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最尊重三寶,曾詔天下听任出家,令地方計口出錢,營造經像。故隋代佛經的流布,多于儒經數十倍。其時佛門高德輩出,著者首推智 、嘉祥二大師。智 、嘉祥二大師者,天台、三論二宗之集大成者也。
先是,北齊慧文禪師,以法華教觀法門,傳于慧思,慧思率徒眾于南岳廣行教化,世稱南岳大師,智 則為慧思之衣缽弟子。智 十八歲出家,廿三歲從慧思學,後慧思入南岳,智 詣金陵,居瓦官寺,開講法華經,大智度論。居瓦官八載,聞天台幽勝,于陳太建七年率弟子二十余人入天台山,創草庵安居,在山九年,應陳後主之請,屆金陵,居靈曜寺,說大教于宮中。崇明三年,隋兵滅陳,大師避亂荊湘,居于廬山。隋開皇十一年,應晉王廣之請,于揚州為授菩薩戒,廣尊崇之,奉名為智者大師。翌年辭還盧山。開皇十五年,再受晉王之請,入金陵,為撰淨名義疏。晉王入朝,師亦辭還,于開皇十七年圓寂,年六十。此以法華經為依據,一心三觀,圓融無礙之法門,自慧文肇始,至師而大成。因師居天台山,故後世稱師為天台大師,稱此宗為天台宗。大師著述豐富,主要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等。
嘉祥大師名吉藏,姓安氏,其先本安息國人。粱太清三年生于建康。七歲依三論宗之法朗出家,三十三歲時法朗寂,後隋兵攻建康,師避往越州嘉祥寺。開講筵,問道者常千人。隋煬帝大業三年,詔師居揚州慧日寺,後京師日嚴寺成,又延師往彼居之,于是道振中原,僧俗為之雲集。後唐高祖滅隋入長安,聞師德望,又加殊遇。武德六年師寂,年七十五。師生平講三論百余遍,主要著述有中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等四十余部,世稱師為三論宗之集大成者。
李唐代隋而有天下,貞觀之治,世所稱述。其時名德輩出,佛法日隆。太宗高宗之世,著名之弘法大師有法順、智儼、賢首、道綽、善導、玄奘、道宣等,而華嚴、法相、俱舍、律、密、禪、淨諸宗,也漸次完成。
華嚴宗者,依大方廣佛華嚴經,顯示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之妙旨。由杜順大師開其端緒,由賢首大師完成之。
杜順本名法順,因俗姓杜,故又稱杜順。生于陳武帝永定三年,十八歲出家,事因聖寺僧珍受業。後居終南山,弘揚華嚴。至唐貞觀間。太宗聞其賢,詔請入內,隆禮崇敬,賜號帝心。師于貞觀十四年寂,年八十四,著有法界觀門,妄盡還源等。師一生專弘華嚴,後世稱為華嚴初祖。傳其學者為其弟子智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