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讲
    如果用佛教的解释的话,就是在那闪电的当下,意识就灌进去了。所以说植物也有生命就是这样。植物也有生命就是这样。闪电,啪!然后就产生电,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电力,一个组合体一个电力,是不是?人的第一个细胞都有电,只是我们测度不出来而已。这是科学家证明我们人是这样的演化来的。那么我们再来讲,佛教里面讲的成立这个世间有五个条件,第一个叫做晦昧为空,无明为风,无明就产生风,执心为金,执着的那个心就会产生金子,金就是坚硬的。知见为火,我们这个知见就像火在烧一样。爱心为水。再讲一遍,晦昧为空,空间的产生是因为无明,晦昧就是我们讲的不了解不觉悟。无明为风,心有动就产生风。执心为金,只要有所执着这个世间,就有坚硬的东西。知见为火,爱心为水,所以说空轮底下写一个空轮、风轮、金轮、火轮、水轮。再写一个符号括起来,再写一个轮。晦昧为空轮,就是我们的本性迷了,那一个懵懵懂懂的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虚空。都没有智慧。我们眼睛看这个虚空,跟这个物质的色法是对立的存在。那这个对立的存在,我们看的虚空我们不觉悟,我们感受不出这个光明的空的东西。我们感受出来的是黑白的,是没有智慧的,是与色法对立的确实的空间。就像我们现在呼吸走动的空间。其实这个是本性幻化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无明为风,我们这个众生的无明,无明越重的他就会生在海口,他就会出生在海口吹风。无明越重的人,他就会出生在撒哈拉沙漠,那个风一吹的话,整个土地都干燥。无明越来越重的话,他一定会有风灾。执心为金,金就是坚固的,凡是坚固的都是执着。所以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们可以转这个物质现象为精神的可以驾驭的,可以控制的。那么这个就是跟佛一样的了不起。执,这个执着破除掉,我们要是能够破除这个执着,我们这个坚固的东西,就可以变成软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习就是柔软心,你柔软心慢慢地就会软化一切的世间,你就会改变你的心境,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比较有办法。再来知见为火,我们一个人的看法会冲突,所以火法厮杀。为什么知见为火呢?你的看法跟他不一样,他就发大火了。他就生气了对不对?宗教会打仗是为什么?知见不同。两个人吵架是为什么?知见不同。所以说知见不同知见就是火。火就充塞在内在、外面,因此坚固刚直的人很容易遭受到火灾。诸位你们认为火灾不是没有原因的,火灾也是有原因的,火灾在我们看来是有人纵火怎么样,事实上来讲也是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爱心为水,为什么说爱心为水呢?爱心就是贪,贪爱呀。譬如说我们看到酸梅,会流什么?流口水呀。我们结婚,你们结过婚的人,男女在一起就会产生精水,那也是水。所以我们喜欢吃的东西,它就会变成水,对不对?所以说爱心为水,贪爱就会是我们的水。那么太过于贪爱将来就会被水淹死。沉溺在爱里面所以会发生淹死的事情。因缘果报。所以说,晦昧为空、无明为风、执心为金、知见为火、爱心为水。这个就是构成五轮。地、水、火、风、空,这个金就是地。那么如果是密宗的话,还加一个识。地、水、火、风、空、识。密宗是用六大去修行。

    好,我现在念,你们把它写下来。《楞严经》讲的,因明立所,所既妄立,所既然是妄想而立的,叫做所既妄立。生为妄能,故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这句话,我解释一遍,你要注意听。这个世界怎么来的,《楞严经》讲,因明立所。因为你想要加一种力量去了解本性,立一个能一个所,所以就变成无明了。因为我们都是无始劫以来想要去了解一个本性,就像这个镜子,镜子本来清清净净的,你拿一块抹布越来越擦,越擦怎么样?就越脏。因为你想要去了解这个本性,就产生能所,因明立所。有能知有一个能知,就变成能所这就错了,本性不可以让你明,本来就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有一个能见的我,有一个所见的本性,那所当然是妄立了,所以所产生出来的,生为妄能,变成是虚妄的能。妄能的旁边写两个字:叫做妄见。虚妄的看到。