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品第五十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雲何,比丘,汝等流轉生死,經歷苦惱,于中悲號涕泣,淚出為多耶?為恆水多乎?”
爾時,諸比丘前白佛言︰“我等觀察如來所說義,經歷生死,涕泣之淚,多于恆水。”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說無有異;汝等在生死,淚多于恆水。所以然者?于生死中亦更父母終亡,于中墮淚不可稱計。長夜之中父兄、姊妹、妻子五親,及諸恩愛,追慕悲泣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厭患生死,去離此法,如是,比丘,當作此學!”
當說此法時,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雲何,比丘,汝等在生死中,身體毀壞,流血多耶?為恆水多乎?”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如我等觀察如來所說者,流血多于恆水。”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如汝所言,流血多于恆水。所以然者?在生死中,或作牛、羊、豬、犬、鹿、馬、鳥獸,及余無數所經歷苦惱,實可厭患,當念舍離。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以思惟、廣布無常想,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無明、驕慢皆悉除盡。猶如以火焚燒草木,永盡無余。比丘當知︰若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盡斷三界愛著。
“昔有國王名曰清淨音響,統領閻浮地,有八萬四千城郭,有八萬四千大臣,有八萬四千宮人榕 灰 榕 饔興氖倘恕6 保 糲焓б蹺抻凶酉 J保 舜笸醣闋魘悄睿骸 嶠窳齏斯 紓 苑ㄖ位 抻型骼懟H晃醫袢找轡藜趟茫 櫛抑蘸螅 拋宥廈稹! 保 斯 躋韻 蛟倒剩 怨櫓釤 か瘛お鍘 隆 淺劍 怨槭汀 蟆き奶焱酢か繳瘛が魃瘢 錄耙┌莨 瘢 蓋蟾# 刮疑 br />
“爾時,三十三天有一天子,名曰須菩提,命將欲終,有五瑞應自然逼己。雲何為五?又此諸天華冠終不萎,此天子華冠自萎;是時,諸天衣無垢坌,爾時天子衣生垢坌;且三十三天身體香潔,光明徹照,爾時彼天子身體臭處,不可親近;又且三十三天恆有玉女,前後圍繞作倡伎樂,五欲自恣,爾時彼天子命將欲終,玉女離散;又且三十三天有自然之座,四尺入地,設天子起座,離地四尺,然此天子命將欲終,不樂本座。是謂五瑞應自然逼己。
“時,須菩提天子以有此瑞應。爾時,釋提桓因告一天子曰︰‘汝今往至閻浮地,語音響王曰︰“釋提桓因致敬無量,興居輕利,游步康強。閻浮地無有德之人與王作息,但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曰須菩提,今有五瑞應自然逼己,必當降神與王作息。雖爾,年壯盛時必當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諸天對曰︰‘如是,天王,受天王教。’猶如力士屈伸臂頃,從三十三天沒,來至閻浮地。
“爾時,音響大王在高樓上,及持蓋一人。是時,彼天在樓上虛空中,告王曰︰‘釋提桓因致敬無量,游步康強,興居輕利。閻浮地無有德之人與王作息,今三十三天有天子名須菩提,今有五瑞應以逼于己,當降神下應與王作息。但年壯盛時必當出家學道,修無上梵行。’時,音響王聞此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報天曰︰‘今來所告,甚過大幸!但降神與我作息,欲求出家,終不違逆。’是時,彼天還至釋提桓因所,即白天王︰‘音響王者甚愛所白。音響王言︰“但使降神,欲出家者,終不違逆。”’
