至。第九卷真見道觀門等如何。
私雲。二乘共分大乘明分不說之見事也。總二乘性相不可談雲事。
一。又十無明。乃至。故此不說事。
私雲。此釋十無明雲中。異生性障不可入之。異生性障見所斷故。付修所斷雲十無明也。此釋異生性障即異生性也。更無差別存歟。其故疏由此故知。其異生性非不染污。私雲。準此故知。異生性障非十無明。以異生非無記故。非準智障(雲雲)異生性障限染污釋也。付之所知上立分。所依付見。何望二乘不雲無記耶雲疑。推答雲。能依總合立一個異生性故。如所依二障取分不可談之。歟。可尋之。
評定曰。唯依十地十地言總意別也。實可雲九地(雲雲)或評定曰。初地住出障修所斷也。仍雲。十地非文總意別(雲雲)此樣可爾。讀師雲。住出障加三十樣可爾(雲雲)
一。而非正意事。
私雲。菩薩斷智障欲得菩提。又留煩惱助願受生故。斷煩惱粗重。伏煩惱非菩薩正意非正意者。非本意雲程事也。其非正意由以不斷隨眠知之也。疏雲。而非正意所以者何不斷隨眠(雲雲)所以者何者。佛一句加。明知。不斷隨眠。而非正意之由也。正意可斷之故。私雲。抑此第二釋意。初釋異生性意取所知雲嫌。異生性障體廣取二障雲事歟。將亦兩釋。世親攝論十無明不染污內攝異生性障歟。不攝歟。差別。今論異生性障偏所知事二釋共許歟事。尤可沙汰之事也。
今度評定一結不分明大旨。後釋異生障廣通二障之樣。所詮于十一重障。初地入心障金剛心障通二障中間限所知之樣被治定歟。付斷隨眠取障體之通也。
延公雲。金剛心斷煩惱菩薩正意歟。而非正意內歟。讀師雲。正意也。障佛果涅故。斷隨眠故也。評定曰。地地斷煩惱粗重障斷之。又伏煩惱同事歟。讀師雲。粗重附在所知故。斷所知自然斷之。伏煩惱自然伏也。非正意。光胤申雲。初地斷分別煩惱讀師雲。金剛心煩惱同事也。障見道故。
一。二邪行障。乃至。誤犯三業事。評定曰。邪行障得名。良明房雲。疏雲。十地邪行于眾生身等障(雲雲)讀師雲第。二地斷犯戒之愚邪行三業障歟。仍雲邪行也。
私雲。能發所知障所發三業雲邪行障也。
一。所知障發業事。此下問答。疏雲。取意非正文。前二生死時所知不發業。今發業如何相違耶。以上問也。答雲。此正文也。若發業招生死。所知障即不能。非縛法故。前二生死由此不說不發。若障智三業不招惡果。此亦能發。此文所明但是等流增上業果(雲雲)
一。法執不善事。此下問答。問。法執既通不善。何故非縛。答。不由不善性即是縛。如心王等性即非縛。法執但由煩惱俱故令成不善。非性是縛。既爾何故不感異熟。今實義者雖不善心俱。仍名無記。菩薩二乘所望各別。即通有覆無覆無記故。不能招異熟果等故無前難文。
私雲。法執不善者。四見疑招歟否事可沙汰之。
一。彼障二地。乃至。不了業愚事。
私雲。業趣愚趣毀責名也。正取惡趣果故非名趣。誤犯三業不故思業不感果也。所知障故也。疏雲。名趣。乃至。惡果故(雲雲)
一。或唯起業不了業愚事。光胤申雲。此第二解總非二愚異釋。第二種種業趣愚異釋也。或仁申歟古聞書歟。此或唯起業微細誤犯愚。不了業愚種種業趣愚歟。今度沙汰此分治定也。亙二愚異釋也。如上利鈍障果。評定曰。起業愚則不了愚。起業不了故也。二分事不審也(雲雲)
私雲。或唯起業不了業愚釋意。今論邪行障限愚外歟。將亦障廣愚。狹歟事古沙汰也。一義料簡。于十重障。第一。異生性障。第四微細煩惱現行障除外。障愚無寬狹見。樞要見。故或唯起業。第二解意。邪行障限愚體歟。愚者無明一法也異義也。注一義此能歟。
一。三 鈍障。修法忘失事。評定曰。此障正三惠障歟。勝定總持障歟。讀師雲。彼障三地勝定總持之下文。廣障勝定總持歟(總持者。法•義咒•忍四種中法義二也。)
一。能發所發樣事。疏雲。定親發修惠。總持親發聞思(雲雲)延公雲。勝定之外所發修惠者。能發定同時惠歟。能所發凡可前後事歟。讀師雲。所發能發定同時惠也。光胤申。疏釋定修惠差別。言修惠因修而得此惠故言修惠。從因為名。非修即惠。修是定故(雲雲)
一。欲貪愚。乃至。依彼轉故事。
私雲。此障定修惠也。
讀師雲。欲貪者煩惱見。愚者所知障也。欲貪之愚歟(雲雲)
私雲。疏雲。多與煩惱中欲貪俱故名欲貪愚。非所知障體名為欲貪(雲雲)不審雲。欲貪愚障定修惠樣。
光胤申雲。疏雲。即由于五欲起貪多住散亂。障于定及修惠(雲雲)
私雲。抑所知處欲貪過失。直依此過失可障定惠。何至此障別實煩惱俱起論障義耶。私雲。推雲。所知障下地體迷過失故。迷用煩惱邊住散亂過失顯歟。何故雲煩惱歟。
