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利益
    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利益——

    2005年3月2日开示于北京友谊宾馆——

    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提出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重要内容。其中,佛教所讲的和谐,意义相当高。

    儒家的内容是现实的人生和人间;道家涉及到了“天人”境界;佛家的对象则是一切众生、三界五趣、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空间更宽,对象更广,目标更高。

    讲和谐,在传统文化中,就必须要特别宣扬佛家的教义:明因识果,止恶行善!明因识果就是整个佛法的教义。世界上一切事物,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没有哪一个能够跳出因缘果的,这是个大原则。有因有缘就有果,因果也是有性质的。因缘有性质,果也有性质,分为善性、恶性、无记性、染污性、清净性。哪种因哪种动机就造成哪种果,这个关系繁杂而不乱!

    通过佛家教义使人们都能够具有慈悲心、善良心、利他心,建立起众生平等之心,在这个基础上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一般社会上讲仁慈、博爱,只是遍于人类,但是对于其它动物却没有谁去管,反而是尽量地残杀,对生态自然界是尽量地破坏。这种情形,用佛家的观点看来,哪里得到和谐了?没有得到!这就不能彻底地实现和谐!

    所以讲到和谐,佛教僧团里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其中意和是最彻底的;菩萨行里面有“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再加上菩萨戒,有居士菩萨戒、出家菩萨戒、梵网戒、瑜珈菩萨戒等,都是说明这个和谐的道理。这些内容不但是对思想的指导,而且还是对行动的规范,讲得很细微。所以要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就必须要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特别是要弘扬佛教文化,这是今天的首要。

    胡锦涛在“如何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里面有这么几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论语》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常思贪欲之害”,在佛教里面表现得最显著,“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常怀律己之心”,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约束自己,要具有反省功夫、忏悔功夫,这个道理儒家、佛家都讲。所以,胡锦涛所讲的这几句话都来源于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还有就是“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治的权利为人民所享受,您的感情要系在人民身上,谋利益不要为自己谋,要为人民谋,这就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

    现在讲“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什么呢,就是社会上分工合作,既分工又合作,要互相协调,达到什么目的呢?达到利益均沾。这些思想在中国的大同思想里面说得很完备,《大同书》里面写得很清楚。

    在佛家来讲,众生平等,和谐精神更为具体。现在中国社会很好,我觉得有转机。传统文化,在过去是要被打倒的,今天逐步复兴,什么原因呢?这跟中国及国际社会的现状都有关系。

    国际方面,矛盾重重。由于种族歧视、民族歧视、宗教偏见,引起战争;再加上恐怖主义,手段十分毒辣。战争虽然是局部发生的,但是若不引起注意的话,这个火药桶就要爆炸,一爆炸就不得了,大家都知道,原子弹、氢弹,能毁灭人类,很可怕!

    就国内来讲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发生纷争现象。权力之争,钱权斗争,无形中就有贫富发生了。尽管中央采取宏观调节,但是现在力量还不大。如果人心能够在道德方面提高,理性提高,减少贪欲,这样就会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就可调节经济平衡,这是很需要的。

    中国古代讲政治,讲经济,是以“德”为主,以“德”为领导。中国历史上长期比较团结,民族比较发达,是跟这个思想的指导分不开的。以“德”来指导政治,指导经济,矛盾和斗争就不会大。你若是勤俭淡泊,勤劳就可以致富;你若是懈怠懒惰、好吃懒做,你就要贫穷。

    当今要想消除贫富不均,消除市场上的斗争。这个问题用暴力是办不到的,是勉强的,还是要以“德”为首,以“德”来指导,所以要大力倡导传统美德。胡锦涛、温家宝的讲话处处引用中国的经典,这个是很有道理的,从中央开始倡导,就能慢慢形成风气。

    关于和谐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发扬,从《四书》、《五经》,到《道德经》、《易经》,再谈到佛经,内容多得很。佛教的开放,对于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对于世界和平都有好处。所以说“和谐”,是涉及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何把这个和谐的意义发挥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潮,以现代的形式去实现和谐,是十分重要的。

    (正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