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因決
    No.2414

    了因決目六

    (一)馱都。秘經灌頂大事。

    寶珠三形。首楞嚴神咒。

    理趣經五佛種子。同經如是事。

    三字決。護摩事(二個)。

    秘經題號。大阿梨位印。

    虛心。觀曼荼羅。

    三種灌頂兩界通別行法。灌頂大事。

    (十一)尊勝決。愛染王印義。

    三昧耶戒決。佛眼決。

    秘經結大羯磨印(並顯密一致事因果灌頂事)。

    義釋(並)疏同異。台曼荼羅(都率)。

    顯密可兼學事。密宗事理事。

    師資相承有無事(並顯密二宗差異事)。

    (二十一)三身決(信心決真應決)。灌頂事。

    東寺不傳台藏界(並)甦悉地事。

    五種各別行法用心。甚深無相。

    山門東寺三個相違。直為直語。

    供養淨陀羅尼。真言事相事。

    真言行者用心。

    (三十一)佛心與天台同異事。

    天台宗唯行顯教定惠事。

    一佛一切佛。

    顯密普賢菩薩同異事(第九十議事。大師釋與五大院釋相違事)

    東寺山門相違事。兩部傳法印明事。

    聲字實相事。

    天台理秘密(並)定惠莊嚴事。

    秘密莊身嚴事。字名佛心事。

    (四十一)比睿山興顯密兩宗事。

    台曼荼不思議境事。

    四重曼荼羅配當(四種佛土事)。

    理智事。立四門攝一代教義事。

    秘密灌頂事。九方便與五悔配當。

    心虛空菩提三種無二。

    三部灌頂。五種三昧耶。

    (五十一)大悲秘密兩壇事。三部大日配當。

    藥草喻品事(二個)。不至印(二個)後唐院決。

    自性會。教主。即身成佛(二個)。

    本尊移不移(並四重秘釋)

    四見不同。五秘密(二個並)教主事

    如法愛染。花嚴說別教不說(四個等)

    (六十一)本有即身成佛。不二大日(拳菩薩如法愛染王)

    修證一致菩薩實義。毗沙門決(二個。戒場。金薩。九重滿月)

    散杖決。

    諸天夜叉等為本尊事。

    秘密宗法身說法事。

    無思無念(並三諦事相)。大阿梨觀行(付五大觀)

    (七十一)雙圓性海(法爾加持。佛法滅雲事。若凡若聖。已上四個東寺義)

    三種灌頂決。白檀點記。

    事相重重決。菩提實義成佛外跡。

    密宗相承大意(付無作三身)。如來拳印義(三昧耶戒印義)

    十二真言王決(字輪觀決得自性決)

    不動明王決。菩提心論決(別尊次第雲證決)

    教主勘文。傳法次第等(五個)

    (八十一)真言相承決(付血脈)。能作性決。

    本地緣起決(我身本地大空。本跡兩門。境智一心三觀。觀音本跡。被接斷位。)。

    決。體相用決。

    下品下生決。大日經宗旨。

    同經教主。十一地佛果。

    八千枚(二個)。五輪(已上七帖)

    (九十一)山王秘傳。鐵塔相承。沐浴。

    大陀羅尼(三昧)。炎魔天(同上)

    法花讀誦(同)光明真言(同)

    遮情表德二門(並四種法身亦字)

    秘密加持義。三悉地(並)三密事。

    大小金剛輪陀羅尼功能。

    一座行法顯密一致事(付法花法已上下帖)

    (百一)五大分別。灌頂位事。

    灌頂五時廢立決(並諸教絕離雲密藏本分事)。

    加持病人決。第八九十住心(東寺)。

    秘印明等類聚。同口決類聚(上下)。

    鈴杵決。以心灌頂決。

    一心灌頂行法用心。瑜灌頂用心。

    (百十一)四種壇行法。自他不二。

    許可授印明決。言語決。

    早早念誦。起座用心。

    結印誦明作法。台界難陀拔難陀(印決)。

    法爾印言等(三個)。加持病者作法。

    (百二十一)兩大師付法文。本跡兩部決。

    三部經秘許處。四重灌頂。

    同決。一字具五字決。

    毗沙門面受秘決(付法花寶塔)。

    內證佛法灌頂決。三衣上下。

    理護摩。

    (百三十一)明鏡決(二個)。四種加持(並六大無礙深秘)。

    御流受法次第(三昧流)。十二合掌。

    七支念誦。三部不至印堪文。

    三部經品品名題(並秘經題名)。

    秘經大事。修行次第(建仁寺)。

    如意輪七重秘決。

    (百四十一)合行印明類聚。護摩用心。

    傳授作法。投花撿文。

    愛染王(二個)。不可見阿梨(短事)。

    後火天段(並口決)。密宗修正作法。

    字四種釋(並四種曼荼羅)。

    (百五十一)以心傳心(三個。護摩。許可。兩部大印)。

    三個相承。道場觀通用。

    五種三昧耶。三種灌頂。

    五種三昧耶等重事(泉涌寺)。

    大師勸請起請文。

    (百六十一)一品經切文(蓮)。同(蓮)。

    秘密灌頂(攝大軌文)。灌頂。

    秘中(三昧流秘決道雲記)。八字印明入三昧地。

    (初重)。同八字。

    (百七十一)顯密即身成佛決。大日經相承。

    十二科段(付疏東寺)。六大四曼。

    三種即身成佛決。周天作十二房事(付義釋三)。

    即身成佛決。谷大原私記相違。

    星宿勘文。

    (百八十一)字觀。字觀(五大院)。

    四配四佛知見。字門(顯密)。

    灌頂秘印(五不至)。三部大日分別(秘印)。

    灌頂已後行法用心。

    四種曼荼羅印明(禪天部)。

    五相成身(普賢二種不至明加字)。

    四十二字為諸經通用決。

    (百九十一)灌頂等(十一個)。義釋簡要相承(十五個)。

    許可並灌頂(法曼院)。許可灌頂等並秘印等。

    許可傳法(谷)。八字加持以字燒字(二印二明)。

    甦悉地三部等(五個)。秘密用心要決(三帖)。

    五色事。

    (二百一)田夫(二個)。本尊灌頂等。

    四種法身。贊(四大師。谷御廟等)。

    念珠決(二個)。大壇決。

    以心傳心(一紙)。一卷經法則。

    (二百十一)兩界曼荼羅略圖。同指歸。

    胎曼荼羅決。金曼荼羅決。

    兩界曼荼羅雜決。兩界曼荼羅決。

    曼荼羅決。

    (二百二十一)護身法決(三個)。兩部不二法。

    普賢延命。十二重灌頂。

    法性塔。臨終用心。

    無字陀羅尼。密教大義(平等長老)。

    (二百三十一)秘密圓宗等(五個)。

    大阿梨十三德(四個)。

    弟子十德。四種弟子(二個)。

    大日經直談(上下)。大日經題號。

    六月念誦(並)三月念誦。能延六月。

    (二百四十一)世出世持誦決(三句)。

    摩訶薩意處。悉地出現品(三個)。

    遺法業事(二個)。

    (二百五十一)法花三重本尊。

    法花最秘決(三衣缽)。

    付觀智軌決。無量壽命如來。

    見寶塔品三重。山門三井東寺一致決。

    法花深義(三種法花等顯宗)。法花塔圖(並同曼荼羅圖)。

    (二百六十一)違世八心(二個)五色臐]並)金剛線決。

    加持瓶。施。

    十二奉教供(並音樂史)

    (二百七十一)溪嵐拾葉目六。同字觀。

    五種供養等。同大黑。

    藥師。同神明。

    阿彌陀。同法花(二)。

    光明真言。佛眼。

    金輪。求聞持。

    辨才天。不動。

    (二百八十一)大毗慮遮那經心目(前唐院)。

    顯密一如本佛決(後唐院)。

    真言大綱(建仁寺)。教時義勘文(建仁寺)。

    教時義勘文(十住心)。同五個難。

    五大虛空藏。胎阿梨位。

    山王密記。要略記(十重山王)。

    (二百九十一)合行行法(三個上中下)。

    合行行法(三個)。合行(二個)。

    兩壇合灌頂決。合秘(三個)。

    (三百一)真言天台同異(顯宗)

    密聞集(穴太三帖)

    (三百十一)灌頂重重(上下東寺)。法王灌頂(東寺)

    離作業三重(東寺)。菩提心論決(四個已上八通)

    (三百二十一)三個相承。八印決。

    六種合決。秘密灌頂密印(五塔五拳)

    三種悉地。五種三昧耶。

    (三百三十一)秘密最要。密宗教相秘決(東寺)

    宗秘口(教相東寺)。醍醐大事(報恩寺東寺)

    付法鈔三卷(東寺)。

    (三百四十一)深入鈔六帖(三昧流)。秘藏記(東寺)。

    (三百五十一)法花本跡本尊決(一性空)。

    性空上人傳法決(二)。性空受記決(三)。

    性空記(法花決四)。常不輕決(法花真言義高明記)。

    性空得文殊授記決(並印真言)

    寫岳傳(法花說本地八葉事方便壽量。二印明)

    十如是(並十羅剎女決授記作法)。法花三會密印(並和伽羅次第)

    (三百六十一)胎藏名字。我覺本不生。

    鐵塔決。深入雜雜。

    內外護。入佛三昧耶等。

    (三百七十一)東福相承秘決目六。

    胎藏根本極密契(自行金部私記)

    秘密行法私記。八五布口決(普一付之見兩記)

    八五布口決。秘密灌頂口決(三種作法)

    三平等口決。

    最後秘密一印一明口決。

    阿阿極極不可得口決。

    自證菩提如來性口決。

    (三百八十一)秘密灌頂口決(三密事理)。

    約秘經秘密灌頂口決。

    智拳印決(二個)。五股印口決(並智拳印亦無所不至印)。

    山門(谷)密宗相承印明。

    智拳印秘決(理拳印塔印等)。五股印秘決(東福)。

    三十七尊會成一體一印法。

    (三百九十一)了因決目錄。阿佐縛鈔目錄。

    (四百)

    (四百十)

    (四百二十一)許可印信(三帖)。

    灌頂(上下)。谷合。

    傳法灌頂秘錄。(五個)。

    秘密灌頂秘錄。瑜秘錄。

    (四百三十一)胎印義(十一帖)。

    (四百四十一)

    (四百五十一)

    (四百六十一)

    三台宗秘決要集(上下二帖)。忠尋座主撰。

    圓頓戒要鈔。

    于上野州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西堂御座下傳受之。然者每日彼口決之御本給如形書寫之。蓮華院末弟小比丘明朝為令法久住也。

    傳燈大阿梨位義慶(示)。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了。善(七十一歲)。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六)了因決(阿梨位護摩用心)

    護摩口決(最秘不可輒爾)。

    火天段始不動三摩地入事。當流大事也。凡護摩大日如來智火以煩惱燒盡故火生三昧本意。火天者大日如來智火事顯人也。此故火生三昧入不動本。此故火天段始不動成身不動三昧入也。印明不動成身不異。刀印慈救咒也。建立護摩儀軌內護摩觀所雲。入于猛利智周匝成光焰。如劫火熾盛持刀及索。焚燒業煩惱無明株杌等。不復有遺余(文)此文始終意。護摩雲不動三摩地入火生三昧位字智火眾生業煩惱燒盡也。此不動明王下下火天現給也。然間火天段燒了後法界定印五大明身五處布。同誦五大明。又雲。五大各別印明結誦也。我身本有五輪五大出生觀灑水三反誦字也。故軌雲。次觀菩提心沐以大悲水當想遍身中流注白甘露灑于十方剎熱惱諸眾生滋長菩提芽次第生諸字(雲雲)即是五輪成身也深秘深秘。是即灌頂也。此段護摩灌頂了次段。又段段不動三摩地護摩此成身又終觀念等。伴僧承仕等不可令見聞。或袖里或袈裟下可結誦也。

    深秘杓觀所入不動三摩地也。左手大杓索。右手小杓利劍觀定惠和合煩惱縛利劍切也。此次可有不動成身也。然持杓如此觀。成身印明結誦此杓觀前也。此故火天段始先大日印明。次(胎金)依部次不動成身也。

    火天段始召請四字印明次。大日印明可結誦之。火天即大日如來故也。乃至大小杓油燒供等。皆可有用意也。明曰。

    以此明供最秘也。又後大杓油了普供養印明可結誦之。

    次曜段佛眼印明可加用之。曜段佛眼中台故也。

    次宿段金輪印明可加用之。此段金輪中台故也。最秘曜段燒供明佛眼咒末曜明加誦。宿段燒供明一字金輪咒末宿明加誦也。

    次本尊段。先大日印明。次佛眼印明。次不動(但當本尊印明也)印明結誦之。或佛眼金輪不動次第也(雲雲)次觀尊大日佛眼本尊各別觀之時燒供等各三反也(已上九反本次第如此)。最秘字變成大日。變成佛眼。變成當本尊可觀之。如此觀時燒供等三反也。明事同可有用心也。

    次諸尊段。諸尊段印明可結誦之也。法界眾生護摩事依台滅惡趣印明。依金召罪摧罪印明也。東寺一向依台用滅惡趣印明(雲雲)山門不然。台金各別用之。

    次世天段。不動印明可結誦之也。或十二天各別印明等結誦(雲雲)六段共普供養印明可結誦之。如火天段。又後火天段事(出建立也)別口決有之。但世天段火天三杓供之。是後火天意也。即後得智也。後火天段事阿梨位大事也(已上)

    又雲。人祈禱時曜宿二段用之。人追善時此二段可略之。曜宿辰星故孝養無用也。或說中尊佛眼金輪追善用之無過。或說佛眼金輪本尊段供之上略之(雲雲)已上。

    護摩口決。

    三種投物事(付息災法)。

    香米二(谷私記如此。以胡麻置芥子左雲雲)。

    芥子一(私雲。芥子左者行人左歟。芥子左歟)。

    胡麻三(芥子為本時如佛芥子向行人歟)

    芥一(此當壇相應物)。胡三(此穴太師)。

    胡三(安中央說也)。芥一(行用定也)。

    米二。米二(當壇右置也)。

    已上息災。

    芥三。此太師行用定也。

    降伏。胡一。余準知之。

    米二。

    已上密談抄第八。

    飯室抄雲。

    胡。芥。芥。

    調伏芥。增益米。息災胡。

    米。胡。米。

    入火事。

    在二義。一自線下入。二自脅機上入。帖決自線下不入。恐線燒也(雲雲)

    淨火事。

    義釋(右旋)烏瑟沙摩軌(直灑)。

    嗽口事。

    嗽口(直灑)建軌(右轉灑爐中)最勝心明王經雲(旋繞是嗽口直灑是淨火雲雲)。

    護摩者(梵語)即焚燒義也。

    即壇離壇事。

    即壇。瑜伽軌(金)為本豎項有之。建立軌(台)說開壇。又雲離壇。豎項不出之。但兩軌共開壇即壇義存也。

    爐彩色畫壇事。

    大日經具緣品雲。或布眾彩色彤輝極嚴麗。一切繢事成。是略護摩處(支)

    義釋第八具釋之。又略出經若不能鑿作君荼即以赤色畫其形狀中安火爐(雲雲)。

    木事。

    略出經說。取吉祥樹如無此樹取有白汁樹代之。謂谷桑等(雲雲)取小枝如拇指大。長十二指一百八枚(雲雲)火□軌。木用谷木等大如中指。長十二字。金剛頂義決其柴用樹半已上十指或八指(雲雲除災法)牟梨經用上法者。十二指用中法者。十指其逐法者當長八指用下之法。四指而截取意(雲雲)具可見之。

    引五色藂ヾC

    誦加持腰線明。或說誦金剛牆明。若令他引時師傍結誦印明也。標木不纏。智泉房只引上(雲雲)

    羯磨印事。

    向上向下兩說。密談抄委細也(可見之)入三空觀修三昧念誦增減念誦等(文)

    息災芥米胡次第事。

    義釋。先作降伏。次增益。次寂災雲文意也。甦疏意又同之。

    增益法。先降伏。次息災次增益。若降伏法。先息災。次增益。次降伏(雲雲)次第可得心也。

    削木事。

    木根方太末細削也。又大威德軌三角者降伏。余準之。但何圓可削也(雲雲)

    桑谷木白膠木。栗等木太師被用下(雲雲)三(表三毒煩惱也)中八(八風業道表之。八識雜染業種也。八苦八難所等)。上三(三途苦道表之)煩惱業苦三道也(雲雲)

    投乳木用心事。

    先禮部主尊。次禮部母。次禮諸佛了。啟白。唯願諸佛。及諸聖眾。加助衛護。

    洗芥子事。

    入袋洗曝安佛前。自所持真言。若辨事明百八。若千反加持可用之(雲雲)已上。

    天文四年(乙未)三月二十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和尚傳受頂戴之砌。御本給明朝書之。佛法興隆為也。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龍集明歷四年(戊戌)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湖東蘆浦豎者法印

    觀音寺舜興藏

    天下安全

    佛法興隆。如意所。

    諸願成就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七)了因決(秘經題號大阿梨位印)

    秘經題號事。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經序品第一。金剛峰者金界。樓閣者胎界。瑜伽瑜者不二義也。是則胎金不二(雲雲)

    又雲。金剛峰者妙義。樓閣者法義。瑜伽瑜者蓮花義也(已上顯密一致也)。

    問。序品第一題本。品一題本。何是正哉。

    答。序品第一經準諸經置之。品一者所詮此序品一經大事說之故。序品諸品功能極故品一雲也。

    問雲。弘法大師請來不空譯(雲雲)今世間流布本金剛智譯(雲雲)同異如何。

    答雲。金剛智譯于真言等只梵字許也。不空智譯梵漢字交之。故委細也。是再治本也。但師資義無相違也。

    又雲。金剛峰峰雲五峰也。是五古印也。是表金剛界五部也。次樓閣者即胎藏也。兩手內雲樓閣。又雲虛圓殿。又雲光明心殿也。故此經雲兩部不二經也。大日經說。胎藏諸會雲。生大樓閣寶王(雲雲)是樓閣胎藏雲證據也(雲雲)又五峰八柱樓閣•者柱八本上四角四獨古立。五字變成五峰八柱樓閣也。委細可見圖也。

    大阿梨行位印。

    問。今阿梨位品者。兩部三部阿梨中何乎。答。先東寺小野兩部阿梨(雲雲)同醍醐法性大日不二阿梨。是三部五部兩部不二阿梨(雲雲)次于山門兩部三部不二阿梨在之。五大院瑜疏兩部阿梨(雲雲)攝一切如來大阿梨位題故。已一切言顯所。兩部三部五部不二阿梨(雲雲)謂始合掌甦悉地阿梨位。戒方忍願掌中入者。是三部阿梨位也。其故二頭相柱二地相□二也。我頭合三部也。是三部阿梨位也。次五部阿梨位者。兩手引離與肩持五成也。是五部也。左右二地二風四中台頭一合五也。是五部阿梨位也。

    又兩部阿梨位雲時上胎。下金也。一義上時兩手合二地二風相合結。下時引離肩齊持之。是兩部義也。又于明五部分別金部。寶部。蓮部。羯磨部。佛部也。然三部時三反。五部時五反誦之(雲雲)

    又六大四曼三密具印在四。一行位印二地風空合六大。二水二火四指四曼。二大中間空二。二頭合間空三密也。二無不至印。三妙觀察智定印也。但此定印口傳二頭指二大指瑞□二頭指少也。此印橫無所不至印習也。四冒地心印也。

    又序品五股始也。至此品五股滿也。故東寺大塔圖小塔圖二有之。只大小塔圖。所以小塔序品五股表。大塔圖此品全身塔婆為顯也。

    又雲。眼色妙明照三摩地者。佛眼三摩地也。又此品炎魔王水天等為使者供給說。故東寺十二天屏風雲事此品為據(雲雲)

    山門灌頂時于小壇邊屏風立之。灑水等余人不見立之事所詮屏風者十二天三摩耶形也。必畫之雲義。屏風風障。此覆護義也。

    天文四年乙未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和尚每日傳受之砌。明朝書之畢。三月二十一日。義慶(示)。

    明歷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九)了因決(虛心)

    虛心合掌。

    義釋第八(悉地出現品第六)雲。如一字。或加下畫或安上點。或置傍點。一則成四用。又聲是一或短聲呼。或長聲呼。或含聲呼。或呵聲呼。則成四名。佛心是一或約本不生理。或約本不生行。或約本不生菩提。或約本不生涅。則成四義。四相雖復不同而體未曾異也。如來為表斯義故。從圓明心中現四字門。于此一體四門以一音聲四處流出。譬如無熱池中四河流出展轉無盡滿于大海。故雲普遍一切法界與虛空等無所不至。以此聲字之相表示佛心。即彼真言寶義也。是種種義。亦是巧之義也。所謂種種巧度門也。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各以無量無邊巧度門。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今則統而論之原其旨趣不出四字門故。所謂無所不至印。

    以字門故。一切眾生本有佛知見性如來以種種因緣為彼淨除眼膜使開眼故。法花第一句雲。開佛知見使得清淨。即是淨菩提心也。既得菩提心當廣示法界藏種種不思議境界。令普見一切善知識遍學一切諸度門。故法花第二句雲示佛知見即長阿字大悲萬行義。已具大悲萬行。次以娑羅樹王花開敷智成大菩提。故法花第三句雲。悟佛知見即是暗字義也。既成佛已即以加持方便普門垂跡導利眾生。若眾生了知常住時如來眾跡都盡以無跡故。名為入般涅。故法花第四句雲入佛知見即是惡字門也。字輪對如來方便智。更有第五長聲。惡字門以無別體故此中不說。若欲指文辨相。即是歸命句中種種如來巧度門。以此五字統收一切佛法無有遺余。故名為正等覺心也。復次今且約一途修行次第故作淺深差別說。而實五字各是一如來智。各各統收一切佛法。是故下文修觀時。隨覺一心。即見一切如來心。以旋轉無礙故名為正等覺心也。世尊為顯。如是義故演說此真言時。一一聲字悉皆遍法界于此四字各出一切字門。如是一一字門展轉復生一切字門。從字發聲當知亦爾。此聲從字生故以字為門。故雲即時一切法界諸聲門從正等覺標幟之音而互出聲也。雖互出言音展轉差別然竅其本體不出聲。是故諸菩薩等聞此標幟之音。即時隨義知如來心展轉出生一切法門。亦知一切法門畢竟不出如來心。是故得未曾有開敷淨眼發微妙音言而說偈言。奇哉真言行。能具廣大智。此廣大梵音名毗□羅。以真言聲普遍一切法界。與虛空等無所不至。當知佛心亦然故雲廣大智。若此智展轉流布猶如標幟之音互出聲時即是成正覺句。故曰諸遍布此音成佛兩足尊。次一偈以見如是利故普令勤勉修行。若淨心離我縛時當得如是自在用也。

    又雲。正說心之實相。心實相即是一切法印中決定智印也。以無邊際無垢無分別故少分喻如虛空。而實等虛空心亦復不守自性故非彼所能譬喻。如是義故雖復等同虛空無相。種種而具種種不思議權巧。能曲順根緣而導利之。然此權巧但從機應因緣而生是故法爾空寂當無自性。以法常無性故即是本初不生。本初不生即是入阿字門。入阿字門即是毗盧遮那本地身也。如自觀心實相諸法亦然。是故一切諸法皆悉甚深難見。唯佛與佛乃能證之故。法花雲。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統論彼經深趣在斯一偈也。若行者見一切從緣起法皆是毗盧遮那法界身。爾時十方通同為一佛國。是名畢竟淨菩提心。以此畢竟淨菩提心隨無盡法界無余眾生界機。應因緣一時普現色身行菩薩道。于念念中供養無量善知識悟入無量諸度門。如是于無量阿僧劫中。恆珠勝進嚴淨一切佛剎成就一切眾生。所作佛事未曾休息。是名普賢行願。具此普賢道時。能隨一切眾生心所思念。滿其種種希願乃至施與無上菩提願。是名一切菩薩真多摩尼。當知。諸進趣門雖復無量至論宗極悉皆為此一事因緣。三世如來更無異術。故此伽陀名為三世無量門滿足法句(文)

