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達法師(1870—1947)俗姓胡。名惟通,號體 ,一號逸人。安徽歙縣人。年13歲喪母,17歲喪父,身世孤零,即離鄉背井至甦州習南貨商。一日隨店主婦朝禮南海,見普陀山寺院清淨,佛像莊嚴,遂萌離俗出世之想。19歲,辭去店中職務,至普陀山三聖堂禮峭岩和尚剃度出家。逾年,受具足戒于寧波鳳凰山白雲寺聞果上人座下。此後銳意精進,聲譽日隆。旋由圓光、慧靜二法師及高鶴年居士介紹,得與印光大師交往,甚為投契。後于彌陀閣閉關3次,均為印光大師為其封關。師于關中每日誦經坐禪,不稍懈怠,前後9年,功夫大進。1914年至上海,接收閘北陳家 供養庵,師接主該庵後,即行改建,取名太平寺,作為普陀山三聖堂之下院。時仍與印光大師相互談道,互有策進。1921年印光大師至滬,由高鶴年居士引至太平寺,現即將寺常供大師居住,其後大師至江甦、上海各地印經、校對即多居該寺。甦州靈岩山寺因當時住持管理不善,頗呈衰頹之象,吳縣及甦垣士紳同請真達和尚前往接管,師即委明煦和尚代理,並請戒塵、慈舟2位法師先後住持該山,又先後命其弟子明本、妙真2師為監院。寺中一切開支,大半均為真達和尚資助。印光大師刻印經書不敷時,亦由師資助。師駐錫滬上之時,精進修持,個人生活淡泊,同時施食給藥,濟孤恤貧,普利群生,為世所崇。1928年兼任甦州報國寺住持。1930年,迎請印光大師詣該寺閉關。民二十三年三聖堂遭火焚,與徒佷明教重建之。民三十年二月十五日,印光大師圓寂百日火化,由師舉火。1942年,真達和尚赴靈岩山寺掩關靜修,遠近風聞,爭來瞻拜。1945年,至滬,仍居太平寺。晚歲漸現衰病,1947年至普陀山休養,未幾又返滬,農歷十月初六日晨9時于大眾念佛聲中安祥示寂,由圓瑛法師說法封缸,翌年四月望日荼毗,得舍利百余顆。世壽78歲,法臘60夏,後建塔于靈岩山寺。師生平言語和藹,尊賢重道,外示僧伽之相,內蘊菩薩之心。與王一亭、關 之等居士交誼甚深。曾親自重輯《西方公據》正副兩冊,主編《劬勞集》4冊,著《阿彌陀佛百頌》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