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忆念佛语 捌、忆念佛语8
    捌、忆念佛语8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已忍者上。(增.二七五)

    ※广学多闻的目的,重在改造自己,净化自己,并不是作学问的堆叠。

    二十二、犹如有人身被毒箭,作是念: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彼人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彼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世有常,我不一向说此,何以故,我不一向说此?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1]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说此。

    何等法我一向说耶?此义我一向说:苦、苦集、苦灭、苦灭道迹,我一向说。以何等故,我一向说此?此是义相应、是法相[2]应、是梵行本,趣智、趣觉、趣涅槃。(中.二二一)(箭喻经)

    [1]趣:趣向的意思,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趣寂’谓二乘人趣向于寂灭的涅槃。

    [2]法相:诸法显现于外各别不同的相。

    ※到弄清楚,那只伤人毒箭的来历,才肯拔箭面对伤势,接受医治,恐怕早已病入膏肓了!修行者,切莫将生命,浪费在寻求与自、他身心净化无关的领域里。

    二十三、有四大广演之义:所谓1契经[1]、2律、3阿毗昙(论法)、4戒。(增.二四九)

    [1]契经:契合众生的根机而且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契机’是契合众生的根机。‘契理’指契合真理。

    ※这是《阿含经》中,判断是否合乎佛法的基本态度。四大标准中,没有‘人’的因素。

    二十四、人身难得,唯当行法、行义、行福,于佛法教,专精方便。(杂.一一三0)

    ※这是佛陀肯定‘人道难得’,与波斯匿王间的问答。人身难得,可别虚混岁月,让这辈子白走一遭啊!

    二十五、当知:三十三天著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三00)

    二十六、尊者阿难答曰:我等不依于人,而依于法。(中.一四五)(瞿默目揵连经)

    ※‘依法不依人’,这是以真理为先的理性态度。

    二十七、阿难!汝谓佛灭度[1]后,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所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