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梅花鹿引渡宝掌  紫云山说法讲经
    庐山脚下的鄱阳湖与长江相连,这鄱阳湖属东海龙王管辖,因此,东海龙王命

    人在鄱阳湖内修建一座行宫。有时龙王爷带着宫娥彩女来行宫小住一时,有时龙王

    爷亲自带领虾兵蟹将巡视长江,了解人间水旱灾情,并将水旱灾情及时奏与玉帝知

    晓。在四海龙王之中,东海龙王可算是为官清正的龙王爷,这座龙宫它不仅设计合

    理,而且布局得当,建造得十分豪华,宫殿楼阁非常气派,它既有水府,又有旱府,

    正门迎着长江,侧门朝着鄱阳湖,巡江入海,出入方便,是一个修养生息的好去处。

    夜叉巡湖,大将巡江,天天如此,在东海可算是大有名气的龙宫洞。

    鄱阳龙宫有两位小将,一位是专门负责关闭宫门的黄鳝小将,一位是负责管理

    伙房的乌鱼小将。一天,有个巡湖的将军喝醉了酒,闯进宫中,将龙王爷的玉酒壶

    打碎了。龙王爷大怒,命人将这个巡湖将军拖出宫门重打八十军棍,然后监禁起来,

    并要追究看守宫门的黄鳝小将和管理伙房的乌鱼小将失职之罪,处以绞刑。不知是

    谁通风报信,黄鳝小将和乌鱼小将跑出水府,潜入长江逃之夭夭。龙王闻报后,大

    发雷霆,立即派人辑拿黄乌二将,归案治罪。

    再说黄乌二将潜入长江之中,躲在泥沙深处隐匿不动。龙宫里的虾兵蟹将上上

    下下四处搜索,没有发现任何蛛丝蚂迹,只好回宫受罚。黄乌二将躲过搜捕之后,

    迅速沿江西上前往四川峨嵋山修炼。他们二人在峨嵋山修炼了一千五百多年,已经

    修炼成功。由精修成了妖,能变人像,黄鳝小将自称“黄龙大王”,乌鱼小将自称

    “乌沙龙王”,两人一起下山,腾云驾雾来到庐山隐居。黄龙大王住在黄龙潭,乌

    龙王住在乌龙潭,两人平常来往比较密切,可算是患难之交。但是黄龙大王非常贪

    恋女色,总是四处抢掠美女,伤害百姓。乌沙龙王好言相劝,黄龙不但不听,反而

    恼羞成怒,拔剑相逼。从此以后,乌沙龙王就少与他来往,虽然同住庐山,咫尺之

    遥,但老死不相往来。黄龙见无人干扰,也就更加为所欲为。

    庐山仙人洞里住着一位道士,名叫陆修静。这位道士学识渊博,道术高明,人

    称“庐山道士”。陆修静自幼学习儒学,非常爱好辞章,吟诗联对信口拈来。年长

    时他弃家入云梦山隐居修道,研究道家经典,对南方的天师道进行改革。

    道教是由黄老学说与巫术结合而形成的。东汉顺帝时,张陵在蜀郡鹤鸣山创立

    了五斗米道。张陵是江苏丰县人,他在当时是个太学学生,博采五经,好神鬼事,

    早年曾举为“贤良正直言极谏科”,在巴蜀任过江州令,后来悟通仕途沉浮,无益

    于年命,便辞官隐居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多次征召做官,

    皆不从命。张陵隐居后,得知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他带领弟

    子入蜀,住在鹤鸣山修道。张陵精思炼志数年,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命为“天师”。

    他以鹤鸣山为教区中心,设二十四治,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

    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创立了道教。因张陵规定凡入道者必须

    纳米五斗,故时称“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主要宗教活动是:(一)诵习《五千文》;(二)有罪首过;(三)