“時,釋提桓因便往至須菩提天子所,語須菩提天子言︰‘汝今發誓願生音響人王宮中。所以然者?音響人王無有子息,恆以正法治化。汝昔有福,造眾功德,今應降神生彼宮中。’須菩提天子曰︰‘止!止!天王,我不樂願生人王宮中,意欲出家學道,在王宮者學道甚難。’釋提桓因告曰︰‘汝但發願生彼王宮中。我當將護,令汝出家學道。’比丘當知︰爾時,須菩提天子即發誓願生王宮中。
“是時,音響人王與第一夫人,共相交接,覺身懷妊。是時,夫人白音響王曰︰‘大王當知︰我今覺身懷妊。’時王聞已,踴躍歡喜,不能自勝,更以殊特布好坐具,食以甘美,如王無異。是時,夫人經八、九月,生一男兒,極為端正,顏貌奇特,世之希有。時,音響王召諸外道梵志、群臣使令佔相,以此因緣本末,具向諸相師說。諸婆羅門報曰︰‘惟願大王當察此理!今生太子世之殊特,昔為天子名須菩提,今尋前號名須菩提。’時諸相師立姓號已,各從座起而去。
“時,王子須菩提為王所敬重,未曾離目前。是時,音響王便作是念︰‘我昔日已來無有子息,緣子息故,禱謝諸天,使有一子。經歷爾許時,今方生子;然天帝所記,當出家學道。我今要設巧便,使不出家學道。’是時,音響王為太子故,設三時宮殿︰寒時設溫殿,熱時設涼殿,不寒不熱時設適時宮殿。與設四種宮女居處,第一宮有六萬榕 詼 辛 榕 諶 辛 榕 謁撓辛 榕 饔惺檀鈾娜耍 髯 刈 擼 畋頌 佑諫隙 裕蝗糶肫刑嵬踝右庥 誶壩蝸罰 鞘敝 榕 誶傲 鞘北俗 咚嬪 刈 壩辛 榕 笆陶哂興模蝗舯艘庥 諍笥蝸罰 鞘弊 查 嬪 刈 蝗 從 脛 榕 蠶嚶槔鄭 鞘弊 咚嬪 刈 雇踝有肫刑嵋庠諼逵 煥殖黽搖 br />
“是時,釋提桓因夜半非人之時,便往至王子須菩提所,在虛空中告須菩提王子曰︰‘王子,昔日豈不作是念乎?若我在家年壯盛時,當出家學道。今日何故在五欲中而自娛樂?意不復願出家學道乎?然我亦有斯言,勸樂王子使出家學道。今正是時,設不出家學道者,後悔無益!’釋提桓因說斯語已,便退而去。
“時,王子須菩提在宮人中便生此念︰‘音響王者,已與我作愛欲羅網;因緣此愛欲羅網故,不得出家學道。我今可斷此羅網,不與穢濁所拘牽,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在空靜之處,勤學經業,使令日新。’
“是時,王子須菩提重作是念︰‘音響父王有此數萬榕 昂笪 疲 醫竦憊鄄炱撓興估碓謔烙來婧 俊 保 踝有肫刑岊楣酃 錚 抻信 司麼媸勒摺 br />
“時須菩提復作是念︰‘我今何故觀于外物?當觀身內因緣所起,今此身中頗有發、毛、爪、齒、骨、髓之屬,久存于世乎?’從頭至足觀三十六物污露不淨。然自觀察無一可貪,亦無真實,幻偽非真,皆歸于空,不久存于世。
“是時,王子須菩提復作是念︰‘我今當斷此羅網,出家學道。’是時,須菩提觀此五受陰身,所謂此色苦,此色集,此色滅,此色出要;痛、想、行、識苦,識集,識滅,識出要。爾時,觀此五陰身已,所謂集法皆是盡法,即于座上得闢支佛。
“時,須菩提闢支佛以覺成佛,便說斯偈︰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是時,闢支佛說此偈已,飛在虛空而去,在一山中,獨在樹下,于無余涅界而般涅。
“爾時,音響王告傍臣曰︰‘汝往觀須菩提宮內,王子為寤寐安隱乎?’爾時,大臣受王教令,即往至王子宮內,然所寢內室門戶牢固。時彼大臣還至王所,前白王言︰‘王子寤寐安隱,門戶牢固。’時王再三問︰‘汝往看王子為善眠乎?’爾時,彼臣復至宮門,然門戶牢固。復往白王︰‘王子在宮眠寐不覺,門戶牢固,至今不開。’時音響王復作是念︰‘我息王子少時猶不眠寐,何況今日年壯盛時有眠寐乎?宜自往看知子吉凶,我子將不得疾病也?’