    復次。有人生疑。雲何實際心中能作如是種種有為事。故偈中更說譬喻雲。如世間一切諸趣及彼依報住處。皆悉依空而住。因空得成而虛空的無所依。亦無念著起作之行。今此清淨法身亦復如是。雖常寂然不示諸法法相。而遍無余世界無所不為。以從慈善根力因緣生不由惑業故。雲清淨生也。如如來不思議境界經雲。普賢菩薩告德藏菩薩言。世尊始從燃燈佛所得受記。已即便入于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常無功用。自然應現無量佛事。謂于虛空一毛端處。有一切佛殺微塵等諸佛世界。于中或現生兜率天。或從彼沒下生入胎。或現適生。游行七步自言。我今即為生死邊際。或現在王宮出家苦行。或現降魔。成等正覺。轉妙法輪。或現住世。經無量劫。或復示入涅。或一切劫為一殺那。或一剎那為一切劫。劫與殺那無增無減。乃至一切眾生未盡解脫。殺那一時普于此諸世界常作如是種種佛事未曾休息。而無功用如彼虛空一毛端處無量剎中。念念普現諸佛種種威儀法則。乃至遍空毛端量處亦復如是。常作佛事利益眾生。窮未來際初不休息。而佛不減。微塵不增。何以故。一切諸法如幻焰。故如彼廣說。故雲無余清淨生也。

    天文四年乙未三月二十二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和尚每日頂戴之砌。明朝書之。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令書寫之畢。

    于時明歷四(戊戌)年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天下安全祈所。

    _

    (六)了因決(大日經義釋疏卷卷品品等)

    大日經並義釋及疏每卷品品次第又疏義釋同異。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一卷。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第二。

    二卷。具緣品余。息除品第三。普通真言藏品第四。

    三卷。世間成就品第五。悉地出現品第六。成就悉地品第七。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第六。

    四卷。密印品第九。

    五卷。字輪品第十。秘密曼荼羅品第十一。

    入秘密曼荼羅法品第十二。入秘密曼荼羅位品第十三。秘密八印品第十四。持明禁戒品第十五。真實智品第十六。布字品第十七六卷。受方便學處品第十八。說百字生品第十九。百字果相應品第二十。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百字成就持誦品第二十二。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說菩提性品第二十四。三三昧耶品第二十五。說如來性品第二十六。世出世護摩品第二十七。說本尊三昧品第二十八。說無相三昧品第二十九。世出世持誦品第三十。囑累品第三十一。

    已上三十一品畢。

    七卷。真言行學處品第一。增益守護清淨行品第二。供養儀式品第三。持誦法則品第四。真言事業品第五。已上五品畢。

    大日經義釋十四卷品品配當。

    一卷。二卷。住心品。

    三卷。四卷。五卷。六卷。具緣品。

    七卷。息除品。普遍真言藏品。

    八卷。世間成就品。悉地出現品。

    九卷。悉地出現品。成就悉地品。轉字輪曼荼羅行品。

    十卷。轉字輪曼荼羅行品余。密印品。

    十一卷。字輪品。秘密曼荼羅品。

    十二卷。秘密曼荼羅品余。入秘密曼荼羅法品。住秘密曼荼羅品秘密八印品。持明禁戒品。阿梨真實智品。布字品。

    十三卷。受方便學處品。說百字生品。百字果相應品。百字位成品。持誦品。

    十四卷。百字真言法品。菩提性品。三三昧耶品。如來性品。護摩品。本尊三昧品無相三昧品。世出世持誦品囑累品。

    已上義釋十四卷三十一品。

    大日經二十卷品品。

    一卷。二卷。三卷。住心品。具緣品(但自一卷至三卷十三丁住心品了。自同十四丁具緣品始之)。

    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已上六卷)具緣品。

    九卷。具緣品余。息障品。

    十卷。息障品余。真言藏品。

    十一卷。悉地出現品。

    十二卷。悉地出現品余。成就悉地品。轉字輪品。

    十三卷。轉字輪品余。密印品。

    十四卷。密印品余字輪品。秘密曼荼羅品。

    十五卷。秘密漫荼羅品余。

    十六卷。上品余。入秘密曼荼羅品。入秘密曼荼羅位品。

    十七卷。秘密八印品。持明禁戒品。真實智品。布字品。方便學處品。

    十八卷。上品余。百字生品。百字果相應品。

    十九卷。百字位成品。真言法品。菩提性品。三三昧耶行品。明如來品。護摩品。

    二十卷。上品余。本尊三昧品。無相三昧品。持誦品。囑累品。

    已上疏二十卷三十一品。

    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上下。零妙寺僧釋不可思議撰(世謂不思議疏)。

    上卷。真言行學處品序。增益守護清淨行品。

    下卷。供養儀式品。持誦法則品(三品正說)真言事業品(流通)。

    已上不思議疏五品(此疏大日經七卷疏也。又謂供養法疏)。

    大日經義釋並疏不同。

    義釋第一卷。疏同。但疏末百七十行在第二義釋之也。

    第二卷。自疏第一末爾時執金剛乃至不知諸空之文。至第三住心品疏終。

    第三。自疏第三具緣品第二之初。至疏第四請白阿利沙偈○即有情起之意也之句。但不出白檀曼荼羅圖位。

    第四卷。自疏四第五日暮之句。至第六但依諸火天總相之形余如圖中所示

    也之句。

    第五卷。自疏第六爾時執金剛○諦觀大日如來之句。至疏第八初觸物而生也之句。

    第六卷。自疏第八經雲如是修供養次引應度者至第九具緣品疏末。

    已上文言大旨同之。

    第七卷。自疏第九息障品之始至于第十普通真言藏品之末。

    第八卷。自疏十世間成就品第五。至第十一半當知應理故言當得如理也之句。

    已上兩卷文言與疏大異。

    第九卷。已下文言大同小異。自疏十一與虛空藏明妃真言。至十二末但當勤修此字之門也之句。

    第十卷。自疏十二之末爾時毗盧遮那佛。敷置諸本尊位之句。至疏十四廣說印品竟之句。

    第十一卷。自疏十四次明字輪品第十。至十五末劑此以來即得菩薩名也之句下注。

    第十二卷。自疏十五然行者作如此無生觀時心無所得之句。至于疏十七布字品第十七之末。

    第十三卷。自疏十七受方便學處品第十八。至疏第十九半百字成就持誦品竟之句。

    第十四卷。自疏第十九半次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至于疏第二十之末。

    已上六卷多分與疏同之。

    天文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和尚每日頂戴之砌。明朝書之畢。義慶(示)。

    明歷四年(戊戌)林鐘十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佑(七十一歲)。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七)了因決(胎曼荼羅)

    二校者韓宏霞

    東曼荼羅抄別卷雲(都率覺超說)

    問。此曼荼羅世界在何處乎。答。有感自應。如水中月。法界何處非道場耶。但百字果相應品雲。于此妙花布地胎藏莊嚴世界種性中受生。義釋雲。于此者即此者索訶世界也。于種性海受生(種性謂受生處海謂無斷廣多也)。又義釋五雲。此經是法王秘寶。不妄示卑賤之人。如釋迦出世四十余年間。因舍利弗等殷勤三請。方為略說妙法蓮花義。今此本地之身。又是妙法蓮花最深秘密處。故壽量品雲。常在靈鷲山及余諸住處乃至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即此宗瑜伽之意耳。又因補處菩薩殷勤三請。方為說之。苟無頓悟之機則不入其手(私雲。由此即知。此胎藏曼荼羅是娑婆世界釋迦如來本地三身依正也。又知。與法花其體是一也。幸哉今得此教之秘旨也)

    又傳教大師釋雲。一念三千即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出尊形佛。胎藏諸尊即其義也(文)已上。

    天文四年(乙未)三月二十五日。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傳受之砌。金資明朝每日書之。佛法興隆之為也。義慶(示)。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善(七十一歲)。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二)了因決(灌頂面受決)

    二校者韓宏霞

    初度灌頂雲。傳法灌頂事如何。答。傳法者初只大日如來說給法授故雲也。正法我身行得非。合行得法阿梨位住也。傳法時行位授但佛所說法授有也內證阿梨行位非也。傳法灌頂計傳燈阿梨位不□者也可得意也。合行已上法我得位也。合行而二意也。火水合如。秘密瑜等冥合灌頂也。譬水油和合如。其濕性一如不異義也。已上。

    自性法身菩提實義決。

    謂三重五重大事。有印無印等差別重重極說。皆是自性法身成佛外跡。字字相本不生重也。皆是有佛之重也。

    自性法身菩提實義者。字不可得字義。無覺無成密談無佛無法道理也。委細面授(雲雲)當知。五大皆有響六塵悉文字等名相義理一多無文字等法門。皆是但為利益說方便也。何以故。自證三密絕待不思議故。言語自不言語文字自不文字。誰呼為誰呼名。如此深義自知自證莫求他尋外(雲雲)

    又雲。六大四曼三密種種傳授。付自證自然法義。更不可生自身即佛本有薩始啤W災ヅ 徹壅呶藜嫡呶捫緣齲ㄔ圃疲┬詵ㄈ恢 啦簧貌壞彌 搿N弈畽釵鋮兄 で豢剎恢 ㄔ圃疲br />
    (交合。已上師傅記之。)

    天文四之天(乙未)五月二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奉傳受之砌御本給書寫之。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御本書寫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三)了因決(東寺不傳胎藏並甦悉地事)

    弘法大師不傳胎藏界並甦悉地事。

    胎藏界以善無畏三藏為祖師。然弘法大師血脈不列善無畏三藏。是一不審也。次弘法大師進官錄二經十一論(雲雲大日經金剛頂經釋論十卷菩提心論)。傳教大師錄三經一論(三部經菩提心論)如委破邪辨正記。但弘法大師判。三地以大日經為修多羅藏。以菩提心論為阿毗曇藏。以甦悉地經甦婆呼經為毗奈耶藏。是傳甦悉地經見。會之雖不傳或依傳聞或依一文書載事不難也。只以進官錄可為本也。

    又法全和尚示覺大師雲。日本空海法師傳金剛界。于胎藏界者唯得疏。未及稟承于甦悉地。更不聞名字。龍猛菩薩于塔內有兩部灌頂事未撿實證。不如傳。大日經。但山門胎藏所合金界。金界所合胎界。二個相承有之。若東寺金界所合胎界雲者且可許之(雲雲)明師可尋之(已上)

    貞治六年(丁未)六月二十三日。于世良田書之。

    遍照金剛了義(五十三)。

    文龜三年(癸亥)八月日。

    遍照金剛義(六十一歲)。

    天文四年(乙未)三月二十八日。于世良田山義慶和尚頂戴之砌。明朝每日書之。為令法久住也。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龍集明歷四年(戌)五月日。_

    (十)了因決(真言行者秘決)

    凡一切功德法門悉行者心中無始理具法門也。若不修行在纏中不顯。若修行三即開顯無疑。故一切之行法等我心中所具法門行顯也。故法易成。驗易成耳。如天台觀心釋。一切功德法門皆約心法觀之。真言約第八識具一切法門耳。即是淨菩提心心月輪也。一切染淨諸法內外可殊皆悉第八識之所變耳。

    又雲。諸佛菩薩冥薰一切眾生。雖不覺知自成金剛薩誓酥兩鷥杖 腥缺囟 灰傘︰慰鏊娣紙嵊 忻韃謊霰粟ネ購酢br />
    又雲。大日如來為我等法界眾生常施冥顯利益。冥益者。謂境智冥合後自受法樂而功德薰法界也。顯益者。現他受用身顯薰法界也。知我等佛之冥益被薰微緣微心得之也。已上。

    永承元年十一月十日。參池上御房親咨听要義等。長宴記之。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二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和尚傳受之。每日御本給明朝書之。為令法久住也。

    遍照金剛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明歷四年(戊戌)龍集五月日。

    _

    (七)了因決(聲字實相決)

    問雲。此真言宗雲。此于真言如實不知為生死中人(文)此義如何。答雲。諸教諸宗皆以文字教諸法並心地。此自宗不爾。以聲字實相。一一字當體皆自心當體。自心當體全體梵字也。如是見知真言實義雲也所謂攝大儀軌雲。正覺甚染密出過語言道為大率都婆(文)大日經釋雲。心為佛塔(文)菩提心義三雲。字是佛心法。字是身口意。字以此字為理智法(文)誠證多。今略之出。有智人見之。經釋皆此意也。

    傳燈錄二十九雲。若欲知悟道真體莫除色聲言語。言語即大道。不假斷除煩惱(文)正見人即如此不入其宗人不可知實義者也。天台宗祖師傳大士心王論雲。此心欲知有何處。此語聲是也(文)但是梵字當體直心事不可知之而已。已上。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七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頂戴之砌。每日御本給書之畢明朝。義慶(示)。

    明歷四(戊戌)年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三)了因決(四重曼荼羅配當四種佛土)

    胎藏界曼荼羅配當四種佛土事。

    帖決雲。胎曼荼羅中台三重即四種佛土也。中台寂光土。初重實報土。二重方便土。三重同居土。以文殊為方便土化主者即是應身如來故也。如以文殊真言為應身真言也。付應身可分二。勝應即方便土主也。劣應即同居土主也。是第三重釋迦凡聖同居也(文)此中台三重諸尊皆是三部曼荼羅諸尊。理體所現之佛種性也。所謂義釋雲。三點眷屬。是金剛手空。觀自在假。上佛部中(文)

    問。台界三部何。答。佛部者真如佛性之理。蓮花部者其理清淨無染如蓮花無染淤泥。雖在有情無明淤泥中更不染自清淨也。金剛部者其理本自非但清淨。亦如金剛不壞。此理在眾生身中。雖往來六道四生于此理敢無損增。猶如金剛無毀壞也。是則三部俱理性也。理界意故也。亦此三部如次正緣了三佛性也。又煩惱業苦三道也(文)又胎藏曼荼羅以觀不思議境之意可知之也。今此曼荼羅凡聖雜居善惡並起。尋本大日三摩地也。且本置而不論。且點一念心即如來藏理也。百界千如三千世間法門宛然具足。故一念心中既地獄(乃至)佛界雜居凡聖不異處。善惡無隔趣。此曼荼羅即此意圖顯也。但義釋中大曼荼羅其事彌分明也。釋迦如來及諸佛世尊同在善惡雜類之中故也。

    又雲。胎曼荼羅是十界互具中佛界上十界攝現也。故其曼荼羅中六道四生宛然具之。即是天台所說觀不思議之意也。佛界及至地獄界宛然一曼荼羅。示現也。其地獄義釋曼荼羅具有之。但現圖曼荼羅無之。師師說地獄攝炎王也。又義釋曼荼羅天部中諸佛雜居。佛界上理具地獄鬼畜雲彌顯然也(文)已上決文正理秘密同義理以此意可知之也。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八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頂戴之砌。每日御本給。明御足下居住仕令書寫之也。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令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于時明歷四年(戌)五月日。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六)了因決(秘密灌頂)

    秘密灌頂口決。

    (不台)

    胎。塔印。

    (至開)

    (五金)

    金。塔印。

    (股開)

    胎塔印明(台五大金識大)此是六大本有也。

    金塔印明(五智五)此是果德印明也。

    慈覺大師流相承如此。以此案。東寺流雲。仁和寺印信如胎界。故知。依今台界歟。醍醐印信如金界。故知。依今金界歟。仁和寺流本有六大授。醍醐流本有果德五智五大授也。當流雙用之。塔印六大明用善無畏三藏傳胎金次第也。又塔印用五智五金剛智傳也。故知。仁和寺善無畏傳歟。初胎後金授故。醍醐金剛智傳歟。初金後胎授故。更問。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十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傳授之砌。每日給御本明朝書之。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_

    l遄□□;□ □□□□□□□□□□□□□□□□□□□□□□□□□□□□□□□□□□□□□□□□□□□□□□□□□□□□□□□□□□□□□□□□□□□□□□□□□□□□□□□□□□□□□□□□□□□□□□□□□□□□□□□□□□□□□□□□□□□□□□□□□□□□□□□□□□□□□□□□□□□□□□□□□□□□□□□□□□□□□□□□□□□□□□□□□□□□□□□□□□□□□□□□□□□□□□□□□□□□□□□□□□□□□□□□□□□□□□□□□□□□ □□

    

    □□□□□□□□□□□□□□□□□□□□□□□□□□□□□□□□□□□□□□□□□□□□□□□□□□□□□□□□□□□□□□□□□□□□□□□□□□□□□□□□□□□□□□□□□□□□□□□□□□□□□□□□□□□□□□□□□□□□□□□□□□□□□□□□□□□□□□□□□□□□□□□□□□□□□□□□□□□□□□□□□□□□□□□□□□□□□□□□□□□□□□□□□□□□□□□□□□□□□□□□□□□□□□RootEntry□□□□ □F□□□@CompObj□□□□□□^WordDocument□□□□□ObjectPool□□□亟□□□亟□□□4@□□□□□□□□□□□□□□□□□□□□□□□□□□□□□□□□□□□□□□□□□□□□□□□□□□□□□□□□□□□□□□□□□□□□□□□□□□□□□□□□□□□□□□□□□□□□□□□□□□□□□□□□□□□□□□□□□□□□□□□□□□□□□□□□□□□CDEFGHIJKL□□□□□□□□□□□□□□□□□□□□□□□□□□□□□□□□□□□□□□□□□□□□□□□□□□□□□□□□□□□□□□□□□□□□□□□□□□□□□□□□□□□□□□□□□□□□□□□□□□□□□□□□□

    □□ □FMicrosoftWord6.0文件

    MSWordDocWord.Document.6;□ □□□□□□□□□□□□□□□□□□□□□□□□□□□□□□□□□□□□□□□□□□□□□□□□□□□□□□□□□□□□□□□□□□□□□□□□□□□□□□□□□□□□□□□□□□□□□□□□□□□□□□□□□□□□□□□□□□□□□□□□□□□□□□□□□□□□□□□□□□□□□□□□□□□□□□□□□□□□□□□□□□□□□□□□□□□□□□□□□□□□□□□□□□u疣宛淫七 如川巾甚防拄志抨嘮刁丘 川山悠拿刖柵七★尖躉逕叉俞赧兆汰搭愕己峴悠枯赧丘躉壹阱名山悠故拴’系幻皇夜七名山悠枯赧□`4□$4□5 6□3□ 7 J/5 6□3w /7 J95 6□3f 97 3cP a□:54□字數統計含注腳及章節附注(&F)頁數字元數字數段落數行數統計:說明(&H)□Copyright(c)1985Xiphias,LosAn]…乞;也危a曰腋肱童敢唉沂□

    HJ厄□隋A鬢□@孔晃升▲再鬢□@︰孔晃升覬村□@∴卵諒升*頂茆□

    艉讀迮ㄣ戚□

    j夕弊沁驄狗鶩寫嗦晨簑酆獵破擤曰腋肱童尊湟也∪乞。柳俠劣咩牙夜七□掏C∩汪自殆何列 羧降笏┤Ф粽サ摺旅蠣謄惆鈁 朵剮泵ㄊ攙呢 看笙弊沁a∪乞〈蛻蘆七霜亨崩告弊沁嬗杴 a∪乞□掏C妁署何列 A﹞ 稈牒毓參逶蟹ィ蠖乖 衿摺 枚蚱]米氓七○弦世央費柵七腋者肫怫狂允輥央跑七-童棧 弗願央跑七。柳按螺汲 稈氤 踩掙茉袖翼絞蘭鋼聊嵋財擗乒五犬垠大七 乒五犬垠兮媒丑園月手佩榜七。柳咸宙慫二七×兀危坩色舛不二七 骨恐二七哺炒二七=倚岡二七 下不二豐j柵七︰洧淹雲七乒力曷刁段睜 乒力禺訂睜;犬保昨夕疚龐說漪秀睜∠令拯切兮揚犬蓬犧通窟∪乞□掏C☉劣乎柱氖仟妄狎汪列?牙定鞅曰腋芸二丘 弊沁嬗杴 蠣浚吭破摺 蚶冉刁拴耶”痕七—寺尊池包七‘邦印舟翅他皓剽盤刖拴】日小而刮此自考鯊壬童尊汛噫侏叻淹丑逖市郁川董涎︰牲印扛心七?上串腋肱童弼七☆斫用拙雲七力映淨祥令派丈柵沐愆。□旬O高七÷婀朱簸跛國心也∪乞□v恣貌七台玉昨三大弋討毛在俠煩嘍模婀朱瀟董涎∣各氖大女罔禹佣炖答顏 份罔曷十七幾揮壬嘍憫天盤媒’涔強勿芷早兮湊嫉夜七 吏炯第礎簑 掙茉。盒剮鈉摺輪閾畝蟶諧鶼冶靖М寤Ж趁Ъ 玨殺枳篤摺笮目撼啦劑戮衛艟枷冶玖 何欠彝鈾膳ゴ冷菇討慕)板膊五資間滿壞皖江囚債憫及低★收賦板台禹夤相危絳揀劍′賦狎碑柙千渲八局七以旦污簞柙千掌永觴婀朱癟日躊∩汽井胝段措自考黠叱慶柔由蝸翔股饋女罔約肪列亥弋平碑殆而育未媒”隊育平碑殆而育交列牲州盒春尺瑤翔股顏∣伸拼芾述嘴列︰泄刀鉗由蔬腹跑七 吏昨六女升一夫洛痘罔拴.廿印絨聿分不五孕湎彪︰砌佬嘆星鞅革岸聊癥而沃肄嘻弘昨六犬青±申伺爭士俠皓貳萎顏︰皆婀朱疇煦之尢J被六犬青】士俠筏計而沃肄模省澈狎付洮物林庵誦德嘴琦緬碌筏苗七… 燈拯切三刁約陀疚癟秤塾嚷擄宋鷸﹀緲湓蘆R郁夫屆翟〈措共一八 炒估佣︱賕廊驕  怪彀暌懷咼嗥啻ё金鍥摺錮舸饒裳襞 聰τ黴懾郟喉秸恃螄裎Ю窘渙悠 粲b常淇溧芝住敬檐癟孔戎琶∪乞□S雲七★耳布賦欣別洶幾苑焊罔珍鮪他敦是旦羽御慶洵乎斫旦藆郃邾m樓宇滿七,牌遙仟妄狎汪湟幾j低︰泄七∮汝承式蒸也∪乞 吏洛困董淺著拴±夸勿法罔洛牌列︰泄曰腋杭∣各艾足辨揀淡女杭§藺桅瓤和。盒谷賞 銎摺跆☉刖牲血及伉菌丫寺尊列耶 溢踝蹩擼亢跏衷瘓舅洛觥繞頡苯圩篤擤S腓虎腋i淺虻日尸因七厄芟兮渴沫日尸因七—寺棧盂伏腦二幻考鏟階概壬童殼尸因七︰牲印名忌縴旅濺舳嗜賞 鷚蚱摺跆 胞腓邸此印扛六冉刁拴胃丘   摺 蚶冉刁拴胎劣乎手曰菌丫寺弼∪乞=諳壞絨弦冊袂郁升挈夫此印列—他郁升悚右乒下共妤弱票嵌妤娘∪乞☆斫甘喬升分岱升挈旦印缶布是柱朱游瘠︰牲羽腔鎳合寺尊列▲游篁俊一由踩羽童殼日攫喬油菌二柵七川睹小舛曰腋肱童幅尺摔湟二拴 葵七▲游請腔蹦阡鐸逼柵∪乞□q碉赤七=磚日小而邑游蔬兔三仁嫵阡犬瞎實腋罔拴∩角仇式崩判裴而辨測光招映坩共王a∪乞,窗貿尺願央陽天糊疚共幾共牙咆世日鑄藺挈司蛋戶板閡婀朱顏︰疥念蘆七 倌芝舛丸屁邵舛七邵舛丸屁玟弦立七枚五身孕琳劬夸仃娘∪乞。柳俊尺願央詆◆申沌共幻柙勿朋辰瞥慈i荸汝湖因七←螺汲 吧獻滯邸羥 咨鐫訃鴿舅 賜陝 擤S腋林粟系別盼七丸役童媒◆仙共幻皇有忌弦頡繞頡V飭拍 鷯鵪濃厄陸泵疸哩氓七 上七□s赳盂才冰兮本月三十日七☉咖囚佬叫什是右歧欠老息丹涎;尢睜□~|外因,兮匆〕伙十日七☉咖囚佬叫工炮育郝腰嶝刀尚怪媾豆支拴。券山掩旦萃息七怏媒〈腰]匆。□□|外因○它回◆月八日七?令毀焉己峴掩由息丹涎■筆珠。十一仇愆。□縝{舛朕小高蠟娌 軍羊絨螢鮪□

    l遄□□□

    憔系躥h蓋+'喧0□

    □□ $ H

    l□□

    □□ Dh□□□□□□□□□□□□□□□□□□□□C:\CWINWORD\TEMPLATE\NORMAL.DOT建國建國@□{□□@SummaryInformation(□□□□□□B□□□□□□□□□□□□□□□□□□□@□□□□□g@^MicrosoftWord6.02□□□□□□□□□□□□□□□□□□□□□□□□□□□□□□□□□□□□□□□□□□□□□□□□□□□□□□□□□□□□□□□□□□□□□□□□□□□□□□□□□□□□□□□□□□□□□□□□鄖hI□e□□{bbbbbb□□□□□□□

