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1、伟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所以,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你的长处,或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很多人总是贪执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就会去羡慕他人,过去叫“榜样”,今天叫“偶像”,觉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成为别人。

    就像庄子的《秋水篇》中所说:一只脚的夔,非常羡慕多脚的蚿能够行走;蚿,又羡慕没有脚的蛇跑的快;蛇,羡慕没有形体的风行的更快;风,羡慕人的目光特别快;目光,又极为羡慕心的快速,心一转念就到了。佛经中也说:“一切当中,心是最快的。”

    还有一则寓言,也阐述了这个道理:

    有只小老鼠,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别希求最伟大的东西。

    有一次,它抬头一看,天空广阔无限,就觉得天是最伟大的,于是对天说:“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我这么渺小,您能给我勇气吗?”

    天告诉它:“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乌云。因为乌云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老鼠觉得乌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乌云:“你能遮天蔽日,应该是最伟大的。”

    乌云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风。好不容易把天遮的密密的,大风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风。风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墙。地上有堵墙的话,我根本绕不过去,所以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跑去找墙:“你连风都挡得了,你是不是最伟大的?”

    墙说了一句令它非常惊诧的话:“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为老鼠会在我的下面钻洞,总有一天,我会因若干个鼠洞而轰然倒塌。”

    这时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来找去,整个世界都找遍了,原来,最伟大的就是自己。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所以,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你的长处,或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2、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为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

    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四夫人最得丈夫宠爱,丈夫对她言听计从;三夫人是经过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带在身边,甜言蜜语;二夫人与丈夫天天见面,犹如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个女仆,毫无怨言地任由使唤,但在丈夫心目中没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远行,问四个妻子谁愿意跟他去。

    四夫人说:“不论你怎么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连你最爱的四夫人都不愿去,我为什么陪你去?”

    二夫人说:“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说:“不管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会陪着你!”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最宠爱的四夫人,代表我们的“身体”。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个身体最为重视,可是死了以后,它却没有办法跟随自己。

    三夫人代表我们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积累起来,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间的“亲友”,他们最多在我们死时哭泣,把我们的尸体掩埋。

    大夫人则代表我们的“心”,它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反而将精力全部投注于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懂得万法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显得尤为灿烂;对世间的名利,不会疯狂去追逐;就算遭遇到不幸,也不会感到一片绝望。

    熟悉无常,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身心开阔,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3、乐观、悲观,一念之间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电话跟我说:“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觉情绪低落,十份悲观,所以想换个好点的环境,可能对调整我的情绪会有帮助。”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起名叫乐观、悲观。

    这两个孩子从小在同一环境中长大,却拥有两种不同的性格:乐观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都活得十分快乐;悲观就算一帆风顺,也时刻心绪沉重。

    父亲因给儿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责。为了补偿悲观,他将乐观放在一堆牛粪中,而将悲观放在一堆珍宝玩具中。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去观察他们两个。出乎意料的是,乐观在牛粪中玩的十分开心,他告诉父亲:“既然您让我在这里,牛粪中就一定有什么宝贝,我正在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令父亲大失所望的是,可怜的悲观仍伤心地坐在一堆珍宝中,很多玩具因为他的愤懑而被摔坏。

    父亲终于明白了:想扭转人的情绪,依靠外境是于事无补的。要从悲观转为乐观,只有调整自己的内心。

    其实,整个世界,全部是我们心的显现。心态不同的话,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

    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这无疑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

    4、苦乐皆由心造

    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了。

    前不久,与一位十分投缘的朋友一起聊天,从佛法到人生,从分前别后到大江南北,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谈。

    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有人送来了面条。一看汤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绝。世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没想到,遇到好朋友,连面条也变得可口起来。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记得在我几岁时,一次,父亲带我去炉霍,途经真都小镇,在镇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面馆,吃了一碗面。实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尝了许多公认的世间美味,却再也找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

    其实我也清楚,一碗小镇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当时也许是因为难得出门,兴致很高,或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美味可尝。

    记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了。仅仅因为对豆腐美味的强烈贪执,便导致众多厨师平白蒙冤、身首异处,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生”之理,也不至于屠杀无辜了。

    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呢?