“是時,音響王即往至須菩提宮內,至門外立,告一人曰︰‘汝今施梯逾牆入內,與吾開門。’彼人受王教敕,即施梯逾牆入內,與王開門。時王入內,觀內宮中,所臥床空,不見王子;不見已,告榕 唬骸 踝有肫刑嶠裎 冢俊 榕 唬骸 業紉嗖恢 踝鈾 冢俊 幣糲焱蹺潘褂鏌眩 醞逗醯兀 季媚慫鍘J鞘保 糲焱醺嬡撼莢唬骸 蟻 庇躺 鼓睿荷櫛頁ィ蟺碧瓿 敕 ㄒ攏 孕偶 蹋 黽已H饋H喚褳踝穎氐鄙崳頁黽已H潰 甑雀韝魎拿媲笏魍踝泳刮 冢俊 詞保 撼汲思 郟 Υη笏鰲 br />
“爾時,有臣徑往至彼山中,中道復作是念︰‘若王子須菩提出家學道者,必當在此學道。’爾時,大臣遙見王子須菩提在一樹下,結跏趺坐。時臣便生斯念︰‘此是王子須菩提。’熟視察之,還詣王所,前白王言︰‘王子須菩提近在山中樹下,結跏跌坐。’時音響王聞斯語已,即往至彼山中,遙見須菩提在山樹下,結跏趺坐,復自投于地︰‘我息昔日自誓願曰︰設我年向二十,當出家學道。今將不誤,又且天告我言︰汝子必當學道。’時音響王直前語須菩提曰︰‘汝今何故舍我出家學道?’時闢支佛默然不對。王復告曰︰‘汝母極懷愁憂,須見汝乃食。時起詣宮。’時闢支佛不言不語,默然而住。
“時音響王即前捉手,亦不動搖。王復告群臣曰︰‘王子今日已取命終。釋提桓因先來告我︰汝應得息,但當出家學道。然今王子已出家學道,今輿此舍利,詣王國界,當蛇旬之。’
“時彼山中諸神 ,現半身白王曰︰‘此是闢支佛,非是王子;蛇旬舍利法,不如王子法。所以然者?我是過去諸佛弟子,諸佛亦有此教。世有四人應與起偷婆。雲何為四?如來、至真、等正覺應起偷婆,闢支佛應起偷婆,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轉輪聖王應起偷婆。當蛇旬轉輪聖王身時,蛇旬如來、闢支佛身,亦復如是。’
“爾時,音響王復語天曰︰‘當雲何供養蛇旬轉輪聖王身?’樹神報曰︰‘轉輪聖王與作鐵槨,盛滿香油,沐浴轉輪聖王身,以白淨劫波育衣,纏裹其身,復以彩畫之衣而覆其上,而著槨中,復以鐵蓋而蓋其上,處處施釘,復以百張白疊而裹其槨,以種種雜香積在乎地,以鐵槨安著其中,七日七夜之中,華香供養,懸繒幡蓋,作倡伎樂。過七日後,復取王身而蛇旬之,以取舍利。蛇旬復經七日七夜供養不絕,于四衢道中而起偷婆,復以香華幡蓋種種供養。大王當知︰供養轉輪聖王舍利,其事如是;諸佛如來、闢支佛、阿羅漢亦復如是。’
“時音響王語彼天曰︰‘以何因緣供養轉輪聖王身?以何因緣供養佛、闢支佛、阿羅漢身?’天報王曰︰‘轉輪聖王以法王治,自不殺生,復教他人使不行殺;自不與不取,復教他人使不竊盜;己不淫u,復教他人不犯他妻;己不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斗亂彼此、嫉妒、恚、痴,己意專正,恆行正見,亦使他人習其正見。是謂,大王,由此因緣,轉輪聖王應起偷婆。’
“王問天曰︰‘復以何因緣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天報王曰︰‘漏盡阿羅漢比丘欲愛已盡, 恚、愚痴已除,已度有至無為,是世間良佑福田,由此因緣,漏盡阿羅漢應起偷婆。’
“王復問曰︰‘以何因緣闢支佛應起偷婆?’天報王曰︰‘闢支佛者無師自覺,出世甚難,得現法報,脫于惡趣,令人生天上,由此因緣,闢支佛應起偷婆。’
“王復問曰︰‘以何因緣如來應起偷婆?’天報王曰︰‘如來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聲聞、闢支佛所能及逮,轉輪聖王所不能及,世間群萌所不能及也。如來四無所畏,在大眾中,能師子吼,轉于梵輪。如來不度者度,不脫者脫,不般涅者令般涅,無救護者與作覆蔭,盲者作眼目,與諸疾病作大醫王,天及世人、魔若魔天,靡不宗奉,可敬可貴,回于惡趣,令至善處。是謂,大王,由此因緣,如來應起偷婆。是謂,大王,由此因緣本末,四種之人應起偷婆。’爾時,音響王語彼天曰︰‘善哉!善哉!神天!我今受汝教,令供養此舍利,當如供養闢支佛。’
