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詔制譯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爾時,善財童子于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聞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了知信解,自在安住;
而往寂靜音海夜神所,頂禮其足,繞無數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識,學菩薩行,入菩薩行,修菩薩行,住菩薩行。
唯願慈哀,為我宣說︰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識求菩薩行。
「善男子!我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
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為何事業?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觀察?」
夜神言︰
「善男子!
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
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可壞樂欲心,
我發起攀緣不退轉位永不退轉心,
我發起莊嚴功德寶山不動心,
我發起無住處心,
我發起普現一切眾生前救護心,
我發起見一切佛海無厭足心,
我發起求一切菩薩清淨願力心,
我發起住大智光明海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超過憂惱曠野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愁憂苦惱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舍離不可意色、聲、香、味、觸、法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愛別離苦、冤憎會苦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舍離惡緣、愚痴等苦心,
我發起與一切險難眾生作依怙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處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舍離生、老、病、死等苦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無上法樂心,
我發起令一切眾生皆受喜樂心。
「發是心已,復為說法,令其漸至一切智地。
所謂︰若見眾生樂著所住宮殿、屋宅,我為說法,令其了達諸法自性,離諸執著;
若見眾生戀著父母、兄弟、姊妹,我為說法,令其得預諸佛菩薩清淨眾會;
若見眾生戀著妻子,我為說法,令其舍離生死愛染,起大悲心,于一切眾生平等無二;
若見眾生住于王宮,采女侍奉,我為說法,令其得與眾聖集會,入如來教;
若見眾生染著境界,我為說法,令其得入如來境界;
若見眾生多 恚者,我為說法,令住如來忍波羅蜜;
若見眾生其心懈怠,我為說法,令得清淨精進波羅蜜;
若見眾生其心散亂,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禪波羅蜜;
若見眾生入見稠林無明暗障,我為說法,令得出離稠林黑暗;
若見眾生無智慧者,我為說法,令得般若波羅蜜;
若見眾生染著三界,我為說法,令出生死;
若見眾生志意下劣,我為說法,令其圓滿佛菩提願;
若見眾生住自利行,我為說法,令其發起利益一切諸眾生願;
若見眾生志力微弱,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力波羅蜜;
若見眾生愚痴 心,我為說法,令得菩薩智波羅蜜;
若見眾生色相不具,我為說法,令得如來清淨色身;
若見眾生形容丑陋,我為說法,令得無上清淨法身;
若見眾生色相粗惡,我為說法,令得如來微妙色身;
若見眾生情多憂惱,我為說法,令得如來畢竟安樂;
若見眾生貧窮所苦,我為說法,令得菩薩功德寶藏;
若見眾生住止園林,我為說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緣;
若見眾生行于道路,我為說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
若見眾生在聚落中,我為說法,令出三界;
若見眾生住止人間,我為說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來地;
若見眾生居住城廓,我為說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
若見眾生住于四隅,我為說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
若見眾生住于諸方,我為說法,令得智慧見一切法;
若見眾生貪行多者,我為彼說不淨觀門,令其舍離生死愛染;
若見眾生 行多者,我為彼說大慈觀門,令其得入勤加修習;
若見眾生痴行多者,我為說法,令得明智觀諸法海;
若見眾生等分行者,我為說法,令其得入諸乘願海;
若見眾生樂生死樂,我為說法,令其厭離;
若見眾生厭生死苦,應為如來所化度者,我為說法,令能方便示現受生;
若見眾生愛著五蘊,我為說法,令其得住無依境界;
若見眾生其心下劣,我為顯示勝莊嚴道;
若見眾生心生x慢,我為其說平等法忍;
若見眾生其心諂曲,我為其說菩薩直心。
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施攝諸眾生,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離惡道,受人天樂,脫三界縛,住一切智;
我時便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其心怡暢,安隱適悅。
「復次,善男子!
我常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修種種願行,現種種淨身,有種種常光,放種種光明;
以種種方便,入一切智門,入種種三昧,現種種神變,
出種種音聲海,具種種莊嚴身,入種種如來門,
詣種種國土海,見種種諸佛海,得種種辯才海,
照種種解脫境,得種種智光海,入種種三昧海,
游戲種種諸解脫門,以種種門趣一切智,種種莊嚴虛空法界,
以種種莊嚴雲遍覆虛空,觀察種種道場眾會,
集種種世界,入種種佛剎,詣種種方海,受種種如來命,
從種種如來所,與種種菩薩俱,雨種種莊嚴雲,
入如來種種方便,觀如來種種法海,入種種智慧海,坐種種莊嚴座。
善男子!我觀察此道場眾會,知佛神力無量無邊,生大歡喜。
「善男子!我觀毗盧遮那如來,念念出現不可思議清淨色身;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觀如來于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滿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見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無量佛剎微塵數光明海,一一光明以無量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一一周遍一切法界,消滅一切諸眾生苦;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善男子!我觀如來頂及兩肩,念念出現一切佛剎微塵數寶焰山雲,充滿十方一切法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香光明雲,充滿十方一切佛剎;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諸相莊嚴如來身雲,遍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變化雲,示現如來從初發心、修波羅蜜、具莊嚴道、入菩薩地;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又,善男子!我觀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天王身雲,及以天王自在神變,充遍一切十方法界,應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其前而為說法;既見是已,生大歡喜。
如天王身雲,其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 羅伽王、人王、梵王身雲,莫不皆于一一毛孔,如是出現,如是說法;我見是已,于念念中,生大歡喜,生大信樂,量與法界薩婆若等。
昔所未得而今始得,昔所未證而今始證,昔所未入而今始入,昔所未滿而今始滿,昔所未見而今始見,昔所未聞而今始聞。
何以故?
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說一切無邊法故。
「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
又,善男子!此解脫無邊,普入一切法界門故;
此解脫無盡,等發一切智性心故;
此解脫無際,入無際畔一切眾生心想中故;
此解脫甚深,寂靜智慧所知境故;
此解脫廣大,周遍一切如來境故;
此解脫無壞,菩薩智眼之所知故;
此解脫無底,盡于法界之源底故。
此解脫者即是普門,于一事中普見一切諸神變故;
此解脫者終不可取,一切法身等無二故;
此解脫者終無有生,以能了知如幻法故;
此解脫者猶如影像,一切智願光所生故;
此解脫者猶如變化,化生菩薩諸勝行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處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水,能以大悲潤一切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火,乾竭眾生貪愛水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風,令諸眾生速疾趣于一切智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海,種種功德莊嚴一切諸眾生故;
此解脫者如須彌山,出一切智法寶海故;
此解脫者如大城郭,一切妙法所莊嚴故;
此解脫者猶如虛空,普容三世佛神力故;
此解脫者猶如大雲,普為眾生雨法雨故;
此解脫者猶如淨日,能破眾生無知暗故;
此解脫者猶如滿月,滿足廣大福德海故;
此解脫者猶如真如,悉能周遍一切處故;
此解脫者猶如自影,從自善業所化出故;
此解脫者猶如呼響,隨其所應為說法故;
此解脫者猶如影像,隨眾生心而照現故;
此解脫者如大樹王,開敷一切神通華故;
此解脫者猶如金剛,從本已來不可壞故;
此解脫者如如意珠,出生無量自在力故;
此解脫者如離垢藏,摩尼寶王示現一切三世如來諸神力故;
此解脫者如喜幢摩尼寶,能平等出一切諸佛法輪聲故。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此譬喻,汝應思惟,隨順悟入。」
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言︰「大聖!雲何修行,得此解脫?」
夜神言︰「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脫。
何等為十?
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
二修淨戒廣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
三修堪忍廣大法藏,能遍思惟一切法性;
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恆不退轉;
五修禪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眾生熱惱;
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遍了知一切法海;
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遍成熟諸眾生海;
八修諸願廣大法藏,遍一切佛剎、一切眾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九修諸力廣大法藏,念念現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
十修淨智廣大法藏,得如來智,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
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堅固,安住圓滿。」
善財童子言︰「聖者!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
「善男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
中有世界,名︰清淨光金莊嚴,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形如樓閣,眾妙寶雲以為其際,住于一切寶瓔珞海,妙宮殿雲而覆其上,淨穢相雜。
「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國名︰普滿妙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轉法界音,于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于爾時,作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我見彼佛成等正覺、示現神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于此時,獲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
此道場中,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樹威德山;我時命終,還生此中,為道場主夜神,名︰殊妙福智光,見彼如來轉正法輪、現大神通,即得三昧,名︰普照一切離貪境界。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一切法海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生長一切善法地。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寶光明燈幢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現神通光明雲。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功德須彌光;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照諸佛海。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雲音聲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一切法海燈。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燈照耀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滅一切眾生苦清淨光明燈。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法勇妙德幢;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三世如來光明藏。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師子勇猛法智燈;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一切世間無障礙智慧輪。
次有如來出興于世,名︰智力山王;我于彼時,身為夜神,因得見佛承事供養,即獲三昧,名︰普照三世眾生諸根行。
「善男子!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如來出興于世。
我于彼時,或為天王,或為龍王,或為夜叉王,或為乾闥婆王,
或為阿修羅王,或為迦樓羅王,或為緊那羅王,
或為摩 羅伽王,或為人王,或為梵王,或為天身,
或為人身,或為男子身,或為女人身,或為童男身,
或為童女身,悉以種種諸供養具,供養于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
從此命終,還即于此世界中生,經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
然後命終,生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值迦羅鳩孫(馬犬)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離一切塵垢光明。
次值拘那含牟尼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普現一切諸剎海。
次值迦葉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演一切眾生言音海。
次值毗盧遮那如來,于此道場成正等覺,念念示現大神通力;
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
「得此解脫已,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
一一佛土皆有毗盧遮那如來坐于道場,于念念中,成正等覺,現諸神變;所現神變,一一皆遍一切法界海。
亦見自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又亦聞其所說妙法;又亦見彼一切諸佛一一毛孔,出變化海,現神通力,于一切法界海、一切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中,隨眾生心,轉正法輪。
我得速疾陀羅尼力,受持思惟一切文義;以明了智,普入一切清淨法藏;以自在智,普游一切甚深法海;以周遍智,普知三世諸廣大義;以平等智,普達諸佛無差別法。
如是悟解一切法門;一一法門中,悟解一切修多羅雲;
一一修多羅雲中,悟解一切法海;一一法海中,悟解一切法品;
一一法品中,悟解一切法雲;一一法雲中,悟解一切法流;
一一法流中,出生一切大喜海;一一大喜海,出生一切地;
一一地,出生一切三昧海;一一三昧海,得一切見佛海;
一一見佛海,得一切智光海;一一智光海,普照三世,遍入十方。
「知無量如來往昔諸行海;
知無量如來所有本事海;
知無量如來難舍能施海;
知無量如來清淨戒輪海;
知無量如來清淨堪忍海;
知無量如來廣大精進海;
知無量如來甚深禪定海;
知無量如來般若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方便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願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力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智波羅蜜海;
知無量如來往昔超菩薩地;
知無量如來往昔住菩薩地無量劫海,現神通力;
知無量如來往昔入菩薩地;
知無量如來往昔修菩薩地;
知無量如來往昔治菩薩地;
知無量如來往昔觀菩薩地;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常見諸佛;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盡見佛海、劫海同住;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以無量身遍生剎海;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周遍法界修廣大行;
知無量如來昔為菩薩時,示現種種諸方便門,調伏成熟一切眾生;
知無量如來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剎海;
知無量如來現大神力,普現一切諸眾生前;
知無量如來廣大智地;
知無量如來轉正法輪;
知無量如來示現相海;
知無量如來示現身海;
知無量如來廣大力海。
彼諸如來,從初發心,乃至法滅;
我于念念,悉得知見。
「善男子!汝問我言︰
『汝發心來,其已久如?』
善男子!我于往昔,過二佛剎微塵數劫,如上所說,于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中,為菩提樹神,聞不退轉法界音如來說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于二佛剎微塵數劫中修菩薩行,然後乃生此娑婆世界賢劫之中。
從迦羅鳩孫(馬犬)佛至釋迦牟尼佛,及此劫中未來所有一切諸佛,我皆如是親近供養。
如于此世界賢劫之中,供養未來一切諸佛;一切世界一切劫中,所有未來一切諸佛,悉亦如是親近供養。
善男子!彼清淨光金莊嚴世界,今猶現在,諸佛出現相續不斷。
汝當一心修此菩薩大勇猛門。」
爾時,寂靜音海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財听我說,清淨解脫門,聞已生歡喜,勤修令究竟。
我昔于劫海,生大信樂心,清淨如虛空,常觀一切智。
我于三世佛,皆生信樂心;並及其眾會,悉願常親近。
我昔曾見佛,為眾生供養,得聞清淨法,其心大歡喜。
常尊重父母,恭敬而供養;如是無休懈,入此解脫門。
老病貧窮人,諸根不具足;一切皆愍濟,令其得安隱。
水火及王賊,海中諸恐怖;我昔修諸行,為救彼眾生。
煩惱恆熾然,業障所纏覆,墮于諸險道,我救彼眾生。
一切諸惡趣,無量楚毒苦,生老病死等,我當悉除滅。
願盡未來劫,普為諸群生,滅除生死苦,得佛究竟樂。
「善男子!我唯知此念念生廣大喜莊嚴解脫。
如諸菩薩摩訶薩,深入一切法界海,悉知一切諸劫數,普見一切剎成壞;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菩提場如來會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觀察寂靜音海主夜神身,而說頌言︰
「我因善友教,來詣天神所,見神處寶座,身量無有邊。
非是著色相,計有于諸法,劣智淺識人,能知尊境界。
世間天及人,無量劫觀察,亦不能測度,色相無邊故。
遠離于五蘊,亦不住于處,永斷世間疑,顯現自在力。
不取內外法,無動無所礙,清淨智慧眼,見佛神通力。
身為正法藏,心是無礙智,既得智光照,復照諸群生。
心集無邊業,莊嚴諸世間,了世皆是心,現身等眾生。
知世悉如夢,一切佛如影,諸法皆如響,令眾無所著。
為三世眾生,念念示現身,而心無所住,十方遍說法。
無邊諸剎海,佛海眾生海,悉在一塵中,此尊解脫力。」
時,善財童子說此偈已,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寂靜音海夜神教,思惟觀察所說法門,一一文句皆無忘失,
于無量深心、無量法性、一切方便神通智慧,憶念思擇,相續不斷;其心廣大,證入安住。
行詣守護一切城夜神所,見彼夜神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無數夜神所共圍繞,
現一切眾生色相身,現普對一切眾生身,現不染一切世間身,
現一切眾生身數身,現超過一切世間身,現成熟一切眾生身,
現速往一切十方身,現遍攝一切十方身,現究竟如來體性身,
現究竟調伏眾生身。
善財見已,歡喜踴躍,頂禮其足,繞無量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修菩薩行時,雲何饒益眾生?雲何以無上攝而攝眾生?雲何順諸佛教?雲何近法王位?唯願慈哀,為我宣說!」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
「善男子!
汝為救護一切眾生故,
汝為嚴淨一切佛剎故,
汝為供養一切如來故,
汝欲住一切劫救眾生故,
汝欲守護一切佛種性故,
汝欲普入十方修諸行故,
汝欲普入一切法門海故,
汝欲以平等心遍一切故,
汝欲普受一切佛法輪故,
汝欲普隨一切眾生心之所樂雨法雨故,問諸菩薩所修行門。
「善男子!我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為大法師,無所 礙,善能開示諸佛法藏故;
具大誓願、大慈悲力,令一切眾生住菩提心故;
能作一切利眾生事,積集善根無有休息故;
為一切眾生調御之師,令一切眾生住薩婆若道故;
為一切世間清淨法日,普照世間,令生善根故;
于一切世間其心平等,普令眾生增長善法故;
于諸境界其心清淨,除滅一切諸不善業故;
誓願利益一切眾生,身恆普現一切國土故;
示現一切本事因緣,令諸眾生安住善行故;
恆事一切諸善知識,為令眾生安住佛教故。
「佛子!我以此等法施眾生,令生白法,求一切智,其心堅固猶如金剛那羅延藏,善能觀察佛力、魔力,常得親近諸善知識,摧破一切業惑障山,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心恆不舍一切智地。
「善男子!我以如是淨法光明饒益一切眾生,集善根助道法時,作十種觀察法界。
何者為十?
所謂︰我知法界無量,獲得廣大智光明故;
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所知見故;
我知法界無限,普入一切諸佛國土,恭敬供養諸如來故;
我知法界無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現修行菩薩行故;
我知法界無斷,入于如來不斷智故;
我知法界一性,如來一音,一切眾生無不了故;
我知法界性淨,了如來願普度一切諸眾生故;
我知法界遍眾生,普賢妙行悉周遍故;
我知法界一莊嚴,普賢妙行善莊嚴故;
我知法界不可壞,一切智善根充滿法界不可壞故。
善男子!我作此十種觀察法界,集諸善根辦助道法,了知諸佛廣大威德,深入如來難思境界。
「又,善男子!我如是正念思惟,得如來十種大威德陀羅尼輪。
何者為十?
所謂︰普入一切法陀羅尼輪、
普持一切法陀羅尼輪、
普說一切法陀羅尼輪、
普念十方一切佛陀羅尼輪、
普說一切佛名號陀羅尼輪、
普入三世諸佛願海陀羅尼輪、
普入一切諸乘海陀羅尼輪、
普入一切眾生業海陀羅尼輪、
疾轉一切業陀羅尼輪、
疾生一切智陀羅尼輪。
善男子!此十陀羅尼輪,以十千陀羅尼輪而為眷屬,恆為眾生演說妙法。
「善男子!
我或為眾生說聞慧法,
或為眾生說思慧法,
或為眾生說修慧法,
或為眾生說一有法,
或為眾生說一切有法,
或為說一如來名海法,
或為說一切如來名海法,
或為說一世界海法,
或為說一切世界海法,
或為說一佛授記海法,
或為說一切佛授記海法,
或為說一如來眾會道場海法,
或為說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法,
或為說一如來法輪海法,
或為說一切如來法輪海法,
或為說一如來修多羅法,
或為說一切如來修多羅法,
或為說一如來集會法,
或為說一切如來集會法,
或為說一薩婆若心海法,
或為說一切薩婆若心海法,
或為說一乘出離法,
或為說一切乘出離法。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不可說法門,為眾生說。
「善男子!我入如來無差別法界門海,說無上法,普攝眾生,盡未來劫,住普賢行。
善男子!我成就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于念念中增長一切諸解脫門,念念充滿一切法界。」
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奇哉!天神!此解脫門如是希有!聖者證得,其已久如?」
夜神言︰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有劫名︰離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雲,
以現一切眾生業摩尼王海為體,形如蓮華,住四天下微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
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蓮華而為莊嚴,須彌山微塵數蓮華而為眷屬,須彌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為間錯,
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
「善男子!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妙幢;中有王都,名︰普寶華光;去此不遠,有菩提場,名︰普顯現法王宮殿。
須彌山微塵數如來于中出現,其最初佛,名︰法海雷音光明王。
彼佛出時,有轉輪王,名︰清淨日光明面,于其佛所,受持一切法海旋修多羅。
佛涅後,其王出家,護持正法。法欲滅時,有千部異眾千種說法。
近于末劫,業惑障重;諸惡比丘多有斗諍,樂著境界,不求功德,樂說王論、賊論、女論、國論、海論,及以一切世間之論。
「時,王比丘而語之言︰
『奇哉!苦哉!佛于無量諸大劫海集此法炬,雲何汝等而共毀滅?』
作是說已,上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身出無量諸色焰雲,放種種色大光明網,令無量眾生除煩惱熱,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以是因緣,彼如來教,復于六萬五千歲中而得興盛。
「時,有比丘尼,名︰法輪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為眷屬,聞父王語及見神力,發菩提心永不退轉,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燈,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
得已,身心柔軟,即得現見法海雷音光明王如來一切神力。
「善男子!于汝意雲何?彼時轉輪聖王隨于如來轉正法輪,佛涅後興隆末法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
其法輪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于彼時,守護佛法,令十萬比丘尼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又令得現見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次有佛興,名︰離垢法光明;
次有佛興,名︰法輪光明髻;
次有佛興,名︰法日功德雲;
次有佛興,名︰法海妙音王;
次有佛興,名︰法日智慧燈;
次有佛興,名︰法華幢雲;
次有佛興,名︰法焰山幢王;
次有佛興,名︰甚深法功德月;
次有佛興,名︰法智普光藏;
次有佛興,名︰開示普智藏;
次有佛興,名︰功德藏山王;
次有佛興,名︰普門須彌賢;
次有佛興,名︰一切法精進幢;
次有佛興,名︰法寶華功德雲;
次有佛興,名︰寂靜光明髻;
次有佛興,名︰法光明慈悲月;
次有佛興,名︰功德焰海;
次有佛興,名︰智日普光明;
次有佛興,名︰普賢圓滿智;
次有佛興,名︰神通智光王;
次有佛興,名︰福德華光燈;
次有佛興,名︰智師子幢王;
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王;
次有佛興,名︰須彌寶莊嚴相;
次有佛興,名︰日光普照;
次有佛興,名︰法王功德月;
次有佛興,名︰開敷蓮華妙音雲;
次有佛興,名︰日光明相;
次有佛興,名︰普光明妙法音;
次有佛興,名︰師子金剛那羅延無畏;
次有佛興,名︰普智勇猛幢;
次有佛興,名︰普開法蓮華身;
次有佛興,名︰功德妙華海;
次有佛興,名︰道場功德月;
次有佛興,名︰法炬熾然月;
次有佛興,名︰普光明髻;
次有佛興,名︰法幢燈;
次有佛興,名︰金剛海幢雲;
次有佛興,名︰名稱山功德雲;
次有佛興,名︰釤疵鈐攏 br />
次有佛興,名︰普妙光明華;
次有佛興,名︰照一切眾生光明王;
次有佛興,名︰功德蓮華藏;
次有佛興,名︰香焰光明王;
次有佛興,名︰波頭摩華因;
次有佛興,名︰眾相山普光明;
次有佛興,名︰普名稱幢;
次有佛興,名︰須彌普門光;
次有佛興,名︰功德法城光;
次有佛興,名︰大樹山光明;
次有佛興,名︰普德光明幢;
次有佛興,名︰功德吉祥相;
次有佛興,名︰勇猛法力幢;
次有佛興,名︰法輪光明音;
次有佛興,名︰功德山智慧光;
次有佛興,名︰無上妙法月;
次有佛興,名︰法蓮華淨光幢;
次有佛興,名︰寶蓮華光明藏;
次有佛興,名︰光焰雲山燈;
次有佛興,名︰普覺華;
次有佛興,名︰種種功德焰須彌藏;
次有佛興,名︰圓滿光山王;
次有佛興,名︰福德雲莊嚴;
次有佛興,名︰法山雲幢;
次有佛興,名︰功德山光明;
次有佛興,名︰法日雲燈王;
次有佛興,名︰法雲名稱王;
次有佛興,名︰法輪雲;
次有佛興,名︰開悟菩提智光幢;
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月;
次有佛興,名︰寶山威德賢;
次有佛興,名︰賢德廣大光;
次有佛興,名︰普智雲;
次有佛興,名︰法力功德山;
次有佛興,名︰功德香焰王;
次有佛興,名︰金色摩尼山妙音聲;
次有佛興,名︰頂髻出一切法光明雲;
次有佛興,名︰法輪熾盛光;
次有佛興,名︰無上功德山;
次有佛興,名︰精進炬光明雲;
次有佛興,名︰三昧印廣大光明冠;
次有佛興,名︰寶光明功德王;
次有佛興,名︰法炬寶蓋音;
次有佛興,名︰普照虛空界無畏法光明;
次有佛興,名︰月相莊嚴幢;
次有佛興,名︰光明焰山雲;
次有佛興,名︰照無障礙法虛空;
次有佛興,名︰開顯智光身;
次有佛興,名︰世主德光明音;
次有佛興,名︰一切法三昧光明音;
次有佛興,名︰法音功德藏;
次有佛興,名︰熾然焰法海雲;
次有佛興,名︰普照三世相大光明;
次有佛興,名︰普照法輪山;
次有佛興,名︰法界師子光;
次有佛興,名︰須彌華光明;
次有佛興,名︰一切三昧海師子焰;
次有佛興,名︰普智光明燈。
「善男子!如是等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其最後佛,名︰法界城智慧燈,並于離垢光明劫中,出興于世。
我皆尊重,親近供養,听聞受持所說妙法;亦于彼一切諸如來所,出家學道,護持法教,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種種方便教化成熟無量眾生。
從是已來,于佛剎微塵數劫,所有諸佛出興于世;我皆供養,修行其法。
「善男子!我從是來,于生死夜無明昏寐諸眾生中而獨覺悟;令諸眾生,守護心城,舍三界城,住一切智無上法城。
「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常真實語,恆清淨語。
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語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入一切眾生言音海,
于一切言辭悉皆辨了,明見一切諸法門海,于普攝一切法陀羅尼已得自在,隨諸眾生心之所疑而為說法,
究竟調伏一切眾生,能普攝受一切眾生,巧修菩薩諸無上業,深入菩薩諸微細智,能善觀察諸菩薩藏,能自在說諸菩薩法。
何以故?已得成就一切法輪陀羅尼故。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佛會中,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一切智?雲何安立一切眾生住一切智?」
爾時,守護一切城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菩薩解脫深難見,虛空如如平等相,普見無邊法界內,一切三世諸如來。
出生無量勝功德,證入難思真法性,增長一切自在智,開通三世解脫道。
過于剎轉微塵劫,爾時有劫名淨光,世界名為法焰雲,其城號曰寶華光。
其中諸佛興于世,量與須彌塵數等;有佛名為法海音,于此劫中先出現;
乃至其中最後佛,名為法界焰燈王;如是一切諸如來,我皆供養听受法。
我見法海雷音佛,其身普作真金色,諸相莊嚴如寶山,發心願得成如來。
我暫見彼如來身,即發菩提廣大心,誓願勤求一切智,性與法界虛空等。
由斯普見三世佛,及以一切菩薩眾;亦見國土眾生海,而普攀緣起大悲。
隨諸眾生心所樂,示現種種無量身,普遍十方諸國土,動地舒光悟含識。
見第二佛而親近,亦見十方剎海佛,乃至最後佛出興,如是須彌塵數等。
于諸剎轉微塵劫,所有如來照世燈;我皆親近而瞻奉,令此解脫得清淨。」
爾時,善財童子得入此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故,入無邊三昧海,入廣大總持海,
得菩薩大神通,獲菩薩大辯才;心大歡喜,觀察守護一切城主夜神,以偈贊曰︰
「已行廣大妙慧海,已度無邊諸有海,長壽無患智藏身,威德光明住此眾。
了達法性如虛空,普入三世皆無礙;念念攀緣一切境,心心永斷諸分別。
了達眾生無有性,而于眾生起大悲;深入如來解脫門,廣度群迷無量眾。
觀察思惟一切法,了知證入諸法性;如是修行佛智慧,普化眾生令解脫。
天是眾生調御師,開示如來智慧道,普為法界諸含識,說離世間眾怖行。
已住如來諸願道,已受菩提廣大教,已修一切遍行力,已見十方佛自在。
天神心淨如虛空,普離一切諸煩惱,了知三世無量剎,諸佛菩薩及眾生。
天神一念悉了知,晝夜日月年劫海;亦知一切眾生類,種種名相各差別。
十方眾生生死處,有色無色想無想,隨順世俗悉了知,引導使入菩提路。
已生如來誓願家,已入諸佛功德海,法身清淨心無礙,隨眾生樂現眾色。」
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禮夜神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修行增進。
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師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繞。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得一切智?唯願垂慈,為我宣說!」
夜神言︰
「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沒,蓮華覆合,諸人眾等罷游觀時,見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處種種眾生,咸悉發心欲還所住;我皆密護,令得正道,達其處所,宿夜安樂。
「善男子!若有眾生,盛年好色,x慢放逸,五欲自恣。
我為示現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離諸惡。
復為稱嘆種種善根,使其修習︰
為慳吝者,贊嘆布施;
為破戒者,稱揚淨戒;
有 恚者,教住大慈;
懷惱害者,令行忍辱;
若懈怠者,令起精進;
若散亂者,令修禪定;
住惡慧者,令學般若;
樂小乘者,令住大乘;
樂著三界諸趣中者,令住菩薩願波羅蜜;
若有眾生,福智微劣,為諸結業之所逼迫多留礙者,令住菩薩力波羅蜜;
若有眾生,其心 昧,無有智慧,令住菩薩智波羅蜜。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
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夜神言︰
「善男子!入此解脫,能知如來普攝眾生巧方便智。
雲何普攝?
善男子!一切眾生所受諸樂,
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
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
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
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
雲何知然?
