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讲演文集
作者:弘一大师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圣像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第二章 《十轮经》大旨
第三章 《占察经》大旨 第四章 《本愿经》大旨 第五章 《法身赞》及《仪轨》大旨 第六章 他经流传
第七章 诸家章疏 第八章 诸家忏仪 第九章 诸家赞述 第十章 问答遣疑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地藏菩萨之灵感 与李圆净居士书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圣像
http://www.fjzjg.com/files/article/attachment/1/1541/2808/54.jpg(103K)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序

    永宁大华严寺沙门弘一演音敬撰

    后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余居峙山。上海李圆净居士来书,谓将助编《九华山志》,属为供其资料。自惟剃染已来,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厚。久欲辑录教迹,流传于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后二月,云游南闽,住万寿岩。乃从事辑录,都为一卷,题曰《地藏菩萨圣德大观》。将付书局别以刊布,并贡诸圆净居士备采择焉。

    近代缁素赞述菩萨化迹等书,已有数帙。然其取材,多据《本愿》一经。今则遍探《大藏》,并及诸家撰述。前详言者今略指之,如《本愿》大旨,及九华垂迹等是也。前阙遗者今补集之,如余诸文等是也。唯所憾者,余于十数年来,凡菩萨化迹见于《大藏》及诸家撰述,虽复留意,未尝钞录。今以疾遽属稿,不获遍检,唯就其忆及者略集一卷,未免有所遗忘耳。

    大分十章:

    第一章、译名辨异。以诸经传译地藏名号,文字小有增减不同。今为列举,示其差别。

    第二章、《十轮经》大旨。提挈经义,录写较详。《序品》赞地藏菩萨功德之文,录者尤繁。唯愿见闻皆大欢喜,同生深信,至心归依。

    第三章、《占察经》大旨。亦详录之。

    第四章、《本愿经》大旨。唯依《阅藏知津》,录写纲要。并录付嘱经文二节,以示我等今日得受化度之因。

    第五章、《法身赞》及《仪轨》大旨,并《灭定业真言》。

    第六章、他经流传。

    第七章、诸家章疏。

    第八章、诸家忏仪。

    第九章、诸家赞述。《灵峰赞地藏菩萨别集》,录其原文有十之九,共涉十纸。可见蕅益大师一生,铭心沥血,归信赞扬之迹。唯冀后之学者,承斯遗范,精进修持,绍隆而光大焉。

    第十章、问答遣疑。唯有四问,当不止此,且从阙略也。

    录写之时,亦以仓卒不及详斟,故其布列形式高下未能尽善。具录全文者低二格写,撮录原文大意及引文片段者皆顶格写,微示区别。唯录写经文而低二格,非是尊经之道。良用悚惧,未能释怀,而又别无善法可以变易。且俟当来,重复辑录,假以岁月审慎斟定,或可无大过耳。

    是稿成就前二日,卢世侯居士割指滴血,绘地藏菩萨圣像一尊,捧奉入山。胜缘巧值,诚不思议。谨以写影,冠于卷首。卢居士,一字虬儿,善绘画。随侍老父,旅居思明。天性醇厚,事两亲以孝闻。殆亦多生已来,常受地藏菩萨教化者耶!

    ┌───────────────────────────┐

    │壬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辑写既竟,悲欣交集。敬挈摭│

    │蕅益大师《续持回向偈》中四偈,而为发愿回向:│

    │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随于刹尘劫,永处众苦中。│

    │普代众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愿终不改。│

    │我所修福业,忏悔发宏愿,种种胜善根,体性同法界。│

    │一一皆回向,普施诸含识,悉愿证真常,同归寂光土。│

    └───────────────────────────┘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永宁大华严寺沙门弘一演音敬述

    第一章译名辨异

    梵名“乞叉底蘖沙”,此云“地藏”。而诸经译传,亦有增文。列举如下:

    地藏菩萨此为诸经论通译之名。“地藏”之义,如明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广释。

    大地藏菩萨出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持地藏菩萨出西秦译《佛说罗摩伽经》,即是《入法界品》别译。

    地藏王菩萨出唐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清来舟释云:“主执幽冥,随愿自在,故尊为王。”然“王”义甚广,此释未能尽也。
地藏法门 第二章 《十轮经》大旨
    第二章《十轮经》大旨

    (以下三章大旨,皆依明蕅益大师《阅藏知津》文而增减之。)

    此经共有两译: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出《北凉录》,失译人名。与后同本,而文缺略。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唐玄奘译。今依此本,略录大旨。

    是经执笔译文者为大乘昉师,并撰序文,冠于经首。师谓:“《十轮经》者,则此土末法之教也。何以明之?佛以末法恶时,去圣寖远。败根比之坏器,空见借喻生盲。沉醉五欲,类石田之不苗。放肆十恶,似臭身之垢秽。故此经能濯臭身、开盲目、陶坏器、沃石田。”观此数言,可以略知是经所被之机矣。

    ●序品第一

    佛在佉罗帝耶山。南方云来,雨诸供养,演诸法声。众会手中,各各现如意珠,雨宝放光,见十方土。又见身各地界增强,坚重难举。有天帝释,名无垢生,以颂问佛。佛为广叹地藏菩萨功德。文云: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

    “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照行善者,犹如朗日。照失道者,犹如明炬。除烦恼热,如月清凉。如无足者所得车乘,如远涉者所备资粮,如迷方者所逢示导,如狂乱者所服妙药,如疾病者所遇良医,如羸老者所凭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狮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冷水。与饥乏者,作诸甘果。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为诸稼穑,作甘泽雨。为诸浊水,作月爱珠。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游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大法轮。

    “善男子,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与诸眷属欲来至此,先现如是神通之相。”

    菩萨寻与无量眷属,现声闻像,来礼佛足,赞叹供养。

    佛复因好疑问菩萨问,广述地藏菩萨无量功德。文云: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略说少分。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胜三摩地,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无生法忍,于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狮子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国悉皆止住。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无量殊胜功德,成熟无量所化有情。”

    以下广说地藏菩萨入种种定,由此定力,令彼有情利益安乐。今举其概,列表如下:

    ┌─皆悉同见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随其所应,能以无量上妙供具,恭敬供养诸佛世尊。