    □

    □□>□□□□□□□□□□□□□tSt□#□□□b□

    □□□□□□bb□□□□□□b□b□□bpbbbb□□□!□]…乞;也危a曰腋肱童敢唉沂□

    HJ厄□隋A鬢□@孔晃升▲再鬢□@︰孔晃升覬村□@∴卵諒升*頂茆□

    艉讀迮ㄣ戚□

    j夕弊沁驄狗鶩寫嗦晨簑酆獵破擤曰腋肱童尊湟也∪乞。柳俠劣咩牙夜七□掏C∩汪自殆何列 羧降笏┤Ф粽サ摺旅蠣謄惆鈁 朵剮泵ㄊ攙呢 看笙弊沁a∪乞〈蛻蘆七霜亨崩告弊沁嬗杴 a∪乞□掏C妁署何列 A﹞ 稈牒毓參逶蟹ィ蠖乖 衿摺 枚蚱]米氓七○弦世央費柵七腋者肫怫狂允輥央跑七-童棧 弗願央跑七。柳按螺汲 稈氤 踩掙茉袖翼絞蘭鋼聊嵋財擗乒五犬垠大七 乒五犬垠兮媒丑園月手佩榜七。柳咸宙慫二七×兀危坩色舛不二七 骨恐二七哺炒二七=倚岡二七 下不二豐j柵七︰洧淹雲七乒力曷刁段睜 乒力禺訂睜;犬保昨夕疚龐說漪秀睜∠令拯切兮揚犬蓬犧通窟∪乞□掏C☉劣乎柱氖仟妄狎汪列?牙定鞅曰腋芸二丘 弊沁嬗杴 蠣浚吭破摺 蚶冉刁拴耶”痕七—寺尊池包七‘邦印舟翅他皓剽盤刖拴】日小而刮此自考鯊壬童尊汛噫侏叻淹丑逖市郁川董涎︰牲印扛心七?上串腋肱童弼七☆斫用拙雲七力映淨祥令派丈柵沐愆。□旬O高七÷婀朱簸跛國心也∪乞□v恣貌七台玉昨三大弋討毛在俠煩嘍模婀朱瀟董涎∣各氖大女罔禹佣炖答顏 份罔曷十七幾揮壬嘍憫天盤媒’涔強勿芷早兮湊嫉夜七 吏炯第礎簑 掙茉。盒剮鈉摺輪閾畝蟶諧鶼冶靖М寤Ж趁Ъ 玨殺枳篤摺笮目撼啦劑戮衛艟枷冶玖 何欠彝鈾膳ゴ冷菇討慕)板膊五資間滿壞皖江囚債憫及低★收賦板台禹夤相危絳揀劍′賦狎碑柙千渲八局七以旦污簞柙千掌永觴婀朱癟日躊∩汽井胝段措自考黠叱慶柔由蝸翔股饋女罔約肪列亥弋平碑殆而育未媒”隊育平碑殆而育交列牲州盒春尺瑤翔股顏∣伸拼芾述嘴列︰泄刀鉗由蔬腹跑七 吏昨六女升一夫洛痘罔拴.廿印絨聿分不五孕湎彪︰砌佬嘆星鞅革岸聊癥而沃肄嘻弘昨六犬青±申伺爭士俠皓貳萎顏︰皆婀朱疇煦之尢J被六犬青】士俠筏計而沃肄模省澈狎付洮物林庵誦德嘴琦緬碌筏苗七… 燈拯切三刁約陀疚癟秤塾嚷擄宋鷸﹀緲湓蘆R郁夫屆翟〈措共一八 炒估佣︱賕廊驕  怪彀暌懷咼嗥啻ё金鍥摺錮舸饒裳襞 聰τ黴懾郟喉秸恃螄裎Ю窘渙悠 粲b常淇溧芝住敬檐癟孔戎琶∪乞□S雲七★耳布賦欣別洶幾苑焊罔珍鮪他敦是旦羽御慶洵乎斫旦藆郃邾m樓宇滿七,牌遙仟妄狎汪湟幾j低︰泄七∮汝承式蒸也∪乞 吏洛困董淺著拴±夸勿法罔洛牌列︰泄曰腋杭∣各艾足辨揀淡女杭§藺桅瓤和。盒谷賞 銎摺跆☉刖牲血及伉菌丫寺尊列耶 溢踝蹩擼亢跏衷瘓舅洛觥繞頡苯圩篤擤S腓虎腋i淺虻日尸因七厄芟兮渴沫日尸因七—寺棧盂伏腦二幻考鏟階概壬童殼尸因七︰牲印名忌縴旅濺舳嗜賞 鷚蚱摺跆 胞腓邸此印扛六冉刁拴胃丘   摺 蚶冉刁拴胎劣乎手曰菌丫寺弼∪乞=諳壞絨弦冊袂郁升挈夫此印列—他郁升悚右乒下共妤弱票嵌妤娘∪乞☆斫甘喬升分岱升挈旦印缶布是柱朱游瘠︰牲羽腔鎳合寺尊列▲游篁俊一由踩羽童殼日攫喬油菌二柵七川睹小舛曰腋肱童幅尺摔湟二拴 葵七▲游請腔蹦阡鐸逼柵∪乞□q碉赤七=磚日小而邑游蔬兔三仁嫵阡犬瞎實腋罔拴∩角仇式崩判裴而辨測光招映坩共王a∪乞,窗貿尺願央陽天糊疚共幾共牙咆世日鑄藺挈司蛋戶板閡婀朱顏︰疥念蘆七 倌芝舛丸屁邵舛七邵舛丸屁玟弦立七枚五身孕琳劬夸仃娘∪乞。柳俊尺願央詆◆申沌共幻柙勿朋辰瞥慈i荸汝湖因七←螺汲 吧獻滯邸羥 咨鐫訃鴿舅 賜陝 擤S腋林粟系別盼七丸役童媒◆仙共幻皇有忌弦頡繞頡V飭拍 鷯鵪濃厄陸泵疸哩氓七 上七□s赳盂才冰兮本月三十日七☉咖囚佬叫什是右歧欠老息丹涎;尢睜□~|外因,兮匆〕伙十日七☉咖囚佬叫工炮育郝腰嶝刀尚怪媾豆支拴。券山掩旦萃息七怏媒〈腰]匆。□□|外因○它回◆月八日七?令毀焉己峴掩由息丹涎■筆珠。十一仇愆。□縝{舛朕小高蠟娌 軍羊絨螢鮪□

    □□□□□□

    □u"Pn□□□□□ □

    (□\  F

    □□□□□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K@□內文a A@□□ 預設段落字型□□ □#

     □

    !建國C:\ELIB\A77\A121\D012.TXT□CanonBJC-210SPLPT1:CANBJ31SCanonBJC-210SP

    □□□ □3dhhCanonBJC-210SP4□4□4□ K□"@",d□^_VWVギ□似Z□□W□,w 龜/似璃Pj□,w 龜似Z□P似璃Pj□+w 龜ギ□CanonBJC-210SP

    □□□ □3dhhCanonBJC-210SP4□4□4□ K□"@",d□□□□

    □□&&8

    □□8

    □TT□□TT> 5□□細明體□TimesNewRoman □Symbol &□Arial1□□ha□f□f□g□ $<!),.:;?]}A、。.•;︰?!…,、。•;︰?!∣ —  ) } 〕 】 》 〉 ” ’ ’”′□([{] { 〔 【 《 〈 “ ‘ ‘“□□□xx□建國建國l遄□□;□ RootEntry□□□□ □F□□□!@CompObj□□□□□□^WordDocument□□□□# ObjectPool□□□亟□□□亟□□□4@□□□□□□□□□□□□□□□□□□□□□□□□□□□□□□□□□□□□□□□□□□□□□□□□□□□□□□□□□□□□□□□□□$%&'()*+,./0"□□□□□□□□□□□□□□□□□□□□□□□□□□□□□□□□□□□□□□□□□□□□□□□□□□□□□□□□□□□□□□□□□□□□□□□□□□□□□□□□□□□□□□□□□□□□□□□□□□□□□□□□□□□□□□□□□□□□□□□□□□□□□□□□□□□□□□□□□□□□□□□□□□□□□□□□□□□□□□SummaryInformation(□□□□□□□□□□□□□□□□□□□□□□□□□□□

     □□□□□□□□□□□□□□□□□□□□□□□□□□□□□□□□□□□□□□□□□□□□□□□□□□□□□□□□□□□□□□□□□□□□□□□□□□□□□□□□□□□□□□□□□□□□□□□□□□□□□□□□□□□□□□□□□□□□□□□□□□□□□□□□□□□□□□□□□□□□□□□□□□□□□□□□□□□□□□□□□□□□□□□□□□□□□□□□□□□□□□□□□□□□□□□□□□□□□□□□□□□□□□□□□□□□□□□□□□□□□□□□□□□□□□□□@□蝸□□□g@□MicrosoftWord6.03l:說明(&H)□Copyright(c)1985Xiphias,LosAn]…乞;也危a曰腋肱童敢唉沂□

    HJ厄□隋A鬢□@孔晃升▲再鬢□@︰孔□□

    □□ □FMicrosoftWord6.0文件

    MSWordDocWord.Document.6;□ □

    憔系躥h蓋+'喧0□

    □□ $ H

    l□□

    □□ Dh宥いb戍七●扎乘始田蝠他棟哽用旦妁窟□C:\CWINWORD\TEMPLATE\NORMAL.DOT建國建國@□{□□@國l遄□□;□ □□□□□□□□□□□□□□□□□□□□□□□□□□□□□□□□□□□□□□□□□□□□□□□□□□□□□□□□□□□□□□□□□□□□□□□□□□□□□□□□□□□□□□□□□□□□□□□□□□□□□□□□□□□□□□□□□□□□□□□□□□□□□□□□□□□□□□□□□□□□□□□□□□□□□□□□□□□□□□□□□□□□□□□□□□□□□□□□□□□□□□□□□□□□□□□□□□□□□□□□□□□□□□□□□□□□鄖hI□e□ {bbbbbbb□□□□□□

    □

    □>□□□□□□□□□□□□□tgt□X□□□!b□

    □□□□□□bb□□□□□□b□b□□v□bbbb□□□!□]…乞;也危a曰腋肱童敢唉沂□

    HJ厄□隋A鬢□@孔晃升▲再鬢□@︰孔晃升覬村□@∴卵諒升*頂茆□

    艉讀迮ㄣ戚□

    j夕弊沁驄狗鶩寫嗦晨簑酆獵破擤曰腋肱童尊湟也∪乞。柳俠劣咩牙夜七□掏C∩汪自殆何列 羧降笏┤Ф粽サ摺旅蠣謄惆鈁 朵剮泵ㄊ攙呢 看笙弊沁a∪乞〈蛻蘆七霜亨崩告弊沁嬗杴 a∪乞□掏C妁署何列 A﹞ 稈牒毓參逶蟹ィ蠖乖 衿摺 枚蚱]米氓七○弦世央費柵七腋者肫怫狂允輥央跑七-童棧 弗願央跑七。柳按螺汲 稈氤 踩掙茉袖翼絞蘭鋼聊嵋財擗乒五犬垠大七 乒五犬垠兮媒丑園月手佩榜七。柳咸宙慫二七×兀危坩色舛不二七 骨恐二七哺炒二七=倚岡二七 下不二豐j柵七︰洧淹雲七乒力曷刁段睜 乒力禺訂睜;犬保昨夕疚龐說漪秀睜∠令拯切兮揚犬蓬犧通窟∪乞□掏C☉劣乎柱氖仟妄狎汪列?牙定鞅曰腋芸二丘 弊沁嬗杴 蠣浚吭破摺 蚶冉刁拴耶”痕七—寺尊池包七‘邦印舟翅他皓剽盤刖拴】日小而刮此自考鯊壬童尊汛噫侏叻淹丑逖市郁川董涎︰牲印扛心七?上串腋肱童弼七☆斫用拙雲七力映淨祥令派丈柵沐愆。□旬O高七÷婀朱簸跛國心也∪乞□v恣貌七台玉昨三大弋討毛在俠煩嘍模婀朱瀟董涎∣各氖大女罔禹佣炖答顏 份罔曷十七幾揮壬嘍憫天盤媒’涔強勿芷早兮湊嫉夜七 吏炯第礎簑 掙茉。盒剮鈉摺輪閾畝蟶諧鶼冶靖М寤Ж趁Ъ 玨殺枳篤摺笮目撼啦劑戮衛艟枷冶玖 何欠彝鈾膳ゴ冷菇討慕)板膊五資間滿壞皖江囚債憫及低★收賦板台禹夤相危絳揀劍′賦狎碑柙千渲八局七以旦污簞柙千掌永觴婀朱癟日躊∩汽井胝段措自考黠叱慶柔由蝸翔股饋女罔約肪列亥弋平碑殆而育未媒”隊育平碑殆而育交列牲州盒春尺瑤翔股顏∣伸拼芾述嘴列︰泄刀鉗由蔬腹跑七 吏昨六女升一夫洛痘罔拴.廿印絨聿分不五孕湎彪︰砌佬嘆星鞅革岸聊癥而沃肄嘻弘昨六犬青±申伺爭士俠皓貳萎顏︰皆婀朱疇煦之尢J被六犬青】士俠筏計而沃肄模省澈狎付洮物林庵誦德嘴琦緬碌筏苗七… 燈拯切三刁約陀疚癟秤塾嚷擄宋鷸﹀緲湓蘆R郁夫屆翟〈措共一八 炒估佣︱賕廊驕  怪彀暌懷咼嗥啻ё金鍥摺錮舸饒裳襞 聰τ黴懾郟喉秸恃螄裎Ю窘渙悠 粲b常淇溧芝住敬檐癟孔戎琶∪乞□S雲七★耳布賦欣別洶幾苑焊罔珍鮪他敦是旦羽御慶洵乎斫旦藆郃邾m樓宇滿七,牌遙仟妄狎汪湟幾j低︰泄七∮汝承式蒸也∪乞 吏洛困董淺著拴±夸勿法罔洛牌列︰泄曰腋杭∣各艾足辨揀淡女杭§藺桅瓤和。盒谷賞 銎摺跆☉刖牲血及伉菌丫寺尊列耶 溢踝蹩擼亢跏衷瘓舅洛觥繞頡苯圩篤擤S腓虎腋i淺虻日尸因七厄芟兮渴沫日尸因七—寺棧盂伏腦二幻考鏟階概壬童殼尸因七︰牲印名忌縴旅濺舳嗜賞 鷚蚱摺跆 胞腓邸此印扛六冉刁拴胃丘   摺 蚶冉刁拴胎劣乎手曰菌丫寺弼∪乞=諳壞絨弦冊袂郁升挈夫此印列—他郁升悚右乒下共妤弱票嵌妤娘∪乞☆斫甘喬升分岱升挈旦印缶布是柱朱游瘠︰牲羽腔鎳合寺尊列▲游篁俊一由踩羽童殼日攫喬油菌二柵七川睹小舛曰腋肱童幅尺摔湟二拴 葵七▲游請腔蹦阡鐸逼柵∪乞□q碉赤七=磚日小而邑游蔬兔三仁嫵阡犬瞎實腋罔拴∩角仇式崩判裴而辨測光招映坩共王a∪乞,窗貿尺願央陽天糊疚共幾共牙咆世日鑄藺挈司蛋戶板閡婀朱顏︰疥念蘆七 倌芝舛丸屁邵舛七邵舛丸屁玟弦立七枚五身孕琳劬夸仃娘∪乞。柳俊尺願央詆◆申沌共幻柙勿朋辰瞥慈i荸汝湖因七←螺汲 吧獻滯邸羥 咨鐫訃鴿舅 賜陝 擤S腋林粟系別盼七丸役童媒◆仙共幻皇有忌弦頡繞頡V飭拍 鷯鵪濃厄陸泵疸哩氓七 上七□s赳盂才冰兮本月三十日七☉咖囚佬叫什是右歧欠老息丹涎;尢睜□~|外因,兮匆〕伙十日七☉咖囚佬叫工炮育郝腰嶝刀尚怪媾豆支拴。券山掩旦萃息七怏媒〈腰]匆。□□|外因○它回◆月八日七?令毀焉己峴掩由息丹涎■筆珠。十一仇愆。□縝{舛朕小高蠟娌 軍羊絨螢鮪□

    □□□□□□

    □u"Pn□□□□□ □

    (□\  F

    □□□□□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thK@□內文a A@□□ 預設段落字型{□□□□□□ {#

     □

    !建國C:\ELIB\A77\A121\D012.TXT□CanonBJC-210SPLPT1:CANBJ31SCanonBJC-210SP

    □□□ □3dhhCanonBJC-210SP4□4□4□ K□"@",d□^_VWVギ□似Z□□W□,w 龜/似璃Pj□,w 龜似Z□P似璃Pj□+w 龜ギ□CanonBJC-210SP

    □□□ □3dhhCanonBJC-210SP4□4□4□ K□"@",d□□□□

    □□&&8

    □□8

    □□z{□> 5□□細明體□TimesNewRoman □Symbol &□Arial0□□ha□g□f□g□ $<!),.:;?]}A、。.•;︰?!…,、。•;︰?!∣ —  ) } 〕 】 》 〉 ” ’ ’”′□([{] { 〔 【 《 〈 “ ‘ ‘“□□□xx□建國建(十)了因決(五秘密面受秘決)

    五秘密秘決

    夫五秘密者。真言一宗至極也。所以一大月輪一大蓮花中金剛薩飾 醒搿Sヲ 笥揖幼∫病H質蘭浞  員糾闖W 迕孛莧 逡病=鷥杖收 姓咦隕硪病1糾闖W】鷥找病P氖噸諫病H收咧諫剖亂病J親災ツ趺乓病I慊 諫徘拔疑砟薌游 諫S致甭蘅墑橄砸病H歡災ん咧鼙櫸 鞜笤侶種鼙櫸 鞜罅  適峭餿 抻嘁病H朗 街罘鵓漚緦澇撇恢 朔 縹ㄒ淮蠓鴰揭淮笤侶忠淮罅  直舜嗣婷奼鵓蹌鉅病V輾ㄒ環 7鷚環稹M 薅鏌病7  啾Ψ鵪醬蠡嶠允欽媸擔ㄔ圃疲┤歡諫怨食啥嘀諫V罘鵓豕駛岢梢環鷚參疑斫鷥杖省V杖站掛褂ヲ 病5筆泵婷嬤諫吮瞬菽頸 ﹝恢 安畋鶿賈鼙櫸 韁晃疑砦矣鏤倚娜降熱 騫省1舜酥諫 屑淙降紉病8韝韃菽舊障度降裙首運畋鷂尥 環 縹迕孛塴H舳叻 韁諫 拗罘ㄎ胰 砉室病2豢扇﹝豢繕崛羧∩岱直鶚佷褡惆 岊強扇§!4艘庵畢砸暈迕孛茉埔病S執甦嫜砸灰恍氖端搗恰2歡  芩狄病R灰恍氖對埔恍惱   恍氖墩 侶忠病4酥魎 撲次帕 ㄔ侶種韃歡ρ芤病<唇鷥杖室病;蛟啤4甦嫜越趟翟剖譴笞鍶艘病J慶雇勇摶玻ㄔ圃疲└撾鋟欽嫜苑ㄐ濾翟啤S趾穩嗣孛萇銑嘶┌燦瀉酢5 頌缸釕銑巳擻鋅尚胖 病V畛艘蚍中腥司渚辰紜J 氐染醪荒薌擰J滌興哉咭病br />
    問。以何印此法表示乎。答。極喜三昧耶印也。所謂外縛一大蓮花也。縛內一大月輪也。二中指外立時金剛薩視≡啤J譴罌罩諫燈鸚我病=裰兄剛頗諶搿J牆鷥杖首隕  ㄔ侶種腥脛鼙櫸 韁晃胰 砑病4松媳鏡賾ヲ 厝幌嚶σ病J薔幻罟磷災チ病6蠖⊥獠  ヲ 病J竊燈鷸諫蛐迕孛芰畹迷埔庖病J竊尤臼瀾繢嬉病Sё淮Π 淮Σが露 荻ㄍ 畢嚶Ψ 室病@砣ス橢醒虢鶉S冶哂ャW蟊唄 拼艘庖病br />
    又瑜經。馬陰藏三摩地雲。緣起法取大空法界入如雲形顯也。馬陰者世間馬非。輪王七寶中馬寶也。陰藏時身份遍根形無也。是大空法界萬法有而如如故一寸二寸等形無事表也。瑜不二位明。五秘密彼不二何行作雲主顯也。故不二摩訶衍重。是瑜上重也。是等習真言修行人雖多。此重得人百人之中一人難有事也。深秘深秘。又傳聞。東寺號理趣經大事。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十八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每日明朝傳受之砌。令書寫畢。

    (一)了因決(本有即身成佛)

    輸入者朱艷春

    夫即身成佛有二種。所謂本有修得是也。修得即身成佛者。尚水中月也。取者皆痴猿也。即座成道肯更又鏡中影也。伴思者是狂兒也。彼魚因王思事。明知。本有即身成佛非外。色心實相常是毗盧遮那平等智身本佛故必不依修行。雖爾知見起本有法迷。況三十二色見邪觀心不靜。著法著我迷天真都。執相執心病覺了妙體破六相更互旨眼中塵猶。三教識真言耳邊風易。依之實安住不生當體時時念念不可得法。欲心當處起即滅。善心今生今滅。非前後非相續。若相續前後是非思量不可得法非菩提實義。只發金剛堅固大菩提心身命不破此心。勇猛一心本未來際盡時時不生。念念不可得。如此修行即證果也。別不求果。別不可求悟。此即字當體。心留可思之。是時到一心三諦春夢跡。三密五相秋月空光無。哭黃葉非實義。是家門戶難開。戀人行程亂。是即一步故塵劫迷際物也。近來顯密學者暗此一事堅名相執迷深理可悲者乎。已上。

    貞治六年(丁未)八月十四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令法久住書之畢。沙門了義。

    天文四之天首夏十九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御足下居住之間傳受之。仍明朝每日書寫之。義慶。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龍集明歷四年(戊戌)五月日。

    (十)了因決(大阿梨觀行)

