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闲人
    百丈禅师有个形容我们出家人的偈子:“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以前读的时候误解了他老人家的意思(我想现在也是有很多人误解的),觉得出家可以摆脱世俗的尘劳,当个“闲人”可以有时间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明白那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闲人”是指清净无为的人,是一个清净的、实行无为法的圣人。

    出家的生活是清苦而忙碌的。佛陀时代的出家人前夜后夜静坐,只在中夜休息四个小时,现在的出家人的生活一样要从早忙到晚。不仅自己的生死大事要了,还要弘法利生,帮助别人了生脱死,所以真的是:“未出家时嫌事多,出了家后事更多。”比如我,除了早晚上殿、过堂、出坡、坐香外,还有很多接待的事务。在接待中有些问题常常被问到:为什么出家?出家是为了清闲?出家人怎么面对家人等等。

    出家人的确很艰难的,因为出家人不向国王礼拜,六亲不认,鬼神不理,总是被人误解。尤其是我们还没有解脱的、刚出家不久的人更是困难,我们很难向别人解释清楚出家的功德,尽管佛经上有很多的说法,但要向不了解佛教的人去解释实在是难。其实不光我们现在的出家人是这样,古代的祖师一样有这些问题。这从洞山良价禅师的《辞北堂书》可以看出: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生;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长久。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四德(父母、众生、国王、三宝),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伏惟尊怀,莫相寄忆。并附颂曰:

    (1)未了心源度数春,翻嗟浮世谩逡巡。

    几人得道空门里,独我淹留在世尘。

    谨具尺书辞眷爱,愿明大法报慈亲。

    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

    (2)岩下白云常作伴,峰前碧嶂以为邻。

    免干世上名与利,永别人间爱与憎。

    祖意直教言下晓,玄微须透句中真。

    合门亲戚要相见,直待当来证果因。

    《后寄北堂书》:

    良价自离甘旨,杖锡南游,星霜已换于十秋,岐路俄经于万里。伏惟孃子(母亲)收心慕道,摄意归空,休怀离别之情,莫作倚门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随时,转有转多,日增烦恼。阿兄勤行孝顺,须求水里之鱼;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已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门,慕道参禅,以报兹恩。今则千山万水,杳隔二途;一纸八行,聊伸寸志。

    并附颂曰:

    不求名利不求儒,愿乐空门舍俗徒。

    烦恼尽时愁火灭,恩情断处爱河枯。

    六根戒定香风引,一念无生慧力扶。

    为报北堂休怅望,譬如死了譬如无。

    所以出家人这个“闲人”可真的是很难当呢!不光要上报四恩,还要下济三途。好在出家人行的是无为法,做任何事情是加倍认真努力地去做而对结果不执着。不用去计较得失是非,不用去计较你多我少,不用去计较吃亏与占便宜等等,我们心里是清闲的。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慧远大师在回答“不敢毁伤”的问题时,能响当当说声:“立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