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作者:斌宗法师
甲二、译人
甲二、译人1 甲二、译人2 甲二、译人3  
甲二、译人 甲二、译人1
    甲二、译人1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言

    讲说本经,怎样须要解释译人呢?当知!我们得能研究本经无上的净土要妙法门,都是这位罗什法师的功德所赐!这又是怎样说呢?本来一切经典都是梵文,不经过翻译,我们是不能知道如来无上的法味,他—罗什法师,不惜辛苦,自龟兹越山过岭来到我国,将梵文的经典,翻为华文,使二千年来的我国学者们,能得容易研究教义得到入理益,如是莫大的贡献!为尊崇感戴恩泽起见,凡是他翻译的经典仅以他的名字载于经首,以为饮水知源而纪念他的厚德!故须讲解。现在将译人十一字分为四段来解释:一、姚秦,二、三藏法师,三、鸠摩罗什,四、译。

    一、姚秦(标翻译的时代):在周朝的时候有周孝王封非子于陕西,国号称秦,这为嬴秦(非子即伯益之后,精通马术,甚受孝王之器重,封邑于陕)。南北朝时代(东晋时,据有南方之地为宋齐梁陈四朝,皆汉族是为南朝。据有北方之地为后魏分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篡,北齐又为北周所灭是为北朝。隋朝文帝替周灭陈统一天下,称为隋朝),亦有秦,更分为前秦后秦。前秦亦称苻秦,这是苻坚奉仕晋王,后来僭据关中,得位国号称秦。现在所说姚秦是后秦。姚是姓,即姚兴在位亦称秦(国都长安即今陕西省中部,河南省南部,甘肃省东部,传三世三十四年。当时正统的执政者是东晋安帝)。当时什法师译经在姚都的缘故所以称姚秦。

    二、三藏法师(是显示其德):三藏是佛教一切经典之总称,即经律论。三是数目,藏是含藏。这是说此三者在形式上,都是含有许多文字卷帙,在实质上则是含藏著一切义理,故曰三藏。经藏是世尊一代说法所记录起来的;律藏是佛陀为诸弟子制定的禁令;论藏是如来与诸弟子讨论教理及历代祖师的著述。三藏所明之理,不出戒定慧三学,经即契明一心为定学摄,律是规定三业为戒学摄,论是示别邪正为慧学摄。

    法师:法是轨持义即三藏妙法;师是师表模范的尊称。讲解法师二字当约自利与利他两方面来说明:若通达三藏的法,以法为师,依之受持,是为自利的法师。若能以三藏的法为人演讲,作人天师范是为利他的法师。译主—罗什法师是自他二利兼备的法师,故以三藏法师称之。

    三、鸠摩罗什(是标出师名):鸠摩罗具足应云:鸠摩罗耆婆,翻为童寿。意义是说:小童的年纪而有老年的德行;什是善能识别我国文字的一种称呼。
甲二、译人 甲二、译人2
    甲二、译人2

    按罗什法师本传云:法师的父亲鸠摩罗琰,是中天竺人,世代为相国。他—罗琰,不愿意当宰相,请求出游诸国,来至龟兹(今新疆省库车县)。龟兹国王慕他的德学,请至宫中,优待以国师礼,并以皇妹嫁他为妻。后来所生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罗什法师。

    什法师幼而神异,在七岁的时候,曾随其母亲,到佛寺去礼佛。在佛座前,有一个铁钵,他见钵奇异将钵举起,继而一想,我少少年纪,怎能举起这么大而重的钵?遂不胜其力,铁钵堕地,于是他豁然大悟万法唯心的妙旨。

    不久他的父亲去世。他的母亲感觉人生富贵犹如春梦,如果不努力修学,求得解脱,是不能得到安然的归宿。于是他母子都出了家。

    什法师九岁的时候,随其母亲到天竺各处去参访学道。最初到罽宾国礼槃头达多学习诸小乘经论,之后从须梨耶苏摩学习大乘,再从卑摩罗学律。

    聪明智慧异常的什法师,日诵千偈,博通三藏的妙法,深达大乘之理,兼通四韦陀典五明等等的学问。法师辩才无碍,学识超绝,曾降伏当时著名的外道,一时名震五天竺,在远近归投者甚众。

    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在未去世的前刻,对什法师说:‘你教化的因缘在东方,可是佛法因你而流通,但与你自身不利。’他悲哀的向母亲说:‘母亲请您放心!佛法能得流通,儿子虽是碎骨粉身,也所不辞!’他自母亲去世后,就向东方渐渐来,仍然回到龟兹国,龟兹王大喜,请至宫中,看作国宝,每遇诸王会合的时候,即请什法师说法,自己必先礼拜长跪合掌谛听,由此可知,法师受龟兹王的敬重。

