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世謙居士
佛的救生1
第一節佛的願力
(一)人類的生存狀態既如上述,要斷除煩惱談何容易?從無始的遠古以來,積下的罪業如山之大;迷上加迷,重重疊疊。因此,縱使具備佛性之寶,想要讓它開顯出來亦非易事。
佛,洞澈人間狀態,在遙遠的往昔曾作菩薩,憐憫人類,抱著誠惶誠恐的態度,一心想做大慈悲者,立下為數眾多的願望,此身無論在任何苦楚之中,誓必奮勉努力,以達成目的。即如︰
一、若我得成佛道,發心要生到我國的人,即已具備可能成佛的身分,若不能使其如願,誓不覺悟。
二、若我得成佛道,我的光明有限量,不能普遍照到任何角落,誓不覺悟。
三、若我得成佛道,我的壽命有限量,不能有無量數,誓不覺悟。
四、若我得成佛道,十方世界一切佛,若不同聲稱贊我的名號,勢不覺悟。
五、若我得成佛道,十方所有人類興起真實心,深摯信仰,求生我的國度,甚至稱念十聲名號,如不能得生者,誓不覺悟。
六、若我得成佛道,十方一切人類生起修道心,修行眾多功德,以真實心發願,往生我國,其人臨命終時,偉大的菩薩們如不圍繞在他的面前者,誓不覺悟。
七、若我得成佛道,十方一切人類聞我名號,思念我的國土,並已種植眾多功德,誠心回向,欲生我國,若不能如其所願,接引生我國者,誓不覺悟。
八、已生我國之人,必能達到‘次生成佛’,並且可以自在地去教導人類,都能如他們所願,引導更多的人類入于覺悟,修行大悲功德。若我成佛,不如此者,誓不覺悟。
九、若我得成佛道,十方世界一切人類接觸到我的光明,身心柔和,比此世的聖者更為優越,若不如此者,誓不覺悟。
十、若我得成佛道,十方世界一切人類聞我名號,以深切的信念不計較生死,如不能得到無障礙的高深智慧者,誓不覺悟。
如今,我已立下這些誓願,如果不能圓滿達成這些願望,誓不覺悟。這無限光明的聖者照注所有國家,救度此世中的痛苦,為了一切人類,開啟了教法的寶藏,布施出廣大的功德之寶。
(二)立下這等願望,經過長不可計的時間,積聚功德,成立清淨國土,已在遠古之前成佛,目前正在安樂的世界演說教法。
佛的救生2
那個國度清淨安樂,脫離苦惱,充滿覺悟之樂。衣著、食物乃至一切,均屬上乘,都按照彼國人類心中的想像,如願地顯現在面前。清爽的涼風徐徐吹動著寶樹,教法的聲音響動四方,听到的人,心中的積垢一掃而空。
——無量壽經卷上
而且,彼國有各種不同顏色的蓮花開放,散布著異香。每朵蓮花有數不可計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閃爍著光輝,光輝中都是在演說佛智慧的教法,聆聞的人都能安住在佛道之中。
(三)現在,十方各處的一切佛都在贊美這尊佛的聖德。
任何人,听到這尊佛的名號,只憑那信仰、歡喜的一念,即可得生彼佛的國土。
到達彼佛國土的人類壽命無量,而且發起去救度其他人類的願望,積極從事而勤奮不懈。
從所立的這些願望中,可以體認到,那是已經脫離執著,覺悟了無常,一方面為自己,同時也去實踐利益別人的行為,與人類同時生起慈悲,不為這世俗生活的累贅所執著。
人們一方面知道這世界中的苦惱,同時也了解佛陀慈悲無量的可能性。在人的心目中,沒有執著,也沒有自己與別人的區別,對于來、去、行、止都無拘束,心情完全解脫自由,而且佛陀的垂賜慈悲,亦以這樣的人為其對象。
因此,如果有人听到佛的名號,歡喜興奮,只要一念稱佛名號,其人必將獲致莫大利益。縱然跌進充滿火焰的世界中,得能听聞教法,亦當信受歡喜,依照教理去奉行。
如果人們誠懇地希望得到覺悟,無論怎樣,不依仗佛的力量是辦不到的。沒有佛的力量,而能得到覺悟的,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無量壽經卷下
(四)現在,這尊佛,不是在遙遠的未知處,彼佛的國土雖然相隔得很遙遠,但想佛、念佛的人,佛就在你的心中。
