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亦名一行三昧。】

    亦名一行三昧,什么叫一行三昧?永远如此。一行就是行、住、坐、卧全部无诤。为什么呢?(【何以故?】)

    【毕竟清净。】

    毕竟清净嘛。

    【无我人故。】

    无我相、无人相。

    【不起爱憎。是二性空。是无所见。即是真如无得之辩。】

    这就是真如无得之辩,就是认识它啊。

    【此论不传无信。】

    这种无上的禅,即心即佛,不传给那些对三宝没有信心的人,为什么呢?他会诽谤啊。

    【唯传同见同行。】

    只有传给见解相同的人,同样想修行的人。

    【当观前人有诚信心。堪任不退者。】

    要观察,观察前人,就是说准备要修行的人,来我们面前求法的人,叫做前人。这可不是一贯道所说的前人哦,一贯道常用【前人】这个名词。也不要写错了,写成下贱的贱了,我们贱人这样说。当观前人有诚信心。35:02前人就是前面所谈的,准备要修行的人。他很有诚心,很有信心。堪任不退者,堪任这个不退转。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这种人才能为他说法。

    【示之令悟。】

    开示令他觉悟。

    【吾作此论。为有缘人。非求名利。只如诸佛所说。千经万论。只为众生迷故。心行不同。】

    心修行的观感不同。

    【随邪应说。即有差别。如论究竟解脱理者。只是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自然解脱。】

    这个要全部划起来。千经万论,只为众生迷惑,才需要千经万论,心行不同,因为众生心千差万别。随邪应说,随着邪见,所以诸佛菩萨要这样说,随着众生的邪见,为了改变他,所以他应当把他改变,那么这个说就有差别。如果是论究竟解脱的道理,这几个字非常重要:只是事来不受。事来不受,凡是天底下所发生的事,你都当作没有事。师父以前有讲过:未曾发生过任何事情,当作不曾发生什么事情,那么恨、爱完全没有作用,只是事来不受,一切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全部没有事。一切处无心,凡是一切时空,时间、空间,全部没有事。永寂如空,毕竟清净,毕竟清净,自然解脱。我们的事情、工作愈多,我们就想:师父慈悲、师父慈悲,给我这个机会。我们要常常这样想:我就是因为有能力,我才要做这许多工作。所以我们压力愈大,我们愈要用欢喜心去接受,就是这样。逆境愈多、诽谤愈多,我们愈要坚持自己的信心,才不会退转。我们应该感恩,感谢那些诽谤的人,感谢给我们逆境的人,感谢给我们痛苦的人,没有这些人,我们便不能成就。就像冬天下雪时,樱花绽放得很漂亮,梅花也是经过寒冷的冬天,愈开愈漂亮。我们人也同样如此。我有一次去阿里山,阿里山的风景真的是漂亮,阿里山上非常寒冷。那时候去嘉义演讲,演讲完之后,我跟他们说:我没去过阿里山,我们去阿里山走一圈。所以我去过阿里山,去看神木,几千年的神木。去阿里山时,看见开满一整片的sukura樱花,非常漂亮的樱花,跟日本的风景一样,阿里山的景色实在是漂亮,在我所走过的观光区里面,就是阿里山最漂亮,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譬如说像是垦丁,看了就让人很感冒,垦丁有什么好看的呢?树木种得参差不齐,也没有好好整理,厕所是臭气冲天的,还要收费,39:02要是政府听到,实在应该赶紧去清理了。然后还有什么观光区呢,阳明山,阳明山哪有什么漂亮的,我看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工开采,那种景色不漂亮。像阿里山那种古木参天,树木高耸挺拔,进入山林里的时候,有一点雾气,再炎热的天气,山上也不会觉得很热。那种风景实在很漂亮。还有阿里山的女孩,个个都很漂亮,脸颊红通通的,像苹果脸一样,她们处在冰天雪地,温度很低的气候中,那些女孩非常漂亮,就像苹果脸,因为寒冷,皮肤都变得白里透红了,那是很漂亮,很漂亮。我那次去也很吃力,因为我喜欢吃筍子,阿里山有出产筍子,我就买了两三瓶筍子回来,还买了咸菜等等,回来之后一吃,腰酸背痛了两三年,酸痛起来真是让人受不了。去阿里山走了一整天,这样走上一圈,实在是非常非常漂亮,没有话讲,有够漂亮,在全台湾省的景观当中,我看差不多属阿里山最漂亮,你说南横公路、纵贯公路,或是雪山,台北的观音山、关渡,各个风景区我都去看过,没有,就是阿里山最漂亮,还去看观日楼,sunshine,太阳升起来,可是那天去没看到,整片都是云,没看到日出,整座楼只有我们几个人在看,也没看到日出。我们有学佛的人,就是边走边念佛……走完一圈准备回程。这是世间人说有那种好坏的差别,要是我们学佛的人,完全平等,毕竟清净,自然解脱,众生要藉着环境,我们学佛的人不必。