“爾時,音響王告諸人曰︰‘汝等各輿須菩提闢支佛舍利往王國界。’群臣聞王教已,臥著金床,輿詣國界。是時,音響王即敕使作鐵槨,盛滿香油,沐浴闢支佛身,以劫波育衣纏裹其身,復以雜彩好衣,而覆其上,安處鐵槨中,復以鐵蓋而蓋其上,處處安釘,極令牢固,以百張白疊而覆其上,取種種好香,以闢支佛身而著其中,七日七夜香華供養;過七日後,蛇旬闢支佛舍利,復供養七日,作倡伎樂,于四衢道頭起一偷婆,後以香華、繒彩、幡蓋,作倡伎樂而供養之。
“比丘當知︰其有眾生恭敬供養闢支佛舍利者,命終之後即生三十三天上。其有眾生思惟無常之想, 三惡趣,生天人中。諸比丘,汝等莫作斯觀!爾時音響王者,豈異人乎?則我身是。其思惟無常想者,多所饒益。我今觀此義已,告諸比丘︰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以思惟無常之想,廣布無常想,便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無明、驕慢永無遺余,猶如以火焚燒草木高好講堂窗牖門間。比丘,思惟無常想亦復如是,盡斷欲愛、色愛、無色愛,永無遺余,是故,比丘,當盡心意,無令違失!”
當說斯法時,于彼座上六十余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心五弊而不斷,不除心五結,彼比丘、比丘尼日夜于善法損減而無增益。雲何心五弊而不斷?于是,比丘,有狐疑心于如來所,亦不解脫,亦不入其正法,彼人心不在諷誦,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有疑心于正法,亦不解脫,亦不入其正法,彼人亦不諷誦,是謂斯人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有疑心于聖眾,亦不解脫,亦不施意向和合眾,亦復不在道品法中,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犯于禁戒,不自悔過,彼比丘已犯禁戒,不自改悔,亦不施心在道品之中,是謂斯比丘心弊不斷。
“復次,比丘,心意不定而修梵行︰‘我以此梵行之德,生于天上,若諸神 。’然彼比丘以此心行修于梵行,心不專在道品之中;心已不在道品之中,是謂心弊不斷。如是比丘心五弊不斷。
“雲何比丘心五結不斷?于是,比丘,懈怠不求方便;彼比丘已有懈怠,不求方便,是謂斯比丘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恆喜多妄,貪在眠寐;彼比丘以喜多妄,貪在眠寐,是謂斯比丘第二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意不定,恆喜多亂;彼比丘心已亂不定,是謂比丘第三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根門不定;彼比丘已根門不定,是謂比丘第四心結不斷。
“復次,比丘,恆喜在市,不在靜處,是謂比丘第五心結不斷。
“若比丘、比丘尼有此五心弊、五心結不斷,彼比丘、比丘尼晝夜之中善法斷絕,無有增益。猶如雞子若八、若十、若十二,不隨時覆蔭,不隨 ,不隨時將護。彼雞雖生此念︰‘使我雞子得全無他。’然此雞子終不安隱。所以然者?皆由不隨時將護之所致,後復斷壞,不成其子。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結不斷,五心弊不除,晝夜之中于善法減,無有增益。
“若復比丘、比丘尼五心結斷,五心弊除,晝夜之中善法增益,無有損減。猶如雞子若八、若十、若十二,隨時將護,隨時育養,隨時蔭覆。彼雞雖生斯念︰‘使我雞子全不成就。’然彼雞子自然成就,安隱無為。所以然者?隨時長養,令得無為,時諸雞子尋得出外。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五心弊斷,五心結除,彼比丘、比丘尼于長夜之中善法增益,無有損減。
“是故,比丘、若比丘尼當施設心無有猶豫狐疑于佛、猶豫狐疑于法、猶豫狐疑于眾。具足于戒律,心意專正,無有錯亂,亦不興意希望余法,亦不僥幸修梵行︰‘我當以此行法作天、人身,神妙尊豪。’