    大阿梨觀行事

    如法佛眼法或愛染或尊勝或法花等法如法雲事。不可限此等法一切法付皆可有如法意。謂如法者即是五輪也。大空五智五大總合名五輪也。色法面呼之也。故如者大空法界萬法如如持故雲如法也。或法性塔婆雲。或法界塔婆雲。諸法總集根源故也。然則大阿梨觀行只用五大觀不用別觀也。謂五大觀者。先月輪中無點五大種子順觀之。月輪者大空也。種子理法身也。次五字逆觀之。是智法身也。法身理許不可知見法故是法身理知處是智也。空點則是也。大空知處空點雖有為令人知之二重順逆圖之也。順逆觀之事諸法違順二法外無也。大空自此性有故緣起違順二法有也。是故當來補處彌勒自本師釋尊五輪塔婆讓得給。然則或戴之或兩手上持之給。尤有深意。能能留心可思之。甚秘甚秘。又別尊法雲此塔婆全體不說。此一分四曼別相。一尊一尊取故雲別尊也。如法者五智五大外全無別事也。此等大事出秘密曼陀羅品。此五智五大始造出。法爾天然道理也。又如此五大觀成號道場觀。或流兩界後入三摩地用之。尤甚深甚深。

    <PIC>T77015201.GIF</PIC>

    如是順逆觀回遂令月輪現前漸舒漸大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爾時上自佛界下至眾生界一切諸法皆現我心月輪。或雲字輪觀。或雲法界觀(雲雲)

    貞治七年(戊申)正月七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令法久住書之。正法金剛了義(五十四)。

    天文四之天(乙未)卯月二十日。于同貴院義慶大和尚令傳受之砌。明朝每日給御本書之畢。義慶(花押)。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了因決(雙圓性海。法爾加持。佛滅後。若凡若聖)

    雙圓性海決(東寺)

    于我等色心二法不二大不二雲事可知也。先我等心法水也。法水也。父母二v和合生也。父v白母v赤也。心法水白也父德也。骨肉赤母德也。此赤白二v不二故心水白色赤不二血也。骨肉赤心法白不二赤也。彼父母雲父二v和合身也。母二v和合身也。是緣我等身體成故。我等身不二上大不二習也。亦是赤白者兩部也。赤者金界字法界大智水也。白者胎藏大悲血水也。此兩部不二和合故我等。色心兩部不二色心也。此所雙圓性海等雲也。亦御素木也。加持法界也覺知是佛雲也。御素木者未成佛時身也。大空覺體顯時本來成佛也知也。甚深甚深。又非情水有生雲。枯木等無水故雲枯。即死也。人死血氣失也。又白水血赤色分別念白色染故赤色也。心法水故人百會雲百血脈頂上集也。此脈通道所食五勢身份遍也。上時名聞心起。下時利養心起劣振舞也甚秘相傳雲。雙圓性海者二也。大空法界也。四曼自性者本有四種曼荼羅法界也。重如月殿者我身覺了也。自身殿雲也。重如色心不二雲如也。月者覺了智也。三密自樂者。大空安住三世三密自樂受。又與他也。已上甚深甚深。

    法爾加持決

    一心法無盡諸法浮。是不假外緣作意觀行非。法爾常然謂也。是雲法爾加持也。

    佛法滅雲決

    萬法不出色心二法。色者理也。心者智也報身也。此境智法爾天然也。常住法也。然而應身常住智常住境不合時法滅也。境合時正法也。譬世間人男女本有雲媒人不合之時不生諸法如也。今又如此。應身媒人法身境報身智合諸法生眾生利益佛法說也。故如來在世也雲境智不合事有末法也。如舍衛三億末法也雲境智合正法也。今真言加持力是也。故人法法爾也。機根絕絕也。正像何別雲也。

    若凡若聖得灌頂者決(東寺一義)

    此文世間秘經切文雲。不可爾。此文金界灌頂印言功能說也。是三衣箱切文也。咒願文雲。歸命本覺心法身文等彼箱切文也。小野廣澤共有人皆授也。此印秘藏無盡替用事。謂大空結印故也。例如法花久成爾前跡門秘不說也。彼印明雲印大空也明菩提也。心佛心也。心虛空菩提三種無二雲此印也。台藏五股印者。心花台合蓮起印也。五股成佛也。意眾生即身成佛心也。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是也。是手金蓮場分雲即兩部也。秘經五股印者。外縛起。外縛大空也。忍願立合普賢三昧耶印是也。是緣起也。是普賢雲。五股印作是成佛也。此時普賢如來雲也。是本有緣起。同時不二顯也。是則雲閉眼大事也。

    已上。

    貞治七年(戊申)正月九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為令法久住也。了義(五十四)。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二十日。同寺真言院義慶御足下居住砌。奉傳受給御本明朝書之。義慶(示)。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十)了因決(傳法次第等五個)

    受法作法(二)。五種供養功力。

    供養四種。五佛座。

    通曼荼羅(等)。

    傳法次第

    師雲。先加行間受大金剛輪陀羅尼滿數遍也。多日若七日(可隨時)加行滿之後。受十八道七個日初行畢又加行受隨行法行之。又次加行受胎藏供養會行之。次受胎界諸會。布字八印灌頂已後也。

    又加行受三摩地法行之。又加行受金剛界成身會行之後受諸會也。然後受護摩法。師曰。初心授瑜伽護摩儀軌。灌頂已後可受建立儀軌(雲雲)瑜伽依金建立依台也。師雲。胎灌頂依義釋具緣品。金灌頂依略出經也。

    傳受作法(大原)

    一。前機花一膳。燒香一杯。灑水(加散杖)涂香一杯。五股一枚。

    次著座禮佛。東界師向西。資向東。西界師向東。資向西悉地同東界。

    次啟白。次涂香。次加持香水。次灑水(養頂一一灑之)。

    次授三昧耶印明。胎入佛三摩耶印明。金普賢三昧耶。悉有二說。一五股印字明(謂種子字)二大金剛輪印明(但印金剛合掌)明如軌文。是軌最初所出故也。良延面受之時作法也。次師取儀軌私記一一帖授弟子弟子舒左右掌得儀軌私記三度捧頂又奉師。師受取又授資。如是三反師讀儀軌。次私記授之。

    十八道初行了次本經。次儀軌。

    問。經軌疏義釋等隨師一一不略可受之耶。答。師曰爾也。但已灌頂人務受法隨體受首尾計也。近師雲。本體悉可讀之。若首尾計受之。一度受萬法故當匆緒于法故從師悉可受之。但隨人依事首尾受無失師雲。教時義披見無過。菩提心義未灌頂者不見之。

    禮有三種。上品者金剛合掌立漸居勢。先兩膝著地次頭面著地解合掌摩頂。然後合掌立。中品者兩膝計著地。下品起居也。

    三部定印。法界定印(佛部)彌陀定印(蓮花部)外縛二空相□(金剛部)。

    道場觀。觀出佛法身。召請佛報身。來而冥合也。

    以我功德力(心水澄淨)如來加持力(佛月浮影)及以法界力(感應道交皆依其如冥薰力)普供養而住(以我觀念住雲也。是咒願也)。

    五種供養功力事

    除六道苦也。以五無漏涂香除八熱地獄苦。以妙花除人天五欲著心。令開菩提心花。以燒香芬馥除寒冰苦。以法喜食。除餓鬼苦。以智慧燈除修羅畜生恚及無色眾生耽著三昧苦(已上軍荼利軌文也)故以軍荼利咒加持之。

    供養有四種。一合掌。二閼伽。三真言手印。四運心。于四種中不過運心。佛說言諸法行中心為其首。若能運心供養者滿一切願。

    一道場觀結如來拳印誦步欠事者為成。三身淨土也。字法身。步字報身。欠字應身。此印明極大事也。此真言名三身即一真言。亦名淨土變真言。亦名寶真言。重豎名智拳印。橫重名法界定印也。雖秘口傳為不異失記之。

    百光王布字事。四處布字三十三字終八字除二十五字此成發心修行菩提涅四輪字數一輪二十五字。故二四八五二十百字成也。此字一一光具足故百光王布字雲也。其一一字光有子細不能委。佛部念誦音無甲乙沙汰蓮花念誦行者耳聞程也。金剛念誦咽中也。

    五佛座事

    中八師子。東八象。南八馬。西八孔雀。北八金翅鳥也(秘秘中深秘也)。

    通曼荼羅者。亙諸尊。所謂中台本尊觀。其中台四角喜曼歌舞觀。次院鉤索鎖鈴香花燈涂八供觀。次三重依胎藏者十二天。依金界者二十天觀置也。是通曼荼羅也。如是何尊行也。

    <PIC>T77015401.GIF</PIC>

    不動有三。所謂金剛薩仕洳歡  酆諫 ┐筧賬洳歡  咨  玻┤灣人洳歡 ㄋ謀矍嗌 ├ 凳茁尢焐 綞Шν躋病N講歡 病S綞Ш 凳茁藿等酪病=鷥戰縊牟 廾鬯牟坎磕贛靡病J敲夭厥亂病=鷥杖視卸0 z所變金剛薩剩ㄇ嗌 ├障退浣鷥杖剩ㄊ 鷸杖 腥舶滓玻 br />
    四玄印。須彌大海寶師子寶樓閣加寶蓮華為五玄印。

    傳教大師花水要雲(秘藏)。

    普賢菩薩每日丑時花藏界氣吐給。其氣當一切淨穢水皆花清淨成。故丑時水汲花水用也。花水供雲事此起刁時雪山鬼王氣。此氣當時水皆不淨也。

    大日四波羅蜜出四佛印。四佛內四供出大日供四波羅蜜外四供出四佛供。故內外八供互供養也。十方天者加梵天地天也。

    問。隨行三摩地名意如何。答。未聞師說名因果歟。謂行因果之意歟。三摩地定不壞義。壞義物金剛堅固體已果分。

    三摩耶形雲事

    諸佛菩薩三摩耶形者。諸佛菩薩因位時表事有物取行其成就化他門出時。因位時行表事物提出也。

    自性身說法時一向理法說。四重皆理義也。此理法者諸法寂滅說。能所共寂滅也。受用身時四重共受用也。此受用為機一向智法說。此時能所共受用也。變化身時四重共變化儀也。彼變化機為變化法說。其變化者一切萬法皆一心變化。此一心者變化一心也。

    等流身者。前三重說處理法智法變化等法。長短方圓皆長長等流短短等流。自余皆如是等流。如是心得時四重共等流也。等流身等流機對等流法說。隨類法證也。加行必滿大金剛輪陀羅尼。不滿之授明灌頂受成(雲雲)

    初行間本尊咒三千反余尊百反也。

    私雲。正安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為同門初心人海師(七十二)自注傳法之用意。其略雲。飯室僧正(良快)值慈鎮和尚傳之時。一七日之間滿大金輪陀羅尼三千反(初日二百反。後六日三百反也)其余在人心(雲雲)

    慈覺大師所作心經三卷。尊勝陀羅尼一反。

    又雲。十八道加行打任百日也。汝(良快也)。為重受之故加行初行只七日也(雲雲)就中入三密道場雖其淺開四教門戶既年舊。顯密雖異佛教旨一也。日數長短更不可憚(雲雲)

    永德元年(辛酉)九月十八。于世良田山長樂寺久法久住之為書之。了義(六十七)

    天文四(乙未)卯月二十二日。于同國同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奉傳受之砌。御申請寫之所也。明朝。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明歷四年(戊戌)五月日。

    (二)了因決(鐵塔相承。沐浴。三重悉地。三密。)

    鐵塔相承面受決

    問。鐵塔相承雲事如何。答。付之有淺略深秘二意。先淺略雲之。南天竺國鐵塔內秘密甚深教法籠置龍猛大土以白芥子加持之故。此塔開彼其以來密教世流布。故此最初鐵塔傳至我等師資相承血脈明白故雲爾也。次深秘義雲之。鐵塔者。指我等此肉身也。然故此身即萬法含藏故功德聚也。故指行者自身鐵塔。又相承者。此身所□持萬法。有覺相承雲也。

    問。若然者何故此身必名鐵塔乎。答。于塔有四種。謂金銀銅鐵也。顯宗以此四種配當住行向地四十位成道。今以此四種配當四種法身。如次自性受用變化等流也。故鐵塔是等流身配也。仍凡夫二乘同等流法身故爾雲也。外相如此雖有差別不同內證功德圓滿故共同塔雲也。外相名別故有四種不同甚深甚深。如此承正鐵塔相承大事雲也。

    問。何故以白芥子加持之乎。答。白芥子者白少而圓形也。是則我等念念體也。此念念體即月輪也加持也(雲雲)

    示雲。南天鐵塔者即法花經寶塔品涌出塔也。又兩部大日者。是則釋迦多寶二佛也。多寶佛者。即寶生如來也。塔中二佛並座給事甚深也。唯佛與佛授記說法也。又大日三形者即多寶塔也。示雲。八歲龍女南方無垢世界成道(雲雲)甚深甚深。我獻寶珠(雲雲)已上。

    沐浴最秘大事決

    不思議疏雲。如法沐浴者用香湯。但不浴法身。蓮花合掌印誦真言加持身五處。所謂額右肩左肩心及喉。每處各誦真言一反。如次印之以為殊勝清淨澡浴。觀一切法本性清淨。猶如蓮花不染泥。我亦獲得三業清淨。真言雲。(三身)娑縛(二合自性)娑縛秫馱(清淨)薩縛達磨(諸法)娑縛婆縛秫度憾(他清淨)。

    示雲。此印明者功能甚深也。此印雲真理同印也。內不淨者。身三口四意三三業。此十惡底有佛性。如蓮花。如此結誦諸罪業皆本理蓮花歸入也。又雲。此印或所雲蓮花印。或雲虛心合掌。即後唄文如虛空如蓮(雲雲)虛空者台藏即法界空也。無所不至故也。蓮花者即蓮花台藏法身宮也。約無所不至即虛心合掌也。約清淨不染。即蓮花合掌也。共是一心標示也。故不著心清淨超于彼(雲雲)無始以來為煩惱淤泥不所染污心蓮印以印我身心成清淨。譬如沐浴不殊勝起彼故雲殊勝也。又清淨義蓮花虛空同速也。含藏眾物義又以同故不違(雲雲)已上。

    三重悉地決

    上悉地者即身成佛。中悉地者行法回向生十方淨土。下悉地者先受假報。期成佛。或生長壽天待後佛出世類也。

    三密決

    一切善惡起身口意三業。依之大日如來經此三業作其行進佛果。所謂身份印契口分真言意分觀法也。此雲三密。如來密起故名密。此則有因時雲三業。有果時雲三密。冥薰密益故。即身成佛。已上。

    天文四之天(乙未)初夏下旬二十三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奉傳授之砌書之。明朝。義慶判。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九十四)了因決(法華讀誦作法)

    奉讀法花作法

    (和尚御抄雲三昧阿梨雲奉讀法華之時)。

    先淨三業。次禮佛真言。次勸請(闕隨喜可入之)次三昧耶戒。次發菩提心。次輪壇(可加。)次瑜四攝印明。次壞二乘心印(可加字)次延命。次佛眼。

    (或以壞二乘心真言可用補闕歟。已上說甚以殊勝殊勝。甚深甚深。摩訶甚深。文治第三歲秋。付此記奉讀妙經。九月中旬偈頌真言等書寫之勿及外見努力努力。已上)

    讀誦法華經作法。

    先淨三業印明(如常)。

    次禮佛印真言(金剛部三昧耶印)。

    曩莫薩縛怛他多迦野弭縛吃質多縛曰羅滿娜南迦嚕弭

    次勸請偈(闕隨喜可入之)。

    至心勸請釋迦尊等歟。然者證知證誠講演事之次可入隨喜句。

    諸佛菩薩行願中金剛三業所生福

    緣覺聲聞及有情所修善根盡隨喜

    胎金句可隨形歟。暫出此句。

    次三昧耶戒印。

    三昧耶薩怛

    次發菩提心印。

    冒地質多母怛跛娜野弭

    次輪壇印(但可加)。

    縛曰羅斫迦羅遂隋斛

    次瑜經四攝印明(如降三世印)。

    次瑰二乘心印明(普印但加字)。

    (穴太雲用不動刀印。左拳安腰。右手以空捻地水甲。火風端少垂雲雲。)

    摩訶演曩縛曰羅薩怛縛薩縛達磨尾戌弟br />
    次延命印(更問)。

    縛曰羅輪曬娑婆賀

    砧縛曰羅欲

    次佛眼印明(如常)。

    次三身說法印明。次誦經。已上。

    凡此行法次第甚深也。甚深也。未聞他口決之中如此之趣。穴賢穴賢努可思之。

    (御本)應安七年(甲刁)十月五日。為令法久住書寫之畢。覺譽。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二十六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奉傳受之砌。賜御本書寫之。比丘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了因決(光明真言三昧流)

    光明真言根本印。三昧流口決。宇治殿御追善。大原上綱懸胎曼荼羅修之(雲雲)

    二帖雲。無所不至印(已灌頂人所授也。是南師說)佛部心印(未受灌頂人所授之也)

    已上切留大事隨一(可秘之)

    康師雲。二印共光明真言(雲雲)

    桂師仰雲。劍印五字明(聖觀音軌)不至印光明真言。

    已上二印二明用之。是桂林面受也。

    七宮口決雲(覺快親王)根本印不至印光明真言用之。本尊蓮華部大日也。根本印佛部印也。上能兼下意也。

    師御抄雲。根本印用聖觀音軌劍印(二風端如劍)是蓮華部大日故也。

    次師說。印結之被甲印也(二大指並押無名指)三股印也大原法橋說同之。但後日和尚仰雲。可加蓮花部心印。明光明真言(雲雲)

    本尊事

    二帖雲。以蓮花部大日可為本尊也。

    康師雲。右不空索用之。三十卷經說之故也。然而懸胎藏界曼荼羅可行之也。胎藏中台大日蓮花部大日也。大悲壇故也。不至印冥薰八寒八熱罪人令離苦得樂也。

    唱禮。

    三身但法身句三反用之。然而報身句三反可用之。

    成身。

    內五輪。外五輪。本尊印明。金輪印明(雲雲)次地結等(雲雲)已上。

    天文四年(乙未)卯月二十八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令傳受之砌。明朝御本每日申請書寫之畢。義慶(示)。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明歷四年(戊戌)五月日。

    (十二內)了因決(以心灌頂行法用心下)

    以心灌頂大阿梨行法決

    問。行法如何。答。依金界修成身會。若修三摩地也。

    問。行法淺深如何。答。最後甚深行法也。

    問。其行法樣如何。答。金界佛部行法也。然則改五相成身等金剛句。可雲率都婆也。大體成身會行法也。

    問。大阿梨住何觀修行法乎。答。我是已成久遠大日。自然常住自性如來也。受者最後身普賢金剛薩室病A畋似障徒鷥杖使槲蘧【場N 鈧ソ蘧 恰P鞀氿ㄞfbr />
    問。此灌頂自性自然灌頂。無師自悟正覺也。不得阿梨教授可成正覺如何。

    答。是非人師意樂。經說也所以。瑜經內作業灌頂品雲。金剛阿梨教授諸弟子。以緋繪掩面。與彼作加持。令次阿梨教彼薩適摹V沒ㄓ 小A畋松 J幀K婊ㄋ櫬ΑP腥碩鴟睢=癱吮久饔 A釔渥 刪汀4嗣鷥帳幟謐饕倒嘍ャ< 孛苤忻亍4嗣で吭礎=鷥佔幢 狻A  呆贍ャH縟繽 惶濉<創松砦宸穡ㄎ模┬來宋哪謐饕倒嘍д兄 病4宋囊庠啤>貿扇繢唇套詈笊砣省Jψ孕宰幀W孕靽虓棐}痰酪病br />
    問。受者行法皆理觀。大壇大阿梨行法皆可理觀歟。如何。答尤可然。

    問。若爾者。何故建立事道場。辨備事供具乎。答。所尋尤可然。但行者根器有三品。上根利智機唯一心上辨諸事可觀行。下根劣惠機寄事相支分可成就實相妙理也。

    問。行此灌頂時行法可修合行法乎。答。未聞師說唯金剛界行法也。

    問。大壇大阿梨可修十五尊布字乎。答。自大壇禮盤下。修下方神供了。次著大壇奉供布施了。修十五尊布也問。修布字樣如何。答。住法界定印。身十五所布十五尊字也。如持誦鈔並私記。

    問。布字了。住何身修灌頂乎。答。起法界寂照三摩地。住金剛薩噬 泄嘍ё病C鼐 謐饕燈吩啤S冶酃 舨俊W蟊勱鷥找怠6Э夏δ 簟6嗦夼汶詹が囚贍ヴ俊H啦歡 鵂疵納闃恰f蟻訪┬P榭昭弁獬幀=鷥展獗稅丁<疵 咦釕霞 蠲塴7 鵜爻刪停ㄎ模┬來宋氖 遄鴆甲中拗 病S衷啤8創謂鷥帳指的諢鴟 O 衷攣  魅綾咀鵜病V種欠 庋住7偕找磺凶錚ㄎ模┬來宋睦 コπ拗 病R焉稀br />
    示雲。瑜十五尊灌頂義。又是金界秘密壇中手印灌頂也。又雲。以心灌頂者。以心作壇了。以心作灌頂。義釋文明白也。手印灌頂。度無勢力弟子方便也。此以身灌頂者。度已成就弟子方便也。常人當用事業灌頂法也。亦唯瑜經序品七分行之(雲雲)又雲。秘密灌頂瑜灌頂。共淺略機為當用事業灌頂法也。準七分。或投花等。皆可準傳法灌頂(更間)又雲。以心灌頂者證入者可感得之。故師入定。四重曼荼羅觀作之時。自身中台大日如來也。故資雖不感見法爾可成之。曼荼羅仰信之分。師以中台尊觀。三昧耶可成就者也。今案之。當世所行秘密灌頂手印以心兩種兼行。心王大日遍照尊內證開者也。

    歸命毗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可思之)已是遍虛空之法身也。三千性相十界當體。何物非舍那法身曼陀。何人自性本有果海不歸乎。幸遇此教門。心內本有法身。今正可顯得者也。

    貞和五年(己丑)二月十五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老師賜御本寫之。金資了義(三十五)。

    天文四年五月二日。同寺真言院奉傳受之砌為令法久住。御本申請佛子明朝書寫之。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二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一)了因決(四種壇行法)

    付行法有四種行法

    謂一大悲嘉會壇行法。二都會壇行法。三都中壇行法。四都外壇行法。五秘密壇。

    先嘉會壇行法者。下位佛上位居行法也。即大悲嘉會義也。是從因至果歟。下位因上位引升故也。

    次都會壇行法者胎金一大曼荼羅佛召請如曼荼羅觀置行法。此即都會壇也。

    次都中壇行法者。兩界曼荼羅內御坐佛其曼荼羅本位乍居押其佛種子三形觀。行法即都中壇也。

    次都外壇行法者。曼荼羅中志佛別引離別圖之。曼荼羅觀行法。是都外壇也。所謂十三尊曼荼羅等也(雲雲)

    次秘密壇行法者。我身即本有之法身也。本尊即我。我即本尊也。本尊與我不二一體也觀也。此即秘密壇也。入三摩地意也。

    秘密壇雲(付資)。

    身相舉動。皆是密印。舌相言語。皆是真言。已上四句大日經。

    妄想思念。皆是密觀。

    已上二句五大院釋也。

    延文四年己亥四月十五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賜老師御本書寫了。

    遍照金剛了義。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之天(乙未)五月朔日新田莊真言院義慶(示)大和尚傳受之砌。令法久住御本申請明朝書寫了。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八日。以慈眼大師御本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三)了因決(許可授印明)

    許可授印明事

    文雲。若無印佛結其印。無真言佛作其真言。任心可勤修之。無佛之世以汝可為佛也。所謂任戒持戒人也。四重禁戒。

    佛子汝從今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舍離菩提心

    慳吝一切法不利眾生行

    佛說三昧耶汝善任戒者

    如護自身命護戒亦如是

    次誡雲。

    敬師如佛。著木履不向師。若有來求者隨力施與。不可惜身命。何況世間財寶乎。如此固守師跡莫斷佛種。向無三昧耶人輒不可說一句一字(雲雲)

