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在堂上
    孝順不能等!

    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

    如果連眼前的活佛都不會恭敬,

    還需要到遠方的寺廟去拜佛嗎?

    諸位大德︰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為壽星慶生,在祝福壽星的同時,也要祝福壽星的父母。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怎會有今天的壽星──你們呢?

    最近,常在報上看到老人獨居的問題,他們有些是沒有子女;但也有人把子女栽培得頗有成就,後來子女僑居國外,自己獨居在台灣,老而孤單。因此病了沒人照顧,往生了也沒人發現,這是現代社會的老人問題。這個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呢?最主要的是年輕人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今生我是你父,

    前世你是我母。

    人人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幾年前我曾講過《父母恩重難報經》,開頭是一個故事──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阿難外出托缽。途中看到一堆白骨時,佛陀馬上跪下虔誠地向這堆白骨頂禮。阿難覺得很奇怪,便問佛陀說︰“佛陀啊!您是人天導師,無上尊貴的覺者,您為何要向一堆白骨頂禮呢?”佛陀回答︰“因為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啊!”

    人的壽命不論是長或短,總是有限。當一期的生命結束〈往生〉之後,靈魂〈業識〉還會再投胎到另一處,當他被生下後,又開始了另一期的生命;往生後又再投胎……,每個人都一樣啊!說不定現在坐在你旁邊的人,就是你前世的兄弟姊妹或父母。所以說,我們都是互為父母、互為子女。

    我常說︰人生就像一出戲。上了舞台,你演你的角色,我演我的角色──你是我爹,我是你子等。戲演完了,下台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都是不斷地在上台、下台,角色也一直在更換。所以佛陀說,這些白骨都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佛陀又向阿難說︰“阿難,你來將這堆白骨中的男眾和女眾分開。”阿難面有難色地說︰“佛陀啊!人如果還活著的話,可以從他們的衣著分辨出男女;但死了之後只剩下一堆骨頭,要如何分辨呢?”

    佛陀告訴他︰“你把顏色較白的撿出來,把較黑、較黃的放在另一邊;較白的便是男眾,較黑、較黃的則是女眾。”

    阿難問︰“為什麼呢?”佛陀說︰“因為男眾的生活較悠閑,有時間求道,所以骨頭較白;而女眾必須為傳宗接代和生活操勞打拚,身心的折磨和煩惱較多,所以骨頭較黑、較黃。”〈編按︰指當時的印度社會〉

    《父母恩重難報經》是從女人懷胎開始說起。記得幾年前講這部經時,有位婦產科主任說我很像婦產科醫師,因為從胚胎開始,一直到生產的這段過程,我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告訴他並不是我懂醫學,而是看了佛經之後才知道的。可見,佛陀真是一位大醫王。一個小生命要在母體中生長真的不簡單,所以要感恩母親啊!

    在感嘆父母難為的同時,

    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

    也是歷盡千辛萬苦呢?

    除了感謝母親,也要感謝父親,更要感恩天地間的一切眾生及萬物!記得以前我種花生時,把種子丟到泥土中後,必須再用腳把土踩得扎實一些。隔天去看時,本來平坦的土地已經裂開出一條條的縫;第三天便看到地上已經冒出兩片嫩芽了。大地孕育萬物也是非常地辛苦,所以我們要時時抱持感恩的心,面對父母及愛惜天地萬物。

    現在的父母真的很難為!送孩子到學校念書,無論穿的、用的都要選名牌、趕流行、和別人比較。不知道大家在感嘆現代父母難為時,是否也曾想到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也是歷盡千辛萬苦呢?所以,我一再強調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

    現在的孩子,大都在父母的羽翼呵護下成長,把父母黏得緊緊的;長大後,要他們向父母說句感恩、貼心的話,卻認為那是肉麻的事而說不出口。

    小時候黏著父母,為什麼長大後卻和父母產生疏離,甚至還讓父母獨居呢?這是不對的啊!父母在家中,就如同活佛在堂上;對眼前的活佛不恭敬,反而到很遠的寺廟去拜佛,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

    取之當地、用之當地,

    則無論身在何處

    都能受到認同而平安無恙。

    剛剛听黃主任談到菲律賓義診的情形──那里的貧富懸殊極大!貧困的人連要動個甲狀腺的手術,都必須整整做工四年,不吃、不用才有辦法存下這筆醫療費用。還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過醫生;並不是他們沒病,而是沒錢就醫。

    菲律賓的慈濟人取之當地、用之當地,常舉辦義診來回饋當地居民。第一次義診時,就診人數約一千多人;第二次增加到二千多人;這次已經是第十一次了,在三天的時間內共看了五千多人,開了好幾百台的刀。

    在之前的義診中,有位白內障患者前來接受開刀手術。當他隔天拆掉紗布、眼楮重獲光明時,高興地直說要上電台告訴菲律賓同胞︰不要搶劫華人、不要再綁架華人!因為華人對他們很好,是來救濟、幫助他們的。所以說,我們去救人,相對地也是在保護自己;我們去愛人,自然就會得人愛。

