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大德,大家早上好!大家請坐。
尊敬的諸位校長,老師大德,朋友們,大家今天早上一大早就趕到此地,我們一起來學習傳統文化,一起來研討孝道,這令末學茂森非常的歡欣鼓舞。我們在海外的華人同胞們,在現前這樣一個道德倫理教育嚴重缺失的社會當中,還能夠這樣的重視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文化,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這不僅令末學非常的感動,而且也確實是對我們這些有志于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老師們,也是莫大的鼓舞。所以我覺得馬來西亞的華人同胞非常的有智慧,馬來西亞的國家也非常的有福分,對我們來講是莫大的榮幸,在這里末學向大家鞠一個躬。謝謝大家!
今天大會要末學講的主題是“百善孝為先”。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百善孝為先,為什麼要這麼說?第二個我們會來學習如何來行孝?今天早上我們會就這兩個方面來一起學習。對于末學來講,每次講這個專題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能夠很榮幸的來到馬來西亞這片國土上,向各位大德來請教,這是末學很好的一個學習機會。末學在學習孝道方面其實也學得不怎麼好,但是看到現前的社會,嚴重的缺乏倫理道德教育,導致出現種種的社會亂象,所以也覺得義不容辭,應該來跟大家做這個匯報。希望我們把孝道的精神能夠傳遍馬來西亞、傳遍全世界。我們今天的講題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談談為何稱百善之先,第二個我們來談談如何行孝。
首先第一個,為什麼說孝是百善之先?這次大會的主題就是寫在我們的背景畫面上的這個大的“和”字。這個和,我們如果把它細分一下,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人心和善,一個是家庭和樂,一個是人際和順,一個是社會和睦,一個是世界和平。這五個方面,可以說從自己的身,到家,到國,到天下,都能夠達到美善。從古至今,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我們看到人類都在追求、向往著這樣的一種和順美善的境界。如何能達到?這個問題,實際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我們就看到答案。孔子,我們的夫子,有天跟他的學生曾子的一番討論,這就是著名的《孝經》。《孝經》一開頭︰“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夫子,他在家里閑居著,曾子是他的學生,而且是他的傳人,他在旁邊侍奉著老師,非常的恭敬。這時候老師就問他,說古聖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無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夠怎麼樣?就是現在中國領導人講的和諧世界。以順天下,讓天下都能夠和順;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樂、幸福美滿,上下都沒有怨恨,能夠相安無事,這不就是和諧世界嗎?汝知之乎,你知道嗎?當曾子听到夫子提出這麼重要的問題的時候,他是怎麼樣反應?
我們知道曾子他是一位大孝子,記載當中《二十四孝》里面有他,說他有一天上山去砍柴,他母親在家里,結果來了客人,母親心里急了,不知道怎麼招待,就想著趕緊應該把自己的兒子喚回來。過去沒有手機,怎麼樣去發短訊?她就想到咬自己的手指。十指連心,這一咬下去就痛,結果曾子在山上就感到心痛,不知道家里發生什麼事情,趕緊就跑回家里,一看,原來是來了客人。他母親告訴他,我不知道怎麼樣把你招呼回來,所以咬自己的手指,讓你得到感應。你看“父母呼,應勿緩”。真能像曾子達到這樣心里念念想到母親,純孝,他有這樣的感應。所以曾子不是普通人,真的是大孝子。所以《孝經》夫子要對他講,他是《孝經》的當機者,其它人不行。如果孝道沒有根基,你對他講他听不懂。所以大家真難得,一大早起來來這里我們一起學習“百善孝為先”,你們個個都是孝子。為什麼?你不是孝子你對這個專題就不感興趣,你就不是這個專題的當機者。所以曾子他是這樣的孝行,夫子要對他講《孝經》。