延公樣評定曰。所知障與煩惱同緣境住散亂可障定惠。何強可煩惱耶。上趣也。讀師雲。無殊成敗。延公雲。彼昔多與之多言。顯法爾別體所知也。古沙汰。意雲。多言少分欲貪不俱行。所知故。光胤申雲。對地上煩惱已斷所知置多言古申樣。昔言欲貪俱故位指。不俱可在地上。為言。凡法爾別體所知。論義也。常取異熟生疑人執等。此非正所知障歟。又正所知惑法爾前體取義歟。其物體當座申出也。追憶處忘卻。重可思出歟。
一。二圓滿聞持陀羅尼愚事。
私雲。障總持聞思二惠見。
一。四微細煩惱現行障事。
私雲。我所邊見慢愛見俱行定愛法愛也。
評定曰。抑同體起故說煩惱名。一切所知皆爾也。至第四地障別立煩惱名事有子細耶。光胤申雲。見執取義。執取我為根本。于法見立我名雲法我見。見我門根本故歟。何雲煩惱歟。一向當座假令案推也。讀師雖前無印可之詞。凡同心之氣。
一。最下品故事。第六分別身見等法粗猛故上品名。獨頭貪等不善故名中品望彼品行相最細無記故雲最下品故見。
私雲。抑不非意緣故遠隨現行故二故。最下品故外見。則最下品故加。三由雲微細歟。而不作意緣遠隨後二由。疏為最下品故由見。返返不審也。後二由微細之由最下品加三故歟。此事可沙汰之。
一。彼障四地菩提分法事。疏雲。問。如何真見等障菩提分法。答。其由有身見等俱。愛迷執身故。不得觀身為不淨觀法為無我等故。障菩提分即通障也(雲雲)一延公雲。雖有別頭生者。皆多分與煩惱同一體而俱起故立煩惱名(雲雲)法爾別體所知文分明也(雲雲)
一。初二三地行施戒修相同世間事。延公雲。施戒修之修者忍歟定歟。讀師雲。定歟(雲雲)光胤申雲。疏世間有情多作此三福業事故(雲雲)定取見。三福業者施戒定歟。相同世修者此事也。一寧知此與第六識俱問此者。煩惱限歟。通所知歟事可沙汰之。上二身見等指此。二身見等煩惱所知二見雲釋正釋也。若爾此問此者指煩惱所知。第七所知八地猶行。何雲方永不行耶。隨第七識俱我執見等(雲雲)限我執見。此事今度座評定無余義限煩惱樣。實左樣可違論文故。凡寧知此與問狹。煩惱問事疑。寬所知亙第六非第七由可釋故。與無漏道生空無漏道也。無余義。
一。與余煩惱為依持故事。評定曰。余煩惱者。第六煩惱也。第七惑歟。讀師雲。第七見。余貪嗔等也。七地以前第七貪嗔現以。第七見等七地猶行事證也。伏滅見貪等可伏貪故(雲雲)光胤申雲。七地以前第七煩惱悉伏滅。第六煩惱何雖欲故起不可起歟。如所依已斷惑故。依第七煩惱成依持故。起煩惱時第六惑現起歟。何與余煩惱為依持故。指第六惑雲余料簡有一理歟。
一。此粗彼細伏有前後事。
私雲。此下引本經三隨眠文。三隨眠沙汰一向略之不及沙汰止也。私雲。第七煩惱所知伏位事。古尋也。八九十地漸次伏歟。金剛心次前念伏之歟。由前道力折伏後地所知障現樣。鄰次前道伏之歟。至第十卷二障伏斷可沙汰之。
一。定愛法愛所知障也。論所知障攝定愛法愛之文分明也。此二愛久執客執事有沙汰也。一于第四地障愚障寬狹事。上注樣。除第一第四無寬狹意得。第四地障愚可有寬狹歟。隨二愚體如次定愛法愛也。障體見慢等煩惱。並俱行惑品定愛法愛等寬取也。障寬愚狹歟。
一。五于下乘般涅障事。
私雲。令厭生死樂趣涅真俗隔歷意樂也。苦苦諦欲諦也。涅理真諦也。欣厭隔歷思也。五地斷此畢。真俗不二悟出來歟。二愚體如次厭苦欣厭苦欣滅惑也。
評定曰。此厭苦欣滅善心思歟。所知障思歟。延公雲。定善心思歟。惑障現起時。一切生死住著。背涅過失。豈有欣厭思耶。依此障善心中令有此思故。關障過歟。光胤申雲。染污心可有欣厭思。吾等者。晝夜染污心中間淨土欣之。聞惡趣厭之。厭苦欣滅亦爾也。外道計涅為神我者此欲。
私雲。後見疏由所知障令善心等故有欣厭(雲雲)善心思歟。
天文肆乙未南呂上三之天寫之訖。
藥師寺末學英乘
論第九卷聞書第三
論第十卷聞書
論第十卷(中三分一。自謂生得謂大菩提至二轉依果皆此攝故。)
初三分一永秀律師。後三分一三身段定清五師談之(四智究竟二段光胤沙汰也。)
一。大圓鏡功德事。論(自離諸分別至現眾色像。)文段合十五句也。疏釋之樣幽玄也。義演寸千釋在之。義演意合為七義。離諸分別第一義。所緣行相微細難知。第二義。不愚不忘一切境相第三義(不忘不愚合為一義)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第四義。純淨圓德現種依持第五義。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第六義。如大圓鏡現疏色像第七義也。第一義易知。第二義有漏第八三性境不可知(微細難測)故立今微細難知。義演不可知(雲雲)但十地菩薩尚不知故。為由。如幻境界無漏行相超過有漏並因位歟。第三義不忘不愚共取之。不愚不忘樣能能可案之。