    ├─皆悉同见诸欲境界无量过患,心得清净。

    ├─皆得具足增上惭愧,离诸恶法,心无忘失。

    ├─皆得善巧天眼智通等,了达此世、他世因果。

    ├─皆离一切愁忧昏昧。

    ├─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令├─普见十方诸佛国土。

    彼│├─舍邪归正,归依三宝。

    佛│├─皆悉远离后世恐怖,得法安慰。

    土├─┼─随念皆得饮食充足。

    一│├─无不皆得增上力势,离诸病苦。

    切│├─随乐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宝饰、诸资身具,无所乏

    有││少,殊妙端严,甚可爱乐。

    情├─身心勇健,远离一切怨憎系缚,和顺欢娱,爱乐具足,

    │施戒安忍,勇猛精进,心无散乱,成就智慧。

    ├─皆受无量胜妙欢喜。

    ├─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

    ├─皆得诸根具足无缺,常乐远离,其心寂静。

    ├─皆深呵厌自恶业过,咸善护持十善业道生天要路。

    ├─皆悉发起慈心、悲心、无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

    │安乐之心。

    └─离诸斗诤、疾疫、饥馑、非时风雨、苦涩辛酸诸恶色触,

    悉皆消灭。

    ┌─所有一切小轮围山、大轮围山、苏迷卢山及诸余山、溪涧

    令││沟壑、瓦砾毒刺、诸秽草木,皆悉不现。所有一切众邪蛊

    彼├─┤毒、诸恶虫兽、灾横疫疠、昏暗尘垢、不净臭秽,悉皆销

    佛││灭。地平如掌,种种嘉祥自然涌现,清净殊胜,众相庄严。

    土│├─一切魔王及诸眷属,皆悉惊怖,归依三宝。

    └─一切大地,众宝合成。一切过患,皆悉远离。种种宝树、

    衣树、器树、诸璎珞树、花树、果树、诸音乐树,无量乐

    具,周遍庄严。

    以下又广说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所获种种利益安乐。文云: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种种希求,忧苦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离诸忧苦;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饥渴所逼。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饮食充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乏少种种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无不备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爱乐别离,怨憎合会。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爱乐合会,怨憎别离;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身心安隐,众病除愈;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互相乖违,兴诸斗诤。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舍毒害心,共相和穆,欢喜忍受,展转悔愧,慈心相向;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闭在牢狱,杻械枷锁检系其身,具受众苦。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解脱牢狱杻械枷锁,自在欢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应被囚执,鞭挞拷楚,临当被害。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免离囚执鞭挞加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疲倦,气力羸惙。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身心畅适,气力强盛;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诸根不具,随有损坏。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诸根具足,无有损坏;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颠狂心乱,鬼魅所着。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心无狂乱,离诸扰恼;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骄慢、恶见、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炽盛,恼乱身心,常不安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贪欲等,身心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火所焚,为水所溺,为风所飘,或于山岩、崖岸、树舍颠坠堕落,其心慞惶。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危难,安隐无损;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诸毒蛇、毒虫所螫,或被种种毒药所中。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恼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恶鬼所持,成诸疟病,或日日发,或隔日发,或三、四日而一发者。或令狂乱,身心颤掉,迷闷失念,无所了知。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为诸药叉、罗刹、饿鬼、毕舍遮鬼、布怛那鬼、鸠畔茶鬼、羯吒布怛那鬼、吸精气鬼,及诸虎、狼、狮子、恶兽,蛊毒、厌祷、诸恶咒术,怨贼、军阵,及余种种诸怖畏事之所缠绕。身心慞惶,惧失身命,恶死贪生,厌苦求乐。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离诸怖畏,保全身命;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或为净信,或为净戒,或为静虑,或为神通,或为般若,或为解脱,或为妙色,或为妙声,或为妙香,或为妙味,或为妙触,或为利养,或为名闻,或为功德,或为工巧,或为花果,或为树林,或为床座,或为敷具,或为道路,或为财谷,或为医药,或为舍宅,或为仆使,或为彩色,或为甘雨,或为求水,或为稼穑,或为扇拂,或为凉风,或为求火,或为车乘,或为男女,或为方便,或为修福,或为温暖,或为清凉,或为忆念,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追求时,为诸忧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离忧苦,意愿满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以诸种子植于荒田或熟田中,若勤营务,或不营务。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实丰稔。所以者何?此善男子曾过无量无数大劫,于过数量佛世尊所,发大精进坚固誓愿。由此愿力,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种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须芽茎、枝叶花果,皆悉生长。药谷苗稼,花果茂实,成熟润泽,香洁软美。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语,或粗恶语,或离间语,或杂秽语,或贪,或瞋,或复邪见,十恶业道。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烦恼悉皆销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进,于一食顷能于无量无数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顷皆能度脱无量无数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离众苦,皆得安乐;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佛复广说地藏菩萨现种种身,于十方界,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文云:

    或时现作大梵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或复现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乐变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释天身,或作四大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萨身,或作独觉身,或作声闻身,或作转轮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罗门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戌达罗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妇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达缚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紧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龙身,或作药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畔茶身,或作毕舍遮身,或作饿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奥阇诃洛鬼身,或作狮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马身,或作牛身,或作种种禽兽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诸有情身,现作如是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为诸有情如应说法。随其所应,安置三乘不退转位。

    佛复较量,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最为殊胜。文云: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于百劫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如是大士,为欲成熟诸有情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佛既广述地藏菩萨不可思议诸功德已,众会兴供。文云:

    尔时十方诸来大众,一切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天、人、药叉、健达缚等,皆从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种种金银等屑、众宝花香,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复持种种上妙衣服、末尼宝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银宝缕、幢旛盖等,奉上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无量上妙音乐、种种赞颂,恭敬供养地藏菩萨。

    众会既兴供已。地藏菩萨转供世尊,兼说神咒,利益一切。

    以上悉为《序品第一》大旨。此品之文,多赞地藏菩萨功德,故挈录较繁。以下诸品,多从略录。

    ●十轮品第二

    地藏菩萨问佛:“云何于五浊世能转佛轮?”佛答:“由本愿力,成就十种佛轮,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一一喻如转轮圣王。

    ●无依行品第三

    尔时会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问佛禅定、读诵、营福等。佛言二种“十无依行”。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世尊复赞修定行者,应受释、梵、护世四王、转轮王等赞叹礼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及说偈颂,文云:

    “修定能断惑,余业所不能。故修定为尊,智者应供养。”

    次明出家破戒,犹能生人十种殊胜思惟,国王、大臣不宜非理辱害。

    次明五无间罪、四根本罪、谤正法及疑三宝罪,名为极重大罪恶业无依行法,皆非佛之弟子。宜极护持四根本戒。

    次因尊者优波离问:“未来世有恶行苾刍,云何方便呵举、驱摈及以治罚?”佛具答之。

    次因地藏菩萨愿救末世,为说末世有十恶轮。谓国王、宰官等护恶苾刍,恼害净众,即名为旃荼罗。乃至破戒、无戒,不应辱害,引古罗刹醉象敬重袈裟为证。若能远离十恶轮者,则得十法增长,离二十过。

    天藏复说《护国不退轮心神咒》。

    ●有依行品第四

    金刚藏菩萨问:既言破戒非佛弟子,云何不许辱害?又他经处处独赞大乘,今经云何说三乘法,悉皆不许隐没?佛答:十种有情,难得人身。复有十种无依行法差别,有四种僧及四沙门。是故破戒虽非佛子,不应受供,犹有圣贤幢相,不得辱害。三乘并是如来度生方便,虽修大乘,不得废二。

    次示十有依行,三乘所共。复有十有依行,独觉、大乘所共。

    次复广示大乘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随众生根,说三乘法。戒净慈悲,安乐一切,乃名大乘。

    ●忏悔品第五

    众会闻法,各忏先罪。佛为说十种法,能令菩萨获得无罪正路法忍。

    次明已得法忍,许处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宝,亦可为王。否则决当堕落。

    ●善业道品第六

    金刚藏菩萨复问:云何于三乘人法,得无过失;乃至菩提行愿,心无厌足。佛答:十善业道,即菩萨十轮。广说因果利益。以下又复斥非劝修,文云:

    “是故善男子,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

    “善男子,若但言说,及但听闻,不由修行十善业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于一劫中,或一念顷,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尘算数众生皆登正觉,入般涅槃。然无是事。所以者何?十善业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证涅槃坚固梯隥。

    “善男子,若但发心,发誓愿力,不由修行十善业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于一劫中,或一念顷,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尘算数众生皆登正觉,入般涅槃。然无是事。所以者何?十善业道是世出世殊胜果报功德根本。

    “善男子,若不修行十善业道,设经十方一切佛土微尘数劫,自号大乘,或说或听,或但发心,或发誓愿,终不能证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脱生死苦。善男子,要由修行十善业道,世间方有诸刹帝利、婆罗门等大富贵族。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声闻乘,或独觉乘,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皆由修行十善业道品类差别。

    “是故善男子,若欲速满无上正等菩提愿者,当修如是十善业道,以自庄严。非住十恶不律仪者,能满如是无上正等菩提大愿。若求速悟大乘境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满一切善法愿者,先应护持十善业道。所以者何?十善业道是能安立一切善法功德根本,是世出世胜果报因。是故应修十善业道。”

    ●福田相品第七

    复明菩萨十财施大甲胄轮、十法施大甲胄轮、净戒大甲胄轮、安忍大甲胄轮、精进大甲胄轮、静虑大甲胄轮、般若及善巧方便大甲胄轮、大慈大甲胄轮、大悲大甲胄轮、坚固大忍大甲胄轮。故为一切声闻、独觉作大福田。

    ●获益嘱累品第八

    众各获益无量。佛以此法付嘱虚空藏菩萨,文云:

    “善男子,吾今持此地藏十轮大记法门,付嘱汝手。汝当受持,广令流布。若诸众生,于此法门,有能读诵,思惟其义,为他解说,住正行者。汝当为彼守护十法,令于长夜利益安乐。何等为十?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二者为彼守护,一切怨敌,令不侵害;三者为彼守护,令舍一切邪见邪归、十恶业道;四者为彼守护,令免一切身语谪罚;五者为彼守护,遮断一切谤毁轻弄;六者为彼守护,令于一切轨范、尸罗,皆得无犯;七者为彼守护,令悉除灭一切非人四大乖反、非时老病;八者为彼守护,不遭一切非时非理灾横夭殁;九者为彼守护,命欲终时,得见一切诸佛色像;十者为彼守护,令其终后,往生善趣,利益安乐。善男子,若诸有情于此法门,有能读诵,思惟其义,为他解说,住正行者。汝当为彼勤加守护如是十法,令于长夜利益安乐。”

    附:《地藏菩萨陀罗尼》一卷,唐慧琳译,载《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中。即是《十轮经·序品》陀罗尼别译本。

    唐慧琳法师云:“《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中本为是古译。或有音旨不切,用字乖僻。今有自受持梵本。因修音义,依文再译。识梵文者,请校勘前后二译,方知疏密。”

    案此《陀罗尼》先后共三译。一载北凉录《十轮经·序品》中,二载唐译《十轮经·序品》中,三即今译别行之本。
地藏法门 第三章 《占察经》大旨
    第三章《占察经》大旨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明蕅益大师云:“此经诚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卷上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请问方便。文云: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绕。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佛令转问地藏菩萨。并示位高,兼明缘胜。文云:

    “地藏菩萨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

    “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地藏菩萨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之法。如经广说。

    ●卷下

    地藏菩萨复示一实境界,及唯心识观、真如实观二种观法。

    地藏菩萨又复为善根薄、烦恼厚、多疑多障者,别示方便。令离障缘,求生净土。文云: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堕三恶道,生八难处;畏不常值佛菩萨等,不得供养听受正法;畏菩提行难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种种障碍等者,应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复观察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