他一開始就問這麼重要的問題,如何和諧世界?那曾子怎麼回答?“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他說我曾參並不聰明,怎麼能夠知道這樣和諧世界的大道?古聖先王至德要道我何足以知之?你看他這麼講,同時身體做出這個動作,避席曰,原來是坐在那里,結果一听到老師提問立即站起來,然後很恭敬的來向老師請教。他沒有說︰先王至德要道,不就是孝道?我知道!要是他這麼對老師講話,那老師還會不會講下文?不會了。所以對老師有恭敬、至誠的態度,謙卑的態度,這是受教。所以曾子能夠成為夫子的傳人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尊師重道。
尊師從哪里來?師道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假如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孝親尊師,沒有孝親,如何談尊師?因此,你看曾子他這樣的謙虛,說自己不足以知道古聖先王和諧世界的大道,他說何足以知之,這既是謙虛的話也是事實。聖賢人他不會講虛偽的客套話,這不僅是謙虛,確實是事實。為什麼說曾子這樣的大孝子,做得這麼好了,還說不足以知之?因為孝道這門學問,可以說是整個聖賢教育要達到圓滿,才能對孝道有完全的理解,曾子還沒有成聖人,他還是賢人,夫子是成聖人,至聖先師,他還差一步,所以叫不足以知之。這個足是滿足、圓滿,他知道,但是知道得不圓滿,所以要向夫子請教。你才知道原來和諧世界就是孝道的落實、孝道的圓滿。不僅是和諧世界,對我們個人來講,成聖成賢也是孝道的圓滿而已。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這門學問。
夫子看到曾子這樣的謙恭、這樣的好學,立即把他平生之所學和盤托出,他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他說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源泉,從這里生的。所以教孩子、教學生從哪里教起?從孝道,教之所由生也。你看《弟子規》七大樁事情,第一個就是“入則孝”,“聖人訓,首孝弟”。這句話我們要牢牢記住,特別是我們都是從事孩子的教育工作,抓住這個綱領。夫子自己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春秋》是孔子撰寫的,是褒貶善惡,所以“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他的志向都在《春秋》當中表達出來了;孔子的行門,聖賢人他的行持是什麼?吾行在《孝經》,原來《孝經》是孔子的行門。那《孝經》如何落實?《孝經》里講的都是古聖先賢的這些大道理,要落實起來就是《弟子規》。一部《弟子規》講什麼?假如用一個字歸納,那就是“孝”。你看,修身,孝的圓滿;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也是孝的圓滿;成聖成賢,也是孝的圓滿。我們來一起把這句話念一念,我念一句大家跟我念一句,把這句話牢牢記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好,謝謝大家!我們應該怎麼去落實?今天末學也不跟大家講太多的大道理,因為大道理大家比我學得好。我就想把自己對學習孝道,如何落實孝道這點心得體會來跟大家做個匯報,請大家指正。
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人,這是我莫大的福報。我還沒有學會講國語的時候,我母親就開始教我念唐詩。因為我是在廣州出生長大,在廣州是講廣東話,所以在家里都用廣東話,國語是到以後懂事了才開始學。我母親曾經教我第一首唐詩,(這相片上是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帶著我),這首詩叫“游子吟”,是唐朝詩人孟郊寫的,膾炙人口的小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這首詩對我卻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首詩,它影響了我的一生。
這首詩我記得是小的時候,我的母親在家里房間的門板上,我們家並不富裕,一般很普通的工作人員的家庭,父親在工廠里面做職工,母親過去曾經做過記者,後來在公司里做過事情。她從小教我念詩,在門板上用粉筆把這首詩寫下來,把門板當黑板,教我一句句的念。這首詩我當時把它背會,足足花了一個多月。這首詩要是一般普通孩子,可能半個小時就能背下來,我得花一個多月,所以我的資質是很差。我的姥姥過去看到我媽媽教我非常耐心,她都看得不耐心了,搖頭說︰“你看這孩子多笨!怎麼教都教不會。”但是最後我媽能把我教成這樣,證明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好,我現在想把這首詩跟大家朗誦一遍,“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謝大家的合作,謝謝大家!
