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 正釋經文,分三52
    正釋經文,分三52

    己二正標化他行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這段文正是標示觀音菩薩化他的行願,所以科名為‘正標化他行願’。這里只是略標,下面還有詳釋。

    ‘我為汝略說’︰‘我’是世尊自稱,‘汝’是指無盡意菩薩。我要對你無盡意菩薩簡略說明,所以說︰‘我為汝略說’。觀音菩薩的行願是不可思議的,世尊雖能把它一一表達出來,而在會大眾,未必然能夠領解;而且世尊為著利益眾生,將單說化他行願,而略其自修方面,所以叫做‘略說’。

    ‘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聞名’是听到觀音菩薩的聖號,‘見身’是見到觀音菩薩的聖像;‘心念’是內心思念觀音菩薩。‘不空過’是不會徒勞無益,而是有感必應的意思。心里思念觀音菩薩,能夠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為甚麼听到觀音聖號,和見到觀音聖像,也能得到感應呢?因為能夠聞名、見身,必定是有宿世善根的,因此,聞名必能稱念聖號,見身必能禮拜聖像,所以也都能感應了。聞名而稱名是口業,見身而禮拜是身業,心念而祈求是意業,眾生的身、口、意三業為能感,觀音菩薩有感必應,是不會徒勞無益的,所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諸有’是指三界,‘有’是有因有果。三界六道中,有善因即得善果,有惡因即得惡果,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所以叫做‘有’。三界的‘欲界’叫做‘欲有’,‘色界’叫做‘色有’,‘無色界’叫做‘無色有’也有把三界分為‘九有’或‘二十五有’的,這只是把三界,詳細分類解釋耳。‘苦’是痛苦,有‘苦因’和‘苦果’的分別。‘苦因’是‘煩惱’,‘苦果’是‘業報的身體’。苦有‘三苦’、‘八苦’等等。觀音菩薩能消滅三界眾生的苦因苦果,所以說︰‘能滅諸有苦’。

    戊二別顯,分二

    己一能免三災,分二

    庚一能免火災

    上面已經把觀音菩薩,對眾生感應的道理,簡單的標明出來,下面就要分別說明,觀音菩薩有求必應的道理。所以科名為‘別顯’。‘別顯’科下,又分為︰一、‘能免三災’,二、‘能脫八難’的二科。‘能免三災’下,又分二科︰一、‘能免火災’,二、‘免水風災’。解釋第一科‘能免火災’的文。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