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划)3
    【有所缘】为心王、心所的异称。因心王、心所皆有所缘之境,故称有所缘。所缘,谓心识攀缘寄托的境界,如眼识缘于色,耳识缘于声等。而心识以外之物,则称为无所缘,以其被心识攀缘,而不能自攀缘之故。见《俱舍论》卷二、卷四。

    【有相唯识】陈那对唯识理论,于‘四分说’中是三分家,即于相、见分之外,另立自证分,且主张相分实有,相、见二分俱为实种子所生,即所谓‘相见异种’,故后人称之为‘有相唯识’。

    【有根身】即指有情的身体,身为身根,是总名,身根中眼、耳、鼻、舌根,故称有根身。

    【有执受】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即有执受,因众生之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香、味、触等四境,合之为九界,共为心与心所法所执持,且亦为心与心所法之依处,故称为有执受。此五根、四境即有情众生的‘有根身’,亦即有执受的依身,为众生现在世的身体。有执受之‘受’,意谓有根身能产生觉受‘痛、痒等之感觉、感受’。然唯识宗则除俱舍宗所说的觉受外,认为‘执受’另有‘安危共同’的意义,即除‘有根身外,含藏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亦为有执受,而与阿赖耶识同安共危。安,指善趣;危,指恶趣。种子及有根身的安危,即是阿赖耶识之安危。相互之间,命运等同而休戚与共,故称安危共同。《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载,执为摄、持之义;受为领、觉之义。若就觉受之义而言,则有根身为执受,种子及器界为非执受;此即上记《俱舍论》之观点。然若就安危共同之义而言,则有根身及种子为执受,器界为非执受;此即唯识宗之主张。

    【有情】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新译有情,指有情识、情见的众生而言。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语间之关系,有谓‘有情’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之生物。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为非情、无情。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认为,‘有情’即是‘众生’之异名,二者乃体一而名异,皆包括有情之生物及非情之草木等。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一。

    【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众生世。为众生(有情)、国土、五蕴三种世间之一。指五阴所成的一切众生。《俱舍论》卷八载,则明示有情世间的生、住、异、灭等现象。又,有情为有情识、有情爱的生命体,亦即指众生而言,通常作为人的代名词。‘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曰:‘梵言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爱生故。’有情世间,世为迁流义,间为间畔义,堕于世中之事物,谓之世间。参阅‘三世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