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憶念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往昔所修菩薩行海,悉皆明見。
「善男子!世尊往昔為菩薩時,見一切眾生,著我、我所,住無明 室,入諸見稠林,為貪愛所縛、忿怒所壞、愚痴所亂、慳嫉所纏,生死輪回,貧窮困苦,不得值遇諸佛菩薩。
見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眾生。
所謂︰起願得一切妙寶資具攝眾生心;
願一切眾生,皆悉具足資生之物無所乏心,
于一切眾事離執著心,于一切境界無貪染心,
于一切所有無慳吝心,于一切果報無希望心,
于一切榮好無羨慕心,于一切因緣無迷惑心;
起觀察真實法性心;起救護一切眾生心;
起深入一切法漩盒模黃鷯諞磺兄諫 Σ降卻蟠刃模 br />
起于一切眾生行方便大悲心;起為大法蓋普覆眾生心;
起以大智金剛杵破一切眾生煩惱障山心;起令一切眾生增長喜樂心;
起願一切眾生究竟安樂心;起隨眾生所欲雨一切財寶心;
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眾生心;起令一切眾生滿足聖財心;
起願一切眾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起如是心已,得菩薩力,現大神變;遍法界、虛空界,于一切眾生前,普雨一切資生之物,隨其所欲悉滿其意皆令歡喜,不悔不吝,無間無斷。
以是方便,普攝眾生,教化成熟,皆令得出生死苦難,不求其報;淨治一切眾生心寶,令其生起一切諸佛同一善根,增一切智福德大海。
「菩薩如是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淨一切佛剎,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遍虛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
念念成就調伏一切諸眾生智,念念恆轉一切法輪,
念念恆以一切智道利益眾生,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一切佛成等正覺,
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想。
所謂︰普入一切廣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中,種種際畔諸世界,
種種莊嚴諸世界,種種體性諸世界,種種形狀諸世界,
種種分布諸世界,或有世界穢而兼淨,或有世界淨而兼穢,
或有世界一向雜穢,或有世界一向清淨,
或小或大,或粗或細,或正或側,或覆或仰;
如是一切諸世界中,念念修行諸菩薩行,入菩薩位,現菩薩力,亦現三世一切佛身,隨眾生心普使知見。
「善男子!毗盧遮那如來,于過去世,如是修行菩薩行時,見諸眾生──不修功德,無有智慧,著我、我所,無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諸邪見,不識因果,順煩惱業,墮于生死險難深坑,具受種種無量諸苦。
──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羅蜜行,為諸眾生稱揚贊嘆堅固善根,令其安住遠離生死、貧窮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
為說種種諸因果門,為說業報不相違反,為說于法證入之處,為說一切眾生欲解,及說一切受生國土,令其不斷一切佛種,令其守護一切佛教,令其舍離一切諸惡;
又為稱贊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令行法施普攝一切,令其發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學諸大菩薩波羅蜜道,令其增長成一切智諸善根海,令其滿足一切聖財,令其得入佛自在門,令其攝取無量方便,令其觀見如來威德,令其安住菩薩智慧。」
善財童子言︰「聖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
「善男子!此處難信、難知、難解、難入、難說,一切世間及以二乘皆不能知。
唯除諸佛神力所護,善友所攝,集勝功德,欲樂清淨,無下劣心,
無雜染心,無諂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
發普饒益諸眾生心、一切煩惱及以眾魔無能壞心,
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樂一切生死樂心,能求一切諸佛妙樂,
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觀一切諸法實性,
能具一切清淨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能入一切如來智海,
能決定到無上法城,能勇猛入如來境界,能速疾趣諸佛地位,
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
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
何以故?
此是如來智慧境界,一切菩薩尚不能知,況余眾生!
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調順可化眾生意速清淨,欲令修習善根眾生心得自在,隨汝所問,為汝宣說。」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欲重明其義,觀察三世如來境界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甚深佛境界,難思剎塵劫,說之不可盡。
非是貪恚痴,x慢惑所覆,如是眾生等,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慳嫉,諂誑諸濁意,煩惱業所覆,能知佛境界。
非著蘊界處,及計于有身,見倒想倒人,能知佛所覺。
佛境界寂靜,性淨離分別,非著諸有者,能知此法性。
生于諸佛家,為佛所守護,持佛法藏者,智眼之境界。
親近善知識,愛樂白淨法,勤求諸佛力,聞此法歡喜。
心淨無分別,猶如太虛空,慧燈破諸 ,是彼之境界。
以大慈悲意,普覆諸世間,一切皆平等,是彼之境界。
歡喜心無著,一切皆能舍,平等施眾生,是彼之境界。
心淨離諸惡,究竟無所悔,順行諸佛教,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及以諸業種,其心無動亂,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進,安住心不退,勤修一切智,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靜住三昧,究竟清涼無熱惱,已修一切智海因,此證悟者之解脫。
善知一切真實相,深入無邊法界門,普度群生靡有余,此慧燈者之解脫。
了達眾生真實性,不著一切諸有海,如影普現心水中,此正道者之解脫。
從于一切三世佛,方便願種而出生,盡諸劫剎勤修行,此普賢者之解脫。
普入一切法界門,悉見十方諸剎海,亦見其中劫成壞,而心畢竟無分別。
法界所有微塵中,悉見如來坐道樹,成就菩提化群品,此無礙眼之解脫。
汝于無量大劫海,親近供養善知識,為利群生求正法,聞已憶念無遺忘。
毗盧遮那廣大境,無量無邊不可思,我承佛力為汝說,令汝深心轉清淨。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
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
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
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世界種;
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
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于世;
一一如來,說世界海微塵數修多羅;
一一修多羅,授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記,
現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度無量眾生。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普莊嚴幢。
此世界種中,有世界,名︰一切寶色普光明,以現一切化佛影摩尼王為體,形如天城;
以現一切如來道場影像摩尼王為其下際,住一切寶華海上,淨穢相雜。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處其中,名︰一切寶山幢。
其四天下,一一縱廣十萬由旬,一一各有一萬大城。
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萬大城周匝圍繞。
閻浮提人壽萬歲時,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采女、七百王子;
其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
爾時,彼王威德普被閻浮提內,無有怨敵。
「時,彼世界劫欲盡時,有五濁起。
一切人眾,壽命短促,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樂,不修十善,專作惡業,更相忿諍,互相毀辱,離他眷屬,妒他榮好,任情起見,非法貪求。
以是因緣,風雨不時,苗稼不登,園林、草樹一切枯槁,人民匱乏,多諸疫病,馳走四方,靡所依怙,咸來共繞王都大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四面周匝高聲大呼;
或舉其手,或合其掌,或以頭扣地,或以手胸,或屈膝長號,或踴身大叫;
頭發蓬亂,衣裳弊惡,皮膚皴裂,面目無光,而向王言︰
『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貧窮孤露,饑渴寒凍,疾病衰羸,
眾苦所逼,命將不久,無依無救,無所控告。
我等今者來歸大王,我觀大王仁慈智慧,
于大王所生得安樂想、得所愛想、得活命想、得攝受想、
得寶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
見寶洲想、獲財利想、升天宮想。』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得百萬阿僧 大悲門,一心思惟,發十種大悲語。
其十者何?
所謂︰『哀哉眾生!墮于無底生死大坑;我當雲何而速勉濟,令其得住一切智地?
哀哉眾生!為諸煩惱之所逼迫;我當雲何而作救護,令其安住一切善業?
哀哉眾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當雲何為作歸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隱?
哀哉眾生!常為世間眾怖所逼;我當雲何而為佑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
哀哉眾生!無有智眼,常為身見疑惑所覆;我當雲何為作方便,令其得決疑見翳膜?
哀哉眾生!常為痴 之所迷惑;我當雲何為作明炬,令其照見一切智城?
哀哉眾生!常為慳嫉諂誑所濁;我當雲何而為開曉,令其證得清淨法身?
哀哉眾生!長時漂沒生死大海;我當雲何而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
哀哉眾生!諸根剛強,難可調伏;我當雲何而為調御,令其具足諸佛神力?
哀哉眾生!猶如盲瞽,不見道路;我當雲何而為引導,令其得入一切智門?』
「作是語已,擊鼓宣令︰
『我今普施一切眾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
即時頒下閻浮提內大小諸城及諸聚落,悉開庫藏,出種種物,置四衢道。
所謂︰金、銀、琉璃、摩尼等寶;
衣服、飲食、華香、瓔珞、宮殿、屋宅、床榻、敷具;
建大光明摩尼寶幢,其光觸身,悉使安隱;
亦施一切病緣湯藥;
種種寶器盛眾雜寶,金剛器中盛種種香,寶香器中盛種種衣;
輦輿、車乘、幢幡、繒蓋。
如是一切資生之物,悉開庫藏而以給施。
亦施一切村營、城邑、山澤、林藪、妻子、眷屬及以王位,
頭、目、耳、鼻、唇、舌、牙、齒、手、足、皮、肉、心、腎、肝、肺,
內外所有,悉皆能舍。
「其堅固妙寶莊嚴雲燈城,東面有門,名︰摩尼山光明。
于其門外,有施會處。
其地廣博,清淨平坦,無諸坑坎、荊棘、沙礫,一切皆以妙寶所成,
散眾寶華,燻諸妙香,然諸寶燈,
一切香雲充滿虛空,無量寶樹次第行列,
無量華網、無量香網彌覆其上,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恆出妙音。
如是一切,皆以妙寶而為莊嚴,悉是菩薩淨業果報。
「于彼會中,置師子座,十寶為地,十寶欄J,
十種寶樹周匝圍繞,金剛寶輪以承其下,
以一切寶為龍神像而共捧持,種種寶物以為嚴飾,
幢幡間列,眾網覆上,無量寶香常出香雲,種種寶衣處處分布,百千種樂恆奏美音。
復于其上張施寶蓋,常放無量寶焰光明,如閻浮金熾然清淨;
覆以寶網,垂諸瓔珞,摩尼寶帶周回間列,種種寶鈴恆出妙音,勸諸眾生修行善業。
時,彼大王處師子座,形容端正,人相具足,光明妙寶以為其冠,
那羅延身不可沮壞,一一肢分悉皆圓滿,性普賢善,
王種中生,于財及法悉得自在,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治國,無違命者。
「爾時,閻浮提無量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種種國土、種種族類、種種形貌、種種衣服、種種言辭、種種欲樂,俱來此會,觀察彼王,咸言︰
『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須彌、是功德月,住菩薩願,行廣大施。』
時,王見彼諸來乞者,生悲愍心,生歡喜心,生尊重心,
生善友心,生廣大心,生相續心,生精進心,生不退心,
生舍施心,生周遍心。
「善男子!爾時,彼王見諸乞者,心大歡喜經須臾頃;
假使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盡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受快樂,亦不能及。
善化天王于無數劫所受快樂,自在天王于無量劫所受快樂,大梵天王于無邊劫所受梵樂,
光音天王于難思劫所受天樂,遍淨天王于無盡劫所受天樂,淨居天王不可說劫住寂靜樂,悉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難,父母、妻息、兄弟、姊妹並皆散失,忽于曠野道路之間而相值遇,瞻奉撫對,情無厭足。時,彼大王見來求者,心生歡喜,亦復如是。
「善男子!其王爾時,因善知識,于佛菩提,解欲增長,諸根成就,信心清淨,歡喜圓滿。
何以故?
此菩薩勤修諸行,求一切智,願得利益一切眾生,願獲菩提無量妙樂,
舍離一切諸不善心,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常願救護一切眾生,
常樂觀察薩婆若道,常樂修行一切智法,滿足一切眾生所願,
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業惑障山,隨順一切如來教行,
行一切智無障礙道,已能深入一切智流,一切法流常現在前,
大願無盡,為大丈夫,住大人法,積集一切普門善藏,
離一切著,不染一切世間境界,知諸法性猶如虛空。
「于來乞者,生一子想,生父母想,生福田想,生難得想,生恩益想,生堅固想、師想、佛想。
不簡方處,不擇族類,不選形貌,隨有來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無礙,一切普施,皆令滿足︰
求飲食者,施與飲食;
求衣服者,施與衣服;
求香華者,施與香華;
求 蓋者,施與 蓋;
幢幡、瓔珞、宮殿、園苑、象馬、車乘、床座、被褥、金、銀、摩尼、諸珍寶物、一切庫藏,及諸眷屬、城邑、聚落,皆悉如是普施眾生。
「時,此會中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俱,端正殊妙,人所喜見,皮膚金色,目發紺青,身出妙香;
口演梵音,上妙寶衣以為莊嚴,常懷慚愧,正念不亂,具足威儀,恭敬師長,常念順行、甚深妙行,所聞之法憶持不忘,宿世善根流潤其心,清淨廣大猶如虛空,等安眾生,常見諸佛,求一切智。
「時,寶光明女去王不遠,合掌頂禮,作如是念︰
『我獲善利!我獲善利!我今得見大善知識。」
于彼王所,生大師想、善知識想、具慈悲想、能攝受想。
其心正直,生大歡喜,脫身瓔珞,持奉彼王,作是願言︰
『今此大王為無量無邊無明眾生作所依處,願我未來亦復如是。
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載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
所有財產、所攝眾會,無邊無盡,難勝難壞,願我未來悉得如是。
隨所生處,皆隨往生。』
「爾時,大王知此童女發如是心,而告之言︰
『童女!隨汝所欲,我皆與汝。
我今所有,一切皆舍;令諸眾生,普得滿足。』
時,寶光明女,信心清淨,生大歡喜,即以偈頌而贊王言︰
『往昔此城邑,大王未出時,一切不可樂,猶如餓鬼處。
眾生相殺害,竊盜縱淫佚,兩舌不實語,無義粗惡言,
貪愛他財物, 恚懷毒心,邪見不善行,命終墮惡道。
以是等眾生,愚痴所覆蔽,住于顛倒見,天旱不降澤。
以無時雨故,百谷悉不生,草木皆枯槁,泉流亦乾竭。
大王未興世,津池悉枯涸,園苑多骸骨,望之如曠野。
大王升寶位,廣濟諸群生,油雲被八方,普雨皆充洽。
大王臨庶品,普斷諸暴虐,刑獄皆止措,畝老を慘 br />
往昔諸眾生,各各相殘害,飲血而n肉,今悉起慈心。
往昔諸眾生,貧窮少衣服,以草自遮蔽,饑羸如餓鬼。
大王既興世,粳米自然生,樹中出妙衣,男女皆嚴飾。
昔日競微利,非法相陵奪;今時並豐足,如游帝釋園。
昔時人作惡,非分生貪染,他妻及童女,種種相侵逼。
今見他婦人,端正妙嚴飾,而心無染著,猶如知足天。
昔日諸眾生,妄言不真實,非法無利益,諂曲取人意。
今日群生類,悉離諸惡言,其心既柔軟,發語亦調順。
昔日諸眾生,種種行邪法,合掌恭敬禮,牛羊犬豚類。
今聞王正法,悟解除邪見,了知苦樂報,悉從因緣起。
大王演妙音,聞者皆欣樂;梵釋音聲等,一切無能及。
大王眾寶蓋,迥處虛空中,擎以琉璃干,覆以摩尼網。
金鈴自然出,如來和雅音,宣揚微妙法,除滅眾生惑。
次復廣演說,十方諸佛剎,一切諸劫中,如來並眷屬。
又復次第說,過去十方剎,及彼國土中,一切諸如來。
又出微妙音,普遍閻浮界,廣說人天等,種種業差別。
眾生听聞已,自知諸業藏,離惡勤修行,回向佛菩提。
王父淨光明,王母蓮華光,五濁出現時,處位治天下。
時有廣大園,園有五百池,一一千樹繞,各各華彌覆。
于其池岸上,建立千柱堂,欄J等莊嚴,一切無不備。
末世惡法起,積年不降雨,池流悉乾竭,草樹皆枯槁。
王生七日前,先現靈瑞相;見者咸心念︰救世今當出。
爾時于中夜,大地六種動;有一寶華池,光明猶日現。
五百諸池內,功德水充滿,枯樹悉生枝,華葉皆榮茂。
池水既盈滿,流演一切處,普及閻浮地,靡不皆沾洽。
藥草及諸樹,百谷苗稼等,枝葉華果實,一切皆繁盛。
溝坑及[阜,種種高下處,如是一切地,莫不皆平坦。
荊棘沙礫等,所有諸雜穢,皆于一念中,變成眾寶玉。
眾生見是已,歡喜而贊嘆,咸言得善利,如渴飲美水。
時彼光明王,眷屬無量眾,僉然備法駕,游觀諸園苑。
五百諸池內,有池名慶喜,池上有法堂,父王于此住。
先王語夫人︰我念七夜前,中宵地震動,此中有光現。
時彼華池內,千葉蓮華出,光如千日照,上徹須彌頂。
金剛以為睫,閻浮金為台,眾寶為華葉,妙香作須蕊。
王生彼華上,端身結跏坐,相好以莊嚴,天神所恭敬。
先王大歡喜,入池自撫鞠,持以授夫人︰汝子應欣慶。
寶藏皆涌出,寶樹生妙衣,天樂奏美聲,充滿虛空中。
一切諸眾生,皆生大歡喜,合掌稱希有︰善哉救護世!
王時放身光,普照于一切,能令四天下, 盡病除滅。
夜叉毗舍 ,毒蟲諸惡獸,所欲害人者,一切自藏匿。
惡名失善利,橫事病所持,如是眾苦滅,一切皆歡喜。
凡是眾生類,相視如父母,離惡起慈心,專求一切智。
關閉諸惡趣,開示人天路,宣揚薩婆若,度脫諸群生。
我等見大王,普獲于善利,無歸無導者,一切悉安樂。』
「爾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嘆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已,繞無量匝,合掌頂禮,曲躬恭敬,卻住一面。
時,彼大王告童女言︰
『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為希有。童女!一切眾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
童女!一切眾生,不知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性不明了,本無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薩如來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汝今決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薩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閻浮提中,發勇猛心,普攝眾生,功不唐捐,亦當成就如是功德。』
王贊女已,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並其眷屬,一一告言︰
『汝著此衣。』
時,諸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後而著;既著衣已,右繞于王,諸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
眾人見之,咸作是言︰
『此諸女等,皆悉端正,如淨夜天星宿莊嚴。』
「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也。
光明王者,淨飯王是。
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
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
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眾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
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或住初地乃至十地,
具種種大願,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
備種種莊嚴,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
于此會中處于種種妙法宮殿。」
爾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為善財童子,欲重宣此解脫義而說頌言︰
「我有廣大眼,普見于十方,一切剎海中,五趣輪回者。
亦見彼諸佛,菩提樹下坐,神通遍十方,說法度眾生。
我有清淨耳,普聞一切聲,亦聞佛說法,歡喜而信受。
我有他心智,無二無所礙,能于一念中,悉了諸心海。
我得宿命智,能知一切劫,自身及他人,分別悉明了。
我于一念知,剎海微塵劫,諸佛及菩薩,五道眾生類。
憶知彼諸佛,始發菩提願,乃至修諸行,一一悉圓滿。
亦知彼諸佛,成就菩提道,以種種方便,為眾轉法輪。
亦知彼諸佛,所有諸乘海,正法住久近,眾生度多少。
我于無量劫,修習此法門;我今為汝說,佛子汝應學。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滿一切佛諸願海;
得勇猛智,于一菩薩地,普入一切菩薩地海;
得清淨願,于一菩薩行,普入一切菩薩行海;
得自在力,于一菩薩解脫門,普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
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
汝詣彼問︰菩薩雲何教化眾生,令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雲何嚴淨一切佛剎?雲何承事一切如來?雲何修行一切佛法?」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爾時,善財童子往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
見彼夜神在大眾中,坐普現一切宮殿摩尼王藏師子之座,
普現法界國土摩尼寶網彌覆其上,現日、月、星宿影像身,
現隨眾生心普令得見身,現等一切眾生形相身,
現無邊廣大色相海身,現普現一切威儀身,
現普于十方示現身,現普調一切眾生身,
現廣運速疾神通身,現利益眾生不絕身,
現常游虛空利益身,現一切佛所頂禮身,
現修習一切善根身,現受持佛法不忘身,
現成滿菩薩大願身,現光明充滿十方身,
現法燈普滅世暗身,現了法如幻淨智身,
現遠離塵暗法性身,現普智照法明了身,
現究竟無患無熱身,現不可沮壞堅固身,
現無所住佛力身,現無分別離染身,現本清淨法性身。
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差別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于善知識生十種心。
何等為十?
所謂︰「于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
于善知識生清淨自業果心,親近供養生善根故;
于善知識生莊嚴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一切菩薩行故;
于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誘誨于我令修道故;
于善知識生能生心,能生于我無上法故;
于善知識生出離心,令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願而出離故;
于善知識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積集諸白法故;
于善知識生增長心,令我增長一切智故;
于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願得圓滿故;
于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
是為十。
發是心已,得彼夜神與諸菩薩佛剎微塵數同行。
所謂︰同念,心常憶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故;
同慧,分別決了一切法海差別門故;
同趣,能轉一切諸佛如來妙法輪故;
同覺,以等空智普入一切三世間故;
同根,成就菩薩清淨光明智慧根故;
同心,善能修習無礙功德,莊嚴一切菩薩道故;
同境,普照諸佛所行境故;
同證,得一切智照實相海淨光明故;
同義,能以智慧了一切法真實性故;
同勇猛,能壞一切障礙山故;
同色身,隨眾生心示現身故;
同力,求一切智不退轉故;
同無畏,其心清淨如虛空故;
同精進,于無量劫行菩薩行無懈倦故;
同辯才,得法無礙智光明故;
同無等,身相清淨超世間故;
同愛語,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
同妙音,普演一切法門海故;
同滿音,一切眾生隨類解故;
同淨德,修習如來淨功德故;
同智地,一切佛所受法輪故;
同梵行,安住一切佛境界故;
同大慈,念念普覆一切國土眾生海故;
同大悲,普雨法雨潤澤一切諸眾生故;
同身業,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諸眾生故;
同語業,以隨類音演說一切諸法門故;
同意業,普攝眾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
同莊嚴,嚴淨一切諸佛剎故;
同親近,有佛出世皆親近故;
同勸請,請一切佛轉法輪故;
同供養,常樂供養一切佛故;
同教化,調伏一切諸眾生故;
同光明,照了一切諸法門故;
同三昧,普知一切眾生心故;
同充遍,以自在力充滿一切諸佛剎海修諸行故;
同住處,住諸菩薩大神通故;
同眷屬,一切菩薩共止住故;
同入處,普入世界微細處故;
同心慮,普知一切諸佛剎故;
同往詣,普入一切佛剎海故;
同方便,悉現一切諸佛剎故;
同超勝,于諸佛剎皆無比故;
同不退,普入十方無障礙故;
同破 ,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故;
同無生忍,入一切佛眾會海故;
同遍一切諸佛剎網,恭敬供養不可說剎諸如來故;
同智證,了知彼彼法門海故;
同修行,順行一切諸法門故;
同希求,于清淨法深樂欲故;
同清淨,集佛功德而以莊嚴身、口、意故;
同妙意,于一切法智明了故;
同精進,普集一切諸善根故;
同淨行,成滿一切菩薩行故;
同無礙,了一切法皆無相故;
同善巧,于諸法中智自在故;
同隨樂,隨眾生心現境界故;
同方便,善習一切所應習故;
同護念,得一切佛所護念故;
同入地,得入一切菩薩地故;
同所住,安住一切菩薩位故;
同記別,一切諸佛授其記故;
同三昧,一剎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門故;
同建立,示現種種諸佛事故;
同正念,正念一切境界門故;
同修行,盡未來劫修行一切菩薩行故;
同淨信,于諸如來無量智慧極欣樂故;
同舍離,滅除一切諸障礙故;
同不退智,與諸如來智慧等故;
同受生,應現成熟諸眾生故;
同所住,住一切智方便門故;
同境界,于法界境得自在故;
同無依,永斷一切所依心故;
同說法,已入諸法平等智故;
同勤修,常蒙諸佛所護念故;
同神通,開悟眾生令修一切菩薩行故;
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
同陀羅尼,普照一切總持海故;
同秘密法,了知一切修多羅中妙法門故;
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虛空故;
同光明,普照一切諸世界故;
同欣樂,隨眾生心而為開示令歡喜故;
同震動,為諸眾生現神通力普動十方一切剎故;
同不虛,見聞憶念皆悉令其心調伏故;
同出離,滿足一切諸大願海,成就如來十力智故。
時,善財童子觀察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起十種清淨心,獲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同菩薩行;
既獲此已,心轉清淨,偏袒右肩,頂禮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贊曰︰
「我發堅固意,志求無上覺;今于善知識,而起自己心。
以見善知識,集無盡白法,滅除眾罪垢,成就菩提果。
我見善知識,功德莊嚴心,盡未來剎劫,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識,攝受饒益我,為我悉示現,正教真實法,
關閉諸惡趣,顯示人天路,亦示諸如來,成一切智道。
我念善知識,是佛功德藏,念念能出生,虛空功德海。
與我波羅蜜,增我難思福,長我淨功德,令我冠佛繒。
我念善知識,能滿佛智道;誓願常依止,圓滿白淨法。
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為諸眾生,說一切智道。
聖者為我師,與我無上法,無量無數劫,不能報其恩。」
爾時,善財說此偈已,白言︰「大聖!願為我說,此解脫門名為何等?發心已來為幾時耶?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夜神告言︰
「善男子!此解脫門,名︰教化眾生令生善根。
我以成就此解脫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于諸法真實之性,證無依法,舍離世間,悉知諸法色相差別,亦能了達青、黃、赤、白,性皆不實,無有差別,而恆示現無量色身。
所謂︰種種色身、非一色身、無邊色身、清淨色身、一切莊嚴色身、
普見色身、等一切眾生色身、普現一切眾生前色身、光明普照色身、
見無厭足色身、相好清淨色身、離眾惡光明色身、示現大勇猛色身、
甚難得色身、一切世間無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間共稱嘆無盡色身、
念念常觀察色身、示現種種雲色身、種種形顯色色身、現無量自在力色身、
妙光明色身、一切淨妙莊嚴色身、隨順成熟一切眾生色身、
隨其心樂現前調伏色身、無障礙普光明色身、清淨無濁穢色身、
具足莊嚴不可壞色身、不思議法方便光明色身、無能映奪一切色身、
無諸 破一切 色身、集一切白淨法色身、大勢力功德海色身、
從過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虛空清淨心所生色身、最勝廣大色身、
無斷無盡色身、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間無所依平等色身、
遍十方無所礙色身、念念現種種色相海色身、增長一切眾生歡喜心色身、
攝取一切眾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說一切佛功德海色身、淨一切眾生欲解海色身、
決了一切法義色身、無障礙普照耀色身、等虛空淨光明色身、
放廣大淨光明色身、照現無垢法色身、無比色身、差別莊嚴色身、
普照十方色身、隨時示現應眾生色身、寂靜色身、滅一切煩惱色身、
一切眾生福田色身、一切眾生見不虛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
無障礙普周遍色身、妙身雲普現世間皆蒙益色身、具足大慈海色身、
大福德寶山王色身、放光明普照世間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淨色身、
生眾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寶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現世間種種清淨相色身、
求一切智處色身、現微笑令眾生生淨信色身、一切寶莊嚴光明色身、
不取不舍一切眾生色身、無決定無究竟色身、現自在加持力色身、
現一切神通變化色身、生如來家色身、遠離眾惡遍法界海色身、
普現一切如來道場眾會色身、具種種眾色海色身、從善行所流色身、
隨所應化示現色身、一切世間見無厭足色身、種種淨光明色身、
現一切三世海色身、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現無量差別光明海色身、
超諸世間一切香光明色身、現不可說日輪雲色身、現廣大月輪雲色身、
放無量須彌山妙華雲色身、出種種 雲色身、現一切寶蓮華雲色身、
興一切燒香雲遍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雲色身、現一切如來大願身色身、
現一切語言音聲演法海色身、現普賢菩薩像色身。
「念念中,現如是等色相身充滿十方,
令諸眾生或見、或念、或聞說法、或因親近、或得開悟、或見神通、或睹變化,
悉隨心樂,應時調伏,舍不善業,住于善行。
善男子!當知此由大願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薩解脫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善男子!我入此解脫,了知法性無有差別,而能示現無量色身,
一一身現無量色相海,一一相放無量光明雲,
一一光現無量佛國土,一一土現無量佛興世,
一一佛現無量神通力,開發眾生宿世善根,未種者令種,已種者令增長,已增長者令成熟;
念念中,令無量眾生,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男子!如汝所問︰『從幾時來,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如是之義,承佛神力,當為汝說。
「善男子!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
何以故?
菩薩智輪本性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化而普照故。
「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
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
菩薩智輪亦復如是,無有分別,亦無三世;
但隨心現,教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後劫。
「善男子!譬如日輪,住閻浮空,其影悉現一切寶物及以河海諸淨水中,一切眾生莫不目見,而彼淨日不來至此。
菩薩智輪亦復如是,出諸有海,住佛實法,寂靜空中無有所依,為欲化度諸眾生故,而于諸趣隨類受生;
實不生死,無所染著,無長短劫諸想分別。
何以故?
菩薩究竟離心想,見一切顛倒,得真實見,見法實性,知一切世間如夢、如幻;
無有眾生,但以大悲大願力故,現眾生前教化調伏。
「佛子!譬如船師,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波羅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
雖無量劫修菩薩行,未曾分別劫數長短。
「佛子!如太虛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壞而無分別,本性清淨,無染無亂,無礙無厭,非長非短,盡未來劫持一切剎。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等虛空界廣大深心,起大願風輪,攝諸眾生,令離惡道,生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滅諸煩惱生死苦縛,而無憂喜、疲厭之心。
「善男子!如幻化人,肢體雖具,而無入息及以出息、寒、熱、饑、渴、憂、喜、生、死十種之事。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現眾色相,于諸有趣住無量劫教化眾生,
于生死中一切境界,無欣無厭,無愛無恚,無苦無樂,無取無舍,無安無怖。
「佛子!菩薩智慧雖復如是甚深難測,我當承佛威神之力為汝解說,令未來世諸菩薩等滿足大願、成就諸力。
「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
于其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
其最初佛,號︰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應、正等覺,十號圓滿。
彼閻浮提,有一王都,名︰寶莊嚴;其東不遠,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場,名為︰寶華。
彼道場中,有普光明摩尼蓮華藏師子之座。時,彼如來于此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一百年坐于道場,為諸菩薩、諸天、世人及閻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說正法。
「是時,國王名曰︰勝光。時世人民壽一萬歲,其中多有殺、盜、淫佚、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 、邪見、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等。
時,王為欲調伏彼故,造立囹圄,枷鎖禁閉,無量眾生于中受苦。
「王有太子,名為︰善伏,端正殊特,人所喜見,具二十八大人之相。
在宮殿中,遙聞獄囚楚毒音聲,心懷傷愍。從宮殿出,入牢獄中,見諸罪人械、枷鎖遞相連系,置幽 處,或以火炙,或以煙燻,或被榜笞,或遭臏割,裸形亂發,饑渴羸瘦,筋斷骨現,號叫苦劇。
太子見已,心生悲愍,以無畏聲安慰之言︰
『汝莫憂惱!汝勿愁怖!我當令汝悉得解脫。』
便詣王所而白王言︰
『獄中罪人苦毒難處,願垂寬宥,施以無畏。』
「時,王即集五百大臣而問之言︰
『是事雲何?』
諸臣答言︰
『彼罪人者,私竊官物,謀奪王位,盜入宮闈,罪應刑戮。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時,彼太子悲心轉切,語大臣言︰
『如汝所說,但放此人;隨其所應,可以治我。
我為彼故,一切苦事悉皆能受,粉身歿命,無所顧惜,要令罪人皆得免苦。
何以故?