所既妄立,这个能所它当然就是妄立了,虚妄的了。本性本来就是清清净净的光明的,而你现在想动一个念头,去想要使本性更加的清楚更加的明了,那这个就是无明,这一念就变成无明了。所以本性放下就是,不能立能所。所既妄立,生为妄能,就产生了妄见,所以故无同异中。本来没有所谓的同,没有所谓的异,为什么?因为法性本来无相,本来无所不相,无一切现相,无一切不同相,所有的相就是体,所有的体就是相,性相一如。结果呢?就炽然成异。山河、大地、精神、物质就产生出来了。我再讲一遍了。因明立所,因为动一个念头,想要去了解本性,他不知道本性不能动念头去了解的,所产生的能所的对立,就产生妄立了。生为妄能,就产生了妄见,所以在没有所谓的同异当中就变成有同有异了。简单讲就是将大智慧之见,无为不照的光明,转成能见的见分八识的见分。将无同无异真谛的理性,转成相分就是八识的相分,所以有种种的差别。简单讲就是把精神跟物质产生对立的东西,所以第八意识就像大海,种子就像水流,前七识就像波浪,六根、六境还有作意就像狂风。再讲一遍,第八意识就像大海,我们的第八意识就像大海,它什么都容受,第八意识的种子就像水流,在第八意识潜伏着。前七识这个现行就像波浪,前七识造作就像波浪造作,那么六根、六尘、六识就像狂风,境界接触到这个……境界一直吹,所以我们要稳住。六根、六尘、六识要放下。这个波浪就会平息。意思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个都是假的,不是实在的,你要放下,不要着迷。着迷以后你内心那一种无明、冲动一直起来,一直起来。所以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这是《楞伽经》讲的。藏识海常住,这个第八意识蕴育的意识永远存在,叫做藏识海常住。藏识海,藏识这个大海永远存在。境界风不动。这个境界风一动,洪波鼓冥壑,就是在深处的地方就受到洪波,壑就是深入的地方,就是溪壑的壑。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我们把深入的地方就一直出来一直出来。所以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你人生宇宙的道理,除了你请法师演讲。我们我在文化中心就告诉他,不管你请世界的名人,请哪一个大学的教授跟学者,不管你请哪一个,统统不能解决事情。为什么,他没有研究佛法,他怎么解决人生呢?他怎么可能透视呢?不可能对不对?绝对不可能。因此我们要了解除了佛法是大智慧以外,其他都不能跟佛法相提并论。

    翻开大本的,今天讲的可能比较难一点。二十一页,看下面的练习。中间,清净法界,这个表,这个表是出自《大乘起信论》,那么禅宗来讲的话,《大乘起信论》这一门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大乘起信论》在佛教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它是圆融空有的思想,这一门《大乘起信论》是每一个学佛的人都必须研究的。那文词之美,那个义理那真是没有话讲。,虽然说《大乘起信论》有某些问题,不过它里面的内容的确需要初学的人最起码概括性的了解。在《大乘起信论》它是一心开二门,就是清净的法界里面开了个真如门、生灭门,真如门就是圆成实性,就是圆满而成就而实实在在的清净的本性。生灭门左边有一个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因缘,简单讲生灭就是缘起,真如就是真空。真如就是不变,生灭就是随缘。所以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如就是放下,生灭门就是提起。真如就是空,生灭门就是有。那么看真如门的底下,所谓真如门底下分义、相,真如门的义理是不可说不可念。没有办法用义理去说真如,因为它是不可思议。不可念,不可以用我们的意识去想像真如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凡夫无法测度佛的意境是什么?相:如实空、如实不空。如实空就是能够究竟地显出这个实义故,为什么呢?从本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所以一切法差别之相,所以能够成就一切法。因为它离一切差别之相,如实空简单讲就是究竟空,因为究竟就是空,所以能够显出一切有。譬如说虚空它是毕竟空,而能够有无量的相在虚空当中运转。而这个运转里面无量的差别相,因为有毕竟空所以有毕竟不空,所以如实不空。什么叫做如实不空呢?