    “若能修学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何以故?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亦能学习闻十方诸佛名者。名为学至心礼拜供养我者,亦能学至心礼拜供养十方诸佛者。名为学闻大乘深经者,名为学执持、书写、供养、恭敬大乘深经者,名为学受持、读诵大乘深经者。名为学远离邪见、于深正义中不堕谤者,名为于究竟甚深第一实义中学信解者。名为能除诸罪障者,名为当得无量功德聚者。此人舍身,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

    复示三忍、四佛,以彰圆位。及善巧说法,安慰怯弱,离相违过。

    地藏菩萨说法已,佛嘱付受持。文云: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汝等各各应当受持此法门,随所住处,广令流布。所以者何?如此法门甚为难值,能大利益。若人得闻彼地藏菩萨摩诃萨名号,及信其所说者,当知是人速能得离一切所有诸障碍事,疾至无上道。”

    于是大众皆同发言:“我当受持,流布世间,不敢令忘。”
地藏法门 第四章 《本愿经》大旨
    第四章《本愿经》大旨

    《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流通本作三卷),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十方诸佛菩萨集会赞叹。如来含笑,放光明云,出微妙音。十方天龙鬼神亦皆集会。佛为文殊菩萨说地藏菩萨往因。

    ●分身集会品第二

    十方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与诸受化众生,来见世尊。世尊摩顶付嘱,文云: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摩耶夫人问业报所感恶趣。地藏菩萨略答五无间事。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定自在王菩萨更问往因。佛又略说二事。

    四天王请问菩萨大愿方便。佛述其所说报应之法。

    ●地狱名号品第五

    普贤菩萨问。地藏菩萨答。

    ●如来赞叹品第六

    佛放身光,出大音声,赞叹地藏菩萨。

    普广菩萨请问利益。佛为说供像、读经、持名等,分别答之。

    ●利益存亡品第七

    地藏菩萨白佛,普劝众生断恶修善。

    大辨长者请问荐亡功德。地藏菩萨为说七分获一。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菩萨神力,俱诣忉利,请问众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

    次有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各发善愿。佛赞印之,并授主命道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地藏菩萨为利众生,演说过去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藏菩萨请问。佛分别答。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坚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佛放顶光,妙音称赞地藏菩萨。

    观世音菩萨请问不思议事。佛为说供像、持名等,分别答之。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佛又摩地藏菩萨顶,以诸众生付嘱令度。文云: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人天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滴。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次为虚空藏菩萨说见像、闻经二十八益。又说七益。

    附:《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一卷,唐藏川述,载日本《续藏经》中。乃是人造伪经,不宜流通。
地藏法门 第五章 《法身赞》及《仪轨》大旨
    第五章《法身赞》及《仪轨》大旨

    并《灭定业真言》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一卷,唐不空译。

    赞法身、法界、菩提、涅槃、十地、等觉、妙觉功德。皆五言偈。

    最后有七言一偈,文云:

    “若有相应显此理,唯身以慧作分析。彼人生于净莲华,闻法所说无量寿。”

    《地藏菩萨仪轨》一卷,唐天竺输婆迦罗(此云善无畏)译。

    佛在佉罗提耶山。地藏菩萨腾空说咒。

    次说画像法等。

    复说成就法中云:“若念灭罪生善,生(或作舍)身后生极乐,以草护摩三万遍”等。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载于宋蒙山甘露法师不动集《蒙山施食仪》中。未审出何经,后贤幸为考证焉。咒云:

    唵,钵啰末邻(有本作[宁+页])陀[宁+页],娑婆诃
地藏法门 第六章 他经流传
    第六章他经流传

    《金刚三昧经》二卷,出《北凉录》。

    ●总持品第八

    地藏菩萨白佛问答,广为分别无生之义,以决众疑。经文甚广,须者寻之。

    其后众疑既决,地藏菩萨知众心已,而为说偈。文云:

    “我知众心疑,所以殷固问。如来大慈善,分别无有余。是诸二众等,皆悉得明了。我今于了处,普化诸众生。如佛之大悲,不舍于本愿。故于一子地,而住于烦恼。”

    如来复告大众,广说持经、持名功德。文云:

    “是菩萨者,不可思议,恒以大慈拔众生苦。若有众生持是经法,持是菩萨名,即不堕于恶趣,一切障难皆悉除灭。若有众生持此经者,无余杂念,专念是经,如法修习。尔时菩萨常作化身而为说法,拥护是人,终不暂舍,令是人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菩萨若化众生,皆令修习如是大乘决定了义。”

    明圆澄法师注云:“偈云‘不舍本愿’。而菩萨之愿云:‘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终不成佛。’以其誓愿不可思议,慈悲不可思议,拔众生苦,而众生不可不知报恩也。若欲报恩者无他,若持此经,若持菩萨名,非唯知恩报本,抑且广获自利,不堕恶道,灭障除罪也。汝等现前菩萨,有二种缘:一者当学地藏菩萨大慈普护,二者常教众生修习如是经典。”

    《大集须弥藏经》二卷,今合部《大集经》卷五十七、五十八《须弥藏分》,高齐乌苌国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

    ●菩萨禅品第二

    佛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如地藏菩萨,于此三昧到自在彼岸,能利益一切众生。

    以下经文,广说地藏菩萨入定利生之事。经文甚广,今为略举。文云:

    或令诸众生,所须资生之具,如饮食、衣服、卧具、园宅等,一切可爱色、声、香、味、触等,悉皆充足。

    或令诸众生,风、黄、癊等分之病,乃至贪、瞋、痴等烦恼诸病,如是身心病苦,悉皆除灭。

    或令三恶道苦,及寒热、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诸苦,悉皆除灭。令诸众生离一切苦恼及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慈心相向,乃至令诸众生于第一义谛心善安住。

    ●灭非时风雨品第三

    功德天为地藏菩萨述其往昔誓愿,复求地藏菩萨起悲愍心。地藏菩萨令其请佛演说《水风摩尼宫陀罗尼》。说已,大地震动。地藏菩萨亦说《磨刀大陀罗尼》。

    地藏菩萨说《陀罗尼》已。世尊广赞地藏菩萨《陀罗尼》功德。文云: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为一切众生如大妙药。能灭一切众生苦恼,能施一切众生乐具,成就大悲。乃至以此《陀罗尼》力故,令我三宝种,及以法眼,得久住世。使此愚暗薄福、我慢所坏者,不修善根,恶刹利及诸宰相,于我如是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精勤苦行所集之法,不灭不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有恼乱。以无恼故,诸天不忿。天不忿故,一切众生悉皆获得如上乐具。”

    ●陀罗尼品第四

    地藏菩萨复说《幢杖大陀罗尼》。

    《佛说罗摩伽经》(晋、唐二译)、《华严经》(贞元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贞元译)、《华严十地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说八大菩萨经》等,皆列有地藏菩萨之名。

    秘密部中,常有礼诵供养地藏菩萨之文。今举其例:

    《佛说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说念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等。

    《焰罗王供行法次第》,说一心奉请地藏菩萨摩诃萨等。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说第二十三火罗诸天王是地藏菩萨所变身等。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成就仪轨》,载《地藏菩萨真言》。又有偈颂,文云:“北方地藏尊,其座极巧严。身处于焰胎,杂宝庄严地。绮错互相间,四宝为莲华。圣者所安住,金刚不可坏。行境界三昧,及与大名称,无量诸眷属”等。

    以上所列,皆此方《大藏》未收,近自日本传来者,为略举之。已外尚多,若欲具知者,披藏检寻。

    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萨埵也。

    附:《莲华三昧经》,说六地藏菩萨,及胜军地藏菩萨。《延命地藏经》,说延命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念诵仪轨》,说地藏菩萨六使者。此三经,皆日本台密一派所传。疑似伪经,今不写录。又有日本古传种种杜撰之说,今亦不录。
地藏法门 第七章 诸家章疏
    第七章诸家章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解》明蕅益大师拟撰未就。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一卷,明蕅益大师述。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二卷,同上。

    明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疏·自跋》,文云:

    忆辛未冬,寓北天目。有温陵徐雨海居士,法名弘铠,向予说此《占察》妙典。予乃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癸酉冬日,寓金庭西湖寺,依经立忏。乙亥夏初,寓武水智月庵,讲演分科。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沓,弗克如愿。屈指十五年来,《梵网》、《佛顶》、《唯识》、《法华》皆已注释,独此夙愿尚未填还,亦可叹也。今庚寅年,阅世已及五十二岁,百念灰尽。偶有同志数人,仍来结夏北天目之藏堂,究心毗尼。予念末世欲得净戒,舍此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途。爰命笔于六月朔日,成稿于十有四日。输一滴以益大海,捧一尘而培须弥。虽无补于高深,庶善钻于乳酪。公我同志,共享醍醐。

    《地藏菩萨本愿经疏》明蕅益大师拟撰未就。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文》一卷,清灵乘撰。

    《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一卷,同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六卷,同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开蒙》三卷,清品玵集。依《科注》抄集而成。紊乱糅杂,无足流通。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三卷,清知性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未就,清胡宅梵述。
地藏法门 第八章 诸家忏仪
    第八章诸家忏仪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一卷,明蕅益大师述。