“若復有比丘、比丘尼無有狐疑猶豫于佛、法、聖眾,亦無犯戒,無所漏失。我今告汝,重矚累汝,彼比丘當趣二處︰若生天上、若在人中。猶如人處極熱之中,兼復饑渴,遇得陰涼之處,得冷泉水飲。彼人雖生斯念︰‘我雖遇陰涼冷水飲之’,猶不斷饑渴。但彼人暑熱已盡,饑渴已除。此亦如是,若比丘、比丘尼無狐疑猶豫于如來所者,彼比丘便趣二處︰若生天上、若處人中。若比丘、比丘尼當求方便,斷心五弊,除心五結。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或有是時,王威不普,盜賊競興;賊已競興,村家、城郭、人民之類皆悉敗亡,或遭遇饑饉取命終者。設彼眾生于饑饉取命終者,皆墮三惡趣。今此精進比丘亦復如是,若持戒減少,爾時惡比丘競起;惡比丘已競起惡,正法漸衰,增益非法,非法已增益,其中眾生皆墮三惡趣。
“若復是時,王威遠接,賊便隱藏;王已遠接,城郭、村落、人民熾盛。今此精進比丘亦復如是,若持戒完具,爾時犯戒比丘漸衰耗,正法興隆,非法衰耗,其中眾生命終之後皆生天上、人中。是故,比丘,當念具足戒律,威儀禮節,無令缺減。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寧常眠寐,不于覺寤之中思惟亂想,身壞命終,生于惡趣。寧以火燒鐵錐而烙于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比丘已為識所敗,必當趣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
“今我所以說者何?彼人寧常睡眠,不于覺寤之中思惟亂想;寧以利錐刺壞其耳,不以听聲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寧恆睡眠,不于覺寤起于亂想。
“寧以熱鉗壞其鼻根,不以聞香興起亂想。興想比丘為識所敗,已為識所敗,便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寧以利劍截斷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寧常睡眠,不于覺寤興起亂想。
“寧以熱銅葉纏裹其身,不共長者、居士、婆羅門女共相交接;設與交接言語往返者,必墮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寧恆睡眠,不以覺寤意有所念,欲壞聖眾;已壞聖眾,墮五逆罪,億千諸佛終不療救。夫斗亂眾者,必當墮不救之罪。是故,我今說寧常睡眠,不于覺寤意有所念,欲壞聖眾,受無救之罪。是故,比丘,當將護六情,無令漏失。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 祁長者有四兒,不事佛、法、聖眾,亦復不自歸命佛、法、聖眾。是時,阿那 祁長者告四兒曰︰“汝等各各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諸兒白父︰“我等諸子不堪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 祁長者告曰︰“我今各賜卿等純金千兩,隨我教敕,自歸命佛、法、聖眾。”
諸子白言︰“我等不堪任自歸佛、法、聖眾。”
父復告曰︰“加賜汝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兩純金,宜當自歸佛、法、聖眾,長夜之中獲福無量!”
爾時,諸子聞斯語已,默然受之。是時,諸子白阿那 祁長者曰︰“我等當雲何自歸佛、法、聖眾?”
阿那 祁長者報曰︰“汝等盡來,隨吾至世尊所。若世尊有所說者,汝等當念奉行。”
諸子白父︰“如來今為所在?去此遠近?”
其父報曰︰“今如來、至真、等正覺近在舍衛國,止吾園中。”
時,阿那 祁將四兒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長者白世尊言︰“我今四子不自歸佛、法、聖眾,近昨各賜五千兩金,勸令事佛、法、聖眾。惟願世尊各與說法,使長夜之中受福無量!”