本性自体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什么叫如实不空,什么叫如实空?再讲一遍,如实不空就是本性具足无量性功德。什么叫做如实空,本性空一切法不依一切生灭,不依一切差别相里面。意思就是离一切差别,离一切分别、离一切染着,叫做如实空。什么叫做生灭门呢?真如门增加,生灭门就减少。生灭增加,真如就减少。那么这人在顿悟法门里面当然是有矛盾的。有问题的了。那么在这里我们将来会讲《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还有《六祖坛经》,一悟当下就悟。没有所谓的对立,没有所谓的增加跟减少,增加、减少还是生灭的东西。生灭门-觉、不觉,生灭门里面又分一个觉悟跟一个不觉。觉悟就是我们的本性,不觉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文叫做含藏识。就是包括一切都储存在里面的能量叫做阿赖耶识。觉底下又分成本觉、始觉。本性住种,本性的旁边有一个本性住种,把笔拿起来,不待修行先天本来具足,名本性住种。什么叫做习所成种?就是由后天学习而有所成就。名习所成种。再讲一遍,本觉,本来具足不假修成。始觉,因后天学习而有所成就名始觉。本觉的底下分体相、随染。本觉的体相是什么呢?随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本来清净的本觉它有什么体跟相呢?底下四个,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法出离镜、缘薰习镜。我这个解释,你一定要特别注意听。如实空镜就是远离一切心境境界无法可现非觉照义。远离一切心、境界相,远离一切心,远离一切境界相无法可现,没有任何的法可以显现出。非觉照义,它的角度不是站在觉悟跟照的角度来讲叫做非觉照义。如实空镜的意思就是一切法本来就是空,心境全部不染着。无法可现,没有一切法,这是站在毕竟空的角度名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是站在有的角度,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中现,如实空镜是一切境界无法可现,那么因薰习镜是一切世间工商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薰众生故。我会慢慢地讲你不要怕。因薰习镜就是如实不空,它就本性具足有不空,具足一切的妙有,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全部在因薰习镜里面,就是因本性散发出来的本性无量的妙有,它有这个因这个力量,不出不入,它也没有出,也没有入,为什么?就像镜子一样。不失不坏,它也没有失,也没有坏。常住一心就是一个清净的心。为什么?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因为一切法全部都是实相,一切法全部都是真实性,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污染的法无法染着。没有办法染着。所以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薰众生故,意思就是说因薰习镜就是无量的妙有,不失不坏,不出不入,一切染法所不能染,叫做因薰习镜。再来第三个,叫做法出离镜,法出离镜是什么呢?是说不空法出烦恼碍,我们说空法还有一个不空,不空就是妙有。不空法出烦恼碍,烦恼的障碍叫做烦恼碍。智碍:一切智慧的障碍,离和合相,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再讲一遍,谓不空法出烦恼碍,不空法就是妙有,妙有的能力离开烦恼的障碍、智慧的障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纯粹是清净光明的,叫做法出离镜。缘薰习镜是依法出离,前面是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因而就念示现故。叫做缘薰习镜。再讲一遍,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因为法出离以后,本性就现前了,妙有就现前了,它开始度众生了,做为众生的增上缘,叫做缘薰习镜。所以说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随这个念头示现。如果这样听听不懂,我简单讲你就会了解。第一如实空镜是站在究竟空的角度来讲,因薰习镜是站在妙有的角度来讲,具足了一切悉于中现,法出离镜是借着本性的真实性,所以能够脱离一切烦恼、束缚叫做法出离,缘薰习镜就是已经修到相当的功力所以借着法出离产生妙有,所以缘薰习镜就是度众生用的。所以遍照一切众生,缘薰习镜就是要来度众生的,做为众生的增上缘,你不抄起来,回去绝对看不懂。

