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劃)40
    【法性土】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此又作法身土。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九曰︰‘法性土者,土之本性,諸義同體,虛融無礙,猶如帝網,亦如虛空,無礙不動,無所有等,同體義分,地經所說真實義相,即其義也。(中略)彼土實性,顯成我用,名法性土。’又法性土與法性身,其體本即一真如,但取所證之法體為法性土,取能證之覺相為法性身,並非法性身之外另有法性土。見《成唯識論》卷十、《成唯識論述記》卷十。

    【法性宗】空宗的異名,亦略稱性宗。于佛教,對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變、平等、絕對、真實之本體及道理為中心課題立宗者,稱為性宗,又作法性宗。性者體義,‘法性’,指的就是諸法的實體。空宗破一切情見之執,以顯示諸法體性,故有是名。反之,以其現象變化、差別相對之相狀為中心課題立宗者,稱為相宗,又作法相宗。一般以三論宗、華嚴宗等屬于前者,俱舍宗、法相宗等屬于後者。

    【法定】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決定在諸法之中,故名法定。

    【法相】指諸法所具本質的相狀(體相),或指其意義內容(義相)。唯識宗的特質在于分析或分類說明法相,故又稱法相宗。見《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

    【法相宗】中國佛教十三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此宗的宗名有五,一名法相宗,二名唯識宗三名普為乘教宗,四名應理圓實宗,五名慈恩宗。由于決判諸法的體性相狀,名為法相宗。由于明萬法唯識的妙理,名為唯識宗。由于普為發趣一切乘故,名為普為乘教宗。由于所談的義理均是圓滿真實故,名為應理圓實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窺基二師所弘傳故,名為慈恩宗。關于本宗的傳承,唐代玄奘三藏入印求法,師事護法之門人戒賢,具稟瑜伽行學派的奧秘。玄奘于貞觀十九年回國,由天竺攜回梵典六百五十余部,歸國後廣譯經論,先後譯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余卷,其中關于法相唯識一系的如下︰一、《解深密經》︰五卷。二、《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造,一百卷。三、《辨中邊論》︰彌勒菩薩造,三卷。四、《攝大乘論》︰無著菩薩造,三卷。五、《顯揚聖教論》︰無著菩薩造,二十卷。六、《大乘五蘊論》︰世親菩薩造,一卷。七、《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八、《瑜伽師地論釋》︰世親菩薩造,一卷。九、《觀所緣緣論》︰陳那論師造,一卷。十、《唯識二十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十一、《唯識三十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十二、《成唯識論》︰以十大論師之釋論百卷,糅集為識論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