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01
三論玄義鈔卷上
讀師貞海和尚
師雲。題號中。三論者。所釋也。玄義者。能釋也。攝所歸能。並屬題目也。所釋中。三論者。中•百•十二是也。所言論者。影師交言為論。睿師盡言為論。宗家判雲。影公約始。睿公據終。兩義不相違(雲雲)(論跡義)能釋中。玄者。幽遠義。義則所以也。名玄義事。不入文遙解大乘故也。更有意。師雲。玄(⑥)所釋(Я)入(ю)義(ヤэ)。玄(г)幽遠義故。今用前義也。訓雲。玄又玄眾妙之門(老子經言借之)甚有所以。目之為義也。(義疏雲。知法者。知十二部經。知義者。知十二部所表之理也。釋𣵀七善文)。
惠日道場等。道謂菩提果。場謂萬行場也。題撰號。于中初出處。次彰名。名中初明通名(沙門)後示別名(吉藏)奉命撰者。異本雲。大隋仁壽二年四月十四日奉命撰(文)又三年號。開皇(二十年)仁壽(四年揚堅)以上大業(十四)後揚天位時也。命者。古雲命謂天命。揚堅敕命也(雲雲)撰者。古雲述也。定也。謂撰古遺文述而不作(雲雲)。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等者。師雲。從此文去至唯斯二也。先此文緣起分。于中初總敘三論玄宗。次夫適化等下。別明三論奧意也。初文宗要者。則破邪顯正二門(邪通邪見)宗者二義。一者。處歸雲宗。二者。可尊義為宗。要謂肝要義也。破邪與顯正者。三論大旨也。故雲宗要。釋此宗要有二門。不入文遙釋。與別釋眾品是也(為言)。
通序大歸者(今玄義一卷也)別釋眾品者。指三論疏也(別釋眾品有異義歟)訓雲。一通大歸者。從玄義始至顯法正義第二文段終。是雲通序大歸分。二別釋眾品者。從次明經論相資文段至玄義終。是雲別釋眾品分(雲雲)(已上兩義)師雲。宗要者。所詮義理。教理因果通。一偏不可定(雲雲)。
夫適化無方陶誘非一者。師雲。已下明三論奧意。文有六段。一佛教大宗(初文)二內外邪迷(但九十下)三聖教訛替(遂使下)四本地哀傷(善逝下)五四依垂跡造論(四依下)六還明論宗(但論下)還者還總序三論科也。夫適化等者。是引興皇師語也。以何知然者。中論疏一雲。師雲。夫適化等(雲雲)師者。先德興皇寺法朗法師釋。故知爾也。所雲適化等者。此文明形聲二種益物。諸佛應化不出此二故。適化無方者。形聲二應也。陶誘非一者。形聲益物義也。考•聖心下。雙明形聲益物意意者。破邪顯正是也。息患者。破邪也。通理者。顯正也。又雲。患者因患(五住)果患(二種生死)而此破邪與顯正者。並可通形聲二種。故雲雙釋。然非聖心局破邪教意局顯正。是則文互現也。說教中陶者。破邪義。誘者顯正也。形應中適化者。適化訓(в)時(в)化(в)所化(Юьг)適化(ЗЬ)訓(в)時(в)化(г)能化(ЮюлЁ)(雲雲)問。教意通理解釋。如何通形聲耶。答。師雲。形色表理教門也。師雲。此聖心者。聖(г)偏(Я)如來(ЮюлЁ)何者。是敘佛教科故。
但九十六術等者。師雲。已下第二段也。所雲九十六者。一義道有九十六。其中一內道等(為言)一義六師外道各有十五弟子。故雲九十六也。
棲火宅為淨道者。檀提婆羅門。此身𣵀。此計欲界。阿羅羅外道。計無想為𣵀。此色界。郁頭蘭弗。計非想為𣵀。此無色界也。既是計三有為𣵀。故雲棲火宅為淨道也。火宅三界也。故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雲雲)淨道(г)𣵀(в)翻名(в)隨一也已上”。
五百異部者。取五百部有二義。一雲。婆沙 五百部。則是有部薩婆多支流也。一總合論二十部枝條雲五百。今當後意也”。
遂使鹿苑等者。師雲。已下第三也。是寄說處明教門訛替也。古雲。鹿苑所說因緣小教。反為若常若斷之見岳。復鷲嶺所說無生大經。反成若有若無之稠林。不可不憂。此則造論緣由也(雲雲)。
善逝以之流慟等者。師雲。是第四段也。左點意。有人之義也。
四依為之等者。是第五段也。此人(в)四依也。付之龍樹菩薩。如楞伽經。是第二依(須陀斯陀初地已上菩薩)若依睿師意。是第四依。十地窮宗判故。
但論雖有三者。師雲。第六段也。如文中釋者。破邪則下化眾生。顯正謂上弘大法也”。
振領提綱者。古雲。領謂裘端之襟。綱即綱上之繩。由振裘領。則眾毛自整。由提大綱。眾目自正矣(雲雲)。
答論主究其源盡其理等(雲雲)問。此答大意如何。答。師雲。答大意明觀盡執義也。究盡其理原者。是論主觀也。
一原不究等者。是明邪執緣。群異乃息等者。正執盡于觀義也。正觀盡邪執故。遍破一切答成也(雲雲)私雲。古有兩點。師義同歟。左點(Я)盡(Д⑦ЬЮэ)者。頗師義不相應歟。其意可知(雲雲)問。原(Ь)理是有何異。答。師雲。體一義分也。謂理無相平等一理也。一乘佛性是名一原。二乘雖覺一理。猶昧一乘。此義分不同也(雲雲)問。一原不究毫理不盡者。是誰人耶。答。師雲。總雲。所有生心動念類。至裁一念。並是不究不盡輩也。別分人者。則有四對。一迷原三乘。迷理六道。二迷原聖惑。迷理凡惑。三迷原內人。迷理外道。四迷原有所得大乘。迷理小乘之流也。四對各有一往所由。繁故略之([?* ]處釋見)。
問既無法等者。問。就三論所斥。上問疑其眾多。今問尋其局狡。前後問端似一事兩信。雲何。答。師雲。問端依答轉所詮為顯正義也。必不可一準。問答相生。不言顯文(雲雲)問。此問中初領前言(見)于中初無法不究者。牒上無源不究言歟覺。次無言不盡者。牒何言耶。答。師雲。問義不爾。初無法不究者。是雙牒前無源不究無理不盡也。無言不盡者。法(原理)所詮。言能詮教門也。無理原不究盡。亦無言不盡。故總牒教理究盡也。無言不盡者。是簡異小乘論雲也。小乘論理不究盡故言不盡。是故非盡言為論義。大乘論義理窮了。故則以盡言釋論義也。今文正此意也。是以總統前後問答。中觀論三字也。謂論主能究理原者觀也。其理原者則中也。吐內觀心排群異是論也。今無言不盡者。則是也。應知(雲雲)。
答初一為外者。私雲。答中有三雙六句。然初一雙攝一切。次兩雙必不爾。則知。洗四迷一切盡者。三雙合論為言謂也。非三雙各攝一切歟(雲雲)問。此中無人天乘。何雲一切盡乎。答。私雲。人天乘通大乘釋。何出四迷乎。
優降者。師雲。優降則勝劣也。如次(雲雲)。
外道不達二空等者。問。外有撥無計。何偏雲不得二空乎。答。師雲。撥無邪見。橫計空非真空故無過。問。若爾者。撥無外道。不達二空可爾。何雲橫存人法乎。答。師雲。起撥無見者。依先存人法故無過(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