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五 正釋經文 正釋經文,分三7
    正釋經文,分三7

    上面已經將這段經文,分別解釋好了,現在再綜合起來說︰‘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的眾生,同時受著種種的苦惱,听到有一位慈悲的觀世音菩薩,于是同時一心稱念他的聖號,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察求救音聲的所在,馬上就去解救他們,使這些無量無邊受苦的眾生,同時都得到解脫。’這段經文是釋尊用尋聲救苦的大意,向無盡意菩薩,解答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所以科名為‘總答’。

    丁二別答,分二

    戊一答示持名感應,分五

    己一能救三災,分二

    庚一別明救災,分三

    辛一能救火災

    上面將‘總答’的經文解釋好了,下面要解釋‘別答’的文。‘別答’的文,又分為二大科︰第一科是‘答示持名感應’,第二科是‘答示游化方便’。‘答示持名感應’,是釋尊向無盡意菩薩,回答指示持念觀音菩薩,能得到感應的道理。這一科又分為五科︰一、‘能救三災’,二、‘能脫四難’,三、‘能離三毒’,四、‘能應二求’,五、‘能得多福’。‘能救三災’,是觀世音菩薩,能救濟水、火、風的三災。‘能救三災’下,又分為二科︰一、‘別明救災’,二。‘結示得名’。‘別明救災’下,又分三小科︰一、‘能救火災’,二、‘能救水災’,三、‘能救風災’。解釋‘能救火災’的經文。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若有’是假設之詞。如果有持念這位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聖號的,本是不會遭遇到火災的。

    ‘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設入’亦是假設之詞。假若是由于自己的業感,而遭遇著火災,身入大火之中,被大火所包圍的時侯,因為持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所以就不會被火燒害。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為甚麼呢?這是因為菩薩威德神通力量所加被的緣故呀!菩薩的慈悲心,好像清涼的甘露一樣,當你遇著火災的時候,由于你一心稱念聖號,而感得菩薩灑下慈悲的甘露,那末,炎熾的大火,自然就會熄滅了。

    關于觀音菩薩,救火災的靈感事跡很多,我現在舉出二三事,以證明菩薩靈感的事實。

    在我國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姓王的人,他的家住在江甦昆山。因為一心要朝拜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為表示虔誠,就先吃長素三年,然後才去朝拜南海普陀山。當他所乘的船只,就要出發的時候,家人匆匆忙忙的跑來說,鄰家失火,快要燒到自己的店了,要他趕快回去救火。他對家人說︰我虔誠的持素三年,現在才要實行我朝拜觀音菩薩的心願,怎可因為火災而改變我的志願呢?縱使被火燒毀了我的房子,我也不回去的。這位姓王的人,向家人說出他朝拜觀世音菩薩的決心,就繼續行程,而在船內端身正坐,專心稱念觀音聖號,祈求菩薩加被,免使家中遭受火災。他朝拜觀音菩薩歸來後,看到周圍鄰家的房子,都燒成焦灰,只有他的店屋獨存無恙。這位姓王的人,朝拜菩薩的心,是何等的堅決,他對菩薩慈悲靈感的信心,是何等的深固。因此,才感得菩薩靈應而免除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