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十五劃)39
    【散位獨頭意識】四種意識之一,為散亂心中的第六意識。意識有明了、定中、獨散、夢中等四種分別,其中,明了意識與眼、耳等五識俱起,故稱五俱意識;定中、獨散、夢中等三意識不與五識俱起,故稱獨頭意識。此散位獨頭意識,即不與前五識俱起,而單獨發生作用,或追憶過去,或籌計未來,或比較推度種種想像分別,或意念游走東想西想,此稱為散位獨頭意讖。見《百法問答鈔》卷一。

    【散亂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隨煩惱心所之一。散亂即不專心,令心流蕩,障礙正定,阻止善慧,增長惡慧。《成唯識論》曰︰‘雲何散亂?于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謂散亂者發惡慧故。’見《成唯識論》卷六。

    【惑】惑即煩惱。迷妄之心,迷于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者,謂之惑。亦即指身心惱亂的狀態,或總稱妨礙一切覺悟心的作用。《成唯識論》卷八載︰‘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以眾生迷惑于事理,發有漏之業,潤當來之‘有’,而為生死相續、展轉不已之因者,稱之為惑;即特指因不知佛教義理與信仰,以致迷惑于認識之對象而言。在十二緣起中,無明為發業之惑,稱為等起因;愛、取二者為潤生之惑,稱為生起因。又由修行階段之差異,惑有見惑、修惑二種,其迷于苦、集、滅、道四諦之理者,稱為見惑,或稱迷理之惑;迷于一切事理者,稱為修惑,又稱迷事之惑。十隨眠中,貪、嗔、痴、慢、疑五種為修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則屬見惑。其中貪、嗔、慢三種唯緣各別之事而生,不能遍行三世諸事,故稱為自相惑;五見、疑、無明等七種,則緣多事而生,能遍縛三世諸事,故稱為共相惑。

    生死相續第一原因,是惑。惑是根本煩惱和隨煩惱活動的後果,但煩惱不是心外之法,只不過是妄執投影于心識的相分,由此而起迷執。迷執有二,即我執與法執。由此二執,而有生死流轉。由我執所起的惑名煩惱障,由法執所起的惑名所知障,見‘二障’條。

    【惑雜染】惑即煩惱,生死相續的因果,是惑、業、苦,由惑造諸惡業,由業招生死苦,唯識家稱此三者為三‘三雜染’,三雜惑以惑雜染居首,故惑雜染為生死流轉之因。《成唯識論》曰︰‘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

    【斯陀含向】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謂此人將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稱為果,但稱為向,言其從此向第二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