首先,把佛的印象映現在心中,見那千萬道金光閃爍,有八萬四千種特征,每一種儀態和特征都有八萬四千道光芒,每一道光都照注著念佛的人,而一無遺漏,盡行含攝不棄。
拜見這尊佛,等于是拜見佛的心。佛心是最大的慈念,具有信心的人,當然可得救度。他們即使不知道或是忘記了佛的慈悲,也同樣可以得到救度。
有信心的人,佛給他與佛同在的機會。如能念佛想佛,彼佛的印象是普遍存在于一切處的,即
佛的救生3
所以說,此心想佛時,實際上他的心就具備圓滿的儀態和特征的佛;此心就等于是佛心,此心當下即可成佛。
具有清淨正當信心的人,必須勾畫出‘我心即佛心’的想法。
(五)佛身有很多表相,因應各人的心力所及而顯現,充滿世界而無限量,不是人心的思考所能達到。宇宙大自然以及人類種種的形相中,都可以仰望得到。
但是,念佛名號的人,必定可以瞻禮到他的表相。這尊佛經常有兩位菩薩所陪伴,應念佛人的迎請,來到他們的面前。佛的化身雖然遍滿一切世界,但只有具信心的人,才能瞻望到。
即使你所想的是佛的假相,也可以得到無量的幸福,何況拜見到真實的佛,其功德更不可限量。
(六)因為這尊佛的心,是大慈大悲,智慧無量,任何人都可以得到救度。
人,由于愚痴,才犯下嚴重的罪行,心里經常懷著貪婪、嗔恨和愚痴的想法。口說虛謊、巧言、廢話、惡口、挑唆等語;身犯殺生、竊盜、邪惡的愛欲等十項惡行的人,為了這些罪惡的行為,要去永遠接受那未來的痛苦。
此人當臨命終時,道友們懇切地教導他說︰‘你現在為苦所逼,很難發起念佛之心,那麼,趕緊振作,一心稱念佛的名號吧!’
這人心意專一地稱念佛號,一聲聲,深入到迷惘、幻妄之境,將一切罪業消除,得到解脫。
人如能稱念佛的名號,即可把永無盡際的迷惘世界中的罪業消除。況且,如能達到一心專念的境界,功德將更為殊勝。
誠懇念佛的人,猶如白蓮花般的莊潔,代表慈悲與智慧的二位菩薩為其道友,經常不離于正道,終將得生淨土。
因此,人們必須學習這種言語,這言語就是稱念佛的名號。
——觀無量壽經
第二節清淨的國土
(一)如今此佛正在演說教法,彼國的人類都不知苦惱為何物,只是快樂地過活,因而被稱為極樂。
彼國有座七種寶物造成的水池,其中淨水澄瀅,池底鋪著黃金的砂礫,盛開著車輪般的大蓮花。那蓮花,燦放著青色的、赤色的、白色的光芒,清香飄蕩于四際。
而且,水池周圍有用金、銀、青玉、水晶四種寶物建成的樓閣,用寶石作的台階。在別處也有突出池面的欄干,用裝飾寶玉的幕簾圍繞著,茂密清香的花朵開滿在這中間。莊嚴而神聖的音樂在空中鳴奏,大地映照黃金色的光輝,晝夜不停地降落天花,彼國人類用花盤接盛著,持往其他的佛國,供養無數的佛。
佛的救生4
(二)在彼國的園中,有白鶴、孔雀、鸚鵡、百舌鳥等,經常歌唱著優雅的聲音,彌漫著善與德,宣布教法。
彼國的人們听了這聲音,都曉得念佛、思惟教義、想念人們的和合。不管是誰听了這聲音,都猶如听到佛音,振奮了對佛的信心、振奮了听聞教法的欣喜、振奮了與一切國土接受佛教人們的友情。
微風起處,吹過珍寶的行樹,觸動燦爛的鈴網,發出微妙的音響,一時之間,百千種音樂都交響起來。
听到這種聲音的人,自然會念佛、思惟教義、想念人際間的和合。彼佛的國土,具備了如此的功德和美的裝飾。
(三)何以此國的佛被稱為無量光、無量壽呢?這是因為此佛的光明不可稱量,照徹十方各國而無障礙,而且彼佛的壽命也無限量,因而得名。
而且,往生到彼國的人們,都不會再度沉淪到迷惘世界,其數量無有盡際。
復次,仰仗此佛之光,覺醒于創新生命的人類,其數亦復無量。
如能經常把此佛名號保持在心中,經過一天乃至七天,心意專一、不稍淆亂,此人在臨命終時,彼佛將率同許多聖者,出現在此人面前,他的心不作顛倒之想,即刻往生彼國。
如果有人听聞到彼佛的名號,並信受其教法、守持佛道,必將獲致無上的正覺。
—阿彌陀經
佛教書籍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