    又偈雲。

    若于此教法解斯廣大義

    正覺大功德說名阿梨

    諸佛不出世此人即名佛

    持誦此教法成大日如來

    總一切行顯密共以戒為宗。今秘密教說戒多多也。且依許可授次第四重禁戒密印明等(雲雲)受者已成大日法王位授時無印。佛造其印等雲。其印者。若佛部者佛部三昧耶印明可用之。或說授一切佛印明(雲雲謂一切佛印明者台遍知印一切諸佛心印明也)若蓮華部者。蓮華部三昧耶印明可用之(雲雲)若金剛部者。金剛部三昧耶印明可用之。若于天部印明不覺不知者。金剛合掌呼其天名為明(雲雲)

    曩○南(某甲)娑婆賀可誦之。

    三昧耶形荷葉。種子字。所座荷葉也(雲雲)已上此等則最極大事也。輒爾不可及他見耳。

    付未受傳法印信唯授一人大事。

    延文四之天(己亥)四月十五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賜老師御本書寫之。

    遍照金剛了義。

    天文四年(乙未)歷五月二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示)蒙御免許傳受之砌。每日御本賜書寫之。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起座用心)

    起座秘決

    師說雲。行法中有大小便利等急事時可用此法。但為戲論雜行起去者可越三昧(雲雲)秘雲傳。加持袈裟念珠獨股置禮盤上可起去(折敷上疊袈裟安之。其上念珠獨股安之)

    但其加持可有三部不同。

    胎藏界。

    前供養以前以寶菩薩印明加持之(是虛空藏菩薩也。寶部薩室玻┤飧慷繾鞅π味詹が br />
    素摩訶怛

    (五種供養以後者用般若菩薩印言。無所不至印)

    地室哩輸輪嚕哆尾惹曳莎呵

    又雲。用金剛薩視☉裕 諼騫捎∫玻 br />
    曩□戰摩訶嚕灑br />
    金剛界。

    (五供養以前。用普賢薩視:魍飧慷攔捎 #br />
    縛曰羅薩怛縛惡

    (五供養已後者。用現智身印首。前普賢三昧耶印是也。)

    甦悉地。

    前後共以金剛薩視:骷映種  Л紜S胰抗財鶉Ю薄F淙視胛彝 で歡L嫖倚靘勰鈐柑嫖易 卓扇ё病H舸笫魯隼床環等 彌姓摺Kθ氡咀鶉Φ亟崴懈居: 勺髂釧小J橇鼐鮒寫笫亂病E ε δ α畝選br />
    (本雲)

    建武二(乙亥)正月日。金剛佛子了惠。

    延文六年(辛丑)二月二日賜老師御本書寫之。

    遍照金剛了義。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二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傳受之。每日御本申請。明朝書之。

    明歷四年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佑(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_

    (七)了因決(結誦印明作法)

    三業清淨可作事。穢所不可結印事。

    可除爪發事。咒印澡浴事。

    結印誦明作法

    義釋雲。三藏雲。西方尤秘印。法作時又極恭敬。要在尊室之中及空靜清潔之處當澡浴嚴身。若不能一一浴者必須洗淨嗽盥以涂香涂手方得作也。又作時須正威儀跏趺等座。不爾得罪。又令法不得速成耳(文)已上。三業清淨可作之文也。

    又義釋意雲。西方作印甚以秘之不令人見。密誦真言不充人听(雲雲)

    準胝軌雲。結契時以衣覆手勿令人見(雲雲)

    義釋雲。凡誦真言作印。喻如耕牛二牛同進不得前後(文)身口如是意亦然也。

    已上胎三密抄一。都率記。

    青龍軌雲。欲結契者。敬白十方三世諸佛。我等下輩愚鈍凡夫。雖宰此印。由如蚊蟻宰須彌山恐無勢力。唯願諸佛加護我等。令我得成無上正覺。結持此印同佛勢力。發是語已至誠禮拜(文)

    穢所不可結印事。

    多利心菩薩法雲。若作一切印時。甚須秘密不得于不淨處及露地。輕心而結。若結印當以淨衣覆上不令人見。及未入三昧壇人亦不得對前結印(文)

    可除爪發事。

    一字佛頂經雲。清淨持誦者。不應長爪發。在家淨行人發長不為過(文)

    又雲。供養聖眾時。甲中陋垢穢。頭發生蟣虱。能生諸罪愆(文)

    咒印澡浴事。

    阿彌陀軌雲。行者每日澡浴著新淨衣。或用真言加持。以為澡浴。

    右持明行人內持三昧耶淨戒。外起大悲心。可專濟度利生之願行。奧秘密上乘之教法(矣)

    延文六年(辛丑)二月二日夜半賜老師御本寫之。遍照金剛了義。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乙未)年五月四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傳受之。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二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七)了因決(毗沙門天)

    毗沙門天王面受秘決

    示雲。毗沙門天王佛法護持天雲事。

    其佛法者。左手塔婆也。護持者。右手寶棒也。彼佛法者。天台宗中為經體雲是也。即心也。三千依正皆佛法也。十如中體如是者此佛法也。平等大會前一切皆如無彼此差別。相如是方面面立也。又塔婆者。即中道。寶棒護持雲護假也。持空也。所踏二鬼空假二邊也。顯密住持只此天擁護也。能能可思之。又雲。此天所持法界塔婆者即法花寶塔是也。最秘最秘。如是相傳天台宗為唯授一人大事耳。

    貞治七年(戊申)四月結夏日。于世良田山書之。

    遍照金剛了義(五十四歲)。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五日。于同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御座下傳受之。每日御本申請書寫之。比丘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三日以慈眼大師特本書之。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四)了因決(投花撿文)

    投花事

    壇羅經下雲。看其散花隨所墮處準知上中下成就。謂諸尊上下差別及以坐院次第準知上下。若墮于佛頭上者。當知。成就佛頂真言及佛豪相等諸尊真言。花若墮于佛面上者。應知。成就佛眼尊諸明真言。花若墮于佛中身份。當知。成就諸心真言。花若墮于佛一身份。當知。成就使者真言。隨花所墮身上中下分。當知成就上中下品。其執蓮花及執金剛隨花墮處準上應知自余諸尊。但知上中下品成就。若花墮處去彼諸遠當知久遠方可成就。花若墮于食院之上隨所屬尊得彼真言。花若墮于兩尊中間隨所近處得彼真言。花若先墮于內院中即卻起出于其外院。當知。彼人信心不具。若強持誦得下成就。花若墮于諸界道上及行道院。當知。彼人無決定心不獲成就。花若墮于二尊兩間非近非遠及墮界道並行道院。若復欲擲應為彼人作護摩法。然後擲花。花若墮于內院但隨其院皆屬彼尊。凡作曼荼羅皆置三部諸尊。復于本方更置一座。運心以表一部諸尊。其內院中院中要須安置般若經夾。于內院門必須安置守門龍王。花若墮于飲食院上。當知。成就增益等事。花若墮于部主尊上。當知成就作曼陀羅。花若墮于七佛世尊身上決定成就三部真言。花若墮于執蓮花上。當知成就兩部真言。花若墮執金剛上。當知成就本部真言。花若先墮于第三院內卻超出向行道院上應奇彼人。後時將入余曼陀羅。若欲強將入者當作護摩。更與擲花。還若不著更作護摩。應如是三反。若不著者則須擯出(雲雲)

    問。界道上者只限五色界道上歟。

    問。行道院者何處名哉。

    問。食道院者何處號哉。

    問。二尊中間離遠近者意如何。

    問。七佛世尊者何等佛數取哉。

    問。執蓮花金剛者總言歟如何。

    問。墮內院者屬其尊者意如何。

    問。余曼陀羅者何等耶。

    問。部主尊者誰人耶。

    壇羅經者。瞿醯經也。亦名玉渚 病br />
    投花撿文

    書本雲。永萬二年七月二十二日。于法住寺奉受了。聖豪(二十八)。

    天文四(乙未)五月九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和尚傳受之。御座下每日御本賜書之。求法明朝之。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二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五)了因決(愛染王八重)

    愛染王八重印

    先二手金拳向身(大咒第一句。是鈴杵手。息災)次內縛(第二句。持彼手增益)次二火立合(第三句。蓮花手。敬愛)次二火相交(右上。第四句。弓箭手調伏)次二火寶形一字心(萬愛)次左火上相交一字心(愛染義鉤召義)次右火上相交五字心(染愛義)次二火立合一字心(和合義)

    已上八重印(四重印雲時初四重用之也)

    師子印。(亦雲心身愛染印此印有三重)

    初重。如外五股印。以二風鉤二水首(眼也)左地入二火中(鼻出外)右地(如尾)一字心。

    二重。上印右地入空火間。少動是舌也。師子向行者意也。一字心。

    三重。第二印動二空。如飯勢。是師子啖食三妄執義也。

    已上師子印三重了。

    十界一如印。明一字心(若五字心)內縛(十界一如義)以右空安左空上(理智不二義)或說內縛(五字心)空右押左時一字心。

    智拳印。

    (若五字心)口雲。(立左風。握風此印金界率都婆印也)

    理拳印。

    一字心(若五字心)口雲。立右風。握風此印雲胎界率都婆印也。

    已上二印愛染王灌頂密印也。

    師子鉤印(亦雲五股鉤印)

    二手覆右火(自左風上入火水間)左風(自內出右火水間)以左火纏右火中節。地水相柱(師子口)右風立作鉤形(五股鉤)二空開立(兩耳)明一字心(若五字心)

    閉眼印。

    冒地心印(但右空安左空上明如常)口雲。右空(金剛薩剩┬罌眨  荊└禿仙講看筧杖剩 福┌   福┘ 啤=鷥杖識ㄈ樂罘鵡福ㄔ圃疲┤Ρ昭窞筆謚 ㄔ圃疲┤。 穡┬楹嫌∫病br />
    不動。愛染。

    無所不至印(胎)

    (已上禪定聖主。愛染王灌頂印也。)

    <PIC>T77016201.GIF</PIC>

    五種悉地(五部悉地金)。

    (一)利毛忿怒形(降伏。二)五股鉤(攝召。三)師子冠(息災。四)五色花(敬愛。五)天帶覆耳(增益福智莊嚴故)。

    五古鉤(五大虛空藏合彼五股鉤。又金輪王鉤義。又大勝金剛金界攝一切佛頂輪王雲雲)。

    師子冠(佛眼也)。

    六臂(鈴杵佛部。持彼金剛部。左弓寶部。右蓮蓮花部。右箭羯磨部。)

    東方四菩薩(三摩耶)。

    薩(鈴杵)王(弓五股鉤)愛(箭弓箭)喜(持彼持所求所求成喜。五秘密慢菩薩也。二拳安腰頭左低喜形也)

    結跏趺座(如來座也。薩始 F障腿繢矗br />
    瓶(摩利支天瓶)

    已上。

    <PIC>T77016202.GIF</PIC>

    已上。

    延文二年(丁酉)十二月二十二日。為令法久住書之。遍照金剛了義(四十三)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十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傳受之砌書之。明朝。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明歷四年(戊戌)龍集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蘆浦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天下安全祈所。

    (六)了因決(不可見阿梨短)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瑜伽念誦一切時處成佛儀軌雲。

    敬仰阿梨如諸佛世尊

    所有言教誨應當盡奉行

    不尋求師短見隨懊惱所

    觀貪染本淨于諸同學處

    不生嫌恨心敬如執金剛

    及至諸含識亦不應輕惱(文)

    見師短當念觀。今此師凡心故如此過失。此過失本性清淨思觀。亦過失我心同本性清淨也至誠心觀念(雲雲)已上。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九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奉傳受之。御尊杖義慶和尚御代也。求法明朝御判。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八)了因決(後火天段並口決)

    後火天段

    (謂世天段了。少杓油並供花二房計殘之。法世三昧耶戒乃至撥遣了燒之也。)

    先淨火。次扇火。次投花。次合掌。次四字印明。次嗽口。次合物(三反)次小杓油(三反)已上火天明用也。

    (謂小杓油次承仕殘油小杓滴入。已下如常)

    次祈願(普印)

    火天自在威神力。能滿眾生無量願。令所求者願皆成。稽首諸天歸本宮。後有至誠哀請時。唯願來此受供養。

    吉哩吉哩縛日羅目賀。

    次嗽口。次投花。次奉送(如初火天段)次掃淨壇上。次辨備供物(如前)次涂香。次灑水。次調衣裳。取念珠。念誦(部主。部母。一字)次還珠。次後入三摩地。次根本印明。次部母印明。次後供養。次佛布施。次普供養。次贊次祈願。次閼伽。次振鈴。次讀卷數(讀了投爐中燒之)

    次祈願(取五股香爐金一打)

    佛子(某甲)一七日夜之間所勤修秘法結願時只今也。然具縛之依身三業不相應。凡夫之識情六根有過失。爰以行法之間違教法。念誦之中作散心。仍奉唱補闕之真言令成就修法善願。

    阿三摩銀你朔ぃ福 潁br />
    縛曰羅斫迦羅耍 潁br />
    沒馱嚕左尼娑婆賀(打)

    南無摩訶毗盧遮那如來(打)

    南無釋迦牟尼如來(打)

    重乞。兩部諸尊四曼聖眾。殊本尊界會金剛愛染大明王。常垂降起鎮加擁護。乃至自開白始至結願今影向處天眾地類。為奉令法樂莊嚴。總神分般若心經(打)。

    仰願秘密教主大日如來。本尊聖者愛染大明王。三部五部諸尊聖眾。外金剛部護法天等。各還念本誓悲願。七個日之間所修秘法施靈驗勝利。圓滿信心大施主心中所願給。

    摩訶毗盧遮那如來(打)

    本尊界會愛染大明王(打)

    佛頂尊勝陀羅尼(打)

    一字金輪(打)

    次解界。次示三昧耶。次奉送。次三部護身。次隨方回向。次回向方便。

    次破壇作法。

    普印(七反誦壞壇真言左轉三反)。

    曳達摩系睹缽羅婆縛系睹沙底苫怛他哦都紇野縛娜帝釤左庾□嚕馱縛你摩賀室羅摩娜

    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

    是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次執獨股杵(誦十二緣滅句。突破爐前方三反)。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次下座禮佛。次出堂作善。已上。

    谷私記(奧書)。

    先淨火。次扇火。次投花。次勸請偈(如火天段)。次四字。次嗽口。次小杓油。(已上火天明)。次祈念。次嗽口。次奉送花。次撥遣(已上)。

    (如火天段。)

    次掃地等(雲雲)已上。

    慈鎮和尚次第(三昧流)。

    先淨火(以吉哩吉哩明可加持之。扇火可修歟。但隨早晚雲雲)。次投花。次偈。

    我今重請供火天上首尊

    天中之大仙梵行所崇敬

    唯願降臨此納受護摩供

    次四字。次□口。次大杓油。

    已上火天明。

    (次此所作法如常。即掃地了此時花器取重置脅機。花一房殘之雲雲。次以貝之火天明以供之。但以軍荼利明加持之。然後持兩手燒供之)

    次祈念。次□口。

    次奉送花(脅機有花。取可投之)次撥遣。已上。

    後火天段事

    建立護摩軌雲。還來再祀火及曜宿等。皆三反祀(雲雲)甦悉地經護摩品雲。護摩都了復啟火重受余供如法退散。撥遣烈願如請召法去降臨字置退還字。所殘余谷甦密酪等並和一處用祀火天。真言三遍而作護摩(文)

    大日經具緣品義釋雲。引此文。異出經供八方天畢雲。如前酌三杓供火天(雲雲)

    烏瑟沙摩軌雲。又誦火天祀(文已上)護摩集十波羅蜜鈔引之。

    問。如此文曜宿二段重可修之乎。答。觀行不然。或說雲。收火天歟。供火天畢可備彼等用歟(雲雲)私雲。以此文為證事如何。十波羅蜜抄雲。或說露地等(雲雲)建立軌雲。最後爐四面飲食諸果子加持以護摩(雲雲)以之為後火天段證(雲雲)

    問。一座行法兩度供火天其意如何。答。別帖雲。大日如來智火火天。初後令供殷勤鄭重(雲雲)

    東寺人雲。前理護摩。後事護摩(雲雲)或抄雲。問何故重供火天。答祀火法故重供無失(雲雲)

    私雲。此事別帖甚委細也。而雜亂率爾難見解之。故能能見解之。左抄記之。御抄雲。火天後復可供旨本書等文也。而諸私記之中正次第未見之。正依建立軌意也。又三昧阿梨口決中大師房仰雲。燒供了後以彗掃散爐壇上物取集入土器。為法界眾生七反可護摩。其殘一度投火盡。我不知散去。或承仕驅使之間犯用皆是一一法界曼荼羅也。故成護摩。更無他用。觀法界誰免佛性誰不具普門界會乎(已上)禪定寺口傳(雲雲)依此口傳年來壇上散失供物等。掃集供之。入土器事有煩故只加持之。以貝濟之供入火中。用火天真言也。

    私雲。付此等口決有二心。或正可修樣如最前記之。或人雲。以貝入事十反(雲雲)三反遮承仕等犯用(雲雲)

    略樣。世天段十二天供之時。火天三杓持誦載之。又供物殘以貝燒供時可用火天明。以此等為後火天段也。付此樣今一重立入樣世天段合物三反油三反增加之可為後火天段(雲雲)

    問。油前後間何乎。又合物火天所可增加歟。答。油後油也。先小杓三反如例以諸天總咒投之。次又三杓以火天明投之也。合供最後可宜。此三杓也。可用火天明也。

    問。火天所猶副杓數又終三杓用之事如何。答。其可宜(雲雲)

    問。油供合供俱火天明乎。若爾以貝入時火天明無益歟。答。其猶可用之。其且雖非後火天段意護摩真言補闕分尤可然也(雲雲)私雲。此義未受後火天明初心人用之可無妨歟。

    後火段事如前三說。

    抑谷私記奧書雲。後火天事秘中秘也。見甦悉地經。但所供物別也。具可見彼經也(雲雲)私雲。大切大切也可見彼經。但此只後火天段本說雲也。然而此次第具悉地經不見也(雲雲)

    問。正修樣略可用何乎。答雲。後火天段以作法令修事。此流V非可用也。為好思機令抄出也。

    私雲。如此被書上常略歟。建立軌奧。字成火天赤黑遍煙焰(請召準前)此請召準前支分明後火天段見。先達不被出之。頗以不審也。但此軌文次第息災文段以外護摩首尾委細也。飲食後果子等文。還來再祀火文。息災與增益文段中有也。若求增長者已下增益文。若求歡愛法已下敬愛(文)若作降伏法已下降伏文。而今文降伏文下有也。猶猶難囑後火天段雲難有歟。然者如此事說交常事也。次況又後火天段文必何護摩下雲事有。只自然息災文下委護摩樣說。其中後火天段事。若作降伏法文中有之事何過乎。此料簡猶頗不甘心。凡此事證據蓋多。雖無此文更無煩仍止耳。

    相承口傳雲。初火天段正得智。後火天段後得智也。尤大阿梨位後火天段可用之。最秘(雲雲)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十日。于世良田長樂寺真言院義慶(示)大和尚奉傳受之砌。御本給書之。沙門明朝。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六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相承)

    真言稟承秘決(山門有三個相承之)。

    一。兩部同鐵塔內相承事。

    弘法大師大日經開題雲。于大日經大萬頌者。龍猛于鐵塔中誦出之(文)義雲。龍猛大士位居初地。親受金剛薩手 嘍ャF裼誓諳藿鸞綺淮 Л繚鍘S質 嘶嶂腹欏R蘊ヴ亟綬 綣 滴 換崴怠C髦 O悅 蘧   擰Oジ憔  嘶嶂惺隆5 尬方鷸怯諤瞥 ヶ 茉剖隆J俏廾髦ゃW菟潿R籃握諏退謚 喑小J且粵講坎歡謚キ烤怪 笫虜く 謁謚  埽ㄔ圃疲┬麓Υσ燜嫡摺G沂廄陳砸幻乓病R執筧站 諂 ┬ 懟N尬酚誚鶿諭跛賂屑 J遣凰家槭枰凰狄病4謂鷥斬ё寰鑫腳 崮悄釧蟹ㄒ 摺A推腥庵 屑病4肆獎揪 咄 疽煲胍病7ㄒ﹦鷥罩且搿9┬ 砦尬芬胍病H渙推腥 講恐ウ置饕病br />
    二。胎界塔外相承。金界塔內相承雲事。

    不思議疏雲(取意)北天竺國有高山。每年獼猴曝經。有時落梵篋。樵夫取之奉王。寫之納塔中。遇善無畏請開。此經即大毗盧遮那神變加持經是也(取意)又雲。北天竺有城。名乾陀羅。其國王仰和尚受法○和尚受請于金粟王所造塔邊求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炳然。和尚一反略讀分明記署。仰空雲。誰所造。雲我所造也。雲誰我也。雲我是文殊師利也(取意)

    已上胎界相承塔外流傳燈也。

    不空義決雲。此經有百千頌廣本○此經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出淺略之行也○其廣本亦不傳之。其百千頌本復是菩薩大藏經中次略出也○南天竺界鐵塔之中。佛滅數百年。無人開塔○有大德先誦持大毗盧舍那真言。得盧舍那佛而現其身及現多身于虛空中說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即滅。即今毗盧舍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此大德持誦成就。願開此塔。七日繞塔念誦。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乃開塔門。諸神一時踴怒不令入。唯見香燈光明一支。名花寶蓋滿中懸列。又聞贊聲○大德至心懺悔。發大誓願入塔中。入已聞經。于多日誦此經廣本一反。為如食頃。得諸菩薩。指授所堪記持不忘。便令出塔之門。還閉如故。爾時書寫所記持法有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文取意)

    已上金界塔內傳受明文也。

    夫胎界因曼陀羅故。且囑塔外。故龍猛菩薩于塔外得諸佛加被感見念誦法要。是大日經第七卷也。鐵塔未開以前。薩屎朊蘢謔隆4摯芍 9侍Л縊庀啻 置饕病A痛笫克淶麼筧站 懟N創鐨蟹 釧凶鞣 省G脛罘鵂穎壞媚釧蟹ㄒ  ├尬芳 蟆S誚鶿諭跛隆H縝朧К穎弧1宋氖庵甘諞病4肆透屑畢終嬪磯嗌懟N氖饉忠病9室瘓 餃爍屑R槐玖餃艘煲搿1灸┤峭 Л縊餉髦チ病J且越鷥戰繆 觥︰T葡喑辛形氖狻;蛉嗽啤H 髁形鬧欏J俏叢僦窩  玻ㄔ圃疲br />
    大日經崔牧序言。北天竺國黑山中有塔。內有經卷。獼猴來集取散經卷。樵夫取之獻國王。國王授達磨多羅。達磨多羅授善無畏(文此說五大院有二處故不用。雲雲)私雲。海雲血脈金剛手付掬多事可尋正說。又掬多龍智也。言說有之。然直受金剛手事。彌不審也。如何。

    三。兩部共塔外相承事。

    真言上乘法界宮所說也。故俱可塔外相承。何必限。塔內乎。但至義決所言塔內相承者。約他受用應化身。為一機且示現者也。況兩部相承有異說。胎藏如義決者。龍樹感得如上不思議疏。獼猴相承無畏感得等如上。是皆塔外也。仍義決于塔外持大日五字真言者。此即兩部之秘明習也。是從文珠受金剛界說也。又兩部共受無失。塔外證也。金界相承如義決者。塔內相傳如上。又如出生義。大日釋師金剛薩柿橢牆鷥詹豢盞取R焉仙矯叛 鋈魷喑辛恕br />
    世流布血脈者。且付海雲血脈書之。深秘相承不載紙墨。只在阿梨心肝而已。

    一。山門血脈大體。兩部俱塔外相承也。以此義為本。自余相承義立不同。深意在合行。但兩部俱雖有塔內相承。不可同東寺相承。悉在口傳。仍傳教兩部血脈•慈覺三個相承。悉如五大院解釋。