    当时割据陕西,独立称王的苻坚(国号秦—前秦),在建元十九年,于西南方每夜有毫光烛天的异星出现,大家称奇!经太史官占卜,奏说:‘当有大德智人,入辅我国。’秦王苻坚说:‘朕闻龟兹有罗什法师,必定此人。’遂遣大使往聘,而龟兹王不许其请,于是秦王苻坚就派骁骑将军吕光,带领大军七万,征伐龟兹国。临出发时,坚对吕光说:‘朕非贪地用兵,将军到龟兹不得伤害百姓,只要迎请法师入秦。’吕光破龟兹后,请法师归至凉州(现在的甘肃省泰安县),闻主公苻坚被姚苌所杀。吕光遂不肯回京,即据凉州自立称为三河王。苌亦闻法师的大名曾遣大使,欲请法师入京,而吕光不许。

    后来姚苌死了,其子姚兴即皇帝位,复以国师礼欲请法师入京,而吕光亦不允,不久吕光死了,其侄吕隆继位,姚兴知道吕光已死,即时遣兵攻打凉国,当时吕隆是小国,不敌秦兵遂降,奉送什法师入秦京(时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法师五十八岁)。姚兴尊法师为国师,供养于西明阁、逍遥园。遂召集国内大德沙门八百余人,从法师学习大乘法。时法师见我国旧译经论,文义甚多与梵本不相应,故开始重译,他译的共有九十八部三百九十余卷。其中流传最广而为人所爱奉的要推法华经、维摩经、金刚经,以及现在所讲的阿弥陀经。
甲二、译人 甲二、译人3
    甲二、译人3

    当在翻译期中,姚兴皇帝,时常亲到译场,参究教理,或和法师闲谈。姚兴对于法师的智慧极为拜伏。他想这样大智慧的法师,如果死了,则智慧种子就断绝,于是选了十个宫女,强迫法师接受,要他留下智慧种子。法师为维持佛法,不得已的接受了。在形式上虽是接受十个宫女,住了华丽的宫阁,我想深证大乘教理解脱自在的什法师,对于自己宝贵的戒体是绝对没有瑕疵的道理。古来对于法师的传记,因为史家见地的差殊,写得差太多了!学者当须注意!

    什法师将入涅槃前,召集大众说:‘自知愚昧,谬充传译,愿所翻经,传于后世,咸共流通!今对大众之前,发诚实誓:“若所译经论,无背佛意,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以弘始十五年(或云十一、十三、十四年入灭,以十四年尚有译出大品般若,似此则取十五年为合理)八月二十日下午三时圆寂,寿七十有四,于逍遥园举行荼毗典礼,果然薪尽形灭,而舌根完整如生,这可以证明法师的翻译真实可信了!

    四、译:译是将梵文易为华言。在我国古时的制度,掌四方的语言官名称不同,东方官曰寄,南方曰像;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然一切佛经皆由印度传来,照理当属西方官办理,应云狄鞮,何故不说狄鞮而称为译呢?因为汉朝时代,摩、兰二法师来时是由北方进入我国,承北方官兼通西语而证译,故到现在还是尊古而称为译,不说狄鞮!

    然本经在什法师,一代翻译中是在什么时候译出呢?这是弘始四年(公元四○二年,民前一五一○年)二月八日于草堂寺译出。

    复次:本经古来有秦译(现在研究本是)、宋译、唐译三种的译本,现在缺失宋本求那跋陀罗译的小无量寿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的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和秦本的内容、文义是大同小异,但自古至今,所尊弘扬流传的都是秦本,这有什么意思?因为本经旨趣,正示执持弥陀圣号的法门,用此立名容易使人乐闻信受,所以得四海内外同遵秦本,广为流通,这也是什法师的善巧方便度众的妙法。

    甲三:正文

    佛法自汉明帝时代传入以来,弘扬圣教的法师们,悉以顺文直讲,没有分科的解释法,直至晋朝道安法师(公元三一三—三八五),才首说一切佛经,皆俱三分(序分、正宗、流通)之说,在当时很多的学者们,都是讥毁安师,自恃聪明,乱判圣教,后至唐朝,从印度传来一部亲光菩萨所造佛心地论,内容果然详细说著:‘凡是佛经,没分大小部,皆悉俱足三分。’可惜!这时安师已圆寂。后来的诸学者们,皆仿效安师的解释法而遵从,称之为弥天的高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