我若不救此眾生者,雲何能救三界牢獄諸苦眾生?
一切眾生在三界中,貪愛所縛,愚痴所蔽,貧無功德,
墮諸惡趣,身形鄙陋,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求出道,
失智慧光,樂著三有,斷諸福德,滅諸智慧,種種煩惱濁亂其心,
住苦牢獄,入魔 網,生老病死憂悲惱害,如是諸苦常所逼迫。
我當雲何令彼解脫?應舍身命而拔濟之!』
「時,諸大臣共詣王所,悉舉其手高聲唱言︰
『大王當知,如太子意,毀壞王法,禍及萬人。若王愛念不責治者,王之寶祚亦不久立。』
王聞此言,赫然大怒,令誅太子及諸罪人。
「王後聞之,愁憂號哭,毀形降服,與千采女馳詣王所,舉身投地頂禮王足,俱作是言︰
『唯願大王,赦太子命!』
王即回顧,語太子言︰
『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當殺汝!』
爾時,太子為欲專求一切智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以大悲普救攝故,其心堅固無有退怯,復白王言︰
『願恕彼罪,身當受戮!』
王言︰『隨意!』
爾時,王後白言︰『大王!願听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後治罪。』王即听許。
「時,都城北有一大園,名曰︰日光,是昔施場。
太子往彼,設大施會;飲食、衣服、華 、瓔珞、涂香、末香、幢幡、寶蓋,諸莊嚴具,隨有所求,靡不周給。
經半月已,于最後日,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諸外道,悉來集會。
「時,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知諸眾生調伏時至,與大眾俱,天王圍繞,龍王供養,夜叉王守護,乾闥婆王贊嘆,阿修羅王曲躬頂禮,迦樓羅王以清淨心散諸寶華,緊那羅王歡喜勸請,摩 羅伽王一心瞻仰,來入彼會。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遙見佛來,端嚴殊特,諸根寂定如調順象,心無垢濁如清淨池,現大神通,示大自在,顯大威德,
種種相好莊嚴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雲,
震動十方無量佛剎,隨所至處普雨一切諸莊嚴具;
以佛威儀,以佛功德,眾生見者,心淨歡喜,煩惱消滅。
「爾時,太子及諸大眾五體投地,頂禮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
『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唯願哀愍,攝受于我,處于此座!』
以佛神力,淨居諸天即變此座為香摩尼蓮華之座。佛坐其上,諸菩薩眾亦皆就座周匝圍繞。
時,彼會中一切眾生,因見如來,苦滅障除,堪受聖法。
「爾時,如來知其可化,以圓滿音,說修多羅,名︰普照因輪,令諸眾生隨類各解。
時,彼會中有八十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得淨法眼;無量那由他眾生,得無學地;十千眾生,住大乘道,入普賢行,成滿大願。
當爾之時,十方各百佛剎微塵數眾生,于大乘中,心得調伏;無量世界一切眾生,免離惡趣,生于天上。
善伏太子即于此時,得菩薩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善男子!爾時太子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財救苦眾生,開門大施供養于佛,得此解脫。
佛子當知,我于爾時,但為利益一切眾生,不著三界,不求果報,不貪名稱,不欲自贊輕毀于他,于諸境界無所貪染、無所怖畏,但莊嚴大乘出要之道,常樂觀察一切智門,修行苦行,得此解脫。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時五百大臣,欲害我者,豈異人乎?
今提婆達多等五百徒黨是也。
是諸人等,蒙佛教化,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未來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爾時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寶光,于中成佛。
其五百佛次第興世,最初如來,名曰︰大悲;
第二,名︰饒益世間;第三,名︰大悲師子;
第四,名︰救護眾生;乃至最後,名曰︰醫王。
雖彼諸佛大悲平等,然其國土、種族、父母、受生、誕生、出家、學道、往詣道場、轉正法輪、說修多羅、語言、音聲、光明、眾會、壽命、法住及其名號,各各差別。
「佛子!彼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孫等賢劫千佛,及百萬阿僧 諸大菩薩──于無量精進力名稱功德慧如來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于十方國土,行菩薩道,修習增長此菩提,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者是。
時勝光王,今薩遮尼乾子大論師是。
時王宮人及諸眷屬,即彼尼乾六萬弟子──與師俱來,建大論幢,共佛論議,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是。
此諸人等,皆當作佛,國土莊嚴、劫數、名號,各各有異。
「佛子!我于爾時救罪人已,父母听我舍離國土、妻子、財寶,于法輪音虛空燈王佛所出家學道。
五百歲中,淨修梵行,即得成就百萬陀羅尼、百萬神通、百萬法藏、百萬求一切智勇猛精進,
淨治百萬堪忍門,增長百萬思惟心,成就百萬菩薩力,入百萬菩薩智門,
得百萬般若波羅蜜門,見十方百萬諸佛,生百萬菩薩大願;
念念中,十方各照百萬佛剎;
念念中,憶念十方世界前後際劫百萬諸佛;
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萬諸佛變化海;
念念中,見十方百萬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諸趣,隨業所受生時、死時、善趣、惡趣、好色、惡色,其諸眾生種種心行、種種欲樂、種種根性、種種業習、種種成就,皆悉明了。
「佛子!我于爾時命終之後,還復于彼王家受生,作轉輪王,彼法輪音虛空燈王如來滅後,次即于此值法空王如來,承事供養;
次為帝釋,即此道場值天王藏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夜摩天王,即于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兜率天王,即于此世界值法輪光音聲王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化樂天王,即于此世界值虛空智王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他化自在天王,即于此世界值無能壞幢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阿修羅王,即于此世界值一切法雷音王如來,親近供養;
次為梵王,即于此世界值普現化演法音如來,親近供養。
「佛子!此寶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萬佛出興于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
次復有劫,名曰︰日光,有六十億佛出興于世,最初如來,名︰妙相山,我時為王,名曰︰大慧,于彼佛所承事供養;
次有佛出,名︰圓滿肩,我為居士,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離垢童子,我為大臣,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勇猛持,我為阿修羅王,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須彌相,我為樹神,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離垢臂,我為商主,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師子游步,我為城神,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為︰寶髻,我為毗沙門天王,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最上法稱,我為乾闥婆王,親近供養;
次有佛出,名︰光明冠,我為鳩荼王,親近供養。
「于彼劫中,如是次第有六十億如來出興于世。
我常于此受種種身,一一佛所親近供養,教化成就無量眾生;
于一一佛所,得種種三昧門、種種陀羅尼門、種種神通門、種種辯才門、種種一切智門、種種法明門、種種智慧門,照種種十方海,入種種佛剎海,見種種諸佛海,清淨成就,增長廣大。
如于此劫中親近供養爾所諸佛,于一切處、一切世界海微塵數劫,所有諸佛出興于世,親近供養,听聞說法,信受護持,亦復如是。
如是,一切諸如來所,皆悉修習此解脫門,復得無量解脫方便。」
爾時,救護一切眾生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脫義,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汝以歡喜信樂心,問此難思解脫法;我承如來護念力,為汝宣說應听受。
過去無邊廣大劫,過于剎海微塵數,時有世界名寶光,其中有劫號善光。
于此善光大劫中,一萬如來出興世,我皆親近而供養,從其修學此解脫。
時有王都名喜嚴,縱廣寬平極殊麗,雜業眾生所居住,或心清淨或作惡。
爾時有王名勝光,恆以正法御群生;其王太子名善伏,形體端正備眾相。
時有無量諸罪人,系身牢獄當受戮;太子見已生悲愍,上啟于王請寬宥。
爾時諸臣共白王︰『今此太子危王國,如是罪人應受戮,如何悉救令除免?』
時勝光王語太子︰『汝救彼罪自當受!』太子哀念情轉深,誓救眾生無退怯。
時王夫人采女等,俱來王所白王言︰『願放太子半月中,布施眾生作功德。』
時王聞已即听許,設大施會濟貧乏,一切眾生靡不臻,隨有所求咸給與。
如是半月日雲滿,太子就戮時將至,大眾百千萬億人,同時瞻仰俱號泣。
彼佛知眾根將熟,而來此會化群生,顯現神變大莊嚴,靡不親近而恭敬。
佛以一音方便說,法燈普照修多羅,無量眾生意柔軟,悉蒙與授菩提記。
善伏太子生歡喜,發興無上正覺心,誓願承事于如來,普為眾生作依處。
便即出家依佛住,修行一切種智道,爾時便得此解脫,大悲廣濟諸群生。
于中止住經劫海,諦觀諸法真實性,常于苦海救眾生,如是修習菩提道。
劫中所有諸佛現,悉皆承事無有余,咸以清淨信解心,听聞持護所說法。
次于佛剎微塵數,無量無邊諸劫海,所有諸佛現世間,一一供養皆如是。
我念往昔為太子,見諸眾生在牢獄,誓願舍身而救護,因其證此解脫門。
經于佛剎微塵數,廣大劫海常修習,念念令其得增長,復獲無邊巧方便。
彼中所有諸如來,我悉得見蒙開悟,令我增明此解脫,及以種種方便力。
我于無量千億劫,學此難思解脫門;諸佛法海無有邊,我悉一時能普飲。
十方所有一切剎,其身普入無所礙;三世種種國土名,念念了知皆悉盡。
三世所有諸佛海,一一明見盡無余;亦能示現其身相,普詣于彼如來所。
又于十方一切剎,一切諸佛導師前,普雨一切莊嚴雲,供養一切無上覺。
又以無邊大問海,啟請一切諸世尊;彼佛所雨妙法雲,皆悉受持無忘失。
又于十方無量剎,一切如來眾會前,坐于眾妙莊嚴座,示現種種神通力。
又于十方無量剎,示現種種諸神變,一身示現無量身,無量身中現一身。
又于一一毛孔中,悉放無數大光明,各以種種巧方便,除滅眾生煩惱火。
又于一一毛孔中,出現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諸世界,普雨法雨濟群品。
十方一切諸佛子,入此難思解脫門,悉盡未來無量劫,安住修行菩薩行。
隨其心樂為說法,令彼皆除邪見網,示以天道及二乘,乃至如來一切智。
一切眾生受生處,示現無邊種種身,悉同其類現眾像,普應其心而說法。
若有得此解脫門,則住無邊功德海,譬如剎海微塵數,不可思議無有量。
「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如諸菩薩摩訶薩,超諸世間,現諸趣身,不住攀緣,無有障礙,
了達一切諸法自性,善能觀察一切諸法,得無我智,證無我法,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恆無休息,心常安住無二法門,普入一切諸言辭海;
我今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海、彼勇猛智、彼心行處、彼三昧境、彼解脫力?
「善男子!此閻浮提,有一園林,名︰嵐毗尼;彼園有神,名︰妙德圓滿。
汝詣彼問︰菩薩雲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光明,盡未來劫而無厭倦?」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合掌瞻仰,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爾時,善財童子于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所,得菩薩解脫已,憶念修習,了達增長。
漸次游行,至嵐毗尼林,周遍尋覓彼妙德神,見在一切寶樹莊嚴樓閣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
二十億那由他諸天恭敬圍繞,為說菩薩受生海經,令其皆得生如來家,增長菩薩大功德海。善財見已,頂禮其足,合掌前立,
白言︰「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能知菩薩雲何修菩薩行、生如來家、為世大明?」
彼神答言︰
「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若菩薩成就此法,
則生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善根,不疲不懈,不厭不退,
無斷無失,離諸迷惑,不生怯劣、惱悔之心,趣一切智,
入法界門,發廣大心,增長諸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
舍世間趣,入如來地,獲勝神通,諸佛之法常現在前,
順一切智真實義境。
「何等為十?
一者,願常供養一切諸佛受生藏;
二者,發菩提心受生藏;
三者,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
四者,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
六者,生如來家受生藏;
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
八者,觀普智門受生藏;
九者,普現莊嚴受生藏;
十者,入如來地受生藏。
「善男子!雲何名︰願常供養一切佛受生藏?
善男子!菩薩初發心時,作如是願︰
『我當尊重、恭敬、供養一切諸佛,見佛無厭,于諸佛所,常生愛樂,常起深信,修諸功德,恆無休息。』
是為菩薩為一切智始集善根受生藏。
「雲何名︰發菩提心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謂︰起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
起供養佛心,究竟承事故;
起普求正法心,一切無故;
起廣大趣向心,求一切智故;
起慈無量心,普攝眾生故;
起不舍一切眾生心,被求一切智堅誓甲故;
起無諂誑心,得如實智故;
起如說行心,修菩薩道故;
起不誑諸佛心,守護一切佛大誓願故;
起一切智願心,盡未來化眾生不休息故。
菩薩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菩提心功德故,得生如來家。
是為菩薩第二受生藏。
「雲何名︰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摩訶薩,
起觀一切法門海心,
起回向一切智圓滿道心,
起正念無過失業心,
起一切菩薩三昧海清淨心,
起修成一切菩薩功德心,
起莊嚴一切菩薩道心,
起求一切智大精進行、修諸功德如劫火熾然無休息心,
起修普賢行教化一切眾生心,
起善學一切威儀、修菩薩功德、舍離一切所有、住無所有真實心。是為菩薩第三受生藏。
「雲何名︰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善男子!
此菩薩具清淨增上心,得如來菩提光,
入菩薩方便海,其心堅固猶若金剛,
背舍一切諸有趣生,成就一切佛自在力,
修殊勝行,具菩薩根,其心明潔,願力不動,
常為諸佛之所護念,破壞一切諸障礙山,普為眾生作所依處。
是為菩薩第四受生藏。
「雲何名︰平等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具足眾行,普化眾生;
一切所有,悉皆能舍;
住佛究竟淨戒境界;
具足忍法,成就諸佛法忍光明;
以大精進,趣一切智,到于彼岸;
修習諸禪,得普門定;
淨智圓滿,以智慧日,明照諸法;
得無礙眼,見諸佛海,悟入一切真實法性;
一切世間,見者歡喜,善能修習如實法門。
是為菩薩第五受生藏。
「雲何名︰生如來家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生如來家,隨諸佛住,
成就一切甚深法門,具三世佛清淨大願,
得一切佛同一善根,與諸如來共一體性,
具出世行白淨善法,安住廣大功德法門;
入諸三昧,見佛神力;
隨所應化,淨諸眾生;
如問而對,辯才無盡。
是為菩薩第六受生藏。
「雲何名︰佛力光明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深入佛力,
游諸佛剎心無退轉,
供養承事菩薩眾會無有疲厭,
了一切法皆如幻起,
知諸世間如夢所見,一切色相猶如光影,
神通所作皆如變化,一切受生悉皆如影,
諸佛說法皆如谷響,開示法界咸令究竟。
是為菩薩第七受生藏。
「雲何名︰觀普智門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住童真位,
觀一切智一一智門,盡無量劫開演一切菩薩所行,
于諸菩薩甚深三昧心得自在,念念生于十方世界諸如來所,
于有差別境入無差別定,
于無差別法現有差別智,
于無量境知無境界,
于少境界入無量境,
通達法性廣大無際,
知諸世間悉假施設,
一切皆是識心所起。
是為菩薩第八受生藏。
「雲何名︰普現莊嚴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能種種莊嚴無量佛剎,
普能化現一切眾生及諸佛身,得無所畏,演清淨法,周流法界,無所障礙;
隨其心樂,普使知見,示現種種成菩提行,令生無礙一切智道;
如是所作不失其時,而常在三昧毗盧遮那智慧之藏。
是為菩薩第九受生藏。
「雲何名︰入如來地受生藏?
善男子!此菩薩悉于三世諸如來所受灌頂法,普知一切境界次第。
所謂︰知一切眾生前際後際歿生次第、一切菩薩修行次第、
一切眾生心念次第、三世如來成佛次第、
善巧方便說法次第,
亦知一切初、中、後際所有諸劫若成若壞名號次第。
隨諸眾生所應化度,為現成道功德莊嚴,神通說法,方便調伏。
是為菩薩第十受生藏。
「佛子!若菩薩摩訶薩,于此十法修習增長圓滿成就,則能于一莊嚴中,現種種莊嚴;
如是莊嚴一切國土,開導示悟一切眾生,盡未來劫無有休息;
演說一切諸佛法海種種境界、種種成熟,展轉傳來無量諸法;
現不思議佛自在力,充滿一切虛空法界;
于諸眾生心行海中而轉法輪,于一切世界示現成佛,恆無間斷;
以不可說清淨言音說一切法,住無量處通達無礙;
以一切法莊嚴道場,隨諸眾生欲解差別而現成佛,開示無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間。」
爾時,嵐毗尼林神,欲重明其義,以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最上離垢清淨心,見一切佛無厭足,願盡未來常供養,此明慧者受生藏。
一切三世國土中,所有眾生及諸佛,悉願度脫恆瞻奉,此難思者受生藏。
聞法無厭樂觀察,普于三世無所礙,身心清淨如虛空,此名稱者受生藏。
其心恆住大悲海,堅如金剛及寶山,了達一切種智門,此最勝者受生藏。
大慈普覆于一切,妙行常增諸度海,以法光明照群品,此雄猛者受生藏。
了達法性心無礙,生于三世諸佛家,普入十方法界海,此明智者受生藏。
法身清淨心無礙,普詣十方諸國土,一切佛力靡不成,此不思議受生藏。
入深智慧已自在,于諸三昧亦究竟,觀一切智如實門,此真身者受生藏。
淨治一切諸佛土,勤修普化眾生法,顯現如來自在力,此大名者受生藏。
久已修行薩婆若,疾能趣入如來位,了知法界皆無礙,此諸佛子受生藏。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為一切世間清淨光明。
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
善財白言︰「聖者!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答言︰
「善男子!我先發願︰
『願一切菩薩示受生時皆得親近;願入毗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海。』
以昔願力,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毗尼園,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于百年,世尊果從兜率陀天而來生此。
「時,此林中現十種相。
何等為十?
一者,此園中地忽自平坦,坑坎、[阜悉皆不現。
二者,金剛為地,眾寶莊嚴,無有瓦礫、荊棘、株杌。
三者,寶多羅樹周匝行列,其根深植至于水際。
四者,生眾香芽,現眾香藏,寶香為樹,扶疏蔭映,其諸香氣皆逾天香。
五者,諸妙華 寶莊嚴具,行列分布,處處充滿。
六者,園中所有一切諸樹,皆自然開摩尼寶華。
七者,諸池沼中,皆自生華,從地涌出,周布水上。
八者,時此林中,娑婆世界欲色所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一切諸王,莫不來集,合掌而住。
九者,此世界中所有天女,乃至摩 羅伽女皆生歡喜,各各捧持諸供養具,向畢洛叉樹前,恭敬而立。
十者,十方一切諸佛臍中,皆放光明,名︰菩薩受生自在燈,普照此林;一一光中,悉現諸佛受生,誕生所有神變,及一切菩薩受生功德,又出諸佛種種言音。是為林中十種瑞相。
此相現時,諸天王等即知當有菩薩下生;我見此瑞,歡喜無量。
「善男子!摩耶夫人出迦毗羅城,入此林時,復現十種光明瑞相,令諸眾生得法光明。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寶華藏光、寶香藏光、寶蓮華開演出真實妙音聲光、
十方菩薩初發心光、
一切菩薩得入諸地現神變光、
一切菩薩修波羅蜜圓滿智光、
一切菩薩大願智光、
一切菩薩教化眾生方便智光、
一切菩薩證于法界真實智光、
一切菩薩得佛自在受生出家成正覺光。
此十光明,普照無量諸眾生心。
「善男子!摩耶夫人于畢洛叉樹下坐時,復現菩薩將欲誕生十種神變。何等為十?
「善男子!菩薩將欲誕生之時,
欲界諸天天子、天女,及以色界一切諸天、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並其眷屬,
為供養故,悉皆雲集。
摩耶夫人威德殊勝,身諸毛孔咸放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無所障礙,
一切光明悉皆不現,除滅一切眾生煩惱及惡道苦。
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一神變。
「又,善男子!當爾之時,摩耶夫人腹中悉現三千世界一切形像,其百億閻浮提內,各有都邑,各有園林,名號不同,皆有摩耶夫人于中止住、天眾圍繞,悉為顯現菩薩將生不可思議神變之相。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二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切毛孔,皆現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及聞諸佛說法音聲。
譬如明鏡及以水中,能現虛空日月、星宿、雲雷等像;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亦復如是,能現如來往昔因緣。
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三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如來往修菩薩行時,所住世界,城邑聚落,山林河海,眾生劫數,值佛出世,入淨國土,隨所受生,壽命長短,依善知識修行善法,于一切剎在在生處,摩耶夫人常為其母;
如是一切,于毛孔中靡不皆現。
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四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一一毛孔,顯現如來往昔修行菩薩行時,隨所生處,色相形貌,衣服飲食,苦樂等事,一一普現,分明辨了。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五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身諸毛孔,一一皆現世尊往昔修施行時,舍所難舍──頭目耳鼻,唇舌牙齒,身體手足,血肉筋骨,男女妻妾,城邑宮殿,衣服瓔珞,金銀寶貨。──如是一切內外諸物,亦見受者形貌、音聲及其處所。是為菩薩將欲誕生第六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其林普現過去所有一切諸佛入母胎時國土、園林、衣服、華 、涂香、末香、幡繒、幢蓋──一切眾寶莊嚴之事,妓樂歌詠上妙音聲,令諸眾生普得見聞。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七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菩薩所住摩尼寶王宮殿、樓閣,超過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及諸人王之所住者,寶網覆上,妙香普燻,眾寶莊嚴,內外清淨,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周匝遍滿嵐毗尼園。
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八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入此園時,從其身出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其諸菩薩身形容貌、相好光明、進止威儀、神通眷屬,皆與毗盧遮那菩薩等無有異,悉共同時贊嘆如來。
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九神變。
「又,善男子!摩耶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忽于其前,從金剛際出大蓮華,名為︰一切寶莊嚴藏。
金剛為睫,眾寶為須,如意寶王以為其台,有十佛剎微塵數葉,一切皆以摩尼所成寶網、寶蓋以覆其上。
一切天王所共執持;一切龍王降注香雨;一切夜叉王恭敬圍繞,散諸天華;
一切乾闥婆王出微妙音,歌贊菩薩往昔供養諸佛功德;
一切阿修羅王舍x慢心,稽首敬禮;
一切迦樓羅王垂寶繒幡,遍滿虛空;
一切緊那羅王歡喜瞻仰,歌詠贊嘆菩薩功德;
一切摩 羅伽王皆生歡喜,歌詠贊嘆,普雨一切寶莊嚴雲。
是為菩薩將誕生時第十神變。
「善男子!嵐毗尼園示現如是十種相已,然後菩薩其身誕生。
如虛空中現淨日輪,如高山頂出于慶雲,如密雲中而耀電光,如夜 中而然大炬;
爾時,菩薩從母脅生,身相光明亦復如是。
善男子!菩薩爾時,雖現初生,悉已了達一切諸法,如夢如幻,如影如像,無來無去,不生不滅。
「善男子!當我見佛于此四天下閻浮提內嵐毗尼園示現初生種種神變時,亦見如來于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內嵐毗尼園中示現初生種種神變;
亦見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亦見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如是一切諸佛剎中,皆有如來示現受生種種神變。
如是念念,常無間斷。」
時,善財童子白彼神言︰「大天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答言︰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億佛剎微塵數劫,復過是數。
時,有世界名為︰普寶,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佛于中出現;
其第一佛,名︰自在功德幢,十號具足。
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妙光莊嚴;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須彌莊嚴幢;其中有王,名︰寶焰眼;其王夫人,名曰︰喜光。
善男子!如此世界摩耶夫人,為毗盧遮那如來之母;彼世界中喜光夫人,為初佛母,亦復如是。
「善男子!其喜光夫人將欲誕生菩薩之時,與二十億那由他采女詣金華園;園中有樓,名︰妙寶峰;其邊有樹,名︰一切施。
喜光夫人攀彼樹枝而生菩薩,諸天王眾各持香水共以洗沐。時,有乳母名為︰淨光,侍立其側。既洗沐已,諸天王眾授與乳母。
乳母敬受,生大歡喜,即得菩薩普眼三昧;得此三昧已,普見十方無量諸佛,復得菩薩于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
如初受胎識,速疾無礙;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佛乘本願力受生自在,亦復如是。
善男子!于汝意雲何?彼乳母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我從是來,念念常見毗盧遮那佛示現菩薩受生海調伏眾生自在神力。如見毗盧遮那佛乘本願力,念念于此三千大千,
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微塵之內,皆現菩薩受生神變;
見一切佛悉亦如是,我皆恭敬承事供養,听所說法,如說修行。」
時,嵐毗尼林神,欲重宣此解脫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子汝所問,諸佛甚深境;汝今應听受,我說其因緣。
過億剎塵劫,有劫名悅樂;八十那由他,如來出興世。
最初如來號,自在功德幢;我在金華園,見彼初生日。
我時為乳母,智慧極聰利;諸天授與我,菩薩金色身。
我時疾捧持,諦觀不見頂,身相皆圓滿,一一無邊際。
離垢清淨身,相好以莊嚴,譬如妙寶像,見已自欣慶。
思惟彼功德,疾增眾福海;見此神通事,發大菩提心。
專求佛功德,增廣諸大願,嚴淨一切剎,滅除三惡道。
普于十方土,供養無數佛,修行本誓願,救脫眾生苦。
我于彼佛所,聞法得解脫,億剎微塵數,無量劫修行。
劫中所有佛,我悉曾供養,護持其正法,淨此解脫海。
億剎微塵數,過去十力尊,盡持其法輪,增明此解脫。
我于一念頃,見此剎塵中,一一有如來,所淨諸剎海。
剎內悉有佛,園中示誕生,各現不思議,廣大神通力。
或見不思議,億剎諸菩薩,住于天宮上,將證佛菩提。
無量剎海中,諸佛現受生,說法眾圍繞,于此我皆見。
一念見億剎,微塵數菩薩,出家趣道場,示現佛境界。
我見剎塵內,無量佛成道,各現諸方便,度脫苦眾生。
一一微塵中,諸佛轉法輪,悉以無盡音,普雨甘露法。
億剎微塵數,一一剎塵內,悉見于如來,示現般涅。
如是無量剎,如來示誕生;而我悉分身,現前興供養。
不思議剎海,無量趣差別;我悉現其前,雨于大法雨。
佛子我知此,難思解脫門,無量億劫中,稱揚不可盡。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于無量劫遍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解脫。
如諸菩薩摩訶薩,能以一念為諸劫藏,觀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現受生;
周遍供養一切諸佛,究竟通達一切佛法;
于一切趣皆現受生,一切佛前坐蓮華座;
知諸眾生應可度時,為現受生方便調伏;
于一切剎現諸神變,猶如影像悉現其前。
我當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迦毗羅城,有釋種女,名曰︰瞿波。
汝詣彼問︰菩薩雲何于生死中教化眾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爾時,善財童子向迦毗羅城,思惟修習受生解脫,增長廣大,憶念不舍。
漸次游行,至菩薩集會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其中有神,號︰無憂德,與一萬主宮殿神俱,來迎善財,作如是言︰
「善來丈夫!有大智慧,有大勇猛,能修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心恆不舍廣大誓願,善能觀察諸法境界;安住法城,入于無量諸方便門,成就如來功德大海;得妙辯才,善調眾生,獲聖智身,恆順修行,知諸眾生心行差別,令其歡喜趣向佛道。
「我觀仁者修諸妙行心無暫懈,威儀所行悉皆清淨,汝當不久得諸如來清淨莊嚴無上三業,以諸相好莊嚴其身,以十力智瑩飾其心,游諸世間。我觀仁者勇猛精進而無有比,不久當得普見三世一切諸佛听受其法,不久當得一切菩薩禪定解脫諸三昧樂,不久當入諸佛如來甚深解脫。何以故?見善知識親近供養,听受其教,憶念修行,不懈不退,無憂無悔,無有障礙,魔及魔民不能為難,不久當成無上果故。」
善財童子言︰