    5、别人的肩膀靠不住

    古人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只要有真才实学,去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否则,处处依赖他人的话,“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到了最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一个人,如果常常依靠他人的扶持才能衣食无忧、飞黄腾达,这种美景必然不会长久。

    比如,世间的有些人,靠父母的地位而谋得一官半职。但父母不可能跟自己一辈子,终有一天会撒手西去,更何况,父母的地位也不是恒常的,怎么可能成为永久的依靠呢?

    从前,有两只天鹅和一只乌龟,共同生活在一个惬意的水池里。一年夏季,久旱不雨,眼看水池即将干涸,三个伙伴愁眉不展,急的团团转。

    两只天鹅商量:“我们不能在此等死,应该飞往远方的湖泊。”乌龟听后,怒容满面,责骂天鹅无情无义。

    天鹅说:“我们有翅膀能飞,你不能飞,又有什么办法呢?”

    乌龟灵机一动,说:“你俩口衔木棒各居一端,我口含木棒中间,这样就能跟你们一起飞了。”两只天鹅觉得有道理,点头同意。于是,它们用木棒带着乌龟,飞往远方的湖泊。

    当它们飞到一个村庄上空时,被几个顽童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便拍手大喊:“天鹅天鹅真聪明,带着乌龟天上飞——”

    此时,乌龟感到万分委屈,心想:“这个飞行的主意,是我乌龟想出来的,怎么归功于天鹅呢?”虽然乌龟心怀不满,却不敢张口分辨,只好忍气吞声,随着天鹅继续飞。

    到了另一个村庄上空,它们又被一群小孩看见,欢蹦乱跳地追着边跳边喊,称赞天鹅聪明。

    乌龟听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不顾一切地张口大喊:“这个聪明的主意,是我乌龟想出来的!”

    随着喊声,它飞落直下,“啪”地一声摔死在地上。

    依靠他人生存的人,就如同这只乌龟一样,终究是要遭殃的。所以,任何人都应自立自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古人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只要有真才实学,去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否则,处处依赖他人的话,“靠山山会倒,靠河河会干”,到了最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到了最后,什么都是靠不住的。

    6、“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大乘佛教只讲报恩,不讲报怨。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应尽量少一点报怨,多一点报恩。

    他人若对自己有恩惠,要时时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而他人与我有仇怨,则应尽快忘掉,不要耿耿于怀、记恨在心。

    有些心量宽广的人,对别人的伤害,不但不记恨,反而还会心生感恩。就像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有一次他家中失窃,被偷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很好,非常感恩: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实在令人叹服。

    这一点,在大乘佛教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古代就有一个故事:

    一天傍晚,有个和尚在反寺途中,突然遇上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和尚见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就想去借宿一晚,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后,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与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

    和尚恳求道:“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他人家,还是请你行个方便。”

    仆人说:“我不能擅自做主,要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说老爷不肯答应。

    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可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老爷的名字,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寺庙上香祈福,老爷便陪她一起出门。到了庙里,老爷忽然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碑上,心中纳闷,就向一个小沙弥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沙弥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冒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这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并让他早日离苦得乐。至于详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试问,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这样做呢?当别人不帮你、甚至伤害你,你还愿不愿意关心他,用三年的时间为他念经加持呢?

