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9卷No.2516
No.2516
秘密莊嚴傳法灌頂一異義
大日本國金剛峰寺沙門覺 記
問。近代阿 梨于兩部灌頂。或授各別印明以為源底。有傳同一印明而名最上。有用一印二明而目究竟。或授同明異印以稱妙極。師師僉是我流。弟弟隨非人傳。各有贊揚自門。一無信知他家。于一家中猶生自他之異論。在同流內既興彼此之別執。如此心行不可勝計。高祖大師本懷雲何。答。于近代之人。賢愚區分矣。知法之人隨機根卷舒。違教之輩任胸臆是非。偏執自學。妄謗他授。既非宗意。定背佛意。欲證大覺。宜舍偏執。願拋狹心。應學普門。今案一宗大意可有十種灌頂。豎論一一淺深。橫觀各各平等。欲知優劣。早須遍學。才守井底一隅。莫測巨海九流。
第一。兩部各別。
兩部印明各各不二二界一法
重重無盡三密差別過于剎塵
五種無量多于海滴法身曼荼
無盡薩雲遮情表德皆是一門
第二。兩界不二(自門他門或同或異)。
金剛一乘不二圓海獨一無比
勝絕不共一字一印三平四漫
總持圓融又是斯門
第三。一印二期(于自他門各有異說)。
一法身佛具說兩部法門無邊
教主唯一百億諸經牟尼獨說
詔文雖多敕印無異印三昧形
冥離二相明萬法稱何必一途
第四。同明異印(此亦非一)。
種子同如果實眾多本身不二
本誓非一重重諸教出自一心
種種異印出從二手雲一雲二
同異似異舉源表本其趣又同
第五。兩界互通(就此又伙)。
兩界不二三密豈局理智不二
印明寧隔一印明一二明印二
二印明二一明印一一佛一法
何增何減圓海圓涉互讓互顯
第六。五部同秘。
三部五部其本唯一心王心數
其體大日豎差別門四佛雖邊
橫平等壇八印皆中五部四身
皆是灌頂兩界三密何非職位
第七。萬行皆是。
入兩部壇升大日位所作萬行
無非三密舉動住止莫非密印
開口發聲皆是真言心之所起
妙觀自生意之所趣等持則成
即身成佛既融迷悟我即法身
何隔事理
第八。三密平等。
二界兩部猶已不二三密平等
那無同一唯以一法則名種子
又三昧耶亦相好身目印號明
莊嚴所座眷屬供具道場佛土
第九。秘奧最極。
不二三諦甚深難測三密二門
秘奧易迷雲有雲空越顯中道
若遮若表過權心行相用入體
法界寂然體性出相三密顯現
本有性空名之大空性空本有
謂之真有真言深意殊宗五輪
密教秘趣常住大空三諦六大
盡名佛性大空一法何漏灌頂
亡空諼月言亡慮絕真實念誦
則亦此門
第十。輪圓具足。
如上九門一法異義流派差別
源本同一若入一門自見萬法
難思境界慎勿是非機堪遍學
願堪一海法水普灑智鏡圓照
兩部職位十種灌頂二界各別
兩部一同一印二明同明異印
兩界互通五部一秘萬行同位
一法三密深奧寂然輪圓具足
如是諸門一法十議豎各淺深
橫融平等若知優劣宜須遍學
自非海慧何辯淺深上來十義
各具十門且約兩部同一一門
略有十意
一同一印明用兩部故。謂兩界之外無別不二。兩部本一。假名不二故。
二雖多印明同為兩部故。
三兩部各別而克互通故。謂乍胎通金。正金兼胎故。
四兩部外更立不二故。謂兩部是別相。不二為總體故。以總之源本攝二異之流派故。
五兩部各不二。不二一法其數無量。無量一法唯是一法故。
六若以兩一攝盡諸法之門。兩部之外更無不二。若以二攝盡諸法之門。不二外更無兩部。若以三一攝盡諸法之門。不二兩界分為三法。乃至無盡也。
七三部。五部。無非此不二佛位故。
八真妄諸法。莫非不二法位故。
九深奧寂然。而又是不二故。謂離言之言說。是名無相。無相之印相。此曰第九契。
十如是諸門唯是一法也。一法法之上。必具如是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