「聖者!如向所說,願我皆得。聖者!我願一切眾生,息諸熱惱,離諸惡業,生諸安樂,修諸淨行。聖者!一切眾生,起諸煩惱,造諸惡業,墮諸惡趣,若身若心恆受楚毒,菩薩見已心生憂惱。聖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愛念情至,忽見被人割截肢體,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見諸眾生以煩惱業墮三惡趣受種種苦,心大憂惱。若見眾生起身、語、意三種善業,生天人趣受身心樂,菩薩爾時生大歡喜。何以故?菩薩不自為故求一切智,不貪生死諸欲快樂,不隨想倒、見倒、心倒、諸結、隨眠、愛見力轉,不起眾生種種樂想,亦不味著諸禪定樂,非有障礙、疲厭、退轉住于生死。但見眾生于諸有中,具受無量種種諸苦,起大悲心,以大願力而普攝取。悲願力故,修菩薩行,為斷一切眾生煩惱,為求如來一切智智,為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為嚴淨一切廣大國土,為淨治一切眾生樂欲及其所有身心諸行,于生死中無有疲厭。
「聖者!菩薩摩訶薩于諸眾生,為莊嚴,令生人天富貴樂故;為父母,為其安立菩提心故;為養育,令其成就菩薩道故;為衛護,令其遠離三惡道故;為船師,令其得度生死海故;為歸依,令舍諸魔煩惱怖故;為究竟,令其永得清涼樂故;為津濟,令入一切諸佛海故;為導師,令至一切法寶洲故;為妙華,開敷諸佛功德心故;為嚴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為可樂,凡有所作悉端嚴故;為可尊,遠離一切諸惡業故;為普賢,具足一切端嚴身故;為大明,常放智慧淨光明故;為大雲,常雨一切甘露法故。聖者!菩薩如是修諸行時,令一切眾生皆生愛樂、具足法樂。」
爾時,善財童子將升法堂,其無憂德及諸神眾,以出過諸天上妙華 、涂香、末香,及以種種寶莊嚴具,散善財上,而說頌言︰
「汝今出世間,為世大明燈,普為諸眾生,勤求無上覺。無量億千劫,難可得見汝;功德日今出,滅除諸世 。汝見諸眾生,顛倒惑所覆,而興大悲意,求證無師道。汝以清淨心,尋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識,不自惜身命。汝于諸世間,無依無所著,其心普無礙,清淨如虛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圓滿,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離世間,亦不著于世,行世無障礙,如風游虛空。譬如火災起,一切無能滅;汝修菩提行,精進火亦然。勇猛大精進,堅固不可動,金剛慧師子,游行無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諸剎海,汝悉能往詣,親近善知識。」
爾時,無憂德神說此頌已,為愛樂法故,隨逐善財,恆不舍離。
爾時,善財童子入普現法界光明講堂,周遍推求彼釋氏女,見在堂內,坐寶蓮華師子之座,八萬四千采女所共圍繞。是諸采女,靡不皆從王種中生,悉于過去修菩薩行同種善根,布施、愛語普攝眾生;已能明見一切智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恆住正定,常游大悲,普攝眾生猶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屬清淨;已于過去成就菩薩不可思議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具足菩薩諸波羅蜜;離諸取著,不樂生死;雖行諸有,心常清淨,恆勤觀察一切智道;離障蓋網,超諸著處,從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賢行,長菩薩力,智日慧燈悉已圓滿。
爾時,善財童子詣彼釋女瞿波之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于生死中,而不為生死過患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聲聞、闢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薩行?住菩薩地,而入佛境界?超過世間,而于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現無邊種種色身?證無相法,而為眾生示現諸相?知法無說,而廣為眾生演說諸法?知眾生空,而恆不舍化眾生事?雖知諸佛不生不滅,而勤供養無有退轉?雖知諸法無業無報,而修諸善行恆不止息?」
時,瞿波女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問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法,修習普賢諸行願者能如是問。諦听諦听!善思念之!我當承佛神力,為汝宣說。
「善男子!若諸菩薩成就十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何等為十?所謂︰依善知識故,得廣大勝解故,得清淨欲樂故,集一切福智故,于諸佛所听聞法故,心恆不舍三世佛故,同于一切菩薩行故,一切如來所護念故,大悲妙願皆清淨故,能以智力普斷一切諸生死故。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明菩薩之行。
「佛子!若菩薩親近善知識,則能精進不退修習出生無盡佛法。佛子!菩薩以十種法,承事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于自身命無所顧惜,于世樂具心不貪求,知一切法性皆平等,永不退舍一切智願,觀察一切法界實相,心恆舍離一切有海,知法如空心無所依,成就一切菩薩大願,常能示現一切剎海,淨修菩薩無礙智輪。佛子!應以此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無所違逆。」
爾時,釋迦瞿波女,欲重明此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菩薩為利諸群生,正念親承善知識,敬之如佛心無怠,此行于世帝網行。勝解廣大如虛空,一切三世悉入中,國土眾生佛皆爾,此是普智光明行。志樂如空無有際,永斷煩惱離諸垢,一切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雲行。菩薩修習一切智,不可思議功德海,淨諸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不染行。一切諸佛如來所,听受其法無厭足,能生實相智慧燈,此行于世普照行。十方諸佛無有量,一念一切悉能入,心恆不舍諸如來,此向菩提大願行。能入諸佛大眾會,一切菩薩三昧海,願海及以方便海,此行于世帝網行。一切諸佛所加持,盡未來際無邊劫,處處修行普賢道,此是菩薩分身行。見諸眾生受大苦,起大慈悲現世間,演法光明除 冥,此是菩薩智日行。見諸眾生在諸趣,為集無邊妙法輪,令其永斷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賢行。菩薩修行此方便,隨眾生心而現身,普于一切諸趣中,化度無量諸含識。以大慈悲方便力,普遍世間而現身,隨其解欲為說法,皆令趣向菩提道。」
時,釋迦瞿波說此頌已,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解脫門。」
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答言︰
「善男子!我入此解脫,知此娑婆世界佛剎微塵數劫,所有眾生于諸趣中,死此生彼,作善作惡,受諸果報,有求出離、不求出離,正定、邪定及以不定,有煩惱善根,無煩惱善根,具足善根,不具足善根,不善根所攝善根,善根所攝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知見。又彼劫中所有諸佛名號、次第,我悉了知。彼佛世尊從初發心,及以方便求一切智,出生一切諸大願海,供養諸佛,修菩薩行,成等正覺,轉妙法輪,現大神通,化度眾生,我悉了知。亦知彼佛眾會差別,其眾會中有諸眾生依聲聞乘而得出離,其聲聞眾過去修習一切善根,及其所得種種智慧,我悉了知。有諸眾生依獨覺乘而得出離,其諸獨覺所有善根、所得菩提、寂滅解脫、神通變化、成熟眾生、入于涅,我悉了知。亦知彼佛諸菩薩眾,其諸菩薩從初發心,修習善根,出生無量諸大願行,成就滿足諸波羅蜜種種莊嚴菩薩之道,以自在力,入菩薩地,住菩薩地,觀菩薩地,淨菩薩地,菩薩地相、菩薩地智、菩薩攝智、菩薩教化眾生智、菩薩建立智、菩薩廣大行境界、菩薩神通行、菩薩三昧海、菩薩方便,菩薩于念念中所入三昧海、所得一切智光明、所獲一切智電光雲、所得實相忍、所通達一切智、所住剎海、所入法海、所知眾生海、所住方便、所發誓願、所現神通,我悉了知。「善男子!此娑婆世界,盡未來際,所有劫海,展轉不斷,我皆了知。如知娑婆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內微塵數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內一切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微塵內所有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無間所住世界,亦知娑婆世界世界種所攝世界,亦知毗盧遮那世尊此華藏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所謂︰世界廣博、世界安立、世界輪、世界場、世界差別、世界轉、世界蓮華、世界須彌、世界名號。盡此世界海一切世界,由毗盧遮那世尊本願力故,我悉能知,亦能憶念。
「亦念如來往昔所有諸因緣海。所謂︰修集一切諸乘方便,無量劫中,住菩薩行,淨佛國土,教化眾生,承事諸佛,造立住處,听受說法,獲諸三昧,得諸自在;修檀波羅蜜入佛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諸忍,勇猛精進,成就諸禪,圓滿淨慧;于一切處示現受生,普賢行願悉皆清淨,普入諸剎,普淨佛土,普入一切如來智海,普攝一切諸佛菩提,得于如來大智光明,證于諸佛一切智性,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及其所有道場眾會,其眾會中一切眾生,往世已來所種善根,從初發心,成熟眾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長,獲諸三昧神通解脫。如是一切,我悉了知。何以故?我此解脫,能知一切眾生心行、一切眾生修行善根、一切眾生雜染清淨、一切眾生種種差別、一切聲聞諸三昧門、一切緣覺寂靜三昧神通解脫、一切菩薩一切如來解脫光明,皆了知故。」
爾時,善財童子白瞿波言︰「聖者得此解脫,其已久如?」
答言︰
「善男子!我于往世,過佛剎微塵數劫,有劫名︰勝行,世界名︰無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為︰安隱。其四天下閻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勝樹,于八十王城中最為上首。彼時,有王名曰︰財主,其王具有六萬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其諸王子皆悉勇健,能伏怨敵。其王太子,名︰威德主,端正殊特,人所樂見,足下平滿,輪相備具,足趺隆起,手足指間皆有網縵,足跟齊正,手足柔軟,伊尼耶鹿王(月 ,音chuan),七處圓滿,陰藏隱密,其身上分如師子王,兩肩平滿,雙臂(月庸,音yong)長,身相端直,頸文三道,頰如師子,具四十齒悉皆齊密,四牙鮮白,其舌長廣出梵音聲,眼目紺青,睫如牛王,眉間毫相,頂上肉髻,皮膚細軟如真金色,身毛上靡,發帝青色,其身洪滿如尼拘陀樹。
「爾時,太子受父王教,與十千采女詣香牙園游觀戲樂。太子是時,乘妙寶車,其車具有種種嚴飾,置大摩尼師子之座而坐其上;五百采女各執寶繩牽馭而行,進止有度,不遲不速;百千萬人持諸寶蓋,百千萬人持諸寶幢,百千萬人持諸寶幡,百千萬人作諸妓樂,百千萬人燒諸名香,百千萬人散諸妙華,前後圍繞而為翊從。道路平正,無有高下,眾寶雜華散布其上;寶樹行列,寶網彌覆,種種樓閣延袤其間。其樓閣中,或有積聚種種珍寶,或有陳列諸莊嚴具,或有供設種種飲食,或有懸布種種衣服,或有備擬諸資生物,或復安置端正女人,及以無量僮僕侍從;隨有所須,悉皆施與。
「時,有母人名為︰善現,將一童女名︰具足妙德,顏容端正,色相嚴潔,洪縴得所,修短合度,目發紺青,聲如梵音,善達工巧,精通辯論,恭勤匪懈,慈愍不害,具足慚愧,柔和質直,離痴寡欲,無諸諂誑,乘妙寶車,采女圍繞,及與其母從王城出,先太子行。見其太子言辭諷詠,心生愛染,而白母言︰『我心願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當自殞滅。』母告女言︰『莫生此念。何以故?此甚難得。此人具足輪王諸相,後當嗣位作轉輪王,有寶女出,騰空自在。我等卑賤,非其匹偶。此處難得,勿生是念。』
「彼香牙園側,有一道場,名︰法雲光明。時,有如來名︰勝日身,十號具足,于中出現已經七日。時,彼童女暫時假寐,夢見其佛;從夢覺已,空中有天而告之言︰『勝日身如來,于法雲光明道場成等正覺已經七日,諸菩薩眾前後圍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諸地神、風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樹神、園神、藥神、主城神等,為見佛故,皆來集會。』
「時,妙德童女夢睹如來故,聞佛功德故,其心安隱,無有怖畏,于太子前而說頌言︰
『我身最端正,名聞遍十方,智慧無等倫,善達諸工巧。無量百千眾,見我皆貪染;我心不于彼,而生少愛欲。無 亦無恨,無嫌亦無喜,但發廣大心,利益諸眾生。我今見太子,具諸功德相,其心大欣慶,諸根咸悅樂。色如光明寶,發美而右旋,額廣眉縴曲,我心願事汝。我觀太子身,譬若真金像,亦如大寶山,相好有光明。目廣紺青色,月面師子頰,喜顏美妙音,願垂哀納我!舌相廣長妙,猶如赤銅色;梵音緊那聲,聞者皆歡喜。口方不褰縮,齒白悉齊密,發言現笑時,見者心歡喜。離垢清淨身,具相三十二,必當于此界,而作轉輪位。』
「爾時,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誰女?為誰守護?若先屬人,我則不應起愛染心。』
「爾時,太子以頌問言︰
『汝身極清淨,功德相具足;我今問于汝,汝于誰所住?誰為汝父母?汝今系屬誰?若已屬于人,彼人攝受汝。汝不盜他物,汝不有害心,汝不作邪淫,汝依何語住?不說他人惡,不壞他所親,不侵他境界,不于他恚怒。不生邪險見,不作相違業,不以諂曲力,方便誑世間。尊重父母不?敬善知識不?見諸貧窮人,能生攝心不?若有善知識,誨示于汝法,能生堅固心,究竟尊重不?愛樂于佛不?了知菩薩不?眾僧功德海,汝能恭敬不?汝能知法不?能淨眾生不?為住于法中,為住于非法?見諸孤獨者,能起慈心不?見惡道眾生,能生大悲不?見他得榮樂,能生歡喜不?他來逼迫汝,汝無 惱不?汝發菩提意,開悟眾生不?無邊劫修行,能無疲倦不?』
「爾時,女母為其太子而說頌言︰
『太子汝應听,我今說此女,初生及成長,一切諸因緣。太子始生日,即從蓮華生,其目淨修廣,肢節悉具足。我曾于春月,游觀娑羅園,普見諸藥草,種種皆榮茂。奇樹發妙華,望之如慶雲;好鳥相和鳴,林間共歡樂。同游八百女,端正奪人心,被服皆嚴麗,歌詠悉殊美。彼園有浴池,名曰蓮華幢;我于池岸坐,采女眾圍繞。于彼蓮池內,忽生千葉華,寶葉琉璃睫,閻浮金為台。爾時夜分盡,日光初出現,其蓮正開剖,放大清淨光。其光極熾盛,譬如日初出,普照閻浮提,眾嘆未曾有。時見此玉女,從彼蓮華生,其身甚清淨,肢分皆圓滿。此是人間寶,從于淨業生,宿因無失壞,今受此果報。紺發青蓮眼,梵聲金色光,華 眾寶髻,清淨無諸垢。肢節悉具足,其身無缺減,譬如真金像,安處寶華中。毛孔釤聰悖 昭 諞磺校豢誄鑾嗔 悖 Q蓁笠羯 4伺 〈Γ S刑煲衾鄭徊揮ο鋁尤耍 比縭橋肌J蘭湮抻腥耍 壩氪宋 潁 ㄈ 嘌仙恚 復辜 墑埽》淺チ嚳嵌蹋 譴忠嚳竅福 種窒ゥ搜希 復辜 墑埽 淖炙閌 ザ芍羆家眨 磺薪醞 錚 復辜 墑埽∩屏酥畋 啥現譖核希 艿髂芽傻鰨 復辜 墑埽Σ瀋砩跚寰唬 呶捫嶙悖 Φ倫宰 希 曖Υ鼓墑埽 諫 謝跡 拼銼嗽燈穡 Σ《 胍 磺心芟 稹Q指∮鋂苑 畋鷂蘗恐鄭 酥良死忠簦 也喚醞 鎩8救酥 埽 伺 磺兄 夼 斯 復顧倌墑埽﹝患狄嗖匯ュ 尢耙轡揄# 手斃勻崛恚 脛畬軸畽瘛9Q從謐鷲擼 釷攣尬Ш媯 中拗釕菩校 四芩嫠橙輟H艏 誒喜。 肚鈐誑嗄眩 蘧任匏 潰 I 蟠軟 39鄣諞灰澹 磺笞岳 鄭 敢嬤諫 源俗 閑摹P凶∮胱 裕 磺形薹乓藎謊運導澳 唬 呦絛覽幀K漵諞磺寫Γ 暈奕局 模患 泄Φ氯耍 止畚捫嶙恪W鷸厴浦 叮 旨 篋筏A黃湫牟輝甓 人己笞饕怠8V撬 希 磺形拊購蓿 酥凶釕希 擻κ綠 印! br />
「爾時,太子入香牙園已,告其妙德及善現言︰『善女!我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于盡未來際無量劫,集一切智助道之法,修無邊菩薩行,淨一切波羅蜜,供養一切諸如來,護持一切諸佛教,嚴淨一切佛國土,當令一切如來種性不斷,當隨一切眾生種性而普成熟,當滅一切眾生生死苦置于究竟安樂處,當淨治一切眾生智慧眼,當修習一切菩薩所修行,當安住一切菩薩平等心,當成就一切菩薩所行地,當令一切眾生普歡喜;當舍一切物,盡未來際行檀波羅蜜,令一切眾生普得滿足衣服飲食、妻妾男女、頭目手足,如是一切內外所有,悉當舍施,無所吝惜。當于爾時,汝或于我而作障難︰施財物時,汝心吝惜;施男女時,汝心痛惱;割肢體時,汝心憂悶;舍汝出家,汝心悔恨。』
「爾時,太子即為妙德而說頌言︰
『哀愍眾生故,我發菩提心,當于無量劫,習行一切智。無量大劫中,淨修諸願海,入地及治障,悉經無量劫。三世諸佛所,學六波羅蜜,具足方便行,成就菩提道。十方垢穢剎,我當悉嚴淨;一切惡道難,我當令永出。我當以方便,廣度諸群生,令滅愚痴暗,住于佛智道。當供一切佛,當淨一切地,起大慈悲心,悉舍內外物。汝見來乞者,或生慳吝心;我心常樂施,汝勿違于我。若見我施頭,慎勿生憂惱;我今先語汝,令汝心堅固。乃至截手足,汝勿嫌乞者;汝今聞我語,應可諦思惟。男女所愛物,一切我皆舍;汝能順我心,我當成汝意。』
「爾時,童女白太子言︰『敬奉來教。』即說頌言︰
『無量劫海中,地獄火焚身;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無量受生處,碎身如微塵;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無量劫頂戴,廣大金剛山;若能眷納我,甘心受此苦。無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汝得法王處,願令我亦然!若能眷納我,與我為主者,生生行施處,願常以我施!為愍眾生苦,而發菩提心;既已攝眾生,亦當攝受我。我不求豪富,不貪五欲樂,但為共行法,願以仁為主!紺青修廣眼,慈愍觀世間,不起染著心,必成菩薩道。太子所行處,地出眾寶華,必作轉輪王,願能眷納我!我曾夢見此,妙法菩提場,如來樹下坐,無量眾圍繞。我夢彼如來,身如真金山,以手摩我頂,寤已心歡喜。往昔眷屬天,名曰喜光明;彼天為我說,道場佛興世。我曾生是念︰願見太子身。彼天報我言︰汝今當得見。我昔所志願,于今悉成滿;唯願俱往詣,供養彼如來!』
「爾時,太子聞勝日身如來名,生大歡喜,願見彼佛,以五百摩尼寶散其女上,冠以妙藏光明寶冠,被以火焰摩尼寶衣。其女爾時,心不動搖,亦無喜相;但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不暫舍。
「其母善現,于太子前而說頌言︰
『此女極端正,功德莊嚴身;昔願奉太子,今意已滿足。持戒有智慧,具足諸功德;普于一切世,最勝無倫匹。此女蓮華生,種姓無譏丑,太子同行業,遠離一切過。此女身柔軟,猶如天繒纊;其手所觸摩,眾患悉除滅。毛孔出妙香,芬馨最無比;眾生若聞者,悉住于淨戒。身色如真金,端坐華台上;眾生若見者,離害具慈心。言音極柔軟,听之無不喜;眾生若得聞,悉離諸惡業。心淨無瑕垢,遠離諸諂曲,稱心而發言,聞者皆歡喜。調柔具慚愧,恭敬于尊宿,無貪亦無誑,憐愍諸眾生。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屬;但以清淨心,恭敬一切佛。』
「爾時,太子與妙德女及十千采女並其眷屬,出香牙園,詣法雲光明道場。至已下車,步進詣如來所。見佛身相端嚴寂靜,諸根調順,內外清淨,如大龍池無諸垢濁;皆生淨信,踴躍歡喜,頂禮佛足,繞無數匝。于時,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寶蓮華供散彼佛。太子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眾寶莊嚴,五百摩尼以為間錯。時,佛為說普眼燈門修多羅;聞是經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謂︰得普照一切佛願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現見一切佛道場三昧、普照一切眾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間智燈三昧、普照一切眾生根智燈三昧、救護一切眾生光明雲三昧、普照一切眾生大明燈三昧、演一切佛法輪三昧、具足普賢清淨行三昧。時,妙德女得三昧,名︰難勝海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轉。
「時,彼太子與妙德女並其眷屬,頂禮佛足,繞無數匝,辭退還宮;詣父王所,拜跪畢已,奉白王言︰『大王當知,勝日身如來出興于世,于此國內法雲光明菩提場中成等正覺,于今未久。』爾時,大王語太子言︰『是誰為汝說如是事?天耶?人耶?』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說。』時,王聞已,歡喜無量,譬如貧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佛無上寶難可值遇,若得見佛,永斷一切惡道怖畏。佛如醫王,能治一切諸煩惱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佛如導師,能令眾生至于究竟安隱住處。』作是念已,集諸小王、群臣、眷屬,及以剎利、婆羅門等一切大眾,便舍王位,授與太子;灌頂訖已,與萬人俱,往詣佛所;到已禮足,繞無數匝,並其眷屬悉皆退坐。
「爾時,如來觀察彼王及諸大眾,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間心燈,普照十方無量世界,住于一切世主之前,示現如來不可思議大神通力,普令一切應受化者心得清淨。爾時,如來以不思議自在神力,現身超出一切世間,以圓滿音普為大眾說陀羅尼,名︰一切法義離 燈,佛剎微塵數陀羅尼而為眷屬。彼王聞已,即時獲得大智光明;其眾會中,有閻浮提微塵數菩薩,俱時證得此陀羅尼;六十萬那由他人,盡諸有漏,心得解脫;十千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佛又以不思議力廣現神變,普于十方無量世界演三乘法化度眾生。
「時,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證得如是妙法;若于佛所出家學道,即當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願得從佛出家修學!』佛言︰『隨意,宜自知時。』時,財主王與十千人,皆于佛所同時出家。未久之間,悉得成就一切法義離 燈陀羅尼,亦得如上諸三昧門,又得菩薩十神通門,又得菩薩無邊辯才,又得菩薩無礙淨身,往詣十方諸如來所听受其法,為大法師演說妙法;復以神力遍十方剎,隨眾生心而為現身,贊佛出現,說佛本行,示佛本緣,稱揚如來自在神力,護持于佛所說教法。
「爾時,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采女圍繞,七寶自至──一者、輪寶,名︰無礙行;二者、象寶,名︰金剛身;三者、馬寶,名︰迅疾風;四者、珠寶,名︰日光藏;五者、女寶,名︰具妙德;六、藏臣寶,名為︰大財;七、主兵寶,名︰離垢眼。──七寶具足,為轉輪王,王閻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樂。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其閻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一一僧坊立佛支提,皆悉高廣,以眾妙寶而為校飾;一一王城皆請如來,以不思議眾妙供具而為供養。佛入城時,現大神力,令無量眾生種諸善根,無量眾生心得清淨,見佛歡喜,發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眾生,勤修佛法,入真實義,住于法性,了法平等,獲三世智,等觀三世,知一切佛出興次第,說種種法攝取眾生,發菩薩願,入菩薩道,知如來法,成就法海,能普現身遍一切剎,知眾生根及其性欲,令其發起一切智願。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時太子得輪王位供養佛者,豈異人乎?今釋迦牟尼佛是也。財主王者,寶華佛是。其寶華佛,現在東方過世界海微塵數佛剎有世界海,名︰現法界虛空影像雲,中有世界種,名︰普現三世影摩尼王,彼世界種中有世界,名︰圓滿光,中有道場,名︰現一切世主身,寶華如來于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寶華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淨此世界海;其世界海中去、來、今佛出興世者,皆是寶華如來為菩薩時教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時女母善現者,今我母善目是。其王眷屬,今如來所眾會是也,皆具修行普賢諸行成滿大願,雖恆在此眾會道場而能普現一切世間,住諸菩薩平等三昧,常得現見一切諸佛,一切如來以等虛空妙音聲雲演正法輪悉能听受,于一切法悉得自在,名稱普聞諸佛國土,普詣一切道場之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隨其所應教化調伏,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恆無間斷,成滿普賢廣大誓願。
「佛子!其妙德女與威德主轉輪聖王以四事供養勝日身如來者,我身是也。彼佛滅後,其世界中,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于世,我皆與王承事供養。其第一佛,名︰清淨身;次名︰一切智月光明身;次名︰閻浮檀金光明王;次名︰諸相莊嚴身;次名︰妙月光;次名︰智觀幢;次名︰大智光;次名︰金剛那羅延精進;次名︰智力無能勝;次名︰普安詳智;次名︰離垢勝智雲;次名︰師子智光明;次名︰光明髻;次名︰功德光明幢;次名︰智日幢;次名︰寶蓮華開敷身;次名︰福德嚴淨光;次名︰智焰雲;次名︰普照月;次名︰莊嚴蓋妙音聲;次名︰師子勇猛智光明;次名︰法界月;次名︰現虛空影像開悟眾生心;次名︰恆嗅寂滅香;次名︰普震寂靜音;次名︰甘露山;次名︰法海音;次名︰堅固網;次名︰佛影髻;次名︰月光毫;次名︰辯才口;次名︰覺華智;次名︰寶焰山;次名︰功德星;次名︰寶月幢;次名︰三昧身;次名︰寶光王;次名︰普智行;次名︰焰海燈;次名︰離垢法音王;次名︰無比德名稱幢;次名︰修臂;次名︰本願清淨月;次名︰照義燈;次名︰深遠音;次名︰毗盧遮那勝藏王;次名︰諸乘幢;次名︰法海妙蓮華。佛子!彼劫中,有如是等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于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
「其最後佛,名︰廣大解,于彼佛所,得淨智眼。爾時,彼佛入城教化。我為王妃,與王禮覲,以眾妙物而為供養,于其佛所聞說出生一切如來燈法門,即時獲得觀察一切菩薩三昧海境界解脫。佛子!我得此解脫已,與菩薩于佛剎微塵數劫勤加修習,于佛剎微塵數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或于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說,或值佛剎微塵數佛,悉皆親近承事供養,而未能知菩薩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業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佛子!若有眾生,得見菩薩修菩提行,若疑若信;菩薩皆以世、出世間種種方便而攝取之,以為眷屬,令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佛子!我見彼佛得此解脫已,與菩薩于百佛剎微塵數劫而共修習;于其劫中,所有諸佛出興于世,我皆親近承事供養,听所說法讀誦受持。于彼一切諸如來所,得此解脫種種法門,知種種三世,入種種剎海,見種種成正覺,入種種佛眾會,發菩薩種種大願,修菩薩種種妙行,得菩薩種種解脫,然未能知菩薩所得普賢解脫門。何以故?菩薩普賢解脫門,如太虛空,如眾生名,如三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無量無邊。佛子!菩薩普賢解脫門,與如來境界等。
「佛子!我于佛剎微塵數劫,觀菩薩身無有厭足。如多欲人男女集會,遞相愛染,起于無量妄想思覺。我亦如是,觀菩薩身一一毛孔,念念見無量無邊廣大世界種種安住、種種莊嚴、種種形狀,有種種山、種種地、種種雲、種種名、種種佛興、種種道場、種種眾會,演種種修多羅,說種種灌頂、種種諸乘、種種方便、種種清淨。又于菩薩一一毛孔,念念常見無邊佛海,坐種種道場,現種種神變,轉種種法輪,說種種修多羅,恆不斷絕。又于菩薩一一毛孔,見無邊眾生海種種住處、種種形貌、種種作業、種種諸根。又于菩薩一一毛孔,見三世諸菩薩無邊行門,所謂︰無邊廣大願、無邊差別地、無邊波羅蜜、無邊往昔事、無邊大慈門、無邊大悲雲、無邊大喜心、無邊攝取眾生方便。
「佛子!我于佛剎微塵數劫,念念如是觀于菩薩一一毛孔,已所至處而不重至,已所見處而不重見,求其邊際竟不可得,乃至見彼悉達太子住于宮中、采女圍繞。我以解脫力,觀于菩薩一一毛孔,悉見三世法界中事。
「佛子!我唯得此觀察菩薩三昧海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為一切眾生現隨類身,為一切眾生說隨樂行,于一一毛孔現無邊色相海;知諸法性無性為性,知眾生性同虛空相無有分別,知佛神力同于如如,遍一切處示現無邊解脫境界;于一念中,能自在入廣大法界,游戲一切諸地法門。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摩耶。汝詣彼問︰菩薩雲何修菩薩行,于諸世間無所染著,供養諸佛恆無休息,作菩薩業永不退轉,離一切障礙、入菩薩解脫不由于他,住一切菩薩道,詣一切如來所,攝一切眾生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發大乘願,增長一切眾生善根常無休息?」
爾時,釋迦瞿波女,欲重明此解脫義,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若有見菩薩,修行種種行,起善不善心,菩薩皆攝取。乃往久遠世,過百剎塵劫,有劫名清淨,世界名光明。此劫佛興世,六十千萬億;最後天人主,號曰法幢燈。彼佛涅後,有王名智山,統領閻浮提,一切無怨敵。王有五百子,端正能勇健,其身悉清淨,見者皆歡喜。彼王及王子,信心供養佛,護持其法藏,亦樂勤修法。太子名善光,離垢多方便,諸相皆圓滿,見者無厭足。五百億人俱,出家行學道,勇猛堅精進,護持其佛法。王都名智樹,千億城圍繞;有林名靜德,眾寶所莊嚴。善光住彼林,廣宣佛正法,辯才智慧力,令眾悉清淨。有時因乞食,入彼王都城,行止極安詳,正知心不亂。城中有居士,號曰善名稱;我時為彼女,名為淨日光。時我于城中,遇見善光明,諸相極端嚴,其心生染著。次乞至我門,我心增愛染,即解身瓔珞,並珠置缽中。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趣。或生天王家,或作人王女,恆見善光明,妙相莊嚴身。此後所經劫,二百有五十,生于善現家,名為具妙德。時我見太子,而生尊重心,願得備瞻侍,幸蒙哀納受。我時與太子,覲佛勝日身,恭敬供養畢,即發菩提意。于彼一劫中,六十億如來,最後佛世尊,名為廣大解。于彼得淨眼,了知諸法相,普見受生處,永除顛倒心。我得觀菩薩,三昧境解脫,一念入十方,不思議剎海。我見諸世界,淨穢種種別,于淨不貪樂,于穢不憎惡。普見諸世界,如來坐道場,皆于一念中,悉放無量光。一念能普入,不可說眾會;亦知彼一切,所得三昧門。一念能悉知,彼諸廣大行,無量地方便,及以諸願海。我觀菩薩身,無邊劫修行,一一毛孔量,求之不可得。一一毛孔剎,無數不可說,地水火風輪,靡不在其中。種種諸建立,種種諸形狀,種種體名號,無邊種莊嚴。我見諸剎海,不可說世界;及見其中佛,說法化眾生。不了菩薩身,及彼身諸業;亦不知心智,諸劫所行道。」
爾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欲詣摩耶夫人所,即時獲得觀佛境界智,作如是念︰「是善知識,遠離世間,住無所住,超過六處,離一切著,知無礙道,具淨法身,以如幻業而現化身,以如幻智而觀世間,以如幻願而持佛身、隨意生身、無生滅身、無來去身、非虛實身、不變壞身、無起盡身、所有諸相皆一相身、離二邊身、無依處身、無窮盡身、離諸分別如影現身、知如夢身、了如像身、如淨日身、普于十方而化現身、住于三世無變異身、非身心身,猶如虛空,所行無礙,超諸世眼,唯是普賢淨目所見。如是之人,我今雲何而得親近承事供養、與其同住、觀其狀貌、听其音聲、思其語言、受其教誨?」
作是念已,有主城神,名曰︰寶眼,眷屬圍繞,于虛空中而現其身,種種妙物以為嚴飾,手持無量眾色寶華以散善財,作如是言︰
「善男子!應守護心城,謂︰不貪一切生死境界;應莊嚴心城,謂︰專意趣求如來十力;應淨治心城,謂︰畢究斷除慳嫉諂誑;應清涼心城,謂︰思惟一切諸法實性;應增長心城,謂︰成辦一切助道之法;應嚴飾心城,謂︰造立諸禪解脫宮殿;應照耀心城,謂︰普入一切諸佛道場听受般若波羅蜜法;應增益心城,謂︰普攝一切佛方便道;應堅固心城,謂︰恆勤修習普賢行願;應防護心城,謂︰常專御I惡友、魔軍;應廓徹心城,謂︰開引一切佛智光明;應善補心城,謂︰听受一切佛所說法;應扶助心城,謂︰深信一切佛功德海;應廣大心城,謂︰大慈普及一切世間;應善覆心城,謂︰集眾善法以覆其上;應寬廣心城,謂︰大悲哀愍一切眾生;應開心城門,謂︰悉舍所有隨應給施;應密護心城,謂︰防諸惡欲不令得入;應嚴肅心城,謂︰逐諸惡法不令其住;應決定心城,謂︰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恆無退轉;應安立心城,謂︰正念三世一切如來所有境界;應瑩徹心城,謂︰明達一切佛正法輪修多羅中所有法門種種緣起;應部分心城,謂︰普曉示一切眾生皆令得見薩婆若道;應住持心城,謂︰發一切三世如來諸大願海;應富實心城,謂︰集一切周遍法界大福德聚;應令心城明了,謂︰普知眾生根欲等法;應令心城自在,謂︰普攝一切十方法界;應令心城清淨,謂︰正念一切諸佛如來;應知心城自性,謂︰知一切法皆無有性;應知心城如幻,謂︰以一切智了諸法性。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淨修心城,則能積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諸障難故,所謂︰見佛障、聞法障、供養如來障、攝諸眾生障、淨佛國土障。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離如是諸障難故,若發希求善知識心,不用功力則便得見,乃至究竟必當成佛。」