義演記持明了(雲雲)疏雲。一切種智者緣事智。一切智者緣理智(雲雲)離諸雜染第四義。義演引佛地論永離一切煩惱障(雲雲)此雜染狹取煩惱歟。次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者第五義。純者果位。無漏如因位無漏。有漏無漏間雜。純無漏相續。因位設八地已上。七八五根等有漏現行雜。或又有漏煩惱種子雜。次淨果位無漏體性離一切有漏義也。上無雜余雜簡。今離染體離染義也。就其上離諸雜染。差別事。義演不釋之。但案之上第四義佛地引故。正煩惱離義。今第五離染寬。一切有漏染離義歟。第六義能現能生事。疏三釋義演釋之。初釋三智能緣心心所自種生。彼為本質鏡智變三智影像故雲能現。本質第八始變出物。疏不緣著本質者此意也。色根身土等第八始變出。更他本質。自變出故雲能生也。第二釋色根身土等法。第八相分變故雲能現。三智不假第八變現。第八所持種生法也。則七轉識現行故。以種子所生義雲能生也。此第八識中種生鏡智出生故。鏡智功德也。第八重三智緣時變現。正三智故。付本質雲能生。義演此解稍好(雲雲)第三釋無漏色心等法。第八識中種子生。別種所生法故雲能生。鏡智緣他有情五趣身。緣五趣器界。一切漏無漏緣變時。偏獨影境變作無別種故。雲能現(雲雲)次無間者。就時者疏一切時。能現義也。為言。無斷者。就方者疏一切十方能現義也。時豎。方橫歟。如大圓鏡現眾色像者。第七義以喻處境識現義說。義演此一段論文以七義顯大圓鏡智體用殊勝(雲雲)顯輪集為九義。離諸分別。第一。微細難知。第二。不忘。第三。不愚。第四。性相清淨。第五。離諸雜染。第六。純淨圓德現種依持。第七輪雲。現種依持加不為一義。純淨濫上清淨(雲雲)能現能生第八。無間無斷第九以上九義。窮未來際通上九義。加之十義歟。輪雲。通前十義正文。此意歟。能現能生疏三釋。輪雲。初親疏不同釋。次是現非現釋。後是生非生釋(雲雲)已下訓釋煩。略之。
圓鏡智得名事。疏雲。圓鏡即智。持業釋(雲雲)圓鏡世間鏡為喻。顯智用持業釋。豈智即世間鏡耶。此作持業釋歟。圓鏡喻名。既智品名取。圓鏡被雲所目物即智故。持業雲歟。輪文取意注之。輪雲。諸從喻名皆唯此知(雲雲)義燈六種釋中無從喻釋雲。從喻名鄰近有財依主歟。故喻名法屬。持業釋不符合歟。此圓鏡智三字付圓鏡智事也。識智一聚圓相對識智名鄰近釋正義。要集有財或依主(雲雲)不可相亂。
一。佛果五聚名智時。無為名圓鏡智燈中有財釋。此由此有諸趣及涅證得之文為證。依寶性論意也。然正解者是依主釋。正依主釋也。依主唯識通。有為智為主智一字付依主釋也。為言。次淨位第八並一聚心所總智鄰近釋也。正義意也。要集有財或依主雲義加能破此二個條名義論義內委細略之。
一。純淨圓德。純簡因位無漏。淨簡一切有漏。圓簡二乘無學功德。現種依持現行功德之依。種子功德之持也。守千雲。觀一切法法平等。法空。有情平等。生空。
一。平等性智事。守千釋論一段以八義釋之。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第一義。大慈悲等(此十平等中第四第五)第二義也。等字等余平等歟。隨諸有性已下四句。第三義。妙觀察智不共所依二句第四義。無住涅之所建立二句第五義。一味(無變易義)第六義。相續(無間斷義)第七義。窮未來際一句。第八義(雲雲)守千雲。何緣皆具二空。無我法名平等(雲雲)意法性平等存歟。無點故其意難解。無住處涅則自他平等取成見。義演謂此心品已下四句第一義。大慈悲等恆共相應第二義。等字雲等大喜大舍四無量等。隨諸有情等者第三義。此十平等中第六平等歟。妙觀察智不共所依第四義。無住涅之所建立第五義。一味相續已下第六義。義演總一段六個義歟。義演平等釋疏有三解。一雲法性平等。二有情平等。三怨親平等。一無住涅之所建立能立所立疏二解道注之。十平等事。論第四卷所依以下疏秘可見之。佛地經說。證得十種平等性故之下。守千雲。之所建立疏二解初起發起義。後解成辨義。大慈悲等等字。等十平等中第四弘濟大悲平等第五無緣大慈平等(雲雲)
一。妙觀察智事。守千雲。妙用無方方比也。無比類義歟(妙觀察智妙字義。)是第一義。攝觀無量等者第二義。及所發生功德珍寶者第三義。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現通德第四義。雨大法雨破諸疑網第五義。合五個義(雲雲)于一段功德珍寶。自利德。于大眾會已下利他德也。攝觀無量下秘。有義以四念住釋之。詳曰。不破之。有義疏俱得理(雲雲)守千破有義。所攝可無量。何狹雲四念住耶。下論文無量言顯其多。則陀羅尼百萬億陀羅尼(雲雲)義演雲。自謂此心品至。無礙而轉第一義。自攝觀無量至功德珍寶第二義。自于大眾會至皆得自在第三義。皆獲利樂隨所樂施益義屬第四。雨大法雨利益屬第五義歟。文段逆次釋不分明。追可案之。
