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無我居士,是上海大法輪書局的創辦人。他原籍浙江省錢塘縣,寄籍上海。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年)出生。幼讀儒書,邃于國學,文名籍甚。辛亥年(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民國肇建,陳英士在上海創辦太平洋報,聘無我為編揖,與文藝版編輯李叔同(即後來出家的弘一法師)為同事。是年秋,大平洋報以經費困難停刊,無我復受聘為“民國日報”編輯,後來他自行創辦“新世界新聞社”,自任社長。
無我以陳虛白居士之導引而學佛,專修淨上,嘗謂︰“曾閱中峰國師三時系念,殊感得力。”後來看到《護生畫集》,遂立志戒殺茹素,發願弘揚佛法,與佛教界名流居士相往還參加佛教活動。早在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上海熱心弘法的居士如王一亭、李經緯、沈彬翰等,以認股的方式組織有限公司的“佛學書局”,由李經緯任總經理,聘請古農擔任總編輯,出版佛教圖書典籍,供應文物法器,這是上海唯出版佛教書籍的書局。陳無我居士亦有志于佛教文化事業,他于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創辦“大法輪書局”,流通佛書,並出版“覺有情”月刊。
大法輪書局創設之初,頗得力于一位職員陳海量之助。海量是浙江省天台縣人,自幼循序受學,讀書勤奮,及長善于詩文。由于自幼受父親影響,也禮佛讀經。初入社會時,在天台縣城一家商店中擔任會計工作。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應上海陳無我居士之邀,到上海協助陳居士籌辦大法輪書局,也協助陳無我編輯《覺有情》半月刊。覺有情月刊內容充實,生動活潑,出版十余年,訂戶遍及海內外。此外海量並承擔大法輪書局所有營業,如記帳、出納、校對、郵發等工作,日以繼夜,不辭勞苦,使大法輪書局業務蒸蒸日上,得與“上海佛學書局”齊名。大法輪書局在人力財力上均不能與佛學書局相比,而十載經營,得與佛學書局分庭抗體,皆陳無我與陳海量二居士努力所致。
大法輪書局經營十余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限制佛教發展,經營日益困難。一九五六年,宗教部門將上海佛學書局、大法輪書局、及甦州弘化社三家書局,合並為“上海佛教書店”,改為公營,成為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集編輯、印刷、流通佛于一所的佛學典籍出版機構。不意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上海佛教書店首遭劫難,數以千計的紅衛兵擁入佛教書店,以“破四舊”為名,把書架上、倉庫中大捆大捆的佛教經典書籍、文物法器等,堆積在街頭焚燒,熊熊烈火連燒了三日三夜,檀香木的佛像法器燃燒時香聞十里,三日後街上積灰盈尺。此時無我已往生三年,末及目見,亦雲幸事。
陳無我老居士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三日逝世,世壽八十四歲。無我四十二歲喪妻,不復再娶,每日雞鳴即起,禮佛誦經。編著有《皆大歡喜》、《奇夢輪回》、《念茲筆談》諸書,皆是契機契理之作,風行一時。他一生待人接物,誠信待人,樂于提攜後進,度化青年人學佛者極伙。如陳海量居士,後來成為佛學名家,亦得之于無我老居士的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