    【汝莫求虚名。】

    诸位,你认为这一句很容易吗?我告诉你,很困难。哪个人不爱面子?虚名就是说,他可以把他的自尊降到最低点。贪求名的人,他的自尊心一定很强。要是贪求虚名的人,他经不起别人批评,所以我们人能够堪受一年两年的辛苦工作,但是对于这个名,绝对看不开,你在我这里,尽力的帮忙师父,三年五年你做得到,但是有一天,师父要试试你的道业,把你叫来骂上一顿,你就会受不了,受不了,几句话你就受不了了。他的身体可以忍耐三年的劳苦,发心来厨房工作,来帮忙摺单子,有一天我看他根机快成熟了,叫来考验一下:你这样做不对哦。几句话而已,等到明天:怎么没看到某某人啊?umbrella,雨伞叫umbrella我不来了(英文谐音)。可见我们人,你说他不要名吗?他要面子啊,名就是face,要面子啊。所以我们人或许能对钱看得开,或是体力,贡献体力给佛教,这都看得开,你叫他做什么,这都看得开,唯独独名看不开。名就是荣誉心看不开,名。你要看破这个女色还容易哦,还很容易哦,贪名的人,他会掩饰自己的缺点,你指正他,他不有一大堆理由。在座诸位女众,你们被骂时,难道都不曾做过解释吗?总是有一大堆理由:那都是因为怎么样啦……没有办法。所以有的人说:哎呀,汝莫求虚名,师父,这太简单了,我又不竞选立法委员,我又不竞选国大代表,你错了。最难断的就是这个名,也就是面子,自尊、自尊心,最难!

    【口说真如。心似猿猴。】

    道理大家都会讲,但是心像猿猴。

    【即言行相违。】

    说的跟做的,互相有差别。

    【名为自诳。】

    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当堕恶道。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

    不要只求一世的虚名快乐,而没有感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有一次,一个大彻大悟的师父,他的徒弟都成熟了,他认为考试的时间到了,这个师父就出一个题目要他们演讲,要徒弟们讲讲看,譬如出【即心即佛】为题,徒弟们就依次的讲,从第一个讲到最后一个。其中有一个徒弟,算是比较鲁钝的人,比较鲁钝,也就是比较不善于表达,但是他确实是真正在修行。他上台也没说什么,因为也不善于表达。之后这个高僧大德就做出评论,他说:你们所有的演讲当中,就是最后一个,也就是最笨的那个人,在临命终时用得着。所有上台的徒弟都很会讲,有的人很善于言词,有的人比较逊色,但是最后一个,那个人比较鲁钝。师父说:那个人虽然笨拙,不过临命终时用得出来。这句话很厉害哦。这个人虽然笨拙,不过他的功夫,在临命终时能用得出来。那么简单来说,在临命终时,功夫能用得出来,这才是真功夫啊。我们在平时,功夫用得出来,这不算厉害。我们在平时,讲得天花乱坠,度了多少众生,在临命终时却用不出来,用不出来啊。那么简而言之就是说,所有的学道,所有的修行,都要在临命终时用得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功夫。临命终时需要什么功夫呢?就是老老实实的功夫。莫求一世虚名快乐,不觉长劫受殃,努力努力。祖师大德总是这么慈悲的呼唤,听听祖师大德慈悲的呼唤,努力努力。下面说:

    【众生自度。佛不能度。】

    你就算是念佛法门,还是要靠自己的啦,先将你的心清净,佛才能够感应,一样。虽然说念佛法门是靠佛的力量,但是你的清净心也是很重要啊,你也是要靠自己啊。念佛,虔诚的念,念到佛感动,与我们感应道交。所以说:众生自度,佛不能度。这句话你要划起来。那么你就知道,不能老是说:我可以依靠什么人。任何人都无法让我们依靠,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假设说,如果要说一句比较勉强的,那只有僧团,只有团体而已,你说能依靠的,那只有他们做功德,给你超度、拔度,只有这样。那么你所能靠的,就是三宝。所以说:众生自度,佛不能度,意思就是说,修行是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还是要靠自己。没有开悟的人,要急急切切的拿出本性的功夫,佛不能度,还是要靠自己。

    【若佛能度众生时。过去诸佛如微尘数。一切众生总应度尽。】

    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若是这么厉害,能够度尽一切众生的话,那么我们都不必修行了,只要佛把我们全部集中起来,像提一串菜粽一样,全部送到极乐世界,这样不是更快吗?佛陀您老人家慈悲,干脆不要入涅槃,提着所有众生,把我们全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没办法啊。

    【何故我等。至今生死流浪。不得成佛。当知众生自度。】

    要靠自己。

    【佛不能度。努力努力自修。】

    你要认真的自修。

    【莫倚他佛力。】

    不要靠外在的佛力,还是要靠自己。

    【经云:夫求法者。不着佛求。】

    不执着佛的求。

    【问:于来世中。多有杂学之徒。】

    杂学之徒就是说根器不够的,有很烂的,也不是很差,有的根器是很烂的,烂得不得了,他一天到晚争吵,又不好好的修行,又不遵守这里的戒规,多有杂学之徒,杂学。

    【云何共住?】

    要怎么住在一起呢?