總持(法•義•咒•忍四種可見之。)功德珍寶六度。如常。十力(可見之)七科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也。)
一。成所作智事。疏雲。所作之成(成所作三字)所作即智故(雲雲)義演雲。所作智。成成立成辨之義。即由此智于所作神變等即成辨故(雲雲)所作智申不審也。智能作。所作事業。即神通等八相成道等化儀。一本願力事化心法事可沙汰之。
一。總四智段。九門以釋之。第一出體門訖。
一。相應門第二門。事因位。尋伺通無漏師正義也。二十四法可雲。但因果二位通論故雲二十二法(疏秘可見之。)一能變所變疏三釋事道注之。一第三門(以體用攝事。)疏雲。智為主故智用增。諸余功德智差別故(雲雲)六種釋時望心王非主故。要集破。此事前後相違。但對諸余功德雲爾歟(後燈見此不審。符合守千不審。尤自愛自愛。)
一。第四轉識得智二復次事。守千雲。外問雲。智非識何雲爾耶。答意論智雖非識已下也。識智言各攝一聚。有漏智依識轉故識為主。故一聚悉名識。今有漏一聚轉事說故。轉識無漏位。一聚以智名呼之故得智雲也。互一聚識雲。一聚智名。實轉識得識轉智得智故無相違(以上初說)第二說此依強互立其名(雲雲)
私雲。守千釋幽玄也。點故。第二說一段。其意不分明。肝要第二說。依強。初說依主意得。私雲。第二說申。有漏智劣識強。無漏智強識劣。實轉識得識。轉智雖得智。轉強得強義示。有情有漏強識。無漏強智得為勸。如此有漏一聚雲識不雲智。無漏雲智不雲識。明舍得義也。初說識智名。豎轉得見歟。後說聊橫轉得論歟。不可為定量。存寄分也。守千意。若此意符合為悅。次六五五六次第事論義故不注之。
一。轉識得智位事。第五門。第一大圓鏡智起位。此無間道舍解脫道舍二師諍論。無殊事故不記之。但第二師種現同時義論文分明也。但疏種現異時出。此于解脫道舍師有此義雲意歟。先異時解脫道舍。種子金剛心已前無間道舍之。現行解脫道舍故。今論文相違。論異熟識種乃與無間道不相違故。種子無間道俱生說故同時師也。隨道同時義(雲雲)
一。平等性智起位事。付此文真見道(三心一心)共初念平等智起。相見道初心先德(古德子島)諍論也。論義。次漸悟回心類。無學回心。先自乘位第六無漏道。第七煩惱斷。法我見末那回心入見道時。又所知障斷其時平等性智起也。違二執故漸斷頓斷。頓悟頓斷。漸悟煩惱先所知後。漸斷也。疏二障頓斷頓悟。若漸次斷漸悟也。次有漏等位等言事。義演釋之。有漏者。七地已前有漏第六識。等者等取第六生空無漏。及彼果後得智等也(雲雲)法雲地後者。佛果事也。顯輪義演一同也。
一。妙觀察智起位事。論文二段(生空法空)于生空段有三位。二乘位或至菩薩或至上位也。于此三位。二乘初起後起菩薩後起。菩薩見道初起明。守千釋雲。亦得初起亦言以。大乘頓悟見道初起影略(雲雲)義演意同歟。次此後展轉至無學位事。道通定不定(雲雲)此意定性二乘不定性。至自乘無學位事說。此中不定性無學回心一類也。非有學回心。疏頓悟者至無學位文事。此論此後展轉至無學位。釋歟否事。守千疏頓悟者。定性二乘也。不趣余乘。直歸自故(雲雲)大乘定性頓悟雲同風情也。道通不定性(雲雲)守千異歟。義演意。論至無學位說定性二乘生空觀。守千同歟。疏頓悟者至無學位。論或至上位釋故。此佛果無學也。頓悟舉事不審歟。又疏或至上位文牒釋上有至無學位文。此不審也。肝要或至上位上位。道十地及如來地注義演同也。疏或至上位牒下如來地不出。論出十地。但上頓悟者文。或至上位釋意得故。不演道上地如來(雲雲)次解行地終事。二乘無漏解行地起。十地不現起見。顯輪集十地起見。但異釋歟。此終字位終非智終(雲雲)意雲。二乘無漏菩薩位起事。解行地終二乘生空無漏位。終雲歟。見道大乘生空無漏起位故。但位如此定。地上二乘無漏起也。有漏尚起況嫌二乘無漏耶。喜戲起事(雲雲)私雲。成就佛法意歟。義演十地不起存歟。若非有漏或無心時不出法空觀位。法空如帶生空故也。故空觀起位事乃至上位。十地及如來地也。法空智不起位。出生空智果。單單生空位也。佛果單生空時。