爾時,世尊與長者四子漸漸說法,勸令歡喜。長者諸子聞佛說法,踴躍歡喜,不能自勝,前自長跪,白世尊言︰“我等各各自歸世尊、正法、聖眾,自今已後,不復殺生,乃至不飲酒。”如是再三。
時,阿那 祁長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雲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長者,乃致斯問,天、人得安,乃能問如來斯義。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說。”時長者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有四大藏。雲何為四?有伊羅缽龍在乾陀衛,此名一藏,無數珍寶積滿其宮;復有斑稠大藏在蜜締羅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賓伽羅大藏在須賴吒國,珍寶積聚不可稱計;復有 掖蟛卦諂怕摜凸 潯 鄄豢沙萍啤I柩指〉嗇信 笮。 韝魈獎 哪晁腦濾娜眨 ∫諒薏E卣擼 詹患跎 話叱聿廝哪晁腦濾娜眨 骼慈 擼 恢﹤跎 槐鮭ケ薏廝哪晁腦濾娜眨 韝魅 恢﹤跎 恍L掖蟛卦諂怕摜凸 哪晁腦濾娜眨 恢﹤跎佟J俏劍 ツ擼 拇蟊Σ兀 粞指〉嗇信 笮。 韝魈獎Q 哪晁腦濾娜眨 恢﹤跎佟 br />
“將來之世有佛名彌勒,出現于世。爾時,國界名雞頭,王所治處,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熾盛,谷米豐登。雞頭王治處,繞城七匝有四池水,各縱廣一由延,金沙在下;優缽蓮華、拘勿頭華、分陀利華各生其中,水像金色、銀色、水精色、琉璃色。設銀水凝凍化成為銀,若金水凍化成為金,若琉璃水凍化為琉璃,若水精水凍化為水精。
“長者當知︰爾時,有四大城門;銀池水中金作門閾,金池水中銀作門閾,琉璃池中水精作門閾,水精池中琉璃作門閾。
“長者當知︰爾時,雞頭城中周匝懸鈴。是時,鈴聲皆出五樂之音。爾時,城中恆有七種之聲。雲何為七?貝聲、鼓聲、琴聲、小鼓聲、圓鼓聲、 鼓聲、歌舞聲為七。爾時,雞頭城中生自然粳米,皆長三寸,極為香美,出眾味上。尋取尋生,皆不見所取之處。爾時,有王名 遙 苑 危 弒 咦恪 br />
“長者當知︰爾時,典藏人名為善寶,高德智慧,天眼第一,皆能知寶藏處所。有主之藏自然擁護,無主之藏便奉上王。爾時,伊羅體龍王、般稠龍王、賓伽羅龍王、 伊 鞘彼牧 踔韉潯Σ兀 醞 遼票Φ洳廝 鎦 唬骸 胝擼 業認喔 ! 彼牧 蹺┬阜釕縴牟} Γ 宰雜﹤骸J保 票Φ渲骷慈 牟} Γ 釕閑L彝踅鴇τ鴣怠! br />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伊羅在乾陀,蜜 在般稠,
賓伽須賴國, 移怕薰 br />
此是四寶藏,種種藏充滿。
爾時當出現,功德之所至,
奉上彼聖王,金銀寶羽車,
諸神皆擁護,長者受其福。
“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佑,教化人民。長者當知︰爾時,善寶典藏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藏主者,今長者是也。
“時, 彝躋越鷚 闋韝5攏 送蛩那G蟪跡 昂笪 疲 撩擲賬 黽已H饋6 保 洳匾喔垂闋韝5攏 嗟背黽已H潰 ∮誑嗉省=雜沙ツ囈 妓淖櫻 棺怨橛詵稹 惹鶘 凳槍Φ攏 歡槿 袢ゃ8叢蕩說碌盟拇蟛兀 蕩吮ㄓ冑L易韉洳}鰨 從詒聳讕∮誑嗉省K 勻徽擼抗櫸稹 か 淶虜豢閃俊F漵凶怨櫸稹 謖擼 涓H縭恰J槍剩 ツ擼 貝軟 行沃 啵 篤浞獎悖 蚍稹 H縭牽 ツ擼 弊魘茄⑶ br />
爾時,阿那 祁長者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從座起,繞佛三匝,作禮而去,及其四子亦復如是。
爾時,阿那 祁長者及四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 祁長者身抱重患。時,舍利弗以天眼觀清淨無瑕穢,見阿那 祁長者身抱重患,尋告阿難曰︰“汝來共至阿那 祁長者所問訊。”
時,阿難報曰︰“宜知是時。”
爾時,阿難到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以次漸漸至阿那 祁長者家,即便就座。時舍利弗即于座上,語阿那 祁長者曰︰“汝今所疾有增有損乎?覺知苦痛漸漸除,不至增劇耶?”