    明蕅益大师《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自序》,文云:

    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后。喑哑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于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归依、称念、礼供,求诸所愿。不如一食顷,归依、称念、礼供地藏菩萨。以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故也。”盖末世驾言大乘甚易,躬行僧行实难。宁知废小谈大,并大亦非。悟大用小,即小本胜。故《法华》诫弘经者,必依四安乐行。《涅槃》极谈常住佛性,尤扶戒律。大士功德独盛,得非亦在此乎!智旭深憾夙生恶习,少年力诋三宝,造无间罪。赖善根未殒,得闻《本愿》尊经,知出世大孝,乃转邪见而生正信。仍以谤法余业,辛勤修证,不登法忍。每展读大士三经,辄不禁涕泗横流。悲昔日之无知,感大士之拯拔也。因念浊智流转之日,同此过者不少。敬宗《十轮》,并《本愿》、《占察》二典,述此仪法。庶几共涤先愆,克求后果,不终为无依行乎!未登无生正位,皆可修之,无论初心、久学也。

    清印光法师《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重刻序》,文云:

    心体本净,因根尘而浊念斯兴。佛性常存,由迷背而凡情孔炽。于是承寂照之力,反作昏动之缘。于常住之中,妄受生死之苦。执著五阴,不知毕竟皆空。障蔽一心,曷了本不可得。耽染六尘之幻境,坠堕三恶之苦途。纵经微尘劫数,莫出六道轮回。故我世尊特垂哀愍,因地藏菩萨之问,说十力佛法之轮,摧碾烦惑,成就道器。由兹弃舍恶法,断除一切无依行。修持善法,具足一切有依行。然欲得无生法忍,须忏宿世愆尤。若能不著五阴,自可圆证三身。外承佛力、法力、菩萨誓愿力,内仗诚力、悔力、自性功德力。故得弥空罪雾,彻底消灭。本有性天,全体显现。是知《十轮》、《本愿》、《占察》三经,同由地藏大悲愿力,令末世孤露无依众生,悉皆得大恃怙也。蕅益大师已证法身,乘愿再来。初现阐提之迹,后为如来之使。一生行解,事理圆融。毕世著述,性修双备。欲令浊智成净智,依三经而制忏仪。冀使凡心作佛心,即十轮而明赞悔。宝镜既磨,光明自发。摩尼既濯,珍宝斯雨。诚可谓反本还元之妙法,即心作佛之达道也。弘一上人宿钦大师著述,特为刻板,用广流通。俾有志于灭幻妄之惑业,证本有之真心,上续如来之慧命,下作末世之典型者,咸得受持云。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一卷,明蕅益大师集。

    明蕅益大师《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分为六门。

    ●第一缘起。文云:

    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种种方便,教出苦轮。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罔知断恶修善。净信日微,五浊增盛。由此剧苦机感,倍关无缘慈应。爰有当机,名坚净信,咨请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广叹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于是以三种轮相,示善恶差别。以二种观道,归一实境界。仍诫业重之人,不得先修定慧,应依忏法得清净已,然后修习二观,克获无难。此诚末世对症之神剂,而方便中之殊胜方便也。予悲障深,丁兹法乱。律、教、禅宗,淆讹匪一。幸逢斯典,开我迷云。理观、事仪,昭然可践。窃以诸忏十科行法,详略稍殊。一一阄陈,纤疑始决。罔敢师心,乃述缘起。

    ●第二劝修。文云:

    若佛弟子,欲修出世正法者,欲现在无诸障缘者,欲除灭五逆十恶无间重业者,欲求资生众具皆得充饶者,欲令重难轻遮皆得消灭者,欲得优婆塞、沙弥、比丘清净律仪者,欲得菩萨三聚净戒者,欲获诸禅三昧者,欲获无相智慧者,欲求现证三乘果位者,欲随意往生净佛国土者,欲悟无生法忍、圆满证入一实境界者,皆应受持修行此忏悔法。何以故?此是释迦如来格外弘慈,地藏菩萨称机悲愿。无苦不拔,无乐不与。依此修行,净信坚固。如经广明,所宜谛信。

    ●以下四门,《行法》中广明。

    上列二种忏仪,最为完善。《忏愿仪》多依《十轮》,《行法》专宗《占察》。后之学者,随己所乐,勉力行之。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三卷,此书繁杂,未能适用。

    《地藏菩萨本愿忏仪》一卷,清乘戒集。此书简明,尚未完善。
地藏法门 第九章 诸家赞述
    第九章诸家赞述

    自古迄今,诸家撰录之中,赞述地藏菩萨者甚多。或有别编一卷,专述地藏菩萨灵感等事。今以匆促,未及遍检。唯就所忆及者,依时代先后略录如下。

    天台宗诸撰述中,常引《占察经》文。《占察经》渐次作佛有四种。蕅益大师谓:“天台六即,盖本诸此。”

    唐南山律祖《四分律行事钞》等,常引《十轮经》文。

    唐贤首国师《华严经传记》,述地藏菩萨灵感。文云:

    文明元年,京师人,姓王,失其名。既无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人引至地狱门前,见有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教王氏诵一行偈。其文曰:“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菩萨既授经文,谓之曰:“诵得此偈,能排地狱。”王氏尽诵,遂入见阎罗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说。王遂放免。当诵此偈时,声所及处,受苦人皆得解脱。王氏三日始苏,忆持此偈,向诸沙门说之。参验偈文,方知是晋译《华严经·第十二卷·夜摩天宫无量诸菩萨云集说法品》。王氏自向空观寺僧定法师说云然也。

    唐清凉国师释《华严经·十回向品》初章“代苦救护”,亦赞叹地藏菩萨。文云:

    由菩萨初修正愿,为生受苦。至究竟位,愿成自在,常在恶趣救代众生。如地藏菩萨等。

    《宋高僧传》、《神僧传》载:唐永徽时,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至中国,居九华山。灵迹甚多,具载传中。相传是地藏菩萨垂迹。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一卷,宋常谨集。载日本《续藏经》中。今编入《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

    明莲池大师为比丘性安撰《地藏菩萨本愿经跋》,文云:

    《地藏经》译于唐实叉难陀。而时本译人为法灯、法炬,不著世代,不载里族,于藏无所考。虽小异大同,理固无伤。而核实传信,必应有据。乃比丘性安者,承先志刻唐译易之。或谓是经谆谆乎众生因果、地狱名相,无复玄论,不足新世耳目,恶用是订正为?噫!布帛、菽粟,平时不如明珠,凶年则为至宝。救末法之凶年,是经其可少耶?若夫“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探玄上士,试终身味之!

    《灵峰赞地藏菩萨别集》一卷,明蕅益大师撰,清演音集。

    蕅益大师少年在俗常谤佛法,后闻地藏菩萨本愿,乃发出世之心。故其一生尽力宏扬赞叹地藏菩萨。余见《灵峰宗论》中,赞地藏文甚多。因挈录之,辑为一卷,名曰《灵峰赞地藏菩萨别集》。今附录之,以广法益。是书分为五门:

    一、关于《十轮经》者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自序》,文见前第八章。

    二、关于《占察经》者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自跋》,文见前第七章。

    《刻占察行法助缘疏》,文云: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因果报应之说,未尝不彰明较著于世间也。但儒就现世论,未足尽愚者之疑情。自释典入支那,备明三世果报,益觉南宫所悟,及孔子“尚德”之称,事理不诬。然三藏权诠,只明因缘生法,未直明因缘无性,故云:“佛能转一切业,不能转定业。”逮大乘会中,始广明格外深慈,建胜异方便。依万法唯心、缘生无性之理,设取相、无生二忏,以通作法之穷。然后罪无大小,障无浅深,依教行持,悉堪消灭。如赫日当空,霜露顿收也。昧者谓重罪许忏,开造罪门。盖不唯罔识佛菩萨之弘慈,亦岂知儒者之了义。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盖明示人以自新之端矣。夫罪有重轻,事非一概。世法不能治,佛法治之。作法不能治,取相治之。取相不能治,无生治之。则究竟离苦解脱之法,不得不归功佛门,又不得不归功观音、地藏诸大士也。观音应十方世界,尤于五浊有缘。地藏游五浊娑婆,尤于三途悲重。如父母等爱诸子,而于幼者及无能者尤所钟情。此《占察善恶业报经》,诚末世多障者之第一津梁也。坚净信菩萨殷勤致请,释迦牟尼佛珍重付嘱。三根普利,四悉咸周。无障不除,无疑不破。三种轮相,全依理以成事,故可即事达理。二种观道,全即事而入理,未尝执理废事。又复详陈忏法,即取相即无生,初无歧指。开示称名,观法身观己身,顿同一致。乃至善安慰说,种种巧便,不违实理。此二卷经,已收括一代时教之大纲,提挈性、相、禅宗之要领,曲尽佛祖为人之婆心矣!予依经立忏。程用九居士捐资,并募善信助成之。此正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之极致也。谁谓学佛非儒者分内事哉!