爾時,有身眾神,名︰蓮華法德及妙華光明,無量諸神前後圍繞,從道場出,住虛空中,于善財前,以妙音聲,種種稱嘆摩耶夫人,從其耳 放無量色相光明網,普照無邊諸佛世界,令善財見十方國土一切諸佛。其光明網,右繞世間,經一匝已,然後還來,入善財頂,乃至遍入身諸毛孔。善財即得淨光明眼,永離一切愚痴 故;得離翳眼,能了一切眾生性故;得離垢眼,能觀一切法性門故;得淨慧眼,能觀一切佛國性故;得毗盧遮那眼,見佛法身故;得普光明眼,見佛平等不思議身故;得無礙光眼,觀察一切剎海成壞故;得普照眼,見十方佛起大方便轉正法輪故;得普境界眼,見無量佛以自在力調伏眾生故;得普見眼,睹一切剎諸佛出興故。
時,有守護菩薩法堂羅剎鬼王,名曰︰善眼,與其眷屬萬羅剎俱,于虛空中,以眾妙華,散善財上,作如是言︰
「善男子!菩薩成就十法,則得親近諸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其心清淨離諸諂誑;大悲平等普攝眾生,知諸眾生無有真實;趣一切智,心不退轉;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諸佛道場;得淨慧眼了諸法性;大慈平等普覆眾生;以智光明廓諸妄境;以甘露雨滌生死熱;以廣大眼徹鑒諸法;心常隨順諸善知識。是為十。
「復次,佛子!菩薩成就十種三昧門,則常現見諸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法空清淨輪三昧、觀察十方海三昧、于一切境界不舍離不缺減三昧、普見一切佛出興三昧、集一切功德藏三昧、心恆不舍善知識三昧、常見一切善知識生諸佛功德三昧、常不離一切善知識三昧、常供養一切善知識三昧、常于一切善知識所無過失三昧。佛子!菩薩成就此十三昧門,常得親近諸善知識,又得善知識轉一切佛法輪三昧;得此三昧已,悉知諸佛體性平等,處處值遇諸善知識。」
說是語時,善財童子仰視空中而答之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攝受我故,方便教我見善知識。願為我說︰雲何往詣善知識所?于何方處城邑聚落求善知識?」
羅剎答言︰「善男子!汝應普禮十方,求善知識;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識;勇猛自在遍游十方,求善知識;觀身觀心如夢如影,求善知識。」
爾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睹見大寶蓮華從地涌出,金剛為睫,妙寶為藏,摩尼為葉,光明寶王以為其台,眾寶色香以為其須,無數寶網彌覆其上。于其台上,有一樓觀,名︰普納十方法界藏,奇妙嚴飾,金剛為地,千柱行列,一切皆以摩尼寶成,閻浮檀金以為其壁,眾寶瓔珞四面垂下,階陛、欄J周匝莊嚴。其樓觀中,有如意寶蓮華之座,種種眾寶以為嚴飾,妙寶欄J,寶衣間列,寶帳、寶網以覆其上,眾寶繒幡周匝垂下,微風徐動,光流響發;寶華幢中雨眾妙華,寶鈴鐸中出美音聲,寶戶牖間垂諸瓔珞,摩尼身中流出香水,寶象口中出蓮華網,寶師子口吐妙香雲,梵形寶輪出隨樂音,金剛寶鈴出諸菩薩大願之音,寶月幢中出佛化形,淨藏寶王現三世佛受生次第,日藏摩尼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佛剎,摩尼寶王放一切佛圓滿光明,毗盧遮那摩尼寶王興供養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如意珠王念念示現普賢神變充滿法界,須彌寶王出天宮殿,天諸采女種種妙音歌贊如來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爾時,善財見如是座,復有無量眾座圍繞,摩耶夫人在彼座上,于一切眾生前,現淨色身。所謂︰超三界色身,已出一切諸有趣故;隨心樂色身,于一切世間無所著故;普周遍色身,等于一切眾生數故;無等比色身,令一切眾生滅倒見故;無量種色身,隨眾生心種種現故;無邊相色身,普現種種諸形相故;普對現色身,以大自在而示現故;化一切色身,隨其所應而現前故;恆示現色身,盡眾生界而無盡故;無去色身,于一切趣無所滅故;無來色身,于諸世間無所出故;不生色身,無生起故;不滅色身,離語言故;非實色身,得如實故;非虛色身,隨世現故;無動色身,生滅永離故;不壞色身,法性不壞故;無相色身,言語道斷故;一相色身,無相為相故;如像色身,隨心應現故;如幻色身,幻智所生故;如焰色身,但想所持故;如影色身,隨願現生故;如夢色身,隨心而現故;法界色身,性淨如空故;大悲色身,常護眾生故;無礙色身,念念周遍法界故;無邊色身,普淨一切眾生故;無量色身,超出一切語言故;無住色身,願度一切世間故;無處色身,恆化眾生不斷故;無生色身,幻願所成故;無勝色身,超諸世間故;如實色身,定心所現故;不生色身,隨眾生業而出現故;如意珠色身,普滿一切眾生願故;無分別色身,但隨眾生分別起故;離分別色身,一切眾生不能知故;無盡色身,盡諸眾生生死際故;清淨色身,同于如來無分別故。如是身者,非色,所有色相如影像故;非受,世間苦受究竟滅故;非想,但隨眾生想所現故;非行,依如幻業而成就故;離識,菩薩願智空無性故,一切眾生語言斷故,已得成就寂滅身故。
爾時,善財童子又見摩耶夫人,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現超過一切世間色身。所謂︰或現超過他化自在天女身乃至超過四大天王天女身,或現超過龍女身乃至超過人女身,現如是等無量色身,饒益眾生。集一切智助道之法,行于平等檀波羅蜜,大悲普覆一切世間。出生如來無量功德,修習增長一切智心,觀察思惟諸法實性;獲深忍海,具眾定門,住于平等三昧境界,得如來定圓滿光明,銷竭眾生煩惱巨海;心常正定,未嘗動亂,恆轉清淨不退法輪,善能了知一切佛法,恆以智慧觀法實相;見諸如來心無厭足,知三世佛出興次第,見佛三昧常現在前,了達如來出現于世無量無數諸清淨道,行于諸佛虛空境界;普攝眾生,各隨其心,教化成就;入佛無量清淨法身,成就大願,淨諸佛剎,究竟調伏一切眾生,心恆遍入諸佛境界;出生菩薩自在神力,已得法身清淨無染,而恆示現無量色身;摧一切魔力,成大善根力,出生正法力,具足諸佛力,得諸菩薩自在之力,速疾增長一切智力;得佛智光,普照一切,悉知無量眾生心海,根、性、欲、解種種差別;其身普遍十方剎海,悉知諸剎成壞之相,以廣大眼見十方海,以周遍智知三世海,身普承事一切佛海,心恆納受一切法海;修習一切如來功德,出生一切菩薩智慧,常樂觀察一切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成就所行之道,常勤守護一切眾生,常樂稱揚諸佛功德,願為一切菩薩之母。
爾時,善財童子見摩耶夫人現如是等閻浮提微塵數諸方便門。既見是已,如摩耶夫人所現身數,善財亦現作爾許身,于一切處摩耶之前恭敬禮拜,即時證得無量無數諸三昧門,分別觀察,修行證入。從三昧起,右繞摩耶並其眷屬,合掌而立,白言︰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教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親近供養。我于一一善知識所,皆往承事,無空過者;漸來至此,願為我說︰菩薩雲何學菩薩行而得成就?」
答言︰
「佛子!我已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是故常為諸菩薩母。佛子!如我于此閻浮提中迦毗羅城淨飯王家,右脅而生悉達太子,現不思議自在神變;如是,乃至盡此世界海,所有一切毗盧遮那如來,皆入我身,示現誕生自在神變。
「又,善男子!我于淨飯王宮,菩薩將欲下生之時,見菩薩身一一毛孔咸放光明,名︰一切如來受生功德輪,一一毛孔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菩薩受生莊嚴。彼諸光明,皆悉普照一切世界;照世界已,來入我頂乃至一切諸毛孔中。又,彼光中普現一切菩薩名號、受生神變、宮殿眷屬、五欲自娛;又見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坐師子座、菩薩圍繞、諸王供養、為諸大眾轉正法輪;又見如來往昔修行菩薩道時,于諸佛所恭敬供養,發菩提心,淨佛國土,念念示現無量化身,充遍十方一切世界,乃至最後入般涅。如是等事,靡不皆見。
「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時,我身形量雖不 本,然其實已超諸世間。所以者何?我身爾時量同虛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薩受生莊嚴諸宮殿故。爾時,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有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皆與菩薩同願、同行、同善根、同莊嚴、同解脫、同智慧,諸地、諸力、法身、色身,乃至普賢神通行願,悉皆同等,如是菩薩前後圍繞;又有八萬諸龍王等、一切世主,乘其宮殿,俱來供養。菩薩爾時,以神通力,與諸菩薩普現一切兜率天宮;一一宮中,悉現十方一切世界閻浮提內受生影像,方便教化無量眾生,令諸菩薩離諸懈怠無所執著。又以神力,放大光明,普照世間,破諸黑 ,滅諸苦惱;令諸眾生,皆識宿世所有業行,永出惡道。又為救護一切眾生,普現其前,作諸神變。現如是等諸奇特事,與眷屬俱,來入我身。彼諸菩薩于我腹中,游行自在,或以三千大千世界而為一步,或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而為一步。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一切世界諸如來所、菩薩眾會,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界諸梵天王,欲見菩薩處胎神變,恭敬供養,听受正法,皆入我身。雖我腹中悉能容受如是眾會,而身不廣大亦不迫窄;其諸菩薩各見自處眾會道場,清淨嚴飾。
「善男子!如此四天下閻浮提中,菩薩受生,我為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來無二,非一處住,非多處住。何以故?以修菩薩大願智幻莊嚴解脫門故。善男子!如今世尊,我為其母;往昔所有無量諸佛,悉亦如是而為其母。
「善男子!我昔曾作蓮華池神,時有菩薩于蓮華藏忽然化生,我即捧持瞻侍養育,一切世間皆共號我為︰菩薩母。又,我昔為菩提場神,時有菩薩于我懷中忽然化生,世亦號我為︰菩薩母。善男子!有無量最後身菩薩,于此世界種種方便示現受生,我皆為母。
「善男子!如此世界賢劫之中,過去世時,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及今世尊釋迦牟尼佛現受生時,我為其母。未來世中,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將降神時,放大光明普照法界,示現一切諸菩薩眾受生神變,乃于人間生大族家,調伏眾生;我于彼時,亦為其母。如是次第,有師子佛、法幢佛、善眼佛、淨華佛、華德佛、提舍佛、弗沙佛、善意佛、金剛佛、離垢佛、月光佛、持炬佛、名稱佛、金剛J佛、清淨義佛、紺身佛、到彼岸佛、寶焰山佛、持炬佛、蓮華德佛、名稱佛、無量功德佛、最勝燈佛、莊嚴身佛、善威儀佛、慈德佛、無住佛、大威光佛、無邊音佛、勝怨敵佛、離疑惑佛、清淨佛、大光佛、淨心佛、雲德佛、莊嚴頂髻佛、樹王佛、寶 佛、海慧佛、妙寶佛、華冠佛、滿願佛、大自在佛、妙德王佛、最尊勝佛、釤叢品稹 ダ鄯稹がオ鄯稹 鄄旎鄯稹 閌く醴稹 袒鄯稹 栽諉 稹がψ油醴稹 栽詵稹 釷ゥЁ稹 鷥罩巧椒稹 畹虜胤稹 ν 仙矸稹か隻鄯稹 栽諤旆稹 筇焱醴稹ぐ摶賴路稹か剖┐稹 婊鄯稹き 旆稹 蒙餃斗稹 鏨 奚瞎Φ路稹 扇聳濤婪稹き媸烙鋂苑稹 Φ倫栽詿狽稹 獯狽稹 凵矸稹 釕矸稹 閶娣稹 鷥氈ρ戲稹 慚鄯稹 胗 稹 嘰笊矸稹 鋪旆稹ぐ奚咸旆稹き臣琶鴟稹 薔醴稹 胺稹 笱嬙醴稹 胖鈑蟹稹ぇ 姨旆稹 鷥丈椒稹 茄嫻路稹 慘 稹がψ映魷址稹 猜 寰環稹ぉ寰幌頭稹 諞灰宸稹 俟餉鞣稹 鈐鏨戲稹か鈄栽詵稹 蟺贗醴稹 賢醴稹 饌遜稹 鉅舴稹が饈ウ稹 栽詵稹ぐ奚弦酵醴稹 Φ略路稹ぐ薨 夥稹 Φ戮鄯稹 孿址稹お仗旆稹 鮒鈑蟹稹 旅兔 品稹 餉髏歐稹 堵尥醴稹 釷ウ稹 ┤醴稹 κウ稹 鷥棧鄯稹ぐ弈蓯ウ稹ぐ弈苡潮畏稹 諢嵬醴稹 竺 品稹 舫址稹ぐ蘗抗夥稹 笤腹夥稹 ㄗ栽誆恍櫸稹 煌說胤稹 惶旆稹か鋪旆稹 炭嘈蟹稹 磺猩樸遜稹 饌岩舴稹 蝸吠醴稹 鸚扒 稹きU卜淨光佛、具眾德佛、最勝月佛、執明炬佛、殊妙身佛、不可說佛、最清淨佛、友安眾生佛、無量光佛、無畏音佛、水天德佛、不動慧光佛、華勝佛、月焰佛、不退慧佛、離愛佛、無著慧佛、集功德蘊佛、滅惡趣佛、普散華佛、師子吼佛、第一義佛、無礙見佛、破他軍佛、不著相佛、離分別海佛、端嚴海佛、須彌山佛、無著智佛、無邊座佛、清淨住佛、隨師行佛、最上施佛、常月佛、饒益王佛、不動聚佛、普攝受佛、饒益慧佛、持壽佛、無滅佛、具足名稱佛、大威力佛、種種色相佛、無相慧佛、不動天佛、妙德難思佛、滿月佛、解脫月佛、無上王佛、希有身佛、梵供養佛、不瞬佛、順先古佛、最上業佛、順法智佛、無勝天佛、不思議功德光佛、隨法行佛、無量賢佛、普隨順自在佛、最尊天佛,如是乃至樓至如來,在賢劫中,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悉為其母。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于此世界海十方無量諸世界一切劫中,諸有修行普賢行願,為化一切諸眾生者,我自見身悉為其母。」
爾時,善財童子白摩耶夫人言︰「大聖得此解脫,經今幾時?」答言︰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劫數,爾時有劫名︰淨光,世界名︰須彌德,雖有諸山五趣雜居,然其國土眾寶所成,清淨莊嚴無諸穢惡。有千億四天下,有一四天下,名︰師子幢,于中有八十億王城。有一王城,名︰自在幢;有轉輪王,名︰大威德。彼王城北,有一道場,名︰滿月光明;其道場神,名曰︰慈德。時,有菩薩,名︰離垢幢,坐于道場,將成正覺。有一惡魔,名︰金色光,與其眷屬無量眾俱,至菩薩所。彼大威德轉輪聖王已得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眾,其數倍多,圍繞道場;諸魔惶怖,悉自奔散;故彼菩薩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道場神見是事已,歡喜無量,便于彼王而生子想,頂禮佛足,作是願言︰『此轉輪王,在在生處,乃至成佛,願我常得與其為母。』作是願已,于此道場,復曾供養十那由他佛。
「善男子!于汝意雲何,彼道場神豈異人乎?我身是也。轉輪王者,今世尊毗盧遮那是。我從于彼發願已來,此佛世尊,于十方剎一切諸趣,處處受生,種諸善根,修菩薩行,教化成就一切眾生,乃至示現住最後身,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示現菩薩受生神變,常為我子,我常為母。善男子!過去、現在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將成佛時,皆于臍中放大光明,來照我身及我所住宮殿屋宅;彼最後生,我悉為母。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願智幻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具大悲藏,教化眾生常無厭足,以自在力,一一毛孔示現無量諸佛神變;我今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其王有女名︰天主光。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敬受其教,頭面作禮,繞無數匝,戀慕瞻仰,卻行而退。
遂往天宮,見彼天女,禮足圍繞,合掌前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天女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礙念清淨莊嚴。善男子!我以此解脫力,憶念過去,有最勝劫,名︰青蓮華。我于彼劫中,供養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彼諸如來,從初出家,我皆瞻奉,守護供養,造僧伽藍,營辦什物。又,彼諸佛從為菩薩住母胎時,誕生之時,行七步時,大師子吼時,住童子位在宮中時,向菩提樹成正覺時,轉正法輪現佛神變教化調伏眾生之時;如是一切諸所作事,從初發心乃至法盡,我皆明憶,無有遺余,常現在前,念持不忘。又,憶過去劫,名︰善地,我于彼供養十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又,過去劫名為︰妙德,我于彼供養一佛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又,劫名︰無所得,我于彼供養八十四億百千那由他諸佛如來;又,劫名︰善光,我于彼供養閻浮提微塵數諸佛如來;又,劫名︰無量光,我于彼供養二十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最勝德,我于彼供養一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善悲,我于彼供養八十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勝游,我于彼供養六十恆河沙數諸佛如來;又,劫名︰妙月,我于彼供養七十恆河沙數諸佛如來。
「善男子!如是憶念恆河沙劫,我常不舍諸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彼一切諸如來所,聞此無礙念清淨莊嚴菩薩解脫,受持修行恆不忘失。如是,先劫所有如來,從初菩薩,乃至法盡,一切所作,我以淨嚴解脫之力,皆隨憶念,明了現前,持而順行,曾無懈廢。
「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礙念清淨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出生死夜朗然明徹,永離痴冥未嘗該攏 奈拗罡恰か 星嵐玻 謚罘ㄐ鄖寰瘓趿耍 刪褪 蛉荷 歡 以坪文苤 芩當斯Φ灤校 br />
「善男子!迦毗羅城有童子師,名曰︰遍友。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以聞法故,歡喜踴躍,不思議善根自然增廣;頂禮其足,繞無數匝,辭退而去。
從天宮下,漸向彼城。至遍友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眾藝,學菩薩字智。汝可問之,當為汝說。」
爾時,善財即至其所,頭頂禮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時,彼童子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善知眾藝。我恆唱持此之字母︰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界;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門;唱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唱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無上;唱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唱(木他,音tao)(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唱婆(蒲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場;唱荼(徒解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唱沙(史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唱縛(房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生安住;唱哆(都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唱也(以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唱瑟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光明息煩惱;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唱娑(甦我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霪大雨;唱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峰齊峙;唱伽(上聲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安立;唱他(他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淨;唱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念一切佛莊嚴;唱 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汗鄄旒蚣鷦褚磺蟹 郟懷 藎ㄊ 燎校┬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核嫠騁磺蟹鸞搪止餉鰨懷 易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盒摶虻}腔鄄兀懷 媯 儀校┬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合 鉅島2兀懷 叮ㄋ真 校┐啵ㄉ仙 簦┬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侯彌罨笳峽﹥還餉鰨懷 雷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鶴魘蘭渲腔勖牛懷 {多(上聲)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生死境界智慧輪;唱婆(蒲餓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唱車(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唱娑(甦紇切)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唱訶婆(二字皆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出生無礙力;唱 (七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唱伽(上聲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唱(乃可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有無盡諸億字;唱娑(甦紇切)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唱娑(同前音)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遍照;唱也(夷舸切)娑(甦舸切)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于一切眾生界法雷遍吼;唱鰨 薌憂校┬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閡暈尬曳 諫 懷 幼質保 氚閎舨 廾勖牛 閡磺蟹 植畋鴆亍I頗凶櫻 頁 縭親幟甘保 慫氖 閎舨 廾勖盼 祝 胛蘗課奘 閎舨 廾勖擰 br />
「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眾藝菩薩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能于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于彼岸;殊方異藝,咸綜無遺;文字、算數,蘊其深解;醫方、咒術,善療眾病;有諸眾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詛,惡星變怪,死尸奔逐,癲癇、羸瘦,種種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又善別知金玉、珠貝、珊瑚、琉璃、摩尼、硨磲、雞薩羅等一切寶藏,出生之處,品類不同,價直多少;村營鄉邑、大小都城、宮殿苑園、岩泉藪澤,凡是一切人眾所居,菩薩咸能隨方攝護;又善觀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鳥獸音聲、雲霞氣候、年谷豐儉、國土安危,如是世間所有技藝,莫不該練,盡其源本;又能分別出世之法,正名辨義,觀察體相,隨順修行,智入其中,無疑、無礙、無愚暗、無頑鈍、無憂惱、無沉沒、無不現證。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此摩竭提國,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炷牽揮杏牌乓模 旁唬合褪ゃH暌璞宋剩浩腥 坪窩 腥 小 奩腥 潰俊 br />
時,善財童子頭面敬禮知藝之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向聚落城,至賢勝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賢勝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依處道場;既自開解,復為人說。又得無盡三昧,非彼三昧法有盡、無盡,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濤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智慧光明無盡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速疾神通無盡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無依處道場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一切無著功德行,而我雲何盡能知說?
「善男子!南方有城,名為︰沃田;彼有長者,名︰堅固解脫。汝可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爾時,善財禮賢勝足,繞無數匝,戀慕瞻仰,辭退南行。
到于彼城,詣長者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長者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著念清淨莊嚴。我自得是解脫已來,于十方佛所勤求正法無有休息。
「善男子!我唯知此無著念淨莊嚴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獲無所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長者,名為︰妙月;其長者宅,常有光明。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禮堅固足,繞無數匝,辭退而行。
向妙月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妙月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淨智光明。
「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長者,名︰無勝軍。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是時,善財禮妙月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漸向彼城,至長者所,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長者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無盡相。我以證此菩薩解脫,見無量佛,得無盡藏。
「善男子!我唯知此無盡相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限智無礙辯才,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于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為︰法;彼聚落中,有婆羅門,名︰最寂靜。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禮無勝軍足,繞無數匝,戀仰辭去。
漸次南行,詣彼聚落,見最寂靜,禮足圍繞,合掌恭敬,于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婆羅門答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誠願語;過去、現在、未來菩薩,以是語故,乃至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轉,無已退、無現退、無當退。
「善男子!我以住于誠願語故,隨意所作,莫不成滿。善男子!我唯知此誠語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與誠願語,行止無違,言必以誠,未曾虛妄,無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雲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華門;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復有童女,名為︰有德。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善財童子于法尊重,禮婆羅門足,繞無數匝,戀仰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南行,至妙意華門城,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頂禮其足,右繞畢已,于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唯願慈哀,為我宣說!」
時,童子、童女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等證得菩薩解脫,名為︰幻住。得此解脫故,見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緣所生故;一切眾生皆幻住,業煩惱所起故;一切世間皆幻住,無明、有、愛等展轉緣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一切眾生生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幻住,虛妄分別所生故;一切國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見倒無明所現故;一切聲聞、闢支佛皆幻住,智斷分別所成故;一切菩薩皆幻住,能自調伏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故;一切菩薩眾會、變化、調伏、諸所施為皆幻住,願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議。
「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幻住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善入無邊諸事幻網,彼功德行,我等雲何能知能說?」
時,童子、童女說自解脫已,以不思議諸善根力,令善財身柔軟光澤,而告之言︰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國名︰海岸,有園名︰大莊嚴,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毗盧遮那莊嚴藏,從菩薩善根果報生,從菩薩念力、願力、自在力、神通力生,從菩薩善巧方便生,從菩薩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住不思議解脫菩薩,以大悲心,為諸眾生,現如是境界,集如是莊嚴。彌勒菩薩摩訶薩安處其中,為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眷屬及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眾生,于大乘中得堅固故;又欲令彼一切眾生,隨住地、隨善根皆成就故;又欲為汝顯示菩薩解脫門故,顯示菩薩遍一切處受生自在故,顯示菩薩以種種身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常教化故,顯示菩薩以大悲力普攝一切世間資財而不厭故,顯示菩薩具修諸行知一切行離諸相故,顯示菩薩處處受生了一切生皆無相故。汝詣彼問︰菩薩雲何行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雲何學菩薩戒?雲何淨菩薩心?雲何發菩薩願?雲何集菩薩助道具?雲何入菩薩所住地?雲何滿菩薩波羅蜜?雲何獲菩薩無生忍?雲何具菩薩功德法?雲何事菩薩善知識?
