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嘉言錄
作者︰佚名
第三十節 立志
立志1 立志2    
第三十節 立志 立志1
    立志1

    ○我在年輕的時候,常听親友談論說,我爹和我爺爺都是讀書人,我太爺更有‘善書’的美名,我一天書也沒念過,可說是目不識丁啦!將來有何面目見祖先于地下呢?想到這里,非常慚愧!因此我便立志,不論我怎麼窮,也非供我兒子念書不可!後來我兒子八歲讀書,很聰明,先生非常夸獎。我見先人、後人都能讀書,我可怎麼辦呢?我便自誓說,我也非讀書不可!自從三十八歲起,便學講善書,後來也能認識幾個字,還能講善書,現在又能和大家研究道德,想起來真是可樂!這都是由立志上得來的。

    ○人常說要有大根大器,什麼是‘大根’呢?我年輕的時候,給人家扛活,听人講《三國演義》說,‘關公寸功未立,不出曹營。’我就立個志——不論給誰家扛活,我也是‘寸功未立不出曹營’。立志就是‘大根’。什麼是‘大器’呢?做一件事要想想,能不能推行天下,天下的人要都這樣做,能不能好呢?若是能好,一定行得通,這就是‘大器’。現在的人都看到勢力上去了,未免大錯。

    ○我三十五歲時,就知道後天世界已到了末運,將來要變成先天世界啦!究竟先後天怎樣分別呢?人人只顧妻子兒女就是後天,不顧身家只謀公共福利的就是先天。我二十一歲那年,給人扛活,看見有的兄弟們分家,為爭產業拿刀動槍,都有鬧出人命的。我暗自尋思,他們是為誰爭呢?想了一天,忽然明白了,他們是為老婆兒子爭啊!那時我正在抬糞,便把糞筐向糞堆上一丟,大聲說︰‘我非當個特別人不可!’伙伴們瞅瞅我,也不知我說的是哪里的話?等到我三十八歲那年守墳,就對女人說︰‘今後我不能再為你們過家了’,守墳期滿,我就以勸善立學為天職,直到現在。

    ○錦西縣孟家屯修孟母廟,工程浩大,竣工時我去參觀,遇著孟母廟管事的孟老峰,我深深地給他作個揖,他不理我,向他講話,他不答言。走出孟母廟我便立志說︰‘可見你們老孟家出聖人,你就那麼自大!我們老王家就不許出聖人嗎?找非立志學聖人不可!’旁邊有人譏笑我說︰‘你能趕上嗎?’我說︰‘趕不上也追他幾步!’

    ○我听人講《中庸》上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那是照自己先人說的話,我看也可以推開來講,我听人講‘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故事,我就繼羊角哀的志,去救楊柏善人,我也就述了羊角哀的事。我這樣做,也就由愚變明了。聖賢的志,誰不可以繼呢?繼哪位聖賢的志,不是‘孝子’呢?
第三十節 立志 立志2
    立志2

    ○當今之世,諸天神明,全在人間,可並沒有投生落凡。奪誰的志,誰的靈光就來;學哪位神明,哪位神明的靈就到;學哪位聖賢,哪位聖賢的靈就來。遇著什麼事,就學什麼人,象摘花似的,搞一個做一個。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叫人奪志。平常人要不奪古人的志,終久是個平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