    所以,在大乘佛教中,对怨敌不但不能报怨,还要想办法施恩于他。

    正如安德鲁-马修斯所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7、不能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些人觉得,苦难是安乐的障碍,因而不愿意接受它。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实际上,对将苦难转为动力的人来讲,苦难会显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

    读过《本生传》的人都知道,佛陀当初萌生出家之念,正是因为四门出游见到老、病、死的痛苦,而顿然生起求解脱之心。莲花色比丘尼也因频频受苦,出家后一心修道,终证阿罗汉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僧大德无一不是经历了难忍的磨难,方才获得大成就。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次在成功实业家的聚会上,听到有位富翁诉说童年的苦难经历,并讲到:“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却深深打动了丘吉尔。依靠这种精神的鼓舞,他最终成为英国政界的首脑。

    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

    8、“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如此则会少有过失。

    许多人都想保护自己,不愿遭受点滴痛苦。但假如真想饶益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爱护他人。

    上师如意宝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古时候有个楚庄王,一次在作战中大获全胜。为了庆功,楚庄王大宴群臣,还专门让王妃为每一位有功将士敬酒。到了晚上仍未尽兴,于是楚庄王命人点烛夜宴。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宴席上的蜡烛都被吹熄了。趁漆黑一片,有个将军仗着酒兴想轻薄王妃。王妃拼命挣脱,顺势扯下了他的帽缨,然后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国王查看谁没有帽缨,以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那位将军见此情景,酒一下子全醒了,心惊胆战地等待处罚。

    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听完王妃的诉说,却大声宣布:“寡人今日设宴让大家欢聚,诸位务必要尽欢而散。酒后失态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请大家全部去掉帽缨,尽兴饮酒。”并传命重新熄灭蜡烛,等众臣都把帽缨取下来后,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后来,楚国与别国发生争战,楚庄王带兵迎战时被敌军围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名大将奋不顾身地冲入敌营过关斩将,勇猛地将楚庄王救了出来。

    楚庄王对他特别感激,一问之下,得知此人就是当日那位没有帽缨的将军。

    楚庄王一时的忍让宽容,无形中却救了自己一命。可见,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格言联璧》中也说:“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责寡过。”意即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没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如此则会少有过失。

    然而,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有错误的必定是别人,应善待的必定是自己。这有点颠倒啊!

    9、安忍的智慧

    人生了旅程,不会永远是平坦宽畅、风和日丽,作为善恶业力相杂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违缘。现实生活中,许多令人后悔之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安忍的缘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对我们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曾有一位叫尽见的大臣,国王给了他500两黄金,委派他去买最好的东西。他走了很多国家,一直都没有买到。

    后来,他遇见一个老人在街上喊:“卖智慧,卖智慧!谁要买智慧?”

    大臣心想,这个东西我们国家没有,于是问道:“怎么卖?”

    “500两黄金,要先付款。”

    大臣交出黄金后,老人字正腔圆地说:“这可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共12个字,你务必要记住:缓一缓,再生气;想一想,再行动。”

    大臣听后,心里直喊冤枉、后悔不迭,认为500两黄金可惜了。

    他回到家里,已是深夜。走进卧室,见妻子身旁躺着一个人,不由得气愤至极,心想:“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居然敢红杏出墙,背着我与人通奸!”想到这里,他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抽出宝剑向妻子刺去。

    忽然,他想起了那12个字,就一边念一边仔细察看,结果发现:在妻子身边躺着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原来,妻子今天生病了,母亲是特意来照料她的。

    大臣这才醒悟过来,觉得那12个字,字字珠玑,若不是它的提醒,自己险些酿成大祸,500两黄金又岂能与妻子和母亲的性命相比!

    世人发生一些大事,有时候原因非常简单,“眼里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气用事,十分钟之间就能出现可怕的后果。所以,当我们怒不可遏时,千万不要在冲动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决定和行为。

    要知道,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骤然出现时,风云变色,但过一会儿就万里无云了。故而,当你产生严重的嗔心时,请停一停、缓一缓,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数十个数,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这样就不会做出不理智的傻事了。

    10、做人别学“一根筋”

    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变通,会根据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对策;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么事都用同种思维对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

    从前,有个金匠和木匠一起赶路,行至狂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剥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丛里。

    木匠曾在衣服的领子里,藏了一枚金币。他对劫匪说:“这衣服有一枚金币,我想把它要回来。”

    劫匪反问:“金币在何处?”