長者報曰︰“我今所患極為少賴,覺增不覺減。”
舍利弗報曰︰“如今,長者當憶佛︰是謂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佑。亦當追憶念法︰如來法者,極為甚深,可尊可貴,無與等者,賢聖之所修行。亦當念僧︰如來眾者,上下和順,無有諍訟,法法成就。聖眾者,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僧者,四雙八輩,此名如來聖眾,可尊可貴,是世間無上福田。長者,若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者,其德不可稱計,獲甘露滅盡之處。
“若善男子、善女人念三尊已,佛、法、聖眾,墮三惡趣者,終無此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修念三尊,必至善處天上、人中。然後,長者,不起于色,亦不依色而起于識;不起于聲,不依聲而起于識;不起香,不依香而起于識;不起于味,不依味而起于識;不起細滑,不依細滑而起于識;不起意,不依意而起于識;不起今世、後世,不依今世、後世而起于識;不起于愛,莫依愛而起于識。所以然者。緣愛有受,緣受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死、愁、憂、苦、惱,不可稱計。是謂有此五苦盛陰,無有我、人、壽、命。
“士夫、萌兆、有形之類,若眼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若眼滅時則滅,亦不知去處。無有而眼生,已有而眼滅,皆由合會諸法因緣。所謂因緣法者,緣是有是,無是則無。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愁、憂、苦、惱,不可稱計。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無有而生,已有而滅,亦復不知來處,亦不知去處,皆由合會諸法因緣。是謂,長者,名為空行第一之法。”
是時,阿那 祁長者悲泣涕零,不能自止。
時,舍利弗語阿那 祁曰︰“以何因緣悲感乃爾乎?”
長者報曰︰“我不悲感。所以然者?我昔日來數承事佛,亦復尊敬諸長老比丘,亦不聞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演說。”
是時,阿難語阿那 祁曰︰“長者當知︰世間有二種之人,如來之所說。雲何為二?一者、知樂,二者、知苦。彼習樂之人,所謂尊者耶輸提族姓子是。彼習苦之人,婆伽梨比丘是。又復,長者,耶輸提比丘解空第一;信解脫者,婆伽梨比丘。又復,長者,知苦之人、知樂之人,二人心俱解脫。二俱如來弟子無與等者,由其不沒不生,二人勤受佛教,亦無懈廢;但心有增減故,人有知者,有不知者。如長者之所說︰‘我昔已來承事諸佛,恭敬長老比丘,初不聞如斯尊重之法,如舍利弗之所說。’耶輸提比丘觀視于地,而心得解脫;婆伽梨比丘觀視于刀,即時心得解脫。是故,長者,當作如婆伽梨比丘之比。”
是時,舍利弗廣與說法,勸令歡喜,使發無上之心,即從座起而去。
舍利弗、阿難去未久,須臾之頃阿那 祁長者命終,便生三十三天。爾時,阿那 祁天子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雲何為五?所謂天壽、天色、天樂、天威神、天光明。爾時,阿那 祁天子便作是念︰“我今獲此天身皆由如來之恩,今我不宜于五欲自娛樂,先應至世尊所,拜跪問訊。”時,阿那 祁天子將諸天人,前後圍繞,持諸天華散如來身上。時,如來在舍衛 樹給孤獨園。時,彼天子在虛空中,叉手向世尊,便說斯偈︰
“此是 洹界,仙人眾娛戲,
法王所治處,當發歡悅心。”
爾時,阿那 祁天子說斯偈已,如來默然可之。時,彼天子即生此念︰“如來已然可。我即舍神足,在一面立。”
時,阿那 祁天子白世尊言︰“我是須達,又名阿那 祁,人所明了,亦是如來弟子,受聖尊教。今取命終,生三十三天。”
世尊告曰︰“汝由何恩今獲此天身?”
天子白佛︰“蒙世尊之力,得受天身。”時,阿那 祁天子復以天華散如來身上,亦散阿難及舍利弗身上,遍繞 洹七匝,還沒不現。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昨夜有天子來至我所,便說斯偈︰
“‘此是 洹界,仙人眾娛戲,
法王所治處,當發歡悅心。’
“是時,彼天子繞 洹七匝,便退而去。汝今阿難,汝頗識彼天子乎?”
阿難白佛言︰“必當是阿那 祁長者也。”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善哉!乃能以未知智而識彼天子。所以然者?彼是阿那 祁天子。”
阿難白佛言︰“阿那 祁今生天上,為名何等?”