    【答:】

    五十八页。

    【但和其光。不同其业。】

    你只要和其光。和其光就是说,跟他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不要共同跟他造业,不同其业。虽然大家都住在一个团体当中,但是有些人造业,有些人做功德。今天我们文殊讲堂也是这样,有的人来到这里,当然大部分的人都是要修行,真正要修行的人,当然是做功德,但是有些人心量不够,喜欢计较,就变成造业了。但和其光,不同其业。

    【同处不同住。】

    同样处在这个地方,但是不同住,因为心安住的地方不一样,不同住就是心安住的地方不一样,叫做不同住。

    【经云:随流而性常也。】

    随流就是随缘,随着这个世俗之流,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远清净的。随流,随着世间之流,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久性的。

    【只如学道者。自为大事因缘解脱之事。俱勿轻未学。敬学如佛。】

    这一句就是在讲修养,讲得非常好。

    【不高己德。不疾彼能。自察于行。不举他守。于一切处。悉无妨碍。自然快乐也。】

    这段要划三条线,这段是很重要的修养,这里要划三条线,要划三条线,为什么呢?这段就是我们的修养。只如学道,你若是真正想学道,你若是为了大事,大事就是生死,你真正为了生死的因缘,要来我们讲堂修行,你是为了解脱之事而来,千万不要轻视未学,也就是初学,称为未学。要敬学如佛,尊重初学之人如佛一般。不高己德,不要自我赞叹,不要贡高我慢,认为自己很有德行。不疾彼能,也不嫉妒别人比我们厉害,自察于行,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就好了,不举他过,不能检举别人的过失,永远不能检举别人的过失,这样会互相攻击来攻击去。若是僧团就不一样,僧团有错误,要在僧团处理,出家人的事,在家人不能管,不举他过。于一切处,悉无妨碍,你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那么你就什么都解决了。于一切处,悉无妨碍,怎么会有妨碍呢?你之所以会有妨碍,都是你的心的问题,自然快乐也。要是这几个字你还不会运用,你实在是痴人啊。为何祖师如此苦口婆心,你还不会运用呢?

    【重说偈云:忍辱第一道。】

    也就是说,修持这个忍辱,这就是我们首要的修养。

    【先须除我人。】

    要先除去我相、人相。

    【事来无所受。】

    一切事情来时无所受,都是空法。

    【即真菩提身。】

    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觉性,这才是即真菩提身,就是无相。无所受就是以空、无相、无作、无所住,无所受就是无所住,一切法不执着,不是说一切法不接受哦,不是这个意思哦。这才真正是我们的菩提之身。

    【金刚经云:通达无我法者。】

    无我、无法者,没有我执、没有法的执着。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又云:不取亦不舍。永断于生死。】

    不取亦不舍,这样就能够永断生死。

    【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

    这才是真正的佛子,这个才是真的诸佛子。

    【涅槃经云: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

    如来证得不生不灭,所以永断于生死。这个【偈曰:】,这个偈也是写得太棒了!

    【我今意况大好。】

    这个祖师真的很会说话,意况大好是什么意思呢?我现在心情大好。【意况】就是心情很快活,天天过年,天天快乐,我今意况大好,心情太棒了,因为他已经开悟了,任何事情都障碍不了他,难怪心情大好,哪像我们现在这样,每天心情都很差,绷一个死人的脸一样,像棺材板一样的。

    【他人骂时无恼。】

    别人骂我们的时候,也不会烦恼。一个人的修养能到这样,也很不简单。他人骂时无恼。别人骂我们的时候,没关系,完全没关系。

    【无言不说是非。】

    无言就是说没有什么话题的话,我们也不必制造是非来讲,是这个意思。无言不说是非,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可谈,那么我们就不要讲是非来当作话题,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无言不说是非。

    【涅槃生死同道。】

    涅槃不生不灭,跟生死是同样一个道啊,就是一个心的问题,一个悟道,一个是迷。

    【识达自家本宗。】

    你若是识自家本宗,你若是了解顿悟这一家。【本宗】就是所谓的即心即佛,当下顿悟无生。

    【犹来无有青草。】

    没有什么挂碍。所谓青草的意思,就是没有多出来的东西,这个青草就是没有这些杂草。犹来无有青草,什么都没有,顿悟什么都空。

    【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

    这就是世间人不了解,当下就是佛,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处无心,这个世间人不能了解。因为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世间人是不可能去了悟的,一天到晚就是追求名利,他怎么有悟可谈呢?55:48

    【寄言凡夫末代。】

    未来学佛的人叫做末代。就是说我要在这里奉劝,这个【寄言】就是奉劝。奉劝这个凡夫,以及末代的修道的人。

    【除却心中藁草。】

    这个念:藁(ㄏㄠ)。藁草就是杂草,就是比喻心中的烦恼。你要除掉心中的杂草(烦恼)。六十页。

    【我今意况大宽。】

    禅师讲的话,都像是欢喜得难以形容,我今意况大宽,我现在的心情太爽快了,换句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太爽快了。大宽就是没有事,天底下都没有事。

