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佛與懺悔業障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講幾句話,打打閑岔︰—

    昨天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三大願‘廣修供養’。今天接著講第四大願‘懺悔業障’。諸位留心听著!下面分三段來講︰—

    1、懺悔業障的釋義

    華嚴經中本來是‘懺除業障’。可是我們現在每日做早課時,都是念‘懺悔業障’。以此先解‘懺悔’二字;‘懺’是梵語,‘悔’是華言。這有二種意義︰一者梵語懺摩,華言悔過。是即翻譯梵語之懺摩,為華言之悔過。二者懺悔乃梵華並舉之詞,是乃一半梵語,一生華言。懺即陳露先罪,即是恭對佛前,陳說發露先前所作之罪;要把自己的罪過,通統說出來,不得隱藏,這就是懺摩。悔即改往修來,對于往昔所造的罪過,必須真實悔改;于未來的善法,一定精進修行;這就是悔過。所謂‘懺其前愆,悔其後過’,方合懺悔之義。

    再解‘業障’二字,業有三種︰一者善業,二者惡業,三者不動業。業障之業,即是惡業;以惡業能障人天善法,能障出世聖道,故名業障。障亦有三種︰一者煩惱障,即是無明。二者業障,即是五逆十惡。三者報障,即是地獄,餓鬼,畜生之果報。為甚麼不懺悔煩惱障,果報障,而但懺悔業障呢?這有二種意義︰一者業力甚大,故須先懺。煩惱障潛伏力弱,故後懺之。至于報障,已竟結成惡果,只有受報,無法懺除了。二者懺悔業障,即是懺悔三障;以煩惱障如種子,業障如水土,報障如果實;懺侮業障,猶如去其水土之緣,則煩惱種子自然干枯,惡報果實亦自無法生出;是則但能把業障懺悔清淨,則三障悉皆捐除了。

    上來已經把懺悔業障的大意,說明白了,現在再把十種惡業多說幾句︰因為我們都是凡夫,凡夫是‘畏果不畏因’的;惡果尚未現前,即不能生起怖畏之心。怖畏惡道之心不生,如何能發心真實懺悔?然而三惡道的果報,乃屬于未來之事。未來之事,尚未現前,是故不易令愚痴淺見之凡夫生起怖畏。可是我們都是人類,人類的眾生,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就看得見的果報,以推過去之業因,則容易引起信仰之心,生出怖畏之念了。

    我們大家都是人,都是父母所生,為甚麼所受的果報不一樣呢?這就是因為過去所造的業因不同。現且不談善報善因。但說惡報惡因。

    招感惡報之惡因,大別有十種︰即是身口意所造之十種惡業。于中‘殺生’之罪,先墮地獄受苦。地獄之苦受完了,再墮畜生。畜生之苦受完了,再墮餓鬼。餓鬼之苦受完了,方得轉世為人。雖然生于人中,尚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這都是看得見的事實。此方說有一富貴人家,只有一個兒子︰這位獨生子,一定有福好享了!可是他偏偏短命死了!這就是前生前世造了殺生之業的緣故。又如一位大財主,富有多金,正好享受榮華之樂!可是他偏偏身弱多病,雖有五欲之樂而不能享受!這亦是前生前世造了殺生之業的緣故。第二‘偷盜’之罪,先墮三惡道受苦。三惡道的苦受完了,方得轉世為人。雖然生于人中,尚得二種果報︰一者常受貧窮之苦,二者雖有錢財而不得自在使用。第三‘邪淫’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的眷屬。以上三種,屬于身業,應當懺悔。第四‘妄語’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誹謗,二者常受他人誑騙。第五‘兩舌’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敝惡。第六‘惡口’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第七‘綺語’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無人信受,二者語不明了。以上四種,屬于口業,應當懺悔。第八‘貪欲’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第九‘嗔恚’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恆被他人之所惱害。第十‘邪見’之罪,先墮三途受苦。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于邪見之家,二者其心諂曲不直。以上三種,屬于意業,應當懺侮。總上十種惡業,所受的果報,雖只有二十種,但這是大概分別的。若是詳細分別,實有無量無邊的果報。這些果報,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或為他人所遭遇。或為自身所親受。我輩凡夫,不明因果之理。遇到不如意的事,常常怨天尤人!真是惡上增惡,罪上加罪!明白佛理的人,一心懺悔尚恐來不及,又何敢怨天尤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