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净心法师
甲三解释品题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八字,就是这部普门品的品题。现在从这品题的八个字,分为:一、‘观世音’,二、‘菩萨’,三、‘普门’,四、‘品’的四段来解释。
观世音:梵语‘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翻译中国话叫做‘观自在’或‘观世音’。‘观自在’是约自利的解释,‘观世音’是约利他的解释。‘观世音’的‘观’字,是能观的妙智。观世音菩萨是寻声救苦的,可是其寻声救苦,不是以耳识的分别,乃是以微妙智慧的观察。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修习耳根圆通,证得圆通本体之后,所发起的妙用。‘世音’二字是所观的境界。‘世’是六凡的迷惑世间,和三乘的正觉世间。‘音’是音声,就是世间出世间,所有的音声。观世音菩萨,以智慧的观察,如果有世间的众生,受痛苦而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祈求观世音菩萨救度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就随著苦痛祈求的音声的所在,去解救受苦的众生。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寻声救苦的,所以名为‘观世音’。
上面所说,是根据字义的解释,而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得名为观世音,有:‘宿世悲愿’,‘因中自利’,‘果上利他’的三种因缘。
一、宿世悲愿——悲华经说:在过去善持劫中,宝藏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转轮王,叫做‘无量净轮王’。这位转轮王的第一位太子,非常的笃信佛教。这位太子有一次发心供养佛僧,结夏安居三个月的饮食。当三月安居圆满,宝藏佛就问他发心供佛斋僧,有何希求?太子回答世尊说:‘世间的物质都是虚假的,我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无所要求。我唯有的愿望,就是如果有众生,遭受地狱、饿鬼、畜生一切苦恼的时侯,凡是能称念我名字的,我就用我的天眼来观察他们的所在,用我的天耳来听闻他们的音声,而解救他们的苦难。如果他们称念我的名字,而不能免除三途诸苦恼的话,那我就不成就菩提佛果。’宝藏佛听到这位太子,发菩提心要救度众生,就很欢喜的称赞他说:‘汝能观察一切众生的痛苦,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的痛苦,那是很好的,我现在就给你赐一个名字,叫做观世音吧。’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由宿世的悲愿,得名为观世音的因缘。
二、因中自利——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向佛陀说:‘世尊!我回想到我过去,无数恒河沙劫前的时候。有佛出现于世间,号为观世音。我就在观世音佛的会下发菩提心,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于三摩地………世尊!那位观世音如来,赞叹我善得圆通法门,在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在因中修行,得名为观世音的因缘。
解释品题2
三、果上利他──在这普门品里,世尊回答无尽意菩萨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圣果之后,寻声救苦,利益众生,得名为观世音的因缘。
据大悲经说:观世音菩萨已于无量劫前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菩萨有大慈悲大愿力,为著要使众生离苦得乐,所以现为菩萨,倒驾慈航,入于苦海中,随缘教化众生。这位观世音菩萨,现在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辅佐。观世音菩萨是和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因缘的。凡是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见到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都会生起欢喜恭敬的心。因此,礼念供养这位观世音菩萨的人,也特别多,而礼念供养所得到的福利更属殊胜。将来阿弥陀佛入涅槃以后,正法于上半夜灭,观世音菩萨于下半夜成等正觉,号‘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国家的名字,叫做‘众宝普集庄严’,其环境比现在的极乐世界更加优秀殊胜。这是观世音菩萨的过去,和未来的事迹。