    爰東寺不傳胎界有之又師資相承。

    一。顯密二宗差異事。示雲。顯密不同。內證外用差別也。隨未了萬機。遍逗三乘弟子。各施大小益。是名顯教。應如來密惠。對自性內證眷。

    (四)了決因(灌頂)

    第一灌頂所起

    具緣品釋雲。如西方世人受灌頂法時。取四大海水及境內一切河水具置寶藥谷等作境內地圖。令此童子踞師子座以種種珍寶莊嚴。所統眷屬隨其大小列次陪奉。韋陀梵志師坐于象寶以臨其後持寶水以注象牙令墮其頂上。而後唱令告眾人。又嘆說古先哲王治人治代之法。如是隨順行者當得壽命長遠本枝繁盛。克紹轉輪之業。若不作如是事者則當自退其位殞身絕嗣。如是一一而教誨之。令此法王子灌頂則不如是。陣列密嚴佛土法界大圖坐于妙法蓮花自在神通師子之座。以本性清淨智慧慈悲水具含萬德。而灌其心。爾時諸菩薩眾下至八部眾生莫不歡喜贊嘆而生敬仰。時阿梨以法王遺訓。而教誨之。從此以後常得生如來家定紹佛位(文)秘密曼荼羅品釋雲。譬如世間剎利之種。欲紹其繼嗣令王種不斷故。為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河水以四寶瓶盛之種種嚴飾。又嚴飾子身眾物咸備。又飾大象于象背上持瓶令太子坐于壇中。所統畢集于象牙上瀉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大聲三唱。汝等當知。太子以受位竟。自今已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為順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如是。人畢竟不退于無上菩提。定紹法王之位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業皆不敢違越也(文)

    第二灌頂種類(胎十三灌頂。金十六灌頂等可見具支灌頂一卷)

    義釋十一雲。然灌頂有三種。一者但以印法作之離諸作業。此入秘密曼荼羅有弟子誠心殷重深樂真言之行志求大乘。然資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眾事反當于道有礙。如是之人師當深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之。然但得為此一人而作之不得多為人作。何以故。恐彼資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盡心殖眾德本。故作時隨力令辨小供供養三寶。此第一最勝(私雲。今離作業灌頂是也)二者以作事業而灌頂者。即是師及弟子皆先作事業也。謂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悔之類。亦于七日以來為其持誦。必求感應及令辨諸供物香花之類○然此之灌頂與前者不殊。但以有資力故令盡其所有。于諸佛海會之中而作無盡供養。由此因緣福施之果不可窮盡。

    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頂。如是灌頂不擇時方。由弟子已修真言之行秘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師心悅。此又最勝也。師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頂猶如摩頂授記也○其灌頂法。瑜伽阿梨先入淨室而住三昧如前所說。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位○如是作已以秘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門外而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已以金剛手所加持故現睹曼荼羅諸尊之位宛然現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爾時行者後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蒙授妙花而以供養大眾。隨所墮本尊之處尊即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為作攝授。爾時本尊即取一一大會諸尊處甘露三昧之水而為彼弟子現前灌頂。爾時阿梨但坐一處而入三昧寂然不動而能成就如是脫事(文)

    入秘密位品釋雲。師既自住瑜伽之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母之會。獨自明了余所不見也。次授弟子花令投師身上供養內心之佛而觀本緣。隨彼本緣而觀其法。若本尊攝受花中于彼師皆觀之不謬。而弟子未得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耳也。其花投處大略心為八葉之位從齊至心為金剛台。齊為大海從齊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文)

    帖雲。見諦阿梨為弟子授灌頂之時。自身觀作曼荼羅自自身即金剛薩食齙蘢郵滯痘ㄒ朧ι礪甭奘殖只 試撇豢帳忠病br />
    又見諦阿梨為乏財弟子授灌頂之時。于自身觀曼荼羅。令弟子花投我身上。即隨花墮處尊位授其尊灌頂(文)

    息心抄雲。中川上人雲。秘密灌頂唯小野流有之。實範從嚴覺僧都受之。僧都從信覺僧正受之。寬信靜譽等雖求請之依不肖身未許之。于我處留思範俊僧正授兩三輩。從彼所多弘其作法太略與傳法大異小同(雲雲)

    又雲。圓乘房雲。谷阿梨院尊阿梨授普賢延命法。次示雲。授汝秘密灌頂思。小壇上備閼伽一前許。如常許可體作法有。爰院尊阿梨被申雲。諸壇渡如此可候被申。然也被仰(雲雲)

    具支灌頂一雲。私檢經文其事業灌頂如具緣品及轉字輪品。其手印灌頂如轉字輪品及入秘密品。其以心灌頂如入秘密位品(文)

    或雲秘密灌頂真實智品布字品行法也。近代絕不受之(雲雲)

    五種三昧耶(三昧耶者不可違越義也。略而言之。即是戒義也)

    釋十一雲。第一但得遙見曼荼羅。謂如造曼荼羅時○忽有諸人善心隨喜欲求禮拜供養。爾時阿梨听令引入于壇外遙令禮拜以香花等遙散道場而作供養。以得見如是法會故無量罪業皆得滅除。然未令授彼真言及印。是第一也。

    第二見曼荼羅坐位。謂引彼入于壇中禮拜供養投花散于本位。師告彼。汝花墮某尊位上為說本尊名號並得入壇門內悉見諸位也。此人說名為第二三昧耶也。若請真言及印亦得隨所應者授之。

    第三見曼荼羅及印位並作諸事者。謂阿梨從首至末為此人而作曼荼羅乃至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真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第三也。

    第四者已能依隨行法修真言門所有法則一一通解具知緣壇所須方便眾藝堪在師位。悅可師意即為作傳教曼荼羅。告言。汝自今以後亦如我無畏造曼荼羅度諸弟子。令法久住佛種不斷故。此第四也。

    第五即是秘密三昧耶。如教所說印壇配位皆見。若不經入此壇秘密智不生也。是故當于秘密壇中如法作灌頂。是名第五。智者應知也。若異此者不名三昧耶也。即前所說第三灌頂時可入也。

    江師雲。第二三昧耶結緣灌頂也(雲雲)

    或人雲。延歷寺灌頂第三三摩耶。東寺灌頂第二三昧也(雲雲)

    江師雲。五種三摩耶廣。三種灌頂狹第五三昧耶與心灌頂同物覺。五大院別也宣給。不得意五種三昧耶第一第二不及灌頂物也。此不同第二三昧耶結緣灌頂也。秘密灌頂與第五三昧耶同物也大日房雲。公胤第五三昧耶佛所說也。人不知之(雲雲)

    江師雲。夫別物也。常所雲第五三昧耶並秘密灌頂一物也。師資共得瑜伽人可習之(雲雲)

    彼公胤所雲第五三昧耶此常第五三昧耶中又說之。是佛境界也。仍別物取合雲也(雲雲)

    金對記七雲。八字印真言是胎藏界都法大阿梨如前先成薩省4緯煞鵡溉可蠲芤皇倍僦ゃ<暗蘢喲 諶看蠼討  9蝕筧站  ^梨真實智品阿字布心娑字布胸俗植級睢4我園ぐ猜飼紛植忌砦宕Α1稅俗種墟蹲幀4稅俗種墟 ㄔ圃疲┬幀M   恐 腫右病鸞褡家迨汀N逯秩烈 械謁娜烈 興淶麼蟊 ヴ卮  嘍ャ6舨蝗氳諼迦烈 忻孛藶甭蕖6麼  嘍з蠣孛苤遣簧F涿孛芴炒  嘍К詞欽媸抵瞧凡甲制分 蟹ㄒ病1甦媸抵瞧肺ㄓ脅及俗址ㄎ抻 嫜浴=翊司 忻靼姿抵 9手 =鷥戰韁屑嫠堤ヴせ 芫烤怪  H舨蝗氪私鷥戰鞜蟀 ^梨位則胎藏界大阿梨位終無由成就也。若不入彼胎藏界二壇大阿梨位則金剛界大阿梨位終無由具足也。

    四種灌頂事

    瞿醯經雲。凡入曼荼羅必有四種灌頂。一者除難灌頂。二者成就。三者增益己身。四者得阿梨位(文)

    五相灌頂

    義釋雲。一者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也。二者甘露灌頂。謂以部主真言加持香水。三者種子灌頂。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持印契加持。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理想布彼心(文)

    內作業灌頂

    瑜經雲。

    持真言行者觀身如佛形

    根本命金剛釋輪以為座

    多羅為二目毗俱胝為耳

    吉祥為口舌嬉戲為鼻端

    金剛觀自在以成兩手臂

    三世不動尊以為兩膝腳

    心為遍照尊臍成虛空眼

    虛空為寶冠相好金剛日

    以此十五尊共為一佛身

    金剛阿梨教授諸弟子

    以緋繪掩面與彼作加持

    令次阿梨教彼薩室br />
    置花于印中令彼散支分

    隨花所墮處行人而尊奉

    教彼本明印令其作成就

    此名金剛手內作業灌頂

    極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

    金剛即寶光蓮花即羯磨

    如如同一體即此身五佛

    左臂觀音部右臂金剛業

    頂上摩尼殿多羅毗俱胝

    並是羯磨部三世不動尊

    即名四攝智嬉戲名供養

    虛空眼外持金剛光彼岸

    即名三十七最上極深密

    諸佛秘成就(文)

    受明灌頂事(或雲。學法灌頂者受明灌頂異名也雲雲)

    帖雲。諸別尊儀中所說灌頂是一尊受則灌頂也。又雲。若建立大日曼荼羅隨樂授別尊受明灌頂時。移本尊可觀安中胎也。若八葉尊互替大日位耳。若外三重諸尊等安中胎者大日安寶幢位並之左右無妨。

    問。何故大日並寶幢之位耶。答。第八第九識是同故也。謂第八識之淨分是第九識故也。同位安也(雲雲)又雲。移彌陀安大日尊乃至天等者是秘密壇之中行法。是大阿梨為第三三昧耶受明灌頂也。授明時隨要安之也。非常途作法(文)

    甦悉地灌頂事

    玄隆草雲。問。慈覺大師在大唐隨何師受悉地灌頂給乎。答。隨義真阿梨受之給。御印信在右。教時諍(五大院)雲。兩部印信在之。暫留之。

    三種悉地

    <PIC>T77016801.GIF</PIC>

    巡禮記雲。會昌元年五月三日。于青龍寺設供養。便于敕置本命灌頂道場受灌頂拋花始受胎藏毗盧遮那經大法兼受甦悉地大法(文)

    進官牒雲。不空三藏第三弟子義真阿梨邊灌頂並受大毗盧遮那秘旨及甦悉地大法(文)

    問。單修悉地灌頂儀式如何。答。依陀羅尼集經可修之。

    秘錄雲。甦悉地灌頂本法三(具不載之)陀羅尼集經十二卷(文)

    問。甦悉地灌頂余家受之乎。答。慈覺智證兩門受之。余家不受之。宗睿聊有疑。智證大師授雲和尚官符雲。胎藏金剛兩部大法者。先來本朝非不傳之。至甦悉地大法者其名未曾有之。爰阿梨圓仁應五百之運創傳得斯道。大之中大。實在此門。能有未有非件人誰乎(文)

    傳教弘法圓行惠運皆彼經軌將來。其名未曾有雲者。此指悉地灌頂名歟(雲雲)或雲。弘法大師甦悉地灌頂不傳之。慈覺智證傳之給。甦悉地別不立壇。只密印許授之也(雲雲)穴太聖昭阿梨。陽救供奉傳甦悉地灌頂(雲雲)此由智泉房語申凡無事也。印信許書具事。件供奉以雙嚴房為本體師。大原末弟也。更彼一人不可被授事也。就中雙嚴房灌頂受甦悉地密印不賜之。後院尊受不取印信。我乞與了。以其如此雲。以外事也。

    甦悉地印信。大師授安惠和尚長意(雲雲)此事不審也。他本如此。若有意趣事歟。仍更不改之。但如何長意和尚大師奉受悉地灌頂事凡無事也。胎藏受攝在如此雲歟(雲雲)

    第三功能事

    大日經雲。金剛手白佛言。世尊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藏生大曼荼羅王三昧耶者。彼獲幾所福聚。如是說已。佛告金剛手言。秘密主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與彼正等(文)

    具緣品雲。無量俱胝劫所作眾罪業見此曼荼羅消滅盡無余(文)

    同品釋雲。謂造立此曼荼羅是隨有見聞觸知。下至舉手低頭一念隨喜皆必定成阿耨菩提。故阿梨不得差機設授。為作具支灌頂。然系珠毒鼓之緣豈當己乎。

    金剛頂經雲。復有住正法有情。為一切眾生求一切如來戒定慧最勝悉地方便佛菩提故久修禪定解脫地等勞倦。彼等入此金剛大曼荼羅。才入已一切如來果尚不難。何況余悉地類(文)

    瞿醯經雲。凡蒙灌頂諸佛菩薩及諸尊並真言行菩薩皆悉證明加被護念。觀自在及執金剛所有真言悉皆成就。一切天神不能損害。皆悉恭敬。在生死中不墮惡趣。不生貧窮家及不具足之人。所污嫌恆憶宿命多饒資財具戒端正當生天人恆遇佛世。猶菩薩曾不退轉具大福德不久出離生死苦海。當得無上菩提之果。其灌頂者具如是無量功德。不受灌頂過。又雲。若人愚人不入曼荼羅。持誦真言雖滿遍數終不成就。後起邪見。彼人命終墮于地獄。若有與彼真言法者。彼亦墮于三摩耶戒。命終之後墮于嚕羅娑地獄(文)

    第四本書事

    秘錄雲。

    胎藏界灌頂本經法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無畏)

    瞿醯經三卷(澄睿圓覺)

    蕤渚 恚 #br />
    玉 蜊F羅。

    已上三經是同本。圓雲雲。同本也。以讀此可見彼(雲雲)

    金剛界灌頂本經法二。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不空)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四卷。

    一。甦悉地灌頂本經法三。

    陀羅尼集經十二卷。

    一。三昧耶戒本錄法四。

    三曼陀□羅並經一卷。

    與金剛弟子入壇受灌頂法一卷(行)

    最上乘受菩提心戒及心地秘決一卷(無畏一行記)。

    無畏三藏禪要一卷。

    灌頂三昧耶戒一卷。

    授灌頂金剛最上乘菩提心戒一卷。

    菩提心戒一本。

    具支灌頂雲。此中無畏三藏心地秘決及無畏三藏禪門要法此中最要宜用彼文(雲雲)胎灌頂義釋瞿醯為本。金灌頂教王略出為本。又灌頂儀軌雲書不指南。譯者將來共不知之(雲雲)

    第五私記事

    六卷抄禪門和尚抄也(雲雲水尾玄靜)。

    第六元初事

    延歷二十四年(乙酉)九月七日依敕于清瀧峰高雄道場傳教大師令授道證修圓勤操正能正秀廣圓豐安靈福等八人給。是日本國灌頂最初也(雲雲)

    康安二(壬寅)重陽日為令法久住也。金資了義。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十七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示)奉傳受之畢。同御本給書寫之。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慈眼大師御本寫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八字印明秘決入三昧地。付淨水法)

    八字印明秘決(三昧流)。

    胎藏後入三摩地。

    先定印。誦五輪明。

    次誦五句偈作虛心合掌(本三昧耶印也)。我覺本不生(合二地)出過語言道(合水)諸過得解脫(合火)遠離于因緣(合風)知空等虛空(合空)

    (私雲。是住本三昧耶印。觀想五字之字義也。此五句大日經第二具緣品文也)

    次結八字印(如常旋轉。住本三昧耶)

    次無所不至印明(御抄可用五字明但)

    次三身印明。

    已上飯室胎藏抄第二十載之。

    深入抄第一雲(取意)

    初本三昧耶印是大曼荼羅印也。

    我覺本不生等大曼荼羅五輪常住理性真如不變本三昧耶也。

    次無所不至印誦諸法本不生等四句偈。是羯磨曼荼羅五輪塔印。隨緣真如智身無所不至遍一切處標幟成就印也。

    又雲。八字印本三昧耶雲。故先結本三昧耶印誦偈尤宜歟深秘深秘。

    已上胎界秘口(雲雲)

    金界。後入三摩地。飯室抄(金界抄第十四雲)。

    先定印誦五字(雲雲)深入抄第二雲。誦上悉地。

    次誦四句偈隨句結無所不至印。諸法本不生(合二地)。自性離言說(合二水)。清淨無垢染(合二火)。因業等虛空(風空四指合之不至印也)

    此偈三摩地軌文也。深入抄雲。誦大陀羅尼尊勝陀羅尼是也。

    根本印(無所不至御抄雲。五字明雲雲)

    三身(御抄雲。三種悉地也)

    八字(深入抄雲。先本三昧耶我覺本不生雲雲)

    私案之。如胎界可結誦歟。

    私雲。大日經五句偈五字各別誦故本有五輪印合掌也。三摩地軌四句偈不至印證也第四可思之。修德塔婆也。

    三摩地軌雲。入法界體性三昧修習五字施陀羅尼(文)

    今案之。始定印誦五字明時。心月輪上明白觀之。順逆可觀字義也。

    一師口傳雲(賴憲)

    付是入三摩地有一心灌頂至極大事。行法之時胎胎藏為面行之。上五句文前入三摩地用之。下四句偈後入三摩地用之也。

    金界為面之時以四句偈為前入三摩地。以五句文為後入三摩地也。

    金界大略前入三摩地無後入三摩地許也。是五相成身入三摩地當故別不用也。仍後入三摩地許修之時。一度結一度解也。

    口傳雲。前入三摩地五大依身從本大日如來五字本有法曼陀羅身也雲事結顯也。法界塔婆印此義也。次後入三摩地此五輪本來不生體三千諸法常住法爾體性故無印可結明可誦無。諸法各住本位不可得故一一解之也。誦五五句文(隨誦)一一可解之(口傳)是法身無相極位無印無明位也。

    是一心灌頂大事也。第五三摩耶位可授之秘秘中深秘(雲雲)

    一。金界七種傳法印(持經記里書可見之)

    如許可次第。智法身。報身。化身。法身。報身。應身。行位。(已上七種傳法印。)

    根本印(金界深秘)。三種悉地。行位。薩省7鷓邸R蛔職俗鄭 幼鄭┤匏ㄎ遄鄭 =穡ㄈ烈 幔 4筧蘸閑腥 Oイ馗荊ㄇ昂罌捎彌 圃疲br />
    延文元(丙申)八月八日付囑了義。

    里書。

    先定印。誦五輪明。

    次誦五句偈作虛合(本三昧耶印也)。我覺(字之義也)。出過(字之義)。諸過(字字義)。遠離(字字義)。知空(字字義)。也深可觀之。

    次結缽印誦八字明作本三昧耶印也。

    次無所不至印。五字明也。

    但于此有口決三種陀羅尼有之。

    大陀羅尼尊勝陀羅尼。中陀羅尼者光明真言也。少陀羅尼者中五字也。

    但(雲雲)不至印誦大陀羅尼也。

    于此入三昧地胎金。金胎或一度胎金合結等。可得心也。

    所撰此大事中五字八字一習合(雲雲)

    合行三印(加登上仙五個印明內初三個印明也。大師御相承三個印明也)。

    悉地根本印(普印)

    甦底瑟吒。

    三昧流諸念誦始必是印明結誦(雲雲)

    一切事始可結誦之。早朝先起必可結誦也。一切成就印明故也。

    此大事秘密後撰機可授之(雲雲)義慶(示)。

    明歷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七)了因決(法性塔)

    真言眾教之源爾事

    一切諸教皆自真言門出也。四行眷屬顯教大乘說之。彌勒(法相)文殊(三論)普賢(花嚴)觀音(法華)是四佛因行菩薩法門說也。四佛果未申之。法華雲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被雲所也。

    塔口決(亦名法性塔)

    一。最下半月形者風輪也。

    二。水輪是圓形月輪也。自性本有智水毗盧性海也。師雲。風水一物意也。相貌雖二其體實一也。吾等最初受生之源父母出入氣息凝智水成此身。仍今出入息風亦最初一滴顯成命息。此意能能可思之。

    三。金龜彼金輪也。寄蓬萊仙德表金剛性義。佛性常住水陸自在金龜生死大海中浮沉字智水內隨緣出沒理顯于生死涅得大自在。是舍那神變加持自在神力應用也。

    已上三輪器界建立也。風水一體自心本有金龜加持處應現也。是則法身自受用法爾成道也(雲雲)

    四。須彌山離諸動搖。故表不動不退淨菩提心。即是不動明王體也。吾等本性不動搖如如不變事法身如來妙體故也。

    秘藏記雲。須彌表法身(文)可思之。又降三世明王也。是上三輪器界依正不二法界體性字眾德也。兩部教令輪一體不二三形也(雲雲)山頂有花台表花藏世界。不動頂上蓮花者即是也。

    五。山左右日月輪者。右日輪表金界果德圓明。左月輪胎藏大悲隱顯表也。又日輪胎藏本有常住佛性表。月輪修德十六分表。但是本有不二字一智二德也。即自心菩提心兩部不二德表也。

    六。樓閣總體表兩部不(二)體也。是法界體性自然法爾大樓閣也。光明心殿法界宮智所成宮南天鐵塔是樓閣從德名也。

    七。上五個寶幢五智五部互具圓融義。本有金剛界各于五智光明峰杵體是也。

    八。樓閣扉閉表胎藏義。又一傳小塔圓扉上圖二輪圓點。是塔內寶珠上圖也。雙圓性海可思之。

    九。塔內有寶珠(更問之)是則月輪自性也。是遮那心體萬德所依也。理智一體寶塔一經本源也。萬德莊嚴一物無闕減故功德聚也。又一傳雲。內有八葉九尊。是則淨菩提心如意珠具萬德備八葉九尊智德乃至無量無邊曼荼羅界會十法界性相悉此塔內含容者也。

    十。左右飛天樂器天衣帶飛來相貌。是皆表本有輪圓之萬德也。

    上來十事悉自心所具無盡莊嚴藏也。可思之。

    凡此塔婆上五峰經題金剛峰也。下塔樓閣也。兩部不二淵奧也。是印信事為題自身即法性塔婆也。弘法大師深秘決雲。是塔依經序品意弘法大師在唐時。任惠果和尚指授令畫給。件圖寬平法皇御時延喜聖主被進畢。令圖給雲淺略心也。深秘此色心實相本有不二塔依為顯。此德如來說十二品秘經給也。故塔本也經跡也。塔法身自體也。經此塔相用德為未來眾生說給也(雲雲)此經印明並此塔體相用結顯也。字者此塔名也。此塔者眾生色心實相也(雲雲)

    一。序品小塔圖第三品者大塔圖雲事更問之。

    永和五年(己未)八月一日。于世良田山為令法久住書之。了義。

    天文四(乙未)六月四日。于同寺真言院義慶示御座下奉頂載砌。每日御本申請令書寫之。明朝。

    明歷四(戊戌)六月二十三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四)了因決(大四曼三密等)

    六大四曼三密決

    六大事

    顯教雲真如妙理不名六大。密宗分六大談真如色形。顯密共雖談性相義體相用共未分也。真言體相用共盡談之。先于體分六大體相用各可有體相用。先體中體者。一地大。真如性平等無動是金剛性也。呼之雲地大。二真如性寂靜圓滿于法平等也。是名水大。三真如性遍照圓滿智體熾燃名火大。四真如性卷舒自在是名風大。五真如性不可得。名空大。六真如性了別自在是名識大。雖有無量德此不出六大。六大遍法界寬廣周遍故雲大。此六大種子雲時是也(更問)次體中相者。此六大有顯色形色。如次方圓三角半月團形是形色也。次如次黃白赤黑青是顯色也。此二色周遍法界無盡無余雲體中相也。

    次體中用者。此六大顯色等形互不相障礙遍滿法界不大。入一塵不少。彼此相應加持攝入雲體中用也。故知。體中有無量形色有無盡作用(雲雲)余教真如妙理本有不改名性。諸法所依故又名體。體性只眼目不同也。或說性起或演性具真如性有六大德不雲也。

