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方面觀想對眾生理應悲憫,不應生嗔 [管理]  [舉報
類    別︰學佛基礎 作    者︰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3570字
最後更新︰2010-10-26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425 本月點擊︰0 本周點擊︰0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從三方面觀想對眾生理應悲憫,不應生嗔

內容簡介︰
  “理”是道理,即眾生都是親人而且都是剎那壞滅、三苦隨逐的本性。由于這些道理,菩薩本應悲憫眾生,怎麼能對眾生起嗔心呢?

  第一、依《菩薩地》別說分三︰一、宿生親善想  二、無常想  三、苦想

  一、宿生親善想分二︰一、修宿生親善想  二、依想堪忍

  “宿生親善想”,即一切有情過去生都是自己親愛之人的觀想。

  (一)修宿生親善想

  菩薩對怨害有情如何修習宿生親善想呢?

  諸菩薩應當這樣學修。

  所謂修大乘,就是學做菩薩、學修菩薩行,對凡夫而言,這必然會有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如果學好了,自己的心態、行為就會完全轉變。修學的方法就是如理觀察思惟。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所以,首先是培養智慧,其次是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是前世的親人或師長。思惟此理之後,須明白︰一切怨敵無不是親人(原先認為是怨敵的,其實無不是自己的親人)。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內心若能肯定、深信這一點,以下的安忍就會生起。

  (二)依想堪忍

  “如理思惟”︰“如”是符合,符合道理的思惟就是如理思惟。這是道次第修法的關鍵。本論從最初講到現在,都是依循如理思惟之路教導學人一層一層地轉念,對此務必要有所領會。

  像這樣合乎道理地思惟,不知不覺就會轉變觀念,即對怨敵舍棄怨恨的想法,安住在他是很親愛、很和善的觀想中。

作品關鍵字︰忍辱 嗔心 忍惡無嗔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