因为观世音菩萨和娑婆世界的众生最有缘,尤其和我国的众生更加有缘,所以常常在我国示现救度众生。在唐朝的元和年中,观世音菩萨示现于陜西,化为一位很美丽的姑娘,每日手提著鱼篮,在人群中往来卖鱼。当地的很多青年,看她那么美貌,都在追求她。这位姑娘就对他们说:‘我只有一个人,而你们追求我的人那末多,叫我怎么办呢?那么就这样吧!如果有人在一夕的时间,能背诵普门品的,我就许配绐他吧!’因为这许多青年,都想求得这位容姿殊绝的姑娘,于是大家都认真的背诵。结果在一夕之间,能背诵普门品的,竟有二十人之多。这位姑娘说:‘我一个人也不能许配你们二十个人呀!那末大家就再背诵金刚经吧!’于是这二十个青年,又认真的背诵金刚经,在一夜之中,竟有十数人能背诵金刚经。姑娘又说:‘你们十几个人,我还是无法许配你们,就请你们背诵法华经吧!如果在三天之内,能背诵一部法华经,我就许配给他。’这十几位青年,又认真的背诵法华经。法华经有六万多字,要背诵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有一位姓马的青年,竟能在所限定的三天内,把一部法华经背诵出来。因此,这位姑娘就遵守诺言,许配这位姓马的青年。于是就选择佳日,举行结婚典礼。可是在结婚这一日,所有的宴客还没有散,这位美丽的姑娘,就得到急症,忽然间死去,而且身体马上腐烂破坏。这位姓马的,本来是做的喜事,却变成丧事,非常的悲哀。但人已经死了,也没有办法,就把她埋葬了。过了数日,有一位老和尚,拿著锡杖来看这位姓马的青年,并问起这位美丽姑娘的经过情形。这位姓马的青年,一一向老和尚说明经过情形后,就带他到埋葬这位姑娘的地方。这位老和尚用锡杖,将棺木盖子拨开,而这位姑娘的死尸已经腐化消尽,只剩下一把骨头和身上的金饰,这位老和尚就用锡杖,挑这一把骨头,就向马少爷说:‘这位姑娘,不是普通的人,这是圣者怜愍你们业障深重,所以来感化你们的。’讲完这句话后,腾空飞去,因此在陜西的地方信奉佛法的人特别多。泉洲粲和尚赞叹说:‘丰姿窈窕鬓敧斜,赚杀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上面这则因缘,就是观世音菩萨,示现为马郎妇──鱼篮观世音──的因缘。观世音菩萨在我国示现救度众生的事迹很多,而且都是示现女人身,所以在我国所塑绘的观世音菩萨,都是女人像的多。可是观世音菩萨,本来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因为菩萨是断烦恼,了生死,证得果位的圣人,既没有男女的情欲,也就没有男女之相可得。关于这种道理,信奉观世音菩萨的人,必须要认识清楚。
解释品题3
菩萨二字,梵语应该叫做‘菩提萨埵’,翻译中国话叫做‘觉有情’。这觉有情的意义,可约:‘自利’、‘利他’、‘自他两利’的三方面解释。
一、约自利释──‘觉有情’约‘自利’的解释。就是已经觉悟了的有情。有情是有知情意的精神活动的生命体。所以凡是有心识,有知觉性的动物类,都叫做‘有情’。而有情有‘觉悟的’和‘迷惑的’的分别。迷惑的有情,是在六道中受生死的愚痴凡夫;觉悟的有情,就是已经证了果位的三乘圣人。三乘的圣人,是已经觉悟到真理的,所以叫做‘觉’。可是,他们觉悟的程度,还没完满,还有微细烦恼未尽,所以叫做‘有情’,合起来叫做‘觉有情’。
二、约利他释──‘觉有情’约‘利他’的解释,‘觉’就是自己所觉悟的真理,‘有情’就是一切的众生。将自己所觉悟的真理,去教化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也都能得到觉悟,所以名为‘觉有情’;这将自己所觉,去觉悟有情,就是菩萨利他的功行。因为菩萨不但是要具备‘自觉’的条件,同时也要具备‘觉他’的条件。所以声闻、缘觉虽然也具有自觉,因为没有觉他的条件,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三、约自他两利释──‘觉有情’约‘自他两利’的解释,‘觉’是‘上求佛觉’,‘有情’是‘下化有情’。因为菩萨觉悟的程度还没圆满,所以不断的向上追求究竟的佛道,这是菩萨自利的功行。又因菩萨是发大慈悲心,要救度众生的,所以一方面,也不断的做度化众生的事业。上求佛觉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就是菩萨‘自他两利’的意义。
从上面所说三种意义,大家就知道,菩萨之所以称为菩萨,是要具足自觉,和觉他的条件的。自觉就是智慧,觉他就是慈悲。要悲智双运,才能称为菩萨。这位观世音菩萨,约迹门说:他就是运智以求自利,运悲以达利他的菩萨。如果约本门说:观世音菩萨是已经证到究竟佛果的‘正法明如来’,因为度化众生的慈悲心切,所以垂迹示现为菩萨,将自己所觉悟的无上佛道,随众生的机缘,演说开示种种的佛法,以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名为‘菩萨’。
普门:‘普’是普遍,‘门’是能通的意思。这普遍而能够通达,正是显示观世音菩萨,利他行门的广大。观世音菩萨的度化众生,是普遍深入于九法界的。因为观世音菩萨,能够现种种身,游化诸国土,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所以叫做‘普门’。
解释品题4
品:‘品’是品类。义类相同的聚在一段,所以叫做‘品’。这部普门品,是将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的事迹,聚在一处,所以叫做‘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内容分为‘长行’和‘偈颂’,说明观世音菩萨‘冥应’、‘显应’度化众生的事迹。
佛教书籍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