    《与沈甫受、甫敦书》,文云:

    《占察行法》蒙昆玉梓梵册。而不肖屡结坛,俱不获清净轮相。此可信天下后世耶?今誓作背水阵,掩死关礼之。

    《与圣可书》,文云:

    不肖三业罪过不少,杂乱垢心,岂致清净轮相?爰发惭愧,退作但三归人。誓不为师作范,誓不受人礼拜,誓不出山,誓得清净轮相。不论百日千日,六年九年,毕死为期。辞嘉兴事竟,嗣当辞留都事也。

    《与了因及一切缁素书》,文云:

    宋儒云:“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旭一人犯此三病,无怪久滞凡地,不登圣阶也。旭十二、三时,因任道学而谤三宝,此应堕无间狱,弥陀四十八愿所不收。善根未殒,密承观音、地藏二大士力,转疑得信,转邪归正。二十年来力弘正法,冀消谤法之罪。奈烦恼深厚,于诸戒品说不能行。癸酉中元拈阄,退作菩萨沙弥。盖以为今比丘则有余,为古沙弥则不足,宁舍有余企不足也。夙障深重,病魔相缠,从此为九华之隐,以为可终身矣。半年余,又渐流布。浸假而新安,而闽地,而苕城、檇李、留都,虚名益盛,实德益荒。今夏感两番奇疾,求死不得。平日慧解虽了了,实不曾得大受用。且如《占察行法》一书,细玩精思,方敢遵古式述成。仔细简点,并无违背经宗。乃西湖礼四七,不得清净轮相;去年礼二七不得;今入山礼一七又一日,仍不得。礼忏时,烦恼习气现起,更觉异常。故发决定心,尽舍菩萨沙弥所有净戒,作一但三归弟子。待了因进山,作千日关房,邀佛菩萨慈悲拔济。不然者,宁粉此骨于关中矣。

    《佛菩萨上座忏愿文》,文云:

    (上略)曾闻造像功德,最能灭罪除愆。礼拜忏摩,实可洗心涤虑。爰发虔诚,集资改造一佛二菩萨像。仍发誓愿,恒礼《占察行法》,不论年月,专祈纯善轮相。众生虽垢重,诸佛不厌舍。必以大慈悲,哀愍度脱我。使我从今以后,心无掉举,身得轻安。护口过而勿出绮语恶言,净意地而不起杂思欲觉。速得清净三轮,克臻自他二利。普化众生,同生净土。

    《赠石淙掩关礼忏占轮相序》,文云:

    (上略)曩觉比丘多惭,退为“求寂”。今更愧“沙弥”真义,仅称但三归矣。敢更以空言赠人?然窃玩《占察善恶业报》一经,原属释迦大圣彻底悲心,地藏菩萨格外方便。三种轮相,巧示业报因缘,无疑不决。二种观道,深明进趣方便,大乘可登。以五悔称名,为发轫先容。以一实境界,为平等归趣。夫五悔者,敌体反世情者也。二观者,敌体反妄想计著者也。忏悔发露,永断相续,灭业障。劝请说法,灭魔障。随喜功德,灭嫉妒障。善巧回向,灭著有障。发坚固愿,灭退忘障。唯心识观,先知外境本虚,皆心所现;次达内心如幻,了无真实。真如实观,深达若境若心,统唯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故诸法皆当体不生不灭。如千沤万波,统唯湿性;千器万像,统唯金性。五悔翻破无始事障,二观翻破无始理障。二障既净,成真、应二身,三聚净戒一念圆发。而三轮清净之相,特表示取信,以显住持僧宝,绝仍可续。孟轲所谓“豪杰之士,无文王犹兴”,“闻而知之,不异见而知之”云尔。嗟乎!予能知《占察》大旨,依经立忏,而未能自得轮相,人谁信之?此实说药不服,咎不在药也。良方良药,昭昭具在,地藏菩萨决不我欺。我已知不服之咎,誓将服之。而石淙法友先得我心,亦将掩关,以祈清净。愿各努力,日夜涂抹。并慎药忌,避风寒。他日绍舍那真胤,灵峰片石当与灵鹫第一峰,同时点首矣。

    《祖堂结大悲坛忏文》,文云:

    (上略)智旭于四十六岁,自反多愧,退作但三归人。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幸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于今年正月元旦,锡以清净轮相,稍自慰安。(下略)

    (案大师于癸酉三十五岁七月十五日,退为菩萨沙弥,遂发心礼《占察忏法》。甲申四十六岁,退为但三归人。乙酉四十七岁正月元旦,乃获清净轮相,得比丘戒。)

    《占察行法愿文》(案此文为大师既获清净相后一年丙戌所作),文云:

    归命慈威无等尊,拔苦与乐真出要,定力能除三劫灾,救世真士垂悲拯。弟子智旭,痛念劫浊难逃,刀兵竞起。虽云同分妄见,实非无因误招。往业莫追,来事可谏。爰偕同志某等(十人),各捐净资,营修供养。三日方便,七日正修。如法结清净坛,顶礼《占察行法》。六时行道,五悔炼心。哀吁同体大悲,恳乞无缘拔济。伏念众生障垢,虽至重至深。三宝洪慈,终不厌不舍。苟一念知改过,必随许以自新。况释迦本师,勇猛称最。地藏大士,誓愿无忘。子幼弱,父爱偏强。儿不肖,母怜益甚。悯兹匍匐入井之愚,赐以身手衣裓之用。俾毫光照处,消兵戈为瑞日祥云。法雨沾时,转邪蘖为道芽灵种。所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教流通,魔邪窜绝。次祈比丘智旭,身无病苦,心脱结缠。定与慧而等持,戒并乘而悉净。期主某,法社虽复三年,摄护愿如一日。某等各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克除习气,臻修法门。三学圆成,二严克备。续佛慧命,普利人天。又祈外坛随喜缁素,悟知一实,开显三因。二观圆修,三忍圆证。又祈外护助缘,广及法界含识,若见若闻,若不闻见,等植良因,均沾胜益。又祈江北、江南,乃至震旦域内,近日遭兵难者,种种债负消除,一一怨嫌解释。脱幽冥之剧苦,胎莲萼以超升。恭干法界三宝、地藏圣师,真实证知,真实摄受。

    《化持地藏菩萨名号缘起》,文云:

    吾人最切要者,莫若自心。世间善明心要者,莫若佛法。然佛法非僧不传,僧宝非戒不立。戒也者,其佛法纲维,明心要径乎!慨自正教日替,习俗移人。髡首染衣,不知比丘戒为何事。一二弘律学者,世谛流布,开遮持犯茫无所晓,况增上威仪、增上净行、增上波罗提木叉乎?又况依四念处行道,增心增慧,以成三聚五支者乎?嗟嗟!三聚五支不明,谓大乘僧宝,吾不信也。僧既有名无义,谓传持佛法,明了自心,吾尤不信也。坚净信菩萨悯之,以问释尊。释尊倍悯之,委责地藏大士。大士更深悯之,爰说《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曰:“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定慧,当先修忏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若不忏净,而修定慧,则多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故先修忏悔,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又曰:“虽学信解,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趋。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怖畏,及种种障碍。应一切时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及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又观自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离。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减。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若杂乱垢心诵我名字,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嗟嗟!由此观之,戒不清净,二观决不易修。二观不修,一实何由证契?而欲戒根清净,舍忏悔、持名,岂更有方便哉?且持名一法,自其浅近言之,愚夫愚妇孰不能矢口。自其深远言之,不达法身平等,杂乱垢心不得名为闻矣。故知以二观为指南,能修二观,方为闻菩萨名。以闻名为方便,真实持名,便是圆摄二观。故名闻障净,障净戒得,戒得定慧发生,定慧而一实证入矣。明心见性,是真僧宝,真传佛法。吾辈生末叶,闻此真法,宜如何努力以自勉也!