    四曼事

    自六大能生法出生萬法名四種曼荼羅相。于此相又有體相用。謂六大法界顯色。色形和合成森羅萬像。是雲大曼荼羅。次六大和合諸法一一緣起顯五股三股寶珠弓箭等共一非情無高下差別。三昧耶曼荼羅也。次一一緣起諸法有軌持軌則義。其義有無量無邊分別德。故一一文字顯是法曼陀羅也。上三曼荼羅自在無礙有無量妙用羯磨曼荼羅也。法界聚集輪圓具足故雲曼荼羅也。此則相中體也。次相中相先四曼同雖一理各各性分差別法法住法位故相中相雲也。

    次相中用者。四曼諸法互不離。無量攝入有世出世妙用。故雲相中用也。

    三密事

    所謂身口意密也。又是有體相用。身密者體相上諸法作用互成所依雲身密。語密者體相上語言音聲是也。意密者體相上了別知見是也。真言行人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入瑜伽定。是三密功德用中體也。次用中相者此三密德各各差別邊雲相。相者差別義故也。次用中用者依結密印滅煩惱重障依誦真言成就無量智慧依觀念佛身圓滿是雲用中用也。

    大日經第五卷秘密曼荼羅品十一如來發生偈雲。能生隨類形。諸法之法相。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勤勇菩薩眾。及仁尊亦然。眾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生住等諸法。常恆如是生。

    口雲。能生者六大也。隨類形者所生緣起法也。即四種法身及三種世間是也。諸法舉通名。法相者顯差別。次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菩薩眾等智正覺世間。眾生眾生世間也。器世界國土世間也。是三種世間次第也。又諸法者法曼荼羅也。法相者三昧耶曼陀羅也。諸佛乃至眾生者大曼茶羅身也。器世間者三昧耶曼陀總名也。是則四種法身也。

    六大依文事

    大日經第五卷阿梨真實智品第十六雲。我即同心位一切處自在。普遍于種種有情及非情。字第一命。字名為水。字名為火。字名為風。字同虛空(文)

    四種曼荼羅事

    依金剛頂經釋四種曼荼羅義者。一大曼荼羅。謂一一佛菩薩相形身也。又其形像彩畫是也。又以五相成本尊瑜伽是也。二三昧耶曼荼羅。即所持標幟刀劍金剛杵等是也。又畫其像是也。又以二手和合三昧耶成智印是也。三法曼荼羅者。本尊種子真言及一切契經文義等是也。四羯磨曼荼羅者。即諸佛菩薩等種種威儀事業等若鑄若摸若檀等是也(雲雲)

    八祖相承文雲

    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各即身(文)

    或雲。佛部為身密。語業為蓮華部。意業為金剛部。推無始三業為胎界三部。是為如來三密之所加持本尊三密。行者三密。眾生三密。入我我入三三平等。是雲加持也(文)已上。

    應安四年(辛亥)正月二十九日。于世良田山為令法久住書之。

    遍照金剛了義(五十七歲)。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十九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奉傳受之砌。御本申請書寫之。求法沙門明朝。

    明歷四年六月十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_

    (八)了因決(谷大原私記相違)

    谷大原私記相違注文

    尋雲。付兩界私記谷大原私記難見分。其相違如何。答。谷私記兩界共供養會無後供養。至于諸會後供養也。雖然兩界共供養會諸會後供養用本有之(但是私也)大原私記胎藏界供養會有後供養。諸會無後供養。金界私記成身會無後供養。至于羯磨會後供養用也。是谷大原相違也。又雲。大原私記胎觀曼荼羅所幽邃現真容雲。次下喜怒顯形色雲事有之。谷私記無之。道場觀谷大原共無違也。

    又雲。付五仙名。谷大原相違有之。謂谷私記縛思仙。阿底哩與仙。瞿曇仙(亦名驕答摩仙)。阿詣羅仙。毗哩瞿仙(亦名□伽仙)已上谷方也。

    大原私記縛斯仙。阿趺哩仙。驕答摩仙□伽仙(毗哩瞿仙也)。

    大原記雲。儀軌文但有四個仙真言。缺阿詣羅仙真言。仍出之(已上)五仙印真言。更問之。私雲。五仙異名雖有谷大原相違委思之無相違。五音相通故。又雲。余所文相違有之。委不能注之(雲雲)

    (胎一)谷私記無甦悉地三部心印明。

    一。谷記。成事業身用三個之印。

    大原記用五股印。

    喜如來像。怒明王等。顯形等毗沙門等也。

    一。傳燈口決。

    問。傳燈之義通顯密乎。答。傳燈者如來已證之法門諸法實相之惠燈。不人者不可流轉。故以人為本而可通顯密教也。爾者何義耶。答。傳者通能所而限人。大日及金剛薩誓酥裂 鍪ψ室病O嗷Ь迪嚶Χ不斷彩艽 災   印5普嘵ㄏ悅芟薹 4笮﹞朔 湃課で恐 碳R揮∫徽嫜圓 埔病H舨幌按酥頰吆蚊魑廾髦 チ購酢H粢搗縋J縞仁痹螄說啤T菁R彀稻殘男苑縭庇痔舸說埔病4 檀染醮笫η蠓ㄓ諤瞥  樸諶氈局 笫飭 順啤H宰反朔韁劣諛┐笠島糯 拼蠓ㄊΑH舴茄 鮒 ψ收 豢珊糯 埔病R焉稀br />
    別尊法受時可尋事(並傳法時座席樣)大原。

    別尊法受時可尋事。

    先儀軌文委細可尋之。私記委可沙汰之也。

    胎金悉地中何乎。三部五部中何乎。

    辨事何尊乎。唱禮何乎。

    五種法中何乎。本尊何乎。

    種子三形尊形器杖持物乘物置物成身何乎梵號密號何(可問)根本印明何乎。

    諸會分行法何乎。曼荼羅可尋之。

    曼荼羅在之可尋。

    卷數支度•贊•護摩•三段•五段•六段•何乎。

    本尊壇火供明如何。相應物。

    後加持何。阿梨所作。伴僧所作。

    上下番可問之白聲歟。只聲歟何乎。

    若胎修。若金修之。

    悉地修之。此佛何樣可修之。

    傳法座席樣。

    先燒香。先各各著座。次禮拜師。次加持香水。次灌灑水。次授五大願。次授三昧耶印明。

    受禮時胎無所不至印明加持之。金智拳印明。甦悉地金剛薩視:鰲br />
    又雲。師結印觀想首上五佛寶冠有之(雲雲)谷御房丹波州之御法儀式如此。

    長宴記之。

    文和二年癸巳八月十一日書之。

    遍照金剛了義。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之天(乙未)五月二十二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奉傳受砌書寫之。

    小比丘明朝。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明歷四(戊戌)歲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_

    (五)了因決(灌頂秘印五不至)

    兩部秘印決。

    胎藏界塔印。無所不至。

    金剛界塔印。眾拳印明。

    或大劍印。明。

    大原決第十四雲。金界劍印凡三昧耶印三形剽故名率睹婆(雲雲)對受記又同此意也。

    心處心八字。

    大悲胎藏缽印八字最處心中布之。故心所心雲也。下心字也。

    胎塔印(如恆)胎開。

    明。(印信文)。

    信(文)

    開者二大指相開開塔門戶意也。

    金塔印(如常)金合明(二明準上)

    虛心合掌。東寺說(文)金塔印常大劍印又秘說智拳印也。而今胎金共無所不至印可用之歟。是則理智冥合意也。

    又金合者閉義歟。二大指相著歟。

    師說雲。胎金相對。大日印明。

    胎無所不至印明金三昧耶會印明

    不相對只兩部共用無所不至之時共可用五字明也。

    師說雲。東寺無點字位高置為所期談。是從因至果義也。山門不然。眾點具是字為所期談。從本垂跡義。從果向因談也(最秘最秘)

    無所不至印有一習。謂地水火交立。有三義。一雲尊形印。二雲三形印。三依正二報同時滿足印雲也。

    第一付尊形有三。

    一。五佛尊形者二火大日(右風阿□。同空寶生。左風無量。同空不空)

    二。三身尊形(相即)者二火(法身)二風(報身)二空(應身)地水(法身光明)

    三。獨一法身尊形者二火(獨一法身)空風(圓光)地水(身光)

    第二三形者。

    二火塔九輪二風戶二空扉地水(塔光)

    第三依正二報具足者。是有二。

    一。火依報二空兩部大日正報(但二空少開入內)二風(圓光)二水(塔光)

    二。二火風(塔形)二空入內(不二法身)地水(光塔)

    又雲結無所不至印。次第者。先結佛部心印(二地立合。二水立合。二火立合。二風加合。二空著也)

    凡合行者。金大日印誦胎大日明。

    無所不至。遍法界塔印(五印)

    定惠五輪和合即塔婆形也。仍五印一一塔婆五佛體也。一切法無離五輪故雲遍法界也。法界不至者大日第九識自性清淨理心無點字也。無所不至印明曰。是第八識歟。是則理智含藏識也。色心無所不至也。第九理無所不至也。且智八識攝持理。九識當體也。故第八識理智含藏無所不至相望法界不至雲(智不至也)唯理遍滿方又無所不至雲。八識染淨遍諸識故唯雲無所不至歟。八識家第九識八識內真如理心也是等一往配當義分也。有所不至印明是第七識也。八識望有所不至義也。

    一義雲。今印十指各一一佛配當之。非遍法界塔形歟。故雲有所不至。

    理不至印明是第六識歟。七識內也。六識外也。前七識望理不至義也。

    無量不至明雲是前五識方便為究竟也。無量不至。量者智也。智方便也。

    義釋雲。般若與方便本體是一。乃至今毗盧舍那亦復如是。遍一切處真金無體(文)第八識智分前五識至極方便為究竟義也。今配當中因為始義也。

    大原決雲(第五)真言約第八識具一切法門耳。即是淨菩提心心月輪也。一切染淨諸法內外可識皆悉第八識之所變耳。

    已上。

    應安四年(辛亥)二月十日。為令法久住書寫之畢。遍照金剛了義。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二十四日。于世良田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傳受之。每日書寫之。求法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七)了因決(灌頂已後行法用心)

    灌頂已後之行法決

    常行法是從因向果行法也。又從本垂跡行法雲者前方便等如常。但三十二嚴身不用至于普供養贊跡祈願如常。然用三十二嚴身。次寶冠拳手印。布字八印可用之。次諸會遍知院。已後如常。至于普世明妃印明。次加持珠已下如常。

    又一說。前方便至于普供養贊跡祈願如常。次寶冠拳手布字八印可用之。然後諸會如例此等灌頂已後人沙汰也。入壇人努力努力不可授與之。

    從本垂跡行法雲從因向果行法不離。所謂前方便至于贊祈願等是也。其後從本垂跡行法可用之也。

    又最極大事

    贊祈願次寶冠拳手印布字八印。然後遍知院一切佛印明。一切菩薩印明。金剛手院一切持金剛印明。次普世明妃印明。次加持珠等已下如常。次正念誦。先佛眼。次三種悉地明。次八字成就明(台阿梨位明)或無所不至明又二共用之(在意)次冒地心明。次四佛四菩薩(八印所明是也布字次八印也)次普世明妃。次時處成明(一字金輪是也)。已上是諸會不盡行口也決。

    諸會盡行法事

    諸會盡行法佛眼三種悉地明。八字成就明。若無所不至明。諸天金輪(雲雲)故何行法廣念誦少。行法狹念誦廣也。諸會念誦分故(雲雲)

    又別紙念誦次第在之。

    一切天明者普世明妃明也。又諸天明雲也。四佛四菩薩者內院佛菩薩印明也。一切佛遍知院有之。一切菩薩同上。一切持金剛。金剛手院有之。時成就者金輪也。雖金輪多真言皆同(已上胎畢)

    金剛界。

    成身會從因向果也。羯磨三昧耶大供養。從本垂跡行法也。就中羯磨會成佛已後所作故。成身一會行是從因向果行法也。諸會盡從本垂跡行法也。從本垂跡行法從因向果行法不離也。垂跡成佛已後事也。故成身會成佛修行也(雲雲)

    已上金界了。

    合行行法決

    始自入堂至于普供贊如常胎行法。然入三摩地已後金行法可行付也。

    問。始胎終金行法次第如何。答。胎界因金界果也。故胎因位萬行萬善答金果位圓滿佛成(雲雲)所謂胎(理)金(智)冥合義也。

    問。大法諸尊行法行如何。答。其大日變成本尊可觀行也。所謂五輪成身次本尊印明可用也。嚴身當本尊。佛部佛如文次第可用之也無失。若余部可在心。若金如胎佛身圓滿次本尊印明加持等可用之。入三摩地本尊可觀之。所謂大日變成本尊(雲雲)

    根本印先大日印明。次本尊印明等可結誦之(雲雲)念誦等(雲雲)

    問。佛身圓滿次大日變成本尊了如何。答。佛身圓滿時成本尊雲未果位圓滿位不至。故入三摩地時成果位圓滿佛(雲雲)又雲。內證大日知先大日根本印明次當本尊印明可結誦之。

    又五佛加持如何。答。加持有多義。然此既佛身圓滿堅固身也義也。多義中是加持堅固義也。

    問。灌頂意如何。答。既五佛圓滿佛成畢。五佛智水灌給義也。世間國王四大海水取灌頂事(雲雲)系如常。

    甲冑如常。九界應用垂慈悲甲冑義也。拍掌如何。答。拍掌在多種。然我既能加持佛加持依佛身圓滿歡喜義也。

    現智身見智身在別紙。

    陳三昧耶此即金剛薩室病4思瘸煞鷦憑漚纈τ眯撾拗 9示漚韁諫嫘我病br />
    問。甲冑時既其義顯。又大日九界遍眾生利益自在也。答。其雖然金剛薩食刪漚韁諫娓我病O宰諂湓謚 J灣然ㄑ鮮碧ㄉ仙崮巧硐佷說冉袒 6朔瞧渚辰緗袒 弧酢9史鶩 佑ι硐擲娓倍私袒 筧瘴尷嚳ㄌ寰漚繅炖嘀諫黃渚辰縟脛匭畔紙鷥杖噬沓衫娓咭病S衷啤P蟹 蔚詡翊私鷥杖試蚴亂等室玻ㄔ圃疲br />
    (更問已上)

    大曼荼羅儀式一口決行故心虛空藏院行者居然十三尊曼荼羅事業金剛薩仕尤綰巍S旨任疑沓山鷥杖手釷亂抵隆1儷幽 救烈 仁鞘亂到鷥杖仕饕病H黃浣鷥杖仕尤綰巍4稹1咀鴇居新甭摶病N冶居新甭薏灰 1儷幽 救烈 羌湊僨胛弧9使稱腥弧I評促駛斷慘逡病9勢涫繃迤腥弧4吮咀鷳甭尬冶居新甭薏灰旃嗜鞜嗽埔病S衷啤Lヶ幽E歡 雜彌 F洳歡 尾歡 酢4稹N宕笤翰歡 ㄔ圃疲br />
    問。入三摩地已下我身本尊曼荼羅各別乎。答。是同一體得意全無失。智身余尊無有二(雲雲)

    已上于師座下忝蒙口授書記之。

    又雲。一切行法大日明三種明共可用之。然佛眼已下如常。三種明雲如來內證三身功德也。又大日行法三種明用之。次大日明誦之如何。答。三種明一切如來內證功德也。故大日內證功德贊也。重大日真言誦事外用功德贊也。何行法大日真言不至明。或五字明。或八字明(雲雲)或說三種明用必余大日明不用之(雲雲)已上。

    應安元年(戊申)十一月二十二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為初心行者雖為秘本書寫畢。遍照金剛了義(五十四歲)。

    天文四之天(乙未)五月二十三日。于同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奉傳受之所也。每日御本賜書寫之畢。沙門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二十四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八字加字。以字燒字。二印二明)

    八字加字決

    八字真言者胎藏界八字也。是瑜經佛眼品說也。然此此八字說。上五字胎。下三字金。故胎金兩部種子也。然加一字為甦悉地種子以今真言胎金甦悉地真言習。以之當流秘傳也。其故五智冥合一體為一智法身。謂尊形一智寶冠。印相內五股。上五字五部。下三字三部也。是則自五部內證三部外用三身出生事自一智法身出現。胎金兩部時五智三身皆為內證。故兩部毗盧頂上戴五智寶冠。猶有本地身事表也。

    以字燒字觀事

    問。義釋雲。以 稚找磺蟹襯兆 酥遼硐喑逋 鷳鄭ㄎ模┐宋囊夥襯兆鍔丈磧灘諧旗!S稚磽 兆紙鷳旨 絛碓旗!S腫衷裁饜某W﹝槐浞鸚聿徐!F涮逶平鷳忠蒼旗!H羯硤逵胱錁慍鴆形鎦蛔紙鷳址教騁病4蝸倫止坌納瞎墼裁饔讜裁髦卸踝鐘紙崴  br />
    無今其體何體心上可雲乎。答。口決雲。第一字觀。結火印。先觀雲。弟子字方壇金輪之中(黃色)其頂上有字發生智火焚燒一切煩惱罪障乃至身。除體同金輪。第二字觀。心中圓明中字白色。生水輪如白乳而注死灰以佛牙。謂淨菩提心種子也。體可殘之。如義釋文相燒盡體可殘之。正灌頂安立不可相違也。

    義釋雲。此久遠本佛有一切眾生自心中(文)此佛性令障礙惡業煩惱所感分段依身眾生生身也。此人間生希有而遇此教法成此觀令修行。仍罪與身共以智火焚燒訖其灰本有字也。此灰中行者本有自性清淨心月輪令殘觀此心法身如來也。本有佛也。此佛種子三形等觀不可有之。常住不滅相好具足無始無終不變如來凝然常住也。此不變真如理法身如來心佛從本垂跡之本也。此法身之中令具足隨緣真如緣起常住智惠發得。今行者得果之日。此法身如來結水印出水輪灑字灰出生五輪三形。以之雲佛牙。字方壇智火水輪此觀之時風如火空加水五輪塔形出生。次次第結五印之時。佛身(智身報身如來也)令圓滿畢。

    示雲。料簡無相違神妙神妙(雲雲)又秘鈔雲。內護摩文無灰如劫火。灌頂文有灰。無灰煩惱業苦灰無。有灰字同體理性灰也。自身所有煩惱妄想自心字方壇中攝入。悉燒盡灰成此灰字智水灑令出生。五輪體相出一輪中五輪各具故。先字水輪余四輪具足互增長則真成佛體也(雲雲)

    二明二印事

    深秘行用五輪成身灌頂佛牙因果義也。以字燒字斷滅煩惱義也。全燒盡非。字智水生之。今佛牙灌頂雲是也。自本字不生所何可有生滅義乎。然不生法上生滅二法具足所為顯立此義也。非生現生不生不滅不二而二始終為令知也。故先結水印誦字。結火印誦字明。以此意可知之。凡內五輪觀者。行者從因至果成身法界五輪悉一心具足五體則地水火風空五大成身。是五輪即是五智輪為顯也。後外五輪觀此器界中非情草木悉內五輪身同體也。故成佛時金剛坐成佛身上內五輪則依外五輪成義表也。故從本垂跡義也。能能可思之。已上。

    應安四年(辛亥)二月十五日。為令法久住書之。了義(五十七歲)。

    天文四年(乙未)五月二十九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奉傳受之砌。每日寫之。求法明朝。

    右以慈眼大師御本寫之畢。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天下安全祈所。

    (十)了因決(念珠甲乙拔書。禪指奉送。天等行法用心。真言行者。除障礙事)

    <PIC>T77017701.GIF</PIC>

    或雲。又雲。念珠入掌中當心誦字三七反者。常義雲字淨珠明也(雲雲)謂此語菩薩明也。念誦主故誦之。

    (捧念珠安頂淨無。間由滯領上淨四。重由持臂上除眾。罪皆令行者速清。淨若修真言陀念。誦如來菩薩名常。獲無量勝功德所。求勝願皆成就。此母珠是表毗盧。遮那佛又雲釋迦。牟尼佛也。此十弟子表十種。勝利月光菩薩也。露珠者是四節也。此十弟子即十弟。子也日光菩薩也。母珠表是毗盧遮。那佛又雲無量壽。佛也。珠是菩薩勝果也。又一切眾生心也。貫緒是觀音也中。間滿為斷滿慎莫。過母珠在越法罪。皆由念珠積大功。德矣)

    雲。以空(大日)風(阿□)承表能證所證等多義(雲雲)念珠或大日三摩地。或阿彌陀。或五佛三摩地三義也。先大日三摩地者。達此雲法。法者法界體性智大日也。脅八珠四佛珠圓輪圓具足義。珠連不絕從大日余尊流演事表也。百八珠百八煩惱。此煩惱不改即百八尊事表也。順逆念誦順觀旋轉逆觀旋轉無礙旋陀羅尼義表也。或順逆從本垂跡修因感果義表也。初與終同到達磨一處迷悟一體表也。一字多含故一反即無量反也(必可作此觀雲雲)。十弟子事。菩薩五十四位地地皆行十波羅蜜。此十珠即十度也。故此十珠五十四位所行能升行也。念誦百反後引上至達磨許以此十度行即至萬德果位意也。二露福智二嚴。以十度攝入福智二。前五福也。第六般若智也。方願力智四自般若開出(雲雲)此二嚴果後莊嚴故修生行時不引上之(雲雲)雲。今二十弟子十珠後人加之(文)

    今案雲。兩達十珠一處貫具。應表本有修生十度。而今隨宜取百反千反數歟。

    (別書)

    念誦間觀念本尊誦時。出自本尊御口入自我頂上至心月輪上。我誦時出自我口入自本尊御足至心月輪上等(雲雲)謂本尊行者三密相應涉入義也。所謂本尊誦時出本尊御口者口密。自行者頂入者是身密。至心月輪者心密也。行者誦時自我口出者口密。自本尊御足入者身密。至心月輪者意密也。如是旋轉無礙本尊行者三密相入加持成佛也。經雲。能令三業同于本尊等。即此意也。

    (別書)

    彈指奉送通用事

    一切行法之時隨尊三部心等奉送加跡沙沙句事如私記等。又解界如十八道者。火院左轉。此解界者遠道場戶解界非行者心法開意也。其故後入三摩地時。種子不可得觀本尊種子收心法。是不可得義則涅義也。故開心法可還滅隨而奉送。必不存本土心法還住意。用彈指奉送事天法行法許必用思成事也。是聖眾皆在外部眷屬。故三部奉送為本尊。後彈指奉送為自部眷屬可得意者也。

    天等行法用心事

    今行法次第。星宿天等行法如祖師口決者。炎魔天供第五字率都婆大日成身畢。炎魔天大日無所不至身也可觀也。星宿等又或佛眼或金輪可觀條勿論也。付之成身觀道場觀本尊作意分別。先成身觀時天等星宿等觀不可有之。但大日成身等畢金輪二印結之輪王變可觀之也。

    次道場觀之時大日道場觀如例畢。其次此大日如來無始本有如來無始本來所具中星宿等歷然坐給。行者所志乃至北斗等曼荼羅大日如來等前此星宿今供養受給可觀也。

    問。此觀時大悲秘密嘉會等三壇差別可有乎。答。可有三壇之差別也。

    大悲壇時大日金輪變。金輪北斗轉時轉成義也。無相違也。嘉會壇自本大日則北斗。北斗則大日本有眷屬故無相違也。秘密壇之時大日金輪北斗自元不二一體上不可有差別。此觀前本地垂跡全一體觀前垂跡門方薄。故一體不觀如大悲壇轉成之義尤末世利益相□者也。故垂跡門行法垂跡。可修習此故者也。又雲北斗入三摩地雲事大事也。一向垂跡行者一體不觀而入三摩地有之間大事也。

    真言行者除障礙事

    義釋七息障品雲。天地中無量重罪障乃至十地菩薩諸微細障。雖從緣差別種種不同然舉要言之無不由自心起。今觀心之實相本不生故。當知一切諸障亦本不生。乃至心之實相因不可得故。當知。一切諸障亦復因不可得。作如是觀無非大日如來金剛眷屬實不曾掛礙行人也(文)