    本觉底下有一个体相、一个随染。就是本觉随这个染污来讲,这个角度有智净相、不思议业相。什么叫做智净相呢?就是借着法力薰习,法的力量来薰习,如实修行,老老实实地去修行,满足方便,就是运用种种的方便而产生智慧跟清净叫做满足方便。破和合相,灭相续心,显现法身,智淳净故。再讲,以法力的薰习,佛法力量的薰习,如实修行,就是老老实实地去修行,满足方便,破和合相,为什么破和合相呢?因为生灭跟真如混在一起,破掉这个生灭,而得到了清净的智慧,跟清净心叫做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灭掉这个相续心,相续心就是我们的无常,刹那生灭,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智慧是纯的,清清净净的。再来,不思议业相,谓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不思议业相是什么?依照智净相,智慧清净相,能做一切胜妙的境界,能作一切殊胜奥妙的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再念一遍,不思议业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依照智净相智慧清净相能一切胜妙的境界,可以作一切殊胜奥妙的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器,叫做随众生根自然相应,马上就相应了。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所以意思就是本觉的体相有如实空镜、因薰习镜、法出离镜、缘薰习镜。随染的话呢?就是本性清净随这个染的角度来讲它本身是智净相,因为染着所以它一定要讲得好讲得对立,所以是说从染着脱离。智净相还有不思议业相,就是本性站在染的角度,是具足有智慧跟清净,因为脱离了和合,还有不思议业相。始觉,就是习所成种。觉悟有本觉跟始觉,习所成种就是后天因为学习的。

    所以用佛教的角度来讲,没有一件天地万物的事情解释不通的,为什么今生今世有的人出生就这么会念书?很简单他前世八识里面就具足了不晓得读多少书了,人家读了千万亿劫了,你现在才开始念,你当然念不过人家了。是不是?再来,你看人家发心要出家,那么有福报,还做了大法师普度众生,这太羡慕了。诸位同学,不要羡慕,前世没有那种种子,没有那一种力量存在,出不了家的。孩子不生很多已经很侥幸了。生一个、二个已经很不错了,生五个就是比较稍微还可以,不能太多了。有的人已经生五个了,所以说要是羡慕法师出家持清净戒,一个人这样自由自在,人家那个修无量亿劫来的,你这个烦恼,我结婚烦恼是不是?单身的还没有结婚就碰到佛法,你看这个因缘就是那么不具足。是不是?多少的女众来告诉师父,我要是提前碰到慧律法师我就不结婚。我说听过一百遍了。所以人家就有那个因缘,我们就没有那个因缘。人家做小姐就听到佛法,我们就一定到了五、六十岁才听到佛法。这个都有前因跟后果的,知道吗?始觉,是对不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不觉,就是凡夫位了。凡夫当然不觉悟,相似觉为什么叫做资粮位?资粮就是储备的阶段,相似而已还不是真的觉。随分觉就是已经见到佛了,有点点的气息了,譬如说七号、八号的月亮,有一点点月光,虽然只有一半可是也已经看到月亮了。不觉是什么都没有看到,随分觉已经有了看到了所以叫做修道位。再来,究竟觉就是究竟位。到最后就成佛了,究竟觉悟。再来,阿赖耶识有一个不觉,不觉悟的底下,无明为缘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生把它改成长子的长。我们先看无明为缘生三细,什么叫做三细呢?就是微细,非常微细非凡夫所能觉察。无明业相就是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能见相,就是说我们八识田中精神的部分叫见分,境界相(相分),就是我们所谓的器界,境界相就是相分,就是物质现象。简单讲我们能见相跟境界相都是从哪里来?都是从无明业相所演变而来的。