這首詩是描述一個非常簡單的生活畫面,你看這是一個母親和一個孩子,孩子準備出遠門,慈母給他縫衣服。大概家里也並不富裕,可能衣服還得打個補釘什麼的,就給他密密的縫。為什麼要密密的縫?因為母親的心里想著,孩子要出遠門了,出遠門有可能是工作出差,有可能是出國留學,不知道要去多久才能回來,希望把這衣服好好的縫,到外面別脫線了,生活能夠方便一點。你看就這麼一樁小事,詩人已經把慈母對孩子的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表達出來了。所以詩人最後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他說小草享受著太陽溫暖的照耀之下長大,太陽的光輝就像母愛一樣,我們在母愛的滋潤之下成長。等到這小草長得差不多了,長大了,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靠什麼?靠陽光的滋潤,所以要報答三春太陽的溫暖。請問大家能報答得盡嗎?不能!父母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
我從小就是這樣在母親的愛和關懷下長大的人,我想在座的每位都可能是這樣的。我小學母親就帶著我過規律的生活,早上起來帶我去鍛煉身體,帶我讀書,陪我一起朗誦、讀書、寫文章、寫字。小學快畢業的時候,我母親鼓勵我要考上廣州市最好的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中;這也是我母親過去讀過的中學,它是全廣東省重點的中學。在母親的輔導下,我就很順利的考上了這個中學,當時我在廣州市黃浦區,是黃浦區第一名考入這個中學。
上了中學以後,母親讓我住校,接受學校鍛煉。那所中學確實非常的優秀,培養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九都能考上大學。當時我成績也算不錯,考上中山大學,在廣州市,在廣東省、中國南方都是重點大學。考上了國際貿易金融專業,因為當時這個專業是最吃香的。當時我們還沒有完全系統的接受傳統文化,因為我出生在一九七三年,文化大革命還沒有結束,當時我母親教我找不到資料,哪像現在的孩子天天能讀《弟子規》。當時我母親是在一個破舊的書攤上面買了一本寫毛筆字的字帖,是《朱子治家格言》,拿回來教我背,講解給我听。書店里買不到書,為什麼?都是《毛澤東選集》,我們胡老師都知道,就這樣子帶我。
中學我也在母親的指導下,在老師的培養下,能夠順利的成長,考上中山大學。上了大學以後,我母親又鼓勵我出國留學。當時我們都想著真正在將來要出人頭地,需要學到很好的知識技術,美國在金融領域方面是最強的一個國家,所以就鼓勵我出國留學。母親的這種願望我就不可以不接受,為什麼?我本來是不願意出國留學的,因為我的父親和母親很早就離異,我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父母離異以後我就跟母親相依為命,我要是到美國留學,不等于是讓母親一個人在家嗎?舍不得。但是母親很堅強,她鼓勵我,一定你要學好本領,將來能夠為社會貢獻力量,她沒有想自己,讓我出國留學。于是我就听母親的話。我從小都很听話,母親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我這個人心無大志,都是母親教給我的志向,母親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于是很順利的考取美國的碩士,錄取了,也有獎學金。如果沒有獎學金我們沒辦法去讀書,美國的學費太昂貴,我們中國普通家庭出來的,哪有錢念書?當我正準備踏上赴美留學的征程的時候,突然又想起這首詩“游子吟”,這回我真的做游子了,那種感覺特別不一樣。當時就想到母親從小到大對我的教導,她曾經講過範仲淹的故事,就是宋朝的宰相範仲淹,他很了不起,出將入相,在政治上、在文學上、在傳統文化的復興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貢獻,德行為後世所景仰。
範先生他也是出生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早死,母親改嫁,改嫁到姓朱的人家,當時範先生很小,跟著母親走。所以範仲淹也是單親家庭。長大以後,朱姓的人家就排斥範仲淹,他們知道範仲淹不是姓朱的。後來範仲淹知道自己原來是姓範的,他自己很要強,于是他決定離開朱家,他決定重振範家。他跟母親拜別,跟母親說我現在要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將來衣錦還鄉,我回來接您老人家,我來奉養您。說母親,請您等我十年。十年寒窗,一舉成名。拜別了母親之後,他就帶著書、一把琴、一把佩劍,幾件衣服,離開了朱家。到了一個書院里面,這書院很破落,在那里讀書,生活非常的清苦。每天煮一鍋粥,把它凍成塊,切成幾塊,就著咸菜吃,這是有名的斷齏畫粥,齏就是咸菜。
