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十五劃)56
    原始佛教主張緣起,認為‘諸法無我。但又承認業力與輪回。到了部派佛教時代,許多部派建立了不同名稱的‘我’,做為業力寄托及輪回的主體。犢子部及其支派的‘補特伽羅’,就是其中之一。補特伽羅有下列三種特征︰一、是輪回的主體︰在《異部宗輪論》中,說犢子部認為︰‘諸法若離補特伽羅,無從前世轉至後世,依補特迦羅,可說有轉移。’二、是記憶的主體︰如《大毗婆沙論》卷十一謂︰‘犢子部說,我許有我,可能憶念本所作事,先自領納今自憶故。’是認識的主體︰是六識之所依,如《大乘成業論》謂︰‘我體實有,與六識為所依止。’照以上所說,補特伽羅和外道的‘神我’就無所差別了。故犢子部被認為是‘附佛法外道’。所以《大毗婆沙論》和《俱舍論》中都立了《破我品》。

    【義尋思觀】為唯識宗修行,第二加行位所修的四種觀法之一。義者,依名而詮諸法之體相,如山河大地,人牛馬羊,十二處、十八界等,這些色、心諸法,皆是因緣和合、一時假有,亦即是唯識所變,虛幻不實,由此推求尋思,謂之義尋思觀。參閱‘四尋思觀’條。

    【暖位】此為修唯識行的四加行位之一。《成唯識論》曰︰‘依明得定,發下尋思,觀無所取,立為暖位。’明得定中的明,指的是無漏慧。在此位中,始觀名、義、自性、分別四法,都是有情心識所變,假名施設,非有自性,離識即不可得,以此伏斷所取之境。參閱‘四加行位’條。

    【愧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愧者廉恥之心,做了壞事無顏見人曰愧。《成唯識論》曰︰‘雲何為愧,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愧和慚一樣,可以止息惡行。見《成唯識論》卷六。

    【嫉心所】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小隨煩惱心所之一.嫉者妒忌,他人榮盛,我懷憂戚,如妾婦之固寵,政敵之傾軋。《成唯識論》曰︰‘雲何為嫉,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業,謂嫉妒者聞見他榮深懷憂戚。’見《成唯識論》卷六。

    【勢速】二十四種不相應行法之一。一切因緣和合的有為法,生滅變化,迅速流轉,剎那不住,假立勢速之名。《百法直解》曰︰‘勢速者,依于色心諸法遷流不暫停住假立。’而《百法纂釋》中謂︰‘言勢速者,謂有為法游行迅疾之義,如日月往來,無情變壞,有情遷謝,自少而壯,壯而老,心念生滅,鳥之飛,獸之走,月運電奔,皆此所攝故。’有為法的生滅現象,其變化遷流非常迅速,而立勢速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