一。成所作智起位事。二師也。初師初地修道現起。非見道。真相見道中不緣事境故。中間起散位如何可尋之。第六後得智被引起也。第二師正義也。成事智佛果起也。論文一段義演為三因。一以十地中非無漏故。意雲。有漏根不可發無漏識故。第一因。付之有伏難。末那識雖有漏。發妙觀察智。何有漏五根不發無漏識耶。有漏不共必俱同境根。第二因答伏難。末那非同境根故。有漏簡佛果。不共簡現行第八。彼諸識共依故。必俱簡無間滅根。同境根簡第七識。第七非同境故。此二于境明昧異故。第三因有漏根于境 昧。無漏識于境明了故。于此立量簡過委細事前四緣中如解之(雲雲)而數間斷作意起故。釋妨難。佛果根境常有。恆此智可起。為言。會之數間斷。由作意起故。為言。以機不恆會等意歟。作意事。義燈中西明要集有解等義出。要集雲。本願作意也。意有情根熟。即應現化雲本願。此本願作意力也(雲雲)此義燈師不破之。隨但願度有情欲無滅故(雲雲)此義正義歟。
一。此四種姓已下事。疏唯護法義(雲雲)守千釋之。雖緣本有本有種。而要燻發新燻故。本新合生師也(雲雲)義演同之。義演雲。本新增長妙觀平等也。圓鏡成事。唯本有生。故(雲雲)取意。
一。大圓鏡智所緣事。二師也。後師佛地諸處境識之文事。後十二處釋。處言十二處總名也。境六境。識六根六識名識也。根名識。根因識果。非定即離由以名識也。眾像現故事。佛地十二處釋不緣有為。師釋故。識雲三智品指也。此三智影像鏡智為緣生故雲爾也。疏主十二處釋。鏡智緣有為正義故。直為鏡智影像說眾像現故也。十八界釋。二師共在之。後師正義疏主釋之。則唯識論後師也。一後得智二解疏在之。先此文起。因位第六根本後得真俗別觀。四地已前後得智稱尤易知。圓鏡智佛果初起。一時真俗合觀何雲後得耶。論了俗由證真故說為後得。釋此事也。疏釋之二解。初或似後得名後得釋。真俗別觀時後得智不證真故。今圓鏡智後得智用不證真。似彼後得智故名後得初解。或發後得釋。因位真俗別觀時後得智真觀後生。今後得智俱時。證真之後了俗悟故。如後得故名後得(雲雲)
一。平等性智緣境三師事。第三師正義也。引佛地十種平等性文對初師。引莊嚴論對第二師(守千初釋)或十平等文。亦並真俗緣證文也(守千後解)義演雲。緣諸有情者。緣十地菩薩。自身外無眾生。眾生外無自身。自他平等也。隨他勝解者。隨十地菩薩心中所樂。欲聞何法說其法。欲見何身現其身事也。佛地經十種平等法性事。義演廣明之大切也。可見之。
一。妙觀察智緣境事。自共二相法。遍緣自在義。皆無障礙雲歟。法門廢立無邊。說法門相應故雲自共二相歟(守千釋如此)根本後得自相觀。加行智共相觀也。三智所緣此盡。義演佛地論所說妙觀察智十種因廢立。委細廣釋之大切也。可見之。
一。成事智緣境二師事。論疏無殊事。守千義演一見。義演第二師下事智三業化用八萬四千心行四記等。委細釋之。此事第五卷所談之時。委細演說也。彼處之聞書等可見之。
一。隨意樂力義演二釋。一佛意樂力。二第六識意樂力(雲雲)或緣一法或二或多事。義演此會莊嚴文時。或緣色一法。或緣色聲二境。或緣色聲香三境。是皆約同類境說。不雲唯故無違。為言。
一。四智身土差別事。如文。無殊事。一如是等門差別多種事。第九指例門也。諸智相見分別門。讓第九卷根本後得二智諸師之處。相應心所多少門。第三卷第八識之處。第四卷第七識之處。第七卷六識之處。並次前二十二法相應善無漏門之處讓。假實分別門攝功德門。雖無總明處。隨諸識已明畢。又智依何定起。何受相應。轉何界後識後智生等門如前已解。
一。此四心品名所生得菩提結文。此所生得。乃至。名所轉得。上段合所轉得結文歟。但率爾也。上科文可見之。
雖轉依義總有四種事。疏上來解轉依也。自下本頌轉依言解。總能轉道所轉依所轉舍所轉得四種。能轉道因位斷伏二道能證得因也。所轉依持種依第八因位。有漏依自元非菩提果位。持種依依邊非所生得證得邊。邊悟依事。迷依自元非圓滿所顯得。悟依依邊非所證得義邊。所轉舍二。非所證得。舍二粗重故。物柄也。故偏取所顯得所生得雲便證得轉依也。大綱以守千釋義演意注之。疏雲。總有四種而今但取二所轉得。余三轉依不可證故。設有真如及無漏道。不是證義故不說之(雲雲)符合上注趣歟。
守千雲。就非已證得文已證得佛果涅可爾。菩提能證所證差別問。佛能證。菩提所證。人法差別。或體用差別。用為能證體為所證(雲雲)
解轉依有二。轉依位。六轉依。轉依義。四種轉依也。第二轉依義別段又有三段。第一總取轉依(自轉依義別略有四種至及前涅名所轉得。)第二解本頌轉依言(自雖轉依義至轉依言故。)第三辨此修習位能證得非已證得(自此修習位至因位攝故。)
究竟位長行科文(疏文注)