    三、关于《本愿经》者

    《警心居士持〈地藏本愿经〉兼劝人序》,文云:

    “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此“危微”的传也。佛法亦尔,一念迷,常寂光土便成阿鼻地狱;一念悟,阿鼻地狱便是常寂光土。所以地藏本愿,直与《华严》同一血脉。试观华严世界,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议。地狱众苦,亦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议。《华严》明自心本具之净土,令人知归。地藏明自心本具之苦轮,令人知避。一归一避,旨趣永殊。而归亦唯心,避亦唯心,心外决无别法。儒所谓:“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危乎微乎!善、利分舜、跖之关,去、存为人、禽之别。熟读《本愿经》,不思自觉觉他,出地狱,归华藏者,必不仁之甚者也。警心居士悯之,遂毕世受持,兼以劝人。予谓适发此心,地狱苦轮便当顿息。欢喜为序,代法界众生普劝云。

    《九华芙蓉阁建华严期疏》,文云:

    予每谓《地藏本愿》一经,当与八十一卷《华严》并参。《华严》明佛境界,称性不可思议。《本愿》明地狱境界,亦称性不可思议。一则顺性而修,享不思议法性之乐。一则逆性而修,受不思议法性之苦。顺逆虽殊,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一也。一念迷佛界不思议性,则常寂光土,应念化成刀山剑树、炉炭镬汤。一念悟地狱不思议性,则泥犁苦具,应念化成普光明殿、寂灭道场。迷悟虽殊,性德无增无减,又一也。然性德虽无增减,非逆顺不属迷悟。而迷之为九界逆修,遂感分段、变易二死苦报。悟之为佛界顺修,遂成菩提、涅槃二种转依。迷为三惑,悟为三智。逆修为十恶五逆,顺修为六度万行。生死为三界四相,转依为三身四德。苦即法身,惑即般若,业即解脱。谚谓:“推人扶人只是一手,赞人毁人只是一口。”《大佛顶》谓:“如水成冰,冰还成水。”讵不信然!然则芙蓉九朵,信可与华严九会,同其表法。岂谓《地藏本愿经》,仅谈地狱因果事相而已。况华藏世界,安住大莲华中。如来成道,亦坐宝莲华。而优钵罗、波头摩等地狱,亦复名“青莲华”、“赤莲华”。可见一名一喻、一事一法,皆悉具足十界。在当人迷悟顺逆何如耳。不思议法性,体非群相,不碍诸相发挥,又奚间于地狱及寂光哉!愿诸开士,率诸檀越,即以此为顺修因缘,开发正悟。则铁围两山,即是金刚菩提道场。无令火焰幻作金莲,斯大妙矣。

    四、关于《灭定业真言》者

    《化持灭定业真言一世界数庄严地藏圣像疏》,文云:

    释迦佛谓“定业不可救”,所以寒造罪之心。地藏菩萨说《灭定业真言》,所以慰穷途之客。旭少习东鲁,每谤西乾。承观音大士感触摄受,后闻《地藏本愿》尊经,始发大心,誓空九界。今得与僧伦,染神乘戒,皆慈愿冥加,不可诬也。爰念娑婆弊恶,惑、业、苦三,如恶叉聚。无上醍醐,悉成毒药。持律者唯事衣钵,作犯止持茫无所晓。习教者唯事口耳,禅那、理观瞀无所得。参宗者流入机境,播弄精魂,心佛真源毫无亲证。净土一门稍切时机,亦苦多成退托,未合不思议大乘。良由业重障深,浊智流转。虽有圣者,末如何也!唯地藏慈尊,悲深愿重,专愍刚强。尚能转我当年殷厚邪心,使得正信出家。岂难转大地众生无知过犯,使归真际乎?故于三宝前发心,欲造万佛铜殿,中供大士,永镇九华。爰受一食法,结百日坛,持《灭定业真言》五百万。又化大心缁素,或持十万,或百千万。共成十万万,表三千大千世界数。以其总数,供大士像中,作尽未来广化十方左券云。

    《宗论》卷一中,有《续持回向偈》、《补总持疏》、《灭定业咒坛忏愿文》,及其他愿文中附言持《灭定业咒》者,今悉阙略未录。欲广览者,幸披寻焉。

    《答黄穉谷问》二则(原问附),文云:

    问:佛不能灭定业,地藏菩萨胡为有《灭定业真言》耶?且既达本来罪福皆空,又何谓耶?

    答:业之与报,皆是自心现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达能造所造,能受所受,当体三德秘藏。而以殷重倒心,作殷重恶业,必招殷重苦报,名为定业。彼心既定不可挽回,大觉亦不能即令消灭。故大慈悲巧设方便,令地藏大士说咒劝持,即是转其定心,渐使消灭也。是故菩萨功能,全是佛之功能。佛既不居,菩萨亦不居,究竟只在当人一念信受持咒之心耳。此正所谓既达本来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拨无因果。以罪福因果,当体即空,亦复即假即中。迷则灭与不灭,俱非达本。达则灭与不灭,总不碍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透此二语,便出野狐窠臼矣。

    进问:毕竟佛何不自说?所谓佛不能灭,尚有疑在。

    答:释此须知三义:一、诸佛说法,必系四悉因缘。有闻佛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佛即自说,如《楞严》、《尊胜》诸咒皆灭定业也。有闻菩萨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须菩萨说,如此咒及《大悲》等咒是也。二、罪不自灭,不他灭,不共灭,不无因灭。而有时唯说自灭,云心空业空。有时唯说他灭,云佛菩萨力。有时说须共灭,双举内因外缘。有时说无因灭,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缘,否则便成四谤也。三、不能灭,约三藏迹佛。能灭,指圆教因人。如《华严》云:“初发心时,已胜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义,一切法无不通达。

    五、杂著

    《九华地藏塔前愿文》,文云:

    稽首慈悲大愿王,本源心地如来藏,善安慰说真救世,现声闻相护法者。愿承本誓度众生,鉴我微忱垂加护。智旭夙造深殃,丁兹末世。虽受戒品,轻犯多端。虽习禅思,粗惑不断。读诵大乘,仅开义解。称念名号,未入三摩。外睹魔党纵横,痛心疾首。内见烦恼纷动,愧地惭天。复由恶业,备受病苦。痛娑婆之弊恶,叹沉溺之无端。由是扶病入山,求哀大士。矢菩提于永劫,付身命于浮云。臂香六炷:三炷供忉利胜会,化身无数;大集胜会,现声闻相;六根聚会,善巧说法,地藏菩萨摩诃萨。一炷悔三业重失,生来杀业、淫机、谤三宝罪、口过、恶念,乃至旧岁染疾后种种不尽如法,如是等愿尽消除。一炷为求四愿:律仪清净、断惑证真、长康无病、广作福事。一炷为决疑网:若先礼忏,求净律仪;若先习禅,断除烦惑;若先阅藏,以开慧解;若先立行,以广福缘。唯愿救世真士、大智开士、一切知见者、于诸众生得不忘念者,必垂哀鉴,开我迷云。我复于大慈悲父前,沥血铭心,作如是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先自取泥洹。倘夙业因缘,牵入恶道,愿菩萨弘慈,常觉悟我,使我念念忆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续不断。若夙障稍轻,愿大士威神,令我早成念佛三昧,决生阿弥陀佛世界。乘本愿力,无边刹海,化度有情。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化铁地藏疏》,文云:

    洪钟具无边音性,一击而顿彻铁围。地藏圆同体大悲,瞻礼而顿蒙与拔。幽冥之觉悟可期,现在之障缘宜转。灵峰心怀礼公,既已铸钟打钟,复思是像作像。虽丹青刻画,咸皆性同虚空。而炼就纯钢,可表坚固不坏。四德非尘,藉一尘而圆显。三身无像,即影像以妙彰。寄语高贤,共行檀施。助铁者如正因心发,法身妙果可登。助炭者如了因心发,般若光明可悟。助食用者如缘因心发,解脱神通可基。从大士而发其心,正是全性起修。由众信而成此像,正是全修在性。如是事,如是理,如是因,如是果。真语实语,谛思谛行。

    《九华山海灯油疏》,文云:

    劫初人有身光,不假日月。身光渐减,日月出生。而日月有时不照,则继以膏火。此膏火功德,不唯等于日月而已。日月属悲田。灯火供养,悲敬双具。又况地藏大士,以无缘慈力,同体悲心,示居九子峰头,遍救尘沙含识。肉身灵塔,四海归依。由是有海灯之供。当知一茎光照,全彰自性妙明。缘善既孚,正了同显。倘谓是事相,是尘缘,无关修证者。则离事谈理,离境觅心,理若龟毛,心同兔角。谁与万善庄严,成两足果哉!昔有盗寺物,剔佛灯者,尚感多劫身光之报,况以好心施供。藉大士慈悲,俾焰焰普烛幽途。方将续如来慧灯,耀法界宝炬。若自若他,同开长夜幽关。又岂止生死中乐报已耶!请速发心,毋贻后悔。

    《九华山营建众僧塔疏》,文云:

    福田有二,曰敬、曰悲。敬田以田胜,悲田以心胜。供舍利而福等虚空,敬田也。泽及枯骨,万世称为仁主,悲田也。一田功德,已不思议,况悲敬具足者乎!夫罗汉四果,证入无生,永离我执,既入涅槃,不爱枯骨。凡夫比丘未断思惑,倘尸骸暴露,则神识不安。神识不安,可悲也。堂堂僧宝,可敬也。矧凡圣莫测,神圣渊府,龙蛇混居。安知肉眼所谓凡僧,非即大士曲示乎?是故随供一骨,罔不具悲敬二田。九华为天下第一名山,乃荒原暴骼,悚目伤心。予初到山,首以此事经怀。适有众耆,快为鼓舞。不揣陋拙,倡作先声。其有见闻随喜,无论若缁若素,若少若多,既投最胜之因,必克无上之果。敬则成佛道而有余,悲则度众生而无量。系以偈曰:

    僧相堂堂,福德之海,纵令朽骨,福性奚改。起塔供养,应至梵天,况复丈许,讵云不然。大士示形,遍在生死,青淤朽骨,黄金锁子。弹指合掌,的的真因,谁为证佐,《妙法华经》。

    《复九华常住书》,文云:

    向年托迹宝山,于一切精律行者,作地藏大士想。即一二不拘小节者,亦作志公、济颠等想。圣道场地,龙蛇混杂,凡圣交参。不敢以牛羊眼妄测,自招无间重罪也。适闻山中稍稍构难,虽大菩萨示现作略,然经云:“宁破千佛戒,莫与外人知。”又世典云:“胡越人相为仇敌,及乘舟遇风,则相救如左右手。”九华实地藏慈尊现化地,山中大众,无非地藏真实子孙。不知历几劫修行,到此名山福地。乃为小小一朝之忿,遂使智不若胡越同舟。非所谓一芥翳天,一尘覆地者耶?不肖智旭,少时无知,毁谤三宝,罪满虚空。仗地藏大士深慈厚愿,拔我邪见,令厕僧流。故今日称地藏孤臣。山中大众,皆吾幼主。臣无轻君之念,而有谏君之职。唯是诚惶诚恐,稽首顿首,遥向宝山披陈忠告:唯愿众师,各各舍是非人我之心,念法门山门之体。同修无诤三昧,永播大士道风。古人云:“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又云:“家无小人,不成君子。”纵有实非大士真正眷属,亦须慈恕,令其渐种善根可也。

    《地藏慈尊像赞》五首,文云:

    同体大悲,无缘宏誓。千佛之祖,群生之裔。定入刹尘,珠悬三际。轮相破疑,辩才显谛。欲令戒学重明,顶礼莫存分剂。

    人但知其地狱救苦,不知其无处不现。人但知其临终扶持,不知其无时不念。三部经王,二种妙观。十轮重匡末法,三轮尽裂疑羂。此无量门中第一神速法门,从来若逢不逢似见非见。不肖子一生极力举扬,独许归信无间。尚有一事怀疑,问取法身莫辨。

    众生堕落地狱,皆由破戒重障。大士入狱救苦,独现声闻戒相。不解剖判法身,偏解拈提向上。此是无作妙色,众生性具家当。握珠坚强戒身,地藏人人地藏。

    五乘该尽孝慈心,最是医王愿力深。百草根茎皆不弃,赢来大地足知音。

    涕出何须更着惭,馆人相识恨长含。一哀偶遇横流泪,处处临丧欲脱骖。

    《遣病歌》,文云:

    九华峰头云雾浓,三月四月如隆冬,厚拥敝袍供高卧,暖气远遁来无从。九华山中泉味逸,百滚千沸中边蜜,拾取松毬镇日煨,权作参苓疗我疾。我疾堪嗟疗偏难,阿难隔日我三日,岂向旦暮恋空华,悲我知门未诣室。是以持名日孜孜,拟开同体妙三慈,我病治时生界治,刹那非速劫非迟。

    《礼千佛于九华藏楼赠诸友五偈》,文云:

    非干苦瓠换甜瓜,处处慈尊并我家。念性枉劳参水月,低头已驾白牛车。

    堆山积岳尽尘埃,力把慈风一夕摧。吹散铁围无暗地,何须拭目问明来。

    昔年窠臼刹那掀,腊尽春回日已暄。欲信昆仑泉脉动,但看河冻不胜辕。

    灵犀一点性元通,触境逢渠道自融。蓦地举时声历历,相看同在宝楼中。

    一体横分想与情,泠然性计即无生。功成五悔非留惑,莫替楼头最后盟。

    《丙戌春,幻游石城。随缘阅藏,以偿夙愿。夜梦塑地藏大士,身首具,手足未成,感赋》,文云:

    积雨溟濛缛客思,鸽声传怨度新枝。千年学脉凭谁寄,万古愁怀只自知。镜里病容衰已甚,梦中慈相体犹亏。何时了却文言债,蓦入重岩就故医。

    《地藏菩萨行愿纪》一卷,清显荫述。

    《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一卷,清李圆净述。

    《地藏大士圣迹》一卷,清范幻修述。

    《地藏菩萨往劫救母记》一卷,清汪奉持述。

    《地藏菩萨九华垂迹图赞》一卷,清演音赞书,清卢世侯绘。

    《九华山志》未就,清许止净编。旧刊《山志》未善,无足流通。
地藏法门 第十章 问答遣疑
    第十章问答遣疑

    问:第一章谓“地藏菩萨”为诸经等通译之名。而近世中持名号者,皆曰“地藏王菩萨”。未审应依何者为善?

    答:《占察经》卷上,详示占法中云:“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准此,持名之时,应云“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斯为善矣。若因句长未易持诵者,可略“摩诃萨”字,直云“南无地藏菩萨”。但有仍欲依彼旧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者,亦宜随其好乐,因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相符合也。

    问:《十轮经》谓:“于弥勒、文殊、观音、普贤诸大菩萨所,百劫之中,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不如于一食顷,归依乃至供养地藏菩萨。”《本愿经》亦谓:“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准此二经,地藏为胜,其他诸大菩萨悉为劣耶?

    答: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乃至地藏,诸大菩萨,皆示位居等觉,未有高下之殊。而诸众生多劫已来所结法缘,不无深浅之异。是约机感,似有胜劣。若约菩萨位置,决无胜劣可言也。地藏菩萨于此世界诸众生等有大因缘。故释迦如来偏赞最胜,令诸众生信心坚固,悉皆渴仰,受化得度耳。

    问:《地藏经》中,何以广说人天果报,未有劝赞往生净土耶?

    答:《本愿经》中虽未显说,而于他经劝赞者多。今略举之。

    《地藏十轮经》云:“当生净佛国,导师之所居。”又云:“当生净佛土,远离诸过恶。”又云:“不久安住清净佛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又云:“速住净佛国,证得大菩提。”

    《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如前第三章所引文云:“此人舍身,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又云:“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

    《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中,如前第五章所引七言偈云:“彼人生于净莲华,闻法所说无量寿。”

    《地藏菩萨仪轨》中,如前第五章所引文云:“舍身后生极乐。”

    又蕅益大师《占察行法》中,如前第八章所引文云:“欲随意往生净佛国土者,应受持修行此忏悔法。”故《行法》中最后发愿云:“舍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弥陀,历侍诸佛。亲蒙授记,回入尘劳。普会群迷,同归秘藏。”大师所撰《行法》,悉宗地藏《占察经》文。劝赞往生,可为诚证矣。

    问:后世缁侣所传地藏赞文,未能雅饬,不足承用。今欲于菩萨前称扬赞叹诸功德者,应唱何偈乃为殊胜?

    答:余所用者,依《十轮经·序品》偈文,挈集二种。又蕅益大师《忏愿仪》中所述赞偈,悉宗《十轮》长行经文,称美圣德无不周遍,叹观止矣。今并写录于此章后,藉以为《圣德大观》一卷作综结焉。

    依经挈集赞偈二种:

    ●第一文云:

    七圣财伏藏,无畏佛音声,诸菩萨胜幢,众生之尊首。与怖者为城,如明月示道,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刚。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

    ●第二文云:

    一日称地藏,功德大名闻,胜俱胝劫中,称余智者德。众生五趣身,诸苦所逼切,归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现作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假使百劫中,赞说其功德,犹尚不能尽,故皆当供养。

    蕅益大师《忏愿仪》中赞偈,文云: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以神通力,现声闻像。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照行善者,犹如朗日。照失道者,犹如明炬。除烦恼热,如月清凉。渡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伏诸外道,如狮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无功用,转大法轮。殊胜功德,不能测量。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于一食顷,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能令一切皆离忧苦,求诸所愿,速得满足,安置生天涅槃之道。故我一心,归命顶礼。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竟
地藏法门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讲王梦惺记)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禅,乃不果往。日昨梦惺居士及诸仁者入山相访,因雨小住寺院,今日适逢地藏菩萨圣诞,故乘此胜缘,为讲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要旨,以资纪念。

    净宗道侣修持之法,固以《净土三经》为主。三经之外,似宜兼诵《地藏经》以为助行。因地藏菩萨,与此土众生有大因缘。而《地藏本愿经》,尤与吾等常人之根器深相契合。故今普劝净宗道侣,应兼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谨述旨趣于下,以备净宗道侣采择焉。

    一、净土之于地藏,自昔以来,因缘最深。而我八祖莲池大师,撰《地藏本愿经序》,劝赞流通。逮我九祖蕅益大师,一生奉事地藏菩萨,赞叹弘扬益力。居九华山甚久,自称为“地藏之孤臣”。并尽形勤礼《地藏忏仪》,常持《地藏真言》,以忏除业障,求生极乐。又当代净土宗泰斗印光法师,于《地藏本愿经》尤尽力弘传流布,刊印数万册,令净业学者至心读诵,依教行持。今者窃遵净宗诸祖之成规,普劝同仁兼修并习。胜缘集合,盖非偶然。

    二、地藏法门以三经为主。三经者,《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十轮经》、《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本愿经》中虽未显说往生净土之义,然其他二经则皆有之。《十轮经》云:“当生净佛国,导师之所居。”《占察经》云:“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所以我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礼《地藏菩萨占察忏》时,发愿文云:“舍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弥陀,历事诸佛,亲蒙授记,回入尘劳,普会群迷,同归秘藏。”由是以观,地藏法门实与净宗关系甚深,岂唯殊途同归,抑亦发趣一致。