    符水治病;(四)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修炼方法主要是行黄赤之道,即男女合

    气之术。在组织制度上,五斗米道也有具体规定,主要是:各治置祭酒以领道民,

    按时“付天仓”及“三会”。付天仓是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

    是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次朝会天师治。

    东汉灵帝年间,河北巨鹿出现了“太平道”。太平道的组织者便是张角,他的

    基本思想源于《太平经》。西汉成帝时,甘忠可将当时流行的黄老道与儒家谶纬学

    说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著作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所宣传的可以使国家致

    太平的“太平”之道。

    张角得到《太平经》后,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再次广泛传播太平道,他

    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弟子,手持九节杖,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

    教人叩头思过,时或病愈,百姓神而事之。同时,张角还派遣弟子八人传教于四方,

    十多年的时间,教徒发展有数十万之众,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

    八州,形成了一个影响广泛、信徒众多、声势浩大的民间宗教集团。

    由于当时朝政极其腐败,广大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张角便四处活动,秘密准备

    组织农民起义,他把太平道教徒按地区用军事编制的方法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设“渠帅”统率。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

    张梁分别称为地公、人公将军。选定甲子年甲子日在全国同时起义,并提出了“苍

    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时每人头戴黄巾为标志,

    因此被称为黄巾军。黄巾军在各地杀官吏,烧官府,攻打豪强地主田庄,声势十分

    浩大,京城大震,成为史书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后来被官府镇压,太平道为统治者所禁止的道教,一部分太平道信

    徒后来归入五斗米道。

    庐山道士陆修静对五斗米道(即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他将搜集的道书加以整

    理甄别,鉴定其中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即洞真、洞云、洞神,

    后撰定《三洞经书目录》,成为中国最早的道教经书总目。他在总结自天师道以来,

    原有的各种斋仪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斋醮仪范,以适应道教发展的需要。

    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100余卷。在著述中,继承了早期天师道三元

    日祭祀三官(天、地、水官)的仪式,对上清派、天师道等派的斋醮制度作了明确

    的叙述和规定,使这些仪式中的祝香、奏启、请事、礼谢、愿念等都统一起来了,

    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陆修静在庐山修炼时,养了一匹小梅花鹿,小鹿长得非常可爱,也非常听话。

    它在洞门口为陆修静守门,陆修静外出游山,小鹿跟在后面,有时遇到险地它就跑

    在陆修静的前面为主人探路。陆修静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呼唤一声“小鹿”它就摇

    头摆尾,蹦蹦跳跳地来到陆修静的面前。小鹿不仅机灵,善解人意,而且很能做事,

    经常到悬崖之处用嘴采来药草为陆修静作炼丹之用。陆修静非常喜爱小鹿,经常为

    它梳理毛发,洗刷小鹿脚蹄上的泥土,这也是陆修静修心得道在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话分两头,再说宝掌和尚自从那日与达摩分手之后,碾转江南,选择了几十处

    名山古寺都不遂意卓锡,还是按照达摩师弟说的“紫云升处是归途”这句话去寻找

    去处。一天,宝掌手持禅杖来到鄱阳湖口,正要准备过湖时,突然狂风大作,一刹

    时天昏地暗,乌云密布,眼看暴雨即将来临。宝掌来到一棵大树底下,心想暂避雷

    雨,稍等暴风雨过再上庐山不迟。宝掌用禅杖挑挂着袈裟靠在树上,然后盘膝打坐

    在大树之下。这时,电闪雷鸣,倾盘大雨从天空倾泻下来,顿时大地沉陷在白浪之

    中。雷电围绕着大树接连不断地轰击,电光像一道道紫兰色的绳索缠绕着大树,大

    树上的繁枝茂叶全被雷电所击,劈得飞溅满地。可是宝掌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却一动

