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主要道頌
    乙二(菩提心)分二︰需發菩提心之理由,如何發彼菩提心。

    丙初(需發菩提心之理由)頌曰︰

    出離若無菩提心,所持則亦不能成,

    無上菩提樂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在宣說于出離心的基礎上,還必須要具足菩提心,此極為殊勝。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呢?原因是前述之出離心,假若無有菩提心來攝持的話(僅希求自解脫三界輪回的出離,而無度化一切眾生解脫輪回的菩提心),如是所持執的小乘發心,雖能獲得聲聞獨覺羅漢果而解脫生死輪回,然則,此亦不能成就圓滿無上大菩提果,因為不具最究竟殊勝安樂根本因故。《佛子行》中雲︰最勝真實成就佛果之因,就是菩提心。若不僅願自己解脫,且願整個三界輪回之一切眾生都能獲得解脫生死苦海,不論今生或來世悉皆超脫,此乃具有殊勝菩提心之出離心,極為善妙。華智仁波切竅訣中雲︰具有菩提心者,就已具有了成就佛果之唯一根本因;若無菩提心者,雖具各種神通或神變或天天面見本尊等亦無意義,或許是邪魔所引上的境相;若具菩提心者,雖未見什麼本尊,但實際上已經具足了圓滿無上菩提佛果之根本主因。是故具有智慧的大乘根器者,殊勝法器者,應當發起殊勝菩提心,是極為重要。《入菩薩行論》中雲︰"菩提如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眾生導師以慧觀,徹見彼心極珍貴,諸欲出離三界者,應善堅持菩提心,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恆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智者彌勒諭善財,彼心利益無限量。"又雲︰最殊勝的無死甘露,就是菩提心。是故不論講經或聞經等一切善事之前,都應當要發菩提心。以菩提心所攝持的一切善根,都將是究竟安樂,佛果之因,是故出離心和菩提心是學道修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大竅訣,否則即為小乘阿羅漢之因,非究竟也。

    故于聞思修等一切善法,皆以殊勝菩提心來攝持極為重要。當作是念︰我為一切眾生解脫生死輪回而行聞思修等,若僅具如是念頭,實際上亦皆變成了無上佛果之因。按宗喀巴大師的指示︰凡學佛者,首要具足出離心;于出離心所攝的基礎上,要發起殊勝的菩提心;于菩提心所攝的基礎上,要具足無二慧。這是在成就佛果之前,不可缺少的三大根本途徑,最殊勝之竅訣。于眾生當如何發心為勝耶?答曰︰目睹輪回眾生之一切痛苦,而生起無量的慈悲心,願彼諸眾生解脫于生死輪回等一切痛苦,是願菩提心。在願力的推動下,而行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菩薩行為而救度眾生是行菩提心。一般于菩提心之首,先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乃菩提心之前行。此前行修好後,則無偽菩提心就能隨行生起。當如理而行為要。

    丙二(如何發彼菩提心)頌曰︰

    常被四瀑流所沖,難止業繩緊密系,

    投入我執鐵網孔,無明大暗所蒙蔽。

    整個三界六道中的一切眾生,由于無明習氣導至,無始以來沉溺于生死輪回之大苦海中,感受無量難忍之痛苦,彼諸眾生于此苦海中時常被四大瀑流(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沖擊而受極大痛苦,因為每個眾生皆有生、老、病、死等痛苦,必經成、住、壞、空四種過程。如是四大痛苦,喻如瀑流之苦水沖擊猛勵,水生動物不得自在而受難忍痛苦,如是輪回若海中,彼諸眾生亦復被四大瀑流之苦水波浪卷結沖擊著,無少許自在,並受無量痛苦,亦難得絲毫的解脫機會,非常可憐。四大瀑流還有一種解釋法,即無明瀑流、見瀑流、欲瀑流、有瀑流四種。所謂無明瀑流者︰即整個三界六道輪回中一切眾生都有俱生無明,如瀑流水沖擊著而受苦。見瀑流者︰于末法時期,彼諸眾生充滿了斷見、常見、邪見等很多惡劣之見。

