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釋經文,分三44
觀音菩薩的鑒機、現身、說法,乃是從修耳根圓通所得到的‘無作妙方,自在業用’,所以雖曰以種種形,其體惟是一真,雖曰游諸國土,仍然不離當處。這好比天上的一個月,普遍映印于一切水中,一切水中的月,唯是天上的一月所攝;月不下降,而水也不上升,水清即月明,是一樣的道理。能夠體會此意,才能領悟觀音菩薩,隨類示現說法教化的真實意義呢!
庚二正答游于娑婆,分二
辛一顯示妙德,分三
壬一能施無畏
上面已經把‘廣顯應化諸國’科下的意義解釋好了。下面接著要解釋‘正答游于娑婆’科文的意義。這科文分為︰一、‘顯示妙德’,二、‘應問總答’的兩科。‘顯示妙德’下,又分為︰一、‘能施無畏’,二、‘能感供養’,三、‘能修供養’的三科。茲解釋‘能施無畏’的科文。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這段文正是顯示觀音菩薩,能施無畏的功德妙用。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字當做‘這’解釋。‘是觀世音菩薩’,就是‘這位觀世音菩薩’的意思。‘摩訶薩’的‘摩訶’是印度話,翻譯中國話叫做‘大’。‘薩’字是‘菩薩’的略稱。所以‘摩訶薩’是‘大菩薩’的意思。觀世音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以稱為‘菩薩摩訶薩’。菩薩之所以稱為摩訶薩,是表現在菩薩中,是一位超群拔類者。詳言之,必須具足︰大、多、勝的三種妙德,才能稱為摩訶薩。所謂大,是心境廣大——已體證法身真理,心境開通,包太虛、周沙界。所謂多,是解悟眾多——對于權實之法,都已了解體證。所謂勝,是度生妙用殊勝——運用三輪不思議妙用,隨類示現教化。觀世音菩薩,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所以堪稱為摩訶薩。
‘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于’是‘在’的意思。‘怖畏’是恐怖畏懼,‘急難’是緊急的災難。在恐怖畏懼緊急災難之中,叫做︰‘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能夠布施無畏。我們如果日間走到深山,有盜賊惡獸的道路,或者夜間走到黑暗的道路,心理必定會恐怖畏懼。如果真的踫到劫盜或野獸,那更是緊急的災難。觀世音菩薩,在眾生心生恐怖的時候,能使你遠離怖畏,在眾生遭遇急難的時候,能使你解除災難,而使你精神上,消除種種恐怖畏懼,所以叫做︰‘能施無畏’。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這正是顯示觀音菩薩,能施無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