五年讀書,晚上和衣而睡,衣不解帶,第二天一早聞雞起舞,起早貪黑,非常用功刻苦。有一次有位同學,家里比較富有,來看他,看到範先生吃得這麼沒有營養,生活這麼清苦,就發了慈悲心,給他送來一桌酒席,想請範仲淹先生增加點營養。結果過了好一段時間以後又去看他,發現這桌酒席原封未動,他就覺得心里不滿意,就問範仲淹說︰“你是不喜歡我給你的酒席?”範先生說︰“不是我不喜歡吃你的酒席,是因為我今天吃了你的酒席,來日就吃不下我的齏粥了”。你看範公就是這樣子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所以他這麼專心致志的求學,怎能學不好?“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其實要成功沒有別的,你專心就行了。你看我們釋淨空老教授昨天晚上給我們的講演當中提到,“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也貴以專,你能專心,沒有學不成的。所以範先生八年真的考上了進士,衣錦還鄉,接他母親去奉養。八年,原來跟母親拜別的時候說十年,現在提早了兩年。
範公他以孝悌傳家,他的家風都是這種孝悌廉潔。像他的兒子,他有兩個兒子,範純佑、範純仁,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的人才。範公年老退休回家,他的兒子範純仁接到朝廷的邀請,請他出來做官,當時範純仁因為家里老父在堂,而且有病,需要照顧,所以就婉言謝絕了朝廷的邀請。一般人看到朝廷皇上來邀請,早就去了,不請都去了,但是範純仁先生他說了一句話,他說“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怎麼能夠為了功名富貴,為了祿食,而忽略了父母。這句話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要把孝敬父母擺在第一位,把你的事業擺在第二位,這是孝道!母親從小教我效法這些聖賢的風範。
出國留學了,母親也諄諄囑咐我要好自為之。那年出國之前我生日,母親給我寫了個生日賀卡,寫了幾句祝福的話,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她說︰“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願將附麗于你清淨光明的一生!母親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于是就帶著母親這一分祝福,遠赴重洋到了美國。美國一個人都不認識,當時我二十二歲,在異國他鄉,我到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在那里學習,生活也是滿清苦的。當時是一九九五年,雖然改革開放有一段日子,但我們家里生活各方面都並不富裕。所以從家里帶來一張毛毯、幾件衣服、一些書,這是我全部的家當,錢不多,所以盡量的節省。我跟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最便宜的公寓,八個同學一起住在那個小房子里。冬天我們不舍得開暖氣,夏天不舍得開空調。冬天實在冷的時候,雖然路易斯安那州是在美國的南部,但是冬天也能下點小雪,還是很冷。實在冷,一張毛毯不夠,就把大衣、衣服全部蓋上來,再不夠,把書本也壓上來,就這麼過冬。
到了美國沒有炊具,煮飯用什麼?剛好有位同學畢業了,用了個高壓鍋,也是中國帶過去的,他這個高壓鍋已經不高壓了,因為它上面那個小錘子已經不見了,只有一個蓋,只能當普通鍋用,他準備扔掉,我就把它撿回來,我說這個鍋還能用,于是我就用這個鍋煮菜、做飯、煮湯,就用了四年。去買菜的時候,我們同學有的家里家境比較好的,能夠買部小汽車,我們就搭個順風車,一個禮拜去超級市場買夠一次菜。我買菜的方式很簡單,就看價錢牌上價格最低的就挑那樣,所以一般都是吃什麼?胡蘿卜、包心菜,或者包心菜、胡蘿卜,這是價格最低的蔬菜。後來听到周泳杉老師講的“健康飲食”才知道,原來這兩樣蔬菜是健康飲食。
在那邊因為考的成績還算不錯,學校也挺重視,給我獎學金,每個月能夠有八百美金獎學金。對一個普通的留學生來講,八百美金不錯了,生活得挺好的,省點用,甚至省點錢,過一、二年能買一部小汽車。可是我這個錢怎麼用?我這八百塊錢把它分成好幾份,除了自己的吃、住、學雜費以外,我每個月給我父親寄一百美元,給我母親寄二百美元,然後剩五百美元再分,每個禮拜給父母打一次電話。當時電話費還挺貴的,不像現在技術發達,打電話便宜,當時挺貴。我各方面都很省,就是打電話不省,一打電話時間都忘了,講了一個多小時才知道該停。所以跟父母保持每個禮拜的溝通,除了打電話,還每兩個禮拜寫一封長信。所以很多同學笑我,說你這個錢如果省著點用,你少打電話,少往家里寄,你能買部小汽車,何必騎著自行車,還冒著風雨去上學,多苦!可是我當時雖然沒有小汽車,雖然要騎著腳踏車每天早上去上學,但心里踏實,跟父母遠隔重洋,但是心里跟父母沒有離開。還有點錢怎麼用?再省點,每年省出一張機票費,回家探親一次。所以這八百美金,我也是斷齏畫粥,是一塊塊。
當時求學,我的一位指導教授,他是學校里一個很著名的經濟學家,他的工作能力很強,他寫的paper,一個人寫的paper比其它全學院所有教授寫得還多,你看他能力多強,一百五十多篇發表在學術雜志上的論文。他要求人非常的嚴格,所以很多同學不敢跟他做研究。我們拿獎學金有個條件,就是為教授做助理研究,每個禮拜做二十個小時的工作,當然也是自己的一個學習。這個教授,因為他很嚴格,所有同學都不敢跟他做事,我是初生之犢不怕虎,我跟他做事情。他要求確實嚴格,譬如說他給你一周二十小時的工作量,這是規定的,可是他的工作量,你要花四十小時才能完成。我們是生手,一開始慢慢學習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當我們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都會問他一下,說︰“老師,您的工作什麼時候需要完成?”他會跟你講︰“我昨天就該要了。”換句話說,你就別問了,趕緊去做。