    天文四(乙未)五月二十六日于世良田山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奉傳受之。求法明朝。

    明歷四(戊戌)六月十六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祈所。

    (六)了因決(十二重灌頂)

    十二重灌頂

    秘中深秘最極十二重灌頂。十二重大日。師臨終時弟子從師可受之。可置十二名簿(雲雲)

    右件大灌頂者大日如來心地之法門金剛薩食  貳7縹糯私譚塹厴掀腥 豢晌乓瘓洹7侵エ收 豢紗 瘓洹0か o劫一難值遇此心地教。仍須臾持念者惑障水消剎那觀行者白業忽顯耳。

    法身。自性身者無點。受用身者十二點對文等。變化身者悉曇體文等。等流身者陀羅尼經卷等。

    報身。自性身者印契三昧耶形等。受用身者堂舍塔廟等。變化身者世間資財具等。等流身者土地瓦礫荊等。

    應身。自性身者兩部大日。受用身者釋迦等救世諸佛等。變化身者一切薩實取5攘魃碚呷趙灤撬摶磺兄諫取br />
    一一印明等者一一形體即印也。一一名字即明也。一一功能即觀法也。是則行者身口意三業也。深思之。

    誡曰。入室瀉瓶之後猶見心及死期可付囑之。若有其機者可傳授之。若無器量者不可口外。于非器者兩部諸尊可加治罰者也。不依甚深智慧不持戒德行不顧此制法者現世當中夭後生墮無間而已。

    重誡雲。入室瀉瓶之後猶見心及死期可付囑之。若背此制戒輒雖不可傳授之依志深付囑之所也。此則髻中之明珠衣里之寶珠也。不壞浮囊不傾油缽如護眼精可如護己命。仰可致信敬。敢不可及他見耳。

    貞治三年(甲辰)三月五日。于世良田山以御本書之。遍照金剛了義(五十)。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之歷(乙未)六月五日。于同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奉傳受砌。每日御本給書寫之。明朝。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二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法華最極秘決)

    法華最極秘決

    軌文。釋迦多寶同座而座(文)形色經。二佛共半跏(文)塔門西開(軌文)一師說。南多寶。北釋迦(雲雲)

    多寶佛形色經。智拳印。跏趺者押左(文)

    釋迦牟尼佛同經。身相黃金色。左結拳印。右惠開外方。屈無明小指劍中頭大指跏趺左押右(文)

    成尋記意雲。塔即台大日佛部法身也。多寶金大日蓮花部報身也。釋迦甦悉金剛部應身也。三身即一三部不二法身塔中報應二佛座(雲雲)

    義雲。理智二身安。一塔中而二不二義也。又一塔中二佛並座不二而二旨也。初塔以為本尊不二為本也。後義二佛為本尊以而二為宗也。_

    (三)了因決(五色薵鱄頧u)

    五色決(並)金剛線決

    大日經第一具緣品雲。染彼眾生界以法界之味。古佛所宣說。是名為色義先安布內色。非安布外色。潔白最為初。赤色為第二。如是黃及青漸次而彰著。一切內深玄。是謂色先後(文)

    義釋五雲。大寂法王告執金剛言。汝當一心諦听。次說偈雲。最勝真言道出生大乘果者。大乘果即是佛無上惠。要由如是方便然後得生。由汝善能請問我故。今普為摩訶薩開示演說也。

    初一偈答色義。雲染彼眾生界以法界之味古佛所宣說是名為色義者。猶如世間染色能染淨疊使同一味。故以味解色。如雲袈袈味者即是染作袈娑色。今此曼荼羅色義亦然。以法界不思識色染眾生心同一淨菩提味。復次如世間染衣先以灰水洗則易受染色。今以 置歐偕盞蘢有墓甘鉤苫醫H緩笠浴踝置糯蟠缺  粗 勾懇磺灝桌脛釹仿邸H緩筧咀鞣 緶甭蘗鈧種制彰派懟=醞 迪嗌 病br />
    次有兩偈。通答三門。門中雲。當以何色。今此答中具用青黃赤白黑五色偈雲。先安布內色非安布外色。是答雲何布色何處先起何處後起也。潔白以為初。赤色為第二。如是黃及青漸次而彰者一切內深玄。是謂色先後者是答是色誰為最初也。五色與前後兩釋也。潔白是毗盧遮那淨法界色則一切眾生本源故最為初。赤是寶幢如來色。既發菩提心于明道中降伏魔怨滅除蓋障故第二。黃色是娑羅樹王色。以成正覺時萬德開敷皆到金剛實際故第三。青是無量壽色。既到金剛實際即以加持方便普現大悲曼荼羅如淨虛空中具含萬像故第四。黑色是鼓音如來色。所以垂普門之跡皆為顯本。本者即是如來自證之地住大涅。若舍加持神力則一切心量眾生非其境界。是故其色幽玄而最居後也。復次如世間淨帛先受染色最後黑是染色之極。以最深故不可復加。是以居後。曼荼羅色義亦然。白是越百六心垢義。此名信色故寂初。赤者大勤勇義是精進色。故第二。黃謂一念相應時定惠均等七覺開敷是名念色故第三。青者大空三昧義。是名定色故第四。黑者大涅義。即是如來究竟之惠是名惠色。故名第五。或有說言。白色最初。黃為第二。赤為第三。青為第四。黑為第五者此約受染淺深有容有上之義。又白是信義最初。黃者猶如金剛不可沮壞。即是進義故第二。赤謂心障淨除光明顯照。即是念義故第三。余如上釋法門所表各殊也。復次白是寂災也。如來部義故最初。黃是增益色。蓮花部故第二。赤是降伏色金剛部義。故第三。青是成辨諸事。亦出生隨類之形故第四。黑是攝召義。即諸奉教忿怒等所為眾務故第五也。復次如世間彩畫不過五色。然更相涉有種種深淺不同。功惠者善分布之出生萬像無有窮盡。法界不思議色亦復如是。統而言之不過五字門。然亦更相發揮成種種差別智印。如來以普門善巧圖作悲生曼荼羅乃至出生。世界微塵數隨類之形。猶不窮盡。若瑜伽行人若得此中意者當觸類而長自在施為。寂滅真如中當在何次。如偈中所說且舉一途法門提其綱領耳。

    經雲。先安布內色非安布外色者。凡圖畫法當先建立內心秘密蓮花藏竟次造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次造第二重四菩薩等諸大眷屬及以第三重一切世天眷屬。又諸界道中央及第一重當具五色。先以白色為周界竟。次于其外布赤色界。次外又布黃色。次外又布青色。最外次布黑色。其第二重亦依如上次第布白赤黃三色。第三重周界但布純白一色。皆極令均調正直。漸次右旋布之。其行道及供養處外緣等隨作一純色界。瞿醯經雲。但用白色也。所以先白色從中向外者。明此菩薩心五種根力漸次增廣乃至住于大涅。則遍一切處無所不在故黑色最居外也。若從淺至深自跡歸本則世俯同六趣為初門眷屬開發淨菩提心。若眾生入此明門超百六十心時則已出過世間上菩薩位。故第三曼荼羅唯以白色為界也。第二曼荼羅于白之上更加赤色黃色者赤是勤勇菩提心中進修萬行。黃是如來念處萬德開敷。爾時即入重玄門居寂光土。乃至跡居補處猶故不識一人。故于第二重。但以三色為界也。第一重曼荼羅于三色之上。更加青色黑色者青是大空三昧。所謂如來身口意密無盡加持故作大虛空色。黑謂如來壽量常住之身。如是妙身畢竟無像故作深玄色。此二白是如來秘藏。非普為一切眾生故名眷屬也。又入此深玄色時者即是如來自證中胎花藏。爾時見五智色皆同一法界色。何有淺深之殊。而諸眾生有漸入者有超升者有頓入者。然其所趣畢竟同歸。故雲一切內深玄也(文)

    相承決雲。夫大寂法王者。應化釋迦牟尼佛也。對此故法身毗盧遮那如來雲大寂法王也。即是佛無上惠者自然自證一切智智是也。如是一切智必依如是三密加持方便而生。故雲要由如是方便得生也。所謂初以淨疊喻顯字門義。次以染衣喻顯真言加持義也。猶如世間染色等者。譬如以紅紫等純淨白疊一入再入染之時隨染令成純一同也。復次譬如大小諸河流入大海同一色味。所謂咸味也。今色義如此以法界種種色染眾生心王大海。令同一色味也。故雲。以味解色也。如雲袈娑色味者。此舉以味顯色之證據也。今此曼陀羅等者。今金剛手所問曼荼羅色義亦如此。以五輪法界不思議色染眾生白淨信心之淨疊令成淨菩提心一味。所謂字本不生甘露味是也。故雲今此曼荼羅乃至同一淨菩提味也。淨疊者。師傳雲白絹也。又白布也(雲雲)

    一說雲。謂袈裟者法界色。雖五方正色無可名何色。大空亦然。以一切諸色為莊嚴故還是無色之色也。以現見袈裟色比之當知。又立味義。五味各各甘辛味異。今法界不爾。以一切味為其味。是亦無味之味也。六境中舉二境解法界色義。故雲法界不思議色。以此無相大空秘密之色染別覺妄我之眾生心成大毗盧遮那究竟三摩地同一淨心妙味。

    (謂受色時者白之上加黃。黃之上加赤。赤之上加青。青之上加黑。故雲有容有上之義也。)

    金剛線決

    大日經第一具緣品雲。

    三結修多羅次系等持臂

    如是受弟子遠離諸塵垢

    增發信心故當離順說法(文)

    義釋四雲。次當作金剛線法。凡作線當擇上好細具縷香水洗之極令潔淨童女子右合之。合五色縷當用五如來真言各持色。然後以成辨諸事真言總加持之。造曼荼羅線亦爾。五如來色者。謂大日佛加持白色。寶幢持赤色。花開敷持黃色。無量壽持緣色鼓音佛持黑色。阿梨先自取線三結作金剛結。用系左臂護持自身。次一一為諸弟子系臂如是攝受弟子則入曼荼羅是離諸障難也。其金剛結法不可縷說。當從阿梨面受之。復次五色者。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信進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貫攝一切法門。是故名為修多羅。古譯謂之線經也。若見諦阿梨能以如來五色智加持弟子菩提心中五種善根貫攝萬行系持瑜伽之臂使經生歷死常不失壞。若能如是攝取弟子乃名善作金剛結也(文)

    決雲。上好細具縷者可用蠶臐C若麻絲可用之。

    潔淨童女者。未壞小女沐浴並授五戒可令始也。是調縷時事也。非總合也。

    瞿醯經用童女。合(雲雲)

    或雲。童女是三昧像也。可思之。

    合五色縷等者。總合時事也。當用五如來真言者。秘密八印品中五佛真言是也。若又金剛線者。可用金剛界五智明也。

    天文四年七月五日。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示)大和尚奉傳受之。求法明朝明歷四年(戊戌)六月九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四)了因決(兩壇合灌頂決)

    兩壇合行(並)離作業口決

    胎。

    問。因中說果之灌頂者如何。答。佛牙灌頂之時普賢文殊灌。次大日慈氏觀音灌也。是則因中說果之灌頂也。

    問。普賢文殊慈氏觀音烈樣如何。答。義釋意也。隨要秘要義釋為本歟。

    問。普賢文殊慈氏觀音烈也。打曼荼羅者現圖曼荼羅為本之間。普賢文殊觀音慈氏烈也。佛芽灌頂時。本私記。大日四菩薩灑從果向因可得意歟。雖爾四菩薩大日灑從因至果義歟。

    果灌頂得佛大日四菩薩四佛大日灑也。若得佛別佛。先本尊瓶三度灑而後大日瓶次第本尊瓶三度移其後又重三度灑也。次瓶中四角取直誦四菩薩明灑也。次又中四方瓶取直誦四佛之明灑之。次大日灑也。

    又或人雲。本尊瓶三度不灑。大日瓶次第本尊瓶移三度灑也。次四菩薩四佛大日如先。

    金。

    金灌頂時施繞壇之後。中四角立。加持瓶畢中四方取直誦五佛明灑也。大阿梨結印教弟子。教授阿梨誦明自東佛三度次第灑也。胎界作法準之可知。本私記。大日四佛雖灑依師說四佛大日灑也一。胎金自供時授得佛印明事。大日胎外五股印中五字。金羯磨會智拳印明也。

    合行(胎外五股中五字。金羯磨會智拳印明)弟子正覺壇居時法界定印也。谷八帖決兩部合行三部合行印用也。

    正覺壇左右機二前立也。胎金灌頂料也。胎四菩薩大日灑事如常。又果灌頂時。得佛大日四菩薩如常。五佛灑時。先東佛瓶取上安左手上。右手取散杖誦東佛明三度灑行者右機移也。余佛準之可知。次師五佛加。次師東佛結印教弟子。教授阿梨誦明。四佛大日灑也。次合身者四瓶東三度中瓶秘散杖共移之。此時者不誦明。爾後五散杖取合胎四明(有歸命)金大日灌頂明誦合三度灑之。次百光王。伊等十二字。迦等二十五字如常胎分也。次五佛系(如常)金分也。次嚴身(如常)次捧五供(金也左方)次贊以下(如常)已上。

    奉教供繞壇等一度行時事也。廣時如毗灑御私記奉教供繞壇加持瓶事由。吉慶漢語贊等皆胎金各別也。略時加持瓶合一度胎金胎金二明結誦也。交合事煩先胎加持。次金加持瓶也。略時何初胎時一度合行也。

    已上廣略用否任師意樂。

    離作業灌頂

    自供並胎金加持前後供養胎金一度供養也。得佛印如合行時。

    灌頂作法。因灌頂本私記四瓶水雖灑四菩薩大日灑也。又果灌頂得佛大日中瓶移四瓶水以各散杖結誦胎金明四佛大日可灑之。此外無別子細歟。

    建武元(甲戌)十月十三日于上州崇福寺書之。遍照金剛了惠。

    (里書)

    合行時。胎界大日四菩薩(因)四菩薩四佛大日(果)金界大日四佛是一合行。

    一說。胎四菩薩授次金五佛。

    從本垂跡灌頂(中四角)。

    從因至果灌頂(四角中)。

    因中攝果灌頂(普文觀彌)。

    因灌頂。大日四菩薩從本垂跡也。

    又因中說果義也。亦若得佛四菩薩自中瓶三菩薩瓶水得佛瓶入也。各具五智義也。

    又持明灌頂只得佛瓶許也。

    傳法灌頂先得佛。次自余瓶一一。

    果灌頂四菩薩大日。次四佛。古口決二度不灑者四菩薩四佛故二度不灑雲也。

    一義初得佛。故總灌頂時得佛瓶雲也。此義劣也。若得佛四佛先大日。次余三瓶移得佛瓶也。

    谷合行灌頂

    四角立。四菩薩大日灑之。次四方立四佛大日。

    一說。四菩薩二度後不立四方普賢瓶左手取灑之(東佛明)散杖共人傳西機移自余三瓶準之。爾後西四佛灑之。次四瓶散杖中瓶移。五散杖取合五誦灑之。次五智誦。

    一。灌頂始時受者向西定印。向東智拳。向中央五股印智拳印結也(口受)。木尊灌頂事。

    一說。得佛東佛中瓶次第四瓶水東瓶移。本尊瓶三反也。但最初灑之次度不灑(雲雲)

    金。

    一師說。五瓶四方立加持瓶。次大日四佛灑之。

    一師說。胎。

    五瓶繞壇了。四角立加持瓶。次中四角灌之。次四方立四佛灑之。次以四瓶水移中瓶。爾後誦可灑(已上里書)。

    觀應三年壬辰十二月七日。賜惠師御自筆本書寫之。一交了。

    遍照金剛了義。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乙未)六月二十四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傳受之。

    明朝書之(示)。

    明歷四年(戊戌)六月十六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一)了因決(胎藏名字)

    密宗用心秘決

    胎藏名字事

    義釋第三雲。今且約胎藏為喻。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緣識種子初托胎中。爾時漸次增長為行業巧風之所近成乃至始誕育時諸根百體皆悉備足始于父母種姓中生。猶如依真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伎藝已通施行事業如于淨心中發起方便修治自地隨緣利物濟度眾生。故名大悲胎藏生也。已上。

    仰今且者今釋此大悲胎藏生義有重重義。故雲且也。約胎藏者指眾生異熟胎藏也。行者初發一切智心等者。指真言行者依知識經卷所發最初發心如實大菩提心。是正成十一地佛果之正因正種。故雲識種子初托胎中。言心法身如來法界萬德此如實發菩提心時剎那成就圓滿。是即如來具體故。譬如父母和合時以欲受因緣識之種子初托胎中時父之所領眷屬福錄皆悉任持圓滿已上此位名曰入佛三昧耶也。

    從爾時下約法界生明義。中漸次增長者胎內五位任運增長。故雲為行業等。依先世業因緣成男女好丑等形體。故雲為行乃至種姓中生。學大悲萬行者此如實發菩提心以下勤修種行願。故數數淨菩提心顯現。故雲淨心顯現也。猶是地前未證位也。次從又此下約轉法輪明義中。此嬰童等者初生嬰兒漸成長具諸能藝施諸能作故雲又此嬰童乃至事業也。于淨心中者既至法明道位淨菩提圓滿。然後發起大悲故雲發起方便。成就當地修治地業故雲修治自地也。余句可見。

    決雲。今且約胎藏為喻等者。有多喻且以胎藏為喻雲也。初發一切智心(乃至)故名大悲胎藏生也(文)初發一切智心者真言行者初發菩提心如世間人父母因緣和合自中有起愛恚二心母胎托也。此愛恚心生所貪嗔痴三毒本雲也。真言行者大空母緣起為父一念菩提心生也。三句中菩提為因也。三部中入佛三摩耶也。爾時漸次增長至于種姓中眾生胎內三十八轉經月數十月也。其後出胎諸根具足。行業巧風者依業力風諸根吹出也。

    寶積經胎藏會品委細說之也。

    猶如依真言門(等)者真言行人也。三句中大悲為根也。三部中法界生也。又此嬰童已下準上可得心也。是三句中方便為究竟也三部中轉法輪也。已上。

    示雲。父母不和合二v不和一滴識種子不托前大空無相處法爾六大重也。是經題大毗盧遮那重也。二諦和合識種子初托自體無門圓點雲也。只最初一滴識托所是也。于胎內三十七日經三十八轉自性六大雲也。胎外出生時隨緣六大雲也。又父母和合所種子初入雲入佛三昧耶印明也。五相成身中是通達心也。以後于胎內五相成身可思之。是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重也。其後三十八轉初生法界生印明習也。其後伎藝成就成佛身轉法輪印明也。又入胎已前菩提為因。入胎大悲為根。出胎方便為究竟(雲雲)又雲。異生羝羊凡夫初發菩提心為菩提心為因。自行滿足化度利生大悲為根也。佛果成就方便為究竟也。故于三句向上向下。可思之。

    又識種子初托本地加持中是加持也。望大空法界大空法界本地身也。然下緣起望之種子初托重本地也。重重義可思之也。

    又萬行終畢。自行皆息佛果圓滿大空法界重利益眾生雲。最初識種子一滴加羅□是利益眾生初也。伽羅藍此翻雲凝滑也此等惡見邪見起之增輪回生死業。是皆喻也。能能可思之。

    已上相承口決了。

    永和丙辰十二月三十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為令法久住書之畢。交合了。

    遍照金剛了義(六十二歲)。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乙未)七月朔日。同寺真言院義慶(示)數日傳受之內御本給書寫之。明朝。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龍集明歷四(戊戌)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大將軍御武運長久天下安全祈所。

    了因決(秘密灌頂口決五之內)

    秘密灌頂口決

    依三密事理明秘密灌頂者事理義門諸宗不同。今宗略有三重。一色智門。二三密門。三有相無相門。一色智者門。胎界說五大色明五輪成身之旨。未談三十七尊果上事義功德。故以胎藏界五色因曼荼羅名為理界。金剛界說五佛智明五相成身之旨。談三十七尊果分恆沙功德。故名為事界。此五輪五相因灌頂果灌頂。唯限當宗故名事理俱密。故顯教中雖明果上事未談五相五輪。故名唯理秘密。所言秘密灌頂者。色智本來冥合。唯是一界明出過兩界獨一獨尊之旨。二三密門者。一切眾生身口意三業皆為三密門。所謂身口意自性無染污。佛蓮金三部字印形像表德見現名事曼陀羅。此三部平一體名理曼荼羅。于顯教中雖說意根色形都未談事印形像成道法式。故不名事曼荼羅。又于當宗中三密俱表德顯現名身。音聲名口。寂靜平等名意。三平等句是也。所言秘密灌項者不約三部五部各別成身。唯約三密一體布字成身也。三有相無相者。運心念想有所緣名事。念相所緣窮盡自在三昧名為理秘密。所言秘密灌頂有相無相俱住瑜伽可授之也。

    四約字印形明事理者。字等種子名理。印形表德名事。又于字中無點字名無相理。故發心無點字名理心。修得菩提涅等有點字名事心。秘密宗旨與顯教乘角一心法界無相寂滅萬德具足。最初流出字名之為最初發菩提心。亦無相理。亦名無相法身。亦名真如。亦名中實理心。于此上加修行涅等點畫名有相名事相名報身應身也。顯教中以佛所說言語為法門。真言教中無相法界出現字等為法門身。此字無點名為但惠。加點畫名為修行定門等也。從此字門示現三昧名為印契。從此印契表顯尊形是故知。以字等為本地理身。以印契尊形為成佛事跡。但字未示印形之時名為法門。亦為法身。人法一體全不談境智。有字體故亦名為印形。亦名為明。一印一明此意也。以非尊形所說故不得名明。以非尊形印契故亦不能名印。故名無印無明。秘密宗菩提實義者。尊形印契歸入無點種子名宗旨也。而此種子字從無相法界流出。故以此種子字可為真言門。字印形為身口意三密。三密一體平等為一法界無相寂滅。亦以之可為宗旨也。已上。

    貞治第三(甲辰)七月十八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賜老師御本書之。

    遍照金剛了義。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乙未)于同寺七月七日真言院義慶大和尚傳授之求法明朝。

    明歷四(戊戌)年六月十五日以慈眼大師御本書寫之了。善(七十一歲)。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三)了因決(智拳印理智冥合決五之內)

    智拳印理智冥合口決

    此印名理智冥合。秘密宗之理智體全異顯乘家。以色名理以心名智。故名事理俱密。此智拳印毗盧鐵塔五輪塔婆形故亦名五輪。色法雖多不過五輪以五輪一體故名為智拳。若大悲胎藏唯以五輪名色不得智名。若金剛界以五智名心不得色名。此是約五輪五相示色心二門成道。而今一智大日示成佛事跡之時。唯以一印一明談理智冥合義也。此理智一印流出胎藏界三十大院。金剛界十八會九會。故以此一印名法界塔婆印。亦名總體。此印明曰。此字字亦五輪形。凡上中下三品灌頂受法不同。上品一印一明。一印談冥合之義。一明亦明冥合之義。中品以理智印二明合之談一印一明義。普通合行以左右兩手名理智手。合之為理智合行。以二明合一明可準之。謂胎明末續金明。金明末續胎明。下品胎金各別灌頂受法如普通。五輪塔婆金一體理智冥合。若約生界之時名藏識。若約佛界之時名淨識。若出過生佛之時名法界。此智拳一印立三種名思之可知之。已上。

    貞治三年(甲辰)九月四日。于世良田山長樂寺賜老師御本書寫之。

    遍照金剛了義(五十歲)。

    遍照金剛了宴。

    天文四(乙未)七月五日。于同寺真言院義慶大和尚(示)傳受之砌。御本申請書之。明朝。

    此本者慈眼大師以寶藏之御本書寫之畢。

    明歷四(戊戌)歲五月日。

    江州栗太郡蘆浦觀音寺舜興藏。

    了因決卷四十八

    (此卷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