    欲瀑流者︰彼諸眾生皆充滿欲望,貪財貪人等等,這種貪欲喻如瀑流苦水一樣沖擊著而受苦。有瀑流者︰彼諸眾生沉溺于三有輪回中,都是以十二因緣作聯結,如同旋火輪,無始無終的旋輪流轉于生死輪回三有的苦海中,亦如瀑流苦水沖擊而受痛苦。四大瀑流亦可如是解釋。總而言之,彼諸眾生都在三有輪回之苦海中倍受瀑流沖擊之諸多痛苦,彼等已被難以制止的業和煩惱之繩索緊密系縛起來,並將彼等眾生投入于人我執、法我執的鐵網孔中(輪回的監獄里)。眾生由于無始以來的貪嗔痴等無明串習所引,不僅受四大瀑流之苦,且有業力感受等苦,極為深重的業障一現前時,是難以制止的。彼諸眾生的俱生無明和遍計無明,以及無始以來的我法二執,喻如堅硬的鐵網,難以穿破,並非短期修行能斷開,需要很長時期的精勤修行積資,方能斷除。

    然則依靠月稱菩薩的《七相推測論》等,亦可摧破,此外極難。亦可解釋為︰諸眾生從無始以來沉溺在生死苦海中一直卷著波浪而旋轉,感受無自在難忍之諸苦,最後由業和煩惱之繩將眾生緊密地捆縛起來,投進我法二執的鐵網監獄里關閉起來,不得解脫。眾生無始無明喻如大黑暗,若從智慧方面而言,既沒有智慧之日光,亦沒有信心之月光,二光皆無,整個天空和世間都非常黑暗。如是諸眾生既無智慧,亦無信心,唯有被無明的大黑暗所蒙蔽無法明見心之本性,猶如太陽被濃厚的烏雲遮蔽了一樣,無法現見太陽。《金剛經》及《華嚴經》皆雲︰"眾生皆有佛性"。余經中亦雲︰"眾生之迷,佛陀即覺。"佛陀是覺性而已,眾生是無明而已,其本性等無差別。只因眾生無始無明深厚嚴重,故一至無法覺悟認識本性等。宗喀巴大師雲︰"眾生很可憐,既有生死老病等諸苦,亦有業力感受諸苦,還有無明煩惱等痛苦,即我法二執諸苦"等等。是故眾生不知不覺已到了如此昏迷的狀況。寂天菩薩亦雲︰"整個輪回眾生,如同瘋狂一般迷糊。"

    又頌曰︰

    無邊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諸母等,情狀思已發大心。

    何故要為眾生發菩提心呢?因為眾生無始以來沒有修習善法,所以就無始無終地沉溺在生死輪回的大苦海中一直感受難忍之痛苦。彼等于無邊無際之三有大海中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如此無始無終地旋轉,不得自在。龍猛菩薩雲︰"一個眾生無始流轉輪回中,其生于地獄中所飲過的鐵水,若能積聚者,較四大海洋還要多,其復生于微小傍生,如螞蟻等之身肢,若能積聚者,則較須彌山還高。"《入行論》亦雲︰"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余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彼諸道理,若具宿命通者一目了然,並現量能成之事。何故說每個眾生曾經都作過自己的父母呢?

    于佛經聖教中具有很多教證之理由證明,如是了知則可。《寶蔓論》中雲︰"是故諸眾生,流轉生死海,如同旋火輪,無始亦無終。"如是經常被苦苦、行苦、變苦三根本大苦所迫害。麥彭仁波切于《智者入門》中雲︰"三界輪回中,皆有三大苦,眾生均遭此,痛苦受折磨。"當念已經成為過如此境地之諸父母眾生等,曾經在作我父母之時,對我恩惠極大,對我格外慈愍,好衣好食,首先與我,父母對我情深難量,而今他們沉淪在生死苦海中,感受難忍的痛苦,如今我不救度他們,誰來救度他們呢?對我有如此無限大恩的父母有情,我不能置之不理。以如是情狀于心續中反復思維已後,故為救度諸父母眾生超出三有苦海,而于自續中應發起大慈悲心和殊勝的大乘菩提心。于《佛子行》中亦如是說也。

    以上第二個主要道論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