「何以故?善男子!彼菩薩摩訶薩通達一切菩薩行,了知一切眾生心,常現其前教化調伏。彼菩薩已滿一切波羅蜜,已住一切菩薩地,已證一切菩薩忍,已入一切菩薩位,已蒙授與具足記,已游一切菩薩境,已得一切佛神力,已蒙一切如來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頂。善男子!彼善知識能潤澤汝諸善根,能增長汝菩提心,能堅汝志,能益汝善,能長汝菩薩根,能示汝無礙法,能令汝入普賢地,能為汝說菩薩願,能為汝說普賢行,能為汝說一切菩薩行願所成功德。
「善男子!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不應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種無量諸善根,應集無量菩提具,應修無量菩提因,應學無量巧回向,應化無量眾生界,應知無量眾生心,應知無量眾生根,應識無量眾生解,應觀無量眾生行,應調伏無量眾生,應斷無量煩惱,應淨無量業習,應滅無量邪見,應除無量雜染心,應發無量清淨心,應拔無量苦毒箭,應涸無量愛欲海,應破無量無明暗,應摧無量我慢山,應斷無量生死縛,應度無量諸有流,應竭無量受生海,應令無量眾生出五欲淤泥,應使無量眾生離三界牢獄,應置無量眾生于聖道中,應消滅無量貪欲行,應淨治無量 恚行,應摧破無量愚痴行,應超無量魔網,應離無量魔業,應淨治菩薩無量欲樂,應增長菩薩無量方便,應出生菩薩無量增上根,應明潔菩薩無量決定解,應趣入菩薩無量平等,應清淨菩薩無量功德,應修治菩薩無量諸行,應示現菩薩無量隨順世間行,應生無量淨信力,應住無量精進力,應淨無量正念力,應滿無量三昧力,應起無量淨慧力,應堅無量勝解力,應集無量福德力,應長無量智慧力,應發起無量菩薩力,應圓滿無量如來力,應分別無量法門,應了知無量法門,應清淨無量法門,應生無量法光明,應作無量法照耀,應照無量品類根,應知無量煩惱病,應集無量妙法藥,應療無量眾生疾,應嚴辦無量甘露供,應往詣無量佛國土,應供養無量諸如來,應入無量菩薩會,應受無量諸佛教,應忍無量眾生罪,應滅無量惡道難,應令無量眾生生善道,應以四攝攝無量眾生,應修無量總持門,應生無量大願門,應修無量大慈、大願力,應勤求無量法常無休息,應起無量思惟力,應起無量神通事,應淨無量智光明,應往無量眾生趣,應受無量諸有生,應現無量差別身,應知無量言辭法,應入無量差別心,應知菩薩大境界,應住菩薩大宮殿,應觀菩薩甚深妙法,應知菩薩難知境界,應行菩薩難行諸行,應具菩薩尊重威德,應踐菩薩難入正位,應知菩薩種種諸行,應現菩薩普遍神力,應受菩薩平等法雲,應廣菩薩無邊行網,應滿菩薩無邊諸度,應受菩薩無量記 ,應入菩薩無量忍門,應治菩薩無量諸地,應淨菩薩無量法門,應同諸菩薩,安住無邊劫,供養無量佛,嚴淨不可說佛國土,出生不可說菩薩願。善男子!舉要言之,應普修一切菩薩行,應普化一切眾生界,應普入一切劫,應普生一切處,應普知一切世,應普行一切法,應普淨一切剎,應普滿一切願,應普供一切佛,應普同一切菩薩願,應普事一切善知識。
「善男子!汝求善知識,不應疲倦;見善知識,勿生厭足;請問善知識,勿憚勞苦;親近善知識,勿懷退轉;供養善知識,不應休息;受善知識教,不應倒錯;學善知識行,不應疑惑;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不應猶豫;見善知識隨煩惱行,勿生嫌怪;于善知識所生深信尊敬心,不應變改。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因善知識,听聞一切菩薩諸行,成就一切菩薩功德,出生一切菩薩大願,引發一切菩薩善根,積集一切菩薩助道,開發一切菩薩法光明,顯示一切菩薩出離門,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安住一切菩薩功德法,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增長一切菩薩堅固心,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門,得一切菩薩清淨藏,生一切菩薩定光明,得一切菩薩殊勝願,與一切菩薩同一願,聞一切菩薩殊勝法,得一切菩薩秘密處,至一切菩薩法寶洲,增一切菩薩善根芽,長一切菩薩智慧身,護一切菩薩深密藏,持一切菩薩福德聚,淨一切菩薩受生道,受一切菩薩正法雲,入一切菩薩大願路,趣一切如來菩提果,攝取一切菩薩妙行,開示一切菩薩功德,往一切方听受妙法,贊一切菩薩廣大威德,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攝一切菩薩勝自在力,生一切菩薩菩提分,作一切菩薩利益事。
「善男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攝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護念,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缺減菩薩法;由善知識攝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為業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識,增長一切菩提分法。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識者,能淨諸障,能滅諸罪,能除諸難,能止諸惡,能破無明長夜黑暗,能壞諸見堅固牢獄,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諸魔網,能拔眾苦箭,能離無智險難處,能出邪見大曠野,能度諸有流,能離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薩法,能令安住菩薩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淨智慧眼,能長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說波羅蜜,能擯惡知識,能令住諸地,能令獲諸忍,能令修習一切善根,能令成辦一切道具,能施與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種智位,能令歡喜集功德,能令踴躍修諸行,能令趣入甚深義,能令開示出離門,能令杜絕諸惡道,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潤澤,能令消滅一切惑,能令舍離一切見,能令增長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門。
「善男子!善知識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故;如教師,示其菩薩所學故;如善導,能示波羅蜜道故;如良醫,能治煩惱諸病故;如雪山,增長一切智藥故;如勇將,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濟客,令出生死暴流故;如船師,令到智慧寶洲故。善男子!常當如是正念思惟諸善知識。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任無疲倦故;應發如金剛心,志願堅固不可壞故;應發如鐵圍山心,一切諸苦無能動故;應發如給侍心,所有教令皆隨順故;應發如弟子心,所有訓誨無違逆故;應發如僮僕心,不厭一切諸作務故;應發如養母心,受諸勤苦不告勞故;應發如佣作心,隨所受教無違逆故;應發如除糞人心,離x慢故;應發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應發如良馬心,離惡性故;應發如大車心,能運重故;應發如調順象心,恆伏從故;應發如須彌山心,不傾動故;應發如良犬心,不害主故;應發如旃荼羅心,離x慢故;應發如 牛心,無威怒故;應發如舟船心,往來不倦故;應發如橋梁心,濟渡忘疲故;應發如孝子心,承順顏色故;應發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復次,善男子!汝應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識生醫王想,于所說法生良藥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又應于自身生遠行想,于善知識生導師想,于所說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遠達想;又應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識生船師想,于所說法生舟楫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又應于自身生苗稼想,于善知識生龍王想,于所說法生時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又應于自身生貧窮想,于善知識生毗沙門王想,于所說法生財寶想,于所修行生富饒想;又應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識生良工想,于所說法生技藝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又應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識生勇健想,于所說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冤想;又應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識生導師想,于所說法生珍寶想,于所修行生捃拾想;又應于自身生兒子想,于善知識生父母想,于所說法生家業想,于所修行生紹繼想;又應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識生大臣想,于所說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繒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應發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識。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識,令其志願永得清淨。
「復次,善男子!善知識者長諸善根,譬如雪山長諸藥草;善知識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納眾流;善知識者是功德處,譬如大海出生眾寶;善知識者淨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煉真金;善知識者出過世法,如須彌山出于大海;善知識者不染世法,譬如蓮華不著于水;善知識者不受諸惡,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識者增長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圓滿;善知識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識者長菩薩身,譬如父母養育兒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薩摩訶薩若能隨順善知識教,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功德,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深心,長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根,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力,斷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障,超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魔境,入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法門,滿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助道,修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妙行,發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 大願。
「善男子!我復略說一切菩薩行、一切菩薩波羅蜜、一切菩薩地、一切菩薩忍、一切菩薩總持門、一切菩薩三昧門、一切菩薩神通智、一切菩薩回向、一切菩薩願。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起。」
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如是功德,能開示無量菩薩妙行,能成就無量廣大佛法,踴躍歡喜,頂禮德生及有德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潤澤其心,正念思惟諸菩薩行,向海岸國。自憶往世不修禮敬,即時發意勤力而行;復憶往世身心不淨,即時發意專自治潔;復憶往世作諸惡業,即時發意專自防斷;復憶往世起諸妄想,即時發意恆正思惟;復憶往世所修諸行但為自身,即時發意令心廣大普及含識;復憶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損耗無有滋味,即時發意修行佛法長養諸根以自安隱;復憶往世起邪思念顛倒相應,即時發意生正見心起菩薩願;復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即時發意起大精進成就佛法;復憶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無利益,即時發意願以其身饒益眾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如是思惟,生大歡喜。復觀此身是生、老、病、死眾苦之宅,願盡未來劫,修菩薩道教化眾生,見諸如來成就佛法,游行一切佛剎,承事一切法師,住持一切佛教,尋求一切法侶,見一切善知識,集一切諸佛法,與一切菩薩願智身而作因緣。
作是念時,長不思議無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薩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師想;諸根清淨,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薩恭敬供養,作一切菩薩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眼,起一切菩薩普念眾生想,現一切菩薩無量願化身,出一切菩薩清淨贊說音;想見過、現一切諸佛及諸菩薩,于一切處示現成道神通變化,乃至無有一毛端處而不周遍;又得清淨智光明眼,見一切菩薩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剎網,其願普遍虛空法界,三世平等,無有休息。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
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養、如是稱贊、如是觀察、如是願力、如是想念、如是無量智慧境界,于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五體投地,暫時斂念,思惟觀察。以深信解、大願力故,入遍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普現其身在于一切如來前、一切菩薩前、一切善知識前、一切如來塔廟前、一切如來形像前、一切諸佛諸菩薩住處前、一切法寶前、一切聲聞闢支佛及其塔廟前、一切聖眾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眾生前,皆如上說,尊重禮贊,盡未來際無有休息。等虛空,無邊量故;等法界,無障礙故;等實際,遍一切故;等如來,無分別故。猶如影,隨智現故;猶如夢,從思起故;猶如像,示一切故;猶如響,緣所發故;無有生,遞興謝故;無有性,隨緣轉故。
又決定知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一切佛興皆從信起,一切化現諸供養事皆悉從于決定解起,一切化佛從敬心起,一切佛法從善根起,一切化身從方便起,一切佛事從大願起,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回向起,一切法界廣大莊嚴從一切智境界而起。離于斷見,知回向故;離于常見,知無生故;離無因見,知正因故;離顛倒見,知如實理故;離自在見,知不由他故;離自他見,知從緣起故;離邊執見,知法界無邊故;離往來見,知如影像故;離有無見,知不生滅故;離一切法見,知空無生故,知不自在故,知願力出生故;離一切相見,入無相際故。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質如像故,知聲如響故,知境如夢故,知業如幻故。了世心現故,了果因起故,了報業集故,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財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潔念;于樓觀前,舉體投地,殷勤頂禮;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清涼悅懌。從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暫舍,合掌圍繞,經無量匝,作是念言︰
「此大樓閣,是解空、無相、無願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切法無分別者之所住處;是了法界無差別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眾生不可得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生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窟宅者之所住處;是不樂一切聚落者之所住處;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者之所住處;是知一切法無自性者之所住處;是斷一切分別業者之所住處;是離一切想心、意、識者之所住處;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處;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羅蜜者之所住處;是能以方便住普門法界者之所住處;是息滅一切煩惱火者之所住處;是以增上慧除斷一切見、愛、慢者之所住處;是出生一切諸禪解脫三昧通明而游戲者之所住處;是觀察一切菩薩三昧境界者之所住處;是安住一切如來所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剎入一切剎,以一切剎入一剎,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眾生入一切眾生,以一切眾生入一眾生,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壞其相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念中往詣一切國土者之所住處;是于一切眾生前悉現其身者之所住處;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間者之所住處;是能遍至一切處者之所住處;是雖已出一切世間,為化眾生故而恆于中現身者之所住處;是不著一切剎,為供養諸佛故而游一切剎者之所住處;是不動本處,能普詣一切佛剎而莊嚴者之所住處;是親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處;是依止一切善知識而不起善知識想者之所住處;是住一切魔宮而不耽著欲境界者之所住處;是永離一切心想者之所住處;是雖于一切眾生中而現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處;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無差別想者之所住處;是願住未來一切劫而于諸劫無長短想者之所住處;是不離一毛端處而普現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處;是能演說難遭遇法者之所住處;是能住難知法、甚深法、無二法、無相法、無對治法、無所得法、無戲論法者之所住處;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處;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無所染、已到菩薩所到岸、已住如來所住處者之所住處;是雖離一切諸相而亦不入聲聞正位,雖了一切法無生而亦不住無生法性者之所住處;是雖觀不淨而不證離貪法亦不與貪欲俱,雖修于慈而不證離 法亦不與 垢俱,雖觀緣起而不證離痴法亦不與痴惑俱者之所住處;是雖住四禪而不隨禪生,雖行四無量為化眾生故而不生色界,雖修四無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無色界者之所住處;是雖勤修止觀為化眾生故而不證明脫,雖行于舍而不舍化眾生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觀于空而不起空見,雖行無相而常化著相眾生,雖行無願而不舍菩提行願者之所住處;是雖于一切業煩惱中而得自在為化眾生故而現隨順諸業煩惱,雖無生死為化眾生故示受生死,雖已離一切趣為化眾生故示入諸趣者之所住處;是雖行于慈而于諸眾生無所愛戀,雖行于悲而于諸眾生無所取著,雖行于喜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雖行于舍而不廢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處;是雖行九次第定而不厭離欲界受生,雖知一切法無生無滅而不于實際作證,雖入三解脫門而不取聲聞解脫,雖觀四聖諦而不住小乘聖果,雖觀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雖修八聖道而不求永出世間,雖超凡夫地而不墮聲聞、闢支佛地,雖觀五取蘊而不永滅諸蘊,雖超出四魔而不分別諸魔,雖不著六處而不永滅六處,雖安住真如而不墮實際,雖說一切乘而不舍大乘。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
爾時,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此是大悲清淨智,利益世間慈氏尊,灌頂地中佛長子,入如來境之住處。一切名聞諸佛子,已入大乘解脫門,游行法界心無著,此無等者之住處。施戒忍進禪智慧,方便願力及神通,如是大乘諸度法,悉具足者之住處。智慧廣大如虛空,普知三世一切法,無礙無依無所取,了諸有者之住處。善能解了一切法,無性無生無所依,如鳥飛空得自在,此大智者之住處。了知三毒真實性,分別因緣虛妄起,亦不厭彼而求出,此寂靜人之住處。三解脫門八聖道,諸蘊處界及緣起,悉能觀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處。十方國土及眾生,以無礙智咸觀察,了性皆空不分別,此寂滅人之住處。普行法界悉無礙,而求行性不可得,如風行空無所行,此無依者之住處。普見惡道群生類,受諸楚毒無所歸,放大慈光悉除滅,此哀愍者之住處。見諸眾生失正道,譬如生盲踐畏途,引其令入解脫城,此大導師之住處。見諸眾生入魔網,生老病死常逼迫,令其解脫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處。見諸眾生嬰惑病,而興廣大悲愍心,以智慧藥悉除滅,此大醫王之住處。見諸群生沒有海,沉淪憂迫受眾苦,悉以法船而救之,此善度者之住處。見諸眾生在惑海,能發菩提妙寶心,悉入其中而濟拔,此善漁人之住處。恆以大願慈悲眼,普觀一切諸眾生,從諸有海而拔出,此金翅王之住處。譬如日月在虛空,一切世間靡不燭,智慧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處。菩薩為化一眾生,普盡未來無量劫,如為一人一切爾,此救世者之住處。于一國土化眾生,盡未來劫無休息,一一國土咸如是,此堅固意之住處。十方諸佛所說法,一座普受咸令盡,盡未來劫恆悉然,此智海人之住處。遍游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切道場海,供養一切如來海,此修行者之住處。修行一切妙行海,發起無邊大願海,如是經于眾劫海,此功德者之住處。一毛端處無量剎,佛眾生劫不可說,如是明見靡不周,此無礙眼之住處。一念普攝無邊劫,國土諸佛及眾生,智慧無礙悉正知,此具德人之住處。十方國土碎為塵,一切大海以毛滴,菩薩發願數如是,此無礙者之住處。成就總持三昧門,大願諸禪及解脫,一一皆住無邊劫,此真佛子之住處。無量無邊諸佛子,種種說法度眾生,亦說世間眾技術,此修行者之住處。成就神通方便智,修行如幻妙法門,十方五趣悉現生,此無礙者之住處。菩薩始從初發心,具足修行一切行,化身無量遍法界,此神力者之住處。一念成就菩提道,普作無邊智慧業,世情思慮悉發狂,此難量者之住處。成就神通無障礙,游行法界靡不周,其心未嘗有所得,此淨慧者之住處。菩薩修行無礙慧,入諸國土無所著,以無二智普照明,此無我者之住處。了知諸法無依止,本性寂滅同虛空,常行如是境界中,此離垢人之住處。普見群生受諸苦,發大仁慈智慧心,願常利益諸世間,此悲愍者之住處。佛子住于此,普現眾生前,猶如日月輪,遍除生死暗。佛子住于此,普順眾生心,變現無量身,充滿十方剎。佛子住于此,遍游諸世界,一切如來所,無量無數劫。佛子住于此,思量諸佛法,無量無數劫,其心無厭倦。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一一三昧門,闡明諸佛境。佛子住于此,悉知一切剎,無量無數劫,眾生佛名號。佛子住于此,一念攝諸劫,但隨眾生心,而無分別想。佛子住于此,修習諸三昧,一一心念中,了知三世法。佛子住于此,結跏身不動,普現一切剎,一切諸趣中。佛子住于此,飲諸佛法海,深入智慧海,具足功德海。佛子住于此,悉知諸剎數,世數眾生數,佛名數亦然。佛子住于此,一念悉能了,一切三世中,國土之成壞。佛子住于此,普知佛行願,菩薩所修行,眾生根性欲。佛子住于此,見一微塵中,無量剎道場,眾生及諸劫。如一微塵內,一切塵亦然,種種咸具足,處處皆無礙。佛子住于此,普觀一切法,眾生剎及世,無起無所有。觀察眾生等,法等如來等,剎等諸願等,三世悉平等。佛子住于此,教化諸群生,供養諸如來,思惟諸法性。無量千萬劫,所修願智行,廣大不可量,稱揚莫能盡。彼諸大勇猛,所行無障礙,安住于此中,我合掌敬禮。諸佛之長子,聖德慈氏尊;我今恭敬禮,願垂顧念我!」
爾時,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贊嘆法,而贊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諸菩薩已,曲躬合掌,恭敬頂禮,一心願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乃見彌勒菩薩摩訶薩從別處來,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王,釋、梵、護世,及本生處無量眷屬、婆羅門眾,及余無數百千眾生,前後圍繞而共來向莊嚴藏大樓觀所。善財見已,歡喜踴躍,五體投地。時,彌勒菩薩觀察善財,指示大眾,嘆其功德,而說頌曰︰
「汝等觀善財,智慧心清淨,為求菩提行,而來至我所。善來圓滿慈,善來清淨悲,善來寂滅眼,修行無懈倦。善來清淨意,善來廣大心,善來不退根,修行無懈倦。善來不動行,常求善知識,了達一切法,調伏諸群生。善來行妙道,善來住功德,善來趣佛果,未曾有疲倦。善來德為體,善來法所滋,善來無邊行,世間難可見。善來離迷惑,世法不能染,利衰毀譽等,一切無分別。善來施安樂,調柔堪受化;諂誑 慢心,一切悉除滅。善來真佛子,普詣于十方,增長諸功德,調柔無懈場I評慈 樂牽 櫓 磺蟹 丈 Φ虜兀 銡棤壕葑cN氖獾略頻齲 磺兄罘 櫻 釗曛廖宜 救晡薨 Α> 奩腥 校 丈闃釗荷 蝗縭槍憒筧耍 窶粗廖宜 N 籩釗繢矗 寰恢 辰紓 手罟憒笤福 粗廖宜 HФ聰衷詵穡 芍鐶幸擔 曖 孕捫⑶ 粗廖宜 H曖諫浦 叮 笪 罘 芷腥 校 粗廖宜 H昴釕浦 叮 罘鶿 鋪荊 釗瓿善刑幔 粗廖宜 H昴釕浦 叮 胰綹改福 胰縟檳福 鑫移刑岱鄭 繅攪浦詡玻 縑烊韝事叮 縟帳菊 潰 繚倫﹥宦鄭 縞講歡 。 綰N拊黽 鞜 枚桑 粗廖宜 H旯凵浦 叮 倘鞜竺徒 噯鞜笊討鰨 秩鞜蟺際Γ 芙ㄕ 保 蓯痙鴯Φ攏 鷸畽竦潰 芸 迫ゲ牛 芟災罘鶘恚 蓯}罘鴆兀 蒪寪M鴟 槍試剛胺睢S 寰恢牽 叨甦 恚 鴯蠹遙 粗廖宜 H甑裙鄞巳耍 捉 浦 叮 嫫淥 捫⑶ 磺杏λ承小R暈 R蛟擔 氖飭罘 模 嫠澄尬Ш媯 銡棓敿搿8改贛肭資簦 羆安撇 磺薪隕嶗耄 慮籩 丁>恢穩縭且猓 覽朧蘭瀋恚 鄙 鴯 粒 苤釷エ I撇萍 諫 喜 攬啵 蟊 猓 諦尬奚系饋I撇萍 諫 迦アA髯 蠼鷥罩牽 票酥羈嗦幀I撇萍 諫 奶鍔躉幕啵 敬蹋 ㄇ罄 搶紜V諫 Τ瞻擔 ドスY 潰簧撇莆 際Γ 酒滸慘 ΑH填 饌殉耍 腔畚﹫ # 苡諶 心冢 浦罘襯趙簟I撇品 Γ 佔彌詈 叮 罟 婧# 倉輛槐χ蕖I撇普 躒眨 槍獯笤嘎鄭 芐蟹 緲眨 照杖好哉 I撇普 踉攏 追ㄏッ猜 榷ㄇ篝c猓 日罩諫 摹I撇剖ヅ嗆# 烙謚斃淖。 刑嶁薪Э睿 鏨 詵 ΑI撇拼笮牧 詵 緲眨 嗽齊甘澤,生成一切果。善財然法燈,信炷慈悲油,念器功德光,滅除三毒暗。覺心迦羅邏,悲胞慈為肉,菩提分肢節,長于如來藏。增長福德藏,清淨智慧藏,開顯方便藏,出生大願藏。如是大莊嚴,救護諸群生;一切天人中,難聞難可見。如是智慧樹,根深不可動,眾行漸增長,普蔭諸群生。欲生一切德,欲問一切法,欲斷一切疑,專求善知識。欲破諸惑魔,欲除諸見垢,欲解眾生縛,專求善知識。當滅諸惡道,當示人天路,令修功德行,疾入涅城。當度諸見難,當截諸見網,當枯愛欲水,當示三有道。當為世依怙,當作世光明,當成三界師,示其解脫處。亦當令世間,普離諸想著,普覺煩惱睡,普出愛欲泥。當了種種法,當淨種種剎;一切咸究竟,其心大歡喜。汝行極調柔,汝心甚清淨,所欲修功德,一切當圓滿。不久見諸佛,了達一切法,嚴淨眾剎海,成就大菩提。當滿諸行海,當知諸法海,當度眾生海,如是修諸行。當到功德岸,當生諸善品,當與佛子等,如是心決定。當斷一切惑,當淨一切業,當伏一切魔,滿足如是願。當生妙智道,當開正法道,不久當舍離,惑業諸苦道。一切眾生輪,沉迷諸有輪;汝當轉法輪,令其斷苦輪。汝當持佛種,汝當淨法種,汝能集僧種,三世悉周遍。當斷眾愛網,當裂眾見網,當救眾苦網,當成此願網。當度眾生界,當淨國土界,當集智慧界,當成此心界。當令眾生喜,當令菩薩喜,當令諸佛喜,當成此歡喜。當見一切趣,當見一切剎,當見一切法,當成此佛見。當放破暗光,當放息熱光,當放滅惡光,滌除三有苦。當開天趣門,當開佛道門,當示解脫門,普使眾生入。當示于正道,當絕于邪道;如是勤修行,成就菩提道。當修功德海,當度三有海;普使群生海,出于眾苦海。當于眾生海,消竭煩惱海,令修諸行海,疾入大智海。汝當增智海,汝當修行海;諸佛大願海,汝當咸滿足。汝當入剎海,汝當觀眾海;汝當以智力,普飲諸法海。當覲諸佛雲,當起供養雲,當听妙法雲,當興此願雲。普游三有室,普壞眾惑室,普入如來室,當行如是道。普入三昧門,普游解脫門,普住神通門,周行于法界。普現眾生前,普對諸佛前,譬如日月光,當成如是力。所行無動亂,所行無染著,如鳥行虛空,當成此妙用。譬如因陀網,剎網如是住;汝當悉往詣,如風無所礙。汝當入法界,遍往諸世界,普見三世佛,心生大歡喜。汝于諸法門,已得及當得,應生大喜躍,無貪亦無厭。汝是功德器,能隨諸佛教,能修菩薩行,得見此奇特。如是諸佛子,億劫難可遇;況見其功德,所修諸妙道!汝生于人中,大獲諸善利,得見文殊等,無量諸功德。已離諸惡道,已出諸難處,已超眾苦患,善哉勿懈怠。已離凡夫地,已住菩薩地,當滿智慧地,速入如來地。菩薩行如海,佛智同虛空,汝願亦復然,應生大欣慶。諸根不懈倦,志願恆決定,親近善知識,不久悉成滿。菩薩種種行,皆為調眾生,普行諸法門,慎勿生疑惑。汝具難思福,及以真實信;是故于今日,得見諸佛子。汝見諸佛子,悉獲廣大利,一一諸大願,一切咸信受。汝于三有中,能修菩薩行;是故諸佛子,示汝解脫門。非是法器人,與佛子同住,設經無量劫,莫知其境界。汝見諸菩薩,得聞如是法,世間甚難有,應生大喜慶。諸佛護念汝,菩薩攝受汝,能順其教行,善哉住壽命。已生菩薩家,已具菩薩德,已長如來種,當升灌頂位。不久汝當得,與諸佛子等,見苦惱眾生,悉置安隱處。如下如是種,必獲如是果,我今慶慰汝,汝應大欣悅。無量諸菩薩,無量劫行道,未能成此行,今汝皆獲得。信樂堅進力,善財成此行;若有敬慕心,亦當如是學。一切功德行,皆從願欲生;善財已了知,常樂勤修習。如龍布密雲,必當 大雨;菩薩起願智,決定修諸行。若有善知識,示汝普賢行;汝當好承事,慎勿生疑惑。汝于無量劫,為欲妄舍身;今為求菩提,此舍方為善。汝于無量劫,具受生死苦,不曾事諸佛,未聞如是行。汝今得人身,值佛善知識,听受菩提行,雲何不歡喜!雖遇佛興世,亦值善知識;其心不清淨,不聞如是法。若于善知識,信樂心尊重,離疑不疲厭,乃聞如是法。若有聞此法,而興誓願心;當知如是人,已獲廣大利。如是心清淨,常得近諸佛,亦近諸菩薩,決定成菩提。若入此法門,則具諸功德,永離眾惡趣,不受一切苦。不久舍此身,往生佛國土,常見十方佛,及以諸菩薩。往因今淨解,及事善友力,增長諸功德,如水生蓮華。樂事善知識,勤供一切佛,專心听聞法,常行勿懈倦。汝是真法器,當具一切法,當修一切道,當滿一切願。汝以信解心,而來禮敬我,不久當普入,一切諸佛會。善哉真佛子,恭敬一切佛,不久具諸行,到佛功德岸。汝當往大智,文殊師利所;彼當令汝得,普賢深妙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眾會前,稱贊善財大功德藏。善財聞已,歡喜踴躍,身毛皆豎,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繞無量匝。以文殊師利心念力故,眾華、瓔珞、種種妙寶不覺忽然自盈其手;善財歡喜,即以奉散彌勒菩薩摩訶薩上。
時,彌勒菩薩摩善財頂,為說頌言︰
「善哉善哉真佛子!普策諸根無懈倦,不久當具諸功德,猶如文殊及與我。」
時,善財童子以頌答曰︰
「我念善知識,億劫難值遇;今得咸親近,而來詣尊所。我以文殊故,見諸難見者;彼大功德尊,願速還瞻覲。」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爾時,善財童子合掌恭敬,重白彌勒菩薩摩訶薩言︰
「大聖!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
「大聖!一切如來授尊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一生當得無上菩提,則已超越一切菩薩所住處,則已出過一切菩薩離生位,則已圓滿一切波羅蜜,則已深入一切諸忍門,則已具足一切菩薩地,則已游戲一切解脫門,則已成就一切三昧法,則已通達一切菩薩行,則已證得一切陀羅尼辯才,則已于一切菩薩自在中而得自在,則已積集一切菩薩助道法,則已游戲智慧方便,則已出生大神通智,則已成就一切學處,則已圓滿一切妙行,則已滿足一切大願,則已領受一切佛所記,則已了知一切諸乘門,則已堪受一切如來所護念,則已能攝一切佛菩提,則已能持一切佛法藏,則已能持一切諸佛菩薩秘密藏,則已能于一切菩薩眾中為上首,則已能為破煩惱魔軍大勇將,則已能作出生死曠野大導師,則已能作治諸惑重病大醫王,則已能于一切眾生中為最勝,則已能于一切世主中得自在,則已能于一切聖人中最第一,則已能于一切聲聞、獨覺中最增上,則已能于生死海中為船師,則已能布調伏一切眾生網,則已能觀一切眾生根,則已能攝一切眾生界,則已能守護一切菩薩眾,則已能談議一切菩薩事,則已能往詣一切如來所,則已能住止一切如來會,則已能現身一切眾生前,則已能于一切世法無所染,則已能超越一切魔境界,則已能安住一切佛境界,則已能到一切菩薩無礙境,則已能精勤供養一切佛,則已與一切諸佛法同體性,已系妙法繒,已受佛灌頂,已住一切智,已能普生一切佛法,已能速踐一切智位。
「大聖!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修菩薩道?隨所修學,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脫所念眾生,普能成滿所發大願,普能究竟所起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負自身,不斷三寶,不虛一切佛菩薩種,能持一切諸佛法眼。如是等事,願皆為說!」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觀察一切道場眾會,指示善財而作是言︰
「諸仁者!汝等見此長者子,今于我所問菩薩行諸功德不?諸仁者!此長者子,勇猛精進,志願無雜,深心堅固,恆不退轉;具勝希望,如救頭然,無有厭足;樂善知識,親近供養,處處尋求,承事請法。諸仁者!此長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轉南行求善知識,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于我所,未曾暫起一念疲懈。
「諸仁者!此長者子甚為難有,趣向大乘,乘于大慧,發大勇猛,擐大悲甲,以大慈心救護眾生,起大精進波羅蜜行,作大商主護諸眾生,為大法船度諸有海,住于大道,集大法寶,修諸廣大助道之法;如是之人,難可得聞,難可得見,難得親近、同居、共行。何以故?此長者子發心救護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解脫諸苦,超諸惡趣,離諸險難,破無明 ,出生死野,息諸趣輪,度魔境界,不著世法,出欲淤泥,斷貪鞅,解見縛,壞想宅,絕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蓋,裂愛網,滅無明,度有流,離諂幻,淨心垢,斷痴惑,出生死。
「諸仁者!此長者子,為被四流漂泊者,造大法船;為被見泥沒溺者,立大法橋;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燈;為行生死曠野者,開示聖道;為嬰煩惱重病者,調和法藥;為遭生、老、死苦者,飲以甘露,令其安隱;為入貪、恚、痴火者,沃以定水,使得清涼;多憂惱者,慰喻使安;系有獄者,曉誨令出;入見網者,開以智劍;住界城者,示諸脫門;在險難者,導安隱處;懼結賊者,與無畏法;墮惡趣者,授慈悲手;拘害蘊者,示涅城;界蛇所纏,解以聖道;著于六處空聚落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住邪濟者,令入正濟;近惡友者,示其善友;樂凡法者,誨以聖法;著生死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
「諸仁者!此長者子,恆以此行救護眾生,發菩提心未嘗休息,求大乘道曾無懈倦,飲諸法水不生厭足,恆勤積集助道之行,常樂清淨一切法門,修菩薩行不舍精進,成滿諸願善行方便,見善知識情無厭足,事善知識身不疲懈,聞善知識所有教誨常樂順行未曾違逆。
「諸仁者!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希有;若發心已,又能如是精進方便集諸佛法,倍為希有;又能如是求菩薩道,又能如是淨菩薩行,又能如是事善知識,又能如是如救頭然,又能如是順知識教,又能如是堅固修行,又能如是集菩提分,又能如是不求一切名聞利養,又能如是不舍菩薩純一之心,又能如是不樂家宅、不著欲樂、不戀父母親戚知識,但樂追求菩薩伴侶,又能如是不顧身命,唯願勤修一切智道,應知展轉倍更難得。
「諸仁者!余諸菩薩經于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乃能滿足菩薩願行,乃能親近諸佛菩提;此長者子,于一生內,則能淨佛剎,則能化眾生,則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則能成就諸波羅蜜,則能增廣一切諸行,則能圓滿一切大願,則能超出一切魔業,則能承事一切善友,則能清淨諸菩薩道,則能具足普賢諸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嘆善財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眾生發菩提心已,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饒益一切世間,汝為救護一切眾生,汝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汝身是善器,為諸善根之所潤澤。汝為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悉已清淨,已為諸佛共所護念,已為善友共所攝受。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園苑,于中游戲受法樂故;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隱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則為所歸,利益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所依,諸菩薩行所依處故;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如須彌山,于諸眾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鐵圍山,攝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其心善順不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菩提心者,如調御師,守護大乘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者,猶如坑阱,陷沒一切諸惡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猶如香篋,能貯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菩提心者,如白釤矗 謨 仁骨篝c剩黃刑嶁惱擼 綰誄料悖 苧 縵ヅ鼙楣剩黃刑嶁惱擼 縞萍 ┤ 芷埔磺蟹襯詹」剩黃刑嶁惱擼 緡 拍σ 馨我磺兄罨蠹 剩黃刑嶁惱擼 倘緄窞停 磺兄髦凶釵 鴯剩黃刑嶁惱擼 緡 趁牛 芏弦磺釁肚羈喙剩黃刑嶁惱擼 綣Φ綠歟 磺泄Φ濾 瞎剩黃刑嶁惱擼 繾 暇擼 弦磺兄釔腥 剩黃刑嶁惱擼 緗偕棧穡 萇找磺兄鈑形 剩黃刑嶁惱擼 縹奚 ダ 磺兄罘鴟 剩黃刑嶁惱擼 倘緦 椋 芟 磺蟹襯斬竟剩黃刑嶁惱擼 縊 逯椋 芮逡磺蟹襯兆槍剩黃刑嶁惱擼 縟繅庵椋 芨 磺兄釔斗 剩黃刑嶁惱擼 綣Φ縷浚 鬩磺兄諫 墓剩黃刑嶁惱擼 縟繅饈鰨 苡暌磺凶 暇 剩黃刑嶁惱擼 綞 鷚攏 皇芤磺猩 攔腹剩黃刑嶁惱擼 綈 巰擼 穎疽牙蔥鄖寰還剩黃刑嶁惱擼 緲炖 紓 苤我磺兄諫 錒剩黃刑嶁惱擼 縋鍬捫櫻 艽菀磺形壹 泄剩黃刑嶁惱擼 倘緲旒 芷埔磺兄羈嗟墓剩黃刑嶁惱擼 倘繢 艽┬磺蟹襯佔墜剩黃刑嶁惱擼 倘緙峒祝 芑チ磺腥繢 墓剩黃刑嶁惱擼 倘繢 叮 兌磺蟹襯帳墜剩黃刑嶁惱擼 倘繢 # 芏弦磺 x慢鎧故;菩提心者,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菩提心者,猶如善手,防護一切諸度身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翳故;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菩提心者,猶如臥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財,能除一切貧窮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出功德財無匱乏故;菩提心者,猶如涌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猶如命根,任持菩薩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猶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眾生故;菩提心者,猶如 索,攝取一切所應化故;菩提心者,猶如鉤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能令無病永安隱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顛倒毒故;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菩提心者,如大寶洲,出生一切覺分寶故;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故;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故;菩提心者,如煉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時雨,能滅一切煩惱塵故;菩提心者,則為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故;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解脫果故;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寶,出過世間二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覺諸眾生煩惱睡故;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故;菩提心者,如閻浮金,映奪一切有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故;菩提心者,則為義利,能除一切衰惱事故;菩提心者,則為妙寶,能令一切心歡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會,充滿一切眾生心故;菩提心者,則為尊勝,諸眾生心無與等故;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能伏煩惱阿修羅故;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能動一切所應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能燒一切諸惑習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為五?所謂︰火不能燒,毒不能中,刀不能傷,水不能漂,煙不能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 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燻害。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解脫藥,終無橫難。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解脫智藥,永離一切生死橫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訶應伽藥,毒蛇聞氣,即皆遠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大應伽藥,一切煩惱諸惡毒蛇,聞其氣者,悉皆散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無勝藥,一切怨敵無能勝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無能勝藥,悉能降伏一切魔軍。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藥,能令毒箭自然墮落。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藥,令貪、恚、痴、諸邪見箭自然墮落。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見藥,能除一切所有諸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善見藥王,悉除一切諸煩惱病。