    也不动,嘴里咕咕叽叽地念着经文。半个时辰已过,雷声越响越远,慢慢地听不见

    了,风停雨住。宝掌见雨过天晴,便站起身来伸了一下懒腰,忽然,背后跑出来一

    位身穿乌袍的小将,跪在宝掌的面前,磕头如捣蒜似的叩谢师父救命之恩。宝掌见

    状,连忙扶起问道:“小施主为何叩谢贫僧呢?”小将说:“我是庐山乌龙潭中的

    乌沙龙,因为在龙宫之中犯了失职之罪。东海龙王要将小将处死,是我偷听到消息

    之后,逃出龙宫上山修炼,一千五百多年方能成人。今天刚刚下山,却被巡湖夜叉

    发现,龙王得知,奏请玉帝,派遣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刚才一阵追赶,小将眼看性

    命难保,幸好师父坐在树下,袈裟挂在禅杖之上,小将躲避不及,只好藏进袈裟,

    才避免雷击,因此,感谢师父的救命之恩!”宝掌听罢微微一笑说:“救人一命胜

    造七级浮屠,小施主不必在意了。”乌沙龙说:“师父救命之恩,乌沙龙永远不会

    忘记,今后定当报答。现在,我得先走一步,以免再次被发现。师父多保重!后会

    有期。”说罢向北方走去。

    宝掌望着这乌沙小将走远了,便穿上袈裟,手提禅杖向庐山而去。宝掌来到庐

    山五老峰下,突然听到“咔喳”一声闷响,他抬头一望,只见一只梅花鹿从悬崖上

    摔下来。小鹿头上的双角恰好落在树杈当中,树杈将梅花鹿悬吊在半空之中来回晃

    荡,十分危险。小鹿因四蹄悬空用力不上无法挣脱,连叫也叫不出声音来。宝掌看

    了,立即向小鹿奔去,他站在崖石之上,脱去身上的袈裟,将袈裟象打渔网似的撒

    罩在树上,然后用手一拍,只见袈裟缓缓升起,小鹿随同袈裟一起上升,然后落在

    崖石上面。宝掌收取袈裟,小鹿得救了。它向宝掌点了点头,表示谢意,围着宝掌

    转了几圈不愿离开。宝掌知道小鹿不愿离开他,这是与佛有缘,便用手拍拍小鹿的

    头顶,抚摸小鹿的背脊,同小鹿一起上山。小鹿走在前面带路,慢慢地将宝掌引到

    了仙人洞口。洞中的道士陆修静见小鹿引来天竺和尚,便出来迎接,二人各施一礼,

    互通名姓,宾主携手走进洞中……

    宝掌在仙人洞中同陆修静说法讲经,连住数日,一释一道,共同研究释道两家

    经典,各抒已见,畅快淋漓。宝掌对陆修静说:“陆道长,贫僧自从天竺来震旦,

    为的是寻找弟子,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几年来,贫僧至今还未有卓锡之地,据贫

    僧看来,这紫云升处莫非就在此地?”陆修静笑着说:“大师所言有理,这庐山山

    高雾大,云海连天,若观紫云升处,待明日大早,只要到日照峰前一观便知。”宝

    掌说:“好!好!就依道长,明日大早观看日出,若有紫云升处,贫僧就立即前往!”

    当夜无话,各自安息。宝掌坐禅,到了五更时分,立即起身,辞别陆修静出了仙人

    洞门,来到日照峰顶,用心观望日出。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慢慢地红了一片,太阳

    露出了半边脸,大地好象是在睡梦中慢慢地苏醒过来。此时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天

    上静静的,只是有象鱼鳞状块的白云散布在很高很高的空中。宝掌低下头来往山下

    一看,只见山脚下烟雾缭绕,一朵朵彩云由山脚向北延伸,这朵彩云开始是红的,

    慢慢由红变紫,紫里带红,越向北去越是红得发紫。宝掌见了心中大喜,脱口而出

    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掌再也无心观看日出胜景,他迈开大步走下山来。

    宝掌下山后,过了长江来到永兴县境(今湖北黄梅县),一心想去那“紫云升

    处”的紫云山。紫云山位于永兴县的北部,山高林密,与庐山隔江相望,两山之间,

    相距一百五十余里。宝掌日夜兼程,不怕疲劳,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来到紫云山下。

