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心中的愛語 [管理]  [舉報
類    別︰學佛基礎 作    者︰見憨法師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2520字
最後更新︰2010-10-25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291 本月點擊︰1 本周點擊︰1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發自心中的愛語

內容簡介︰
學習說愛語要從內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舍,所說的話便是慈悲喜舍!

                            
口業如山,苦難擔

  當今社會人們對口業的觀念愈趨薄弱,有些媒體充斥著不實的消息、互罵攻訐的言語,這些現象皆由于心中的嗔恨,挑撥離間的惡念,因而造下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口業。有些人不僅自己喜歡動口造業,還樂于邀約大眾一起討論。如此,僅因好奇、無聊,而讓是是非非佔據己心,不僅紛擾心念,不得自在,甚至動之于口舌,造下口業,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因此,若周遭友人喜好談論是非,自己應當保持正念、覺性,不隨之附和,否則同流合污,造了口業,將來就要承受苦果。

內觀自省,口業清淨

  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在修行中,口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如十善中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業──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業──不貪、不嗔、不痴,其中口業即佔了十分之四。身欲造殺盜淫時,警覺性高者,一察覺馬上就避免。可是在口業當中,有時我們不會馬上看到言語對別人的傷害、影響,乃至未來的果報;反而容易輕忽而犯罪。古德雲︰“眾生自無始以來,口業過惡,積如山海。”因此,千萬不要忽略自己脫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話,不要逞口舌之快,因為“口”具有傳播及造惡的力量,其影響所及實不容輕忽。

  收攝口業,可以令心保持正念及清淨。清淨口業的方法很多,例如在行住坐臥中,口念一句佛號或持咒,取代喜說是非、八卦、綺語的習慣,且誦念佛號及持咒,感得的即是清淨的法界。此外,更要時時反省檢討──每天在睡前回想自己這一天說了那些話,是否犯了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的過失?是否真心贊嘆別人?說話的目的及動機,是否都是為了利益大眾?透過反省檢討,會讓我們在下一次講話時,更能提高覺性,注意講話的內容、善加觀察是否適時、適地、適人。如此,知時、知地、知人,說話得宜,不僅能令口業清淨,更能讓人際關系更和諧。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智慧,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短短的一句話,能令大眾和合,也能令彼此的關系破裂。曾有一對夫婦準備從高雄開車到台北,當太太一上車,看到車窗上厚厚的一層灰塵,便說道︰“咦!玻璃很久沒擦了!”先生立刻回道︰“對呀!可是沒有人幫我擦!”于是兩人開始責怪對方,為了車窗的不干淨,兩人一路上足足吵了四小時。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只要先生或太太說一句︰“我們改天找個時間再一起清理吧!”則一切相安無事,但卻沒有一人願意先退讓一步。

  佛法常說︰“功德歸三寶,好事歸他人,壞事自己反省檢討。”遇到事情,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重點,更何況多做一點並不吃虧,因為吃虧就是佔便宜──佔到的是平靜、自在,寬大的心懷。所謂“施比受更有福”,布施的人總是為他人的利益著想,無形中人際關系更加和諧;而自私的人總是想到自己,在斤斤計較中,與他人之間的沖突日益加深。

作品關鍵字︰口業 正語 清淨口業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