疏雲。初解頌文。後諸門分別。初釋四句文即為四段。義乃為三。如判頌意。初中有二。初正解頌初句出體。後問答分別解本頌。中初總判。次出體。後別釋(雲雲)守千雲。文四段者。以義從文科也。義乃為三者。以文從義科也。如判頌意者。上四句頌三分。初一句出位體。次七字顯勝德余八字簡二乘顯三乘別雲事也。此三義乃為三雲也。疏終科初總判者。自前修習位至究竟位相。次出體者。此謂此前至無漏界攝。後別釋者。諸漏永盡至利樂事故。
一。即是究竟事。究竟二義。如道二乘菩提涅非究竟高勝故。疏正釋此即二字。兼解無漏界疏一諸漏永盡已下別釋。能證所證離相應縛義易知。非漏隨增事。非所緣縛義疏。義演雲。無漏菩提涅俱性淨明。不被為所緣縛事。有漏法緣境不自在。為境界被拘礙。守千同之。疏此文有或釋可見之。性淨者疏。簡二乘無學善有漏法(雲雲)第七所知障俱非性淨。圓者簡一切有學無漏。非圓滿故疏。明者簡二乘無學無漏。彼雖圓非明。非勝妙故。又淨簡有漏。圓簡二乘。明簡菩薩無漏(雲雲)余無漏雖無漏非究竟(雲雲)疏長讀尚字事。義演釋雲。此言(此即此言。)大牟尼流至事說(雲雲)守千釋。具五義。無漏限佛果無漏也。
一。界是藏義易知。是是因義事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利故付。疏因義義演釋雲。菩提涅為因故。眾生欣求發心修行。世出世善根增長故因雲也。私雲。菩提種子具涅相依故。自為因歟。次所緣者。佛果菩提涅為所緣生欣求善根增長(雲雲)增上緣者。佛菩提涅為增上力故。五乘眾生長善惡滅。展轉傳說者。大定緣如後得出大悲。化身說十二分教明菩提涅時。眾生聞之善根增長。惡業除。又說法與五乘人作利樂事故。能生五乘世出世間利樂事故雲也。疏約體者。自生五乘世出世間利益事雲也。或為緣生他等者。令他行利益事樣說也。疏雲。勝 在纏理名如來藏。出纏名法身。今出纏名藏。經論相違會雲有二解。初經約位者。約在纏位。意雲真如在生死位中被覆藏故名如來藏。今約體者。佛果理處體能攝藏功德故出纏名藏以上。初解經約位。今論約體。為言。第二解有二障故名藏。私雲。此藏者隱義歟。無障故名出纏。以上。經意論意本末門。出纏理體攝藏功德故名藏以上。經依障論依本。為言。此義演意菩提兼說不審也。
一。問答分別事。十五界唯有漏付二個問難。初問理難後問文難也。付集論文為會之三師義。初師以離言非有非無由不可雲身土等界處等故。十五界唯有漏集論文非佛果身土等故非違文。為言。
一。十五界等言事。疏等十有色處法處少分等(雲雲)義演法處少分命根同分(雲雲)重義演問雲。既雲十五界。何亦等十有色處耶。答雲。向內等也。集論依有十色處等文雲爾。
一。第二師事。此師十五界唯有漏。勿論于此有二義。一義(上人尋思抄等)此師佛果位五根五境五識界之體。非前十五界。後三界所攝也。故不違十五界唯有漏之文。為言。一義(同學抄)此師佛不說法無性等義護法假敘也。法界色攝者。有情六八變隨增上緣雲如來五根五境法界色也。付之五根五境不雲十五界。談法界色事。此師佛果意識妙定以為先變五根五境時。第八隨變之。異因位第八識詫第六妙定之所變變根境故不攝十五界。但後三界攝之。次非佛五識等者。余菩薩凡夫等。詫此佛所變法界色。五境。變五境時。本質妙定生故。細法界色也。五識相分粗因位五境故。十五界所攝也。然粗細異者此事也。以上。妙定生故第六雲釋也。設又第八獨變根境。妙定為先故法界根境也。次如來五識非五識界事。疏根境既無(雲雲)意雲。根境十五界。何有能依五識界耶。不許五識界事。論引二個之文。一無垢稱經文。二對法論文。此二文引合。如來五識非五識界證也。意雲。佛心恆在定故。經文。五識性散亂定中。無故。論文。唯有漏如來五識非五識界。為言。一如來五根事。疏雲。根雖非實。似其根相故佛現有他不變根(雲雲)此師法界五根實用有無可尋之。
一。此師六八佛本質根境雲。法界。詫之五識所變五塵雲差別事。疏問答也。疏答之。五稱散五常緣故(雲雲)秘釋之雲。一五識性散動故。彼所緣粗五識界也(是一五稱散)一五識常緣五塵故不同第八(雲雲)抑上注二義中。同學抄有情六八五三識。六八所變付殊勝增上緣雲如來根境法界色攝。五識所變付有情雲非佛五識也。上人御義實如來六八所變也。實非佛五識也。有情五識實詫如來六八所變也。上人御義。此師十五界唯有漏(安惠等師歟顯輪集)同學抄無性等師假敘歟(雲雲)
一。第二師文段科文事。總文段五。
一。申宗(自有義如來至性散亂故)二外詰(成所作智何識相應)三釋難(自第六相應至成事所攝)四重問(豈有此品轉五識得)五解征(自非轉彼得。至不應為難。)以上。
第三釋難之段有二解。于初解有五段。一外問(與觀宗智性有何別)二復征(彼觀諸法自共相等)三又解(此唯起化故有差別)四復問(自此二智品至不俱起故)五復釋(自許不並起至俱亦非失)以上。