意思就是自证分,自证分就像蜗牛,见分跟相分就像蜗牛的两个触角。那两只触角合起来的话,就变成一个身体。就会归到自证分。所以自证分就是自体分,自体分如果不起心不动念是一体的,动念就分成精神跟物质。我们业相从哪里来?从无明从不觉悟来的。所以这个无明的业相底下这个很不好断,必须要十地菩萨才能断。能见相必须要九地菩萨才能断。境界相必须八地菩萨才能断。这个太不简单了,这个太难太难了。这个几乎根本不可能的。这个非常非常难,快成佛才有办法断这个。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这个境界会让我们生六种粗的相,第一、就是智相(相续相),把笔拿起来,智相的旁边写个非智慧之相乃分别也。这个智相,《大乘起信论》所讲的智相是世智辩聪分别心的意思,而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智慧,这个千万要弄清楚。这里的智相就是这个境界做为我们的缘,我们的分别心就会增强。再来,相续相,我们的相续心就会跑出来,是分别心而连锁的反应使我们对某一件事情去产生执着,我们人的痛苦就是这两个最厉害。如果我们能够断这个相续相,别人对不起我,我们晚上睡觉马上忘记了,没有这个连续的记忆,我们的记忆是太连续了,譬如说我们两个人起冲突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相续相的话,内心里面当下观空,使这个相续相马上断除,你这个恨恨不起来的。你为什么会发火呢?就是这个相续的情绪控制不住,回去越想越气,越想越气。事情已经过去了,相续的心没有办法,破除不掉,晚上还做梦报仇,拿那个乌兹冲锋枪哒……醒过来原来晚上在做梦。连晚上做梦都在报仇,相续相。人的相续相也很厉害,师父你有做过梦吗?我说很少,很少。人家说梦到什么不清净的,还是梦到什么?我从来没有。我好像没有梦过什么梦不知道。我有梦过也是梦里在讲经,梦到A班的都考一百,梦到A班的太棒了,都考一百。走来走去,这一班怎么程度那么高,结果一醒过来躺在床上考试。就梦过这个。还有梦过站在莲花上的,飞行自在,还有作梦见过阿弥陀佛。那一次见佛光那不是在做梦。那是亲自看到的,那不是在做梦。那么所以说一个人造什么因什么业,他八识田中就是什么因什么缘什么业对不对?你逃不掉的。所以说良心是最好的审判官。它坐落在你的内心深处,二十四个小时审判着你。你可以欺骗了法官,你可以用报章、杂志、电视来隐瞒你自己,你却没有办法欺骗了你的良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本性对这一方面的处理绝对没有错误,清清楚楚。所以说平常要摸摸自己的良心,那么这个智相跟相续相(第七意识)这个不容易断,必须要初地到七地菩萨才有办法断这个。太难了,太难了。初地到七地菩萨才有办法断这个相续相、智相。不容易的,很不容易的。再来,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这第六意识就有执取相,执着、取,计名字,世间每样东西都有安插一个名字,如果没有名字我们便没有语言。但是我们对于这个假的名字却会随着一直分别。譬如说你骂美国人他也听不懂,他就不会执着,因为他听不懂,你骂美国人那三个字,他怎么会听得懂你在骂什么?台湾话那个很难听的,对不对?那么外省人骂起就来是比较好听一点。只要不讲清楚都很好听,其实你好好地冷静想想看,那三个字并不会很难听的。他、妈、的就念到这个地方,也不会很难听。他妈的头发、他妈的脸、他妈的金钱,对不对?他妈妈的汽车、洋房、大楼,那有什么坏呢?不错嘛,我们学佛的人把它转成好的,计名字相平常的众生很难突破,如果语言相通的话,这个冲突一定会的。起业相,我们有执取相、有计名字相、当然就会起惑造业了。起业相,起业就是造业,强烈的追求计名字,什么都是名相就起冲突,两个人吵架为什么?两个人吵架是什么?执取相跟计名字相,你们听过一个美国人跟台湾人一个不会台湾话,一个不会讲英文的人吵架?你看过两个人吵过架没有?没有吧,除非说在机场上行李拿错了,台湾人也不会讲英文,那美国人提错了,美国人以为007是他的,拿走的时候,美国人嗯,嗯……语言不通,语言不通。打开看看就知道里面是谁的东西,里面是谁的东西,所以说两个人语言不通,执取相几乎就没有了,那么我们学佛的人,就把那个名字相这一耳听就那一耳出去,再难听的话,我们首先要习惯于很难听的话,你要承受人家对你讲多难听多难听。释迦牟尼佛出去度众生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一看到佛的威仪那个庄严相,然后再冷静地听他一说法,很多年轻人就马上跟着佛陀跑。