    这紫云山属大别山脉,山顶上的“双峰尖”高矗入云,山中有“喷雪岩”、“朝阳

    洞”和“桃源洞”;山西面有“紫云洞”、“白云洞”、“火焰洞”、“黄龄洞”

    这叫做山中有洞,洞中有水,山下有河,山上有峰,曾有“路从崎岖转,人在半空

    行;怪石虬龙卧,飞泉风雨惊。”的说法。宝掌正欲上山,只见前面有一条小河挡

    住了去路。这条小河虽然不算很宽,但水流很急。宝掌看看上下无桥可通山径,就

    准备涉水而过。正在这时,那边山中突然跑出来一只梅花鹿,直接向小河跑来。梅

    花鹿涉水而过,跑到宝掌面前,连蹦带跳地向宝掌摇头摆尾,十分温顺。宝掌见后,

    心中大喜,此鹿岂不是庐山之神鹿?果然与贫僧有缘,引我渡河,遂骑上鹿背,向

    河对岸走去。

    宝掌骑着梅花鹿渡过小河后,便随小鹿沿着小道向山林走去。走不多久,前面

    大山挡住去路,道路狭窄,实难行走。宝掌想:此地山高路险,只恐有虎狼作怪,

    野兽伤人!他将腰带解下系在梅花鹿的脖子上,用手牵着梅花鹿,沿着羊肠小道向

    高山走去。大约走了半个时辰,来到山谷中,抬头向山上一望,啊呀!嵯峨矗矗,

    峦削巍巍,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斜挂似飞龙。真是咆哮饿虎山中吼,野鹿寻窝没

    定踪。宝掌定神仔细观看,只见悬崖之上有一山洞,此洞名曰“火焰洞”,崖石险

    要,洞挂峨峰,无道可进,有诗为证:巍巍洞口形,问名先已愕;既道似天开,胡

    为於地著;大块气结凝,偶出烟熏灼;奇肯让人探,飞还疑鸟落;寻思隔世氛,岂

    不於兹托;侧闻生紫芝,内或藏丹药;有客昔图游,僮牵腰带索;岩方卓以锥,峡

    又张其角;而必事攀跻,能无戒履薄;登登果力强,许赴庐敖约。宝掌站在山下望

    了望火焰洞,真是奇崖绝壁,险不可攀。他想“紫云升处”莫非与火焰洞有缘?岂

    不是“火焰熏烟接紫云”?贫僧还是先到洞中看看。宝掌想攀上悬崖,进到火焰洞

    看看,但看了看周围的山势,无路可上,如果要绕道上山,还要翻越几个山头,不

    如攀登直上为好。此时,他挽起袈裟扎在腰间,将行囊理好后,用手拍拍梅花鹿,

    叫声:“小鹿!你还是绕道上山,快走吧!”小鹿欢快地离开了宝掌,很快地钻进

    树林之中。宝掌手持禅杖,正要攀登,忽然一阵狂风吹来,顿时树林之中,冲出一

    阵热浪,直向宝掌袭来。宝掌回头一看,啊呀!一头凶猛的雄狮向他扑来。这雄狮

    张开血盆大嘴怒吼着,两只眼睛放射出了绿色寒光直逼宝掌。宝掌双手握着禅杖,

    大喝一声:“你这孽障好生无礼!贫僧与你无冤无仇,竟敢前来伤害与我,还不赶

    快离开,免得受死!”雄狮哪里肯听,张牙舞爪要吃宝掌。宝掌说:“休怪贫僧不

    客气了!”便举起禅杖向雄狮搠来,雄狮怒吼一声,扑向宝掌,宝掌用力照着雄狮

    的胸前就是一掌,只听“唰——”地一声,犹如天空劈雷,将雄狮推过山涧,翻倒