    木匠解开衣领,拿金币给他们看,并郑重其事地说:“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边草丛里找我的伙伴鉴别,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说,将他的衣服、行李也抢走了。

    这个木匠就是个不知变通的人,不仅自己蒙受损失,还殃及自己的同伴。“一根筋”的坏处还不止如此,有时候更过分的话,还会酿成大祸:

    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今天我的仇家会上门来闹事。不管什么样的东西,只要伤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

    于是,那宝贝儿子将斧子磨得又快又亮,专心等待仇家的到来。

    可是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一个伤害父亲的仇人。儿子有点着急了,左瞧瞧、又看看,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他看见一只虱子叮在父亲的背上吸血,便立即举起斧头向虱子砍去。不知虱子被砍死了没有,他的父亲却因此丧了命。

    面对一些复杂的人或事,假如不思变通、太过愚钝,往往不会有好结果。就好比一支锋利无比的箭,若不经思考就直接射出,瞄准的目标若是人,必定使别人轻则受伤,重则丧命;瞄准的若是坚硬之物,如石头、山崖、铁门等,最终只能折断,伤害的是自己。

    11、易嗔之人,就连亲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纵有万贯家财、乐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话,连亲人都不愿依附他,更何况是其他人?因为嗔恼者如毒蛇,不时就会伤害别人,有谁愿与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嗔恨,是对不喜欢的人、事、物,产生的一种排斥、厌恶。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责;中到愤怒、谩骂;大到杀心、毁灭心。有嗔恨心的人,会有什么后果呢?

    他的一切安乐都会被摧毁无余,并常处于“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的状态中。《本师传》也讲过:生嗔心的人,脸一刹那就变得非常丑陋,纵然外表装饰了最好的饰物,也显不出丝毫庄严;即使卧于最舒适的宝床上,也睡不安宁,辗转反侧如处荆棘之中——

    经常有嗔恚情绪的人,大都会产生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不管他的财有多少、位有多高,就算经常给下属施以恩惠,但如果经常大发脾气,伤害下属的身心,最后下属也不会领情,甚至还会生起加害之心。

    历史上和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这类事件:一些大人物往往因不能克制自己的嗔怒,导致下属的反叛,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所以,内心若不断除嗔恚烦恼,哪怕布施再多的东西,也不能摄受他人,成办自己的事业。

    当然,嗔恨情绪一旦生起,不能硬压下去,而要想方设法化解掉。否则,这股嗔恨只要还在,就会像火山一样不断蓄积可怕的能量,越是强忍,累积的能量越多,总有一天会爆发。下面讲一个历史故事,说明怎样以智慧化解自己的嗔心:

    中国历史上极有福报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仪,他是辅助四代国君的元老,一直屹立不倒。

    当时战乱纷飞,郭子仪的对手把他的祖坟给挖了。郭子仪听后大哭,但并没有报复,也没有生嗔恨之心。

    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天下因战乱死亡的人太多了,因为仇恨,家里祖坟被刨的也不计其数。我也是领军打仗的将军,手下有多少士兵挖了别人家的祖坟呢?现在轮到我了,也算我郭子仪不孝父母、罪孽深重!”

    郭子仪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对手的错误普遍化:刨祖坟是因为乱世中的仇恨。第二反应是反观自己:我的军队就没有刨过人家的祖坟吗?第三反应:是我郭子仪之罪,不应嗔怪他人。所以,郭子仪的大福报也不是白来的,是自己修来的。面对祖坟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安忍三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愤怒的事情,也不妨修习以下四观:

    第一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所以“恶”,只是因为他被业风所吹,身不由己,故我们要有容人之量。

    第二观: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不应该太执著,否则会引生无量痛苦。

    第三观:众生本来是佛,让我发怒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烦恼。若起了嗔恨心,就等于对他的烦恼发脾气,这是愚痴的行为。

    第四观:倘若事情还可以补救,就没有必要生气;倘若事情已无法挽回,那生气又有什么用呢?