    【不语无事心安。】

    不语的话,你就是说不要讲话,也没有什么事情,心也觉得很安祥。几句话就道出那个大彻大悟人的心情,不语无事心安,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什么话可说,也没有什么事,自己也能觉得心很欢喜。

    【从容自在解脱。】

    从容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逼迫他,叫做从容。你什么事情都对他没有作用,叫做从容。从容就是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事,逼迫他逼迫不得,他不会情绪高低潮嘛,他不会情绪变化,所以从容自在解脱。

    【东西去易不难。】

    【东西】就是说你这个方向来来去去,你到哪里都没有什么困难,东西去易不难。东西去易,去很简单,很简单,你要到东边去也好,你要去西边也好,很容易,不难,为什么?你已经自在解脱了,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没有差别。

    【终日无言寂寞。】

    你整天都不说话,寂寞。这个【寂寞】不是无聊的意思,就是绝对空、毕竟空。整天都不说话,安安静静的。

    【念念向理思看。】

    向这个无生的道理,好好的去观照。思看就是观照,念念要向这个无生的道理,好好去观照哦。

    【自然逍遥见道。】

    我们今天就是捆绑、不自由,我们今天就是无法逍遥,无法见道。

    【生死定不相干。】

    生死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我今意况大奇。】

    我现在:【意况】就是我的心情,【大奇】就是说,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感到有很不可思议的感觉。【大奇】就是那种感受,非常的不可思议叫做【奇】,我内心里面的心情,感受到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力量,无法言喻的欢喜。

    【不向世上侵欺。】

    我也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会去欺骗他人。

    【荣华总是虚诳。】

    荣华富贵总是虚妄的。

    【弊衣(原字看不清楚,59:25)食充饥。】

    衣服穿得很差,吃也是粗茶淡饭,能充饥,就没有什么好烦恼的了,随便吃就可以了。

    【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

    道逢世人,修道的人,修顿悟无生法的人,遇到这个世间人,【懒语】就是不想讲,为什么?因为世人不容易体会到,不易体会,你跟他讲,他反而诽谤你,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世间人都说我有病,怎么老是呆呆的不说话。

    【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

    外道就是指别人,就是心外求法的外道。【瞪瞪】就是表示说,他感觉很奇怪,他把眼睛张得很大。意思就是说,外道虽然把两个眼睛睁得很大,但是心里完全没有智慧。暗钝就是心里没有智慧、愚痴。但是我心中是明若琉璃。所以这一句少了【但是我】心中是明其若琉璃,只是没有加这三个字而已。外道把眼睛睁得很大,但是内心里面愚痴得不得了,但是我心中明若琉璃。琉璃就是光明透彻,无障无碍,叫做琉璃。琥珀、琉璃。

    【默契罗喉密行。】

    罗喉就是佛的儿子,佛的儿子出家以后,叫做密行第一,就是说自己秘密的修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心境是什么,默契罗喉密行,就是说他在修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心境,只有佛知道。默契就是说,我们一个禅师,修禅的人,默默的契合,很合罗喉罗的密行,佛的儿子的这种秘密的修行。这个【密行】就是不为人所知,意思就是说他很有修行,但是他不会吹嘘。

    【非汝凡夫所知。】

    不是你一般凡夫所知。这个就是不可以用凡夫的心,测圣人的量,不是你凡夫所能知道的。凡夫不容易了解。好了,今天这个纸张摺完了吗?还有吗?还有。今天要拜托大家,因为我们要尽快的将纸摺好。法师,你们也是要帮忙,知道吗?那么一楼、二楼的,二楼拿到二楼,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我们要寄出去的单子,拜托你们尽量帮忙摺好。蔡淑芬你负责一下,好不好?或是黄彦铭师姑,你负责一下,二楼负责一下。我们尽快的把这些要寄的资料,将它摺一摺。我看法师休息好了,法师你们比较辛苦,法师休息好了,因为这里有女众,我不希望你们在这边说说笑笑,她们是老虎嘛,你们到楼上去清净自修好了。好,我们今天让法师先休息,在家居士能帮忙的请不要走,我们务必把它做完,好不好?就这样,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六十一页第二行。

    【吾恐汝等。】

    汝等就是大家。

    【不会了真解脱理。再示汝等。】

    我再来开示一下。

    【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

    就是说我们若是得到清净的国土,应当清净我们的心。那么哪一种情形,才能称为净心呢?