    在地,滚了几滚,没等雄狮站起,宝掌飞身一跃,跳到雄狮跟前,雄狮见势不妙,

    转身逃窜,宝掌那里肯放,一个箭步跃上前去,左手抓住雄狮尾巴,右手用禅杖狠

    击狮背。雄狮拼命地挣扎,它怎么能够跑得脱呢!宝掌抓住它的尾巴用力往后拖,

    雄狮四脚趴在地上犹如四根铁桩钉在地上一般,将地上的泥土耕犁得足有三尺多深,

    只见雄狮受不了禅杖的搠打,它大吼一声,拔地而起,跃上悬崖,由于用力过猛,

    雄狮一头撞在岩石上,钻进了崖中,只剩下尾巴露在岩石上面。宝掌抓住狮子尾巴,

    顺势一跃,也跃上崖来,正好落在火焰洞旁。火焰洞旁的岩石上至今还有狮子尾巴

    挂在外面。这正是:“开宝掌雄狮跳涧,挥禅杖猛兽归山。”

    话说宝掌收了雄狮之后,坐在火焰洞前的石头上休息片刻,这时,梅花鹿也来

    到了宝掌跟前,宝掌站起身来朝火焰洞中一看,只见洞中漆黒一片,不知洞中有多

    深,本想进到洞中探视一下但只见天色不早,还是赶路要紧,今后再探不迟。他绕

    过洞口,带着梅花鹿翻山越岭,向紫云山而去。

    宝掌从火焰洞来到紫云山,他抬头观望,只见山高路险,怪石虬龙,飞泉风雨,

    老树卧云,石壁嶙峋,下临绝涧。宝掌见这紫云山风景秀丽,心中非常高兴,他一

    边走,一边口中不断地连声叫:“好!好!”

    宝掌来到紫云山上,见山峰虽然陡立,但其巅宽坦,有田数十亩处,心中大喜,

    就选择此处诛茅成丛社,修建庙宇讲经说法。

    宝掌在紫云山上盖起茅舍,招集弟子说法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名声广传,

    遍及州县,各地善男信女都来紫云山朝拜活佛—宝掌。许多施主捐资捐物,在紫云

    山巅扩建庙宇。一天,宝掌为筹资修庙,下山化缘来到扬子江边,隔江眺望庐山远

    景,只见山峰高矗入云。突然“哧啦”一声,江中掀起一丈多高的巨浪,宝掌转眼

    一看,只见浪中涌出一位身着乌袍的小将,他踏着奔流的江水,向宝掌走来。这位

    小将在水面上行走如飞,一瞬间就上了岸,他“扑嗵”一下跪在宝掌面前,口称:

    “弟子不知恩师到此,有失远迎,望师父恕罪!”宝掌说:“这位施主是何方神仙?

    见了贫僧行此大礼,真是折煞老衲,快快请起!”宝掌上前双手扶起这位小将。小

    将说:“师父把我给忘记了,我乃乌沙龙。一年前在鄱阳湖畔遇见天兵天将辑拿,

    幸好偶遇大师,我躲在师父的袈裟之内,才免遭雷劈。若不是师父相救,早已化为

    灰尘。这样的救命之恩,小龙杀身难报,但不知师父到此有何贵干?能否告知与我,

    我愿效犬马之劳!”宝掌听了哈哈大笑:“原来是乌沙龙,救人危难是佛门应做之

    事,不必挂齿。贫僧在紫云山聚众讲经,弘扬佛法,今乃为修建庙宇,下山化缘,

    恰好又遇施主,真是佛法有缘!”小龙说:“师父要化何物?”“一砖一瓦,一树

    一木,随缘乐助,均皆可也!阿弥陀佛—”“师父住在紫云仙山,何愁树木无有?”