这个外道就忌妒得不得了,这个释迦佛陀威力就那么大,外道忌妒得不得了,就想要害佛,就到一个城市里面散布谣言,就像今天写黑函一样的,说释迦牟尼专门断人家的后代,你们家长父母亲应该出来反对这个释迦世尊。结果释迦牟尼佛就跑到这个城市里面托钵,这个门没有开,开了以后三天三夜化不到饭吃,没有人要供养他。中毒嘛!这个城里的风声很厉害的,每一个都散播谣言,说释迦牟尼佛专门断人家后代的恶魔,他是魔,哪里是一个智者一个觉悟的人呢?他靠人家供养,他所讲的法都不是正确的。他就专门断人家后代,你看跟他出家的人都不结婚。因为佛的戒律很严,他不准结婚就没有后代了。那无知的众生他就哦,这个,那就把他的孩子都藏起来。怕去做沙弥,对不对?都藏起来不给他见佛陀。佛陀第四天去的时候,这个大门就锁起来,城门就锁起来。这个城门就又锁起来,不给佛陀进去,释迦牟尼佛这个袈裟一展开来,唰……那个光明,唰,大门就开了,那个门挡得住他,还称得上佛陀吗?那个佛陀还要用钥匙去开,那还要当佛,开玩笑。三千大千世界都抵挡不住佛,那个大门哪挡得住他,笑死人了。释迦牟尼佛就那个袈裟一展,那个门自然开了,城里面的妇人一看,城里面的妇人就很奇怪,一看佛陀的三十二相,那个庄严相,后来大家都很后悔,听外道的话,人家都骂佛陀骂得那个样子,人家修到那个貌相那么庄严,真是,大家都出来。一个一个出来。一开始还没有人敢出来,躲在那个什么?躲在窗户偷看佛。这个不会,这个好庄严好漂亮的一个世尊,那么庄严,佛陀慈祥,他断了一切烦恼,他脸上所显现出来的就是那么安详,不管人家怎么侮辱他,他就是这样子安详,你看佛陀都离不开这个黑函的攻击,你看。后来大家都跑,跑、跑,因为外道散布的谣言都不供养。有一天佛陀出去到这个城里面托钵还是没有人,佛陀就度一个老妇人,度这个老妇人。这个老妇人突然洗这个米,洗这个米要煮饭,刚好中午要洗……前面不敢开门,因为怕佛陀看到,整个村落整个城市都没有人,她就在后面的巷子里面洗米,洗、洗、洗,准备要倒洗米水的时候,佛陀他有神通,突然跑出巷子出来站着,佛陀很庄严地散播着光明不动。然后佛陀就把那个钵拿起来,说施主你慈悲,我们三天三夜没有化缘了,你是不是洗米水可以供养?佛陀很慈悲地告诉她。那个妇人她说:世尊这个洗米水是不清净的。佛陀说没有关系。因为他们那个国王,那个大城里面的城主有下命令,哪一个供养世尊的,那个城主因为也中外道的毒,供养世尊的要罚几两金子。就没有人敢供养佛陀。结果那个老妇人反正没有人看到嘛!她看到佛陀这么庄严这么慈悲,她说好。世尊说:没关系,没关系,你把它倒进来,洗米水洗一洗,世尊,可以吗?可以。佛陀说:你因为于此供养洗米水,而于天上人间百千亿往返,而不堕三恶道。看到这个我说:佛陀已不在世间了,如果还在世间,坐飞机去印度,世尊不在,要不然,用走的也要到印度去,下跪世尊下跪顶礼供养一下。不在了。我们现在只有供养舍利子。再来,世尊一讲的时候,这个外道的听到世尊这样就大声讲,说乔达摩你大妄语,就说世尊,释迦牟尼你这个犯大妄语戒。世尊说:我哪里有妄语呀。他说你这么一点洗米水还是人家不要的,倒在你的钵上,就得到这么大的果报。世尊说:供养不看好坏,看诚心。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有诚意跟没有诚意,福田非福田,供养一百万跟供养十万哪个功德大?那不一定,看你的诚意了。释迦牟尼佛说:你出去外面城门的地方你有看到一棵大树没有。外道的说:有。世尊说:我讲的时候你要给我回答,你老实跟我回答。外道说:好。那一棵树种了多久?他说:种了好几百年了。那一棵树开始是多大?他说:世尊,那一棵树本来就很小。小的时候再来,一颗种子。一粒种子到后来,现在可以五百个人在那个地方,遮挡住有这个荫影。他说:你现在相信吗?因很小果报很大了。他说:佩服世尊,我于我们师父的前面这么多这么久,我们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法,后来大家看到她供养这个洗米水窗户大家都开了,门都开了,都供养这一些比丘的饭。统统出来了。佛陀他认为度众生的因缘到了。所以说诸位,我们修习佛法,知道佛是不妄语的,那么中间的典故,没有讲到。刚刚漏掉了。这个外道的梵志,外道的梵志他骂说:世尊你这个大妄语,你犯大妄语戒。世尊主把舌头伸出来,盖住了整个脸。这一段刚刚漏掉。世尊说:梵志,你不是听说过你的师父讲过,凡是三世,前世、再前世、再前世,三世没有打妄语,舌头可以到鼻子吗?那我的舌头可以盖住整个脸,你说我会打妄语吗?马上下跪顶礼,没有话讲。我们没有办法,我们除了开刀以外,把它用绳子绑到这个地方,那怎么可能呢?世尊的舌头是扁扁的,然后红嫩盖住整个脸。所以说我们讲起业相外道的。业系苦相-前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