    【答:以毕竟净为净。问: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

    这样听起来,觉得很不容易了解。其实很简单,毕竟净为净,什么叫做毕竟净为净呢?无净无无净。什么叫做无净呢?没有清净的观念,叫做无净。得到无净之时,也不能有无净的观念,所以叫做无净。也不能说有一个无净的观念。所以第二个那个【无无净】就是破除第一个的观念,无无净就是连那个上面所讲的无净都不能有,随立随遣,随时有这种观念,随时就要破除,无一切相。

    【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

    这就是说,什么叫做无净,以及也没有所谓无净的观念呢?就是什么是无净,也没有所谓的无净的观念呢?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子。

    【答:一切处无心是净。】

    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切处无心,就是一切处没有凡夫的贪、嗔、痴、慢、疑这些不清净的念头,所以一切处无心,不是无性哦,不是没有我们的本性哦,一切处无心,这个心就是意识的分别与执着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你于一切处,若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没有凡夫的凡夫之心,这就叫做净。你得到清净心之时,不得作净想:我得到清净了。这样又污染了。所以

    【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

    不能作清净的想法。

    【即名无净也。】

    即名无净。所以说: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没有那个净,连净的观念都没有。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

    就是说没有那个净的观念,连那个没有净的观念也不可以有。

    【即是无无净也。】

    无无净就是得到无净的观念,而破除这个无净的观念,所以加一个【无】。

    【问:修道者。以何为证?】

    我们修行人,什么是我们真正要证的东西呢?

    【答:毕竟证为证。】

    在这里都加一个【毕竟】,【毕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毫无疑问。有些人念佛多年,若是问他:你能不能往生?我还不肯定,我也不晓得,好像行又好像不行。因为他不是毕竟证得的功夫,因此会动摇、怀疑自己,毕竟证得的功夫,他就不会这样,他知道菩提决定不远,他决定成佛,也不会怀疑自己,充满了智慧,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他证得的,与诸佛菩萨无二。答:毕竟证为证。

    【问:云何是毕竟证?答:无证无无证。】

    也没有所谓一个证,得到无证的观念。连这个无证的观念也不能有,所以无证,确确实实是真正证得了。所以无证就是说,因为毕竟空,所以没有一样所谓叫做证的东西,因为本来就是空性。无证就是无所得,毕竟空,得到无证的功夫,连那个无证,无证就是空性,得到空性的观念,毕竟空的观念,连那个毕竟空的观念都不可以有。所以第二个无无证,第一个【无】当动词,破除、放下,连那个无证都要放下,所以第二个无证,还有无无证,这个第二个【无】字,就是要叫你放下。无证就是空一切法,无无证就是放下空一切法的念头,就是这样子。简单来说,无证就是真正的证到菩提,无有法可得嘛,是不是这样啊?所以第二个无无证,第一个【无】字,无无证,这三个字,第一个字,这个【无】字,解释做放下,连那个无证的观念,统统要放下、要破除,也就是一尘不染,一丝不挂。

    【是名毕竟证。】

    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身口意造作,你若是看到祖师大德在讲话、修行,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今天这些吵杂、争执,都是多余的。欲望的享受或者是追求,这都是多余的。为什么这都是多余的?因为到最后就是没有一切法,变成充满了智慧。智慧是无形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一切法了不可得。

    【问:云何是无证?】

    什么叫做无证呢?

    【云何是无无证?答:于外不染色声等。于内不起妄念也。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得此无证之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

