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乘學者,常公開宣揚他的大乘︰說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經可听,大乘法才可學;聲聞、獨覺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學。換言之,這是執大謗小。一般人的想法,大乘比小乘好,那麼學大乘不學小乘,專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麼錯誤呢?這錯誤可大了!如《十輪經》卷六說︰“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黨,唯樂听習受持大乘,不樂聲聞、獨覺乘法。”又說︰“說者听者,俱獲大罪,陷斷滅邊,墜顛狂想,執無因論。如是眾等所有過失,皆由未學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求听習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有這種執大謗小的偏見,佛為大眾說,這是犯重罪的;听這種人說法,也會犯重罪。主要的有三種過失︰ヾ起斷滅見;ゝ起顛狂想;ゞ執無因論。所以太虛大師的判攝一切佛法,建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才說大乘不共法。若無五乘、三乘共法,不共大乘法就沒有根基。所以西藏佛教,自宗喀巴大師,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總攝一切佛法,佛法能一直發揚光大,傳到青海、蒙古及東北等地。這都與地藏法門相合。若不學小乘而修學大乘,自行教他,自己與佛教,都要走入岔道了!例如大乘經說空,如以為一切都沒有;大乘禪宗說不是善、不是惡,如以為無善無惡,那就都錯了。
在小乘佛法中,顯示善惡因果,生死輪回,苦惱在那里?問題在那里?然後如何修,如何證,才得永遠究竟清淨。這樣切實的認清了自己,認清了這些基本問題,才能深一層的體會大乘空義。否則,即墮以上所說三種過失。ヾ墮斷滅見,即落于空。听說一切皆空,以為空掉因果緣起,于是把因果緣起,善惡報應,生死輪回,都看作什麼都沒有。如起了這樣的斷滅見——空見,即使說心說性說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ゝ顛狂想。听說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顛倒得了不得!學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這是離開聲聞、緣覺法而學大乘所起的過失。ゞ無因論。大乘經中,或說因緣不可得,因緣無自性,但這並非沒有因緣。但有些學者,卻由此而落入自然無因的邪見。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現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談到三世因果,無形中佛法成了現生的道德學、修養法。這些變了質的,離根本佛法甚遠,都是偏向于大乘所引起的錯誤,也可以說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總之,這都是未學聲聞、緣覺,即學微妙大乘正法引起的副作用。
大乘如營養豐富的補品,病愈體弱的人服之,能強壯身體,精神百倍。若疾病還未治好而服補藥,必將引起副作用。聲聞、緣覺法,少欲知足,淡泊自利,少事少業,淨持戒律,為小乘的基本精神。大乘以利他為重,要救濟世間,不妨多集財物,利益眾生。然而,若離開少欲知足的精神而行大乘法,則走入了岔路,與世間的貪欲多求又有什麼分別?沒有出世的聲聞精神,就不能有大乘的入世妙法,大乘必成為一般戀世的世間法。因此,若離開小乘,沒有聲聞的功德,而以為自己是大乘學者,不要小乘法,那等于病未愈而服補藥,必將引起不良後果。《法華經》中說,大乘道如五百由旬,小乘道如三百由旬。三百由旬就在五百由旬中,並非于五百由旬外別有三百由旬。所以若不學二乘而只學大乘法,必成大錯。
這樣,不學小乘法,就不能學大乘。如《十輪經》卷六明說︰“不習小乘法,何能學大乘?”“舍身命護戒,不惱害眾生,精進求空法,應知是大乘。”又《十輪經》卷七說︰“我昔諸余契經說,應求大覺行大乘,舍離聲聞獨覺乘,為清淨者說斯法。曾供無量俱胝佛,斷惡勤勞修淨心,我為勸進彼眾生,故說一乘無第二。”這明顯的呵斥一般大乘謗小乘的,等于不會走而想跳一樣。大乘法,一方面重視持戒,不惜身命的持戒,衛護聖戒,對一切眾生,慈悲充足,不加惱害(戒依慈悲而成立,真能持戒,即能起慈悲心);一方面精進的求空法。這慈悲、持戒、精進,求一切空法,是大乘法的特色。一切不生不滅的空法(即空相、空性),龍樹說︰“信戒無基,憶想取一空,是為邪空。”這可見,正確的真空見,要在深信因果、淨持戒行等基礎上,才能求得。而信因果、持淨戒、精進等,都是共聲聞、緣覺的功德。所以學大乘法,不能謗小乘,對小乘的基本理論、功德都要學習。有了小乘的功德為依據,那在學大乘法求空法時,才能穩當。
有些人以為︰《法華經》說一乘,一切眾生成佛;學習小乘而終究回入大乘,那就學大乘法好了,何必再先學小乘?香港有一位老法師,對《法華經》有獨特的見解。他以為,開權顯實,即是開除權法而顯實法,不要小乘之權,獨顯一乘的真實。這是最使人誤解,學大乘一乘,即不要小乘了。但佛為什麼要說唯一乘才是究竟,才能成佛?為什麼到最後不說三乘而說一佛乘?要知道,佛說一乘,不是一般性的,是為身心清淨的眾生,有資格受大乘法而如是說的。佛並沒有一開始即說唯有一佛乘。如《法華經》中,佛從三昧起,贊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不可思議。舍利弗請佛說法,佛再三止之,到舍利弗殷勤三請,才許可宣說。那時,五百增上慢人退席,佛說“退亦佳矣!”那時的法會大眾,都是大乘根性,才宣說唯一佛乘。佛不曾開口教人學大乘,而確是因機施教,而漸漸引入,到此階段,才為宣說一大乘法。換言之,小乘雖不究竟,但有適應性,對這樣根性的眾生,就必須說此法。佛于五濁惡世中,建立清淨僧團,就需要這種嚴謹淡泊的小乘法,不為經濟家庭眷屬等所累。于人間建立清淨如法的僧團,即是于黑暗的世間,現出一線光明的希望。故佛在《法華經》中,最初覺得此法甚深不可說,但再一想,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于五濁惡世說此法,皆為適應眾生根機,于一佛乘分別說三。若開始即說一乘,眾生還沒有清淨,不能接受,不但得不到功德,反令毀謗造罪。所以必須先說小乘,使眾生做好嚴謹淡泊的基礎,再燻受大乘的微妙正法。
小乘法以出家眾為主,這是于五濁惡世建立佛法所必要的。清淨僧團若不能建立,正法即將衰落。因此地藏菩薩于五濁惡世現聲聞身,救度眾生,令不墮地獄。宣說兩方面︰ヾ對于破戒比丘,應如何對付?ゝ于清淨的僧團如何護持,才能使三寶于世間,清淨莊嚴,正法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