    当嗔恨心生起时,要学会这样关照自信。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不是太生气,但因为没能及时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断蔓延、扩散。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所以,面对逆境或伤害时,每个人应运用智慧调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壮大。否则,它就会如同星星之火,终将烧尽一切功德之林。

    12、欲除痛苦,多念观音心咒

    如果心诚,即使念得不对,也能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如果心不诚,杂有懊悔、怀疑等分别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确,也无法与之真实相应。

    对我个人而言,从小就对观音菩萨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有极其强烈的信心。原因当然有多种,一方面是我出生在佛教家庭,小时候就对佛教有不共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藏地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持诵观音心咒。

    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童年,尽管没有现在的物质条件,住的也不是高楼大厦,但每个人的心是很纯洁的。由于在那种氛围中长大,所以我小时候放牦牛时,每天都拿着念珠念观音心咒。念了多少现在也记不清了,几百万遍肯定是有。

    在我们那里,观音心咒是人人都离不开的咒语。而且,家家户户对观音心咒非常熟悉,比较明白它的功德;即使有些人不太清楚,也是每天都在坚持念,而且念的数字相当惊人。像我父母那一代的老年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是1亿遍以上,3亿遍、6亿遍、7亿遍——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观音心咒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的“闻法品”中,专门提到了一部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汉文中有宋朝天熄灭的译本),主要就讲了观音心咒及名号的功德。

    无垢光尊者说:“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犹如狂风,能摧毁我们身口意的一切障碍——”

    观音心咒的发音,是“嗡玛尼贝美吽”;也可以在后面加个观音菩萨的种子字“舍”,即“嗡玛尼贝美吽舍”。

    只要心诚,对观音菩萨有信心,发音不一定要统一。东北人、闽南人念时,发音肯定不相同,拉萨和四川的藏语发音也有很大差别。但只要自己有信心,功德应该没什么两样,甚至有时候念错了也有功德。

    从前,有位老和尚在行脚途中,见到一座山上发红光,知道那里必定有修行人,于是上山一探究竟,发现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告诉他,自己每天都念嗡玛尼贝美“牛”,数十年如一日。

    老和尚慈悲地说:“你念错了,应该是嗡玛尼贝美‘吽’才对。”老婆婆一听,特别伤心,觉得几十年的修行全报废了,心里特别懊丧,马上更正了过来。

    老和尚告别后到了山下,向山上一望,原来的红光已经没有了。他赶紧回去告诉老婆婆:“我刚刚是开玩笑的,你念的嗡玛尼贝美‘牛’没有错。”

    老婆婆顿时展露出笑容,又改回她原来的念法,山上再度现出了红光。

    可见,“心诚则灵”,如果心诚,即使念得不对,也能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如果心不诚,杂有懊悔、怀疑等分别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确,也无法与之真实相应。

    13、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藏传佛教中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痛苦,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这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

    人生本来就多苦,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那么,我们在遇到痛苦时,应当如何面对呢?佛教中讲了很多方法,通过这些,消除痛苦轻而易举。即使有些习气根深蒂固,无法一下子完全断除,但只要持之以恒经常串习,痛苦也迟早会离你而去。

    第一、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当你特别痛苦时,首先要认识到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若想断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斩断它的来源;而要斩断它的来源,理应学习一些佛教经论,以大乘的无我精神改变自私自利的心态。

    有些人以前有很多烦恼、痛苦,但后来学了大乘佛法,经常做些有利于众生的事,比如做慈善、当义工,原来的痛苦不知不觉就消失了。所以,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众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没有,至少也应培养仁爱的传统道德。

    第二、苦乐皆转为道用。

    佛教中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将痛苦转为道用。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本身是一种痛苦,但只要你念头一转,就可以不把它当做痛苦,而把它利用起来。

    这方面的道理,在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中讲得淋漓尽致。比如,此论告诉我们:

    有病是一种快乐,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没病也是一种快乐,用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

    有钱时一种快乐,用它能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没钱也是一种快乐,可以断除自己对财物的耽著。