    这段要划起来,这段全部要划起来。

    老太婆就不知道在念什么了,每个字看起来都很相似。答:于外,【外】就是指境界。面对境界时不染,不染就是不着,不执着色法。不用讲别的,这个世间人光是讲到,【声】不要讲,声那个声音不要讲。讲这个色法,他就没有办法看破了。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譬如说他今天很富有,很富有的人,哪个人讲话不夸口呢?譬如说他今天很富有,他来我们讲堂施舍。他来施舍的时候。2:19来到讲堂,譬如说他施舍好几百万,或是千万元,假设说有这种人,你说一个这么有钱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就算师父故意要磨练他,不理他,他受得了吗?他一定受不了,他怎么可能受得了了?你想想看,他一个人施舍这么多钱,来到这里却被冷落。要是彻悟的人不同了:我来这里施舍,我不是施舍给师父,师父对我好坏,这不重要,因为我是佛教徒,我的本性与诸佛相同,我是现在家身,这是护法的工作,这是我应该要做的责任,师父对我好坏,是师父的因果。世间人有这种智慧吗?绝对没有。所以他说:于外不染色,不执着这个色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难很难的,非常困难。光是第一个字,色、声、香、味、触、法的第一个字,他就无法看破了,你要是对他恶脸相向,他出去就到处诽谤你了。所以我们人说要做到不执着,讲实在话,那是非常困难。所以我经常告诉诸位,我们对什么事情,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捂一个耳朵,开一个耳朵,捂这边,开那边,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当作没看见,这样你的日子才会好过,否则日子就很痛苦了。除了色法看不破以外,声音就更不用讲了。音声,什么都昌从音声纷争的。譬如说要出国,邀了一群人去大陆,去到大陆旅游,冬天去还无所谓,要是夏天的时候去,你不完了,你听邱先生他们去大陆之后回来讲的,火车里面四十几度,一进入车厢就像烤炉一样,好像在煎包子一样,四十几度,热得实在是受不了。大陆人贫穷,在火车站随便就能休息。若是台湾人去,就坐比较高级的火车,要是较穷的人,就坐比较差的车厢,躺了一整排人,挤来挤去,像是挤沙丁鱼。你出国后就会想,本来是发一个欢喜心,怎么会坐这种车厢?我也出了很多钱,竟然坐这种车?实际上可能是买不到车票,或者是飞机误点,他就开始牢骚、抱怨,领导的人假使没有学佛,就会开始反驳:你们才缴多少钱,对不对?还想有什么要求呢?本来一整团很欢喜心的出国,一定会有人看法不同,然后就闹得败兴而归。声音,声音,意见特别多,意见特别多。所以人家说:民主就可以容纳更多的音声。我们不用说别的,光是说色法这个境界,外在存在的境界,那就没办法,给你一个脸色,你就受不了了。声音就更不用讲,我们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别人的诽谤,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别人赞叹。赞叹也忍受不了,因为欢喜,太高兴了。诽谤,他也受不了。所以说这是举一个色法跟声法为例,这两种境界,就没有几个人有办法了。譬如妻子忙家事累得半死,先生回家后,要是跟她讲一句:我今生最安慰的事,就是娶到你这个好老婆。累死都心甘情愿,炒起来菜来就更有精神了,她就忍受得了,再辛苦都没关系了。如果说她累得半死,照顾小孩忙了一整天,先生回来又绷着脸不讲话,她正在炒菜:你凶什么?为什么?我要赚钱,又帮你生了三、四个小孩,你都不能体谅我,把公司的压力带回来这个家里。所以讲话的口气就不同了。所以我们用色法跟声音,这两种就可以代表一切法,我们人的争执,差不多都是这两种。因此说学佛的人,要慢慢慢慢的,你自己要起这个观照的功夫,否则想做到不牢骚、不抱怨、不争执,可说是很难很难。于内不起妄念心,对内心里面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你想要内心不起妄念心,有两种角度,两种事情你一定要先做到,你才有办法。第一、接受一切痛苦的境界,用欢喜心去接受,你才能够不起妄想,否则你没办法。你若是想证得于内没有妄想,你就要能够忍耐,先能以欢喜心,接受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当作这叫做报应,因为我前世害过别人,对不起别人,所以他今生对我这样,这是正常的。先要做到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不必去猜忌别人的对跟错,这个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你先要做到这两件事,不要一直去猜测别人:他对他错。不必这样,这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有人说打佛七时有感应:师父,有看到舍利子。那是他家的事,这跟我们没有关系。或是打禅七时,又是如何……他打禅七是他的境界,这跟我们没有关系,与我们的生死了不相关,所以你没有先做到这样,你绝对没办法,要记得。第一点要接受一切痛苦,一切不顺利,对一切境界完全不怨叹,全部没有怨叹,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造下恶因,今天我们自己要承担这个果报,如果我没有造作这种恶因,今天又遇到这种恶报,那么这是对方要承担因果,别人对不起我们,那就没关系。永远不要去猜测别人,这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就是不要怀疑别人。你若是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你想要不起妄念,那么就很简单了。所以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你证得空性,不起妄念,不为外境所迷惑,你已经证得这种功夫,也不能有这种观念,即名无证。空,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得到此无证的功夫,这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有这种功夫,也不得作无证想。像佛就是无证,亦无无证的功夫。所以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没有这种念头。

    【问: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就是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佛所说的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叫做法。我们藉着法,是要悟到真理的,云何在文字及音声当中执着呢?所以法尚且应该舍,何况与真理无关的世俗法,非法之法呢?何况是非法呢?

    【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

    法者是有,那么有这个能令我们觉悟,能启发我们的法。非法是无,所以

    【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问:云何得道?答:以毕竟得为得。问:云何是毕竟得?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没有得到与没有没得到的观念,无得才是真得。那么得到了一个真得,还不能有那个真的得到的观念,所以你们要看得懂,很容易。无得,在旁边写:才是真正的得。那么得到了才是真正的得,不能有真得的观念,也就是无无得,也就是无得才是真得,连那个真得的观念都不可以有,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无空无无空,叫做毕竟空。我们说一切法皆是空性,也不能有空性的观念,所以叫做无空。得到无空之时,就是真空,连那个真空的观念也要放下,所以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

    因为空是无可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证。

    【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不能作空的想,就是这个意思。六十四页。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简单来说,所有的净、不净、无净、无无净,全部要放下,从头讲到尾,就是说连一点观念说:我在修行,我在觉悟,我作空观。统统不行。所以我才说,天台宗的以观照,所观的境,到最后还是不能究竟的解脱,因为你要当下无生,能观也是无生。所观,观照的境界也是无生,这样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这个法,真正的这个佛的究竟涅槃之处。15:07所以虽然修定,也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你若是得到定,或是得到清净,或是得到一切处无心时,你就想:我得到定了,得到清净了,我一切处无心了。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即被系缚。不名解脱。】