私雲。釋難段五段事。疏最前料簡。一一牒文下其詞。一一牒文處易知。上料簡詞。肝要二復征。三又解之文段難知。以推量注之。可問明師。
一。與觀察智性有何別事。疏不可一識。二智生故(雲雲)此總觀察智識又成事智識。一識二智過雲疑也。此答時。自共相等此唯起化。一識二用二智答故。重疑並起。一類二識不俱起故(雲雲)意雲。前後起。二識並起過。一時二智俱起。二識並起也。一身。同識類二識並事故。一類者同類事也。第六第六同類雲。
一。許不並起于理無違事。疏前後剎那別起故(雲雲)義演釋之。前念起觀智說法。後念事智起起化身等事也(雲雲)
一。或與第七淨識相應事。論依眼等根緣色等境。是平等智作用差別(雲雲)疏依根緣境(雲雲)守千義演等見。此師意第七等智依根緣境作用差別分平等成事二智。其故無漏第七現他受用身土。依他受用化五根緣色等土化地上菩薩名平等智。現變化身土。依變化身化五根緣變化土色等境。作二乘異生等名成事智。此事雲依眼等根緣色等境。
一等三師文段事。
一。彼依二乘粗淺境說事。私雲。初二師十五界唯有漏師故。集論文為實義。佛果功德或非三科所攝。或後三界蘊等所攝存。十五界實限有漏習也。第三師。二乘等粗淺境依。唯有漏說。佛界十五界無漏也存。論粗淺境事疏二釋。初釋粗者粗惡境體。淺者淺識智之境體。意雲。漏無漏相對時。有漏設善無記勝義不善故雲粗惡也。又二乘等智淺智故。不知佛果無漏十五界。偏知因位有漏十五界故唯有漏計也。故雲淺識智境體也。此釋粗淺境體也。寄智歟直指體歟差別粗淺分也。後釋粗境體。有漏粗強。故有漏粗重雲時違細輕之意。可解之。淺者智用雲雲性淺智故。此智見分付唯有漏雲也。私雲。粗淺境事。粗淺即境(持業釋)粗淺之境(依主釋)此二意可有歟。
一。集論等說已下事。疏雲。下會違有二。初會第一師二會第二師。會初師文。集論第三等說等雲雲。守千義演會初師。會第二師之文段分明不配釋。私向疏文時。論集論等說十五界等唯有漏者。乃至。故言非者是密意說文段。會第一師文段見。隨疏集論等說論文牒。會初師文集論第三等說雲。故言非者是密意說。取前後一段。更第二師會雲詞。是密意說已下疏終文。是破前第一師計(雲雲)又說五識性散亂者牒釋下。始破前第二師(雲雲)凡論文樣悉非三科取攝。雲諸文非劣智所知三科故雲會釋也。會第一師見。而明詮道集論等說。乃至。所知境攝。第一師會。然余處說。乃至。理必應爾。會第二師。所以者何是密意說。遮第一師計。又說五識已來破第二師(雲雲)肝要然余處說一段更第二師破疏不見。返返不審也。推道意二師共十五界唯有漏師也。第二師雖許如來後三界。此師無性等佛不說法師。一義。有情六八所變付增上緣雲佛說故。佛更三科所攝法。初師許體離言道理以非三科所攝。第二師體名非蘊等故。大都非三科雲文二師證文故。文段分配釋二師歟。是密意說。論文下疏以上皆是破第一師計(雲雲)以上文段悉第一師見。道樣不審也(以上三師段畢)
一。十九界等聖所遮故事。義演引此文有何意耶問。答之此佛功德十八界攝道理成也。十九界無垢稱經非聖所說(雲雲)時。佛功德十八界中也。第十九界故。等言等蘊第六處第十三。次頌第二句第三句二字合七字四眾德也。不思議二解。第一解超過尋思言議道故。疏釋雲。智與境皆具此義(雲雲)意雲。所證涅能證菩提。尋思言議絕歟。此義演意。或所證得涅菩提俱取。能證得智番釋歟。可尋之第二解微妙甚□自內證故。疏釋之有三說。初說智微妙也。性相清淨法界理也甚深也(義演意)第二解境微妙。智甚深。第三解微妙甚深俱通理智。以上解不思也。非不議絕皆無方故(雲雲)言議不及事歟。守千雲。不思議論釋一段。二釋。三釋不意得。後二釋不思不議釋四句。一釋。三解。如攝論心言絕故一唯內證二非喻所喻三如此配釋事。但內證。爭言議。自內證故。非喻所喻兼。又喻境界。如何尋思。喻所喻故兼自內證故。如此互後二解通意得時。第二解不思不議並解。第三解不思不議相兼。三解成歟以上。守千釋取意定可有謬歟。
一。善字四義事。守千義演共四義樣同也。
一。自法性故。二極安穩故極巧便故。三順益相故。四違不善故也。違不善故。義演雲。違不善黑法故。違不善生滅不安穩故。違不善不巧便故。違不善違樣故(雲雲)意雲。違不善故。上三義翻總為一義。別義。
一。此中三釋廣說如前事。五根三境蘊處界中有之。此說唯無記十五界唯有漏說。文也。舉之疑。如來豈無五根三境。上如來既無五根五識五外境等難同難勢也。論文處據唯有漏集論。五根三境唯無記對法論四也。一論故上三師義此難可答故。讓廣說如前也。第一師戲論絕故唯無記。文佛五根三境不說可會。第二師如來五根三境妙定生故。法界色攝唯無記說。十五界(十八界門)第一色蘊(五蘊門)五根五外處。處門。如此粗顯五根三境唯無記物。第三師唯無記。五根三境粗淺境所知也。非如來可會。為言。如前歟義演之意。
