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43
    【三雜染】染污真性,稱為雜染,是一切有漏法的總名。雜染有三種,即︰一、煩惱雜染,又作惑雜染。指身見、邊見及貪、嗔、痴等一切煩惱能染污真性,令不清淨。二、業雜染,指由煩惱所生,或以煩惱為助緣所生的一切身語意三業,種種造作,染污真性。三、生雜染,又作苦雜染。因煩惱及業而有生,由此生苦,更有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等,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淨。簡單的說︰一切有漏法,皆名雜染。雜染分為三類,即煩惱雜染︰又稱惑雜染,即一切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的異名。業雜染︰指自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生起造作的身語意三業。生雜染︰又稱苦雜染,依惑及業而受生于三界之苦。以上惑、業、苦三雜染,是有情生死相續的根本。《成唯識論》曰︰‘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見《顯揚聖教論》卷一。

    【三藏伽陀】玄奘大師為了說明三類境的假實,留下了一首偈子,收在《法苑義林二執章》,及《成唯識論樞要》中。偈子是︰‘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性種等隨應。’偈子的意思是,性境者,即是實境,指五根、五塵實種子所生的相分境。‘不隨心’者,以此根塵相分是實種所生,不能隨見分種生。‘獨影唯隨見’者,指獨影境(第六識分別心幻想出的無體相分)是隨從見分種生起的,其本身並無別種。‘帶質通情本’句,質是本質,有實本質、而又無境之自相,稱帶質境,這是介于性境與獨影境之間的一種境。‘通情本’者,情是能緣之心,本是所緣之境。也就是能緣之心、緣所緣之境時,此相分之境性質不定,或從屬于能緣之心,或從屬于所緣之境而此相分的種子也不定,或與其本質同種而生,或與見分種同種而生。第七識見分緣第八識見分執為自我,第六識分別心緣草繩以為是蛇,都是帶質境。‘性種等隨應’,是生起根、塵性境的種子,隨需要而生起也。

    【大千】三千大千世界也。《維摩經•佛國品》曰︰‘三轉法輪于大千。’

    【大千世界】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堿海,堿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堿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