    幾年前,美國洛杉磯發生黑人暴動事件。有位在那里做面包生意的慈濟會員,有一天要送面包給店家時,忽然有一群黑人跑出來攔下他的車,問他是日本人或韓國人?這位會員看到這群來勢洶洶的黑人,害怕地回答︰“我是來自台灣的中國人。”那群黑人一听,臉色馬上柔和下來,還輕聲地告訴他︰“你不要走這里,趕快從另一條路回去。”

    這位會員回去後,心里覺得很納悶?就將先前的遭遇告訴所雇用的黑人店員,問她知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女店員回道︰“你不知道啊!我們很感恩台灣的中國人。因為你們不僅幫助、關心我們,還給我們的孩子獎學金。所以暴動時大家有共識,我們絕不會攻擊台灣的中國人。”

    他又問這位女店員,到底是台灣的那些中國人在救濟你們?她回答︰“是慈濟!台灣有一個團體叫慈濟。”那時他很高興,便趕緊打電話回高雄給向他收功德款的委員。記得那天我人在屏東,正要趕赴中鋼一場講座。這位接獲訊息的委員就馬上轉告我這件事,說在美國的那位會員一再感謝慈濟救了他。

    這件事剛過不久,有一位住英國的委員打電話給我,說打算把在南非的生意結束掉。我問他為什麼要結束?他說南非工廠是營運得很好,但是黑人常常出來搶劫。因此當地時有暴動,社會很不安定。

    那時我就將發生在美國那位會員身上的事情告訴他,並跟他說︰台商在南非會被搶、被放火,是因為他們去當地開發資源、使用勞工,賺了錢卻是自己在享受。那些黑人的工資被壓低、生活困苦,心中當然充滿嗔恨,因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動亂。所以,我告訴他一定要“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給當地的人福利;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暴動。

    他听了之後說︰“師父,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從那時起,他開始召集幾位台商一起關心當地人的生活。雖然到處都有暴動,但是他們卻很勇敢地裝載了滿車的救濟物品,常到最窮困的黑人區發放。現在慈濟已經在南非建立了很好的形象,也與黑人有了深厚的情感。只要一見慈濟出車,他們就會自動保護。

    在南非,最初我們只是提供貧困人家日常所需;漸漸地也開始教他們生活的技藝,如縫制衣物。剛開始,只有一個庇護工廠、十部縫紉機。後來,慈濟從台灣送去幾個貨櫃的布匹用來做衣服,再將賣得的錢買縫紉機。到現在一共有一百多部的機器,他們已經可以自力更生了。

    接下來,慈濟也在那里建學校。本來當地的校舍都是以牛糞攪拌泥土為材料蓋成的,非常簡陋!我們則采用鋼筋、瓦片及空心磚為他們蓋校舍,讓孩子可以在明亮、堅固的教室里安心地上課。

    除此之外,因為當地都靠一些池塘的水維生,以致有很多人感染了疾病。所以慈濟又協助他們開鑿水井,以解決他們的用水問題。

    你付出多少,就會發揮多少的力量。那年南非黑人取得政權後,很多白人在一夕之間失業了,生活陷入困境!那時慈濟送去的十幾個貨櫃的救濟物品,正好也幫助了這些失業的白人。真正達到了“黑白救”──黑人、白人都救的目的,所以白人們也都很感恩慈濟。

    更重要的是,白人們因此而省悟到以前所表現出“強烈優越感”的不當。于是他們主動向慈濟表示願意把“工夫”傳授給黑人,義務教他們做衣服、剪燙頭發、做水電……等等。黑人們看到白人同樣接受別人的救濟,心態平衡了些;因此,也很用心地向白人學習技藝。

    慈濟的慈善工作是從台灣開始的;

    把台灣照顧好,

    是慈濟的本分事。

    最近,大家從媒體上可以看到︰在汐止的花東新村里,住了好幾百戶的原住民。由于房子是違章建築,不但破爛不堪,還沒水沒電!慈濟發現之後,便到那里進行義診,並買發電機給他們使用。

    在台灣,只要有任何災難發生,慈濟人一定馬上趕到現場,而且從頭至尾極盡可能地提供協助。就像不久前的“華航空難”,從事件發生到現在,慈濟人對罹難者家屬的關心和付出一直未停歇過。

    總之,慈濟的慈善工作是從台灣開始的;把台灣照顧好,我們才有力量去幫助其他的地方。

    能助人的人,就是有福的人。我真的非常感恩大家對慈濟的關心!由于有你們的投入,慈濟才有力量為社會再建設,並不斷地付出關懷。

    祝福大家日日吉祥、家家平安。

    阿彌陀佛!

    懷胎守護恩頌曰︰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髒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岳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妝鏡惹塵埃

    臨產受苦恩頌曰︰

    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父母恩重難報經》

    生子忘憂恩頌曰︰

    慈母生兒日五髒總開張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咽苦吐甘恩頌曰︰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

    ──《父母恩重難報經》

    回干就濕恩頌曰︰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干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

    恩憐恆廢枕寵弄才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哺乳養育恩頌曰︰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于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父母恩重難報經》

    洗濯不淨恩頌曰︰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遠行憶念恩頌曰︰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台關山外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父母恩重難報經》

    深加體恤恩頌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究竟憐愍恩頌曰︰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父母恩重難報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