    三、《观无量寿佛经》以修三福为净业正因。三福之首,曰孝养父母。而《地藏本愿经》中,备陈地藏菩萨宿世孝母之因缘。故古德称《地藏经》为“佛门之孝经”,良有以也。凡我同仁,常应读诵《地藏本愿经》,以副《观经》孝养之旨。并依教力行,特崇孝道,以报亲恩,而修胜福。

    四、当代印光法师教人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者,必先劝信因果报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乃云:“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而《地藏本愿经》中,广明因果报应,至为详尽。凡我同仁,常应读诵《地藏本愿经》,依教奉行,以资净业。倘未能深信因果报应,不在伦常道德上切实注意。则岂仅生西未能,抑亦三途有分。今者窃本斯意,普劝修净业者,必须深信因果,常检点平时所作所为之事。真诚忏悔,努力改过。复进而修持五戒、十善等,以为念佛之助行,而作生西之资粮。

    五、吾人修净业者,倘能于现在环境之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罣碍。依苦境而消除身见,以逆缘而坚固净愿,则诚甚善。但如是者,千万人中罕有一二。因吾人处于凡夫地位,虽知随分随力修习净业,而于身心世界犹未能彻底看破,衣食住等不能不有所需求,水火、刀兵、饥馑等天灾人祸亦不能不有所顾虑。倘生活困难,灾患频起,即于修行作大障碍也。今若能归信地藏菩萨者,则无此虑。依《地藏经》中所载,能令吾人衣食丰足,疾疫不临,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增加,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古德云:“身安而后道隆。”即是之谓。此为普劝修净业者,应归信地藏之要旨也。

    以上略述持诵《地藏经》之旨趣。义虽未能详尽,亦可窥其梗概。唯冀净宗道侣,广为传布。于《地藏经》至心持诵,共获胜益焉。

    (1940年9月1日讲于永春普济寺)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之灵感
    地藏菩萨之灵感

    地藏菩萨广大灵感,为诸大菩萨中第一。其灵感之益,见于各经中者,甚多。今且举《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二十八种利益”略讲之。

    佛言: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以前为恶鬼神等随逐。今则不然。)

    二者善果日增。(恶鬼神随逐,则起恶心,行恶事,令恶果日增。今则不然。)

    三者集圣上因。(若行善而不发愿回向,仅成人天之因。今则不然。)

    四者菩提不退。

    五者衣食丰足。

    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

    八者无盗贼厄。

    九者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

    十一者女转男身。(或来生,或今生。)

    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

    十四者多生天上。

    十五者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

    十七者有求皆从。

    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

    二十者业道永除。

    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

    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未发愿求生西方者,如前所说,生天上,为帝王,为王臣女等。今则不然。)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

    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以上所举者,仅二十八种利益。据实言之,所得利益无量无边。二十八种,为其利益最大,且为常人所最易了解者。且举此,令人生信仰心耳。

    又须知如是种种利益,皆真实不虚。其有虽礼敬供养地藏菩萨,而未能获得如是利益者,皆因诚心未至也。倘能一心至诚礼敬供养,决定能获如是利益。

    二十八种中,第八为“无盗贼厄”。余于数年前,曾亲历之。今愿为诸仁者,略说其事:

    余于在家之时,房内即供养地藏菩萨圣像。香烛供奉,信心甚诚。

    出家以后,随所住处,皆供奉地藏菩萨。

    距今七年以前,余在杭州乡间某小寺过夏。寺中正房三间,各分前后,隔成六间。上有楼,藏蓄物品,无人居住。楼下,中间前为大殿,后为客堂。上首前后二间,余居之。下首前后二间,本寺老和尚居之,楼梯即在其房中。其时老和尚抱病甚重,卧床不起。此外尚有出家者二人、在家者一人,分居客堂前小屋中。前面大门永久不开,皆由客堂侧之后门进出。

    一日,有客人来,见外墙角,有大石。告余曰:“此应是贼盗欲入而未得也。”

    余闻其言,即知注意。因将存置楼上之物,移入房内。并将各房之窗闩寻出,余室皆闩好(因以前各窗皆可随意自外开闭),并以所余之闩,转交诸师,令彼等亦各安竖,又警其注意。奈彼不信,遂即置之。

    是夕,照例持诵地藏菩萨名号,心甚安静。及入夜,余睡眠甚安。但于中夜之时,闻楼上有数人行走之声,又闻老和尚说话。余以为老和尚扶病上楼,检点门窗,预防盗入也。

    不久,余即睡去。次日晨起,如常开门,见客堂中,满地诸物,狼藉不堪。他人即告余云:“汝尚不知夜间之事,汝实有福也。”

    遂续告余云:夜间有强盗数人,执刀杖等逾墙而入。先至小房,令出家者二人、在家者一人起床。并检觅彼等室中之银钱,及在家人之衣服一件,悉已取去。后以刀逼迫彼等,令带往老和尚处。彼等不得已,乃同往见老和尚。盗遂令老和尚偕往楼上,开橱门,盗乃取洋二百余元。又于楼上所存各物皆加检查,有欲者随意携去。后乃下楼。

    盗等以为全寺诸屋中,唯有余所居之屋未经检查。遂尽力拨门,又用木棍杵之。历一小时许而不能开。(盗所拨者后室之门,余居前室,故不得闻。前室另有二门,在大殿侧,而盗等不知也。)又欲从窗而入。因内已闩,自外不能开。遂屡击玻璃,而玻璃不破。盗等精疲力尽,决不得入余房中。时天已将晓,彼等乃相率而去。

    以上之事,皆由同居出家者二人为余述者。想与当时之情形相符也。此是余自己经历之一事,为“二十八种利益”之中,第八“无盗贼厄”也。

    诸君倘能自今以后,发十分至诚之心,礼敬供养地藏菩萨,则于二十八种利益,必能一一具获,决定无疑。此则余可为诸君预庆者也。

    余述地藏菩萨灵感已竟。请维那师领众诵地藏菩萨圣号,及以回向。(回向,用“愿以此功德”偈。)

    (1933年5月1日讲于厦门万寿岩)
地藏法门 与李圆净居士书
    与李圆净居士书

    《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已达五版,至用欢慰。

    《地藏十轮经·序品》一卷,载赞叹感应之文甚多,乞仁者暇时披阅此经(金陵版《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善。《序品》以后,亦乞详阅之,当获益甚大。又《占察善恶业报经》,金陵版《经》并《疏》,亦地藏菩萨所说。唯此经说修唯识、真如观法,不能通俗耳。连《本愿经》,共三种,世称为“地藏三经”。又《金刚三昧经》最后一品,金陵版,亦地藏菩萨所说),择其通俗易解者,演为浅显之文及表记,则弥善矣。他经多称为“地藏菩萨”,唯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为“地藏王菩萨”。

    以上诸经之外,他经中载地藏菩萨之名者,如《华严·入法界品》四种译本(晋译六十卷内,唐译八十卷内。西秦别译,此品名《佛说罗摩伽经》。唐贞元别译,此品名《普贤行愿品》,皆载地藏菩萨之名。但西秦译曰“持地藏菩萨”。晋译曰“大地藏菩萨”)。贞元别译《华严十地经》,及《佛说八大菩萨经》等,皆有地藏菩萨之名。

    此外,又有《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一卷。又秘密部,亦有载地藏菩萨者,兹不具录。朽人受菩萨慈恩甚深,故据所知,拉杂写出,以奉慧览。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中,屡有关于地藏菩萨之著作,亦乞仁者披阅之。《续藏经》中,有《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此是伪经,不宜流布。

    问地藏菩萨经中,亦有往生净土之言否?答:有。今略举之:

    秘密部《地藏菩萨仪轨》云:“地藏菩萨说咒已,复说成就法。若念灭罪生善,生身后生极乐,以草护摩三万遍。”

    《地藏十轮经》云:“当生净佛国,导师之所居,乘于无上乘,速得最胜智。”又云:“当生净佛土,远离诸过恶,住彼证菩提,令离诸瞋忿。”又云:“如是菩萨福德智慧速疾圆满,不久安住清净佛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又云:“速住净佛国,证得大菩提。”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地藏菩萨言:“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是观察者,决定生彼佛净国,善根增长,速获不退。”故蕅益大师依《占察经》立忏法,谓:“欲随意往生净佛国土者,应受持修行此忏悔法。”忏法中发愿文云:“舍生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弥陀,历侍诸佛。亲蒙授记,回入尘劳。普会群迷,同归秘藏。”

    又忏法有四部:

    一、《占察忏仪》(本名《占察行法》,附《义疏》后。亦有单行本,武昌印,一册)。

    二、梵本《地藏忏愿仪》(扬州版,一册)。此二种为蕅益大师作,最善。

    三、《地藏忏仪》(杭州版,一册),简单可用。

    四、梵本《地藏忏》(扬州版,三册),太繁杂。

    (此信作于19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