    有些出家人对钱没什么贪执,自然就有很多钱了,这时你也不必太烦恼:“有钱了,我该怎么办啊!”佛陀在《毗奈耶经》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就算是一个出家人,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穿的衣服价值一亿金钱,也是可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应该快乐。

    其实,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经历痛苦也是必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曾有一个故事,就讲了这个道理:

    从前,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出来。最后农民断然决定:这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就把所有邻居都请来,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哀叫。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了。农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震惊: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纵身跳出来,快步跑开了——

    实际上,生活也是如此。纵然许多痛苦如尘土般临到我们身上,我们也应将它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而不要被这些痛苦掩埋。若能这样,到了最后,我们定会像驴子逃离枯井一样,从轮回的苦海中彻底脱身。

    第三、修持自他交换。

    观修自他交换,对消除痛苦也很有帮助。比如,当你重病在床,名声受损、穷困潦倒时,可以发愿:“世间上也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们全部离苦得乐。”

    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一切安乐,变成白气施给众生;当向内吸气时,观想他们一切痛苦,变成黑气融入自己。

    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当我们在遭受痛苦时,若能经常这样观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价值,对自我的爱执也会日益减少。

    第四、修持安忍。

    安忍,就是世人所说的坚强,有了它,面对痛苦便不会轻易屈服。

    我曾翻阅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传记,发现许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内心极其坚强,就算面对难忍的逆境,也能迎难而上、从不言退;而有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内心十分脆弱、不堪一击,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能让他终生一蹶不振。

    像美国总统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弃了,但是并没有这样做。也正因为这种坚强,他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所以,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就在自己的心力强大与否。苏东坡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第五、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传佛教中还有个实修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简单: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当然,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你们不一定要全部都用,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后,有些人吃中药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还可以打针,但不管选择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断除痛苦。

    14、藏地幸福密码

    凡是来过藏地的人,就会发现这里不管男女老少,无论出家、在家,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念珠对他们而言,不是戴在身上的一种摆设,或是消灾避邪的护身符,而是专门为念咒计数的工具。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精进念咒,数量甚至超过十亿以上。

    有些人不明白念咒有什么作用。其实,从究竟而言,佛菩萨的心咒与佛菩萨无二无别,观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观音菩萨,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萨,通过持诵这些心咒,可以与佛菩萨心心相印。著名大德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中也说:“胜义中,一切法皆为离戏大空性,没有任何分别;但在名言清净显现中,咒语与本尊于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变,了知彼二无有差别,则应将密咒受持为圣尊。”

    这种境界比较高深,如果无法理解,每位佛菩萨因往昔发了不同的大愿,所以,持诵他们各自的咒语,也会带来不同的加持力。比如,文殊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智慧本尊,若持念文殊心咒,比念其他咒语更容易开智慧;观音菩萨是三世诸佛的慈悲本尊,若想增上慈悲心,念观音心咒的作用会立竿见影——诸如此类依靠持咒,不但可圆满出世间的解脱功德,还可以带来发财、长寿、健康等世间利益。

    对此,有些固执的人也许不承认:“太愚痴了,不可能吧!”但实际上,密咒的加持力,你是可以亲身感受的,用教证、理证来说明,也完全可以成立。现在许多人常陷入一种误区: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就认为不科学,包括密咒加持、前世后世、因果轮回——

    其实,“科学”的定义,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所以科学不一定就是真理。假如一味地用科学衡量一切,此举本身也是种迷信。因此,我们对不了知的事物,应该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要轻易接受一切,也不要轻易否定一切。

    还有些人,对佛法不太了解,口口声声说不能学密宗,因为里面有太多密咒。但实际上,汉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课诵里,都会念楞严咒、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等;许多人经常念《心经》,最后也有一句密咒,被称为“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假如密咒都应视如洪水猛兽,那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在汉地的很多佛经中,都提到了密咒的殊胜性。如《楞严经》云:“若不持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意思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假如不持诵密咒,祈祷佛菩萨加持,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让身心远离一切魔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金光明经》中也说:“十地菩萨,尚以咒护持,何况凡夫?”