世尊告曰︰“即名阿那 祁。所以然者?彼天即生之日,諸天各各有此言︰‘此天子在人中時,是如來弟子,恆等心普施一切,周窮濟乏,作此功德已,此是三十三天,今故續名阿那 祁。’”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阿難比丘有大功德智慧成就。阿難比丘今在學地,智慧無與等者。所以然者?阿羅漢所應知者,阿難便知之。過去諸佛世尊所應學者,阿難皆明了知。過去時亦有斯人,聞便了知,如我今日阿難比丘瞻望方知之︰‘如來須是,如來不須是。’過去諸佛弟子入三昧方知未然之事,如我今日阿難比丘睹便曉了。”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博有所知,有勇猛精進,念不錯亂,多聞第一,堪任孰事,所謂阿難比丘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那 祁長者有兒婦名曰善生,顏貌端正,面如桃華色。王波斯匿大臣之女,憑其姓望,恃其豪族,亦不恭敬姑嫜及其夫婿,亦不事佛、法及比丘僧,亦不敬奉三尊。
是時,阿那 祁長者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長者白世尊言︰“近與兒取婦,是波斯匿王第一大臣之女,自恃其姓望,不承事三尊、長老尊卑。惟願世尊當與說法,使發歡喜,心開意解!”
爾時,如來默然許可長者所說。
時,長者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當受我請及比丘僧!”
爾時,長者以見如來默然受請,即從座起,禮佛繞三匝而去;還至家中,辦具種種飲食,敷好座具,尋白︰“時至,惟願世尊當受我請,飲食已具!”
爾時,世尊將諸比丘眾,前後圍繞,至長者家,就座而坐。爾時,長者更取小座,在如來前坐。
爾時,世尊告善生女人曰︰“長者女當知︰夫為婦人有四事。雲何為四?有婦如似母,有婦似親親,有婦似賊,有婦似婢。汝今當知︰婦似母者,隨時瞻視夫主,不令有乏,承事供養。爾時,諸天便復將護,若人、非人不得其便,死便生天。是謂,長者女,此名婦人似母者也。
“彼雲何有婦似親親?于是,長者婦見夫已,無有增減之心,同其苦樂,是謂其人似親親者也。
“彼雲何名為婦如似賊?于是,女人若見夫已,便懷 恚,憎嫉夫主,亦不承事恭敬禮拜,見輒欲害,心在他所。夫不親婦,婦不親夫,不為人所愛敬,諸天不擁護,惡鬼侵害,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是謂斯人如似賊也。
“彼雲何名婦人如似婢也?于是,賢良之婦見夫主隨時瞻視,忍其言語,終不還報;忍其寒苦,恆有慈心;于三尊所,亦生斯念︰‘此存我在,此衰我耗。’以此之事,諸天擁護,若人、非人皆悉愛念,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是謂,長者女,有此四婦,汝今為在何條?”
時,彼女人聞世尊說此語已,前禮佛足,白世尊言︰“惟願世尊,我今改往修來,更不敢為!自今已後,常行禮法,如似婢也。”
是時,善生女人還至夫所,頭面禮足︰“惟願瞻視,當如婢也!”
是時,善生女人復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漸與說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想,淫為大穢。是時,世尊已知女人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爾時世尊盡與女人說之,即于座上得法眼淨。猶如新衣易染為色,此亦如是,分別諸法,善解深妙之義,自歸三尊,而受五戒。
爾時,善生女人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須臾退坐,白世尊言︰“世尊,恆稱譽豪尊高位,不說卑賤。然我,世尊,不嘆豪尊,不說卑賤,處中而說,使得出家學道。”
佛告舍利弗︰“汝等自稱言︰‘不嘆豪尊,不說卑賤,處中而說,得出家學道。’然我今日亦不說上、中、下及受生分。所以然者?夫生甚苦,不足願樂。如彼糞除,少尚極臭,何況積多!今受生分亦復如是,一生、二生猶尚苦難,何況流轉終始而可甘處?由有有生,由生有老,由老有病,有死、愁、憂、苦、惱,何可貪樂?便成五盛陰身。吾今觀此義已,而作是說︰‘一生、二生猶尚苦難,何況流轉終始而可甘處?’
“若當舍利弗意欲生者,便當發願生豪貴家,不生卑賤。所以然者?舍利弗,眾生長夜為心所縛,不為豪族所縛。然我,舍利弗,處豪貴家,是剎利種,出轉輪聖王。設我不出家學道者,應為轉輪聖王,今舍轉輪聖王位,出家學道,成無上道。夫生卑賤家者,不得出家學道,反墮惡趣。是故,舍利弗,當求方便,降伏于心。如是,舍利弗,當作是學!”
爾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