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方面觀想對眾生理應悲憫,不應生嗔 |
[管理] [舉報] |
|
類 別︰學佛基礎 |
作 者︰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
管 理 員︰ |
全文長度︰3570字 |
最後更新︰2010-10-26 |
文章狀態︰已完成 |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
總點擊數︰1554 |
本月點擊︰3 |
本周點擊︰5 |
收 藏 數︰0 |
總推薦數︰0 |
本月推薦︰0 |
本周推薦︰0 |
|
|
|
|
|
最近章節︰從三方面觀想對眾生理應悲憫,不應生嗔
內容簡介︰ “理”是道理,即眾生都是親人而且都是剎那壞滅、三苦隨逐的本性。由于這些道理,菩薩本應悲憫眾生,怎麼能對眾生起嗔心呢?
第一、依《菩薩地》別說分三︰一、宿生親善想 二、無常想 三、苦想
一、宿生親善想分二︰一、修宿生親善想 二、依想堪忍
“宿生親善想”,即一切有情過去生都是自己親愛之人的觀想。
(一)修宿生親善想
菩薩對怨害有情如何修習宿生親善想呢?
諸菩薩應當這樣學修。
所謂修大乘,就是學做菩薩、學修菩薩行,對凡夫而言,這必然會有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學好了,自己的心態、行為就會完全轉變。修學的方法就是如理觀察思惟。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所以,首先是培養智慧,其次是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是前世的親人或師長。思惟此理之後,須明白︰一切怨敵無不是親人(原先認為是怨敵的,其實無不是自己的親人)。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內心若能肯定、深信這一點,以下的安忍就會生起。
(二)依想堪忍
“如理思惟”︰“如”是符合,符合道理的思惟就是如理思惟。這是道次第修法的關鍵。本論從最初講到現在,都是依循如理思惟之路教導學人一層一層地轉念,對此務必要有所領會。
像這樣合乎道理地思惟,不知不覺就會轉變觀念,即對怨敵舍棄怨恨的想法,安住在他是很親愛、很和善的觀想中。
作品關鍵字︰忍辱 嗔心 忍惡無嗔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書籍網: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經在線閱讀,佛教手機電子書下載,佛經印刷,佛教網站建設,佛教用品,佛經結緣!
Copyright ©
站長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
投訴建議︰15600391918(同微信) 業務聯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