「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珊陀那,有取其皮以涂瘡者,瘡即除愈;然其樹皮,隨取隨生,終不可盡。菩薩摩訶薩從菩提心生一切智樹亦復如是,若有得見而生信者,煩惱業瘡悉得消滅,一切智樹初無所損。
「善男子!如有藥樹,名︰無生根,以其力故,增長一切閻浮提樹。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以其力故,增長一切學與無學及諸菩薩所有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藥,名︰阿藍婆,若用涂身,身之與心咸有堪能。菩薩摩訶薩得菩提心阿藍婆藥亦復如是,令其身心增長善法。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念力藥,凡所聞事憶持不忘。菩薩摩訶薩得菩提心念力妙藥,悉能聞持一切佛法皆無忘失。
「善男子!譬如有藥,名︰大蓮華,其有服者住壽一劫。菩薩摩訶薩服菩提心大蓮華藥亦復如是,于無數劫,壽命自在。
「善男子!譬如有人,執翳形藥,人與非人悉不能見。菩薩摩訶薩執菩提心翳形妙藥,一切諸魔不能得見。
「善男子!如海有珠,名︰普集眾寶,此珠若在,假使劫火焚燒世間,能令此海減于一滴,無有是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珠亦復如是,住于菩薩大願海中,若常憶持不令退失,能壞菩薩一善根者,終無是處;若退其心,一切善法即皆散滅。
「善男子!如有摩尼,名︰大光明,有以此珠瓔珞身者,映蔽一切寶莊嚴具,所有光明悉皆不現。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瓔珞其身,映蔽一切二乘心寶,諸莊嚴具悉無光彩。
「善男子!如水清珠,能清濁水。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珠亦復如是,能清一切煩惱垢濁。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住水寶,系其身上,入大海中,不為水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住水妙寶,入于一切生死海中,終不沉沒。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龍寶珠,持入龍宮,一切龍蛇不能為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大龍寶珠,入欲界中,煩惱龍蛇不能為害。
「善男子!譬如帝釋,著摩尼冠,映蔽一切諸余天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大願寶冠,超過一切三界眾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如意珠,除滅一切貧窮之苦。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如意寶珠,遠離一切邪命怖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日精珠,持向日光而生于火。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智日寶珠,持向智光而生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月精珠,持向月光而生于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月精寶珠,持此心珠,鑒回向光,而生一切善根願水。
「善男子!譬如龍王,首戴如意摩尼寶冠,遠離一切怨敵怖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大悲寶冠,遠離一切惡道諸難。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一切世間莊嚴藏,若有得者,令其所欲悉得充滿,而此寶珠無所損減。菩提心寶亦復如是,若有得者,令其所願悉得滿足,而菩提心無有損減。
「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摩尼寶,置于宮中,放大光明,破一切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菩提心大摩尼寶,住于欲界,放大智光,悉破諸趣無明黑暗。
「善男子!譬如帝青大摩尼寶,若有為此光明所觸,即同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觀察諸法回向善根,靡不即同菩提心色。
「善男子!如琉璃寶,于百千歲處不淨中,不為臭穢之所染著,性本淨故。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于百千劫住欲界中,不為欲界過患所染,猶如法界性清淨故。
「善男子!譬如有寶,名︰淨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有寶,名為︰火焰,悉能除滅一切暗冥。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無知暗冥。
「善男子!譬如海中有無價寶,商人采得,船載入城;諸余摩尼百千萬種,光色、價直無與等者。菩提心寶亦復如是,住于生死大海之中,菩薩摩訶薩乘大願船,深心相續,載之來入解脫城中,二乘功德無能及者。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處閻浮洲,去日月輪四萬由旬,日月宮中所有莊嚴,其珠影現悉皆具足。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淨功德寶亦復如是,住生死中,照法界空,佛智日月一切功德悉于中現。
「善男子!如有寶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處,一切財寶、衣服等物,所有價直悉不能及。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自在王寶亦復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處,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無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海中有寶,名曰︰海藏,普現海中諸莊嚴事。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普能顯現一切智海諸莊嚴事。
「善男子!譬如天上閻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寶,余無及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閻浮檀金亦復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寶,余無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調龍法,于諸龍中而得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善調龍法,于諸一切煩惱龍中而得自在。
「善男子!譬如勇士,被執鎧仗,一切怨敵無能降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被執菩提大心鎧仗,一切業惑諸惡怨敵無能屈伏。
「善男子!譬如天上黑釤聰悖 羯找活 湎閆昭 Π 瀾紓 瀾緶 姓潯λ 屑壑苯圓荒薌啊F腥 刑嶁南鬩喔慈縭牽 荒罟Φ縷昭 紓 擰 稻躋磺泄Φ陸運 患啊 br />
「善男子!如白釤矗 粢醞可恚 コ 鷚磺腥饒眨 釔瀋 鈉盞們穇蘤戲{ 刑嶁南鬩喔慈縭牽 磺行櫫 直稹ぎ啊 ! 盞戎罨筧饒眨 釔渚咦闃腔矍禤G br />
「善男子!如須彌山,若有近者,即同其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山亦復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
「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其皮香氣,閻浮提中若婆師迦、若 卜迦、若甦摩那,如是等華所有香氣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所發大願功德之香,一切二乘無漏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諸功德香悉不能及。
「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樹,雖未開華,應知即是無量諸華出生之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雖未開發一切智華,應知即是無數天人眾菩提華所生之處。
「善男子!譬如波利質多羅華,一日燻衣, 卜迦華、婆利師華、甦摩那華雖千歲燻亦不能及。菩薩摩訶薩菩提心華亦復如是,一生所燻諸功德香,普徹十方一切佛所,一切二乘無漏功德百千劫燻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海島中生椰子樹,根、睫、枝、葉及以華果,一切眾生恆取受用無時暫歇。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始從發起悲願之心,乃至成佛,正法住世,常時利益一切世間無有間歇。
「善男子!如有藥汁,名︰訶宅迦,人或得之,以其一兩變千兩銅,悉成真金,非千兩銅能變此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菩提心回向智藥,普變一切業惑等法,悉使成于一切智相,非業惑等能變其心。
「善男子!譬如小火,隨所焚燒,其焰轉熾。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火亦復如是,隨所攀緣,智焰增長。
「善男子!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普然三世諸佛智燈,而其心燈無減無盡。
「善男子!譬如一燈,入于 室,百千年 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于眾生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 障悉能除盡。
「善男子!譬如燈炷,隨其大小而發光明;若益膏油,明終不絕。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大願為炷,光照法界;益大悲油,教化眾生,莊嚴國土,施作佛事,無有休息。
「善男子!譬如他化自在天王,冠閻浮檀真金天冠,欲界天子諸莊嚴具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冠菩提心大願天冠,一切凡夫、二乘功德皆不能及。
「善男子!如師子王哮吼之時,師子兒聞皆增勇健,余獸聞之即皆竄伏。佛師子王菩提心吼應知亦爾,諸菩薩聞增長功德,有所得者聞皆退散。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師子筋而為樂弦;其音既奏,余弦悉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來師子波羅蜜身菩提心筋為法樂弦;其音既奏,一切五欲及以二乘諸功德弦悉皆斷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牛羊等種種諸乳,假使積集盈于大海,以師子乳一滴投中,悉皆變壞,直過無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如來師子菩提心乳,著無量劫業煩惱乳大海之中,悉令壞滅,直過無礙,終不住于二乘解脫。
「善男子!譬如迦陵頻伽鳥,在卵b(注)中有大勢力,一切諸鳥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于生死b(注)發菩提心,所有大悲功德勢力,聲聞、緣覺無能及者。
「善男子!如金翅鳥王子,初始生時,目則明利,飛則勁捷,一切諸鳥雖久成長無能及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菩提心,為佛王子,智慧清淨,大悲勇猛,一切二乘雖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
「善男子!如有壯夫,手執利矛,刺堅密甲,直過無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執菩提心 利快矛,刺諸邪見隨眠密甲,悉能穿徹無有障礙。
「善男子!譬如摩訶那伽大力勇士,若奮威怒,于其額上必生瘡皰;瘡若未合,閻浮提中一切人民無能制伏。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起大悲,必定發于菩提之心;心未舍來,一切世間魔及魔民不能為害。
「善男子!譬如射師有諸弟子,雖未慣習其師技藝,然其智慧、方便、善巧,余一切人所不能及。菩薩摩訶薩初始發心亦復如是,雖未慣習一切智行,然其所有願、智、解、欲,一切世間凡夫、二乘悉不能及。
「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善男子!譬如幻師,將作幻事,先當起意憶持幻法,然後所作悉得成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將起一切諸佛菩薩神通幻事,先當起意發菩提心,然後一切悉得成就。
「善男子!譬如幻術,無色現色。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相亦復如是,雖無有色,不可睹見,然能普于十方法界示現種種功德莊嚴。
「善男子!譬如貓狸,才見于鼠,鼠即入穴不敢復出。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暫以慧眼觀諸惑業,皆即竄匿不復出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著閻浮金莊嚴之具,映蔽一切皆如聚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著菩提心莊嚴之具,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莊嚴悉無光色。
「善男子!如好磁石,少分之力,即能吸壞諸鐵鉤鎖。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若起一念,悉能壞滅一切見欲無明鉤鎖。
「善男子!如有磁石,鐵若見之,即皆散去,無留住者。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諸業煩惱、二乘解脫,若暫見之,即皆散滅,亦無住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無能為害;假使入于摩竭魚口,亦不為彼之所吞噬。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發菩提心入生死海,諸業煩惱不能為害;假使入于聲聞、緣覺實際法中,亦不為其之所留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飲甘露漿,一切諸物不能為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飲菩提心甘露法漿,不墮聲聞、闢支佛地,以具廣大悲願力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繕那藥以涂其目,雖行人間,人所不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得菩提心安繕那藥,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眾魔所不能見。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菩提心大勢力王,不畏障、蓋、惡道之難。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脫智火。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將,即不怖畏一切怨敵。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將,不畏一切惡行怨敵。
「善男子!如釋天王,執金剛杵,摧伏一切阿修羅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持菩提心金剛之杵,摧伏一切諸魔外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齡藥,長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服菩提心延齡之藥,于無數劫修菩薩行,心無疲厭亦無染著。
「善男子!譬如有人,調和藥汁,必當先取好清淨水。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修菩薩一切行願,先當發起菩提之心。
「善男子!如人護身,先護命根。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護持佛法,亦當先護菩提之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斷,不能利益父母、宗親。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無能壞者。菩提心海亦復如是,諸業煩惱、二乘之心所不能壞。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無漏智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為大臣之所尊重,以種性自在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于佛法中發菩提心,即為耆宿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雖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禮。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初發心修菩薩行,二乘耆舊皆應敬禮。
「善男子!譬如王子,雖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與一切諸臣佐等,以生處尊勝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于一切業煩惱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與一切二乘齊等,以種性第一故。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妙寶,眼有翳故見為不淨。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寶亦復如是,無智不信謂為不淨。
「善男子!譬如有藥,為咒所持,若有眾生見、聞、同住,一切諸病皆得消滅。菩薩摩訶薩菩提心藥亦復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薩願智共所攝持,若有眾生見、聞、同住、憶念之者,諸煩惱病悉得除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畢竟不變不壞。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常憶持菩提心露,令願智身畢竟不壞。
「善男子!如機關木人,若無有楔,身即離散,不能運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無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沉香寶,名曰︰象藏;若燒此香,王四種兵悉騰虛空。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香亦復如是,若發此意,即令菩薩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來智無為空中。「善男子!譬如金剛,唯從金剛處及金處生,非余寶處生。菩薩摩訶薩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唯從大悲救護眾生金剛處、一切智智殊勝境界金處而生,非余眾生善根處生。
「善男子!譬如有樹,名曰︰無根,不從根生,而枝、葉、華、果悉皆繁茂。菩薩摩訶薩菩提心樹亦復如是,無根可得,而能長養一切智智神通大願;枝、葉、華、果,扶疏蔭映,普覆世間。
「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劣惡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非下劣眾生慳、嫉、破戒、懈怠、妄念、無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勝志願、散亂、惡覺眾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薩深心寶器。
「善男子!譬如金剛,能穿眾寶。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悉能穿徹一切法寶。
「善男子!譬如金剛,能壞眾山。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悉能摧壞諸邪見山。
「善男子!譬如金剛,雖破不全,一切眾寶猶不能及。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雖復志劣,少有虧損,猶勝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剛,雖有損缺,猶能除滅一切貧窮。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雖有損缺,不進諸行,猶能舍離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小金剛,悉能破壞一切諸物。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無知諸惑。
「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非劣意眾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剛,不識寶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銷滅。菩提心金剛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無能銷滅。
「善男子!如金剛杵,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羅延力。菩提之心亦復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薩廣大因緣堅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物無能壞者,而能普壞一切諸物,然其體性無所損減。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普于三世無數劫中,教化眾生,修行苦行,聲聞、緣覺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畢竟無有疲厭亦無損壞。
「善男子!譬如金剛,余不能持,唯金剛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復如是,聲聞、緣覺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薩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剛器,無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滲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剛器亦復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滲漏,令入諸趣。
「善男子!如金剛際,能持大地,不令墜沒。菩提之心亦復如是,能持菩薩一切行願,不令墜沒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剛,久處水中,不爛不濕。菩提之心亦復如是,于一切劫處,在生死業惑水中,無壞無變。
「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菩提之心亦復如是,一切生死諸煩惱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剛座上,能持諸佛坐于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復如是,能持菩薩一切願行、諸波羅蜜、諸忍、諸地、回向、受記、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養諸佛、聞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殊勝功德。若有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獲如是勝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獲善利!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善男子!如汝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
注︰此字音ku或que,b字左下邊木字換成卵字即是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爾時,善財童子恭敬右繞彌勒菩薩摩訶薩已,而白之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
時,彌勒菩薩前詣樓閣,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善財心喜,入已還閉。
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于虛空,阿僧 寶以為其地;
阿僧 宮殿、阿僧 門闥、阿僧 窗牖、阿僧 階陛、阿僧 欄J、阿僧 道路,皆七寶成;
阿僧 幡、阿僧 幢、阿僧 蓋,周回間列;
阿僧 眾寶瓔珞、阿僧 真珠瓔珞、阿僧 赤真珠瓔珞、阿僧 師子珠瓔珞,處處垂下;
阿僧 半月、阿僧 繒帶、阿僧 寶網,以為嚴飾;
阿僧 寶鐸風動成音,散阿僧 天諸雜華,懸阿僧 天寶 帶,嚴阿僧 眾寶香爐,雨阿僧 細末金屑,懸阿僧 寶鏡,然阿僧 寶燈,布阿僧 寶衣,列阿僧 寶帳,設阿僧 寶坐,阿僧 寶繒以敷座上;
阿僧 閻浮檀金童女像、阿僧 雜寶諸形像、阿僧 妙寶菩薩像,處處充遍;
阿僧 眾鳥出和雅音;
阿僧 寶優缽羅華、阿僧 寶波頭摩華、阿僧 寶拘物頭華、阿僧 寶芬陀利華,以為莊嚴;
阿僧 寶樹次第行列,阿僧 摩尼寶放大光明。如是等無量阿僧 諸莊嚴具,以為莊嚴。
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悉如上說;
廣博嚴麗皆同虛空,不相障礙亦無雜亂。
善財童子于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諸處悉如是見。
爾時,善財童子見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生大歡喜,踴躍無量,身心柔軟,離一切想,除一切障,滅一切惑,所見不忘,所聞能憶,所思不亂,入于無礙解脫之門。
普運其心,普見一切,普申敬禮,才始稽首,以彌勒菩薩威神之力,自見其身遍在一切諸樓閣中,具見種種不可思議自在境界。
所謂︰或見彌勒菩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善友之所開悟,
令其種植如是善根、住如是壽、在如是劫、值如是佛、處于如是莊嚴剎土、修如是行、發如是願;
彼諸如來如是眾會、如是壽命,經爾許時親近供養。──悉皆明見。
或見彌勒最初證得慈心三昧,從是已來,號為慈氏;
或見彌勒修諸妙行,成滿一切諸波羅蜜;
或見得忍,或見住地,或見成就清淨國土,或見護持如來正教,為大法師,得無生忍,某時、某處、某如來所受于無上菩提之記。
或見彌勒為轉輪王,勸諸眾生住十善道;
或為護世,饒益眾生;
或為釋天,呵責五欲;
或為焰摩天王,贊不放逸;
或為兜率天王,稱嘆一生菩薩功德;
或為化樂天王,為諸天眾現諸菩薩變化莊嚴;
或為他化自在天王,為諸天眾演說一切諸佛之法;
或作魔王,說一切法皆悉無常;
或為梵王,說諸禪定無量喜樂;
或為阿修羅王,入大智海,了法如幻,為其眾會常演說法,斷除一切x慢醉R。
或復見其處閻羅界,放大光明,救地獄苦;
或見在于餓鬼之處,施諸飲食,濟彼饑渴;
或見在于畜生之道,種種方便,調伏眾生。
或復見為護世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忉利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焰摩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兜率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化樂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他化自在天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大梵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龍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夜叉、羅剎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乾闥婆、緊那羅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阿修羅、陀那婆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迦樓羅、摩 羅伽王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其余一切人、非人等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聲聞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緣覺眾會說法,
或復見為初發心乃至一生所系已灌頂者諸菩薩眾而演說法。
或見贊說初地乃至十地所有功德,
或見贊說滿足一切諸波羅蜜,
或見贊說入諸忍門,
或見贊說諸大三昧門,
或見贊說甚深解脫門,
或見贊說諸禪三昧神通境界,
或見贊說諸菩薩行,
或見贊說諸大誓願,
或見與諸同行菩薩贊說世間資生工巧種種方便利眾生事,
或見與諸一生菩薩贊說一切佛灌頂門。
或見彌勒于百千年,經行、讀誦、書寫經卷,勤求觀察,為眾說法,
或入諸禪四無量心,
或入遍處及諸解脫,
或入三昧以方便力現諸神變。
或見諸菩薩入變化三昧,各于其身一一毛孔,出于一切變化身雲;
或見出天眾身雲,
或見出龍眾身雲,
或見出夜叉、乾闥婆、緊那羅、阿修羅、迦樓羅、摩 羅伽、釋、梵、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屬、長者、居士身雲,或見出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來身雲,
或見出一切眾生身雲。
或見出妙音,贊諸菩薩種種法門。
所謂︰贊說菩提心功德門;
贊說檀波羅蜜乃至智波羅蜜功德門;
贊說諸攝、諸禪、諸無量心,及諸三昧、三摩缽底、諸通、諸明、總持、辯才、諸諦、諸智、止觀、解脫、諸緣、諸依、諸說法門;
贊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諸聲聞乘、諸獨覺乘、諸菩薩乘、諸地、諸忍、諸行、諸願,如是等一切諸功德門。
或復于中,見諸如來,大眾圍繞;
亦見其佛生處、種姓、身形、壽命、剎劫、名號、說法利益、教住久近,乃至所有道場眾會種種不同,悉皆明見。
又復于彼莊嚴藏內諸樓閣中,見一樓閣,高廣嚴飾,最上無比;
于中悉見三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兜率陀天,一一皆有彌勒菩薩降神誕生、釋梵天王捧持頂戴、游行七步、觀察十方、大師子吼、現為童子、居處宮殿、游戲園苑、為一切智出家苦行、示受乳糜、往詣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觀菩提樹、梵王勸請轉正法輪、升天宮殿而演說法、劫數壽量、眾會莊嚴、所淨國土、所修行願、教化成熟眾生方便、分布舍利、住持教法,皆悉不同。
爾時,善財自見其身,在彼一切諸如來所;
亦見于彼一切眾會、一切佛事,憶持不忘,通達無礙。
復聞一切諸樓閣內,寶網鈴鐸及諸樂器,皆悉演暢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說種種法。
所謂︰或說菩薩發菩提心,
或說修行波羅蜜行,
或說諸願,或說諸地,
或說恭敬供養如來,
或說莊嚴諸佛國土,
或說諸佛說法差別。
如上所說一切佛法,悉聞其音,敷暢辯了。
又聞某處,有某菩薩,聞某法門,某善知識之所勸導發菩提心,于某劫、某剎、某如來所、某大眾中,聞于某佛如是功德,發如是心,起如是願,種于如是廣大善根;
經若干劫修菩薩行,于爾許時當成正覺,如是名號,如是壽量,如是國土,具足莊嚴,滿如是願,化如是眾,如是聲聞、菩薩眾會;
般涅後,正法住世,經爾許劫,利益如是無量眾生。
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習如是諸波羅蜜。
或聞某處有某菩薩,為求法故,棄舍王位及諸珍寶、妻子、眷屬、手、足、頭、目,一切身分皆無所。
或聞某處,有某菩薩,守護如來所說正法,為大法師,廣行法施,建法幢,吹法螺,擊法鼓,雨法雨,造佛塔廟,作佛形像,施諸眾生一切樂具。
或聞某處,有某如來,于某劫中,成等正覺,如是國土,如是眾會,如是壽命,說如是法,滿如是願,教化如是無量眾生。
善財童子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法音,身心歡喜,柔軟悅懌,即得無量諸總持門、諸辯才門、諸禪、諸忍、諸願、諸度、諸通、諸明,及諸解脫、諸三昧門。
又見一切諸寶鏡中種種形像。
所謂︰或見諸佛眾會道場,或見菩薩眾會道場,
或見聲聞眾會道場,或見緣覺眾會道場,
或見淨世界,或見不淨世界,
或見淨不淨世界,或見不淨淨世界,
或見有佛世界,或見無佛世界,
或見小世界,或見中世界,
或見大世界,或見因陀羅網世界,
或見覆世界,或見仰世界,
或見平坦世界,或見地獄、畜生、餓鬼所住世界,
或見天人充滿世界。
于如是等諸世界中,見有無數大菩薩眾,
或行或坐作諸事業,或起大悲憐愍眾生,
或造諸論利益世間,或受或持,或書或誦,
或問或答,三時懺悔,回向發願。
又見一切諸寶柱中,放摩尼王大光明網,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玻璃色、或水精色、或帝青色、或虹霓色、或閻浮檀金色,或作一切諸光明色。
又見彼閻浮檀金童女及眾寶像,或以其手而執華雲,或執衣雲,或執幢幡,或執 蓋,或持種種涂香、末香,或持上妙摩尼寶網,或垂金鎖,或掛瓔珞,或舉其臂捧莊嚴具,或低其首垂摩尼冠,曲躬瞻仰,目不暫舍。
又見彼真珠瓔珞,常出香水,具八功德;琉璃、瓔珞,百千光明,同時照耀;
幢、幡、網、蓋,如是等物,一切皆以眾寶莊嚴。
又復見彼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各各生于無量諸華,或大一手,或長一肘,或復縱廣猶如車輪,一一華中皆悉示現種種色像以為嚴飾。
所謂︰男色像、女色像、童男色像、童女色像、釋、梵、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聲聞、緣覺及諸菩薩。
如是一切眾生色像,皆悉合掌,曲躬禮敬。
亦見如來結跏趺坐,三十二相莊嚴其身。
又復見彼淨琉璃地,一一步間,現不思議種種色像。所謂︰世界色像、菩薩色像、如來色像及諸樓閣莊嚴色像。
又于寶樹枝、葉、華、果一一事中,悉見種種半身色像。
所謂︰佛半身色像、菩薩半身色像,天、龍、夜叉,乃至護世、轉輪聖王、小王、王子、大臣、官長,及以四眾半身色像。
其諸色像,或執華 ,或執瓔珞,或持一切諸莊嚴具;
或有曲躬合掌禮敬,一心瞻仰,目不暫舍;
或有贊嘆,或入三昧。
其身悉以相好莊嚴,普放種種諸色光明,
所謂︰金色光明、銀色光明、珊瑚色光明、
兜沙羅色光明、帝青色光明、毗盧遮那寶色光明、
一切眾寶色光明、瞻波迦華色光明。
又見諸樓閣半月像中,出阿僧 日月星宿種種光明普照十方。
又見諸樓閣周回四壁,一一步內,一切眾寶以為莊嚴。
一一寶中,皆現彌勒曩劫修行菩薩道時,或施頭目,或施手足、唇舌、牙齒、耳鼻、血肉、皮膚、骨髓乃至爪發,如是一切,悉皆能舍;
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國土、王位,隨其所須,盡皆施與。
處牢獄者,令得出離;被系縛者,使其解脫;
有疾病者,為其救療;入邪徑者,示其正道。
或為船師,令度大海;或為馬王,救護惡難;
或為大仙,善說諸論;或為輪王,勸修十善;
或為醫王,善療眾病;或孝順父母,或親近善友,
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菩薩,或作如來,教化調伏一切眾生;
或為法師,奉行佛教,受持讀誦,如理思惟,
立佛支提,作佛形像,若自供養,若勸于他,涂香散華,恭敬禮拜。
如是等事,相續不絕。
或見坐于師子之座,廣演說法,勸諸眾生安住十善,一心歸向佛、法、僧寶,受持五戒及八齋戒,出家听法,受持讀誦,如理修行。
乃至見于彌勒菩薩,百千億那由他阿僧 劫,修行諸度一切色像;
又見彌勒曾所承事諸善知識,悉以一切功德莊嚴;亦見彌勒在彼一一善知識所,親近供養,受行其教,乃至住于灌頂之地。
時,諸知識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觀此菩薩不思議事,莫生疲厭。」
爾時,善財童子得不忘失憶念力故,得見十方清淨眼故,得善觀察無礙智故,得諸菩薩自在智故,得諸菩薩已入智地廣大解故,
于一切樓閣一一物中,悉見如是及余無量不可思議自在境界諸莊嚴事。
譬如有人,于睡夢中見種種物,
所謂︰城邑、聚落、宮殿、園苑、山林、河池、衣服、飲食乃至一切資生之具;
或見自身父母兄弟、內外親屬;
或見大海須彌山王,乃至一切諸天宮殿、閻浮提等四天下事;
或見其身形量廣大百千由旬,房舍、衣服悉皆相稱,謂于晝日經無量時不眠不寢受諸安樂。
從睡覺已,乃知是夢,而能明記所見之事。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
以彌勒菩薩力所持故,知三界法皆如夢故,
滅諸眾生狹劣想故,得無障礙廣大解故,
住諸菩薩勝境界故,入不思議方便智故,
能見如是自在境界。
譬如有人,將欲命終,見隨其業所受報相︰行惡業者,見于地獄、畜生、餓鬼所有一切眾苦境界,或見獄卒手持兵仗或 或罵囚執將去,亦聞號叫、悲嘆之聲,或見灰河,或見鑊湯,或見刀山,或見劍樹,種種逼迫,受諸苦惱;
作善業者,即見一切諸天宮殿無量天眾、天諸采女,種種衣服具足莊嚴,宮殿、園林盡皆妙好。身雖未死,而由業力見如是事。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菩薩業不思議力,得見一切莊嚴境界。
譬如有人,為鬼所持,見種種事,隨其所問,悉皆能答。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菩薩智慧之所持故,見彼一切諸莊嚴事,若有問者,靡不能答。
譬如有人,為龍所持,自謂是龍,入于龍宮,于少時間,自謂已經日月年載。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以住菩薩智慧想故,彌勒菩薩所加持故,于少時間謂無量劫。
譬如梵宮,名︰莊嚴藏,于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諸物不相雜亂。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于樓觀中,普見一切莊嚴境界種種差別不相雜亂。
譬如比丘,入遍處定,若行、若住、若坐、若臥,隨所入定,境界現前。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入于樓觀,一切境界悉皆明了。
譬如有人,于虛空中見乾闥婆城具足莊嚴,悉分別知,無有障礙;
譬如夜叉宮殿與人宮殿,同在一處而不相雜,各隨其業,所見不同;
譬如大海,于中悉見三千世界一切色像;
譬如幻師,以幻力故,現諸幻事種種作業。
善財童子亦復如是,
以彌勒菩薩威神力故,及不思議幻智力故,
能以幻智知諸法故,得諸菩薩自在力故,見樓閣中一切莊嚴自在境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攝神力入樓閣中,彈指作聲,告善財言︰
「善男子起!法性如是,此是菩薩知諸法智因緣聚集所現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夢、如影、如像,悉不成就。」
爾時,善財聞彈指聲,從三昧起。
彌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解脫,受諸菩薩三昧喜樂,能見菩薩神力所持、助道所流、願智所現種種上妙莊嚴宮殿;見菩薩行,聞菩薩法,知菩薩德,了如來願。」
善財白言︰「唯然!聖者!是善知識加被憶念威神之力。聖者!此解脫門,其名何等?」
彌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善男子!此解脫門中,有不可說不可說解脫門,一生菩薩之所能得。」
善財問言︰「此莊嚴事,何處去耶?」
彌勒答言︰「于來處去。」
曰︰「從何處來?」
曰︰「從菩薩智慧神力中來,依菩薩智慧神力而住,無有去處,亦無住處,非集非常,遠離一切。
善男子!如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 ,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
善男子!彼莊嚴事亦復如是,不住于內,亦不住外,而非不見;但由菩薩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見如是事。
善男子!譬如幻師作諸幻事,無所從來,無所至去;雖無來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見。
彼莊嚴事亦復如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雖無來去,然以慣習不可思議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願力故,如是顯現。」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
彌勒言︰
「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善男子!