    而且,密咒也并非藏地的“特产”,它在汉地的佛经中随处可见。例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佛陀就对除盖障菩萨,详述了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吽”的来历和殊胜功德。

    当然,佛陀所讲的任何一个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及逻辑推理。所以,对于事物的真相,佛陀是要我们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15、离苦得乐的幸福咒语

    我确信,一个人不管内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佛,必会带来与自己根基和业缘相应的利益。甚至仅仅称一声“南无佛”,对今生今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释迦牟尼佛:

    若想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最简单、最实用的禅修方法是:先专注盯着释迦牟尼佛像,看一会儿闭目想;想不起来了,再看一会儿,再闭目想——如此不断训练,直至想得非常清晰。如果想打坐修禅定,这也是最有加持力的方法。

    长寿佛:

    若想增长自己活他人的寿命,避免夭折或意外身亡,可一心一意地祈祷长寿佛,专注持念长寿佛心咒:“嗡阿玛Ra呢则万德耶索哈”。

    金刚萨埵:

    过去有意或无意中造下的一切罪业,若生起后悔之心,一边念金刚萨埵心咒“嗡班匝萨埵吽”,一边想着金刚萨埵佛尊降下甘露,洗尽自己的罪业,诸罪可逐渐灭尽无余。

    药师佛:

    虔诚、专注地祈祷药师佛,持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能灭除一切疾病,消灾延寿,也可令容貌更加庄严。

    阿弥陀佛:

    临终时,若一心一意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在脑海中想着阿弥陀佛的庄严身相,同时,周围的人也为其念此佛号,可消除死时的痛苦、恐惧,身心得到安乐。有缘者命终后往生极乐世界。

    莲花生大士:

    若虔诚祈祷莲花生大士,一心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可化解一切不详,如本命年、争斗、恶兆、疾病、横祸等,修行无有任何障碍,迅速成就所愿。

    度母:

    若虔诚祈祷度母,一心专念度母心咒“嗡达热德达热德热索哈”,能止息恶咒、自杀、疾病等损害,免除一切烦恼,消除心中恐惧,获得钱财、势力、名声等世间力量。当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为迅速。

    地藏菩萨:

    若想所求如愿以偿,善根增长,福报、财富圆满,或者超度已故亡人,可一心专念“南无地藏菩萨”,祈祷地藏菩萨加持。

    文殊菩萨:

    若想开启内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舍,可一心专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读书时,常念文殊心咒,对学业大有助益。

    观世音菩萨:

    无论遇到任何危险、急难,一心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大鹏金翅鸟:

    佛菩萨为利益众生而化现为大鹏形象。若一心祈祷大鹏,能获得无碍的威力,消除非人、鬼魔带来的各种危害,对癫疯、昏厥等药物难以治疗的疾患,有与众不同的功效。

    以上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其实每一个心咒或圣号,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写几本书也写不完。但为了方便大家选择,我特将这些佛菩萨最拿手的“特长”介绍了一下,你们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念佛菩萨的心咒或圣号时,看着、想着佛菩萨的庄严身相非常重要,以此更容易摄住我们的散乱心,与佛菩萨的加持相应。其实,看到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可令我们远离一切障碍,增长无量福德。如《华严经》中说:“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甚至以嗔恨或蔑视的眼光看佛像,也会因为与佛结缘,对来世有无量的利益,那以信心、恭敬心、欢喜心注视着佛像,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将佛像放在清净的高处,经常诚心地礼拜、供养、祈祷,并按照佛教中的这些方法修行,久而久之,不但可熄灭烦恼、缓解压力、解脱痛苦,还能令相貌庄严、声音悦耳、具足财富等,有各种无形的加持力。

    我确信,一个人不管内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佛,必会带来与自己根基和业缘相应的利益。甚至仅仅称一声“南无佛”,对今生来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