    这样就是真正被束缚了,不名解脱,这样不是一个解脱之人。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

    你若得到如是时,像这种境界时,了了自知得自在,你自己清清楚楚,这样就好了,你即不得将此为证,你不作此想:这就是我证得的东西。没有这种观念。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就是不能落入观念里面。因此我们人,为什么说念佛念到有感应,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了。譬如说我们念佛,念到自己有感应了,就一直嘲笑别人,这样变成一种障碍。所以念佛时,诸佛菩萨为什么不给你很大的感应?反正你诚则灵,灵则通,他若是给你很大的感应,变成障碍、障道,障碍我们的道,因为我们会满足现况,我们会满足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境界,所以会放不下我们好的境界,闻到香味啦,见到佛光啦,就开始一直障碍,一直不能解脱了。所以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这句话的解释不要误会,很多人会误会:那么以后都不必精进了。不是这个意思哦。你要是说:《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讲:起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精进,那么从明天开始都不必修行了,不用起精进心了,大家可以睡个舒服的觉了。祖师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你若是起精进心,动一个念头,我有一个精进的我相,进入执着的观念。要是这样,你又破不了我相了,变成只有我在精进而已,别人都没有在精进。这样会攻击别人,变成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若起一个我相、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正在精进。下面那十个字,就是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所有的核心,就像金刚经里面讲的,《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本《金刚经》都是在讲这一句,而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就是在讲下面这十个字: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这个太棒了。祖师在讲话都是单刀直入,几个字就解决了。意思就是说,你的心不要有虚妄的执着。这个【妄】要注意哦,因为执着成妄,所以你这个【妄】的旁边要写四个字,若能心不妄,妄就是【因执成妄】。我们的妄想心从何而来呢?都是从一个【执】字。若能心不妄,就是不执。我们哪一件事,不是因为执着才变成虚妄?你说这个世间是真是假呢?大家都当作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呢?因为你执着啊,就当作是真的,认为确实有一个世界,确实有我相,确实有人相、有众生相,因为你执着,当然就变成真的了,你就不能随缘,你只要有执,你就不能随缘,而随缘才能够解脱,你既然有执,你就会想要改变缘。你若是因为执着,对于无法改变的,就硬是想改变,就变成伤害彼此,因此这就是很痛苦的事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从何而来呢?都是从这个执着而来。但是我们人明明知道,我们人很奇怪哦,明明知道,偏偏又束手无策,没办法,这是很麻烦的。有一个医生,跟这个护士,这个护士是他聘请来的。这个医生他明明知道这个护士已经结婚了,但是因为这个护士长得很漂亮,每天见面,每天见面,这没有办法,这医生就喜欢她。后来护士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就赶紧辞职,这个医生还是念念不忘。所以医生能够解剖我们人的身躯肉体,但是他的内心没有办法解剖,因为那是无从下手的。所以医生,他说是外科医生可以解剖,法师他也是,也是医生,他也是外科医生,他是专门解剖你的心灵的矛盾的地方。法师也叫做千面男郎,你要说法师是一个化妆师也对,化妆你的内在美。你说法师是一个销售员也对,销售、推销这个佛法,推广。你说法师是总统也对,因为他统理大众。你说法师是一个将军也对,因为他带领你清净的本性,打向烦恼的大军,无敌不克,无紧不摧,攻打。你说法师是一个厨师也对,为什么?他炒出这么美好的真理让你享用,enjoy。这样也对,全部正确。所以法师叫做千面男郎,不是与狼共舞那个狼哦,晚上会吼叫的,那个才是狼。所以修行当中,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个妄既然是因执成妄,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要做就不困难了,你应该用什么功夫呢?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就完全没有事。百不见就是什么都当作没看见,什么都当作没听到,因为有看见、有听到就会执着,现在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到,是非就没有作用,当下他没有虚妄,就不会执着,这样才是真正在精进。上次有一个人来,一个修行人来,他跟我说:慧律法师,我那个师兄真是值得赞叹。我问他:怎么说?我们两个现在住在茅蓬,他真是非常精进。我说:哦,他出家多久了?他说:出家一、两年而已,现在很精进、很有功夫。我说:哦。他说:慧律法师,你怎么老是只答一句【哦】?我跟他讲了一句很玄很玄的话,也不算很玄啦,是很耐人寻味的参禅。我跟他说:修行是盖棺定论。这句话听得懂吗?不是拼这一两年,就叫做有修行,笑死人了,修行叫做盖棺定论。这里面学问很深的。经过一年多之后,那个人又来参访我。我问他:你师兄的情形如何?不讲话。我又问:现在怎么样了?还是不吭声。跑去哪里了?还俗了。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精进,很不得了的人,26:08要小心了。你只要心不妄,叫做真精进。譬如我一个人坐在这里,我这样坐着,我不思空、不思有,不着空、也不着有,我不着一切法,眼睛视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你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纵横自得的人。为什么?我顾我的生死比较重要啊,跟一个整天都在精进的人,拜佛完毕后,就顺便拜是非佛,整天都在讲别人的坏话。你想想看,临命终时,到底是他能往生,还是我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往生呢?他整天都在拜佛啊,整天都在打佛七、打禅七。依你看,我们两个人谁能够了脱生死呢?所以老人家在修行当中,他闭眼坐着就能消灾了,因为他不造生死业,不求大涅槃啊。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对不对?求大涅槃,涅槃不可求,你求什么大涅槃呢?求大涅槃,即着群魔,你马上就着魔了,涅槃不可求,求涅槃是生死业啊,哪有涅槃可求?坐着啊无四谛法、无十二因缘、无六度法,一切法毕竟空,用清净心、智慧心,运用于六根、六尘,放光动地,纵横自在,一切法无心,一切法无念,若于无念当中起大妙有,是本来面目,没有妄啊。那么你想想看,谁才叫做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告诉诸位,不是从外表上看那个修行的,从外表上看不出来。精进无有涯,这才是真正在精进。所以简单来说,换言之,反过来讲,什么叫做真正精进的人?内心无一切妄想就是佛。内心无一切妄想,才是真正在用功的人,若是着相而求,你就无法修行。

