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行腳時,迷路入山,恰到師處。師問︰“此山無路,從什摩處來?”對雲︰“來處則不無。和尚從什摩處入此山?”隱山雲︰“我不從雲水來。”“和尚是先住,此山是先住?”雲︰“不知。”“和尚為什摩不知?”雲︰“春秋不到來。”洞山便問︰“如何是賓中主?”雲︰“白雲蓋青山。”“如何是主中主?”雲︰“長年不出戶。”“賓主相去幾何?”雲︰“長江水上波。”“賓主相見,有何言說?”雲︰“清風拂白月。”又偈曰︰
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骸 br />
白雲終日依,青山都不知。
欲知此中意,寸步不相離。
洞山因此頌曰︰
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
欲知此中意,一老一不老。
因此,龍牙大師造頌曰︰
心空不及道空安,道與心空狀一般。
參玄不是道空士,一乍相逢不易看。
因此,曹山大師造頌曰︰
今年田不熟,來年種有期。
愛他年少父,須得白頭骸 /div>
洞山禮拜,師雲。“莫禮老朽。”洞雲︰“禮非老朽者。”師雲︰“他不受禮。”洞山雲︰“亦未曾止。”洞又辭,師雲︰“何處去?”雲︰“沿流無所止。”師雲︰“法身沿流,報身沿流?”雲︰“總不作如是見解。”師拍掌訝之。
保福雲︰“覓不得幾個。”又問︰“如何是古佛心?”師雲︰“即汝心是。”“雖然如此,猶未是某甲問處。”師雲︰“若與摩,問取木人去。”“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諸聖口。”師雲︰“汝試道看。”洞山雲︰“不是某甲,有人問。”
問︰如何是納衣下事?師雲︰“丑陋任君嫌,不掛雲霞色。”
全書完
佛教書籍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