我能夠在他的門下受這樣嚴格的訓練,回想起來還得感謝我的母親,我雖然是個獨生子,但是我母親對我從小並不嬌慣,我跟您講一個例子您就知道。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在廣州市第一幼兒園,這個幼兒園離我們家要翻一座山,走路四十分鐘,每個禮拜一我媽領我去幼兒園,禮拜六才接回家,在幼兒園住六個晚上,這是全托。結果每個禮拜一我就背上這個書包,里頭裝著一個禮拜用的衣物、書本,就跟著我媽走。走在路上遇到我媽一個同事,看到我媽拖著個小孩,三、四歲大背著這麼大的書包,就批評我媽︰“你怎麼能讓這麼小的小孩背這麼大書包?”我媽一看,也沒跟他講話,把這書包從我身上接過來,等那人走了以後又把書包還給我。所以我從小小腿都練得很粗,長大在中學、大學都是運動員,體格不錯。這是什麼?練的,不僅對我們的身體素質是個訓練,更是對我們承受壓力的素質是個訓練。我媽媽從小嚴格要求,從不嬌生慣養。這個因種下去了,什麼時候見到果?我留學跟這位教授工作,行了,這個壓力能承受。我跟他干活是沒白天沒夜晚,通過這樣的工作對自己也是個提升,一開始確實得花四十個小時才能夠完成他的工作量,後來效率提高了,掌握規律了,三十個小時就能完成,再後來二十個小時,最後十個小時就能完成。所以真是熟能生巧,笨鳥先飛!
所以我的學習、工作,當時都非常的集中精神,因為什麼?沒錢!沒時間也沒錢去搞其它別的。到周末同學都搞什麼party、旅游,我都不參加,沒錢。我給自己規定了“七不”,就是七條戒律,集中精神學習。這七不,第一條不看電影、電視,第二不逛商場,第三不留長頭發,第四不穿奇裝異服,第五不亂花錢,第六不亂交朋友玩樂,第七不談戀愛。在剛剛到美國留學第一年過冬的時候,我給我母親寫了封信,我也想把這封信里的內容抽取片段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一九九六年一月七號我寫的信,寫給母親的︰“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須買棉被了。盡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煉自己舍受。”這個“舍受”就是舍離寒冷的感受。這信上繼續寫到︰“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
這里解釋一下,“七年的機器人”這是我發了一個願,因為到美國要讀書,我母親希望我拿到博士學位,將來做教授,這是我母親對我的願望。為什麼?因為我母親的父親(就是我外公)就是教授,她覺得當老師是個非常高尚的職業。諸位都是當老師的。在美國讀碩士一般要二到三年,讀博士四到五年,加在一起平均要七年時間,七年安住單調的學習生活,做七年的機器人。所以我在拜別母親的時候,出國留學之前,我跟母親說︰“媽媽,請您等我七年”。這信上繼續寫到︰“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里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範仲淹斷齏畫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結果真是佛菩薩保佑,在每次的學習成績,考試都是在班上第一名。本來計劃是七年完成碩士和博士的學位,結果我四年完成。
在博士畢業前夕準備找工作,我們念博士的,工作範圍很窄,一般都是到大學里教書。到大學申請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博士導師的推薦函,當時我請這位我的指導教授Dr.AliDarrat他幫我寫推薦函。我請他的時候心里膽顫心驚,為什麼?因為他要求人太嚴格,而且四年沒對我有過什麼笑容,他在信里寫什麼?但是硬著頭皮讓他寫,他也欣然同意給我寫推薦函。結果我萬萬沒想到,他這四年沒對我表揚過一句話,竟然這四年這些沒表揚的話都寫在信里。他在信中是這樣說的︰“茂森能夠在四年里完成碩士、博士,這是在我們學校頭一例”,他還說︰“他是我二十五年教學生涯里最優秀的學生。”他還說我在畢業前夕就已經能完成八篇的學術論文,在學術雜志上發表,這個工作量、這個成績是已經相當于一位在崗工作多年的教授的成績。結果有他這份推薦函,還有加上他的名氣,找工作那叫易如反掌。resume寄出去以後,兩家大學給我聘函,請我做AssistantProfessor,後來我選擇在德州UniversityofTexas,在Brownsville一個campus。當時我二十六歲,就走上美國大學講壇,沒上任之前,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感謝媽媽。所以我飛回中國,請我媽媽來參加我的博士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