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劃)115
    【異熟因】為小乘所立諸法生起的六因之一。指善、惡二種能招感苦、樂二果報的業因,即招感異熟無記果的善惡有漏法。唯識宗認為異熟果含有無記之親因,即以善惡的業種子,于未來世招感苦樂之果,唯識宗視此‘因’為‘同類因’而非異熟因。但由善惡之種子所生起善惡之現行為‘疏因緣’,復以之令生起無記種子,故對無記之現行而言,即是異熟因,而與‘業種子’、‘異熟習氣’、‘有支習氣’等為同義之語。而《俱舍論》卷六載,僅諸不善及善之有漏法為異熟因。而‘無記’由于其力薄劣,如朽敗之種子,故不招感異熟;又無漏法由于無愛潤作用,故亦不招感異熟,如真實之種子,無水之潤沃,故不生。除此之外,其余之法具有善與不善,故能招感異熟,如真實之種子,由水之潤沃而能生。因為小乘俱舍等不承認有無記因、無記果,故僅以不善及有漏善為‘親因緣’而招感當來之果。見《成唯識論》卷二、《俱舍論》卷二。

    【異熟果】梵語vipaka-phala。指由異熟因所招感之果報。又作報果。五果之一。俱舍宗以五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七心界(即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無間滅之意根)等之‘無覆無記性’為異熟果。然在大乘唯識宗,一切有情總報的果體(即第八識),稱為真異熟;從真異熟所生的前六識別報,稱為異熟生。真異熟與異熟生合稱為異熟果;而第七識並非異熟之種子所引生,故非異熟果。由此知異熟果即指第八識,以此識能含藏一切諸法種子而成熟諸根識之果。如眼等諸根,由過去世所作善、惡之因,招感今世苦、樂之果;今世所作善、惡之因,亦招感當來世苦、樂之果,故稱異熟果。見《大毗婆沙論》卷十九、《成唯識論》卷二、卷八。參閱‘五果’條。

    【異熟能變】唯識宗所立的三能變識之一,異熟能變為初能變,亦即是第八阿賴耶識的變。異熟,舊譯為果報,新譯為異熟,這是依過去善惡的業力、招感而得果報的總名,此異熟果,即第八阿賴耶識。異熟能變,即阿賴耶識的變。

    【異熟習氣】為‘等流習氣’的對稱。此指能招感三界異熟果的業種即前六識的有漏善、惡業燻習第八識而生的業種子。習氣,是種子的異名,以其具有燻習之義,故又稱習氣。此業種子即是第六識相應的善惡等思心所的種子,乃招感第八異熟識之增上緣,而第八異熟識則是一切有情總報的果體。

    此種子的功能有二︰一、自生現行的功能。二、資助其他異熟無記種子令生現行的功能。其中自生現行的種子,稱為等流習氣;資助其他異熟無記種子的,稱為異熟習氣。事實上乃是一體之二用,並非遠離等流習氣而另有別體。所謂資助所生之其他無記之果,系指總報的第八識與別報的前六識;而第七識僅為無記,故非異熟因所攝,又具有覆蔽聖道之性質,故亦非異熟果。又總果之第八識,稱為異熟或真異熟;別果之前六識,稱為異熟生。此異熟與異熟生,合稱異熟果。見《成唯識論》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