    【问:云何是中道?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云何是二边?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云何是二边?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有彼有此,就是不离四相,称为彼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彼此的心,就是不离四相。所以对于我们内心的变化,或是身体在变化当中,你要观一切法,都是毕竟空的东西,对于外在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或是对方的一切众生,现在你面前,你内心用透视的光,将他透视过去,他是一个变化的细胞,一个个体,虽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就是没有真实性的东西,所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一种短暂性的东西,既然是短暂性的东西,我不值得替这个东西痛苦,那么彼的心马上就停止,彼心马上停止。因为我们有认定对方是真实体,所以我们才会起烦恼啊,对不对?你就是因为有认定对方是一个真实体,你才会真正起烦恼。你若是透视:连我都不可得了,我这个色身不是真实性的东西,当然对方也是虚妄的,对方既然是虚妄的,在物理学里面讲的,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显现而已,energy=mc2,就是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转换而已,由能量,就是由我们的本性变成意识,一切都是意识的造作,统统在转换而已,没有真实性。所以用佛法来说,一切都是业识转变而已,一切都是我们的业识在鼓动而已,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业,自己的业在鼓动,业力一鼓动时,我的业与共业互相交陈鼓动,因为我们被无始劫以来,习惯性的错觉,所产生的推力,所以变成你不得不接受这个业力,变成一种实在是虚妄的东西,你硬把它当作是真的,在当中辗转、相续不断,无法摆脱出来。所以在物理学里面讲,就是能量的碰撞,当这个能量消失的时候,它的碰撞就会停止。当我们的业力、业识不停止的时候,这个是非就永远不绝,四相就一直产生,一直互相薰习,无边的业识海,转动这个生死轮,无边,无量无边的业识。师父现在正好要开唯识学,正是刚好。无边的业识一直鼓动,你想想看,你从起床到晚上入睡,你哪一件事不是用意识在做事?哪一件事是用本性?我们哪一天过着很快乐的日子?你说来听听看,没有啊,因为业识在鼓动。在物理学讲,这个只是一个能量的碰撞而已,那是一种虚妄的东西。所以第一点你所要做的,要稳住自己,不要稳住自己的这个肉体哦,也不要稳住自己的心,你用空观、无生,直接就进入涅槃,也不能作涅槃的想法,这才是厉害的人。若是要修行,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心境的话,那你就多拜佛嘛、多求忏悔,不然也没办法,因为我所讲的无边无上的觉性之法,就是这样子,你若是不能体会,你就自己多拜佛,我已经将无上的这个宝剑拿给你们了,你们大家心中都有一支智慧之剑,你不会运用,来找我也没有用,我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下面

    【云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

    被外面的境界所束缚。哪两种呢?被色与声音所缚,名为彼心。因为你首先就有我相、人相,你承认它是一个实在的个体,你不晓得它也是虚妄的个体,短暂的。

    【内起妄念。名为此心。】

    外缚于色与声音,内缚于妄念,名为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

    你若是对外不执着色法,也就是境界,即名无彼心。

    【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

    内不生就是无生,外不染也是无生,就没有二边,既然没有内跟外,那么中间在哪里呢?譬如说我坐飞机,从高雄飞到台北,你坐在飞机上,你说:飞机飞在虚空的中间。往窗外看去,虚空空无一物,飞行到哪里叫做中间?所以说没有左右两边,当然就没有所谓中间,处处都是中间。你若是坐飞机,飞机正在飞,刚好有另一架飞机飞过去,你说:飞机在我的左边。要是坐那一架飞机的人就说:飞机在我的右边。你就是有左右两边,才有一个中间可说。飞上虚空,哪个地方是中间?没有啊。既然无内无外,中间亦不立。

    【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