    “紫云之巅树木深翳,纵使鬼斧神差砍下来,但新鲜之木不能即用,贫僧来到江边,

    如果有缘,遇见放排施主也许能化点木材回山受用。”乌沙龙得知师父是为了木材

    而来,沉思片刻,便说:“请师父放心回山,木材之事全都包在小龙身上。师父回

    山后,速请匠人修一石池,池内插一根木头,如果建寺需要,尽管到池里去拿就是,

    但千万记住,池中之木,只能作修寺之用,切勿挪作他用。”宝掌说:“如此说来,

    就多谢施主,贫僧告辞了。”说罢转身回山去了。

    乌沙龙送走宝掌大师之后,沿着扬子江北岸向西而走。太阳已经偏西了,扬子

    江上的帆船都在寻靠码头。这时从上游飘流来一串木排,木排随着江水的奔流,时

    起时伏地向码头逼近,排上众多水手撑篙划桨,互相配合,渐次靠拢到岸边。放排

    的老板名叫铁赤正,是个刁滑势利之人,他为富不仁,经常打骂放排的水手舵工,

    有时还不给饭吃,人称他是“铁鸡公”。木排刚靠拢江岸,老板就带了四个随从走

    上岸来,准备寻找一家酒店行欢作乐。

    铁赤正身高八尺,水性很好,潜在水中可达半个时辰不露头面。由于长年累月

    在江中放排,皮肤晒得黝黑,人称他为“铁乌龟”。这天上岸后,刚好碰见乌沙龙。

    乌沙龙打扮成化缘和尚,手端斋钵低着头向江边匆匆忙忙地走来,刚好撞在铁赤正

    的肩上。铁赤正一看是个年轻的和尚撞了他一下,便恼羞成怒,二话不说就朝乌沙

    龙猛击一拳。乌沙龙将胸一挺,“嗵”的一声响,铁赤正的手当时收不回来,因为

    铁赤正用力过猛,岂知这个和尚胸劲很足,两下相撞,竟把铁赤正关节给扭了。铁

    赤正后退几步,摆了摆手腕说:“你这和尚还敢和老子对抗!”喝令四个随从围住

    和尚狠狠地打。乌沙龙见状,抬手合掌,口念:“阿弥陀佛。”并说:“你这施主

    欺人太甚,只因贫僧化缘心切,低头走路,没有抬头看人,故而将施主撞了一下,

    多有得罪。但施主打了我一拳,贫僧并未还手,为何还要命令诸位施主殴打贫僧呢?

    如果施主不能网开一面放过贫僧,那就休怪贫僧回手了。”铁赤正见和尚说出这番

    话,心中盘算着:这和尚孤身一人,年纪尚轻,不见得有多大本领,量他岂奈我何!

    便上前说:“你这和尚休要逞狂,我俩到江中决一雌雄!”乌沙龙答道:“怎样决

    战?输赢又有怎样?”铁赤正说:“水中撕打,谁胜谁负一战便知,如果你输了,

    我就将你抛在江里喂鱼;若是我输了,这串木排全送与你,免得四处化斋。”乌沙

    龙说:“此话算数?”铁赤正说:“决不食言。”说罢两人来到木排上,一起跳进

    江中。铁赤正照准乌沙龙的面部一拳击来,乌沙龙将身一扭犹如翻江倒海,将铁赤

    正摔在漩涡急流之中,铁赤正缩头钻进水里伸开手脚如乌龟吐气,乌沙龙飞起一脚

    将铁赤正踢出水面抛向空中。此时,乌沙龙大显身手,待铁赤正刚落水面,他骑在

    铁赤正的背上,挥拳就打,铁赤正眼看性命难保,便喊:“师父饶命!师父饶命!”

