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序
    通序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國文化學院附設中華學術院的佛學研究所,自一九六八年起,發行《華岡佛學學報》,至一九七三年,先後出版了三期學報。一九七八年十月,本人應聘為該所所長;一九八O牢十月,發行第四期《華岡佛學學報》。至一九八五年十月,發行到第八期之後,即因學院已昇格為中國文化大學,政策改變,著令該所停止招生。於是,我假台北市郊新北投的中華佛教文化館,自創中華佛學研究所;一九八七年三月,以年刊方式,發行《中華佛學學報》,迄一九九四年秋,已出版至第七期。這兩種學報,在現代中國的佛學研究史上,對於學術的貢獻和它所代表的地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應該是最有份量的期刊了。

    本所自一九八一年秋季開始,招收研究生,同時聘請專職的研究人員。一九八六年三月,便委託原東初出版杜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研究論集--惠敏法師的《中觀與瑜伽》;一九八七年三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畢業論文--果梓法師的《紫柏大師研究》;一九八九年五月,出版了研究生的第一冊佳作選《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接著,出版了研究員的研究論著--曹仕邦博士的《申國佛教譯經史論集》及冉霎華教授的《申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到目前為止,本所已出版的佛教學術論著,除了東初老人及我寫的不算之外,已達二十多種。

    本所是教育機構。更是學術的研究機構;本所的教師群也都是研究人員,他們除了擔任授課工作,每年均有研究的撰著成果。本所的研究生申,每年也有幾篇具有稠當水準的畢業論文,自從一九八九年以來,本所獎助國內各大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的佛學論文,每年總有數篇很有內容的作品。同時,本所也接受了若干部大陸學者們的著作,給與補助。這四種的佛學著作,在內容的性質上,包括了佛教史、佛教文獻、佛教藝術、佛教語文、佛學思想等各方面的論著。

    由於教育、研究以及獎助的結果,便獲得了數量可觀的著作成品,那就必須提供出版的服務。經過多方多次的討論,決定將這些論著,陸續精選出版,總名為「申華佛學研究所論叢」〈SeriesoftheChung-HwaInstituteofBuddhisStudies,簡SCIBS〉。凡本所研究人員的專題研究、研究生的碩士畢業論文、本所舉辦的博碩士徵文、大陸學者的徵文、特約邀稱,以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等,透過申華佛學研究所編審委員會嚴格的審查通過,交由法鼓文化事業〈原東初出版杜〉以此論叢名義出版、發行。本所希望經由嚴格的審核程序,從各種來源申得到好書、出版好書,俾為佛教學衛界提供好書。

    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的目的,除了出版好的學術作晶,更是鼓勵佛教研究風氣,希望由作者、讀者中能培養更多有志於佛教學術研究的人才。此外,更期望藉由此觀之本所與法鼓文化事業合作出版的學術論著,興國際各佛學研究機構的出版品相互交流,進而提高國內佛寺教研究的國際學術地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