一。善義皆滅道攝(諸經論)非苦集故。出。疏此二解並前四合則六解雲文。皆滅道非苦集二解前自法等四義合六也。為言。
一。佛識所變有漏不善等文事。守千雲。此釋妨。前中會違。此中通妨互照各通故(雲雲)前中雲事難知。三師會違事歟。上問答分別答道諦攝故答。違通文雖有示現作生死身業煩惱等等雲論文同事也。有漏不善無記相似化議義也。悉無漏善根所生道諦也。為言。
一。常字事真如四智五法常事。清淨法界易知。四智心品所依常故(雲雲)顯輪集雲。有問答所依常為由。因位可有此義。答之出三由。此證被故(意雲。因位證義。)又同類故(此由難知但推之。因位所依淨能依雜染非同類。佛果能所依淨故雲同類歟。)
又據勝立(雲雲)(此事難知。推之因位所依在纏理也。四智所依法身如故雲勝歟。)又輪問如佛果平等大圓鏡智。有漏七八二識不間斷故常也。今常何簡之耶。答。後有盡故(雲雲)
一。無斷盡故事。疏雲。無斷者不斷常報身也。無盡者相續常化身也。秘所引有人義。無斷盡配釋三身不可然(雲雲)詳曰。莊嚴為證助疏。
一。報佛常無常事。自他宗諍論也。一向記不見色心非無常故二由。義演出量作法量雲。佛色心等。是定有生滅。後因生故如余有情色心(順成量)返破量雲。余有情色心亦應是常。從因生故。如佛色心。是一。非自性常為宗法有三因。一從因生故二生者歸滅一向記故。三不見色心非無常故。抑無常物常雲事。論由本願力所化無盡期故。二故立。
一。安樂事。自利利他分明論文無配釋。守千之。無逼惱故。一句總文(雲雲)通二利歟。疏最前無逼惱諸有情故(雲雲)此文釋歟。隨道利他注。次清淨法界等三句釋涅安樂。四智心品等三句釋菩提安樂。此二自性皆無逼惱涅菩提安樂結成也。以上自利安樂也。及能安樂一切有情二句利他也。故二轉依俱名安樂總結文也。
一。疏非如是有漏善等事。惡無記不安樂易知。故付善釋之歟。有漏善有情逼。人天善趣。今處生死惱亂。有情不令趣涅。況于惡無記哉。以上他付不安樂也。又有漏法已來自付不安樂也。守千雲。此無逼惱故無字釋也(雲雲)非如二字以有逼惱釋無逼惱歟。疏相寂靜事。義演真如離十相故雲爾。十相如前說。次疏五樂五安事。一卷利樂諸有情下釋歟。義演雲。真如樂五樂中寂靜樂也。四智樂五樂中覺法樂也(雲雲)安樂四句事。疏有漏樂受粗動轉故樂。非安。有漏輕安不得順益涅。故安非樂(雲雲)真如離十相者。男女二相•青•黃•赤•白•生•住•異•滅也。
一。解脫身事。疏解脫生死縛法(雲雲)此二乘佛平等平等三乘同座一解脫床此事也。僅生空真如涅。有余無余分離縛在生死煩惱亡苦依盡智無生智菩提擇滅假擇滅。如用如也。佛此兼成就故雲解脫身。此非五分法身中解脫身。可見義演等。義演雲。解脫身身生空智所證真如名身。體依義此真如為假擇滅為依。
一。大牟尼事。牟尼此雲寂默。離言法也。守千雲。非泛離言。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心行處滅。勝余法之離言(以上離言)或離過故。疏。輪雲。以離煩惱喧雜過故(雲雲)
一。疏離言不二法門疏。此非理。菩提涅一切德不二法門名為寂默。一法身名言語中。疏雲。有為無為各于自身功德法依以名法身故(雲雲)其依者身也。身者體依聚三義也。體性義五法為萬德體性故。依止義為萬德依止故。聚義眾德聚處故。
一。疏雲。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疏雲。若別若總(雲雲)守千雲。唯真如法身名別。五法法身名總(雲雲)今一段法身者。五法含藏之法身也。疏雲。佛得二名。解脫身法身也。解脫身離煩惱邊。一解脫床義。離所知障具。無邊德名法身。
一。大功德法所莊嚴故事。法身德也。解脫身無此義故雲無殊勝法故也。義演雲。三十六種功德出。此三十六種功德為無量功德為依故名法身。三十六種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大無量。二乘菩提盡無生二智九分法身中解脫知見蘊也。
天文七戌戊十一月□□筆自見□□□交了。胤繼三十。
天文九庚子正月十二日書寫之。
同十六日對長基擬講一交了。
藥師寺後生愚昧英乘
論第十卷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