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
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
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
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
從神通處來,于一切處隨樂現故;
從無動搖處來,恆不舍離一切佛故;
從無取舍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
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眾生故;
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然,善男子!汝問于我從何處來者。
善男子!我從生處摩羅提國而來于此。
善男子!彼有聚落,名為︰房舍;有長者子,名︰瞿波羅。
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于彼;又為生處一切人民隨所應化而為說法,亦為父母及諸眷屬、婆羅門等演說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從彼來。」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
答言︰
「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
何者為十?
善男子!
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
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
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
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
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
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
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
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
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
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波羅蜜為乳母,尸波羅蜜為養母,
忍波羅蜜為莊嚴具,勤波羅蜜為養育者,禪波羅蜜為浣濯人,
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眷屬,一切菩薩為兄弟,
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為家處,諸忍為家族,
大願為家教,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系菩薩為王太子,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三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贊嘆。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生于如是尊勝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于諸世間無所惡賤;
知一切法如變化故,于諸有趣無所染著;
知一切法無有我故,教化眾生心無疲厭;
以大慈悲為體性故,攝受眾生不覺勞苦;
了達生死猶如夢故,經一切劫而無怖畏;
了知諸蘊皆如幻故,示現受生而無疲厭;
知諸界、處同法界故,于諸境界無所壞滅;
知一切想如陽焰故,入于諸趣不生倒惑;
達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著;
知法身故,一切煩惱不能欺誑;
得自在故,于一切趣通達無礙。
「善男子!我身普生一切法界,等一切眾生差別色相,等一切眾生殊異言音,等一切眾生種種名號,等一切眾生所樂威儀,隨順世間教化調伏;
等一切清淨眾生示現受生,等一切凡夫眾生所作事業,等一切眾生想,等一切菩薩願,而現其身充滿法界。
「善男子!我為化度與我往昔同修諸行,今時退失菩提心者;
亦為教化父母、親屬;亦為教化諸婆羅門,令其離于種族x慢,得生如來種性之中。
──而生于此閻浮提界、摩羅提國、拘吒聚落、婆羅門家。
善男子!我住于此大樓閣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種種方便教化調伏。
善男子!我為隨順眾生心故,我為成熟兜率天中同行天故,我為示現菩薩福智變化莊嚴;
超過一切諸欲界故,令其舍離諸欲樂故,令知有為皆無常故,
令知諸天盛必衰故,為欲示現將降生時大智法門;
與一生菩薩共談論故,為欲攝化諸同行故,
為欲教化釋迦如來所遣來者令如蓮華悉開悟故,
于此命終,生兜率天。
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得見我。
「善男子!汝當往詣文殊師利善知識所而問之言︰
『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而入普賢行門?雲何成就?雲何廣大?雲何隨順?雲何清淨?雲何圓滿?』
善男子!彼當為汝分別演說。何以故?文殊師利所有大願,非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
善男子!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
常于一切諸佛眾中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贊嘆;
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善男子!文殊師利童子是汝善知識,令汝得生如來家,長養一切諸善根,發起一切助道法,值遇真實善知識;
令汝修一切功德,入一切願網,住一切大願;
為汝說一切菩薩秘密法,現一切菩薩難思行;與汝往昔同生同行。
「是故,善男子!汝應往詣文殊之所莫生疲厭,文殊師利當為汝說一切功德。何以故?汝先所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滿足大願,皆是文殊威神之力,文殊師利于一切處咸得究竟。」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
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門國甦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
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是時,文殊師利宣說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財童子成就阿僧 法門,具足無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薩無邊際陀羅尼、無邊際願、無邊際三昧、無邊際神通、無邊際智,令入普賢行道場,及置善財自所住處;文殊師利還攝不現。
于是,善財思惟觀察,一心願見文殊師利,及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善知識,悉皆親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無有違逆;
增長趣求一切智慧,廣大悲海,益大慈雲,普觀眾生,生大歡喜,安住菩薩寂靜法門;
普緣一切廣大境界,學一切佛廣大功德,入一切佛決定知見,增一切智助道之法,善修一切菩薩深心,知三世佛出興次第;
入一切法海,轉一切法輪,生一切世間,入于一切菩薩願海,住一切劫修菩薩行,照明一切如來境界,長養一切菩薩諸根;
獲一切智清淨光明,普照十方,除諸暗障,智周法界;
于一切佛剎、一切諸有,普現其身,靡不周遍;
摧一切障,入無礙法,住于法界平等之地;
觀察普賢解脫境界,即聞普賢菩薩摩訶薩名字、行願、助道、正道、諸地地、方便地、入地、勝進地、住地、修習地、境界地、威力地,同住渴仰。
欲見普賢菩薩,即于此金剛藏菩提場,毗盧遮那如來師子座前,一切寶蓮華藏座上,
起等虛空界廣大心、舍一切剎離一切著無礙心、
普行一切無礙法無礙心、遍入一切十方海無礙心、
普入一切智境界清淨心、觀道場莊嚴明了心、
入一切佛法海廣大心、化一切眾生界周遍心、
淨一切國土無量心、住一切劫無盡心、趣如來十力究竟心。
善財童子起如是心時,由自善根力、一切如來所加被力、普賢菩薩同善根力故,見十種瑞相。
何等為十?
所謂︰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如來成正等覺;
見一切佛剎清淨,無諸惡道;
見一切佛剎清淨,眾妙蓮華以為嚴飾;
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身心清淨;
見一切佛剎清淨,種種眾寶之所莊嚴;
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諸相嚴身;
見一切佛剎清淨,諸莊嚴雲以覆其上;
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互起慈心,遞相利益,不為惱害;
見一切佛剎清淨,道場莊嚴;
見一切佛剎清淨,一切眾生心常念佛。是為十。
又見十種光明相。何等為十?
所謂︰見一切世界所有微塵,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網雲,周遍照耀;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明輪雲,種種色相周遍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色像寶雲,周遍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佛光焰輪雲,周遍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眾妙香雲,周遍十方,稱贊普賢一切行願大功德海;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日月星宿雲,皆放普賢菩薩光明,遍照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眾生身色像雲,放佛光明,遍照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一切佛色像摩尼雲,周遍法界;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菩薩身色像雲,充滿法界,令一切眾生皆得出離、所願滿足;
一一塵中,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如來身色像雲,說一切佛廣大誓願,周遍法界。是為十。
時,善財童子見此十種光明相已,即作是念︰
「我今必見普賢菩薩,增益善根,見一切佛;于諸菩薩廣大境界,生決定解,得一切智。」
于時,善財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起大精進,心無退轉。即以普眼觀察十方一切諸佛、諸菩薩眾所見境界,皆作得見普賢之想;
以智慧眼觀普賢道,其心廣大猶如虛空,大悲堅固猶如金剛,願盡未來常得隨逐普賢菩薩,念念隨順,修普賢行,成就智慧,入如來境,住普賢地。
時,善財童子即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華師子之座,諸菩薩眾所共圍繞,最為殊特,世無與等;
智慧境界無量無邊,難測難思,等三世佛,一切菩薩無能觀察。
見普賢身一一毛孔,出一切世界微塵數光明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除滅一切眾生苦患,令諸菩薩生大歡喜;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種種色香焰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而以普燻;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雜華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華;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香樹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香;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妙衣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眾妙衣;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寶樹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眾會道場,雨摩尼寶;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色界天身雲,充滿法界,嘆菩提心;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梵天身雲,勸諸如來轉妙法輪;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欲界天主身雲,護持一切如來法輪;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三世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為諸眾生,無歸趣者為作歸趣,無覆護者為作覆護,無依止者為作依止;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清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于中出世,菩薩眾會悉皆充滿;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淨不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雜染眾生皆得清淨;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不淨佛剎雲,遍法界、虛空界,令純染眾生皆得清淨;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眾生身雲,遍法界、虛空界,隨其所應,教化眾生,皆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稱揚種種諸佛名號,令諸眾生增長善根。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宣揚一切諸佛菩薩從初發意所生善根;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菩薩身雲,遍法界、虛空界,于一切佛剎一一剎中,宣揚一切菩薩願海及普賢菩薩清淨妙行;
見一一毛孔,念念中出普賢菩薩行雲,令一切眾生心得滿足,具足修習一切智道;
見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剎微塵數正覺身雲,于一切佛剎,現成正覺,令諸菩薩增長大法、成一切智。
爾時,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自在神通境界,身心遍喜,踴躍無量;
重觀普賢一一身分、一一毛孔,悉有三千大千世界。
風輪、水輪、地輪、火輪,大海、江河及諸寶山、須彌、鐵圍,村營、城邑、宮殿、園苑,一切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天龍八部、人與非人,欲界、色界、無色界處,日月星宿、風雲雷電、晝夜月時及以年劫、諸佛出世、菩薩眾會、道場莊嚴;
如是等事,悉皆明見。如見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如是見;
如見現在十方世界,前際、後際一切世界亦如是見,各各差別,不相雜亂。如于此毗盧遮那如來所,示現如是神通之力;
于東方蓮華德世界賢首佛所,現神通力亦復如是。如賢首佛所;如是東方一切世界。
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世界諸如來所,現神通力當知悉爾。如十方一切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佛剎,
一一塵中皆有法界諸佛眾會,一一佛所普賢菩薩坐寶蓮華師子座上現神通力悉亦如是。
彼一一普賢身中,皆現三世一切境界、一切佛剎、一切眾生、一切佛出現、一切菩薩眾,及聞一切眾生言音、一切佛言音、一切如來所轉法輪、一切菩薩所成諸行、一切如來游戲神通。
善財童子見普賢菩薩如是無量不可思議大神通力,即得十種智波羅蜜。
何等為十?
所謂︰于念念中,悉能周遍一切佛剎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悉能往詣一切佛所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悉能供養一切如來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普于一切諸如來所聞法受持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思惟一切如來法輪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知一切佛不可思議大神通事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說一句法盡未來際辯才無盡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以深般若觀一切法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界實相海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知一切眾生心智波羅蜜;
于念念中,普賢慧行皆現在前智波羅蜜。
善財童子既得是已,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
既摩頂已,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各以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而為眷屬;
一一三昧,悉見昔所未見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大海,
集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助道具,生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上妙法,
發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誓願,入一切佛剎微塵數大願海,
住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出要道,修一切佛剎微塵數諸菩薩所修行,
起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大精進,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一切智淨光明。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佛所,普賢菩薩摩善財頂;
如是十方所有世界,及彼世界一一塵中一切世界一切佛所,普賢菩薩悉亦如是摩善財頂,所得法門亦皆同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我此神通力不?」
「唯然!已見。大聖!此不思議大神通事,唯是如來之所能知。」
普賢告言︰
「善男子!我于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行菩薩行,求一切智;
一一劫中,為欲清淨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一一劫中,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設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廣大施會,一切世間咸使聞知,凡有所求悉令滿足;
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財物布施;
一一劫中,為求佛智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城邑、聚落、國土、王位、妻子、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為布施;
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頭而為布施;
一一劫中,為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如來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所須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善男子!我于爾所劫海中,自憶未曾于一念間不順佛教,于一念間生 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別心、遠離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厭心、懶惰心、障礙心、迷惑心,唯住無上不可沮壞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莊嚴佛土,以大悲心,救護眾生,教化成就,供養諸佛,事善知識;為求正法,弘宣護持,一切內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無所吝。一切劫海說其因緣,劫海可盡,此無有盡。
「善男子!我法海中,無有一文,無有一句,非是舍施轉輪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善男子!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一心思惟︰
『願諸眾生得聞是法,願以智光普照世間,願為開示出世間智,
願令眾生悉得安樂,願普稱贊一切諸佛所有功德。』
我如是等往昔因緣,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海,說不可盡。
「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助道法力、諸善根力、大志樂力、修功德力、如實思惟一切法力、智慧眼力、佛威神力、大慈悲力、淨神通力、善知識力故,得此究竟三世平等清淨法身,復得清淨無上色身,超諸世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現形,入一切剎,遍一切處,于諸世界廣現神通,令其見者靡不欣樂。
善男子!汝且觀我如是色身;我此色身,無邊劫海之所成就,無量千億那由他劫難見難聞。
「善男子!若有眾生未種善根,及種少善根聲聞、菩薩,猶尚不得聞我名字,況見我身!
善男子!若有眾生得聞我名,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
若見若觸,若迎若送,若暫隨逐,乃至夢中見聞我者,皆亦如是。
或有眾生,一日一夜憶念于我即得成熟;
或七日七夜、半月一月、半年一年、百年千年、一劫百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憶念于我而成熟者;
或一生、或百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生,憶念于我而成熟者;
或見我放大光明,或見我震動佛剎,或生怖畏,或生歡喜,皆得成熟。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佛剎微塵數方便門,令諸眾生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善男子!若有眾生見聞于我清淨剎者,必得生此清淨剎中;
若有眾生見聞于我清淨身者,必得生我清淨身中。
善男子!汝應觀我此清淨身。」
爾時,善財童子觀普賢菩薩身,相好肢節,一一毛孔中,皆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海;
一一剎海,皆有諸佛出興于世,大菩薩眾所共圍繞。
又復見彼一切剎海,種種建立、種種形狀、種種莊嚴、種種大山周匝圍繞,種種色雲彌覆虛空,種種佛興演種種法;
如是等事,各各不同。
又見普賢于一一世界海中,出一切佛剎微塵數佛化身雲,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善財童子又見自身在普賢身內,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教化眾生。
又,善財童子親近佛剎微塵數諸善知識所得善根、智慧光明,比見普賢菩薩所得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乃至算數譬喻亦不能及是。
善財童子從初發心,乃至得見普賢菩薩,于其中間所入一切諸佛剎海,今于普賢一毛孔中一念所入諸佛剎海,過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倍;如一毛孔,一切毛孔悉亦如是。
善財童子于普賢菩薩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
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所有邊際;
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別、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滅所有邊際;
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菩薩眾海藏、菩薩眾海差別、菩薩眾海普入、菩薩眾海集、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
亦不能知入眾生界、知眾生根、教化調伏諸眾生智、菩薩所住甚深自在、菩薩所入諸地諸道,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善財童子于普賢菩薩毛孔剎中,或于一剎經于一劫如是而行,乃至或有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如是而行,亦不于此剎沒、于彼剎現,念念周遍無邊剎海,教化眾生,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是之時,善財童子則次第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即說頌言︰
「汝等應除諸惑垢,一心不亂而諦听;
我說如來具諸度,一切解脫真實道。
出世調柔勝丈夫,其心清淨如虛空,
恆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滅痴暗。
如來難可得見聞,無量億劫今乃值,
如優曇華時一現,是故應听佛功德。
隨順世間諸所作,譬如幻士現眾業,
但為悅可眾生心,未曾分別起想念。」
爾時,諸菩薩聞此說已,一心渴仰,唯願得聞如來世尊真實功德,咸作是念︰
「普賢菩薩具修諸行,體性清淨,所有言說皆悉不虛,一切如來共所稱嘆。」
作是念已,深生渴仰。
爾時,普賢菩薩功德智慧具足莊嚴,猶如蓮華不著三界一切塵垢,告諸菩薩言︰
「汝等諦听,我今欲說佛功德海一滴之相。」即說頌言︰
「佛智廣大同虛空,普遍一切眾生心,悉了世間諸妄想,不起種種異分別。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眾生根,譬如善巧大幻師,念念示現無邊事。
隨眾生心種種行,往昔諸業誓願力,令其所見各不同,而佛本來無動念。
或有處處見佛坐,充滿十方諸世界,或有其心不清淨,無量劫中不見佛。
或有信解離x慢,發意即得見如來;或有諂誑不淨心,億劫尋求莫值遇。
或一切處聞佛音,其音美妙令心悅;或有百千萬億劫,心不淨故不聞者。
或見清淨大菩薩,充滿三千大千界,皆已具足普賢行,如來于中儼然坐。
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淨;毗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
或見蓮華勝妙剎,賢首如來住在中,無量菩薩眾圍繞,皆悉勤修普賢行。
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悉已住于灌頂地,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見此三千界,種種莊嚴如妙喜,阿錯注[1]如來住在中,及如香象諸菩薩。
或見月覺大名稱,與金剛幢菩薩等,住如圓鏡妙莊嚴,普遍十方清淨剎。
或見日藏世所尊,住善光明清淨土,及與灌頂諸菩薩,充遍十方而說法。
或見金剛大焰佛,而與智幢菩薩俱,周行一切廣大剎,說法除滅眾生翳。
一一毛端不可說,諸佛具相三十二,菩薩眷屬共圍繞,種種說法度眾生。
或有觀見一毛孔,具足莊嚴廣大剎,無量如來悉在中,清淨佛子皆充滿。
或有見一微塵內,具有恆沙佛國土,無量菩薩悉充滿,不可說劫修諸行。
或有見一毛端處,無量塵沙諸剎海,種種業起各差別,毗盧遮那轉法輪。
或見世界不清淨,或見清淨寶所成,如來住壽無量時,乃至涅諸所現。
普遍十方諸世界,種種示現不思議,隨諸眾生心智業,靡不化度令清淨。
如是無上大導師,充滿十方諸國土,示現種種神通力,我說少分汝當听。
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不可思議劫;或見今始為菩薩,十方利益諸眾生。
或有見此釋師子,供養諸佛修行道;或見人中最勝尊,現種種力神通事。
或見布施或持戒,或忍或進或諸禪,般若方便願力智,隨眾生心皆示現。
或見究竟波羅蜜,或見安住于諸地,總持三昧神通智,如是悉現無不盡。
或現修行無量劫,住于菩薩堪忍位;或現住于不退地,或現法水灌其頂。
或現梵釋護世身,或現剎利婆羅門,種種色相所莊嚴,猶如幻師現眾像。
或現兜率始降神,或見宮中受嬪御,或見棄舍諸榮樂,出家離俗行學道。
或見始生或見滅,或見出家學異行,或見坐于菩提樹,降伏魔軍成正覺。
或有見佛始涅,或見起塔遍世間,或見塔中立佛像,以知時故如是現。
或見如來無量壽,與諸菩薩授尊記,而成無上大導師,次補住于安樂剎。
或見無量億千劫,作佛事已入涅;或見今始成菩提,或見正修諸妙行。
或見如來清淨月,在于梵世及魔宮,自在天宮化樂宮,示現種種諸神變。
或見在于兜率宮,無量諸天共圍繞,為彼說法令歡喜,悉共發心供養佛。
或見住在夜摩天,忉利護世龍神處,如是一切諸宮殿,莫不于中現其像。
于彼然燈世尊所,散華布發為供養,從是了知深妙法,恆以此道化群生。
或有見佛久涅,或見初始成菩提;或見住于無量劫,或見須臾即滅度。
身相光明與壽命,智慧菩提及涅,眾會所化威儀聲,如是一一皆無數。
或現其身極廣大,譬如須彌大寶山;或見跏趺不動搖,充滿無邊諸世界。
或見圓光一尋量,或見千萬億由旬,或見照于無量土,或見充滿一切剎。
或見佛壽八十年,或壽百千萬億歲,或住不可思議劫,如是展轉倍過此。
佛智通達淨無礙,一念普知三世法,皆從心識因緣起,生滅無常無自性。
于一剎中成正覺,一切剎處悉亦成,一切入一一亦爾,隨眾生心皆示現。
如來住于無上道,成就十力四無畏;具足智慧無所礙,轉于十二行法輪。
了知苦集及滅道,分別十二因緣法;法義樂說辭無礙,以是四辯廣開演。
諸法無我無有相,業性不起亦無失,一切遠離如虛空,佛以方便而分別。
如來如是轉法輪,普震十方諸國土,宮殿山河悉搖動,不使眾生有驚怖。
如來普演廣大音,隨其根欲皆令解,悉使發心除惑垢,而佛未始生心念。
或聞施戒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智,或聞慈悲及喜舍,種種音辭各差別。
或聞四念四正勤,神足根力及覺道,諸念神通止觀等,無量方便諸法門。
龍神八部人非人,梵釋護世諸天眾,佛以一音為說法,隨其品類皆令解。
若有貪欲 恚痴,忿覆慳嫉及x諂,八萬四千煩惱異,皆令聞說彼治法。
若未具修白淨法,令其聞說十戒行;已能布施調伏人,令聞寂滅涅音。
若人志劣無慈愍,厭惡生死自求離;令其聞說三脫門,使得出苦涅樂。
若有自性少諸欲,厭背三有求寂靜;令其聞說諸緣起,依獨覺乘而出離。
若有清淨廣大心,具足施戒諸功德,親近如來具慈愍,令其聞說大乘音。
或有國土聞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如是乃至無有量,悉是如來方便力。
涅寂靜未曾異,智行勝劣有差別;譬如虛空體性一,鳥飛遠近各不同。
佛體音聲亦如是,普遍一切虛空界,隨諸眾生心智殊,所聞所見各差別。
佛以過去修諸行,能隨所樂演妙音,無心計念此與彼,我為誰說誰不說。
如來面門放大光,具足八萬四千數;所說法門亦如是,普照世界除煩惱。
具足清淨功德智,而常隨順三世間,譬如虛空無染著,為眾生故而出現。
示有生老病死苦,亦示住壽處于世;雖順世間如是現,體性清淨同虛空。
一切國土無有邊,眾生根欲亦無量;如來智眼皆明見,隨所應化示佛道。
究竟虛空十方界,所有人天大眾中,隨其形相各不同,佛現其身亦如是。
若在沙門大眾會,剃除須發服袈裟,執持衣缽護諸根,令其歡喜息煩惱。
若時親近婆羅門,即為示現羸瘦身,執杖持瓶恆潔淨,具足智慧巧談說。
吐故納新自充飽,吸風飲露無異食,若坐若立不動搖,現斯苦行摧異道。
或持彼戒為世師,善達醫方等諸論,書數天文地眾相,及身休咎無不了。
深入諸禪及解脫,三昧神通智慧行,言談諷詠共嬉戲,方便皆令住佛道。
或現上服以嚴身,首戴華冠蔭高蓋,四兵前後共圍繞,警眾宣威伏小王。
或為听訟斷獄官,善解世間諸法務,所有與奪皆明審,令其一切悉欣伏。
或作大臣事弼輔,善用諸王治政法,十方利益皆周遍,一切眾生莫了知。
或為粟散諸小王,或作飛行轉輪帝,令諸王子采女眾,悉皆受化無能測。
或作護世四天王,統領諸龍夜叉等,為其眾會而說法,一切皆令大欣慶。
或為忉利大天王,住善法堂歡喜園,首戴華冠說妙法,諸天覲仰莫能測。
或住夜摩兜率天,化樂自在魔王所,居處摩尼寶宮殿,說真實行令調伏。
或至梵天眾會中,說四無量諸禪道,普令歡喜便舍去,而莫知其往來相。
或至阿迦尼吒天,為說覺分諸寶華,及余無量聖功德,然後舍去無知者。
如來無礙智所見,其中一切諸眾生,悉以無邊方便門,種種教化令成就。
譬如幻師善幻術,現作種種諸幻事;佛化眾生亦如是,為其示現種種身。
譬如淨月在虛空,令世眾生見增減,一切河池現影像,所有星宿奪光色。
如來智月出世間,亦以方便示增減,菩薩心水現其影,聲聞星宿無光色。
譬如大海寶充滿,清淨無濁無有量;四洲所有諸眾生,一切于中現其像。
佛身功德海亦爾,無垢無濁無邊際;乃至法界諸眾生,靡不于中現其影。
譬如淨日放千光,不動本處照十方;佛日光明亦如是,無去無來除世暗。
譬如龍王降大雨,不從身出及心出,而能沾洽悉周遍,滌除炎熱使清涼。
如來法雨亦復然,不從于佛身心出,而能開悟一切眾,普使滅除三毒火。
如來清淨妙法身,一切三界無倫匹;以出世間言語道,其性非有非無故。
雖無所依無不住,雖無不至而不去;如空中畫夢所見,當于佛體如是觀。
三界有無一切法,不能與佛為譬喻;譬如山林鳥獸等,無有依空而住者。
大海摩尼無量色,佛身差別亦復然;如來非色非非色,隨應而現無所住。
虛空真如及實際,涅法性寂滅等;唯有如是真實法,可以顯示于如來。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盡說佛功德。
若有聞斯功德海,而生歡喜信解心,如所稱揚悉當獲,慎勿于此懷疑念。」
注1︰(門眾,音cuo,去聲)(linden注︰不對!此字為“ ”,音chu)
唐 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
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體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而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
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諸功得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
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所謂華雲 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涂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然種種燈。酥燈油登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諭分。優婆泥沙陀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鎮疑。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于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
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
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
或處聲聞闢支佛眾會道場。
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
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
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
處于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于涅。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亦皆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隨學。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
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
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
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
種種衣服。種種飲食。
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
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
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
我皆于彼。隨順而轉。
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于諸病苦。為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 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何以故。
若菩薩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
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何以故。
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解。以于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德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悉皆不成。所修善業。悉皆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涅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于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于耳。所有功得。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婆泥沙陀分。亦不及一。若復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荼若毗舍 。若部多等。飲血肉。諸惡鬼神。悉皆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于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此善男子。善得人生。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
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
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遠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城宮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一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 。伎樂涂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相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三世一切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疑。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我悉至誠而勸請。為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懺悔。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行普賢圓滿行。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又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所法。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于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于未來一切劫。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于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常願與我同集會。于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量。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與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旨。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如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諸威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余。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安著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除盡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銷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服諸魔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
如來贊言。善哉善哉。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
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為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
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等。而為上首。
諸大聲聞。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教書籍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