    乌沙龙哪里肯听,将铁赤正拖上岸来,大声喝道:“将树木交给我,否则要你的性

    命!”铁赤正慌忙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好说!好说!师父要多少树木,我就给

    多少树木。”乌沙龙说:“不多不少,只要你的整串树排。”铁赤正说:“师父一

    人岂能运走,若多树木?”乌沙龙说:“这就不用老板费心,贫僧用袈裟装起来就

    是。”铁赤正听罢哈哈大笑说:“好!一言为定。请师父脱下袈裟装进树木。”乌

    沙龙当即脱下身上的袈裟,他牵开衣领往空中一挥,只见袈裟在空中越来越大,笼

    罩着整个树排。突然一阵旋风呼呼着响,江里巨浪滔天,霎时空中乌云四起,倾盆

    大雨劈头淋来。只见树排一根一根地钻进袈裟,瞬间连同袈裟全都被惊涛漩入江底。

    乌沙龙站在江中的水面上,回首向铁赤正拱了拱手:“多谢铁施主的施舍!后会有

    期,贫僧告辞了。”说罢钻进江中,铁赤正率众水手立即跪下,面对江中连忙叩首,

    口里念道:“菩萨莫怪!菩萨莫怪!”从此之后,铁赤正再也不打骂水手,欺压佣

    工了。他发誓多做善事,改过自新。

    再说,宝掌自从辞别乌沙龙回山之后,请来匠人修建石池,不到几天时间,池

    子修好了。宝掌叫匠人在池子中间,插进一棵树桩,几个匠人将树桩用力钉了下去,

    刚钉下去两尺多深,突然树桩自己拔起。匠人们觉得奇异,又使劲将树桩钉了下去,

    突然树桩自己又弹跳起来,多次反复都是如此。宝掌叫匠人拔起树桩,忽然从桩洞

    里冒出一棵又粗又直的树来。匠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将树扯出,接着又冒出一棵,

    一连扯出几十棵树,仍然有树冒出……。宝掌说:“你们今后建寺,需要树木都由

    这池中扯出,用多少就扯多少,不需要用就不要扯它,扯出来也没有地方放。”匠

    人们好奇地问宝掌:“师父,这些树木是从何地而来呢?”宝掌说:“天机不可泄

    露,你们不必多问。”从此,匠人们需要用的木料,均由此而出。此池名曰“出木

    池”,这些木材都是乌沙龙所为,他为了报达宝掌大师之恩,将江中树木用“土遁”

    遁到紫云山。

    时间过得很快,紫云山上的庙宇建造得非常雄伟,大雄宝殿依山而建紫气东来,

    紫云升巅。大殿里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巨塑佛像,东西两厢建起了配殿。宝掌大师每

    日在此讲经说法,寺里香火愈来愈盛,各方居士非常崇拜宝掌大师,称宝掌大师为

    “老祖”,将此庙宇称为“老祖寺”。宝掌在此宣传了不少的佛学理论,对中国宗

    教思想影响极大,很多人成了宝掌的忠实信徒。他们认为肉体死亡,灵魂可以永存,

    人还可以转生来世。假如今生忍受痛苦,虔诚信佛,死后就会升入天堂,或来世享

    受荣华富贵。

    老祖寺竣工后,匠人们都纷纷准备行装、工具下山,唯有一位姓王的木匠他避

    着众位师兄弟,偷偷地来到出木池边,他想:我所有的工具都不缺少,只是一根五

    尺用了多年需要更换。这出木池所出的木料又粗又直,如果扯出一根来做“五尺”

    该有多好啊。他悄悄地走进池中,用力扯起树木,刚扯出两尺时突然又滑了下去。

    王木匠又再用力扯,仍然扯不动,只好回到寺里找人来帮忙。王木匠找来五个木工

    徒弟,连同他共有六人,一同跳进出木池中。六个人挤在一起,立好弓箭步,齐声

    喊:“一、二、三——”一起用力,慢慢地扯出了两尺多长,突然“哧——”地一

    声,树桩全部钻进泥土之中,只留下一口很深很深的树洞。他们再也无法扯树了,

    怏怏地离开了出木池。从此,出木池再也无树可出,只是一口石头池子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